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外木山環境修復規劃設計 內木山
外木山
基隆市工業地景博物館
協和電廠轉型-舊有儲油空間釋出
基隆市
協和社區 外木山漁港 協和電廠廠區釋出空間
中山區
早年因戰備、漁業、能源、運輸等需求興建
基隆油槽MUSEUM計畫 大型工業廠區建設,曾帶動台灣早期經濟發展 隨著能源轉型與石化原料需求減少,空間逐漸釋出 大型廠址值得留下來回顧過去發展的足跡
5
1985
外木山地區早年為自然資源富饒的漁村聚落,70年代因協和電廠的廠區 進駐一舉改變外木山的地形地貌,聚落被鄰避設施的電廠包圍,居民在第 一線承擔著能源發展的衝擊。
協和電廠 基隆港區油槽
八斗子油槽
14
3
火力發電時代 綠色能源時代
基隆外木山至大武崙灣墺被封為「老鷹 的故鄉」,隨著山坡地開發,老鷹數量 銳減
1966 松山機場
隨著協和電廠計畫轉型為汙染物排放較少的天然氣發電,在致力於爭取 對外木山漁港得以永續發展的轉型方案下,在確定釋出的廠區空間上, 我們思考如何修復工業開發對既有環境造成的破壞,再保留過去工業遺 址歷史的同時,提升基地生態韌性和資源永續利用的能力。
空氣汙染總量 28,052公噸/年
漁業生產時代
八堵油庫
下一步 如何在工業遺址 進行環境修復
填海造陸方案 桃園機場
空氣汙染 總量減少
5
溫室氣體排放減少
49%
95%
五堵石門油庫
漁業繼續發展
25
清治末期
外木山地區為一街庄 稱為「外木山庄」
1958
1894
興建 外木山漁港
木山澳仔開始從事 漁業生產
油管運輸 海運
漁港基礎設施提升, 聚落人口增加
1971-1985
中油及台塑在全台灣共18座油庫,基隆市共有2座油庫及有52座油槽
外木山漁港永續發展替選方案
2018 推動 協和電廠 改建計畫
1980
?
海下珊瑚礁得以保留
2026 舊有儲油 空間釋出
空氣汙染總量 1439公噸/年
協和電廠興建完成,正式取代北部發電廠
基地分析
復育低海拔季風林生態系-將自然引進電廠廠區 往新北市
土地使用分析
地質分析
風向
雨量
計畫釋出廠區空間為電廠用地, 其面積為協和社區住宅用地的5.7倍
基地地質屬木山層,為岩盤海岸地 地表往下16.2米內為不透水混凝土
冬季受強烈東北季風吹拂,帶來大量水氣在山 坡地形成地形雨
年雨量充沛,約3400毫米
空氣濕度75%以上 雨量 3000mm
木山層(1180)
中新世
電廠用地 11ha
基地範圍
風衝矮林
X
圖例 住宅區 公園用地 保護區 港埠用地 市場用地 廣場用地 電廠用地 機關用地 倉儲區 學校用地
漁港用地 0.16ha 電廠用地 0.6ha
整體山坡地植被以風衝矮林為主要型態
空氣濕度 70%
煤層(E101)
住宅區 1.9ha 漁港用地1.3ha
2500mm
100%
沖積層(6020)
X
全新世
大寮層(1132)
中新世
大寮層(1130)
中新世
鑽孔地質檢測 路面柏油
2000mm
JUL.
坡度
1000mm
回填混凝土(2M) 灰色砂岩(2.5M)
協和電廠及聚落周邊
灰色頁岩(12M)
邊坡坡度約為 60 -
蒸發量
集水區面積7ha
120%,坡度陡峭
芒萁
課題-能源開發的環境破壞 山地灌叢林
山地森林
月桃
綠竹
楊桐
榕樹
低海拔季風林生態系
CIRCLE2 海域生態復育基地
五節芒
菲律賓榕
紅楠
白匏仔
臨海生態系
生態廊道
大葉楠
潮間帶生態系
近海生態系
工業開發-挖山填海,人工基盤比例高
水資源-快速流失、酸雨議題
使用者活動-濱海觀光遊憩單一
隨著協和電廠機組進駐,開挖坡腳及填海造陸,以擴大海岸邊平地,破壞
地勢坡度陡峭,雨水下滲比例低,水資源快速排放至海洋當中。工業發展
行經濱海湖海路一段可前往北觀風景區,基地為一濱海觀光帶停靠點,內
原有的山海線景觀,同時在沿岸邊堆砌人工消波塊來減緩侵蝕,使原本外
及發電廠排放的廢氣和秋冬之際東北季風吹拂帶來境外汙染物使得且從
部活動集中於外木山漁港及海興海水泳池,僅提供觀光休憩活動,周邊服
木山漁港至澳底通村的天然海岸線遭到中斷。
1999 年開始基隆市降雨均為酸雨。
務性設施設施零碎。
微型棲地
外木山過去「老鷹的故鄉」之稱 老鷹作為外木山地區的生態指標,透過生物棲地修復, 增加底層小型哺乳類數量,重現外木山海岸線老鷹翱翔的景色。
CIRCLE1 環境修教育中心
A
濱海步道、濱海自行車道
外木山漁港
CIRCLE0 服務核
往基隆市
84M
海興泳池
往北觀風景區
18M
往基隆市區
28M
濱海大道
P
3M 頁岩
海興海水泳池
規劃配置圖 0
外木山漁港停車場 A’
20
45
砂岩
混凝土
85m
對策
協和社區
環境修復
水資源永續
1.微型棲地塑造
1.收集 水資源來源: 降雨、地表逕流、空氣濕度
油槽與山壁間 風勢較小 種植原生喬木
外木山漁港
環境教育
釋出廠區空間,利用區位條件優勢,引入環境教育與生態研究基地 教育與復育基地進駐 人潮導入
降雨 地表逕流
2.淨化與改善 淨化且改善雨水酸鹼度
水產試驗中心
區位優勢
空氣濕度
國立海洋大學
油槽內部風勢受阻擋, 種植原生喬灌木
+
+
→
+
微藻
+
疊水 -2
儲水
汲水、沉澱 微生物
+
→
低海拔生態系
協和電廠
0.5M
1M
-10
-2
砂岩 頁岩
O2
2.基盤綠化 覆土在既有人工基盤上方, 利用廠區移除廢料,填充 蛇籠以固定土壤。
-15 -20
辦公室 廁所 鐵馬驛站 CIRCLE 0服務核
+
釋出空間提供大眾使用 濱海自行車道與人行道
O2
3.再利用 支援外木山漁港漁業用水 養殖在地原生微藻,產生生質能源
環境永續及復育機構進駐,創造生態與生產共榮
小型喬木、灌木群植營造小型微氣候棲地 生態廊道
S+
pH值
2M -5
海域生態復育基地 環境教育中心
東海 濱海觀光
槽體擋風處種植原生喬木
濱海大道 海興泳池
土讓涵水
新覆土層0.3-1.5m 混凝土2m 砂岩2.5m 原基盤
AA’服務核剖立面圖 0 5
15
35m
灌木
原坡面-風衝矮林群落
大武崙山
白鳳菜
Gynura divaricata subsp. formosana
灌木
烏來月桃
Alpinia uraiensis Hayata
灌木
森氏紅淡比
Cleyera japonica Thunb. var. morii (Yamam.)
灌木
台灣胡頹子
Elaeagnus formosana Nakai
原生種植栽
喬木
喬木
黃肉樹
Litsea hypophaea
大葉楠
Persea kusanoi Hayata
喬木
植栽計畫剖面圖
香楠
Machilus zuihoensis Hayata
集水區 集水管
風衝矮林 容積10公秉
直徑84公尺
CIRCLE 2
生態廊道
CIRCLE 1
服務中心
高度18公尺
微型棲地
辦公室 店鋪
廁所
海域生態復育基地 鐵馬驛站
環境教育中心
坡地逕流
雨水
海岸灌叢
冷凝 空氣濕度
空氣濕度
冷凝
CIRCLE 0 頂蓋 集水 自然岩石海岸修復 將原有消波塊敲碎轉變為礫間淨化及蛇籠材料 放置在地岩石,使原人工海岸逐步回歸自然樣貌
外木山漁港 水資源永續利用
雨水
眺景平台 集水 沉澱
結構
綠藻淨化
匯流
微生物改善 環狀步道
綠藻養殖
暫存
步道 清洗漁船 綠地
植栽養殖
蓄水
外木山漁港停車場
外木山漁港
海興海水泳池
漁業零工 清洗漁具、漁貨
水資源再利用
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