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全國學生景觀設計競圖《三獎》

Page 1

溪釣作為不被政府重視的休閒活動,經常用禁止或限制等方式進行管制。都市擴張都市 污水量持續上升,污水處理場並無法全面有效地處理都市地區每天生產的廢污水,都市 河川成為廢污水排水道,溪流環境日漸惡化。釣客偏愛的本地魚種比例逐年下滑、釣魚 環境品質劣化、釣客族群萎縮與邊緣化,原本正當的釣魚休閒活動也逐漸被污名化。

設計議題 1. 水質汙染

3. 負面的釣魚形象

2. 外來魚種比例高 外來魚種入侵筏子溪,因水汙染的影響,使耐污的外來魚種的數量大增,壓迫本土魚 種生存空間。

筏子溪部分河段汙染嚴重,造成魚群減少,部分毒魚流入市場,危害人們健康甚鉅。

由於對釣客身份和行為的誤解,民眾對河流捕魚活動 持負面看法。

筏子溪釣魚族群有以下幾個特徵 : 中、老年人、失業者、藍領階級 、外籍 勞工、高男性比例的特點,形成了社會觀感較負面的狹隘溪釣族群。

政府無視溪釣釣客的需求,並選擇以消極的方式管理溪流活動。

釣客的活動的環境日益惡化,出現了水污染、垃圾處理等問題。

民眾不知不覺中吃了受污染的溪魚,對健康造 成影響。

一些無心釣客會將受污染的魚出售給不知情的魚 販或飯店,使受汙染的魚貨流入市場。

溪流的環境惡化導致魚類生態受到影響,魚類的死亡、 乃至受汙染的魚出現,影響了釣魚的體驗。

設計研究 2. 魚種棲地營造

1. 濕地淨化原理

利用水工營造上、中、下游釣客所喜愛本土魚種的棲地環境 ( 莊明德、周文杰、 吳宗儒,2012)

利 用 不 同 數 量 比 例 的 溼 地 淨 化 池 配 置 (Hammer,1992 ; Tunçsiper, 2019),來淨化不同類型的廢污水

3. 魚種與「其」適合「的」釣法

找出筏子溪各河段的釣魚熱點與本土受歡迎魚種的 合適釣魚法

釣點

農牧汙水型淨化濕地

4. 污水種類及其來源

找出筏子溪最嚴重的廢污水種類及其來源地點

釣法 農業汙水

工業汙水

綜合汙水型淨化濕地 畜牧汙水

家庭汙水

家庭汙水型淨化濕地

工業汙水型淨化濕地

前處理

表面水自由流動 表面下垂直流動 表面下水平流動 濕地 濕地 濕地

沉澱池

跌水 去除懸浮固體 吸 附 重 金 屬、 降 低 吸 附 重 金 屬、 去 除氮、磷營養鹽、 BOD、有機物。 總 懸 浮 固 體、 增 ( 畜牧、農業廢水 ) 加溶氧量。 ( 工業、生活廢水 )

吸 附 重 金 屬、 去 除氮、磷營養鹽。 ( 工業廢水 )

增加溶氧

表面下垂直流動 濕地

水質再淨化

廢 污 水 類 型 分 為 農 牧 型 污 水、 綜 合 型 污 水、 家 庭 型 污 水、 工業型污水。數字表示該種淨化池配置的總數量 (Zheng et al.2010)。

設計策略

筏子溪共有八處污染源,其中有四處屬於重度污染,依序為:上游之農牧與工 業污水(源頭污水)、中游的中科園區工業污水(林厝排水)、中游的家庭污 水(港尾仔溪排水)、下游台中工業區工業污水(東大排水)

上游復育魚種為台灣鯰、土虱,中游復育魚種為溪哥、石賓、馬口魚、石鮒,下游為日本鰻、 鱸鰻、泥鰍。各河段魚種棲地營造主要以水工為核心,透過自然力不間斷的運作,營造適合 本土魚種所需的生態環境 (Shields et al.2003; Smith & Prestegaard,2005)。

2. 打造全年運營之休閒釣魚產業

1. 整合性設計策略架構 →設計元素→空間配置概念

根據污水類型建置適合的淨化濕地進行廢污水淨化改善。再透過軟硬體搭配得宜的小型水利工程,進行釣客偏愛的本土魚種棲地復育。 再根據上中下游不同的都市紋理與溪釣魚種生活特性,建構不同類型的溪釣公園,提供人們各式釣魚活動與多樣的親水體驗。最後規劃 整年釣魚節慶活動,吸引人們到筏子溪體驗溪釣樂趣,重新找回都市生活中親水的可能性。

提昇溪釣活動形象:根據上中下游不同魚種適合的釣期,規劃整 年多樣化的溪釣節慶活動,讓釣客在不同季節、不同溪釣公園、 體驗不同的溪釣樂趣 (Post, 2013)。

設計呈現 系統索引

上游社區型溪釣公園與淨化濕地平面圖

水芙蓉

蘆葦

漂浮平台

麃草

A. 階梯式固床工 : 攔砂、增加氧氣

1. 前處理

2. 沉澱池

釣點系統

水利工程系統

農牧型淨化濕地系統

3. 表面水自由流動 4. 表面下垂直流動 濕地 5. 表面下水平流動 濕地 濕地

效果圖

打造優質釣點環境:上游社區型溪釣公園提供生 態教育的解說環境,中游都會型溪釣公園提供親 子釣場與溪魚燒烤與飲食活動,下游田野型溪釣 公園打造挑戰級溪釣環境與台中魚市串連的溪魚 行銷空間。

固定平台

B. 石籠側堰彎曲河道 : 營造深潭緩水域

參考文獻 6. 跌水

巨石岸 7. 表 面 下 垂 直 流 動濕地 C. 加寬河道、巨石投置 : 營造深潭緩水域

D. 生態浮島、草澤營造 : 食物鍊支持、營造水草 底質

自然岸

莊明德 , 周文杰 , & 吳宗儒 . (2012). 最適河川棲地綜合適合度指數之選取研究 - 以筏子溪為例 . 水保技術 , 7(4), 228-236. Hammer, D. A. (1992). Designing constructed wetlands systems to treat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Ecological Engineering, 1(1-2), 49-82. Post, J. R. (2013). Resilient recreational fisheries or prone to collapse? A decade of research on the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recreational fisheries. Fisheries Management and Ecology, 20(2-3), 99110. Shields Jr, F. D., Copeland, R. R., Klingeman, P. C., Doyle, M. W., & Simon, A. (2003). Design for stream restoration.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129(8), 575-584. Smith, S. M., & Prestegaard, K. L. (2005). Hydraulic performance of a morphology-based stream channel design.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41(11). Tunçsiper, B. (2019). Combined natural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for removal of organic matter and phosphorus from polluted stream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28, 1368-1376. Zheng, S., Yang, Z., & Sun, M. (2010). Pollutant removal from municipal sewage in winter via a modified free-water-surface system planted with edible vegetable. Desalination, 250(1), 158-16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
第十四屆全國學生景觀設計競圖《三獎》 by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 Taiwan Institute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 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