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香港出入口貿易的危與機
1) 香港出入口貿易的危機感
從數據層面, 無論是本地經濟行業之間的橫向比較,抑或是將香港貿易 物流相關數據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比較,都可看到香 港的出入口貿易 的重要性以及區域影響力逐漸下降。
2000 年 , 貿易及物流 業 貢獻本地 GDP 23.6% ,是香港最大和 最重要的
產業;而金融業其時 只佔 12.8% 。 2000 - 2005 年是貿易及物流業的巔 峰時期,其對本地生產總值的貢獻一直是金融業的兩倍。 但如此的強勁 勢頭並沒有一直維持下去,2013 年開始其佔比便一直下跌,在 2020 年
一度 被金融業反超 。除了生產總值的數據,就業人口亦然。 2000 - 2014
年間,貿易及物流業 有 75 - 80 萬的就業人口,佔總就業人數的 23 - 24%。
根據最新的數據, 2021 年貿易及物流業的就業人口只剩餘 60.6 萬,佔
總就業人數比例亦下跌到 16.5% 。
2022 年底,全港整體出入口貨值, 更 錄得近 70 年來 ( 自 1954 年有記
錄以來 ) 的最大跌幅,這為香港敲下 警鐘。除了疫情所引致的跨境運輸受 阻短期因素,更關鍵的主因 , 是香港面對的外部環境正出現急劇變化。
全港不少出入口公司的貿易模式,在過去數十年間,都是作為中國內地 生產基地與歐美市場的良好橋樑,從外國進口各種原材料和工業物料到 內地,再進行出口加工和相關生產活動。
環顧全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新舊國際秩序交替,歐美 市場疲弱,這些都是可見未來出現的改變。 根據香港貿發局
2022 年第
四季出口指數,「主要市場出現經濟放緩及 / 或衰退的風險」已成為出口 商關注的最大風險 (36.2%) 。
[2]
我們 固然要協助貿易商在正在萎縮的歐美市場尋找機遇,包括推動業界 轉型升級,提供各式各樣的增值服務,為海外客戶提供量身訂造的決策 方案,也包括將展覽及會議實現線上及線下整合等。
但從整體而言,這僅僅 是在存量 (stock) 中尋找有限的空間。長遠而言, 若要「提升」香港貿易中心地位,就要從流量 (flow) 中挖掘 新功能、新 價值。變化隱藏著危機,也孕育著機遇。業界人士和社會大眾必須清楚 認識這個問題,並且走在形勢前面。
2) 香港出入口貿易的新機遇
在數字經濟時代,跨境電商作為新的貿易渠道,帶動整個貿易鏈條發生 變化,是加劇演進的關鍵變量。
自 2013 年起,我國連續 9 年成爲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 2021 年 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 10.8 萬億元,佔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 24.5%, 規模居世界第一。
就內地出口而言, 以往 大量 產 品要借助香港中間貿易商的途徑,銷到 海 外。在數字經濟時代,跨境電商 作為新的貿易渠道,使得產品直接與市 場相連,減少了供應鏈上中介的數量,不再需要經過經銷商、零售商, 顛覆了以往的模式,用自家的品牌、銷售渠道,透過電商的形式直接送 達消費者手中。
對處於貿易鏈條中的香港貿易商是「去中介化」趨勢。 目前,跨境電商很多貨物仍「經過香港」 ,尤其是以空運形式的貨物 ,
證明香港的基礎設施、國際連接和自由港仍是優勢。但在此過程中,卻 愈發呈現「不經過香港貿易商」的情形。
就入口內地而言,確是香港業界值得認真開拓和把握的發展新機遇。 中 國內地正經歷從「工業產品出口基地」到「優質消費品進口市場」的轉 變。根 據 2021 年數據,中國的零售消費總額達 50 萬億港元,與美國
51.8 萬億看齊,未來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消費品市場。十年內, 內地中產數目也將由現時 4 億增至約 8 億。內地中産階級群體快速崛 起,且態勢在今後仍將持續,為內需提供推動力。他們的購買力以及對
[3]
優質、有特色、個性化海外產品的接受度, 對 於全球企業意味著無窮的 新商機。這是 有別於過往為大眾消費者生產標準化產品 , 並進行大規模 分銷的模式。
香港業界過往想拓展內銷市場,但大多不得其門而入。傳統一般貿易, 企業需要自備大量啓動資金,開設辦公室、開拓營銷渠道。跨境電商恰 好提供了一個 便捷 、成本可控、能直達消費者的 途徑 。得益於跨境電商
可以直面消費者 的模式 , 業界 能以較高的資金周轉效 率,小批量備貨,
甚至通過數據分析的特點,制定精 準 的營銷策略。跨境電商的形式,為 香港中小型貿易商,提供了 參與新時代下拓展內銷市場的一個「試水區」。
[4]
第二部分 海内外城市經驗借鏡
本研究在圍繞對香港有可借鑒性這一核心標準,選取出三類城市貿易體 的情況和經驗,梳理其亮點或癥結所在,對跨境電商行業當下和今後的 發展趨勢作出分析,對香港透過跨境電商拓展內銷市場的佈局具借鑒意 義。
新加坡
近年來,在地理位置、商貿基礎、資本條件等方面媲美香港的新加坡將 自身優勢,與中國内地企業出海趨勢有效結合,成為東南亞地區的電商 樞紐。其決策舉措,值得借鏡。
前瞻性的產業佈局 。 新加坡早在上世紀 90 年代即開始電子商務 的推動,投入大量資源到數字基礎軟硬件,到 2000 年左右已經
收效明顯,成為現今跨境電商 的發展基礎。 2018 年推出全球首 個統一的 QR code,對接全球 27 種支付模式的系 統生態。近年 來,新加坡積極參與制定國際數據規則,爲今後數字經濟 發展立 定更長遠的價值基礎;
順應行業趨勢,得以將自身優勢和外部趨勢有效結合。承接中國 企業出海的結構性需求 。 憑借在空間距離、風俗文化、市場條件 等更易接入東南亞各國的優勢,新加坡成為企業出海的橋頭堡。 政府層面,中新兩國簽訂《關於電子商務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市場層面,新加坡郵政 ( 國有控股 )、跨境電商龍頭企業 Lazada、
Shopee 分別與阿里巴巴、騰訊等中國内地互聯網龍頭 企業,形 成深度的綁定合作;
新加坡電商行業的發展非孤立事件,而是整個東南亞 互聯網行業 的發展的一部分;在相當程度上受益於其他互聯網應用的導流和 補貼才得以發展壯大;
[5]
宏觀佈局和微觀措施配合得當。制定有針對性且務實的扶持政策。 跨境電商,乃至更廣泛意思上的電子商務一直是新加坡政府著力 推動的領域。這並非一項孤立的政策,而是新加坡政策為了國家 在知識經濟時代保證獲取競爭優勢,而在宏觀層面制定的數字經 濟框架的一部分。在微觀層面,法定機構 Enterprise Singapore 和眾多電商平台合作開發電商助推包 (E - Commerce Booster Package) 。合乎 資格 的零售商可以與四個指定的電商平台提供 商 (Amazon 、 Lazada 、 Qoo 10 、 Shopee) 中的任何一個合作,
在網上發布和銷售他們的産品,擴大在新加坡市場的影響力。
符合條件的零售商可在最長 6 個月內獲得一次性豁免 90% 符合條
件費用(最高 9,000 新元,折合 5 萬港幣)的待遇。如果中小企業
有意拓展海外業務的零售,則可以申請多渠道電子貿易平台計劃
( Multichannel E - commerce Platform Programme, MEP ),該計
劃可以幫助以前很少或沒有出口海外産品經驗的零售商,利用數字 渠道獲取跨境電商業務的相關能力,另外合資格的企業還將獲得一 次性資助,資助金額爲相關扶持計劃費用的 70% ,爲期一年。
中國內地企業出海的始發地之一。 深圳作為中 國 13 個跨境電商
綜合試驗區排名第一的城市,佔全國近 40% 的跨境電商賣家和 80% 的跨境平臺、服務商。
回顧內地跨境電商的發展歷程,已從 草創階段逐漸走向規範化經 營的現階段。 近年來,行業在下述層面進行變革 :
重視合規 。 正視內地跨境企業仍舊高度依賴亞馬遜、 PayPal 、
Fa cebook 、 G oogle 、 SEO 、 SEM 、 EDM 平臺流量的現實;
[6]
深 圳
開拓新渠道。投入更多資源在速賣通、WISH、eBay、Lazada、Shopee、
Jumia 等海外平臺開店,分散布局,降低風險;
開拓獨立站。圍繞獨 立站出現一 批建設運營服務機構,如 Shopify、
Shopyy 、 Xshop 、 S hoplazza 等 ;
加强海外倉建設 。 跨境物流體系搭建難度大,即使是阿 里 旗下的速
易通在海外深耕多年,也難跟亞馬遜相比,而沒有自建物流,平臺競 爭力明顯弱化。因此,深圳企業開始嘗試借助政府引導基金、國企産 業投資基金的撬動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加强海外倉乃至産業園區的 建設。 迪 拜
發揮物流樞紐優勢 。 自 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迪 拜依托區位優
勢,超前規劃推進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在基礎設施和運輸方面 廣泛投資,現已成爲全球領先的物流、貿易和再出口中心。基 於 這些優勢,迪拜設立的 28 個自貿區深度嵌入全球産業鏈、價值
鏈 並 進一步發展出 CommerCity 自由區,這是迪拜首個以電子 商務爲主題的自由區,自由區距迪拜國際機場較近,有助 於 電子 商務經營者直接進入中東北非和南亞市場。
中國內地企業出海的承接地之一。如今的迪拜,某種程度上就如 同五六年前新加坡,正 承接中國内地企業的出海需求,打造阿聯 酋乃至整個中東地區性電商樞紐地 位。中阿跨境電商及海外倉處 在中阿數字合作前沿,聯通兩國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合作前景 廣闊。
基於上述分析,可見發展跨境電商有幾個要素,包括數字基建、市場規 模、物流成本、商業模式、外圍發展趨勢。前三者香港都不佔優,但最 大優勢是商業模式和外圍發展環境,即與内地及國際聯繫的部分,以及 內地消費升級的發展趨勢。
[7]
對於香港業界而言,「網羅全球優質消費品進入內地」這一策略性定位,
是值得認真開拓和把握的發展新機遇。爲充分把握該新興消費群體,香 港出入口業界需要深 入瞭解正在急速變化的內需市場,並 細緻觀察其消
費行爲如何演變。如果香港的進出口貿易商,能將擁有的廣泛網絡、掌 握歐美市場的技能和觸覺,帶到內地,將全球優質消費品資源引流至內 地,將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
自 2022 年第一季度以來,香港貿發局開拓一個良好實踐,推出跨境電 商平台,為香港中 小企提供一個便捷途徑,以「香港交貨、香港收錢」 方式進入內銷市場, 推出一站式配套服務,包括頁面設計、客戶服務、 商品入駐宣傳推廣以及貸款結算財務管理,為港商提供一個進入內地市 場的捷徑,減低風險及簡化進入市場的手續,截止 2 022 年底 已有近 80 家出入口業界參與,且有超過 20 家正在輪候。其中大部分過往未曾涉 足內地市場,如今透過跨境電商這一途徑,讓他們 把握電 商新機遇,亦 為日後在內地設點擴展業務作好準備。
[8]
第三部分 政策建議
1) 香港特區政府需要從策略性全局,將推動跨境電商發展,
作爲鞏固和提升 國際貿易中心 地位 的重要舉措 ,在數字
化經濟發展委員會之下,設立電商發展專員和專責小組
參考 海内外 的經驗,跨境電商事業的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政策推動。 因此,香港要把握跨境電商機遇、拓闊貿易新格局,首要面對的是政府 角色定位的問題。面對跨境電商對 國際 貿易格局的顛覆性影響,香港政
府有需要轉變角色,提高重視程度,更加積極主動地承擔「宏觀領導者」 的角色。
由財政司司長親自主持的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自 2022 年 6 月成立, 圍繞跨境數據流動、數碼基礎建設、數碼轉型及人才發展四大範疇進行 研究。建議針對電子商貿這一關鍵行業,設立電商發展專員和專責小組, 推進數碼網絡和電商平台建設,並積極參與制定區域電商貿易規則,爲 電商發展立定更長遠的價值基礎。 推動跨境電商發展,需要政府在策略
層面的重視支持,也需要財政層面的撥款支持,建議撥出合共 20 億元 的專項基金 ( 詳見下文 ) 。
2) 撥款 10 億元推出「跨境電商助推計劃」
撥款 10 億元推出「跨境電商助推計劃」,資助本地中小企在發展策略、
人力資源、設備升級、內部管理等方面進行升級轉型,讓企業的營運模 式更加貼合跨境電商的發展需要。
建議當局將疫情期間曾推出的應急性撥款「遙距營商計劃」,轉為「跨 境電商助 推計劃」,支援目標為本地出入口貿易企業,協助其進行數碼 轉型,把電子商貿模式融入傳統的進出口渠道。本次計劃作為探索推動 跨境電商發展的第一步,對香港整體發展的裨益屬於長期性,在政府承 擔能力充足的前提下,有嘗試意義。
[9]
建議參考包括新加坡在內的周邊地區所推行的類似計劃,向每家合資格 的出入口貿易商,提供最多 5 萬元資助金,藉着推動跨境電商發展,從 而鼓勵業界善用現有跨境電商平台,將現有銷售渠道接入電商平台,為 企業增加新的增值板塊,探索新的營運模式,開拓新客源。
為鼓勵本地中小企抓緊內地跨境電商發展的機遇,有關企業的產品必 須 已於現有跨境電商平台上架,方視為符合申請本項資助計劃。為提高業 界進行轉型的積極性,建議助推計劃資助金以「先到先得」的申請原則 發放,凡是願意嘗試跨境電商業務,並已作出相應轉型實踐(如設 立 網 站)的企業均可申領。以港幣 5 萬元為上限,預計最多可惠及兩萬間本 地進出口業中小企。
3) 撥款 10 億元成立「跨境電商專項發展基金」
撥款 8 億元資助本地中小企進行產品的宣傳推廣,協助提升其品牌和產 品在內地電商零售市場(以大型網購平台為主)的知名度。有業界人士
透露,現時在內地跨境電商平台開設網店,每年的宣傳費用佔了銷售額
的 20%;對 於首次進入內地的品牌而言,基於擴展知名度的需要,在品 牌宣傳和優惠提供的支出亦要增加,費用可佔銷售額的 40%,可見品牌
宣傳的重要性。建議政府給予每間有意開拓內地電商市場的本地中小企 4 萬元港元上限的資助額度,預計最多可惠及 2 萬間企業。
撥款 2 億元作為「跨境電商支援和普及基金」,展開多輪宣傳活動,推 動業界掌握靈活多變的電商知識、與時並進的內銷市場趨勢,鼓勵業界 改變現有經營模式,並藉此鼓勵更多港人,尤其是青年人關注及投身這 個行業。
擴大 BUD 專項基金( 「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 的申請資助範圍,使得欲借助第三方加入現有跨境電商平台的中小企亦 符合 BUD 專項基金的申請資格,提升政府資助計劃對發展跨境電商的 適用性和指向性。
[10]
4) 為本地出入口貿易商提供稅項優惠
建議政府積極考慮為中小企通過跨境電商所得的利潤設立 50 萬元的免 稅額。本港出入口貿易商以中小企為主,大多數為 10 人左右的企業,
中小企業賺取的利潤相對微薄,面對租金、資源成本日漸上漲的情況, 其生存空間不斷壓縮,而進行轉型及升級模式預計會佔用比例較大的人 力資源及時間成本,亟需政府提供適當支援, 以鼓勵業界探索新的營商 模式謀求發展。
5) 加強香港與內地政府層面「G-G」合作
5.1 擴大跨境電商產品種類,發揮香港品牌協同效應 香港業界透過跨境電商的方式 開拓內銷市場,產品 首先要符合由 國家 財 政部等多個部門聯合發 佈 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的規定。 近年來,雖然《清單》的 內容 不斷 優化 ,但產品種類仍然有限, 判斷 產 品 是否在「正面清單」中,對香港業界而言 更是 複雜 工作 ,產品的實際
進出口狀態、規格型號、成分含量、加工工藝、實際用途和來源 ,都 會 對 產品的 確定歸類產生影響。
建議香港 特區政府向中央 政府 爭取 ,擴大 跨境電商產品 的 覆蓋門類。 例
如考慮 將 具有香港 IP 認證的 產品涵蓋在內 , 通過產地來源證等溯源 IP 的途徑,使符合《清單》範圍的香港產品可以優先進入內地市場,為香 港業界打開內地市場的同時,亦可以豐富內地 市場的供給,滿足 民眾 的 消費需求。
5.2 便利境外產品認證制度,推動商品市場一體化 產品標準及認證 , 是 透過跨境電商途徑 進入內地市場時面對的關鍵問題。
香港和內地 的產品認證、檢驗 法規 不盡相同 , 且兩個地區內部對於不同
類別的產品 ,在上述規定方面 亦不同。這就造成了部分商品面臨長時間 的海關檢疫 , 甚至被海關扣留、退還的風險。
[11]
基於以上問題, 就產品認證、檢測提出以下建議:
(1) 由 特區政府向中央政府爭取, 建立 粵港澳三地 互通互認 的產品標準 。
以大灣區為試點, 合作發展大灣區 統一 的產品認證和質量檢測標準,並 且推廣此標準成為內地與國際認可的優質標準。滿足香港產品在大灣區 內流通的需要 。長遠而言,可促進內地與香港產品雙向流動的需求,並 建立大灣區優質產品的推廣效應,為走出去擴展國際市場做準備 。
(2) 以指定商品種類為試點, 爭取 與 內地政府達成協議,讓香港政府認 可檢測機構可以直接為產品符合內地標準的認證,加強特區 政府實驗室
專注於 標準制定和協調兩地標準的功能 。
以電子數碼產品的安全檢測為例,目前在 CEPA 之下,香港檢測機構如 欲提供有關內地認證檢測服務,需先符合香港創新科技署的「香港實驗 所認可計劃」的相關技術要求,並且與內地具有相關認證領域資質的認 證機構進行洽談、建立委託關係,其檢測結果及報告才可被採納,承擔 3C 目錄內所有產品的檢測工作。
建議以電子數碼產品為先行試驗產品 類別 ,與內地政府達成協議,爭取 批准香港認可機構可直接為產品進行 3C 認證,免卻在檢測後再要通過 內地認證機構認證的額外時間和成本。以此為例再逐步擴大至食品飲料、 個人護理化妝品等不同產品類別。而特區政府實 驗室可根據目前兩地在 檢測認證上所面臨的問題,專注於更新、完善現有標準和制定新標準。
5.3 與大灣區保稅倉合作,開闢「香港倉」
成本 對 香港 業界 發展跨境電商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除食品、化妝品 等對於保質期、溫度有較高要求的產品外,一般商品對於存儲時間、溫 度並無較高要求。而這些產品可進入內地 的保稅倉 倉庫降低運輸及物流 成本。對於 透過跨境電商的方式開拓內銷市場 的 香港業界 而言,商品銷
量有限且不穩定的情況下,自建倉庫的成本較高。
因而,建議香港政府與內地政府協商合作,在大灣區現有的保稅倉庫開 闢相應的 「 香港 倉」 存儲一般的香港貨品, 從而降低中小企業進入內銷 市場的成本 。
[12]
研究報告簡介
貿易及物流業的GDP 佔比日漸下滑
傳統 「 外循環模式 」 受到挑戰
• 全球地緣政治變局的影響
• 歐美保護主義的興起
• 中國內地的內需市場的崛起
香港可以發揮的作用
• 短期來看,鞏固既有市場優勢,穩定現 有西方市場中的份額
• 長遠則需跳出傳統貿易模式,實現香港 作為國際貿易中心地位的轉型和提升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 東升西降
53 % 63 %
中國與美國GDP對比的變化趨勢 ( 含預測數據 )
中國內地企業出海的始發地之一
• 中國13 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排名
第一
• 擁有全國近40% 的跨境電商賣家和 80% 的跨境平臺 、 服務商
從草創階段走向規範化經驗的階段
• 重視合規
• 開拓新渠道
• 開拓獨立站
• 加強海外倉建設
物流樞紐優勢
迪拜設立的 個自貿區 深度嵌入全球産業鏈 、 價值鏈幷進一步發展出 CommerCity 自由區。
中國內地企業出海 的承接地之一
海需求 , 打造阿聯酋乃 至整個中東地區性電商 樞紐地位。
第一 , 從策略性全局推動跨境電商發展 , 鞏固提升國際貿易中心地位 , 設 立電商發展專員和專責小組。
第二 ,撥款10 億元推出 「 跨境電商助推計劃 」。
第三 ,撥款10 億元成立 「 跨境電商專項發展基金 」 。
第四 ,為本地出入口貿易商提供稅項優惠 。
第五 ,加強香港與內地政府層面 「G-G」 合作。
① 提高對跨境電商和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更加積極主動地承 擔「宏觀領導者」的角色
②
在財政司司長領導的「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之下,設立電商
發展專員和專責小組,負責:
推進數碼網絡和電商平台建設
協助進出口界中小企業往電商升級轉型
積極參與制定區域電商貿易規則
① 資助本地中小企在發展策略、人力資源、設備升級、內部 管理等方面進行升級轉型
② 向每家合資格企業提供最多5萬元資助金,鼓勵業界將現
有銷售渠道接入現有跨境電商平台
③ 有關企業的產品必須已於現有跨境電商平台上架,方視為 符合申請本項資助計劃
以「先到先得」的申請原則發放,凡是願意
嘗試跨境電商業務,並已作出相應轉型實踐 的企業均可申領
預計最多可惠及兩萬間本地進出口業中小企
撥款8億元資助本地中小企進行產品的宣傳推廣, 協助提升其品牌和產品在內地電商零售市場(以大 型網購平台為主)的知名度
撥款2億元作為「跨境電商支援和普及基金」,展 開多輪宣傳活動,推動業界掌握靈活多變的電商知 識、與時並進的內銷市場趨勢
擴大「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 基金」
(BUD 專項基金)的申請資助範圍
① 建議政府為中小企通過跨境電商所得的利潤設立 50萬元的免稅額
本港出入口貿易商以中小企為主,大多數為10
人左右的企業,賺取的利潤相對微薄,且租金、 資源成本日漸上漲
進行轉型及升級模式預計會佔用比例較大的人 力資源及時間成本,亟需政府提供適當支援
① 擴大跨境電商產品種類 , 發揮香港品牌協同效應 建議香港特區政府向中央政府爭取,擴大國家
《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的覆蓋門類, 推動更多具有香港知識產權(IP )認證的產品進入 內地市場。
② 便利境外產品認證制度 ,
推動商品市場一體化
第一, 由特區政府向中央政府爭取,建立粵港 澳三地互通互認的產品標準。以大灣區為試點,合 作發展大灣區統一的產品認證和質量檢測標準,並
且推廣此標準成為內地與國際認可的優質標準。
② 便利境外產品認證制度 , 推動商品市場一體化 第二,以指定商品種類為試點,爭取與內地政
府達成協議,讓香港政府認可檢測機構可以直接
為產品進行符合內地標準的認證,加強特區政府 實驗室專注於標準制定和協調兩地標準的功能。
③ 與大灣區保稅倉合作 , 開闢 「 香港倉 」
建議香港政府與內地政府協商合作 , 在大灣區現 有的保稅倉庫開闢相應的 「香 港倉」存儲一般的香港 貨品,從而降低中小企業進入內銷市場的成本。
文匯報
東方日報
紫荊雜誌
傳媒報導
團體呼籲特區政府撥款20億港元 支持本地發展跨境電商 民建聯的立法會(進出口界)議員黃英豪,聯同一國兩制研究中心、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發布《把 握跨境電商機遇,拓展貿易新格局》研究報告,提出五項政策建議,呼籲特區政府將推動跨境電商發 展,作為鞏固香港作為國際經貿中心的戰略性部署,建議在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之下,設立電商發 展專員和專責小組,撥款20億港元成立“跨境電商專項發展基金”,其中10億港元用於資助本地中小 企業拓展電商業務,每家上限為5萬港元,預計首批可有2萬家企業受惠。 香港仔
香港經濟日報網 【跨境電子商務】民建聯籲政府撥款 20 億 支持本地發展跨境電商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465405/%E3%80%90%E8%B7%A8%E5%A2%83%E9%9B%BB%E5%AD%90%E5 %95%86%E5%8B%99%E3%80%91%E6%B0%91%E5%BB%BA%E8%81%AF%E7%B1%B2%E6%94%BF%E5%BA% 9C%E6%92%A5%E6%AC%BE20%E5%84%84%E3%80%80%E6%94%AF%E6%8C%81%E6%9C%AC%E5%9C%B0 %E7%99%BC%E5%B1%95%E8%B7%A8%E5%A2%83%E9%9B%BB%E5%95%86
香港新聞網 「發展跨境電商政策建議」記者會在香港舉行
http://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0283348&channel=2812
星島日報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906711/%E5%8D%B3%E6%99%82-%E6%B8%AF%E8%81%9E%E8%B2%A1%E6%94%BF%E9%A0%90%E7%AE%97%E6%A1%882023%E6%B0%91%E5%BB%BA%E8%81%AF%E7%B1%B2%E6%94%BF%E5%BA%9C%E6%92%A5%E6%AC%BE20%E 5%84%84-
%E6%8E%A8%E5%8B%95%E6%9C%AC%E5%9C%B0%E7%99%BC%E5%B1%95%E8%B7%A8%E5%A2%83%E9 %9B%BB%E5%95%86
https://www.bastillepost.com/hongkong/article/12302505-
%E6%B0%91%E5%BB%BA%E8%81%AF%E7%B1%B2%E6%94%BF%E5%BA%9C%E6%92%A5%E6%AC%BE20%E 5%84%84%E8%A8%AD%E5%9F%BA%E9%87%91-
%E6%8E%A8%E5%8B%95%E8%B7%A8%E5%A2%83%E9%9B%BB%E5%95%86%E7%99%BC%E5%B1%95
巴士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