厝邊
許多動物於城市中看不到也無法飼養, 全台北市只有一座動物園,大部分人平均一年去不到一次, 若是能夠將動物園普及到社區中的話,
一般動物園的365倍,
每年的接觸頻率將至少達到
人們與動物接觸的機會每天都能夠發生。
動物園
社區機能翻轉-動物導入機制
目標
目標物種與環境因子的關係
基地分析
教育
台北市綠色基盤分布
復育 觀察
商業區
1~5公頃綠地,半徑500m範圍
松山區-民生社區
商業用地 住宅用地 10樓以上高層建築 10樓以下中低層建築 主要幹道 現有綠帶
住宅區
5~30公頃綠地,半徑1km範圍 >30公頃綠地,半徑1.5km範圍
民生社區活動中心
會飛 需圈養 牛
羊
迷你豬 迷你馬
松鼠
兔子
天竺鼠
雞
鴨
孔雀
蜥蜴
鵝
鸚鵡
蝙蝠
蜂
螢火蟲
甲蟲
喜陽光 畏陽光 趨光(燈光)
教學
療癒
畏光害
生態
怕吵 水質敏感 潮濕環境 乾燥環境
接觸與互動
棲地串連
需大面積
循環
環境類型
住宅模塊動物園
橫向:動物箱軌道 小生物觀察管
鐵皮屋頂 可拆卸小生物棲地 住宅立面 透明動物箱
1 11
6
地形圍籬 11
泥灘地
沙地
草地
林地
枯枝落葉 多孔隙
由於基地鄰近社區活動中心,可由社區活動中心就近維護管理, 另外,園區內的動物以及住宅立面和屋頂的小單元,
1
1-蝙蝠洞 2-牛、羊、迷你豬、迷你馬,草原動物區 3-互動廣場 4-動物廊道 5-雞、鴨、鵝、孔雀,沙地池塘區 6-兒童遊戲場 7-屋頂螢火蟲觀察區 8-兔子、天竺鼠,可愛動物區 9-木屋鳥園 10-蜥蜴、甲蟲,落葉枯木多孔隙區 11-屋頂模塊動物園
9
10
隱形圍籬
河、塘
設計分區
8
亂石積水 多孔隙
設計平面圖
水域圍籬 人工圍籬
7
地形植栽
讓社區居民透過自由認養的方式,一方面讓動物得到照護, 一方面也能夠讓社區中的兒童有機會接觸動物並培養責任感。
植栽圍籬
3
5
管理方式
複合式圍籬(地形+植栽)
2 4
圍籬型態分布
ex.螞蟻箱、甲蟲箱
多孔隙護岸
縱向:住宅雨水回收 多孔隙護岸
住宅生物廊道 聯結網
2 3 4
6
5
屋頂模塊式 水循環螢火蟲棲地
木屋互動鳥園 鳥類停佇、與人互動 植栽供給食物吸引
7
民生社區 活動中心
8
遠離光害 可循環、可替換 維持水源潔淨
A’
9
鳥類棲居
10
A 木屋連結社區活動中心 戶外樓梯
0
5
10 15 20m
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