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島聯舉辦「完善地區治理方案」宣介會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港島聯)六月一日舉辦「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 宣介會」,邀請了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以及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 長麥美娟擔任主講嘉賓,現場過百名港島聯首長代表、港島政界及地區人 士出席,並就完善地區治理方案踴躍發問,氣氛熾熱。
新方案堵塞漏洞 避免地區行政失效
是次宣介會旨在向公眾介紹政府於五月二日公布的 「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其中包含重塑區議會及強化 地區治理架構等重要建議。同時在中央層面加強統籌力度, 快速制定及指揮合適應對措施,促進地區工作的協調和合 作,以提高地區治理能力和效能,讓廣大市民得益。政府 亦於五月三十一日將《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 提交立法會進行首讀和二讀。

立法會議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理事長蘇長 荣 致歡迎 辭時表示, 「完善地區治理


建議方案」在香港進入「由 治及興」新階段,對牢固地 區行政這個實現香港良政善 治的底盤意義重大。政府將 通過制度機制的完善,使地 區治理更有效率、更合理、 更合法,既是確保國家安全、 落實愛國者治港的重要政策,也是強化地區行政主導,推 動經濟發展、改善民生,促進社區和諧的有效舉措,符合 全體市民的共同利益。方案與一直深耕地區治理,致力社 區建設、服務基層大眾的香港島各界聯合會的工作關聯度 極高,港島聯全力擁護和支持。所以最近一個月,在港島 各區不斷舉辦講座、廣泛開設街站宣傳完善地區治理建議 方案,協助市民了解政府的建議方向,配合市民簽名支持。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21萬會員將繼續支持、配合特區政府接 下來一切完善地區治理的行動。



曾國衞和麥美娟提到,方案能在制度上防止地區行政 失效,確保區議會的運作符 合《基本法》的規定,發揮 地區服務和諮詢應有的職能, 亦讓政府能更有效統籌協調 不同部門的工作,從而提升 地區治理效能,切實惠民。
曾國衞及麥美娟又表示, 不少市民認同和期望方案帶來的五大好處,包括優化區議 會職能,完善區議會組成及產生方法,讓愛國愛港而又具 備專業知識和經驗的有能之 士,透過多種渠道進入區議 會,強化地區治理架構,更 有效和及時回應市民訴求等。
他們指,政府會積極配合立 法會審議工作,爭取議員支 持早日通過《2023年區議會 (修訂)條例草案》,以開 展接下來大量的選舉籌備工作,讓第七屆區議會在明年一 月一日就任。



麥美娟又感謝港島聯過去數星期配合政府宣傳,組織 多個團體、多位義工朋友擺街站和向市民宣講方案,爭取 市民支持和反映意見。她又指出,關愛隊中有不少是港島 聯屬下團體,期望未來港島聯各地區首長、關愛隊成員可 跟各區民政事務專員加緊合作,讓關愛隊及地區事務工作 可以更事半功倍。
會上亦安排了交流環節, 一眾港島聯代表及地區人士 就「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 積極發問,向局長請教。該 會會長蔡毅表示,他參與地 區團體工作超過30多年,然 而這次看到政府深度及廣泛 地向香港各界人士宣講方案, 是前所未見的。作為愛國愛港團體,必然全力支持政府全 面落實方案,落實愛國者治港。
該會會長薛博然也指出,今次方案的一大重點是「重 塑區議會」,區議會作為香 港地區治理的重要組成部份, 關乎到市民能否獲得滿足感 和獲得感。過去第六屆區議 會中,別有用心人士透過有 漏洞的區議會選舉制度進入 區議會,其後肆意妄為,不 但擾亂區議會正常秩序,破壞地區發展,更有部分區議員 以區議會作政治工具,阻撓政府施政、宣揚「港獨」,損 害廣大市民的利益,令人痛心。他希望政府盡快落實方案, 堵塞漏洞,吸納不同界別專業人士,讓地區治理更能以民 為本,急民所急。
活動結束後,與會者紛紛表示受益匪淺,對於「完善 地區治理建議方案」的內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們表示 將積極參與地方事務,為地區治理做出貢獻。
第二屆「好山好水好香港」徵文比賽
獲獎作品水平高
由香港弘愛會及香港石獅同鄉總會聯合主辦、東區協進社及錦屏社區服務處協辦的「第二屆『好 山好水好香港』全港中小學生創意寫作比賽頒獎典禮」,早前在北角社區會堂舉行,多達150名學 生及港島教育界人士到場參與。


出席是次活動的嘉賓包括東區民政事務助理專員陳樂 雅、中聯辦港島工作部代表、斐濟駐香港名譽領事李汝大、 香港石獅同鄉總會會長林佑碧,香港弘愛會主席曾卓兒、 青年部首席主席林子乾,香港教育大學 教授 施仲謀、信貸 站董事長余艷彩、香港哲學諮詢師協會創會董事張銘豪、 著名音樂人彭健新、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北鰂地區委員會主 席李莉、東區警區警民關係組警長史明麗、東區青年聯會 創會主席林永輝、香港石獅同鄉總會秘書長李重振、有利 旅遊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星強。
曾卓兒致歡迎辭時表示,本屆活動旨在鼓勵學生探索 生活題材,從不同角度思考香港人的精神內核,故題目頗 能切合學生口味,亦廣受家 長及老師歡迎,成績斐然。 是次活動參賽佳作洋溢出一 顆愛家愛港的赤子之心,她 衷心感謝一眾參與學生和老 師,更感謝比賽評審們連日 來努力審核每份作品。讓她 感到意外的是,在等候過程中,不少家長、老師都紛紛致 電來關注是次比賽的結果,希望接下來第三屆比賽會有更 多學生參與,並帶來更多優秀的作品。

林佑碧感謝眾多學校參與是次活動,他引用習近平主
席講話「青年強則國家強」, 希望學生能夠發揮所長,將 來為國家發展盡一分力。另 外,他又感謝一眾支持活動 的贊助商贊助豐富獎品。


陳樂雅致辭時表示,恭 喜今次比賽獲獎的同學,他 們展示了出色的文筆和天馬行空的創意,第三屆「好山好 水好香港」全港中小學生創 意寫作比賽即將展開,並將 以大灣區為寫作題材。她建 議學生們可以藉此機會多認 識內地大灣區城市的生活文 化和旅遊景點,並藉此從中 獲取寫作靈感。
是次比賽擔任首席顧問 及評審的施仲謀指出,從今 次比賽的眾多文章中,都感 受到同學們很懂得珍惜、感 恩以及關愛的精神,這些正 是現今香港社會所需要的。
並且,今次小學組作文的語言表達能力是非常優秀,而初中組學 生們的作品中,也見到他們看待事物的視野和角度有一定的水 平,也十分創新,讓人印象深刻。他笑言如果當成DSE來考的話, 同學們的佳作也肯定有5**的水平。
Blanket, Bracket與Carpet為同學帶來的啟示
早前某航空公司空中服務員與乘客的互動之中,引起 了很大的風波。在此,Boris不打算討論事件本身、其過 程和處理方法,而是回歸這兩個字身上,配合筆者十多年 在課堂的教學經驗和觀察,研究一下英文,好讓同學及早 為公開試(DSE和IELTS)準備好。
英文在香港課程中是必修科,公開試特別著重。不 過,DSE從2012年至今已考12次,為何仍然有不少評 論,尤其是我們這些經常擔任閱卷員和口試主考者,都指 出兩個方向:一是取Level 5以上者較為少數,「一眼就 知」那就是高分佳作,但數量逐年減少;二是Grammar和 Vocabulary底子較差的,人數越來越多,評分越來越具挑 戰性。

從這兩個現象來看,後果如何?前者就是不少明明是 Level 4作品,被硬拉上Level 5,這種情況仍是極少數, 畢竟公開試用水平參照,而不是拉Curve。但後者就問題 大了,Level 2和3之間,越來越難分辨,不少同學在作 文中,Content部分值得取Level 4,奈何生字用錯、串字 常錯、Grammar and Sentence Patterns用得不夠準確和多元
香港華德福教育基金會瑪利亞書院 Boris
化,拉低很多分數。
話說回來,「Blanket與Carpet」事件為同學帶來甚麼 啟示?
第一,Vocabulary明顯有不足,尤其是量和主題廣泛 性(Range of Topics)方面。筆者有時在西餐廳,旁聽到不 少朋友在點菜時都結巴的,原因是普遍同學都不熟悉日常 生活主題詞彙,大家可以兩個小問題,考考朋友:
1. 牛扒不同生熟度是怎樣以英文形容的?
2. 列出10個蔬菜種類的英文名稱。
不少朋友在第一題尚且過關,但第二題,真係「考起 大家」。原因是課程中雖然做到主題式(Theme-based)教 學,但始終學校在設計課程時以終極考試(包括升中、DSE 等)目標要求來倒排的,不少主題「離地」或「高端」, 指不夠日常生活化。因此,筆者推薦同學找一種Vocabulary
Textbook 或 Picture Dictionary,以日常生活為主題、圖文並 茂、逐個標簽,逐個字歸類學習。我們應回歸最傳統學習
方法,不要一次就把學習內容「in context」加混合練習, 同學見到很難的東西,就很易放棄、喪失興趣。應由最基 本學起,同學掌握後自然提升學習英文的興趣。
第二,拼音訓練明顯不足。DSE評卷報告中,每年 都列出考生在哪些子音叢(Consonant Clusters)出現問 題,問題來去都是某幾種,成了常態。在此我不評論學 Phonics還是Phonetics較好,但可以這樣說:Consonant Clusters是DSE Speaking取較好成績的關鍵因素之一。
在事件中,就算是懂得分辨「Blanket(/ˈblæŋkɪt/)與 Carpet(/ˈkɑːpɪt/)」正確意思,大部分人都會把尾音讀成 「/et/」而非正確的「/ɪt/」,那更不用提「/ŋ/」這個不易 掌握的音了。
本文在標題中加插Bracket(/ˈbrækɪt/)的原因,是筆 者在某低年班課堂中,以英文報章教授此事件時,不少同 學弄錯「/bl/」與「/br/」音節,因此加了上去,又一次引 證不足,同學要加把勁學好英文,各位同工,任重道遠啊!
巨型橡皮鴨早於五月二十五日已於青衣海域出沒,引起居民哄動
金鐘站改頭換面,成為期間 限定的「橡皮鴨主題車站」
由荷蘭藝術家Florentijn
金鐘站站內多處可發 現有關橡皮鴨的設計
Hofman創作的巨型橡皮鴨 (RUBBER DUCK)















迎接 巨型黃鴨 再度訪港 金鐘站化身橡皮鴨主題車站

2013年曾經訪港,引起一股 追鴨 熱潮,吸引800萬人次前往「朝聖」。今 年適逢橡皮鴨訪港10周年,創意品牌AllRightsReserved特別主辦大型海上 公共藝術展覽《橡皮鴨二重暢》,兩隻18米高的巨型橡皮鴨將於六月十日 起停駐在維港海面,鄰近添馬公園及中西區海濱長廊中環段,以無限放大的 童心吸引繁忙都市人的目光,鼓勵市民停下來感受和細味生活片刻。


在橡皮鴨正式登陸前,18個港鐵站已經提前造勢,設立多個打卡地點,展出多款不同 造型的黃鴨圖案。而作為距離最接近巨形橡皮鴨停留地點的金鐘站,更是改頭換面,成為期 間限定的「橡皮鴨主題車站」。港鐵期望透過各項橡皮鴨的裝飾和設置,由乘客在金鐘站落 車開始,引領他們到海濱長廊參加「藝術之旅」。站內多處包括月台、樓梯、扶手電梯、牆 壁等位置,都可發現橡皮鴨影蹤及與展覽有關的設計,例如橡皮鴨腳印、水滴、甚至整隻橡 皮鴨等,到處都是可愛的橡皮鴨展品。金鐘站 E出口亦成為「橡皮鴨主題出口」,出口上高 6米、寬24.5米的巨型玻璃天窗,裝飾成活潑精靈的趣緻鴨子臉,是港鐵歷來最大規模的戶 外公共藝術裝置。可愛的黃鴨探頭窺看,就像與維港上的一雙橡皮鴨遙遙相望。港鐵表示, 主題車站將配合展覽維持三星期,期望可以讓市民在「返工返學」途中感受橡皮鴨的療癒力 量,並呼籲市民在打卡時注意安全,亦會在站內不同地點加派人手,提供協助。

另外,在附近的香港站亦有「搞作」,香港站首次曝光的大型數碼全景互動顯示區,由 橡皮鴨率先打頭炮,屏幕上巨型橡皮鴨彷如暢游維港般輕輕搖晃,現身港鐵站與乘客互動,
屏幕上方亦不時會落下小鴨,通過感應裝置,碰到途徑乘客頭部便會彈出心型圖案。加上整 個空間播放著偷悅繽紛的音樂,為大眾繁忙的生活添上樂趣。

港鐵公司總社區關係及活動統籌經理朱寶賢指橡皮鴨 半圓玻璃天窗是港鐵最大規模的戶外公共藝術裝置
香港站大型屏幕上巨型橡皮鴨彷如暢游維港般輕輕搖晃
地陷封街


商販苦不堪言
促請政府發放恩恤金以渡過難關
菜檔檔主余女士指,其檔口跌入地坑中,蒙受損失
中環嘉咸街上月六日發生工業意外,兩名工人疑因地盤外水管爆裂引致水土流失,路面突然凹 陷,墮入深坑頭部受傷。事發後該路段需封閉約八天。事件發生一個月後,有附近商販檔主大呻受 封路及意外影響,令生意大受影響。港島西立法會議員陳學鋒接受《港紙》訪問時表示,希望政府 向受影響商戶發放一筆恩恤金,並透過舉辦市集吸引人流。
封街一星期 商販生意額下跌一半
其中一位受影響的菜檔檔主余女士接受《港紙》訪問 時指出,地陷當日,她的檔口也一同跌進地坑內,許多開 檔的用具都破損了不能再用,變相損失亦較大。而嘉咸街 封閉期間,一眾商販都不能開檔做生意,即使現時解封, 由於事件經媒體報道後,人們始終害怕到這裏買菜,生意 額至少都下跌了50%。

余女士期望政府可以伸出援手,不論賠償責任誰屬, 市建局都能夠先行賠償一筆恩恤金,因為小販們的現金流 動始終要依賴客戶群,沒有收入可能連入貨都有困難。同 時,她也希望政府多舉辦一些活化活動,如販商市集等, 以吸引人流到訪。
另一受影響生果檔主劉女士也表示,街道被封期間, 整條嘉咸街的商販也同樣面對貨物損失。她檔口的大批生 果拿不回來,結果水果白白變壞了,不能再賣,使她蒙受 相當大的損失,影響十分大。加上人流大大減少,其生意 額也減少了50%。她希望政府可做好安全措施以避免同類 型事件發生,同時盡快可以有賠償。
檔口位於嘉咸街及結志街交界的豬肉檔主才哥則稱, 地陷發生 後連結志街一段路口也被封了,禁止人和車輛駛 入,以放置抽水泵抽水,但原來這段路也沒有危險性,若 把抽水泵移入一點,根本就不用封閉。才哥指這一舉措增 添了他們經營的困難,因為其檔口有三分一生意來自外區 的客人,特別是駕車來的顧客,但他們到了路口又不能駛

進來,變相影響了店 舖 生意。同時,該批外來客人長達一 星期沒法來光顧,便會選擇到其他地方買,其購物模式一 轉變就不一定會回來,他有一位長期駕車來買豬肉的熟客, 現在也不見其來光顧了,才哥無奈向記者道﹕「這個 五 月 是白白面對虧蝕了。」
政府將舉辦活化市集 冀吸引人流
就地陷事件,陳學鋒也促請政府認真調查和跟進事件 總體原因,「第一,希望找到意外的責任人,追究賠償責 任予有關販商;第二是避免同類型事件再次發生。」他認為, 中西區的發展比較早期,區內喉管老化問題嚴重,希望當 局正視問題,集中確保安全以及保持正常運作的喉管維修 保養。
他指出,區內爆裂水管問題不時發生,政府過往曾更 換了一批老舊喉管。然而, 今次事件有可能涉及新舊喉 管的接駁位並未做好,甚至 工程尚未上馬,舊喉疑因壓 力問題再次爆裂。故陳學鋒 認為,這對政府是一個提 示,舊區的設施更換需要整 體規劃,不能分開去處理, 不然就有機會「爆完這處, 那處又再爆過,對居民的影 響滋擾會更大。」
即使是早上上午10至11時,來 嘉咸街買菜的人流依然稀少,無 復以往熱鬧
陳學鋒直言,疫情復常後一段時間,嘉咸街商販的人 流、生意額都慢慢恢復了,但地陷事件發生後,有些市民真 的害怕到這裏買菜,「由於來買菜的多數是菲傭或老人家, 年青的聽到這個新聞,會叫老人家不要來,這都是人之常 情。」
對於一眾嘉咸街商販的賠償和要求,陳學鋒與政府溝通 過,當局也答應將會舉辦多些活化活動,例如之前的嘉咸市 集,同時,協助進行一些販商的推廣活動,讓市民知道這裏 安全了,拾回對這個地方買菜的信心。惟有關恩恤金方面, 有關當局仍需要進一步商討。陳學鋒表示會密切關注事件, 助一眾商販爭取賠償。
陳學鋒(右)與民建聯中西區支部委員張嘉恩(中)了解嘉咸 街生果檔主劉女士訴求
嘉咸街附近多個工程陸續動工
陳學鋒稱,嘉咸街附近陸續都會有大型的工程, 但該處街道狹窄,不時有大型工程車出入,與路人擦 肩而過,讓人擔憂容易發生交通意外,所以他也積極 與政府商討,確保街道有足夠空間和配套。同時,在 工程進行前,當局可以加強 勘察,注意對老舊喉管的 影響,避免地陷事件再次發生。

嘉咸街一眾販商大呻生意大受影響,經營困難豬肉檔主才哥
官兵們都很親切,為市民留影
夢起東方 揚帆起航
展覽中心派出現役士官擔任講解員, 為活動進行解說及回答問題
灣仔居民參觀吹角連營 培養家國情懷
為準確認識國家情況、國家歷史、國防建設及「一國兩制」
落實概況,灣仔區於六月三日組織居民到昂船洲軍營參觀解放軍駐 香港部隊展覽中心。主辦方指,希望透過活動可讓市民正確認識國 情,並增強對國民身份的認同。
中心展覽以「夢起東方」為主題,設中國夢、強軍夢、香江衛士共三個主題展廳和裝備 模型展示區,並有講解員一直在場為居民進行解說。展覽內容豐富充實,當中包括中國古代 歷史發展、近代歷史概況、新中國成立前後的鬥爭、當代國防建設等內容。除了圖片、實物、 場景和影片外,更有實景佈置,例如抗美援朝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所建的防空洞,讓參觀者 可以實地感受當時情況。


參觀者梁先生指,官兵親切有禮,而且耐性十足,亦會對不同提問進行詳細回答。而在 整個活動中,既能看到燦爛輝煌的華夏文明,亦能看到不思進取導致積弱貧苦的近代中國, 更看到救亡圖存的熱血青年所建立的新中國。而新中國亦在正確的道路下,成功「站起來、 富起來、強起來」。祖國繁榮昌盛,不斷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及安全感,當中有幾代 人的付出與奉獻,當中包括鮮血與生命。梁先生形容,國防是強大祖國的根本,軍隊是廣大 人民的護盾。他為國家的輝煌成就,以及維護國家安全的人民解放軍感到自豪。



梁先生又指,儘管自己一直有留意國防資訊,但很少機會可以進入軍營參觀實物模型, 他又「惋歎」稱:「可惜,這些實物模型不能購買。」
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曾參觀駐港部隊展覽中心,他在報導中指展覽中心將會逐步開放, 提供了良好的機會,進一步加深市民認識國家安全觀,增強市民對國家民族的認識和國家觀 念。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是中央人民政府派駐香港特區的部隊,透過防務工作維護 國家的主權、統一及領土完整。駐港部隊進駐以來,一直守護著國家和特區的安全,是保障 特區長期繁榮穩定的堅實後盾。駐港部隊嚴格按照《憲法》、《基本法》、《駐軍法》和相 關法例在特區履行職務,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愛國愛港,深得市民信任和愛戴。
「陸戰之王」坦克深受市民喜愛
展覽中心以模型展出海軍編隊


展覽中心有著不同現役裝備的模型

情聚香江 展望將來 維園一連三日舉辦家鄉市集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6周年,多個團體於六月三日至五日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辦「家鄉市集嘉 年華」,吸引大批市民到場參與。





嘉年華由香港廣東社團總會、香港福建社團聯會、香 港廣西社團總會、香港海南社團總會、香港浙江省同鄉會 聯合會等五大社團牽頭,聯合全港其餘21個省級同鄉社團 共同舉辦。主辦方表示,今次活動目標清晰,希望讓香港 市民「開心啲」,大會歡迎所有市民參與活動,設有足夠 通道供入場,所有場地設施已按政府要求作安全檢查。
炎炎夏日無阻市民熱情,即使烈日當空,到場的市民 仍然甚多。為此,參展商紛紛各出奇招,包括在檔口的裝 飾上花心思:香港海南社團總會便選擇在場地中間擺放具 瓊州度假風格的攤位,內部加裝「椰子樹」、茅草亭及沙 灘椅,配以海南訊息,希望吸引市民到攤位避暑打卡,以 及在港推廣海南旅遊。
除裝飾奇觀外,「民以食為天」,喜歡「食」是中國 人的天性,同時亦是參展社團的拳頭產品。在場的參展商 大多以家鄉美食作賣點,其中潮州美食在一眾佳餚當中成 功「殺」出一條血路:以香港區潮人聯會為例,除了各種 調味料外,他們亦重點推廣潮州手打牛肉丸。牛肉丸頗受 歡迎,工作人員笑著「抱怨」指基本上沒有「停過手」。
此外,包括菜脯、鹹蛋、醃製蟹、滷製雞鴨鵝等各種潮州 美食,亦有不少捧場客。
同樣以「鵝」取勝的,還有香港五邑總會:攤位除了 以花生及陳皮等傳統五邑特產作招徠外,該會更以開平馬 崗鵝為藍本,在攤位放置了兩隻大白鵝。肥肥白白的大鵝 吸引到不少小朋友及市民前來,成為了獨樹一幟的打卡點。 該會青年義工團團長蘇穎瑜指,本次大型市集機會難得, 因此亦加入了青年文創元素,希望會內青年可以借此良機 吸收經驗,而與大白鵝同款的M.Goose毛公仔,亦成為了 攤位的主打。
除了「食」、「玩」外,中國傳統文化亦是部分參展 商的宣傳重點。香港湖北社團總會轄下的荊楚編鐘,便在 攤位內展示了一整套中國歷史上用於禮樂制度的編鐘模型, 希望市民可以直接觀賞到中國傳統文化特色。
有到場購物的市民表示,場內空間廣闊,產品便宜且 多款,時間處於週末,因此到場閒逛。但他笑言指,這幾 天天氣炎熱,希望選址可以在室內有冷氣的地方舉行。
香港區潮人聯會推廣家鄉美食牛肉丸
五邑鵝深受小朋友喜愛 有參展商準備了一整套禮樂模型
香港五邑總會青年義工團團長蘇穎瑜(右一)

今年的佛誕適逢譚公寶誕,有團體在東 區筲箕灣舉辦大型譚公誕慶祝活動,祈 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社區和諧。

五月二十六日(即農曆四月初八)是佛誕,同日亦是 譚公寶誕。香港東區各界協會、筲箕灣社團聯合會、 香港 民政事務總署 共同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其中重頭戲「譚 公誕巡遊」於當日上午進行,主辦單位在筲箕灣工廠街遊 樂場舉辦大型起步禮儀式,邀請中聯辦港島工作部部長薛 惠君、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胡健民、民政事務總署署 長張趙凱渝等主禮嘉賓,現場參與者還包括立法會議員、 政府各部門代表、東區各大社團領袖、東區各分區委員會、 防火委員會、滅罪委員會及兩個地區青年委員會的委員們 共同參與支持,場面熱鬧非凡,齊心同賀譚公寶誕。
香港東區各界協會會長朱浴龍在致歡迎辭時表示,譚 公誕是每年東區最具地區特色的活動之 一,近年受疫情影響停辦活動,今年終於 在東區民政事務處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 下,重新舉辦,而且活動的組織、規模、 內容都遠超歷年。一系列活動包括大型巡遊表演、祭祀祈 福儀式、迎神送神儀式、綜合文藝表演、粵曲專場、敬老 盆菜、國際醒獅比賽、攝影比賽等等,得到廣大市民積極 參與,亦吸引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觀光體驗。 他 相信系 列慶賀活動在給市民和遊客有豐滿感受和體驗的同時,能 夠更進一步宣傳和推介東區,講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





張趙凱渝致辭時表示,今年的譚公誕系列活動規模
筲箕灣譚公誕大巡遊
龐大,內容豐富精彩,吸引了大批市民 參與。大會亦在今屆首創特色「譚公福 餅」,並首次與東大街商戶合作,推出 食肆店舖優惠,配合特區政府「開心香 港」主題,在東區營造出一片喜慶的節 日氣氛。今天的重點活動是地區飄色巡遊,她期望活動能 夠讓廣大市民一起同賀同樂,該署未來會一如既往支持地 區的各項傳統節日活動。






筲箕灣社團聯合會主席許嘉雄在致感謝辭時表示,感 激東區民政事務處以及社會各界對譚公誕系列活動的鼎力 支持。「譚公」信仰源自惠州,相傳譚公常為當地漁民預 測天氣、治療疾病、並被奉為神,對漁民而言意義深遠。 帶入香港後,逐漸成為香港尤其是東區 民間的一個重要節日和文化盛事。希望 能夠通過舉辦『譚公誕』活動,傳承中 華優秀文化傳統,祈願國家國泰民安, 香港政通人和,東區風調雨順、百業興旺、穩定發展。
過千人的巡遊隊伍在儀式完結後,由筲箕灣工廠街遊 樂場出發,途經東大街、東喜道、譚公廟道巡遊至東區文 化廣場。 今年的巡遊活動有多個隊伍參加,當日有四十 多支巡遊隊伍,包括醒獅舞龍、銀樂步操、八仙出巡等約 二千人參與演出。隊伍由筲箕灣電車總站旁出發,由逾百 呎長的金龍帶領,一眾嘉賓跟隨其後,向兩邊的市民揮手 打招呼和派發福包,小朋友站在飄色車上派發福包給兩旁 的市民,亦有仙女向圍觀市民派發。另外,有小朋友扮演
角色在飄色車上打鼓,亦有少年步操樂隊、舞獅隊、旗隊、 洪拳武館,造型維肖維妙,吸引許多市民拍照,整條街道 站滿圍觀群眾,人山人海,非常熱鬧。

疫情過後所舉辦的大型活動帶旺東大街人流,帶挈食 肆生意,多間食肆多人排隊,一 店舖 老闆表示,「今年譚 公誕人流很旺,好耐無見到咁多人,幫到我生意,仲多咗 好多生客!」。東區民政事務專員陳尚文表示,今年譚公 誕活動獲東區民政事務處大力支持,不僅是東區歷來最盛 大,也是今年全港最盛大的譚公誕活動。新冠疫情三年後 首次復辦,譚公誕活動內容多元化,有粵劇觀賞活動,也 有獅王競賽等。
到達巡遊路線終點東區文化廣場後,由泓澄仙觀人員 帶領一眾嘉賓參與祭神儀式,泓澄仙觀主席葉映均負責念 經祈福,香港東區各界協會會長朱浴龍、香港東區各界協 會常務副會長黃建彬及麥順邦帶頭上香祭神,祈求國泰民 安、風調雨順。

政府「躍動港島南」計劃本月初提出,將鴨脷洲公園一個七人足球場重 置,改建為一個多用途停車場,另把鴨脷洲東北休憩用地融入緊急車輛通道 連接鴨脷洲海旁道和平瀾街。南區建設力量就新方案收集居民意見,並在記 者會上提出多項優化建議,包括智能停車泊位、調整停車位種類、希望增加 雙層摺疊式泊車裝置和增設現時泊車咪錶位,同時期望施工期間盡量減低對 居民的影響。
鴨脷洲公園改建停車場

居民憂施工令區內交通惡化
七成市民支持改建停車場
鴨脷洲大街交通極為繁忙
南區建設力量就方案透過街站和網上收集203份問卷。 南區建設力量社區幹事張偉楠表示,有約八成受訪市民表 示區內的泊車位並不足夠和認同區內違泊問題嚴重。其中 超過七成的受訪者支持現有的七人足球場重置以加建泊車 位。
然而,南區區議員林玉珍表示,同時有近六成受訪市 民關注施工時的民生影響,例如引致噪音、污染、交通擠 塞更嚴重等問題。接近一半受訪市民關注區內休憩設施的 使用和關注施工時長,亦有約33%市民關注新方案對區內 大型活動舉辦的影響,例如會否影響鴨脷洲舉辦洪聖誕等。

他指出,新停車場有90個停車位,會吸引區內居民或 區外人士到鴨脷洲泊車,故當局應進行交通影響評估,以 了解現行道路基建能否應付,假若不能應付時,或許要在 行人過路處和其他交通燈上作配合。至於工程期間很大機 會有大型車輛進出,希望當局能在施工期間制定交通方案, 讓道路使用者、行人與車流更順暢,確保不會影響區內居 民生活。
陳家珮期望,政府可透過南區建設力量收集的民意調查,進一步優化其建議
她希望政府能提供其他場地,好讓洪聖誕不受影響,並有 相關措施保障道路安全和不受擠塞影響。

宜優化方案 減低對居民影響
張偉楠表示,有約八成受訪市民表示區內的泊車位並不足夠和認同區內違泊問 題嚴重。其中超過七成的受訪者支持現有的七人足球場重置以加建泊車位

立法會議員陸瀚民關注南區區內交通飽和量和公帑運 用,並提出新停車場可考慮採用智能泊車系統、提供電動 車充電裝置、合理規劃停車場車流方向、施工期間建築物 料的運輸可考慮以海路運輸或緊急通道進行等四項優化建 議,目的是希望工程讓市民獲益時亦不會令鴨脷洲交通造 成太大負荷。他更提到若工程愈遲做,造價可能會愈高, 希望當局盡快做諮詢,融入地區與局方意見後工程盡快上 馬,使公帑更好善用。
陸瀚民續指,新停車場可考慮採用智能泊車系統,例 如參考荃灣海盛路智能停車場,並且所有泊位都能提供電 動車充電裝置,由於政府計劃2035年不會再為汽油車和混 能車出牌,因此區內基建應要配合相關減碳政策。至於政 府建議鴨脷洲東北休憩用地變為緊急車輛通道,「假如不 是太多緊急車輛使用,可考慮將其作為 恆 常行車路,或把 新停車場接駁,讓整個鴨脷洲交通比較順暢。」他說。

另一立法會議員陳家珮期望,政府可透過南區建設力 量收集的民意調查,進一步優化其建議。她提到鴨脷洲大 街道路狹窄,是區內主要道路,並有鴨脷洲公園、足球場、 籃球場、小品酒店、港鐵站出口、無數餐廳和店舖等設施, 時常出現人車爭路情況,對市民生活不是太理想。至於違 例泊車情況也非常嚴重,故倡議未來新落成樓宇需安排一 定數量的車位。



她還提到內地使用很多摺疊式停車場裝置,不需太多 人手、非常自動化和施工期較短,成本相對大大減低,海 旁露天停車場可考慮引入雙層或三層摺疊式停車場。當局 還可考慮在利枝道增加多一些泊車咪錶位,有效盡快紓緩 車位短缺問題。區內洪聖傳統文化節都希望預留兩個籃球 場作物資運送。
陸瀚民關注南區區內交通飽和量和公帑運用
南區建設力量副召集人彭兆基建議政府考慮優化改建 停車場的方案,以 紓緩 現有的交通問題。同時寄望政府透 過躍動港島南計劃,成功把南區打造成為一個充滿活力, 適合工作、居住、探索創意及消閒玩樂的地區,為南區制 定全面的行人環境和交通改善建議,以及海濱和休憩空間 的改善方案,以增添地區活力。

我的爺爺種到土裏去了。
湯八斤說起他未曾謀面爺爺,是這樣描述的。從湯八 斤記事起,他就追問我的爺爺呢?開始他把別人家的爺爺 當成自己的爺爺,跟著別的小孩叫。過了段時間又醒悟過 來,小小的臉上一片茫然。他對於「死」的概念總是糾纏 不清,也不懂為啥人死了就見不到了。到四歲的時候,有 一天,他突然總結出來了:爺爺種到土裏去了。
湯八斤第一次回到湯店村的時候,還走不穩,屁股上 綁著 尿片。他扶著院子裏的樹,搖搖晃晃地邁開了腳步去 探索,喜滋滋地扯著青柿子的果子,拖著小鏟子刨土塊沙 粒,撿小石頭砸人,追趕比他還高的鵝鴨,扯小狗尾巴, 樂得口水掉得老長。
一個白白胖胖、寬面闊耳的小子,樣子像門上貼的年 畫娃娃。他像一粒飽滿有力的種子,喝飽了陽光雨露,將 在湯家的族譜上發芽,長成茁壯龐大的根系,把家族的血 脈基因在大地上蔓延擴散。每個湯家的孩子,基本都延續 了家族一式一樣的單眼皮,小眼睛眨巴眨巴的樣子都是一 樣的。奶奶已經很老了,她試圖著去摟抱像泥鰍一樣活蹦
爺爺種到土裏去了 熊佳林
亂跳的八斤,但是抓不住。他只是對奶奶 四隻 爪子的拐杖 感興趣,時不時偷偷溜過去摸一下。奶奶的眼睛也慢慢看 不太清楚了,她用最大的努力追著湯八斤看——恍惚時光 又回到從前,這個小孫子和她幾十年前的兒子活脫脫一個 版本,流年偷換。

湯八斤爬到木床的最高處,顫巍巍地站起來,胖乎乎 的小手摸到了木櫃子的邊沿,那上面一層厚厚的灰,一扒 拉五個手印子。在木櫃子頂上,有一個畫框,裏面有一張 黑白照,那是湯八斤第一次見到爺爺的模樣,但是他一點 也不陌生。爺爺的樣子,在爸爸、叔叔、叔爺他們的模樣 裏都找得到影子。
湯八斤能走能跑的時候,奶奶就老得躺在床上動不了 了。湯八斤叫聲「奶奶」又清脆又嘹亮,圓潤的小手拉起 奶奶枯槁如樹枝的老手。奶奶消瘦得驚人,像一片枯萎的 樹葉子輕飄飄地躺在床上,好像風一吹隨時都會走。奶奶 吃得越來越少,只剩下皮包骨,但靈魂是清醒的,她從身 體深處吸足了一口氣,叫著八斤的名字。
氣若游絲的奶奶像一盆將息未息的碳火,終於只餘下
你在那邊還好嗎
西西 米莘萬萬沒想到,連外婆的最後一面都沒見到。接到外婆的病危通知,米莘就定了次日從香港回河南的機票,無奈 外婆卻等不及了,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
「外婆。」米莘對著空空的房子喊道,卻無人回答。外婆的小屋還在,院子裏的銀杏樹也還在,只聽到沙沙的落葉 聲。
「累了吧,累了泡個澡就好了。」外婆在世的時候,每次米莘從城裏回鄉下看外婆,外婆總喜歡給她燒一大桶水, 放上外婆曬的自家院子裏的玫瑰花、牡丹,讓她美美的在銀杏樹下泡個澡,人就舒服多了。
她給自己燒了滿滿一大桶水,坐在外婆留給她的木桶裏,水氣氤氳,她閉上眼睛,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起風了,銀杏葉紛紛揚揚落了滿地,她聽到了外婆的聲音,從遙遠的天邊傳來。她猛地睜開眼睛,不過是做了一個 夢。抬頭,高大的銀杏樹使勁搖擺著樹枝,這銀杏樹二十多年了,是她出生那天,外婆特地給她種的。她還很小的時候, 銀杏樹不過碗狀大小的樹幹,現在,她一個人已經抱不過來了。
「銀杏長高了,米莘也長大了,外婆就老了。」外婆每次都樂呵呵地對她說。
「外婆才不會老呢,外婆和銀杏樹一樣千千歲。」她撒嬌地說道。
「外婆不在的時候,還有銀杏樹陪米莘,米莘一定要記得回家哦。」外婆撿起地上的一片銀杏葉,遞給米莘做書簽, 米莘喜歡聞銀杏葉的味道。
她穿上衣服,站在院子裏,才一會兒功夫,院子裏已經是滿地的落葉。她撿起一片發黃的葉子,樹葉的脈胳清晰可 見,像魚骨架,更像是一棵小樹印在葉子上。外婆說過,每一個人就是一棵樹,分叉的樹枝是一個個夢想,樹葉是無數 的思念。
外婆有夢想嗎?她不記得了。她只記得外婆最盼望她回家看她,陪她坐在銀杏樹下,一邊聽她聊學校的事,一邊幫 她梳頭髮。
她拿起牆角的掃帚掃起來,她要將樹葉歸集成一堆,堆在大樹腳下,就像外婆在世時常做的那樣。
「所有的樹葉都要落地歸根,人也一樣。」外婆幫她梳頭的時候最喜歡對她說的話,讓她心裏又一陣酸痛。風越來 越大,樹葉卻怎麼也掃不完似的。
「喵喵喵……」貓,她差點忘了外婆的貓。她停下手中的掃帚,四下裏尋找。外婆走後,貓就沒有人照顧了。這麼 多天,她以為貓也失蹤了,卻不曾想,它竟然爬在高高的銀杏樹上了。她朝它伸出手,貓從樹上下來,卻一溜煙地跑出 院子。
她失落地坐在地上,望著已經掃成一堆的樹葉發呆。掃過的地方,又已經鋪上了一層新落的樹葉,冬天很快就要來 了。
貓又回來了,從院子牆根下的一個洞裏。她驚奇地發現,老母貓身後跟著三只小小的貓咪。 她站起來,又驚又奇,淚水脫眶而出,嘴裏卻喃喃道:「外婆,您在那邊還好嗎?」
餘溫和灰燼。奶奶咽氣的時候沒能等到湯八斤回來。她那 被身體拖累得無比沉重的魂魄,終於擺脫了蒼老身軀的壓 迫,好像扔掉了一件舊衣,輕快地穿行在盛夏湯店村肥沃 的大地上。大雨傾盆,奶奶的身體躺在泥土地裏,雨水澆 澆,又生出了別的枝節。夏天的湯店村熱鬧得很,各種各 樣的植物花草忙於 佔 領田野的空地,一個晚上就要竄高好 多;扁豆禾苗棉花秧子忙於結果實,滿池塘的青蛙、蚱蜢 忙於戀愛產卵,螢火蟲滿處飛。
奶奶的墓就在爺爺旁邊,這是早就選好的位置。湯店 村的祖先都是這樣安葬在離屋不遠的田野裏,每個墓都挨 得很近,好像這樣便於隨時串個門,吆喝一桌麻將。他們 彼此都是兄弟、父子,血脈相連,永不分離。
相愛又忘記
王麗華 翻出一堆衣服,
舊的新的沒剪掉牌的, 短的長的厚的薄的, 如同一本書, 一些往事。
遠的近的才發生的, 一一打開。
抖抖塵埃,
衣服曝曬在陽光下,
我看到她們呼吸, 她們交談。
衣角掀動, 衣影搖曳, 從中出走,
一個個明媚的女子。
我忘了這些衣服, 也忘了,
我有過的青春。
如同會忘記,
一縷春風,一朵夏花,
一輪秋月,一片殘雪。
參觀者透過觸碰電子花海,為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獻上鮮花
港島青年參觀駐港部隊展覽中心 厚植家國情懷

為了培養青年的國民身份認同及加深對駐港部隊的認識,香港島青年聯會、香港青年會及香港 傑出學生協進會早前組織過百名青年參觀位於昂船洲軍營的駐港部隊展覽中心,觀賞館內有關國家 發展歷史,包括香港回歸祖國時的珍貴資料。青年在導賞員的詳細講解下專心聆聽,不時舉手提問, 並拍攝感興趣的歷史相片及展館藏品,展現出濃厚的興趣。
全國青聯委員、香港島青年聯會主席胡志禧表示,眾 團友「未出發先興奮」,非常高興有這次難得的機會親身 來到軍營以及展覽中心,全面了解祖國和人民軍隊,更深 入認識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和輝煌成就。大家 都 認為一天 的參觀時間不足以了解軍營以至國家軍事發展的進程,希 望日後再有機會參加同類型活動,增強對國家的認識以及 國民身份認同。
全國青聯委員、香港青年會主席陳凱榮表示,此次參 觀駐港部隊展覽中心的機會對青年而言非常難得,透過展 館內的相片與展品,青年們得以領略 新中國 是如何從殘酷 的戰爭、 複雜的國際環境下 成立,並逐漸發展成今日的富 強大國。尤其是講述香港回歸祖國以及全國齊心防疫的展 覽部分,更加令參與青年身同感受,產生共鳴。他期望青 年團體肩負起教育好青年的責任,透過不同的活動和形式, 將正確的價值觀、歷史觀灌輸給下一代。
香港傑出學生協進會會長王倩雯表示,好開心今次 與 幾位剛就讀大學的青年朋友 同行 參觀展館。展館的內容亦 十分豐富,三個展館分別以「中國夢」、「強軍夢」、「香 江衛士」作主題,當中也有不少圖文雕塑、文物實物、影 像資料、互動講解等,她沿途可以就著幾位青年朋友的興 趣多作講解,讓他們加深對國家發展的認識,理解和銘記 歷史。
其中一位團員林先生在「中國夢」展館中,透過觸碰 電子花海,為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獻上鮮花,致以最深切的 哀悼。他表示,展覽不僅生動地講述了中國共產黨的故事、 中國故事和人民軍隊的故事,也充分發揮了愛國主義和國 防教育的功能。




另一團員施小姐表示,內地和大灣區充滿機遇,為香 港青年一代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和發展潛力。她希望港青、 中小學生參加更多這樣的參觀交流活動,認識國家,加強
國民身份認同,並把握機遇,緊貼香港及國家的發展,少 批評、多觀察、多獻策,為香港建立一個更好的未來。

昂船洲軍營的駐港部隊展覽中心於二零二一年建成開 放,展覽主題為「夢起東方」,設「中國夢」、「強軍夢」、 「香江衛士」三個主題展廳和裝備模型展示區。展覽著眼 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中國故事、人民軍隊故事,綜合運 用圖文展板、文物實物、場景雕塑、視頻等多種方式,充 分展示中華民族燦爛文明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復興圖強 的輝煌成就,充分展示人民軍隊在黨的領導下不斷從勝利 走向勝利的光輝歷程,充分展示駐香港部隊貫徹「一國兩 制」方針、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生動實踐。展覽中心 冀逐步面向駐軍官兵和香港社會開放,充分發揮愛國主義 和國防教育功能。



昂船洲軍營的駐港部隊展覽中心

展館內容豐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