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舞訊》2025-第二期

Page 1


舞總頻道 舞蹈連線

編輯室手記

轉眼間,2025 年第二期舞訊又跟 大家見面。從初春走到盛夏,香港 舞蹈總會的活動依舊豐富,於第 二季,有舞總基金開辦的第三屆

「編創傳承」詩韻流芳畢業匯演, 展示了 10 個單位 13 位學員的努力 成果。

而《袋鼠盃舞蹈比賽 2025 》亦已 經順利完成,今年賽事依然精彩 緊張,大家都為 8 月於新加坡舉行 的「亞太區舞蹈比賽」而努力表現, 角逐席位。同樣地,今年的《世界 舞蹈日》繼續得到多個舞蹈團體支 持,為嘉賓及公眾展示不同類型的 舞蹈。

為紀念吳世勳老師,本期特別與 大家回顧吳老師的生平及事業的 成就,緬懷其精彩的人生。

香港舞蹈總會有限公司

Hong Kong Dance Federation Limited

Rm B, 26/F., Grandion Plaza, 932 Cheung Sha Wan Rd., Lai Chi Kok, Kowloon, Hong Kong

九龍荔枝角長沙灣道932號興迅廣場26樓B室

(852) 2967 8253 (852) 2967 1591 hkdf@netvigator.com www.hkdf.org.hk 6900 3960

督印人:梁其芬

編輯委員會:冼源、羅廖耀芝、馮杏美、温雄、 陳紀賢、楊志穀、陳磊、曾雪麗

執行編輯:王愷靖、余慧敏

設計:tHINKING bOX ltd.

廣告 / 訂閱查詢:2960 4940 (王小姐)

【節目預告】

17- 29 June 踢躂舞筆記匯演

主辦:RHYTHM & TEMPO

地點: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JCCAC黑盒劇場

4 July 一步一腳印 : 【停格中的塑風】風雷舞蹈平台 2025

主辦 : 風臨山海舞蹈製作

地點 : 西九文化區 自由空間大盒

5 July 一步一腳印 : 《宿》

主辦 : 風臨山海舞蹈製作

地點 : 西九文化區 自由空間大盒

6 July 一步一腳印 : 【參加一場婚禮】

主辦 : 風臨山海舞蹈製作

地點 : 西九文化區 自由空間大盒

7-13 July 西安、洛陽-歷史、文化、藝術交流團

主辦 : 香港舞蹈總會

地點 : 西安、洛陽

19-27 July 仲夏舞蹈工作坊 2025

主辦 : 香港舞蹈總會

地點 : 香港演藝學院、美孚社區會堂

22-25 July 國際少年舞蹈營

主辦 : 香港舞蹈總會

地點 : 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室

23-24 July 《古風.今咏》經典文學 × 當代舞蹈

主辦 :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 (香港文聯)

地點 : 沙田大會堂演奏廳

26-27 July 舞蹈 ╳ 話劇《舞說木蘭》

主辦 : 香港舞蹈團

地點 : 元朗劇院演藝廳

7-9 August 香港舞蹈博覽

主辦 : 香港舞蹈總會

地點 : 屯門大會堂

8-10 August

《世一衝衝衝 2.0》香港舞蹈團【國際綜藝合家歡 2025】

主辦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舞蹈團

地點 : 沙田大會堂演奏廳

香港藝術發展局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

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嘉賓意見並不反映本會立場。

8-10 August

中華文化節 2025:江蘇大劇院 原創民族舞劇《紅樓夢》

合辦 :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紫荊文化集團有限公司

地點 :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香港舞蹈總會舉行春茗 暨《詩韻流芳》慶功午宴

2025 年 3

月,在香港舞蹈總會區永熙會長的悉心安排下,總會的核心成員、顧問及職 員歡聚一堂,於尖沙咀 K11 MUSEA七層「夜上海」餐廳共設四席,舉行了一場氣氛溫 馨、交流熱烈的午宴。

剛從外地返港的區永熙會長,將此遲來的聚會喻為總會之「春茗」。席間,區會長向與 會同仁致以誠摯的新春祝福,祝願大家 2025年平安大吉、萬事勝意;同時寄語香港舞 蹈總會持續進步,會務蒸蒸日上。會長特別提及總會即將在 29 樓增設的全新舞蹈室、

或稱劇場空間,並熱切期待其裝修工程圓滿完成後,為舞總未來的發展開拓更健康、 更廣闊、更遠大的前景。

此次聚會同時也是慶祝舞總於今年三月主辦的舞蹈教育提昇計劃 -「詩韻流芳」作品 專場展演的慶功宴。多位參與該計劃的學員及導師親臨支持。回顧為期七個月的學習 與演出歷程,大家依然興致盎然,交流分享不斷。對於作品的成功呈現,學員們由衷感 謝舞總大會的精心組織與周密安排,並一致認為,她們取得的優異成績與導師們的全 心栽培和無私奉獻息息相關。

午宴在歡聲笑語、與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中,圓滿結束。

香港演藝學院 40 週年

「區永熙音樂廳」舉行命名典禮

5 月中旬有幸參加了區永熙會長在香港演藝 學院為「區永熙音樂廳」舉行的命名典禮,見 證了區會長的慷慨解囊,為文化事業的捐獻和 支持。

當日高朋滿座,香港的領軍人物,包括:政治、 文化、經濟的顯赫人士,以至七大院校的校長 也出席支持,高調地為是次的命名典禮作出 祝賀。

作為文化藝術界的長期贊助人,區會長的 典禮,各界別的負責人都出現在會場,其中舞 蹈界的朋友最為支持,特別是舞總的友好, 都見證了他在我們心中的位置。

區會長的捐獻,正為經濟低迷下的香港業界, 注射了一支強心針。希望香港的有心人士, 繼續為文化事業作出支持和關心:無論是 「解決困境」、還是「錦上添花」,都需要你們的 支持!

撰文:羅廖耀芝

撰文:羅廖耀芝

十三位年青編創課程學員,為演出展開序幕。

【舞蹈教育提升計劃之編創傳承 202425】詩韻流芳的匯報演出,於 2025 年 3 月 8 及 9 日圓滿結束。13 位本地年青編舞者, 以中國詩詞為主題,創作全新舞蹈作品, 與一班年青舞蹈者,演活了一場精彩的舞 蹈盛宴。

13

位編舞參與者將舞台理論與技巧運用於舞蹈編創和 動作設計,加上服裝、音樂、燈光、道具等,將虛無的主題 轉化為具體的舞碼,展現出富有詩意的舞蹈之美。另外, 我們還特別邀請到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系 4 位本科生 : 孫心愛、彭若萱、楊廣森及陳家齊作精彩演出,為觀眾 帶來視覺與心靈的雙重享受。

香港舞蹈總會的「舞蹈教育提升計劃」,至今已舉行第 三屆,今屆學員自 2024年 8月開始,接受了一系列不同 主題的課程,除了由北京舞蹈學院創意學院派出張建民 教授,為首席課程導師,教授「編舞實踐課程」外,更邀 請了業界資深舞蹈家和舞台藝術家教授學員,從編舞到 劇本編寫、從舞台佈景到燈光與服裝等讓學員的舞蹈 技巧得以提昇外,舞台上的知識亦大大增加,運用於 編舞技巧上,更得心應手。

挑戰與收穫 —— 藝術總監 吳雪梅

對我而言,這次擔任由香港舞蹈總會舉辦的舞蹈教育 提升編創傳承項目第三期「詩韻流芳」的藝術統籌, 是一次寶貴的自我挑戰與成長機會。

本項目課程涵蓋多個階段,旨在提供學員全面的學習體驗,讓他們在舞蹈編創的不同 層面上獲得深入理解與實踐機會。令人欣喜的是,學員們來自中國舞、現代舞、芭蕾舞、 爵士舞等不同舞蹈領域,皆以自身專業舞蹈動作語言為創作基礎,透過編創展現獨特的 風格與視角。在這六個月的 旅程中,我們共同迎接一系列挑戰與探索:

確立主題與概念–選定喜愛的詩篇後,深入資料搜集,以確保作品能準確傳遞詩中 情感與故事,增添深度與個人特色。

音樂與節奏–由專業編曲家量身打造配樂,編創學員需與編曲家緊密溝通,以精準 掌握節奏變 化,確保舞蹈與音樂相互輝映。

舞台設計與編排–巧妙運用空間,讓舞者的移動展現編舞層次,使整體編排更具 動態張力。

舞者的表現與情感投入–鼓勵舞者在排練中探索自我風格,使作品更具個人特色, 並透過情感 展現提升舞蹈的感染力。

舞台視覺與燈光運用–

透過舞台設計與燈光運用強化作品氛圍,然而部分學員尚未 熟悉與舞台 專業人員溝通的技巧,這也成為了需突破的挑戰之一。

作為教育項目的統籌者,這段旅程讓我收穫滿滿:

統籌工作的啟發

在計劃構思、課堂安排與細節執行中,我更深刻體會到教育的影響力不僅限於技術 傳授,更在於 如何激發學員的思考與探索精神。

見證學員成長

學員們不僅在資深導師的指導下學習編舞技巧,更在合作與交流中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 問題的能力。每當看到她們突破難關、綻放自信笑容,我更堅定這份工作的價值與意義。

自我學習與反思

在統籌的過程中,感謝行政團隊的支持,使時間管理、資源分配與師資協調得以順利推進。

面對各種挑戰,我不斷反思如何優化編創教育模式,以更貼近學員需求,讓學習成果更為 深遠。

我始終相信,編創不只是傳遞既有知識,更是點燃學員對舞蹈的熱情與探索精神的 契機。期盼學員能透過這次訓練,在未來持續創作、投身編創之路,讓舞蹈作品發光 發亮,超越自我,綻放無限可能!

參加編舞課程後,我對舞蹈創作有更深的體會。這次編創的主題是「花木蘭」, 需要透過人物性格來編創動作及想呈現的情景,例如打仗的場景在動作上的編排會展示 驚慌戰亂的感覺,由構思主題、配樂,到設計動作,每一個細節都要用心兼具創意。

在課程中,我不僅學習到技巧,還發現了舞蹈的表達力。每一個動作都可以承載情感, 傳遞故事,讓我對舞蹈的理解更加深刻。與同學們一同排練,增進了彼此之間的默契, 分享的歡笑與努力讓整個過程變得更加有趣。

最後感謝我的指導老師梁其芬老師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老師的指導既專業又充滿 熱情,讓我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支持與鼓勵,也在整個編排上幫助我解決問題。我 期待能夠將所學的技巧融入往後的舞蹈上,持續享受舞蹈帶來的快樂。

韵情舞坊-袁穎玉【木蘭辭】

參加這次舞蹈編創課程,最初只是一時衝動,加上在機緣巧合下,我毫不猶豫地 報了名。現在回想起來,慶幸自己沒有退縮,有這個不會後悔的決定。課程中,我不僅 得到資深老師們的專業指導,更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大家在共同舞蹈道路上努 力前行,這些經歷和相遇都彌足珍貴。

編舞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起初的迷茫和困惑,都幸好在創作過程中,有搭檔和 舞者們的全力配合、老師們的悉心指點,和香港舞蹈總會各方面的支持,讓我們可以 盡情發揮我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將腦海中的幻想化為現實,將自己的答卷呈現上 舞台。過程是辛苦的,幸好結果是美滿的! 苖徽舞集-許桐【那達慕】

參加詩韻流芳是一個難得的寶貴經驗。這次課程讓我初次嘗試以詩詞歌賦為主 題進行舞蹈編創,學會如何將文字的韻律、意境與情感,轉化為身體語言和動作設計。

過程中,我不僅提升了舞蹈技巧,更學會了如何從不同角度理解詩詞,並將虛無意象 具體呈現於舞台上。與其他年青編舞者一同創作及交流,讓我獲得很多啟發,明白到 團隊合作及互相欣賞的重要性。導師的指導亦令我更清楚舞台理論的實際運用,幫助我 將創意付諸實行。這次經歷不但增強了我對舞蹈藝術的熱誠,也令我對未來的創作之路 充滿信心和期待。

苖徽舞集-鄧瑋茵【那達慕】

特邀演出 :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古典舞系-《鳳凰臺上憶吹蕭》

特邀演出 : 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古典舞系-《步瑞珪璋》

韵情舞坊《木蘭辭》

苗徽舞集《那達慕》

創作源於生活,舞蹈的靈感來自於母親這一角色。在社會眼中似乎是「柔弱」的 女性,這種角色的複雜性不僅反映出女性的內心掙扎,也引發對於自我認同與社會定位 的深刻思考。

我深感這次課程的珍貴,讓我有機會與專業製作團隊共同創作,將我的舞蹈作品呈現在 舞台上。透過舞蹈,我得以將觀念與情感傳遞給觀眾,展現母親角色的堅韌與柔情。

在此過程中,我特別感謝指導老師的悉心指導,他們的建議無疑使作品達到更高的藝術 層次。同時,對於每一位參與的舞者,感激他們投入的時間與精力,使這一作品終能在 舞台上綻放光彩。

對我而言,這不僅是一個舞蹈創作的旅程,更是一種文化的探索,讓我們共同思考女性 在當代社會中的多重角色與挑戰。期望日後能有更多的機會,去嘗試不同的創作。

童學舞-許冬儀【破曉之羽】

感謝各位指導老師的教導及建議,當中最深刻就是黃狄文老師的編創技巧課堂。他 的教導,啟發我明白創作不是單一,可以來自生活,可以來自工作,甚自可以來自一句說 話,握緊繞有意味的靈感去創作、發展,轉化成舞蹈題材。黃老師的教導讓我在往後跟學 生編舞時,更得心應手。

今次的課程,讓我明白,要繼續堅持自己的座右銘,就是要喜歡自己做的事情,因為喜 歡,就會投入,投入就會更加努力。無論如何辛苦都要堅持,因為堅持就會勝利。

Violet Creation International 曾佩瑜【春色如畫】

首先,非常感謝香港舞蹈總會提供這次課程。作為一位舞者和舞蹈教師,我認為 編創舞蹈作品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舞總在教育及傳承方面擔當著非常重要的 角色。

在這次學習過程中,舞總安排的每一節課都滿足了我們對編舞知識的渴望與追求。課程 涵蓋了多個方面和角度的學習,從編舞所需的音樂和舞蹈,到背後的燈光和服裝技術 支援,都能夠得到全面學習,加上多位著名資深舞蹈家的分享,讓我真的獲益良多。

最後,我會繼續好好運用這次學習所得的知識和技能,開創未來的編創之路,希望能將 所學應用於我的舞蹈教學和創作中,培養更多舞者的創意與表達能力,並為舞蹈界貢獻 一份力量。同時,我也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學習機會,持續提升自我,推動舞蹈藝術 的發展。

美諾諦詩藝術工作坊-姚珈汶【茫】

首先十分感謝香港舞蹈總會,舉辦這次的舞蹈教育提升計劃之編創傳承課程《詩 韻流芳》,給予年輕的編舞們有一個展示自己創作的平台。這種跨領域的傳統文化創新 實踐,正是當代舞蹈教育最珍貴的傳承方式。

這次課程從去年八月張建民老師的授課開始到三月的匯報演出結束。從選題構思到 音樂製作,從服裝設計到動作編創,六個月的高強度創作歷程既是挑戰更是淬煉,期間 更有各藝術領域的老師授課指導,在他們的啟發下,我們的作品得以不斷精進。

這次的經歷讓我更清楚了解自己在的創作邊界、在哪些方面需要再學習,希望在之後的 編舞作品中能夠實現創作維度的突破。

匯報演出順利完成有賴各方幫忙,特別是張老師、吳老師、以及各個團體的指導老師, 各位學員、舞蹈演員以及幕後的工作人員,沒有各位的辛苦付出和幫忙,也不會有之後 的精彩演出。希望編創傳承課程創新的種子能持續萌發,有更多的年輕編舞參與其中。

香港紫荆花舞蹈團-劉瀛瀅【采蓮】

當我編排《竹石》時,最大的感受是如何用動作表達竹的柔韌和堅毅。這次創作讓 我更明白舞蹈不只是動作,而是情感和精神的傳遞。過程中,我發現每個細微的動作都 影響整體效果,必須仔細調整力度和節奏,才能讓舞蹈更有層次。

排練時遇到不少挑戰,例如如何讓舞者展現竹的生生不息,同時又可以交代故事嘅起承 轉合。但當大家投入演出時,作品變得更有生命力,讓觀眾能感受到詩詞的意境。這次編 舞不僅提升了我的創作能力,也讓我更深刻體會到舞蹈的力量。竹石象徵堅韌與不屈, 而舞蹈則是把這種精神呈現在舞台上,每個動作都是對詩意的延伸,令人印象深刻。

今次的課程中的過程和成果,充滿有趣和刺激,能參與其中,我感到非常充實和 愉快。首先,我很感激能夠在這個課程與業界內不同的大師上課學習,例如北京舞蹈學 院創意學院張建民教授,教了我們關於編舞的技巧,還有其他老師教了我們舞台布景、 燈光服裝等的相關知識,他們的巨大支持,令我感到獲益匪淺。

此外,能夠認識一班志同道合的學員,大家互相給予意見,為創作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 作品而力臻完美,這種團隊合作的氛圍讓我感到非常溫暖和有動力。編舞後一起分享 成功的喜悅,這種成就感是無法言喻的。

雖然這次編舞的的過程充滿困難,但我十分感恩我的舞蹈員能夠抽空出席無數次的 排練,還有我的指導老師陳紀賢老師提供的詳細意見和幫助,為我們花了時間心機, 讓作品排除萬難呈現在舞台上。

最後我想再次感謝香港舞蹈總會舉辦是次活動,這絕對是一個難能可貴的編舞體驗。

春蕾舞台藝術工作坊-鍾慕瑩【玄‧機】

衷心感謝舞總提供寶貴平台與資源,讓我們盡情揮灑創意!這七個月的課程充實 而溫暖,不僅學到多元編舞知識,更在老師前輩們的無私指導下突破自我。感恩每一次 悉心教導與包容,讓作品從零到舞台綻放光彩,這份感動銘記於心! 更幸運的是遇見一班志同道合的夥伴:課堂上認真鑽研,慶生節日時歡樂有愛,排練時 互相打氣。見證彼此作品精益求精的過程,見證「詩韻流芳」演出的成功,全因有你們的 支持與熱忱!

課程雖結束,卻是創作之路的起點。願每位編舞者堅守初心,在舞蹈旅程中繼續閃耀。 期待未來舞台上再相遇——保持熱愛,砥礪前行! 春蕾舞台藝術工作坊-曾佳蔚【玄‧機】

舞總舉辦的編舞計劃,對獨立舞者來說,如同寶藏般的存在。之前因為懷孕和疫情 的影響無法參加第一屆課程。非常感謝舞總,讓我在最好的時間重返舞蹈的舞台。 編舞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表演藝術。首先需要一群舞者來實踐自己的構想,接著通過 排練將創意具體化。加上各種元素的配合,才成為成功的關鍵。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 物力的支持,讓我們能夠不斷學習和累積經驗。對於沒有舞團背景的獨立編舞者來說, 這樣的機會尤為珍貴。

特別感謝指導老師,他們的專業知識和細心指導讓我受益匪淺。他們不僅激發了我的 創作靈感,每當出現自我懷疑時,他們總是在排練中給予我支持和鼓勵。這些珍貴的 學習經歷讓我更加熱愛舞蹈藝術,期待將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應用於未來的創作中,繼續 在這條路上探索和成長。

好皮藝創-之華【蓑】

這是我第二次以編導身份參加編創傳承課程,今次的課堂內容更豐富,讓我學到 更多嶄新的編舞技巧和多元媒體的結合。我特別享受多媒體和燈光與舞蹈互相配合, 營造出截然不同的氛圍,讓舞蹈不再只是動作,而是完整的藝術體驗。這種跨界學習 方式,讓我更深刻體會到舞台表演的魔力,也進一步激發了我對表演藝術的熱情。

很高興與蔡靜雯成為拍檔,讓課堂變得特別有趣!我們一起編舞、拆解結構,過程中 雖然偶有摩擦和分歧,但正因為這樣,彼此默契更深,也激發出新的創意火花。總結 來說,這次課程讓我收穫滿滿,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成長與突破! 星榆舞蹈團-關朗笙【雲盡】

感謝舞總提供一個這麼全面、專業的的編導課程。在這七個月的課程中,我們向 各個領域中的專業導師學習了關於舞蹈編導的知識和技巧。作為一個沒有編舞經驗的 學生,當中獲益良多。從舞蹈作品的結構構思、舞段編排、畫面呈現、作品的反覆 調整,到服裝設計、舞台設計、燈光設計和多媒體的配合,再到最後成功將作品呈現及 觀眾,整個過程雖然艱辛,但亦是成功感滿滿的!

課程讓我在編舞方面踏出了第一步,為編創之路奠下了很紮實的基礎。同時,很高興在 這裡認識了一班可愛、有熱誠的編導同學們,希望大家未來都能在自己熱愛的藝術道路 上發光發亮,我們舞台見!

星榆舞蹈團-蔡靜雯【雲盡】

元朗舞蹈團《竹石傲骨》

春蕾舞台藝術工作坊《玄‧機》

好皮藝創《蓑》

星榆舞蹈團《雲盡》

袋 鼠 盃

袋鼠盃舞蹈比賽 為自己鼓掌

撰文:余慧敏

於 4月 18至 21日舉行,為期四日的《袋鼠盃舞蹈比賽 2025》,十一 場賽事順利完成。來自香港及中國內地的參賽人數眾多,有超過 530 個單位,共超過 1300 人參加,加上來自各隊的支持者歡呼吶 喊,將現場氣氛推上高峰。

不論是單、雙、三,還是陣容龐大的群舞參賽者,都傾力完成,希望 為即將於新加坡舉行的「亞太區舞蹈比賽」爭取到比賽一席,同時 亦借今次比賽,展示他們努力練習的成果,對舞蹈的熱愛及投入。

欣賞自己

感謝各參賽團體、老師及學員們的參與,成就這精彩的賽事。而大

會評判 Jan Millard除了即場指導參賽者之外,亦寄語各參賽者: BELIE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o believe you can do it.

To believe you can achieve it.

Work hard, listen to your teacher. Be honest with yourself.

Practice makes perfect. It is a journey.

Enjoy the ride, be kind, and patient; you will succeed.

Respect yourself and one another, you will succeed.

Never lose sight of your dreams!!

今年國內參賽者的水準提升,競爭熱烈。

學習讓成長更豐盛

而 CSTD 亞太區聯絡人 Joanne Richards 亦特地提醒大家 「When a competitor is entered into a Competition that the experience should be about learning and developing their technique and performance quality and to understand that it is not about winning but being part of the event and enjoying watching and learning from others. As teachers and parents we must lead by example so our competitors compete with a positive mindset, this will give them excellent life skills learning.」

其實每一次的的比賽,我們在當中所得到的寶貴經驗,都可為日 後的人生道路加添一份自信與拚勁。每位參賽的舞者付出的努力 及汗水,都是有價值及應該自豪。參加比賽,重要的是要將這次經 歷視為一個學習和提升技術、表現能力的機會,而不是只關注勝 負。更應該重視的是參與活動的過程,以及從他人身上學習、觀摩 和享受整個經歷。

祝願所有舞者,都擁有自己的夢想,跳出天地。

多元素舞蹈表演

Theatrical & Performing Arts Course

隨著各種舞蹈和戲劇表演越來越受歡迎,我們希望每個人都能 在戲劇與表演藝術分支中體驗到更佳的表現。因此我們邀請了 CSTD 的音樂專家 Tiffany Wrightson,於今年七月來到香港 進行一天的進修工作坊。有意未來在音樂方面發展的同學,工作 坊將會助你提升音樂學習經驗,不容錯過呀! 香港舞蹈總會將於 7 月 16 日,舉行 【 Theatrical & Performing Arts Course Grade 1 – 5 】,有興趣的朋友, 可掃描二維碼查詢詳情及報名。

舞蹈與多媒體作為沉浸式劇場的跨學科合作 中國舞的「螺旋」數位視覺化案 例 研究 說起舞台媒體科藝台上的風光,不僅為我們打造一個又一個生動 且極致的畫面場景,更重要的是它拓展了肢體語彙的表現空間,令 其可以承載更多更為豐富的藝術內涵。可當它的強大,從台上搬到 台下,從臺前表演轉到幕後的科研實踐,用以聚焦傳統中國舞的風 格動態時,這一非常規的操作所帶出的返璞歸真感,效果令人驚艷! 項目主導為香港演藝學院中國舞系講師鄢小強,夥拍多媒體藝術家 成博民合作,借媒體科藝的手段方式,以中國古典舞「陰陽」相生之 「氣」為表,動作設計上,沒有花哨的編排,沒有刻板的要求,僅以 自然鬆弛的肢體狀態,單純的呈現一些具代表性的傳統動態及動 作;就即場舞者的動作以不同的手段處理,予以不同時間、空間、 力量變化時的重影再現與對比等。

整個實踐的過程,呈現了:舞與影、人和像、虛與實等多方位視角的 畫面層次,配合音樂等,構建了立體而多元的欣賞空間。而中國古 典舞其風格中反向驅動的發力機制、點線交織的動作構建模式、以 圓為徑的運行軌跡路徑、循環承啟的力學轉換規律以及內意外形的 狀態質感等,雖說未有深入予以展開,但在媒體科技的捕捉下,由 氣生成之「韻」,逐幀展現,可謂一覽無遺!不僅帶有別樣的觀賞性, 更不時出現一些頗具靈性的畫面效果,令在場不同藝術領域的觀眾 皆有觸動!

媒體藝術家成博民的藝術感知敏銳且精準,運用的媒體設備與呈現 方式,語言簡練且說明問題,令實踐過程充滿了諸多的可能性。更 為難得的是,就媒體設計能夠上升的表現空間,予以了積極的突破 和昇華,其中的點睛之筆!是當繽紛的動畫畫面與即場舞者的動態 相應成趣之時,那即玄又幻,無形卻有影,難以捉摸的陰陽之「氣」, 不僅躍覽在幕前、流動於場內,更會意於觀者心中。

在這構「畫」解「氣」的精彩背後,是項目主導鄢小強老師,立足自 身學科探索與發展,突圍中國舞一般發展思路與框架的理念成果, 同時,也是兩位青年藝術家攜手時代並進的前瞻遠望與探路之舉, 衷心的期待項目有更進一步的深化與拓展,再續中國古典人文肢體 美學之新「氣」像! 見

中 國 舞 數 位 視 覺 化 案 例 研 究 之 觀 後 感

撰文 : 温雄 世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和享受舞蹈的樂趣及 舞蹈對身體的益處,聯合國教育、科學和文 化組織(UNESCO)旗下的《國際舞蹈委員會

International Dance Council 》把每年

10

4 月 29 日定為全球舞蹈日,各地團體會舉辦 舞蹈活動以示響應。香港舞蹈總會自 2010 年 起,每年在此期間舉行一系列舞蹈活動,旨 在推廣舞蹈藝術、促進本地及海外文化交流。

香港舞蹈總會會長區永熙致辭, 感謝大家熱烈支持世界舞蹈日活動。

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霍啟剛對 香港舞蹈界一直大表支持。

活動分為 26及 27日,在第二天的活動日上, 立法局議員馬逢國親自參與「齊齊跳」的活動,樂在其中。

另一大型活動「齊來共舞心連心」4 月 27 日在荃灣體育館舉行,

11 今年的世界舞蹈日活動續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於 4 月 20 日 至 5 月 11 日舉行。開幕典禮暨多元舞蹈大匯演定於 4 月 26 日舉行, 因天氣因素改至沙田大會堂一樓展覽廳。活動以「愛心共舞」拉開 序幕,活動專屬於社區樂齡人士,由唐家霖老師帶領,展示活力 四射的舞蹈,現場觀眾反應熱烈,每位參與者均獲贈由香港舞蹈 總會發展基金送出的紀念品。

下午的重頭戲「開幕典禮暨多元舞蹈大匯演」,嘉賓包括香港 藝術發展局主席霍啟剛、沙田民政事務處聯絡主任羅嘉婷及 香港舞蹈總會會長區永熙等。在曾金全老師的帶領下,所有 舞者和觀眾共同舞動「歌舞同心」,體驗舞蹈的樂趣。隨後,參與 團體 13 個精彩的演出節目及「齊齊舞」環節,贏得了觀眾的熱烈 掌聲。為了讓更多人參與,屯門大會堂同日亦舉辦了「多元舞蹈 大匯演」,氣氛同樣熱烈。

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資助,出席嘉賓包括立法局馬逢國議員、 羅馬尼亞領事 Mr Mircea Gabriel CIULU及海外來的老師等。

今年我們特意邀請了不同舞蹈種類包括西方舞、芭蕾舞、爵士舞、 中國舞及集體舞的團體各自負責演出約 10分鐘的專題舞蹈表演,

並由 5 位老師即場教授並帶領「齊齊跳」環節,讓觀眾共同學習和 享受舞蹈的樂趣。活動亦預先公開給舞蹈團體報名參加演出,最 終有 15個團體參與,展示了不同舞蹈風格的舞蹈。

其他活動如「特色土風舞同樂」晚會及「舞蹈工作坊」也受到參與 者的熱烈歡迎。整個「世界舞蹈日」活動從 4 月 20 日持續至 5 月 11 日,吸引超過 12,000 人參與。希望明年的活動能繼續獲得支持, 讓更多人可以享受舞蹈的益處。

年青的吳師傅

50年代的吳世勳

舞鑄香江:永遠的師傅

撰文: 羅廖耀芝

當我這一輩的行內人走在一起時,講 起「師傅」,大家都有個強烈的共識 吳世勳老師是也。

吳師傅與師母梁慧女士(曾於 70 至

90 年代擔任麗的/亞視服裝間主管) 於 1994 年移居多倫多、後在 2004 年 遷居溫哥華。兩位前輩在影視行業耕耘 數十載,人生經歷豐富精彩,他倆選擇遠離喧囂,在溫哥華過著 簡單寧靜的生活,安享退休時光。這樣的生活,正是他們辛勤半生 後最理想的歸宿。

吳世勳與白雪仙于 新白蛇傳《水浸金山》的托舉造型 超凡的手工藝 龍頭紥作

60年仙鳳鳴劇團白蛇新傳之《仙圓》

吳世勳

極具藝術慧根的軍校電報員 軍校出身的 16 歲青年電報員吳世勳(此經歷首見於城市當代舞 蹈團口述歷史集《拾舞集》,並經其本人確認),曾於早年從軍行 伍。在軍校受訓期間,他因參與當時《正氣劇團》京劇訓練而顯露 出非凡的藝術天賦—那雙善於觀察的眼睛、過人的學習能力與敏 銳的悟性,為這青年悄然開啟了藝術聖殿之門,最終成就其「眾人 師表」的藝壇地位。

電影公司的長駐舞蹈指導

在 20 世紀 50 年代,「師傅」曾在中資背景的長城電影製片公司擔 任臨時演員。在一次擔任臨記演出時,他展現出多方面的藝術才 華,由此獲得電影公司重用。隨後,他被選派至廣州《華南歌舞團》 進修學習,為當時的香港演藝界帶回了豐富而優質的舞蹈藝術 資源。

憑藉在舞蹈編排和戲曲表演方面的專業能力,他在長城、鳳凰、 新聯等電影公司擔任舞蹈指導和演員培訓導師長達二十餘年。從 《華南歌舞團》學成歸來後,他成功為多部電影設計編排了精彩 的民族舞蹈場景,這些影片既獲得業界好評又深受觀眾喜愛。

每年國慶期間在上環高陞戲院(已拆除)或油麻地普慶戲院(現 逸東酒店舊址)舉辦的文藝匯演中,由他編排的電影明星舞蹈節 目總是備受矚目。這些精彩演出不僅風靡香港影迷,更成為本地 舞蹈愛好者每年期待的文藝盛事。

這位才華橫溢的「師傅」雖非科班出身,卻憑藉過人的藝術天賦 與敏銳的舞蹈直覺,為香港演藝界創作了眾多經典作品。在中非 友好時期,他僅憑圖片資料便靈感迸發,創作出神形兼備的「非 洲戰鼓舞」,由丁亮、江漢等當紅明星傾力演繹,成為國慶獻禮的 精彩篇章。其手工藝造詣同樣令人驚嘆,展示的龍頭紮作 工藝精湛,盡顯匠心獨運。

( 1930 - 2025 ) 銀星藝術團的主要骨幹

電影《假婿乘龍》中之太平鼓

73年吳世勳老師與教師班學員合照, 其中包括舞總行政總監羅廖耀芝女士、 教育總監陸恩美女士及馮綺梅女士

電影《海燕》的 60呎長綢舞蹈 以舞蹈團為題材的大電影

群星執弟子禮 藝壇尊聲師傅

1966 年,他率領銀聲歌舞團(匯聚長城、鳳凰、新聯三公司能歌 善舞的明星藝人)遠赴新加坡演出,獲得空前成功。作為業界資深 導師,他負責培訓眾多演員的舞蹈功底,石慧、傅奇等影壇巨星 皆出自其門下。其教學影響力更延續至後輩藝人,包括「七公主」 成員蕭芳芳、陳寶珠,以及沈殿霞、羅文等樂壇代表人物。特別 值得一提的是,在 1964 年電影《金鷹》中,他更親自與初出道的 羅文共跳蒙古舞,留下珍貴的銀幕記憶。

在 60 年代末,他編導了一部純舞蹈藝術片《海燕》,由王小燕、 梁珊、江漢等主演。影片中梁珊演繹的 60 呎長綢舞,堪稱經典, 那翩若驚鴻的舞姿與唯美的畫面構圖令人過目難忘,當年我反復 觀賞多遍仍意猶未盡。他在長城、鳳凰、新聯時期執導的最後一部 作品《屈原》,因當時特殊的政治環境限制,在港上映草草下架,最 終僅能在國內公開放映。

雛鳳的孕育員

1960 年,粵劇泰斗任劍輝與白雪仙排演《白蛇新傳》時,特別在 1200 名少女中,招募了 40 名的舞蹈員,並延聘著名京劇導師 張淑嫻和舞蹈導師吳世勳負責培訓工作。在吳師傅嚴格的基訓 與身韻指導下,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 22位學員,排演了 5個舞蹈, 經過七個月的集訓,這批學員技藝精進,為該劇的舞蹈場面增色 不少。兩位大師終於在 1963 年正式創立「雛鳳鳴劇團」,翌年在 利舞台首演。這批新秀中尤以龍劍笙、梅雪詩等人最為出色,日 後均成為獨當一面的粵劇名伶。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粵劇界多位 重量級藝人如白雪仙、吳君麗、南紅、李香琴…等,亦曾師從 吳師傅學習身段功夫。

最早職業中國舞蹈團的創辦人

吳師傅是香港六、七十年代中國傳統舞蹈的重要推手。在 1960 至 1980 年代,他同時主理漢宮酒樓和美麗華夜總會的中國舞蹈 團,在當時中國尚未對外開放的年代,為來港的外國遊客,打造了 一個欣賞純正中國舞蹈的獨特窗口。

每晚,吳師傅率領的職業舞蹈團都會呈獻精彩的中國傳統舞蹈 表演,包括優雅的羽扇舞、生動的北獅等經典節目,以及豐富多彩 的中國少數民族舞蹈。這不僅是當時香港唯一專門展示中國傳統 文化的職業舞蹈團,更成為海外遊客接觸中華藝術的重要橋樑。

吳師傅的舞蹈團開創了香港專業中國舞蹈表演的先河,在推廣 中華文化方面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為香港文化藝術發展寫下 重要一頁。

積極傳承「舞」功的好老師

1948 年抵港的吳師傅,曾在多個愛國單位包括:華革會、多個 工會教授集體舞,同時因電影公司和粵劇的大量工作,便沒有 太多關注教學。在 20 世紀 70 年代初期,多位舞蹈界前輩力邀 師傅開設舞蹈培訓班。首個教師培訓班開辦於天樂里郭世毅芭蕾 舞學校,我有幸成為首批學員之一,同期參與培訓的還有陸恩美、 林貴文等,後來成為資深舞蹈教育工作者。隨後,師傅的教學足跡 遍佈多個重要舞蹈教育場所,包括毛妹芭蕾舞學校、鄧孟妮老師 創辦的香港芭蕾舞蹈學校,又一邨德雅中學、以及多個中等教育 機構。(見圖 5)

在此期間,師傅更受邀擔任教育司署中國舞師資培訓班的導師, 為香港培養了大批舞蹈教育人才。也曾任教於警察學校,訓練 女警習舞,並作演出。1973 年,師傅與著名音樂家于粦合作,在 香港大會堂成功舉辦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中國舞晚會。這場演出 開創性地採用中樂團現場伴奏的形式,參演者多為當時嶄露頭角 的舞者,其中不少人後來都成為了香港舞蹈教育界的中堅力量。

放眼香港舞蹈發展的先行者

香港的舞蹈藝術發展歷程中,1964 年香港教育司署舉辦的「香港 學校舞蹈節」具有重要意義,成功培育了一批熱愛舞蹈的師生。 此後,民間陸續湧現多個社團及組織旗下的舞蹈團體,顯示舞蹈 藝術在本地逐漸扎根。

為進一步整合舞蹈界資源,1978 年在香港政府康樂體育事務署 的協調下,業界決定成立一個具代表性的舞蹈組織,以匯聚各方 人才,推動舞蹈製作與演出。這一組織秉持兼容並蓄的理念,涵蓋 各類舞蹈形式,最終,「香港舞蹈總會」(舞總)於 1978年 10月正式 註冊成立。自創立以來,舞總持續與政府部門合作,積極推動香港 舞蹈發展,致力將非職業舞蹈作品提升至專業水平,並深耕本地 舞蹈文化。

作為創會會員之一,與劉兆銘、陳寶珠、鄧孟妮、黎海寧、郭世毅、 黃藝諳和鄭亞清校長等同為八位發起人中的核心人物,在舞總 的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他主要負責中國舞的推廣工作, 並曾為舞總旗下的精英舞蹈團提供專業培訓。此外,在北京舞蹈 學院中國舞等級考試引入香港的過程中,吳師傅發揮了重要的 橋樑作用。憑藉其專業成就,他多次獲選代表香港參加中國舞蹈 家協會年會及各類大型學術與演出活動,其貢獻深受國內舞蹈 專家的肯定。

吳師傅的藝術生涯與香港舞蹈總會的發展緊密相連,他對中國舞 的推廣及舞蹈交流的促進,為香港舞蹈界留下了深遠影響。

1982年,吳世勳老師執導及擔任編劇的「白蛇傳」。

2000年回港為神慈秀明會排練的一台晚會 舞總 30週年與匿永熙會長合照

編導《白蛇傳》古為今用 洋為中用的勇者

1982 年,由香港樂壇巨星羅文投資並聯袂汪明荃、米雪等一線演 員主演,中國原創音樂劇《白蛇傳》,開創性地借鑒西方經典敘事 結構,將國際化舞臺語彙融入中國傳統題材的舞蹈創作中。該劇 由吳世勳執導並擔任編劇,在舞蹈編排上大膽突破傳統框架—— 如經典場面「水浸金山」便巧妙化用《天鵝湖》中群鵝阻攔王子與 奧傑塔相見的戲劇張力,通過西方芭蕾的空間調度與中國戲曲 身段的有機結合,成功構建出中西合璧的舞臺美學。這種「西學 為體,中學為用」的創新手法,不僅打破當時中國舞的程式化表 現,更為香港演藝界樹立新型舞臺範式。該劇在利舞臺連演 22場, 創下場場爆滿、當時一票難求的盛況,成為香港文化史上里程碑 式的製作。

楓葉新居 難解香江情結 聚光重燃心歸人

在 2000 年前後數年間,他應「神慈秀明會」邀請返港,協助節目 排練工作。期間為該會毫無舞蹈基礎的會員們編排了戶外大型 龍獅表演,更與日本太鼓樂團合作、呈現舞臺演出。這些演出讓該 會眾多會員首次體驗到舞臺表演的喜悅,具有深遠意義。

本人謹代表香港舞蹈總會對本會創會會員吳世勳先生的離 世,深表婉惜和遺憾。他在不同藝術領域所作出的光輝貢獻和在 他走過藝術道路的印記,是永遠不可被取代的。讓我們一同回顧 他曾經的輝煌和付出,吳師傅,您永遠活在我們的記憶中!

—— 香港舞蹈總會 會長 區永熙SBS, JP

悼念 1978年香港舞蹈總會創會先鋒吳世勳兄

舞林知己七十載,東方之珠繫舞台; 吳兄攜藝西方演,足尖猶帶紫荊來。

此別難捨送一程!

—— 香港舞蹈總會 副會長 劉兆銘

吳師傅是我的恩師,同期的陸恩美等都是師傅離開長、鳳、新 電影公司後的第一批教師班學生。林貴文和界內不少老師,亦先 後跟師傅習舞。上課是按照北京舞蹈學院的教學程式,專業而務 實,為香港的中國舞發展,奠下一定的基礎。師傅的離世,對他來 說是一個解脫;對我們來說是無奈和婉惜!願師傅一路走好!我和 家人永遠懷念您!

香港舞蹈總會 行政總監 羅廖耀芝

吳世勳先生是香港老一輩的舞蹈家,是最早在香港學習,推 動,宏揚中國舞的優秀導師,也是界內許多人尊稱為師傅,他更是 我的好友。如今世勳兄乘鶴西去,悲痛之情難以言表,願他一路走 好。他的朋友和學生將永遠懷念他! 香港舞蹈總會 藝術總監 冼源

2019與師傅師母攝於溫哥華 與師母攝於多倫多家中

長相憶

2019年與恩師促膝長談時,他談及數十年藝術耕耘仍目光炯然, 那些被珍藏在相簿裡的工作照,恰似他畢生心血的縮影。如今 大師已翩然謝幕,如秋葉般靜美歸塵。一代藝術大師雖已離去,其 精神永耀香江舞壇。璀璨的篇章並非終結,而是薪火相傳,引領 後輩續寫輝煌。

師傅,您的離去雖令我們痛徹心扉,但您為香港舞蹈鑄就的黃金 時代將永誌藝壇。願您在天國繼續優雅起舞,而我們將永遠珍藏 您留下的每一個足尖旋轉的瞬間。

吳世勳老師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舞蹈界前輩,深受眾多晚輩 所敬重,大家都尊稱他為「師傅」。吳老師是香港最早期的舞蹈拓 荒者之一,五十年代起已經參與舞蹈創作,同時培育了無數的舞 蹈學員,包括:舞蹈教師、影視明星、粵劇名伶等。作為香港舞蹈 總會創會成員,現任舞總會顧問,吳老師貢獻良多,對於今天香港 舞蹈發展繁花茂盛,正有著他的一份功勞!

因兄長與師傅的關係,我有幸的、很早便與師傅夫婦結緣,得到 師傅的關懷,受益匪淺!近年多次前往溫哥華,均有探望,茶聚同 歡,欣喜地看到師傅能夠在彼邦安養頣年。想不到去年秋天在溫 哥華的聚會,就是最後的見面! 尊敬的師傅,願您一路好走!我們永遠懷念您!

香港舞蹈總會 執行會主席 梁其芬

我曾和吳老師一起,應廣東省舞蹈家協會梁倫老師的邀請 赴廣州去講座示範,我介紹東南亞舞。也與他一起做過校際評判。 吳老師前輩對香港舞蹈所作的貢獻很大!也培養不少接班人。

香港舞蹈總會 顧問 廖春慧

永遠懷念!—— 伍嘉敏

願師父一路走好 劉碧琪

願老人家一路走好 童小紅

「 Acro dance 」課程

登陸香港

當代舞蹈藝術的一個重要特色,為 包容不同的舞蹈風格/動作種類,可 包括中國舞、街舞、跑酷(parkour)、 武術及雜技等。而發展出新的舞蹈 詞彙,為觀眾帶來新的刺激。因此 近年亦多了一些融合雜技及舞蹈的 作品(例如大館、法國五月節及西九 文化區等主辦的節目),亦多了 一些與雜技和馬戲相關的課程 (如 tumbling)。

撰文: 丘思詠

導師 Kate Evans親自教授學生們的正確動作,大家都投入練習。

初級組別

中級組別

老師組別

這個需求也衍生了一些新的課程,其中一個 Acrodance (有譯作「特技舞蹈」或「雜技 舞蹈」)的課程為 Acrobatic Arts 機構 ( www.acrobaticarts.com)所研發的認證 導師培訓課程,由 CSTD(現稱 Comdance ) 機構( www.comdance.org )協助 推行。香港舞蹈總會作為一個推出舞蹈認證 及考試課程具歷史的機構,也把握這個趨勢, 與 CSTD 合作在香港推行這個認證課程,並於 5 月 1 日邀請了課程的亞洲部主管 Kate Evans 在「CSTD Day」進行了三場的工作坊–解說 課程,給初級及中級參與者的體驗工作坊。課程 並將於 7月正式開辦。

起初聽到這個將要推出的課程時,我第一個 關注點便是安全性的問題。很高興在 Kate 解說課程時,她不斷強調安全性的重要,而 「progression」便是保證這個安全性的關鍵。

Kate 以一個複雜的架構圖表( structured diagram )說明,要做到一個高階的動作, 便需要在不同的路徑,同時循序漸進地進 行,就如學習任何舞蹈技巧一樣。她亦提出了 「 biomechanics 」(生物力學)的概念(人體 移動的力學原理),並强調這為導師必備的知識 以確保安全。同時,將開辦的 Level 1 課程只有 兩個全日(早上教授理論部分;下午是 spotting (協助學生安全地進行動作的姿勢)的實踐, 並輔以前期的網上課程),因此參與導師的學習 關鍵,在於每位導師的理解及吸收、日後的操作 實踐,以及認證及推行機構所提供的協助(包括 在職培訓及監督等)。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
《香港舞訊》2025-第二期 by 香港舞蹈總會 - 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