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Wildlife E-mag vol05

Page 1

香港自然生態論壇 出版 www.HKWildlife.net

05 FEB 2011

植物識別口訣圖鑑版

八 角 篇

完美偽裝術 會打大交叉的蜘蛛 家門前的踏雪尋鳥

中國大陸新鰕虎魚屬記錄 – 瓢 鰭 鰕虎屬及有關瓢鰕虎魚亞科的保育討論 放生即是棄養?積福即是罪孽? 今天大晴,狂風雷暴雨拍月記! 我的「洄游」新天地 –香港淡水魚的新記錄


目錄 編輯小語

1

HKWildlife 編輯組

鳥飛毛落

2

家門前的踏雪尋鳥

狸早

蟲蟲覓覓 2011年2月‧第五期 封面:大嶼八角 Illicium angustisepalum

12

昆到七彩

特別懶散

18

會打大交叉的蜘蛛

清心

(Photo:mic)

木林森處

26

植物識別口訣圖鑑版 - 八角篇

Mathew

28

八月青海流石灘上的植物

mic

在水中央

P.26

36 42 48

完美偽裝術

Horlick

中國大陸新鰕虎魚屬記錄 – 瓢鰭鰕虎屬及有關瓢鰕虎魚亞科 Tony Nip 的保育討論 我的「洄游」新天地 – 香港淡水魚的新記錄

周華威

冷暖爬蟲間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乃非賣品。每期雜誌可 在 www.hkwildlife.net/Blog/ 免費下載。香

58

放生即是棄養?積福即是罪孽? 香港兩棲及爬行動物保育基金 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

港自然生態雜誌版權屬香港自然生態論壇 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印。如有違反, 香港自然生態論壇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各位讀者如對本刊有任何意見,

我們都是哺乳類

62

黑狗遊記- Khao Yai 哺乳類觀察小記錄

blackdogto

歡迎電郵至 editor@hkwildlife.net 出版:香港自然生態論壇 www.hkwildlife.net

擔天望地

76 ISSN 2075-6259

今天大晴,狂風雷暴雨拍月記! kingarthur


編 輯小語 最近公司有一批電腦的硬碟差不多同一時間掛掉,不知道是否巧合, 但卻令我想起多年前某大牌子的印表機碳粉盒爆出醜聞,被發現無論 內裡還淨下多少碳粉,只要過了某個時限就會給印表機虛假訊號說碳 粉沒了,請更換。 曾幾何時,產品的賣點之一是耐用,但今時今日已鮮有聽到這樣去推 銷產品,因為新型號新功能才是消費者的注意點。大家不知不覺地已 經墮入大財團所推波助瀾的消費主義世代。所有產品不斷推陳出新, 令人目不暇給。卻不知道這世代對地球資源極度苛索,同時亦產生了 大量不是廢物的廢物。 由於經濟能力問題,筆者是個二手貨支持者。想想其實也無不好,人 棄我取,循環再用,減少點廢物。 除了買賣二手之外。也可以考慮把舊有器材捐給其他社群,詳情可看 看論壇上這連結:http://www.hkwildlife.net/viewthread.php?tid=50811 懷念以前一部相機可以留給下一代的年代。今天,想想你家中除了那 雪櫃外。 還有哪樣電器未換新的?

編輯組成員 專業顧問/撰稿人/客席編輯:sttsim, SimFish, littlelittle, 清心, Greendevil, Gary Chow, cchristina, Decapoda 編輯:Allen, oLDcaR, lee_yat_ming, eling

鳥類版 昆蟲版

主編:貓魔鈴

編輯:colin, chickenold

植物版

主編:mathew

編輯:getmore88, Sundew

水生版

主編:SimFish

編輯:jasonpoon, dolphin-lover

綜合版

主編:Blackdogto

編輯:BWA, Greendevil

校對: Sundew, SimFish, dolphin-lover, mathew 排版: 貓魔鈴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四 期 。 2 0 1 0年9月

1


鳥飛毛落

家門前的

踏雪尋鳥 撰文 、攝 影:狸早

組照片都是狸在中國 東北的長春市拍攝, 是北方城市中常見

的、和人類住在一起的鳥兒。城 市中的鳥兒見慣了人,所以筆者 並未使用誘鳥手段,依然得以近 距離觀察。因為鏡頭較短,所以 照片都有大幅度裁剪,質量並不 很高。不過還是想拿來請大家觀 賞一下,在飄著雪的北方城市 中,那些沒有遷徙離開的小住戶 的冬季生活 。 作為自稱的植物人,如何度過東北的冬天, 是個問題。十月花便凋零,只剩殘葉,五月 初最早的連翹才開放,若只拍花,一度寒 暑,相機倒要冬眠將近半年,無聊之餘,只 好改行拍鳥。鏡頭雖短,但好在機身並不是 全畫幅,加上系數,再拍18MB大片,大幅 裁剪後,也勉強拍得清楚。閑暇時間不多, 只在家住的小區裏隨便逛逛,或是去公園轉 一轉,很快就發現,我居住多年的長春市, 並不像我從前想的是“只有麻雀”。那麽多 大雪中的喜鵲,蓬著

野生動物徘徊在我們身邊,只是往日過目不

羽毛 縮成球 狀。

見 ,充 耳不聞 。

2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喜鵲

灰喜鵲喜歡刨食落葉和土地中的小蟲, 蓋滿地面的大雪讓它們的日子很不好 過,只好飛到人們踩得露出地面的地方 找 東西 吃。

喜鵲和灰喜鵲永遠是北方城市的第一住戶,親緣相近

之一,其它同伴也會紛紛來攻擊准備進餐的猛禽,直

但性格迥異。灰喜鵲是吵鬧的小團夥,一天到晚聽得

到 攪得 猛禽 胃口 全 無, 扔下 受 傷的 鳥 兒悻 悻 飛走。

它們呱呱不止,有幾分痞氣,而且有點怕人,很難近 它到三四米。喜鵲則是單獨行動,好奇心泛濫,你若

黑 色 的 喜 鵲 性 格 溫 和 得 多 —— 大 家 都 知 道 喜 鵲 是 “ 黑

離 他幾 米 停下拍 照 ,它 自 己便 會 湊過 來 研 究 你 。

白”的,但若有機會近看,就會發現它的羽毛是帶有 藍、綠、紫色金屬光澤的很複雜的顏色,像《魔戒》

說灰喜鵲有點痞氣,是因為它是鴉科鳥類中典型的膽

裏 S ar uman 的 袍子 , 在陽 光下 不 停變 幻。 它 們對 閃光

大事多。它們哇哇叫著惹得四鄰不安,掐住太平鳥背

的 小 東 西 極 為 好 奇, 見 到 了 就 會 上 前 來 探 個 究 竟 , 我

上的毛不放,掀翻鷹巢搶走鳥蛋,騷擾白天裏瞌睡的

認識一只今年出生的年輕喜鵲,每次見我給它拍照,

貓頭鷹不讓人家睡覺,把小狗攆得落荒而逃,暈頭的

就會飛近我,湊過來打量那鍍了膜的相機鏡頭,甚至

狗逃向浮萍遮蓋的湖面,結果咕咚一聲落水。不過灰

把頭 伸進遮 光罩去 鑽研 不止 。

喜鵲倒是上下一心力可斷金,即使遇到鷹隼按住其中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3


鳥飛毛落

喝過水,喜鵲在樹枝上擦嘴。它的 黑 羽毛 近看是 變幻 而詭異的 彩色 。

湖水 溪 流 都 結 冰 之 後 , 喜 鵲 和 其他 鳥 兒都 吃 雪解 渴 。

4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它 們 有 時 候 也 會 在 雪 地 上 洗 澡 —— 天氣還冷得很呢! 這隻喜鵲在努 力洗澡因為它頭上結冰了,覺得 很不自 在。


喜鵲在雪中啄食山荊子。 它是雜食動物,曾經觀察 到過它吃甲蟲、山荊子 果、 碎肉。

好奇的年輕喜鵲,歪頭打量我的鏡頭,距 離不過十幾厘米。離近了看喜鵲,耳羽還 是很明顯的。(我發誓我沒喂過它也沒誘 惑它 …… 是它自己 過來 的……) 雪粒打到它眼睛上,它吱的 叫了 一聲, 閉上 眼睛。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5


鳥飛毛落

離開小區中行人踩出的小路,踏入綠化樹林 裏平整松軟的雪地,拖著鞋子吃力前行。雪 後的小樹林安靜,腳下咯吱聲格外入耳,偶 爾聽得有幾聲鳥叫,吱吱吱吱,吱吱吱吱, 循聲望去,看見兩個小身影在樹腰上盤旋, 藍黑相間的後背,淺色肚皮,細爪子長尾 巴,臉頰上左右兩塊大白斑,肚子上一條黑 線,是大山雀。當然,有時候也能見到大小 相當的煤山雀。與大山雀相比,煤山雀更喜

兩種山雀在北方城市的常見程度僅次于麻雀 和喜鵲,它們冬季仍然留在東北,在樹皮縫 隙裏飛快翻找過冬昆蟲,尖嘴巴正適合剔出 這 些 蟲 子 —— 它 們 是 微 小 的 肉 食 主 義 者 。 這

山雀

愛針在葉樹上覓食,同樣是細細的叫聲。這

些小鳥擅長用爪,能單腳獨立,起爪子抓住 食物送到嘴邊吃;或者爪子按住肉蟲,低下 頭來 撕 扯, 靈活程 度不 亞于鸚 鵡 和 猛 禽 。

大山雀在積雪的山槐 樹 幹 上覓 食。

煤 山雀 煤山雀在松樹上找蟲子吃, 偶爾 啄 一 點積雪 解 渴。

6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啄木鳥最經典的 倒 掛姿態 。

木鳥

啄木鳥也有坐 在樹枝上的時 候呀 。 山雀很容易接近,哪怕你離他一兩米遠,它也會完全無視, 自顧自忙,不過與山雀相反,啄木鳥常常很難接近,若要觀 察它的生活,最好保持些距離。北方最常見的啄木鳥是大斑 啄木鳥,有鮮紅色的額頭和屁屁,經常倒懸在樹枝下啄木 頭,發出悠長的敲擊聲。大斑啄木鳥很少鳴叫,看到它的時 候 , 它 多 半 在 繞 著 樹 幹 向 上 轉 著 圈 攀 援 —— 它 只 會 向 上 轉 , 卻不 會頭朝 下轉 圈。

這是在我家裡隔著窗戶 照外 面的 啄木鳥 ……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7


鳥飛毛落

普通鳾最經典的姿態,很有 “ 反 重力 ” 的感覺 。

冬天裏繞著樹幹轉悠的鳥還有藍灰色的普通鳾, 常常頭朝下在樹幹上轉圈。普通鳾短小精悍,貼 著樹皮竄來竄去常讓人誤以為是只齧齒動物,東 北俗稱“藍大膽”,顧名思義,它和山雀一樣對 人類無感,也許因為個頭太小又不是籠養的觀賞 鳥 ,完全 不會 有人有興 趣去 捕獵吧。

通鳾

8

普通鳾頭朝下繞著樹皮尋找 蟲子,看得見他橘黃色的肚 皮、藍灰後背、白色胸脯和 一道 佐 羅 一 樣的黑 眼紋 。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旋木雀喜歡在這種黑暗 的杉樹 林里 轉。 書上寫,普通鳾的生活習性“介于山雀和旋木雀 之間”,幾天後我正在公園裏觀察一只普通鳾, 突然見到旁邊有個灰色的小身形攀上雲杉樹幹, 定睛一看,竟然是傳說中的旋木雀。它的喙更尖 細,略彎,尾巴細長,爪子形狀像極了啄木鳥。 不過並沒看到它頭朝下行進,都是向上繞著樹打 轉,爬到靠近頂的時候就飛到另一棵樹上繼續由 下至上。偶爾也看見它坐在樹枝上休息,不過像 鼠 一樣 貼 著樹皮 的 時候 顯 然更多 。

來個沒裁剪的照片, 它的後背真的和樹皮 一 模 一樣 。

旋木 雀 繞 樹 轉的 旋 木 雀 。

坐 在樹 枝 上休 息一會 。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9


鳥飛毛落 轉過幾棵小松樹,聽到遠處傳來風鈴一樣的細小聲音,滴滴 滴滴滴滴,滴滴滴滴滴滴,定睛望去,高大的加楊樹上落著 二三十個小黑點。太平鳥飛來了!太平鳥冬天裏從西伯利亞到 東北來過冬,有幾群常在城市裏徘徊,尋找公園裏的樹木結的 果子。這些巡遊者頭頂一簇鳳毛,肚子肉桂色,翅膀和尾尖有 鮮黃鑲邊。它的翅膀側面有幾點豔紅色的紅色蠟狀斑點,因此 得名waxwing。太平鳥只吃水果,冬季樹梢上沒落的樹果就是 它們唯一的食糧。只要守著它們休息處之下的果樹等一會,就 多半看見它們飛下來,落在花楸紅果串上,撲棱著翅膀大吃特 吃。柔軟的金銀木果子是它們的最愛,有時也吃些甜而沙的山 荊子。果子畢竟不像肉食和種子那麽富含營養,所以這種鳥整 體的日程就是吃吃吃吃,翻 開以嚴肅著稱的中國野外觀 鳥手冊,太平鳥一欄赫然寫 著“有時會暴食到幾乎不能

勉強 看到 紅色蠟 狀斑 點。

不過他們吃果子時候看起 來很笨,啄掉的要比吞進 去的多很多……這隻鳥看 上 了一 粒 山荊 子果實 。

飛行”。想到這裏,忍不住 一笑。太平鳥在矮樹上吃飽 了果子,就成群飛到高處休 息,慢慢消化滿腹果漿,一 邊 滿足 地 滴滴滴 叫著 。

平鳥

半月前突然幾場大雪,氣 溫驟降。很久不見了太平 鳥們,連蹤跡都沒有新 的,看來已經遷走多時 了。某天和一個北京鳥友 閒聊,“太平鳥?都在我 們這呢!現在北京XXXX 公園裡到處都是它們在摘 果 子” 。

彎 腰去 ~ 夠 ~ 呀 ~

10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B o m by c i l l a g a r r u l o u s 太 平 鳥 , 夏 季 在 西 伯利亞娶妻生子,冬季遷徙到中國東北過 冬,偶爾也能行至北京、浙江,據說香港也 有記錄 。【本 組照 片 攝 於 中 國 東北 吉林 】

不管是小區的樹林、鬧市的公園,還是狹窄的巷子,只要靜 下心來聽,就不難聽到鳥兒的叫聲,它們其實一直在我們身 邊。循著聲音,溫和緩慢地靠近,或是小心繞到順光的方向 (如果不想讓逆光把相機上的鳥影變成純黑色的輪廓,就順

金銀忍冬果子多

光 吧 …… ) , 耐 著 性 子 等 待 , 看 起 來 遙 不 可 及 的 鳥 兒 , 就 很

汁柔軟,太平鳥

可能會落到你的附近。無論在哪座城市,一本《中國鳥類野

最愛這個。

外手冊》或者本地區的觀鳥圖鑒無疑會讓我們的觀察錦上添 花,不僅利于准確辨認它們,還能從書上得到更多它們的八 卦 故事 。

冬季拍鳥其實很是相宜,葉落後,鳥兒的身影在枝杈間顯露 無疑。當然,為了觀察到它們真正的私人生活,保持一定距 離是最重要的。如果貿然靠近到讓它們無法忍受,看到的也 就多半是倉皇逃竄的屁屁,而且逃跑耗費了野生動物冬天尤 其珍貴的能量,更讓鳥兒易在嚴冬夭亡,想想這點,也是于 到 嘴!

心不忍的。不過城市裏的鳥多是見慣了人,300mm以上鏡 頭的單反,或者長焦DC比如尼康P100,都可勝任拍鳥的工 作。剛 開始,你的鳥兒或許只是照片中央的小黑點兒,而在 慢慢熟悉了各種鳥的性格之後,你就會發現,對于膽大好 奇的鳥類來說,貼近它們的自然生活變得愈發輕而易舉;而 對于羞澀懼人的鳥類,我們還是後退一步,讓它們安靜的生 活, 靜靜 在遠處 聽它 們快樂 的鳴 唱。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11


彩 昆到七

蟲蟲覓覓

紅 大家別以為我貼了塊橡皮膠 擦出來,其實這是網錦斑蛾 (Tr y p a n o p h o r a s e m i hya l i n a ) 的幼 蟲呢!

這位掛了一副墨鏡的

撰文、

鬍子叔叔,名叫突背 斑 紅 蝽 (P hy s o p e l t a

攝影:

gutta ) 。

特別懶 散

近家中的書架上增添了一位 新住客,就是由胡嘉麟先 生編著的《得意虻蠅》。

經過細心閱讀之後,驚覺單是雙翅目 之內,就已經包括了不少色彩斑斕的 成員,那麼整個昆蟲世界豈不更加精

伏 在 欄 杆 上 的 是 蟋 螽 ( G r y l l a c r i d i d a e s p. ) , 雖 然 體型略大,但翅膀尚未長好,

采? 有見及此,我便開始翻查以往的攝影 紀錄。在反覆統計過後,即使曾拍攝 過的品種不多,但我還是很慶幸自己 記綠過各種不同顏色的昆蟲。現在, 就讓我帶大家初探這個『昆到七彩』 的國度,作一個簡短的遊歷吧!

12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仍是 一個小 朋友 來的。


黃 大家一般比較大機 會遇到的甲蟲,可能是紅色伴 有黑點的六斑月瓢蟲;然而, 荔 蝽 成蟲

荔蝽 若蟲

這 種 黃 色 的 素 瓢 蟲 ( I l l e i s s p. ) 又可有 見過?

這兩隻四四方方的昆蟲都是荔蝽 (Tessaratoma papillosa ) , 胸 腹 背上有著灰藍色外框的是若蟲, 全 橙色的 則是 成 蟲 。

由於顏色很是搶眼, 這 隻 雌 性 紋 藍 小 蜻 各位能否看得出哪邊是頭?哪邊是尾? 老實說,第一眼看到這隻長相古怪,葉 蟬科 (Cicadellidae) 下其中一種葉蟬

(Diplacodes tr ivialis ) 無論停在何處都不難被 發現 。

的 若蟲 時 , 我 也 是摸不 著頭 腦 呢! 這 是 線 茸 毒 蛾 (C a l l i t e a r a

horsfieldii ) 的幼蟲,在覺得 受到威脅時,牠們會將身上的 大黑 斑顯 露出來 以阻 嚇敵人 。

起 初 以 為 這 隻 印 度 黃 守 瓜 (Aulacophora indica ) 只顧吃,甚麼也不理,原來牠早已洞悉我在偷拍 牠 , 還 望 向 鏡 頭 …嘻 嘻 …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13


蟲蟲覓覓

童話《木偶奇遇記》 中的小木偶,每當撒 謊話時鼻子便會變長;由 此 可 知 , 龍 眼 雞 (F u l g o r a

candelaria ) 也許不太老 實!明 明是 蟬, 卻 叫 作雞 :P

這隻刺蛾幼蟲 (Thosea sp.) 體型 頗大,動作也不快,但是別因為 牠動作笨笨便想捉弄牠,因為刺 蛾的 幼蟲 皆有毒啊 !

扁 蠟 蟬 科 ( Tr o p i d u c h i d a e ) 龍真的存在嗎?

通常都會靜靜地待於葉底,

這個問題當然沒有

可算是容易被忽略的一群;

答案;但肯定的是,

不過這也表示牠們正享受著

白 帶 螯 蛺 蝶 ( C h a r a xe s

較為 安穩 的生活 。

bernardus ) 的幼蟲確實擁 有一張 神龍 臉 !

掩 耳 螽 (E l i m a e a s p . )

我 經 常 都 會 遇 到 綿 蝗

因其位於腳上的聽器為密

(Chondracr is rosea ) 的

封式而得名,算是比較常

若蟲,卻甚少碰到成熟的

見 的螽 蟴 品 種 之一 。

個體,未知是否成長後的 綿蝗比若蟲階段更懂得與 大 自然環境 融合 呢?

14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橫看豎看,波紋扁角葉甲 (Platycor ynus undatus )

斜斑彩灰蝶

的外型都很假,活像一個

(Heliophor us epices )

模型 玩具 ,十分 逗 趣。

是我所拍攝過色彩 最豐富的灰蝶; 而我最喜

琉璃蛺蝶 (Kaniska

歡 的 就

canace ) 給我一種

是牠們翅

很神秘的感覺,大

面 上 的 紫

概是因為這種蛺蝶

色,所以我

翅膀底部的保護色,

便安排這種蝶在

有助牠們隨

紫色區域出場

時變身成為隱

了。

者,隱藏於土壤樹 皮之 中 吧 !

眾多有著藍調的蜻蜓 中,我覺得最易辨認 出來的就是雄性鼎異 色 灰 蜻 (O r t h e t r u m

又一塊橡皮膠擦!這條紅帶網斑 蛾蟲蟲 (Retina r ubr ivitta ) ,跟 紅色區域那塊橡皮膠擦一樣,同 樣屬於 斑蛾 科呢!

tr iangulare ) 了 , 因 為牠腹部顏色的對比 強烈 嘛 !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15


蟲蟲覓覓

煞 :黑白雙 同場加映

實的 獨行 俠!

大家曾否見過有植物附著大量棉 花狀物體?其實這些『棉花』大

來,用以保護自己的蠟質,如下 面這隻蠟蟬若蟲 (Fulgoroidea) 便 是一 例了。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全身披上黑色戰衣,極盡型格。 這類蜂一般不好群居,是名乎其

多是由同翅目成員若蟲所分泌出

16

這 隻 泥 蜂 科 的 成 員 ( L i r i s s p. ) ,


好了… 今次『昆到七彩』的旅 程暫時到此為止,希望沒有把 大家悶倒啦!哈哈… 未來的日子,我相信會遇到更多不 同品種、不同顏色的昆蟲,我必定會把 牠們一一收錄於鏡頭下,到時再次邀請 大家走進『昆到七彩』的世界。 若各位亦喜愛郊遊野攝,手上 應該都有不少珍藏照片吧! 有空閒時不妨翻看一次,說 不定發現的會比我更多呢!

特 別 嗚謝 : 香 港 自 然生 態論壇內 協助 我辨識昆 蟲 品 種 的各 版主及 版友。 ( 惟 人 數眾 多,未 能逐一 致謝 ,還請 見 諒! )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17


蟲蟲覓覓

會打大

18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的蜘蛛 撰文、攝影 :清心

形垂直的網在郊外很常見,但有時會發 現圓網上會有十分搶眼的白色大交叉, 而身處交叉中央的蛛兒,四對腳的擺放

位置也會形成交叉狀,牠們便是園蛛科中的金蛛 亞科,這類蛛為中至大型的蜘蛛,腹部背面艷 麗,顏色奪目有銀色、金色、黑色和黃色 等斑紋。筆者想藉著以下的文章,為香港 所 記 錄 到 的 金 蛛 屬 Argiope 蜘 蛛 作 一 些 簡 單 的 介紹,希望大 家日 後到野外 時,能多加 留意。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19


蟲蟲覓覓

據中國動物誌園蛛科記載,金蛛屬中國 有二十種的記錄,而香港則有六種。金 蛛屬的雌蛛體形往往較雄性大,相差也 有三到四倍,而雌蛛的顏色亦較雄蛛鮮 艷得多,由於某部份品種文獻也沒有 雄蛛的標本以及其相關資料,在野 外亦難以分辨雄蛛的品種,因

雄蛛的特徵以褐 色為主,頭胸部

此,以下的描述多以雌蛛

膨大,腹部相比

為基礎。

下變 得狹長 細小 。

金蛛屬的幼蛛與成蛛明顯的分別是顏 色尚未突出,主要是淡黃或偏白的顏 色,軀體細小,不同品種的幼蛛較難 分辨。幼蛛與成蛛所結的網雖然都 是圓形,但兩者的支持帶(隱形帶) 卻有明顯的不同,成蛛是典型的大交 叉,幼蛛則織成一個圓形的密網,蛛 兒 便 會 停 在那 圓 形所 能 覆蓋 的 網上 。

金蛛 幼蛛

這種特色的支持帶在功能上有著不同的 說法,有的認為zig-zag的編織方法能 加強網的強度,成年的金蛛在網中 成“X”形,與白色的大交叉相配 合,視覺效果上能令金蛛看似十分 巨大,具有威嚇捕獵者的作用,而 幼蛛利用隱形帶的方法剛好相反,躲 在網 後, 敵 人是 很 難 察覺牠 的影蹤 。

金蛛 幼蛛 躲在網 後 20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目金蛛 Argiope ocula Fox, 1938 雌蛛體型較大約三厘米長,身體以 褐色為主,腹部長卵圓形,肩部稍 隆起,有較淺色棕紋,白斑明顯。 腹側有五對肌痕,緊接白色圓斑。 步足褐色,第III,IV腿節有絨毛並 有黑白相間紋。日本圖鑑與中國動 物誌的描述相近,筆者在香港拍得 的 也是 這 型。

©ssmar

©kili01

但版友們分別記錄有不同的腹 部顏色,不能確定是階段性不 同 或是 深 淡 色型 的 分別 。

目金蛛的雄蛛在中、台兩地的文獻 均沒有記載,筆者拍得的一隻目金 蛛與李文貴的若蛛相似,但仔細檢 視不同角度的照片後,發現該蛛的 觸肢膨大,很有可能是目金蛛的雄 蛛,但由於記錄有限,資料不齊, 現階 段仍沒 有確實 的答案 。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21


蟲蟲覓覓

好勝 金蛛 Argiope aemula Walckenaer, 1841 雌蛛體型較大約三厘米長,身體以 褐色為主,腹部長卵圓形,肩部稍 隆起,有較淺色棕紋,白斑明顯。 腹側有五對肌痕,緊接白色圓斑。 步足褐色,第III,IV腿節有絨毛並 有黑白相間紋。日本圖鑑與中國動 物誌的描述相近,筆者在香港拍得 的也是 這型 。

©kingar thur

幼蛛亦具有成蛛的特徵, 腹背的顏色和斑紋早已形 成。

22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小悅目金蛛 Argiope minuta Karsch, 1879 體型較小的金蛛約1.2厘米長,肩 略隆起,腹部前半平,後部近卵圓 形。中部有明顯紅黑橫帶,帶上有 白色斑點,腹部後半的白點排成近 三排的形狀。據記載這品種有個體 色彩變異,有淡色型和濃色型兩 種。本種在中國多個省份也有記錄 以及 日本等 地。

淡色 型 © 特別懶散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23


蟲蟲覓覓

孔金蛛 Argiope perforata Schenkel, 1963 體型與小悅目金蛛相若,頭胸部有 “个”字形,腹背兩肩明顯突出, 成尖針狀,腹背的黃色斑紋明顯與 別的金蛛不同,中間分開,像一對 蝶形。腹背中央有兩點紅色,腹背 後部為淺和深褐色的橫紋,並帶有 白色點。本種主要在中國中南部省 份有 記錄 。

高居金蛛 Argiope aetherea Walckenaer, 1841 背甲黃褐色,有明顯棕毛。腹部背 面黃白底色,後半部帶有赤色, 並有白色斑點。這蛛與類高居金蛛

Argiope aetheroides 相似,主要 分別在類高居金蛛在腹背中央有一 紅黑橫帶,帶上有三大銀白斑點, 背甲顏色亦偏銀白。這品種的分佈 主要在島上如中國(台灣)、巴布 亞新幾內亞至所羅門群島,北澳 洲。

24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類 高居 金 蛛 Argiope aetheroides Yin et al., 1989 背甲銀白色,明顯具細毛。腹部前 半黃白橫帶, 中央紅黑橫帶上有 銀白大斑點。後半部再有一黃白橫 帶,赤色與深褐色尾部上排列三行 小白點。這品種的分佈在中國湖 南、福建、海南、廣西和台灣,日 本等地 。

筆者以上只是對香港金蛛屬作初步的記 錄, 錯漏與 不足之處望讀者們能多多指教 。

參考書籍: 尹 長 民等 , 1 9 9 7 , 《 中國 動物誌( 園 蛛科 ) 》, 科 學出版 社 新海 榮 一 著 , 2 0 0 6 , 《日 本蜘蛛》 , 文一 綜 合出 版 陳 世 煌 著, 2 0 0 1 , 《 臺灣 常見 蜘蛛圖 鑑 》, 行 政院農 業委員 會 李文 貴 著 , 2 0 0 2 , 《 自然 觀察圖鑑 1 蜘 蛛》 , 親親 文 化事業 有 限公 司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25


八角篇

植物識別口訣圖鑑版

木林森處

撰 文 : M a th ew 。 攝影 : ssm a r 、 k ili 01 、 Tues dayHi ker 、小晴 子、清 心、 Peter.W 校 對 :老 土葛

八角科口訣

「單葉聚生星形果, 八角香味八角科。」

角科植物為 常綠喬木或 灌 木 , 單 © ssmar

葉互生,常在小枝近 頂端簇生,枯葉帶有八角 香味。最容易辨認就是她

葉(單葉聚生) 平滑 葉八 角,野 八角 Illicium leiophyllum

的星形果。跟木蘭科一樣,果實是聚合蓇葖 果 。早期的 分類學家 曾把 八角屬 Illicium 併 入木 蘭科 。八 角屬屬名 Illicium 源自拉丁 語

© 清心

果(星形) 紅 花 八 角 , 鄧氏 八 角

Illicium dunnianum 26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illicere”,解作引誘、吸引及魅力,想 必是 指她的誘人 香味 吧。


© 小晴子

© TuesdayHiker

紅花八角,鄧氏八角

小花八角

Illicium dunnianum

Illicium micranthum

本地最容易見到的八角,經常

在香港分佈最廣的一種,葉 © kili01

生長在溪澗旁。1903年發現

片有時接近對生。一如其

的 新 種 ,發現 地 點為 新 娘潭 。

名 , 花朵 細小 , 並不 觸目。

花期:3月至7月

花期:4月至6月

© Peter.W

© ssmar

© kili01

大嶼八角

平滑葉八角

Illicium angustisepalum

Illicium leiophyllum

1903年發現的新種,發現地點為鳳凰

1906年發現的新種,發現地

山。目前只在大嶼山有記錄。有學者

點為聶高信山。目前僅在香港

(參考資料1.)將假地楓皮 Illicium

島有記錄。曾經誤認為西藏八

j i a d i fe n g p i 與 大 嶼 八 角 合 併 。 本 文 是

角 I l l i c i u m gr i f f i t h i i , 並 有 綠

根 據 香 港植 物 誌把 兩者 分開處 理。

色花 (參 考資料 2. )的 記 錄。

花 期: 2 月

花期 : 2 月

滷 水 中 的 八 角 I l l i c i u m ve r u m 正 是 本 科 植 物,雖然氣味相近,不過野生八角果實多數 含劇毒(莽草毒素 anisatin),絕不可作 食用八角的替代品。近年因為發現八角含有 預防及治療流行性感冒藥物原料(莽草酸 Sh i ki mic a ci d )令 其 身 價 飛升 。

參考資 料: 1. 林 祁 . ( 2 0 0 0 ) . 八 角 屬 植 物 的 分 類 學 訂 正 . 植 物 分 類 學 報

(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 , 3 8(2), 167-181. 2. H e r k l o t s , G . A . C . ( 1 9 3 3 ) . T h e F l o w e r i n g S h r u b s a n d Tr e e s o f H o n g Ko n g . Pa r t I V. T h e H o n g Ko n g Naturalist , 4 (1), 2 0-33.

八角科只有一屬,中國有28種,香港可以找

3. Agr iculture, Fisher ies and Conser vation Depar tment. (2007) . Flora of Hong Kong Volume 1 , 6 5-66.

到 4 種 。其 中 2 種目 前 更只 在 香 港 有記 錄 。

4. 中 國 植物誌 - 電子 版 ht tp:/ /fr ps.pl antphot o.c n/pdf.a sp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27


八月

木林森處

撰文、攝影:

青海流石灘上的植物

mic

28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1 月

高原地帶海拔4500米以上,因為地 表的岩石受山地冰川作用和強烈的物 理風化而形成流石灘。其地表壘壘裸

巖而幾乎沒有土壤,只有山脊平緩的坡面堆積著 大大小小的礫石。另一方面,流石灘上的氣候寒 冷而乾燥,一年中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冰雪覆蓋之 下,只有夏季短短的兩三個月的時間溫度在零度 以上,卻又是空氣稀薄和日光強烈,晝夜溫差變 化劇烈,即使在盛夏季節一天之中也會雨雪冰雹 鋪天蓋 地而來。


宿根肋柱花

L o m a to g o n iu

m p e re n n e T. N . H o e t S . W. L iu .( 龍膽科) 八月是三大高 山植物-龍膽 的花期,因此 , 各種的龍膽科 的植物競爭開 放。

在這土壤瘠薄氣候惡劣的流石灘有 著稀稀疏疏植物生長。只有那些與 嚴酷冰雪和強勁疾風作頑強鬥爭的 植物才能獲得特殊的生存條件而定 居下來,成為植物界中最適應嚴寒 乾旱惡劣氣候和土壤瘠薄生境的高 原流 石 灘 植被。

八月的時候,我有機會一到這種特殊 的地貌,短短的行程見到的流石灘的 特有 植 物 實在令 我大 開 眼界 。

康定風毛菊

) h Ha nd .-M az z.( 菊 科 Sa us su re a ce ter ac 高原上的優勢品種, 菊科風毛菊屬可說是 種的風毛菊。 小小地方就能發現多

我們去到的第一 天白雪茫茫,行程不得不 因為風雪太大而中斷。想不到 第二天再去的時候,竟然已是碧 空萬里,氣溫上升到20多度。其 天氣轉變之大,令人驚奇。由 此亦可知流石灘上植物生存 條件的惡劣。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1月

29


木林森處

單花翠雀 De lph ini um ca nd ela br um Os ten f' va r mo na nth um (H an d.- Ma zz )W . T Wa ng . ( 毛 茛 ) 科 為了抵抗強風,流石 灘幾乎所有的植物都 是貼地而生。

紅葉雪兔子 Saussurea paxiana Diels ( 菊科 )

菜 西 南 無 心rr e s ti i fo A re n a r ia

D ie ls ( 石 竹

科)

特性。 有不同的 的植物都 上 灘 石 種流 地而生, 環境,各 ts),極度貼 端的生長 n a l 極 p 其 n 抗 o shi 為抵 。也因 植物(cu 風和低溫 化成墊狀 強 演 抗 至 抵 甚 能 ,又 有些植物 墊 保存水份 石頭上的 能有效地 既 , 慢,一塊 狀 緩 塊 為 團 極 地 密集 的生長 墊狀植物 苛,所以 嚴 件 條 為生存 月。 百年的歲 已經有過 能 可 物 狀植

墊狀植物

30

c u s h io n

p la n ts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1 月


槲葉雪兔子

ith ( 菊 科 ) ci fo lia W. W. Sm Sa us su re a qu er

紅景天絕對 是高原 地區的特色 植物。

高山紅景天

R h o d io la

s a c h a li n e

n s is A .B o r( 景 天

科)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1月

31


木林森處

花多是紫藍色或

Saussurea tangutica Max im (DC ) E dgew var d iels ( 菊科 )

太陽油防曬,

原來這跟高原

高原上可能會搽

部分的紫外光。

者紫紅色的呢?

有關。人們上到

嫩的花朵反射大

利用巨大的總苞片保護也是防風御寒的好方法。

為什麼高原上的

上強烈的紫外光

而紫色就有助嬌

唐古特雪蓮

甘青烏頭

ut ic um Ac on itu m ta ng pf ( 毛 茛 科 ) (M ax im . )S ta .

道孚龍膽 Gentiana altor um H . Sm ith ex Mar q( 龍膽 科 ) 32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1 月


水母雪兔子

) Sau ssu rea med usa Max im( 菊科 水母雪兔子是其中一種天山雪 俠小說神化了其藥用功效,所

蓮,幾乎只生長在流石灘上。

因為被武

以被濫採嚴重。但其實其功效

並沒有什

麼神 奇之 處, 只是 因為 生長 的環 高山植物其中一樣法寶就是外 作用就像我們穿的羽絨,極具

境特 殊, 所以 才被 文人 加以 神化

表長了厚厚的毛和里面塔狀的

結構,其

保曖效果。另外,塔狀的結構

還可防止

全棵 植物 結冰 和把 珍貴 的水 分鎖

在 “ 塔內 ”。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1月

33


木林森處

獐牙菜屬

S w e r ti a s p p. ( 龍 膽 科)

34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1 月


毛翠雀花是翠雀屬中較原始的種類。與常見的翠雀

的花形真的很不一樣的呢。花朵上密密的絨毛,除

了能御寒外,還能遮擋部分的紫外線呢。

毛翠 雀 花 Delphinium tr ichophor um Fra n c h . ( 毛 茛 科 )

黑蕊虎耳草

S a x if ra g a

m e la n o c e

n tr a F ra n ch.

結語 此次的流石灘之行只有短短的兩 個多小時,浮光掠影似的看花難免 令人意猶未盡。而且8月也不是高原植 物開花最鼎盛的時候,報春花科、罌粟 科、杜鵑花科的花期都已過了,希望明 年能有機會再去作更深入的考察。 (特別鳴謝網友徐長卿先生協助鑒 定。植物鑒定可能有誤, 敬請指正。)

高原鼠兔 Pika 另外在流石灘上也可以較容易見到其他哺乳 動物。其中因為大型肉食性動物的減少,高 原鼠兔 在整 個青藏 高原上 都大 量繁殖。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1月

35


撰文、攝影:

完美偽裝術

在水中央

ho r l i ck

底裡,就跟地面上一

一隻蜘蛛蟹把自己平

樣是個弱肉強食、適

放於 海棉上 模仿海 葵。

者生存的世界。小小

海洋生物們如何自保?且看牠們

低級組

一一 向大 家 示範 :

體型較大或顏 色 不 完 全 一

樣,比較容易 被 發現 。

36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50 mm, Indon esi a, ph oto by hor l ick


蛙蛙魚(frogfish) 最喜歡隱藏在同色的海 棉 上 , 伺機 獵 食 小 魚 。 3 0 mm , Jap a n, p ho to by ho r l ick

梭螺身上的 花紋一般都會模仿 牠身邊 珊瑚 的顏色。 20 mm, Indon e si a, photo by hor lick

接近透明色的 小 鰕 虎 魚 ( g o by ) 跟 橙 色 海 棉融 為 一體 。 2 0 m m , Ind o n e sia , p h o t o by h or lick

鬼 笛 魚 (Ghost pipefish) 經常以頭下尾上的姿態於 羽毛星(feather star) 附近 停 留。 80 mm, Indon esi a, pho to by hor l ick

不小心的話還真 看 不 到這 對 石頭 魚 ! 1 50 m m, H on g Kon g , ph ot o by h o r l ick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37


在水中央

小小的蟹橫行 於雞冠珊瑚中,就似 其中 一粒 小 肉 瘤。 5 m m , P hi l ip p i ne s, p h o t o by h o r lick

中級組

海剌上也有不少生物。 這條喉盤魚(Clingfish)堅 信,把自己拉得筆直的緊隨著

隱 藏 得 相 當

海 剌一 起移動 就不會 被發現。

好,要很小心

30 mm, Indon esi a,

才 會 看 到 牠

pho to by hor l ick

們。

海兔(Seahare)以 進食海藻為生,體色令牠 們完全與海藻混為一體,不 留 心就 一定會 錯過 了。 80 mm, Ph il i ppi ne s, pho to by h or li ck

偽裝蟹將自己全 身以海棉包裹,牠不 動 的話還 真看 不出 來。 30 mm, H ong Ko ng , ph oto by hor l ick

38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生活於羽毛星中 的小蝦,幾乎全部都與寄主 同一色調以便隱藏。所以, 牠們就與不同種類的羽毛星一 樣 ,有 著千變 萬化 的顏色。 8mm, Phi l ip pi nes, ph oto by hor l ick

寶 貝 螺 ( C ow r i e ) 把自己裝扮得跟雞冠 珊瑚一 模一 樣。 10 mm, H ong Ko ng , p hoto by ho r l i ck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39


在水中央

高級組

即使牠們就在 你的正前方, 也不可能馬上 被 發 現!

這棵海扇上有 一隻蟹和一隻梭螺, 找找看! 3 0m m , In do n es ia , ph o to by ho r li ck

這 種 蟹很 漂 亮 呢 ! 1 0m m , Phi lip p in es, p ho t o by kle e

很多海葵上都 有葵蝦,可這一種在千 手葵上的就比較少見到,可 能 牠的隱 藏能 力太好 了! 10 mm, Indo nesi a , ph oto by pan la i

40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這圖中的生物沒有 特別之處,唯一的可能是 把 一 隻 海 蛞 蝓 ( N u d i b ra n c h ) 誤認 為 海棉 吧了 …… 2 5mm, P hi l ip pi nes, p h oto by ho r l i ck

海棉蝦 (Paron

枯 枝 …… 還 是

shrimp) 就算有人為你指

海 龍 (P ipe fis h) ??

出,都不一定能看得真牠的

40 mm, Indon esi a,

形體 ! !! ( 筆 者親 身 經驗 )

p hoto by h or l i ck

1 0 m m, P h i li ppi ne s,

侏儒海馬

p h o t o by Jo n e 仔

(Pygmy Seahorse) 居住在海扇上,你能看見 這 裡有多 少隻 嘛 ? 3 隻 , 8-10m m, Ph i lip p in es, pho to by J one 仔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41


在水中央

中國大陸新鰕虎魚屬記錄

瓢鰭鰕虎屬 及有關瓢鰕虎魚亞科 的保育討論 文: To ny N i p

圖: hong kong ensi s

今年,友人竟發現了筆者夢寐以求 的dream fish,牠就是兔頭瓢鰭鰕 虎S i c y o p t e r u s l a g o c e p h a l u s 。

這個體的發現表示華南大陸的瓢鰕虎魚亞科 (Sicydiinae)再添一員;而不單只此種名,筆 者無論在網上及學術界亦未聽聞過此屬在中國 大陸有任何正式記錄,因此是次亦可說是此屬 在中 國 大陸的首次 文字 及圖片記載。

42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First Record of the Genus Sicyopterus from Mainland China, with a note on the conservation of Sicydiinae by To ny N i p

A b str act : T h e p r e s e n t p a p e r r e p o r t s o n 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 o f S i c yo p t e r u s l a g o c e p h a l u s i n a stream in the south of Mainland China. This specimen represents the first record o f t h i s sp e c ie s (a n d al s o t his genus ) fr om M ain lan d Ch ina . Al thou gh thi s s p e c i e s i s a bu n d a n t i n c e r t a i n p a r t s o f t h e wo r l d , i t i s ve r y ra r e i n t h e r e g i o n , and th u s i s c o n si d e re d t o b e of regional c ons er vat ion con cer n. In r ecent year s, a few sicydiine gobies have been newly recorded in the south of Mainland China. All of them were never found to be common; some were also ver y rare. All these indi ca t e t h a t in th i s re g i o n t h e s e gobi es should be prot ect ed. To pr otec t t hese a m p h i d r o m o u s s p e c i e s, e l e m e n t s o f t h e i r m a i n h a b i t a t s u c h a s s t r e a m b e d a n d st r ea m fl ow s h o u l d re ma i n n a t u ral , and the s tr eam- ocean cor r i dor shoul d not be bl ocke d (i .e. c u l ve r te d , bu i ld i n g of wei r ). A ls o, c om merci al / amat eur har ves ti ng o f t he s e s p e c i e s i s c o n s i d e r e d uns us tai nabl e and shoul d be st r ic tl y contr ol l ed.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43


在水中央

又要無可避免地說一說歷史。大陸及台灣學者多用寬

與其他瓢鰕虎魚亞科的魚(Sicydiine Gobies,下稱

頰 瓢 鰭 鰕 虎 S i c yo p t e r u s m a c r o s t e t h o l e p i s 給 此 魚

瓢鰕虎魚)一樣,兔頭瓢鰭鰕虎也是一非繁殖性河海

命 名 , 但 原 來 國 際 洄 游 鰕 虎 魚 權 威 R o n a l d Wa t s o n

洄游種(amphidromous species),廣佈於太平洋至

早 在 十 年 前 就 判 定 此 名 是 無 效 的 ( Wa t s o n 2 0 0 0 ) 。

印 度 洋 ( Ke i t h e t a l . 2 0 0 5 ) , 北 至 台 灣 日 本 , 南 至 澳

雖 然 期 間 有 個 別學 者 質疑 過S. lagocephalus 的 有效

洲也有分佈記錄,而據聞其數量在某些太平洋島嶼亦

性,但經過一場歷時數年的激辯後(有興趣可看一下

相當多;但是,這不代表此魚沒有保育價值。直到

Sparks & Smith 2006,Smith & Sparks 2006,

現時為止,筆者及友人在華南大陸遍尋了不少河溪

2007 , Kottelat 2007 , Kottelat et al. 2008 ,筆者

後,都只是觀察到十分之少的數量,而國內外文獻及

看 見 這 排 名 字 也 頭 暈 ) , 最 近 主 流 分 類 學 界 仍 維 持S.

網上亦未曾有此魚的記載,這都表示此魚在這兒是

lagocephalus 為有效種名這一觀點(ICZN 2009)。

極度稀有的,絕對應受到區域性保育關注(Regional

而 筆 者 亦 電 郵 了 有 關 照 片 予 R o n a l d Wa t s o n 及 另 一

Con ser va tion Con cer n) 。

瓢 鰕 虎 魚 亞 科 權 威 Ke i t h P h i l l i p e 察 看 , 他 們 二 話 不 說一致 認 為此 魚就 是 兔 頭瓢 鰭 鰕虎 。

44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近年在華南大陸都陸續發現了不少瓢鰕虎魚種(如枝 牙 鰕 虎 S t i p h o d o n 、 瓢 眼 鰕 虎 S i c yo p u s ) , 共 通 點 就 是無論何人發現,或用什麼方法,牠們在野外的數量 都不多,而有些被發現的種亦已被列入中國甚或國際 保育名單(如IUCN),更有些是還未被命名的新種。 這一切一切,都代表了在華南大陸,瓢鰕虎魚應受到 保護。

保護物種當然由保育生境做起。要保育這些河海洄 游魚類,最重要是維持河海之間的通道暢順無阻 (mainta in a s t re a m-o c e a n c o rr i d o r ) , 及 不 應人為 地影響溪水流量及水質,河溪底部及堤岸亦應保持天 然。可惜的是,我們探索過的河溪生境,很多都被人 為污染,不少都有堰、水閘、堤壩、引水道或用作抽 取溪水的水管,而我們遇見最嚴重的破壞,就是將河 溪全面混凝土化或改為暗渠;凡此種種,都是對河海 洄 游 魚 類的 致命打 擊。

不殺牠牠亦會自然淘汰,故抓回家讓牠有個「安樂 窩」更好吧!但這些「大師」似乎不知道的是,據我

另外,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問題,就是野外採集。華

們的觀察,這些所謂熱帶來的小魚,不但能渡過華南

南淡水魚專家陳輩樂博士早就觀察到,很多水族愛

的冬天,而且都有明顯的繁殖行為;在這兒,牠們不

好者都愛野採稀有種,包括一些瓢鰕虎魚,水族市場

是過客,是名符其實的住客!其實,台北都有那些

亦有瓢鰕虎魚出售(Chan 2002)。不幸的是,由於

被稱為熱帶魚的瓢鰕虎野生種群,大家翻開地圖看

其洄游習性,瓢鰕虎魚極難作人工繁殖。無論是科研

看,對比一下經緯度,或上網找一下氣候資料,就可

人員或專業玩家,到目前為止都未能成功把牠們由卵

知大部份處於北回歸綫下的華南是否適合牠們了。

養至成魚,故在市面出售的都是野採得來的魚。而明

最後一種為野採護航的說法,就是說這些魚,就算

顯地,無論商業性或自家用的野採,稀有魚種群都是

採光了,只要適合生境及海外種群尚在,總有一天

難以承受的。當然,因為種種原因,總會有些人唱反

會漂回來。但我想說的是,血淚的經驗已證實這只

調。簡單的就是認為採兩三條「自用」沒問題,但他

是一個用來「合理化」自私自利行為的謬論。坦白

們總不會答「十個人各採兩三條合共為多少」這算

說,這說法要看地點及該物種本身的稀有度而定。

式,總之他們認為「適量採集」就已是皇恩浩蕩了。

如 主 要 在 較 高 緯 度 出 現 的 日 本 瓢 鰭 鰕 虎S i c yo p t e r u s

更複雜的,就是有些「大師」引用日本某些人對那些

japonica , 其 在 日 本 的 族 群 本 身 就 很 穩 定 , 每 年 亦 有

隨黑潮漂至日本主島群的熱帶海水魚的看法,認為這

大量仔魚漂到台灣,在台亦建立了一定族群數量,故

些是熱帶種,偶然隨海流漂至,根本過不了寒冬,你

此種在台灣就未必有即時的保育需要,這當然亦與日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45


在水中央 本及台灣的保育工作較成熟有關。 但用另一個例子,如環帶瓢眼鰕虎

Sicyopus zosterophorum ,雖然 分佈廣泛(由印尼至日本都有),但 在其分佈中心東南亞的數量也很少 ( Wa t s o n 1 9 9 9 ) , 加 上 東 南 亞 現 在 不斷承受着發展壓力,任何一個地 區性種群都應受到保護。日本環境 省很早就已把這魚及很多種所謂源 自熱帶的瓢鰕虎魚列為他們國家的 極度瀕危種,以加強保護,更指出 採集行為應予以規管(見Ministry of t h e E nv i r o n m e n t , Ja p a n 2 0 1 0 ) 。 很不幸,上述血淚經驗的主角,就 是牠。自從一個小種群於兩年前在 華南某處被採後,雖然該地一直保 持完好,但就再無此魚踪影。台灣現時可算是瓢鰕虎

現今科技水平,通常都難以避免要採集標本。但筆者

魚出口重地之一,但從一些網上論壇所見,知情者本

知道有些機構,有時為了增加不必要的館藏,或其他

身其實心知肚明這種野採的可持續性有多大,只是大

難以理解的原因,總愛不分青紅皂白地野採一番。正

家都自我感覺良好地心照不宣罷了。台灣資深野外調

如 Ya m a s a k i & Ta c h i h a r a ( 2 0 0 6 ) 說 , 不 但 水 族 愛

研員林春吉(2007)明言,貪婪、無節制的捕撈已把

好者,專業人仕的採集對稀有魚都是一種壓力。筆者

很多以前相對普遍的水生物種,弄到只能在記憶中回

希望有關機構,對採集標本要保持慎重態度;那些已

味。

命名及無分類問題的物種,尤其是稀有種,根本無採 集的需要。而且,在生境地點的公佈上,更加是要極

最後要談的,就是科研採集問題。筆者常認為,如為

度小心與審慎。筆者希望有關人仕明白,一切分類及

描述從未命名的新種,或要釐清混亂的分類課題,以

生態研 究,最 終都是為 物種保育 而作的 努力。

後記

近日在看《中國國家地理》2010年9月號,談的是虎。筆者發現,現在內地似乎 真的為老虎的保育着急了。但是,這老虎的發源地,野生老虎的景況比家貓更難 堪:華南虎滅絕似乎只是時間問題,野生東北虎數目跟鄰國俄羅斯比只可用可憐 可悲來形容,近年唯一一隻正式記錄過的野生印支虎,應該已被獵人誤殺掉,孟

加拉虎還不知有沒有。印度俄羅斯這些鄰國,發展步伐可能差過中國一點點,可 人家的物種保育卻可引以自豪;印度的老虎數目無論如何跌也好,現時仍有過千 頭在野外生活,俄羅斯針對西伯利亞虎(即東北虎)的保育措施更成功扭轉了這瀕 危物種的命運。筆者認為,一切都不是人口增長或發展過快引起,最重要的都只 是 心態 問 題 。如 我 們不 改 變心 態,到 接 近失 去 時才着 緊,太 遲了。

46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文獻資料

林春吉。 2007 。台灣淡水魚蝦生態大圖鑑 ( 下 ) 。台灣,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 h a n , B. 2 0 0 2 . S h o u l d H o n g Ko n g ' s f r e s h wa t e r f i s h e s b e p r o t e c t e d by l aw ?

Porcupine! 25: 13-14. I C Z N . 2 0 0 9 . O p i n i o n 2 2 3 9 ( c a s e 3 3 8 3 ) G o b i u s l a g o c e p h a l u s Pa l l a s , 1 7 7 0 (currently Sicyopterus lagocephalus ; Osteichthyes, Teleostei, Gobiidae): specific name not suppressed. Bulletin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 66: 373-374. Keith, P., Galewski, T., Cattaneo-Berrebi, G., Hoareau, T. & Berrebi, P. 2005. Ubiquity of Sicyopterus lagocephalus (Teleostei: Gobioidei) and phylogeography of the genus Sicyopter us in the Indo-Pacific area inferred from mitochondr ial cytochrome b gene.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 37: 721–732. Ko t t e l a t , M . , L a r s o n H . K . , Wa t s o n R . E . & Ke i t h P. 2 0 0 8 . C o m m e n t o n t h e p r o p o s e d s u p p r e s s i o n o f G o b i u s l a g o c e p h a l u s Pa l l a s, 1 7 7 0 ( O s t e i c h t hye s, Teleostei, Gobiidae) (Case 3383). Bulletin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 65: 57-60. Kottelat, M. 2007. Nomenclatural status and identity of Gobius lagocephalus (Teleostei: Gobidae). Molecular Phyogenetics and Evolution , 43: 693–695. Ministr y of the Environment, Japan. 2010. Japan Integrated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System . <http://www.biodic.go.jp/J-IBIS.html>. ( 日文 ) Smith, W.L. & Spar ks, J.S. 2006. Sicyopterus lagocephalus : The Wor ld's most widespread nomen dubium .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43:696-698. Smith, W.L. & Spar ks, J.S. 2007. Gobius lagocephalus : Pallas 1770 (currently

Sicyopter us lagocephalus : Teleostei, Gobiidae): Proposed suppression of the specific name. Bulletin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 64:103-107. S p a r k s , J. S . , & S m i t h , W. L . 2 0 0 6 . S i c y o p t e r u s l a g o c e p h a l u s : W i d e s p r e a d species, species complex, or neither? A critique on the use of molecular data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40: 900-902. Watson, R.E. 1999. Two new subgenera of Sicyopus , with a redescr iption of

Sicyopus zosterophorum (Teleostei: Gobioidei: Sicydiinae). Aqua 3: 93-104. Watson, R.E., Marquet, G. & Pöllabauer, C. 2000. New Caledonia fish species of the genus Sicyopterus (Teleostei: Gobioidei: Sicydiinae). Aqua 4: 5–34. Yamasaki, N. & Tachihara, K. 2006. 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mor phology of eggs and lar vae of Stiphodon percnopterygionus (Gobiidae: Sicydiinae) collected from Okinawa Island. Ichthyological Research 53: 13–18.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47


在水中央

地 天 新 洄游」

我的「

撰文、

攝影、

繪圖:

周華威

淡 港 香

錄 記 新 的 水魚

百年繁 的 地 丸之 港這彈 香 出 港的小 就 香 造 唯 境 , 文環 水體 洋的水 型淡水 的 大 的 然 化多端 天 變 乏 現 管缺 而展 盛。儘 的落差 當 形 地 著 忽略, 隨 所 卻 人 資源 期為 義下長 型淡水 喜 主 商 我向來 在重 。 種 錄 物 論記 活的 現更遑 相 內裡生 發 於 人 。 的傻瓜 未被 殼 面貌 從 機 本 防水 」根 一部連 的 原居民 了 「 置 少 新鮮感 月添 7 滿 中不 充 年 9 0 又 生 20 個既陌 索,於 這 探 入 潛 進 歡浮 投身 ,便會 暇 餘 每有 機後, 。 認 尋珍寶 搜 類略有 藏 種 寶 的 大 水魚 淡水 的 詡對淡 自 , 出更多 人 帶 的 時 魚 之 界 熱帶 淡水世 從 飼養過 的 少 港 不 香 撩亂。 入 花 一如 進 眼 在 到 感 令我 初簡直 理 ,這反 之 意 觸 不 接 明的心 , 花 識。 族 暗 一 柳 及 鰕虎 得患失 港 其是那 患 尤 在 。 , 種在香 覓 數 疑惑 覓 遇 尋 得 地 ,尋 又意外 水底下 卻 。由 到 , 上 內 的魚類 之 水面 性 月 游 個 6 屬洄 於1 而同皆 替下, 約 交 不 態 狀 牠們 舞。 魚兒。 的 洄游起 錄 兒 記 魚 到 玲瓏 無法找 地隨著 次 一 又 便一次 是,我

48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9年 200 9曰 2 08月

條紋頰鰕虎魚 Stenogobius genivittatus 2009年8月29日 購置新相機 還不到兩個月,一尾樣子有 點像雌性溪吻的鰕虎魚忽現 眼前。牠眼下的面頰上有著 一條明顯的粗黑紋,背鰭邊 緣呈淡紅色,全長約5.5cm。 小魚不大怕人,可接近至兩呎左右 的距離展開拍攝。回家後從參考書中得 知牠是條紋頰鰕虎的雌魚,在中國動物 誌鰕虎魚亞目(2008)一書內查得此魚分 布於台灣的淡水河流、溪澗及日本西南 諸島的淡水域。數日後,友人更於此處 拍攝 到條 紋頰鰕 虎的 雄魚。 2009年9月13日及2010年6月21日 我 又分別在另外兩處溪間,各錄得一尾條 紋頰鰕 虎的 雌魚。 2010年9月17日 今天終於有緣欣賞到 美豔的雄魚。牠正處於發情期,時刻緊 迫雌魚之餘,身上的黑色條紋及魚鰭邊 沿的豔紅色彩,更因求偶而舞動出格外 奪 目的光 芒。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49


在水中央

9年 200 0曰 3 09月

黑鰭 枝 牙 鰕 虎魚 Stiphodon percnopterygionus 在野外跟紫身枝牙鰕虎同游是件賞心樂事。牠

前方竄動。我立刻緊跟而上,牠停在石上稍

身上那種獨有的閃亮紫藍色彩使人目眩。於水

息,看那在水流中飄揚的獨特背鰭,正就是黑

中接觸不同體形的紫身枝牙鰕虎多了,心裡不

鰭枝牙鰕虎的雄魚!我不住的按動快門,抓緊

其然會想到,生存條件相若的黑鰭枝牙鰕虎是

這難得的機會把這美麗的小魚記錄下來。隨後

否 也 正生 活 於 香 港的某 個角 落 ?

我多次再訪此地,細心觀察這尾黑鰭枝牙鰕虎 的狀況,發覺每次見面牠的尾鰭都在消減。我

2009年9月30日 此推論終於在拍攝紫身枝牙

十分渴望得知牠的傷勢是由什麼原因所造成,

鰕虎的過程中得到證實。那天,一尾身型嬌

是 受細 茵 感 染還 是被 其 他爭 地盤 的 魚隻 攻擊?

小,長約3cm,呈橙紅金屬色澤的小魚在我的

50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首記錄

紫身枝牙鰕虎雄魚


朋 友發現

2009年10月中,朋友又找到另一尾黑鰭枝牙鰕虎

2010年1月至11月之間,我再度發現另外三尾黑鰭

的雄魚。此魚與我上次所發現的魚隻相比,色彩明

枝牙鰕虎的雄魚。因紫身枝牙鰕虎與黑鰭枝牙鰕虎

顯有別。牠身上的色彩以藍色金屬色澤為主,背鰭

的雌魚長相十分相似,在水下根本難以辨別。因而

全黑。此魚最特別之處在於,由發現那天開始直至

直至現在也只能拍攝到一尾「擬似」是黑鰭枝牙鰕

2010年11月牠都仍然活躍於此。香港冬季溪澗的

虎的雌魚。黑鰭枝牙鰕虎在香港的分佈只有零落的

水温一般會低於20℃,在寒流襲港的日子裡更有

記錄,數量比紫身枝牙鰕虎稀少得多。中國動物誌

機會低至10℃以下。記錄顯示此魚可在香港野外

鰕虎魚亞目(2008)提及此魚:分佈於台灣南部的恒

的溪澗安然渡過寒冷的冬天。這真是一筆非常良好

春及東部的蘭嶼等河川的中、上游;太平洋中部各

的 記錄 資 料。

島 嶼, 北 至日 本 ,南 至 印度 尼西 亞 。

擬似是黑 鰭枝牙 鰕虎的雌魚

紫 身枝牙鰕虎雌魚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51


在水中央

0年 201 7曰 1 09月

似鯉 黃 黝 魚 ( 短塘鱧) Hypseleotris cyprinoides

雄魚

雄魚

雌魚

2010年9月17日 這天我與友人相約到我提議之 處尋寶。當時彼此各自在不同的角落搜尋拍攝 對象,所遇上的都是常見的物種。泡在水裡差 不多已一個小時,朋友忽然興奮大叫,原來他 發現了短塘鱧的雄魚!此魚長約5cm,樣子看 起來跟食蚊魚真有幾分相像。二人在水中忘情 拍攝,不久之後,我就在距離雄魚一步之遙的 角落發現短塘鱧的雌魚啦。此魚長約4.5cm, 身形比雄魚嬌小。當時在雌魚身旁有不少異鱲 結伴同游,若說短塘鱧的雄魚有幾分食蚊魚的 影子 , 那 麼 雌魚 看 起來 就 像未 成 年 的異鱲 。 有夠 妙 趣! ( 此魚 由 朋友首 先 發現 )

短塘鱧是台灣的稱號,似鯉黃黝魚 則為動物誌之正名。在此之前我 們只能從書本上看到牠的照片。短 塘鱧的雄魚於發情期會展現出夢幻 般的色彩,非常迷人。沒想到在香 港居然可以找到這種稀有小魚。中 國動物誌一書還曾提及此魚在中國 僅分佈於台灣;數量少,屬易危物 種,已被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

 52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雌魚與異鱲

(2004) 。


0年 201 1曰 0 07月

雌魚

朋友發現雄魚

枝牙鰕虎魚屬 Stiphodon sp. 縱觀數種新記錄的淡水魚,當中最特 別的要數一尾雌性的枝牙鰕虎。牠 與現今已經發表的39種枝牙鰕虎魚

雌魚

(S t i p h o d o n ) , 由 體 色 至 紋 理 都 有 著 明顯的差別。因而推斷這是一條新種 的枝牙鰕虎魚。經過反覆多次的搜 索,在發現這雌魚的生境裡就只能找 到這唯一的魚隻,始終都不見雄魚的

第一背鰭

8mm

蹤跡。在2008年10月,幾位朋友曾

鰭膜為 半透 明帶有

經在別處遇過一尾新種枝牙鰕虎的雄

微紅色 。

魚。我拿來跟這雌魚比對,發覺牠們 的背鰭、尾鰭和身體的顏色分佈皆有

第二背鰭 鰭膜為半透明帶有微紅 色﹔各鰭條近端位有黑 斑,形成一黑線﹔背鰭 的端位乳白色(帶有青 1 0m m

藍色光 澤 ) 。

1 0 mm

臀鰭 鰭膜為半透明,端位有乳 白色線和黑色線,乳白色 線 的位置 處於 最外。 10mm

很多相似之處,牠們是相同的魚種或 分別是兩個新的魚種,到現在仍然是 一個 謎。 這枝牙鰕虎雌魚的身長5.1cm;魚體 淺黃色;體側中央及背部各有一條黑 棕色的縱紋,由吻部向後伸延至尾鰭 基部;體側中部的縱帶上有十個大黑 斑,各黑斑的位置隱約有黑色的垂直 橫帶,橫帶由背鰭基部向下伸展至體 側下 方;尾 鰭基 部中央 有一黑 斑。

胸鰭 鰭 膜為半 透明 ,沒有色 斑 。

尾鰭 鰭膜為半透明,端位有乳白色線和黑色 線,乳白色線的位置處於最外,上部端 位的乳白色線和黑色線之間有 一紅色線﹔尾鰭中部有兩條黑 斑 紋﹔ 基 部中 央有一 黑斑 。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53


在水中央

雄魚

9年 200 0曰 3 09月

多鱗枝牙鰕虎魚 Stiphodon multisquamus 台灣的河溪有一種洄游性的鰕虎魚,名叫日本禿頭鯊。 此魚身體呈黃褐色,體側有多條縱紋,數量非常豐富, 屬當地的食用魚之一。因台灣的地理位置跟香港相鄰, 我和 朋友推 想, 香港很大 可能 會有日 本 禿頭 鯊 的蹤影。 2009年8月29日

我在水中浮沉,潛水鏡的正前方有一

褐色的小魚在石間竄動,清楚看到這魚體側有多條縱 紋!噢,心裡大叫終於找到日本禿頭鯊了。跟往常一 樣,我以相機快速攝取了多張記錄照片。回家後,更急 不及待立刻翻開相關的書籍比對,但出乎意料,書中圖 片內的禿頭鯊體側長的是斜紋,而我照片中的魚身上長 的全是 縱紋 ,這魚 可不 是日本禿 頭鯊 !

翻查中國動物誌,於內裏找到一種名為多鱗枝牙鰕虎

雌魚

魚 S t i p h o d o n mu l t i s q u a mu s ( Wu e t N i 1 9 8 6 ) , 其 特徵跟我所遇的魚兒最為吻合。多鱗枝牙鰕虎是海南特 有種,魚體呈灰棕色,體側有9-10條垂直縱紋。唯對照 了牠的第一背鰭特徵和背鰭前鱗的數量後,發現兩者有 差異。於是我轉至網上搜尋資料,又找到了一種名為金 吻 枝 牙 鰕 虎 S t i p h o d o n a u r e o r o s t r u m ( C h e n & Ta n 2005)之魚種。雖然這魚的大部形態特徵描述與我相片 中 的魚 較為 接近,但 背鰭 前鱗的 數量仍 然有 差別 。

54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雄魚

這究竟是什麽魚呢?稍後朋友 代為聯絡有關的魚類學家協助 做鑑定工作。透過手上這批清 晰但數量有限的相片資料,最 終,由一位鰕虎魚權威確定, 此為多鱗枝牙鰕虎 Stiphodon

multisquamus 。雖說魚兒身份已

雄魚

獲權威鑑定,但當中仍舊存有不少 疑問,何故我找到的魚與中國動物 誌內描述的多鱗枝牙鰕虎有分別? 是動物誌文稿出現手民之誤又或是相片鑑定有難度 而出錯?這種模糊當可視之為野外探索的附加趣 味。然而,會否有那麼的一天,在香港真的出現日 本禿頭鯊?出現與否端看未來,此時此刻,則有兩 點可以肯定。香港有記錄的枝牙鰕虎魚屬由原來的2

雄魚

種,現時至少可改寫為5種;而中國有記錄的枝牙鰕 虎 魚屬由 原 來 的 3 種 ,亦 同 樣 至 少可 改 寫為 5 種。

雌魚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55


在水中央

9年 200 日 1 10月

成魚

大口 湯 鯉 Kuhlia rupestris 2009年10月1日 我在坑道內潛行追蹤沼 蝦,一度銀光自眼前迅速掠過,牠游姿獨 特當下就引起了我的注意。這尾身長約 5cm 的小魚以異常高的速度於坑道內往返 覓食。其外形及色澤跟黑邊湯鯉 Kuhlia

成魚

成魚

marginata 非常相似。可在水中觀察這高 速的魚兒有點困難,必須在牠掉頭減速時才 可以看清楚其身影。小魚的尾部有兩個明顯 的黑色斑塊,色澤及位置與黑邊湯鯉明顯有 別,身體兩側的小斑點亦較密集。啊,原來 眼前出現的是一尾大口湯鯉。從前香港一直 沒有此魚的記錄,原因極有可能是牠與黑邊 湯鯉的外形太過相似, 而為 人 所忽 略。

大口湯鯉有張大嘴 巴,身驅厚實壯碩, 眼神銳利,尾鰭有兩 塊 明顯 的 大黑 斑,各

黑邊湯鯉

魚鰭帶黃暈。至於 黑邊湯鯉的外形相

較大口湯鯉要來得「文靜」,背 鰭腹鰭均具橘紅色彩。尾鰭則有顯著的黑色 外椽。

 56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幼魚


9年 200 0 1 月

明 仁 枝 牙 鰕虎魚 Stiphodon imperiorientis ( 此 魚由 朋 友 首 先發 現 )

後記 往年7月 特的記憶 命或透過 個不折不 無休止的 扮演何種 盡情搜捕 何種選擇 所限,牠 婪的城市 日「消費 滅亡相去 台上漫游 天地對我

,當那部 空間於焉

感官或化

扣的開放

好戲。只

角色?會

紀念品的

,魚兒及

們沒辦法

對水資源

」大自然

咫尺。生

,更有緣

來說可謂

簇新的相 誕生。波

成影像,

空間。只

是,當我

是觀賞者

消費者?

一眾的水

像其他生

的掠奪,

的遊客,

命比想像

會見那些

意義 非 凡

機劃破流 光上下,

盡皆一一

要觀眾願

們「入侵

、研究人

也許,還

生物種都

命般,可

入侵物種

令本來就

的還要來

數量稀少

,彌足珍

水的一瞬

流水動靜

銘刻於心

意,何時

」人家的

員、獵人

會不停地

不會得到

隨意脫離

的著著進

時刻都在

得艱難!

堪稱鳳毛

貴。

間,一個

處,各色

。魚兒生

何地都可

獨特空間

甚或是一

轉換角色

對等的待

賴以維生

逼,加上

面對競爭

所以,能

麟角的洄

活的淡水

進場欣賞

以後,又

家大小拿

。但不管

遇。因為

的淡水空

愈來愈多

的淡水物

有幸在牠

游寶貝,

世界是

這一齣

會選擇

著魚網

大家作

受條件

間。貪

喜於假

種,與

們的舞

這片新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57


冷暖爬蟲間

即是

生 放

福 積

58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 養 棄 即是

? 孽 罪

育基 攝影: 動物保 撰文、 棲及爬行 會 協 香港兩 棲及爬蟲 香港兩

位漁夫

現後立

悲心,

候放 在那時

程中 捕魚過

生, 將其放

生,因

這正好

龜在 果這海

機會 為牠有

潤,並

意外捕

,就不

較恰 死。比

夫懷有

了傷 程中受

府部門

,漁夫

這漁 表現出

被捕過

因失救

關政 通知有

海龜 獲一隻

當的做

待牠 處理,

完全康

通市 設,普

民在這

膽假 了 這裡大 算牠受 在 就 我 , 當 域。 是最恰 被捕海 算 回 才 放 吧! 樣做 後,才 就可以 道應怎 樣 知 這 楚 認為 未必清 海中, 回 況下, 牠 放生 會直接 也 民 傷,市

牠濕 是保持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59


冷暖爬蟲間 在中國傳統信念中,放生是行善積德的其中一個途徑,能拯救將被屠宰的動物, 放生了就安心吧!家中寵物日漸長大、飼養地方不足夠、飼主無暇照顧等原因, 放生能令牠有更廣闊的空間並能自由自在地生活,這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嗎?以 上只是一些例子,實際上,放生這行為有不同形式的演繹,這包括宗教儀式、遺 棄 寵 物、 甚 至 是 有特 別目的而 放生 的,我 們嘗試 從 以下 探 討放 生 這問題 。 宗教儀式:

寵物遺棄:

在某些節日,在新聞報導中我

人們想飼養寵物的目的,普遍原因大多也

們不難找到某些宗教有放生儀

是對這些動物產生了興趣、希望替自己解

式,目的是給動物再一次的生

悶並填滿空閒時間、在心靈上找多些寄託

存機會,以人性角度來看,這

等。飼主得到滿足後,還會否感激牠們、

是一個善心的行為,這理念應

掛念牠們和照顧牠們一生?從現今社會

是不錯,但在實踐時卻有很多

來看,這答案一定是「不會」,除了貓和

問題存在。我們看到放生動物

狗外,還有各式各樣的寵物被放生,包括

包括魚類、龜類和雀鳥等動

魚類、喫齒類、鳥類、爬行類等動物,在

物,很多放生者不熟悉被放生

這裡的放生實質是棄養。大多數被遺棄的

動物所需要的生存環境就草率

寵物也沒得到應有的下場,被遺棄在野外

放生,如將淡水魚類、陸上生

的, 就不能適應環境、找不到食物等;被

活的龜類放進大海中;將一些

遺棄在市區的,政府有關部門大多數會將

外地品種、生病的個體放進大

牠們人道毀滅。家中寵物日漸長大、飼養

自然中,若外地品種能在本港

地方不足夠、飼主無暇照顧等原因,放生

繁衍,這有機會令大自然中的食物網崩潰,這點可能誇大了一

能令牠有更廣闊的空間並能自由自在地生

點,但 並不 是沒有 可能 , 這 還算 是 不 錯 的 事情 嗎?

活, 這還算 是一 件不 錯的事情 嗎?

一些放生雀鳥的籠子, 可見 其數量 之多。

諷刺地,若所放生的動物是從野外捕捉,表示放生越多,則代 表更多動物已被捕捉。商人為了減輕成本,這些被放生的動 物,不會在運送和飼養上得到良好的照顧。在缺水缺糧後,這 些被放生的動物存活率並不高,更甚的是疾病傳播,影響其他 動物和人類健康,之前所爆發的禽流感及非典型肺炎,令我們 意識到動物傳播疾病的問題。在一些放生龜的殼上,我們不難

在香港,究竟那一種被棄養的兩棲及爬行

發覺已刻上一些紀念文字,事實上,龜殼存著一些微血管,這

動物數量是最多?相信很多人也估到,就

種 行 為 已 經 直 接殘害 放 生龜 的 健康 , 這 還算 是 不錯的 事情 嗎?

是原產於美國的紅耳龜,香港俗稱巴西 龜,已在香港販賣多年,因其繁殖和環境

中間 的那只是中 華花 龜 , 這種 也是經常被 棄養 的龜 種之一。

適應力強、食性廣泛、生長速度快、體 型很小即可達性成熟、產卵數目多和一年 可多次產卵等優勢,並在錯誤的放生行為 幫助下,已成為香港野外數量最多的淡水 龜類,數量遠遠超越本土龜種,並在棲息 地、食物上等與香港原生龜種競爭,嚴重 破壞香港原生的生態系統,或許是香港原 生 龜種 數量下 降的 其中一 個原因 。

60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小 灣 鱷貝 貝 已 移 居於 香 港濕 地 公 園

大家還記不記得山貝河的小灣鱷貝貝,本會相信小灣 鱷曾是經人飼養,由於小灣鱷日漸長大,再難以繼

的毒性足以毒死鳥類和蛇類,即使鱷魚、袋鼠和野犬

續飼養,才會被棄養。由於鱷魚在香港屬於受保護的

誤食海蟾蜍亦會致命,已造成澳洲物種生態浩劫,海

瀕危物種,因此漁護署一直採用各種方法嘗試活捉鱷

蟾蜍 也會 對寵物和 幼兒 構成生 命威脅 。

魚。自2003年11月3日鱷魚被發現至今,漁護署在捕 鱷方面的支出共約30萬元。而請一名澳洲專家及多名

九龍水塘在1913年建成,這是新界地區的第一個水

內地專家來港協助漁護署捕鱷的費用,則分別由本港

塘。據說在水塘興建期間,有人發現附近生長著很多

兩間商業報社支付。由此可見,錯誤的放生行為,不

名為「馬錢」的小灌木。「馬錢」含有毒的生物鹼,

但 影響 生 態環境 , 更會 勞 民傷 財 。

倘若進食,人畜都會中毒,重者可致命,但「馬錢」 卻是獼(音:微)猴非常喜愛的天然食物。 因為人們擔

最近被遺棄在公園中的福鱷因香港冬天冷,大多數過

心,當「馬錢」的果子跌在水塘中會使水含毒素,於

不了冬。而那次搜捕行動中,其實是費時失事,但牠

是,有人放生數隻獼猴並期望牠們把所有的「馬錢」

們是無辜的,可憐的牠們像棄嬰,被迫在孤兒院般的

吃掉,保障食水安全。自此之後,這些獼猴便開始在

水 池中 生 活,這 還 算是 一 件不 錯 的事 情 嗎 ?

九龍水塘一帶交配繁殖,組成一個穩定的族群。沙田 居民 經常 投 訴 猴子滋 擾民 居。

有 特 別 目 的 而 放 生( 生 物 防 治 ) : 就是利用一種生物對付另一種生物的方法,理論上生

除放生動物外,植物也有逸生例子,有「綠色癌症」

物防治方法成效持久而具針對性,不會影響其他非目

稱號的薇甘菊,屬外來品種,原產於中南美洲等熱帶

標品種,但這個方法的成本效益和生物防治媒體可能

地區。如其他攀緣植物,薇甘菊會藉攀附其他植物至

帶 來的 副 作用問 題 ,都 引 起爭 議 。

樹冠以攝取更多陽光,從而有助生長。更甚的是,薇 甘菊的葉子生長蓬勃,會覆蓋其他植物,令其光照不

澳洲在1935年從夏威夷引進大約100隻海蟾蜍, 試圖 控制甘蔗田的蟲害,從這引進放生,澳洲就掉進了海 蟾蜍的噩夢裡,到現在也束手無策。據估計,這100 隻海蟾蜍已經產下了兩億隻的後代,澳洲位在熱帶地

足,難以進行光合作用,因而有礙生長,甚至死亡。 對密度小的次生林、風景林危害最為嚴重,這使生態 系統遭到極大的破壞。要完全杜絕薇甘菊在本港出 現, 目前並不 可能 ,因 為它已 在多處 地方 落地生根 。

區的北部到處也看到他們的蹤跡。這種蟾蜍適應力 強、繁殖迅速,牠們耳後有毒腺,含有劇毒,其表皮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重新引入指引,必須嚴格 執 行 以 下程序 , 才可 確 保放 生 是在 專業 的情 況 下進 行 : - 應 進 行 動物 放 生 的 可 行 性 研 究 ; - 重 新 引 入地 點 的 評 估 及 疾 病 檢 查 ; - 選 擇 健 康個 體 來 放 生 , 與 及 進 行 適 當 的遺傳監測;

養? 棄 是 放生即 孽? 罪 是 即 積福 等待

- 如 情 況 許可 , 應 監 測 放 生 後 的 動 物 存 活率。 並且,我們要有明確的保育目的和對被放生動物及周遭環 境 有 所認 識 , 才可 放 生動 物。

還是 這問題 思考。 細 仔 各讀者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61


我們都是哺乳類

Khao Yai

記 遊 狗

哺乳類觀察小記錄 撰文 、攝 影: bla

2

ckd ogt o

010年11月8至10日,

筆者到了

公園,完成 泰 國 K h a o Ya i 國 家 。雖然時間 了一次短暫的自駕遊 的收穫可說是十分豐 很緊迫,但這次旅程 會簡單分享一下當中 富,筆者希望籍此機 所見到的一些哺乳類

動物。

 K h a o Ya i 國 家 公 園 位於泰國中部 只有一百七十多 東北面,距離該首都 市 谷 曼 , 部 中 國 泰 K h a o Ya i 位 於 , 2小時。於1962年成立 機場駕車入內約需 際 國 市 谷 曼 於 者 筆 公里, 2168平方公里, 的國家公園。面積 久 悠 最 史 歷 土 本 國 K h a o Ya i 是 泰 蓋率 0 1351米。其植被覆 ,水平高度由20 至 園 公 家 國 的 3 大 第 屬泰國 林,其他自然 主要為熱帶潮濕常綠 , 0 0 種 0 2 過 超 類 種 佔有8成,植物 生境還包括乾燥常  K h a o Ya i 國 家 公 園 蘊 含 多樣 性 的天然 生 境

綠林、乾燥混生林、 高山常綠林。除此之 外,草地和次生林

生 是 K h a o Ya i 重 要 由 境,草地的形成是 公 於當地農民在國家 所 園未成立之前燒地 立 造成,而國家公園成 田 後,部份荒廢了的農 。 則慢慢演化成次生林

62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草 地是 K h ao Ya i 境 內 重要 生 境 之 一 , 遊 人 可 於此 觀賞 不 少哺 乳 類動物 和鳥 類。 除 了 植 被 外 , K h a o Ya i 最 重 要 的 生 境 當 然 還 有 溪 流 和 湖泊,其主要由6個水系所組成,而一些瀑布更是假期

 K hao Yai 的天 然溪流

遊 客必 到 ,甚至 是電 影取 景 的勝 地 。

 瀑布 是重 要的旅遊 景 點

 天 朗氣 晴,有 如置 身世 外桃園 。

氣候 K hao Yai 一年主 要分 成三個重 要 季節 : 熱季( 3 月至 5 月): 平均溫度約攝氏28度,哺乳類動物會減少因曝曬而喪失水 份 ,並 且會聚 集在 水源附近 。 雨 季( 6 月至 10 月): K h a o Ya i 每 年 總 降 雨 量 約 2 2 7 0 毫 米 , 而 雨 季 則 佔 了 其 中 超 過 8 成, 差不 多每天也 會有 雨。 寒季 ( 11 月至 2 月) : 平均溫度約攝氏17度,天氣較乾燥,是觀察野生動物的最好 時機,晚上清晰的視野和寒冷的天氣,十分適合尋找夜行哺 乳 類動物 。因 此筆者亦 選擇 了這個季 節 進行 這 次旅 程 。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63


我們都是哺乳類 正因為有這些適合的環境和氣候 因 素 , K h a o Ya i 擁 有 著 豐 富 的 生

K hao Yai 國家 公園(本 部) 地圖

物多樣性,包括超過70種哺乳類 動物、三百多種雀鳥、七十多種 兩棲爬行類動物等等。附表一列 出 了 K h a o Ya i 國 家 公 園 內 的 7 0 種哺乳類動物,當中包括一些瀕 危物種,例如老虎、雲豹、長臂 猿、 豺、 亞 洲象和 大 額牛 。 K h a o Ya i 面 積 十 分 大 , 觀 察 動 物 的最好地方一定是公園本部,附 近有訪客中心、餐廳等,住宿方 面,除了可容納不同人數的房間 外,亦有不少營地,供遊客露營 之用。筆者選擇了一間二人房, 環境十分清幽,加上天朗氣晴, 彷 似置 身 世外桃 源 一樣 。

在短短3天的旅程中,筆者總共見到最少11種哺乳類動物,當然,很多種都只能眼 見而不能攝影,因為牠們多數都是十分怕人,察覺到人的存在就會即時逃走,根本 來不及 拍 照。 而 且牠 們 很 多都 生 性 隱 蔽, 通 常都 只 能見 到其 身 體的 一部 份 而已 。 所見的 11 種 哺 乳 類動 物 如下 : 1) 北 樹鼩 N o r th e r n Tre e s h rew Tupaia belangeri 2) 孟 加拉懶 猴 A s i a n S low L o r i Nycticebus bengalensis 3) 豚 尾彌猴 P i g -t a il e d Ma ca q u e Macaca nemestrina 4 ) 東亞豪 豬 M a l aya n Po rc u i p i n e Hystrix brachyura 5) 松 鼠 S q u i rr e l 6) 赤 麂 C o m mo n Ba r k in g D e e r Muntiacus muntjak 7) 水 鹿 S a mb a r D e e r Cer vus unicolor 8) 小 靈貓 Sma l l I n d i a n C i ve t Viver ricula indica 9) 大 靈貓 L a rg e In d i an C i ve t Viver ra zibetha 10 ) 水 獺 Ot t e r 1 1) 黃喉 貂 Ye l low -th ro a te d M a r te n Martes flavigula 64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 版 友甲蟲 於 K hao Yai 國家公園所拍攝到的 白掌 長臂 猿一家三 口 除 此 之 外 , 每 個 朝 早 或 黃 昏 時 段 , 在 K h a o Ya i 一 定 可 以 聽 到 長臂猿一唱一和的吼叫聲,可惜的是筆者只聞其聲未見其影, 緣 慳 一 面 。 ( K h a o Ya i 有 兩 種 長 臂 猿 , 分 別 是 戴 帽 長 臂 猿 P i l e a t e d G i bb o n Hylobates pileatus 及 白 掌 長 臂 猿 W h i t e handed Gibbon Hylobates lar ,當 中亦 有雜交 情況 出現。)


以 下 將簡 單介紹一 下所見 到的哺乳類 動物 。

1

北樹鼩 No r t he r n Tre e sh r ew Tupaia belangeri 樹鼩屬於樹鼩目(Scandentia)

樹鼩科

( Tu p a i i d a e ) 。 其 長 相 十 分 獨 特 , 有 一 個 尖 尖 的 鼻,是鼠類和靈長類之近親,以昆蟲或其他節肢 類 動 物 為 食 。 北 樹 鼩 在 K h a o Ya i 屬 於 常 見 , 通 常 出現於常綠林底層,筆者正是在Km33進入密林的 枯葉堆中見到牠快速地走過。(註:在Sompoad & Tr o y 的 《 M a m m a l s o f K h a o Ya i N a t i o n a l Pa r k 》 一 書 中 指 出 在 K h a o Ya i 出 現 的 樹 鼩 是 普 通 樹 鼩 C o m m o n Tr e e s h r e w Tu p a i a g l i s , 但 根據Charles的《A Guide to the Mammals of  版 友 C a ro l Kwo k 於 海南 島 拍 攝 的 北 樹鼩

2

Southeast Asia》,分佈在該處的樹鼩應只有北 樹 鼩 Nor ther n Tre esh rew Tupaia belanger i )

孟加拉懶猴 A s i a n S l ow L o r i Nycticebus bengalensis

懶 猴 屬 於 靈 長 目 ( P r i m a t e s ) 懶 猴 科 (Lorisidae)。完全夜行性、樹上性的原始猴 類,其動作緩慢,所以有 Slow Lori 的稱號。食 性雜,但以果類和花蜜為主食。筆者發現牠的位置 是在訪客中心附近的一棵路邊大樹,當時正直與友 人晚膳完畢,慢慢在附近散步並緣途用電筒尋找生 物。當照上那棵大樹時,赫然看見兩隻反光的大 眼睛,再用望遠鏡看清楚,只見牠慢慢地從樹幹/ 樹 枝 爬 走 。 在 K h a o Ya i , 懶 猴 並 不 常 見 。 ( 註 : 部份人會將孟加拉懶猴視為懶猴 Nycticebus

c o u c a n g 的 一 個 亞 種 , 而 S o m p o a d & Tr o y 在  黑 夜 中 的 孟 加拉 懶 猴, 只 見 兩隻 反 光的 大眼睛 。

《 M a m m a l s o f K h a o Ya i N a t i o n a l Pa r k 》 一 書 中亦視 其為 N. coucang )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65


我們都是哺乳類

3

豚尾彌猴

和香 港的 恆河彌 猴 M.maculata 一樣 都是 屬於靈長

Pi g -ta i l e d Ma c a q u e Macaca nemestrina

目 猴 科 ( C e r c o p i t h e c i d a e ) 。 其 實 K h a o Ya i 那 邊的情況就和香港金山一樣,有大量豚尾猴聚集, 隨處可見,並會向遊人索取食物。和香港一樣,在 K h a o Ya i 是 禁 止 餵 飼 彌 猴 ; 但 同 樣 地 , 餵 飼 彌 猴 的情況是無法阻止。豚尾彌猴雄性的樣子獨特,但

大分別,在於尾 巴的長度,豚尾 彌猴的尾巴極 短,恆河彌猴的 尾巴 卻很長。  成年 的 豚尾 彌 猴尾 巴 比例 極 短

 雌 性豚 尾 彌猴

 雌 性豚尾 彌 猴及 子猴

 年幼 的 豚尾 彌 猴, 尾巴 長 度偏 短

66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雄性豚尾彌猴頭型獨特 

與恆河彌猴的最


4

東 亞 豪豬

 筆者近 距離遇 上 的東 亞 豪豬

M alaya n Po rc u i p i n e Hystrix brachyura

東亞豪豬屬於囓齒目(Rodentia) (即鼠類)豪豬科(Hystricidae), 又稱箭豬。屬於夜行性動物,所以 要一睹牠們的英姿,就得要晚上 「出動」。筆者參加了公園所提供 的Night safar i活動,由當地的管 理員接載並替我們緣途尋找夜間動 物。而當晚 Night safar i 的一大收獲 之一,就是在一個營地附近看到一 家 三 口 的 東 亞 豪 豬 , 只 可 惜 N i g h t s a fa r i 的 形 式 是 比 較 走 馬 看 花 , 未 能 再 看 真 後 就 要 開 車 走 了 。 不過皇天不負有心人,第二天的晚上,我有幸可以更近距離地看到豪豬呢:話說那天晚上.我 走到房門外散一散步,突然聽到旁邊的草叢傳出聲響,似是一隻龐然大物正走出來。用電筒一 照,原來是一隻很大的成年東亞豪豬!那隻豪豬當時完全沒有察覺我的存在,並且慢慢地走到 我面前,在我正前方約只有一尺距離橫過,我當時是興奮得目瞪口呆,甚至忘了提起相機拍 照,幸好我後來都來得及為牠拍下了一張記錄照。當時牠往了另一邊草 叢離開了,但到了零晨 約3點多,睡夢中突然聽到房外有吵耳的聲響,從玻璃窗窺看,原來牠走了回來翻著我房外的垃 圾堆 呢! 果 然 是 一 種 鼠 類 。

5

松鼠 S q u i rre l 松鼠屬於囓齒目松鼠科 Sciuridae。 包括鼯 鼠 Flyi ng Squ ir rel ( 即人稱飛 鼠) 在內, K hao Yai 記 錄到的松 鼠共 有9種。筆者在旅程中見到3隻松鼠個 體,但因為牠們都很快地爬上茂密的 樹叢裡,未能看清楚和拍下記錄照。 翻看書藉,最大機會的都是白背松 鼠 Va r i a bl e S q u i r r e l C a l l o s c i u r u s

finlaysoni 。其 中文 名可能 有所 誤導, 但從其英文名則可以得知,白背松鼠  版 友 甲 蟲 於 Kh a o Ya i 國家 公園 拍攝 到 的 白背松鼠

的 體 色 十 分 多 變 , 而 K h a o Ya i 的 個 體則以 灰至 黑色為 主。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67


我們都是哺乳類

赤麂 Co mm on B a r ki n g D e e r Muntiacus muntjak

赤麂屬於偶蹄目(Ar tiodactyla)鹿科 (Cervidae)。在香港,赤麂(即是大眾一直誤 以為的黃猄)生性十分害羞,一有任何風吹草動, 都會快速逃走,要觀察牠們得是十分困難。但在

在 Kh a o Ya ,i 赤 麂 自 由  自在地吃草。

6

Khao yai,赤麂不甚怕人,牠們自由自在地在草 原慢步、吃草,只 赤麂的尾巴有明顯白邊,  反面全白。

要遊人保持一段適 當距離,基本上是 可以慢慢觀察牠 們。

 雄性赤麂會長 出不分叉的角

7

水鹿 Sa m b a r D e e r Cer vus unicolor

與赤麂一樣,水鹿屬於偶蹄目鹿科。比起赤麂, 水 鹿 在 K h a o Ya i 顯 得 更 不 怕 人 , 數 量 更 多 。 牠們經常就在馬路、行人路兩旁出現,甚至會 走到建築物旁的地方,與人的距離十分接近。 水鹿和赤麂這兩種鹿科  水 鹿的糞 便呈 粒狀

動物,日夜都可見。而 在 Ni ght safar i 活動之 中,見得最多的晚間動 物,就是這兩種動物。

 雄性水 鹿

筆者所見赤麂群落通常 個體較少,約2-4隻,而水鹿群 落則 可達 十數隻以 上 。  成年水鹿眼眶前有一眶下 窩,窩內有腺體,分泌物 具 氣味,可 作 領域 標 記。  雌 性水鹿 於夜間 吃草

 水鹿 在 K h a o Ya i 本 部 隨處 可見

68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8

小靈貓 S ma ll I nd i a n C i ve t Viver ricula indica

9

大 靈貓 L a r g e I ndian Ci ve t Viver ra zibetha

10

水獺 Ott er

小靈貓和大靈貓都是屬於食肉目(Car nivora)靈貓科

水獺屬於食肉目鼬科(Mustelidae)。筆

(Viverr idae)。關於小靈貓的介紹,請看本誌創刊號中

者 見 到 水 獺 的 地 方 是 在 N o n g Pa k C h i 瞭

的《神秘的「小貓」-小靈貓》一文。小靈貓和大靈貓屬

望塔(Wildlife watchtower)。該暸 望

於夜行性動物,牠們差不多只在地面上活動,晚上不難

塔是觀看野生動物的熱點,向外望是一條

在 K h a o Ya i 的 車 路 兩 側 發 現 牠 們 的 蹤 跡 , 筆 者 在 N i g h t

河,旁邊就是一塊大草地,聽說很多時能

S a fa r i 活 動 中 , 甚 至 在 晚 上 駕 車 出 外 時 , 都 能 看 到 。 統 計

在該處看到動物在河邊喝水。很可惜,筆

起 來 , 小 靈 貓 數 目 應 該 比 大 靈 貓 多 一 些 。 ( 註 : K h a o Ya i

者在該處卻是差不多一無所獲,唯一能

還 有 另 一種靈 貓- 大斑靈 貓 L a rg e -s p ot te d Ci vet Viverra

夠見到的就是在遠處看到一隻水獺正在

megaspila , 身型 近似 於 大靈 貓 但身 上 斑 點明 顯 )

游泳上岸,見牠上岸後就走往叢林裡消 失 了 。 K h a o Ya i 記 錄 中 的 水 獺 有 兩 種 , 分別是江獺 Smooth Otter Lutrogale

perspicillata 和亞洲小爪水獺Oriental S m a l l C l awe d O t t e r A o ny x c i n e r e a 。 兩 種 水 獺 在 K h a o Ya i 都 是 十 分 罕 見 的 , 筆者能夠見到牠,雖然是很遠和短暫,都  大 靈 貓 喉 部有大 面積 黑 白間 , 尾 端 呈 黑 色 。

心感幸運。關於水獺的介紹,可以翻看

小 靈 貓 和 大靈 貓 主要 的 分別

本誌第四期-

小靈 貓

大靈 貓

身型較 小 ( 53 - 6 4 c m )

身型 較 大 (75-85cm)

身 體 有 很 多 明顯 斑 點

身 體只 有 模糊 斑駁

--

喉 部 有大 面 積的 黑白 間

尾 端 呈 白色

尾端 呈 黑色

11

《爆現!!水獺 照片曝光!》 一文 。

黃喉貂 Ye l l ow -th r o a te d M a r te n Martes flavigula

黃喉貂亦是屬於食肉目鼬科。黃喉貂日夜均會活 動,但以日間為主。筆者在首天駕車進入訪客中 心前,突然看見路邊的樹林裡有一隻小型動物走 過,雖然只是剎那之間,但那明顯黃色的喉部,令我可 以很確定地認得出那就是行為鬼祟的黃喉貂!從那一刻我 就 感覺到 , K hao Yai 一定 會是 哺乳類動 物的 天堂 了 !  黃喉貂喉部明顯黃色, 十 分容 易 辨認 。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69


我們都是哺乳類 其 他 野生 動物: 筆 者是 次遊 覽 K h a o Ya i , 當然 不 會 只 是 去 尋 找 哺 乳類動物,反而大部份時間其實是影蝶和觀鳥。 其中有很多都令我十分難忘,例如不怕人的雙角 犀 鳥 G r ea t Ho r n b il l 、 果 樹上 的 厚嘴 綠 鳩 T hickbilled Pigeon 和擬啄木鳥Barbets、偽裝高手飛 蜥 Common Gliding Lizard 、手腳有全蹼的滑褶 虎 S m o o t h - b a cke d G l i d i n g G e cko 、 十 多 層 樓 高 的大 樹 ,還有 很多 很 特別 的蝴 蝶。  紅隼 Co mmon Kes trel Falco tinnunculus

 黑頭黃鵯 Bl ack - cr es t e d B u l bu l Pycnonotus melanicter us  厚嘴綠 鳩 Thi ck-bi ll ed Pi geon Treron cur virostra

 棕 胸佛法 僧 Indi an R oll er Coracias benghalensis

 肉垂 麥雞 R ed -wat t led L ap w in g Vanellus indicus  原雞 R e d Ju ngl efowl Gallus gallus

 雙 角犀鳥 Grea t H or nbi l l Buceros bicor nis

 灰 燕鵙 As hy Woodswallow Artamus fuscus 70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 豹 灰蝶 Castalius rosimon

 散紋拓灰蝶 Caleta elna

 珍 灰蝶 Zeltus amasa

 枯 葉蛺蝶 K allima inachus

 黎蛺蝶 L ebadea martha

 小豹律 蛺 蝶 L e xias pardalis

 朴喙蝶 Libythea celtis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71


我們都是哺乳類

 飛蜥 Co mmon Gl i di ng Li za rd Draco volans

 滑 褶虎 Smooth-backed Gliding Gecko Ptychozoon lionotum

 粗 壯 的大 樹, 有 十多 層 樓高 。

72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 豆娘 D ams e l fly

 大蚊

 長 頸鹿天 牛 Macrochenus isabellinus

經 過 今 次 旅 程 , 筆 者 體 驗 到 K h a o Ya i 豐 富 的 生 物多樣性,可以說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各種生物 能 夠 各 位 其 所 、 自 由 自 在 的 在 K h a o Ya i 境 內 健 康地繁衍,有賴當地政府將它劃為國家公園,令 到多樣化的自然生境得以好好保存。同時亦要多 謝當地的護林員,用他們的生命去保護樹林、打 擊 偷 獵 行 為 等 等 。 在 K h a o Ya i , 當 地 人 視 野 生 動物為朋友,鹿在路邊草地吃草、鳥在樹上覓 食、蝴蝶在溪邊吸水,各種動物都悠然自得地生 活,動物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許多,彷彿大家 都知道對方是大自然的一部份,和平共存、互不 干涉。要達到這個境界,香港人還得要好好學 習。 下次有機會,筆者一定會再花更多假期時間去 Khai Ya i 一趟,再次探訪這個野生動物 天堂! (在此感謝版友 Carol Kwok 及甲蟲借出珍貴野 生動物照片,同時亦要特別鳴謝是次旅程中,一 直陪伴筆者的友人。)

 天 堂- Kha o Yai 國家公園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73


我們都是哺乳類 附 表 一 K h a o Ya i 哺乳 類 動物名錄 ( 選 自 S o m p o a d & Troy ,《 Mam mals of K hao Yai N ati onal Par k 》 )

中文名稱

74

英文名稱

學名

小毛蝟

Pig-tailed Shrew

Hylomys suillus

南小麝鼩

Horsefiels Shrew

Crocidura horsfieldi

Dwarf Shrew

Crocidura estrusca

北樹鼩

Northern Treeshrew

Tupaia belangeri

短吻果蝠

Short-nosed Fruit Bat

Cynopterus sphinx

棕果蝠

Leschenault's Rousette

Rousettus leschenaulti

安氏長舌果蝠

Greater Long-tongued Fruit Bat

Macroglossus sobrinus

長舌果蝠

Cave-dwelling Nectar-eating Bat

Eonycteris spelaea

西氏墓蝠

Tomb Bat

Taphozous theobaldi

馬來假吸血蝠

Lesser False Vampire

Megaderma spasma

馬來菊頭蝠

Northern Malayan Horseshoe Bat

Rhinolophus malayanus

小褐菊頭蝠

Lesser Brown Horseshoe Bat

Rhinolophus stheno

托氏菊頭蝠

Thomas' Horseshoe Bat

Rhinolophus thomasi

中菊頭蝠

Intermediate Horseshoe Bat

Rhinolophus affinus

皮氏菊頭蝠

Pearson's Horseshoe Bat

Rhinolophus pearsoni

雙色蹄蝠

Bicolored Roundleaf Bat

Hipposideros bicolor

冕蹄蝠

Large Malay Roundleaf Bat

Hipposideros diadema

大蹄蝠

Great Roundleaf Bat

Hipposideros armiger

中蹄蝠

Intermediate Roundleaf Bat

Hipposideros larvatus

皺唇犬吻蝠

Wrinkled-lipped Free-tailed Bat

Tadarida plicata

孟加拉懶猴

Asian Slow Loris

Nycticebus bengalensis

豚尾彌猴

Pig-tailed Macaque

Macaca nemestrina

白掌長臂猿

White-handed Gibbon

Hylobates lar

戴帽長臂猿

Pileated Gibbon

Hylobates pileatus

Dhole

Cuon alpinus

亞洲黑熊

Asiatic Black Bear

Ursus thibetanus

馬來熊

Malayan Sun Bear

Helarctos malayanus

黃喉貂

Yellow-throated Marten

Martes flavigula

豬獾

Hog Badger

Arctonyx collaris

江獺

Smooth Otter

Lutrogale perspicillata

亞洲小爪水獺

Oriental Small Clawed Otter

Aonyx cinerea

小靈貓

Small Indian Civet

Viverricula indica

大靈貓

Large Indian Civet

Viverra zibetha

大斑靈貓

Large-spotted Civet

Viverra megaspila

椰子狸

Common Palm Civet

Paradoxurus hermaphroditus

果子狸

Masked Palm Civet

Paguma larvata

熊狸

Binturong

Arctictis binturong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學名

紅頰獴

Javan Mongoose

Herpestes javanicus

食蟹獴

Crab-eating Mongoose

Herpestes urva

雲貓

Marbled Cat

Felis marmorata

豹貓

Leopard Cat

Felis bengalensis

雲豹

Clouded Leopard

Neofelis nebulosa

Tiger

Panthera tigris

金貓

Asian Golden Cat

Felis temmincki

亞洲象

Elephant

Elephas maximus

野豬

Wild Boar

Sus scrofa

小鼷鹿

Lesser Mouse Deer

Tragulus javanicus

赤麂

Common Barking Deer

Muntiacus muntjak

水鹿

Sambar Deer

Cervus unicolor

大額牛

Gaur

Bos gaurus

鬣羚

Serow

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巨松鼠

Black Giant Squirrel

Ratufa bicolor

白背松鼠

Variable Squirrel

Callosciurus finlaysoni

金背松鼠

Gray-bellied Squirrel

Callosciurus caniceps

明紋花鼠

Burmese Squirrel

Tamiops mcclellandi

條紋松鼠

Indochinese Ground Squirrel

Menetes berdmorei

紅頰長吻松鼠

Red-cheeked Squirrel

Dremomys rufigenis

大赤鼯鼠

Red Giant Flying Squirrel

Petaurista petaurista

赤頰林飛鼠

Red-cheeked Flying Squirrel

Hylopetes lepidus

白腹低泡飛鼠

White-bellied Flying Squirrel

Petinomys setosus

緬甸板齒鼠

Lesser Bandicoot

Bandicota savilei

田鼷鼠

Ryukyu Mouse

Mus caroli

紅刺鼠

Yellow Rajah Rat

Maxomys surifer

栗色鼠

Chestnut Rat

Niviventer bukit

環齒鼠

Sladen's Rat

Rattus koratensis

屋頂鼠

Roof Rat

Rattus rattus

Noisy Rat

Rattus sabanus

東亞豪豬

Malayan Porcupine

Hystrix brachyura

帚尾豪豬

Bush-tailed Porcupine

Atherurus macrourus

緬甸野兔

Siamese Hare

Lepus peguensis

( 註 : 藍 色 字指 該 該 物 種在香 港有 分佈, 紅色 字指 該物種 為瀕 危物種。 ) 參考 文獻: S ompoad & Troy H ans el ( 2004 ) Mammal s of Khao Yai N ati onal Par k , G reen Wor l d Foundat ion C har l es M.Franc is (20 08) A Gu ide to the Ma mm als of Sou theast A si a, P r i ncet on U ni versi ty Pres s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75


擔天望地

今天大晴, 狂風雷暴雨拍月記! 撰文、 攝影: ki ngar t hur

月下旬一個晚上(其實已是零晨時分)我如常站在露台 前仰望夜空時卻見眼前的天空被一分為二,右邊是低空 雷雨雲而左方卻是清澈無雲月光照亮的天空,當中還可

看見天琴座和主星織女星正在遠山西沈,如此美景豈能浪費?於是 我立即架起相機然後叫道:Action!宙斯老爺於是給我一道小小 的電光照亮右方山頂作為照片平衡,雖然只得一發閃電但這正正只 是 一 個我計劃中的夏日(和 沒預計的極端風雨)體驗一天的開始!

藍天白雲亦

76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灑雨


 撲面 而 來的 風雨 你 會 拔 足而逃嗎 ?

 火炙 陽光 卻見 群山 蒼翠

計劃是當天下午我會到大尾督水塘壩上拍攝月出的情境,因當日為月齡(即舊曆) 十四,月球會在日落前從東昇起,理想地是利用仍有充足陽光照亮但有黄昏顏色背境 的地 平 環 境 和帶 橙 黃色 的 月球 作 構 圖…… 真 美麗 唷 !

但實況是當日下午雖然是有高壓脊帶來清色的藍天但低層的雨帶亦令雷雨雲層密佈, 說不好在壩上隨時會吃記狼狽不堪的失敗之果……面對這種太多變數的大氣環境我也 沒 法 預 測有 多 少機 會,也 只能 帶齊 器 材加 一 把雨 傘 再在胸 前寫 個“ 勇" 字就 上路 啦 !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77


擔天望地 下午五時到達大尾督霸上時火熱的太陽仍照耀著大地, 高壓脊帶來的清色大氣將地面的景物以其清澈的原色反 射到眼簾,尤其側光下群山層層蒼翠的綠對我來說已是 一絕對美景,定下神來細看四週天空晴況:晴天背境下 滿是層雲和遠方正在灑雨!不很像我的計劃中的場景但 既已來之亦只能安之並靜觀其變,正在享受夏日高温時 旋不久忽見東方半空現彩虹,初只見一小雲頂上一小段 然後漸見完整橫越霸上海湖之間,彩虹的盡頭一方從右 邊海面而上再飛越晴空白左設到左方水塘面上,而且色

 水 塘 上 的彩 虹 盡 頭 可見 虹 色 正 是雨 簾 的分 界 面

譜完整鮮明,晴天虹彩白雲當然不應浪費於是我舉機就 拍拍拍個不亦樂乎!但虹現時雨亦不遠矣!果然就在彩 虹之下壩的另一方的巨大雨雲底層已在灑雨,而且雨雲

 彩 虹的 另 一 盡 頭 落 在 吐 露海 傍

正正向著我這方移來!但人在壩上根本無處可逃但面對 此美景及那排山倒海般的氣勢我也不打算找地方躲,結 果是從看見彩虹從遠方雲頂到隨著雨雲迫近至眼前數十 尺外再到暴風雨臨頭共用了約二十分鐘,還幸那把老得 開 始 漏 水 的 傘 仍 能 從 那 橫 飛 的 風 雨 中保 護 我 ( 的 上 身 ) 和手上的相機不致受洗,終於雨雲捨我而去虹亦消散後 我看看手上時間離主要目標月球東昇的時間亦已接近, 但不幸地目標方向仍是被雲層所掩,一團被西方陽光照 亮的“雲山"更正正地擋在我和月球之間!我等著等著 直至徐徐上昇的月終於從這團雲後現身時已是月昇後差 不 多二 十分鐘 的事, 即 是說 我 失 敗 了!

78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白雲伴彩虹 已 見雲 底的 暴雨 層


 月 出時 間 卻 只 見巨 雲壓境

但我根本沒時間失望因為眼前的月球和這團雲卻又構成了一幅出乎想象的美景,雖然西 面夕陽被雲層所掩但仍能將部份光暉透過雲隙照亮東面本來已灰暗無色的雨雲上令之化 成了鮮明無比的景緻,尤其雨後清潔的大氣令景物更加“高清",我呆了一下然後就機 器地擧起相機器就開火,拍著拍著時我偶然回頭向西望:乖乖不得了忘麽不早點回望! 因為西面雲隙中的陽光將遠方層層雨水化成鮮明的橙黄至漸暗的粉紫紅,形成一幕幕色 彩斑爛的雨簾掛在空中!夾在這全周天的大自然奇景中的我 只能抱恨為甚麼我沒有後眼能使我早些發現這個我一直希望 能遇上的情景,本來陽光加雨水只是普通不過但能在這罕見 非常的夕暮大氣組合中出現對我來說真的是第一次!因為大 陽下沉得很快所以這類雨景出現的時間也不會長,更難預知 甚麽時候和會在何處出現,正是驚鴻一瞥後我亦只能嘆句: 何 日再 相見 ?

 雲 後 終於 見 月出

十四日的月,只是現身遲了, 有點無奈。

 天 地 黑白 交 錯 之 時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79


擔天望地 隨著我東望月昇西看夕陽雨雲(正正是兩頭望)很快 夕陽在最後數分鐘將它僅餘的日暉投在月邊雲頭上, 像是給我的最後獎賞,然後橙紅的雲彩亦終於逐漸退 色,天與地慢慢轉淡然後染上了由淺至漸深的藍色, 陽光不再而由雪白的月色灑遍眼前一切(當然人造光 源不包括),月亮女神和水面上的萬丈銀光完全將才 不久前黄昏日歿時的驚心動魄,令人心跳加速的漫天

 風雲 天 色

風雨色彩漸化為貝多芬的月光典中的寧靜舒暢場景, 最後我終於呼一口氣再看看時間:只是晚上七時,然 今天站在大尾督壩上的兩小時絕對是活得精彩的,令 我 能完 全感 應 大自然 及 天地 共 擁生 命 的 時 刻 !

 日 歿前 的 雲 隙光 替 雲 頭 塗上 最 後的 色彩

 夕陽燃 燒之色

 日與 夜 分 手 前的 最 後

 夕 陽的雨簾,回 頭 太遲了 , 錯過 了片刻的黃金 時 段。

2010的夏季天空是精彩無比的一季,精彩得令 我重新燃起對拍攝香港天空的興趣和冀望,亦使 我重新檢視頭上和四周以往長久所忽視的環境和 自然現象,更重要的是所有這些都不是甚麽難得 一見的特殊現象,我們所需要的只是要保有一顆 在適當時間會看高些看遠一點的心和視界,當然 首先觀察者要知道怎樣分辨真正無塵的晴天或只 是 看似天 晴但實 是塵 埃滿天的 環境 。

現在的我正是熱切冀望來季夏日當高壓脊重臨香 江的 日子 ……  漸暗的雨 天,雨簾 顏 色亦隨 之 而 變 。

80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 五 期 。 2 0 1 1 年 2 月


後 記 雖然之後每次滿月來臨 的日子我都有準備或嘗 試再拍攝月昇之景但都 失敗了,但月球永遠還 會東昇,我也還有無盡 的耐性,或要多一點的 運氣吧!

 終於 是 月 亮 女神 統 治 的時間, 亦 是我 帶 著 起伏 之 心 回 家之 時。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五 期 。 2 0 1 1年2月

81


希望大家把對論壇和雜誌的支持,轉化為更有 力量的幫忙。這個幫忙,就是你們的投稿,其 實,情況和你們在網上發言差不多,只不過發 表的地方變了在這E-Mag,而不只是在論壇上。 各位版友和讀者,請不要猶豫,盡快把你對大 自然的感受和見聞和大家分享。我們承諾,會 認真對待每一篇來稿。

下一期截稿時間: 2011年3月31日 等待著,HKWildlife 編輯組 來件請 email 至 editor@hkwildlife.net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