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Wildlife E-mag vol03

Page 1

香港自然生態論壇 出版 www.HKWildlife.net

03 APR 2010

蛇 毒 之 有 稀 最 香港 源 探

- -小 號 索

論 2009

發 壇新

欄 神奇

現 面 帶著

鯨鯊

野 具的

淺談

璧其 懷 罪

蛞 找海

火 攝螢

罪 塱

育 原保


目錄 編輯小語

01

HKWildlife 編輯組

鳥飛毛落

02

探索號--小瀝源

靈--淚鳥( ken)

06

冰島初探

Lee Yat Ming

10

野生雀鳥的十個「苦」! Part 2

Sze

蟲蟲覓覓

25

真假甲蟲

chickenold

28

神奇欄杆

神經肚

木林森處

2010年4月‧第三期

35

封面:越南烙鐵頭 40 Ovophis tonkinensis ( Photo : Pakyini )

46

花開不敗-中國的鳶尾屬植物

狸早

香港的紫萁

getmore88

2009論壇新發現

植物版編輯部、treelearner

在水中央

52

鯨鯊無罪 懷璧其罪

鍾珊珊博士

54

尋找海蛞蝓

Horlick

61

溪流中的吸盤

SimFish

冷暖爬蟲間

65

香港最稀有之毒蛇

Pakyini

我們都是哺乳類

68

帶著面具的野獸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乃非賣品。每期雜誌可在

環境保護

www.hkwildlife.net/Blog/ 免 費 下 載 。 香 港

72

塱原保育戰—第二回合

blackdogto

Green Devil

自然生態雜誌版權屬香港自然生態論壇所 有,未經許可,不得翻印。如有違反,香港 自然生態論壇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察毫格理

74

雪特蘭隨想

Gary Chow

各 位 讀 者 如 對 本 刊 有 任 何 意見, 歡 迎 電 郵 至 editor@hkwildlife.net 出版:香港自然生態論壇 www.hkwildlife.net

ISSN 2075-6259

先利其器

76

淺談拍攝螢火蟲

littlelittle


編輯小語

經辛苦,第三期終於出版了,不厭 其煩地向各位讀者和版友呼籲,請

投 稿 ! ! 沒 有 你 們 的 參 與 , 這 本 e-Mag 是不可以繼續下去的!!下期可能要大家 等久一點,因為 e-Mag 的靈魂 貓魔鈴 要 過了書展才有空開始下期的排版,所以最 快也要書展之後才再和大家見面,希望大 家見諒,繼續支持,謝謝!! HKWildlife 編輯組

編輯組成員 專業顧問/撰稿人 / 客 席 編 輯 :sttsim, SimFish, littlelittle, 清 心, Greendevil, Gary Chow, cchristina, Decapoda

鳥類版

主編:James4j

編 輯 :Allen, oLDcaR, lee_yat_ming, eling

昆蟲版

主編:貓 魔 鈴

編 輯 :colin, chickenold

植物版

主編:mathew

編 輯 :getmore88, Sundew

水生版

主編:SimFish

編 輯 :jasonpoon

綜合版

主編:Blackdogto

編 輯 :BWA, Greendevil

校 對 :Sze, mathew, 老 土 葛, chickenold, BWA, lee_yat_ming, Greendevil, getmore88 排 版 :James4j, 貓 魔 鈴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1


撰文、圖片:靈--淚鳥(Ken)

當大家乘車經過大老山隧道沙田出口時,瞧一瞧窗外,你

往梅子林

該會看到小瀝源這一區域,這可能就是大家唯一經過, 留意此地方的時候。然而,這裡卻是筆者經常駐足 的地方,閒來無事就「踢對拖鞋」,手執相機 望遠鏡上山逛一逛,走一走,消磨時間,身 心舒泰之餘,還能一遇稀有的鳥類。

石古壟

花心坑

夏天一般是觀鳥的淡季,較

冬,十冬臘月,冬候鳥剎那間

為有趣的會是觀看留鳥們繁

殺到小瀝源,紅胸啄花鳥、紅

殖,傾聽杜鵑無分晝夜的鳴

尾歌鴝、紅喉歌鴝、紅脇藍尾

叫,小瀝源夏季最特別的可

鴝、虎斑地鶇、烏灰鶇、灰背

算是灰樹鵲,整個夏季都有

鶇、鱗頭樹鶯、鴝姬鶲、棕腹

可能見到,這就要視乎你的運氣了,隨此之外,髮

大仙鶲、小仙鶲、銅藍鶲、方尾鶲、黑枕王鶲,這

冠卷尾的幼鳥在今年的夏天被拍攝到,他們應該是

些都是在小瀝源見過或影過的鳥。云云好雀之中,

在小瀝源築巢繁殖,叉尾太陽鳥的幼鳥也是夏季必

最難忘都是那雄性的鴝姬鶲及雄性的黑枕王鶲。

集水區

看之選。 大藍寮 往恆

生商

學院

秋高氣爽,是郊遊的好時候。

朱背啄花鳥

水鳥篇

三寶鳥又會再次回到花心坑 的電線竿,萬一看悶了三寶

不用說,綠鷺是較少有的吧。香港常見的4種翠鳥,

去,說不定壽帶會在身旁出

代表雀鳥密度

一旁也有水鳥在城門河

的分支棲息。那常見的大、小白鷺、池鷺及夜鷺已

灰樹鵲

鳥,可以在山上到處走來走

巴士站

小瀝源山上有林鳥,另

這裡可見到普通翠鳥(有繁殖記錄)、白胸翡翠及藍

現。咦!雖然秋季屬過境遷徙季節,不過過境鳥在

翡翠,只欠斑魚狗。最令人嘖嘖稱奇的記錄,莫過

小瀝源......算少吧。

於是水雉和紅頸瓣蹼鷸了,前者春秋皆有記錄,後

根據筆者及版友們的記錄,現時小瀝源共錄得一百

者則見於春季。

一十一種鳥類,一年四季都會有一些不常見的留鳥 和候鳥到訪。林鳥是最主要的觀察對象,鶲類,鶇 類 ,鶥 類的記錄都不少,小瀝源提供了適合的生境 給予這些林鳥棲息,山上有翠綠成蔭的樹林,間有 稀疏透光的部分,也有較開闊的開墾地,同時有溪 流於其中。由於在這處發現到的部份鳥種引起到大 家注意,所以生起打這篇稿子的念頭,向大家介紹 和分享這片小天地。

春天是觀賞稀有的過境遷徙 黃額絲雀

鳥的季節,稀有的三寶鳥是

灰紋鶲

小瀝源必能看到的鳥種,他

紅脇藍尾鴝

髮冠卷尾

灰頭椋鳥

大約會在四月尾抵達,高峰 期約在五月初,他們通常駐

守在花心坑附近的電線竿,顯眼容易發現,此外, 稀有留鳥灰樹鵲開始活躍於山野中,五月上旬是最 多記錄到的時段,灰臉鵟鷹已連續兩年被拍攝到, 灰臉鵟鷹

2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三期

2010年4月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3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一期

2009年8月

第三期

2010年4月

鴝姬鶲

三寶鳥

灰紋鶲,紅翅鳳頭鵑也是小瀝源春天應看到的鳥。

3

4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三期

2009年4月

5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三期

2010年4月

紅尾歌鴝

黑枕王鶲


撰文、圖片:靈--淚鳥(Ken)

當大家乘車經過大老山隧道沙田出口時,瞧一瞧窗外,你

往梅子林

該會看到小瀝源這一區域,這可能就是大家唯一經過, 留意此地方的時候。然而,這裡卻是筆者經常駐足 的地方,閒來無事就「踢對拖鞋」,手執相機 望遠鏡上山逛一逛,走一走,消磨時間,身 心舒泰之餘,還能一遇稀有的鳥類。

石古壟

花心坑

夏天一般是觀鳥的淡季,較

冬,十冬臘月,冬候鳥剎那間

為有趣的會是觀看留鳥們繁

殺到小瀝源,紅胸啄花鳥、紅

殖,傾聽杜鵑無分晝夜的鳴

尾歌鴝、紅喉歌鴝、紅脇藍尾

叫,小瀝源夏季最特別的可

鴝、虎斑地鶇、烏灰鶇、灰背

算是灰樹鵲,整個夏季都有

鶇、鱗頭樹鶯、鴝姬鶲、棕腹

可能見到,這就要視乎你的運氣了,隨此之外,髮

大仙鶲、小仙鶲、銅藍鶲、方尾鶲、黑枕王鶲,這

冠卷尾的幼鳥在今年的夏天被拍攝到,他們應該是

些都是在小瀝源見過或影過的鳥。云云好雀之中,

在小瀝源築巢繁殖,叉尾太陽鳥的幼鳥也是夏季必

最難忘都是那雄性的鴝姬鶲及雄性的黑枕王鶲。

集水區

看之選。 大藍寮 往恆

生商

學院

秋高氣爽,是郊遊的好時候。

朱背啄花鳥

水鳥篇

三寶鳥又會再次回到花心坑 的電線竿,萬一看悶了三寶

不用說,綠鷺是較少有的吧。香港常見的4種翠鳥,

去,說不定壽帶會在身旁出

代表雀鳥密度

一旁也有水鳥在城門河

的分支棲息。那常見的大、小白鷺、池鷺及夜鷺已

灰樹鵲

鳥,可以在山上到處走來走

巴士站

小瀝源山上有林鳥,另

這裡可見到普通翠鳥(有繁殖記錄)、白胸翡翠及藍

現。咦!雖然秋季屬過境遷徙季節,不過過境鳥在

翡翠,只欠斑魚狗。最令人嘖嘖稱奇的記錄,莫過

小瀝源......算少吧。

於是水雉和紅頸瓣蹼鷸了,前者春秋皆有記錄,後

根據筆者及版友們的記錄,現時小瀝源共錄得一百

者則見於春季。

一十一種鳥類,一年四季都會有一些不常見的留鳥 和候鳥到訪。林鳥是最主要的觀察對象,鶲類,鶇 類 ,鶥 類的記錄都不少,小瀝源提供了適合的生境 給予這些林鳥棲息,山上有翠綠成蔭的樹林,間有 稀疏透光的部分,也有較開闊的開墾地,同時有溪 流於其中。由於在這處發現到的部份鳥種引起到大 家注意,所以生起打這篇稿子的念頭,向大家介紹 和分享這片小天地。

春天是觀賞稀有的過境遷徙 黃額絲雀

鳥的季節,稀有的三寶鳥是

灰紋鶲

小瀝源必能看到的鳥種,他

紅脇藍尾鴝

髮冠卷尾

灰頭椋鳥

大約會在四月尾抵達,高峰 期約在五月初,他們通常駐

守在花心坑附近的電線竿,顯眼容易發現,此外, 稀有留鳥灰樹鵲開始活躍於山野中,五月上旬是最 多記錄到的時段,灰臉鵟鷹已連續兩年被拍攝到, 灰臉鵟鷹

2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三期

2010年4月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3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一期

2009年8月

第三期

2010年4月

鴝姬鶲

三寶鳥

灰紋鶲,紅翅鳳頭鵑也是小瀝源春天應看到的鳥。

3

4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三期

2009年4月

5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三期

2010年4月

紅尾歌鴝

黑枕王鶲


撰文、圖片:靈--淚鳥(Ken)

當大家乘車經過大老山隧道沙田出口時,瞧一瞧窗外,你

往梅子林

該會看到小瀝源這一區域,這可能就是大家唯一經過, 留意此地方的時候。然而,這裡卻是筆者經常駐足 的地方,閒來無事就「踢對拖鞋」,手執相機 望遠鏡上山逛一逛,走一走,消磨時間,身 心舒泰之餘,還能一遇稀有的鳥類。

石古壟

花心坑

夏天一般是觀鳥的淡季,較

冬,十冬臘月,冬候鳥剎那間

為有趣的會是觀看留鳥們繁

殺到小瀝源,紅胸啄花鳥、紅

殖,傾聽杜鵑無分晝夜的鳴

尾歌鴝、紅喉歌鴝、紅脇藍尾

叫,小瀝源夏季最特別的可

鴝、虎斑地鶇、烏灰鶇、灰背

算是灰樹鵲,整個夏季都有

鶇、鱗頭樹鶯、鴝姬鶲、棕腹

可能見到,這就要視乎你的運氣了,隨此之外,髮

大仙鶲、小仙鶲、銅藍鶲、方尾鶲、黑枕王鶲,這

冠卷尾的幼鳥在今年的夏天被拍攝到,他們應該是

些都是在小瀝源見過或影過的鳥。云云好雀之中,

在小瀝源築巢繁殖,叉尾太陽鳥的幼鳥也是夏季必

最難忘都是那雄性的鴝姬鶲及雄性的黑枕王鶲。

集水區

看之選。 大藍寮 往恆

生商

學院

秋高氣爽,是郊遊的好時候。

朱背啄花鳥

水鳥篇

三寶鳥又會再次回到花心坑 的電線竿,萬一看悶了三寶

不用說,綠鷺是較少有的吧。香港常見的4種翠鳥,

去,說不定壽帶會在身旁出

代表雀鳥密度

一旁也有水鳥在城門河

的分支棲息。那常見的大、小白鷺、池鷺及夜鷺已

灰樹鵲

鳥,可以在山上到處走來走

巴士站

小瀝源山上有林鳥,另

這裡可見到普通翠鳥(有繁殖記錄)、白胸翡翠及藍

現。咦!雖然秋季屬過境遷徙季節,不過過境鳥在

翡翠,只欠斑魚狗。最令人嘖嘖稱奇的記錄,莫過

小瀝源......算少吧。

於是水雉和紅頸瓣蹼鷸了,前者春秋皆有記錄,後

根據筆者及版友們的記錄,現時小瀝源共錄得一百

者則見於春季。

一十一種鳥類,一年四季都會有一些不常見的留鳥 和候鳥到訪。林鳥是最主要的觀察對象,鶲類,鶇 類 ,鶥 類的記錄都不少,小瀝源提供了適合的生境 給予這些林鳥棲息,山上有翠綠成蔭的樹林,間有 稀疏透光的部分,也有較開闊的開墾地,同時有溪 流於其中。由於在這處發現到的部份鳥種引起到大 家注意,所以生起打這篇稿子的念頭,向大家介紹 和分享這片小天地。

春天是觀賞稀有的過境遷徙 黃額絲雀

鳥的季節,稀有的三寶鳥是

灰紋鶲

小瀝源必能看到的鳥種,他

紅脇藍尾鴝

髮冠卷尾

灰頭椋鳥

大約會在四月尾抵達,高峰 期約在五月初,他們通常駐

守在花心坑附近的電線竿,顯眼容易發現,此外, 稀有留鳥灰樹鵲開始活躍於山野中,五月上旬是最 多記錄到的時段,灰臉鵟鷹已連續兩年被拍攝到, 灰臉鵟鷹

2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三期

2010年4月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3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一期

2009年8月

第三期

2010年4月

鴝姬鶲

三寶鳥

灰紋鶲,紅翅鳳頭鵑也是小瀝源春天應看到的鳥。

3

4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三期

2009年4月

5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三期

2010年4月

紅尾歌鴝

黑枕王鶲


撰文、圖片:靈--淚鳥(Ken)

當大家乘車經過大老山隧道沙田出口時,瞧一瞧窗外,你

往梅子林

該會看到小瀝源這一區域,這可能就是大家唯一經過, 留意此地方的時候。然而,這裡卻是筆者經常駐足 的地方,閒來無事就「踢對拖鞋」,手執相機 望遠鏡上山逛一逛,走一走,消磨時間,身 心舒泰之餘,還能一遇稀有的鳥類。

石古壟

花心坑

夏天一般是觀鳥的淡季,較

冬,十冬臘月,冬候鳥剎那間

為有趣的會是觀看留鳥們繁

殺到小瀝源,紅胸啄花鳥、紅

殖,傾聽杜鵑無分晝夜的鳴

尾歌鴝、紅喉歌鴝、紅脇藍尾

叫,小瀝源夏季最特別的可

鴝、虎斑地鶇、烏灰鶇、灰背

算是灰樹鵲,整個夏季都有

鶇、鱗頭樹鶯、鴝姬鶲、棕腹

可能見到,這就要視乎你的運氣了,隨此之外,髮

大仙鶲、小仙鶲、銅藍鶲、方尾鶲、黑枕王鶲,這

冠卷尾的幼鳥在今年的夏天被拍攝到,他們應該是

些都是在小瀝源見過或影過的鳥。云云好雀之中,

在小瀝源築巢繁殖,叉尾太陽鳥的幼鳥也是夏季必

最難忘都是那雄性的鴝姬鶲及雄性的黑枕王鶲。

集水區

看之選。 大藍寮 往恆

生商

學院

秋高氣爽,是郊遊的好時候。

朱背啄花鳥

水鳥篇

三寶鳥又會再次回到花心坑 的電線竿,萬一看悶了三寶

不用說,綠鷺是較少有的吧。香港常見的4種翠鳥,

去,說不定壽帶會在身旁出

代表雀鳥密度

一旁也有水鳥在城門河

的分支棲息。那常見的大、小白鷺、池鷺及夜鷺已

灰樹鵲

鳥,可以在山上到處走來走

巴士站

小瀝源山上有林鳥,另

這裡可見到普通翠鳥(有繁殖記錄)、白胸翡翠及藍

現。咦!雖然秋季屬過境遷徙季節,不過過境鳥在

翡翠,只欠斑魚狗。最令人嘖嘖稱奇的記錄,莫過

小瀝源......算少吧。

於是水雉和紅頸瓣蹼鷸了,前者春秋皆有記錄,後

根據筆者及版友們的記錄,現時小瀝源共錄得一百

者則見於春季。

一十一種鳥類,一年四季都會有一些不常見的留鳥 和候鳥到訪。林鳥是最主要的觀察對象,鶲類,鶇 類 ,鶥 類的記錄都不少,小瀝源提供了適合的生境 給予這些林鳥棲息,山上有翠綠成蔭的樹林,間有 稀疏透光的部分,也有較開闊的開墾地,同時有溪 流於其中。由於在這處發現到的部份鳥種引起到大 家注意,所以生起打這篇稿子的念頭,向大家介紹 和分享這片小天地。

春天是觀賞稀有的過境遷徙 黃額絲雀

鳥的季節,稀有的三寶鳥是

灰紋鶲

小瀝源必能看到的鳥種,他

紅脇藍尾鴝

髮冠卷尾

灰頭椋鳥

大約會在四月尾抵達,高峰 期約在五月初,他們通常駐

守在花心坑附近的電線竿,顯眼容易發現,此外, 稀有留鳥灰樹鵲開始活躍於山野中,五月上旬是最 多記錄到的時段,灰臉鵟鷹已連續兩年被拍攝到, 灰臉鵟鷹

2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三期

2010年4月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3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一期

2009年8月

第三期

2010年4月

鴝姬鶲

三寶鳥

灰紋鶲,紅翅鳳頭鵑也是小瀝源春天應看到的鳥。

3

4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三期

2009年4月

5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三期

2010年4月

紅尾歌鴝

黑枕王鶲


撰文、圖片:Lee Yat Ming

筆者於零八年的夏天(七月下旬)曾到該 國旅遊,由於時間所限,只選擇了首都 Reykjavík ( 雷 克 雅 未 克 ) 以 及 西 部 的

冰島初探

Snaefellsnes Peninsula 作 為 旅 遊 點 。 選 擇 Snaefellsnes Peninsula , 是 因 為 當 地 有 一 暴風 鸌

個 海 岸 保 謢 區 (Breidafjordur bay) , 當 地 也

鶴鷸

海鸚鵡

雪鵐

白眉歌鴝

是 北 極 燕 鷗 (Arctic Tern) 的 繁 殖 地 。 灰雁

白尾海鵰

冰島的交通,以環島的公路為主,要前往Snaefellsnes Peninsula ,除了自駕外,還可以

在 Reykjavík 巿 中 心 的 公 園 湖 , 己 經 可 以

旅遊小貼士:

乘搭公車。每天都有兩班公車由Reykjavík 到Snaefellsnes Peninsula ,車程約為6 小時。

看到許多香港較難見到的雀鳥,當天早

1. 香港沒有直航冰島的飛機,必須在歐洲轉機。

當日,在前往Snaefellsnes Peninsula 途中,筆者曾在Borgarmes 停留。當時,剛好遇上

上,筆者在短短三小時內,就見到蠣鷸

2. 冰島的鳥季是五、六月。

退潮,在車站附近的淺灘,除了在Reykjavík見 到的鳥種外,還

(Oystercatcher) 、小 黑 背 鷗 (Lesser -black

3. 隨了觀鳥,冰島南部的冰川和瀑布,北部的火

看到有渡鴉(Raven) 、黑腹濱鷸(Dunlin) 、三趾濱鷸

Gull) 、家 鴿 (Feral Pigeon) 、綠 頭 鴨

山,對喜歡旅遊及攝影的人,可找到許多題材

(Sanderling) 、白眉歌鴝(Redwing) 以及一些不知

(Mallard) 、紅 咀 鷗 (Black-headed Gull) 、灰

。另外,出海觀鯨、豚也是必選的節目。

名的鳥種。

4. 冰島內部的交通網絡以環島為主,有巴士連接各

雁 (Greylag Goose) 、多 種 的 潛 鴨 (Diving Duck) 、紫 翅 椋 鳥 (European Starling) 、 黑腹濱

主要城市,但班次較疏,每天約有一至兩班。如

在Snaefellsnes Peninsula,你可以乘船遊覽

北 極 燕 鷗 (Arctic Tern) 。

不懂駕駛,買長途/環島巴士證較便宜。

Breidafjordur bay,船上導遊會帶你觀賞這個保護區內

5. 冰島生活指數很高,住民宿或青年旅舍較化算。

的自然景觀 (以火山地貌為主),還會帶你看在無人 Reykjavík 是 一 個 港 口 , 乘 搭 觀 光 小 艇 到

泳 、在 小 島 上 休 息 。 另 外 , 從 巿 中 心 搭

以觀鳥團為主的冰島旅行社: http://www.gaviatravel.com/

到Snaefellsnes Peninsula觀鳥,位於Breidafjordur Bay內的Fately lsland

半 小 時 巴 士 , 就 可 到 達 Reykjavík 巿 郊 ,

7. 前往 Flatey Island 的方法: Stykkisholmur 每日有

是一個必要去的觀鳥點。這個島面積不大,但每年夏天,大量的北極燕鷗(Artic Tern)會在島上

在那裏,你不難發現近在咫尺的翻石鷸

暴 風鸌

旅遊官網 : http://www.icelandguest.com/

(White-tailed Eagle)及鷺鷥(Shag and Cormorant)。

可 愛 的 海 鸚 鵡 (Puffin) 在 觀 光 小 艇 旁 邊 游

兩班船會經過 Flatey Island ,一班 9:00a.m. ,

繁殖,為了保護這些野鳥,冰島政府會將半個島劃為禁區,禁止人們進入,減少騷擾。雖然

(Turnstone) 和 金 斑 鴴(Golden Plover) 。

另一班 3:00p.m. ,行程一個半小時,那處只是

如此,在禁區的邊緣,遊客都可以看到數以百計的北極燕鷗,漫天飛舞的情境,而在遊客可

中途站,船只會停留片刻就立即離開,要往

以活動的區域,也可以近距離看到不同種類的海鳥、涉禽在覓食、育雛。當日我見到的有鷗

Stykkisholmur,回程時間分別為 1:00 p.m. 及 7:30

絨鴨(Common Eider Duck)、綠頭鴨 (Mallard)、暴風鸌(Fulmar)、鶴鷸(Spotted Redshank)、雪鵐

p.m. 。你亦可以在島上留宿。島上有幾間家庭式

( Snow Bunting)、白眉歌鴝( Redwing )、草地鷚 (Meadow Pipit)、紅頸反蹼鷸( Red-necked

酒店。這是其中一間的網址:

Phalarope)、黑腹濱鷸 (Dunlin)、金斑鴴 (Golden Plover)、環頸鴴(Ringed Plover)、蠣鷸

http://www.nat.is/travelguideeng/

(Oystercatcher)、黑尾勝鷸 (Black-tailed Godwit)、白翅班海鴿(Black Guillemot) 及小黃腳鷸

冰島 是北大西洋中 的一個島國,位大西洋

flatey_accommodation.htm

北極燕鷗

(Lesser Yellowlegs) 等等...

小黃

6. 冰島旅遊資料:

小島上棲息的暴風鸌(Fulmar)、白尾海鵰

港口外小島群,不消15分鐘,就可看到 北極燕鷗

蠣鷸

所以,若閣下對旅遊、攝影及觀鳥皆有興趣,冰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的北部,靠近北極圈, 每年夏天,大量的海鳥 會到該地繁殖。因此, 該國是歐洲觀鳥人仕觀

海鸚鵡

鳥的熱點。

6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三期

2010年4月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3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一期

2009年8月

第三期

2010年4月

紅頸反蹼鷸

7

8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三期

2010年4月

9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三期

2010年4月

腳鷸


撰文、圖片:Lee Yat Ming

筆者於零八年的夏天(七月下旬)曾到該 國旅遊,由於時間所限,只選擇了首都 Reykjavík ( 雷 克 雅 未 克 ) 以 及 西 部 的

冰島初探

Snaefellsnes Peninsula 作 為 旅 遊 點 。 選 擇 Snaefellsnes Peninsula , 是 因 為 當 地 有 一 暴風 鸌

個 海 岸 保 謢 區 (Breidafjordur bay) , 當 地 也

鶴鷸

海鸚鵡

雪鵐

白眉歌鴝

是 北 極 燕 鷗 (Arctic Tern) 的 繁 殖 地 。 灰雁

白尾海鵰

冰島的交通,以環島的公路為主,要前往Snaefellsnes Peninsula ,除了自駕外,還可以

在 Reykjavík 巿 中 心 的 公 園 湖 , 己 經 可 以

旅遊小貼士:

乘搭公車。每天都有兩班公車由Reykjavík 到Snaefellsnes Peninsula ,車程約為6 小時。

看到許多香港較難見到的雀鳥,當天早

1. 香港沒有直航冰島的飛機,必須在歐洲轉機。

當日,在前往Snaefellsnes Peninsula 途中,筆者曾在Borgarmes 停留。當時,剛好遇上

上,筆者在短短三小時內,就見到蠣鷸

2. 冰島的鳥季是五、六月。

退潮,在車站附近的淺灘,除了在Reykjavík見 到的鳥種外,還

(Oystercatcher) 、小 黑 背 鷗 (Lesser -black

3. 隨了觀鳥,冰島南部的冰川和瀑布,北部的火

看到有渡鴉(Raven) 、黑腹濱鷸(Dunlin) 、三趾濱鷸

Gull) 、家 鴿 (Feral Pigeon) 、綠 頭 鴨

山,對喜歡旅遊及攝影的人,可找到許多題材

(Sanderling) 、白眉歌鴝(Redwing) 以及一些不知

(Mallard) 、紅 咀 鷗 (Black-headed Gull) 、灰

。另外,出海觀鯨、豚也是必選的節目。

名的鳥種。

4. 冰島內部的交通網絡以環島為主,有巴士連接各

雁 (Greylag Goose) 、多 種 的 潛 鴨 (Diving Duck) 、紫 翅 椋 鳥 (European Starling) 、 黑腹濱

主要城市,但班次較疏,每天約有一至兩班。如

在Snaefellsnes Peninsula,你可以乘船遊覽

北 極 燕 鷗 (Arctic Tern) 。

不懂駕駛,買長途/環島巴士證較便宜。

Breidafjordur bay,船上導遊會帶你觀賞這個保護區內

5. 冰島生活指數很高,住民宿或青年旅舍較化算。

的自然景觀 (以火山地貌為主),還會帶你看在無人 Reykjavík 是 一 個 港 口 , 乘 搭 觀 光 小 艇 到

泳 、在 小 島 上 休 息 。 另 外 , 從 巿 中 心 搭

以觀鳥團為主的冰島旅行社: http://www.gaviatravel.com/

到Snaefellsnes Peninsula觀鳥,位於Breidafjordur Bay內的Fately lsland

半 小 時 巴 士 , 就 可 到 達 Reykjavík 巿 郊 ,

7. 前往 Flatey Island 的方法: Stykkisholmur 每日有

是一個必要去的觀鳥點。這個島面積不大,但每年夏天,大量的北極燕鷗(Artic Tern)會在島上

在那裏,你不難發現近在咫尺的翻石鷸

暴 風鸌

旅遊官網 : http://www.icelandguest.com/

(White-tailed Eagle)及鷺鷥(Shag and Cormorant)。

可 愛 的 海 鸚 鵡 (Puffin) 在 觀 光 小 艇 旁 邊 游

兩班船會經過 Flatey Island ,一班 9:00a.m. ,

繁殖,為了保護這些野鳥,冰島政府會將半個島劃為禁區,禁止人們進入,減少騷擾。雖然

(Turnstone) 和 金 斑 鴴(Golden Plover) 。

另一班 3:00p.m. ,行程一個半小時,那處只是

如此,在禁區的邊緣,遊客都可以看到數以百計的北極燕鷗,漫天飛舞的情境,而在遊客可

中途站,船只會停留片刻就立即離開,要往

以活動的區域,也可以近距離看到不同種類的海鳥、涉禽在覓食、育雛。當日我見到的有鷗

Stykkisholmur,回程時間分別為 1:00 p.m. 及 7:30

絨鴨(Common Eider Duck)、綠頭鴨 (Mallard)、暴風鸌(Fulmar)、鶴鷸(Spotted Redshank)、雪鵐

p.m. 。你亦可以在島上留宿。島上有幾間家庭式

( Snow Bunting)、白眉歌鴝( Redwing )、草地鷚 (Meadow Pipit)、紅頸反蹼鷸( Red-necked

酒店。這是其中一間的網址:

Phalarope)、黑腹濱鷸 (Dunlin)、金斑鴴 (Golden Plover)、環頸鴴(Ringed Plover)、蠣鷸

http://www.nat.is/travelguideeng/

(Oystercatcher)、黑尾勝鷸 (Black-tailed Godwit)、白翅班海鴿(Black Guillemot) 及小黃腳鷸

冰島 是北大西洋中 的一個島國,位大西洋

flatey_accommodation.htm

北極燕鷗

(Lesser Yellowlegs) 等等...

小黃

6. 冰島旅遊資料:

小島上棲息的暴風鸌(Fulmar)、白尾海鵰

港口外小島群,不消15分鐘,就可看到 北極燕鷗

蠣鷸

所以,若閣下對旅遊、攝影及觀鳥皆有興趣,冰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的北部,靠近北極圈, 每年夏天,大量的海鳥 會到該地繁殖。因此, 該國是歐洲觀鳥人仕觀

海鸚鵡

鳥的熱點。

6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三期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2010年4月

3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一期

2009年8月

第三期

2010年4月

紅頸反蹼鷸

7

8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三期

2010年4月

9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三期

2010年4月

腳鷸


撰文、圖片:Lee Yat Ming

筆者於零八年的夏天(七月下旬)曾到該 國旅遊,由於時間所限,只選擇了首都 Reykjavík ( 雷 克 雅 未 克 ) 以 及 西 部 的

冰島初探

Snaefellsnes Peninsula 作 為 旅 遊 點 。 選 擇 Snaefellsnes Peninsula , 是 因 為 當 地 有 一 暴風 鸌

個 海 岸 保 謢 區 (Breidafjordur bay) , 當 地 也

鶴鷸

海鸚鵡

雪鵐

白眉歌鴝

是 北 極 燕 鷗 (Arctic Tern) 的 繁 殖 地 。 灰雁

白尾海鵰

冰島的交通,以環島的公路為主,要前往Snaefellsnes Peninsula ,除了自駕外,還可以

在 Reykjavík 巿 中 心 的 公 園 湖 , 己 經 可 以

旅遊小貼士:

乘搭公車。每天都有兩班公車由Reykjavík 到Snaefellsnes Peninsula ,車程約為6 小時。

看到許多香港較難見到的雀鳥,當天早

1. 香港沒有直航冰島的飛機,必須在歐洲轉機。

當日,在前往Snaefellsnes Peninsula 途中,筆者曾在Borgarmes 停留。當時,剛好遇上

上,筆者在短短三小時內,就見到蠣鷸

2. 冰島的鳥季是五、六月。

退潮,在車站附近的淺灘,除了在Reykjavík見 到的鳥種外,還

(Oystercatcher) 、小 黑 背 鷗 (Lesser -black

3. 隨了觀鳥,冰島南部的冰川和瀑布,北部的火

看到有渡鴉(Raven) 、黑腹濱鷸(Dunlin) 、三趾濱鷸

Gull) 、家 鴿 (Feral Pigeon) 、綠 頭 鴨

山,對喜歡旅遊及攝影的人,可找到許多題材

(Sanderling) 、白眉歌鴝(Redwing) 以及一些不知

(Mallard) 、紅 咀 鷗 (Black-headed Gull) 、灰

。另外,出海觀鯨、豚也是必選的節目。

名的鳥種。

4. 冰島內部的交通網絡以環島為主,有巴士連接各

雁 (Greylag Goose) 、多 種 的 潛 鴨 (Diving Duck) 、紫 翅 椋 鳥 (European Starling) 、 黑腹濱

主要城市,但班次較疏,每天約有一至兩班。如

在Snaefellsnes Peninsula,你可以乘船遊覽

北 極 燕 鷗 (Arctic Tern) 。

不懂駕駛,買長途/環島巴士證較便宜。

Breidafjordur bay,船上導遊會帶你觀賞這個保護區內

5. 冰島生活指數很高,住民宿或青年旅舍較化算。

的自然景觀 (以火山地貌為主),還會帶你看在無人 Reykjavík 是 一 個 港 口 , 乘 搭 觀 光 小 艇 到

泳 、在 小 島 上 休 息 。 另 外 , 從 巿 中 心 搭

以觀鳥團為主的冰島旅行社: http://www.gaviatravel.com/

到Snaefellsnes Peninsula觀鳥,位於Breidafjordur Bay內的Fately lsland

半 小 時 巴 士 , 就 可 到 達 Reykjavík 巿 郊 ,

7. 前往 Flatey Island 的方法: Stykkisholmur 每日有

是一個必要去的觀鳥點。這個島面積不大,但每年夏天,大量的北極燕鷗(Artic Tern)會在島上

在那裏,你不難發現近在咫尺的翻石鷸

暴 風鸌

旅遊官網 : http://www.icelandguest.com/

(White-tailed Eagle)及鷺鷥(Shag and Cormorant)。

可 愛 的 海 鸚 鵡 (Puffin) 在 觀 光 小 艇 旁 邊 游

兩班船會經過 Flatey Island ,一班 9:00a.m. ,

繁殖,為了保護這些野鳥,冰島政府會將半個島劃為禁區,禁止人們進入,減少騷擾。雖然

(Turnstone) 和 金 斑 鴴(Golden Plover) 。

另一班 3:00p.m. ,行程一個半小時,那處只是

如此,在禁區的邊緣,遊客都可以看到數以百計的北極燕鷗,漫天飛舞的情境,而在遊客可

中途站,船只會停留片刻就立即離開,要往

以活動的區域,也可以近距離看到不同種類的海鳥、涉禽在覓食、育雛。當日我見到的有鷗

Stykkisholmur,回程時間分別為 1:00 p.m. 及 7:30

絨鴨(Common Eider Duck)、綠頭鴨 (Mallard)、暴風鸌(Fulmar)、鶴鷸(Spotted Redshank)、雪鵐

p.m. 。你亦可以在島上留宿。島上有幾間家庭式

( Snow Bunting)、白眉歌鴝( Redwing )、草地鷚 (Meadow Pipit)、紅頸反蹼鷸( Red-necked

酒店。這是其中一間的網址:

Phalarope)、黑腹濱鷸 (Dunlin)、金斑鴴 (Golden Plover)、環頸鴴(Ringed Plover)、蠣鷸

http://www.nat.is/travelguideeng/

(Oystercatcher)、黑尾勝鷸 (Black-tailed Godwit)、白翅班海鴿(Black Guillemot) 及小黃腳鷸

冰島 是北大西洋中 的一個島國,位大西洋

flatey_accommodation.htm

北極燕鷗

(Lesser Yellowlegs) 等等...

小黃

6. 冰島旅遊資料:

小島上棲息的暴風鸌(Fulmar)、白尾海鵰

港口外小島群,不消15分鐘,就可看到 北極燕鷗

蠣鷸

所以,若閣下對旅遊、攝影及觀鳥皆有興趣,冰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的北部,靠近北極圈, 每年夏天,大量的海鳥 會到該地繁殖。因此, 該國是歐洲觀鳥人仕觀

海鸚鵡

鳥的熱點。

6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三期

2010年4月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3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一期

2009年8月

第三期

2010年4月

紅頸反蹼鷸

7

8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三期

2010年4月

9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三期

2010年4月

腳鷸


撰文、圖片:Lee Yat Ming

筆者於零八年的夏天(七月下旬)曾到該 國旅遊,由於時間所限,只選擇了首都 Reykjavík ( 雷 克 雅 未 克 ) 以 及 西 部 的

冰島初探

Snaefellsnes Peninsula 作 為 旅 遊 點 。 選 擇 Snaefellsnes Peninsula , 是 因 為 當 地 有 一 暴風 鸌

個 海 岸 保 謢 區 (Breidafjordur bay) , 當 地 也

鶴鷸

海鸚鵡

雪鵐

白眉歌鴝

是 北 極 燕 鷗 (Arctic Tern) 的 繁 殖 地 。 灰雁

白尾海鵰

冰島的交通,以環島的公路為主,要前往Snaefellsnes Peninsula ,除了自駕外,還可以

在 Reykjavík 巿 中 心 的 公 園 湖 , 己 經 可 以

旅遊小貼士:

乘搭公車。每天都有兩班公車由Reykjavík 到Snaefellsnes Peninsula ,車程約為6 小時。

看到許多香港較難見到的雀鳥,當天早

1. 香港沒有直航冰島的飛機,必須在歐洲轉機。

當日,在前往Snaefellsnes Peninsula 途中,筆者曾在Borgarmes 停留。當時,剛好遇上

上,筆者在短短三小時內,就見到蠣鷸

2. 冰島的鳥季是五、六月。

退潮,在車站附近的淺灘,除了在Reykjavík見 到的鳥種外,還

(Oystercatcher) 、小 黑 背 鷗 (Lesser -black

3. 隨了觀鳥,冰島南部的冰川和瀑布,北部的火

看到有渡鴉(Raven) 、黑腹濱鷸(Dunlin) 、三趾濱鷸

Gull) 、家 鴿 (Feral Pigeon) 、綠 頭 鴨

山,對喜歡旅遊及攝影的人,可找到許多題材

(Sanderling) 、白眉歌鴝(Redwing) 以及一些不知

(Mallard) 、紅 咀 鷗 (Black-headed Gull) 、灰

。另外,出海觀鯨、豚也是必選的節目。

名的鳥種。

4. 冰島內部的交通網絡以環島為主,有巴士連接各

雁 (Greylag Goose) 、多 種 的 潛 鴨 (Diving Duck) 、紫 翅 椋 鳥 (European Starling) 、 黑腹濱

主要城市,但班次較疏,每天約有一至兩班。如

在Snaefellsnes Peninsula,你可以乘船遊覽

北 極 燕 鷗 (Arctic Tern) 。

不懂駕駛,買長途/環島巴士證較便宜。

Breidafjordur bay,船上導遊會帶你觀賞這個保護區內

5. 冰島生活指數很高,住民宿或青年旅舍較化算。

的自然景觀 (以火山地貌為主),還會帶你看在無人 Reykjavík 是 一 個 港 口 , 乘 搭 觀 光 小 艇 到

泳 、在 小 島 上 休 息 。 另 外 , 從 巿 中 心 搭

以觀鳥團為主的冰島旅行社: http://www.gaviatravel.com/

到Snaefellsnes Peninsula觀鳥,位於Breidafjordur Bay內的Fately lsland

半 小 時 巴 士 , 就 可 到 達 Reykjavík 巿 郊 ,

7. 前往 Flatey Island 的方法: Stykkisholmur 每日有

是一個必要去的觀鳥點。這個島面積不大,但每年夏天,大量的北極燕鷗(Artic Tern)會在島上

在那裏,你不難發現近在咫尺的翻石鷸

暴 風鸌

旅遊官網 : http://www.icelandguest.com/

(White-tailed Eagle)及鷺鷥(Shag and Cormorant)。

可 愛 的 海 鸚 鵡 (Puffin) 在 觀 光 小 艇 旁 邊 游

兩班船會經過 Flatey Island ,一班 9:00a.m. ,

繁殖,為了保護這些野鳥,冰島政府會將半個島劃為禁區,禁止人們進入,減少騷擾。雖然

(Turnstone) 和 金 斑 鴴(Golden Plover) 。

另一班 3:00p.m. ,行程一個半小時,那處只是

如此,在禁區的邊緣,遊客都可以看到數以百計的北極燕鷗,漫天飛舞的情境,而在遊客可

中途站,船只會停留片刻就立即離開,要往

以活動的區域,也可以近距離看到不同種類的海鳥、涉禽在覓食、育雛。當日我見到的有鷗

Stykkisholmur,回程時間分別為 1:00 p.m. 及 7:30

絨鴨(Common Eider Duck)、綠頭鴨 (Mallard)、暴風鸌(Fulmar)、鶴鷸(Spotted Redshank)、雪鵐

p.m. 。你亦可以在島上留宿。島上有幾間家庭式

( Snow Bunting)、白眉歌鴝( Redwing )、草地鷚 (Meadow Pipit)、紅頸反蹼鷸( Red-necked

酒店。這是其中一間的網址:

Phalarope)、黑腹濱鷸 (Dunlin)、金斑鴴 (Golden Plover)、環頸鴴(Ringed Plover)、蠣鷸

http://www.nat.is/travelguideeng/

(Oystercatcher)、黑尾勝鷸 (Black-tailed Godwit)、白翅班海鴿(Black Guillemot) 及小黃腳鷸

冰島 是北大西洋中 的一個島國,位大西洋

flatey_accommodation.htm

北極燕鷗

(Lesser Yellowlegs) 等等...

小黃

6. 冰島旅遊資料:

小島上棲息的暴風鸌(Fulmar)、白尾海鵰

港口外小島群,不消15分鐘,就可看到 北極燕鷗

蠣鷸

所以,若閣下對旅遊、攝影及觀鳥皆有興趣,冰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的北部,靠近北極圈, 每年夏天,大量的海鳥 會到該地繁殖。因此, 該國是歐洲觀鳥人仕觀

海鸚鵡

鳥的熱點。

6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三期

2010年4月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3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一期

2009年8月

第三期

2010年4月

紅頸反蹼鷸

7

8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三期

2010年4月

9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第三期

2010年4月

腳鷸


鳥飛毛落 撰文:Sze。攝 影 :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 (ASTER) alanzaku、Andy Cheung、d_jacky、MEMEME、Philip、Samson So、Sze、 深 藍-Owen

野生雀鳥的

Part

十個

02

前言: 香港由於地理上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包括:擁有多種不同類型 的生境、位於「東亞─澳大利亞飛行路線」上及處於兩個世界動 物地理分區之間,所以雖然香港在中國版圖上只佔細小的一點, 卻可記錄到中國三分之一的鳥種,數量接近500種。 可是香港跟世界各地的大城市一樣,由於城市範圍不斷擴大並急 速向郊區擴展,土地發展令到野生生物的生存空間不斷縮小。我 們現代化、都市化的生活無時無刻影響著無數野生動植物的生活 與生存。人類與野生動物間的衝突、對立、糾紛和慘劇不停的發 生在地球每一個角落,而且不是就此發生一次,而是不斷重 覆又重覆的發生,更苦的是受苦者並不只是雀鳥!

10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續上期)

03

無處容身: 繁殖地及棲息地因都市發展而消失

「手無寸鐵」的香港淡水濕地

「劇情發展」的同時,又有沒有人想過其實長年生活在 這些土地上,除了村民外,還有一群雀鳥及野生動物同

『塱原』─這個雖被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

樣是求助無門呢?牠們多年來承受的『苦』,大家又有

列為香港重點鳥區(Important Bird Area, 簡稱IBA),

沒有關注過呢?

並有「米埔第二」之稱,但原本在香港地圖上也沒有它 的 名 字 的 觀 鳥 聖 地 , 在2001年 時 因 為 九 鐵 落 馬 洲 支 線 事件而聲名大噪,到近期又因「冇王管」非法傾倒泥頭 事件、「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中「多元 化古洞北發展中心」及「格殺勿論─地主堵塞塱原濕地 出入口」事件,再度引起了大眾關注。去年,各界傳媒 曾相繼報導受泥頭影響的苦主如何慘被欺壓,苦不堪 言,求助無門之餘,還要反被誣告指控;土豪惡霸強詞 奪理,目無法紀之餘,還要一次又一次真人示範「講大 話唔眨眼」的奇技,成為新一代無賴的典範;各政府執 法部門不知是有心無力,還是有力無心的一個又一個話 「呢方面唔係我地部門負責架!」,情節比電視台的電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香港仍有不少新界地區的居民 仍是以務農及養魚為生。當時的農田及養魚塘仍是以傳 統模式操作為主:農民主要用天然肥料、天然殺蟲劑及 人手除草的方法打理農田;養魚戶則仍會在冬季將魚塘 的水放乾、曬塘。大量農田及放乾中的魚塘為雀鳥提供 充足的食物。可是自八、九十年代起,本地漁農業因在 市場上不敵內地的廉價漁農產品,令農民及養魚戶原本 賴以為生的作物,頓變成無利可圖、失去市場價值,這 令不少農民及養魚戶提早結業離場,而新一代亦放棄祖 業,轉行另謀生計,本地漁農業因而日趨息微,大量新 界地區的魚塘及農地被荒廢,雀鳥的覓食地方也因而減 少。

視劇還要精彩,令觀眾看得目瞪口呆。但當大家追看

放水曬塘中的魚塘為鷺鳥 提供豐富的食物。 © Samson So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11


鳥飛毛落

塱原非法傾倒泥頭的現場。

由於近年香港經濟轉型,偏重金融與地產,不少新界原居民 為了金錢利益,毅然將自己的農地或魚塘出售給發展商用以 興建豪宅,或是「善用各項法例的漏洞」非法更改土地用 途,情況尤以新界西北部最為嚴重。錦田、八鄉、元朗、塱 原、流浮山、尖鼻咀及其他多得不能盡錄的地方,一片片昔 日的農地或魚塘頓變成各類型的非法泥頭傾倒區、露天貨櫃 場、廢車場,或是「環保回收」場等等。多片雀鳥及野生動

© MEMEME

物的重要棲息地或越冬地因而被嚴重破壞,甚至摧毀,鄉郊 環境變得面目全非。

昔日曾是水牛安樂窩的錦田濕地─水牛田,近年來被

這些土地用途的改變除了令雀鳥及野生動物變得無處容身之

地的水牛現在卻要活在泥頭堆中,苦不堪言的情況,

外,亦同時嚴重破壞及污染附近地方的生態環境。一片又一

實在是令人慘不忍睹。

附近的土地發展弄致面目全非。令原本應該生活在濕

片的濕地逐漸消失,這固然對生態環境有深遠影響。那些非 法的「私人」泥頭傾倒區、廢車場,或是「環保回收」場 內,那些被隨處露天放置,日曬雨淋的金屬及廢物,其所含 的有毒物質更會隨雨水滲入泥土,污染附近地區僅餘的耕地 及其他土地,還會污染地下水。當受污染的地下水流入河溪 時,又會造成進一步的環境破壞,河溪污染會影響溪內的生 物,繼而導致在河溪覓食的野生動物中毒。問題的破壞力之 廣大及深遠程度可能遠遠超越我們可想像的情況。

© Philip

在水牛田被非法傾倒的泥頭上插著規劃署的海報。

© Philip

© alanzaku

大嶼山的貝澳原本是另一個水牛的安樂窩, 但同樣面對非法傾倒泥頭的問題,泥頭的高 度比一個成年人還要高。貝澳會否要慘步水 牛田的後塵?水牛及跟隨水牛生活的雀鳥在 香港還有沒有一寸容身之所?

12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山火每年燒毀很多野生動物的家園

「自身難保」的香港郊野公園 說到這裡有些朋友可能會有此疑問: 「香港不是有四成土地劃為郊野公園受 法例保護的嗎?為何那些雀鳥不逃往郊 野公園內生活,偏偏要死守在這些沒希 望的鄉郊地區呢?那不是很愚蠢嗎?」 是的!香港是有四成土地劃為受法例保 護的郊野公園,可是郊野公園其實也已 經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2007 年5月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在不反

© Sze

對環境保護署(環保署)的建議方案

除了「割地」危機外,每年在乾燥的秋冬季,特別是重陽時節,香港各處包

下,並以公眾利益及沒有其他更佳方案

括郊野公園都會被山火蹂躝。起因主要包括:掃墓人士焚燒墓地附近雜草及

為理由,批准將清水灣郊野公園的5公頃

在離開前沒有弄熄燃燒中的冥鏹香燭、郊遊人士野火燒烤遺下火種及遊人隨

土地納入新界東南堆填區擴展計劃的

便拋棄煙蒂等等。一場山火會令無數草木被焚燬,泥土被燒成焦土,生境嚴

50公頃範圍內。試問廢物處理真的沒有

重受損,野生動物會被燒死及棲息地被毀。但最悲的是一片被山火燒毀的林

其他解決辦法了嗎?若今次成功以公眾

木,如果沒有人為干擾(包括:再次山火及人工植樹)的情況下,是需要大

利益為合法理由,凌駕法例而割讓5公頃

約30-50年的演替才可復原。可是山火年年發生,單以2008年已有49宗山火

郊野公園土地,不難估計日後被要求割

發 生 在 郊 野 公 園 / 特 別 地 區 範 圍 ( 參 考 第 33-34頁 資 料 :

讓的土地面積只會有增無減,情況有如

http://www.afcd.gov.hk/tc_chi/publications/publications_others/files/AFCD_

「鴉片戰爭」,分別只在於這次的侵略

c1_09102.pdf),試問野生動物那有這麼長命等候家園的復修呢?

者不是外國人,而是自己人吧!

近年發生在郊野公園的大山火 山火發生日期 2009年01月17日

發生地點

焚燒時間

(以發生日期排序)

受影響的面積

有關報導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0117/

八仙嶺郊野公園

4/a9lc.html http://www.hkheadline.com/instantnews/n

2008年11月29日

城門郊野公園

300米 X 100米

ews_content/200811/29/20081129a1304 25.html?cat=a

2008年11月25日

大欖郊野公園

2007年11月29日

大欖郊野公園

http://www.881903.com/Page/ZhTW/newsdetail.aspx?ItemId=77822 http://www.hkheadline.com/news/instant_

8公頃

news_content/200711/29/20071129a082 401.asp

2006年11月01日

2004年12月

1996年02月10日

大欖郊野公園

八仙嶺郊野公園

八仙嶺郊野公園

46小時

34小時

13小時

460公頃

http://www.afcd.gov.hk/tc_chi/country/co

燒毀66,000棵樹木。

u_lea/tlc_hillfire01.html

105公頃

http://www.afcd.gov.hk/tc_chi/country/co

燒毀樹木11000株。

u_lea/hillfire.html

30多公頃

http://www.hknature.net/chi/resources/we

並引致5名教師及學生死亡,

bclass/hillfire/index.html

13名學生受傷。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13


鳥飛毛落

況且不同品種的雀鳥,其生活習慣及食物喜好也有所不

「天下雖大,卻是無處容身」

同,情況跟我們中國人愛吃米飯,美國人愛吃肉類有點 相似。所以不同品種的雀鳥會選擇生活在不同的生態環

說到這裡又可能有朋友會這樣問:「世界之大,雀鳥怎

境中。可是我們的郊野公園主要是植林、次生林及高地

會沒有容身之所呢?香港沒有地方,可以去別處

山區,而選擇「死守」在鄉村農地,並嚴重受威脅的雀

嘛!」。可是正如上文所述,不同品種的雀鳥,除了其

鳥,大多是一些喜歡生活在「視野廣闊」的開闊原野或

生活習慣及食物各有偏好外,對於氣候環境亦各有不同

淡水濕地的鳥種。牠們愛吃生長在農田內的植物的種

要求,所以要另覓安身之所,談何容易?況且大大小

子,還有農田或水窪內大量的昆蟲及軟體生物,而這些

小,情況相若的絕境在世界各地俯拾皆是。

食物是郊野公園的林區所缺乏的。所以事實上並非雀鳥 們想死守,而是牠們在香港已經到達「無處可逃」的地

2009年1月19日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 加拿

步。可悲的是香港受法例保護的郊野地方,包括:郊野

大,亞伯達省,愛德蒙頓市報導,有最新研究報告顯

公園及特別地區、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具特殊科學

示 , 在 加 拿 大 北 部 寒 帶 森 林 由 於 開 採 油 砂 礦 ( Tar

價 值 地 點 ( Sites of Special Scientific Interest, 簡 稱

Sands),令當地的寒帶森林與濕地等雀鳥棲息地及繁

SSSI),全都是林區、海岸、岩岸、鹹淡水泥灘濕地、

殖地被大量摧毀。由於對新熱帶地區候鳥(Neotropical

紅樹林或鷺鳥林,低地淡水河流也只包括了一條-大蠔

Migrant)而言,加拿大的寒帶森林是極度重要的繁殖區

河,但算上低地的淡水濕地時,嚴格來說卻是一片也沒

域,在亞伯達省東北部的油砂開採活動地區就至少是

有。塱原雖被列為亞洲重點鳥區(IBA),錄得鳥種超過

292種鳥類的繁殖地。報告詳細指出開採油砂礦所帶來的

210種,當中包括曾一度是餐桌上有名的菜餚,現在卻是

各種影響,包括令至少5個重點鳥區(IBA)受到威脅,

「 易 危 」 鳥 種 「 禾 花 雀 」 ( 黃 胸 鵐 , Yellow-

估計會導致總數超過1億6千萬隻寒帶森林的雀鳥死亡。

breasted Bunting) ; 還 有 「 本 地 受 關 注

此外,由於油砂是一種含有大量瀝青的重油,開採提煉

鳥種」如彩鷸及鵪鶉等超過40個品種。

以及後續合成製造重油產品的過程,均會產生溫室氣體

可笑是塱原完全不受法例所保護,而

污染。而且每製造一桶合成重油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是

更可悲的是塱原跟香港其他僅餘的淡

每桶傳統石油的3倍。可悲的是油砂是促使加拿大成為石

水濕地一樣,大都是私人擁有的土

油大國的主要礦產資源。近10年來,由於油砂開採、煉

地,只要地主喜歡,它們隨時會被平

製石油技術的成熟,加拿大的石油儲量已上升為全球第

整,然後長埋「廢土」之下。試問要

二,僅次於沙特地阿拉伯。所以可預期這地區內的雀鳥

在這些生境生活的雀鳥及動物怎可能沒

生存情況將會是非常嚴峻。

有在香港絕種的危機呢?

雀鳥冷知識

「Ramsar Convention」 (拉姆薩爾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又名「Convention on Wetlands ( Ramsar, Iran, 1971)」(濕地公約)是一條國與國之間為保護及善用濕地所簽訂的條約。簽訂日期為1971年2月2日 (後定為世界濕地日),地點在伊朗的城市「拉姆薩爾」,公約於1975年起正式開始執行。現有締約成員國 近160,超過1800塊濕地被列為「國際重要濕地」(又稱「拉姆薩爾濕地」),受公約保護。 公 約 的 官 方 名 稱 為 「 The Convention on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especially as Waterfowl Habitat」(國際重要水鳥棲地保育公約),其最初建立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水鳥的棲息地,確保該地方得到適 當的保育及善用。經歷多年,現在公約對締約成員國 要求履行的範圍已擴展至所有濕地保育及善用的範 疇,故此公約現稱為「濕地公約」是較為適合的。 在1995年9月4日米埔及內后海灣一帶濕地被列為「拉

資料來源: What is the Ramsar Convention on Wetlands? http://www.ramsar.org/cda/ramsar/display/main/main.jsp ?zn=ramsar&cp=1-36-37^7718_4000_0__

姆薩爾濕地」,到現時為止,仍是香港唯一的「國際

米埔拉姆薩爾濕地一般資料:

重要濕地」。

http://www.afcd.gov.hk/tc_chi/conservation/con_wet/con_ wet_look/con_wet_look_gen/con_wet_look_gen.html

14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韓國農林部與農業基礎公社倡議於韓國全羅北道的新萬錦

( Australasian Wader Studies Group) 進 行 了 為 期 3年

(Saemangeum) 地區的泥灘上,修建一條跨越海面長達

( 2006-2008) 的 新 萬 錦 涉 禽 普 查 項 目 ( Saemangeum

33公里的海堤以圈出40,100公頃的面積,作為開闢土地用

Shorebird Monitoring Program, SSMP) , 並 於 2008年

途,受影響範圍相等於三分之二個首爾(Seoul) 。 工程

10月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從2006年到2008年涉禽數

將令原本是「東亞─澳大利亞飛行路線」(East Asian –

量減少了13萬7000隻,數量最多的19種涉禽都出現族群

Australasian Flyway)上,黃海(Yellow Sea)地區內一

減少現象。韓國鳥會現在仍為「拯救新萬錦濕地,要求全

個作為遷徙候鳥重要中途「補給」站的海岸潮間帶變成工

面打開海堤上的所有水閘,恢復潮間帶的潮汐漲退」而努

廠、高爾夫球場、污水處理廠的建地。在冬季,香港著名

力。在這宗世界上最大型且嚴重的濕地破壞事件中,最可

的觀鳥聖地-米埔及后海灣地區,單日記錄約有7萬隻水

笑的是韓國竟是「拉姆薩爾公約」(Ramsar Convention

鳥在區內覓食。但在遷徙高峰期,在新萬錦的海岸潮間

,又稱「濕地公約」)的締約成員國。

帶,單日最高可錄得超過25個品種,15萬隻涉禽在覓食。 工程將嚴重影響40萬隻,每年來回南半球及東南亞的渡冬

世界各地的雀鳥均面對著相似艱辛的命運,可是對於要進 行遷徙的候鳥來說情況就更困苦。因為萬一繁殖地、渡冬

地,與西伯利亞及阿拉斯加的繁殖地,飛行約15,000英里

地或是遷徙路線上任何一個中途「補給」站,如韓國新萬

的各種遷徙涉禽,當中包括:黑腹濱鷸、斑尾塍鷸、中杓

錦般「失守」被破壞,牠們便有可能因食物不足,導致體

鷸、青腳鷸和環頸鴴等,還有瀕危的小青腳鷸及極度瀕危

力不繼,而無法完成遷徙及繁殖的任務,最終令種群數目

的勺嘴鷸。海堤修建工程於1991年開始,1996年正式動

下降,甚至跌至瀕危及絕種的地步。而更可悲的是新萬錦

工,並於2006年4月21日完工,15年間經過多次的法律訴 訟。工程完成後,整個被圈出的海岸潮間帶變成沒有潮汐 漲退,這令原本育有大量涉禽愛吃的貝殼類動物的泥灘濕 地開始「凋亡」。2007年4月,新萬錦的海岸潮間帶變成 部份地方長期被水淹浸,另一部份則逐漸變成「乾地」。

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亞洲沿海城市面積不斷擴展,因而令 到沿海的濕地不斷承受著污染、面積減少及老化的壓力。 所以如果要令候鳥能完成艱苦的遷徙旅程,單靠部份地區 的保育工作是不足夠的,而是必須有賴國際間的通力合 作,各國同心保護國內的生態環境,令整條遷徙路線上的 生境均得以保存,目標才有機會達成。

韓 國 鳥 會 ( Birds Korea) 聯 同 澳 洲 水 鳥 研 究 團 體

© 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 (ASTER)

於1989年5月17日 拍 攝 。 未 有 海 堤 前 的韓國新萬錦濕地的衛星照片。

© 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 (ASTER)

© 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 (ASTER)

於2001年3月31日拍攝。海堤未被修

於2006年10月7日拍攝。33公里海堤修築完成,

築前,仍有潮汐漲退的韓國新萬錦 濕地的衛星照片。

從衛星照片可以看見原本於2001年仍是被海水 淹浸的泥灘潮間帶,在2006年時泥灘已因沙泥 堆積而升高及變乾(相中白色光亮部份)。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15


鳥飛毛落

要「雪中送炭」,還是「雪上加霜」? 由國際說回香港,九十年代起的本地漁農業息微,某程度

至於那些土豪惡霸及政府「助紂為虐」、「劫貧濟富」,

上是促使現今大量鄉郊地方被非法更改土地用途的成因之

繼續養肥各大地產商等的土地侵略行為,小市民如我似乎

一 。 因 此 , 世 界 自 然 基 金 會 ( 香 港 分 會 ) (WWF) 在

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阻止。但我仍會嘗試積極地做一點事,

2007年推行了「綠魚兒」計劃,計劃目標:『期望藉著 計劃令本地養漁戶能夠透過採用可促進生物保育、對自然 環境影響更少及安全的水產養殖管理方式,出產質素更佳 和生態友好的魚類,使養漁戶可以在 「夕陽西照」的逆 景中得到較高經濟回報,以助他們可以持續經營和發展本 地塘魚養殖業,藉此保育后海灣一帶魚塘的傳統價值』。 另外,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KFBG)及香港有機生活發

例如:積極向政府的土地發展項目提出要求保育環境的意 願、積極防止山火、減少能源消耗、減少製造廢物、減少 不必要的裝修工程、減少棄置傢俱及善用各非牟利機構、 政府或產品製造商的回收服務,用以減輕對堆填區及環境 所造成的壓力;購買本地的漁農產品以支持本地的漁農 業;還有拒絕光顧那些非法經營的所謂生態農莊;與及其 他我有能力做到的事。

展基金(簡稱SEED)亦有定期舉辦有機農墟等活動,希

我衷心希望大家可以為我們的環境多點「雪中送炭」,而

望藉此協助本地的有機農夫開拓本地市場,令他們也可以

不只是「雪上加霜」。我們的環境、我們的地球,除了要

持續經營和發展本地有機農業,繼而保育新界一帶的土地

大家對「它」說聲「我愛你」之外,其實更需要大家切實

及生態環境。

地為「它」做點事去愛護「它」和保護「它」,比如為 「它」犧牲享樂及舒適的生活。我們已在「它」身上拿走

參考資料 出版機構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

文章題目 / 網上鏈結 后海灣的魚塘養殖業 http://www.wwf.org.hk/chi/pdf/education/cd-rom/C_factsheet3.1.pdf

后海灣地區的文化遺產 http://www.wwf.org.hk/chi/pdf/education/cd-rom/C_factsheet2.pdf

綠魚兒計劃 http://www.wwf.org.hk/chi/maipo/greenfishfarm/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

新界東南堆填區擬擴展計劃對清水灣郊野公園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 http://www.legco.gov.hk/yr08-09/chinese/panels/ea/papers/ea1027cb1-88-6-c.pdf

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

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就反對清水灣郊野公園未定案地圖的聆訊 http://www.afcd.gov.hk/sc_chi/country/cou_wha/files/CWBCP_sent_statement_c.pdf

地球之友轉載星島日報 2009年01月12日的訪問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政府再出賣港人的郊野公園 http://www.foe.org.hk/welcome/gettc.asp?id_path=1,%207,%2028,%20151,%204008,%204009

有機農墟 http://www.kfbg.org.hk/kfb/introwithreport.xml?fid=168&sid=307

香港有機生活發展基金

有機農墟 http://www.seed.org.hk/chi/03_e.htm

香港觀鳥會

香港的重點鳥區-保育操施和地區保育系統 http://www.hkbws.org.hk/archive/IBA/cons2c.html

塱原淡水濕地 http://www.hkbws.org.hk/lv_website/threat.html

16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參考資料 出版機構

(中國)香港綠色自然聯盟

文章題目 / 網上鏈結 香港的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http://www.hkgnu.org/SSSI.pdf

綠色力量

香港「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目錄 http://www.greenpower.org.hk/gp/classroom/popup_sssi_list.asp

漁農自然護理處

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分佈地圖 http://www.afcd.gov.hk/tc_chi/country/cou_vis/cou_vis_cou/files/Map_081210.jpg

具重要生態價值河溪 http://www.afcd.gov.hk/conservation/eng/eis_1.htm

天然河溪的保育工作 http://www.afcd.gov.hk/tc_chi/conservation/con_wet/streams_rivers_hk/Con_NSR/con_nsr.html

濕地彌償顧問研究結果行政摘要 http://www.afcd.gov.hk/tc_chi/conservation/con_wet/con_wet_local/con_wet_local_con/files/esum mary_final_report.pdf

台灣環境資訊中心

加拿大開採油砂礦 數億鳥兒受威脅 http://e-info.org.tw/node/40445

綠色和平

Information - Stop the tar sands http://www.greenpeace.org/international/campaigns/climate-change/stop-the-tar-sands/info

韓國鳥會(Birds Korea)

Saemangeum Shorebird Monitoring Program (SSMP) http://www.birdskorea.org/Habitats/Wetlands/Saemangeum/BK-HA-Saemangeum-Mainpage.shtml

Science Daily

Wildlife Starves On Emptied Wetland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7/05/070514163229.htm

Pruned

Reclaiming Saemangeum http://pruned.blogspot.com/2009/07/reclaiming-saemangeum.html

台灣環境資訊中心

南韓新萬錦土地開發剷除候鳥棲息地 水鳥數量已見減少 http://e-info.org.tw/node/38387

新唐人

韓國填海造地 濕地生態遭浩劫 http://www.ntdtv.com/xtr/b5/2008/11/24/a225819.html

中日韓環境信息網站

請求停止新萬錦濕灘排水開墾事業的動向 http://www.enviroasia.info/news/news_detail.php3/J03072303C

香港觀鳥會討論區

一人一電郵拯救韓國新萬錦濕地 http://www.hkbws.org.hk/BBS/viewthread.php?tid=2812

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勺嘴鷸 http://www.birdlife.org/datazone/species/index.html?action=SpcHTMDetails.asp&sid=3060&m=0

小青腳鷸 http://www.birdlife.org/datazone/species/index.html?action=SpcHTMDetails.asp&sid=3020&m=0

黃胸鵐 http://www.birdlife.org/datazone/species/index.html?action=SpcHTMDetails.asp&sid=8954&m=0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17


鳥飛毛落

覽 一 案 慘 佈日期

2009年 事件簡

倒泥 非法傾

頭及古

洞北

網上資料 / 討論鏈結

香港觀鳥會討論區: http://www.hkbws.org.hk/BB S/viewthread.php?tid=6488

件 發展事

香港自然生態討論區:

論鏈結 料 / 討 論區: 網上資 pl 生 態 討 .net/forumdis 然 自 fe li 香港 d il w ww.hk http://w 2 fid=13 ? ay.php

http://www.hkwildlife.net/vie wthread.php?tid=38620&ext ra=page%3D1

事件簡 述

塱原

事發/ 新聞發 佈日期

2001年

錦田水牛田

新聞發

塱原

事發/

事發/新聞發佈日期

2008年11月10日

九鐵 落馬 洲支 線 網上資 料 / 討論鏈 結

香港 教育 局( 香港 生物 網) : http://resources.edb.gov.hk/biology/ b5/bio_news/long_valley.html

低 發展

私 密度

人住

宅區

豐樂

簡述

18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結 論鏈 / 討 ns : h i/co 金會 網 然 基 f .or g. hk /c p 自 .ph 世 界 ww.ww r /flw //w wa te h ht tp: s e r f tion / er va 料 上資

貝澳

元朗

事件

網上資料 / 討 論鏈結

香港自然生態 論壇 (2006年12月 26日 ) :

http://www.hk wildlife.net/v iewthread.php tid=24849 ?

太陽報 (2008年5月 11

日):

http://thesun.on.cc/ch annels/news/ 20080511/200 0511032608 8 _0000.html


04

家無寧日: 鳥巢、繁殖地及棲息地遭到嚴重人為干擾或破壞。

雀鳥無處容身固然是『苦』,就算有幸仍找到僅餘的生存空間也不見得

有鳥攝人士為了拍得「心水」

就此可以快樂地生活,因為一股可怕的力量─人類的「私慾」─正不斷

畫面,竟用石塊掟向在魚塘中

擴張,並對野生雀鳥的生活產生莫大的影響。

覓食的鷺鳥群。

「美麗有罪」? 雀鳥的羽毛色彩繽紛,早已迷倒不少中外鳥類愛好者,令他們熱衷於各 式各樣的觀鳥活動中,甚至走遍大江南北,只為求一睹「目標」雀鳥的 風采。近年數碼相機的普及,再加上互聯網上的討論區發展如雨後春 筍,消息發佈的速度一日千里,「鳥攝」便成了現時觀鳥界中最多人參

© Samson So

與的活動。本來數碼相機質素的提高及鳥攝者人數的增加, 令到一些原本鮮為人知的雀鳥也因而增加了「曝光」的機

白腹海鵰為中國國家二級

會,亦增進了大家對雀鳥的認識,委實在是一件美事。可惜

保護動物,喜在海上捉魚

的是,在鳥攝者中有些人太著意「一定要」拍得「沙龍」照

及檢拾腐肉為食。

片的必要性,很多時更漠視了雀鳥的感受及安全,做出一些 會影響,甚至傷害雀鳥的行為。嚇雀、掟雀、閃雀、圍雀的 消息時有所聞,令原本是美事的「鳥攝」活動,給人多了一 種負面的感覺。 野生雀鳥的生活其實很簡單,不外乎是飛行、覓食、休息、 梳理羽毛、交配繁殖。因為飛行,牠們需要很大的體力,所 © Andy Cheung

以新陳代謝率及體溫也較高,而且需要頻密的進食,以維持 身體所需。故此觀鳥時只要多前往一些有雀鳥喜歡吃的食物

「無知」?「無心」?「無辜」?

的地方,其實不難發現鳥蹤。此外,如果在雀鳥遷徙季節期 間,幸運地遇上一些剛巧完成連續數天「不停站」的長途飛 行,體力耗盡,肚子餓得很的雀鳥時,更不難發現雀鳥會只 顧及覓食而變得相對較親民的情況。可是就在雀鳥餓得發慌 時,如果還要遇上被人嚇、被人掟石、被一大班人圍、被人 追,甚至再加上被人用閃光燈猛閃,如果換轉是你,當然也 是嚇得立即飛走吧!可是肚子餓,又不能回到剛才那裡大吃 一餐,還要再次四處去找有食物的地方,找不到的話就要繼 續捱餓,更不幸的,如果在此時遇上一些猛禽追殺的話,更 可能因體力不足,逃不脫猛禽的利爪而要賠上性命,請想想 鳥兒是多麼可憐啊?

有意的「私慾」,其影響力固然大,但無心的「無知」 影響力也並不小。 2008年7月 有 磯 釣 人 士 在 燕 鷗 島 因 「 食 白 果 」 無 魚 上 釣,於是便來個環島行、執鳥蛋,令到島上正值繁殖期 的 燕 鷗 嚇 得 「 鳥 去 島 空 」 。2009年11月 , 網 上 流 傳 了 一段「釣魚變釣『雀』」的片段。片段中,數名釣魚人 士原本在海上釣魚,怎知一隻屬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的白腹海鵰疑因被海中上釣的魚穫所吸引,慘被魚絲纏 上。釣魚人士見狀覺得非常訝異及驚喜,於是便用一般 釣魚的方法將魚絲收回,將白腹海鵰在海中拖行了最少

成鳥被人追攝固然是『苦』,巢中雛鳥被追攝就更是『苦』

幾十米距離,最後將之拉到船邊。而「不懂游泳」的白

上加『苦』。親鳥為了幼鳥的安全,通常也會找一些較隱蔽

腹海鵰也很正常地猛力掙扎,希望可以掙脫魚絲的纏

及安全的地方築巢育雛,避免未能飛行的幼鳥遭獵食者

繞,最後,白腹海鵰沒有成功掙脫,結果被釣魚人士單

(如:猛禽、蛇及貓等)捕食。可是有些鳥攝者為了拍攝難

憑魚絲之力拉到船上。原本在海上釣魚居然變成釣了一

得一見的巢中雛鳥照片,用梯子爬到樹上,近距離的拍攝雛

隻雀上來,實在是難得一見的奇景。釣魚人士當然興奮

鳥,此等行為無疑是洩露了鳥巢的位置,讓獵食者有機可

莫名,而且更不知道白腹海鵰不諳水性,於是大家只顧

乘。此外,成鳥亦有可能因覺得巢位不再安全,而遺下鳥巢

忙著用手展開白腹海鵰兩翼拍照留念,卻忘了給全身濕

及雛鳥不顧,隻身而退。可憐的雛鳥便會因缺乏了親鳥的保

透的白腹海鵰送上一條可以保暖及抹去身上水珠的毛巾

護及養育,就此慢慢的餓死巢中,或是給獵食者吃掉。

或汗衣。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19


近年數碼相機的普及,再加上互聯網上的討論區發展 如雨後春筍,消息發佈的速度一日千里,「鳥攝」便 © 深藍-Owen

成了現時觀鳥界中最多人參與的活動。遇上罕見或異 常漂亮的雀鳥出現的話,往往可以在短短一兩日內吸 引到數十名或以上的鳥友到訪。

一班愛鳥的網友看畢片段後無不為白

法,若我們視畜牲為低賤者,而忽視

腹海鵰的生死而擔憂,只怕牠重則會

其感受的話,又是否我們應抱的想

淪為野味,輕則也可能在掙扎時被魚

法?堅持抱有這種想法的話,著實只

絲嚴重割傷,紛紛在網上留言聲討釣

會令我們跟白腹海鵰是同樣可悲的!

魚人士對白腹海鵰不仁道的處理手 法。另外,由於所有野鳥在香港均受 香 港 法 例 第170章 《 野 生 動 物 保 護 條 例》所保護,是不可隨意捕捉的,違 例者有可能會被罰款十萬元及監禁一 年,所以鳥友們更希望漁農自然護理 署調查事件是否在香港境內發生。之 後,一名知情網友在網上作出回應說

走。數日後,事件被報章報導了,網 上的片段亦被刪除,而事件亦隨之慢

船慢慢駛向白腹海鵰身邊」代替「把 白腹海鵰在海中拖拉幾十米到船 上」;以「用魚網(如果船上有的 話)把白腹海鵰撈上船」代替「單靠 魚絲之力把牠拉到船上」;與及以 「救上船後立即送上一條毛巾或汗衣

有鳥攝人士為了爭取較佳的拍攝位

為白腹海鵰保暖」代替「只顧展開牠 的兩翼拍照」,最後加上「將白腹海 鵰轉交有關機構或部門診治」,我想

© d_jacky

當時在拍照後已即時把白腹海鵰放

其實釣魚人士當日只需簡單地以「把

置,甚至爬上村民本來用作曬藥材的 臨時小木屋的屋頂上,村民為此特意 寫下告示。

事件絕對有可能由「聲討」變成「擊

壓力外,被人四處遺棄的垃圾(如:

節歎賞」。可惜,是次事件中的釣魚

飲品鋁罐、膠樽、煙蒂等等。)也隨

有些非觀鳥的網友可能很不明白鳥友

人士沒有這份知識,也沒有這份細

之增多,影響當地衛生。另外,某些

們為何會為此事如斯小題大作,作出

心,結果便無辜地被網上譴責。

太著意「一定要」拍得「沙龍」照片

慢告一段落。

如此「無理」聲討?釣魚人士並非存 心釣雀,只是白腹海鵰「願者上 釣」,釣魚人士何罪之有?但其實只 要大家願意將心比己,細心想想,當 中原因其實不難明白。雀鳥跟人類同 是脊椎動物,意即兩者也是有腦袋, 有感覺的動物。試幻想事件中的白腹 海鵰如果換轉成是一個人,無意中被 魚絲纏上,那釣魚人士的做法,不知 大家又是否仍然覺得恰當?如果大家 認為以人跟白腹海鵰作比較是一個不 恰當的比喻,那只因在大家心中雀鳥 是低賤的畜牲,其生命及感受是不屑 一顧吧!佛家提倡「眾生平等」的說

因無心的「無知」釀成的不快事除了 影響雀鳥外,有時更會影響當地的居 民。近幾年來,除了米埔外,石崗、 塱原、蒲台及燕鷗島也成為非常熱門 的觀鳥熱點。每年一到觀鳥季節,這 些地方便會有不少觀鳥人士及鳥攝人 士到訪。萬一有一兩隻罕見或異常漂 亮的雀鳥出現的話,大家更會在網上 或其他任何渠道「放風」。又因雀鳥 的去向難測,大家都怕錯失良機,所 以「收風」到訪的人士往往在短短一 兩日內暴升至「車水馬龍」的程度。

的鳥攝者為了爭取有利的拍攝位置, 更會有意無意之間踩進別人的農田, 把田內及田邊的農作物踩爛;踩進正 在曬塘的魚塘;踩上村民用木搭成的 臨時小屋的屋頂;踩進村民的先人墓 園,甚至是坐上及踩上先人的墳墓 上。這等過火的拍攝行為實在令當地 村民異常反感,這除了會令村民作出 「不歡迎觀鳥者及鳥攝者進入」的行 動外,最重要是影響了村民的生活及 破壞了他們的財產,這實在是怎樣也 說不過去的行為!

人多了,除了對該「目標」雀鳥造成

除了以上「無心又有意」之失外,還有數年前的「『專登島』影燕鷗雛鳥」及「疑似餌誘紅 尾水鴝」等等,多得不能盡錄的具爭議性事件。香港觀鳥會為了減少此類干擾雀鳥及居民的 行為,近年在網上及其出版的鳥類圖鑑內均有列出「觀鳥及鳥類攝影守則」 (http://www.hkbws.org.hk/BBS/viewthread.php?tid=2663),目的是提醒觀鳥者及鳥攝者不 要進行類似的過火行為,可惜的是「一樣米養百樣人」,類似的過火行為依然時有所聞!

20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雀鳥」=「禽流感」=「致命」? 「禽流感」一種本來一直普遍存在於野鳥世界中的 平常疾病,但自1997年全球首宗人類因感染禽流感 死亡的個案在香港發生後,香港市民對所有雀鳥, 包括:家禽及野鳥,便開始存有很大的戒備心。及 後2003年中始於東南亞的禽流感疫情,成為了有記 錄以來規模最大及最嚴重的一次爆發,更劇烈地刺 激起香港市民對禽鳥「聞鳥色變」的恐慌感。

2006年懷疑有居民因擔心居所附近的小白 腰雨燕會有傳播禽流感之危,故聘請工人 將居所附近的燕巢拆毀,導致8死58傷的慘 劇,相中是其中一隻受傷留醫的傷者。

鳴謝: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協助拍攝 © Sze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 的資料顯示,人類感染 禽流感主要發生於與家禽有直接及緊密接觸的人, 尤其是家禽業從業員。至於候鳥及野鳥與人類感染 禽流感的關係,暫時也沒有任何研究顯示兩者有直 接關係。雖然並沒有任何有力證據顯示野鳥是令人 類感染禽流感的罪犯,可是各項消息傳聞已令野鳥 背負了「莫須有」的罪名!

其實只要肯多花心思,人鳥共 融並不是沒有可能的。

雖然暫時仍沒有人因進行觀鳥活動,或是因在米埔 © Sze

工作,或是因居所附近有鳥巢,或是因坐在有雀鳥 活動的公園而感染禽流感。可是在2006年便曾經有 市民懷疑因擔心居所附近的燕巢內的小白腰雨燕會 傳播禽流感,故聘請工人將「騎樓底」的燕巢清

其實要防止疾病傳播,「屠殺」是否唯一的辦法呢?市民多點注

除,造成8死58傷的慘案。事發後,幸得好心途人報

意個人衛生;避免接觸禽鳥及鳥糞;如不慎接觸到禽鳥或鳥糞後

警求助,令數十隻連鳥帶巢墮地受傷的小白腰雨燕

記得要清潔雙手;改善高密度的禽畜飼養及衛生環境等等也可有

能及時送往嘉道理農場得到適當的治理,而涉案的

效防止疾病傳播,也是更適合成為第一線的應對方法。此外,很

工人及聘請他的居民亦因違反了《野生動物保護條

欣賞一些有心、愛鳥的管理公司及居民肯動腦筋,想辦法,用不

例》而被警方拘捕。可惜的是事件只屬冰山一角,

同的方法去減低鳥糞對居住環境及居民的影響,達到人鳥共融的

香港各地還有很多築巢於屋簷下的燕子,因禽流感

雙贏局面。如果世上有多些人肯花如此心思,去締造雙贏局面,

的影響而遭到家園被毀的慘況是沒有被揭發的。

世上的動物就有福了。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21


鳥飛毛落

一些對野鳥造成影響及傷害的「 過火 」鳥攝事件 事發日期 / 事件簡述 2009年12月2日

戴勝受到人為惡意追趕至無踪

網上資料 / 討論鏈結 香港觀鳥會討論區: http://www.hkbws.org.hk/BBS/viewthread.php?tid=10046&extra=page%3D1

在貝澳,有鳥攝者A因被鳥攝者B阻礙其拍攝, 所以故意唬嚇及滋擾樹上的戴勝,務必要造成 一拍兩散的局面。

2009年11月21日

兩位米埔缺德人士

香港觀鳥會討論區: http://www.hkbws.org.hk/BBS/viewthread.php?tid=9585&extra=page%3D1

當日在21號塘有一位市民連續拍打停在路旁的 車輛車身,令到21及20號塘內的雀鳥全部受驚 飛起,從而讓他一位已走入禁區的友人拍得 「滿天鸕鶿」的照片。

2009年11月

釣魚變釣「雀」事件 一隻白腹海鵰懷疑因被上吊的魚穫吸引,而被 海中的魚絲纏上。幾名釣魚人士無意中釣魚竟 變成釣「雀」。可憐那被「釣中」的白腹海鵰 被其中一人用釣魚收魚絲的方法,強行在海中 拖行了幾十米,其間白腹海鵰不斷在水中掙 扎,最終被拖到船上。之後,船上各人均沒有 想起要用布為羽毛濕透的白腹海鵰包裹保暖之 餘,其中兩人更興奮得不理白腹海鵰的掙扎, 拉展白腹海鵰的雙翼拍照留念。

2009年10月27日

塱原觀鳥溫馨提示 懷疑有鳥攝人士為了拍攝,而踩壞了村民種在 田邊的番茄樹,甚至田裡的農作物,還有遺留 煙蒂及汽水罐等垃圾在農地範圍。

2009年1月

錦田觀鳥溫馨提示

頭條日報 頭條網報導: http://news.hkheadline.com/dailynews/content_hk/2009/11/13/94147.asp

香港觀鳥會討論區: http://www.hkbws.org.hk/BBS/viewthread.php?tid=9434

香港自然生態論壇: http://www.hkwildlife.net/viewthread.php?tid=51317&extra=page%3D2

香港自然生態論壇: http://www.hkwildlife.net/viewthread.php?tid=50752

香港觀鳥會討論區: http://www.hkbws.org.hk/BBS/viewthread.php?tid=9293

香港自然生態論壇: http://www.hkwildlife.net/viewthread.php?tid=40909

本人親眼目擊有鳥攝人士在等候黑枕王鶲期 間,坐到村民先人的墳墓上。而當黑枕王鶲出 現時,那群鳥攝人士便立即上前「圍剿」及 「追殺」那隻黑枕王鶲,並在墓地左穿右插, 此等行為對村民的先人實在非常不尊重。

2008年12月13日

蒲台島觀鳥溫馨提示 懷疑有鳥攝人士為了拍攝而踩到村民的木屋屋 頂上,造成破壞村民木屋之危。

22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香港自然生態論壇: http://www.hkwildlife.net/viewthread.php?tid=39852


事發日期 / 事件簡述

網上資料 / 討論鏈結 香港觀鳥會討論區:

2007年7月31日

http://www.hkbws.org.hk/BBS/viewthread.php?tid=2861

「專登島」影燕鷗雛鳥事件 有鳥攝人士為了拍攝燕鷗雛鳥近照,在燕鷗繁 殖季節登上燕鷗島。

香港自然生態論壇:

2007年6月13日

http://www.hkwildlife.net/viewthread.php?tid=13574

微距閃燈影雛鳥

香港影像攝影學會討論區:

有 市 民 用105 Marco微 距 鏡 及 閃 光 燈 近 攝 並 近

http://www.nikonuser.com/forum/viewthread.php?tid=49666

閃鳥巢中仍未開眼的紅耳鵯雛鳥。親鳥不耐煩 地在樹頂上用果實掟向拍攝者,但該拍攝者卻 仍不覺得自己對鳥兒造成任何影響,只對拍攝 到這輯珍貴照片感到非常自豪。 香港自然生態論壇:

2007年1月26日

http://www.hkwildlife.net/viewthread.php?tid=6623

掟石人事件 有攝影者為了製造出「理想」的效果,竟用石 塊掟向覓食中的鳥群。

香港自然生態論壇(回帖 #38):

2007年1月8日

http://www.hkwildlife.net/viewthread.php?tid=5837&page=2#pid33595

懷疑餌誘紅尾水鴝事件

香港自然生態論壇:

懷疑有鳥攝者為了拍得紅尾水鴝企在相機頂的 相片,使用餌誘的方法以達到目的。

http://www.hkwildlife.net/viewthread.php?tid=5890

事發日期

慘案一覽

2006年6月15日 事件簡述

元朗阜財街,小 非法毀巢事件。

2008年7月13

釣魚人士在燕

鷗島執鳥蛋事

島上正值繁 事情發生後, 。 「鳥去島空」

網上資料 / 討論 鏈結

部份被嚇得 殖期的燕鷗大

論鏈結 網上資料 / 討

香港觀鳥會討 ht

論區:

s.org.hk/B tp://www.hkbw

香港自然生態

論壇:

wildlife.ne http://www.hk

雜誌 香港自然生態 http://issuu.

BS/viewthread

t/viewthread.p

e/docs/e_m com/hkwildlif

香港觀鳥會燕

鷗網頁:

bws.or http://www.hk

g.hk/archive/g

.php?tid=541

5

hp?tid=32975

2-6頁 ) :

(第 一 期 , 第

_vol01?view

roups/Ternsg

因為禽流感的恐 慌,元朗阜財街 一大廈居民特別 聘請專人剷除騎 樓底的天然小白 腰雨燕巢,令該 小白腰雨燕群落 , 造 成8死58傷 的 慘劇。

事發日期

事件簡述

白 腰 雨 燕8死58傷

Mode=magaz

rouphk/

ine

東方日報報導: http://orientalda ily.on.cc/archive /20060616/ne w/new_a43cnt.h tml 香港觀鳥會討論 區: http://www.hkbw s.org.hk/cgibin/YaBB.pl?bo ard=Swifts_Swal lows;action=di splay;num=115 0390070 世 界 衛 生 組 織-禽 流感網頁(中文 ): http://www.who. int/csr/disease/ avian_influenza /avian_faqs/zh/ index.html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23


鳥飛毛落

後記 雀鳥位置公開?不公開? 完成稿件後又聽到一則不太開心的消息!有鳥攝人士為了拍得漂亮但生性害羞的橙胸 姬鶲雄鳥,又用上蟲餌誘鳥的做法。雖然「餌誘」可以讓鳥兒不費吹灰之力而獲得一 餐豐富的「免費午餐」,而且「餌誘」也是做海鳥調查時慣用的其中一種手法。可是 如果鳥兒習慣了從人類手上「討吃」,那牠們對人類的戒心就會減低,因而有可能會 增加了牠們被人類成功捕捉的機會。 對於一些罕見或漂亮的雀鳥的出現位置是否公開,甚至是附有地圖的仔細位置詳述, 觀鳥界中一直存有很大的分歧。支持公開的人士是抱著「有福同享」的分享心態,其 實理應大力支持及鼓吹;可是反對的人士也不是出於「自私」的心態,而是見過太多 類似上文內容提及的「鳥攝不快事」,實在不忍心鳥兒在短短一兩日間被過百人到 訪,因其中實不能避免混有激進的「拍攝第一」人士。這些人士為了拍得「完美照片 效果」,除了會對雀鳥做出很多「威逼利誘」行為外,為了令相片構圖更美,他們更 會對附近的自然環境造成傷害,包括拔除及折斷阻礙攝影的草及樹枝。 就如去年10月,在元朗山貝村一個 私人地方的池塘出現的一隻棉鳧 ( Cotton Pygmy-goose) , 就 在 短短一日內吸引了過百名觀鳥人士 到訪。這種小鴨已經沒有在香港出 現 30年 。 在 香 港 「 消 失 」 了 30年 後 , 第 一 次 重 返 香 港 是 2006年 10月29日,但那次只在米埔短短逗 留了一天,很多人也沒機會一睹其 風 采 ! 去 年2009年 牠 再 出 現 時 ,

© 深藍-Owen

發現者很高興地通知了一些相熟的鳥友後,也實在想不到消息會傳得那麼快,更估不到翌日 就已吸引了過百人到訪,令到池塘邊狹窄的小路上都塞滿了到訪人士。幸運地小鴨因在池塘 中活動,寬闊的池塘令所有人也不能走近小鴨,所以那次沒有太嚴重的「鳥攝不快事」發 生,可是小鴨吸引了太多人到訪的問題,(甚至當中有鳥攝人士因停泊車輛而阻塞了出入的 通道,最後更與塘主(發現者的朋友)發生爭執,)聽說也令發現者事後有一點點後悔!

其實不論發展、賺錢、觀鳥還是鳥攝都不應該是「大晒」的! 如果大家在做任何事之前可以多考慮別人及動物的感受,抱有 「尊重」的心!我想世界上很多不快的衝突就不會出現了。 24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蟲蟲覓覓 撰文:chickenold 攝影:chickenold、 貓 魔 鈴

真 假

假 真

甲蟲

起甲蟲,大部分人的印象就是有硬 殼的昆蟲,這可不是錯:甲蟲之所 以被稱之謂甲蟲,確實是因為牠們

有著堅硬的外表,儼如盔甲一樣。然而,並非 所有有硬殼的昆蟲都是甲蟲,很多有著甲蟲外 表的昆蟲其實只是形似而已,實際上與甲蟲家 族並沒有太大的血緣關係。

假 真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25


蟲蟲覓覓

真 在分類學上,甲蟲其實是指屬於鞘翅目

甲蟲的生活史屬完全變態,一生經歷

(Coleoptera) 的 昆 蟲 , 牠 們 的 成 蟲 前

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

翅 硬 化 為 革 質 , 稱 為 鞘 翅 ( sheathed wings),在休息時覆蓋在腹背上,保護 天牛 Long-horn beetle

身體及後翅,本身不能用於飛行,而後 翅則通常為膜質,平時摺疊在鞘翅之 下。當飛行時雙翅張開,靠展開了的後 翅作飛行。鞘翅本身通常具光澤,好些 品種的鞘翅上色彩鮮艷或者佈滿斑紋, 有時可用作分類的依據。

瓢蟲 Ladybird

甲蟲的口器為咀嚼式,上下顎

至目前為止,全世界已發現了超過 350,000種甲蟲,佔全部已知物種的四分 之一,數目比其他任何種類的生物還要 多。最為人認識的甲蟲可以算是瓢蟲 (ladybirds) 了 , 這 可 能 是 卡 通 片 / 漫 畫作者偏愛牠們紅黑相間的體色,經常 將瓢蟲作為牠們作品的角色,令這小昆 蟲變得街知巷

蝽的口器為吸管式

聞。其他較為人

發達,若手指給體型較大的甲

熟悉的甲蟲種類

蟲咬一口肯定會流血。

包括龍蝨、天 牛、金龜、螢火 蟲等。

龜甲 Tortoise beetle

象甲 Weevil

甲 蟲 (如 這 隻 虎 甲 Tiger beetle)的 口 後

器為咀嚼式 。

一般昆蟲的小盾片 較細小 螢火蟲 Firefly

這隻準備起飛的糞金龜展開 了牠的兩對翅膀:前翅為革 質,以保護透明膜質、用於 飛行的後翅。

金龜 Scarab beetle

26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盾蝽(Shield-backed bugs) 盾蝽科(Scutelleridae)可以算 是半翅目中最漂亮的成員。牠們 胸背的小盾片覆蓋整個腹部,而

(一)

小盾片上很多時都有十分鮮艷的

有一些昆蟲的長相十分似甲蟲,同樣地有一片「硬

色彩或者對比強烈的花紋,部分

殼」覆蓋著腹背,但事實上這硬殼與甲蟲的全然不

品種甚至帶金屬光澤,猶如甲蟲

同。這些「硬殼」其實是胸背革質的小盾片,一般昆

的鞘翅。與其他蝽一樣,牠們具

蟲的小盾片通常很細小,但這些昆蟲的小盾片特別發

吸管狀口器,以吸食植物汁液為

達,向後伸展至覆蓋著整個腹部。相信這種演化與甲

生,一生經歷卵、若蟲、成蟲三

蟲的鞘翅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可更有效地保護身體

個階段。在香港,較常見的有鮮

及翅膀。這些特化了的巨型小盾片通常具光澤,有時

艷奪目的的油茶盾蝽、具金屬光

亦有色彩鮮艷的圖案。要將這些昆蟲與甲蟲分辨開來

澤的紫藍麗盾蝽等,一般身長都

並不太困難,甲蟲鞘翅分開左右兩邊,背上會見到一

在十多毫米左右。

油茶盾蝽 Poecilocoris latus

諾碧美盾蝽 Calliphara nobilis

條縫隙;而這些昆蟲的小盾片則是一整塊,中間並無 縫隙。 香港也可找到這些貌似甲蟲的昆蟲,牠們分別屬於半 翅目及雙翅目。雖然經歷不同的進化歷程,卻演化出

龜蝽

相類似的身體結構。

龜 蝽 科 ( Plataspidae) 的 成 員 身型細小,圓拱型的身軀與瓢蟲

(二)

有幾分相似,加上覆蓋整個腹 部、具光澤的小盾片,難怪經常

部 分 屬 於 同 翅 目 瓢 蠟 蟬 科 (Issidae) 的 昆 蟲 身 型 渾

被誤認為甲蟲。牠們亦是以吸管

圓,有如一個半球體,外型與瓢蟲極為相似,牠們的

狀口器吸食植物汁液。香港常見

小盾片並不特別發達,好些品種翅膀上花紋豐富或者

的有篩豆龜蝽、斑足平龜蝽等。

斑足平龜蝽 Brachyplatys punctipes

具光澤,有些甚至與瓢蟲的斑點類似,由於很多瓢蟲 屬捕食性昆蟲,而且會分泌難聞的液體驅趕敵人,這 種模倣瓢蟲的擬態相信也可在某程度上保護這些瓢蠟 蟬免受襲擊。例如在香港可找到的圓瓢蠟蟬 Gergithus sp.,背上的斑點及光澤相信令不少人認為 牠們是瓢蟲的一種。事實上,牠們和其他同翅目昆蟲 一樣具吸管狀口器,吸食植物汁液,而瓢蟲則和其他 甲蟲一樣具咀嚼式口器。此外,頭部和複眼的位置也 可用來區分圓瓢蠟蟬和瓢蟲。

甲蠅(Beetle flies) 從外表看,很難令人相信這是一 隻蠅。牠的小盾片隆拱成半球體 狀,猶如一隻瓢蟲。但從頭部的 形狀、舐吸式口器以及一雙平衡 棒令人知道這是一隻外形奇特的 蠅 。 牠 們 屬 於 甲 蠅 科 (Celyphidae)的前翅收於小盾 片之下,一般以腐植質為食。香 港可找到至少兩種甲蠅。

圓瓢蠟蟬 Gergithus sp.

甲蠅 Celyphus sp.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27


蟲蟲覓覓 撰文:神經肚。 攝 影 : 神 經 肚 、 特 別 懶 散 特別鳴謝版主colin、hkmoths及 清 心 , 版 友 蟻 司 令 、bicolor、littlelittle及 特 別 懶 散 為 部 份 相 片 內 的 物 種 之 鑑 別 提 供 寶貴意見。

素瓢蟲

粗副黛緣椿若蟲

奇 欄 杆

清新鹿蛾 交尾中

,外表毫不起眼,卻是城市發 展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它,內

裡鐵石心腸,卻會幫助有需要的人; 它,雖然平凡,卻經常為一眾昆蟲攝 影愛好者,帶來意外的驚喜。它,就 是本文的主角:欄杆。

足絲蟻若蟲

大鼻草蟬羽化中

蝸牛

葉蟬若蟲 蟋螽若蟲

28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說起欄杆,相信沒有人未見過它吧!只要你一踏出家門,便不難發現它們的蹤 影。銀色的、棕色的、灰色的、黃色的;金屬製的、混凝土製的、木製的;各 式各樣的欄杆,時常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雖然大家可能無意中忽略了它 們的存在,但是對於我來說,欄杆卻是帶領我踏進昆蟲世界的領航燈。 記得在行山遠足之初,由於自己平日缺乏運動鍛鍊的關係,每走一段不太遠的 路程,便需要靠攏於欄杆旁稍事休息,而間中就會有些小昆蟲借機爬上我的手 上及背囊上。最初,由於未有適合的裝備,對於那些小小的不速之客,都會採 取容忍的態度,或只是看看罷了。及後,由於受到懶散妹的影響之下,便購買 了一部具有微距拍攝功能的數碼相機,從此便進入了昆蟲和蜘蛛的花花世界之 中。為了進一步了解牠們,我和懶散妹於是開始到網絡上找尋相關的資料;幸 運地,我們登入了香港自然生態論壇,並且結識了多位昆蟲學界的專業人士及 其他業餘愛好者,經過多番的討論,大大加深了我們對昆蟲 的認識。在討論期間,由於時常上載以欄杆為拍攝背景 的昆蟲照片作參考之用,漸漸地大家都開始發覺,欄 杆,原來是大量昆蟲喜歡流連的好地方;加上我們 經常於同一段欄杆上,拍攝到較為特別的小昆蟲和 蜘蛛,在大家半開玩笑的情形下,『神奇欄杆』便 應運而生了。

在此簡短介紹一下我這邊 的『神奇欄杆』吧:它座 落於香港仔郊野公園內, 臨近香港仔水塘入口處。 其實這裡的『神奇欄杆』 分為兩段,第一段是引水 道段,由貝璐道及引水道 交界開始,沿著引水道行 至香港仔水塘健身徑交界

第一段起點

第一段終點

止 , 全 長 約 1500米 , 道 路 兩 旁大部份都有銀色及棕色的金 屬欄杆,而其中棕色的欄杆更 有著模仿樹幹紋理的設計,頗 能與周遭的大自然融為一體。 第二段位於香港仔健身徑,由 香港仔水塘入口處,至香港仔 傷 健 樂 園 燒 烤 區2號 場 止 , 全 長約300米,由於鄰近山坡的 關係,以致左邊的銀色欄杆經

第二段起點

第二段終點

常也生機處處呢!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29


蟲蟲覓覓 方胸蛛屬跳蛛獵食西邁塔蛛屬若蛛

艷蛛屬雌性若蛛獵食其他跳蛛

「究竟

問: 跟著會 家 大 特別 或許 有什麼 , 上 』 ,你 奇欄杆 的身上 在『神 它 在 其實 色千 呢?」 現 小,顏 發 大 的 、 種類 此 量不同 大 現 蛛,藉 蜘 會發 和 毛蟲 昆蟲、 們 的 化 一下我 變萬 享 分 家 就和大 機會, 吧。 的發現

蜘蛛目 為何『神奇欄杆』上會發現那麼 多 蜘 蛛 , 尤 其 是 跳 蛛 科 (Salticidae) 的 蜘 蛛 呢 ? 根 據 我 們初步的觀察所得,可能是因為 這條『昆蟲高速公路』上有不少昆蟲聚集,或是前往另一個目 的地;既然有這麼多的獵物於這裡出沒,估計蜘蛛們(尤其是跳 蛛)亦因利成便,以此作為其中一個長駐的獵食好地方。

要說最為特別的小發現第一位,就必定是『黃色蟲蛛』莫屬了。有 些讀者會奇怪:「蜘蛛就是蜘蛛罷,為什麼會把牠叫作『蟲蛛』 呢?」那就需要從發現經過說起了。記得於2007年4月,一個風光 明媚的上午,我和懶散妹於『神奇欄杆』第一段的起點位置附近閒 逛時,在不遠的地方發現一條顏色淡黃,貌似毛蟲的小東西,於欄 杆上匍匐地前進著;由於當時牠在樹蔭之下活動,加上只能看見牠 的尾部及離開牠尚有一段距離,所以便暫時沒有理會牠了。及後, 由於發現了其他有趣的小昆蟲,在一邊拍攝,一邊前行的情況下, 無意間便把懶散妹和疑似毛蟲拋在後頭。過了大約十分鐘的時間, 只聽見遠處懶散妹自言自語地說:「為何這條毛蟲的外表那麼奇怪 呢?」於是我便折返去看過究竟。這時,由於那條『黃色小毛蟲』 是正面向著我們的,我們可以發現牠一排兩對亮晶晶的大眼睛,正 炯炯有神地望向我們;因為這個緣故,我便知道之前將牠的身份假 設為毛蟲是錯誤了。之後,我們將有關相片上載到論壇上,再向多 © 特別懶散

位版友們查詢有關品種,最後確定牠是有三列眼睛的,其中第一列 是兩對眼睛平排在正前方,而第二及第三列各兩對較為細小的眼 睛,則分佈在頭胸背上,從而 得悉牠應該是跳蛛科的成員。

『黃色蟲蛛』

雖然日後多次重遇牠,而且亦 有其他遇到這種小跳蛛的版友 為牠拍攝了更多、更清晰的記 正面

正面

錄相片,可是,因為到現時為 止都未在任何參考典籍中發現 與牠相關或相似的資料,所以 我們就暫時只能以牠的顏色及 外貌,為牠起了這個臨時名 稱。

側面

背面花紋

30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疑似巢穴


雙帶扁蠅虎雌蛛 獵食黃猄蟻

純蛛屬蜘蛛獵食其他蜘蛛

角貓跳蛛雄蛛獵食蟲蟲

側面

至 於 排 名 在 第 二 位 的 , 要 算 是 鬼 面 蛛(Deinopis sp.) 了。顧名思義,鬼面蛛的面目比較猙獰恐怖,只要正面 看見牠,便會發覺牠的一對又圓又大的眼睛,像幽靈般 要把你的靈魂吸出來一樣。不過,請各位可以放心,由 於牠經常在『神奇欄杆』的中間部份出現,加上牠會以 倒掛的方式面向地面的關係,所以大家不是那麼容易與 牠有眼神接觸的。另一方面,不要以為鬼面蛛步足長度 異常,行動就一定諸多不便;經過兩次的觀察,其實我 們發覺牠的身手不俗,而且也十分敏捷。雖然鬼面蛛平 常會完全靜止不動,以模擬樹枝的狀態來逃避不必要的

背面

正面

危險,但是,當牠感覺到自身的安全受到威脅時,牠亦 能夠迅速奔跑逃離現場,並會找地方隱藏自己。另外, 不說大家可能會不知道,鬼面蛛的捕食獵物方法,亦可 以證明牠的運動能力超乎想像。牠會於前三對步足上編 織一個小網,每當遇到有獵物接近時,牠便會主動以拋

鬼面蛛

網的方式,將獵物捕獲。不過,鬼面蛛是晝伏夜出的生

(Deinopis sp.)

物,要碰見牠或是看見牠們獵食的過程,多少要帶點運 地上英姿

氣吧!

除此之外,我們亦不難發現『神奇 欄杆』是頗受蜘蛛們歡迎的安身之 所,不同品種的蜘蛛在不同的欄杆 位置上,均會築起自己的安樂窩, 真是多不勝數,目不暇給。 褸網蛛科 褸網蛛屬蜘蛛 (Psechridae, Psechrus sp.)

a. 園蛛科 新園蛛屬蜘蛛 (Araneidae, Neoscona sp.) b. 遁蛛科 異足蛛屬蜘蛛 (Sparassidae, Olios sp.) c. 長腳袋蛛 科紅螯蛛屬蜘蛛 (Miturgidae, Cheiracanthium sp.) d. 遁蛛科 魅蛛屬蜘蛛 (Sparassidae, Thelcticopis sp.)

a

b

c

d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31


蟲蟲覓覓 g

f

h

毛 蟲 e

i

至於在『神奇欄杆』上出現率僅次於蜘蛛目的,就是 各種身體長度大小不一、顏色鮮豔奪目、形狀千奇百 怪的毛蟲。不要以為只會看見蝴蝶的幼蟲,其實大部

j

份所見,反而都是飛蛾的幼蟲呢。只要大家多加留意 及觀察,在一日之內碰見多達二十多種不同的毛蟲亦 不足為奇。 不過,由於『神奇欄杆』亦是其他獵食者的『蒲點』 之一,對於行動不甚敏捷的毛蟲來說,在這條『高速 公路』上遊走,每一步都充滿危機,隨時會招來殺身 之禍,甚至會被五馬分屍呢!

k

l

m 雖然慘劇經常發生,不過,如果大家認為所有毛蟲都 是弱者,就太過看輕牠們了。其實牠們亦會採取一系 列的防護措施,來避免自己成為別人的裹腹之物。例 如毛蟲們會在身上長滿又濃又密的毛束,令獵食者要 捕殺牠們時,亦無從入手;牠們當中有些亦會模仿其 他昆蟲的外形、行為,或樹枝、葉脈的樣子,使牠們

n

o

p

更難被獵食者發現;部份毛蟲甚至在身上長有尖刺, 加上帶有能令獵食者於觸碰或進食後感到不適的毒 素,這一切一切,都可以減少被獵殺的危險,所以大 家是不需要過份擔心牠們的安危啊。

e. 白傘弄蝶(Bibasis gomata)幼蟲

q

r

f. 羅蛺蝶(Rohana parisatis)幼蟲 g. 青鳳蝶(Graphium sarpedon)幼蟲 h. 枯葉蛾科飛蛾(Kunugia divaricata)幼蟲 i. 斑蛾科 - 網錦斑蛾(Trypanophora semihyalina)幼蟲 j. 斑蛾科 - 紅帶網斑蛾(Retina rubrivitta)幼蟲 k. 將被姬蜂寄生的毒蛾科飛蛾(Dasychira chekiangensis)幼蟲 l. 黃猄蟻獵食羅蛺蝶(Rohana parisatis)幼蟲

s

m. 蝽象若蟲獵食鹿蛾(Arctiinae, Syntomini)幼蟲 n. 長有濃密毛束的毒蛾科飛蛾(Calliteara horsfieldii)幼蟲 o. 面對毒蛾科飛蛾(Dasychira chekiangensis)幼蟲,寄生蠅亦 束手無策。 p. 模仿樹枝的尺蛾科飛蛾(Geometridae, Ennominae)幼蟲 q. 模仿葉脈的尖翅翠蛺蝶(Euthalia phemius)幼蟲 r. 帶有毒毛的小白紋毒蛾(Orgyia postica)幼蟲 s. 身上帶刺的刺蛾科飛蛾(Parasa sp.)幼蟲

32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B

膜翅目

C

在昆蟲分類學上膜翅目(Hymenoptera) 當中,包 括了蜂、蜾蠃和螞蟻,其中螞蟻,亦可算時『神奇

D

欄杆』上的常客。只要大家駐足觀看一下,便會發 現牠們原來也是活躍份子之一。橙色的、灰色的、 黑色的;表面光滑的、身體多刺的;有翅膀的、沒 有翅膀的;結節較長的、上顎發達的;各式各樣的

A E

螞蟻,均會發現牠們在欄杆上活動。

F

G

A. 黑腹臭蟻 B. 尼科巴弓背蟻 C. 可能是厚毛弓背蟻 D. 結多刺蟻 E. 黃猄蟻 F. 梅氏多刺蟻 G. 舉腹蟻屬蟻后

不 得 不 提 , 原 來 有 不 少 的 蜾 蠃 (如 圖 中 的 弓 費 蜾 蠃 Phimenes flavopictus),是會選擇在『神奇欄杆』上 築巢來繁衍下一代的。牠們首先會飛到濕地或水邊吸 水,然後再飛到泥地上,將含於口部的水與泥土混 合,繼而再用喙部將泥土搓成泥團,最後把泥團帶到 合適的地點,例如於欄杆轉角位置上,建築泥巢。在 建築泥巢的最後階段,蜾蠃會活捉不少已被麻醉的蝴 蝶及飛蛾幼蟲,放於巢內作為幼蟲們的新鮮食物,然 後在內產卵,最後用碎石密封泥巢,便大功告成了。

較大形的泥巢 差不多完成

努力工作中

開始築巢第一步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33


蟲蟲覓覓 I

J

螳螂目 H

K

L

N

O

如果大家於『神奇欄杆』上,望見一些棕色、黑色或綠色的疑似樹 枝物體,『它』們會隨著微風左搖右擺,大家不妨靜待片刻,看看 會否出現其他的動作,說不定『它』們其實是螳螂呢!要介紹在 『神奇欄杆』上最受注目的螳螂目(Mantodea)小發現,就一定是 大姬螳(Acromantis magna) 了。這隻棕色的小

M

東西,外貌上與一般平日所見的品種最大分別, 是在牠的單眼之後,即頭頂的中間部份,長有一 個像屋頂狀的小角。雖然我們不知道那隻小角的 實際用途是什麼,不過,這樣威武及不平凡的外 表,不禁令我對這小小的姬螳亦肅然起敬。 H. 大姬螳雌性6齡若蟲(準備攻擊中) I. 大姬螳雄性5齡若蟲

其 他

P

Q

J. 大姬螳雌性6齡若蟲 K. 大姬螳雌性6齡若蟲(清潔中) L. 廣斧螳雄性3齡若蟲(清潔中) M. 中華大齒螳3齡若蟲(獵食螞蟻中) N. 頂瑕螳雌性成蟲(又稱毛螳) O. 麗眼斑螳雌性6齡若蟲(腹部嚴重受傷) P. 半環綠虎天牛交尾中

除了上述所列的品種之外,

R

S

Q. 象甲蟲 R. 蝨蠅 S. 中國壁虎

其實尚有數之不盡的小不

T. 蛞蝓

點,會於『神奇欄杆』上活

U. 樹棲蝸牛

動的。不過由於篇幅所限,

V. 變色樹蜥

未能一一盡錄於本文內。現 在唯有借助圖片,與大家分 享其他的點滴。

V

34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T

U

多留意、多關 其實只要大家 ,不難發現欄 心身邊的事物 野公園內的欄 杆—尤其是郊 令人意想不到 杆,是充滿著 要大家細心的 的生命力;只 探索,便會發 找尋、耐心的 奇欄杆』。 現另一段『神


木林森處 撰文:狸早。 攝 影 : 狸 早 、SMZ

開 花敗 不

於中國的鳶尾屬植物連帶亞種變種 變型大概六、七十種,以東北、東

南和西南為集中分佈地。阿貍整理出二十

餘種中國的原生鳶尾屬植物,按照花的顏

色做粗略的分類,供大家欣賞、參考。

中國的鳶尾屬植物

分佈圖

小黃花鳶尾 Iris minutoaurea

去年的葉片經過冬天不脫落, 變成亮白色的枯葉纖維。

在朝鮮半島和日本的春天,小黃花鳶尾是很常見 且很受歡迎的植物。不過在我國,只在臨近朝鮮 的遼東地區有少量分佈。雖然在稍微暗的林下也 有生長,不過它似乎更喜歡陽光充足的林緣草 地,有的時候甚至生長在耕地的田埂上。 植株生成鬆散的小群落。根狀莖非 常細。植株基部有去年殘存的枯葉 纖維,亮白色很是顯眼。 葉長而較細。開花的時候,每一棵 植株上只有一、兩片葉子。 花小,鮮艷黃色,因而得名。花的 直徑大約壹圓人民幣硬幣大小。外 花被艷黃色,基部有棗紅色花紋及 精緻的褶皺。無外花被附屬物。 綠色的草質苞片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35


木林森處

長白鳶尾 Iris mandshurica 植株 示略彎的葉片

分佈圖 產於東北。稍微喜乾 旱,喜光。常生長在 稍顯乾燥的林緣,林

外花被上毛絨絨的 “鬚毛狀附屬物”

下也有。 植株基部有很明顯的 紫紅色斑塊,葉稍 彎。 外花被淺黃色,基部有橫向的棕紅色花紋,和精緻的 鬚毛狀附屬物。外花被經常向上斜伸,而非鳶尾屬通 常下垂。花雖然很華麗,但是只能開放一天。 學名的種加詞意為“滿洲的”,即“中國東北的”。

植物基部的淡紫紅 色花紋,是個重要 的辨識特徵。

產於東北和新疆。 稍喜乾旱,喜光。 花被黃色,帶有棕

外花被上 的附屬物

紅褐色的花紋。外 花被上有黃色鬚毛 狀附屬物。

中亞鳶尾

分佈圖

Iris bloudowii 產於中國西部高原地區。生長在海拔 3000米以上寒冷而貧瘠的草坡上。植 株極為矮小,緊貼地面生長。 花極大,華麗。花被為鮮 亮的淺黃色,外花被有黃 色的鬚毛狀附屬物。

卷鞘鳶尾 Iris potaninii 36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有藍花變種“藍花卷鞘鳶尾”。

分佈圖


在朝鮮半島,朝鮮鳶尾也是十分常見的。不過在 我國,只在吉林省有少量分佈,是個幾年前剛發 現的中國新記錄,算得上比較罕見的植物了。中 國植物誌上沒有記載, 不過 Flora of China 上 面有記錄。 春末開花。花小, 白色。外花被中心鮮艷 黃色。

朝鮮鳶尾

分佈圖

Iris odaesanensis

南方廣佈。喜潮濕。常生長山間林下。 被馴化為園藝植物,在我國南方的城市中極為常見。 橘黃色的 “雞冠狀外花 被附屬物”

在中藥中稱為“扁竹根”。 花較大,花形靈動,又名“蝴蝶花”。花色潔白或淡 藍,上有淡藍色和黃色斑點。外花被上有杏黃色的 “雞冠狀附屬物”柱頭有精緻的細裂。

日本鳶尾 (蝴蝶花) Iris japonica

貍子拍到這個是在雲南昆明附近,當時花期已過,只 剩下這一朵殘疾花,有點變異,長了4片花被。

葉片套疊,十分顯著

植株。每棵 植物上能開 很多朵花。

分佈圖

小群落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37


木林森處

西北部常見。在新疆 的郊野極為常見。 名稱的來源是因為喜 鹽鳶尾在略為鹽鹼的 貧瘠土壤中也可以很 好地生長。學名來自 希 臘 語 ,halos 海 ,

分佈圖

philos 喜愛。

喜鹽鳶尾

被馴化為園藝植物,北方有時可見。

Iris halophila

花被細,顏色為奶油黃色(因為顏色淺就算在白色裏了。) 有藍花變種,是很淺的藍色。

分佈圖

野鳶尾

因為葉片很明顯的都生在同一平面內,像扇子

Iris dichotoma

一樣,在北方故得俗名“扇子草”。 北方廣佈。喜乾旱,喜強光。常生長山間貧瘠的 碎石堆中。 葉形和花莖的形狀都非常像鳶尾科射干屬的射 干。而花為極淡的藍紫色,有時偏白色。所以入 藥時稱“白射干”。花莖是很特殊的二歧式分 枝,也就是,一枝變兩枝,兩枝變四枝。而學名

花小而多,外花被有棕色斑點。無附屬物。 野鳶尾每朵花的開放時期極短,不到一天。貍 子為了拍到開花的植物,空跑N次。到最後才 發現,它是每天傍晚4點左右開花,然後到第 二天上午9點左右花便閉合。

dichotoma 即為“二歧分枝的”之意。 這兩朵花一 小時後就會 開放了

苞片邊緣是 透明的膜質 花側視

開過的花捲 曲成一團 幼嫩的果實。秋 下午3點的野鳶

季成熟,散佈小

尾。綠色的是

而多的種子。

幼嫩的果莢。 可以看到正在 膨大準備綻放的花蕾。(這棵是植物園裏拍的)

傍晚4點半,花兒完全開放。

小而厚的外花被,以及上面 的斑點。

38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退化草原上大片的馬藺

花側視 廣泛分佈。耐旱。林下偶爾有,不過草原上最常見。

馬藺 Iris lactea var. chinensis

馬藺的出現是草原退化的標誌。新鮮的馬藺葉片和根莖都有毒,牛 羊不會去碰,所以即使近旁的虎尾草等牧草都被啃得只剩幾厘米 高,馬藺仍然完好無損,成片生長,遠看甚為茂密,而其實這草地 已經過度放牧,利用價值極低了。不過馬藺的乾草可以作為牧草。 葉片細長,扭曲。我國北方有傳統,採摘它細長的葉子,曬乾後浸 軟,端午節的時候用來捆紮粽子。 花是半透明的淡紫色,外花被中間有白色的細紋。無附屬物。香。 有野生的白花變種和黃花變種。常見的藍花。這種是所謂的“中國 產的變種” 。

分佈圖

北方人經常把這類花瓣細細、藍紫色系的鳶尾統稱為“馬蘭花”。

開過的花捲 曲成一團

囊花鳶尾

分佈圖

植株 產於東北、內蒙。非常耐旱,喜強光。

鼓鼓的苞片。苞 片內還藏著一、 兩個花蕾。

生長在固定沙丘上。 叢生,植株基部有去年殘存的枯葉纖維。葉細而堅實。

Iris ventricosa

花被細,開展。花被淺紫色。苞片膨大如氣球,有白色

花,看得到膨大如囊狀

膜質邊緣,因而得名。

的綠色苞片,帶有白色

另外,馬藺、囊花鳶尾、大苞鳶尾,這種形狀的花,俗

半透明膜質邊緣。

名經常被統稱為馬蘭花或馬蓮花。 堅韌而無中脈的葉片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39


木林森處

撰 文 :getmore88。 攝 影 :getmore88、paulvps、TuesdayHiker

© getmore88

者今次選了紫萁科向大家介紹。紫萁科在香港可找到一屬五種, 為中型的陸生蕨類植物,常見於溪邊或潮濕的山坡。

如果大家看見一些蕨類有以下圖表的特徵,試看是否紫萁科。

© getmore88

葉或羽片二形 (即有能育葉和不育葉之分)

© getmore88

40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 paulvps

幼時有腺狀絨毛

香港 的 紫萁

© TuesdayHiker

© getmore88

葉片一回羽狀

成長後則變為光滑

葉片二回羽狀

葉脈遊離,二叉分歧

© getmore88

© getmore88


香 港 紫 萁 屬 分 辨 圖 表(基於不育葉)

葉片一回羽狀

5 羽片邊全緣

© TuesdayHiker

1 羽片邊有淺鋸齒

© getmore88

© getmore88

1 2 3 4 5

狹 葉 紫 萁 Osmunda angustifolia 粗齒紫萁 Osmunda banksiifolia 紫萁 Osmunda japonica 粵紫萁 Osmunda mildei 華南紫萁 Osmunda vachellii

2 羽片邊有深鋸齒

© getmore88

© getmore88

葉片二回羽狀

© getmore88

3 小羽片橢圓披針形,不與羽軸合生。 © getmore88

4 小羽片卵圓形,基部與羽軸合生。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41


木林森處

香港可找到以下 五種紫萁屬植物:

1.狹葉紫萁 Osmunda angustifolia © paulvps

1. 狹葉紫萁 Osmunda angustifolia 2. 粗齒紫萁 Osmunda banksiifolia 3. 紫萁 Osmunda japonica 4. 粵紫萁 Osmunda mildei 5. 華南紫萁 Osmunda vachellii

植株外形 植株外形

中小型陸生蕨,不常見。 葉一形而羽片二形,一回奇數羽狀。 © getmore88

不育羽片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 頂生羽片有短柄,邊緣有淺鋸齒。 能育羽片長於中部或有時延至頂部。

頂生羽片有短柄

能育羽片

© paulvps

能育羽片

© paulvps

© getmore88

2.粗齒紫萁 Osmunda banksiifolia 大型陸生蕨,罕見。

© getmore88

葉一形而羽片二形,一回奇數羽狀。 不育羽片有短柄,披針形,頂端漸 尖,基部楔形;頂生羽片有長柄,邊 緣有粗大三角形尖鋸齒。 能育羽片長於下部。 據《蕨類植物門》所載,它於1997年 首次於沙頭角被採獲。因此有些論述 認為它是從中國大陸傳入,但筆者有 幸於新界中部找到它的一個群落,遠 離邊境,故此可證明它確是香港的原 生種。

42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外形


幼葉

© getmore88

孢子囊群

© getmore88

外形

© getmore88

3.紫萁 Osmunda japonica

邊緣的細鋸齒

中小型陸生蕨,常見。 葉二形,頂部一回羽 狀,下部二回羽狀。

側生羽片

不 育 葉 的 側 生 羽 片 3-5

© getmore88

對,有柄,對生或近對 生,奇數羽狀,基部一 對最大。 小羽片長圓形,頂端鈍 或漸尖,基部楔形,邊 緣有明顯的細鋸齒。

© getmore88

外形

© getmore88

© getmore88

能育羽片生於下部

孢子囊群 © getmore88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43


木林森處 4.粵紫萁 Osmunda mildei 中小型陸生蕨,珍稀瀕危。 葉二形或一形,頂部一回羽狀,下部二回羽狀。 不育葉的側生羽片7-11對,有柄,對生或近對生,奇數羽狀。 小羽片卵圓形,頂端圓,基部圓,下 側與羽軸合生,邊緣無鋸齒,頂生一 片特長。 粵紫萁原是香港特有種,一度推測已 經滅絕,近年始重新發現。現深圳、 江西也有分佈。

幼葉 © TuesdayHiker

幼株

成長的葉片

側生羽片 頂生一片特長

© TuesdayHiker

© TuesdayHiker

© TuesdayHiker

國內學者用DNA測序方法推測粵紫萁為 華南紫萁和紫萁的雜交種。 有興趣的讀者可找下面三篇文章看看: 何子燦 李勇 閆斌 鄭苗 張壽洲 五種紫萁屬植物的核型分析 植物分類學報 2006 44 (6): 617-626 ZHANG, Shou-Zhou; HE, Zi-Can; FAN, Chen-Rui; YAN, Bin A cytogenetic study of five species in the genus Osmunda 植物分類學報2008 46 (4): 490–498 勾彩雲 張壽洲 耿世磊 基於rbcL和trnL-trnF序列探討粵紫萁的 系統位置及遺傳關係 西北植物學報2008 11(4): 2178-2183

44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生境 © paulvps

5.華南紫萁 Osmunda vachellii 大型陸生蕨,是最常見的品種。 葉一形而羽片二形,一回奇數羽狀。 不育羽片有短柄,披針形,兩端漸狹,邊全 緣。 能育羽片長於下 部。

外形 © paulvps

葉片一回奇數羽狀

能育羽片

孢子囊群

© TuesdayHiker

© getmore88

© getmore88

看過以上介紹, 不知大家在圖中可 找到那幾種紫萁?

© getmore88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45


木林森處 撰文:植物版編 輯、treelearner 攝影:Sundew、treelearner、kili01、TuesdayHiker、Ronaldo、paulvps、ssmar

現 發 新 壇 論 對

於喜愛植物的人士,《香港植物誌》 (Flora of Hong Kong) 和 《 香 港 植 物 名 錄 》 (Check List of Hong

Kong Plants) 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資料。 這些書籍都是經過專業的植物學家們努力

草、一木都逃不過他們敏銳的眼光,所以常

搜集資料及細心考證所得出的成果。不

常都有新的發現,讓這些遺珠不至永被埋

過,我們也得明白這些書籍也有其資

沒。而他們也毫不吝嗇地把自己的發現放到論

源、人力及時間各方面的局限,所

壇上與大家分享,更難得的是各網友也不遺餘

以,不斷更新是必要的。正所謂眾志

力地去幫忙辨認及查證。在這一期我們和大家

成城,我們真的不能小覷一群業餘植

分享數個於2009年在論壇上發表過的香港新發

物愛好者的力量。他們一有空閒便翻

現,全都是在《香港植物誌》和《香港植物名

山越嶺、踏遍林蔭荒野,一花、一

錄》皆未有正式記錄的新屬或新種。在這裡我 們只作簡單的介紹,http://www.hkwildlife.net 有更詳細精彩的內容及相片,歡迎瀏覽。

46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馬兜鈴科 Aristolochiaceae

現 論壇 新 發

尾花細辛 Asarum caudigerum

2008-03-30 網友 TuesdayHiker 在網上 貼了一幅只有葉的照片, 請求辨認品種 (http://www.hkwildlife.net/vie wthread.php?tid=26948)。

2008-04-03 網友 cleyera 提出可能是尾花 細辛 Asarum caudigerum,但 由於只得一塊葉,無法確定。

2009-12-10 網友 ssmar 又貼了另一幅疑似

©treelearner

尾花細辛的葉相,最後在 2009-12-28, 由

treelearner

製作了一輯時間與空間結合的 精彩作品「

尾花成長系

列」,清楚證明了是尾花細辛。

©treelearner

©treelearner

©treelearner

別名: 薄葉細辛、土細辛、白三百棒、順河香、白馬蹄香、

花: 5-11月 , 花 被 綠 色 ,3厘 米 , 被 紫 紅 色 圓

魂筒草、鐵螃蟹、花臉細辛、小麻藥、蜘蛛香、金耳

點狀短毛叢;花梗2厘米,有柔毛;花被裂

環、馬蹄香、馬蹄金、白倒插花。

片 直 立 , 下 部 靠 合 如 管 , 徑1厘 米 , 喉 部

科名: 馬兜鈴科 Aristolochiaceae

稍縫縮,內壁有柔毛和縱紋,花被裂片上 部卵狀長圓形,先端驟窄成細長尾尖,尾

屬名: 細辛屬 Asarum 生境: 多年生草本。多生在林下,溪邊及路旁陰濕處。 外貌: 全株被散生柔毛;根狀莖粗壯,橫生或近直立,有多 條纖維根。 葉: 對 生 , 闊 卵 形 , 三 角 狀 卵 形 或 卵 狀 心 形 , 心 形

達12毫米,外面被柔毛;雄蕊比花柱長, 花絲比花藥長,藥隔伸出,錐尖或舌狀; 子房下位,具6稜,花柱合生,頂端6裂, 柱頭頂生。 果: 近球狀,18毫米,具宿存花被。

10x10厘米,先端急尖至長漸尖,基部耳狀或心形,

分佈: 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

葉面深綠色,脈兩旁偶有白色雲斑,疏被長柔毛,葉

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越南。

背淺綠色,稀稍帶紅色,被較密的毛,葉柄20厘米,

參考資料: 植物通、中國植物誌、中華中醫網。

有毛;芽苞葉卵形或卵狀披針形,0.6x13厘米,背面 和邊緣密生柔毛。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47


木林森處 薔薇科 Rosaceae

現 論壇 新 發

三葉朝天委陵菜 Potentilla supina var. ternata

2009年5月,網友 Sundew 在水塘邊發現了 這細小的植物,與旁邊的田基黃及過江藤對 比 便 清 楚 它 的 大 小 。 經 網 友 k542c 提 示 , 才知道此乃小花金梅。小花金梅在台灣屬歸 化植物,存在已久,但在香港是首次的記 錄,應是香港的新屬新種。

©Sundew ©Sundew

可是在《香港植物誌》及《中國植物誌》都找不到資料。最後,由網友 kadsura 查證,原來小花金梅,舊名為東北委陵菜,《黑龍江植物志》中 有東北委陵菜 Potentilla amurensis 的記錄。根據 Flora of China(FOC) 委陵菜屬在中國有86種,其中22種為特有物種(endemic),FOC 中不見 東北委陵菜 Potentilla amurensis 的原因,是原來已併入三葉朝天委陵菜 Potentilla supina var. ternata。所以最終正名為三葉朝天委陵菜。 三葉朝天委陵菜乃矮小鋪地植物,多分枝。基生葉有小葉三枚,頂生小 葉,常二至三深裂或不裂。常生於水邊、河岸沙地、鹽鹼地。

©Sundew

詳情可參閱: http://www.hkwildlife.net/viewthread.php?tid=45835

薑科 Zingiberaceae

現 論壇 新 發

舞花薑 Globba racemosa 按 2004年 的 香 港 植 物 名 錄,香港有7屬,25種薑

2009年7月 網 友 kili01 在 論 壇

科植物,並未有舞花薑

張貼了一朵漂亮的黃色小花。

Globba屬的記錄。

經過一翻討論,黃色小花應是 舞花薑 G. racemosa。 你是否曾經見過她? 詳情可參閱:

©kili01

http://www.hkwildlife.net/viewthread.php?tid=47350

48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kili01


書帶蕨科 Vittariaceae

現 論壇 新 發

唇邊書帶蕨,長葉書帶蕨 Vittaria elongata

2009年11月 , 香 港 蕨 類 又 添 一 新成員,由網友 TuesdayHiker 所發現。 詳情可參閱: http://www.hkwildlife.net/viewt hread.php?tid=52056

子葉雙唇狀夾縫內 之孢子囊群

外形 ©TuesdayHiker

©TuesdayHiker

龍膽科 Gentianaceae

現 論壇 新 發

杯藥草 Cotylanthera paucisquama

2009年4月28日網友 Ronaldo 貼了兩朵藍色花,不足一天已 有網友找出是龍膽科的杯藥草 Cotylanthera paucisquama。 龍膽科在香港有三屬三種,若 確定此花品種,它必定是香港 新記錄。

©Ronaldo

詳情可參閱: http://www.hkwildlife.net/viewthread.php?tid =44630

©Ronaldo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49


木林森處 百合科 Liliaceae

現 論壇 新 發

小金梅草 Hypoxis aurea

2009年8月網友 paulvps 在論壇貼出一 張疑似仙茅 Curculigo orchioides 的小 黃花,但細看之下又有所不同。網友 kytam 認為是小金梅草 Hypoxis aurea ,是香港未有記錄的新屬新種! 詳情可參閱: http://www.hkwildlife.net/viewthread.p hp?tid=48827

©paulvps

菊科 Asteraceae

現 論壇 新 發

翼莖闊苞菊 Pluchea sagittalis

©paulvps

©ssmar

2009年5月網友 paulvps 於論壇貼出。查此種原產南 美洲,因此明顯是一種外來的入侵種。莖部有翼是 它的明顯特徵。很奇怪,在台灣它生於低海拔的濕 地,paulvps 卻在高山的草坡找到它。 詳情可參閱: ©paulvps

50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http://www.hkwildlife.net/viewthread.php?tid=45655


身份仍待確認的小白花

現 論壇 新 發

身份仍待確認的小白花

©Ronaldo

10月份網友 Ronaldo 貼了一串白色小 花,引起一番討論。有說是水玉簪屬 Burmannia sp., 有 說 是 石 上 藕 屬 Cheirostylis sp.。 經 大 家 努 力 搜 尋 後,發現照片跟天麻屬 Gastrodia sp. 的植物很像。可惜未拍到一些重要特 徵,希望你可以遇上它並與大家分享 它的照片。 詳情可參閱: http://www.hkwildlife.net/viewthread. php?tid=50714

©Ronaldo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51


在水中央 撰文、攝影:鍾 姍 姍 博 士

懷璧其 鯨鯊無

圖二

罪 罪

圖四

圖五

曆新年期間,我到了菲律賓的Anilao 潛水。 想不到這次旅遊竟遭遇到如此震撼的一幕。

旅程的第三天,在兩潛之間,我們如常找落腳點, 好讓體內的氮氣可以排走。想不到船還未泊岸,船 伕便大叫:有鯨鯊!有鯨鯊!我起初還以為是誤 報,因為鯨鯊是海中的龐然大物,不容易遇到,何 況是近岸的淺灘呢!可是,慢慢地,我看到了它露 出水面的尾巴和一些圍在它身旁的人(見圖一)。以 體型計,這應該是一條小鯨鯊,估計不會多於三 歲。 我在兩年前菲律賓的 Donsol 也見過鯨鯊,成年的體 型非常龐大,單單是頭部的闊度已可達兩米。鯨鯊 以浮游生物為食,十分温馴,但因被過度捕獵,已 成為瀕危生物,與蘇眉一樣,是《瀕危野生動植物 圖一

52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 II 的物種。


返回陸地後,我們聽說菲律賓的有關方 面已把它拖走,免致小鯨鯊的屍體腐爛 影響環境衛生。 圖三

讀者可能問,說了大半天,我還沒有交 代小鯨鯊何以遭此毒手。答案呼之欲

出,這就是懷「翅」其罪的鐵證。聞說,台灣人特別喜歡 為什麼鯨鯊會在淺灘出現,且四周可以容人佇立?答案在

吃鯨鯊翅;也許這小鯨鯊慘案雖未必與香港人有關,但舉

我走近它後立刻出現。原來是一宗殘忍的商業活動 - 小

一反三,為了應付香港人宴會所吃的魚翅而無辜犧牲的各

鯨鯊的兩塊背鰭 (dorsal and fat fins) 及左右兩側的胸鰭

種鯊魚為數相信也十分驚人,而且從這些殺戮行為所取得

(pectoral fins) 已被切去,小鯨鯊已失去游泳的能力,所

的食物並不是為了果腹活命,而是為了滿足奢侈之心和口

以被沖上岸上(見圖二及四)。不過小鯨鯊身上還有多處的

福之慾,因此並不算得是尊重環境的捕殺行為。還記得本

傷痕,包括尾部被繩索勒出來的烙痕 (見圖五) 和身上數

校 ( 香 港 浸 會 大 學 )50周 年 校 慶 宴 會 中 尚 有 一 道 魚 翅 菜

處的刀傷。誠然如此,小鯨鯊還是活的。

色,時至今天,我們已自覺地推行可持續校園的措施,謹 此希望校方及大學各成員也能恪守尊重生命的理念,從今

不能游泳的小鯨鯊是絕對活不了的,所以船伕和部份潛水 員決定把它推上岸灘,讓它的生命早點結束,少些痛苦 (見圖三)。這舉措是對是錯我也不曉得,只是,小鯨鯊躺 在灘上的情境,令我更覺難堪 — 血水不斷從它的傷口滲

天起,對我們日常的需求多點反思、多點批判。假若有一 兩位讀者因讀此文而有所領悟,行為有所改變的話,就請 把功勞算在小鯨鯊身上,有機會到小鯨鯊的故鄉時,向它 的同伴默默地祝福罷!

出,形成了一道道的血痕;那已被削去鰭骨一直在蠕動, 彷彿是在作無聲的哀號。我們逗留在灘上約一小時,直到 我們離開的一刻,小鯨鯊仍時有掙扎,像是想告訴人類,

原載

要不是慘遭毒手,它的生命原是何等頑強。

g. tml/blo ublog/h /b k .h u =1 kbu.ed 70&vid ww5.h &eid=3 il ta e d http://w g=blog =24&p jsp?bid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53


在水中央 撰文:Horlick。 攝 影 :Horlick、 亞 當 、 獵 隼

尋找 海蛞

Phestilla melanobrachia (10mm,攝於香港,photo by 亞當)

以石珊瑚為食的海蛞蝓並不多見,Phestilla melanobrachia 以俗稱太陽花的杯狀珊瑚為食物。如進食橙色的,身體便

蝓 想

呈橙紅色;如進食綠色的,身體便呈深綠色。 圖 中 可 見 橙 色 的 杯 狀 珊 瑚 已 被 Phestilla melanobrachia 蠶食見骨,而乳白色蕾絲狀物則是牠的卵塊。

在茫茫大海中尋找海蛞

作棲息地(很多時候都証明是對

蝓,首要是去了解牠們的

的),但最終需要觀察他們的習慣及

生態環境:在甚麼生境可

化驗其消化系統內容物才能確定。

以找到哪種海蛞蝓。由於海蛞蝓的生 態研究至今仍有很多未知的地方,因

很多漂亮海蛞蝓的身長只得2-5mm,

此最直接的就是了解牠們喜歡的食物

還有極高的偽裝能力。因此良好的視

種類,以及認清牠們的形態、觸角的

力也很重要。筆者的心得就是首先在

形狀、鰓的特色等,便較容易在極像

目標物(例如一棵水螅或一株珊瑚)

真的偽裝下發現牠們的蹤影。現在坊

上掃視一遍是否有動物的動態出現,

間已有很多海蛞蝓的專門書籍,網上

簡單來說,就是看看是否有東西於目

亦有不少專門的討論網站可供參考。

標物上移動。確定有動物後再仔細搜 尋有否觸角,鰓突或裙邊,就可以肯

54

個別的海蛞蝓有單一的進食習性,但

定自己發現一隻海蛞蝓了。工具方

整個族群來看的話則非常廣泛。由海

面,一支手電筒會節省不少功夫。除

藻,水中動物如海鞘、海綿,又或其

了可為目標物回復原有的顏色(水底

他品種的卵,以至同類相食的也有。

因光線的折射及吸收,只餘下綠

至現時為止科學家才開始涉足於海蛞

色),而令海蛞蝓的偽裝相應失色

蝓的進食行為。通常會假設其以食物

外,亦由於牠們的眼睛是用作感覺光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經常被發現於角珊瑚下的 Phestilla sp.(40mm,攝於香港)

與暗,感應到光源後會蠕動身軀,便 更容易被發現了。現代數碼攝影技術 也有很大幫助,有些海蛞蝓身型太 小,拍攝後馬上放大觀看就即時可証 實。要不然帶一個放大鏡也有幫助。 下文為大家簡介在不同的海洋生境中 可以發現哪一類的海蛞蝓。(物種可 對照本刊第二期“海洋中的蝴蝶 海蛞蝓”一文)


珊瑚區

可以說是觀察海蛞蝓的入門方法。通常可發現顏 色 鮮 艷 而 體 型 較 大 的 裸 鰓 目 (nudibranchs) 中 的海牛亞目以及翼蓑亞目。筆者也是因此而喜歡

1.

Glossodoris rufomarginata(25mm,攝於Mabul)進食中

海蛞蝓。由於珊瑚區的生物多數顏色鮮艷,海蛞 蝓吸收其色素,因而亦變得色彩斑斕。

以下四種海蛞蝓均以海綿為食,由於牠們並無堅硬的口部組織, 因此會用消化酵素先分解海綿組織再吸食。在海綿繁盛的季節, 經常可見數種海蛞蝓聚集大快朵頤。

大部份海牛亞目及一些側鰓目(sidegill slugs) 會以海綿為食物。但何種海牛食何種海綿仍未有 定論。

2.

Phyllidiella pustulosa(30mm,水深10米,攝於香港)

3.

Dendrodoris denisoni(50mm,水深8米,攝於香港)

4.

Hypselodoris festiva(25mm,水深8米,攝於香港)

5.

Chromodoris rufomaculata(20mm,水深8米,攝於香港)

1

4

3

2

5

純以軟珊瑚組織為食物的海蛞蝓有枝背亞目的 Marionia 及 Tritonia; 翼 蓑 亞 目 的 Phyllodesmium 及片鰓亞目的 Armina 及 Dematobranchus。

6.

Dematobranchus sp.(5mm,攝於香港) 以雞冠珊瑚為食

7.

Armina sp.(30mm,攝於 Manado) 以軟珊瑚為生。

6

7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55


在水中央

以吃海中蟲類為生的種類也不少。 吃苔蘚蟲(Bryozoan) 的: 8.

Trapania sp.(5mm,攝於香港)

9.

Hopkinsis hiroi(3mm,攝於香港)

10. Okenia japonica(3mm,攝於香港) 8 9

10

正在啜食海鞘(Sea squirt)的: 11. Nembrotha cristata (40mm,攝於 Sempona) 12. Nembrotha chamberlaini (30mm,攝於 Lembeh strait)

11

Favorinus tsuruganus

海蛞蝓中亦有以其他海蛞蝓

(10mm,攝於峇里)

甚至同類為食的品種。

以其他品種的卵為食物。

香港常見的有 Gymnodoris inornata

12

(30mm,攝於香港)。

Roboastra gracilis (20mm,攝於Mabul) 可吞食體型比牠大的海蛞蝓。

56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沙底‧泥底

在沙泥底的海蛞蝓一般有比較強的保護色及較小的體形。 需要多花點耐心去發現。 數種頭盾目海蛞蝓(headshield slugs), 無數海兔目(seahare),以及大部份的囊舌目 (sapsucking slugs)均以海藻(algae)為食。

兩組附圖中均可 見牠們以盾狀頭 部探進沙中尋找 小型海藻。

Bulla vernicosa

Chelidonura(10mm,攝於峇里)

(15mm,攝於峇里)

Oxynoe sp. (5mm,攝於 Manado)

同樣以海藻為食的囊舌目海蛞蝓, 擁有極佳的保護色,加上體型細 小,稍一疏忽便會錯過了牠們!

Costasiella sp. Costasiella usagi (3mm,攝於 Manado)

(5mm,攝於 Manado)

於馬尾藻中生活的 Notobryon bijecurum (30mm,攝於香港)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57


在水中央

太陽能海蛞蝓可分為兩種:植食性的利 用海藻的細胞質體,而肉食性的品種則 以擄取食物身上的藻養殖於自身上。 以下均是植食性的囊舌目海蛞蝓 Elysia sp. (6mm,攝於香港)

Lobiger viridis (2mm,攝於 Manado)

Elysia obtusa (4mm,攝於香港)

Thuridilla lineolata (12mm,攝於Mana

58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Pteraeolidia ianthina (50mm,攝於 Lembeh Strait)

肉食性的則多為裸鰓目。 如 Phyllodesmium, Berghia, Pteraeolidia 及 Spurilla。食物種類可包括石珊瑚、軟 珊瑚、水螅、海葵等。

Spurilla chromosoma(photo by 獵隼,攝於香港)

Phyllodesmium briareum (15mm,攝於 Mabul) Spurilla salaamica(photo by 獵隼,攝於香港)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59


在水中央

Eubranchus sp.(10mm,攝於香港)

水螅(hydroid)是海洋中狀似植物的動物, 其刺細胞會螫傷其他海洋生物及潛水員。但 卻是大部份翼蓑亞目及海牛亞目中的 Doto 及 Bornella 的 主 食 , 有 些 品 種 並 將 刺 細 胞 轉 移 到自己身上的指狀觸手尖端作防衛武器。

Flabellina rubrolineata(10mm,攝於香港)

以上提及的只是部份最常見到海蛞蝓出現的生境,其他較罕見的還有以 魚類、水母類等作食物。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大家去發掘更多品種的 海蛞蝓,分享這種海洋生物的美麗! 本文的內容是筆者個人的觀察所得,而有些則是已經証實的進食習慣。 目的為提供資料予有興趣的人士更容易去尋找這種美麗的生物。因此如 有更正歡迎提供資料。 參考書目

David Behrens (2004) Nudibranch Behavior Helmut Debelius, Rudie H. Kuiter (2007) Nudibranchs of the World Neville Coleman (2008) Nudibranchs - Encyclopedia Helmut Debelius (1997) Nudibranchs and Sea Snails - Indo-Pacific field guide 香港市政局 (1985)香港裸鰓類動物

60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在水中央 撰文、攝影:SimFish

麥氏擬腹吸鰍的胸鰭 及腹鰭寬闊大平張,與腹部 結合形成吸盤狀的器官,可以在

溪流中的吸盤

湍急溪流中吸附石面,扁平的頭背 部除了可減少水流的沖激面,更

麥氏擬腹吸鰍 湍

可利用水流形成的線流將身體 向下壓,有助更牢固地貼 附石面。

急的山溪中,水 中小魚如想固守棲

麥氏擬腹吸鰍

麥氏擬腹吸鰍和擬平鰍(Liniparhomaloptera

地,不隨波逐流,

學 名 Pseudogastromyzon myersi

disparis disparis)便是爬鰍亞科。平頭嶺鰍

便需要有特別的抗流本領。例

,是爬鰍科(Balitoridae,舊稱平

(Oreonectes platycephalus)和橫紋南鰍等

如擁有流線形身體的異鱲,便

鰭鰍科

幾種南鰍屬魚(Schistura spp.)便是條鰍亞

可以憑矯健及具爆發性游泳能

員。全世界約590種爬鰍,絕大部

力在水流中來去自如。另一種

份分佈於亞洲,只有幾種分佈在歐

方法,便是擁有一個吸附力特

洲及非洲。當中又分為兩個亞科:

強的吸盤,可以讓身體牢牢的 吸附石面,免被水流沖走。香 港溪流中便有一種擁有這特化 器官的魚-綽號『吸盤鰍』, 亦即是本文將要介紹的麥氏擬 腹吸鰍。

Homalopteridae) 中 成

爬鰍亞科(Balitorinae)及條鰍亞 科 (Nemacheilinae) 。 爬 鰍 亞 科 鰓孔較小,腹鰭與腹部分開或融

科。 本文的主角,麥氏擬腹吸鰍是中國特有種, 分佈於廣東東江水系和九龍、香港等,物種 的模式產地在香港。在香港常見於無污染的 水塘集水區及中上游溪流。晝行性,常成群 於湍急流水中割食石面的附著物。

合。條鰍亞科體形沒有爬鰍亞科那 麼特化,腹鰭與腹部分開。兩個亞 科魚,香港都有。

護色

保麥 氏 擬 腹 吸 鰍 有 蟲 蝕 狀體紋及近似礫土表面的體 色,形成保護色令牠們尤如岩表的 一部分,不易被水面上觀察者察覺, 但牠們很少在水體中游動,大部份時 間都是吸附在石上,也不甚害怕人 類接近,所以在水中可於極近 距離觀察其活動。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61


在水中央 麥氏擬腹吸鰍因為長時 間吸附石面,其位於頭下亞端的 嘴部不能像一般魚類可張大口呼吸,所 以其嘴前有七個溝槽作入水孔道,以助呼 吸。所以其生境先決條件之一是需要有含氧 量高的豐富水流,上游溪流一般較附合這個 條件。例如在大埔一條溪流上游的麥氏擬腹 吸 鰍 數 量 ( 密 度 為 平 均 每 平 方 米 10.7 條),便是中游數量的三倍(密度 為平均每平方米3.5條)。

麥氏擬腹吸鰍以強壯的下 頜割食石面上的附著性生物,主要是 藻 類 , 佔 整 體 食 物 51%, 及 藍 細 菌 (cyanobacteria,又稱藍綠藻),佔23%。食物 種類比例與其生境中的石面上一致,顯示此魚在石 面上覓食附著性生物時是照單全收,並不擇食。 2008年 香 港 一 項 研 究 報 告 顯 示 此 魚 是 草 食 性 (herbivorous),沒有明顯証據以動物作食物。另 外,因為石塊是此魚的主要活動及覓食點,所以 生境適合,而有較多岩石與礫石的溪流,比 起較少石塊的溪流,通常有較多及較 大條的麥氏擬腹吸鰍。

62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個人觀察發現,大條 的麥氏擬腹吸鰍有時會游近 驅趕同一石塊上的另一接近的 麥氏擬腹吸鰍,有時也會豎起淺 黃色有紅邊條的背鰭作為警 告,可能是爭取覓食地盤 的行為。

麥氏擬腹吸鰍是底棲 魚類,大部份時間吸附石 上,向前爬動,動作如剪草機般 不斷割食石面藻類,很少會離開石 面作水體中游動。這是驚鴻一瞥見 到在水體中游泳的麥氏擬腹吸 鰍,拍攝到這魚猶如空中飛 翔的少見一刻。 麥氏擬腹吸鰍平均壽命 為兩年,最大可長至7.9cm。成 魚會在六至七月間生育下一代。像其 他棲身大水流的魚類一樣,牠們的卵子 數目較少但較大顆,可沉降在石隙中免 被水流沖走。而野外觀察到最小的魚苗 約 長1cm, 而 且 與 成 魚 一 樣 已 具 有 吸盤,可吸附石上抵抗濕季經 常發生的洪流。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63


在水中央

無謂的殺戮 香港有部份水族飼養者,喜歡在野外捕捉山溪中的魚。我在郊 區,包括漁護署管理下的郊野公園及有護理人員駐守的教育徑範 圍內,都見過有人在溪流中肆無忌憚地撈捕水中的魚類,甚至見過一 家大小出動大型蚊帳作漁網,撒在溪流中大肆圍捕水中魚群。 當中游泳及逃跑能力較差的麥氏擬腹吸鰍往往很易成群被人撈捕。撈 捕者更說這些魚放在家中水族箱一兩天內便死清光,卻又不厭其煩 再跑來郊區捕魚。 其實,家中的自來水、水族箱設備以 至人工魚糧,絕對不宜用來飼養像麥 被人從溪流中撈捕的幾種淡水魚,

氏擬腹吸鰍這些野生魚類,愛魚者與

麥氏擬腹吸鰍,每次數以百計。

其將之弄死家中,何不讓其在自然環 境中悠然自得地生存,為郊野溪流保 存生氣及保護自然生態呢?

依靠高溶氧量水流呼吸的 麥氏擬腹吸鰍,在狹小的 膠箱中已奄奄一息,紛紛 爬往水面喘息。

香港郊區淡水魚生境已被各種城市化發展破壞及污染,所以在郊野公園內的淡水魚, 包括一些具保育價值的魚,便必須要更加珍惜及得到適當的保護。 根據香港法例第208章《郊野公園條例》第26條: (c) 在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內保持秩序良好和防止有濫用及妨擾行為; (e) 禁止或限制在郊野公園或特別地區內殺死、獵捕、設陷阱捕捉、騷擾或打擾任何 種類的野生動物,或禁止或限制在郊野公園或特別地區內拿取、摧毀或干擾花草 樹木,或禁止或限制在郊野公園或特別地區內作出任何會干擾土壤的事情。 當中(e)項的『任何種類的野生動物』,即包括魚類。 違例者最高可被罰款$5000及監禁一年。

主要參考資料: (1) YANG Yao(2008) THE ECOLOGY OF A HERBIVOROUS FISH (Pseudogastromyzon myersi: BALITORIDAE) AND ITS INFLUENCE ON BENTHIC ALGAL DYNAMICS IN FOUR HONG KONG STREAMS .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 中國動物物種資料庫 (3) FishBase(01/2010) Retrieved 3 March 2010 <http://www.fishbase.org/Summary/SpeciesSummary.php?ID=7757> (4) 魚魚得水 2004 (5) 律政司雙語法例咨詢系統。

64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蛇蜥蛙蜴 撰文 、攝影 :Pakyini

香港最稀有之毒蛇

越南烙鐵頭

Ovophis tonkinensis

前言 回想起數年前第一次親眼看到當時普遍 被認為是山烙鐵頭的越南烙鐵頭時,我 只懂不停地讚嘆牠的「驚艷」。可以說 這頭漂亮的蛇,就是帶領我去更深入瞭 解蝮蛇類 Vipers 的原因之一。

蝮蛇(pit viper)是指具管牙及頰窩(facial pit)的毒蛇,頰窩是一個探測熱力的器 官,蝮蛇的頰窩位於眼和鼻之間,分類上屬於蝰科蝮亞科(部份中文文獻譯為响尾 蛇亞科)。蝮蛇與蝰蛇(viper)不同之處在於後者沒有頰窩。一般來說蝮蛇頭程明 顯三角型,部分甚至接近等邊三角型,這是所有蝮蛇的特微,而蝮蛇多數也是伏擊 型蛇類,因此大部份也有很好的保護色。大部份蝮蛇都是陸棲或樹棲的,也有小數 屬半水棲。目前,世界上約有24屬,160種蝮蛇左右,分佈於美洲及亞洲南部。 香港一共有3種蝮蛇,包括白唇竹葉青(即青竹蛇)Cryptelytrops albolabris、原矛 頭 蝮 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 及 越 南 烙 鐵 頭 Ovophis tonkinensis。 除 了

何謂 蝮蛇

?

白唇竹葉青極為常見外,原矛頭蝮只局部分佈於西貢,而越南烙鐵頭則只在新界高 地發現。雖然原矛頭蝮只知在零星地區有發現記錄,感覺上好像較稀少,但事實上 原矛頭蝮廣泛分佈於中國東南至西北地區,本人甚至在湖南山區一個晚上便發現數 條;相反越南烙鐵頭就算在模式標本地越南北部也不算常見,在國內或本港更見稀 有,所以研究這種稀有毒蛇的學者少之又少,以致在中國或香港至今也未能對此品 種作出正確描述。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65


蛇蜥蛙蜴

香港產的「烙鐵頭」是

?

早在數年前,對於香港境內所發現的烙鐵頭屬蛇類的身份一直有所爭議,有些人支 持為山烙鐵頭台灣亞種 Ovophis monticola makazayazaya,而有些則表示應為華 東亞種 Ovophis monticola orientalis,一直未有定論。其實為解開這個問題,我問 過不少專家,包括其中一次與本地學者劉惠寧博士的交流。由於劉惠寧博士在本港 有確實記錄過本地的烙鐵頭,因此這次交流給了我很多很有用的啟示。在這次交流 中,劉博士表示他檢查過的個體比較接近越南烙鐵頭 Ovophis tonkinensis 而非山 烙鐵頭 Ovophis monticola,他這個答案令我對這個謎團產生了更大興趣。為了進 一步解開心中這個謎團,數年內我為了能在野外一睹這個物種,不分季節、不分日 夜,走訪多個可能遇見這種神秘蝮蛇的山頭。終於在2006年第一次於野外尋得此品 種,但十分可惜,是一條被車輾至扁平的屍體。那時只知是一條雄蛇,但屍體基本 上引証了劉惠寧博士的主張,因為我發現這條蛇屍的尾下鱗排列為單行,這正好就 是越南烙鐵頭和山烙鐵頭的主要區別:越南烙鐵頭尾下鱗排列為單行,山烙鐵頭的 尾下鱗排列為雙行。當然也可能有個體差異的出現,就如本人一次檢查一個福建產 的山烙鐵頭華東亞種 Ovophis monticola orientalis 的標本時,發現理應正常尾下鱗 排列為雙行的 monticola .ssp 卻有約70%由雙行變為單行,所以為了更加確定香港 產的「烙鐵頭」身份,我必需繼續找尋活體比較。期間我同時詢問過可 能接觸最多本地烙鐵頭的蛇 類專家 David Willott,他 表示見過的個體均是尾 下鱗排列為單行的,在 眾多理據支持下,我更 深信香港的烙鐵頭 應為越南烙鐵 頭。

直至2008年初春本人在寒泠又潮濕的一個晚上,終於首次於野外遇見這種神祕而 稀少的毒蛇活體。初步檢視,以及觀看到牠的尾下鱗也是成單行的,其後更在不遠 處發現了這種蛇脫下的皮,於是我把這張脫下的皮,連同當時的一些生態照轉送到 成 都 生 物 研 究 所 的 朋 友 以 及 俄 羅 斯 Tula Exotarium 的 蛇 類 專 家 Sergeri Ryabov 看,他們也認為這個活體就是越南烙鐵頭 Ovophis tonkinensis,只可惜由於不能 和在印度的山烙鐵頭 Ovophis monticola 模式標本比較,因此遺憾的並不能有力地 當香港新紀錄種發表。不過,我已經得到了我所希望知道的答案,但是由於烙鐵頭 屬 Ovophis 在本港境內除了新界,也曾在大嶼山被發現,所以我只能肯定新界的 烙鐵頭就是越南烙鐵頭 O. tonkinensis,但也不能排除在大嶼山的種群會是山烙鐵 頭 O. monticola,希望我有生之年有機會一睹大嶼山的種群吧!

66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注意

咬傷 免被蛇 為了避 份騷 ,和過 或中毒 讀者 動物, 擾野生 捉蛇 切勿捕 在野外 要小 察時亦 類,觀 毒蛇 別是有 心,特 類!

越南烙鐵頭生活習性介紹

大小: 中小型

習性: 平時喜歡潛伏在泥土、落葉或大石之下,靜待食物的出 現,並伺機出擊。 不過,Ovophis 屬的蝮蛇和其他蝮蛇

體長: 成體約70cm ~ 90cm 左右, 公蛇較母蛇短和瘦。

的獵食方法很不同:一般蝮蛇有2種方法獵食,大部分會 把獵物咬住不放,同時注射毒液令獵物死亡之後吞食;

特徵: 頭 背 都 是 小 鱗 片 , 程 三 角

另一種就快速地咬獵物一下並注射毒液然後放開獵物,

型,頭側有頰窩,眼晴較細

讓獵物逃走, 但一般逃不遠便不支倒地,此時蛇再慢慢

小;和同屬所有成員一樣,

跟隨動物逃走時留下的氣味尋找這已毒發身亡的獵物屍

身軀肥短;體色一般為淺棕

體才安然進食。Ovophis 屬的蛇由於經常不動,因此他們

色並報有略成方型的深棕褐

為了確保成功獵食而進攻時會和其他無毒蛇一樣以身軀

色大斑紋左右交錯排例,尾

同時纏繞著獵物直到獵物死去才進食。而他們主要的食

上常見白色直線花紋。

物包括小型哺乳類動物,蛙及蜥蜴等。牠們一般日夜同 樣活動,不過和同屬所有品種一樣,喜歡清涼潮濕的高 山環境,在低溫季節依然活動。交配季節多在初春發生 並在夏季產卵,而 Ovophis 屬是少數有護卵行為的蛇類 之一。

參考文獻

Stephen J.Karsen, Michael Wai-neng Lau, Anthony Bogadek (1998), Hong Kong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the Provisional Urban Council Hong Kong

Andreas Gumprecht ,Frank Tillack ,Nikola L orlov ,Ashok Captain ,Sergei RYABOV Geitje (2004),Asian Pit viper, Books Berlin

South China Forest Biodiversity Survey Report Series No28 (1999)

漁農自然護理署,追蹤蛇影-香港陸棲毒蛇圖鑑,天地圖書 趙尓宓 (2008),中國蛇類,,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David Patrick (2001), On the occurrence of snake genus Ovophis on Hainan Island ,China Acta Zootaxonomica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67


我們都是哺乳類 撰文:blackdogto 。 攝 影 :kk5459、simon8181、 小 丸。 插 圖 :blackdogto、Carmen

續探討兩種長得頗相似的食肉目走獸,牠們就是鼬

科的鼬獾和靈貓科的果子狸。牠們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 擁有黑白分明的面孔,彷似戴著面具的野獸。

鼬獾

帶著 面具 的 野獸

兩期介紹了幾種食肉目的動物,今期再接再厲,繼

英文:Chinese Ferret-Badger 學名:Melogale moschata 體長:約30 - 40cm 尾長:約15 - 23cm 體重:約0.5 - 2kg ©kk5459

屬 於 食 肉 目 鼬 科 (或 稱 貂 科 ) Mustelidae 陸生哺乳類動物。

鼬獾體色以灰褐色為主,頭頂到背脊有一條 白線,面上亦有一些白斑形成黑白色「面

小豬鼻 鼬 獾 屬 於 Melogale 屬 動 物 , 全 球 共4種 , 中 國有其中2種(包括鼬獾和緬甸鼬獾)。而其 中鼬獾在中國廣泛分布在中部至南部各地,

具」,喉至胸腹部淺黃色。除了黑白分明的 「面具」外,牠們最大的特徵是像豬的鼻, 這個「豬鼻」是方便牠們在地下尋找食物, 牠們的主要的食物是小型甲殼動物和昆蟲, 當然,牠們是雜食的,也會和豬一樣進食植 物根莖和果實。

伸展至印度、越南、台灣等地。中國共有5至 6個亞種,在本港的應屬於 M.m.taxilla 亞種。

鼬獾廣泛分布在全港各地方,包括大嶼山及 香港島等等。除了分布廣,鼬獾在本港可說 是數量不少,喜歡棲息於山區叢林,但由於

68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鼬科 Mustelidae

鼬科是種類繁多、分布廣泛之中小型食肉動物。全球除澳大利

鼬科的形態多變,但通常四肢較短,牠

亞及南極地帶外,均有鼬科動物的出現,約22屬59種。當中全

們的共同特徵在於某些牙齒的排列(詳

中國有10屬19種,而本港則有其中3種的記錄,他們包括:

情不在此談)。亦有人把鼬科再劃分為 數個亞科,當中包括水獺亞科 Lutrinae

1) 鼬獾 Chinese Ferret-Badger (Melogale moschata) 本文主角

和鼬亞科 Mustelinae。與其近親靈貓科 一樣,很多鼬科動物都會從肛門釋出濃 烈氣味。

2) 歐亞水獺 Eurasian Otter (Lutra lutra) 本港只出沒於后海灣一帶,是本地罕見的哺乳 類動物,被列為易危物種。(就在筆者撰寫此文 章的那一剎那,似乎有版友拍得牠在水面游泳照片, 有可能是本港首張歐亞水獺的自然生態照,期望在下 一期有機會刊登!) 3) 黃腹鼬 Yellow-bellied Weasel (Mustela kathiah )

黃腹鼬 Yellow-bellied Weasel (Mustela kathiah )

本港最罕有的陸生哺乳類動物之一,於2001年首次在新界 東北面發現其蹤影,有懷疑是從中國大陸那邊遷徙到港。

頭頂至背脊 有一條白線

©kk5459

牠們體型細小、生性膽怯、喜獨居,加上牠們的

©kk5459

鼬獾有一個小豬鼻

活躍時分通常在深夜,令牠們在郊外極難遇上,

喉至胸腹部淺黃色

筆者亦只曾在本港一個高地上見過一個死去已久 的屍體。版友 kk5459 於2007年6月,成功拍下 了一隻相信是屬幼年的鼬獾,實屬難能可貴! 也許,有些人第一眼看到鼬獾的樣子,只會認為 牠是另一種很相似,同是戴著「面具」的果子 狸。這都多得2003年沙士病毒一役,令果子狸當 年聲名大噪,慘被成為當時家傳戶曉的本地哺乳 類動物…… ©kk5459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69


果子狸

答臘及台灣,日本族群則懷疑是引入 種。在中國約有5個亞種,本港的應

果子狸

我們都是哺乳類

英文 :Masked Palm Civet 學名:Paguma larvata 體長:約40 - 70cm 尾長:約40 - 60cm 體重:約0.5 - 2kg 身體棕黃色

屬指名亞種,P.l.larvata。

同屬食肉目,但牠們側屬於靈貓科 Viverridae( 從 英 文 名 字 得 知 , 牠 的

與鼬獾一樣,果子狸面上有一些白

樣子就像戴了面具的椰子狸 註

斑,其中以中央一條白線最粗最明

一)。本港有兩種靈貓科動物,另外

顯。體色以棕黃色為主,尾端黑色。

一種就是創刊號專題介紹過的小靈 貓 。 果 子 狸 是 Paguma 屬 , 而 此 屬

在香港,果子狸廣泛分布,唯獨是大

只有果子狸一個種(即單型屬

嶼山沒有其蹤影,似乎大嶼山就是靈

monotypic genus) 。 牠 們 廣 泛 分 布

貓科的「禁地」(見創刊號《神秘的

於中國南部、東南亞,遠至印尼蘇門

小貓-小靈貓》)。

註一

果子狸與鼬獾的分別

椰子狸 Common Palm Civet (Paradoxurus hermaphroditus)

果子狸與鼬獾,雖然外表相似,同樣擁有黑白分明 的面孔,但牠們在外觀上仍然有顯著差異:

果子貍面上 白線清晰連貫

1) 果子狸面部的白線由頭頂直落貫穿至鼻尖;鼬獾面上的 白線中間斷續不連貫,而且在眼睛的水平上有一條粗闊的

屬於分布於南中國至東南亞各地的 靈貓科動物,是果子狸的近親。 版友 Carmen 畫筆下的 椰子狸 Common Palm Civet (Paradoxurus hermaphroditus)

橫向白帶。 2) 果子狸體色以棕黃色為主;鼬獾則以灰褐色為主。 3) 果子狸體型明顯較大,軀幹大約40至70cm;而鼬獾 體型嬌小,軀體約只有30至40cm。 4) 果 子 狸 尾 部 較 長 (40至60cm) , 長 棒 狀 條 型 , 末 端 黑 色;鼬獾尾部較短(15至23cm),短棒漸蓬鬆,末端淺色。

鼬獾面上白線斷續 ©kk5459

©Simon8181

除了外表上的分別,果子狸在行為 習性上也和鼬獾有明顯分別。 首先,雖然牠們同屬雜食性動物,但鼬獾以甲殼和昆蟲類為主, 由於這些食物多在地上獲得,鼬獾屬地棲性;而果子狸顧名思

果子狸身型較大,尾巴呈長條型。 鼬獾身型短小,尾巴亦短。

義,卻會偏向取食植物果實,因此,牠們經常會爬上樹上覓食, ©kk5459

是爬樹高手。 另外,果子狸似乎有小家族性的群居習性。筆者曾經入夜在一條 漆黑的溪澗上近距離見到兩至三隻果子狸在溪邊和石上追逐,很 可能就是哺乳類動物同伴之間最常見的一種社交方式─打交。

70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佳餚?病毒帶菌者? 以上種種,似乎都把果子狸與鼬獾很清楚地分辨出來。也

在中國,鼬獾和果子狸,都是重要的鮮肉和毛皮製品來

許會有一些人問,究竟為何要將這些動物都分類得那麼清

源。中國人吃「野味」的文化根深柢固,果子狸和鼬獾住

楚呢?

在中國,順理成章,同樣難逃被濫捕或圈養,以餵飽人類 口腹的厄運。在廣州的野味市場,你能看見大量不同種類

這個答案,我不會嘗試在此回答,但我所想表達的,是似 乎對很多中國人來說,果子狸屬於甚麼動物並不重要,與 鼬獾有甚麼分別也沒有甚麼關係,因為在很多中國人眼 中,果子狸、鼬獾、家貓、野猴、甚至珍禽、巨蛇、水龜 等等,所有動物,全部都只是同一種東西-「口腹之 物」……

的野生動物,諷刺地說,有很多學者都認同,該處是「生 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方之一。任何飛禽走獸,都被迫進 了狹窄得連呼吸都有困難的籠裡,牠們所遭受的待遇更是 將「虐畜」帶到另一個境點,而等待著牠們的,就只有慕 名而來的食客,和毫不留情的屠刀。野味市場的動物狀況 及衛生環境,可以想像到是多麼的惡劣。

大量的鼬獾被困在狹窄的籠 內,你能數到有多少隻嗎? (相片由版友小丸攝自廣州 野味市場)

就在2003年,香港爆發了慘痛的沙士SARS事件(嚴重急 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相信每位香港人都記憶猶新。這種 傳染病原來起源自中國廣東省,後來擴散至香港、東南 亞,甚至世界各地。 當時,果子狸被驗出是沙士病毒的帶菌者,令牠的臭名遠 播,市民不單止被這種似貓不是貓的動物嚇怕,同時亦帶 一隻同屬鼬科的豬獾 Hog Badger

被關在連轉身也不能的籠內,等 待屠宰。(相片由版友小丸攝自 廣州野味市場)

來一輪的「野生動物恐慌」。事實上,各界也普遍相信, 病毒是經由進食果子狸而感染到的。當你有機會到廣州野 味市場,那種高密度和可怕的衛生環境,根本不難解釋為 何會有新型病毒產生。觀乎世界各大型瘟疫事件,其實問 題都在於衛生和密度(包括人口密度和動物的密度)。很 可惜,每當我們去追究這些病毒的來源時,就往往會將罪 名推卸到這班沒有反抗聲音的動物。事件後,究竟有多少 人會檢討過動物市場內動物所受到的遭遇呢?擠迫的籠、

筆者曾經試過很多次,在一些觀鳥地點、動物園或其他動

惡劣的衛生環境、動物宰前所受到的壓力等等,這些是不

物展覽場地,親耳聽到一些遊客說類似說話:「這東西一

是才是病毒的源頭,而非動物的本身呢?好好的一隻果子

定很好吃的!」

狸在林間自由奔跑的話,如何可以傳播病毒給人類呢?

即使在香港這個看似文明的社會,和朋友傾談時,每當談

「面具」,我們會用來形容一些虛假,表現正人君子、內

到一些常被標籤為「肉類」的野生動物,也不難聽到有人

心獸性難改的人。我們人類,把自己塑造到充滿靈性的

會說笑地討論其食用價值。很明顯,中國長久以來「民以

「萬物之靈」;中國人,不斷推崇自己是禮義廉恥之民

食為天」的文化,深深在每個人的腦子裡。

族。原來事實上,人類本身才是真真正正「戴著面具的野 獸」。

果子狸相片的simon8181、 椰子狸插圖的Carmen

參考文獻

鳴謝

借出鼬獾相片的版友kk5459、

孫啟元 (2002)模糊的腳印,郭良蕙新事業有限公司 孫啟元 (2003)走樣的臉孔,郭良蕙新事業有限公司 石仲堂 (2006)香港陸上哺乳動物圖鑑,天地圖書 楊奇森,岩崑 (2007)中國獸類彩色圖譜,科學出版社

更正啟示

在本誌第二期《面紅怕醜仔-紅頰獴》一文, 筆 者 誤 將 版 友Vivian及James的 照 片 標 籤 互 相 倒轉了,筆者在此向兩位版友致歉,並再此感 謝兩位借出紅頰獴的野外照片。

祁偉廉 (2008)台灣哺乳動物,天下文化 Andrew T.Smith, Yan Xie (2008) A Guide to the Mammals of Chin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Charles M.Francis (2008) A Guide to the Mammals of Southeast Asi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71


環境保護 撰文:Green Devil

原 塱

第二回

保育戰 有

米埔第二之稱的塱原在二千年經落馬 洲支線一役後得以倖存,沒有被一分

為二,在零四年列入特區政府須優先

加強保育地點之一,香港觀鳥會和長春社正在塱 原推行管理協議項目。可惜好景不常,政府決意 在新界東北大肆發展,欲染指塱原,雀鳥天堂是 否可保,仍然是未知之數。 根據現時的古洞北分區計劃大綱圖,塱原為「農 業」用途,但規劃署在零九年十一月「新界東北 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第二階段建議把塱原 劃為「綜合發展及自然保育改善區」,「考慮私 人參與可融合自然生態的發展」。這建議貫徹了 政府所謂「平衡發展和保育」的指導原則,即把 有生態值價的地方割一半起樓,由發展商付鈔打 理成為房地產後花園的「保育區」。 先不說規劃署的建議是否合理,單以保育地的範 圍而言,新建議比起零四年的新自然保育政策大 為縮小(見圖一)。同樣是考慮讓私人發展商參 與,塱原須優先加強保育地點包括了生態價值較 低的地方讓地產商發展,但現方案等於叫發展商 在有保育價值的地方建屋。現方案是否取代了零 四年的保育政策,特區政府一直未有明言。 (圖一)

72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保育人士一直爭取把塱原劃作保育區,甚至政府之前所做

走廊餘下工程建成前,及早紓緩羅湖通道的壓力。」這便

的研究也有類似建議:九九年「新界東北規劃及發展研

是日後的落馬洲支線,而「西部走廊」經大幅修改後,成

究」和二千年「第二次鐵路發展研究」均有建議把塱原劃

為了今日的西鐵線;政府報告中的「部分人士」肯定是有

作「其他指定用途(自然公園)」。在支線環評上訴案中

「有勢力人士」,可以使政府興建新的鐵路。今日特區政

代表環保署的資深大律師余若海在零一年六月二十二日陳

府連討論高鐵走線也不容,對比殖民政府的「開誠布公」

詞時指出,塱原應重新規劃成為生態公園,對本港環境的

實有不如,但對發展商叩頭的功夫,實有過之而無不及。

長遠利益。環評上訴委員會在零一年七月三十日的判詞也 清晰指出:「現時有提議塱原在適當時候會成為自然公 園,以作為古洞新發展區的緩解措施。」

塱原被稱為米埔第二,也似乎走著同樣的路。當年政府批 准興建錦鏽花園,指項目可以為香港市民提供房屋、創造 就業,是元朗的自然延伸;而這些是私人土地,土地業權

為甚麼政府不守承諾,好好保育塱原,使之成為人鳥共融

人有發展的權利,政府沒能力阻止。當年的環境司 J J

的自然公園?要找答案,看看塱原附近的蠔殼圍便可知端

Robson 認為錦鏽花園不會威脅米埔的候鳥,原因是米埔

倪。后海灣、新田和蠔殼圍的魚塘連成了雀鳥通道,塱原

只是珠江河口的一個蚊型泥灘,他更說出經典的一句:

的冬候鳥便是取道蠔殼圍;蠔殼圍本身的魚塘也吸引了大

「人和鳥──誰重要?」(Which comes first, people or

批雀鳥,因此政府在零八年一月提交立法會的文件建議把 蠔殼圍劃為「自然保育區」。不過,規劃署在零九年十月 「邊境禁區土地規劃研究」第二階段建議把蠔殼圍劃為 「其他指定用途」,為發展開綠燈。據聞規劃署的高官在

birds?)。今日政府要發展塱原,所用的理由和當年批准 興建錦鏽花園相同,要提供房屋、發展六大產業以提供就 業,不同的是加上了要和內地融合。

和環保團體代表會面時被問及政府何以反口時,沒有正面

星移斗換,日轉星移,蒼海桑田,香港改朝換代,但香港

回應,只說在「現實世界中,所有東西也可妥協。」

的自然保育政策和官員的心態可謂五十年不變。米埔成為

前天文台長長林超英在零一年一月十二日在他的網誌上發 表對發展塱原的意見,指「竟然再有有勢力人士計劃以 「發展」入侵,並且靜悄悄地成功逼使政府部門,把塱原

自然保護區,不是政府賜與的,而是早年鳥會和長春社努 力的成果,今天米埔第二的塱原同樣受到威脅,要保衞這 雀鳥天堂唯有靠大家發聲!

規劃成一種以前從未有過但帶著「綜合發展」四個字的地 區」。傳媒在意「有勢力人士」,但我著意的是「再有」 兩個字。 引發塱原事件的落馬洲支線原來並非政府的計劃,香港政 府在九三年四月展開「鐵路發展研究」的公眾諮詢,提出 了以「西部走廊」連接落馬洲和羅湖的建議,當中分為葵 涌為總站的港口鐵路線、西九為總站的過境客運線,以及 連接天水圍和錦田的近郊客連線,原計劃在二零零一年或 之前落成。不過,運輸科在九四年公開的「鐵路發展策 略」中指出,「部分人士建議應優先興建一條支線,由上 水直達擬設於落馬洲的第二條出入境通道,以便可在西部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73


察毫格理 撰文、攝影:Gary Chow

蘭 特 雪 隨想 如

果大家有留意近月的報紙或電視,都會見到 有關濕地公園觀鳥節以及世界自然基金會觀

鳥大賽的宣傳廣告。觀鳥這種在香港曾被視

為小眾又或是另類的玩意,如今卻變成了廣泛推廣的環 境教育活動,這種在短時間內發生的轉變,確實令很多 觀鳥者感到驚訝。以往我們拿望遠鏡在野外觀鳥,路過 的人都會對我們的行為感到莫名其妙,但現在不用多解 釋都會知道我們在觀鳥,有些健談者更會跟我們攀談一 下噪鵑的啼聲又或天水圍明渠邊的黑臉琵鷺。隨著各種 大大小小的宣傳及推廣活動,我相信在未來的十年,觀 鳥以及一些自然觀察的活動會越見普及,而且將會越受 重視。觀鳥活動一向都與環境保育扯上關係,既然觀鳥 的活動已逐漸遍及,那麼保育的工作又會否有所提升 呢?去年夏天,我到了蘇格蘭北部的島嶼一遊,該處是 英國的一個著名的觀鳥地點。當地對雀鳥所實施的保育 措施令我對西方國家的自然保育工作有很深刻的印象。

74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雪特蘭位於蘇格蘭的最北,由於長期受強風所影響,島上長不出高大樹木而只有數寸長的 草披。加上位置偏僻而又沒甚特別(對當地人來說),島上人流稀疏,帶有北歐特色市鎮非常 簡樸,除了開採石油外,島上的經濟活動主要是靠捕魚及養羊為主,居民生活非常平淡。 雖然看似平平無奇,但對於喜歡觀察自然生態的朋友來說這裏卻是令人大開眼界的寶地。 該島的海岸是殺人鯨經常出沒的水域,海峽是海豚的居所,而海邊的山崖是著名的海鳥繁 殖地,每年春季都有無數海鸚、三趾鷗、暴風鸌及北鰹鳥等擠在崖邊築巢,還有島上的湖泊 是一些潛鳥及燕鷗等海鳥的繁殖地。如果你拿著一幅當地地圖,會發現地圖上佈滿了很多 有趣的動物圖案及保護區的位置。當你拿著地圖問當地居民哪裏可以找到水獺時,他們會 告訴你哪一個海灣遇到牠們的機會較高,至於海鸚的繁殖地更加不在話下,因為路牌已有 清楚的指示。當地人的日常活動很多時都會與動物有近距離接觸,碼頭邊偶然會見到好奇 的海獅冒出水面,某些島上的居民據說一生中至少有一次架車時會遇到海獺過馬路,而雀 鳥更不會因為普遍易見而被忽視。駕著車四處遊覽,會發現一些湖泊被柵欄圍著,因為那 是一個水鳥繁殖的保護區。島上有許多保護區為野生動物提供庇護場所,儘管那個湖泊平 平無奇,儘管只為保護數對很普通的北極燕鷗,當地人都願意闢出土地的一隅為作雀鳥的 棲所。在島上遊覽會感受到人與自然共存的和諧關係,動物適應了人類的存在並在島上安 心繁衍,而人類亦會尊重大自然,在重要的雀鳥棲所加以保護。 歐洲國家是觀鳥活動的先軀,一般市民對自然保育較易接受及支持。香港在近十年才開始 重視環境教育,起步較遲。回香港後我不斷思量香港的環境保育有沒有可能會發展成像雪 特蘭的一樣的和諧境像。可惜我覺得這樣的情況根本不可能在香港發生…… 香港早已被定位為大都市,一般大眾都期望社會及經濟不停向前發展。由於香港的土地有 限,當社會發展向郊區伸延以至危及一些具保育價值的地方的時候,矛盾便因此而生。我 們很難奢望土地擁有者會放棄發展的權利,亦不敢期望政府會為自然保育而阻減各方面的 社會發展,充其量我們只能摸索如何“可持續”地發展。 然而這就代表香港的自然保育就只有絕路一條嗎?也不必想得太灰。我認為香港可以建立 一套獨特的保育政策來平衡各方面的需要,例如在現有已保護的土地上優化生境管理以提 高其生態價值,又或對減損的自然生境作易地保償。某程度上濕地公園的濕地保償概念是 一個很好的方向。但如何將這個概念套用於全香港以及一些非濕地的生境,那便需要更複 雜的評估及計算了。 新春期間,電視上見到濕地公園的賀年廣告及以麥嘜作招來的宣傳。希望市民所認知濕地 公園不只是一個主題公園,而且是一條可以平衡保育與發展需要的出路。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75


先利其器 撰文、攝影:littlelittle

淺談

螢火蟲 攝 拍 持續發熒光的窗螢 14mm, ISO1600, f2.8, 10 Sec, 手持並隨螢火蟲飛行位置移動。

基本原理 看見螢火蟲,多會著迷,自然想把影像 留下,但相機遠不及我們的眼晴方便, 需要設定和操作;輕便的自動相機只是 預先設定某些常用的拍攝情境,例如夜 景、人像、風景、運動等,世上暫時沒 有一部相機會預設「螢火蟲拍攝模 式」。拍攝螢火蟲的時候,基本上都需 要人手設定相機,因此,限制人手設定 的輕便相機並不太合適。

窗螢 19mm, ISO1000, f6.3, 60 Sec,加閃燈。

76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用手電筒提供光源,可拍出動感。

電筒光線不足,造成“手震”,令影像模糊。

電筒光線充足,快門達1/500秒,影像清晰。

拍攝螢火蟲外貌 如果只是拍攝螢火蟲外觀,那就不困難,只要解決基本器材和照明問題便可。由 於螢火蟲體型細小,鏡頭方面,最好選用微距鏡,50mm焦距或100mm焦距都合 適,沒有的話,可用具有近攝功能的變焦鏡頭。照明除了為照片曝光提供必要條 件,亦是有效對焦的要素。在黑暗環境中,環境光太暗,並不足以讓相機自動對 焦,手動對焦亦會有看不清楚的問題。雖然很多相機的外置閃光燈都有紅光綫輔 助對焦,但微距近攝時往往未能發揮作用;而內置閃燈輔助對焦用於微距鏡上往 往速度太慢、效果不理想;所以只好用手電筒照著螢火蟲,然後啟動自動對焦, 如要手動對焦就要先想辦法騰出一隻手,一是用腳架固定相機,一手控制手電 筒,一手對焦,但這有礙拍攝效率和靈活性;二是將手電筒固定在相機上,就有 空餘的左手進行手動對焦的操作。曝光問題,最直接的方法是用手電筒的光,好 處是適用於任何相機,包括不具微距閃燈功能的自動相機和部份沒有內置閃燈的 利用文件夾將手電筒固定在相機下方

用相機內置閃光燈,螢火蟲下方形成顯著黑影。

專業級相機,另一好處是能拍出動感, 閃光燈發光時間極短,在黑暗中只會 “凍結”任何活動的東西的影像,除非 採取頻閃模式。但用手電筒作為曝光來 源有2個問題: 1. 一般手電筒光強度不足,容易造成快 門太慢而出現“手震”問題,令相片 模 糊 , 解 決 方 法 是 加 大 光 圈(但 造 成 景 深 不 足)或 加 高 感 光 度(ISO)(但 卻

一般電筒的光線中間光,外圍暗。

用環形閃光燈,螢火蟲完全無影子。

選擇用閃光燈照明,好處是操 作簡單,影像質素有保證,再

令 相 片 質 素 下 降)。 解 決 方 法 是 選 購

進一步考究就是用什麼閃光

超光手電筒,這種手電筒的光源來自

燈,用內置燈或機頂燈,由於

一 粒 特 大 超 光 LED, 通 常 以 鋰 電 驅

光源全由單一方向投向主體,

動,價錢當然較高,要一百元或以

主體的下方或後方會出現很明

上,鴨寮街有很多選擇,連同鋰電和

顯的黑影,感覺生硬;要解決

充電器要再加百多二百元,費用頗

問題,可採用安裝於鏡頭前方

高,但長遠使用還是值得考慮。

的環形閃光燈或雙頭閃光燈。

2. 大多數手電筒(包括超光種類),投射 出來的光並不平均,中間光,外圍 暗,令曝光不平均,嚴重影響相片質 素。唯有選用前面有一片凸透鏡的變 焦電筒,但超光LED的變焦電筒選擇 不多,也是一百元左右,鴨寮街有 有變焦功能的電筒,光線較平均。

售,花時間找找便是。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77


先利其器

拍攝固定的螢火蟲熒光 螢火蟲迷人之處並不在其外觀,而在其熒光,先談不移動或近乎靜止 的熒光,包括卵、幼蟲、蛹、部份雌蟲和停下來休息的雄蟲。螢火蟲 的光雖然在黑夜中非常耀眼,但亮度其實非常低,要令照片得到足夠 曝光,必須為相機進行一些設定。最基本的步驟是使用手動快門設 定,將快門速度調較至數秒至60秒、甚至更長,確實需要多少快門視 乎光圈大小和感光度(ISO),與及熒光的光亮度,單鏡反光數碼相機 的感光度最高可調較至3200、甚至更高,但感光度越高,影像的微粒 亦越粗,一般情況下,建議採用800或1600;在這個情況,如果光圈 熠螢幼蟲

設定為4,對最光的窗螢雄性成蟲或成熟幼蟲,用1/8秒快門已能有效

50mm Macro, ISO1600, f2.8, 20 Sec。

呈現螢光,這個快門速度,甚至可以手持相機、蹲下身體並將相機按 在膝上,都能成功拍攝。然而,較暗的熠螢幼蟲、一些雌螢或螢火蟲 卵,曝光時間往往要30-60秒不等,這樣,就必須使用腳架,最好配備 搖控快門按掣。

78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窗螢雄成蟲

窗螢幼蟲

100mm Macro, ISO800, f4, 1/5 Sec,手持。

50mm Macro, ISO800, f4, 1/4 Sec,手持。

雙色垂鬚螢雌蟲

雙色垂鬚螢卵

50mm Macro, ISO800, f2.8, 30 Sec。

50mm Macro, ISO400, f4, 60 Sec。


蜘蛛捕食橙螢

蜘蛛捕食橙螢

54mm x 1.4, ISO800, f7.1, 5 Sec,沒有閃燈。

54mm x 1.4, ISO800, f7.1, 5 Sec,加閃燈。

這樣的拍攝模式,只能看見發光的部份, 對於全身發光的螢火蟲當然問題不大,但 對於只有兩點發光器發光的螢火蟲,拍出

雙色垂鬚螢雌蟲 雙色垂鬚螢雌蟲 50mm Macro x 1.4, ISO1600, f5.6, 30 Sec。

50mm Macro x 1.4, ISO1600, f4, 40 Sec, 加電筒散射光。

筒,指向附近樹木或斜坡,令光綫散射,

熠螢幼蟲

熠螢幼蟲

形成環境光,一般幾秒至十多秒就足夠。

22mm, ISO1600, f3, 60 Sec,無閃燈。

22mm, ISO1600, f3, 60 Sec,加閃燈。

來的效果就只是黑夜中的一點光,絕不理 想。要在影像中呈現螢火蟲本身和周圍環 境,自然就要使用閃光燈照射主體和四周 環境。切記要使用慢快門閃燈模式,而且 要 將 閃 燈 補 償 值 調 低2-3級 , 以 防 閃 燈 的 光蓋過螢火蟲的熒光。另一個做法是用手 電筒補光,在長時間曝光期間,開啟手電

產卵中的雌光螢,發出多點熒光。 50mm Macro , ISO800, f2.8, 40 Sec。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79


先利其器

持續發熒光的橙螢 22mm, ISO1600, f4, 10 Sec,腳架。

拍攝飛舞的螢火蟲熒光 要拍攝空中飛舞的螢火蟲熒光,其實過程很簡 單,只是要有很好的耐性,在不斷失敗的情況 下,繼續嘗試。穩妥的方法是使用腳架,固定好 相機, 手 動 地 調 好 適 當 對 焦 距 離 , 一 般 在3-10米 之間;鏡頭方面,用17-54mm或類似的變焦鏡最 方便,光圈不太小就可以,感光度用800-3200均

持續發熒光的窗螢

可,快門用4-8秒最合適,這是大部份螢火蟲飛過

43mm, ISO1600, f4, 5 Sec,手持。

攝影範圍所需時間;對準螢火蟲飛舞之處,按下 快門便是。然而,螢火蟲鮮會密密麻麻的聚集在 一起,縱使視覺範圍有十多二十隻螢火蟲在飛 舞,可能拍了多次都未能成功,因為螢火蟲飛舞 範圍是立體的,而移動方向往往是不規則的;可 嘗試預先向著螢火蟲經常飛過的位置,快門加至 10多20秒,有螢火蟲在附近時就按快門,希望螢 火蟲在快門打開期間飛過。另一個可行做法是用 魚眼鏡,攝取180度的視角範圍,但景觀拉闊了, 熒光軌跡也會變幼;可惜筆者還未試過這方法, 未知效果如何。 另一做法是手持相機,預先調較好各項設定,對 準空中飛舞的螢火蟲就按快門,最好保持角度, 間歇發熒光的熠螢

不要追著飛舞中的螢火蟲,否則,熒光軌跡會被

50mm Macro x 1.4, ISO1600, f4, 6 Sec,手持。

壓縮在影像中區,感覺不自然。

最後,要知道無論是成蟲或幼蟲並非任何時間都發光, 而光的強度亦時有變化,不同品種之間亦有很大差異, 多加觀察,累積經驗才至關重要。

80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第 三 期 。2 0 1 0年4月


希望大家把對論壇和雜誌的支持,轉化為更有力量的幫 忙。這個幫忙,就是你們的投稿,其實,情況和你們在網 上發言差不多,只不過發表的地方變了在這E-Mag,而不 只是在論壇上。 各位版友和讀者,請不要猶豫,盡快把你對大自然的感受 和見聞和大家分享。我們承諾,會認真對待每一篇來稿。

下一期截稿時間:

2010年7月31日 等待著,HKWildlife 編輯組 來件請 email 至 editor@hkwildlife.net

香 港 自 然 生 態 雜 誌 。 第 三 期 。2010年4月

8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