2018第六屆台灣景觀大賞-年度大獎-尋秘境26.琅嶠卑南道台26 72K+300~79K+400路段

Page 1

26

6th TAIWAN LANDSCAPE AWARDS

4

SERIES

跳脫傳統、開創新局、令人動容的 「尋秘境 26、琅嶠卑南道」

第六屆台灣景觀大賞

黃祺峯 黃苑景觀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負責人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 副理事長 李佳威 黃苑景觀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專案經理

Jump Out of the Traditions and Embrace a New Aspect a Breathtaking“Search of Secrets on Highway No. 26 and Lang Qiao Puyuma Trail” Robin Chi-Feng Huang Principal,Golden Park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al Planning & Design Chia-Wei Li Project Manager,Golden Park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al Planning & Design

摘要

Abstract

隱身在台灣東南海岸的台 26 線 ( 港仔村至旭海村段 ) 素有

Hidden on the Southeast coast of Provincial Highway 26 (Gangzai village to

「天涯海角」之稱的公路,這條潛藏樸質的「秘境公路」

Xuhai village section), this place is also known as“the edge of the world”.This

也在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三養護工程處努力下,榮獲 2018 年 第六屆台灣景觀大賞環境設施類的年度大獎。

simple but“mysterious highway”,with the effort of the Third Maintenance Office of the Directorate General of Highways (DGH),MOTC,has received the 2018 annual award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tegory of the 6th Taiwan Landscape Awards.

這條長約 7 公里的濱海公路如何從過去公路旁荒草雜亂以 及每逢雨後便積水泥濘的隙地閒置空間蛻變、轉生成為南 台灣幸福且有溫度的秘境公路,在本文中有詳盡的介紹及 論述,最後並歸納本案成功的十大主因及策略供讀者參考。

This 7km long coastal highway was overgrown with weeds,and many mud puddles always formed after rain.This idle land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a beautiful and warm highway leading towards a mysterious place in southern Taiwan. The content will introduce and explain further in detail and finally conclude on the ten success factors and strategies of this project for readers as a reference.


27

1

壹、前言: 隱身在台灣東南海岸的台 26 線 172K+300( 港仔村 ) 至 79K+400( 旭海村 ) 段, 因地處於屏東縣牡丹鄉及滿州鄉交界之處,又鄰近墾丁國家公園東北端,所經 沿途皆屬自然地質景觀構成,多半是由海岸原生林、奇岩礁石與海天一線之壯 闊景緻所搭配而成。 這段素有「天涯海角」之稱的公路,在幾經文獻的考究與探查中,發掘出此路 段正是清領時期琅嶠 ~ 卑南古道中的一段,更因戒嚴時期的軍事管制,為這 段台灣公路中鮮少的原始風貌路段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而這條潛藏樸質的 「秘境公路」在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 ( 以下簡稱三工處 ) 努力下, 不辱使命,榮獲 2018 年第六屆台灣景觀大賞環境設施類的年度大獎,也象徵 著公路經營理念轉變的契機,由早期重視路平及安全性,逐漸提升至兼顧整體 環境的美學、生態、舒適及觀光遊憩等效益層面。 然,轉換的過程絕對不是順手捻來或一蹴而成的,乃是由多次的參賽經歷累積 經驗,去研究探索歷次委員的意見,重新包裝並逐步的調整規劃設計內容,然 後進一步的導入生態工法、應用在地素材及地方文化,從中思考該基地本身既 存優美的自然面貌下,內涵是什麼? 於是這條長約 7 公里,依山傍海的濱海公路,從過去公路旁荒草雜亂以及每 逢雨後便積水泥濘的隙地閒置空間,在三工處楓港段歷經多年的努力下,本著 「生態、永續、樂活」的核心目標,和下鄉深耕以落實「看不見的設計,看得 見的在地」之實踐原則,慢慢蛻變,轉生成為南台灣幸福且有溫度的秘境公路。

2

圖 1 尋秘境,台 26 線路段照片 // 圖 2 本地山海一線之壯闊景致 ( 照片提供: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 ) 註 1 台 26 線 72K+300 至 79K+400 段共含跨港仔村及旭海村兩個村落,早期旭海村跟港仔村皆為同 一原住民聚落,後因行政區域的劃分漸漸分離,至今仍保有一些共同的特色和文化。譬如:當地居民常 於海邊堆疊卵石,經詢問之下才得知原來是象徵守護海上作業漁民的燈塔,富有祈福平安歸來的寓意。


28

6th TAIWAN LANDSCAPE AWARDS

3

4

貳、初衷:

第六屆台灣景觀大賞

「揚起心帆、起心動念」是本案的一切開端,初訪見面時,我們從簡報的內容

然而三工處卻是跳脫此常態,由擬定策略到課題發掘,從設計原則到編織夢想,

及與談中,隨即感受到三工處這群人對於呵護台灣最南端之土地的熱情與執

從現場測量到施工執行,讓同仁們從基礎摸索到實踐落實,就像諺語說的「沒

念。更在得知本工程是由楓港段同仁們自行規劃設計、溝通 ( 居民 )、協調 ( 各

有礁岩,激不起美麗的浪花」,在沒有專業設計團隊的輔助下,一路跌跌撞撞,

部會 )、採購、乃至施工完成,如此近似雇工購料的統包案件處理方式,令人

但也闖出名堂,更重要的是得以培養在地用心經營 2 及永續價值觀的專業,並

從原先簡報時的疑問,到現場參訪並比對工作品質與呈現的成果後,感到訝異

凝聚了三工處的團隊共識。

與佩服。 現今台灣工程在規範和人人為求自保的束縛下,亦漸趨近故步自封的地步,三 以筆者多年來執業的經驗,較多的台灣工程性質,通常是由公部門做第三級品

工處作為當地公路機關本位,卻能跳脫傳統公路養護之思維,以公路安全效益、

管的角色,工程委由設計監造單位執行,然後由營造廠承攬進行施工。此一做

使用者需求、自然環境及人文景觀融合的理念,團隊親力親為,深入地方環境

法通常是公部門拋出需求和主旨方向,來監辦整個過程。於是在實際執行工程

並和社區、部落取得共識,創造出動人的故事,如此才是永續經營的根本,環

的能力和責任,自然落在設計與監造單位的肩膀上。日子一久,台灣工程的常

境營造之道。

態便造就規劃設計師扛著願景築夢的使命,監造工程師則承擔著如何落實與品 質控管的責任,兩者與營造廠溝通協調,在利潤成本上相互拉鋸,同時配合著

簡報最後,副段長有感而發的說:台灣存在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當地只要有

不定期的督導制度,製作大量的報表、文件及証明書函等,以能提報主辦機關,

人亂丟垃圾就會越來越髒亂,但是只要環境常保持清潔就會越來越乾淨美麗,

使主辦單位得以盡到督導之職。爾後,工程便在依照體制下的劇本完工,最終

大家就會去珍惜愛護它,所以身為公部門的我們一定要優先以身作則,多投入

結案。

心力來維護,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但是回首過程,台灣大部分的工程,除了設計初始編織出的宏偉願景,在過程

註 2 林清洲處長秉持著匠心獨具的見解說道:只要用心經營,藉由參展得獎,打響知名度,遊客就會慕 名而來,增加地方繁榮,也促進經濟發展。而處長與文史專家念吉成老師在一次因緣際會下於八瑤灣涼 亭巧遇,根據念老師講述:「琅嶠」一詞的原住民古稱是原為「牡丹」的意思,呼應了牡丹鄉的地名。 而大流橋一名的「大流」兩字,於排灣族語即是「瀑布」的涵義,正好本處地理位置也有一處瀑布,文 化與景觀、地名及地貌竟是如此巧妙結合。

中卻常在保守制度下妥協、被修正,留下的僅僅是空泛的表章文件,能實質賦 予生命力而得到讚賞的案件實在是屈指可數。

5

6

圖 3 象徵祈福的疊卵石影像 // 圖 4 與公路局三工處同仁們參訪合影 // 圖 5 鄭敏華副段長 ( 左 2) 與林文貴 ( 右 2) 辦事員現場講解照片 // 圖 6 經改造後的台 26 公路景觀 ( 照片提供:黃苑景觀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


29

7

參、蛻變: 在擬定策略與目標後,楓港段同仁們開始進行台 26 沿線環境調查,同時針對 120 位國內外使用者進行問卷調查,找出可發揮亦需要改善的地點,由南至北 依序為:港仔隙地 - 漁港雨水公園 (72.3k)、八瑤灣隙地公園 (73k)、鯨魚噴泉 (73.5k)、大流橋紀念碑生態區 (74.5k)、牡丹灣隙地公園 (79k) 共五處。 8

為突顯這五處基地的改造成果與手法,以下搭配改造前後照片及文字加以說明: 一、72.3K 港仔隙地 - 漁港雨水公園: 雨水公園原本為一處進入中山漁港聯外道路的 荒蕪隙地,經莫拉克颱風侵襲導致該處土石流 堆積於此,後來社區開發為小型社區公園,但 因無維護管理能力,又再度荒廢。 本隙地規劃主要因為恆春地區降雨天數逐年遞 減非常嚴重,且滿洲鄉港仔村具有沙漠特殊地 形,故三工處同仁發揮巧思善用該處地勢高程 差條件,以現況土堆塊石排列調整地形,設計 階梯狀的雨水回收地景,並在末端設置地下集 水撲滿及澆灌系統,達到緩衝雨水地表逕流、 沉降集水、淨化過濾及澆灌之功效,賦予該隙

9

地水資源再利用特色,同時栽植濱海第一線植 物,配合解說牌說明環保與教育意涵,推廣並喚醒大家珍惜水資源觀念。 而原本堆放在荒蕪隙地的廢棄物如:漁船、繩索、浮筒、棧板木架等,也透過 創意改造來結合整體景觀佈設,化身成為隙地公園內不可或缺的休憩設施和主 題意象。

10 圖 7 台 26 線 5 處基地位置圖 // 圖 8 漁港雨水公園 設計剖面圖 // 圖 9 漁港雨水公園 設計平面圖 // 圖 10 72.3k 港仔隙地漁港雨水公園剖面圖 // 圖 11 原為進入中山漁港聯外道路的荒蕪隙地,且堆積大 量廢棄物 ( 照片提供: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 )

11


30

6th TAIWAN LANDSCAPE AWARDS

12

13

14

第六屆台灣景觀大賞 15

16

圖 12 廢棄漁船再利用 // 圖 13-14 利用現地土堆塊石排列調整地形,設計階梯狀的雨水回收地景 // 圖 15 漁港雨水公園 節點標示 // 圖 16 漁港雨水公園 完工鳥瞰圖 ( 圖 12、14、15 照片提供:黃苑景觀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圖 13、16 照片提供: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 )

二、73K 八瑤灣隙地公園: 八瑤是排灣族語的分水嶺,地理位置北起港仔鼻山伸入海中之海岬,南至八瑤

解決最棘手的問題後即是整頓周邊環境景觀,相關改善的措施有:透過與地方

鼻之海岸線。港仔鼻山海岬為頁岩和薄砂岩組成,八瑤鼻地質以珊瑚礁地形為

溝通來移除突兀的宗教標語 3、邀請在地藝術家楊宗熏老師就地取材漂流木等

主,八瑤灣區內又混合沙丘地貌,可說是台灣少見的自然景觀。

自然素材,進行藝術創作並賦予涼亭 4 新生命,尋覓八瑤灣在地人文典故設立 導覽解說牌等,也妥善保留既有海岸第一線如林投、草海桐、馬鞍藤等植物,

本處為台 26 線公路旁一處海邊長形隙地,是絕佳的聽海觀浪景點,改善前已

搭配自然塊石造景並補植海埔姜、苦藍盤、文殊蘭等適宜植栽,塑造多樣化海

設置有涼亭、泊車及步道等休憩設施,但因為排水不良,每逢大雨,路面水流

岸林特性。

常造成隙地積水,且既有涼亭破損、外觀突兀、停車與步行動線不明及大型宗 教標語看板等多項負面因子,長久下來成為鮮少人使用的閒置空間,於是「打 造會呼吸及自然排水的景觀」之念頭便油然而生。 三工處除重新規劃配置外並著手改造基地排水,以卵礫石材質作主要鋪面,並 設計 4 道橫向排水盲溝,盲溝下層以石塊回填後上方覆蓋抑草蓆,最上層再以 現地小鵝卵石回填,卵石高透水的特性可有效改善地表積水,讓雨水滲入盲溝, 於急降雨時將暴雨流水迅速向海側排放,徹底解決隙地長久凹陷積水的問題, 也促進地表透氣循環機制和調節熱島效應。

註 3 八瑤灣隙地因土地權屬複雜,甚至還有閩南社區設立的大型宗教標語牌聳立路旁,三工處同仁在和社區居 民提出構想時便遭到極大的挫敗。但在多次誠懇的溝通協調下,並且親自施工,與居民搏感情,最終感動當地 民眾獲得信任與認可,達成目標。 註 4 涼亭內發現小林村匾額,經解說後才得知是莫拉克風災毀村漂流至此的奇特緣份,因此三工處團隊製作複 製品於本處以表紀念。此外,藝術家楊宗熏老師也將當地原本放牛的歷史特色,轉換成意象型態,挑選了具有「牛 擔」形狀的巨木,作為休憩座椅。


31

17

18

19

20

21

圖 17 73.3k 八瑤灣景觀設計平面圖 // 圖 18 八瑤灣基地排水不良,大雨期間路面水流常造成隙地積水 // 圖 19-21 卵礫石材質作為鋪面,卵石高透水性可改善地表積水 ( 圖 17-19 照片提供: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圖 20-21 照片提供:黃苑景觀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


32

6th TAIWAN LANDSCAPE AWARDS

22

第六屆台灣景觀大賞 23

24

25

圖 22 邀請在地藝術家楊宗熏老師就地取材漂流木等自然素材,改造原有廢棄涼亭 // 圖 23-25 八瑤灣隙地改善成果,利用廢棄漂流木打造特色涼亭及休憩座椅 ( 圖 22-23 照片提供: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 // 圖 24-25 照片提供:黃苑景觀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


33

26

27

28 圖 26 將佛法”卍”字符號刻印在塊石上來取代突兀的宗教標語 // 圖 27 八瑤灣隙地改善前的宗教標語 // 圖 28 八瑤灣隙地公園景觀 ( 圖 26、28 照片提供:黃苑景觀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 圖 27 照片提供: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 )

三、73.5K 鯨魚噴泉: 本區位在港仔村和旭海村的村界,岸邊礁石群內生態豐富,於大潮漲退之際, 觀其浪拍入礁岩石縫中便直衝天際,而有「鯨魚噴泉」之美名。但該地段位處 公路旁且腹地狹小、路身擋土牆外高低落差過大,亦無車輛防落之設置,民眾 總是匆匆而過,浪費了如此得天獨厚的天然美景。

精心設計,以鏽蝕鋼板和塊石結合的解說牌面。這樣看似不起眼的組合,卻讓 遊客停留此處,放慢旅行步伐,不再是匆匆過客,而是在此享受海風吹拂,駐 足等待「鯨魚噴泉」地景奇觀。

此處的改善沒有太複雜的工法,僅將擋土牆外側以塊石拋置來減少高低落差, 提供了多孔隙棲地,也兼具消波之效益。再者,於路緣擺放大型塊石 5,不僅 做為安全防落及車擋功用,也成為了天然的造景和休憩賞景的座椅。最後擺上

註 5 林文貴辦事員在回憶起挑選塊石的經過時笑著說:「我們挑選石頭的功力也受到小偷的青睞,因為造型十 分獨特優美而遭到竊盜者的覬覦,將石頭噴漆做記號,害我連夜趕往現場將塊石運至警察局。」


34

6th TAIWAN LANDSCAPE AWARDS

29

30

第六屆台灣景觀大賞 31

32

33

圖 29-30 腹地狹小、擋土牆高低落差過大,且無車輛防落之設置 // 圖 31 得天獨厚的天然美景 - 鯨魚噴泉 // 圖 32 以鏽蝕鋼板和塊石結合的解說牌 // 圖 33 天然的塊石座椅,為自然而融入海岸之地景,並以軟拋岸際邊坡藉以創造多孔隙棲地 ( 圖 28-32 照片提供: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 // 圖 33 照片提供:黃苑景觀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


35 四、74.5k 大流橋紀念碑生態區: 大流橋位置約在牡丹鄉與滿州鄉交界處,雖於 101 年改建完成,但由於規劃設

拋石塊護岸。而原本生硬的混凝土護欄,也突發奇想將漁夫捕魚結繩的手法用

計階段未考量整體環境因素,導致橋體基礎及擋土牆結構物等與周遭環境景觀

來綁紮包覆護欄外觀,利用麻繩天然的元素來軟化混凝土。

不協調。有鑑於橋梁結構體影響既有生態環境和休憩空間的親和性等課題,改 善方案以就地取用大流溪分佈在河床上大小不一的原始石材為主,先由人工疊

整體改造成果除創造出大流溪畔的親水休憩空間,亦增加河岸邊坡結構的穩定

砌塊石階梯平台及桌椅做為混凝土擋土牆外的第一層保護,第二層則為緩坡軟

性,不僅減少海浪衝擊,也提供多孔隙的友善生態棲地,達到雙贏的目標。

34

35

36

37

圖 34 大流橋紀念碑公園設計平面圖 // 圖 35 大流橋紀念碑公園設計剖面圖 // 圖 36 大流橋周邊原有混凝土檔土牆,早期施作並未考量到周邊整體環境,導致擋土牆與周邊景觀產生不協調感 圖 37 取用大流溪河床上石材,並採取砌塊石軟化原有混凝土檔土牆 ( 照片提供: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 )


36

6th TAIWAN LANDSCAPE AWARDS

38

39

第六屆台灣景觀大賞 40

41

42

圖 38-39 利用漁夫結繩手法綁紮護欄外觀,以自然元素軟化硬體 // 圖 40-41 大流橋公園砌石與拋石工法 // 圖 42 大流橋之過水橋遺址解說牌 ( 圖 38-39 照片提供: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 // 圖 40-42 照片提供:黃苑景觀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


37

43

五、79k 牡丹灣隙地公園: 牡丹灣是旭海村民的精神所在地,每年元旦必在此舉辦「迎曙光」的活動,並

同樣地,本處也採用在地塊石,在路肩與海岸之間自然堆積形成的土方週邊堆

伴隨著古謠傳唱的響亮歌聲。其中更有牡丹灣鼻岬角山嶺鼻尖挺直入海的特色

砌圍塑,作為擋土緣石也是提供用路人休憩的景觀座椅,路側山溝及路肩積水

景觀,猶如一到山海相連的屏障。如此重要的節點在經調查後卻也發現,本段

也採用高透水的卵礫石來設計盲溝,導引排水並兼具步道功能。自行車架 DIY

路側山溝年久失修、路肩積水、引導標示不清、海岸線缺乏保護、路肩隙地排

也是出自於三工處同仁共同創作與施工的巧手,將工程廢棄欄杆管件重新焊

水不良、海灘出入口動線不明確及廣告物林立等問題皆一一浮現。

接,再以麻繩捆綁包覆鐵管外觀作為自然柔化,化身成為空間裡不起眼卻有大 功用的小奇兵。

強化邊坡

槽化景觀植栽區

解說牌 發呆亭

強化邊坡

強化邊坡

往海岸階梯

停車場

透水卵石景觀步道

休憩區

往港仔

草地

透水卵石鋪面

槽化植栽區

往旭海 透水抑草網 吸收地表逕流

44

圖 43 大流橋橋面與橋墩婉如大鵬展翅,元旦時吸引許多人前往「迎曙光」 // 圖 44 79K 牡丹灣景觀設計平面圖與盲溝剖面圖 ( 圖片提供: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 )


38

6th TAIWAN LANDSCAPE AWARDS

而牡丹灣隙地公園內畫龍點睛的意象主景,仍是由恆春半島在地藝術家楊宗熏 老師構思和執行,整體造型的演變取自當地居民捕魚苗時在岸邊所搭的臨時休 息寮,並採用漂流木及當地石材組合而成,創作名為「流木捲柱,木龍守護, 向陽流木,虎尾發呆亭」,意寓有力量的守護亭中朝陽之石,平台象徵海洋, 台心之石如初昇旭日般。就連意象及解說牌,也都是以耐候鋼、素雅的漂流木

45

與原始塊石配合整體環境氛圍,融入自然景觀之中。

第六屆台灣景觀大賞 46

47

48

圖 45 牡丹灣隙地公園及台 26 公路 // 圖 46 牡丹灣主景平台由楊老師創作,充分表現出與自然融合的力與美 // 圖 47 牡丹灣意象及解說牌 // 圖 48 以麻繩捆包鐵管的 DIY 自行車架,成功的將突兀之鐵材融入環境中 ( 圖 45-48 照片提供:黃苑景觀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39

49

50

51

肆、結語: 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楓港工務段是由一群熱愛南台灣及自然生態的公務

而本案僅以隙地節點或廊帶空間進行營造,不需大型、大面積開發的建設,利

員們所組成的大家庭,日常除了執行公路局本身的權責範疇外,甚至能將原本

用幾個精華小區及導入在地創作、改善、深耕、下鄉與民眾搏感情,以及藉由

屬於觀光局、環保局和墾丁國家公園的職務,如:觀光、生態復育、環境清理

公部門努力、凝聚力量,落實生態意識、永續經營的理念,創造眾多感動的故

等一併執行處理,如此充滿幹勁精神的源頭,皆來自於首長林清洲先生,因熱

事和成就,其功效更甚一些砸大錢堆出來的營建工程,著實令人印象深刻。

愛屏東及三工處從不曾調職,在起心動念實踐夢想的原則帶領下,和段長、副 段長以及辦事員們的共同努力,對這片土地注入了滿滿的情感,可堪比為公部 門上行下效、眾志成城的最佳典範。

圖 49 漂流木跨橋 // 圖 50 看不見的設計看得見的在地,高透水鵝卵石盲溝同時加強基地排水也兼具步道功能 // 圖 51 牡丹灣岬岩 ( 走湧仔 ) 與水牛路過 ( 圖 49-51 照片提供:黃苑景觀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


40 在此,歸納本案成功的十大主因及策略供各位讀者、執行相關業務及規劃設計

6th TAIWAN LANDSCAPE AWARDS

單位參考: 1、業務單位本身的努力及企圖心,凡事親力親為,用心經營。 2、發掘在地的自然、人文歷史及景觀資源特色,並結合導覽解說設施,為環 境增添文化內涵及神秘色彩。 3、跨機關資源整合並與地方溝通協調,加強公、私部門間的合作,下鄉深耕 與在地搏感情。 4、遊客意見及使用者需求調查,落實問卷調查,更有效的盤點問題並擬定改 善的優先順序。 5、在地文史工作者及藝匠的參與,邀集文史學家念吉成老師、藝術家楊宗熏 大師及在地漁夫捕魚結繩工法等,結合眾人之智慧與結晶。 6、融入自然景觀的隙地改造手法,從動線、配置、設施、自然材料、海岸植 栽選種、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等,尊重並實踐環境美學。 7、營造方式運用 LID( 低衝擊開發設計策略 ) 及生態工法,以設施減量為原則, 並利用透水鋪面、地下盲溝、雨水花園、集水撲滿及棲地營造等手法回饋自然 環境,同時保護珍貴百年瓊崖海棠老樹,以不擾動不開發為根本。

第六屆台灣景觀大賞

8、視工程為手段而非目的,於基地既存條件下,謹慎思考改善訴求及內涵。 9、永續之經營及維護管理,配合淨灘活動、自行車及路跑活動舉辦推廣,並 以每年陸蟹降海釋幼的生態紀錄片做宣導,讓民眾實質感受愛護自然的珍貴, 創造環境教育場址,讓社區凝聚共識並參與認養。 10、積極之行銷策略及手法,參與各界獎項,如金路獎及台灣景觀大賞等,並 配合各大媒體報導,藉此打響知名度,提高遊客滿意度及重遊意願,落實在地 繁榮和創造經濟。 在以自然為主,人為輔,於道路及大地互利互榮的原則下,我們看到三工處正 在開創道路工程新里程的篇章,以有溫度的道路打響名號,雖非盡善盡美,但 足以證明天下無難事,期盼有朝一日台灣公路融合環境景觀的概念能遍地開 花,非僅僅匆匆路過。筆者在經歷這短短一天下來與台 26 線相關的人、事、 物相處,雖然當日天候不佳,卻看到自然之美、體會到土地與人的溫度,更被 鄭敏華副段長創作的詩篇感動:

入恆春半島

當清晨的第一道曙光,灑向這座山城。 我在牡丹灣等你,只為和你日出迎接每一個清晨, 瓊麻花開了我在牡丹灣岬等你,昂昂然,與你共賞。 天若晴了,我在八瑤灣等你, 一起恣意飛向太平洋藍,聽浪濤濤,唱著我們的歌。 風吹了,我在瓊崖海棠林道等你, 恬適靜謐一起感受夏日林木翁鬱。 雨紛飛了,我在港仔鼻草亭等你,戀人之椅,牽著小手, 時光回到過去,只有這一次,我會好好握緊。 尋找亙古傳說的秘境桃花源在那裡 ? 我就在台 26 線琅嶠 - 卑南道裡。

圖 52 牡丹灣隙地改善成果 ( 照片提供: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 )

參考文章 / 報導: 1、交通部公路總局「台灣公路工程」第 44 卷第 2 期 - 民國 107 年 2 月 2、聯合新聞網「僅存原始自然美的秘境公路台 26 線屏東縣旭海 - 港仔段」-108 年 01 月 11 日


41

52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