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bs

Page 1

中國民藝

撰文:巧詩 攝影:周耀恩 部分圖片由金澤工藝館、受訪者提供

對於大部分在城市成長的人,現代 化的西式生活習慣和工業消費主 義,令我們與傳統中國工藝和民間 生活的關係愈發疏離。年輕一代要 認識傳統工藝和歷史,途徑只有書 籍文獻上的紀錄,或者收藏於不輕 易對外開放的博物館中,既遙遠又 陌生,很難提起人們對古今器物的

興趣和關注。

傳統博物館的管理方式,通常會把 藏品抽絲剝繭,追蹤其源頭、製作

工藝、材料、用途等等;但面對有

2,000多 年 歷 史 根 基 深 厚 的「 中 國 傳統」,資料既龐雜但又殘缺不全,

封面故事

要理出一個頭緒,往往便要耗費年 年月月的時間和無數人力物力。本 身是時裝設計師,亦是本刊《布頭

布 美 》 專 欄 作 家 的 張 西 美(Edith

Cheung),近年來一直致力在上海

積極籌備「金澤工藝館」的紡織部 館藏工作。館內藏品逾5,000件,既 有來自中國少數民族,亦有民國時 期的紡織品。但這裏卻不是又一家

65

「紡織博物館」,而是從嶄新的思維 出發,結合中外紡織專家及設計師 的人脈網路,嘗試在金澤古鎮的寧 靜環境中,建立起一個旨於傳承中

另一個起點

COVER STORY

64

國傳統優良工藝,且讓當代設計互 相交流、研習的獨立非牟利機構。 在籌備的過程中,除了整理資料及 檔 案, 金 澤 還 會 舉 行 各 類 型 工 作 坊,又邀來一些內地學生及年輕新 生代設計師的參與和交流,共同在

這個豐富又生動奇妙的紡織品世界

中,思考未來設計的新方向。


遠離上海的 煩囂 金澤工藝館紡織部總監張西美

從上海浦東機場開車,在高速公路約

車 子 駛 進 金 澤 鎮 不 久, 便 到 達 工 藝

同院校的實習生,早已在金澤生活了幾個

九十分鐘車程上,我們一行人,包括從杭

館範圍,接待客人的二號地,也是我們下

星期;他們每天都在位於四號地的紡織館

州前來的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服裝

榻、每天吃飯的地方──一幢幢高矮不同

內忙碌整理藏品紀錄、看書、接待外賓等

設計系學生果醬(郭江),從車外看到的

的白牆黑瓦仿古中式建築,每幢約兩、三

等。逗留時間最長,也是第一位工讀生的

景象,都是仿歐洲式的大樓、平房,巨型

層高,樓旁種滿了青綠的竹植物,看上去

「 大 師 兄 」 劉 城 銘(Chris), 才 二 十 歲,

廣告板上全是汽車、豪華房產或時裝美容

古樸而平實。金澤工藝館所在地前身是紡

身材瘦瘦的,雙眼卻充滿靈氣。Chris本科

的廣告,還有旅遊熱門地點周莊和朱家角

織製衣廠 房,鄰近古橋和民居,館地共有

在北京服裝學院修讀藝術服裝設計,曾跟

的宣傳字句……上海發展迅速,城市中的

七個不同的建築羣。住宿用的樓房被劃分

隨一位做京繡的老婆婆學習並記錄她的針

傳統中式建築和生活方式,早已被西式文

成 四、 五 間 客 房, 共 有 三 種 不 同 裝 潢 風

法。在金澤的日子,除了工作,他閒時還

明的一套取代。

格,我們住的是古董風,用的是民國時期

愛到鎮上逛,甚至在舊式理髮店中剪髮,

的歐式睡、書桌、椅子、燈飾和鏡子,

穿梭於古風巷子之中,參觀當地人的街頭

氣 氛 帶 點 幽 深, 卻 有 另 一 種 拼 湊 式 的 美

生活、在雜貨店裏尋找好玩的東西。在浙

可說遠離城市的鄉郊,即使是周末,也一

感。另外兩種則是較實用的民藝風和鄉土

江工業大學攻讀設計理論的其他三位碩士

派寧靜悠閒。出發往金澤之前,張西美早

風。地下一層是客飯廳,三餐都由廚子吳

工讀生:陳希贇、童彤、孫培彥更找來了

位於青浦區內的金澤鎮,相比起來,

已向我們預告。「這裏像一個避世之地,

師傅負責,每日在鎮上採購新鮮食材,炮

一本《金澤志》,以了解古鎮的歷史和生

沒有電視、娛樂或夜生活,有如走進山洞

製出一桌子美味的農家菜。

活文化,用作日後工藝館的導覽資料。

中,完全不知外間世界發生什麼事。每天 早睡早起,專心地織布、做研究。」

記 者 來 訪 時, 當 地 還 有 四 位 來 自 不

金澤工藝館所在地前身是紡織製衣廠房,鄰近古橋和民居,館地共分 館內種有不少中式竹子和青綠植物,古風處處。

工藝館內的建築物高矮不同,採用白牆黑瓦仿古中式建築風格。

作七個不同的建築羣。

66 67


除了迎祥橋,其他六座古

圓拱古橋

橋的橋身小巧玲瓏,都是

典型的江南圓拱結構。

在 工 藝 館 旁 邊 的 元 代 古 橋 迎 祥 橋, 橋

元代迎祥橋

柱、 元 件 到 青 磚 塊 尺 寸, 都 恰 如 其

單車行橋

橋上都有斜坡,方便自

行車上落,是鎮內居民

通勤的道路。

金澤鎮上有不少古橋,形成江南水鄉風景。

體 優 美, 橋 面 略 呈 彩 虹 弧 狀, 從 樑

古橋建築智慧

造 橋 匠 人 的 智 慧, 由 磚、 木、 石

細 看 迎 祥 橋 的 結 構, 會 發 現 從 前

橋, 每 跨 橋 柱 由 三 塊 長 青 石 並 列

混合結構的五跨簡支樑石墩樑式

形 凹 槽, 上 架 楠 木 作 縱 樑, 縱 樑

組 成, 上 橫 石 樑, 樑 面 鑿 有 半 圓

廟、古橋、水道都有文獻紀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至1,300 多年前,經歷宋元明清多個朝代。

側再貼上方形的青磚。

橋樑更甚具名氣,也享有「江南橋鄉」的美譽。鎮內的古

上 再 鋪 砌 小 青 磚 為 橋 面, 橋 面 兩

而金澤則是「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的小家碧玉,當地的

多 年, 卻 600

載,早在公元960年前(宋初)已經建鎮,當地人形容周

莊、西塘、南潯為「氣質沉厚、眉目疏朗」的大家閨秀,

子。 古 橋 默 默 地 屹 立 近

得過度商業化,反而仍然保留着傳統江南水鄉的氣息。這

個位於青浦西南部,位處滬、蘇、浙交界處的古鎮,據記

分, 是 優 良 中 國 設 計 的 最 佳 參 考 例

為原本是給馬匹行走的,堅固可靠。

金澤當然是另一個故事。雖然跟周莊和朱家角等同屬古鎮

水鄉,但金澤卻沒有像前兩者一樣,因為發展旅遊業而變

沒 有 護 欄, 只 有 橋 面 一 行 小 青 磚, 因

江南橋鄉 金澤

說起金澤,大部分人第一時間都會聯想起日本石川縣

的金澤市,以及藝術界知名的金澤21世紀美術館。上海的

68 69

一橋一廟

旁 邊 有 石 爐 一 個, 方 便 居 民 在 廟

在 上 海 最 古 老 的 宋 代 古 橋 普 濟 橋,

會 時 燒 香 之 用。 據︽ 金 澤 志 ︾ 記

載, 金 澤 鎮 曾 經 有 很 多 廟 宇, 形 成

廟 ﹂、﹁ 廟 廟 有 橋 ﹂ 的 景 觀 。

當 地 獨 有 的 橋 廟 文 化, 即﹁ 橋 橋 有

金 澤 鎮 河 港 交 錯, 津 梁 密 佈, 古 時

其他六座橋,均屬於拱橋設計,橋身

更有「四十二虹橋」之說,現在於縱橫交

小巧玲瓏,具備典型的江南特色。當中的

錯的河道上,僅存七座古橋及一座改建過

普濟橋更被列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之

的古橋,這些古橋的建築技藝精良,經過

一。這座建於1267年的宋代石拱橋,拱圈

千百年風風雨雨,由宋元明清民國再經歷

上鐫刻了「咸淳三年建」的題款,橋面略

共產新中國及文革,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呈弧形、坡度平緩,屬宋橋特色之一。專

從上塘街、下塘街,由北至南,古橋名字

家說,當雨後天晴時,橋身的紫色武康石

依次為林老橋、萬安橋、天皇閣橋、普濟

更會發出晶瑩的光澤。

橋、放生橋、如意橋和迎祥橋。位於最南 邊,即工藝館的出口旁,就是建於元代的

工藝館曾翻查當地的背景資料,發現

迎祥橋,其線條簡約、彎彎的圓拱造型,

了不少在地的風俗歷史,張西美說:「當局

沒有護欄也沒有梯階,橋面只有一行行的

曾在這兒進行深入調查,發現古橋建材均

小石排,卻足以支撐行人的平衡。在橋旁

來自外地,且工藝精良,因此每座橋都有

的石碑記載,這橋為「五跨平樑石橋」,

別具一格的姿態。金澤鎮更有獨特的『橋

本是給馬匹行走的,整道橋都由青磚、金

廟文化』,河邊曾有二、三十座寺廟,幾

絲楠木和石材混合建成,每跨橋柱均有三

乎是一橋一廟 ─每條橋都有一家地方

塊長條青石並列組成,以「連續簡支樑結

廟,讓居民參拜。現在古廟早已拆除,只

構」見稱,屹立近600多年後,現在依然

剩下橋邊的燒香石爐,讓居民在節日裏燒

堅固可靠,從不同角度觀看都是一座經典

燒香。古橋之所以沒有在文革時被拆毀,

的中國古橋建築設計。

也是因為其實際功能重大,必須要保留下 來作道路使用。」


街上童趣 這 位 騎 三 輪 車 的 小 童, 額 頭

街 上 常 常 見 到 小 童 玩 耍, 如 上還蓄着彎曲下垂的髫髮。

古鎮生活本色

金澤鎮的水道內有不少水生植物,綠水潺潺, 然會在河裏洗濯、晾衣;天氣好的時候,老街坊會 充滿生機,居民的住所就在水道兩旁,平日他們仍

小孩子們則在街巷中跑跑跳跳、騎三輪車、玩牌, 搬出板凳和椅子,在街上乘涼、吃茶、聊天、吃飯。 處處洋溢着傳統水鄉的生活氣息。

三五成羣

樹下乘涼 夏天江浙溫度可高達攝氏 三 十 七 至 四 十 度, 這 種 河 邊 樹蔭卻是乘涼的好地方。

清理河塘竹子功 為 了 保 持 河 塘 的 清 潔, 清 潔 船利用竹竿夾起水草和垃

71

到河裏清洗。

衣 服、 門 窗 木 框 都 拿

散步時就看到居民把

活 的 重 要 場 所。 我 們

通 渠 道, 也 是 日 常 生

河道是當地主要的交

河中洗濯

到婦女們埋首車衣服或縫東西。

手 加 工, 路 過 街 路 小 巷, 隨 時 可 以 看

不少家庭都會為鄰近的紡織廠進行人

門前工作

竹竿,原理近似筷子功。

圾。 工 人 們 雙 手 矯 健 地 控 制

金 澤 鎮 的 小 孩 們, 手 上 沒 有 遊 戲 機, 就 是 三 五 成 羣 地一起玩牌、集體遊樂。

常常把椅子圍在一起吃茶、聊天。

店。 然 而 人 們 還 是 喜 歡 橋 邊 的 空 間,

古 橋 鄰 近 民 居, 兩 旁 就 是 住 房 和 小

橋邊生活

70

史,果子酸甜美味之外,更極易生長。

不 說 不 知 道, 其 實 中 國 栽 種 葡 萄 已 有 多年歷 2 , 000

炎 夏 日 可 以 遮 蔭 乘 涼, 又 可 以 吃 到 新 鮮 的 葡 萄。

不少民居都有自家的葡萄藤,爬滿支架的藤葉,炎

葡萄藤

江南水鄉 塘 和 民 居, 位 於 江 南

工藝館旁邊就是金澤 水鄉古鎮之中。

河 塘 兩 旁 的 垂 楊 依 依, 石 板 路 就

綠樹依依 全、舒適,成為散步的好地方。

在 河 道 邊, 沒 有 欄 杆 卻 感 覺 安


鎮上大街 市等,人們亦愛以電動三輪車代步。

鎮 上 大 街 有 銀 行、 商 店、 麵 食 店 和 超

南宋銀杏古廟 年歷史的元代大書畫家趙 700

保留了明清古鎮格局的金澤鎮,頤浩禪寺內的三

伯茶會也是鎮上常見的景象。

不 忘 跟 大 家 說 兩 句, 這 般 親 和 的 老

水 香 茶, 閒 話 家 常。 見 到 路 人, 也

當 地 居 民 喜 歡 把 椅 子 搬 出 戶 外, 熱

阿伯茶會

孟 頫 石 欄 作 品 ﹁ 不 斷 雲 ﹂, 都 是 受 保 護 的 國 家 文

棵銀杏古樹和擁有 物之一。

鎮內的雜貨店有不少設計

鄉土工具店 售, 我 們 找 到 了 造 型 別 致

簡約實用的平民良品發 的玻璃捕蟻器和塑膠便桶 之 外, 還 有 這 家 專 賣 傳 統

從古至今有關青浦鄉金澤鎮的歷史、文化、 經濟、生活資料。從中可以知道,這個江南 古鎮歷來氣候宜人、土地肥沃、水產資源豐 富,昔日以出產鱸魚和蔬菜見稱,是江浙著 名的魚米之鄉。後來則漸發展為作坊小鎮。 據記載,金澤鎮興於宋、盛於元,故鎮內還 有不少宋、元著名古迹及明清建築,特別以 寺 廟 與 古 橋 建 築 聞 名, 更 有「 江 南 第 一 橋 鄉」之稱。

鄉 土 農 具 的 店 子, 每 件 農

始 於 乾 隆 年 間 編 寫 的《 金 澤 志 》, 在

具 都 用 天 然 材 料 製 成, 從

2003年由金澤鎮委員修訂出版,書中收錄了

竹 紮 掃 把 到 鐵 魚 爪, 讓 人

河鮮市場 鮮的蔬果和河鮮出售。

金澤鎮的市場有不少新

《金澤志》

是健談的阿伯們。

73

大 開 眼 界。 最 棒 的, 當 然

老 巷 中 的 平 民 理 髮 店, 有 不 少

老巷理髮 也 入 鄉 隨 俗, 試 試 Chris

婦 女 和 小 孩 光 顧, 工 藝 館 的 工 髮 廊 師 傅 的 手 藝。 鄰 座 正 在 削

讀生

寶,場面既可愛又驚心!

髮的竟是僅百多天大的熟睡寶

72


「形形色色的物品存在於這世上都是為了對人類有所助 益,因此器物若遠離了用途,就等於失去了生命,如果 不堪使用,便沒有存在的意義……缺少用途的世界,不 是工藝的世界。工藝為了幫助我們、服務我們而發揮作 用,任何人都無法缺少工藝而度日。因此工藝之美就是 服務之美,所有的美都是源自於服務之心。」

古老館藏 嶄新觀點

―― 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 《工藝之道》

紡織部的暑期實習生與總監張西美(左一)

織布機在使用前都要跟隨用家的身形、所需產

紡織坊樓高三層,採用以實用功能為主的現代

品的要求,個別調校坐位、高度、紗線等等。

建築,地下是織布間、二樓為藏品室、三樓則 是貯物室。

在金澤工藝館的園區之內,有一幢三

文物的聯想

「我們不是專家,面對一件少數民族衣 服,與其去爭論它來自哪個年代、哪條村、

層高的現代建築物,方方正正的長盒子形 狀,就是紡織部的大本營,專門用作收藏

曾經擔任過胡金銓《笑傲江湖》、嚴

哪一族,不如把它拿出來讓不同的人看;

工藝館逾5,000件的紡織作品,還有放滿

浩《 滾 滾 紅 塵 》 等 電 影 服 裝 指 導 的 張 西

愈多人看,就有愈多的解讀答案,甚至可

織布機的織布坊、圖書室,計劃中更會有

美,在過去的工作經驗中發現,與中國紡

以看出一個新觀點。」說罷,工讀生們捧來

草木染房、裁縫間、設計工作室等空間,

織品相關的歷史文獻、舊文物保存甚至工

一籃子的"USB"──一堆由不同材料製作、

建立一個可獨立運作的紡織設計作坊,讓

藝製作的資料,十分零散;每次她要為角

雕花圖案和造型亦不一的繡花針筒,外形

世界各地的設計師、紡織愛好者、專家、

色設計和製作衣飾時,都要費盡工夫。因

跟現代的電腦USB類近,繫上繩套,方便

匠人和織人們,一起研習中國紡織工藝文

為中國不像日本和韓國般,把傳統完整地

古人隨身攜帶;打開之後,則備有針洞可

化。紡織部總監張西美,堅持一定要用現

保留下來;也欠缺歐美國家博物館的理性

以安全地擺放繡花針。「對於習慣購買成衣

代式的建築物:「保存紡織品需要在恆溫、

整理分類、分析研究和存檔,方便下一代

的現代人來說,繡花針筒也許無用武之地; 75

恆濕、防火的地方,我們特別要求實用的

人參考和延續工藝。就算是收歸國家級博

但 當 年 輕 人 們 會 聯 想 到USB, 這 堆『 文

物館的文物,普通人也不容易接觸得到。

物』 說不定可以成為未來新產品設計的靈

然而紡織卻是一門需要實物參考、動手做

感源頭。」當大家看到另一籃子的繞線板,

建築來守護二樓的藏品。」

不知道更好

且年年月月累積的手藝,並不能單靠書本

又七嘴八舌地討論時,這個傳統女紅工具,

就能理解。

又讓人聯想起蘋果電腦的產品。

「大部分人面對藏品時,都要抽絲剝 繭,追溯這件紡織品的來源地、年代、材 料和製作工藝,如果要把5,000件藏品全 部整理好,恐怕要花耗幾代人的資源和心 血 才 能 完 成, 過 程 沉 悶 之 餘, 更 不 合 時 宜。我們想做的事情是,把館藏開放,讓 不同領域的專家、設計師、學者等前來解 讀,甚至發掘當中的趣味之處,從中一起 學習並重新認識中國紡織品。對我來說, 不知道比全知全能反而更有趣、更具發展 的可能性。」張西美一直以來都在思考中 國紡織與中西方文化、人文生活及創意發 展 的 關 係, 過 去 兩 年 來, 她 在 本 刊 專 欄 《布頭布美》執筆撰寫的文章,從東方龍 袍研究、到遠赴法國普羅旺斯向草木染大 師Michel Garcia學 習 天 然 布 染 工 藝, 乃 至前往美國緬因州的Haystack Mountain

School of Crafts取經,都是為了金澤工藝

前後兩面皆有繡花的扇子,工藝精巧,是少見的 A 級佳作之一。

館的發展方向作準備。今年年頭,終於開

(左) Chris 正在使用的這台是現代版本的織布機,結構較簡約,方便初學者操作。

展了實驗計劃,決定以嶄新的方法處理中

(右)同學們一看就說像 "USB" ,這隻圓長形狀的木雕針筒,造型結構專為繡花針而設,簡單的花

國紡織議題。

紋、姓名,素雅好看之外,是舊時婦女攜帶繡針出外的隨身工具之一。

74


破損了底紙後,是繡花圖的背面,有助研究和 學習繡花針法和編織技藝。

紡織藏品多達 5 , 000 件,每一件在記錄時,都必 須要經過健康檢視和評級。這天就正在為這件 懷疑發霉了的雲肩作檢查。

76 77

無限可能 館藏的另一個特色是數量多,每種民間工藝品如籃子、餅模、背兒帶、裙子都有上百件,可以用作比較、取材的參考資料。

「採購館藏時,我們是一堆一堆地買, 很多時候同類工藝品便會有上百件之多, 如籃子、製餅模具、針包等等。如果用傳 統博物館的標準,這些都是沒有收藏價值 的東西,但對我們來說,卻是潛力無限。 對於現代中國人來說,大家都習慣了西方 生活,對於傳統用具、衣飾、甚至生活方

雲肩圖案每一片都不一樣,細看上面的造型和

式、典故早已遺忘;看到一大堆舊物,讓

造工,都充滿製作人的心思和人性美。

大家可親手觸摸、試用甚至討論,都是極 好的學習途徑。」張西美說罷,就戴上一 雙白棉手套,走到一塊破爛不堪的雲肩前

館藏選秀

會對每一件東西讚歎不已、嘖嘖稱奇,但 當你如Chris般已看過上百件苗族服裝之

面,低頭並小心翼翼的檢查,神情嚴肅如 驗屍官般。紡織品的頭號殺手是蟲子,早

一 般 來 說, 博 物 館 只 會 選 出 全 館 館

後,就能辨別出哪些是絕世珍寶、哪些是

年的 中國紡織物常用 白米開成的漿料上

藏的十分之一,且必須是上佳的絕品才會

平平無奇。以每天處理三十件藏品數量來

漿,是蟲子最愛的美食,因此每件藏品存

被重點研究。金澤工藝館的館藏以近代舊

說,當中大概只有一、二件是具備A級的

檔之前,都要經過健康檢查。「雲肩看上去

物為主,這幾位工讀生的主要任務,就是

質素。」張西美以桌子上一把素雅別致的

狀似發霉,其實是背面底紙破碎了,破損

「選秀」,以兩人為一組,每天從館藏中

繡 花 扇 為 例, 印 證A級 標 準。「 扇 子 和 繡

的藏品通常是很獨特才會送去修補的。這

搬出一箱箱沉甸甸的儲存箱,根據物品的

花都很普通,可是兩者加起來,卻是鮮見

藝、 設 計 和 藝 術 書 籍,

些已破損的平常藏品,卻可以當作教材,

質素、工藝、狀況和獨特性作A、B、C、

的稀有產品。這個要把它打開來、小心地

有中外日不同語言和題

讓人們從破洞中探究織物的製作方法、針

D評級,記錄在案的資料,除了客觀評選

放在塑膠盤子中保存,才不會損害織品的

工藝館亦購入了不少具 參考價值的中國傳統工

目, 作 為 圖 書 館 讓 用 家

法,甚至親身穿戴、試用,因為服飾必須

標準之外,還附上主觀意見。「他們一來

完整度!」話未說完,大夥兒就快速地忙

京都購入的日本草木染

要穿上身,看看衣衫與肢體擺動的配合,

就先讀兩本守則和資料,因為保護及復修

起來,東走西奔地張羅保護紙、塑膠收藏

書籍。

人們才能了解其中的原理和奧妙之處。」

紡織品都有嚴謹的標準,剛開始時,大家

箱,細心地安置繡扇……

閱 讀 參 考。 其 中 包 括 從


向館藏學習

萬用包巾 一塊布有千變萬化的形態和用法,這條包巾就是最 好的例子說明。張開時,可以包裹不同的東西、旅程用

以下的例子是由張西美親自選來的藏品,它們代

的衣物、用品等,摺起來卻小巧慳位,更有花紋和流蘇

表了工藝館正在面對的各種問題和思考的方向:

作點綴,每個部分都功能、美學兼備。

馬尾帽研究 這頂帽子跟張西美為胡金銓導演作品《笑傲江 湖》所製作的「華山弟子」官帽造型類近。帽子乃 由馬尾毛織製而成,纖細如絲的毛髮,竟可織成嚴 密的圖案,手工細膩精巧,帽身亦光澤亮麗、觸感 柔美。旁邊損壞的地方,更是偷看內部乾坤和織法 的最佳位置。這頂帽子不但看到中國的馬毛織工, 也可以跟歐洲百年奢侈品牌的馬毛製品對比、參 考,讓人們了解東西方織品的關係。

78 79

苗族藍靛服的 延伸閱讀 在金澤工藝館中,苗族服裝佔着一個重要部分。這件來自苗族

真假荷包

花羅龍袍

的藍靛外套,是最早收集的藏品之一,當地人以草木藍靛染料上色,

現代人生活西化,對於中國傳統用品大多不知道也不了解它們在日常生活的

深藍帶黑,色澤愈深就代表愈多的染色次數,即用家有花時間、心機

用途。這款長領狀的繡品,到底是什麼東西呢?光看一件難免會摸不着頭腦,當

清 朝 龍 袍 曾 在《 布 頭 布 美 》 專 欄 中 多 次

地每年複染、打理保養,也是福氣的表現。苗族婦女以織品手工聞

找到類近的,如這件貌如肚兜、圍裙的相近款式,便水落石出,這個是古人的荷

介紹;館藏中這襲藍色的龍袍,因為是夏天穿

名,這件外套是每年節日時穿著的重要禮服,衫上的刺繡展現女紅的

包,方便貼身攜帶。傳統舊織物落到商人手中,往往會被拆件、加工、改裝,方

著,是通透的花羅絲料,織工細緻,具透光透

功力之外,更是方便靈活拆除的設計組合。然而收集時總會遇到有上

便賣給外國遊客當紀念品,當作家中擺設。對於研究織品工作來說,近代商人如

氣的質感。這種傳統的花羅曾經是中國最講究

衫但沒有下身的問題,到底下身是襯裙子還是褲子呢?衣服本來又屬

何造假、改裝,甚至外銷古董舊物,都是一種好的學習方式,既可以推算物件的

的織材之一,現在卻只剩下少數廠家製作,甚

於誰人、哪條村子?這些都有待發掘……

原貌,更能理解其與社會時代變化的關係。

至被現代人遺忘了。


別致童帽的背後

神龍造型帶點民間版畫般的親切 氣息,加上潮州匠人獨有的立體

這 頂 幼 童 帽 子 有 着 浮 雕 的 立 體 造 型, 貌 似 虎

織 品 手 藝, 令 龍 頭 造 型 特 別 生

獸。近看時可以留意到不少獨特的織工和造型,帽

動、鮮明。

頂的鳥獸花朵形態生動。如對帽子製作有經驗者, 就能察覺出帽子寬度曾被改動過,頭形較窄小,推 算應該是商人為了吸引外國遊客而特別改細,讓帽 子外觀看來 cute 一點。

難於收藏的 立體掛飾

神龍袍中有廟,有神也有故事,每個角色都有 獨特的造型、層次和立體感。光是正面中間的

紡 織 品 的 種 類 繁 多, 其 中 最 難

這間廟堂,就用上了好幾種繡工和技藝,人物

處 理 的 就 是 這 種 立 體 掛 飾。 這 個 充

的表情亦生動細膩如工筆畫,令人佩服萬分。 為 了 令 動 物 造 型 生 動,

滿 童 趣 的 掛 飾, 有 流 蘇、 珠 子 等 多 種 立 體 造 型, 光 是 思 考 如 何 收 藏、

工藝師更加入不同物料

保養,就是一個難題。

作 拼 貼, 卻 不 會 與 繡 花 線格格不入。

謎樣的潮州神像龍袍 這件並非普通的龍袍,而是潮式廟 宇裏神像穿的龍袍。袍子採用紅色羊毛 織料,估計是來自英國。其正反兩面都 有大量造型出色的圖案,更以當地獨有 的 浮 雕 方 法 製 作, 由 龍 頭、 人 物 動 作、 表情、故事到針法、製作工藝技術,各 部分處理手法成熟、可見匠人花了不少 心血時間。負責收購這件神龍袍的人來 自四川,對於背後的故事並不清楚。工 80

藝館希望修復龍袍外,亦計劃前往當地 考查龍袍背後的工藝故事,請教各方專

81

家解開龍袍的種種謎團。

正面

背面

圖 畫 中 用 上 了 具 備 不 同 寓 意 的 動 物、 神 話 人 物 和 圖 案, 若 有 潮 州 廟 宇 宗 教

織布機教學模型

歷史專家的話,或能解讀箇中意義。

織布機對於中國紡織工藝有重大的 影 響 力 和 關 係, 其 發 展 歷 程 很 漫 長, 從 最 初 始 的 腰 機 到 近 代 複 雜 的 提 花 機, 種 類 繁 多。 想 要 完 整 地 說 明 織 機 的 原 理、 異 同, 館 方 特 別 訂 製 了 二、 三 十 個 不 同 織 布 機 的 模 型, 用 作 教 材, 展 示 織 布 機 的發展史。

每個神話公仔身上都是另一個故事,工匠心思

翻 開 神 像 龍 袍 裏 面, 可

細 密 得 連 布 偶 身 上 的 衣 服 也 繡 上 精 巧 的 龍 面,

以找到其所屬的廟宇

針法高超之外,更具備有趣的內容。單是解讀

「寶樹宮」、捐獻的鄉紳

袍上的針法,就可以展開一場深入的研究。

名字和金額。


這台織布機跟冬英從小成長,轉讓給工

苗人婦女的髮型變化多樣,最常見的是

古董織布機上有不少手工藝精巧的木刻

這片就是冬英媽縫製的破線繡作品,採

藝館之後,連人跟機一起來到金澤鎮。

盤髻,冬英媽這一種是把年輕時存起的

圖案,將寓意福氣、家庭健康等祝福以

用特色的針法,手工細密,幾何形狀色

黑髮,然後把假髮結在頭上,

人物或動物的形像刻上。

彩,層層結構充滿立體感。

駐場苗族織人 除了物件,金澤也矢志於記錄和傳播昔日的 工藝,最好的方法莫過於由仍然保留着這些工藝 的人口述、示範、教授。苗族婦人冬英媽和女兒 冬英,曾把家鄉的苗服和織布機都賣給紡織館, 二人也順理成章留下來教授苗族女紅工藝。

冬英媽每天都會盤起白髮梳髻,穿戴

一點點,要學懂母親的技術至少就要花十

看到出自這位苗族婆婆的女紅作品,繡工

整齊來到紡織部裏織布。她頭髮上的銀器

多年以上。女紅手工愈好,嫁得好丈夫的

細緻精巧,織布的功夫俐落純熟,就知道

曾經在《臥虎藏龍》中被考慮用作鄭佩佩

機會也愈高。「我們從小就學做繡花,先學

這是年年月月累積下來的功力。「我們每

的苗人造型,當作暗器使用。冬英媽雖然

簡單的圖案,再慢慢地從基本變化出來。

次 上 完 工 作 坊, 冬 英 媽 看 到 外 面 人 做 的

不是武俠故事中的角色,卻深諳貴州施洞

每家每族每村的圖案都會有點不一樣,織

東西,都會有一點點改變,如嘗試用別人

苗族女紅傳統手藝,紡紗、繡花、織布、

布機亦如是,有專門的師傅製作,每架都

的織布機、用布碎造布娃娃。當中既有創

染布樣樣精。每一位前來紡織部的人都對

有點不同。」冬英家的苗族古董織布機,

意,又有苗族女紅的特色。」

她印象難忘。

體形比一般的細,重心低且矮,有四個腳 踏,操作時要雙手雙腳並用,不時更換經

心靈手巧

緯紗線的排序,木頭之間拍打的聲音響亮

以傳承。冬英無奈地說:「我是七十年代出

而清脆。

生的,從未上過小學;可是自 1975年起, 村裏的六歲女童也可以接受教育,現在下

傳統上,苗族女紅均由母親傳授給女 兒,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來,女孩子自小

然而這一身手藝,到了孫子這代卻難

冬英媽織的布用色簡 樸,又細又密,

一代都要忙着上學讀書,甚至出外打工,

就跟母親學習針法、紡紗、織布、染布和

經 她 教 授 的 學 生 都 說, 冬 英 媽 要 求 很 嚴

我的女兒也不太懂得繡花和織布。我們都

造衣服,因為日間農務繁忙,只能每天做

格,錯了一點點都要從頭再來。然而當你

覺得可惜,但又有什麼辦法呢?」

苗族娃娃 利用傳統苗族女紅手藝和剩料製作的苗族娃 娃,看上去造型可愛,製作時則有不同的步驟和 針法,要花一、兩天時間才能完成。先從頭部開 苗族母女二人:冬英媽和冬英是金澤工藝館的駐場少數

始製作,然後在碎布上用苗族針法縫出娃娃衣服

民族織人,熟懂苗族女紅、紡織技術。冬英媽正在操作

上的紋飾,採用的也是最基本的針步,每個部位

其中一款舊織布機,織布時聲音清脆好聽。

都有仔細的圖案和設計。

82 83


工讀生的視角 當 下 中 國 的 生 產 製 造 業, 正 在 經 歷 從 「中國製造」邁向「中國創造」的轉型過程, 對設計師需求很大,尤其缺乏優秀成熟的設 計人才,在此背景下,內地的設計教育規模 出現了爆炸性增長。這班來自北京和浙江多 家設計學院的工讀生,有的修讀服裝設計, 也有設計理論和廣告。來到金澤,亦有另一 種體驗。

一 份 業 界 的 教 育 統 計 表 明, 在 過 去

關的課題,都是她自發學習刺繡、打毛衣

三 十 年 間, 中 國 設 計 教 育 的 規 模 擴 大 了

和織布時學懂的。至於陳希贇、孫培彥和

1,000倍,目前開設設計專業的院校多達

童彤三位修讀設計理論的碩士生,則發現

1,500多家,每年設計學科招生人數約為

傳統建築工藝考研,都較深奧。

四十萬。然而,在院校中教授的「中國設 計」,卻多停留在「中國風」的形而上層 面,對中國設計歷史文化的研究也較少。

金澤工藝館的服務對象,從一開始便 包括了這些設計學生,特別是紡織部的藏 品,旨在讓年輕一代學習傳統工藝。「設計

「很多同屆學生都喜歡造最新潮、最破

師在了解工藝時,必須要接觸實物,觀摩

格的衣服,我卻沒有興趣,反而大家感覺

織品的手工。幾百年前的中國婦女們製作

沉悶的歷史文化課,我總是在教室中聽得

紡織品,每件都是手工作的獨特作品,織

兩眼發光,愈聽愈有興趣。對於我來說,

品的質感、毛線的光澤和使用方法,都可

只要可以動手造東西,心情就會平靜下來,

以反映出時代的生活態度和品質,就以雲

也會感覺特別滿足。」大師兄Chris說,繡

肩來說,每片的圖案、繡花針法都不一樣,

花就像修行一樣,可以聆聽心靈的聲音。

跟現代工業設計訓練的要求和欣賞角度亦

當他跟冬英媽學習織布時,亦發現她特別

大相逕庭。」張西美說。歐洲時裝品牌如

認真,因為這是她們從小到大,習慣了由

Chanel,很早就明白工藝對時裝設計工業

手到腦的情感手作。現代人生活太多選擇

的重要性,因而收購多家法國傳統作坊,

了,反而工藝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觸感、內

保存工藝製作的技術,亦培訓年輕工藝師

心世界和跟外在環境的關係。郭江(果醬)

入行,因為光是品牌招牌式的山茶花製作

在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修讀服裝設

手藝,就要半年到一年時間學習,想跟別

計,同學們畢業後都在企業、工廠上班,

人不一樣,傳統工藝是重要關鍵之一。

負責成衣製造和設計工作。與中國紡織有

針線包 「這套尺寸如名片套的針線包,從裏到外 都有不錯的繡工。圖案的意思是一團和氣,構 劉城銘( Chris )

84

北京服裝學院 藝術服裝設計

85

荷包

邊裙

「 這 個 形 狀 看 起 來 有 點 奇 怪,

「看過了藏品中很多條裙子,這

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不知道本來

條 氣 質 高 雅 些, 也 是 少 數 裙 裏 比 表

的用途是什麼。中間有開口,也許

面 還 要 漂 亮 的 一 條。 特 別 是 裙 邊 的

是荷包吧?」

造 型, 很 有 海 洋 生 物 的 感 覺, 看 起 來特別可愛。」

陳希贇 浙江工業大學 設計理論與方法/ 設計策劃與管理

少數民族的衣飾尾 「選上這件是想帶出為什麼少數民族的衣服總 是 那 麼 大 件, 跟 漢 人 以 輕 便 為 主 的 衣 服 概 念 不 一 樣,再者其運用的面料帶點紙纖維的效果,跟一般 的也有不同,青綠色看起來較有現代感。當你細看 衣衫上的圖案,近看似龍,遠看卻像條蟲,說明少 數民族對龍、鳥、獸等的概念也不一樣。下襬的部 分,我估計是想要摹倣老虎尾巴。」

圖 獨 特、 繡 法 也 別 具 肌 理 感, 只 用 了 一 種 針 法,單是色彩的運用,就有如此變法多端的效 果。」


孫培彥 浙江工業大學 設計理論與方法/ 工業設計

雞冠帽 「彝族的雞冠帽很有名, 這 頂 的 繡 工 做 得 好 之 外, 它 的顏色配搭也較少見。」

86 87

法披 「這件應該是戲服吧,因為附近地帶有不少地方戲文 化。看上來雖然不是那麼精緻,帶點卡通造型的龍也不 失趣味性。衫上的手寫字,書寫與七十二星宿內容有關, 後面也有武當山、金剛山等圖案,應該是一件帶農家氣 息的道家法披。」

毛上衣

英文繡 「不少傳統節慶服飾都會繡上祝福的

「 這 件 上 衣 的 用 料 很 特 別, 裏

字句,這條裙子上找到的竟是英文,寫着

浙江工業大學

面有毛,應該是家境較富裕的小姐

Lovely tulip、ok、morning等字句,讀起

設計理論/廣告

衣 服。 加 上 它 用 上 的 繡 法 也 雅 致,

來有趣之外,也叫人思考這是一件為外國

完整度也不錯。」

人而製作的紀念品嗎?」

童彤


參加者分享 博物館的織品大部分都放置在透明玻璃櫃子中,只能遠觀,不可觸

帶子也有不少學問,光是看圖案織工,就可以花上

摸。工藝館開放日的其中一個環節是親近館藏,大家戴上白棉手套

大半天時間。

之後,就可以一面聽張西美的介紹,一面近距離接觸紡織品。

Winnie YIU 演藝學院舞台及製作藝術學院服裝技術講師

「我本身在演藝學院教授服裝設計,這 次到金澤體驗傳統紡織工作坊,起初是想

鄧嘉寶

知道舊年代的織物,因為我們學習的編織

聖雅各福群會復康服務藝術發展

技術都是現代人簡單省時的方式,看到冬

「印象最深刻的是,可以用館內的舊

英媽代代相傳的傳統方式,你會明白當中

88

織 布 機, 用 起 來 時 就 像 做gym般, 要 以

一成不變的做法背後的用心。參加工作坊

89

全身氣力來操作。加上苗族織人冬英媽和

的學員都是紡織界的專家或從業員,可以

冬英的教授和示範,讓大家學習傳統製作

作文化交流之外,也讓大家聯結起來,互

紗線、織布的方法,看到她們讓我更佩服

相分享經驗或日後合作。」

中國工藝中的生活智慧。大家也看到不少 館藏實物,近距離觀察繡花上的圖案。學 現代織布機和苗族傳統的織布機有什麼不同,這班擁有織布經驗的紡織人,跟冬英交流時,就發現傳 統做法雖然工序繁複,卻是確保工藝質量的不二門法。

習理論之後,再看真品,有助了解工藝的

小月Siuyuett

微妙之處。在金澤一星期,每晚密密地織

書籍裝幀師

「 我 在2006至2007年 間 先 跟 隨Edith

布,這種體驗對我在聖雅各織布班有實際 用途之外,也令我與復康院友相處時,更

學習織布,之後才自學手造書,運用編織

能欣賞各人的不同。」

技術作為造書工序之一,並發展自己的事 業。這次工作坊體驗感受極深。最深印象 的事情是修理舊織布機,工藝館內的織布

在今年年頭試行的紡織工作

Karin Smedjebacka

機大多老舊,我們都有基本技術基礎,透

坊,長達一星期,有來自香

居港芬蘭籍紡織愛好者,香港紡織學會會員

過慢慢實驗和摸索讓舊機重生,再次起動

港 的 紡 織 人 和 設 計 師 參 加。 工作坊中更有苗織母女冬英 和冬英媽教授傳統紡織技 巧、織布製作等。

中外交流工作坊 紡織是一門需要動手做的學問,除了藏品和苗織人之外,開

「家母是一位專業織人,我自小就跟家

織布,很有滿足感;另一方面是跟冬英媽

中的紡織品成長,培養出對這方面的興趣

學習,讓我明白現代方法在設計上的確是

和研究。加上修讀文化人類學碩士時,主

方便許多,然而傳統製作在過程、用針、

修物質文化,主力研究印尼島嶼Sumba的

手勢等都甚有心得,這跟書本照片學習相

紡織文化。每次出國旅遊我都會參與當地

比是截然不同的體驗。看到苗人編辮子的

的紡織作坊,或到廠家參觀,看看不同地

方法後,也試用在製造手造書方面。過程

區的製作方法。這次到金澤工藝館參加工

中,不少外國人也留意到苗人婦女習慣坐

作坊,最好就是能夠專注織布,花足五天

在矮板凳上做繡花,跟歐美的工作習慣不

辦工作坊、開放日,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紡織藝術家、專家、業

七 夕 節, 少 不 了 中 式 糕 點,

在織布機上面實驗製作;更可以看到那麼

同,此有助了解苗族工藝作品與生活環境

界紡織人和設計師,前來金澤工藝館交流體驗,也是張西美的構

而製作這些傳統糕餅的模

多的紡織藏品,因為即使我是香港紡織學

之間的關係。一個星期的工作坊,晚飯後

想之一。過去曾舉辦過為期一星期的紡織工作營和美籍金屬紡織 藝術家Mary Lee Hu的工作坊,希望讓金澤成為中外紡織人的交流 地方。(圖片由金澤工藝館提供)

具,本身也是一個有趣的民

會會員,平日也不容易接觸到舊織品,他

更會跟參加者留在飯廳一起討論、交流紡

案 寓 意, 也 有 生 動 的 造 型,

日有機會的話,也希望可以善用工藝館的

織工藝的話題,要是在香港的話,下課後

盡見匠人的巧手技藝。

藏品,好好學習研究。 」

大家必定會鳥獸散,各有各忙。 」

間工藝。當中有不少傳統圖


將傳統融入生活 可能嗎?

傳統工藝的生活智慧和潛力深

「中國古代妝束」是一班來自內地不同

厚,但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與現代人

省份但志同道合的年輕人,齊集一起重造

發生聯繫,在傳達和應用方面,設計

中國古代裝束,從資料搜集、歷史研究、

師又需要考慮什麼問題?當下的中國

定裝、織布、染色、剪裁、縫繡、髮型、

新 青 年, 又 對 傳 統 舊 東 西 有 什 麼 看

化妝、造型、攝影等全都一手包辦,將古

法?這些都是金澤工藝館與一些年輕

畫及文物中的人物重塑出來。領軍人物劉

設計師們關注的焦點。

帥和著衣師王俊涵這天來到金澤,為的是

從資料搜集、織布、繡花、定裝,「中 國古代妝束」都根據歷史資料和圖片 製 作。 每 個 裝 束 都 有 特 定 的 髮 型, 由 有專門負責髮型的團隊成員製作。(圖 片由受訪者提供)

向張西美查詢關於古代草木染的問題。 (左)擔任著衣師的王俊涵,是一位中樂樂師, 性格文靜的他,更懂得日文和茶道。 (右)發起「中國古代妝束」的劉帥,本科是時 裝設計師,唸過國畫。

把傳統當作遊戲 問劉帥最喜歡中國哪個朝代,他想都 不用想,就俐落地回答:「個人偏愛漢唐, 喜歡那時代的情調。服飾製作的話,我們 重塑了從先秦到南宋的衣飾,大部分是參 考各個時期的文獻、壁畫、陶俑和石刻磚 畫作藍本,選擇條件則建基於資料是否齊 全、 團 隊 的 製 作 條 件 和 能 力, 能 應 付 的

中國古代裝束的衣料,穿上了就可以看到團隊

話,都會盡力做。」完成的造型照片,在

們的心思。

其微博組羣上發布。

這是在江蘇一家羅綢廠房製作的布疋,是內地碩果僅存保留傳統製作技術的生產商,劉帥找了好久才找到。

90 91

自2007至2012年 間, 十 多 位 成 員 一

館對於歷史服裝,都會有詳細的尺寸、物

「中國人對顏色有很豐富的詞彙去形

起製作了中國古代各時期的裝束,先秦兩

料、背景資料,甚至製作方法等等,成為

容,日本依然保留了這種細膩敏感的分類

漢華美、魏晉南北灑脫、隋唐五代絢麗、

不少設計師的重要靈感來源,但製作中國

和命名,有一次我們到京都考察,就在一

宋明則雅致,跟內地影視劇集或電影中所

古裝時,卻會有不同程度的困難。

家書店裏遇上好幾套專門研究草木染的書 籍,從名字、意思、形容的對象、製作方

見質素參差的服裝相比,他們傾向以認真 態度對待歷史織品。「內地影視作品對服裝

首要問題是資料不齊全。中國大部分

的要求,是只要能用就好;我們因為喜歡

出土文物、文獻資料和實物,都存放在國

法和實物布品都詳細地說明。例如棕色, 就有肉色、利休、子丁茶、橡子等不同名

傳統的文學、文物和藝術,所以每個造型

家級博物館中,平民百姓一般無法接觸,

字,都是形容來自大自然環境中的色彩。

的籌備時間至少要半年,都是從頭做起,

觀看實物更是免問。在不對外公開,資料

相比起來,現代人只會用麥當勞或宜家的

如布料要找江浙一家還在製作傳統羅綢的

亦不齊全的情況之下,難以完整地復原朝

商標顏色來形容鮮黃和寶藍色。」

廠家製作,化妝品也是我們自己調製的。

代服裝。

每次完成任務時,大家都會感到心裏特別 滿足。」劉帥快樂地說。

把傳統當作一場遊戲,其實也是讓年

作為一個非營利學術團體, 「中國古代 另 外, 中 國 內 地 曾 經 歷 文 革, 加 上

妝束」的團隊希望在未來可以組成一隊樂

現代化的工業發展,傳統工藝跟不上時代

師團,穿上復原的樂手服飾,拍攝短片。

的步伐,而走向式微甚至消失。沒有了工

著衣師王俊涵本身也是一位中樂樂手,習

輕人對歷史發生興趣的方法之一。玩,也

藝,對復原古裝有很大影響,團隊只好尋

古琴;他認為音樂光是看並不完整,必須

可以是一件很認真的事情。

找日常生活中各種可行的方法代替。日本

要聽才行,道理如同服飾,需要有人延續

和韓國在這方面的保存工作較成熟,從古

製作工藝和穿戴方式,才能把當中的文化

到今一直都有詳細紀錄和甚至實物藏品,

流傳下去。

復原的難度

讓現代人還可以 接觸 到這 些 資料 和紡 織 張 西 美 從 事 電 影 服 飾 設 計 多 年, 曾 經復原中外歷史服裝;她發現,歐美博物

品。明顯的例子,可以在草木染課題上清

中國古代妝束

楚說明。

微博: blog.sina.com.cn/zgzhuangshu


「我一直都在實驗如何在日常設計中

「大眾對傳統工藝的認識不多,有了設

運 用 傳 統 竹 材, 每 年 都 為 自 己 訂 下 一 個

計和出版渠道,可以令更多人關注這方面

項 目。 例 如 把 薄 竹 片 製 成 燈 罩 作 照 明 工

的議題和人物;多人知道了,自然會遇上

具, 或 用 在 隨 身 的USB設 計 之 上, 而 桌

有能之士幫助這些式微的廠家。」

上用具如杯墊、文具盒子,甚至為餐廳設 計家具,甚至我家中的室內裝潢,都是竹 子。」

把傳統竹子應用 於不同生活產

在研究西方字體的過程中,厲致謙發 現,上海一家鑄字廠內,還保留了六十年

結合了石器外形和磁石設計的竹器用品,經過設計師反覆地用人手上油、 磨光,形狀跟手形配合、質地光滑。完成品有一種如同民藝品的溫暖感 覺。(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品, 厲 致 謙 的 目標是每年製作 一 件 新 的 設 計。

代入行的老師傅和大批過時的鉛字體,為

(圖片由受訪者

了引起大眾注意,他在雜誌中撰寫關於鑄

提供)

字廠的發展故事和價值,也把剩下來的鉛 字包裝成新產品,在書店中寄賣,共賣出

Colourphilosophy

一萬多粒,幾乎成為鑄字廠的大僱主。

www.jue.so/u/ 336942

上海鑄字廠面臨關閉和式微的命運,厲致謙藉着包裝設計的手法,把剩下來的鑄字變成商品,在書店內發售。(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92 93

竹子可以壓成薄薄的竹片,製作輕透的燈罩。(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將傳統素材現代化? 厲致謙,別號Colourphilosophy的上

「糸」在紡織乃至中國生活文化的關係。

產品設計、平面設計、排版、字體,亦為

畢業於上 海同 濟大學產品設計 系的 厲 致

雜誌撰文、出版設計書籍等等。作品關注

謙,曾到歐洲工作實習,在那兒汲取了不

手工藝運用和精神,到底中國傳統的素材

少外國設計經驗,其設計的家具、燈飾、

如竹子等,可以在什麼生活層面去發揮;

產品設計和書籍,都用上不同類別的手工

中文字體跟出版物的關係,乃至上海幾近

技術,如為某餐廳訂製設計的瑞士火鍋,

式微的鑄字廠,命運又何去何從?

就 用 上 了 手 工 陶 藝 技 術; 竹 材 的 地 器 系

厲致謙的設計作品有產

列,則從工廠取件後親自上油、打磨,製

品、 平 面、 書 籍 和 寫 作。 每 項 都 與 手 工 藝 術 的運用思考有關。

因 為 張 西 美 找 致 謙 合 作, 去 研 究 中 文 字

海自由設計師,活躍於不同的範疇,包括

這位常常背着照相機到處跑的設計 師, 也 是 金 澤 紡 織 工 作 坊 參 加 者 之 一,

作出光滑優美的線條和質感。


我們 有個民藝使命

話 說 回 頭, 到 底 金 澤 工 藝 館 是 怎 樣

開始的?一直以來,負責採購藏品的又是

誰? 幕後老闆之一的梅冰巧,愛中式服飾

打扮,工藝館內的古董家具、燈飾、唐卡

古畫,甚至紡織館藏,全部都是她歷年來

搜羅回來的。「為什麼手工藝只是窮人的

東西?現代中國人對工藝品的概念,總停

留在最基層的一面,忽視了優秀工藝品的

精神價值,是由有思考、生活經驗和想法

的人所製作,每一件都結合了日常生活功

能和藝術美學,實用之餘,還可以留給下

一代。」

工藝館處處都是舊物和古董,在梅冰巧的書

簍編本身也有不同的學問,工藝館的百多個

對於梅冰巧來說,一件好的古董需要具備功

房內就放置了許多設計精妙的木盒。

籃子曾在金屬編織工作坊中成為教材之一。

能和藝術美感,因此工藝館內的家具和擺設 都是她精挑細選的珍寶。

與其賣給外國遊客, 不如賣給我 購物是一種消費活動,對於梅冰巧來

跟收賣舊東西的人說:『有貨請讓我先揀,

十多年後,畫家親自手執原稿說手頭上還

迹歷史的遊客,我們也希望前來工藝館的

留下值得保存的東西。』到現在已有不同

有另一張。發生羅生門事件,原因出於畫

人,會對中國傳統生活文化感興趣。」梅

的人為我們在各地尋找各類型的東西。這

家的作品都是由助手工廠式地生產,有另

冰巧認為博物館應該具親和力,與日常生

些買手會從北到南,一條條村子地找。」

說,買東西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是 一種使命。「上海人買燈,一般會選擇歐

真假難辨

洲的牌子,十多萬元一盞,我沒有興趣。

一張也並不出奇。自此我便發現,即使是

活融合,就如古琴般應是讓人聆聽的,而

二流畫家的作品,只要畫得好,就是好作

不是放置在玻璃展覽櫃中。「我們不懂的,

品。同一個道理去看待工藝作品也行。因

可以請專家來研究。由設計師們從傳統中

為一件用心製作的雲肩繡花,也可以很動

學習,再製作合乎現代生活的東西。」

人。」

民國時期的中國舊燈,每盞都不一樣,可

當 然 買 物 也 需 要 有 方 向 和 策 略, 總

以了解到舊時人們用心去做一件事情的素

不能什麼都買。十年前,明清古董家具的

質。」早年在蘇富比拍賣行工作的梅冰巧,

價格早已高漲,梅冰巧於是選擇以近代開

找 上 張 西 美, 梅 冰 巧 本 來 想 請 教 各

劃,都會冷冷地說這是不可能成功的,因

曾見盡各種名畫及藝術工藝品,磨練出具

始,如三十年代的民國家具、粗獷的山西

種紡織品的來歷,但中國少數民族向來流

為內地已有不少失敗的中國民間私人博物

鑑賞能力的口味和眼光。讓她踏上了這條

家具、精緻的寧波家具和少數民族的紡織

動性大,哪裏是源頭根本無從稽考,倒不

館例子;但我反而相信,正因為我們不是

中國民藝收集的不歸路,則是十年前在成

品等。「剛開始時,我還會為物品編號、

如把物件向大眾開放,看看當中包含的創

博物館專家,也不是歷史學家,『以無知

張西美補充說: 「很多人聽到我們的計

都夜市的一次購物經驗開始―紡織部最

登記、甚至爬梯子掛上牆壁拍攝記錄,這

意和工藝,有什麼影響和故事。「我們最

勝有知』,甚至當作遊戲,以全新的角度

早的藏品―賣家是一對在後巷擺賣老東

時候我卻懷孕了,只好暫緩工作。」後來

初收東西,發現衣服總是只有上衣,無下

看待中國傳統工藝,也許可以走出一條新

西的夫婦。

藏品愈來愈多,她偶然在報紙上看到張西

身,很難理解人們是如何配搭和使用的。

路。」

美的訪問,即時想起這位小學同學。「找

後 來 就 改 為 大 量 收 購, 同 類 東 西 全 部 都

到Edith的時候,我已經有一、兩千件紡織

要,因為珍寶往往藏在平平無奇的大堆貨

更帶我到他們的家裏看,發現他們有幾箱

品。當時想,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因為

物中。」

完整紡織品,一看之下,讓我幾乎雙眼發

這是關乎我國的文化、精神。」

「記得那 晚很 黑,那對夫婦很 熱情,

尋覓新生路

光:當中既有從未用過的揹兒帶、裙子、 衣衫,手工都很好,看得出是媽媽為孩子

買入那麼多古舊的東西,有沒有擔心

精心縫製的織品。那時候,這些東西主要

當中包含假貨?梅冰巧搖搖頭說:「這個世

建立金澤工藝館,則是梅冰巧移居上

都是賣給外國人作紀念品,遊客回家後,

界真假難辨,即使是名畫也會出錯。能夠

海後的機遇。這是她跟其他兩位創辦人包

通常把織品上的繡花剪出來,縫在衣服上

相信的就只有質量的好與不好。我在拍賣

括內地畫家胡項城田田及「西天中土」的

張西美和梅冰巧這對失散多年的小學同學,因

當襟花或掛牆,著完就掉進洗衣機洗。但

行工作時,曾遇上名畫畫作原稿出現第二

張頌仁,共同合作的工藝園區。「我們不想

為對中國工藝的熱情又走在一起。兩人都知道

舊紡織品並不能夠這樣子清洗呀!我知道

張作品的事件,當時藏家明明在畫家的展

做周莊或朱家角等旅遊區;金澤鎮民風簡

這條路很漫長,寄望下一代可以傳承下去。

後,很傷心,那是我們的文化!於是我就

覽上直接買入證明只有一張的作品;誰知

樸,又擁有悠久歷史,前來的都是喜愛古

館內的空間設計具備藝術裝飾元素

94 95


「美與現世密切結合的產物,便是工藝真正的形態。美為 平凡無奇的日子帶來色彩,這個現實世界離不開工藝, 它不分貴賤、不論貧富、是所有眾生的伴侶。若沒有工 藝,日子將無法過下去,我們與形形色色的器物朝夕相 處,這些上天贈予的禮物柔軟了我們的心。」 ―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 《工藝之道》

96 97

旨在傳承中國傳統的優良工藝,銳意通過嶄新 的手法,加強傳統工藝師與當代設計師的相互 交流和研習。工藝館正逐步發展,已完成的設 施有:圖書館及 5 , 000 多件紡織藏品與檔案資料 庫、展覽廳、多功能廳、織布坊與多款傳統及 現代的織機及可招待五十名訪客的生活區。 紡 織 部 於 2013 年 春 季 開 放, 隨 後 幾 年, 其 餘 的木工、金工、陶瓷與漆器等也將陸續加入營 運,一系列節目和活動亦即將展開,繼而將有 藝 術 家 進 駐 計 劃, 進 行 手 把 手 的 工 作 坊 課 程、 主題展覽、導賞活動等。 地址: 上海市青浦區,金澤鎮下塘街 1 號, 郵編 201718

後記

位 於 上 海 青 浦 區 的 古 鎮 金 澤, 為 非 牟 利 組 織,

為未來設計

金澤工藝館

藝術品總是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以服務人們生活需 要為目標的工藝品,卻是自人類文明文化開始,便與我們 相生相依。日本民藝大師柳宗悅在歐洲工業文化風氣日盛 的二十世紀前葉,提出工藝之美的看法和民藝運動,鼓勵 國人欣賞、研究並保留傳承工藝品的實用性和美學。在金 澤工藝館中,我們可以看到百多年前中國傳統紡織工藝品 的精采手藝和生活智慧外,最令人感動的,是前人以雙手 製作各式各樣帶有情感和祝願的作品,亦傳遞了中國人對 家庭、社會、文化和歷史的價值觀。 這些重要的精神價值,一直默默地保留在工藝品身 上;來到今日,卻需要不同範疇的專家,以及新一代設計 師進行解讀和思考。無論成效如何,金澤工藝館對於中國

電郵: jinzetextiles@gmail.com

傳統文化和設計來說,可能是一道未知的大門,也是具實

網址: www.jinze.org

驗性的新嘗試,以傳統為養分,為未來的生活進行設計。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