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流
戶外 展演
協作 劇場
台北空總創意城市3.0交流空間設計
景觀 賞景
活動 市集
「要改變現狀,台北市必須建立一些對話的平台。」-蘭德利
台北城市發展停留在1.0與2.0,空軍舊址因為空軍 的遷移成為台北市珍貴的閒置空間,在政府社會創 新的新定位下如何有效的發揮功用,透過「交流」 能在未來給我們最佳解答。
理論 依據
工廠城市 硬體建設
空總
台北市
土地使用
多元混和
1.0與2.0模式
軟都市主義
創造創新
邁向3.0策略
軟硬體結合
理性秩序
城市3.0策略 創意平台
城市美學
創意思維
交流平台
夥伴關係
空間提供者
創意生態系統圖
教育
第三空間
夥伴協同
城市發展
3.0
2.0
查理斯‧蘭德利 Charles Landry
2015 空總創新基地
有機工業
民眾
歷史 記憶 藉由歷史記憶推演 空間型態,轉化歷 史故事並與古蹟共 生,創造獨特的空 間體驗,使創作者 能在自然環境下獲 取靈感並讓參訪者 感受自由與活力。
靈感 來源
景觀 賞景
前總督府工業研究所
回饋
發表
表演
咖啡廳
聯合餐廳
販賣
戶外劇場
美食街
協作空間
休憩
欣賞
消費
戶外展演
參與
自然休憩 展演
前總督府工業研究院
1F工作坊 2F文創商店
展演
活動草坪
交流模式推演
空間塑形
研究項目
帝寶
交流環境構成 廊道串聯各交流區塊
延長停留時間 視野轉換多樣
油脂 纖維
細胞
長時間停留
轉換的空間體驗
融入景觀 植物細胞
下凹廣場
中正堂
歌舞劇 電影院
緊密依靠排列
公車站
壓縮與釋放促進交流
仁愛路三段
下凹吸引人群
公車站 台北建國 假日花市
化學 化學結構
分子鍵間連結
福華大飯店
褶皺使視覺交流變化
金屬
合金
創作者在自然放鬆的環境下能產生更多的靈感,同時滿足周遭居民的 休憩需求。景觀與基地內的所有空間互相融合在觀賞同時也引入大自 然的聲音做為展演空間的背景音樂。此階段為人與自然的交流而人與 人之間的交流溝通需要更多的因素才能完成。
雅典藝術書店
多層次展演 細胞形式作為各空間之交界面 化學結構 形式作為各空間之連結線 礦脈形式為空 間擠壓變形概念 結合三項塑形原理並加 入交流空間機能 可導出整體分區架構。
礦物
靈感休憩
儀典式禮堂
創作
透過交流行為分析設計 交流場所,由左側至右 側表示交流更為深入。
礦脈岩層
歷史宿舍建築群
想像
教室
展演
發酵工業
無機工業
工廠
辦公室
懷生國中
歷史脈絡萃取 研究分類
正義國宅
人才培育
交流環境型態
台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
1940 交流空間推演形式依據 1949 台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 空軍總司令部 1945 2012 工業試驗所大安所
正義國宅
建國高架道路
歷史 脈絡
上古藝術 當代畫廊
建國南路一段
2017 社會創新實驗中心
創作者
諮詢服務
交易交流
交流行為推演
1.0
育成中心
創意樞紐 創意街區策略
忠孝東路三段
當代畫廊
墨兒藝術中心
藝術空間
分層擠壓成形
戶外 展演
0
單向交流是欣賞,在戶外展演的定位下提供創作者展現作品的空間,每個皺褶都能是一個作者的 空間甚至是一種主題,讓觀賞者在戶外廊道中穿梭品味。 雙向交流則是分享,作者在展期內與大眾說明自己的成果,讓作品成為人與人傾聽理解的橋樑, 創作者也能從旁人的角度檢視自己的作品,而遊覽者則能充實自己,成為下一次創作的靈感。
協作 劇場
10
20
40
80 (m)
交流的開始可能是衝突混亂的但是當人與人透過互動與認識後會改變成見,而我們希望最後會和諧並且共融 共存,就像是從不規則的形狀逐漸變換成一個圓。 下凹式圓形劇場象徵聚集與融合的結果,是圓滿的、快樂的、凝聚的,而周遭的協作空間能成為手作活動的 小教室或是不同領域創作者討論指教的空間,這些半圓形象徵著不同的族群也能與大眾融合交流不被遺忘。
參與回饋
互動影響
分子鍵鏈結 細胞緊靠
緩坡廣場 礦脈擠壓
生態池
景觀空間
發現活動點
活動 市集
吸引流入點
吸引流入點
最佳觀賞點
在自然空間的前提下以簡單的緩坡草坪提供使用者靈活的運用,在這 裡可以舉辦創意市集、音樂饗宴等大型活動,讓創作者與顧客能有最 直接的交流行為,透過交流得到參與者的回饋。同時,階梯式的舞台 吸引著人群往地下活動,這是通往戶外展演廊道的入口,同時天況不 佳也能有室內備案。
初步交流 吸引流入點 從平面層能看到地 下空間展示活動主 題,吸引人往下層 空間聚集。
步行空間
空間 型塑 藉由下凹設計使平面層的遊客能從遠距離發現 展覽品與表演以吸引人群流入,搭配褶皺讓人 延長停留時間,並透過轉折迴繞的方式讓參與 者對路線抱持新鮮與未知以增加重遊率,在這 些要素下形成獨特的交流環境,讓創作者與觀 賞者在戶外自然的感官下有更深入的交流。
作品發表
戶外劇場 室內 展演空間
交流 環境
大型作品
戶外畫廊
室外 展演空間
下凹空間能凝聚人群也能減小 環境干擾,從事動態性高的表 演活動,與景觀結合的表演空 間能增加生命力與動態性。
景觀與劇場結合,即使沒 有表演也有觀賞價值。
展演空間由傳統室內場地移 至戶外,象徵與生活結合。 彎曲動線增加變化,每 次造訪都有不同感受。
0
5
10
20
環繞式的空間落差能從各種角 度欣賞表演帶來多層次體驗。
40 (m)
0
5
10
20
4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