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用書4B

Page 1


樣本

課題概覽

建議課時 4 節

學習重點

範疇主題

學習課題

地球與太空 C. 宇宙中的太 陽系 • 太陽和八大行星

• 在地球上可觀察到的一 些由太陽、地球和月運 動所引起的現象和規律

學習目標

知識和理解

技能和過程

價值觀和態度

已有知識

學生應能

4EC1 解釋日夜變化與地球自轉的關係 4EC2 知道地軸傾斜

4EC3 解釋地球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節不同與地 球繞太陽公轉和地軸傾斜有關

• 解釋晝夜及四季是由地球運動所引起的現象和規律。

• 描述地軸的特點。

• 通過實驗證明假說。

• 進行簡單的科學探究,觀察、記錄及報告結果,根據結果作出簡單解釋。

• 培養對探索科學的好奇心及持續的興趣。

• 欣賞宇宙的浩瀚。

小一 • 知道太陽東升西降及日和夜的現象

小二 • 知道季節變化

小三 • 知道地球圍繞太陽公轉

探究流程

章節 1 日與夜

1

2

3

4

5

科學探究 1.1 為甚麼會有白天和黑夜?

章節 1 日與夜

科學探究 1.2 為甚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時間?

章節 2 地球是怎樣自轉的?

科學探究 1.3 地球的軸心是怎樣的?

章節 3 季節

科學探究 1.4 為甚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氣温?

章節 3 季節

科學探究 1.5 季節是怎樣形成的?

【預習工作紙】

認識自己的身體

課題概覽

教學資源

章節 � 日與夜

課前

教學計劃表 教學建議 活動材料清單

科學探究 �.� 為甚麼會有白天和黑夜?

【預習工作紙】

世界各地的時間及温度

【實驗影片】

�B�.�(基本版)

【解說影片】

日與夜的形成

【延伸簡報】

極晝和極夜 課中

章節 � 日與夜

【動畫】

不一樣的聖誕節

【實驗影片】

�B�.�(完整版)

【延伸工作紙】

地球自轉的方向

【解說影片】

極晝和極夜

【影片】

香港的日與夜

【網頁】

香港日出時間

【延伸工作紙】

極晝和極夜

科學探究 �.� 為甚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時間?

【影片】

元旦新聞報導

【活動工作紙】

誰看到太陽?

章節 � 地球是怎樣自轉的?

科學探究 �.� 地球的軸心是怎樣的?

【跨學科工作紙】

自製陀螺

【影片】地球的自轉

【延伸工作紙】 世界時區 【實驗影片】 �B�.�(基本版)

【實驗影片】

�B�.�(基本版)

【實驗影片】 �B�.�(完整版)

【延伸簡報】 世界時區

【實驗影片】

�B�.�(完整版)

章節 � 季節

科學探究 �.� 為甚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氣温?

【活動簡報】

不同地方的聖誕

【實驗影片】

�B�.�(完整版)

【延伸簡報】

傾斜的太陽能板

章節 � 季節

科學探究 �.� 季節是怎樣形成的?

【實驗影片】

�B�.�(基本版)

【資料簡報】

不同地方的季節

【延伸簡報】

二十四節氣

【活動材料】方格紙

科學探究 �.�

學生學習表現評估表

【實驗影片】

�B�.�(基本版)

樣本

【温習簡報】

地球轉轉轉

自評表

【實驗影片】

�B�.�(完整版)

【延伸工作紙】

不同地方的季節

【跨學科工作紙】

傾斜的太陽能板

【解說影片】

季節的形成

【延伸工作紙】

二十四節氣

課後

【温習工作紙】

地球轉轉轉

線上寶石島

詞彙中英對照表 教育電視配對表

1 2 3

預習

完成預習工作紙「世界各地的 時間及温度」,讓學生知道地 球上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時間 及温度。

引入活動

建議課時:0.5 節

1. 播放動畫「不一樣的聖 誕節」,向學生詢問動 畫角色所提出的問題, 以引導學生思考。

2. 透過引入問題,讓學生發現 不同環境在時間和温度方面 的差異,並思考造成這些差 異的原因。

 比較小健和小聰所身 處的地方的温度,從 而帶出不同地方會有 不同的温度。

 比較小健和小豪所身 處的地方的時間,從 而帶出不同地方會有 不同的時間。 1 2 3

小豪

聖誕節當天

四位同學利用視像通訊軟件一同慶 祝,卻發現各自身處的環境有些不 一樣……

小健

聖誕節天氣很冷,為甚麼 小聰穿得這麼少?

【預習工作紙】 世界各地的時間 及温度

冬天10℃ 香港

我跟小健身處的地方都是白天,但他才剛 吃午餐,我就已經在吃晚餐。為甚麼? 1:00pm

夏天25℃ 新西蘭

6:00pm

【動畫】不一樣的聖誕節

齊來探索

白天和黑夜是怎樣形成的?

為甚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時間?

為甚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温度?

季節是怎樣形成的?

小美 小健那邊已是白天了, 怎麼我這邊還是黑夜?

樣本

冬天 -5℃ 英國

小聰

為甚麼小美和小健要穿着厚衣服? 明明我這邊每天都很熱啊! 5:00am

夏天30℃ 巴西

2:00am

指示同學觀察背景圖,提出以下問題,邀請他們分享想法,再帶出重點。

為甚麼背景圖中的地球有一半是明亮的,而另一半則是黑暗的?

因為地球其中一面朝向太陽,所以看似明亮,而實際上正值白天;地球另一面 則背向太陽,因此看似黑暗,而實際上正值夜晚。

4 5

 比較小健和小美所身 處的地方的時間,從 而帶出不同地方的晝 夜*是有差別的。

 比較小聰、小美和小 豪所身處的地方的温 度,從而帶出地球北 半球和南半球的季節 是不同(相反)的。

*學生已在小二數學科學習上 午(a.m.)和下午(p.m.)的 概念。

學習目標

建議課時:0.5 節

1. 解釋日夜變化與地球自轉的 關係。

2. 指出地球自轉一周所需的時 間。

引入 Engage

1. 【觀察】播放影片「香 港的日與夜」,觀察香 港晝夜景色的變化,讓 學生了解白天和黑夜互 相交替出現的現象。

1

2. 【思考】鼓勵學生思考,嘗 試猜想與推測白天和黑夜是 怎樣形成的。

3. 【聯想】讓學生基於教師提 出的假說,激發學生對日與 夜現象的好奇心,鼓勵學生 進一步探索與發現。

1. 打開活動冊 P.2-4,根 據指示完成模擬活動, 解釋白天和黑夜互相交 替出現的現象的成因。

2. 完成活動後,播放解說影片 「日與夜的形成」,鞏固學 生對日夜變化與地球自轉的 關係的認識和理解。

2

當太陽從東方升起,白天開始了。當太陽 在西方落下,就到了黑夜。白天和黑夜每 天互相交替出現。你知道這個現象是如何 形成的嗎?

【影片】香港的日與夜

【影片】 香港的日與夜

如果我們在白天時面對太陽,那麼在黑夜時,我們是不是就 會背向太陽呢?到底是甚麼原因令白天和黑夜會交替出現?

【解說影片】 日與夜的形成

為甚麼會有白天和黑夜?

你知道嗎?

香港的夜景被稱為世界三大夜景之一。

為甚麼香港的夜景能獲選為世界三大夜景之一? 香港的天際線由多座高樓大廈組成,入夜後兩岸的摩天大廈都會亮燈。

維多利亞港的水面在夜晚反射出燈光,使夜景更加迷人。

課本 4B 第二課「月光之謎」將探討水面反射的現象。

活動冊 P.2

你在元旦看新聞報導時,有留意到某些地方 會率先踏入新一年嗎?這是為甚麼?

悉尼

1月1日 03:00 (GMT+11)

【影片】

元旦新聞報導

香港 1月1日 00:00 (GMT+8)

建議課時:0.5 節

解釋時差與地球自轉的關係。 學習目標

引入 Engage

3

倫敦 12月31日 16:00 (GMT+0)

紐約 12月31日 11:00 (GMT-5)

活動冊 P.5

為甚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時間? 1.2 5

樣本

4

1. 【觀察】播放影片「 元旦新聞報導」,了 解哪些地方率先踏入 新一年* 。

 哪些地方比香港更早 踏入新一年?奧克 蘭、悉尼、日本  哪些地方會比香港更 遲迎接新一年?倫 敦、紐約

任何合理答案

2. 【思考】鼓勵學生思 考,嘗試解釋時差是 怎樣形成的。

*學生已在小二數學科知道午 夜 12 時是一天的結束,同時 亦是第二天的開始。

打開活動冊 P.5-7,根據指 示完成模擬活動,解釋出 現時差的原因。

背景圖

香港 維多利亞港的日與夜

從九龍的尖沙咀海濱望向對岸,白天可以近距離欣賞港島的現代建築群,而 到了晚上,則能欣賞到璀璨燈火的迷人景象。

活動目標

1. 解釋日夜變化與地球自轉的 關係。

2. 指出地球自轉一周所需的時 間。

探究 Explore

1. 【提出假說】我們在白天時 是面向太陽,在黑夜時是背 向太陽。由於地球不停地自 轉,所以出現白天和黑夜交 替循環的現象。

2. 【準備】每組派發一套材 料:

 地球儀*

 電筒^

 支架^

 圓形貼紙

*地球儀不能太大,否則電 筒的光就不足以照亮半個 地球。

錯誤示範:

^教師可以事先將電筒安裝 在支架上,讓電筒平行地照 向地球儀中心。安裝電筒 時,可參考下圖。

正確的安裝方式: 錯誤的安裝方式:

【實驗影片】 4B1.1

地球會自轉,當我們面向太陽時是白天,背向太陽時是黑夜。

樣本

1 將電筒固定於距離地球儀大約 30 厘米的位置。

2 在地球儀上標示香港。 30 厘米

3. 【動手做】請各組按步驟進行模擬活動。

 一位學生把貼紙貼在地球儀上香港的位置。

 另一位學生開啟電筒,照向貼紙的位置。

 教師可提問學生,在模擬活動中,電筒和地球儀分別代表甚麼? 電筒代表太陽,地球儀代表地球。

3

關掉課室的燈,開啟電筒,照向 地球儀上的香港,以模擬太陽光 照向地球。

4 電筒照亮了地球哪些部分?將被 照亮的部分塗上顏色。

5 轉動地球儀半周。現在香港在哪一面?

 把地球儀(沿逆時針方 向*)轉動半周。

*轉動方向不影響實驗結 果。

觀察及記錄

當香港 面向 太陽 太陽光

當香港 背向 太陽

太陽光

/ 黑暗的白天 / 黑夜

照亮的 / 黑暗的白天 / 黑夜 不要直接觀看 電筒的強光! 保護眼晴

*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為 甚麼要向逆時針方向轉 動。

*真正的地球自轉方向便 是逆時針轉動。詳情可 參考延伸工作紙「地球 的自轉方向」。

4. 【觀察及記錄】請學生根據 模擬活動過程和結果回答問 題。

 當貼紙面向電筒時:

(a) 正在模擬甚麼情況? 香港正面向太陽

(b) 香港的位置在照亮的 還是黑暗的?照亮的

(c) 這代表香港正處於白 天還是黑夜?白天  把地球儀轉動半周,當 貼紙背向電筒時:

(a) 正在模擬甚麼情況? 香港正背向太陽

(b) 香港的位置在照亮的 還是黑暗的?黑暗的 (c) 這代表香港正處於白 天還是黑夜?黑夜

解釋 Explain

1. 完成活動冊上的「我的發 現」,說出白天和黑夜的成 因。

2. 教師請學生根據這個發現, 說出晝夜互相交替出現的現 象的成因。因為地球會不停 自轉

3. 請學生判斷結論是否支持所 提出的假說。

闡述 Elaborate

1. 教師可引導學生指出如何運 用地球儀模擬香港在日出、 正午、日落時的位置。

日出 (由暗轉到光的位置)

正午 (正面望 向太陽)

日落 (由光轉到暗的位置)

2. 從日出的位置轉到下一次日 出的位置,地球自轉了多少 周?一周

3. 從網上找出兩天日出的時 間,計算出大約相差多少時 間,分析地球自轉一周約需 要多少時間。24 小時

由於地球 自轉 / 公轉 ,我們會由面向太陽轉到 背向太陽,便出現了白天和黑夜。

1 以上模擬實驗的結果能支持你的假說嗎?

【網頁】

香港日出時間

2 地球自轉一周要多少時間?你是通過甚麼現象知道的?

樣本

24 小時 /1 天。兩天的日出時間大約相差 24 小時。

知多一點點

【延伸工作紙】 地球自轉的方向

1 從地球觀看,太陽是東升西降的。那麼地球自轉的方向會是甚 麼?地球是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即由西往東的方向自轉。

【延伸工作紙】

2 極晝俗稱「午夜太陽」,指人們在午夜時仍能看見太陽,好像太 極夜則指正午時分仍一片漆黑,彷彿太陽徹 底消失。看看下圖。你能指出哪些地方會經歷極晝或極夜嗎? 地軸

極晝和極夜

【延伸簡報】

極晝和極夜

【解說影片】

極晝和極夜

北極在冬季(9月中旬至3月中旬)會經歷極夜, 在夏季(3月下旬至9月上旬)會經歷極晝; 南極在夏季(9月中旬至3月中旬)會經歷極晝, 在冬季(3月下旬至9月上旬)會經歷極夜。

1. 地球自轉的方向是甚麼?完 成延伸工作紙「地球自轉的 方向」。

2. 地球上有哪些地方會一整天 都看不見太陽?完成延伸工 作紙「極晝和極夜」。

完成活動後,返回課本P.4, 播放解說影片「日與夜的形 成」,鞏固學生對日夜變化與 地球自轉的關係的認識。

為甚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時間?

【實驗影片】 4B1.2

【活動工作紙】 誰看到太陽?

1 根據右圖,在地球儀的赤道上平均標示 6 個點(1 點為 1 格)。

2 將電筒固定於距離地球儀大約 30 厘米的位置。

30 厘米

3 開啟電筒,照向其中一個貼紙,以模擬太陽光照向地球。

4 慢慢轉動地球儀,令電筒直射下一格的貼紙。

電筒的強光!

解釋時差與地球自轉的關係。

探究 Explore

1. 【準備】每組派發一套材 料:

 地球儀

 電筒*

 支架*

 6 張不同顏色的圓形貼紙

*教師可以事先將電筒安裝 在支架上,讓電筒平行地照 向地球儀中心。

2. 【動手做】請各組按步驟進 行模擬活動。

 一位學生把貼紙平均地 貼在地球儀的赤道上。

 另一位學生開啟電筒, 照向 1 號貼紙的位置。

 把地球儀轉動,令電筒 直射 2 號貼紙的位置。

 把地球儀轉動,令電筒 直射 2 號貼紙的位置。如 此類推。

【替代活動】完成活動工作紙 「誰看到太陽?」,根據指 示,讓學生分別扮演「太陽」 和「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並 模擬地球自轉。然後解釋不同 的地方會有不同時間的原因。

5

6

3. 【觀察及記錄】請學生根據 模擬活動過程和結果回答問 題。

 每次轉動地球儀,面向 太陽的點相同嗎?不相 同

 每次轉動地球儀,看 到太陽的範圍有甚麼規 律?每次的範圍都只包 括三個點,而三個點會 逐格移動

解釋 Explain

完成活動冊上「我的發現」, 說出太陽會在不同時間照向地 球上不同的地方。

仔細觀察地球儀,並記錄電筒照射的範圍。

再次轉動地球儀,令電筒直射下一格的貼紙。如此類推。

觀察及記錄

1

仔細觀察地球儀,並在下表圈出面向太陽的點。

1. 教師請學生根據「我的發 現」,在地球儀找出一些地 方的晝夜與香港相反的。

 將地球儀上「香港」的 位置轉到面向電筒,此 時代表香港正處於白天 還是黑夜?白天

 然後觀察在地球儀上哪 些地方在黑暗的一方。

紐約(美國)/ 多倫多( 加拿大)/ 里約熱內盧( 巴西)/ 任何合理答案

 教師可引導學生重温課 本 P.3 的情境,試解釋小 美身處的英國為何「丨 還是黑夜」。因為當香 港面向太陽時,英國正 背向太陽

2

轉一格

根據上表記錄的規律,你能解釋為甚麼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時 間嗎?說一說。

知識補給站

甚麼是夏令時間和冬令時間?

夏令時間和冬令時間是一種時間調整制度。夏天日照時間較長,較晚天黑, 部分地區為充分利用日光、節省能源,會在春天開始將時間調快一小時, 進入「夏令時間」,在秋天結束時則恢復至標準時間,即「冬令時間」。現 今,夏令時間廣泛實施於歐美國家,例如美國、德國、英國。

由於地球自轉,各個地方面向太陽的時間是

相同 / 不同 的。

紐約(美國)/ 多倫多(加拿大)/ 里約熱內盧(巴西)/ 任何合理答案

1 當你身在的地區處於白天時,地球的哪部分會處於黑夜?

2 你曾試過受時差影響嗎?試說一說或寫在下方橫線上。

奧運/體育比賽在香港凌晨時份進行 /

與在外國的親友通訊時日夜相反 /

旅行目的地與香港會有時差/任何合理答案

【延伸工作紙】

世界時區

【延伸簡報】 世界時區

知識補給站

中國有多少個時區?

中國採用單一時區制。中國土地遼闊,按國際時區劃分標準,幅員橫跨五個 地理時區,但全國只採用單一標準時間,稱為「北京時間」,以方便各區的 管理。位置偏西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則並用「北京時間」,以及比「北京 時間」慢兩小時的「烏魯木齊時間」。

2. 邀請學生與全班進行分享, 說出自己遇上時差的體驗及 感受。

 不同地方的時間差異稱 為「時差」。

1. 教師可提問學生,假設將香 港的時間調整至和紐約時間 一樣,可能會有帶來甚麼影 響?

香港和紐約的晝夜是相反 的;而在我們的認知中,天 色較明亮的時候是白天,天 色較黑暗的時候則是夜晚。

如果將香港的時間調整至和 紐約時間一樣,會打亂我們 對時間固有的觀念,例如時 鐘顯示的是早上 10 時,外 面卻是一片漆黑。

2. 利用延伸簡報「世界時區」 簡介設立時區的原因和時區 的劃分,並請學生完成延伸 工作紙「世界時區」。

建議課時:0.5 節 知道地軸傾斜。

引入 Engage

【動手活動】完成跨學科 工作紙「自製陀螺」,讓 學生自製一個陀螺,模擬 地球自轉,並了解物體轉 動的軸心。

1

地球就像陀螺一樣,繞着軸心自轉。

你知道地球的軸心有甚麼特別嗎?

試一試

動手做一個陀螺,模擬地球自轉。

【跨學科工作紙】

自製陀螺

打開活動冊 P.8-9,根據指 示完成觀察活動,描述地 軸的特點。 2

樣本

地球的軸心是怎樣的?

由人造衞星拍攝的 地球表面

觀察由人造衞星所拍攝的地球,地球是繞着一條假想軸自轉的。

地球自轉的速度是多少?

地球自轉的速度約為每小時 1670 公里,每秒 465 米,相當於飛機兩倍速度。

B

如果觀察真正的地球, 你會看到地軸嗎?

不會,地軸是假想出來的。

【影片】地球的自轉

【影片】 地球的自轉

人造衞星

樣本

1. 完成活動後,播放影 片「地球的自轉」, 讓學生從太空的角度 觀察地球自轉。鞏固 對於地球軸心的了 解。

知識補給站

地球高速地自轉,為什麼我們不但不會頭暈,還感覺不到? 地球自轉時,地球上一切物體都以相同速度同時運動,所以我們感覺不到地 球在轉動。正如我們坐飛機看雜誌時,也不會注意到自己與雜誌的移動,因 為自己與雜誌都以相同的速度在移動。而且,地球的轉速十分穩定。若地球 自轉時快時慢(如突然加速或減速的飛機),我們才會察覺。

沒有,因為地軸是假 想的概念,用於展示 地球如何自轉。 3

2. 請學生觀察地球上有 沒有呈現一道地軸。

活動目標

知道地軸傾斜。

探究 Explore

1. 【準備】每組派發一套材 料:

 地球儀

 陀螺* *如學生已完成跨學科工作 紙,可以使用自製的陀螺完 成活動,而無需使用活動材 料中的陀螺。

2. 【動手做】請各組按步驟進 行模擬活動。

 轉動陀螺,然後畫出陀 螺的軸心*(即旋轉運動 的中心)。

*學生會在小六數學科學 習軸的概念。教師可利 用日常生活的例子,如 車軸、餐桌轉盤、風扇 的旋轉軸等,讓學生初 步了解軸心。

 轉動地球儀,然後畫出 地軸(即地球自轉的軸 心)。

【實驗影片】 4B1.3

1 轉動陀螺,仔細觀察,並在下圖畫出陀螺轉動時的軸心。

2 地球自轉的軸心稱為「地軸」。試轉動地球儀,並在下圖畫出 地球自轉的軸心。

3

觀察地球儀。地球的地軸貫穿了哪兩個地方?把答案寫在下方橫 線上。

北極 和 南極

4 觀察地球儀。地球地軸的方向是怎樣的?把答案圈起來。

公轉軌道

桌面

垂直 傾斜 平行

地球的地軸是 垂直 / 傾斜 / 平行 於公轉軌道的。

地軸 北極

知識補給站

地軸的傾斜角度是多少? 地軸傾斜的夾角約為 23.5°。

南極

 觀察地軸的方向是垂 直、傾斜、還是平行* 的。傾斜

*學生已於二年級的數學科 中掌握直角及垂直線之概 念,並於三年級掌握平行線 的概念。

完成活動冊上「我的發現」, 說出地軸是傾斜於公轉軌道。 解釋 Explain  觀察地球儀的軸心貫穿 了哪兩個地方?北極和 南極

完成活動後,返回課本 P.7, 播放影片「地球的自轉」,讓 學生從太空的角度觀察地球 自轉。

建議課時:1 節 分析太陽光照射的角度與温度 的關係。 學習目標

A 季節 3

一月時,位於北半球的香港正值寒冬, 我們出外會穿上厚衣服。同時,位於南 半球的巴西竟是炎夏,人們要開冷氣和 吃雪糕消暑。為甚麼會有這種差異?

【活動簡報】

不同地方的聖誕

1. 【觀察】開啟活動簡報 「不同地方的聖誕」, 邀請學生觀察不同國家 的聖誕節有甚麼分別, 例如人們的穿着、進行 的活動、是否有下雪 等。

2. 【比較】指示學生觀察 圖片人物和照片,指出 人物的穿着和行為、温 度計所顯示的氣温和照 片所展示的「雪人」有 甚麼分別,從而推測出 在同一個月份,北半球 和南半球會處於不同季 節並有不同的氣温。

 小健(北半球):氣 温較低,因此穿着厚 衣服;雪人以雪製成 (處於冬天)

 小聰(南半球):氣 温較高,因此穿着較 薄的衣物;雪人以沙 子堆成(處於夏天)

2. 【思考】鼓勵學生思考及解 釋所觀察到的現象,引導學 生思考這些差異代表了甚麼 (氣温的高低之別)。

3. 【聯想】讓學生基於觀察和 認識到並非所有國家都會渡 過寒冷的聖誕,從而明白即 使是在同一個時間,不同的 地方亦會有不同的氣温。

南半球(夏天)

北半球(冬天)

為甚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氣温?

打開活動冊 P.10-13,根據 指示完成模擬活動,觀察 並理解太陽照射角度與地 區温度之間的關係。

香港一年有四季。你知道為甚麼 會有這些季節的變化嗎? B

【解說影片】

季節的形成

【解說】季節的形成

科學 探究

你還記得嗎?

地球會自轉及圍繞太陽公轉。

季節是怎樣形成的? 1.5

樣本

活動冊 P.14

展示風景如畫的四季景致——春天温暖宜人、繁花似錦,夏天炎熱潮濕、綠 意盎然,秋天涼快清爽、落葉紛飛,冬天寒冷乾燥、草木凋零。優美的四 季圖片,能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欣賞及好奇心,進而更有興趣探索四季的現 象。

學習目標

建議課時:1 節

1. 解釋季節的成因。

2. 解釋地球北半球和南半球的 季節不同與地球繞太陽公轉 和地軸傾斜有關。

4

5

引入 Engage

1. 【觀察】觀察四季圖 片,回想香港的四季 現象。

2. 【思考】教師可重提 小三已有知識:地球 會圍繞太陽公轉,引 導學生思考地球公轉 與季節變化的關係, 猜想四季變化的成 因。

3. 【聯想】重提探究活 動 1.4 之發現:太陽 光照射的角度與温度 的關係,讓學生綜合 所學,推測為甚麼同 一地方不同月份會有 不同的氣温。

1. 打開活動冊 P.14-17, 根據指示完成模擬活 動,解釋四季的成 因。

2. 完成活動後,播放解 說解說影片「季節的 形成」,鞏固學生對 季節成因的知識。

活動目標

分析太陽光照射的角度與温度 的關係。

探究 Explore

1. 【比較】指示學生觀察圖 片,指出地區 A 和地區 B 分別位於地球的哪個地理區 域*以及受陽光照射的方向 和角度^有何分別,以便於 完成實驗之後更清楚地明白 地區 A 和地區 B 的温度分 別。

*赤道是位於南極和北極正 中間的假想線,將地球分成 南北半球兩部分:赤道以北 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 「南半球」。

^學生應已於小二數學科學 習了直角、銳角和鈍角的概 念,但小四課程範圍尚未包 括關於角度(degree)的知 識。角度的詳細知識將於小 六教授。

 地區 A 和地區 B 分別處 於哪個地理區域?地區 A 在赤道以南的位置,所 以它位於南半球;地區 B 則在赤道以北的位置, 所以它位於北半球。

 太陽光照射向地區 A 和 地區 B 時的方向是怎樣 的?太陽光垂直地照射 向地區 A;太陽光傾斜地 照射向地區 B。

 太陽光照射向地區 A 和地 區 B 時的角有甚麼分別?

為甚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氣温? 1.4

1 由於地球的表面是彎曲的,所以不同地方受太陽光照射的方向會 有所不同。

太陽光 B A

太陽光

南半球 北半球

地區 A 和地區 B 受太陽光照射的方向有甚麼分別?把答案圈起 來。

地區 A 地區 B

地理區域 北半球 / 南半球北半球 / 南半球

太陽光照射的方向 垂直 / 傾斜垂直 / 傾斜

太陽光照射的角 較大 / 較小較大 / 較小

接下來,讓我們進行實驗,分析太 陽光照射的方向與温度的關係。

* 教師可教導學生通過辨認角的類別,以比較太陽 光照射的角之大小。

(a) 太陽光照射向地區 A 時,產生了甚 麼種類的角?直角

(b) 而太陽光照射向地區 B 時,產生了 甚麼種類的角?銳角 銳角比直角小,所以太陽光照射向地區 A 時,其角 較大;太陽光照射向地區 B 時,其角較小。

步驟 2 的實驗結果如圖所示:

【實驗影片】 4B1.4

1 在方格紙上方垂直地擺放電筒,以模擬太陽光直射地球表面。

2 開啟電筒照向方格紙,在方格紙上塗黑光圈的範圍。

實驗結果

不要直接觀看 電筒的強光! 保護眼晴

3 在方格紙上方傾斜地擺放電筒,以模擬太陽光斜射地球表面。

4 開啟電筒照向方格紙,在方格紙上塗黑光圈的範圍。

實驗結果

2. 【準備】每組派發一套材 料:

 電筒  支架  方格紙

3. 【動手做】請各組按步驟進 行觀察活動。

 一位學生將電筒放到支 架上固定好,從上方垂 直地照向方格紙,模擬 太陽光垂直地射向地球 表面。

 另一位學生開啟電筒, 照向方格紙。觀察方格 紙上的光圈範圍,並按 照光圈範圍塗黑方格 紙。

 調整電筒的角度*,傾斜 地照向方格紙,以模擬 太陽光斜射地球表面。

*提醒學生在調整電筒 角度前,先關掉電筒電 源,以免電筒光源直接 照射到眼睛。

 再次開啟電筒,照向方 格紙。觀察方格紙上的 光圈範圍,並按照光圈 範圍塗黑方格紙。

4. 【觀察及記錄】指示學生將 方格紙上的記錄的光圈範圍 填畫到活動冊 P.12 的方格 紙上。

 電筒直射方格紙時,光 圈呈正圓形,範圍應較 小。

 電筒斜射方格紙時,光 圈呈橢圓形,範圍應較 大。

5. 【分析及結果】請學生根據 模擬活動過程和結果回答問 題。

 電筒照射方格紙模擬了 太陽光照射地球表面。

電筒照射的角度與光線 照射向地面的角度有甚 麼關係?電筒的照射角 度為垂直時,光線照射 地面的角度為直角,由 此可以得知照射角度較 大;電筒的照射角度為 傾斜時,光線照射地面 的角度則為銳角,而由 此可以得知照射角度較 小。

 光圈的面積與光圈強 度有甚麼關係?光圈的 面積越大,強度越弱。 當光線垂直地照射地面 時,光圈會較小,光圈 強度因此較強;當光線 傾斜地照射地面時,光 圈較大,光圈強度因此 較弱。

 光圈強度與熱能的分佈 又有甚麼關係?光圈的 強度越強,熱能的分佈 就會越集中。當光線垂 直地照射地面時,光圈 強度較強,熱能也因此 較集中;當光線傾斜地 照射地面時,光圈強度 較弱,熱能也因此較分 散。

觀察及記錄

1 在下方繪畫出方格紙上的光圈形狀。

電筒直射方格紙

電筒斜射方格紙

分析及結果

1 對以上觀察進行分析,在下表把答案圈起來。

電筒照射的方向 垂直 傾斜 太陽光照射地球表面的角 較大 / 較小較大 / 較小

紙上的光圈面積 較大 / 較小較大 / 較小

光圈的強度 較集中 / 較分散較集中 / 較分散

熱能的密度 較集中 / 較分散較集中 / 較分散

地區温度 較高 / 較低較高 / 較低

 從以上推斷,熱能密度會如何影響一個地區的温度? 熱能密度越集中,地區温度就會越高。當光線垂直地 照射地面時,熱能的密度較集中,因此地區温度會較 高;而當光線傾斜地照射地面時,熱能的密度較分 散,因此地區温度會較低。

我 發現 的

如果某地區受太陽光照射的角較大,它的温度就會相對

較高 / 較低 。

科學小百科

當太陽光照射地球表面時,不同地區所接收到的熱量會有所不 同。以下圖為例,地區 B 的温度會較地區 A 低。這是因為相同的 熱量會分散在較大的面積上。

完成活動冊上「我的發現」, 指出地區受太陽光照射的角度 與地區温度之間的關係。 解釋 Explain

闡述 Elaborate

1. 教師可指示學生閱讀科學小 百科,進一步理解太陽光照 射角度與温度之間的關係, 在於地區所接受的太陽光密 度。

2. 邀請學生以地區 A 和地區 B 作為例子,觀察哪個地區的 温度會較高。

 地區 A:相同的熱量會分 散在較小的面積上。地 區 A 的温度會較高還是 低?較高

知多一點點

1 你知道為甚麼太陽能板都是傾斜 的嗎?

傾斜的太陽能板能夠垂直地面向 太陽光,吸收更多太陽能,從而 提高太陽能板的發電效率。

【跨學科工作紙】 傾斜的太陽能板

【延伸簡報】 傾斜的太陽能板

學生可能會誤以為造成季節形成和氣温差別的主要原因是太陽與 地區之間的距離。雖然太陽與地區之間的距離確實會影響地區的 氣温,但它所造成的分別其實不大。造成氣温差別的主要原因是 太陽照射地區的角度(是直射抑或斜射)。

 地區 B:相同的熱量會分 散在較大的面積上。地 區 B 的温度會較高還是 低?較低

評估 Evaluate

教師可參考「為甚麼不同地方 會有不同的氣温?」學習表現 評估表,評估學生對太陽照射 角度與温度間的關係是否已有 清晰的理解。

延伸 Enrich

1. 觀察照片上的太陽能板,並 提問學生:為何太陽能板是 傾斜擺放的?

2. 讓學生完成跨學科工作紙「 傾斜的太陽能板」,動手做 實驗以找出太陽能板應如何 擺放,發電效率才會更高。 並可配合延伸簡報「傾斜的 太陽能板」闡述結果。

太陽光

活動目標

1. 解釋季節的成因。

2. 解釋地球北半球和南半球的 季節不同與地球繞太陽公轉 和地軸傾斜有關。

探究 Explore

1. 【準備】每組派發一套材 料:

 三球儀

2. 【動手做】請各組按步驟進 行模擬活動。

 一位學生轉動三球儀, 直至圓盤指針指向六 月。

 觀察六月的地球如何向 太陽傾斜。*

 繼續轉動三球儀,直至 圓盤指針指向十二月。

 觀察十二月的地球如何 向太陽傾斜。*

*提醒學生從不同角度看所 得的答案(方向)會不一 樣。請學生留意太陽和地球 的相對位置。

1

2

【實驗影片】 4B1.5

運用三球儀,模擬地球繞太陽公轉。

轉動三球儀,將指針指向六月的位置,觀察地球如何向太陽傾 斜。

3 轉動三球儀,將指針指向十二月的位置,觀察地球如何向太陽傾 斜。

季節是怎樣劃分的?

不同地區劃分季節的標準不一。現時,香港天文台採用「氣象季節」的標 準,以三個月為一季節,最温暖的時段為夏天(六月、七月和八月),最冷 的時段為冬天(十二月、一月和二月),而介乎夏天和冬天之間就是秋天( 九月、十月和十一月)和春天(三月、四月和五月)。

觀察及記錄

1 指針指向六月和十二月時,地球儀的地軸和赤道分別是怎樣的? 在下圖畫出來。

六月 十二月

分析及結果

1 根據科學探究 1.4 的結果,在下表把答案圈起來。

月份 六月 十二月 地理區域北半球南半球北半球南半球

太陽照射的

方向

太陽光的

熱量

直射 / 斜射直射 / 斜射直射 / 斜射直射 / 斜射

集中 / 分散集中 / 分散集中 / 分散集中 / 分散

地區温度 較高 / 較低較高 / 較低較高 / 較低較高 / 較低

季節 夏 / 冬夏 / 冬夏 / 冬夏 / 冬

3. 【觀察及記錄】請學生根據 模擬活動過程和結果回答問 題。

 指針指向六月,觀看三 球儀時,若太陽在地球 的右邊(如圖所示), 地球的地軸和赤道是怎 麼樣的?地球的地軸是 向右傾斜的,而赤道與 地軸成直角。

 指針指向十二月時, 觀看三球儀時,若太陽 在地球的左邊(如圖所 示),地球的地軸和赤 道是怎麼樣的?地球的 地軸傾斜方向不變,也 是向右傾斜的,而赤道 與地軸成直角。

4. 【分析及結果】請學生根據 觀察活動過程和結果回答問 題。

 教師可提醒學生運用探 究活動 1.4 的發現進行分 析:太陽光照射的角度 越大(直射),熱能密 度就會越集中,地區温 度就越高;太陽光照射 的角度越小(斜射), 熱能密度就會越分散, 地區温度就越低。

 六月時,北半球的情況 是怎麼樣的?太陽光直 射北半球,熱能密度較 集中。因此,六月時北 半球温度較高,處於夏 天。

 六月時,南半球的情況 是怎麼樣的?太陽光斜 射南半球,熱能密度較 分散。因此,六月時南 半球温度較低,處於冬 天。

 十二月時,北半球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太陽光 斜射北半球,熱能密度較分散。因此,十二月 時北半球温度較低,處於冬天。

 十二月時,南半球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太陽光 直射南半球,熱能密度較集中。因此,十二月 時南半球温度較高,處於夏天。

解釋 Explain

完成活動冊上「我的發現」, 說出季節的成因。

闡述 Elaborate

1. 教師以香港(北半球)及奧 克蘭(南半球)的氣候數 據*為例,請學生推斷北半 球和南半球季節的規律。

平均最高氣温︵攝氏度︶

北半球和南半球季節相反。

以七月為例,香港的氣温 升至全年最高(約攝氏 31.6 度),正值夏天;奧克蘭的 氣温卻跌至全年最低(約攝 氏 14 度)。

*數據取自香港天文台,更 新於 2024 年 7 月5 日。如學 生感興趣,可瀏覽香港天文 台網頁,或觀看電視的世界 天氣預報,了解各地當天的 氣温。

 學生於小三數學科已認 識棒形圖,而折線圖則於小 六數學科才會教授。如學生 閱讀圖表時遇上困難,教師 可引導學生解讀氣温升降趨 勢與時間的關係,從而判斷 季節規律。學生毋須說出精 確氣温數字。

季節的形成主要與地球繞着太陽 自轉 / 公轉 和地軸傾斜有關。 我 發現

的 想一想

1 以下圖表展示了香港和奧克蘭每個月的平均最高氣温。

位於北半球的 香港

位於南半球的 新西蘭 奧克蘭

分析以上圖表。你能看出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節有甚麼規律嗎?

北半球和南半球季節相反

北半球和南半球上,分別有哪些國家? 北半球國家包括中國、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荷蘭、西 班牙。地球陸地主要集中於北半球。

南半球國家包括澳洲、新西蘭、阿根廷、南非、肯亞、智利、秘魯。地球海 洋主要集中於南半球。

2 世界上有甚麼地方沒有明顯的四季之分?試舉出例子,並說明原 因。

【延伸工作紙】 不同地方的季節

赤道附近的地區(例如新加坡、印尼) 因為太陽全年照射這些地方的角度差別很少。

知多一點點

【延伸工作紙】

二十四節氣

【延伸簡報】

二十四節氣

【資料簡報】 不同地方的季節

1 你有聽過「冬至大過年」或「小暑過,一日熱三分」這些俗語 嗎?你又知道當中的「冬至」和「小暑」是甚麼意思嗎? 它們都是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 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而劃分的重要時間點。每一個節氣都代表着一 個重要的季節變化。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多年來觀察和記錄自 然規律的智慧結晶,也深深融入了中國人 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傳統。例如在冬至,大 家都會聚在一起吃湯圓。除此之外,你還 知道其他節氣有甚麼習俗嗎?

知識補給站

怎樣知道二十四節氣的日期? 二十四節氣的日期每年不一。二十四節氣日期的訂立準則,是地球公轉軌跡 上的二十四個位置。由於地軸傾斜角度每年稍有變化,節氣日期也會隨之 變動。例如,2023 年的冬至定於 12 月 22 日,2024 年的冬至則定於 12 月 21 日。如欲了解本年二十四節氣的日期,可以查看標示節氣的傳統日曆,或者 瀏覽香港天文台網頁。

2. 請學生列舉沒有明顯四季分 別的地區。

赤道附近的地區(例如新加 坡、印尼)。因為這些地方 全年受太陽光照射的角度差 別很少。

 若學生基礎較穩固,教 師可提醒學生回想已有 知識(上學期之「生態 旅行」及「天氣與氣候 課題」,回答問題。

 若學生遇到困難,教師 可利用資料簡報「不同 地方的季節」,讓學生 完成延伸工作紙「不同 地方的季節」,以分析 不同地區的地理位置與 季節的關係。

 學生知悉答案後,教師 可引導學生重温課本 P.3 的情境,試解釋小聰身 處的巴西為何「天天都 是夏天」。因為巴西位 處赤道附近

1. 教師可從較廣為認識的「冬 至」和「清明」着手,讓學 生聯繫生活經驗,知道甚麼 是「二十四節氣」,並明白 二十四節氣與季節變化的關 係。

2. 簡介二十四節氣的習俗,例 如冬至吃湯圓團聚,清明會 前往掃墓等,從而引發學生 興趣,了解節氣包含的文化 內涵。

3. 利用延伸簡報「二十四節 氣」介紹主要節氣的特點, 並請學生完成延伸工作紙「 二十四節氣」。

課題總結

1. 請學生課前或課間完成温習 工作紙「地球轉轉轉」,總 結自己所學知識。

2. 教師可利用温習簡報「地球 轉轉轉」,與學生回顧本課 重點。

 翻開課本 P.12,與學生 重温日夜變化與地球自 轉的關係,以及地軸傾 斜的知識。

 返回課本 P.10-11,與學 生重温北半球和南半球 季節不同的成因。

我的探索筆記

地球公轉

學習重點

4. 為甚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 氣温?

• 由於地球的表面是彎曲 的,所以太陽光在不同 地方的照射角度會有所 不同。

• 當某地區受太陽光照射 的角度較大,它的温度 就會相對較高。

太陽照射的 方向 太陽光的 熱量

北半球

南半球

二十四節氣 24 solar terms

公轉 revolution

分散 diverge

午夜太陽 midnight sun

北半球 Northern Hemisphere

北極 North Pole

白天 day

地球 Earth

地球儀 globe

自轉 rotation

赤道 Equator

垂直 perpendicular

季節 season

南極 South Pole

時區 time zone

南半球 Southern Hemisphere

國際換日線 International Date Line

軸 axis

集中 focus

黑夜 night

傾斜 tilt

極夜 polar night

極晝 polar day

香港

學習重點

5. 季節是怎樣形成的?

• 季節的形成主要與地球 繞着太陽公轉和地軸傾 斜有關。

• 當太陽光直射北半球 時,北半球便處於夏 季。同一時間,太陽光 會斜射向南半球,這樣 南半球便是冬季。

• 由於地軸是傾斜的,隨 着地球圍繞太陽公轉, 太陽光由直射北半球轉 到直射南半球,這形成 了季節變化。

奧克蘭

太陽照射的 方向

北半球

南半球

太陽光的 熱量

斜射 直射

奧克蘭

• 地球北半球和南半球 的季節是不同(相反) 的。

學習重點

1. 為甚麼會有白天和黑夜?

• 當我們面向太陽時是 白天,背向太陽時是黑 夜。由於地球繞着地軸

自轉,我們會由面向太 陽轉到背向太陽,便出 現了白天和黑夜。

• 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為 大約 24 小時(1 天)。

學習重點 1 2 3

2. 為甚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 時間?

• 由於地球自轉,各個地 方面向太陽的時間是不 同的。

學習重點

3. 地球的軸心是怎樣的?

• 地球的地軸是傾斜於公 轉軌道的。

• 地球的地軸是貫穿了北 極和南極的假想軸。

• 地球不停地繞着地軸自 轉。

教師應請學生完成我的寶石, 簡單評估自己是否已掌握本課 的重要概念。

傾斜的地軸

地球自轉

我的寶石 12

你學會了以下事情嗎?學會了的,在 內加 。

白天和黑夜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軸心是怎樣的。

太陽光照射方向與地區温度的關係。

為甚麼會有季節的變化。

智闖寶石島

1 莉莉、小波、小健及小美分別住在地球不同的地方,如下圖所 示:

小波 莉莉

根據上圖,以下哪項是正確的?

太陽光

A 小美所在的地方是白天,小健所在的地方亦是白天。

B 莉莉所在的地方是黑夜,小健所在的地方亦是黑夜。

C 小波所在的地方是白天,而小美所在的地方是黑夜。

D 小健所在的地方是黑夜,而莉莉所在的地方是白天。

2 地球每 365 日會自轉多少次?

A 1 次

B 12 次

C 24 次

D 365 次

評估 Evaluate

1. 請學生完成智闖寶石島的題 目,運用及鞏固自己所學知 識。

2. 教師可派發線上寶石島的題 目,更全面覆蓋學習重點。

3. 教師可派發自評表(摘星之 旅),讓學生了解自己是否 已達成學習目標,促進自主 學習。

題目 (1):

小美及小波所身處的地方正 面向太陽,所以他們正身處 白天。

而小健及莉莉所身處的地方正 背向太陽,所以他們正身處 黑夜。

題目 (2):

地球每 1 日會自轉 1 次,所以 365 日會自轉 365 次。

以下資源均來自教育局,版權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所有。

《地球》

《自轉、公轉、曆法》

《四季》

《季節的成因》

自評表

教師可派發自評表,以趣味「摘星」形式,讓學生了 解所掌握的知識及技能,提升學習成就感,同時發現 哪些內容應加以熟悉,促進自主學習。

摘星之旅

我學會

專心聽老師講課,回家後要複習。

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請教別人哦!

�B 第一課 地球轉轉轉

你學會這些知識了嗎?學會的話,請塗上星星。

白天和黑夜是如何形成的。

不同地區有不同時間的原因。

地球軸心是怎樣的。

太陽光照射角度與地區温度的關係。

為甚麼會有季節的變化。

我做到

樣本

你做到這些要求了嗎?做到的話,請塗上星星。

通過模擬實驗證明假說。

欣賞宇宙的浩瀚。

你在這個課題收集了多少顆星星?

我收集了 ___ 顆星星。

我對本課的課題感到:

想學更多 滿足 一般 其他:

把想學更多的內容寫或畫在下方空白位置:

教師筆記 -

教學建議

建議課時 4 節

學習重點

範疇 主題

地球與太空 C. 宇宙中的 太陽系

學習課題

• 太陽和八大行星

• 在地球上可觀察到的一 些由太陽、地球和月運 動所引起的現象和規律

學習目標

知識和理解

技能和過程

價值觀和態度

學生應能

4EC1 解釋日夜變化與地球自轉的關係

4EC2 知道地軸傾斜

4EC3 解釋地球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節不同與 地球繞太陽公轉和地軸傾斜有關

• 解釋晝夜及四季是由地球運動所引起的現象和規律。

• 描述地軸的特點。

• 通過實驗證明假說。

• 進行簡單的科學探究,觀察、記錄及報告結果,根據結果作出簡單解釋。

• 培養對探索科學的好奇心及持續的興趣。

• 欣賞宇宙的浩瀚。

已有知識

小一 知道太陽東升西降及日和夜的現象

小二 知道季節變化

小三 知道地球圍繞太陽公轉

1

章節 1 日與夜

科學探究 1.1 為甚麼會有白天和黑夜?

建議課時: 1 節

教學目標: 1. 解釋日夜變化與地球自轉的關係。

2. 指出地球自轉一周所需的時間。

完成預習工作紙「世界各地的時間及温度」,讓學生知道地球上不同 地方會有不同的時間及温度。

1. 播放動畫「不一樣的聖誕節」,向學生詢問動畫角色所提出的問 題,以引導學生思考。

2. 透過引入問題,讓學生發現不同環境在時間和温度方面的差異,並 思考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

 比較小健和小聰所身處的地方的温度,從而帶出不同地方會有不 同的温度。

 比較小健和小豪所身處的地方的時間,從而帶出不同地方會有不 同的時間。

• 【預習工作紙】世界 各地的時間及温度

Engage 引入

Explore 探究

 比較小健和小美所身處的地方的時間,從而帶出不同地方的晝 夜*是有差別的。

 比較小聰、小美和小豪所身處的地方的温度,從而帶出地球北半 球和南半球的季節是不同(相反)的。

*學生已在小二數學科學習上午(a.m.)和下午(p.m.)的概念。

1. 【觀察】播放影片「香港的日與夜」,觀察香港晝夜景色的變化, 讓學生了解白天和黑夜互相交替出現的現象。

2. 【思考】鼓勵學生思考,嘗試猜想與推測白天和黑夜是怎樣形成 的。

3. 【聯想】讓學生基於教師提出的假說,激發學生對日與夜現象的好 奇心,鼓勵學生進一步探索與發現。

打開活動冊 P.2-4,根據指示完成模擬活動,解釋白天和黑夜互相交 替出現的現象的成因。

1. 【提出假說】我們在白天時是面向太陽,在黑夜時是背向太陽。由 於地球不停地自轉,所以出現白天和黑夜交替循環的現象。

2. 【準備】每組派發一套材料:

 地球儀*

 電筒^

 支架^

 圓形貼紙

• 課本 P.4

• 【影片】香港的日與 夜

• 活動冊 P.2-4

• 【實驗影片】4B1.1

• 地球儀 1 個

• 電筒 1 支

• 支架 1 組

• 圖形貼紙 1 張

5E 教學法

Explore

探究

*地球儀不能太大,否則電筒的光就不足以照亮半個地球。

錯誤示範:

^教師可以事先將電筒安裝在支架上,讓電筒平行地照向地球儀中心。

安裝電筒時,可參考下圖。

正確的安裝方式:

錯誤的安裝方式:

3. 【動手做】請各組按步驟進行模擬活動。

 一位學生把貼紙貼在地球儀上香港的位置。

 另一位學生開啟電筒,照向貼紙的位置。

 教師可提問學生,在模擬活動中,電筒和地球儀分別代表甚麼? 電筒代表太陽,地球儀代表地球。

 把地球儀(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半周。

*轉動方向不影響實驗結果。

*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為甚麼要向逆時針方向轉動。

*真正的地球自轉方向便是逆時針轉動。詳情可參考延伸工作紙 「地球的自轉方向」。

4 【觀察及記錄】請學生根據模擬活動過程和結果回答問題。

 當貼紙面向電筒時:

(a) 正在模擬甚麼情況?香港正面向太陽

(b) 香港的位置在照亮的還是黑暗的?照亮的

(c) 這代表香港正處於白天還是黑夜?白天

教學法

Explore 探究

Explain 解釋

 把地球儀轉動半周,當貼紙背向電筒時:

(a) 正在模擬甚麼情況?香港正背向太陽

(b) 香港的位置在照亮的還是黑暗的?黑暗的

(c) 這代表香港正處於白天還是黑夜?黑夜

1. 完成活動冊上的「我的發現」,說出白天和黑夜的成因。

2. 教師請學生根據這個發現,說出晝夜互相交替出現的現象的成因。 因為地球會不停自轉

3. 請學生判斷結論是否支持所提出的假說。

4. 完成活動後,播放解說影片「日與夜的形成」,鞏固學生對日夜變 化與地球自轉的關係的認識和理解。

1. 教師可引導學生指出如何運用地球儀模擬香港在日出、正午、日落 時的位置。

日出

(由暗轉到光的位置)

Elaborate 闡述

正午 (正面望 向太陽)

日落

(由光轉到暗的位置)

2. 從日出的位置轉到下一次日出的位置,地球自轉了多少周?一周

3. 從網上找出兩天日出的時間,計算出大約相差多少時間,分析地球 自轉一周約需要多少時間。24 小時

1. 地球自轉的方向是甚麼?完成延伸工作紙「地球自轉的方向」。

2. 地球上有哪些地方會一整天都看不見太陽?完成延伸工作紙「極晝 和極夜」。

• 活動冊 P.4

• 【網頁】香港日出時 間

• 課本 P.4

• 【解說影片】日與夜 的形成

• 活動冊 P.4

Enrich 延伸

• 活動冊 P.4

• 【延伸工作紙】地球 自轉的方向

• 【延伸工作紙】極晝 和極夜

• 【延伸簡報】極晝和 極夜

• 【解說影片】極晝和 極夜

章節 1 日與夜

科學探究 1.2 為甚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時間?

建議課時: 0.5 節

教學目標: 解釋時差與地球自轉的關係。 5E 教學法 流程 所需教材

1. 【觀察】播放影片「元旦新聞報導」,了解哪些地方率先踏入新一 年* 。

Engage

引入

Explore

探究

 哪些地方比香港更早踏入新一年?奧克蘭、悉尼、日本  哪些地方會比香港更遲迎接新一年?倫敦、紐約 任何合理答案

2. 【思考】鼓勵學生思考,嘗試解釋時差是怎樣形成的。

*學生已在小二數學科知道午夜 12 時是一天的結束,同時亦是第二天 的開始。

打開活動冊 P.5-7,根據指示完成模擬活動,解釋出現時差的原因。

1. 【準備】每組派發一套材料:

 地球儀

 電筒*

 支架*

 6 張不同顏色的圓形貼紙

*教師可以事先將電筒安裝在支架上,讓電筒平行地照向地球儀中 心。

2. 【動手做】請各組按步驟進行模擬活動。

 一位學生把貼紙平均地貼在地球儀的赤道上。

 另一位學生開啟電筒,照向 1 號貼紙的位置。

 把地球儀轉動,令電筒直射 2 號貼紙的位置。

 把地球儀轉動,令電筒直射 2 號貼紙的位置。如此類推。

3. 【觀察及記錄】請學生根據模擬活動過程和結果回答問題。

 每次轉動地球儀,面向太陽的點相同嗎?不相同  每次轉動地球儀,看到太陽的範圍有甚麼規律?每次的範圍都只 包括三個點,而三個點會逐格移動

【替代活動】完成活動工作紙「誰看到太陽?」,根據指示,讓學生 分別扮演「太陽」和「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並模擬地球自轉。然後 解釋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時間的原因。

• 課本 P.5

• 【影片】元旦新聞報 導

Explain 解釋

完成活動冊上「我的發現」,說出太陽會在不同時間照向地球上不同 的地方。

• 活動冊 P.5-7

• 【實驗影片】4B1.2

• 地球儀 1 個

• 電筒 1 支

• 支架 1 個

• 圓形貼紙 1 套(6 張 不同顏色的圓形貼 紙)

• 【活動工作紙】誰看 到太陽?

• 活動冊 P.6

Elaborate

闡述

1. 教師請學生根據「我的發現」,在地球儀找出一些地方的晝夜與香 港相反的。

 將地球儀上「香港」的位置轉到面向電筒,此時代表香港正處於 白天還是黑夜?白天

 然後觀察在地球儀上哪些地方在黑暗的一方。紐約(美國)/ 多 倫多(加拿大)/ 里約熱內盧(巴西)/ 任何合理答案

 教師可引導學生重温課本 P.3 的情境,試解釋小美身處的英國為 何「還是黑夜」。因為當香港面向太陽時,英國正背向太陽

2. 邀請學生與全班進行分享,說出自己遇上時差的體驗及感受。

 不同地方的時間差異稱為「時差」。

1. 教師可提問學生,假設將香港的時間調整至和紐約時間一樣,可能 會有帶來甚麼影響?

• 活動冊 P.6-7

Enrich

延伸

香港和紐約的晝夜是相反的;而在我們的認知中,天色較明亮的時 候是白天,天色較黑暗的時候則是夜晚。如果將香港的時間調整至 和紐約時間一樣,會打亂我們對時間固有的觀念,例如時鐘顯示的 是早上 10 時,外面卻是一片漆黑。

2. 利用延伸簡報「世界時區」簡介設立時區的原因和時區的劃分,並 請學生完成延伸工作紙「世界時區」。

• 【延伸工作紙】世界 時區

• 【延伸簡報】世界時 區

章節 2 地球是怎樣自轉的?

科學探究 1.3 地球的軸心是怎樣的?

建議課時: 0.5 節

教學目標: 知道地軸傾斜。

5E 教學法

Engage 引入

Explore 探究

Explain 解釋

Elaborate

闡述

流程 所需教材

【動手活動】完成跨學科工作紙「自製陀螺」,讓學生自製一個陀 螺,模擬地球自轉,並了解物體轉動的軸心。

打開活動冊 P.8-9,根據指示完成觀察活動,描述地軸的特點。

1. 【準備】每組派發一套材料:

 地球儀

 陀螺*

*如學生已完成跨學科工作紙,可以使用自製的陀螺完成活動,而 無需使用活動材料中的陀螺。

2. 【動手做】請各組按步驟進行模擬活動。

 轉動陀螺,然後畫出陀螺的軸心*(即旋轉運動的中心)。

*學生會在小六數學科學習軸的概念。教師可利用日常生活的例 子,如車軸、餐桌轉盤、風扇的旋轉軸等,讓學生初步了解軸 心。

 轉動地球儀,然後畫出地軸(即地球自轉的軸心)。

 觀察地球儀的軸心貫穿了哪兩個地方?北極和南極 地軸

北極

南極

 觀察地軸的方向是垂直、傾斜、還是平行*的。傾斜 *學生已於二年級的數學科中掌握直角及垂直線之概念,並於三年 級掌握平行線的概念。

完成活動冊上「我的發現」,說出地軸是傾斜於公轉軌道。

1. 完成活動後,播放影片「地球的自轉」,讓學生從太空的角度觀察 地球自轉。鞏固對於地球軸心的了解。

2. 請學生觀察地球上有沒有呈現一道地軸。沒有,因為地軸是假想的 概念,用於展示地球如何自轉。

• 課本 P.6

• 【跨學科工作紙】自 製陀螺

• 活動冊 P.8-9

• 地球儀 1 個

• 陀螺 1 個

• 【實驗影片】4B1.3

• 活動冊 P.9

• 課本 P.7

• 【影片】地球的自轉

章節 3 季節

科學探究 1.4 為甚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氣温?

建議課時: 1 節

教學目標: 分析太陽光照射的角度與温度的關係。

1. 【觀察】開啟活動簡報「不同地方的聖誕」,邀請學生觀察不同國 家的聖誕節有甚麼分別,例如人們的穿着、進行的活動、是否有下 雪等。

2. 【比較】指示學生觀察圖片人物和照片,指出人物的穿着和行為、 温度計所顯示的氣温和照片所展示的「雪人」有甚麼分別,從而推 測出在同一個月份,北半球和南半球會處於不同季節並有不同的氣 温。

Engage 引入

• 課本 P.8

• 【活動簡報】不同地 方的聖誕

Explore

探究

 小健(北半球):氣温較低,因此穿着厚衣服;雪人以雪製成( 處於冬天)

 小聰(南半球):氣温較高,因此穿着較薄的衣物;雪人以沙子 堆成(處於夏天)

2. 【思考】鼓勵學生思考及解釋所觀察到的現象,引導學生思考這些 差異代表了甚麼(氣温的高低之別)。

3. 【聯想】讓學生基於觀察和認識到並非所有國家都會渡過寒冷的聖 誕,從而明白即使是在同一個時間,不同的地方亦會有不同的氣 温。

打開活動冊 P.10-13,根據指示完成模擬活動,觀察並理解太陽照射 角度與地區温度之間的關係。

1. 【比較】指示學生觀察圖片,指出地區 A 和地區 B 分別位於地球的 哪個地理區域*以及受陽光照射的方向和角度^有何分別,以便於完 成實驗之後更清楚地明白地區 A 和地區 B 的温度分別。

*赤道是位於南極和北極正中間的假想線,將地球分成南北半球兩 部分: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

^學生應已於小二數學科學習了直角、銳角和鈍角的概念,但小四 課程範圍尚未包括關於角度(degree)的知識。角度的詳細知識將 於小六教授。

 地區 A 和地區 B 分別處於哪個地理區域?地區 A 在赤道以南的 位置,所以它位於南半球;地區 B 則在赤道以北的位置,所以它 位於北半球。

 太陽光照射向地區 A 和地區 B 時的方向是怎樣的?太陽光垂直 地照射向地區 A;太陽光傾斜地照射向地區 B。

• 活動冊 P.10-12

• 電筒 1 支

• 支架 1 組

• 方格紙 2 張

• 【實驗影片】4B1.4

教學法

Explore 探究

 太陽光照射向地區 A 和地區 B 時的角有甚麼分別?

*教師可教導學生通過辨認角的類別,以比較太陽光照射的角之大 小。

(a) 太陽光照射向地區 A 時,產生了甚麼種類的角? 直角

(b) 而太陽光照射向地區 B 時,產生了甚麼種類的角? 銳角

銳角比直角小,所以太陽光照射向地區 A 時,其角較大;太陽 光照射向地區 B 時,其角較小。

2. 【準備】每組派發一套材料:

 電筒

 支架

 方格紙

3. 【動手做】請各組按步驟進行觀察活動。

 一位學生將電筒放到支架上固定好,從上方垂直地照向方格紙, 模擬太陽光垂直地射向地球表面。

 另一位學生開啟電筒,照向方格紙。觀察方格紙上的光圈範圍, 並按照光圈範圍塗黑方格紙。

 調整電筒的角度*,傾斜地照向方格紙,以模擬太陽光斜射地球 表面。

*提醒學生在調整電筒角度前,先關掉電筒電源,以免電筒光源 直接照射到眼睛。

 再次開啟電筒,照向方格紙。觀察方格紙上的光圈範圍,並按照 光圈範圍塗黑方格紙。

4. 【觀察及記錄】指示學生將方格紙上的記錄的光圈範圍填畫到活動 冊 P.12 的方格紙上。

 電筒直射方格紙時,光圈呈正圓形,範圍應較小。

 電筒斜射方格紙時,光圈呈橢圓形,範圍應較大。

5. 【分析及結果】請學生根據模擬活動過程和結果回答問題。

 電筒照射方格紙模擬了太陽光照射地球表面。電筒照射的角度與 光線照射向地面的角度有甚麼關係?電筒的照射角度為垂直時, 光線照射地面的角度為直角,由此可以得知照射角度較大;電筒 的照射角度為傾斜時,光線照射地面的角度則為銳角,而由此可 以得知照射角度較小。

 光圈的面積與光圈強度有甚麼關係?光圈的面積越大,強度越 弱。當光線垂直地照射地面時,光圈會較小,光圈強度因此較 強;當光線傾斜地照射地面時,光圈較大,光圈強度因此較弱。

教學法

Explore

探究

Explain 解釋

Elaborate

闡述

Evaluate 評估

Enrich 延伸

 光圈強度與熱能的分佈又有甚麼關係?光圈的強度越強,熱能的 分佈就會越集中。當光線垂直地照射地面時,光圈強度較強,熱 能也因此較集中;當光線傾斜地照射地面時,光圈強度較弱,熱 能也因此較分散。

 從以上推斷,熱能密度會如何影響一個地區的温度?熱能密度越 集中,地區温度就會越高。當光線垂直地照射地面時,熱能的密 度較集中,因此地區温度會較高;而當光線傾斜地照射地面時, 熱能的密度較分散,因此地區温度會較低。

完成活動冊上「我的發現」,指出地區受太陽光照射的角度與地區温 度之間的關係。

1. 教師可指示學生閱讀科學小百科,進一步理解太陽光照射角度與温 度之間的關係,在於地區所接受的太陽光密度。

2. 邀請學生以地區 A 和地區 B 作為例子,觀察哪個地區的温度會較 高。

 地區 A:相同的熱量會分散在較小的面積上。地區 A 的温度會較 高還是低?較高

 地區 B:相同的熱量會分散在較大的面積上。地區 B 的温度會較 高還是低?較低

教師可參考「為甚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氣温?」學習表現評估表, 評估學生對太陽照射角度與温度間的關係是否已有清晰的理解。

1. 觀察照片上的太陽能板,並提問學生:為何太陽能板是傾斜擺放 的?

2. 讓學生完成跨學科工作紙「傾斜的太陽能板」,動手做實驗以找出 太陽能板應如何擺放,發電效率才會更高。並可配合延伸簡報「傾 斜的太陽能板」闡述結果。

• 活動冊 P.13

• 活動冊 P.13

樣本

• 科學探究 1.4 學生學 習表現評估表

• 活動冊 P.13

• 【跨學科工作紙】傾 斜的太陽能板

• 【延伸簡報】傾斜的 太陽能板

5

章節 3 季節

科學探究 1.5 季節是怎樣形成的?

建議課時: 1 節

教學目標: 1. 解釋季節的成因。

2. 解釋地球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節不同與地球繞太陽公轉和地軸傾斜有關。

5E 教學法 流程

1. 【觀察】觀察四季圖片,回想香港的四季現象。

所需教材

• 課本 P.17

Engage

引入

Explore 探究

2. 【思考】教師可重提小三已有知識:地球會圍繞太陽公轉,引導學 生思考地球公轉與季節變化的關係,猜想四季變化的成因。

3. 【聯想】重提探究活動 1.4 之發現:太陽光照射的角度與温度的關 係,讓學生綜合所學,推測為甚麼同一地方不同月份會有不同的氣 温。

打開活動冊 P.14-17,根據指示完成模擬活動,解釋四季的成因。

1. 【準備】每組派發一套材料:

 三球儀

2. 【動手做】請各組按步驟進行模擬活動。

 一位學生轉動三球儀,直至圓盤指針指向六月。

 觀察六月的地球如何向太陽傾斜。*

 繼續轉動三球儀,直至圓盤指針指向十二月。

 觀察十二月的地球如何向太陽傾斜。*

*提醒學生從不同角度看所得的答案(方向)會不一樣。請學生留 意太陽和地球的相對位置。

3. 【觀察及記錄】請學生根據模擬活動過程和結果回答問題。

 指針指向六月,觀看三球儀時,若太陽在地球的右邊(如圖所 示),地球的地軸和赤道是怎麼樣的?地球的地軸是向右傾斜 的,而赤道與地軸成直角。

 指針指向十二月時,觀看三球儀時,若太陽在地球的左邊(如圖 所示),地球的地軸和赤道是怎麼樣的?地球的地軸傾斜方向不 變,也是向右傾斜的,而赤道與地軸成直角。

• 活動冊 P.14-17

• 三球儀 1 個

• 【實驗影片】4B1.5

Explore

探究

4. 【分析及結果】請學生根據觀察活動過程和結果回答問題。

 教師可提醒學生運用探究活動 1.4 的發現進行分析:太陽光照射 的角度越大(直射),熱能密度就會越集中,地區温度就越高; 太陽光照射的角度越小(斜射),熱能密度就會越分散,地區温 度就越低。

 六月時,北半球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太陽光直射北半球,熱能密 度較集中。因此,六月時北半球温度較高,處於夏天。

 六月時,南半球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太陽光斜射南半球,熱能密 度較分散。因此,六月時南半球温度較低,處於冬天。

 十二月時,北半球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太陽光斜射北半球,熱能 密度較分散。因此,十二月時北半球温度較低,處於冬天。

 十二月時,南半球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太陽光直射南半球,熱能 密度較集中。因此,十二月時南半球温度較高,處於夏天。

1. 完成活動冊上「我的發現」,說出季節的成因。

Explain 解釋

Elaborate

闡述

2. 完成活動後,播放解說解說影片「季節的形成」,鞏固學生對季節 成因的知識。

1. 教師以香港(北半球)及奧克蘭(南半球)的氣候數據*為例,請 學生推斷北半球和南半球季節的規律。

北半球和南半球季節相反。以七月為例,香港的氣温升至全年最高 (約攝氏 31.6 度),正值夏天;奧克蘭的氣温卻跌至全年最低(約 攝氏 14 度)。

*數據取自香港天文台,更新於 2024 年 7 月5 日。如學生感興趣, 可瀏覽香港天文台網頁,或觀看電視的世界天氣預報,了解各地當 天的氣温。

 學生於小三數學科已認識棒形圖,而折線圖則於小六數學科才會 教授。如學生閱讀圖表時遇上困難,教師可引導學生解讀氣温升降 趨勢與時間的關係,從而判斷季節規律。學生毋須說出精確氣温數 字。

2. 請學生列舉沒有明顯四季分別的地區。

赤道附近的地區(例如新加坡、印尼)。因為這些地方全年受太陽 光照射的角度差別很少。

 若學生基礎較穩固,教師可提醒學生回想已有知識(上學期之「 生態旅行」及「天氣與氣候課題」,回答問題。

 若學生遇到困難,教師可利用資料簡報「不同地方的季節」,讓 學生完成延伸工作紙「不同地方的季節」,以分析不同地區的地 理位置與季節的關係。

 學生知悉答案後,教師可引導學生重温課本 P.3 的情境,試解釋 小聰身處的巴西為何「天天都是夏天」。因為巴西位處赤道附近

• 活動冊 P.16

• 【解說影片】季節的 形成

• 活動冊 P.16-17

• 【資料簡報】不同地 方的季節

• 【延伸工作紙】不同 地方的季節

Enrich

延伸

Evaluate

評估

1. 教師可從較廣為認識的「冬至」和「清明」着手,讓學生聯繫生活 經驗,知道甚麼是「二十四節氣」,並明白二十四節氣與季節變化 的關係。

2. 簡介二十四節氣的習俗,例如冬至吃湯圓團聚,清明會前往掃墓 等,從而引發學生興趣,了解節氣包含的文化內涵。

3. 利用延伸簡報「二十四節氣」介紹主要節氣的特點,並請學生完成 延伸工作紙「二十四節氣」。

1. 請學生課前或課間完成温習工作紙「地球轉轉轉」,總結自己所學 知識。

2. 教師可利用温習簡報「地球轉轉轉」,與學生回顧本課重點。

 翻開課本 P.12,與學生重温日夜變化與地球自轉的關係,以及地 軸傾斜的知識。

 返回課本 P.10-11,與學生重温北半球和南半球季節不同的成 因。

3. 教師應請學生完成我的寶石,簡單評估自己是否已掌握本課的重要 概念。

4. 請學生完成智闖寶石島的題目,運用及鞏固自己所學知識。

5. 教師可派發線上寶石島的題目,更全面覆蓋學習重點。

6. 教師可派發自評表(摘星之旅),讓學生了解自己是否已達成學習 目標,促進自主學習。

• 活動冊 P.17

• 【延伸簡報】二十四 節氣

• 【延伸工作紙】二十 四節氣

• 課本 P.10-13

• 【温習工作紙】地球 轉轉轉

• 【温習簡報】地球轉 轉轉

• 線上寶石島

• 自評表(摘星之旅)

課題概覽

建議課時 4 節

學習重點

範疇主題

學習課題

地球與太空 C. 宇宙中的太 陽系 • 太陽和八大行星

• 在地球上可觀察到的一 些由太陽、地球和月運 動所引起的現象和規律

學習目標

知識和理解

技能和過程

價值觀和態度

已有知識

學生應能

4EC1 解釋日夜變化與地球自轉的關係 4EC2 知道地軸傾斜

4EC3 解釋地球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節不同與地 球繞太陽公轉和地軸傾斜有關

• 解釋晝夜及四季是由地球運動所引起的現象和規律。

• 描述地軸的特點。

• 通過實驗證明假說。

• 進行簡單的科學探究,觀察、記錄及報告結果,根據結果作出簡單解釋。

• 培養對探索科學的好奇心及持續的興趣。

• 欣賞宇宙的浩瀚。

小一 • 知道太陽東升西降及日和夜的現象

小二 • 知道季節變化

小三 • 知道地球圍繞太陽公轉

探究流程

章節 1 日與夜

1

2

3

4

5

科學探究 1.1 為甚麼會有白天和黑夜?

章節 1 日與夜

科學探究 1.2 為甚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時間?

章節 2 地球是怎樣自轉的?

科學探究 1.3 地球的軸心是怎樣的?

章節 3 季節

科學探究 1.4 為甚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氣温?

章節 3 季節

科學探究 1.5 季節是怎樣形成的?

【預習工作紙】

認識自己的身體

課題概覽

教學資源

章節 � 日與夜

課前

教學計劃表 教學建議 活動材料清單

科學探究 �.� 為甚麼會有白天和黑夜?

【預習工作紙】

世界各地的時間及温度

【實驗影片】

�B�.�(基本版)

【解說影片】

日與夜的形成

【延伸簡報】

極晝和極夜 課中

章節 � 日與夜

【動畫】

不一樣的聖誕節

【實驗影片】

�B�.�(完整版)

【延伸工作紙】

地球自轉的方向

【解說影片】

極晝和極夜

【影片】

香港的日與夜

【網頁】

香港日出時間

【延伸工作紙】

極晝和極夜

科學探究 �.� 為甚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時間?

【影片】

元旦新聞報導

【活動工作紙】

誰看到太陽?

章節 � 地球是怎樣自轉的?

科學探究 �.� 地球的軸心是怎樣的?

【跨學科工作紙】

自製陀螺

【影片】地球的自轉

【延伸工作紙】 世界時區 【實驗影片】 �B�.�(基本版)

【實驗影片】

�B�.�(基本版)

【實驗影片】 �B�.�(完整版)

【延伸簡報】 世界時區

【實驗影片】

�B�.�(完整版)

章節 � 季節

科學探究 �.� 為甚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氣温?

【活動簡報】

不同地方的聖誕

【實驗影片】

�B�.�(完整版)

【延伸簡報】

傾斜的太陽能板

章節 � 季節

科學探究 �.� 季節是怎樣形成的?

【實驗影片】

�B�.�(基本版)

【資料簡報】

不同地方的季節

【延伸簡報】

二十四節氣

【活動材料】方格紙

科學探究 �.�

學生學習表現評估表

【實驗影片】

�B�.�(基本版)

樣本

【温習簡報】

地球轉轉轉

自評表

【實驗影片】

�B�.�(完整版)

【延伸工作紙】

不同地方的季節

【跨學科工作紙】

傾斜的太陽能板

【解說影片】

季節的形成

【延伸工作紙】

二十四節氣

課後

【温習工作紙】

地球轉轉轉

線上寶石島

詞彙中英對照表 教育電視配對表

1 2 3

預習

完成預習工作紙「世界各地的 時間及温度」,讓學生知道地 球上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時間 及温度。

引入活動

建議課時:0.5 節

1. 播放動畫「不一樣的聖 誕節」,向學生詢問動 畫角色所提出的問題, 以引導學生思考。

2. 透過引入問題,讓學生發現 不同環境在時間和温度方面 的差異,並思考造成這些差 異的原因。

 比較小健和小聰所身 處的地方的温度,從 而帶出不同地方會有 不同的温度。

 比較小健和小豪所身 處的地方的時間,從 而帶出不同地方會有 不同的時間。 1 2 3

小豪

聖誕節當天

四位同學利用視像通訊軟件一同慶 祝,卻發現各自身處的環境有些不 一樣……

小健

聖誕節天氣很冷,為甚麼 小聰穿得這麼少?

【預習工作紙】 世界各地的時間 及温度

冬天10℃ 香港

我跟小健身處的地方都是白天,但他才剛 吃午餐,我就已經在吃晚餐。為甚麼? 1:00pm

夏天25℃ 新西蘭

6:00pm

【動畫】不一樣的聖誕節

齊來探索

白天和黑夜是怎樣形成的?

為甚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時間?

為甚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温度?

季節是怎樣形成的?

小美 小健那邊已是白天了, 怎麼我這邊還是黑夜?

樣本

冬天 -5℃ 英國

小聰

為甚麼小美和小健要穿着厚衣服? 明明我這邊每天都很熱啊! 5:00am

夏天30℃ 巴西

2:00am

指示同學觀察背景圖,提出以下問題,邀請他們分享想法,再帶出重點。

為甚麼背景圖中的地球有一半是明亮的,而另一半則是黑暗的?

因為地球其中一面朝向太陽,所以看似明亮,而實際上正值白天;地球另一面 則背向太陽,因此看似黑暗,而實際上正值夜晚。

4 5

 比較小健和小美所身 處的地方的時間,從 而帶出不同地方的晝 夜*是有差別的。

 比較小聰、小美和小 豪所身處的地方的温 度,從而帶出地球北 半球和南半球的季節 是不同(相反)的。

*學生已在小二數學科學習上 午(a.m.)和下午(p.m.)的 概念。

學習目標

建議課時:0.5 節

1. 解釋日夜變化與地球自轉的 關係。

2. 指出地球自轉一周所需的時 間。

引入 Engage

1. 【觀察】播放影片「香 港的日與夜」,觀察香 港晝夜景色的變化,讓 學生了解白天和黑夜互 相交替出現的現象。

1

2. 【思考】鼓勵學生思考,嘗 試猜想與推測白天和黑夜是 怎樣形成的。

3. 【聯想】讓學生基於教師提 出的假說,激發學生對日與 夜現象的好奇心,鼓勵學生 進一步探索與發現。

1. 打開活動冊 P.2-4,根 據指示完成模擬活動, 解釋白天和黑夜互相交 替出現的現象的成因。

2. 完成活動後,播放解說影片 「日與夜的形成」,鞏固學 生對日夜變化與地球自轉的 關係的認識和理解。

2

當太陽從東方升起,白天開始了。當太陽 在西方落下,就到了黑夜。白天和黑夜每 天互相交替出現。你知道這個現象是如何 形成的嗎?

【影片】香港的日與夜

【影片】 香港的日與夜

如果我們在白天時面對太陽,那麼在黑夜時,我們是不是就 會背向太陽呢?到底是甚麼原因令白天和黑夜會交替出現?

【解說影片】 日與夜的形成

為甚麼會有白天和黑夜?

你知道嗎?

香港的夜景被稱為世界三大夜景之一。

為甚麼香港的夜景能獲選為世界三大夜景之一? 香港的天際線由多座高樓大廈組成,入夜後兩岸的摩天大廈都會亮燈。

維多利亞港的水面在夜晚反射出燈光,使夜景更加迷人。

課本 4B 第二課「月光之謎」將探討水面反射的現象。

活動冊 P.2

你在元旦看新聞報導時,有留意到某些地方 會率先踏入新一年嗎?這是為甚麼?

悉尼

1月1日 03:00 (GMT+11)

【影片】

元旦新聞報導

香港 1月1日 00:00 (GMT+8)

建議課時:0.5 節

解釋時差與地球自轉的關係。

引入 Engage

3

倫敦 12月31日 16:00 (GMT+0)

紐約 12月31日 11:00 (GMT-5)

活動冊 P.5

為甚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時間? 1.2 5

樣本

4

1. 【觀察】播放影片「 元旦新聞報導」,了 解哪些地方率先踏入 新一年* 。

 哪些地方比香港更早 踏入新一年?奧克 蘭、悉尼、日本  哪些地方會比香港更 遲迎接新一年?倫 敦、紐約

任何合理答案

2. 【思考】鼓勵學生思 考,嘗試解釋時差是 怎樣形成的。

*學生已在小二數學科知道午 夜 12 時是一天的結束,同時 亦是第二天的開始。

打開活動冊 P.5-7,根據指 示完成模擬活動,解釋出 現時差的原因。

背景圖

香港 維多利亞港的日與夜

從九龍的尖沙咀海濱望向對岸,白天可以近距離欣賞港島的現代建築群,而 到了晚上,則能欣賞到璀璨燈火的迷人景象。

活動目標

1. 解釋日夜變化與地球自轉的 關係。

2. 指出地球自轉一周所需的時 間。

探究 Explore

1. 【提出假說】我們在白天時 是面向太陽,在黑夜時是背 向太陽。由於地球不停地自 轉,所以出現白天和黑夜交 替循環的現象。

2. 【準備】每組派發一套材 料:

 地球儀*

 電筒^

 支架^

 圓形貼紙

*地球儀不能太大,否則電 筒的光就不足以照亮半個 地球。

錯誤示範:

^教師可以事先將電筒安裝 在支架上,讓電筒平行地照 向地球儀中心。安裝電筒 時,可參考下圖。

正確的安裝方式: 錯誤的安裝方式:

【實驗影片】 4B1.1

地球會自轉,當我們面向太陽時是白天,背向太陽時是黑夜。

樣本

1 將電筒固定於距離地球儀大約 30 厘米的位置。

2 在地球儀上標示香港。 30 厘米

3. 【動手做】請各組按步驟進行模擬活動。

 一位學生把貼紙貼在地球儀上香港的位置。

 另一位學生開啟電筒,照向貼紙的位置。

 教師可提問學生,在模擬活動中,電筒和地球儀分別代表甚麼? 電筒代表太陽,地球儀代表地球。

3

關掉課室的燈,開啟電筒,照向 地球儀上的香港,以模擬太陽光 照向地球。

4 電筒照亮了地球哪些部分?將被 照亮的部分塗上顏色。

5 轉動地球儀半周。現在香港在哪一面?

 把地球儀(沿逆時針方 向*)轉動半周。

*轉動方向不影響實驗結 果。

觀察及記錄

當香港 面向 太陽 太陽光

當香港 背向 太陽

太陽光

/ 黑暗的白天 / 黑夜

照亮的 / 黑暗的白天 / 黑夜 不要直接觀看 電筒的強光! 保護眼晴

*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為 甚麼要向逆時針方向轉 動。

*真正的地球自轉方向便 是逆時針轉動。詳情可 參考延伸工作紙「地球 的自轉方向」。

4. 【觀察及記錄】請學生根據 模擬活動過程和結果回答問 題。

 當貼紙面向電筒時:

(a) 正在模擬甚麼情況? 香港正面向太陽

(b) 香港的位置在照亮的 還是黑暗的?照亮的

(c) 這代表香港正處於白 天還是黑夜?白天  把地球儀轉動半周,當 貼紙背向電筒時:

(a) 正在模擬甚麼情況? 香港正背向太陽

(b) 香港的位置在照亮的 還是黑暗的?黑暗的 (c) 這代表香港正處於白 天還是黑夜?黑夜

解釋 Explain

1. 完成活動冊上的「我的發 現」,說出白天和黑夜的成 因。

2. 教師請學生根據這個發現, 說出晝夜互相交替出現的現 象的成因。因為地球會不停 自轉

3. 請學生判斷結論是否支持所 提出的假說。

闡述 Elaborate

1. 教師可引導學生指出如何運 用地球儀模擬香港在日出、 正午、日落時的位置。

日出 (由暗轉到光的位置)

正午 (正面望 向太陽)

日落 (由光轉到暗的位置)

2. 從日出的位置轉到下一次日 出的位置,地球自轉了多少 周?一周

3. 從網上找出兩天日出的時 間,計算出大約相差多少時 間,分析地球自轉一周約需 要多少時間。24 小時

由於地球 自轉 / 公轉 ,我們會由面向太陽轉到 背向太陽,便出現了白天和黑夜。

1 以上模擬實驗的結果能支持你的假說嗎?

【網頁】

香港日出時間

2 地球自轉一周要多少時間?你是通過甚麼現象知道的?

樣本

24 小時 /1 天。兩天的日出時間大約相差 24 小時。

知多一點點

【延伸工作紙】 地球自轉的方向

1 從地球觀看,太陽是東升西降的。那麼地球自轉的方向會是甚 麼?地球是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即由西往東的方向自轉。

【延伸工作紙】

2 極晝俗稱「午夜太陽」,指人們在午夜時仍能看見太陽,好像太 極夜則指正午時分仍一片漆黑,彷彿太陽徹 底消失。看看下圖。你能指出哪些地方會經歷極晝或極夜嗎? 地軸

極晝和極夜

【延伸簡報】

極晝和極夜

【解說影片】

極晝和極夜

北極在冬季(9月中旬至3月中旬)會經歷極夜, 在夏季(3月下旬至9月上旬)會經歷極晝; 南極在夏季(9月中旬至3月中旬)會經歷極晝, 在冬季(3月下旬至9月上旬)會經歷極夜。

1. 地球自轉的方向是甚麼?完 成延伸工作紙「地球自轉的 方向」。

2. 地球上有哪些地方會一整天 都看不見太陽?完成延伸工 作紙「極晝和極夜」。

完成活動後,返回課本P.4, 播放解說影片「日與夜的形 成」,鞏固學生對日夜變化與 地球自轉的關係的認識。

為甚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時間?

【實驗影片】 4B1.2

【活動工作紙】 誰看到太陽?

1 根據右圖,在地球儀的赤道上平均標示 6 個點(1 點為 1 格)。

2 將電筒固定於距離地球儀大約 30 厘米的位置。

30 厘米

3 開啟電筒,照向其中一個貼紙,以模擬太陽光照向地球。

4 慢慢轉動地球儀,令電筒直射下一格的貼紙。

電筒的強光!

解釋時差與地球自轉的關係。

探究 Explore

1. 【準備】每組派發一套材 料:

 地球儀

 電筒*

 支架*

 6 張不同顏色的圓形貼紙

*教師可以事先將電筒安裝 在支架上,讓電筒平行地照 向地球儀中心。

2. 【動手做】請各組按步驟進 行模擬活動。

 一位學生把貼紙平均地 貼在地球儀的赤道上。

 另一位學生開啟電筒, 照向 1 號貼紙的位置。

 把地球儀轉動,令電筒 直射 2 號貼紙的位置。

 把地球儀轉動,令電筒 直射 2 號貼紙的位置。如 此類推。

【替代活動】完成活動工作紙 「誰看到太陽?」,根據指 示,讓學生分別扮演「太陽」 和「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並 模擬地球自轉。然後解釋不同 的地方會有不同時間的原因。

5

6

3. 【觀察及記錄】請學生根據 模擬活動過程和結果回答問 題。

 每次轉動地球儀,面向 太陽的點相同嗎?不相 同

 每次轉動地球儀,看 到太陽的範圍有甚麼規 律?每次的範圍都只包 括三個點,而三個點會 逐格移動

解釋 Explain

完成活動冊上「我的發現」, 說出太陽會在不同時間照向地 球上不同的地方。

仔細觀察地球儀,並記錄電筒照射的範圍。

再次轉動地球儀,令電筒直射下一格的貼紙。如此類推。

觀察及記錄

1

仔細觀察地球儀,並在下表圈出面向太陽的點。

1. 教師請學生根據「我的發 現」,在地球儀找出一些地 方的晝夜與香港相反的。

 將地球儀上「香港」的 位置轉到面向電筒,此 時代表香港正處於白天 還是黑夜?白天

 然後觀察在地球儀上哪 些地方在黑暗的一方。

紐約(美國)/ 多倫多( 加拿大)/ 里約熱內盧( 巴西)/ 任何合理答案

 教師可引導學生重温課 本 P.3 的情境,試解釋小 美身處的英國為何「丨 還是黑夜」。因為當香 港面向太陽時,英國正 背向太陽

2

轉一格

根據上表記錄的規律,你能解釋為甚麼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時 間嗎?說一說。

知識補給站

甚麼是夏令時間和冬令時間?

夏令時間和冬令時間是一種時間調整制度。夏天日照時間較長,較晚天黑, 部分地區為充分利用日光、節省能源,會在春天開始將時間調快一小時, 進入「夏令時間」,在秋天結束時則恢復至標準時間,即「冬令時間」。現 今,夏令時間廣泛實施於歐美國家,例如美國、德國、英國。

由於地球自轉,各個地方面向太陽的時間是

相同 / 不同 的。

紐約(美國)/ 多倫多(加拿大)/ 里約熱內盧(巴西)/ 任何合理答案

1 當你身在的地區處於白天時,地球的哪部分會處於黑夜?

2 你曾試過受時差影響嗎?試說一說或寫在下方橫線上。

奧運/體育比賽在香港凌晨時份進行 /

與在外國的親友通訊時日夜相反 /

旅行目的地與香港會有時差/任何合理答案

【延伸工作紙】

世界時區

【延伸簡報】 世界時區

知識補給站

中國有多少個時區?

中國採用單一時區制。中國土地遼闊,按國際時區劃分標準,幅員橫跨五個 地理時區,但全國只採用單一標準時間,稱為「北京時間」,以方便各區的 管理。位置偏西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則並用「北京時間」,以及比「北京 時間」慢兩小時的「烏魯木齊時間」。

2. 邀請學生與全班進行分享, 說出自己遇上時差的體驗及 感受。

 不同地方的時間差異稱 為「時差」。

1. 教師可提問學生,假設將香 港的時間調整至和紐約時間 一樣,可能會有帶來甚麼影 響?

香港和紐約的晝夜是相反 的;而在我們的認知中,天 色較明亮的時候是白天,天 色較黑暗的時候則是夜晚。

如果將香港的時間調整至和 紐約時間一樣,會打亂我們 對時間固有的觀念,例如時 鐘顯示的是早上 10 時,外 面卻是一片漆黑。

2. 利用延伸簡報「世界時區」 簡介設立時區的原因和時區 的劃分,並請學生完成延伸 工作紙「世界時區」。

建議課時:0.5 節 知道地軸傾斜。

引入 Engage

【動手活動】完成跨學科 工作紙「自製陀螺」,讓 學生自製一個陀螺,模擬 地球自轉,並了解物體轉 動的軸心。

1

地球就像陀螺一樣,繞着軸心自轉。

你知道地球的軸心有甚麼特別嗎?

試一試

動手做一個陀螺,模擬地球自轉。

【跨學科工作紙】

自製陀螺

打開活動冊 P.8-9,根據指 示完成觀察活動,描述地 軸的特點。 2

樣本

地球的軸心是怎樣的?

由人造衞星拍攝的 地球表面

觀察由人造衞星所拍攝的地球,地球是繞着一條假想軸自轉的。

地球自轉的速度是多少?

地球自轉的速度約為每小時 1670 公里,每秒 465 米,相當於飛機兩倍速度。

B

如果觀察真正的地球, 你會看到地軸嗎?

不會,地軸是假想出來的。

【影片】地球的自轉

【影片】 地球的自轉

人造衞星

樣本

1. 完成活動後,播放影 片「地球的自轉」, 讓學生從太空的角度 觀察地球自轉。鞏固 對於地球軸心的了 解。

知識補給站

地球高速地自轉,為什麼我們不但不會頭暈,還感覺不到? 地球自轉時,地球上一切物體都以相同速度同時運動,所以我們感覺不到地 球在轉動。正如我們坐飛機看雜誌時,也不會注意到自己與雜誌的移動,因 為自己與雜誌都以相同的速度在移動。而且,地球的轉速十分穩定。若地球 自轉時快時慢(如突然加速或減速的飛機),我們才會察覺。

沒有,因為地軸是假 想的概念,用於展示 地球如何自轉。 3

2. 請學生觀察地球上有 沒有呈現一道地軸。

活動目標

知道地軸傾斜。

探究 Explore

1. 【準備】每組派發一套材 料:

 地球儀

 陀螺* *如學生已完成跨學科工作 紙,可以使用自製的陀螺完 成活動,而無需使用活動材 料中的陀螺。

2. 【動手做】請各組按步驟進 行模擬活動。

 轉動陀螺,然後畫出陀 螺的軸心*(即旋轉運動 的中心)。

*學生會在小六數學科學 習軸的概念。教師可利 用日常生活的例子,如 車軸、餐桌轉盤、風扇 的旋轉軸等,讓學生初 步了解軸心。

 轉動地球儀,然後畫出 地軸(即地球自轉的軸 心)。

【實驗影片】 4B1.3

1 轉動陀螺,仔細觀察,並在下圖畫出陀螺轉動時的軸心。

2 地球自轉的軸心稱為「地軸」。試轉動地球儀,並在下圖畫出 地球自轉的軸心。

3

觀察地球儀。地球的地軸貫穿了哪兩個地方?把答案寫在下方橫 線上。

北極 和 南極

4 觀察地球儀。地球地軸的方向是怎樣的?把答案圈起來。

公轉軌道

桌面

垂直 傾斜 平行

地球的地軸是 垂直 / 傾斜 / 平行 於公轉軌道的。

地軸 北極

知識補給站

地軸的傾斜角度是多少? 地軸傾斜的夾角約為 23.5°。

南極

 觀察地軸的方向是垂 直、傾斜、還是平行* 的。傾斜

*學生已於二年級的數學科 中掌握直角及垂直線之概 念,並於三年級掌握平行線 的概念。

完成活動冊上「我的發現」, 說出地軸是傾斜於公轉軌道。 解釋 Explain  觀察地球儀的軸心貫穿 了哪兩個地方?北極和 南極

完成活動後,返回課本 P.7, 播放影片「地球的自轉」,讓 學生從太空的角度觀察地球 自轉。

建議課時:1 節 分析太陽光照射的角度與温度 的關係。 學習目標

A 季節 3

一月時,位於北半球的香港正值寒冬, 我們出外會穿上厚衣服。同時,位於南 半球的巴西竟是炎夏,人們要開冷氣和 吃雪糕消暑。為甚麼會有這種差異?

【活動簡報】

不同地方的聖誕

1. 【觀察】開啟活動簡報 「不同地方的聖誕」, 邀請學生觀察不同國家 的聖誕節有甚麼分別, 例如人們的穿着、進行 的活動、是否有下雪 等。

2. 【比較】指示學生觀察 圖片人物和照片,指出 人物的穿着和行為、温 度計所顯示的氣温和照 片所展示的「雪人」有 甚麼分別,從而推測出 在同一個月份,北半球 和南半球會處於不同季 節並有不同的氣温。

 小健(北半球):氣 温較低,因此穿着厚 衣服;雪人以雪製成 (處於冬天)

 小聰(南半球):氣 温較高,因此穿着較 薄的衣物;雪人以沙 子堆成(處於夏天)

2. 【思考】鼓勵學生思考及解 釋所觀察到的現象,引導學 生思考這些差異代表了甚麼 (氣温的高低之別)。

3. 【聯想】讓學生基於觀察和 認識到並非所有國家都會渡 過寒冷的聖誕,從而明白即 使是在同一個時間,不同的 地方亦會有不同的氣温。

南半球(夏天)

北半球(冬天)

為甚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氣温?

打開活動冊 P.10-13,根據 指示完成模擬活動,觀察 並理解太陽照射角度與地 區温度之間的關係。

香港一年有四季。你知道為甚麼 會有這些季節的變化嗎? B

【解說影片】

季節的形成

【解說】季節的形成

科學 探究

你還記得嗎?

地球會自轉及圍繞太陽公轉。

季節是怎樣形成的? 1.5

樣本

活動冊 P.14

展示風景如畫的四季景致——春天温暖宜人、繁花似錦,夏天炎熱潮濕、綠 意盎然,秋天涼快清爽、落葉紛飛,冬天寒冷乾燥、草木凋零。優美的四 季圖片,能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欣賞及好奇心,進而更有興趣探索四季的現 象。 背景圖

學習目標

建議課時:1 節

1. 解釋季節的成因。

2. 解釋地球北半球和南半球的 季節不同與地球繞太陽公轉 和地軸傾斜有關。

4

5

引入 Engage

1. 【觀察】觀察四季圖 片,回想香港的四季 現象。

2. 【思考】教師可重提 小三已有知識:地球 會圍繞太陽公轉,引 導學生思考地球公轉 與季節變化的關係, 猜想四季變化的成 因。

3. 【聯想】重提探究活 動 1.4 之發現:太陽 光照射的角度與温度 的關係,讓學生綜合 所學,推測為甚麼同 一地方不同月份會有 不同的氣温。

1. 打開活動冊 P.14-17, 根據指示完成模擬活 動,解釋四季的成 因。

2. 完成活動後,播放解 說解說影片「季節的 形成」,鞏固學生對 季節成因的知識。

活動目標

分析太陽光照射的角度與温度 的關係。

探究 Explore

1. 【比較】指示學生觀察圖 片,指出地區 A 和地區 B 分別位於地球的哪個地理區 域*以及受陽光照射的方向 和角度^有何分別,以便於 完成實驗之後更清楚地明白 地區 A 和地區 B 的温度分 別。

*赤道是位於南極和北極正 中間的假想線,將地球分成 南北半球兩部分:赤道以北 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 「南半球」。

^學生應已於小二數學科學 習了直角、銳角和鈍角的概 念,但小四課程範圍尚未包 括關於角度(degree)的知 識。角度的詳細知識將於小 六教授。

 地區 A 和地區 B 分別處 於哪個地理區域?地區 A 在赤道以南的位置,所 以它位於南半球;地區 B 則在赤道以北的位置, 所以它位於北半球。

 太陽光照射向地區 A 和 地區 B 時的方向是怎樣 的?太陽光垂直地照射 向地區 A;太陽光傾斜地 照射向地區 B。

 太陽光照射向地區 A 和地 區 B 時的角有甚麼分別?

為甚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氣温? 1.4

1 由於地球的表面是彎曲的,所以不同地方受太陽光照射的方向會 有所不同。

太陽光 B A

太陽光

南半球 北半球

地區 A 和地區 B 受太陽光照射的方向有甚麼分別?把答案圈起 來。

地區 A 地區 B

地理區域 北半球 / 南半球北半球 / 南半球

太陽光照射的方向 垂直 / 傾斜垂直 / 傾斜

太陽光照射的角 較大 / 較小較大 / 較小

接下來,讓我們進行實驗,分析太 陽光照射的方向與温度的關係。

* 教師可教導學生通過辨認角的類別,以比較太陽 光照射的角之大小。

(a) 太陽光照射向地區 A 時,產生了甚 麼種類的角?直角

(b) 而太陽光照射向地區 B 時,產生了 甚麼種類的角?銳角 銳角比直角小,所以太陽光照射向地區 A 時,其角 較大;太陽光照射向地區 B 時,其角較小。

實驗結果

步驟 2 的實驗結果如圖所示:

【實驗影片】 4B1.4

1 在方格紙上方垂直地擺放電筒,以模擬太陽光直射地球表面。

2 開啟電筒照向方格紙,在方格紙上塗黑光圈的範圍。

實驗結果

保護眼晴

不要直接觀看 電筒的強光!

3 在方格紙上方傾斜地擺放電筒,以模擬太陽光斜射地球表面。

4 開啟電筒照向方格紙,在方格紙上塗黑光圈的範圍。

實驗結果

2. 【準備】每組派發一套材 料:

 電筒  支架  方格紙

3. 【動手做】請各組按步驟進 行觀察活動。

 一位學生將電筒放到支 架上固定好,從上方垂 直地照向方格紙,模擬 太陽光垂直地射向地球 表面。

 另一位學生開啟電筒, 照向方格紙。觀察方格 紙上的光圈範圍,並按 照光圈範圍塗黑方格 紙。

 調整電筒的角度*,傾斜 地照向方格紙,以模擬 太陽光斜射地球表面。

*提醒學生在調整電筒 角度前,先關掉電筒電 源,以免電筒光源直接 照射到眼睛。

 再次開啟電筒,照向方 格紙。觀察方格紙上的 光圈範圍,並按照光圈 範圍塗黑方格紙。

4. 【觀察及記錄】指示學生將 方格紙上的記錄的光圈範圍 填畫到活動冊 P.12 的方格 紙上。

 電筒直射方格紙時,光 圈呈正圓形,範圍應較 小。

 電筒斜射方格紙時,光 圈呈橢圓形,範圍應較 大。

5. 【分析及結果】請學生根據 模擬活動過程和結果回答問 題。

 電筒照射方格紙模擬了 太陽光照射地球表面。 電筒照射的角度與光線 照射向地面的角度有甚 麼關係?電筒的照射角 度為垂直時,光線照射 地面的角度為直角,由 此可以得知照射角度較 大;電筒的照射角度為 傾斜時,光線照射地面 的角度則為銳角,而由 此可以得知照射角度較 小。

 光圈的面積與光圈強 度有甚麼關係?光圈的 面積越大,強度越弱。 當光線垂直地照射地面 時,光圈會較小,光圈 強度因此較強;當光線 傾斜地照射地面時,光 圈較大,光圈強度因此 較弱。

 光圈強度與熱能的分佈 又有甚麼關係?光圈的 強度越強,熱能的分佈 就會越集中。當光線垂 直地照射地面時,光圈 強度較強,熱能也因此 較集中;當光線傾斜地 照射地面時,光圈強度 較弱,熱能也因此較分 散。

觀察及記錄

1 在下方繪畫出方格紙上的光圈形狀。

電筒直射方格紙

電筒斜射方格紙

分析及結果

1 對以上觀察進行分析,在下表把答案圈起來。

電筒照射的方向 垂直 傾斜 太陽光照射地球表面的角 較大 / 較小較大 / 較小

紙上的光圈面積 較大 / 較小較大 / 較小

光圈的強度 較集中 / 較分散較集中 / 較分散

熱能的密度 較集中 / 較分散較集中 / 較分散

地區温度 較高 / 較低較高 / 較低

 從以上推斷,熱能密度會如何影響一個地區的温度? 熱能密度越集中,地區温度就會越高。當光線垂直地 照射地面時,熱能的密度較集中,因此地區温度會較 高;而當光線傾斜地照射地面時,熱能的密度較分 散,因此地區温度會較低。

我 發現 的

如果某地區受太陽光照射的角較大,它的温度就會相對

較高 / 較低 。

科學小百科

當太陽光照射地球表面時,不同地區所接收到的熱量會有所不 同。以下圖為例,地區 B 的温度會較地區 A 低。這是因為相同的 熱量會分散在較大的面積上。

完成活動冊上「我的發現」, 指出地區受太陽光照射的角度 與地區温度之間的關係。 解釋 Explain

闡述 Elaborate

1. 教師可指示學生閱讀科學小 百科,進一步理解太陽光照 射角度與温度之間的關係, 在於地區所接受的太陽光密 度。

2. 邀請學生以地區 A 和地區 B 作為例子,觀察哪個地區的 温度會較高。

 地區 A:相同的熱量會分 散在較小的面積上。地 區 A 的温度會較高還是 低?較高

知多一點點

1 你知道為甚麼太陽能板都是傾斜 的嗎?

傾斜的太陽能板能夠垂直地面向 太陽光,吸收更多太陽能,從而 提高太陽能板的發電效率。

【跨學科工作紙】 傾斜的太陽能板

【延伸簡報】 傾斜的太陽能板

學生可能會誤以為造成季節形成和氣温差別的主要原因是太陽與 地區之間的距離。雖然太陽與地區之間的距離確實會影響地區的 氣温,但它所造成的分別其實不大。造成氣温差別的主要原因是 太陽照射地區的角度(是直射抑或斜射)。

 地區 B:相同的熱量會分 散在較大的面積上。地 區 B 的温度會較高還是 低?較低

評估 Evaluate

教師可參考「為甚麼不同地方 會有不同的氣温?」學習表現 評估表,評估學生對太陽照射 角度與温度間的關係是否已有 清晰的理解。

延伸 Enrich

1. 觀察照片上的太陽能板,並 提問學生:為何太陽能板是 傾斜擺放的?

2. 讓學生完成跨學科工作紙「 傾斜的太陽能板」,動手做 實驗以找出太陽能板應如何 擺放,發電效率才會更高。 並可配合延伸簡報「傾斜的 太陽能板」闡述結果。

太陽光

活動目標

1. 解釋季節的成因。

2. 解釋地球北半球和南半球的 季節不同與地球繞太陽公轉 和地軸傾斜有關。

探究 Explore

1. 【準備】每組派發一套材 料:

 三球儀

2. 【動手做】請各組按步驟進 行模擬活動。

 一位學生轉動三球儀, 直至圓盤指針指向六 月。

 觀察六月的地球如何向 太陽傾斜。*

 繼續轉動三球儀,直至 圓盤指針指向十二月。

 觀察十二月的地球如何 向太陽傾斜。*

*提醒學生從不同角度看所 得的答案(方向)會不一 樣。請學生留意太陽和地球 的相對位置。

1

2

【實驗影片】 4B1.5

運用三球儀,模擬地球繞太陽公轉。

轉動三球儀,將指針指向六月的位置,觀察地球如何向太陽傾 斜。

3 轉動三球儀,將指針指向十二月的位置,觀察地球如何向太陽傾 斜。

季節是怎樣劃分的?

不同地區劃分季節的標準不一。現時,香港天文台採用「氣象季節」的標 準,以三個月為一季節,最温暖的時段為夏天(六月、七月和八月),最冷 的時段為冬天(十二月、一月和二月),而介乎夏天和冬天之間就是秋天( 九月、十月和十一月)和春天(三月、四月和五月)。

觀察及記錄

1 指針指向六月和十二月時,地球儀的地軸和赤道分別是怎樣的? 在下圖畫出來。

六月 十二月

分析及結果

1 根據科學探究 1.4 的結果,在下表把答案圈起來。

月份 六月 十二月 地理區域北半球南半球北半球南半球

太陽照射的

方向

太陽光的

熱量

直射 / 斜射直射 / 斜射直射 / 斜射直射 / 斜射

集中 / 分散集中 / 分散集中 / 分散集中 / 分散

地區温度 較高 / 較低較高 / 較低較高 / 較低較高 / 較低

季節 夏 / 冬夏 / 冬夏 / 冬夏 / 冬

3. 【觀察及記錄】請學生根據 模擬活動過程和結果回答問 題。

 指針指向六月,觀看三 球儀時,若太陽在地球 的右邊(如圖所示), 地球的地軸和赤道是怎 麼樣的?地球的地軸是 向右傾斜的,而赤道與 地軸成直角。

 指針指向十二月時, 觀看三球儀時,若太陽 在地球的左邊(如圖所 示),地球的地軸和赤 道是怎麼樣的?地球的 地軸傾斜方向不變,也 是向右傾斜的,而赤道 與地軸成直角。

4. 【分析及結果】請學生根據 觀察活動過程和結果回答問 題。

 教師可提醒學生運用探 究活動 1.4 的發現進行分 析:太陽光照射的角度 越大(直射),熱能密 度就會越集中,地區温 度就越高;太陽光照射 的角度越小(斜射), 熱能密度就會越分散, 地區温度就越低。

 六月時,北半球的情況 是怎麼樣的?太陽光直 射北半球,熱能密度較 集中。因此,六月時北 半球温度較高,處於夏 天。

 六月時,南半球的情況 是怎麼樣的?太陽光斜 射南半球,熱能密度較 分散。因此,六月時南 半球温度較低,處於冬 天。

 十二月時,北半球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太陽光 斜射北半球,熱能密度較分散。因此,十二月 時北半球温度較低,處於冬天。

 十二月時,南半球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太陽光 直射南半球,熱能密度較集中。因此,十二月 時南半球温度較高,處於夏天。

解釋 Explain

完成活動冊上「我的發現」, 說出季節的成因。

闡述 Elaborate

1. 教師以香港(北半球)及奧 克蘭(南半球)的氣候數 據*為例,請學生推斷北半 球和南半球季節的規律。

平均最高氣温︵攝氏度︶

北半球和南半球季節相反。

以七月為例,香港的氣温 升至全年最高(約攝氏 31.6 度),正值夏天;奧克蘭的 氣温卻跌至全年最低(約攝 氏 14 度)。

*數據取自香港天文台,更 新於 2024 年 7 月5 日。如學 生感興趣,可瀏覽香港天文 台網頁,或觀看電視的世界 天氣預報,了解各地當天的 氣温。

 學生於小三數學科已認 識棒形圖,而折線圖則於小 六數學科才會教授。如學生 閱讀圖表時遇上困難,教師 可引導學生解讀氣温升降趨 勢與時間的關係,從而判斷 季節規律。學生毋須說出精 確氣温數字。

季節的形成主要與地球繞着太陽 自轉 / 公轉 和地軸傾斜有關。 我 發現

的 想一想

1 以下圖表展示了香港和奧克蘭每個月的平均最高氣温。

位於北半球的 香港

位於南半球的 新西蘭 奧克蘭

分析以上圖表。你能看出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節有甚麼規律嗎?

北半球和南半球季節相反

北半球和南半球上,分別有哪些國家? 北半球國家包括中國、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荷蘭、西 班牙。地球陸地主要集中於北半球。

南半球國家包括澳洲、新西蘭、阿根廷、南非、肯亞、智利、秘魯。地球海 洋主要集中於南半球。

2 世界上有甚麼地方沒有明顯的四季之分?試舉出例子,並說明原 因。

【延伸工作紙】 不同地方的季節

赤道附近的地區(例如新加坡、印尼) 因為太陽全年照射這些地方的角度差別很少。

知多一點點

【延伸工作紙】

二十四節氣

【延伸簡報】

二十四節氣

【資料簡報】 不同地方的季節

1 你有聽過「冬至大過年」或「小暑過,一日熱三分」這些俗語 嗎?你又知道當中的「冬至」和「小暑」是甚麼意思嗎? 它們都是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 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而劃分的重要時間點。每一個節氣都代表着一 個重要的季節變化。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多年來觀察和記錄自 然規律的智慧結晶,也深深融入了中國人 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傳統。例如在冬至,大 家都會聚在一起吃湯圓。除此之外,你還 知道其他節氣有甚麼習俗嗎?

知識補給站

怎樣知道二十四節氣的日期? 二十四節氣的日期每年不一。二十四節氣日期的訂立準則,是地球公轉軌跡 上的二十四個位置。由於地軸傾斜角度每年稍有變化,節氣日期也會隨之 變動。例如,2023 年的冬至定於 12 月 22 日,2024 年的冬至則定於 12 月 21 日。如欲了解本年二十四節氣的日期,可以查看標示節氣的傳統日曆,或者 瀏覽香港天文台網頁。

2. 請學生列舉沒有明顯四季分 別的地區。

赤道附近的地區(例如新加 坡、印尼)。因為這些地方 全年受太陽光照射的角度差 別很少。

 若學生基礎較穩固,教 師可提醒學生回想已有 知識(上學期之「生態 旅行」及「天氣與氣候 課題」,回答問題。

 若學生遇到困難,教師 可利用資料簡報「不同 地方的季節」,讓學生 完成延伸工作紙「不同 地方的季節」,以分析 不同地區的地理位置與 季節的關係。

 學生知悉答案後,教師 可引導學生重温課本 P.3 的情境,試解釋小聰身 處的巴西為何「天天都 是夏天」。因為巴西位 處赤道附近

1. 教師可從較廣為認識的「冬 至」和「清明」着手,讓學 生聯繫生活經驗,知道甚麼 是「二十四節氣」,並明白 二十四節氣與季節變化的關 係。

2. 簡介二十四節氣的習俗,例 如冬至吃湯圓團聚,清明會 前往掃墓等,從而引發學生 興趣,了解節氣包含的文化 內涵。

3. 利用延伸簡報「二十四節 氣」介紹主要節氣的特點, 並請學生完成延伸工作紙「 二十四節氣」。

課題總結

1. 請學生課前或課間完成温習 工作紙「地球轉轉轉」,總 結自己所學知識。

2. 教師可利用温習簡報「地球 轉轉轉」,與學生回顧本課 重點。

 翻開課本 P.12,與學生 重温日夜變化與地球自 轉的關係,以及地軸傾 斜的知識。

 返回課本 P.10-11,與學 生重温北半球和南半球 季節不同的成因。

我的探索筆記

地球公轉

學習重點

4. 為甚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 氣温?

• 由於地球的表面是彎曲 的,所以太陽光在不同 地方的照射角度會有所 不同。

• 當某地區受太陽光照射 的角度較大,它的温度 就會相對較高。

太陽照射的 方向 太陽光的 熱量

北半球

直射

南半球

二十四節氣 24 solar terms

公轉 revolution

分散 diverge

午夜太陽 midnight sun

北半球 Northern Hemisphere

北極 North Pole

白天 day

地球 Earth

地球儀 globe

自轉 rotation

赤道 Equator

垂直 perpendicular

季節 season

南極 South Pole

時區 time zone

南半球 Southern Hemisphere

國際換日線 International Date Line

軸 axis

集中 focus

黑夜 night

傾斜 tilt

極夜 polar night

極晝 polar day

香港

學習重點

5. 季節是怎樣形成的?

• 季節的形成主要與地球 繞着太陽公轉和地軸傾 斜有關。

• 當太陽光直射北半球 時,北半球便處於夏 季。同一時間,太陽光 會斜射向南半球,這樣 南半球便是冬季。

• 由於地軸是傾斜的,隨 着地球圍繞太陽公轉, 太陽光由直射北半球轉 到直射南半球,這形成 了季節變化。

奧克蘭

太陽照射的 方向

太陽光的 熱量

北半球

南半球

奧克蘭

• 地球北半球和南半球 的季節是不同(相反) 的。

學習重點

1. 為甚麼會有白天和黑夜?

• 當我們面向太陽時是 白天,背向太陽時是黑 夜。由於地球繞着地軸

自轉,我們會由面向太 陽轉到背向太陽,便出 現了白天和黑夜。

• 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為 大約 24 小時(1 天)。

學習重點 1 2 3

2. 為甚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 時間?

• 由於地球自轉,各個地 方面向太陽的時間是不 同的。

學習重點

3. 地球的軸心是怎樣的?

• 地球的地軸是傾斜於公 轉軌道的。

• 地球的地軸是貫穿了北 極和南極的假想軸。

• 地球不停地繞着地軸自 轉。

教師應請學生完成我的寶石, 簡單評估自己是否已掌握本課 的重要概念。

傾斜的地軸

地球自轉

我的寶石 12

你學會了以下事情嗎?學會了的,在 內加 。

白天和黑夜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軸心是怎樣的。

太陽光照射方向與地區温度的關係。

為甚麼會有季節的變化。

智闖寶石島

1 莉莉、小波、小健及小美分別住在地球不同的地方,如下圖所 示:

小波 莉莉

根據上圖,以下哪項是正確的?

太陽光 小健 小美

A 小美所在的地方是白天,小健所在的地方亦是白天。

B 莉莉所在的地方是黑夜,小健所在的地方亦是黑夜。

C 小波所在的地方是白天,而小美所在的地方是黑夜。

D 小健所在的地方是黑夜,而莉莉所在的地方是白天。

2 地球每 365 日會自轉多少次?

A 1 次

B 12 次

C 24 次

D 365 次

評估 Evaluate

1. 請學生完成智闖寶石島的題 目,運用及鞏固自己所學知 識。

2. 教師可派發線上寶石島的題 目,更全面覆蓋學習重點。

3. 教師可派發自評表(摘星之 旅),讓學生了解自己是否 已達成學習目標,促進自主 學習。

題目 (1):

小美及小波所身處的地方正 面向太陽,所以他們正身處 白天。

而小健及莉莉所身處的地方正 背向太陽,所以他們正身處 黑夜。

題目 (2):

地球每 1 日會自轉 1 次,所以 365 日會自轉 365 次。

以下資源均來自教育局,版權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所有。

《地球》

《自轉、公轉、曆法》

《四季》

《季節的成因》

自評表

教師可派發自評表,以趣味「摘星」形式,讓學生了 解所掌握的知識及技能,提升學習成就感,同時發現 哪些內容應加以熟悉,促進自主學習。

摘星之旅

我學會

專心聽老師講課,回家後要複習。

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請教別人哦! �B 第一課 地球轉轉轉

你學會這些知識了嗎?學會的話,請塗上星星。

白天和黑夜是如何形成的。

不同地區有不同時間的原因。

地球軸心是怎樣的。

太陽光照射角度與地區温度的關係。

為甚麼會有季節的變化。

我做到

樣本

你做到這些要求了嗎?做到的話,請塗上星星。

通過模擬實驗證明假說。

欣賞宇宙的浩瀚。

你在這個課題收集了多少顆星星?

我收集了 ___ 顆星星。

我對本課的課題感到:

想學更多 滿足 一般 其他:

把想學更多的內容寫或畫在下方空白位置:

教師筆記 -

教學建議

建議課時 4 節

學習重點

範疇 主題

地球與太空 C. 宇宙中的 太陽系

學習課題

• 太陽和八大行星

• 在地球上可觀察到的一 些由太陽、地球和月運 動所引起的現象和規律

學習目標

知識和理解

技能和過程

價值觀和態度

學生應能

4EC1 解釋日夜變化與地球自轉的關係

4EC2 知道地軸傾斜

4EC3 解釋地球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節不同與 地球繞太陽公轉和地軸傾斜有關

• 解釋晝夜及四季是由地球運動所引起的現象和規律。

• 描述地軸的特點。

• 通過實驗證明假說。

• 進行簡單的科學探究,觀察、記錄及報告結果,根據結果作出簡單解釋。

• 培養對探索科學的好奇心及持續的興趣。

• 欣賞宇宙的浩瀚。

已有知識

小一 知道太陽東升西降及日和夜的現象

小二 知道季節變化

小三 知道地球圍繞太陽公轉

1

章節 1 日與夜

科學探究 1.1 為甚麼會有白天和黑夜?

建議課時: 1 節

教學目標: 1. 解釋日夜變化與地球自轉的關係。

2. 指出地球自轉一周所需的時間。

完成預習工作紙「世界各地的時間及温度」,讓學生知道地球上不同 地方會有不同的時間及温度。

1. 播放動畫「不一樣的聖誕節」,向學生詢問動畫角色所提出的問 題,以引導學生思考。

2. 透過引入問題,讓學生發現不同環境在時間和温度方面的差異,並 思考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

 比較小健和小聰所身處的地方的温度,從而帶出不同地方會有不 同的温度。

 比較小健和小豪所身處的地方的時間,從而帶出不同地方會有不 同的時間。

• 【預習工作紙】世界 各地的時間及温度

Engage 引入

Explore 探究

 比較小健和小美所身處的地方的時間,從而帶出不同地方的晝 夜*是有差別的。

 比較小聰、小美和小豪所身處的地方的温度,從而帶出地球北半 球和南半球的季節是不同(相反)的。

*學生已在小二數學科學習上午(a.m.)和下午(p.m.)的概念。

1. 【觀察】播放影片「香港的日與夜」,觀察香港晝夜景色的變化, 讓學生了解白天和黑夜互相交替出現的現象。

2. 【思考】鼓勵學生思考,嘗試猜想與推測白天和黑夜是怎樣形成 的。

3. 【聯想】讓學生基於教師提出的假說,激發學生對日與夜現象的好 奇心,鼓勵學生進一步探索與發現。

打開活動冊 P.2-4,根據指示完成模擬活動,解釋白天和黑夜互相交 替出現的現象的成因。

1. 【提出假說】我們在白天時是面向太陽,在黑夜時是背向太陽。由 於地球不停地自轉,所以出現白天和黑夜交替循環的現象。

2. 【準備】每組派發一套材料:

 地球儀*

 電筒^

 支架^

 圓形貼紙

• 課本 P.4

• 【影片】香港的日與 夜

• 活動冊 P.2-4

• 【實驗影片】4B1.1

• 地球儀 1 個

• 電筒 1 支

• 支架 1 組

• 圖形貼紙 1 張

5E 教學法

Explore

探究

流程 所需教材

*地球儀不能太大,否則電筒的光就不足以照亮半個地球。

錯誤示範:

^教師可以事先將電筒安裝在支架上,讓電筒平行地照向地球儀中心。

安裝電筒時,可參考下圖。

正確的安裝方式:

錯誤的安裝方式:

3. 【動手做】請各組按步驟進行模擬活動。

 一位學生把貼紙貼在地球儀上香港的位置。

 另一位學生開啟電筒,照向貼紙的位置。

 教師可提問學生,在模擬活動中,電筒和地球儀分別代表甚麼? 電筒代表太陽,地球儀代表地球。

 把地球儀(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半周。

*轉動方向不影響實驗結果。

*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為甚麼要向逆時針方向轉動。

*真正的地球自轉方向便是逆時針轉動。詳情可參考延伸工作紙 「地球的自轉方向」。

4 【觀察及記錄】請學生根據模擬活動過程和結果回答問題。

 當貼紙面向電筒時:

(a) 正在模擬甚麼情況?香港正面向太陽

(b) 香港的位置在照亮的還是黑暗的?照亮的

(c) 這代表香港正處於白天還是黑夜?白天

教學法

Explore 探究

Explain 解釋

 把地球儀轉動半周,當貼紙背向電筒時:

(a) 正在模擬甚麼情況?香港正背向太陽

(b) 香港的位置在照亮的還是黑暗的?黑暗的

(c) 這代表香港正處於白天還是黑夜?黑夜

1. 完成活動冊上的「我的發現」,說出白天和黑夜的成因。

2. 教師請學生根據這個發現,說出晝夜互相交替出現的現象的成因。 因為地球會不停自轉

3. 請學生判斷結論是否支持所提出的假說。

4. 完成活動後,播放解說影片「日與夜的形成」,鞏固學生對日夜變 化與地球自轉的關係的認識和理解。

1. 教師可引導學生指出如何運用地球儀模擬香港在日出、正午、日落 時的位置。

日出

(由暗轉到光的位置)

Elaborate 闡述

正午 (正面望 向太陽)

日落

(由光轉到暗的位置)

2. 從日出的位置轉到下一次日出的位置,地球自轉了多少周?一周

3. 從網上找出兩天日出的時間,計算出大約相差多少時間,分析地球 自轉一周約需要多少時間。24 小時

1. 地球自轉的方向是甚麼?完成延伸工作紙「地球自轉的方向」。

2. 地球上有哪些地方會一整天都看不見太陽?完成延伸工作紙「極晝 和極夜」。

• 活動冊 P.4

• 【網頁】香港日出時 間

• 課本 P.4

• 【解說影片】日與夜 的形成

• 活動冊 P.4

Enrich

延伸

• 活動冊 P.4

• 【延伸工作紙】地球 自轉的方向

• 【延伸工作紙】極晝 和極夜

• 【延伸簡報】極晝和 極夜

• 【解說影片】極晝和 極夜

章節 1 日與夜

科學探究 1.2 為甚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時間?

建議課時: 0.5 節

教學目標: 解釋時差與地球自轉的關係。

5E 教學法

Engage

引入

Explore

探究

Explain 解釋

流程

1. 【觀察】播放影片「元旦新聞報導」,了解哪些地方率先踏入新一 年* 。

 哪些地方比香港更早踏入新一年?奧克蘭、悉尼、日本  哪些地方會比香港更遲迎接新一年?倫敦、紐約 任何合理答案

2. 【思考】鼓勵學生思考,嘗試解釋時差是怎樣形成的。

*學生已在小二數學科知道午夜 12 時是一天的結束,同時亦是第二天 的開始。

打開活動冊 P.5-7,根據指示完成模擬活動,解釋出現時差的原因。

1. 【準備】每組派發一套材料:

 地球儀

 電筒*

 支架*

 6 張不同顏色的圓形貼紙

*教師可以事先將電筒安裝在支架上,讓電筒平行地照向地球儀中 心。

2. 【動手做】請各組按步驟進行模擬活動。

 一位學生把貼紙平均地貼在地球儀的赤道上。

 另一位學生開啟電筒,照向 1 號貼紙的位置。

 把地球儀轉動,令電筒直射 2 號貼紙的位置。

 把地球儀轉動,令電筒直射 2 號貼紙的位置。如此類推。

3. 【觀察及記錄】請學生根據模擬活動過程和結果回答問題。

 每次轉動地球儀,面向太陽的點相同嗎?不相同  每次轉動地球儀,看到太陽的範圍有甚麼規律?每次的範圍都只 包括三個點,而三個點會逐格移動

【替代活動】完成活動工作紙「誰看到太陽?」,根據指示,讓學生 分別扮演「太陽」和「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並模擬地球自轉。然後 解釋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時間的原因。

完成活動冊上「我的發現」,說出太陽會在不同時間照向地球上不同 的地方。

所需教材

• 課本 P.5

• 【影片】元旦新聞報 導

• 活動冊 P.5-7

• 【實驗影片】4B1.2

• 地球儀 1 個

• 電筒 1 支

• 支架 1 個

• 圓形貼紙 1 套(6 張 不同顏色的圓形貼 紙)

• 【活動工作紙】誰看 到太陽?

• 活動冊 P.6

Elaborate

闡述

1. 教師請學生根據「我的發現」,在地球儀找出一些地方的晝夜與香 港相反的。

 將地球儀上「香港」的位置轉到面向電筒,此時代表香港正處於 白天還是黑夜?白天

 然後觀察在地球儀上哪些地方在黑暗的一方。紐約(美國)/ 多 倫多(加拿大)/ 里約熱內盧(巴西)/ 任何合理答案

 教師可引導學生重温課本 P.3 的情境,試解釋小美身處的英國為 何「還是黑夜」。因為當香港面向太陽時,英國正背向太陽

2. 邀請學生與全班進行分享,說出自己遇上時差的體驗及感受。

 不同地方的時間差異稱為「時差」。

1. 教師可提問學生,假設將香港的時間調整至和紐約時間一樣,可能 會有帶來甚麼影響?

• 活動冊 P.6-7

Enrich

延伸

香港和紐約的晝夜是相反的;而在我們的認知中,天色較明亮的時 候是白天,天色較黑暗的時候則是夜晚。如果將香港的時間調整至 和紐約時間一樣,會打亂我們對時間固有的觀念,例如時鐘顯示的 是早上 10 時,外面卻是一片漆黑。

2. 利用延伸簡報「世界時區」簡介設立時區的原因和時區的劃分,並 請學生完成延伸工作紙「世界時區」。

• 【延伸工作紙】世界 時區

• 【延伸簡報】世界時 區

章節 2 地球是怎樣自轉的?

科學探究 1.3 地球的軸心是怎樣的?

建議課時: 0.5 節

教學目標: 知道地軸傾斜。

5E 教學法

Engage 引入

Explore 探究

Explain 解釋

Elaborate

闡述

流程 所需教材

【動手活動】完成跨學科工作紙「自製陀螺」,讓學生自製一個陀 螺,模擬地球自轉,並了解物體轉動的軸心。

打開活動冊 P.8-9,根據指示完成觀察活動,描述地軸的特點。

1. 【準備】每組派發一套材料:

 地球儀

 陀螺*

*如學生已完成跨學科工作紙,可以使用自製的陀螺完成活動,而 無需使用活動材料中的陀螺。

2. 【動手做】請各組按步驟進行模擬活動。

 轉動陀螺,然後畫出陀螺的軸心*(即旋轉運動的中心)。

*學生會在小六數學科學習軸的概念。教師可利用日常生活的例 子,如車軸、餐桌轉盤、風扇的旋轉軸等,讓學生初步了解軸 心。

 轉動地球儀,然後畫出地軸(即地球自轉的軸心)。

 觀察地球儀的軸心貫穿了哪兩個地方?北極和南極 地軸

北極

南極

 觀察地軸的方向是垂直、傾斜、還是平行*的。傾斜 *學生已於二年級的數學科中掌握直角及垂直線之概念,並於三年 級掌握平行線的概念。

完成活動冊上「我的發現」,說出地軸是傾斜於公轉軌道。

1. 完成活動後,播放影片「地球的自轉」,讓學生從太空的角度觀察 地球自轉。鞏固對於地球軸心的了解。

2. 請學生觀察地球上有沒有呈現一道地軸。沒有,因為地軸是假想的 概念,用於展示地球如何自轉。

• 課本 P.6

• 【跨學科工作紙】自 製陀螺

• 活動冊 P.8-9

• 地球儀 1 個

• 陀螺 1 個

• 【實驗影片】4B1.3

• 活動冊 P.9

• 課本 P.7

• 【影片】地球的自轉

章節 3 季節

科學探究 1.4 為甚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氣温?

建議課時: 1 節

教學目標: 分析太陽光照射的角度與温度的關係。

5E 教學法

Engage 引入

Explore

探究

流程 所需教材

1. 【觀察】開啟活動簡報「不同地方的聖誕」,邀請學生觀察不同國 家的聖誕節有甚麼分別,例如人們的穿着、進行的活動、是否有下 雪等。

2. 【比較】指示學生觀察圖片人物和照片,指出人物的穿着和行為、 温度計所顯示的氣温和照片所展示的「雪人」有甚麼分別,從而推 測出在同一個月份,北半球和南半球會處於不同季節並有不同的氣 温。

 小健(北半球):氣温較低,因此穿着厚衣服;雪人以雪製成( 處於冬天)

 小聰(南半球):氣温較高,因此穿着較薄的衣物;雪人以沙子 堆成(處於夏天)

2. 【思考】鼓勵學生思考及解釋所觀察到的現象,引導學生思考這些 差異代表了甚麼(氣温的高低之別)。

3. 【聯想】讓學生基於觀察和認識到並非所有國家都會渡過寒冷的聖 誕,從而明白即使是在同一個時間,不同的地方亦會有不同的氣 温。

打開活動冊 P.10-13,根據指示完成模擬活動,觀察並理解太陽照射 角度與地區温度之間的關係。

1. 【比較】指示學生觀察圖片,指出地區 A 和地區 B 分別位於地球的 哪個地理區域*以及受陽光照射的方向和角度^有何分別,以便於完 成實驗之後更清楚地明白地區 A 和地區 B 的温度分別。

*赤道是位於南極和北極正中間的假想線,將地球分成南北半球兩 部分: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

^學生應已於小二數學科學習了直角、銳角和鈍角的概念,但小四 課程範圍尚未包括關於角度(degree)的知識。角度的詳細知識將 於小六教授。

 地區 A 和地區 B 分別處於哪個地理區域?地區 A 在赤道以南的 位置,所以它位於南半球;地區 B 則在赤道以北的位置,所以它 位於北半球。

 太陽光照射向地區 A 和地區 B 時的方向是怎樣的?太陽光垂直 地照射向地區 A;太陽光傾斜地照射向地區 B。

• 課本 P.8

• 【活動簡報】不同地 方的聖誕

• 活動冊 P.10-12

• 電筒 1 支

• 支架 1 組

• 方格紙 2 張

• 【實驗影片】4B1.4

教學法

Explore 探究

 太陽光照射向地區 A 和地區 B 時的角有甚麼分別?

*教師可教導學生通過辨認角的類別,以比較太陽光照射的角之大 小。

(a) 太陽光照射向地區 A 時,產生了甚麼種類的角? 直角

(b) 而太陽光照射向地區 B 時,產生了甚麼種類的角? 銳角

銳角比直角小,所以太陽光照射向地區 A 時,其角較大;太陽 光照射向地區 B 時,其角較小。

2. 【準備】每組派發一套材料:

 電筒

 支架

 方格紙

3. 【動手做】請各組按步驟進行觀察活動。

 一位學生將電筒放到支架上固定好,從上方垂直地照向方格紙, 模擬太陽光垂直地射向地球表面。

 另一位學生開啟電筒,照向方格紙。觀察方格紙上的光圈範圍, 並按照光圈範圍塗黑方格紙。

 調整電筒的角度*,傾斜地照向方格紙,以模擬太陽光斜射地球 表面。

*提醒學生在調整電筒角度前,先關掉電筒電源,以免電筒光源 直接照射到眼睛。

 再次開啟電筒,照向方格紙。觀察方格紙上的光圈範圍,並按照 光圈範圍塗黑方格紙。

4. 【觀察及記錄】指示學生將方格紙上的記錄的光圈範圍填畫到活動 冊 P.12 的方格紙上。

 電筒直射方格紙時,光圈呈正圓形,範圍應較小。

 電筒斜射方格紙時,光圈呈橢圓形,範圍應較大。

5. 【分析及結果】請學生根據模擬活動過程和結果回答問題。

 電筒照射方格紙模擬了太陽光照射地球表面。電筒照射的角度與 光線照射向地面的角度有甚麼關係?電筒的照射角度為垂直時, 光線照射地面的角度為直角,由此可以得知照射角度較大;電筒 的照射角度為傾斜時,光線照射地面的角度則為銳角,而由此可 以得知照射角度較小。

 光圈的面積與光圈強度有甚麼關係?光圈的面積越大,強度越 弱。當光線垂直地照射地面時,光圈會較小,光圈強度因此較 強;當光線傾斜地照射地面時,光圈較大,光圈強度因此較弱。

教學法

Explore

探究

Explain 解釋

Elaborate

闡述

Evaluate 評估

Enrich 延伸

 光圈強度與熱能的分佈又有甚麼關係?光圈的強度越強,熱能的 分佈就會越集中。當光線垂直地照射地面時,光圈強度較強,熱 能也因此較集中;當光線傾斜地照射地面時,光圈強度較弱,熱 能也因此較分散。

 從以上推斷,熱能密度會如何影響一個地區的温度?熱能密度越 集中,地區温度就會越高。當光線垂直地照射地面時,熱能的密 度較集中,因此地區温度會較高;而當光線傾斜地照射地面時, 熱能的密度較分散,因此地區温度會較低。

完成活動冊上「我的發現」,指出地區受太陽光照射的角度與地區温 度之間的關係。

1. 教師可指示學生閱讀科學小百科,進一步理解太陽光照射角度與温 度之間的關係,在於地區所接受的太陽光密度。

2. 邀請學生以地區 A 和地區 B 作為例子,觀察哪個地區的温度會較 高。

 地區 A:相同的熱量會分散在較小的面積上。地區 A 的温度會較 高還是低?較高

 地區 B:相同的熱量會分散在較大的面積上。地區 B 的温度會較 高還是低?較低

教師可參考「為甚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氣温?」學習表現評估表, 評估學生對太陽照射角度與温度間的關係是否已有清晰的理解。

1. 觀察照片上的太陽能板,並提問學生:為何太陽能板是傾斜擺放 的?

2. 讓學生完成跨學科工作紙「傾斜的太陽能板」,動手做實驗以找出 太陽能板應如何擺放,發電效率才會更高。並可配合延伸簡報「傾 斜的太陽能板」闡述結果。

• 活動冊 P.13

• 活動冊 P.13

樣本

• 科學探究 1.4 學生學 習表現評估表

• 活動冊 P.13

• 【跨學科工作紙】傾 斜的太陽能板

• 【延伸簡報】傾斜的 太陽能板

5

章節 3 季節

科學探究 1.5 季節是怎樣形成的?

建議課時: 1 節

教學目標: 1. 解釋季節的成因。

2. 解釋地球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節不同與地球繞太陽公轉和地軸傾斜有關。

5E 教學法 流程

1. 【觀察】觀察四季圖片,回想香港的四季現象。

所需教材

• 課本 P.17

Engage

引入

Explore 探究

2. 【思考】教師可重提小三已有知識:地球會圍繞太陽公轉,引導學 生思考地球公轉與季節變化的關係,猜想四季變化的成因。

3. 【聯想】重提探究活動 1.4 之發現:太陽光照射的角度與温度的關 係,讓學生綜合所學,推測為甚麼同一地方不同月份會有不同的氣 温。

打開活動冊 P.14-17,根據指示完成模擬活動,解釋四季的成因。

1. 【準備】每組派發一套材料:

 三球儀

2. 【動手做】請各組按步驟進行模擬活動。

 一位學生轉動三球儀,直至圓盤指針指向六月。

 觀察六月的地球如何向太陽傾斜。*

 繼續轉動三球儀,直至圓盤指針指向十二月。

*

 觀察十二月的地球如何向太陽傾斜。

*提醒學生從不同角度看所得的答案(方向)會不一樣。請學生留 意太陽和地球的相對位置。

3. 【觀察及記錄】請學生根據模擬活動過程和結果回答問題。

 指針指向六月,觀看三球儀時,若太陽在地球的右邊(如圖所 示),地球的地軸和赤道是怎麼樣的?地球的地軸是向右傾斜 的,而赤道與地軸成直角。

 指針指向十二月時,觀看三球儀時,若太陽在地球的左邊(如圖 所示),地球的地軸和赤道是怎麼樣的?地球的地軸傾斜方向不 變,也是向右傾斜的,而赤道與地軸成直角。

• 活動冊 P.14-17

• 三球儀 1 個

• 【實驗影片】4B1.5

Explore

探究

4. 【分析及結果】請學生根據觀察活動過程和結果回答問題。

 教師可提醒學生運用探究活動 1.4 的發現進行分析:太陽光照射 的角度越大(直射),熱能密度就會越集中,地區温度就越高; 太陽光照射的角度越小(斜射),熱能密度就會越分散,地區温 度就越低。

 六月時,北半球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太陽光直射北半球,熱能密 度較集中。因此,六月時北半球温度較高,處於夏天。

 六月時,南半球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太陽光斜射南半球,熱能密 度較分散。因此,六月時南半球温度較低,處於冬天。

 十二月時,北半球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太陽光斜射北半球,熱能 密度較分散。因此,十二月時北半球温度較低,處於冬天。

 十二月時,南半球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太陽光直射南半球,熱能 密度較集中。因此,十二月時南半球温度較高,處於夏天。

1. 完成活動冊上「我的發現」,說出季節的成因。

Explain 解釋

Elaborate

闡述

2. 完成活動後,播放解說解說影片「季節的形成」,鞏固學生對季節 成因的知識。

1. 教師以香港(北半球)及奧克蘭(南半球)的氣候數據*為例,請 學生推斷北半球和南半球季節的規律。

北半球和南半球季節相反。以七月為例,香港的氣温升至全年最高 (約攝氏 31.6 度),正值夏天;奧克蘭的氣温卻跌至全年最低(約 攝氏 14 度)。

*數據取自香港天文台,更新於 2024 年 7 月5 日。如學生感興趣, 可瀏覽香港天文台網頁,或觀看電視的世界天氣預報,了解各地當 天的氣温。

 學生於小三數學科已認識棒形圖,而折線圖則於小六數學科才會 教授。如學生閱讀圖表時遇上困難,教師可引導學生解讀氣温升降 趨勢與時間的關係,從而判斷季節規律。學生毋須說出精確氣温數 字。

2. 請學生列舉沒有明顯四季分別的地區。

赤道附近的地區(例如新加坡、印尼)。因為這些地方全年受太陽 光照射的角度差別很少。

 若學生基礎較穩固,教師可提醒學生回想已有知識(上學期之「 生態旅行」及「天氣與氣候課題」,回答問題。

 若學生遇到困難,教師可利用資料簡報「不同地方的季節」,讓 學生完成延伸工作紙「不同地方的季節」,以分析不同地區的地 理位置與季節的關係。

 學生知悉答案後,教師可引導學生重温課本 P.3 的情境,試解釋 小聰身處的巴西為何「天天都是夏天」。因為巴西位處赤道附近

• 活動冊 P.16

• 【解說影片】季節的 形成

• 活動冊 P.16-17

• 【資料簡報】不同地 方的季節

• 【延伸工作紙】不同 地方的季節

Enrich

延伸

Evaluate

評估

1. 教師可從較廣為認識的「冬至」和「清明」着手,讓學生聯繫生活 經驗,知道甚麼是「二十四節氣」,並明白二十四節氣與季節變化 的關係。

2. 簡介二十四節氣的習俗,例如冬至吃湯圓團聚,清明會前往掃墓 等,從而引發學生興趣,了解節氣包含的文化內涵。

3. 利用延伸簡報「二十四節氣」介紹主要節氣的特點,並請學生完成 延伸工作紙「二十四節氣」。

1. 請學生課前或課間完成温習工作紙「地球轉轉轉」,總結自己所學 知識。

2. 教師可利用温習簡報「地球轉轉轉」,與學生回顧本課重點。

 翻開課本 P.12,與學生重温日夜變化與地球自轉的關係,以及地 軸傾斜的知識。

 返回課本 P.10-11,與學生重温北半球和南半球季節不同的成 因。

3. 教師應請學生完成我的寶石,簡單評估自己是否已掌握本課的重要 概念。

4. 請學生完成智闖寶石島的題目,運用及鞏固自己所學知識。

5. 教師可派發線上寶石島的題目,更全面覆蓋學習重點。

6. 教師可派發自評表(摘星之旅),讓學生了解自己是否已達成學習 目標,促進自主學習。

• 活動冊 P.17

• 【延伸簡報】二十四 節氣

• 【延伸工作紙】二十 四節氣

• 課本 P.10-13

• 【温習工作紙】地球 轉轉轉

• 【温習簡報】地球轉 轉轉

• 線上寶石島

• 自評表(摘星之旅)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