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總頻道
舞蹈連線



香港文化藝術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6周年酒會,本地文化藝術界人士及業界友好齊聚一堂,共賀國慶。

特首李家超致辭時表示, 特區政府將持續將香港建設為文化藝術創意交流、 合作與推廣的重要平台。
香港舞蹈總會有限公司
Hong Kong Dance Federation Limited
Rm B, 26/F., Grandion Plaza, 932 Cheung Sha Wan Rd., Lai Chi Kok, Kowloon, Hong Kong
九龍荔枝角長沙灣道932號興迅廣場26樓B室
(852) 2967 8253 (852) 2967 1591 hkdf@netvigator.com www.hkdf.org.hk
6900 3960
督印人:梁其芬
編輯委員會:冼源、羅廖耀芝、馮杏美、温雄、 陳紀賢、楊志穀、陳磊、曾雪麗
執行編輯:王愷靖、余慧敏
設計:tHINKING bOX ltd.
廣告 / 訂閱查詢:2960 4940 (王小姐)
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
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嘉賓意見並不反映本會立場。
香港文化藝術界慶祝 國慶 76 周年酒會
香港文化藝術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6 周年酒會, 於 10 月 9 日假香港金鐘 JW 萬豪酒店宴會廳舉行, 行政長官李家超及各政要代表出席。
撰文:羅廖耀芝
特首李家超致辭表示,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支持下,特區政府積極推動文藝 發展,將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充分發揮香港中西薈萃的獨特 優勢,促進文明互鑒、民心相通。
籌委會聯席主席兼榮譽贊助人霍震霆致歡迎辭時表示,今年迎來新中國 76 周年華誕及抗戰勝利 80 周年的「雙慶之年」,也是緬懷先輩、珍惜和平的重要 時刻。籌委會聯席主席兼榮譽贊助人區永熙致謝辭時表示,衷心感謝各界嘉賓 蒞臨,長期以來,正是在場各位文化界的朋友們以卓越的才華和不懈的努力, 為推動文化繁榮、促進社會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大會在酒會場外設置一系列地道文化體驗活動,包括香港特色打卡攤位、書法 藝術體驗、民間手工藝體驗、品酒文化體驗等,並特別設置「出版 3.0 +」展位, 深入介紹該計劃以人工智能加速業界開拓更廣闊市場的最新發展。

霍震霆表示,籌委會今年精心策劃了 一系列多元化地區活動, 包括「行走的圖書館」及「區區有戲睇」。

區永熙表示,長期以來, 香港各行業都得益於國家改革開放, 文化藝術界在這方面也有很大的受惠。

酒會特別設置多個文化體驗環節,彰顯中華文化底蘊。

12位前輩及 4位青年藝術家照片

難得聚首,主禮嘉賓把握時間暢談一番。
香港音樂舞蹈界熱烈慶祝國慶76
逾 500 業界精英共聚盛宴
2025 年 9 月 22 日晚,香港音樂舞蹈界於尖東 安達中心彩福煌宴隆重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 和國成立 76 周年國慶晚宴」,現場筵開 43 席,匯 聚逾 500 位業界代表、藝術家及青年才俊,場面 盛大熱烈。
晚宴在莊嚴的國歌奏唱中拉開序幕。大會榮幸邀請到國慶籌備 委員會名譽顧問、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羅淑佩局長,中聯辦宣文部 林枬副部長,立法會議員霍啟剛、馬逢國,以及陳達文博士等擔 任主禮嘉賓。康文署代表及各界音樂舞蹈人士亦熱情參與,同賀 國慶。
區永熙名譽主席首先致歡迎辭,感謝各界對文化藝術發展的 支持。其後,羅淑佩局長在致辭中肯定香港音樂舞蹈界對豐富城 市文化底蘊、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貢獻,並表示特區政府 將繼續支持業界發展。霍啟剛議員則強調文化藝術對社會和諧 與青年發展的深遠影響,寄語業界再創高峰。陳永華主席最後 致謝辭,展望業界齊心協力,為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再添動力。
晚宴的重頭環節是頒發「香港音樂及舞蹈卓越貢獻獎」與「香港 青年音樂家及舞蹈家獎」,以表彰資深藝術家的傑出成就及鼓勵 青年一代持續創新。
是次晚宴不僅是一場慶典,更展現了香港音樂舞蹈界團結向上、 傳承創新的精神風貌,為國家 76周年華誕獻上誠摯祝福。


「香港舞蹈卓越貢獻獎」的前輩: 著名資深舞蹈教育家 顏木蘭老師 香港舞蹈普及化的先鋒 陳寶珠博士 香港著名資深舞蹈教育家 朱絜老師 香港著名影視編導及舞蹈教育家 劉素琴老師 國際東南亞舞蹈大師及教育家 廖春慧老師
中國最早一代芭蕾舞教育家 吳湘霞老師
「香港音樂卓越貢獻獎」的前輩 中國資深合唱指揮家及音樂教育家 劉孝揚老師 香港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及音樂教育家 謝芷琳老師 香港著名鋼琴家、演員、作家、音樂教育家 羅乃新老師 國際著名鋼琴家及音樂教育家 李名強教授
香港箏樂拓荒者、演奏家、教育家及作曲家 蘇振波老師 國際著名鋼琴家及音樂教育家 黃懿倫教授
香港青年舞蹈家獎 2025
香港傑出青年舞者、編舞家 梁儉豐先生、麥卓鴻先生
香港青年音樂家獎 2025
香港著名音樂製作人及二胡演奏家 朱芸編先生 活躍於國際的指揮家、學者及教育家 韓進豐先生


2025 07.22 - 25
撰文:劉定國


國際青少年舞蹈營 2025 於 7 月 22 至 25 日再次在香港演藝學院舉行。因去年 的成功,令報名人數很快已額滿( 100 人)。今年由舞蹈科學及簡易西方舞作
開始,主修有由陳璐老師任教中國民間舞、天妮卡·雲·傑爾老師任教亞美尼亞 舞及楊威誠老師任教現代爵士舞。副修舞蹈包括了廖春慧老師、利佩佩老師、 黃銘熙老師及盧綽蘅老師等。
今年的舞蹈營特別新增「必修科」,包括簡易西方舞及舞蹈科學,旨在讓參加者 接觸多元化的舞蹈風格,從基礎了解西方舞蹈的技術與美學,提升肢體協調及 表現力。同時,透過舞蹈科學課程,學生可以認識身體結構與運動原理,學習 如何以科學方法保護自己免受運動傷害。這兩項除了拓寬學生的舞蹈視野, 也有助於培養正確的訓練習慣,促進身心全面發展。
今年的舞蹈營能順利舉行,多謝幾位義工全程投入及香港演藝學院租借場地的 配合。明年國際青少年舞蹈營 2026再見!
完成了舞蹈營後,覺得學到了 很多新的舞蹈知識,整個人有更新的 感覺,增加了自己對音樂的敏感度 有助我繼續學習爵士舞。
林子龍

今年是第二年參加,好開心認識 到好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比較起來, 今年更加好玩,因為今年有外國老師 教,學到更多不同類型的舞種,大開 眼界。
黃己倩、林天晴

撰文:余慧敏
今年七月,香港舞蹈總會舉辦「仲夏舞蹈工作坊 2025 」,邀請了三位風格不同,但 各有特色的老師任教,分別有朝鮮族舞、東北秧歌及亞美尼亞舞,三種舞蹈風格迥異, 但同樣精彩。
今年再次任教的逄英環老師,利用單扇及手鼓等道具教授朝鮮族舞。由於舞種新鮮, 加上節奏明快、動作俐落,令課堂的氛圍相當熱烈,讓學員們體驗到朝鮮舞獨特的 風格及魅力。
而來自延邊的陳璐老師,則帶來東北秧歌。舞蹈節奏鮮明、動作敏捷,配合八角手巾 道具,讓學員們學習更富趣味,更容易投入其中。
除此之外,今年亦邀請了教授亞美利亞舞的 Tineke van Geel老師。明快的節奏, 輕鬆的步伐,展現了亞美尼亞舞的靈活性和創造力。
每一年的仲夏舞蹈工作坊,都希望可以讓學員增進舞蹈技巧之餘,亦能了解舞蹈背後 的文化。期待 2026年的暑假再見到大家,一同學習更多不同元素的舞蹈。



於 5 月舉辦的【共融創意舞蹈導師證書初級課程】,由王廷琳老師 教授。課程包括工作坊、實習課及總結三部分,超過九成的學員都 順利完成課程。
工作坊講解不同特殊需要人士之特點及創意舞蹈的核心理念。同時 亦探究如何在共融舞蹈課堂中有效應用創意舞蹈的理念,以創造 一個更加包容的學習環境。而實習課當中,通過觀察和實踐,增加 導師對特殊需要人士的需求和理解力。課程提升了導師對共融舞蹈 的教學技能及能力,希望讓社會上有更多不同需要的人士都能夠 參與舞蹈活動。
而由於反應熱烈,第二期課程已經展開,十月正式上課。
撰文:余慧敏

《香港舞蹈博覽 2025 》
配套活動
撰文:余慧敏



今年【香港舞蹈博覽 2025 】各表演單位演出精彩, 為觀眾送上 3 個精彩的晚上。除了各舞蹈團體或個人 的演出之外,今年舞總為大家帶來更多精彩的配套 節目,包括「舞蹈科學工作坊」及「舞蹈大師班-中國舞 及當代舞」。
「舞蹈科學工作坊」特別邀請了 5 位講者,香港演藝 學院講師(舞蹈科學)敖君龍講師、香港舞蹈醫學及 科學學會副主席凌家健醫生、香港註冊物理治療師及 香港註冊護士鄧卓姿註冊護士、香港註冊物理治療師 林漢威物理治療師及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教授黃宇樂康復治療科學系教授,為大家分享舞蹈 科學、舞蹈與傷患的關係等資訊,讓大家跳得精彩 之餘,同樣要跳得安全健康。
另外,亦於 8月 10日舉行了【舞蹈大師班】,邀請了國家 一級編導、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舞蹈學碩士 的成立文老師,分享「中國舞-中國舞剖析及編導技術 方法《方圓》;除此之外,亦邀請了編舞家阮日廣先生, 教授當代舞。課堂中,大家都表現投入,同學與導師 之間,都熱烈互動。

舞動盛夏, 綻放城事 撰文:羅廖耀芝
「香港舞蹈博覽

盛夏的香港,熱情與舞步一同燃燒。由香港舞蹈總會主辦的年度盛事「香港舞蹈博覽 2025 」,已於 2025年 8月 7日至 9日假屯門大會堂演奏廳圓滿舉行。
今年博覽以「舞動・城事」為主題,匯聚本地 49 支頂尖舞團,雲集 各方精英,帶來中國舞、現代舞、西方舞、街舞及跨界創作等多樣 化小品節目。三場演出各具特色,風格迥異,展現出香港舞壇的多 元活力。
本屆亮點之一,是特邀兩位著名本地舞蹈家全新編創中型舞蹈 作品,讓傳統與現代藝術風格在舞台上交織共鳴,為觀眾獻上 一場跨越時空的視覺饗宴。
其中,由陳磊編舞、曉舞蹈演繹的中國古典舞風格作品《葭思・秋水 伊人境》,繼香港舞蹈家協會香港會員分會主辦的《古風‧今咏》, 作品經修改後更顯成熟細膩,意境深遠。
為使本屆舞蹈博覽更具意義,大會重新招募演員,組建了由 11位學 員組成的「香港舞蹈總會精英舞蹈團」。該團在著名編舞家阮日廣 先生(Mr. Ngoc Nguyen Anh)指導下,演繹全新當代舞作品

《希望之旅》,以充滿意義且極具觀賞性的演出,贏得觀眾一致讚 賞,也為將於 2026年復辦的精英舞蹈團打響頭炮。
此外,大會榮幸邀得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學生參與演出,演繹 鄢小強老師的作品《一夢》;並首次邀請「深港文化藝術協會」呈獻 成立文老師的作品《兩儀・生》,跨界合作廣獲好評。感謝各位導師 的悉心指導,以及所有演出單位的全情投入,讓每場節目皆精彩 紛呈,藝術感染力十足。
這個夏天,因舞蹈而不凡。感謝香港藝術發展局的經費贊助,以及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場地支持,讓香港舞蹈總會再次成功呈獻這 場屬於香港的舞蹈盛宴,讓我們共同見證本地舞壇的蓬勃生機與 無限魅力。
期待 2027
年,我們再會!















19




11. 童夢《泰》
12. 鄧唯《古道的風》
13. 香港飛躍舞蹈學院 藍嵐《倒流》
14. 曉舞蹈教室《能不憶江南》

15. SDM爵士芭蕾舞學院《Hey Pachuco》
16. 香港舞蹈總會精英舞蹈團《希望之旅》
17. 赤舞《正念三部曲》
18. ZECA Performing Arts Academy LEE Lok- hin《 I Have Nothing》
10. Medance《Dem Beat》
19. 苗徽舞集- 大漠沙海》

































西安、洛陽

撰文:陸恩美
歷史、文化、藝術交流團 藝 術 交 流 團 .
10
於 2025 年 7 月 7 日至 13 日舉辦 「西安、洛陽 歷史、文化、
藝術交流團」,為期七天六夜 的旅程,順利完成。此項活動 由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 基金資助,旨在呼應「百萬
青年看祖國」交流計劃,讓年輕 學員深入了解華夏文明的歷史 與文化。

本次活動分為兩大部分。首部分為舞蹈培訓及交流演出,參加者將接受「漢唐樂舞」和 「陝西鼓舞」的專業指導,並於陝西歌舞大劇院進行交流表演。第二部分則安排參觀四處 知名景點,包括龍門石窟、洛陽博物館、洛邑古城及白鹿原,由資深導遊現場講解。參加者 將透過研究藝術及文物、探索自然地理環境特徵,並親身體驗民俗活動,以促進更深層次 的文化共鳴並擴展眼界。
作為團長,陸恩美老師亦分享了其個人感受與領導心得: 「感謝各位積極參與,攜手推動青年深入了解黃土高原的文化、歷史與藝術,並助力其留 下深刻印象。本活動獲得「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會」資助,主題圍繞「文化、歷史、 藝術」三大領域,並於各方面皆有豐富體驗。學員在學習、演出及團隊合作中展現卓越表 現,獲得師長一致肯定,我們對各位深感自豪。我們秉持盡心盡力、不求完美的精神。「育 人」是『香港舞蹈總會』的核心理念,更致力於「育心」,期望學員能對中國多元舞蹈及文化 充滿熱忱,並期待日後能由新一代接棒使命,持續傳承與發揚。」
西安的旅程,雖然暫告一段落,但這並不代表結束,相反是另一段交流旅程的開始。明年 四月,下一趟旅程,讓我們再次出發文化、歷史及藝術之旅。








【學員心聲】
在舞蹈方面,老師幫助我調整舞姿 以及鼓勵,同時我也通過這一次的交流團 認識到不同的朋友,也學習到不同風格、 陝西民間舞等。
曾梓桐
這趟旅程讓我深刻體會到舞蹈與 歷史文化的緊密連結。走訪西安、洛陽的 古蹟與博物館,親身感受漢唐樂舞的底 蘊,更透過與當地舞者交流,學習到陝西 腰鼓舞、洛陽宮廷樂舞等特色舞種的獨 特魅力。這些經歷不僅豐富了我的文化 事業,更讓我意識到傳統元素在當代蹈中 的無限可能。
岑海琳
經過今次的交流,加深了我對西安 及洛陽的了解,見識到這兩個城市的文化 特色,另外,透過與當地的舞者深入交流, 無論是觀摩表演,還是與他們對談,都讓 我獲益良多。
江芷瑤
參加此交流團後,我認為自己增進 了跳舞方面的知識,一方面開拓了眼界, 另一方面被當地人跳舞的熱誠打動了, 自己亦對跳舞這個興趣更有歸屬感。
我希望自己能繼續努力進修舞蹈,亦會 嘗試盡己之力在港宣傳舞蹈,弘揚中華 文化。 陸芷嶠
祝賀 香港舞蹈總會會長區永熙 獲香港演藝學院頒授榮譽博士
香港演藝學院榮譽學位頒授典禮 2025 已於本年 10 月 17 日假香 港演藝學院(演藝學院)歌劇院舉行,由校董會主席楊傳亮先生 SBS JP 主持。當天頒授榮譽博士及榮譽院士銜予五位社會傑出 人士,以表彰他們在文化發展和表演藝術方面的成就及對演藝學 院發展的貢獻。楊傳亮主席及校長陳頌瑛教授衷心感謝各榮譽 博士和榮譽院士對演藝學院的鼎力支持。本會會長區永熙先生 SBS, JP 獲頒授香港演藝學院榮譽博士。
融匯商道與文化的卓越領袖 區永熙先生是香港傑出企業家,兼具商業遠見與文化使命。幼年 定居澳門,受中葡文化薰陶及祖母教誨,奠定其重視文化傳承、 勤儉節約的價值觀,孕育出對慈善與藝術的熱忱。
1970 年代,十七歲的區永熙赴港發展,從皮革貿易公司起步。
1979 年創業,十年間將企業發展為行業翹楚,1992 年更成為 港交所最年輕的上市公司主席之一,確立其在業界的地位。他 堅持終身學習,先後修讀香港中文大學、美國中康州州立大學、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及比利時列日大學等院校課程,獲高級 企業管理碩士學位,堅信教育是成長基石與啟迪力量。
自 1980 年代末,他積極推動文化教育事業:1999 年與文化部在 內地聯合設立《文化部區永熙優秀音樂教育獎》;同年創辦《香港 文化藝術界慶祝國慶酒會》,他一直擔任音樂、舞蹈、和戲劇等 三個屆別的國慶晚宴贊助人,多個活動現已成為年度盛事。
他歷任香港演藝學院、藝術發展局等重要機構公職,現任中華 文化藝術基金會主席和香港舞蹈總會會長。2012年起參與港大專 業進修學院基金工作,現任副主席暨校友會會長。
自 2005 年開始,舞總仝人與區會長結緣,他一直擔任香港舞蹈 總會會長達二十年。在會長的大力支持下,舞蹈總會喜見今日會 務蒸蒸日上、成績有目共睹。
舞韻薪傳

榮譽博士 區永熙先生 SBS JP
撰文:羅廖耀芝

演藝學院校長陳頌瑛教授 感謝五位榮譽博士和榮譽院士

香港演藝學院榮譽博士暨榮譽院士頒授典禮 2025 由校董會主席楊傳亮先生 SBS JP主禮

香港演藝學院校董會主席 校長 榮譽博士和榮譽院士及管理層合照
區先生慷慨捐獻,是香港演藝學院重要支持者之一,今年學院 特將音樂廳命名為『區永熙音樂廳』以示表揚。同時,他擔任 40 周年校慶籌委會榮譽主席,助力學院未來發展。歷年來獲頒 銅紫荊星章、銀紫荊星章及太平紳士等榮譽,連續二十年擔任 全國政協香港委員,彰顯其社會貢獻。
區永熙先生以企業家精神踐行文化使命,通過商業成就、投入推 動教育與文化,持續為香港社會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令人佩服。
舞臺劇《平潭映象》
楊麗萍藝術分享會在港舉行



撰文:余慧敏
舞韻薪傳—舞臺劇《平潭映象》於 9月 19日至 21日在香港西九文化 區戲曲中心大劇院圓滿落幕。為了讓觀眾在觀賞演出前,能夠更 深入理解作品的藝術構思及內容思維,主辦方特別於 9 月 17 日晚 舉辦了「舞韻薪傳—舞臺劇《平潭映象》楊麗萍藝術分享會」。 作為《平潭映象》香港首演前的重要文化交流活動,分享會透過 嘉賓分享、舞蹈示範、互動體驗以及深度對談,提前為觀眾揭開 這部閩臺文化舞臺巨作的神秘面紗。活動中,主演肖淇心、劉金環 親自示範了劇中經典片段,並邀請現場觀眾上台參與互動,讓大 家親身體驗劇中的舞蹈魅力。
著名舞蹈藝術家、《平潭映象》總導演楊麗萍也現身於特別環節, 與現場觀眾分享她的藝術創作心路及對文化傳承的看法。此次 分享會由藝風娛樂主辦,香港舞蹈總會承辦,唐婭藝術科技協辦, 旨在透過藝術對話與互動體驗,深度展現作品的創作理念與文化 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