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生態旅遊
1.1 脂肪會如何影響身體的温度變化?
02 食物鏈
2.1 誰是誰的食物?
天氣與氣候 3.1 全球的氣候有甚麼變化?
3.2 為甚麼會出現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會帶來哪些影響?
4.1 不同的傳染病有甚麼不同的病徵?
4.2 洗手和佩戴外科口罩有助預防傳染病嗎?
工程設計 製作口罩
05
地心探險記
5.1 地球的結構是怎樣的?
5.2 不同的岩石有甚麼特徵?
5.3 不同種類的土壤有甚麼特性?
5.4 人類從古至今都知道地球是圓的嗎?
繁殖與遺傳
6.1 分散地傳播種子與植物的生長有甚麼關係?
6.2 植物的哪些部位能用以繁殖後代?
6.3 我們有甚麼相同和不同之處?
7.1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理變化的例子?
7.2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化學變化的例子?
脂肪會如何影響身體的温度 變化? 1.1
1 在兩個膠瓶中分別加入 10 毫升的水。在其中一個膠瓶中加入 10 毫升的油,以模擬身體的脂肪。
2 將温度計分別放入兩個瓶中,再用棉花固定温度計和封住膠瓶。
3 將兩個膠瓶同時放入冰水中。


4 十分鐘後,記錄兩支温度計顯示的温度。
觀察及記錄
1 每 5 分鐘量度一次瓶中的水的温度,並在下表填寫記錄。
表面無油的水表面有油的水
你還可以運用以上的數據在方格紙上繪 畫棒形圖。
2 表面 無 / 有 油的水在放入冰水後,温度下降得較少。
我 發現 的
想一想
脂肪會 加快 / 減慢 身體的温度變化。
1 在寒冷地區生活的動物通 常身上都有較厚的脂肪。
試解釋原因。


1
科學 探究
材料
斑馬 吃被吃 牛
2.1
誰是誰的食物?
動物卡牌
食物連成食物鏈
通過卡牌遊戲以了解食物鏈。以下為卡牌範例(最多只顯示兩個 「吃」與「被吃」的例子):












試根據動物卡牌上的提示,在下方繪畫或寫出至少兩條食物鏈。
每條食物鏈必須包含至少三種生物。



1
2
全球的氣候有甚麼變化? 3.1
試從香港天文台網站的「香港氣候變化」網頁搜尋資料,了解香 港所面對的氣候變化,在下表把答案圈起來。
自香港天文台有紀錄以來,香港的氣候出現了以下變化:
每年平均氣温
/ 下降 每年降雨量
/ 下降 平均海平面高度
/ 下降 海面温度 上升 / 下降
根據資料,香港的極端天氣事件變得越來越 多 / 少 。
下表顯示了 1947 年至 2024 年間,全球的每年平均氣温。
全球每年平均氣温
資料來源:香港天文台
根據以上資訊,全球的平均氣温正在漸漸 上升 / 下降 了。
3
以下兩張地圖分別顯示美國在 2005 年 6 月和 2021 年 6 月的乾旱
情況。地區顏色越接近深紅色,表示越乾旱。

2005 年 6 月

2021 年 6 月
(資料來源:美國乾旱監測機構)
2021 年 6 月時,出現乾旱的美國地區比以前 更多 / 更少 。
想一想
全球的氣温越來越 高 / 低 ,而極端天氣現象如暴雨和
旱災等越來越 常見 / 少見 和 輕微 / 嚴重 。
1 你知道全球暖化還會導致甚麼問題嗎?


1
科學 探究
為甚麼會出現全球暖化? 3.2
讓我們進行以下實驗,模擬地球受太陽 光照射的情況,了解大氣層如何影響地 球的温度。
材料
2
步驟
把一支温度計放入玻璃瓶中,以模擬有大氣層 覆蓋的地球。
將放有温度計的玻璃瓶與另一支温度計同時放 在太陽燈下。另一支温度計用以模擬沒有大氣 層覆蓋的地球。
温度計 玻璃瓶


觀察兩枝温度計的讀數變化並作記錄。
觀察及記錄
1
每隔 2 分鐘,將温度計的讀數記錄在下表內。
時間 玻璃瓶內 玻璃瓶外
2
4
6
2 玻璃瓶 內 / 外 的温度上升得較多。
我 發現 的
太陽照射地球時,大氣層 能夠 / 不能夠 留住部分熱能,
以保持地球表面 温暖 / 涼快 ,這現象稱為温室效應。
知多一點點
1 如果温室效應是自然現象,為甚麼地球會變得越來越熱?
大氣層中有一些温室氣體,它們能留住太陽的熱能。當這些氣體 不斷增加,就會加強温室效應,令地球變得更熱。
科學 探究
全球暖化會帶來哪些影響? 3.3
小波和莉莉看到了關於全球暖化導致冰川融化的新聞,便開始 討論起他們各自的看法 。

冰川融化會令海平面上升 是一個錯誤的概念。

南極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影響香港

你為甚麼會這樣認為?

冰其實有兩種!當 陸冰熔化,便會導 致海平面上升。
樣本

你看我這杯冰水!就算 裏面的冰全部熔化了, 水也不會溢出來啊。

陸地上的冰 (陸冰)
海洋上的冰 (海冰)
我的假說
你更同意誰的說法 ? 一起來做個實驗,看看誰說得對吧!
陸冰 / 海冰 / 陸冰和海冰 熔化會導致海平面上升。
1
2
準備兩塊形狀和大小相若的黏土,各自放入一個透明膠盒中。
分別在兩個膠盒中注水。

膠盒 A

B
3
將冰塊分成兩份,每份數量和大小相若。
把一份放到膠盒 A 的黏土上,另一份則放入膠盒 B 的水中。

膠盒 A

B
4
用箱頭筆在膠盒上標記水位,並觀察冰塊熔化後的水位改變。

觀察及記錄
1 在下表記錄冰塊熔化後的水位。
膠盒 A
(冰塊放在黏土上)
模擬
水位 (海平面)
2
以上記錄
陸冰 / 海冰
在標記之上 /
在標記之下 /
與標記位置相若
膠盒 B
(冰塊放在水中)
陸冰 / 海冰
在標記之上 /
在標記之下 /
與標記位置相若
能夠 / 不能 支持我的假說。
我 發現
的
全球暖化會導致冰川融化,而 陸冰 / 海冰 / 陸冰和海冰
熔化會導致海平面上升。
科學小百科
1 海冰熔化時,海平面不會上升。這是因為海冰本來已經在海洋 中;而不管海冰是以冰的形態存在,還是熔化成水,其體積都是 大致一樣的。
2
陸冰熔化時,海平面會上升。這是因為陸冰熔化後的水流入海洋 中,令海水的體積增加了。
原來如此!所以就算冰水裏的冰 都熔化了,水也不會溢出來。
想一想
1 你知道海平面上升會導致甚麼問題嗎?


1
科學 探究
不同的傳染病有甚麼不同的 病徵? 4.1
試與同學一組,從衞生署的衞生防護中心網站搜尋資料。每人負 責找出以下其中一項疾病的主要病徵,然後在相應空格加 。
疾病
病徵 流行性 感冒






手足口病登革熱霍亂乙型肝炎
1
科學 探究
假說
1
洗手和佩戴外科口罩有助預防 傳染病嗎?
第一部分:洗手
正確地洗手有助清除手上的細菌或病毒,從而預防傳染病。
材料
步驟
兩位同學一組,各自在雙手沾上相同份量的顏色溶液,以模擬手 上的病毒。

2
各自用水沖洗雙手 20 秒。沖水時,只有同學 A 應搓揉雙手。

同學 A:揉搓

同學 B:不揉搓
觀察及記錄
1
比較兩人洗手後雙手還有多少顏色溶液,並完成下表。
洗手後的雙手狀況
(在雙手依然沾有溶液的位置塗色)
揉搓雙手
(同學 A)
洗手後
殘留的溶液份量
較多 / 較少
不揉搓雙手
(同學 B)
較多 / 較少
洗手時
揉搓 / 不揉搓 雙手有助清除手上的細菌或病
毒,從而預防傳染病。
1 如果在步驟 1 時,同學 A 和同學 B 的雙手沾上了不同分量的顏色 溶液,會如何影響實驗結果?

A:小量溶液

B:大量溶液
2 使用梘液洗手能否更有效地清除手上的溶液?你會怎樣設計一個 實驗去找出答案呢?
知多一點點
1 根據衞生署建議,正確地洗手時,必須揉搓以下部位:







剛才同學 A 揉搓雙手時,有揉搓到以上哪些部位呢?說一說。
1
假說
第二部分:佩戴外科口罩
佩戴外科口罩有助阻隔飛沫, 從而預防經由飛沫傳播的疾病,例如感冒。
材料
2
步驟
將白紙固定在桌子上,在白紙前方
40 厘米外,使用噴水瓶向白紙噴灑 顏色溶液。
拍下照片,記錄白紙上顏色溶液的 噴濺效果。
3 將外科口罩固定在白紙和噴水瓶之 間,使用相同的方法,在相同的距 離外再次向白紙噴灑顏色溶液。
4 拍下照片,記錄白紙上顏色溶液的 噴濺效果。
無口罩組

40 厘米
有口罩組

5 厘米
40 厘米
觀察及記錄
1 把兩張白紙上的顏色溶液繪畫在下方空格內,並比較兩者的多 少。
無口罩阻隔的白紙
有口罩阻隔的白紙
顏色溶液 較多 / 較少
顏色溶液 較多 / 較少 分析及結果
1 顏色溶液 較多 / 較少 代表飛沫傳播較少。
2 你的探究結果能支持你所提出的假說嗎?
我 發現 的
佩戴外科口罩 有助 / 無助
預防經由飛沫傳播的 疾病。
1
如果我們進行兩組測試時從不同距離外向白紙噴水,會有甚麼問 題?說一說。
有口罩組

無口罩組

2
你認為這個實驗有改善空間嗎?試填寫下表,把答案圈起來。
噴濺的強度與飛沫相近嗎?


噴水瓶與口罩的距離 接近現實的情況嗎?


過強 / 適中 / 過弱 過遠 / 適中 / 過近
分析問題
1
你認為口罩的主要功能是甚麼?
2
試觀察不同的口罩,你認為口罩的構造有甚麼共通點?


3
你設計口罩時會考慮哪些因素?試說說原因。
阻隔飛沫的效能
舒適度
成本
1 每組會獲發一組工具:




2 以下是可供挑選的材料:








我的設計
1 列出你所使用的物料: 物料
1
製作
洗淨雙手,然後參考真實的外科口罩來製作你的口罩。完成後, 拍下口罩的照片,並貼在下方空格內。
測試及記錄
1 參考先前的口罩實驗以測試口罩阻隔飛沫的效能。你認為你的口 罩能有效阻隔飛沫嗎?
2
試由其中一位組員試戴口罩。如果組員的感受符合下方的陳述, 則在 內加 。
佩戴口罩時,呼吸順暢。
口罩的材質令人感到舒服。
口罩能覆蓋鼻子和嘴巴。
口罩穩固,不易脫落。
改良
1
1
觀察外科口罩及其他組別製作的口罩,在下表中寫上你觀察到的 設計,並說說其他口罩有甚麼值得你欣賞的地方。
外面質感
裏面質感
厚度
自我評估
樣本
外科口罩其他組別的口罩我組的口罩
在製作口罩的過程中,你學會了甚麼?在適合的 內加 。
參考現有產品以了解口罩的設計。
選取適當的物料製造口罩的不同部分。
測試口罩的效能並作記錄。
就口罩設計與同學作簡單交流。
科學 探究
材料
地球的結構是怎樣的? 5.1
地球模型
打開地球模型前,試 先想想裏面有甚麼。
1 打開地球模型,觀察地球的結構。
觀察及記錄

1 地球的結構主要分為哪三層?試把答案的代表字母填在 內。
地幔 A
地殼 B
地核 C
2 地球哪一層最薄?
3 地球哪一層最厚?
科學小百科
1 地球的每一層都有不同的物理特性。
成份
温度 狀態
地殼 主要為岩石 可高達攝氏 1000 度 主要為固態
地幔 主要為 岩石與岩漿
可高達攝氏 3500 度 主要為 固態和液態
地核 主要為金屬 可高達攝氏 5000 度 主要為 固態和液態 想一想
1 你認為地球結構最像以下哪一款食物?試與同學討論,並說明原 因。



1
材料
不同的岩石有甚麼特徵? 5.2
2
分別觀察三種岩石的顏色,並記錄下來。

用放大鏡分別觀察三種岩石,並按顆粒大小排列它們。

3 1 2
用手分別輕摸三種岩石表面,並按光滑度排列它們。

4
3 1 2 光滑 粗糙 中等 光滑度
分別用膠間尺和鎖匙刮擦岩石的表面,並按硬度排列它們。

觀察及記錄
1 把排列結果記錄在下表中:
花崗岩
砂岩
大理岩
硬度
樣本
膠間尺能刮下明顯痕跡:軟
鎖匙能夠刮下明顯痕跡:中等
鎖匙不能刮下明顯痕跡:硬 3 1 2
顏色 顆粒大小* 光滑度^ 硬度#
*1 代表最大; 3 代表最小。
^1 代表最光滑; 3 代表最粗糙。
#1 代表最硬; 3 代表最軟。
不同種類的岩石都有不同的特徵。
我們可觀察岩石的顏色、 顆粒大 小、光滑度及硬度。
科學小百科
1 組成地殼的岩石主要分為三類:火成岩、沉積岩和變質岩。
岩石分類硬度 例子
火成岩 通常較硬


花崗岩 玄武岩
沉積岩 通常較軟


砂岩 石灰岩
1
變質岩 視乎岩石種類
知多一點點


大理岩 片麻岩
火成岩、沉積岩和變質岩的分類取決於岩石的形成方法。
岩石分類 形成方法
火成岩 岩漿或熔岩冷卻後形成。
沉積岩 一些岩石或各種生物的碎片逐漸堆積起來而形成。
變質岩 一些岩石在高温或高壓等情況下改變特質而形成。
科學 探究
材料
不同種類的土壤有甚麼的特性? 5.3
1
第一部分:土壤的成份
步驟
1 把少量土壤放到手中揉搓,感受土壤是否濕潤。

保持清潔
接觸土壤後
緊記要洗手!
2 用放大鏡觀察土壤,看看裏面有些甚麼。

3
將土壤放入杯中,然後在杯裏倒入 水,直至水位淹蓋土壤。
4 輕輕攪拌土壤,等待它沉澱,並觀察 整個過程。

觀察及記錄
1
揉搓土壤時,你感覺到土壤濕潤嗎? 濕潤 / 不濕潤
2 用放大鏡觀察土壤時,你看到裏面有甚麼?
3 攪拌土壤時,杯中有出現氣泡嗎? 有 / 沒有
4 土壤沉澱後,你看到裏面有甚麼?
5
根據你剛才的觀察,你認為土壤的成分有甚麼? 土壤的成分有:
科學小百科
1 土壤的成份還包括一些有機物,例如樹 葉、樹枝、動物的屍體和排泄物等。這 些物質能為植物的生長提供不少養分。
2
材料

第二部分:土壤的特性
步驟
1 分別取出少量沙土、壤土、黏土,放在手中揉搓,然後感受土壤 的黏性和其顆粒的大小。

按照下面的步驟將濾紙摺起,放進漏斗裏。


1 2 3 4 5 6




3 在三個量杯中各自放置一個漏斗,然後分別將相同份量的沙土、 壤土、黏土放入三個漏斗中。

沙土 壤土 黏土
4 用第四個量杯在每個漏斗裏倒入 30 毫升的水。
樣本

5 5 分鐘後,記錄放有土壤的量杯裏的水量。
觀察及記錄
1 把你的觀察結果記錄在下表。
黏性 強 / 中等 / 弱強 / 中等 / 弱強 / 中等 / 弱
顆粒大小 最大 / 一般 / 最小最大 / 一般 / 最小最大 / 一般 / 最小
量杯裏的水
(毫升)
分析及結果
1 排水能力弱的土壤較易 吸收 / 排出 水分,
而排水能力強的土壤則較易 吸收 / 排出 水分。
2 試根據你先前的觀察和記錄,分析各種土壤的排水能力。
我 發現 的
土壤主要分為三類:沙土、壤土、黏土。
當中排水能力最強的是 沙土 / 壤土 / 黏土 ,
最弱的是 沙土 / 壤土 / 黏土 。
科學小百科
1 各類植物對水分、空氣和養分等的需求都不一樣。因此,不同的 土壤適宜用來種植不同的植物。

適宜種植
於 沙土 的植物


適宜種植
於 壤土 的植物


1
裝飾仙人球適宜在哪種土壤上生長?為甚麼?
適宜種植
於 黏土 的植物


科學 探究
人類從古至今都知道地球是圓的 嗎? 5.4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圓的,這個說法叫做「地 圓說」。但古時,其實很多人都相信地球是 平坦的大地!這個說法叫做「地平說」。

大地當然是平的!

但太陽和月亮等星體都是圓的, 地球會不會也是圓的呢?
古時的人有甚麼方法可以證明地球是圓的?
我觀察到大船從遠方的海上向我駛 來時,我會先看到船帆。這時,我 就有了新的看法。
1
2
3
4
用膠紙將繩固定在帆船模型上,然後將帆船放在平坦的桌上。
從水平角度望向帆船,慢慢用繩將帆船拉近自己。


用膠紙將半球模型固定在桌上,將帆船放在半球模型的一端。
從水平角度望向帆船,慢慢用繩將帆船拉近自己。


1
觀察及記錄
當帆船向你靠近時,你會先看到帆船的哪一部分?把你先看到的 部分圈起來。
當帆船在平坦的桌上

2 哪一個結果與現實一致?
當帆船在半球儀上

當新證據推翻了舊有的科學知識時,科學家 必須 / 無須 承認錯誤,並作出更正,才是科學精神。正如古時錯誤的 「地平說」,最終獲更正為現今的「地圓說」。
科學 探究
材料
顆
量杯 1 個
分散地傳播種子與植物的生長有 甚麼關係?
步驟
1 在兩個杯中各放入相同份量的泥土。
2 將 27 粒種子埋入杯 A 的泥土中;將 3 粒種子埋入杯 B 的泥土中。


3 將兩個杯放在相鄰的位置,每天 為盆栽澆上相同份量的水,並觀 察植物的生長狀況。
為甚麼我們要使用相同 份量的泥土和水?


1
我認為杯 A / B 中的種子會生長得更好。試說說原因。
1
觀察及記錄
記錄種植種子後當天、第七天和第十四天的植物狀況。把植物狀 況畫在或貼在下方空格內。
種
植
當
天 A B
種
植
第
七
天 A B
種
植
第
十
四
天 A B
1 十四天後,杯 A / B 中的種子生長得更好。
2
3
1
你觀察到的植物狀況與你一開始的預測相同嗎?
在同一地方的種子數量越多,對資源的競爭就 越大 / 越小 , 每粒種子可以獲得的資源亦會 越多 / 越少 。
我 發現 的
想一想
分散地傳播種子會 增加 / 減少 植物之間對資源的競 爭,令植物生長得更 好 / 差 。
根據實驗結果,農夫在播種時 應該注意甚麼?說一說。

自我評估
1
在這次活動中,你能做到以下哪項?在適當的 內加 。
我能預測並解釋哪一杯的種子會生長得更好。
我能定期觀察並清楚地記錄植物的生長狀況。
我能比較結果和預測,並解釋分散地傳播種子的好處。
我能指出並解釋實驗中要注意的事項,例如為何要確保兩杯 種子獲得相同份量的泥土和水。
1
科學 探究
材料
紅蘿蔔 1 條
植物的哪些部位能用以繁殖 後代?
步驟
按照以下步驟,分別種植紅蘿蔔與通菜。
紅蘿蔔 通菜
先把紅蘿蔔從根部位置切斷

然後把切斷的根部放入水中

2
先把通菜從莖部位置切斷

然後把切斷的莖部插進水中

以上的蔬菜在七天後會發芽嗎?試預測結果,並填寫下一頁的表 格。
預測
種植的蔬菜 紅蘿蔔 通菜
用來種植的部分 根 莖
能否發芽 能 / 不能 能 / 不能
觀察及記錄
1 記錄種植蔬菜後當天和第七天的蔬菜狀況。把蔬菜狀況畫在或貼 在下方空格內。
紅蘿蔔 通菜
種
植
當
天
紅蘿蔔 通菜
種
植
第
七
天
2 紅蘿蔔在七天後有沒有發芽? 有 / 沒有
3 通菜在七天後有沒有發芽? 有 / 沒有
1 下圖是正在發芽的虎尾蘭。



發芽的部分是虎尾蘭的 葉 / 根 / 莖 。
可以讓植物繁殖的部分有:
1
科學 探究
我們有甚麼相同和不同之處? 6.3
照一照鏡子,觀察自己有沒有以下特徵。
有耳垂沒有耳垂


能捲舌不能捲舌


觀察及記錄
1
有酒窩沒有酒窩


拇指能彎曲拇指不能彎曲


你擁有哪些特徵?有的,在下表內加
;沒有的,加 。
有耳垂能捲舌有酒窩拇指能彎曲
不要勉強自己做出 圖中的動作。 保護身體
2
你的同學有哪些特徵?有的,在下表內加 ;沒有的,加 。
同學有耳垂能捲舌有酒窩拇指能彎曲
3
4
你的家人(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有哪些特徵?有的,在下 表內加
家人有耳垂能捲舌有酒窩拇指能彎曲
訪問能捲舌的同學。他們有學習過這項技能嗎?
5 你還有甚麼外貌特徵?你與同學更相似,還是與家人更相似?試 分享。
6
根據以上觀察,你有哪些特徵是繼承自父母的?除此之外,你還 有其他繼承自父母的特徵嗎?(例如膚色、眼晴顏色)
我們有一些特徵是繼承自 的。
這些特徵 可以 / 不可以 經後天學習而改變。
科學 探究
材料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理變化的 例子? 7.1
試根據下表進行活動,觀察物理變化時出現的現象,並在適當的 空格內加 ,然後說說這些變化的共通點。
物理變化
擠壓泥膠
撕開紙張
現象
形狀或大小有所改變
產生光
產生熱力
產生氣泡
產生沉澱物


觀看以下影片,觀察一些不會生成新物質的變化。

影片 A:混合沙和水


影片 B:鹽溶解於水

影片 D:蒸發鹽水
物理變化是指物質的大小、形狀或狀態改變,例如溶解、
蒸發、把混合物分離、擠壓或延展物件,但不會生成新的 物質。

1 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其他物理變化 嗎?試說一說或寫在下方橫線上。


科學 探究
材料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化學變化的 例子? 7.2
試根據下表進行活動,觀察化學變化時出現的現象,並在適當的 空格內加 。
化學變化
現象
顏色有所變化
產生光
產生熱力 產生氣泡


2
試觀看以下影片。各影片中出現了甚麼現象?把答案的代表字母 填寫在 內。(可選多於一個答案。)
B. 產生光
A. 顏色改變

C. 產生熱力
D. 產生氣泡
E. 產生沉澱物
影片 A:鐵釘生鏽
影片 C:香蕉腐爛

3
影片 B:燃燒火柴


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其他化學變化嗎?試說一說。
化學變化是指物質在變化時會生成新物質,例如 鐵生 鏽、燃燒、食物腐爛。
雖然我們可以通過觀察不同的現象來推測某 項變化到底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但我 們不能單靠這些現象來區分這兩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