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城故事》"The Story of K City" 場刊 House Programme

Page 1


原著及概念 ORIGINAL & CONCEPT

潘惠森 Poon Wai Sum

導演 DIRECTOR

崔維斯.普斯頓

Travis Preston(美國 US)

舞台美學 SCENOGRAPHER

基斯杜化.巴勒卡

Christopher Barreca(美國 US)

媒體設計 MEDIA DESIGNERS

盧 榮 Lo Wing

陳家濠 Chan Ka Ho

編舞 CHOREOGRAPHER

謝 茵 Xie Yin

作曲 COMPOSER

林鈞暉 Lam Kwan Fai

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ER

蘇善誼

Ainsley So

燈光設計 LIGHTING DESIGNER

陳焯威 Octavian Chan

音響設計 SOUND DESIGNER

郭宇傑 Jaycee Kwok

副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邱廷輝 Yau Ting Fai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THE BOX, FREESPACE, WESTK

29, 31.7, 1-2, 4, 6-8.8.2025 8PM

2 -3, 9-10.8.2025 3PM

8月2日下午場演出後設有座談會

With post-performance talk on Aug 2 matinee

全劇長約 1 小時 20 分鐘,不設中場休息

Approximately 1 hour and 20 minutes without intermission

各位觀眾

為求令表演者及觀眾不致受到騷擾,請關掉手提電話、其他響鬧及發光 裝置。同時請勿在場內飲食或擅自攝影、錄音或錄影。多謝合作。

To avoid undue disturbance to the performers and other members of the audience, please switch off your mobile phones and any other sound and light emitting devices before the performance. We also forbid eating and drinking, as well as unauthorized photography, 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in the auditorium.

此節目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術科技資助先導計劃」資助

This programme is funded under the Arts Technology Funding Pilot Scheme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投影器材贊助 Audio Visual Sponsor

媒體贊助 Media Sponsor

指定髮型用品 Official Hair Styling Products

指定卸粧用品 Official Make-up Remover Products

Poon Wai Sum

書頁之外 幻境之中 記《 K 城以外二三事》

其一:

約兩年前,導演 TravisPreston(崔維斯.普斯頓)通過電郵,建議與香港話劇 團合作,做一個「編作劇」。我說正好,為劇團搞點新意思。Travis 的前提是, 要有一個「故事」。一來二去,我回覆他,說,我倒找到一個「故事」,你先看看 是否合用,等等。不久,他回覆,說:(原文照錄) “This is a very beautiful story indeed! …. Who is the writer….(?)” 我有點不好意思,回應說,是我。

其二:

2001 年,有人邀我寫個戲,我二話不說,寫了《 K 城》。主其事者是演戲家族的 彭鎮南及姚潤敏,還有作曲林龍傑,也二話不說,就做了。有情有義,有意思。當 時我貪玩,又寫了一個「戲」以外的故事,叫《 K 城以外二三事》,事過境遷,兜 兜轉轉,其實,就是今個劇季,由 Travis 操刀,演化成「編作劇」的《 K 城故事》。

其三:

早於 2017 年,Travis 為香港話劇團執導《埋藏的秘密》,已展現出其在現實框架 下,以寫意手法詮釋文本的非凡功力。面對《 K 城故事》這個也許更為寫意的文 本,他和劇組以小說為藍本共同編作,將文字中的詩意與意象徹底釋放,不僅為 團員開拓了新的表演方式,也為觀眾築起一座感官幻境。

其四:

Travis 不懂中文。幸運地,我有一位老朋友,把《 K 城以外二三事》移譯成英文 版,得以讓 Travis 在無障礙地進入這個奇幻世界。她叫 Pipi(畢美娟)。同樣幸運 地,Travis 介紹了我一位新相識,看完《 K 城以外二三事》之後,她有感而發,寫 下了一首長長的英文詩,彷彿為人物的撲朔迷離提出了一個演員的參照。她叫 Judy(石茵)。Pipi 和 Judy 的英語文學造詣是一流的。這個年代,無論是英文或 中文,仍然認真地看待文學和戲劇,可謂異數。我們珍惜。

其五:

原著及概念 ORIGINAL & CONCEPT

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

Artistic Director of the Hong Kong Repertory Theatre

我們感謝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就「藝術科技資助先導計劃」的建議,批核了 《 K 城故事》的創作藍圖,將光影、媒體、聲音等元素,與演員的身體、文本的靈 魂深度融合,共同編織出這場視覺與心靈的交織之旅。這將會為香港話劇團, 以至香港劇場的探索,踏上重要的一步。

謝謝!

潘惠森

Beyond the Page, Inside the Illusion: Notes on Two, Three Things Outside K City

One

About two years ago, director Travis Preston communicated to me by email, suggesting a devising theatre collaboration with the Hong Kong Repertory Theatre. I welcomed that idea: we could create something new for the company. But Travis needs a “story”. After some more exchanges, I told him I’d found a “story” for him to check out, et cetera. Soon after, he responded, “This is a very beautiful story indeed! … Who is the writer … (?)”. I was a bit embarrassed to admit that I wrote it.

Two

In 2001, I was commissioned to write a show and immediately created K City. The instigators were Victor Pang and Mandy Yiu of the Actors’ Family, and the composer was Roger Lin, who also completed his task in no time. Friendship and loyalty mean a lot to me. I had so much fun in the process I wrote an additional novella, naming it Two, Three Things Outside K City . It’s been decades, and through many twists and turns, the story evolves into this season’s The Story of K City, a devising theatre helmed by Travis.

Three

As early as 2017, Travis was the director for the HKRep production of Buried Child, displaying his prowess in interpreting the script with a fresh take yet preserving its realistic framework. For The Story of K City – perhaps a far more abstract script – he worked with the team, using the novella as blueprint, completely setting free the poetry and imagery of the text. Not only does he develop a new approach with our company members, but he also conjures a panorama of sensory illusions for the audience.

Four

Travis doesn’t understand Chinese. Fortunately, I have a dear friend who translated my original novella, thus enabling Travis to fully immerse himself into this fantasy world. Her name is Pipi. Another piece of good fortune is that Travis introduced me to a new friend. After reading my novella, she was inspired to write a long poem in English, in turn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the actors in embodying the complexities of these roles. Her name is Judy. Pipi and Judy are the best of the best when it comes to their command of English literature. In this age, whether in English or in Chinese, it is rare that people treat literature and drama with such seriousness of purpose. We cherish them.

Five

We are grateful to the HKSAR Government’s Arts Technology Funding Pilot Scheme for providing support to us based on our creative concept of The Story of K City. The projection, multimedia and sonic elements meld our actors’ physique as well as the spirit of the text, engendering this journey that weaves together both the visual and the soulful. This is a significant step for the HKRep as well as our local theatre scene in our continued exploration.

Thank you!

Poon Wai Sum

Preston

國際知名戲劇與歌劇導演、美國加州藝術學院新演藝中心創始藝術總監、

Three Friends/One Spirit 行政總監、美國加州藝術學院戲劇學院前任院 長。他也是中國烏鎮戲劇節藝委會委員兼波蘭華沙戲劇院國際顧問委員會 委員。他最近執導由夏洛特.布雷作曲、科倫.麥肯納編劇的歌劇《美國母 親》剛在德國作世界首演,於歐洲廣獲好評,明年推出巡演計劃。

除了為香港話劇團導演《埋藏的秘密》外,普斯頓曾經執導眾多製作,其中 包括史蒂芬.迪蘭主演的《馬克白》,此劇在倫敦艾爾美達劇院以及悉尼和 阿德萊德藝術節亮相;為漢堡國立歌劇院執導《沙皇鮑里斯》及路易吉.諾 諾的《陽光下沉重的愛》;《黑夜黑幫黑車——影像的復仇》於烏鎮戲劇節世 界首演;在蓋蒂別墅由朗尼.塞法斯.瓊斯主演的《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在 艾爾美達劇院搬演的《建築大師》(史蒂芬.迪蘭與潔瑪.雅特頓主演);由 瑪麗.達烈塞克參演,在巴黎作世界首演的《奧古斯汀機器》;以及在丹尼 爾.里伯斯金設計的柏林猶太博物館開幕演出擔任導演。普斯頓榮獲法國政 府文化部頒發藝術及文學勳章騎士勳位,以表揚他對法國及世界各地藝術 的貢獻。

Travis Preston is an internationally celebrated director of theater and opera. He is the Founding Artistic Director of CalArts Center for New Performance, the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ree Friends/One Spirit, and the former Dean of the CalArts School of Theater. He is also a member of the Artistic Committee of the Wuzhen Theatre Festival in China and serves on the international advisory board of TR Warszawa in Poland. He just completed the world premiere production of American Mother in Germany. This opera composed by Charlotte Bray with a libretto by Colum McCann has received critical acclaim throughout Europe and will be touring in the coming year.

In addition to his production of Buried Child at the Hong Kong Repertory Theatre, Travis Preston’s many productions include Macbeth with Stephen Dillane at the Almeida Theatre in London and the Sydney and Adelaide Festivals in Australia, Boris Godunov and Luigi Nono’s Al Gran Sole Carico D’Amore at the Hamburg State Opera, the world premiere of Fantômas: Revenge of the Image at the Wuzhen Theatre Festival, Prometheus Bound with Ron Cephas Jones at the Getty Villa, The Master Builder at the Almeida Theater (with Stephen Dillane and Gemma Arterton), the world premiere of Augustine Machine ou Encore une nuit d'insomnie by Marie Darrieussecq in Paris, as well as directing the opening gala performance of Daniel Libeskind’s Jewish Museum in Berlin. Travis Preston was awarded Chevalier of the Order of Arts and Letters by the French Minister of Culture for “contributions to the arts in France and throughout the world.”

我身為導演,一直致力於探索劇場創作的新手法與形式。當潘惠森將這個短篇小說交給我作 為是次演出的起點時,我頓時意識到能藉此創作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力量的視覺詩篇。文字、音 樂、形體、影像以至舞台美學,共同構建 K 城這片富幻想力的景觀,並由香港話劇團這班傑出 的演員呈現出來。他們的演繹開拓了劇場敘事的可能性,讓敘事手法變得更豐富、更具層次。

在創作這作品的過程中,香港這個城市無疑是我靈感的來源。我在九十年代首次來港執導,此 後經常回來。這是一座我鍾愛的城市,其歷久彌新的精神及能量貫穿於整部作品之中。對我來 説,K 城基本上體現了香港的美麗與複雜。

我相信這個作品無法在其他地方創造出來,並肯定只有香港話劇團才能將之呈現。我在 2017 年首次為話劇團執導《埋藏的秘密》時,就已經發現這個劇團的獨特之處。我經常到訪世 界各地與不同劇院和歌劇院合作,但在我心中香港話劇團的獨特性幾乎難以言喻。世界上大 部分「劇團」一般每次只為單一的製作籌組一群彼此陌生的演員和設計師合作,當下一個製作 開展時,整個團隊又會重新籌組。而香港話劇團則聚集了一群合作經年的藝術家,彼此惺惺相 惜,為了目標齊心協力,確實是致力深耕香港創意風景的群體。

《 K

城故事》這作品是經歷了一年多的時間透過編作工作坊逐步孕育而成,只有在擁有這樣一 個穩定兼全心付出的團隊才能成事。我衷心感謝這班非凡的藝術家與管理團隊的奉獻。沒有 他們,這個作品不可能實踐。

My work as a director is dedicated to the discovery of new methods and forms of theater creation. When Poon Wai Sum gave me his story to consider as the source of a performance, I knew immediately that it was an opportunity to create a visual poem of profound emotional impact. Text, music, movement, video and scenography contribute equally to the building of the imaginative landscape of K City –all mediated by the gifted actors of the Hong Kong Repertory Theatre. Together they open radically unique possibilities to expand and enrich the tools of theatrical storytelling.

There is no question that the city of Hong Kong has been an inspiration to me throughout the making of this work. I first came here to direct in the 90’s and have returned regularly since then. It is a city I love. Its enduring spirit and energy are present throughout the work. For me, K City is fundamentally about Hong Kong in all of its beauty and complexity.

This is a production that could not have been created elsewhere, and certainly not outside of the Hong Kong Repertory Theatre. I discovered the unique nature of this company when I directed Buried Child in 2017. My career takes me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I work with theaters and opera houses in many countries. It is impossible to convey how rare and singular the Hong Kong Repertory Theatre is. Most “companies” are just a group of actors and designers who are put together for a single project – the artists all changing when the next project happens. The Hong Kong Repertory Theatre is an actual assembly of artists who have worked together over time. They know one another and are committed to their collective success. Indeed, they are a collective – and one profoundly dedicated to the creative landscape of Hong Kong.

Our production of The Story of K City emerged from workshops conducted more than a year. This can only happen when you have a consistent group of dedicated artists, a true company. I am grateful for the commitment of this extraordinary collective of artists and administrative leadership. This project could not have been created without them.

Travis Preston

進入 K 城:編作劇場與舞台科藝敘事的拓展實驗

K 城以外二三事》

文:郭永康(香港話劇團戲劇文學經理)

在《 K 城故事》中,導演 TravisPreston 帶領創 作團隊,嘗試以一種非傳統的劇場語言,轉化 藝術總監潘惠森筆下奇幻而詩意的短篇小說 《 K 城以外二三事》。這個製作不只是演繹文本, 更是對劇場敘事與觀演體驗的重構與延展;不只 是對改編,更是一場有關「編作劇場」( Devising Theatre)、空間敘事以及感官體驗的拓展實驗。

並置策略:影像、聲音與形體共構的敘事 在《 K 城故事》中,觀眾將不再只觀看演員的演 繹,也將「聽見」敘事(經由聲景與語言碎片)、 「看見」敘事(由動態畫面構成),甚至「感受」敘 事(透過光影與空間氛圍)。導演所採取的策略, 是讓不同媒介並置於舞台之上,彼此平等交織, 而非從屬。

編作劇場:集體生成的敘事方式 編作劇場是一種強調集體創作、非劇本主導的創 作方式,往往從身體、影像、聲音、即興等元素共 同出發。它有別於傳統戲劇中,由劇本衍生表演 的線性邏輯,表演、設計、文本發展三者同時進 行,彼此影響。

在《 K 城故事》中,導演帶領演員與設計師從小說 的意象出發,透過工作坊進行自由探索,逐步建 構出形體語言與視覺詩學的素材。這種「編作」 手法使舞台科藝從早期階段便成為創作的關鍵一 環,共同建構敘事與美學。

這種創作策略有別於劇團一貫的排練框架,它打 開了讓「演員如何感知文本」、甚至「觀眾如何接 收故事」的多重可能,使表演不再只是台詞的載 體,而是觀看與聆聽的經驗。

「並置」使身體與影像之間不再是誰支配誰的關 係,而是共同敘述故事。演員的肢體動作配合影 像變化,影像的出現也為演員的表演賦予新的意 義。一段演員的形體調度,在投影的對照下生出 雙重敘事效果——真實的演員呈現角色的行為, 同時投影展示其內心想像或回憶,兩者共同講述 故事的「表層」與「潛層」,劇場的「現在時空」與 投影的「過去/想像時空」並行展開。此外,聲 音、音樂與影像及表演的結合也構築了敘事的多 重聲部:聲音不僅襯托情緒,更可如同角色獨白 般引導觀眾理解場景意涵。聲景設計與旁白可能 與影像拼接出完整敘事,使觀眾經由多種感官線 索來拼湊劇情。這種多媒體共構的方法使舞台敘 事從線性的單一文本轉向網絡般的多線並進—— 觀眾的注意力在演員、影像、聲音之間游離,不同 元素交互影響形成豐富的感官體驗。觀眾並非僅 僅透過台詞對白去「理解」劇情,必須主動在視 聽之間進行「剪接」與解讀,劇場的線索從「單一 焦點」變為「多重焦點」,強化了劇場的沉浸感。

放眼一望,四周長滿雞蛋花樹, 淡黃色的小花開滿樹頂, 一呼吸就聞到雞蛋花香。

這種手法與 TravisPreston 早期作品如 Fantômas: Revenge of the Image、Augustine Machine ou Encore une nuit d’insomnie 的空間美學一脈 相承——觀眾不再只是觀看一個由演員表述的敘 事,而是要求觀眾在形體、影像與聲音的拉扯間 主動「編織」意義。

拓展敘事:感官場域與虛實交錯

透過多媒體與編作手法,導演試圖將劇場轉化為 一場虛實交錯的感官之旅。在這齣作品中,劇場 可以幻化成小說中「春威夷」以及「 K 城」的詩意 場景,虛構的城市空間經由實體舞台設計與虛擬 影像投射的融合而具象。觀眾置身其中,彷彿遊 走於真實與夢境兩個維度。

這種空間敘事,拓展了劇場的感官體驗,聲音、 光影、氣味,甚至氣流,都能成為劇場語言的一 部分,全面調動觀眾的身體感知。「 K 城」因此 不僅是小說中的一隅,更成為觀眾觀演經驗中的 「場所」。

小說《 K 城以外二三事》中充滿超現實的意象:海 底列車、從雞蛋泡沫中游出的魚、石蘑菇等。當 這些文字意象轉化為各種感官元素在劇場中呈現 時,觀眾不再只是透過角色對白「想像」這些意 象,而是能直接體驗它們的存在。

K for kiss…… K for kill……

for K城在發燒?

進入K城:編作劇場與舞台科藝敘事的拓展實驗——以感官體驗重構《K城以外二三事》 從文本出發,抵達未知的想像

《 K

城故事》並不只是一次文字轉化為舞台的練 習,更是一場重塑劇場語言的實驗。文字能引發 無限的感知與想像,而劇場正是將這些抽象的可 能性實現的場域。劇團亦為《 K 城以外二三事》 製作了一部有聲繪本,作為另一種對春威夷與 K 城世界的延伸想像。繪本的插圖與動畫全由 AI 生成,聲音由演員演繹,現今科技的便利,拓闊了 人類「繪形繪聲」地呈現幻想世界的各種空間。

無論是透過劇場轉化還是有聲繪本的呈現,也期 望能發現故事的更多可能性,並於未來成為一趟 更具詩意、充滿想像力的夢幻旅程。有興趣深入 K 城世界的觀眾,可於場刊掃描 QR code,或在劇 場入口尋找前往 K 城的車票,一同進入這個文字、 聲音與影像交織而成的奇幻秘境。

我下意識拿出手提電話,

我和這個世界的所有聯繫, 都儲存在這部體重80克的機器裡。

「我」的名字叫做 Forget-Me-Not 。忘記了。

一年多出了一個月份,名為 Marchember 。忘記了。

「我」,在 Marchember,乘上火車到達「春威夷」,這裡有奇異的魚、會呼吸的蘑菇、像金字塔 的三角形房子……歡迎踏上 K 城之旅。你可在這裡找到希望與淡然,或是鬧市中的一刻平靜, 希望你不要忘記。

My name is Forget-Me-Not. I forgot.

Marchember is an extra month in the year. I forgot.

During Marchember, I arrive by train at a tropical paradise where rare fish swim, mushrooms inhale and exhale, and houses are built like pyramids… Welcome to K City, where you can find hope, indifference or serenity among busy streets. We hope you won’t forget.

序 Prelude

第一場 Scene 1

第二場 Scene 2

第三場 Scene 3

第四場 Scene 4

第五場 Scene 5

第六場 Scene 6

第七場 Scene 7

第八場 Scene 8

第九場 Scene 9

第十場 Scene 10

第十一場 Scene 11

第十二場 Scene 12

第十三場 Scene 13

搖搖和波板糖 Yo-yo and Lolly

手提電話

Cell Phone

Marchember

Marchember

留言板

Message Board

花布地毯 Floral Carpet

城市的新陳代謝作用

The Metabolism Effect of a City

八歲的味道

The Taste of 8-year-old

閉氣呼吸

Breath-holding Breathing

銅鑄大鼓

Cast Copper Bass Drum

也許 K for K 城在發燒

Maybe K for K City is Running a Fever

磨菇石與石磨菇

Mushroom Stones and Stone Mushrooms

體重 80 克

80 Grams of Weight

三角形的房子

Triangle House

原著及概念

Original & Concept

導演 Director

舞台美學 Scenographer

媒體設計 Media Designers

編舞 Choreographer

作曲 Composer

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er

燈光設計 Lighting Designer

音響設計 Sound Designer

副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文本英文翻譯 English Text Translation

戲劇文學研究 Theatre Literary Researcher

導演助理 Assistant to Director

作曲助理及音樂混音 Assistant to Composer and Music Mixing

作曲助理 Assistant to Composer

服裝設計助理 Assistant to Costume Designer

字幕整理 Surtitle Adaptation

監製 Producer

執行監製 Deputy Producer

助理監製 Assistant Producer

市務推廣 Marketing

票務 Ticketing

技術監督 Technical Manager

舞台監督 Stage Managers

執行舞台監督 Deputy Stage Manager

助理舞台監督 Assistant Stage Managers

技術統籌 Technical Coordinator

舞台助理 Stage Assistants

道具主任 Props Master

TouchDesigner 編程師及媒體控制員

TouchDesigner Programmer & Media Operator

Isadora 編程師 Isadora Programmers

媒體助理 Media Assistant

服裝主任 Wardrobe Supervisor

服裝助理 Wardrobe Assistants

化妝及髮飾主任 Make-up & Hairdressing Mistress

助理化妝及髮飾主任 Assistant Make-up & Hairdressing Mistress

化妝及髮飾助理 Make-up & Hairdressing Assistants

總電機師 Chief Electrician

製作電機師 Production Electricians

燈光編程師 Lighting Console Programmer

燈光控制員 Lighting Operators

影音主任 A/V Supervisor

沉浸式音響系統編程師 Immersive Sound System Programmer

現場混音師 Front-of-house Sound Mixing Engineer

音響助理 Audio Assistants

字幕操作 Surtitle Operator

後台主任 Backstage Master

佈景製作 Set Constructor

宣傳插畫 Promotional Illustration

宣傳平面設計 Promotional Graphic Designer

演出攝影 Performance Photo Shooting

場刊設計 House Programme Designer

場刊印刷 House Programme Printing

潘惠森 Poon Wai Sum

崔維斯.普斯頓 Travis Preston (美國 US)

基斯杜化.巴勒卡 Christopher Barreca (美國 US)

盧榮 Lo Wing / 陳家濠 Chan Ka Ho

謝茵 Xie Yin

林鈞暉 Lam Kwan Fai^

蘇善誼 Ainsley So

陳焯威 Octavian Chan

郭宇傑 Jaycee Kwok

邱廷輝 Yau Ting Fai

畢美娟 Pi Mei Kuen

喻汀芷 Yu Tingzhi

蘇安琪 So On Ki *

文學怡 Man Hok Yee

趙梓楓 Chiu Tsz Fung

胡穎姸 Wu Wing In

邱廷輝 Yau Ting Fai

黎栩昕 Sunnie Lai

李寶琪 Pauly Lee

蔡倖培 Rosaline Choi

黃詩韻 Anita Wong / 田慧藍 Alice Tin / 單嘉惠 Andrey Sin / 謝耀珍 Lisa Tse

盧子健 Finnick Lo

蔡敬堯 Tony Choi

吳家進 Pen Ng / 馮國彬 Lawrence Fung

羅美琦 Katy Law

郭嘉蕘 Klarissa Kwok / 曾碧君 Priscilla Tsang

譚佩瑩 Dawn Tam

陳仲堯 Chan Chung Yiu / 陳銳佳 Chen Rui Jia /

繆思勤 Miao Sze Kun

曹晉誠 Season Cho

許康年 Hui Hong Nin

陳家濠 Chan Ka Ho / 盧文康 Lo Man Hong

楊承熹 Heiness Yeung

甄紫薇 Annabel Yan

何沛芝 Ho Pui Chi / 李靈 Lee Ling

汪湘雲 Amy Wong

李淑貞 Mep Lee

房勺瑗 Fong Cheuk Woon / 郭有微 Kwok Yau Mei / 蕭興輝 Siu Hing Fai

蔡旻佑 Billy Choi

趙家豪 Chiu Ka Ho / 鄧依雅 Tang Yee Nga

楊尚真 Yeung Sheung Chun

李天佑 Li Tin Yau / 楊尚真 Yeung Sheung Chun

祁景賢 Kee King Yin

蘇浩文 So Ho Man

何博恆 Brian Ho

馮縈瑋 Fong Ying Wai / 鄧芷丹 Tantan Tang

蘇安琪 So On Ki *

游石堅 Yau Shek Kin

偉信裝飾製作有限公司

Wai Shun Decoration and Production Co. Ltd.

Pure Studio

Bertam

Carmen So

Kevin Lo_Southgate Design

Winson

2001 年加入香港話劇團,憑其細膩動人的表演,塑造了不少精彩角色,至 今已演出逾百個製作。近期演出包括:《塘西馴悍記》、《纏眠》、《天下第一 樓》、《曖昧》(重演)、《水中不知流》、《醫.道》、《從金鐘到莫斯科》、《親愛 的.柳如是》及《姊妹》。19 年到北京及上海以普通話再度演繹《德齡與慈 禧》中德齡一角,大獲好評。

屢獲香港舞台劇獎提名,包括:《玩偶之家》、《還魂香》、《 Rape 病毒》、《不 可兒戲》、《 2 月14 》、《橫衝直撞偷錯情》、《心洞》、《櫻桃園》、《都是龍袍惹 的禍》、《盲女驚魂》、《親愛的,胡雪巖》、《埋藏的秘密》、《父親》、《好日子》 及《親愛的.柳如是》,並三度獲獎,包括:07 年憑《德齡與慈禧》(粵語版) 榮獲最佳女主角(悲劇/正劇),10

年憑《水中之書》獲最佳女配角(喜劇/ 鬧劇),以及 11

年憑香港藝術節邀請演出的《香港式離婚》再獲最佳女主角 (悲劇/正劇)。19

年憑《親愛的,胡雪巖》獲第二屆華語戲劇盛典最佳女 主角,並分別憑《結婚》(重演)及《天下第一樓》獲提名最佳女主角及最佳 女配角。

曾創作及演出黑盒劇場劇目《尋找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四至八節》和《拼命 去死的童話》,15 年在新域劇團「劇場裡的臥虎與藏龍 X 」中發表劇本《中 女 7 號》,並於 22 年 7 月在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首演。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主修表演。

2001 年加入香港話劇團,參與劇目過百齣,近期演出包括:《塘西馴悍 記》、《使命必達》、《下一站,天國》、《水中不知流》、《醫.道》、《從金鐘到莫 斯科》及《姊妹》,亦曾擔任香港話劇團主辦賽馬會《奮青樂與路》品格教育 音樂劇計劃的藝術指導。同時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成員之一。

16 年憑《結婚》榮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女主角(悲劇/正劇),14 年憑《教 授》獲最佳女配角(悲劇/正劇),00 年憑學院製作《長繫我心》獲最佳女 配角(悲劇/正劇)。另憑《標籤遊戲》及《姊妹》分別於第二屆及第十四屆 香港小劇場獎獲提名優秀女演員,過去亦多次獲香港舞台劇獎提名最佳女 主角及最佳女配角。

黑盒劇場創作及演出的劇目包括:《梅金的微笑》、《標籤遊戲》(兼任執行導 演)及《吉房》(兼任導演)。13

年與一路青空合作,編導《囍雙飛》,獲第二十 三屆香港舞台劇獎十大最受歡迎製作。14 年編導的黑盒劇場作品《巨型曲 奇》獲提名第七屆小劇場獎最佳劇本。

09 年獲柏立基爵士信託基金研究生課程獎學金,在英國 Birmingham School of Acting 以一級優異成績獲表演系碩士學位。同年於英國倫敦被 劇界報章 TheStage 評選為「崛起新星」。在英國校內演出包括:Troilus and Cressida 的 Cressida/Helen of Troy、Hedda Gabler 的 Hedda 和 The House of Yes 的 Lesly。

此外,亦曾參與廣告、電視拍攝及迪士尼電影配音工作,包括:為《納尼亞 傳奇:獅子.女巫.魔衣櫥》聲演女主角蘇珊;參與演出香港電台《好想藝 術》、《沒有牆的世界 5:房間》;ViuTV《活匠當下》。

Mercy Wong
Karrie Tan

Cheung Ka Ying

客席演員 Guest

現為自由身演員。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藝術學士(榮譽)學 位,主修表演。在校期間,曾獲張學友獎學金及外展體驗獎學金,並先後前 往英國倫敦和美國德克薩斯理工大學戲劇及舞蹈學院進行交流,以及在美 國參與 Wildwind Performance Lab 主辦的 The Haunting at Camp Winona 劇本演讀。2025 年憑大細路劇團《多士妹唱遊 Graffiti 》獲香港舞台劇獎最 佳音樂劇女主角。

曾參與演出包括:劇毒試煉系列《荷李活有單大生意》;藝君子劇團「君 子自讀」藝君子讀劇活動《嗚哇嗚哇嗚嗚嗚哇》、《惡之華》及《辱兒樂 園》;香港話劇團「劇本精煉場:文字錘煉」《凶的空間》;演戲家族音 樂劇《高加索傳奇》圍讀;進劇場《時光》;羊格《貓的名字是「喵~」 不是「喵!」》;ArtableStudio × 林學賢《傾城無方——殘存》;Paprika Studio《所有記憶都是潮濕的》;新域劇團「劇場裡的臥虎與藏龍 XVI」讀 劇演出《涼風有信》、《牆與門》;香港演藝學院《殺死她十七次》、《傾城無 方——殘.存》。

Ng Ka Leung

2014 年加入香港話劇團。19 年憑《初三》及《好人不義》重演版本同時獲第 二十八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主角(悲劇/正劇)及最佳男配角(悲劇/正 劇);並憑《初三》獲提名第十一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男主角。17 年憑《好人 不義》獲提名第九屆香港小劇場獎優秀男演員;亦曾憑中英劇團《冰鮮校 園》及影話戲《神扒之間》分別獲提名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配角(悲劇/正 劇)及最佳男配角(喜劇/鬧劇)。團內演出包括:《塘西馴悍記》、《天下第 一樓》、《史家本第二零二四回之伏虎降龍》、《下一站,天國》、《白湖映像》、 《醫.道》、《從金鐘到莫斯科》、《親愛的.柳如是》、《大象陰謀》、《往大馬士 革之路》、《順風.送水》(2020)、《如夢之夢》及《武松日記》。除演出外,亦擔 任《叛侶》、《如夢之夢》、《父親》(2019)重演版本及《驕傲》助理導演。

入團前曾為中英劇團全職演員,為本地少數先後擔任香港兩旗艦劇團的駐團 演員。除傳統戲劇訓練外,亦積極參與形體、面具、木偶等不同形式之戲劇訓 練及演出,並與不同的藝團合作,且善於在同劇中一人分飾男女老幼多角,多 年來於本地及海外執導多個結合不同媒體及表演形式的演出。除擔任演員 外,在不同崗位上發揮所長,包括:香港話劇團主辦「中電社區節能基金教育 劇場」《動力奇兵》(導演);「獨腳舞台大師班」( 2018 及 2019 年導師);「舞台 表演專業證書課程」(導師);中英劇團《同棲異想—從石屎罅走到劇場中間鏽 已生》(導演)。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主修表演。

Yu Hon Ting

2022 年加入香港話劇團,近期演出包括:《你好,冥王星》、《纏眠》、《天下 第一樓》、《史家本第二零二四回之伏虎降龍》、《下一站,天國》、《白湖映 像》、《醫.道》、《從金鐘到莫斯科》及《親愛的.柳如是》;是本地資深演 員、編劇、導演及戲劇節目策劃人。

編劇作品獲各方好評,屢獲殊榮。憑自編自導作品《夜鷹姊魅》獲第二十二 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劇本,同時獲提名最佳導演(悲劇/正劇)。憑《山村 老師》、《這裡加一點顏色》獲提名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劇本。《我們都在努 力生活》獲提名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劇本。演技亦備受肯定,曾八度獲提名 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主角或男配角,包括憑《下一站,天國》獲提名第三十 三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配角(悲劇/正劇);並分別憑赫墾坊劇團《非常 天試》、BHT 劇團《廢柴家族》、《雄顏一笑》及香港話劇團《史家本第二零 二三回之伏虎降龍》四度奪最佳男配角(喜劇/鬧劇)。22 年憑《霜遇》獲 第十三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男主角。憑藝君子劇團《辱兒樂園》(記錄版) 獲 IATC(HK) 劇評人獎 2022 年度演員獎;23 年憑《天下第一樓》獲第七屆 華語戲劇盛典最佳男配角。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主修導演。

2022 年加入香港話劇團。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藝術學士(榮 譽)學位,主修表演。在校期間,憑校內演出《櫻桃園》、《故園幽夢》及《新 宅風雲》三度獲傑出演員獎,亦曾獲春天舞台獎學金、恒生銀行獎學金及 演藝學院戲劇學院院長獎學金。其後於 12 年獲李寶椿慈善信託基金—— 海外深造及專業培訓獎學金,往法國 École Philippe Gaulier 深造一年。

08 至 18 年為中英劇團全職演員,參演多部作品,並曾聯合編寫及執導 「香港戲劇交流計劃:獨腳戲功」《擁抱我!》(由中英劇團與澳門文化中心 合辦)。

09 年憑《冰鮮校園》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女配角(悲劇/正劇);19 年憑 《水滸嘍囉》獲最佳女主角(喜劇/鬧劇);20 年憑《波音情人》獲最佳女 配角(喜劇/鬧劇);24 年憑《從金鐘到莫斯科》獲最佳女配角(喜劇/鬧 劇);亦分別憑《夜鶯》、《搶奪芳心喜自由》、《過戶陰陽眼》及《兩刃相交》 獲提名最佳女配角(喜劇/鬧劇)。

近期演出有:《塘西馴悍記》、《使命必達》、《白湖映像》、《醫.道》、《親愛 的.柳如是》、《小島.餘香》及電影作品《叔.叔》。

Wong Hiu Yee

2022 年加入香港話劇團,近期演出包括:《塘西馴悍記》、《使命必達》、 《下一站,天國》、《凶的空間》、音樂劇《大狀王》(重演)及《親愛的.柳 如是》。

19

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藝術學士(榮譽)學位,主 修表演。在校期間,先後往英國皇家戲劇藝術學院及丹麥歐丁劇場交流。

曾參與演出包括:香港藝術節《鼠疫》;陳冠而 × Dialogues of Oceanus Collaborative Workshop《漂泊居留所》;香港原創音樂劇音樂會《我們的 音樂劇》;香港戲劇協會《兒欺 2020 》;中英劇團《人生原是一首辛歌》;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後戲劇讀」《自我控訴》;ProjectRoundabout「不日上 演」讀戲劇場《過戶陰陽眼》;香港美感教育機構 × 小藝谷兒童戲劇學院 「合家歡教育劇場」《北極熊小奀仔》。曾參演香港電台「獅子山下 2020」系 列《裊裊時光》,亦曾擔任何必。館《如花。如水。如母》藝行互動展覽—— 《成為母親.成為自己》的藝行研究員。

校內演出包括:Out of Place(由 Frantic Assembly 指導的創意週演出)、 Lysistrata、《火臉》、《兒欺》、《記憶之書 1.0》、音樂劇 Pippin、iStage 音樂 劇《 D 之殺人事件》(實習演出)以及音樂劇展演《吉屋出租》。

19 年憑校內演出《兒欺》獲第十一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女主角,同時獲提 名第二十八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女主角(悲劇/正劇)及 IATC(HK) 劇評 人獎 2018 年度演員。

23 年憑《愛情觀自在》獲提名第三十一屆香港舞台劇 獎最佳女主角(喜劇/鬧劇)。

2022 年加入香港話劇團,近期演出包括:《你好,冥王星》、《纏眠》、《使 命必達》、《白湖映像》、《從金鐘到莫斯科》、《親愛的.柳如是》及《小島. 餘香》。

20 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藝術學士(一級榮譽)學 位,主修表演。

19

年憑校內製作《兒欺》飾演 Karlie 一角,獲提名第十一屆 香港小劇場獎優秀女演員,並於同年獲學校頒發傑出演員獎,翌年憑《穿 KENZO 的女人》錢瑪莉一角再度獲傑出演員獎。其他校內演出包括:《記 憶之書 1.0》、音樂劇展演《吉屋出租》。曾獲演藝學院友誼社獎學金,前往 美國德克薩斯理工大學進行戲劇交流。

曾參與舞台演出包括:劇場空間《夢綣塘西》;演戲家族音樂劇《路比和 嫲嫲的鐵路 5

號》;藝君子劇團「咬文嚼字」覺醒系列三部曲之線上讀劇 演出;香港戲劇協會《兒欺 2020 》;編劇工場《都是羊男害的》、《不避風 的港》。

錄像拍攝作品包括: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畢業作品《魚》、《獨奏》。

Luk Ka Ki
Eva Mak

Dee To 杜雋饒

2022 年加入香港話劇團,近期演出包括:《塘西馴悍記》、《人間》、《天下 第一樓》、《史家本第二零二四回之伏虎降龍》、《下一站,天國》、《白湖映 像》、音樂劇《大狀王》(重演)及《親愛的.柳如是》。

19

年畢業於香港中文 大學,主修社會學,並先後修畢鄧樹榮戲劇工作室「專業形體戲劇青年訓練 課程」及馬戲班「心體一技」表演研習課程。曾擔任綠葉劇團創作演員、城 市當代舞蹈團教育藝術家及同流「同行」創作成員。

曾參與舞台演出包括:同流「同行自家製」自編自導自演獨腳戲《異鄉 人》、《巴黎公社的日子》(網上放映)及多個「同。讀」劇場;中英劇團《科 學怪人.重生》;鄧樹榮戲劇工作室《馬克白》、《泰特斯 2.0》;香港戲劇協會 《礦井下的彩虹》;Project Roundabout「不日上演」讀戲劇場《大刀王五》;

7A 班戲劇組《文字再造 VI 》;綠葉劇團《小飛俠》、《鄭和》、《十四》、 《孤兒》、《爸爸》;劇場空間《夢綣塘西》;文化交談《利瑪竇》音樂劇;誇 啦啦藝術集匯《亞馬遜 860 日》、互動體驗劇場:《伊卡洛斯計劃》;馬戲 班《再見,貝克特》;《不一樣的情節》(舞蹈錄像放映);城市當代舞蹈團 《舞當喺(荃灣)開檔》、《實習魔法師的生命練習題》、《抗疫舞到》、《舞蹈 青年 2019 》、「跳格國際舞蹈影像節」《人人之國》;並於東邊舞蹈團《棱點》 發表編舞作品 Just Leave It。

曾接受不同體系的表演訓練,涉獵舞蹈、形體及戲劇範疇,銳意成為一個多 元化、全面的表演者。

2022

年加入香港話劇團,近期演出包括:《塘西馴悍記》、《纏眠》、《天下 第一樓》、《白湖映像》、音樂劇《大狀王》(重演)、《親愛的.柳如是》、《小 島.餘香》及《不散的筵席》。曾擔任《史家本第二零二四回之伏虎降龍》 的助理導演。

曾參與演出包括:香港舞蹈團 × 演戲家族音樂劇《一水南天》;演戲家族 音樂劇《遇上 1941 的女孩》、《戀愛輕飄飄》;神戲劇場《馬》、《仲夏夜 之夢》;英皇娛樂《奪命証人》;同流《心靈病房》;爆炸戲棚音樂劇《我 們的青春日誌》;7A 班戲劇組《灰闌》、《失戀,我們分手吧!》;劇場空 間《布拉格.1968 》;香港戲劇協會《礦井下的彩虹》;香港藝術節《黑天 鵝》;鄧樹榮戲劇工作室《馬克白》;夢飛行合家歡劇團音樂劇《阿信的故 事》;春天舞台《小海白》、《喝彩》;焦媛實驗劇團《野玫瑰之戀》、《我的快 樂時代》。

07 年憑《哈姆雷特》獲提名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主角(悲劇/正劇);17 年 憑《心靈病房》獲提名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配角(悲劇/正劇)。 22 年憑音 樂劇《一水南天》奪得第三十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主角(悲劇/正劇)。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藝術學士(榮譽)學位,主修表演。

「 Powerful Actor Workshop 戲劇工作坊」創辦人。

Angus Chan

陳嘉樂

2019 年加入香港話劇團。近期演出有:《人間》、《天下第一樓》、《史家本第二 零二四回之伏虎降龍》、《下一站,天國》、《白湖映像》、《醫.道》、《從金鐘到 莫斯科》及《親愛的.柳如是》。

17 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藝術學士(榮譽)學位,主修表演。在 校期間,曾獲香港滙豐銀行香港與內地交流計劃獎學金、葛量洪獎學基金。 校內演出包括:《蝦碌戲班》、《環》、《仲夏夜之夢》、《原野》、《青鳥》,亦曾 參與天邊外劇場「新導演運動」《傷逝如她》、《漁港夢百年》第三部曲「大夢 初醒」。

2012 年加入香港話劇團。憑《維港乾了》及《兩刃相交》分別獲提名香港舞 台劇獎最佳男主角(悲劇/正劇)及最佳男配角(喜劇/鬧劇),25 年憑《人 間》飾黑木榮作獲第十六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男主角。主要演出包括:《武 松日記》、《順風.送水》( 2020 )、《玩轉婚前身後事》、《大象陰謀》及《落地 開花》。

除擔任演員外,在團內亦曾擔任《水中不知流》導演,《塘西馴悍記》、《從金 鐘到莫斯科》、《祝你女途愉快》及《最後作孽》助理導演,《我們的故事》及 《玩謝潘燦良》形體指導,「有文字你 send 來.不『疫』樂乎」拍攝導演等。

近期演出包括:《天下第一樓》、《史家本第二零二四回之伏虎降龍》、《下一 站,天國》、《醫.道》、《從金鐘到莫斯科》及《親愛的.柳如是》。

加入話劇團前曾任全職攝影師,為多個劇團及香港演藝學院擔任劇場攝影, 亦曾任劇場工作室全職演員,並於劇場不同崗位上發揮所長,包括:劇場工 作室《四千金》(助理音樂總監);W 創作社《愛是雪》(形體指導);藝君子劇 團《怪物》(文本創作)、Forget Me Not(音樂創作)及《恐怖罐頭》(聯 合導演);風車草劇團《在那遙遠的星球.一粒沙》及 I Love You Because; 陳嬌 ×Ronald

形體探索《點郁?》;Theatre Noir《動物農莊》(英語及粵語演 出);中英劇團《風流劍客》(演員及樂師);藝穗會《審判胡志明》。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藝術學士(榮譽)學位,主修表演。

Chan Kiu
Kalok Chan

2022 年加入香港話劇團,近期演出包括:《塘西馴悍記》、《人間》、《天下第 一樓》、《匙羮》、《下一站,天國》、《白湖映像》、《從金鐘到莫斯科》及《落 地開花》,25 年憑《半桶水》獲提名第三十三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主角(喜 劇/鬧劇)。

13 年及 18 年先後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分別獲理 學士(生物科學)學位及藝術學士(榮譽)學位。在校期間,曾獲傑出演員獎 及多個獎學金,包括:鍾溥紀念獎學金、蔡關穎琴才藝獎學金、香港特別行 政區政府獎學基金,亦曾代表學院前往奧地利、南韓等地作演出交流。

入團前曾參演《玩轉婚前身後事》、《如夢之夢》及《原則》( 2018、2020 )。

近年舞台作品包括:ProjectRoundabout「不日上演」讀戲劇場《人間有 情》;浪人劇場《湖水藍》、《棒球場上的亞熱帶少年》;三角關係《過路人》、 《最好的時光》、《小塵大事 2.0 》。

除舞台演出外,亦有參與不同範疇的拍攝工作,作品包括:關楚耀《樹窿》 MV;獨立樂隊 The Hertz《妖》MV;信興集團《 Panasonic My Momi 按 摩椅》廣告;香港電台「香港歷史系列 IV」《戰後的光與影》。

2019 年加入香港話劇團,憑《半桶水》獲提名 IATC(HK) 劇評人獎 2024 年度 演員。近期演出包括:《天下第一樓》、《史家本第二零二四回之伏虎降龍》、 《白湖映像》、《從金鐘到莫斯科》、《親愛的.柳如是》及《小島.餘香》。

17 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藝術學士(榮譽)學位,主修表演。

在校期間,曾獲香港迪士尼奬學金、區永熙藝術教育奬學金,並兩度獲得演 藝學院友誼社奬學金及成龍慈善基金奬學金。校內演出包括:《海鷗》、《嚎 叫》、《愛.實驗》、《仲夏夜之夢》、《鄭和的後代》。亦曾演出天邊外劇場「新 導演運動」《傷逝如她》。

入團前曾以舞者及編舞身分參與各地舞蹈比賽,包括街舞及機械舞,獲得數 項冠、亞軍殊榮。

Trickle Choi
Poon Tai Ming

John Luk

陸錦輝

客席演員 Guest

2025 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藝術學士(榮譽)學位,主修表演。

在校期間曾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獎學基金——卓越表現獎學金。早年畢業 於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現為自由身演員。

曾參與校內演出包括:《狐狸先生去咗邊?》、《失竊的時光》、《三四郎》、想不 到戲劇節2024:《形相之外》。

其他舞台演出包括:愛麗絲劇場實驗室《老婦還鄉記》(首演及重演)、文化交 談《利瑪竇》音樂劇(重演)和鄧樹榮戲劇工作室《馬克白》(重演)。

觀眾問卷調查

AUDIENCE SURVEY

請踴躍填寫問卷,有機會獲贈香港話劇團演出門票 2 張。

Scan the QR code to complete a survey and get a chance to win 2 HKRep Performance Tickets

基斯杜化.巴勒卡

曾為超過三百個百老匯及世界各地戲劇、歌劇及 舞蹈演出擔任佈景設計。曾設計之首演作品包括: 百老匯作品:《洛奇》(東尼獎、劇評人獎及外百老 匯劇評家獎)、《瑪麗的復仇》、《預知死亡紀事》 (馬奎斯著,美國劇院聯盟獎)、《遲暮時刻》、《為 國之故》(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入選作品)及《探 尋與毀滅》( Drama-Logue 獎)。

外百老匯作品:艾德里安.肯尼迪的《他把她的心帶回來放在盒子裡》(奧比獎)、《聖女貞德》( TalkingHeads 樂 隊的大衛.拜恩創作)、祖.莫頓參演的《放開我》。由阿索爾.富加德編導的《左輪手槍溪的岩石畫》及《火車司 機》。李察.葛林博格《埃弗雷特.貝金》、《三天雨》(劇評人獎提名)、《深閨大宅》音樂劇、戈爾德思《侯貝多. 如戈》、安東尼奧.斯卡米達《事先張揚的求愛事件》以及艾力.奥弗米爾的《在整個宇宙永存》。

由崔維斯.普斯頓執導的國際性作品:歌劇《美國母親》(德國演出);《李爾王》(法國 FrictionsFestival 演出、

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入選作品);史提芬.迪藍單人演出的《馬克白》(倫敦艾爾梅達劇場演出);《黑夜黑幫黑 車——影像的復仇》(烏鎮戲劇節演出);《奧古斯汀機器》(法國演出)及《埋藏的秘密》(香港話劇團演出)。

曾為美國各地劇院擔任設計,包括:格思里劇院、哈特福舞台、三藩市 ACT(美國學院劇院)、巴爾的摩中央舞台 劇院、華盛頓 D.C.

福特劇院及競技場舞台、馬可泰帕劇場、西雅圖話劇院、柏克萊話劇院、達拉斯戲劇中心、耶 魯話劇院、公共劇院、紐約旋轉劇院及林肯中心。

曾擔任劇院設計項目顧問,包括:法蘭克.蓋瑞設計的迪士尼音樂廳 REDCAT,以及柏克萊話劇院的 600 座鏡框 式舞台劇院。

於美國加州藝術學院教授設計三十年。

Christopher Barreca has designed over 300 productions on Broadway and in theatre, opera, and dance internationally. Premiers include:

Broadway: Rocky (Tony, Drama Desk and Outer Critics Circle Awards), Marie Christine , Gabriel Garcia Marquez’s Chronicle of a Death Foretold (American Theater Wing Award), The Violet Hour, Our Country’s Good (Prague Quadrennial Selection), Search and Destroy (Drama-Logue Award).

Off-Broadway: Adrienne Kennedy’s He Brought Her Heart Back in a Box (Obie Award), Saint Joan by David Byrne of the Talking Heads, Joe Morton in Turn Me Loose. The Painted Rocks at Revolver Creek and The Train Driver written and directed by Athol Fugard; Richard Greenberg’s Everett Beekin , Three Days of Rain (Drama Desk Nomination) Bernada Alba , Bernard-Marie Koltes’s Roberto Zucco; Skarmeta’s Burning Patience and Eric Overmyer’s In Perpetuity Throughout the Universe .

Internationally directed by Travis Preston: Opera American Mother in Germany; King Lear, at the Frictions Festival in France (Prague Quadrennial Selection); Macbeth for one actor, Stephen Dillane, in Almeida Theatre, London; Fantômas: Revenge of the Image at the Wuzhen Theatre Festival; Augustine Machine ou Encore une nuit d'insomnie in France; Buried Child by the Hong Kong Repertory Theatre.

US State Regional Theater: The Guthrie, Hartford Stage, ACT in San Francisco, Baltimore Center Stage, The Ford Theatre and Arena Stage in Washington, D.C.. The Mark Taper Forum, Seattle Repertory Theatre, Berkeley Repertory Theatre, Dallas Theater Center, The Yale Repertory Theatre, The Public Theater, Roundabout and Lincoln Center in NYC.

Theater Consultant: REDCAT Theater in Frank Gehry’s Disney Hall and Berkeley Repertory’s 600-seat proscenium theatre.

Teaching: 30 years at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

Lo Wing 盧榮

媒體設計

Media Designer

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獲媒體設計及科技藝術碩士。為 OHLO 創辦人,現 任香港演藝學院客席講師。

憑錄像作品《我——媽媽——嬤嬤——爸爸—— DV 》獲第十四屆北京大學 生電影節評委會大獎;《雞、魚與豬肉》獲第十屆 ifva 比賽公開組特別表 揚;《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為 2005 年亞洲拉子影展播映作品。

香港多媒體創作人,從事廣告、劇場、電影及剪接多年。

Chan Ka Ho

媒體設計 Media Designer

畢業於香港專業教育學院,主修創意媒體,為自由身的專業劇場錄像設計師, 涉足影像設計、多媒體創作策劃,以及舞台和跨界現場展演的影像統籌工作。

多年深耕劇場影像設計領域,持續突破傳統敘事界限,將創新視覺語言與多 媒體技術融入劇場美學,並以具層次感的創意影像為不同舞台增添獨特氛 圍。曾與不同劇團和藝術團體長期合作,包括:進劇場、舞台山莊、香港城 市室樂團、樹寧.現在式單位、香港影視劇團、DGHouse、中英劇團、影話 戲、BananaEffect、前進進戲劇工作坊、iStage、大細路劇團、芳芳劇藝、普 劇場、城市當代舞蹈團、香港舞蹈團及香港話劇團。

曾參與多個代表性作品,包括:《不存在的人》、《回憶吾愛》、《 11 旅程之 女》、《你好,打劫!Reunion 》、《鯊鯊音樂劇》、《小雄蟲俠》、《歌聲無淚》、 《叁拾慌者》、《慾之後事如何》、《新光演義》、《買。棄。囤》、《觀塘人‧情‧ 味》、《待明日風再起時》、《我的 50 尺豪華生活》、《 Game of Life II:你 說謊?我淡忘...》、《鐵行里》、《獨坐婚姻介紹所第二部》、《砵砵車的一生 2023》。

對他而言,錄像設計不僅僅加入視覺元素,更是深入構造角色氛圍與舞台敘 事的一環。堅持讓每一項設計都貼合不同演出主題與規模,融合東西方美學 與多元技術,展現專業、可靠及具藝術修養的特質,致力於為香港劇場影像 設計領域發展帶來更多可能。

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前香港舞蹈團助理藝術總監及首席舞者,主演多部經 典舞劇。參與編創的作品多次獲得香港舞蹈年獎肯定。

近年參與演出及編舞的作品包括:香港舞蹈團 × 演戲家族音樂劇《一水南

天》(飾徐老海);演戲家族音樂劇《玉良》階段演出(飾潘玉良);曾文通靜觀 劇場《八步瑜伽》;香港理工大學原創音樂劇《時空『理』程》(編舞);香港舞 蹈團《如影》(編舞)及《風雲》、《二十四節氣》(聯合編舞)。並擔任何必。館 《如花。如水。如母》之藝行研究員,常年擔任澳門校際舞蹈比賽、新加坡校 際舞蹈比賽海外評審及香港舞蹈總會評審委員。

2023 年轉為獨立藝術家,活躍於多元藝術領域。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作曲及電子音樂系。在校期間多次獲獎,包括

2006 年由台灣文化部頒發許常惠國際作曲比賽獎、2007 年亞洲作曲家同盟 頒發的青年作曲家獎,及後獲香港賽馬會音樂及舞蹈信託基金獎,並赴美國 加州藝術學院完成碩士課程。

14 年回流香港發展,為 InterMusic Production (I.M.P.) 的創作總監。曾參與 影視作品超過三十部,包括:《白日青春》、《幻愛》、《湄公河行動》及《衝鋒 車》。舞台作品包括:《老人與他的海》、《薄伽梵歌》、《末戀》及《往大馬士 革之路》,亦憑《火鳳燎原》舞台劇.壹《亂世英雄》獲第二十八屆香港舞台 劇獎最佳原創音樂(戲劇)。

現為香港浸會大學專業實踐副教授。

Ainsley So

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er

畢業於皇家中央演講和戲劇學院,主修舞台及服裝設計。

曾憑中英劇團《唐吉訶德》音樂劇獲華語戲劇盛典最佳舞美;憑香港話劇團 《史家本第二零二三回之伏虎降龍》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化妝造型,並獲提 名最佳服裝設計;憑中英劇團《福爾摩斯四圍騰之華生暴走大狗查》及《花 樣獠牙》分別獲提名香港舞台劇獎最佳服裝設計及最佳化妝造型。

近期服裝設計作品包括:一舖清唱《____小事化有________ ____》;香港話劇團《史家本第二零二四回之伏虎降龍》;香港舞蹈團 《如影》;中英劇團《窮艙守護隊》、《唐吉訶德》音樂劇、《解憂雜貨店》;進 劇場《布萊恩.費爾:神醫》;三角關係《晚安》、《二人餐》及《小塵大事》;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跨界舞蹈系列「晒冷」《戰鬥圖騰》。

Octavian Chan

陳焯威

燈光設計 Lighting Designer

先後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及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藝術學士(一 級榮譽)學位,主修導演。2009 年獲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戲劇)。與 好友合作編導作品《三個麻甩一個騷》獲提名第三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劇 本,憑《康橋的告別式》獲提名第五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導演,憑《是沙也是 你和我》獲提名第五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舞台效果,憑風車草劇團《米線女 戰士》獲提名第二十九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燈光設計,憑英皇娛樂《最後禮 物》獲提名第三十一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導演(悲劇/正劇),以及憑香港話 劇團《醫.道》獲提名第三十三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導演(悲劇/正劇)。

導演作品包括:香港音樂劇藝術學院《下一站……正常》;香港話劇團 《餘燼》、《未忘之書》、《初三》、《好人不義》、《教授》;劇場工作室 × Love Production《4000 里》(首演及重演);風車草劇團《攬炒愛情狂》、《北極光 之戀》。

燈光設計作品:劇場方程式《麈落無聲》;再構造劇場 × FelixismCreation 《柏林的金魚》;張學良《不存在的人》;楊詩敏《獨腳絲打噏——難道停經 才去愛》;香港話劇團《不散的筵席》;四蟲《各位起筷》;三座一台創作社《暫 時沒有名字》;風車草劇團《通菜街喪屍戰》、《米線女戰士》;香港藝術節《大 學之烈火青春》、《中庸之幸福學堂》、《論語》。

現為自由身導演及燈光設計師。

音響設計 Sound Designer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獲舞台及製作藝術學士(榮譽)學位,主修音響設計。

憑香港話劇團《如夢之夢》獲第二十九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音響設計。

曾與多個藝術團體合作,包括:Kearen Pang Production、中英劇團、A2 創 作社、PIP 劇場、一路青空、三角關係、風車草劇團、香港話劇團、英皇娛 樂、100 毛、試當真、同窗文化、SUCH /、香港藝術節及香港迪士尼樂園。

聲域設計( SoundscapeDesign )作品包括 orleanlaiproject《親密 Claustrophobia 》。

心意作品:曾浩賢 I Sick Leave Tomorrow、I Sick Leave Tomorrow Season 1-3。

Yau Ting Fai

邱廷輝

2001 年加入香港話劇團,18 年轉任導演/演員,23 年晉升為助理藝術總監。

入團至今,參與逾百齣劇目。主要演出包括:《水中不知流》、音樂劇《四川好 人》、《三子》、ALONE(又名《孤男毒女》)、《臭格》、《紅》、《有飯自然香》、 《捕月魔君.卡里古拉》、《我自在江湖》及 08 年與新加坡實踐劇場聯合製作 的《在月台邂逅》。他在《盛勢》中飾演無台詞的猴子一角,獲得一致讚賞,更 在 12 年同時獲第二十一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配角(悲劇/正劇)及第四屆 香港小劇場獎優秀男演員。曾憑校內製作《天才耗夢》獲提名第十屆香港舞台 劇獎最佳男主角(悲劇/正劇)。

近年積極參與編劇及導演工作,曾執導的作品有《梅金的微笑》、《標籤遊 戲》、《〇》(兼任編劇)、《一板之隔》、《局》、《霜遇》、《中女 7 號》、《小島.餘 香》(聯合導演)、《匙羮》及《纏眠》;《〇》在 12 年 9 月由日本當地劇團於東京 以日語製作上演,其後於15 年重新編寫為 ALONE,在香港演出後到首爾參與 第二十二屆 BeSeTo 中日韓戲劇節及於廣州巡演。其他編寫作品有《私房菜之當 下》、音樂劇《我愛菠蘿油》、《[XXXX ]檔案》(後易名《臭格》,於12 年10 月在 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首演)、 Tea Time 及教育劇場《走炭》,《走》劇更被香港 教育局採用,收錄入中學中國語文戲劇教材套內。他亦憑《臭格》同時於第二十 二屆香港舞台劇獎及第五屆香港小劇場獎獲提名最佳劇本。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主修表演,後修畢同校戲劇藝術碩士,主修導演。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香港話劇團謹此向以下贊助機構深致謝意:

The Hong Kong Repertory Theatre expresses its deepest thanks to the following Sponsors:

以公司英文名稱序 in alphabetical order of company name

贊助查詢 Sponsorship enquiries:(852) 3103-5933 • sponsorship@hkrep.com

香港話劇團「發展基金」及「戲劇教育基金」捐款者芳名

THE HONG KONG REPERTORY THEATRE

DEVELOPMENT FUND DONORS & DRAMA EDUCATION FUND DONORS

香港話劇團謹此向以下商業機構及熱心人士深致謝意:

The Hong Kong Repertory Theatre expresses its deepest thanks to the following corporations and individuals:

旗艦捐助人 FLAGSHIP DONORS

(HK$100,000或以上 or over)

純福音官涌 38 教會

Full Gospel Salt And Light Church

鄭偉康先生 Mr. Henry Cheng

百回看捐助人 ENCORE DONOR

(HK$50,000 – HK$99,999)

梁葆君女士 Ms. Angela Leung

采滿堂捐助人 OVATION DONORS (HK$30,000 – HK$49,999)

何美珍女士 Ms. Salina Ho

鄧婉湘女士 Ms. Michelle Tang

戲連場捐助人 PLAY ON DONORS

(HK$10,000 – HK$29,999)

陳淑蕙女士 Ms. Chan Shuk Wai

張佩螢小姐 Miss Cheung Pui Ying Claudia

Ms. Kathy Ip

活道教育中心 Living Word Education Centre

曾淑儀小姐 Miss Shirley Tsang

Ms. Regina Wong

無名氏 Anonymous

幕初升捐助人 CURTAIN UP DONORS (HK$3,000 – HK$9,999)

陳允彤女士 Ms. Chan Wan Tung

高慧敏女士 Ms. Hazel Chiao

慈航慈善基金有限公司

Chi Hong Charitable Foundation Limited

Mr. Jason Chung

張飛沒買錯

Mr. Josiah Ho

Mr. Keith Li

李祉慇醫生 Dr. Peggy Li

梁愛詩博士 Dr. Elsie Leung, GBM, JP

梁素玲女士 Ms. Leung So Ling

梁志偉先生 Mr. Leo Leung

李錦滔教授 Prof. Philip Li

李鈞榮博士 Dr. Eddy Li

幕初升捐助人 CURTAIN UP DONORS

(HK$3,000 – HK$9,999)

勞彥俊先生 Mr. Alex Lo

陸潤棠教授 Prof. Luk Yun Tong

岑顯恆律師 Hin Han Shum, solicitor advocate

Ms. Prudence Tai

鄧梓聰先生 Mr. Tang Tsz Chung

鄧子謙先生 Mr. Tang Tze Him

黃明明女士 Ms. Jackie Wong

楊翰先生 Mr. Hanz Yong

無名氏 Anonymous

好友營捐助人 PALS DONORS (HK$1,000 – HK$2,999)

歐陽銘慈女士 Ms. Au Yeung Ming Chi

張家榮先生 Mr. Kevin Cheung

張飛買錯沒

Decca

安妮女士 Ms. Annie Feng

馮羨梅女士 Ms. Fung Sin Mui

郭爽女士 Ms. Anttie Kwok

顧文君女士 Ms. Fumi Koo

黃潔儀女士 Ms. Huangjieyi

Lydia

魏紫凝小姐 Miss Angie Ngai

孫嘉沁女士 Ms. Sun Jiaqin

唐力行先生 Mr. Tong Lik Hang Axel

曾雅婷女士 Ms. Tsang Nga Ting

溫國鏘先生 Mr. Wan Kwok Cheung

王紹基太平紳士 Mr. Wong Ivan Siu Kei JP

奚牧涼博士 Dr. XI MULIANG

Ms. YF Lam

張頤女士 Ms. ZHANG YI

無名氏 Anonymous

鳴謝 ACKNOWLEDGEMENTS

MPHK Group Limited

各大傳媒機構

「百回看」、「采滿堂」、「戲連場」、「幕初升」及「好友營」排名以姓氏字母/ 公司英文名稱序 “Encore Donors”, “Ovation Donors”, “Play On Donors”, “Curtain Up Donors” and “Pals Donors” are listed in alphabetical order of family name/company name

背景

• 香港話劇團於1977年由香港政府主導創立, 為香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專業劇 團;2001年公司化,設理事會監察其運作。 劇團結構由藝術、行政、技術及教育等部門 組成,聘有八十多位全職專才,堪稱完善。

• 自創團伊始,劇團即定位為「平衡劇目」劇 團,以多元戲劇樣式達致服務市民之最大 化。四十八年來,製作劇目近五百個,屢創劇 場經典,奠定了旗艦劇團的影響力。

使命

• 劇團的文化使命在於提升香港整體文化質 素,強化社會中的人文精神,發揮香港作為 東西文化交匯之都的優勢,鍛造具香港特 色的當代劇場美學。

業務

• 平衡劇季選演本地原創劇,翻譯、改 編外國及內地經典或現代戲劇作品。匯集 劇團內外的編、導、演與舞美人才,創造主 流及當代劇場藝術精品。

• 黑盒劇場以靈活創意,探索並發展各 種樣式的素材、表演及敍事,開拓戲劇藝 術的新領域,為新進戲劇人才提供實踐平 台,助力香港戲劇長遠發展。

• 戲劇教育營運香港話劇團教育中心, 積極推行外展及戲劇教育活動,把戲劇融 入生活,利用劇藝多元空間為成人及學童 提供戲劇及技能培訓。亦常設學生專場及 社區巡迴演出,拓展年輕觀眾群,培養正 面的社會與人生價值觀。

• 對外交流加強國際及內地交流,進行 外訪演出,向外推廣香港戲劇文化,並發展 雙向合作,拓展境外市場。

• 戲劇文學透過劇本創作、讀戲劇場、 研討會、戲劇評論及戲劇文學叢書出版等 平台,記錄、保存及深化戲劇藝術研究。

• 戲劇構作因應個別製作/創作需要,設 立戲劇構作崗位,提升當代劇場的藝術品 位及其社會文化內涵。

• 文本特區以簡約的舞台及技術支援, 讓新進編劇的作品獲得亮相機會,測試其 劇場屬性及演出的含金量,為進一步優化 劇本釐清方向,制定修改策略。

COMPANY BACKGROUND

• With its founding initiated by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in 1977, the Hong Kong Repertory Theatre is the city’s longest-standing and largest professional theatre company. Since its incorporation in 2001, the HKRep operat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its Governing Council, employing more than 80 full-time professionals including the artistic team and administrative, technical and educational staff, making it a comprehensive theatre company.

• Since the beginning, the company has positioned itself to present a "balanced repertory", providing wide-ranging, diverse theatrical approaches to serve the city’s population at large. In the past 48 years, the HKRep has produced nearly 500 works, many becoming classics of the local dramatic canon, consolidating its influence as Hong Kong’s flagship theatre company.

MISSIONS

• The HKRep’s mission is to elevate the city’s overall cultural life, strengthen its humanistic spirit, exert Hong Kong’s advantage at the crossroad of cultures East and West, and develop a unique Hong Kong theatre aesthetic.

AREAS OF ACTIVITY

• Balanced Repertory——Devising a season comprised of local original works, translations and adaptations of 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plays from the Mainland and abroad. The company collaborates with playwrights, directors, actors, designers and other talents within and outside of the company to create artistically excellent mainstream and contemporary theatre productions.

• Black Box Theatre——Embodying flexibility and creativity, the Black Box Theatre provides a practical platform for up-and-coming theatrical talents to explore new areas and develop different means and modes of performance and narratives, fostering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Hong Kong’s theatrical arts.

• Theatre Education——Through the operation of the HKRep Education Hub, the company proactively organises outreach and theatre education programmes to help theatre become part of life. It also utilises the diverse potential of theatrical arts in providing adult and student drama and technical training. The HKRep tours regularly among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in developing young audiences, nurturing positive social values and attitudes.

• International Exchange——The company strengthens ties internationally and with the Mainland by touring programmes that in turn promote Hong Kong’s theatrical culture. The company also endeavours to develop collaborations to expand potential markets beyond Hong Kong.

• Theatre Literature——Through such platforms as play development, Reader’s Theatre, seminars, reviews and publications of theatre literature, the HKRep is committed to documenting, preserving and extending research in the dramatic arts.

• Dramaturgy——In response to the needs of specific productions or creative projects, the HKRep has instituted the position of Dramaturg to elevate the artistic quality and socio-cultural content of contemporary theatre.

• Text Testing Zone——The HKRep provides up-and-coming playwrights with potential opportunities to put on new works with simple staging and technical support, thus testing the quality of their creations as they continue to revise and refine their scripts.

名譽贊助人 HONORARY PATRON

梁愛詩博士 Dr. Elsie Leung GBM, JP

理事會 THE COUNCIL

主席(署理) CHAIRMAN (ACTING)

陳卓智先生 Mr. Paul Chan

副主席 SECOND VICE-CHAIRLADY

徐莉女士 Ms. Tsui Li BBS, JP

司庫 TREASURER

歐楚筠女士 Ms. Au Chor Kwan, Ann JP

理事 MEMBERS

陳健平先生 Mr. Chan Kin Ping BBS, JP

車淑梅女士 Ms. Chea Shuk Mui, MH

鄭偉康先生 Mr. Cheng Wai Hong, Henry, MH

高慧敏女士 Ms. Chiao Wai Man, Hazel

馮志豪先生 Mr. Fung Chi Ho, Matt

黃文稀女士 Ms. Wenxi Huang

簡吳秋玉女士 Mrs. Helen Kan

關佐仲先生 Mr. Kwan Chor Chung, Spencer

劉興華先生 Mr. James Lau, BBS, MH, JP

施榮懷先生 Mr. Irons Sze GBS, BBS, JP

謝偉銓議員 Hon. Tse Wai Chuen, Tony, SBS, BBS, JP

王淑筠女士 Ms. Diana Wong MH

王紹基先生 Mr. Ivan Wong, JP

首任主席 FOUNDING CHAIRMAN

周永成先生 Mr. Vincent W. S. Chow SBS, BBS, MBE, JP

榮譽主席 HONORARY CHAIRMEN

楊顯中博士 Dr. John Yeung Hin Chung, SBS, OBE, JP

胡偉民博士 Dr. Wai-man Woo, SBS, BBS

蒙德揚博士 Dr. David Mong

名譽藝術顧問 HONORARY ARTISTIC ADVISORS

鍾景輝博士 Dr. Chung King Fai SBS, BBS

林克歡博士 Dr. Lin Kehuan

賴聲川博士 Dr. Stan Lai

張秉權博士 Dr. Cheung Ping Kuen MH

桂冠導演 DIRECTORS LAUREATE

毛俊輝教授 Prof. Fredric Mao BBS

陳敢權先生 Mr. Anthony Chan

名譽顧問 HONORARY CONSULTANT

陳健彬先生 Mr. Chan Kin Bun BBS, MH

名譽法律顧問 HONORARY LEGAL ADVISOR

伍宇鍔先生 Mr. Edward Ng

香港皇后大道中345號上環市政大廈4樓 4/F Sheung Wan Municipal Services Building, 345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查詢 ENQUIRY (852) 3103-5930 • enquiry@hkrep.com

追蹤香港話劇團 FOLLOW THE HKREP www.hkrep.com

藝術人員 ARTISTIC STAFF

藝術總監 ARTISTIC DIRECTOR

潘惠森 Poon Wai Sum

助理藝術總監 ASSISTANT ARTISTIC DIRECTORS

方俊杰 Fong Chun Kit

劉守正 Lau Shau Ching

邱廷輝 Yau Ting Fai

演員 ACTING COMPANY

歐陽駿 Eddy Au Yeung

陳嘉樂 Kalok Chan

陳健豪 Angus Chan

陳 嬌 Chan Kiu

張紫琪 Kiki Cheung

蔡溥泰 Trickle Choi

周志輝 Chow Chi Fai

高翰文 Ko Hon Man

郭靜雯 ManMan Kwok

陸嘉琪 Luk Ka Ki

麥靜雯 Eva Mak

吳家良 Ng Ka Leung

潘泰銘 Poon Tai Ming

陳煦莉 Karrie Tan

丁彤欣 Tunes Ting

杜雋饒 Dee To

王曉怡 Wong Hiu Yee

黃慧慈 Mercy Wong

余翰廷 Yu Hon Ting

張 焱 Clinton Zhang

戲劇文學部 THEATRE LITERATURE

經理(戲劇文學)MANAGER (THEATRE LITEATURE)

郭永康 Ivan Kwok

副經理(戲劇文學)

ASSISTANT MANAGER (THEATRE LITEATURE)

吳俊鞍 Walter Ng

戲劇文學研究員 THEATRE LITERATURE RESEARCHER

喻汀芷 Yu Tingzhi

戲劇文學實習生 THEATRE LITERATURE TRAINEE

胡筱雯 Surman Woo

技術及舞台管理人員

TECHNICAL AND STAGE MANAGEMENT STAFF

舞台技術主管

HEAD OF TECHNICAL AND STAGE MANAGEMENT

溫大為 David Wan

技術監督 TECHNICAL MANAGER

蔡敬堯 Tony Choi

舞台監督 STAGE MANAGERS

馮國彬 Lawrence Fung

吳家進 Pen Ng

楊貴雄 Yeung Kwai Hung

執行舞台監督 DEPUTY STAGE MANAGERS

陳國達 Chan Kwok Tat

羅美琦 Katy Law

譚佩瑩 Dawn Tam

助理舞台監督 ASSISTANT STAGE MANAGERS

王塱顯 Hugo Wong

郭嘉蕘 Klarissa Kwok

劇場技師 THEATRE TECHNICIAN

曾靖嵐 Tammy Tsang

何博恆 Brian Ho

化妝及髮飾主任 MAKE-UP AND HAIR-DRESS MISTRESS

汪湘雲 Amy Wong

副化妝及髮飾主任

ASSISTANT MAKE-UP AND HAIR-DRESS MISTRESS

李淑貞 Mep Lee

服裝主任 WARDROBE SUPERVISOR

甄紫薇 Annabel Yan

副服裝主任 ASSISTANT WARDROBE SUPERVISOR

胡瑞心 Jac Woo

服裝助理 WARDROBE ASSISTANT

江清蓉 Ellen Kong

道具主任 PROPS MASTER

曹晉誠 Season Cho

電機師 PRODUCTION ELECTRICIAN

蔡旻佑 Billy Choi

影音技師 A/V TECHNICIAN

祁景賢 Kee King Yin

行政人員 ADMINISTRATION STAFF

行政總監 EXECUTIVE DIRECTOR

梁子麒 Marble Leung

總監秘書 SECRETARY TO DIRECTORS

黃麗群 Tracy Wong

節目部 PROGRAMME

節目主管(營運)HEAD OF PROGRAMME (OPERATION)

彭婉怡 Yvonne Pang

節目主管(製作)HEAD OF PROGRAMME (PRODUCTION)

黎栩昕 Sunnie Lai

經理(節目)MANAGERS (PROGRAMME)

李寶琪 Pauly Lee /鄺天恩 Matthew Kwong

副經理(節目)ASSISTANT MANAGER (PROGRAMME)

蔡倖培 Rosaline Choi

節目主任 PROGRAMME OFFICER

盧子健 Finnick Lo

節目助理主任 PROGRAMME EXECUTIVES

蘇建衡 Anthony So /陳俊霖 Annie Chan/余天慧 Grace Yu

外展及教育部 OUTREACH AND EDUCATION

教育中心主管 HEAD OF EDUCATION HUB

周昭倫 Chow Chiu Lun

經理(外展及教育)MANAGER (OUTREACH AND EDUCATION)

張碧珊 Meadow Cheung

教育節目統籌 EDUCATION PROGRAMME SUPERVISOR

梁智聰 Eric Leung

副市務經理(外展及教育)

ASSISTANT MARKETING MANAGER (OUTREACH AND EDUCATION)

黎晞彤 Tiffany Lai

副行政經理(外展及教育)

ASSISTANT ADMINISTRATION MANAGER (OUTREACH AND EDUCATION)

陳潔瑩 Kristy Chan

副經理(外展及教育)ASSISTANT MANAGER (OUTREACH AND EDUCATION)

甄卓文 Cherry Yan

技術統籌主任(外展及教育) TECHNICAL COORDINATOR (OUTREACH AND EDUCATION)

黃靜文 Ivy Wong

外展及教育主任 OUTREACH AND EDUCATION OFFICERS

莫家慧 Kiwi Mok/黎嘉雯 Kit Lai

外展及教育助理主任 OUTREACH AND EDUCATION EXECUTIVE

彭海寧 Grace Pang

市務助理主任(外展及教育)

MARKETING EXECUTIVE (OUTREACH AND EDUCATION)

鄭樂晴 Asa Cheng

市務及拓展部 MARKETING AND DEVELOPMENT

市務及拓展主管 HEAD OF MARKETING AND DEVELOPMENT

黃詩韻 Anita Wong

經理(市務及拓展)MANAGER (MARKETING AND DEVELOPMENT)

田慧藍 Alice Tin

經理(數碼市務推廣)MANAGER (DIGITAL MARKETING)

張泳欣 Yansi Cheung

副經理(市務及拓展)ASSISTANT MANAGER (MARKETING AND DEVELOPMENT)

陳頌欣 Joyce Chan

副經理(市務及傳訊)

ASSISTANT MANAGER (MARKETING AND COMMUNICATIONS)

單嘉惠 Andrey Sin

企業傳訊主任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OFFICER

謝耀珍 Lisa Tse

市務主任 MARKETING OFFICER

楊一舞 Eve Yang

市務助理主任 MARKETING EXECUTIVE

陳旻昉 Benedict Chan

財務及行政部 FINANCE AND ADMINISTRATION

財務及行政主管 HEAD OF FINANCE AND ADMINISTRATION

陸敬強 Kenneth Luk

經理(財務及行政)MANAGER (FINANCE AND ADMINISTRATION)

楊敏儀 Ivy Yeung

經理(會計)MANAGER (ACCOUNTING)

周慧芝 Carina Chow

副經理(人事)ASSISTANT MANAGER (PERSONNEL)

吳穎霞 Wing Ng

會計主任 ACCOUNTING OFFICER

崔月華 Elina Tsui

行政主任 ADMINISTRATION OFFICER

林美英 Catherine Lam

辦公室助理 OFFICE ASSISTANT

梁婉霞 Connie Leung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