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outlook201103

Page 1

本期观察者 OBSERVER

寒竹: 旅美著名政论时评家、春秋综合研 究院研究员(P08)

张文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 心教授(P12)

马忆南: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P24)

徐安琪: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P32)

贺文萍: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 洲室主任、研究员(P44)

张维为: 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春秋综合研究院研究员(P47)

周世俭: 前中国驻美使馆商务参赞、清华大 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教授(P60)

王建铆: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 (P70)

江南: 本刊主笔(P84)

强世功: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P25)

萧功秦: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P50)

张五常: 著名经济学家(P87)


CONTENTS 目 录 2011.03

政论 POLITICS 08

寒竹:论沸沸扬扬之“普世价值”

12

张文木:永别了,司徒雷登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系列 16

胡键:莫使“后人复哀后人”

P16

——兼与许成钢教授商榷苏联解体之因

外媒评之评 MEDIA REVIEWS 20

高铁打通东南亚经济动脉

21

中国应理性扩大内需

P22

封面 COVER 结婚到底为什么 24

马忆南:婚姻法新司法解释——理性与情感的冲突

30

白龙:重新寻找合乎时代的婚姻观

25

强世功:“沉默的大多数”不应被忽视

31

裴斐:法律只是道德的底线

26

张祥龙:标准化判决将导致婚姻和家庭的哀落

32

徐安琪:婚姻法新司法解释的正面效益

28

赵晓力:同居共财是中国的家庭现实

34

中国高离婚率背后的婚姻困境

28

谢桂华:司法干预太多会扰乱家庭的原生态

38

离婚率的国际比较

29

凌斌:婚姻法应考虑家庭的连带关系

40

柯云路:“80后”婚姻的人格缺陷

02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P44 中东剧变 44

民生凋蔽是中东动荡的主因

47

浪漫“革命”之后:埃及困境如何破解?

50

广场政治能救赎埃及?

经济 ECONOMY 70

2011中国经济大势

74

”她经济“力量的崛起

77

史清琪:期待更多中国商界”铿锵玫瑰“

时政 CURRENT AFFAIRS 54

华裔“虎妈”的“中国模式”

57

上海学生“全球第一”的含金量

文化 CULTURE 80

《古炉》:一种新的”文革叙事“

82

当代文学的”中国经验“

国际 WORLD 60

美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受益国

62

“互联网自由”成希拉里外交利器

66

中美大棋局:”零和“还是”中和“

专栏 COLUMN 84

江南:股市正上演”调控“的后果

87

张五常:经济文章评审的制度变坏了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03


04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下期关注:

“庚子退款”●“两弹一星”●“世界一流大学” —— 百年清华群星闪耀的传奇接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从打上 国耻烙印的庚子退款留美预备学校到当代中国顶级的学术殿堂,从令 世界震惊的“两弹一星”事业的智力助推器到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中 国高校领头羊,百年沧桑、英才闪耀的清华是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自 立的缩影,也将承载着民族复兴的国人梦想迈向下一个百年。在清华 大学迎来第一百个校庆日之际,敬请关注本刊2011年4月封面专题: 百 年清华群星闪耀。

主管 主办 出版

编委会主任 编委会副主任 社长、总编 执行主编 编辑部主任 特约主笔 编辑 见习编辑 美术编辑 发行人 学术合作

广告部 市场部 发行部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杂志社 上海观察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潘世伟 左学金 胡 键 于保平 王 敏 寒 竹 张爱华 白红义 杨小燕 郁冬旎

社址 电话/传真 江 南 范风琴 张 黎 魏迪英

金仲伟 春秋综合研究院

编辑部 程 也 石 凯 吴焕良

电话 E-mail 汇款订阅 邮编 电话 传真 定价 出版

广告部电话 传真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339室 (200020) +86 21 6385 6647 上海市番禺路300弄3号B座 (200052) +86 21 6280 2726 guancha@guancha.cc

国际标准刊号 国内统一刊号 国内邮发代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 国外总发行 国外发行代号 广告合作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337室 200020 +86 21 5306 2234 +86 21 6385 6647 人民币10.00元 2011年3月10日

印刷 媒体互动

潘 东 邓书强 朱青山 王 刚 王 芳 张菊萍 陈连珍 吴菊珍 黄永发 +86 21 6280 0892 +86 21 6298 0870 ISSN1672-3171 CN31-1912/C 4-755 沪工商广字301034000095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M2228 上海众点广告传播有限公司 上海呈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上海昌鑫龙印务有限公司 博看网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05


06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07


政论 | POLITICS

近年以来,关乎普世价值的争论不绝于耳。美国政府在其发表的《2010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声明: “为了保持美国力量和影响的基础,我们正在海外促进普世价值。”中国的部分知识界和政界人士则认 为,中国的发展面临种种挑战,其根本原因在于违背了普世价值,因此遵循普世价值应定为中国改革的方 向。但作为一个被反复讨论的概念,普世价值的具体含义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却很少有人清楚论述。

论沸沸扬扬之“普世价值” 文/寒竹

权、仁爱、忠恕、中庸等等。人类共

地区还是空白,因此需要美国政府进

享着某些普遍的价值观念,对此无人

一步促进和推广。中国知识界和政界

能否认其事。这些普遍的价值观念,

一些人士批评本国的发展模式不符合

在内容上必然包含不同地区的社会价

普世价值,这也说明其认定普世价值

值观念的共性,涵盖欧美、东亚、中

在中国社会中尚不存在。在这些语境

东、拉美、非洲等地。尤其要指出的

中,普世价值显然不是指普遍的实然

频频出现在中国媒体的“普世

是,这些价值观念仅仅是对当今人类

存在,而是指尚未普遍实现的应然价

价值”,其所指到底为何?这种被理

社会现存价值观念的抽象,本身并不

值观念。既然普世价值并不是一种普

解为具有普世性的价值观,究竟是一

具有永恒性和目的性。在理论上,每

遍存在的价值,那为何不用“理想价

种普遍存在,抑或仅仅是某些民族和

一时代的普遍价值都只反映当时的道

值”、“进步价值”之类更贴切的概

国家将自己的价值体系泛化?西方近

德判断和价值追求。随着社会的发

念,反而偏偏要冠以容易引起困惑的

代以来的发展,和普世价值有何种联

展,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念必然会不断

“普世”二字呢?这一问题,要追溯

系?怎样才能让普世价值真正具有普

进步和演变。古代希腊、罗马社会将

到西方的普世哲学传统。

遍意义?议论沸沸扬扬,却很少有人

买卖奴隶视为合乎道德的商业行为,

从古代的希腊哲学开始,事物

给出清楚论述。

而当今世界普遍将奴隶制视为罪恶。

的普遍性就被赋予神圣意义。从具体

因此,普遍价值是某一时期人类社会

事物中抽象出的数学概念,以及其他

价值共识的抽象,其核心在于普遍性

普遍性概念,常常被希腊哲学家视为

而非永恒性。只要人类思维可从纷繁的

现实世界的本原。柏拉图将这种普遍

事物中抽象出某些普遍概念,就应该承

主义理论发挥到极致,他将从现实世

认当今世界的确存在普遍的价值。

界抽象出的概念定义为是比现实世界

是普遍存在还是主观设定? 如果仅就字面理解,普世价值 应该被理解为普遍存在的价值。当今 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国家处于各自

但是普遍的价值的存在,是否

本身更为真实的理念世界。在柏拉图

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各民族、国家都

就等同于当今流行的普世价值的概念

看来,具体的现实世界不过是抽象的

有其特有的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但

呢?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如果分析一

理念世界的摹本,前者是真实的、普

是作为人类大家庭的成员,各民族、

番许多人讨论普世价值的语境,就会

遍的、高贵的;后者是虚假的、个别

国家又不乏相通的共性。如果对世界

发现普世价值显然并不是指已经普遍

的、低贱的。从柏拉图开始,抽象的

上各民族、国家的社会价值观念进行

存在的价值。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

普遍性上升到十分神圣、完美的地

抽象,一定能得到一些普遍存在的价

告》提出要在海外促进普世价值,这

位。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又为这

值观念,比如公平、正义、和平、人

说明美国政府认为普世价值在这些

种神圣的普遍性哲学增加了目的论,

08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POLITICS | 政 论

他认为现实世界中所有个别的事物都

为这些价值观念尽管在目前还仅是存

复证明,武断地将缺乏普遍性基础的

内在地具有追求普遍性的目的,世界

在于一部分国家之中,但却具有普世

观念当做全人类的理想和行为规范是

的发展就是一个从个别到普遍的,有

性。所谓普世,并非是说其普遍存

十分危险的。在过去一千年中,基督

目的的演进过程。这种将自具体事物

在,而是说其普遍适用于全人类,世

教就因为上帝概念的争议而引发多次

中抽象出的概念予以绝对化、神圣化

界上的各民族和国家都只有遵循这种

战争浩劫。到了近代政治史上,这种

和目的化的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

源自西方的价值观念,才有可能获得

滥用普遍性概念引发的历史悲剧也并

后来的基督教神学。基督教的上帝概

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普世价值的

不鲜见。

念,实际上就是整合了此前希腊哲学

提出是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

中的普遍性、神圣性和目的性,成了

的理论飞跃。普世价值尽管其源头在

绝对的真、善、美的抽象化身,成了

西方,尽管只是现实地存在于一些特

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终极目标。基督

定国家之中,但是它代表着全人类应

教统治欧洲之后,教会也自视为绝对

该具有的价值追求。之所以不用“理

讽刺的是,当今西方社会的主流

普遍性的化身。中世纪时期,东西方

想价值”、“进步价值”、“现代价

意识要求在世界各地宣扬和推广普世

教会分裂,罗马教会为宣示自己的普

值”,是因为这些概念尽管美好,但

价值,但西方的进步和现代化在很大

世性遂以“公教”自称,“公教”的

却不具有“应然”的道德力量,而只

程度上却是源于对普遍主义的否定和

拉丁语Catholicus就是指普遍性,意

有普世价值才能强力地表现普天之

对个体主义的发扬。这一抛弃普遍主

指正如上帝的概念是世界的而非地区

下、概莫能外的应然力量。“理想价

义、确立个体主义的过程,是通过哲

的,罗马教会的统治也是世界的而非

值”只是说明了各民族和国家应该追

学变革和宗教改革实现的。

地区的。

西方现代文明起源于对“普世价 值”的挑战

求的价值,而普世价值则指明了各民

早在柏拉图之前,古希腊的智

从古希腊一直到中世纪,普遍主

族和国家必须遵循的价值,后者要比

者学派就提出过否定普遍性的相对

义的哲学和神学观念一直主导着西方文

前者有力得多。这是一个从柏拉图主

主义。普罗塔戈拉的名言“人是万物

化。尽管后来受到唯名论、经验论的理

义到基督教哲学一脉相承的深厚传

的尺度”,强调个人才是价值判断的

论批判,以及宗教改革的社会冲击,但

统,它深深地植根于西方社会的潜意

主体。不过在理论上系统批判普遍主

由于传统哲学的深刻影响和一神教的

识之中。

义,且对现代西方文明产生重大影响

巨大精神力量,普遍主义一直深深地

但是这样理解普世价值,就不

的,主要是中世纪经院哲学中的唯名

植根于西方文化之中。世界五百年来

免引起新的困惑。既然普世价值是人

论,以及后来的英国经验论。在唯名

的历史主要是西方文明在全球扩张的

类尚未完全实现,但必须全力追求的

论看来,自柏拉图以降的哲学家和神

历史,普遍主义的哲学观念自然而然

目标,既然世界上还有一些民族和国

学家将普遍性视为独立的存在,并且

地成为这一扩张运动的理论基础。

家不接受普世价值,那么这些源自西

将普遍性神圣化是完全错误的。世界

理解普遍主义哲学的含义及其

方的价值观念又何以取得普世的资格

上真实存在的只有个别事物,所谓普

渊源,也自然就理解今天谈论普世价

呢?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中产生的价

遍性或共相仅仅是人们为便利而给个

值的一些语境。在许多语境中,所谓

值观念是全人类都必须遵循的普世价

别事物赋予的“名称”。英国唯名论

普世价值其实并不是指普遍存在的价

值,那么其他文明中产生的价值观念

者奥卡姆的威廉认为,那些空洞无物

值观念,而不过是西方对某些价值观

为何就不属于普世价值呢?这种困惑

的普遍性和神圣化的所谓本质,根本

念的普遍表述。美国政府在《2010年

显然不是没有根据的,基督教的上帝

就是虚幻的赘物,应当用剃刀无情地

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明确指出,普

在基督徒眼中当然具有绝对普遍性,

“剃除”。这种否定普遍性的真实存

世价值的内容是指现存于美国社会中

上帝不仅是基督徒的上帝,而且也是

在,强调只有个别才是真实的哲学,

的自由、民主和人权等价值观念。中

全人类的上帝,不信上帝者只是尚未

对后来欧洲的近现代思想产生了深刻

国的部分知识界和政界人士也明确宣

皈依基督教的迷途羔羊,但是非基督

影响。这一思想传统经过英国经验论

称普世价值就是欧洲启蒙运动中产生

徒却未必相信这种说法。人类的历

的进一步深化,最后奠定了资本主义

的自由、民主和人权等观念。他们认

史,特别是西方中世纪以来的历史反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并深刻地影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09


政论 | POLITICS

响了20世纪的逻辑实证主义和科学哲

黑格尔哲学的理论体系十分庞大,但

定罗马教会的绝对普遍性。罗马教会

学。当今受人推崇的哈耶克和波普

其目的和道理却很简单,这就是让神

宣称自己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具有

尔,在哲学上都是英国经验论的继承

圣化的普遍性获得个别事物的支撑,

世界性和绝对权威性,新教却坚决

者。唯名论和经验论强调个别、否定

同时让个别事物获得普遍性和神圣

不承认罗马教会是基督教世界的中

普遍的个体主义哲学,对将普遍性神

性。黑格尔认为,普遍性十分重要,

心。罗马教会自称普世公教,新教则

圣化的普遍主义哲学是致命一击,

但其无法脱离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

自称是对抗罗马中心的“抗议宗”

一旦在哲学上否定了普遍性存在的基

而必须存在于每一具体事物之中;普

(Protestant)。将圣经从拉丁文翻

础,普世价值和普世哲学就成了无本

遍价值也十分神圣,但其同样无法脱

译为各国的民族语文,将以罗马为中

之木。如果只有个别而没有一般,只

离人类社会的各种具体价值观念而独

心的公教改造为各民族国家自主的新

有特殊而没有普遍,普世价值的基础

立存在。同样的道理,世界上每一个

教,成为宗教改革的重要内容。欧洲

又在何处?有趣的是,在宣扬普世价

具体的个别事物虽然都不完满,但都

的宗教改革,实际上是以新教的形式

值最为得力的英美社会,这种强调个

以某种形式包含了普遍性。各民族和

为近代民族国家和个人从罗马教会手

别、否定普遍的哲学传统最为强大。

国家的价值观念虽然不免有各自的缺

中夺回了对上帝的解释权。因此,尽

如果说唯名论、经验论和宗教改

陷,但都从某一侧面表现了人类的普

管欧洲的宗教改革未曾越出一神教的

革是用个体主义挑战西方传统的普遍

遍价值观念,都体现出绝对精神的演

藩篱,但无论是其信仰方式或是教会

主义,那么从新柏拉图主义到19世纪

进。这一观念以稍后马克思的哲学来

组织,都体现出个体主义和民族主义

的德国古典哲学则是试图在普遍主义

叙述,就是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

向普世主义的激烈挑战。

内部容纳个体主义以解救自身的空虚

普遍存在于特殊之中;个别之中有一

欧洲近代的哲学变革和宗教改

困境。从柏拉图主义到基督教的实在

般,特殊之中有普遍。19世纪的德国

革,摒弃了将普遍性绝对化和神圣

论,都坚持普遍性的绝对化和神圣化

哲学,正是以赋予每一个体神圣性的

化的传统观念。这一运动归根结蒂体

的基本原则。但是这种脱离个别事物

方式,挽救了普遍主义。

现的是近代市民社会和民族主义的兴

的哲学,无法真正跟具体的现实世界

西方近代的宗教改革,是对传

起,蕴涵着西方世界从中世纪的宗教

沟通。这种普遍哲学越是发展,越是

统普遍主义的又一打击。在理论上,

专制向现代文明的转化。西方现代文

缺乏现实的支撑。晚期希腊哲学的代

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都是新兴

明兴起的历史说明,脱离了个别的一

表、新柏拉图主义者普罗提诺就发现

的民族主义对罗马世界主义的冲击,

般是虚幻的,抬高普遍性而贬低特殊

了普遍性脱离个别的困境。力图将一

是个体主义对普遍主义的反抗。新教

性是盲目的,滥用普世价值来压制各

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统一起来一直

出自一神教内部的改革,并没有否定

民族、国家是危险的。如果对西方历

是新柏拉图主义的重要工作。到了中

上帝的绝对普遍性和圣经的绝对权威

史上的诸多专制统治进行分析,就会

世纪,新柏拉图主义以神秘主义的形

性。但是在如何理解上帝和如何理解

发现这些政权几乎全都热衷于宣扬某

式融入基督教哲学,试图用泛神论的

圣经这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新教彰

种普遍性至上的普世哲学。古希腊奴

方式来解决普遍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统

显出了近代兴起的个人主义。上帝是

隶主对奴隶的奴役、中世纪宗教裁判

一。但由于正统经院哲学的强大,泛

绝对普遍的,但是如何认识上帝却取

所对异端的火刑、君权神授的君主对

神论在中世纪基本上处于一种异端的

决于每一个信徒对圣经的理解,“因

臣民的专制,乃至纳粹的国家社会主

地位。17世纪以后,面临经验论日益

信称义”因此成为新教的一个核心概

义几乎都是在普世价值的旗帜下肆虐

严峻的挑战,普遍主义不得不以融入

念。这实际上是在一神教的范围内,

的。其间奥秘不难揭穿,只有强调一

具体现实世界的方式自救。黑格尔是

将个人的自主判断扩展到最大限度,

般高于个别,普遍高于特殊,那么各

试图以承认个别性的方式来挽救普遍

每一个信徒都有权利成为自己信仰的

民族和国家自然都必须听命于世界

性的集大成者。从理论上说,黑格尔

主体。与此同时,与新教的教义相适

霸权。正是为了摆脱绝对普遍性的

主义不过是一种精致化了的泛神论。

应,新教在教会的组织形式上坚决否

桎梏,为了伸张新兴民族国家和个人

10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POLITICS | 政 论

的自主权利,近代西方才诞生了否定

不同民族和国家对普世价值的理解。

尽可能减少医疗待遇的差别。但在美

普遍性的唯名论和经验论,才兴起承

普世价值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很难有

国,奥巴马总统试图加强政府对医疗

认个体具有神圣普遍性的德国古典哲

统一的理解。人们关于普世价值的分

体制的调节却被很多美国人认为不道

学,才触发挑战罗马普世教会的宗教

歧,并不在于争论是否存在某些被称

德和不公正。中国人倾向于将公正理

改革。一部西方文明的进步史,从某

为普世价值的概念,而在于对这些概

解为平等,而美国人倾向于将公正理

种意义上说就是个体主义反对普遍主

念的理解。当今很少会有人会直接否

解为市场的优胜劣汰。因为中美两国

义的历史,就是新兴民族主义成长壮

定自由、民主、公正和人权等概念,

的国情、历史和文化传统不同,现在

大的历史。那些推崇西方文明,以普

但不同民族和国家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很难判断究竟是中国人的平等观念还

世价值贬低中国模式的观点,由于未曾

却不完全一样。最近,美国学者鲁弗

是美国人的自由精神更接近普世价值

触及西方文明的这一精髓,不免有流于皮

斯•费尔斯(Rufus Fears)专门就自

中的公正概念。因此在当今多元化的

相之憾。

由和普世价值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他

世界上,我们必须尊重不同民族和国

认为自由是具体而非抽象的。费尔斯

家对普世价值的理解,任何国家或政治

将自由具体分为国家自由、政治自由

集团都无资格充当普世价值的最终裁判

真正的普世价值必须立足于全人类

和个人自由,但这三种自由并不相互

者。“因信称义”是欧洲宗教改革留给

既然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

涵盖。比如朝鲜拥有独立国家的自

后世的伟大遗产,正如罗马不是上帝信

价值,仅仅是某种主观的价值设定,

由,但是其内部却没有政治自由和个

仰的中心,美国也不应是普世价值的源

而西方文明本身又是源自对普遍主义

人自由;古罗马帝国缺乏政治自由,

泉。“华盛顿共识”也不能成为各国人

的批判,那么在讨论普世价值时,就

但公民却拥有充分的个人自由;美国

民追求现代化的“教条”。

要避免以讹传讹,必须对概念本身重

较好地将这三种自由合而为一,其道

将普世价值真正建立在不同民族

新进行界定。为此,以下两方面的努

路也有很多国家在模仿。但是,费尔

和国家的价值观念之上,尊重各民族

力是不可或缺的。

斯强调世界上依然有很多文明国家并

和国家对普世价值观念的理解,这是

首先,应该还原普世价值的本来

没有走美国的道路,因为不同的自由

我们讨论普世价值的前提。否则,普

意义,将普世价值界定为各民族、国

对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具有完全不同的

世价值就很可能堕落为制造专制主义

家当前特殊价值的普遍抽象。普世价

意义。他特别指出,人类历史上的一

的工具。将普世价值抽象化和神圣

值不应是少数人将自己的特殊价值观

个普遍现象是,很多国家有时为了国

化,其初衷也许是良好的。柏拉图本

念普遍化为一种普世的形态,相反真

家和民族的自由不得不牺牲政治自由

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梦想在人间

正的普世价值必须涵括各文明社会价

和公民的个人自由。由于不同含义的

建立以哲学家为王的理想国;基督教

值观念中一些最基本的共同内容,其

自由有时很难兼容,费尔斯甚至反对

的许多神学家们,也真诚地希望以基

中自然包括中国的价值观。中国传统

把自由视为一种普世价值。

督教的普世价值救赎世人;马克思更

价值观中的“仁爱”、“忠恕”等概

费尔斯对自由的论述是否准确

是真诚希望用共产主义的普世理论开

念,实际上都具有普世的意义。只有

和全面另当别论,但他主张对普世价

创普天同乐的理想社会。但是当普遍

这样,普世价值这一概念才能做到名

值中的概念进行具体分析却是非常中

脱离了个别,后人的普世理论脱离了

副其实,并且具有真正的普遍意义。

肯的。现实生活是具体的,普世价值

现实实践的时候,理想国常常以覆灭

若将欧洲启蒙运动中产生的某些价值

中的所有概念在不同的民族和国家那

悲剧告终。那些以普世价值代言人自

观念,简单地等同于普世价值,这种

里常常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公正这个

居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须切记将普

以偏概全的方式只会损害普世价值的

概念,在中国人和美国人那里就有很

世哲学绝对化、神圣化曾给人类社会

真实性和现实性,最终将其变成一种

大的差异。在许多中国人看来,将医

带来的灾难。S

疗行业市场化是很不道德、很不公正

(作者系旅美著名政论时评家、春秋综合研究 院研究员)

新的神学。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尊重

的行为,政府应该通过公共医疗制度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11


政论 | POLITICS

编者按: “今天,中国终于有勇气凭良心说话,承认自己对不起司徒雷登,对不起这位为中国活了一辈子的美 国人。” 《南风窗》杂志2011年第4期刊登了《难以道别的司徒雷登》一文,不仅试图重塑一个“别样的司 徒雷登”,将之装扮成一位“为了心中那不灭的信念和伟大的爱”而献身中国的爱心使者,甚至要国人向 这位原本“别了的司徒雷登”道歉。 然而,司徒雷登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如果说,1946年就任大使前的司徒雷登还可以说得上是一个“教育家”的话,那么,1946年以后的司 徒雷登就成了美国在华利益的忠实代言人,其个人人格已经过了帝国主义的“格式化”。路遥知马力,日 久见人心。1949年,是中国历史的最紧要关头,是中国人民处于帝国主义压迫深重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司 徒雷登已没了他时常挂在嘴边的那些“中国朋友”,这时他心目中有的只有美国在中国的殖民利益。

永别了,司徒雷登 文/张文木

别了的司徒雷登,魂兮归来 1949年8月2日,司徒雷登离开了中国,8月18日,毛 泽东发表文章《别了,司徒雷登》说:“他是美国侵略 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 至于司徒雷登本人,毛泽东更 是揭穿他“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 中国人”的虚伪性。然而,事隔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考 虑到出生于杭州的司徒先生的遗愿,2008年11月17日杭 州市人民政府接纳并将司徒雷登骨灰安葬在杭州半山安 贤陵园文星苑。 那么,司徒雷登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要想对 此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我们不能不从司徒雷登来到中 国,尤其是他任驻华大使期间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性问 题以及司徒在这些问题上的所作所为来判断。

司徒雷登的在华使命 1876年,司徒雷登出生于中国杭州一个美国传教 士家庭。1904年他毕业于纽约协和神学院,不久重返中 国,此后在中国呆了近半个世纪。司徒雷登在中国期 间,中国人民正在遭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而就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 命进入到最关键的1946—1949年,司徒雷登被来华担任 美国总统特使的马歇尔看中并任命为美国驻华大使。司 徒雷登就这样从一介书生转身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代言 人。中国人所说的主要就是这一时期的“司徒雷登”, 因为中国人是从司徒雷登就任驻华大使期间——这也是 12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POLITICS | 政 论

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险的时刻——的所 作所为认识司徒先生的。

马歇尔来华后,一方面帮助蒋

现在回头看来,马歇尔相中司徒

介石向华北运兵,其目的是让国民党

雷登的原因,除了毛泽东所说的,还

说司徒雷登,就不能不说马歇

在那里为美国守住与苏联在雅尔塔协

应当再加上一条,这就是:司徒雷登

尔。因为司徒就任大使期间肩负的是

定中划分的势力范围作为应对措施。

与一般的外交家不同,套改斯大林赞

马歇尔赋予的使命。

苏联也于1946年9月放中共军队进入

赏马歇尔的话说,“如果有什么人能

罗斯福在世时,马歇尔任三军

东北以与之抗衡;另一方面又以“调

解决(中国)这个形势的话,那就是

参谋长,是罗斯福规划和实现美国取

停”的姿态使国民党接受共产党提出

司徒雷登先生,司徒先生是少有的既

代欧洲的战后世界体系的得力助手。

的“停战提议”并筹备召开政治协商

懂政治又懂外交中的一个。”(1945

1945年美国与苏联联袂在雅尔塔会议

会议,试图促成中国两个最大的政治

年12月23日斯大林在会见美国国务卿

上确定了远东的战后安排。这时的远

力量事实并存的局面。但是,令马歇

贝尔纳斯如是称赞马歇尔。)

东问题,对美苏来说,基本就是中国

尔没有料到的是,蒋介石接受马歇尔

就在蒋介石发表“全国总动员

问题。美国人明白,仅靠美国一家,

“调停”的目的与马歇尔的设想南辕

令”一周后即1946年的7月12日,司

是拿不下中国的。1945年2月,美国

北辙:蒋介石是在争取时间,将美国

徒雷登被正式任命为美国驻华大使。

在雅尔塔会议上与苏联达成分割远东

帮助运到华北的军队用于从苏联手中

在这样的时刻,马歇尔举荐司徒雷登

的秘密协定。在这个协定中,美国牺

收复东北而不是用于为美国守住华北

为美驻华大使,其用意不言自明:他

牲中国利益同意将外蒙古从中国分离

利益。这打乱了马歇尔与苏联分割中

是要司徒在中华民族处于命运攸关的

出去;同意中国大连港国际化,同意

国的计划。在苏军撤出东北前夕,蒋

历史时候,置中国于美苏雅尔塔协定

“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

军开始向东北大举进攻。是时,马歇

预设的南北分裂的框架之中。

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

尔从美国述职回到中国,立即当面对

复”;同意通往大连的中东铁路和南

蒋介石收回东北的想法施以高压,然

满铁路由苏中共同经营。美国还答应

而蒋介石断然拒绝马歇尔让他放弃东

保证协助苏联让中国方面接受这个协

北的建议。

司徒雷登忠实执行了美国分裂中 国的政策

定。雅尔塔协定的本质在于在太平洋

马歇尔与蒋介石在收复东北问题

看来马歇尔还真会选人,司徒雷

战争结束后,美苏以中国长城为界南

上的争论,关乎中国统一还是分裂。

登并不只是一个只会“之乎者也”的

北划分势力范围。就这样,美国背着

蒋介石在阶级立场上代表中国的官僚

书生,他不仅对马歇尔的政治意图领

中国,通过一纸协定既得到了苏联出

买办势力,但在民族立场上则主张中

会快而且落实得力。他任职才两年多

兵中国东北的保证,又达到了瓜分中

国统一,这招致了马歇尔不满。马歇

就给马歇尔物色到了愿“沿长江和毛

国的目的。

尔在1946年7月写信给杜鲁门,表达

泽东划分中国”的李宗仁,并使其迅

了为实现美国在华利益不惜“换马”

速取代了有那么点“半独立性”的蒋

的暗示,得到杜鲁门的首肯。

介石。其手段之干练,目的之阴险,

中国人民就这样在抗战胜利前 夕,无端遭遇到了前门驱虎、后门进 狼的形势。

在推动国民党政府“换马”的美

以致事后让受惠于此的李宗仁悔罪不

1945年4月,罗斯福逝世,落实

国对华政策日程表上,马歇尔相中了

已。李宗仁后来在《李宗仁回忆录》

雅尔塔秘密协定的任务便转到马歇尔

司徒雷登,让他担任美驻华大使。个

中说:

身上。8月14日,在美苏的软硬胁迫

中原因,诚如毛泽东所说:“司徒雷

我今天感到庆幸的是:当年与我

下,国民党政府被迫接受这个协定。

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

打交道的美国方面的领袖人物都是一

1945年10月重庆谈判后,美苏本指望

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

些没有经验的人。……如果他们要像

通过“调停”国共两方使美苏事实上

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

约瑟夫·斯大林那样冷酷和精明,像

两分中国,但事与愿违,重庆谈判后

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

他一样善于抓住时机,中国肯定是会

中国内战骤起,这迫使美国派马歇尔

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

完了。如果美国人全力支持我,使我

于12月20日以总统特使身份来华“调

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

得以沿长江和毛泽东划分中国,中国

停”。

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

就会陷入像今天的朝鲜、德国、老挝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13


政论 | POLITICS

和越南同样悲惨的局面了。南部政府

西北,四川、云南、贵州也分别由各

国式处理方式”的建议对中国意味着

靠美国生存,而北部政府也只能仰苏

省主席控制,这样就可免受共产党干

什么吗?

联鼻息,除各树一帜,互相残杀外,

扰,这在联合政府初期是完全可能

难道司徒先生不知道他所建议的

二者都无法求得真正之独立。又因中

的。同样,共产党在联合政府的名义

“方式”正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欧洲人

国是六亿人的大国,这样一来,她就

下会加紧巩固其北部地区,而宋子文

要求而又被美国人民拒绝的解决美国

会陷于比前面提到过的三个小国家更

则会在华南获得喘息之机。这期间,

南北冲突的方式吗?

为深重的痛苦之中,而民族所受的创

美国必须保持政策的灵活性。无论谁

难道司徒先生没有读过1858年7

伤则恐怕几代人也无法治好了。如果

统治中国,都需要外援,而美国是目

月10日林肯《合家之乱》这篇著名的

这种事情真的发生了,在我们敬爱祖

前唯一可以依赖的外援提供者。由此

演说吗?如果读过,那司徒一定会记

国的未来历史上,我会成为什么样的

出发,我们就能在美国利益所在的地

住下面这些令人感动的句子:

罪人呢?

区的局势更为明朗的时候,利用我们

“家不和则不立”,我相信这个

李宗仁在政治上太幼稚了:当时真

的这种地位左右形势。(见《被遗忘

政府不可能永久地维持半奴隶制半自

正“没有经验的人”并不是司徒雷登,

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

由制的局面。我并不希望联邦分裂,

更不是马歇尔,而是三天两头往司徒雷

1949)》)

也不希望房子倒塌;但我的确希望停

登那里“跑官”的李宗仁自己。

在美国在华利益即将失去的时

止它分裂。它或者将完全变成一种

阅读过司徒雷登任大使期间给美

候,司徒雷登已顾不上“平素装着爱

东西,或者将完全变成另一种东西:

国国务院呈写的大量报告(参见肯尼

美国也爱中国”的斯文面罩,在情急

不是反对奴隶制的人制止奴隶制度进

斯•雷•约翰•布鲁尔编,尤存、牛军

之中留下这白纸黑字的斑斑铁证。我

一步扩展,并使公众相信它正处于消

译:《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

们通过这些“建议”看到了司徒先生

亡过程中,就是拥护奴隶制的人将把

报告(1946-1949)》,江苏人民出

在面对中国国家统一的大趋势时的阴

它向前推进,直到它在所有的州——

版社1990年版)的人,都不会怀疑司

暗心理:他不仅要使中国倒退到20世

不论是老州还是新州,北部还是南

徒先生真是一个“平素装着爱美国也

纪初的那种军阀割据的乱局之中,而

部——都同样成为合法时为止。这两

爱中国”,但在关键时候却又很“懂

且还要在这种割据中实现美国的主导

者必舍其一。

政治”的人物。

地位。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代表性质根

1948年底,中共军队在辽沈战

事后看来,司徒雷登干的结果显

本相反的两个方向的政党是无法弥合

役中的胜利已成定局,司徒雷登看到

然没有让马歇尔满意。毛泽东说司徒

在一起的。试想如果当时欧洲列强对

国民党政府垮台的可能性,于12月16

雷登“在他代表马歇尔系统的政策在

林肯时期美国南北内战的“调停”成

日给马歇尔写信,哀叹“现时的国民

中国当大使的整个时期,恰恰就是这

功,其结果必是美国分裂——美国的

党领导已再也不能充当美国努力阻止

个政策彻底地被中国人民打败了的时

分裂当然符合欧洲的利益;同样的道

中国共产主义扩展(实则是阻止中国

期,这个责任可不小”。但这不是评

理,1945—1949年间,美国对中国国

统一——引者注)的有效工具了”。

价司徒雷登的关键,关键是司徒先生

共冲突“调停”如果成功,其结果也

这时的司徒雷登一抹平素斯文,给美

屡败屡战,干得和想得比马歇尔要求

必是中国更加分裂——中国的分裂当

国政府主动提出比马歇尔“两分中

的还要卖力、还要恶毒。这些大概才

然符合美苏的利益。己所不欲,勿施

国”设想更阴险的即“用典型的中国

是最伤中国人民感情的地方。

于人。既然美国人不愿意分裂,那为

式”致中国再陷军阀割据的建议: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构想 某种典型的中国式处理方式,让委

什么就不能理解中国人统一国家的心

1946—1949:司徒雷登的人格 经过了“帝国主义”的格式化

情呢?既然司徒对中国“爱得那么痴 情,那么愚蠢,那么义无反顾”,那 为什么还要重复用欧洲人对待美国内

员长引退,并组成联合政府,由张治 中与马家(五马将军:马鸿逵、马步

难道司徒先生不知道他向美国国

战的方式对待中国呢?如果说,马歇

芳、马步青、马鸿实、马占祥)节制

务院提出的所谓“构想某种典型的中

尔欲置中国于南北分裂的企图已让中

14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POLITICS | 政 论

国人民不能容忍,那么,在中国人民

了些,因为李宗仁根本不知道就在他

内的“中国朋友”,这时他心目中有

解放军即将解放全中国,中国即将统

急需美援而屡遭美国拒绝的1949年6

的只有美国在中国的殖民利益。

一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前

月,司徒雷登还托即将赴北平参加新

夕,司徒雷登却还在给美国出谋划

政治协商会议的陈铭枢和罗隆基等民

策,企图再陷中国于20世纪初的“军

主人士传话:“如果新中国采取中间

阀混战”的灾难之中,这不是在对中

态度,不完全亲苏,美国可以一次性

半个世纪前,毛泽东著文《别

国人民犯罪又是什么呢?

借给新政府50亿美元,接近印度15

了,司徒雷登》,中国人民道别了司

司徒雷登应当忏悔

国内有些人似乎无视这些,称司

年所得的贷款。” (见《亲历与见

徒雷登的同时也送走了一段帝国主义

徒雷登先生是“甘愿死在中国的‘好

闻——黄华回忆录》)两个月后,毛

压迫的屈辱历史。杭州是司徒先生出

人’”。可就是这位在1949年初将李

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用

生的地方,半个世纪后,司徒骨灰被

宗仁捧上“总统宝座”并盛赞“李宗

“嗟来之食”形容司徒先生的“好

接纳并安葬在这里。但“司徒雷登的

仁在正式就职后的数月中政绩突出”

意”,说:“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归来”,并不表明中国人民对司徒雷

的“好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

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如

登罪行谅解,也没有减轻司徒雷登在

南京不久就迅速“移情别恋”。他似

果李宗仁当时要知道此事,可能这时

中国犯下的罪行。君不见,曾向司徒

乎忘记了正在急需美援的李宗仁,坚

的李宗仁对司徒先生的认识就不会仅

保证与共产党“沿长江划界”的李宗

持驻守南京并与中共代表黄华商谈相

仅停留在“滑头政客”的层面。

仁不也在1965年回到中国了吗?现在 再添个司徒先生也没有什么不妥。

互外交承认的途径,并极乐意接受黄

对于司徒抛弃李宗仁在南京坐

华传达的“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口信”

待共产党的姿态,在半个多世纪后

李宗仁先生曾见证了中国人民站

以及希望他访问燕京大学的邀请。他

的今天,国内有些人却埋怨当时的中

了起来并为自己当年的行为而悔罪。

这样做并不是由于知时识务,而是其

国共产党“对司徒雷登坐等解放军进

司徒先生活着的时候已经见证了中国

已被帝国主义格式化的人格使然。

南京、积极奔走直到1949年8月2日才

人民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现在他躺

1949年6月30日,他致电马歇尔说:

乘飞机离开中国的举动视而不见”,

在西子湖畔可以再见证一下中国人民

此行将是迈向相互谅解的一步,

好像司徒想与共产党“交友”,而共

还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并会加强中共内部比较倾向自由主义

产党没有领情,如果这些人读过前引

笔者想,如果司徒先生还真有那

的反苏分子。它将为美国官员提供一

司徒雷登为美国在华利益不惜置中国

么一点良知的话,就应为自已任大使

个绝无仅有的机会:同最高一级的中

再陷军阀内战的那血淋淋的“建议报

期间对中国人民的所作所为写些至少

国共产党人非正式会谈。机不可失。

告”后,可能会改变对司徒的看法。

像李宗仁那样的忏悔文字。李宗仁的

它将表明美国对中国动荡的政治潮流

如果仅从司徒雷登个人而言,他

忏悔获得了中国人民的宽容和原谅,

的坦率态度,并有可能对未来中美关

在就任大使前后的表现当分别而论。

他去世后葬于八宝山;可司徒先生迄

系产生有益的影响。(见《被遗忘

如果说,1946年就任大使前的司徒雷

今对中国人民没有只字悔罪,即使如

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

登还可以说得上是一个“教育家”的

此,中国人民还是将1946年任大使前

1949)》)

话,那么,1946年以后的司徒雷登

后的司徒雷登区别对待,满足他的部

就这样,李宗仁及其支持者为司

就成了美国在华利益的忠实代言人,

分愿望,接纳他回到其出生地杭州。

徒雷登忽悠而起,在其无用后又被迅

其个人人格已经过了帝国主义的“格

若司徒先生还有那么一点良知,在九

速抛弃,成了无家可归的弃儿,以致

式化”。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泉下有知,他应该感谢中国人民的念

多年后李宗仁在回忆录中用“滑头政

1949年,是中国历史的最紧要关头,

旧情怀和博大的包容精神。S

客”——而不是所谓“好人”——来

是中国人民处于帝国主义压迫深重的

评价有“恩”于他的司徒雷登。

时期,这一时期的司徒雷登已没了他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 教授)

其实,李宗仁的评价还是婉转

的时常挂在嘴边的那些包括李宗仁在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15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系列之一

莫使“后人复哀后人” ——兼与许成钢教授商榷苏联解体之因 文/胡键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 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今天,苏共亡党亡国已过去20 年,但这一切还是刚刚过去不久的历史,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务必要从 苏共历史中吸取深刻的教训。

1991年12月25日,苏联作为一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不可改革?

个国家的身份被永远地封存在历史

化之路的。 中国的经济体制最初也是计划体

之中,苏共一个百年大党一朝倾覆。

苏联的经济体制的确有其弊端,

制,中国改革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

这一改变世界政治地图的历史事件迄

甚至可以说从这种经济体制建立伊

但中国并不是在完全否定计划经济的

今已经过去20年。20年来,学术界从

始,其弊端就已经存在。从这一角

基础上走市场化的,而是在承认计划

来没有间断过探究苏联亡党亡国的原

度来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存在

经济有其弊端同时又吸纳了计划经济

因,但迄今为止,学术界仍然歧见纷

着“先天性”的问题:产品经济、统

的积极因素走上市场经济之路的。因

呈。2011年春节前夕,拜读了“财

购统销。这既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

此,迄今为止,中国的市场经济并不

新—《中国改革》”对香港大学教授

制的巨大优势,也是后来社会主义计

是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但客观的事

许成钢先生就“苏联解体20周年”问

划经济体制暴露出来的最大弊端。但

实显然证明了中国在保持政府宏观调

题的专访。许先生认为,苏联解体有

是,社会主义计划体制存在这些弊端

控有效性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要远远优

两个最重要的原因。一个原因是长期

并不意味着它是不可以改革的,恰恰

越于欧美的自由市场经济。特别是面

以来的经济改革失败和经济增长停

相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是靠改

对金融危机,更是中国经济拯救了西

滞,另一个是长期以来的政治压制导

革而使自身的弊端得到不断克服的。

方资本主义经济。如果否定社会主义

致失控。这种看法可以说代表了学术

从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改革、匈牙利

计划经济是可以进行改革的话,那么

界在这一问题上的最新观点。但是,

卡达尔的改革到捷克斯洛伐克“布拉

就是要否定中国的成功实践。

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格之春”,都是为了通过自我的改革

苏联经济增长的停滞并非由于

与许教授商榷。

来克服社会主义计划体制的弊端。赫

经济改革的失败,而是经济改革的

许教授在文章开首阐述苏联解体

鲁晓夫的改革、柯西金的改革等,包

成功。这可能是绝大多数苏联问题研

的经济原因时说:“从上世纪50年代

括戈尔巴乔夫最初的改革也是为克服

究专家所不能接受的,但这是客观的

末起到80年代末,苏联及中东欧国家

体制内的弊端。这些改革虽然大多失

判断。苏联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是20

经历了长期的、反复的各种改革和尝

败了,但也有阶段性的成功,例如柯

世纪6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上半期的

试,都失败了。这使得苏东国家改革

西金的改革,对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

十年中,这在相当大程度上归功于柯

派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中央计划的

上半期走上经济的鼎盛时期至关重

西金的改革。苏联经济的增长是在独

社会主义体制是不可改革的,只能以

要。包括后来社会主义各国都走上了

特的经济社会结构和制度框架下实现

市场经济全面、彻底地取代。这一认

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并不是社会主

的,即计划经济和大型综合体。但

识在苏联解体过程中起了非常大的作

义计划经济体制失败而走上市场化之

是,经济的快速增长改变了苏联的经

用。” 笔者的分析就先从这里展开。

路的,而是对计划体制改革走上市场

济社会结构,也破坏了曾经产生快速

16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系列之一

增长的独特制度框架的持续有效

题上是否形成共识,而是最后苏

性,结果反过来也导致经济本身

联是按照激进的“500天计划”

失去其效率。由此可见,把经济

进行转轨的。按照“500天计

停滞归因于经济改革失败,仅仅

划”的设想,用500天的时间使

是看到了苏联经济运行的表面现

苏联经济从计划经济完全走向自

象,而没有透过现象去认识其本

由市场经济,用自由化、私有化

质。从这本质来看,苏联解体的

的手段对苏联经济进行“休克疗

原因显然不是经济增长停滞,而

法”。结果,这些手段对苏联经

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停滞,而社会

济而言,只有“休克”并没有“疗

生活的停滞则是由于其独特的经

法”。特别是私有化把苏共和苏维

济社会结构和制度框架遭到了经

埃体制赖以生存的公有经济彻底摧

济快速增长的破坏。当然,这里

毁,这对苏共而言是致命的一击。

并不仅仅是快速增长不好,关键是

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苏

要看是怎样实现这种快速增长的。

共还有与其他政党公平竞争的可能 性,而私有化把苏共赖以生存的

苏联就走向全面的市场经济形成 共识了吗?

物质基础都挖掉,就意味着苏共的生 一度销声匿迹,直到80年代末,沙塔

命力被彻底葬送了。

林才重新活跃起来,重新提出自由市

是政治压制导致苏联政局失控?

当带来效率的经济社会结构和制

场和私有化,并在1990年9月提出了

度框架遭到破坏以后,启动新的改革

所谓的“500天计划”。而主张私有

就势在必然。对于这一点,苏联包括

化和自由化的“500天计划”,从一

苏联在政治上的确有过压制的

东欧国家是有共识的,但并非像许先

提出起就遭到了当时的部长会议主席

情况,尤其是在20世纪30年代。第

生所说的就市场经济全面、彻底地取

雷日科夫的强烈反对,为此雷日科夫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斯大林仍然推行

代计划经济形成了共识。简而言之,

提出了一份渐进走向市场经济的方

政治高压的政策,但斯大林以后,赫

改革原有的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是

案。除此之外,当时有不少政治精

鲁晓夫时期苏联社会生活进入了一个

有共识的,但走向怎样的市场经济是

英、知识精英都提出了自己的经济改

相对宽松的时期,即所谓的“解冻年

有重大争议的。

革计划,例如激进的雅夫林斯基、稳

代”。这个时期并不长,但对苏联的

关于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东欧

健的经济学家阿巴尔金等。最后虽然

影响非常重要,特别是培养了一代有

国家可能认识得比较早一些,但都不

是按照“500天计划”进行转轨的,

独立见解的知识分子。勃列日涅夫的

是要放弃计划经济体制,即便是动作

但最初连戈尔巴乔夫都反对“500天

18年中,苏联社会生活又重新回到斯

比较大的捷克斯洛伐克,按照捷克斯

计划”而支持雷日科夫的方案,戈尔

大林主义的轨道上,经历了“解冻年

洛伐克改革方案的设计者奥塔•锡克

巴乔夫甚至还请经济学家阿甘别吉扬

代”的那一代知识分子开始对苏共体

的想法,也并非要走向完全市场化,

制定了一个折中了沙塔林计划和雷日

制的弊端进行不遗余力的批判,当然

而是在计划与市场之间走出“第三条

科夫计划的方案。所以,说苏东国家在

其中不乏有善意的批评者,要求回到

道路”,即实行计划与市场的平衡。

全面市场化、彻底取代计划经济方面形

列宁主义。但越往后,有一批知识分

至于苏联,在后期的改革过程中引发

成了共识,显然是不客观的。事实是,

子竟然公然站在苏共的对立面,跟着

的争议就更多了。经济学家沙塔林在

苏联后期的市场化是在没有任何准备

西方后面对苏共进行妖魔化,甚至成

1986年第一次鼓吹价格自由化,但遭

的情况下推行的,失败就在所难免。

为西方颠覆苏共政权的先锋。这对任

到苏共中央的严厉批评,他也因此而

问题的关键不是在全面市场化问

何执政党来说,都是难以容忍的,必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17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系列之一

须要进行惩治。遗憾的是,勃列日涅

过程中却大肆丑化和歪曲苏共的历

丧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如果仅

夫只对权力和荣誉感兴趣,对如何治

史,甚至认为列宁领导的俄国革命从

仅停留在对戈尔巴乔夫的指责之上去

理苏联这个国家既缺乏战略能力,在

一开始就为俄国制造了悲惨的命运,

分析苏联剧变,只是浅层次的分析和

具体问题上也缺乏必要的技巧。特别

是“一场不该发生的革命”。加之

认识。因为,从历史的角度看,任何

是在处理那些“持不同政见者”的过

戈尔巴乔夫提出所谓的“重新认识历

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基础性导因,这

程中,“一刀切”地采取打压的方

史”、“还历史以真实面目”等,媒

种基础性因素是决定性的,是历史发

式,结果连那些对苏共还抱有“可以

体对苏共历史的丑化和歪曲,反而被

展中带有必然性的东西。历史地看,

自我改革”心愿的一些知识分子,也

民众视为真实。在是非不分、真假不

没有历史的、内部深层次的因素,单

都被划归到苏共对立面去了。而在苏

辨的情况下,苏共的形象被严重损

凭戈尔巴乔夫一个人的力量决不可能

共内部,正如雷日科夫后来所说的那

毁,苏共的威信扫地。

使一个百年大党彻底倾覆。戈尔巴乔

样,“对领导者、尤其是对党的领袖

与媒体的大肆丑化和歪曲相呼应

夫在苏联解体中有重要责任,但无论

的赤裸裸的阿谀逢迎,喋喋不休的空

的是,叶利钦等党内“激进民主派”

他发挥怎样的作用和承担怎样的责

话引起了人民、也包括苏共党员的反

大搞民粹主义,打着反对党内特权的

任,都是苏共体制框架内的行为,是

感”。这就是在苏共垮台时,苏共

旗号,实则为了个人权力欲望从事着

体制所赋予的。因此,要寻找苏共垮台、

一千几百万党员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

分裂苏共、瓦解苏联的行径。毋庸置

苏联解体的内因,还是在苏共内部。

来捍卫它的原因所在。

疑,苏共党内的特权现象极为严重,

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勃列日涅夫之后,苏共在这一方

需要消除这些特权现象,但以反特权

苏联内部经历了较长的和平时期后,

面的政策却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全面

为借口发动普通民众来反对苏共,无

社会相对稳定,但同时也使得苏共党

“松绑”。苏联不仅非常客气地对待

疑是在挖苏共执政的根基,意在推翻

内干部已经不再具有危机感,也忘记

像萨哈罗夫这样的“异见者”,而且

苏共的执政地位。从这一点来看,也

了人民大众在革命时期对党所给予的

在意识形态方面也完全淡化,提倡所

正如后来的俄罗斯人所认为的那样,

支持,相当部分党内干部开始用权力

谓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以叶利钦为代

来维护和拓展自己的利益。“始而惭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

表的民粹主义者发挥的作用是极为巨

焉,久而安焉”。于是,在苏共内部

主义本身就包含了“人道”和“民

大的。戈尔巴乔夫的问题是在治国能

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权阶层,其中最主

主”,戈尔巴乔夫把“人道的、民主

力欠缺上,而叶利钦则充分利用了戈

要的就是苏共党内的领导人,即所谓

的社会主义”专门提出来,实际上就

尔巴乔夫的弱点来鼓动俄罗斯的民粹

“高干花名册”上的人。“高干花名

是否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地位,

主义,从而实现个人的政治野心。

册”反映了苏共内部以权力大小来区

从而使苏共的传统意识形态大厦轰然

由此可见,并不是苏共的压制导

别特权多少的社会分化现象。权力越

倒塌。与此同时,戈尔巴乔夫又倡导

致苏联政治局势失控,恰恰相反,是

大,享受的特权越多,从而形成一个

所谓的“民主化”、“公开性”,实

苏共在后期放松了必要的控制致使民

党内自上而下的垂直的、金字塔式的

际上就是把苏共政治权威的最后“遮

粹主义泛滥、大众媒体功能发生了异

官级图:底层是普通党员,中层是

羞布”揭开了,苏共权力运行必要的

化,这两股力量是导致苏共亡党亡国

“委员会集团”,上层是“书记集

秘密完全暴露在大众媒体上。在这种

最直接的原因。

团”,塔尖是政治局、总书记。特权 阶层不仅通过权力在自己与普通群众

情形下,大众媒体在苏联解体、苏共 丧权的过程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苏共亡党亡国内因究竟是什么?

之间划上一道鸿沟,而且也通过权力 使自己的物质享受与普通群众之间筑

一方面,大众媒体为表达不同观点提 供了舆论舞台,另一方面也是媒体最

在苏联解体之后,学术界普遍认

起一道厚厚的障壁,他们试图在苏共

为恶劣的一面,就是媒体曾经作为苏

为戈尔巴乔夫应为苏联解体承担主要

内部建立特权继承制度,通过一套任

共的重要宣传喉舌,而在苏共丧权的

直接责任。的确,戈尔巴乔夫对苏共

命和提升职务的制度来达到继承权力

18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系列之一

的目的。特权利益在当时都是苏共党

把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视为“意识形态

联进行技术竞赛过程中保持领先地位

内少部分人的秘密,普通百姓只是有

专家”,这本身就存在着意识形态的

和消耗苏联的财力。而在此前,据美

所耳闻,具体情况并不知道。普通百

偏见。许教授用了一个重要的“旁

国学者辛金克的研究,早在冷战初

姓一旦真正了解这些情况之后,他们

证”,即在整个80年代,没有任何西

期,美国的众多媒体机构在美国新闻

对苏共的信任大厦便骤然崩溃。这就

方的“苏俄研究”专家预言苏联解

署的支持之下对苏联、东欧国家进行

是为什么在苏共走向垮台之时几乎没

体、苏东集团崩溃。他认为,事实

大规模的意识形态渗透,在苏东地区

有人来拯救它的重要原因。

是,苏联的解体让他们很吃惊,还让

全力推行美国的价值观。而苏联后来

他们受到全面的责备。

出现的“持不同政见者”在相当大的

苏共内部的特权制度在干部问题 上必然带来任人唯亲的问题。特别是

西方专家“没有预言苏联解体”

程度上受到了西方媒体和教育培训项

勃列日涅夫时期,干部任命制和任人

就意味着西方没有对苏联进行和平演

目的影响。或者说是,西方对苏联的

唯亲使特权阶层完全主宰了苏共整个

变?“苏联的解体让他们吃惊”就意味

意识形态渗透和“价值观改造”造就

体制。这样的干部制度其结果是溜须

着西方没有对苏联进行颠覆?如果是这

了苏共的“持不同政见者”。

拍马之风盛行。因此,对于那些已经

样,那么笔者认为许教授的逻辑推理太

关于里根政府所实施的搞垮苏联

进入“圈子”的人,“他们感兴趣的

简单了。西方之所以没有预言到苏联的

的战略,在苏联解体之后的俄罗斯学

并不是社会理想(哪怕是共产主义理

解体,以及苏联解体之所以令西方吃

者是有所认识的。曾经参与了苏联许

想),而是社会地位;不是国家的哲

惊,是因为西方没有想到像苏联这样的

多重要事件的学者阿尔巴托夫就对美

学(不管是马克思主义的还是反马克

超级大国竟然如此脆弱且崩溃得如此

国的拖垮苏联的战略有所认识。他指

思主义的),而是沿着它可以爬到国

迅速,以至于西方对此毫无准备——

出:“……在苏联国民生产总值比美

家顶峰的那个不太牢靠的阶梯”。简

当然,苏联内部更是毫无准备。

国少2/3到3/4的情况下,这件事开辟

言之,他们关心的只是权力、地位和

西方特别是美国对苏联的颠覆

了一条可靠的对于他们没有任何风险

利益。这样一批贪婪之人来把持着苏

与和平演变,实际上很早就有计划地

的破坏苏联实力的道路,归根到底,

共,这样一批蛀虫来治理国家,苏共

进行着。到里根政府时期更是有着周

通过无望的军事角逐中的经济消耗,

不被完全腐蚀、国家不被完全蛀空,

密的战略考量。这一点连美国人自己

有可能使苏联遭到彻底失败。”遗憾

那岂不怪哉!当叶利钦等当时党内的

都承认。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官员、曾

的是,当苏联人认识到这一点的时

“激进民主派”,以反对党内特权为

参与策划美国瓦解别国秘密战略的彼

候,苏联早已经解体了。

由,高举着民粹主义的旗帜很容易就

得•施魏策尔就专门著书,解密美国

因此,说西方没有对苏联进行和

获得了普通民众的支持,结果从党内

是怎样搞垮苏联的,其著作就名为

平演变显然是缺乏客观事实的主观臆

滋生而出的民粹主义就成为瓦解苏

《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苏联的》。该

断。实际上,西方对共产主义意识形

共、埋葬苏联的最重要的一种力量。

书指出,里根政府制订了一个旨在搞

态和共产党政权的颠覆之心是始终存

垮苏联的全面战略,其中包括:一是

在的。

西方的“和平演变”并非不存在

以隐蔽的手段对波兰团结工会的活动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秦

给予财政、情报和后勤方面的支持,

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

苏共丧权、苏联解体的根本原

以确保反对派在苏联控制下的华沙能

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因是在苏共内部,但这并不意味着

够生存;二是对阿富汗反政府游击队

今天,苏共亡党亡国已过去20年,但

外部原因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甚至如

提供财政与军事援助,并极力将战争

这一切还是刚刚过去不久的历史,执

许成钢教授所说的那样,根本就不存

引向苏联境内;三是千方百计压低国

政的中国共产党务必要从苏共历史中

在所谓的“和平演变”。恰恰相反,

际市场的石油价格,减少苏联的硬通

吸取深刻的教训。S

西方的颠覆力量是始终存在的,西方

货收入,使之难以摆脱财政困难;四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所研究员、本刊

的和平演变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如果

是对苏联进行技术封锁,以便在与苏

社长兼总编)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19


外媒评之评 | MEDIA REVIEWS

东南亚一体化 中国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引起举世瞩目,然而其雄心并没有局限于国内。从 上世纪90年代起,东南亚地区的领导人就梦想有一条连接新加坡和昆明的直达铁 路。该地区现有的铁路系统破旧不堪、管理混乱,而且资金匮乏。目前绝大部分 的货物运输都是由货车和船舶承担,不断上涨的油价制约着现有的水陆运输,而 一个综合性的铁路网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现在中国携巨资而来,获得了在老挝 和泰国修建一条新铁路的签约,同时把昆明的铁路延伸到中国、老挝边境。这条 铁路的助益是不可估量的,铁路沿线的许多国家已将本国的发展和中国这个超级 经济体连在一起,它们期待更多的贸易。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协定已在一年前 生效,这个地区有着中国渴望的许多自然资源。从前,殖民帝国的缔造者热衷于 修筑铁路。东南亚的大部分铁路都是在殖民地时期修建的,当时英法两国希望通 过铁路将殖民统治推向内陆。现在,中国期望整合周边邻国,形成一个具有战略 意义的经济共同体。中国如果把铁路修进缅甸,就意味着打开了向往已久的印度 洋出海口。去年12月,老挝宣布中国将修建一条从该国边境到首都万象的高速铁 路。与此同时,泰国正和中国谈判利用后者的优惠贷款修建一条连接泰国南北地 《经济学人》(2011年1月22日) 曼谷报道

区的铁路。中国的高速铁路或许会让游客们兴奋,但铁路现代化的真正意义在于 货运。东盟内部的贸易增长要远高于对外出口增长,泰国向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出 口约占其出口总额的25%,向中国的出口则约为11%,后者还在不断上升之中。 除了线路便捷之外,铁路相比于公路系统更有效率、更少污染。亚洲开发银行的 彼特•博鲁克估计,将来从曼谷至金边的铁路运营会使目前的水陆运输价格降低 三分之二。除铁路网之外,东南亚地区自我整合的进程也十分可观。交通得到改 进,海关更为便捷,通衢大道已经畅通。

高铁打通东南亚经济动脉 如该文所言,中国的高铁技术输出到东南亚各国,

可以在内部完成有效整合和一体化,如欧洲联盟。但是发

无疑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由于崇山峻岭和急流险滩的阻

达国家很难和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整合,比如发达的超

隔,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和整合遭遇瓶颈。交通运输是打

级大国美国就始终无法有效整合南美各国。中国的发展模

开突破的关键,而新兴的高速铁路网无疑是最佳选择。在

式强调各国平等,完全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殖民传统。

论及铁路的推动作用时,该文的作者提及了当年的英法殖

过去10年来,中国与东盟一直在良性互动中深化合作,双

民者,后者当时期望通过修建铁路系统建成殖民帝国。以

边贸易额从2000年的395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928亿美

海上优势开拓殖民地的西方国家,曾希望以铁路为炮舰的

元。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东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

延长来征服殖民地的内陆,“帝国的缔造者热衷于铁路建

东盟也跃居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可以预见,一旦中

设”——这是素有历史情怀的西方人的总结。英国殖民者

国先进的高铁技术输出到东南亚各国,该区域的经济整合

塞西尔·罗得斯曾经提出一项宏伟蓝图,计划修建连接开

必然会在两个方面获得重大突破。一方面,高速铁路网将

普敦和开罗的铁路,希望凭借这条贯通非洲大陆南北的铁

打破东南亚各国内部的地理阻隔,促进这一地区的经济飞

路来整合大英帝国的非洲利益。但是,殖民主义国家对被

跃;另一方面,高速铁路网将使东南亚各国和在资金、技

殖民国家和地区单方面的利益攫取,决定了二者永远无法

术上具有领先优势的中国连为一体。这是一个双赢的局

整合为一体。不同国家在经济上整合,其最重要的基本原

面,因此高铁既是中国的福音,也是东盟各国的福音。

则是利益分享、各取所需。从历史上看,西方发达国家

(寒竹)

20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MEDIA REVIEWS | 外媒评之评

儒家文化中的消费者 美国等国家的消费高于收入,而中国的消费则低于收入,后者由此成为世界上 最大的制造商。不过,现在中国的这一发展模式遭遇挑战。近年来,美国的消费者 负债累累,被迫压制花费、减少进口、增加储蓄,以此来削减巨额债务。随着美国 贸易赤字的减少,中国的贸易盈余也随之缩水。中国一直期望保持8%以上的经济 增长,在出口的困境中,这个国家试图以增加基本建设投资,而非以减少储蓄、增 加消费来刺激经济。目前,中国的基本建设投资已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50%。没有 一个国家可以长期依靠这种方式发展经济,因此中国应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增长的模 式,从依赖出口和基本建设转向以增加消费来发展经济。但由于以下一些结构性的 原因,中国出现了高储蓄、低消费的问题。 一、社会保障不完善,由于养老金几乎微不足道,中国人被迫大量储蓄。 二、为支持子女进入优秀的私立学校,以及公共医疗服务令人失望,人们被迫 为教育、医疗支出而储蓄。 三、中国几乎没有失业救济制度,终身制的“铁饭碗”被打破以后,人们被迫 尽量储蓄以备失业时救急。 四、“一胎化”政策动摇了子女赡养父母的传统模式,人们被迫为养老储蓄。 五、金融、信用市场不发达,人们的消费能力受到限制。

《新闻周刊》(2011年1月24日 ) 鲁里埃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 )

六、农民工、农民为防备经济收入的不稳定而储蓄。 七、香港、新加坡的居民也热衷储蓄,儒家文化圈的居民一般将税后收入的三 分之一用于储蓄。 由于上述原因,中国要减少储蓄,提高居民消费,从根本上转变旧的发展模 式,也许还需要一代人的时间。

中国应理性扩大内需 扩大内需是中国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但上文确有一些

衷储蓄,与新教伦理不乏相通之处,这在经济起飞过程中

独到之处。作者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和传统儒家文化

反倒是一种积极、稳健的推动力量。消费刺激是现代经济

的影响这两方面来分析中国高储蓄、低消费的现象,并且非

发展的流行模式,其中以美国的经济模式最为典型。但是

常谨慎地指出要转变这种消费文化,也许需要更多时间。

总体而言,经济规律要求社会的消费、积累和生产之间保

但在赞同此文的基本观点之外,尚有必要就中国的消

持适度平衡,简单推定消费需求必定带来经济增长是荒谬

费问题指出几点。第一,目前中国的消费增长已经远远快

的。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地区在全球化中能相对顺利地进

于经济发展。2010年中国的消费增长超过18%,是同期经

入现代化,要归功于平衡的经济发展模式。

济发展速度的一倍以上。同时,中国农村地区尚有不少自

中国要完成经济转型,扩大内需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给自足的经济因素。因此,中国的消费总量和消费水平是

但是不能在经济问题中臆测线性因果关系,更不能简单模

被低估的。第二,中国确实急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

仿美国的经济模式。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其

这一努力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而不是简单

经济模式是其他国家无从模仿的。根植于小农经济的儒家

地为了提高消费水平。况且,从经济发展角度看,社会保

消费文化固然在很多方面已不合时宜,但全盘抛弃未免过

障体系和社会消费水平之间并非简单的正相关。第三,儒

于武断,至少其中勤劳积累、理性消费的观念依然不乏现

家文化传统并不一定是经济发展的消极因素。韦伯认为新

实价值。东亚国家的经济成功,以及海外移民在全球的卓

教节俭、勤劳的伦理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儒家文化热

越成就,即是明证。(寒竹)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21


封面 | COVER

结婚到底为什么?

结婚到底为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之争议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征求意见稿) 自最高人民法院2010年11月15日公布以来,受到了全社会的瞩目,也引发各界激 烈争议,讨论视角和深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司法解释本身,而触及到婚姻家庭各种热 点、尖锐的话题。争议主要集中在婚前贷款购房问题、婚后父母出资购房问题、 “小三”财产补偿问题、女方擅自堕胎问题四个方面,以至于公众产生所谓的“让 小三惶恐、老婆喊冤、男人窃喜”的评价。 法律是对社会生态的调适与反映。公众普遍关心、争议司法解释三的背后, 反映出的是我们整个社会婚姻生态的剧变。从结婚目的的变化,到婚姻质量期待与 两性角色定位的变化,到处理婚姻矛盾方式的变化,再到社会对结婚、离婚态度的 变化,等等,一系列的改变,使得现代婚姻较之传统婚姻,充满了变数和弹性。 1950年颁布的建国后的第一部婚姻法,确立了自由、独立与平等的婚姻法 则,“自愿结婚”四个字彻底尘封了包办婚姻的旧习,人们开始普遍地学习怎样谈 恋爱。然而,当爱情变成婚姻的重要基石后,也增加了婚姻的变数和不稳定性,因 为爱情是不断变化、流失、变质的。 从1978年到2010年,我们走过了一个逾30年离婚率持续增高的“新离婚时 代”。尤其近5年来,离婚人数平均年增幅达到7.65%。一个被普遍认同的预期 是,离婚率的持续上升仍将是今后我国婚姻状况发展的大趋势。与此同时,年轻人 的结婚意愿却在不断下降,婚姻前景的不可预知性使更多的人愿意留在婚姻殿堂之 外,于是出现“未婚人口老龄化”与“离婚人口年轻化”并存的奇特现象。 一个原来完全不需要问的问题开始困扰着整个社会——现在结婚到底为什 么?“传宗接代”的老话已不必重提,“经济共同体”理论太过冰冷,“爱情”变 得不那么可靠,那么,我们能从婚姻中获得什么? 或许这就是司法解释三最触动人们神经的敏感处。

22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结婚到底为什么?

COVER | 封面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之争议集中的条款 第二条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为解除同居关

婚。

系约定了财产性补偿,一方要求支付该补偿或支

第十一条 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

付补偿后反悔主张返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

但合法婚姻当事人以侵犯夫妻共同财产权为由起

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可将

诉主张返还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根据具体情

该不动产认定为不动产权利人的个人财产,尚未

况作出处理。

归还的部分贷款为不动产权利人的个人债务。婚

第五条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请求分

姻关系存续期间由夫妻共同财产还贷部分,应考

割夫妻共同财产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一方

虑离婚时不动产的市场价格及共同还贷款项所占

在夫妻因感情不合分居期间及人民法院判决不准

全部款项的比例等因素,由不动产权利人对另一

离婚后,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

方进行合理补偿。

共同财产或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

第十二条 登记于一方名下的夫妻共同所有

同财产利益行为的,在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情况

的房屋,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将该房屋出售,第

下,人民法院可以受理。

三人善意购买、支付合理对价并办理登记手续,

第六条 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孳

另一方主张追回该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息或增值收益,应认定为一方的个人财产;但另

但该房屋属于家庭共同生活居住需要的除外。夫

一方对孳息或增值收益有贡献的,可以认定为夫

妻一方擅自处分共同所有的房屋造成另一方损失

妻共同财产。

的,离婚时另一方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第七条 婚前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约定

第十三条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用夫妻

将一方所有的房产赠与另一方,一方在赠与房产

共同财产出资购买以一方父母名义参加房改的房

的权利转移之前撤销赠与,另一方请求判令继续

屋,离婚时另一方主张按照夫妻共同财产对该房

履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已经办理公证的

屋进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购买该房屋

除外。

时的出资,可作为双方离婚时的债权予以处理。

第八条 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

第十六条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作为

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视为对自己子

继承人依法可以继承的遗产,在继承人之间尚未

女一方的赠与,应认定该不动产为夫妻一方的个

实际分割,离婚时另一方请求分割该遗产中夫妻

人财产。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

共有份额的,人民法院不予处理。离婚后,继承

记在一方名下的,可以认定该不动产为按照双方

人之间分割遗产,另一方请求分割原配偶继承所

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有证据证明赠与一

得部分财产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方的除外。

第十八条 离婚时,夫妻一方主张婚姻关系存

第十条 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权

续期间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由双方共同偿还的,

为由请求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

举债一方应证明所负债务基于夫妻合意或用于夫

双方因生育问题发生纠纷,致使夫妻感情破裂,

妻共同生活、经营。

一方请求离婚经调解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准予离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23


封面 | COVER

结婚到底为什么?

婚姻法新司法解释——理性与情感的冲突 文/马忆南 这是最高法院历史上第一次就

益、丈夫的利益、妻子的利益的平

为共同所有。因为参与共同还贷以

司法解释向全民征求意见。最近几

衡,道德和法律的界限等问题。最高

后,实际上就放弃了个人买房的机

年,基层法院审判遇到很多新情况、

法院试图回避这些问题。因为无论如

会,尽管以后有补偿,但是远远不够

新问题,集中在房屋分割等问题上。

何规定,总有一方不满意,很难处

的。司法解释三的规定是很缺乏性别

各地法院都反映房屋分割没有具体标

理。第五条,司法解释三试图以分别

视角的,忽略了老百姓的婚嫁习惯,

准,购房情况很复杂,法官判决过于

财产制弥补法定夫妻财产制的不足。

在婚嫁中一般是男方准备房子,房子

随意。最高法院为统一法制,拟出台

但问题在于司法解释不能超越现行法

是保值增值的,而女方的嫁妆通常是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律的规定,不能突破物权法第九十九

易消耗品。第十四条,婚内积累的养

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

条。学术界认为当财产共有人在共有

老保险金也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

司法解释三),试图解决财产分割、

的基础丧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

我对司法解释三主要有三点看

第三者插足、亲子鉴定等问 题。 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公布 后,学界有很多争论,比较集 中的意见认为:第一,司法解 释三的基本价值判断模糊。司 法解释三试图维护性别平等、

法:

司法解释三确实过于技术化、过于冰冷、 过于算计,较少考虑过错、情感这些婚姻 家庭的特有因素的价值,但问题在于如何 在法律实践中把握这些因素,这是司法者 最大的难题。

维持婚姻关系稳定、平衡夫妻

首先,司法解释三作为 一个司法解释,不可能超越现 行法律,而只能是对法律的细 化。如果法律本身有问题,司 法解释也无权改变它,所以对 司法解释三的期望不要太高, 一个司法解释没有办法让每一

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利益关系、平衡家

财产时,司法解释三提供的可能性是

庭和社会的关系,但是有学者认为征

很小的,应予以扩大。第六条,一方

其次,司法解释三确实过于技术

求意见稿没有平衡好这几方面的关

的个人财产在婚后的孳息或增值收益

化、过于冰冷、过于算计,较少考虑

系。第二,司法解释三有明显的部门

是共同所有还是个人所有争议很大,

过错、情感这些婚姻家庭的特有因素

立法弊端。司法解释三的出台是为了

《婚姻法》规定应该以共同共有为原

的价值,但问题在于如何在法律实践

法官能够更快地判案,提高审判效

则,个人所有为例外,但是司法解释

中把握这些因素,这是司法者最大的

率,对于婚姻家庭关系的特殊性,家

三恰好颠倒,与婚姻法相抵触。第八

难题。我们不能假设司法者是全能的

庭财产关系与一般民事财产关系的不

条,父母出资购房的认定。司法解释

超人,具有无限的理性,事实上我们

同特点,婚姻家庭道德性强等视而不

三还引入了按份共有制度,使家庭成

的法官很多是涉世不深的刚出校门的

见,有些条文完全是按照财产法规则

员的关系过于功利算计,揭下了家庭

年轻人。如今,世界各国在审查离婚

设置的。这样法官审判确实更方便迅

关系温情脉脉的面纱。第十一条,争

的时候几乎都不再追究过错,而是以

捷,但却脱离了国情违背了民意。

议最大。一方贷款所购房屋,是个人

技术化的、更容易判断的标准来解决

对司法解释三争议较大的条款

所有还是夫妻共有,司法解释三的规

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

有:第一条,对于有瑕疵的婚姻当

定挑起了性别战争。大家认为要考虑

最后,法官和学者是不一样的,

事人的诉求直接驳回,没有给婚姻瑕

婚前首付款在总房款中的比例,如果

学者看到的婚姻家庭有和谐的也有不

疵的当事人法律救济途径。第二条,

婚前首付款达到50%应认定为个人所

和谐的,但绝大多数是和谐的;法官

第三者插足的问题,涉及第三者的利

有,婚后共同还贷超过50%的就认定

面对的婚姻家庭都是不和谐的,不打

24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个群体都满意。


结婚到底为什么?

COVER | 封面

官司谁去法院呢?而且现在的婚姻家

要是希望通过更细的规则处理具体的

解释三获得利益。当然,征求意见稿

庭案件多数是财产利益之争。法官审

案件。说到底,司法解释三是给法官

在维护共同财产制、坚持男女平等、

理案件有审限的限制,在有限的时间

用的,要好用、实用。当然,司法解

保护弱者利益方面还有欠缺,需要改

内要“案结事了”,他不得不依靠一

释三也并不是没有道德立场,比如谴

进。

责第三者插足,第三者不可能从司法

(作者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些技术性规范来断案。司法解释三主

“沉默的大多数”不应被忽视 文/强世功

这个司法解释其实在回应大量 离婚案件中涉及到财产分割问题。这 反映出中国经济中房地产经济和打工 经济的畸形发展。但问题在于:司法 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是什么?在经济、 社会发展不稳定的状况下,我们是希 望婚姻家庭法巩固家庭以便于共同抵 御经济社会风险,从而适度地矫正社 会,还是随波逐流,甚至落井下石, 在本来已经脆弱的家庭关系上给予最 后一击?这就涉及到法律社会学中司 法与社会的关系,这是两种不同的司 法哲学。我们目前强调司法能动,但 司法以何种立场和方式能动地回应社会, 实际上反映了司法哲学的价值取向。 需要注意的是,这次司法解释征 求意见采取了网络征求意见的时髦做 法。上网群体往往以有一定文化、比 较年轻、且经济条件比较好的社会阶 层为主,而广大的家庭主妇,尤其是 广大农村地区的家庭成员并不上网, 她们构成了“沉默的大多数”。这两 个群体的经济条件不同、文化价值不 同,有人甚至把这两个群体概括为精

英和大众。

来。一些人认为,“契约婚姻说”代

目前,“财产归财产、婚姻归婚

表了“先进的文化”,是未来的发展

姻”的“契约婚姻说”不仅在网络上

方向;可另一些人看来,它绝不是中

很流行,而且在法官中也开始流行起

国普通家庭的婚姻家庭观念,也不是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25


封面 | COVER

结婚到底为什么?

我们最朴素的婚姻价值观。对于大多

释来立法时,当最高法院主张“司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房地产经济使得网

数人到中年的妇女,大多数家庭房产

法为民”时,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哪

络文化精英阶层也变成了弱势阶层,

不在自己名下的普通农村妇女,大多

些民”?是“沉默大多数”或普罗

“小资”“小众”的优越感也因此丧

数做了母亲而且要看着女儿出嫁的妇

大众,还是网络上的 “小资”“小

失了。我相信很多大学生一想到买

女,这种“先进文化”可 能是她们的梦魇。 问题在于面对这些 不同的文化分歧和社会群 体,最高法院的立法如何 在两种价值观和两种社会 群体之间取舍呢?这无疑 需要民主立法的过程。民

房,肯定觉得自己是一个弱势

“契约婚姻说”的“先进文化”,虽然占据了媒 体主流,但我们不能忘记民众是“沉默的大多 数”。对于大多数人到中年的妇女,大多数家庭 房产不在自己名下的普通农村妇女,大多数做了 母亲而且要看着女儿出嫁的妇女,这种“先进文 化”可能是她们的梦魇。

阶层。但是,你们设想一下, 当你们看了最高法院的司法解 释,你们对于未来婚姻是更有 信心,还是更灰心?是像自己 的父母一样,结婚之后夫妻共 同打拼买房安家,还是不敢轻 易结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主的方式往往代表了多数人的意见。

众”?是那些想维持家庭稳定的大多

一标准。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行

“先进文化”虽然占据了媒体主流,

数人,还是那些急于离婚、寻找个人

为来检验最高人民法院试图推出的司

但我们不能忘记民众是“沉默的大多

自由的少数人?

数”。民主社会应当反映“沉默大多

不幸的是,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

数”的利益。当最高法院通过司法解

首先在网络上遭到了很大的反弹。这

法解释。 (作者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标准化判决将导致婚姻和家庭的衰落 文/张祥龙 中国有历史悠久的传统婚姻,被

与的婚姻形态。现代婚姻认为结婚只

更合理,应该更能给夫妇带来幸福,

现代人称作旧式婚姻。现代婚姻随现

是两个对象化异性个体之间的事情,

并因此而能持续长久。但是问题在于

代制度而出现。自清朝被推翻以来,

结婚还是离婚完全取决于当事两人的

两个当事人只有现在时,只看重两个

中国的新式婚姻出现过两种形态,一

感情或当下自主意愿,至少在法律上

人的当下的感情,没有祖先和后代,

个是受新文化运动精神影响的新式

是如此。从那以后,婚姻有了巨大的

没有过去和未来,所以这种婚姻无丰

婚姻,另一个是1949年以后计划经济

改变。从三代或三时态(过去、现

富的内结构所造就的“天险”可守,

时代的婚姻(改革开放后的婚姻又趋

在、将来)交织的形态转到只突出现

经不起时间之流的平整和新的感情风

向民国时的)。从人的生存意识或内

在时意识的形态。

浪、利益旋涡的折腾。司法解释三的

时间意识上说来,在传统婚姻中,代

传统婚姻并不真得抹杀当事人

出台是历史的必然,是新式婚姻的内

表过去的父母、祖先和代表未来的后

的感情,只是要求它与更深长的生存

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也就是用完全个

代,都或显或隐地(非对象化地)参

理性相协调。现代婚姻被认为是建立

体化的方式去追求本质上是非个体化

与到当事人对结婚和离婚的考虑中,

在感情基础和个体自主选择之上,按

的婚姻目标(两个人的内在结合),

所以它是父母和子女乃至后代共同参

照对象化、主体化的思维方式,似乎

这是矛盾的,所以这种婚姻是必定要

26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结婚到底为什么?

衰落的,人类迟早会严肃反思这个问

合单位,而不只是一个契约。司法解

题的。

COVER | 封面

婚姻的恐惧。

释三违背了这一点。比如,更细致和

其实最高法院还有别的选择。以

计划经济时代的婚姻之所以比现

明确地去规定婚姻双方财产的个体归

前婚姻法的规定不多不细,有它的道

在的要稳定,因为有强大的第三方及

属,这个姿态本身,不管它在应对现

理,法官依靠常识、习俗、社区和其

其体制化和法律化力量的干 预,但那种硬性的、造成许 多痛苦的束缚一旦被挣脱, 新式婚姻的内在机制就会导 致离婚率的急剧上升。 中国早已经进入了新式

他社会化方法来确定导致离

司法解释三总的精神是离婚判决的非情境 化、非情理化,追求判案的标准化、指标化 和高效化,这会使新式婚姻本来就不多的实 体性消失,导致家庭和婚姻的进一步衰落。

婚姻时代,我们目前也只能

婚的责任方及财产的分割, 是更合理的。司法解释三总 的精神是离婚判决的非情境 化、非情理化,追求判案的 标准化、指标化和高效化, 这会使新式婚姻本来就不多

先站在这个框架里来考虑。但就从

实问题时如何合理,就是对新式婚姻

的实体性消失。法官不能推卸责任,

维持这种婚姻的角度看,司法解释

理想的亵渎和冒犯。忍心将婚姻这么

法官不应该用形式化、数量化的标准

三也是很有问题的。新式婚姻追求的

感情化的家庭结合当作对象化的契约

使工作容易,却导致家庭和婚姻的进

理想,是要让婚姻具有感情和主体意

形态去剖析,这本身就会对已经脆弱

一步衰落。

的现代婚姻造成更大的破坏,造成对

(作者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愿的基础,成为一个具有实体性的结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27


封面 | COVER

结婚到底为什么?

同居共财是中国的家庭现实 文/赵晓力 夫妻共同财产制是一个法律上

的分得这么清楚。同居共财是中国人

清清楚楚,那么双方为什么要结婚?

的表述,并不足以反映中国的现实

千百年来的习惯法,由于实行的时间

市场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柏拉图说

生活。同居共财制才是社会生活的现

太久已经成为自然法,高于宪法、婚

过“人可以不要家庭”。这在技术上

实。实际上中国从古代到现代都是同

姻法。

是可以实现的,关键这是不是人们所

居共财,同居共财并不仅仅存在于中

最高法院关于《婚姻法》的解

期望的。

国古代,而是存在于中国当 代。比如当今的企业家方太 集团董事长就有著名的口袋 论,他认为钱要放在一个口 袋里,夫人和儿子与自己共 同居住在一起,所以夫人和

司法审判中固然要照

同居共财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习惯法,由于 实行的时间太久已经成为自然法,高于宪 法、婚姻法。司法解释根本颠覆了《婚姻 法》的法定财产制,从而废除了同居共财, 接下来就是废除家庭。

儿子是同一口袋。女儿嫁出

顾到法官的审判效率,但另 外一方面最高法院也要照顾 到13亿人的生活。有些问题 并不需要法官管,中国这么 大,风俗各异,一旦最高法 院出台这个司法解释,就意

去了,女儿、女婿和自己不是同一口

释从2003年开始就有破坏婚姻家庭的

味着整个中国13亿人都要按照最高法

袋,所以钱不能放在他们的口袋里。

特色。2001年的《婚姻法》严格地说

院给出的标准过活。1980年的婚姻法

中国的传统习惯就是同居共财,不同

违反了宪法,司法解释三把2001年以

的优点就在于只有一条财产的规定。

居不共财。就像我问我女儿,家里

来的婚姻法违宪的事实进一步推进。

一个家庭里头不是每个都说得这么清

的冰箱是谁的?她会说这是“家”里

它根本颠覆了《婚姻法》的法定财产

楚的。

的,而不是爸爸的或妈妈的。这不难

制,从而废除了同居共财,接下来就

(作者系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理解,一个家庭里面怎么能你的、我

可能是废除家庭。如果夫妻双方分得

司法干预太多会扰乱家庭的原生态 文/谢桂华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最高法院的

家庭制度都遭受到很大的冲击,比如

心家庭,父母、子女和孙子女同居

司法解释三,要注意婚姻和家庭不是

同性恋婚姻的合法性,单亲家庭和同

的大家庭越来越少,对城市老人的调

一个概念。家庭由血缘、姻缘和收养

居家庭的增多。中国的婚姻家庭制度

查发现,许多老人也不愿意和儿女同

关系组成,婚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一

也不例外。

住,理想的居住状态是“一碗汤”的

种。不独中国,世界很多国家的婚姻 28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今天中国家庭的主要形式是核

距离,也就是说从一家端碗汤到另一


结婚到底为什么?

COVER | 封面

家还没有变凉,这样便于相互照顾又

是双方的还是个人的?原来的解释已

维护的,并且也表明夫妻是一个经济

能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农村的核心家

经很清楚了,结婚后就是共同的,父

共同体。夫妻一方婚前的不动产买卖

庭所占的比率也不小。而核心家庭的

母的赠与是给双方的而不是个人的,

合同,离婚后的归属问题,最高法院

主体是夫妻关系;除极个别外,孩

除非有合同等明确表明只是赠予一方

认为根据首付和登记来确定,这可以

子是夫妻关系的产物,因此 婚姻法需要确定夫妻是一个 共同体,保护未成年子女的 利益,以促进婚姻关系的稳 定,维护婚姻和家庭制度。 国家权力可以对家庭进

改成根据首付比例和夫妻共

国家权力可以对家庭进行干预,比如防止和 制止家庭暴力和虐待、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等 等,但要适度。国家干预太多会扰乱家庭的 原生态。

行干预,比如防止和制止家

同还贷比例决定,但很多情 况下是算不清楚的;比如婚 姻中男方买房子,女方买家 具,并且房子还需要装修、 日常维护等,这怎么算?在 分割财产的时候,当有未成

庭暴力和虐待、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等

的。如果说,法律规定婚后父母的赠

年子女的时候,要首先考虑孩子的最

等,但要适度。国家干预太多会扰乱

予是一方的私人财产,那么将来父母

大利益,不要让孩子流离失所,尽量

家庭的原生态。司法代表了国家公

生老病死需要出钱的时候是否也应

减少父母的婚姻破裂对孩子的负面影

权,因此对家庭制度的干预也要适

该只从他们自己子女的私人财产里支

响;要考虑婚姻存续时间,要考虑经

度。司法解释三对财产权的规定对家

出?那是不是当父母需要经济支持的

济上弱势一方的利益。中国农村绝

庭的干预太多太细。从具体的条文

时候,应该对夫妻的财产做一次婚内

大多数还是“从夫居”,男方准备婚

讲解释三的第八条与《婚姻法》的

分割以明确各自的私人财产?

房,从解释三出发,不知道农村妇女

第十七、十八条以及司法解释二的第 二十二条相冲突,结婚后父母的赠予

另外,婚后的生产和收益也应 该是共同财产,因为这是双方共同

离婚后住到哪里去?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婚姻法应考虑家庭的连带关系 文/凌斌

首先,中国社会对家有特殊的

中国家庭的基本成员。中国现在的家

系,从财产的角度来说,就是家庭连

理解,这与西方的罗马家产制的观念

庭模式是421阵型,绝大多数家庭都

带财产制。家庭的现在是家体成员共

不同。婚姻由夫妻组成,但是家并不

是这样,而不是核心家庭的2+1。然

同投资的结果,影响到三代人,并且

只是夫妻。家在中国的核心范围是祖

而当代法律只保护核心家庭,即夫妻

这种影响一直都在延续着。上一代希

孙三代,即使经过了五四新观念的冲

和未成年子女,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望能看到下一代幸福,所以他们会投

击,这个祖孙三代的家庭观念仍牢牢

不仅家庭结构与关于核心家庭的法律

资。而二代婚姻的不幸,上一代要对

地生在中国人的脑海中。父(母)、

想象不同,家庭关系也不同。其次,

外承担责任,所以他们会干预。如果

子(女)、孙这三代及其配偶构成了

中国的家庭关系是一种家庭连带关

这个社会事实不改变,即使法律不承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29


封面 | COVER

结婚到底为什么?

认这些利益和责任,各个家庭仍然会

那些规定。这些规定强行把原本连带

法解释三反倒没有规定。其实这方面

用自己的力量去扭曲法律。比如即使

的财产分隔开,只会使得产权更不明

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大量的“二代

有法律上仅仅保护夫妻共同财产制的

确,更混乱。比如中国人结婚前要会

问题”都是连带责任、连带利益造成

规定,家庭自身还是会规避法律僵硬

亲家,婚礼就是双方共同投资,这些

的。法律的建构更要看到要防止家庭

的规定,自行找到维护家庭三代人连

都是法律上分不清的,但是各个家庭

连带产生的不良问题。最后,中国社

带利益的解决办法。进而,因为上述

自己可以分得清。因此没有必要通过

会的基本事实在于,中国社会是家体

原因,因为中国家庭三代的财产是连

婚姻法的方式非要把夫妻两个人乃至

本位,不是个体本位。个体本位至今

带的,家庭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双方原本家庭的财产从法律上区分得

没有实现。司法解释三以个体本位基

连带关系,利益连带,责任也连带;

一清二楚。父母基于连带利益和连带

础上的个人财产和契约自由的人身关

那么,婚姻家庭相关的法律制度就必

责任,自然会在将来子女结婚的时候

系和财产关系,来处理家体本位基础

须考虑到这个基本的社会事实。

进行干预。法律上不区分,反倒有利

上的家庭财产和集体责任的人身关系

于私家进行区分。

和财产关系,不可避免就要出现各种

一方面,新司法解释中的不少内 容可以不作规定。比如关于区分夫妻 双方和夫妻双方各自父母之间财产的

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的连带身 份和连带财产造成的潜在弊端,司

弊病。 (作者系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重新寻找合乎时代的婚姻观 文/白龙

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法院是

赋予家庭以人格权上的安宁权,以及

条例》在推行时,发现当时存在大量

以纠纷解决为目标的。2009年,各

创设更为细致的夫妻财产共有制度。

的与立法精神错位的现象,理想主义

级人民法院共审结离婚类案件114.3

如果从1931年的《中华苏维埃

的立法遇到了如“站年汉”、“拉帮

万件,占一审审结民事案件总数的近

共和国婚姻条例》以来的共产主义婚

套”、抢婚等和财产分配有极大关系

20%,尚不包括恋爱过程中 产生的各类纠纷。司法解释 是最高法院就法律、法规的 具体应用问题所作的说明, 由于现实生活中此类纠纷大

的当地婚姻习俗,于是在1944

司法解释的价值判断之所以不清楚,是因为 社会关于婚姻的认识本身充满了冲突。传统 已经回不去了,现在到了重新寻找合乎时代 的婚姻观的时刻。

量呈现,才促使了相关司法

年作了很大修正。同样的道 理,现在出台的征求意见稿也 是对社会问题的回应。从1939 年的婚姻条例到今天的司法解 释,都是从理想到现实的下

解释的出台。这里的逻辑是:先有纠

姻法实践来看,立法的主要任务之一

降。谈财产没什么对与错,但传统恐

纷,后有司法解释。司法解释的价值

就是解决当时社会生活中和婚姻有关

怕是回不去了,现在到了重新寻找合

判断之所以不清楚,是因为社会关于

的财产纠纷。尤其是中共的革命从城

乎时代的婚姻观的时刻。

婚姻的认识本身充满了冲突。从立法

市转到农村之后,饱含五四新文化运

(作者单位:人民日报社)

角度而言,未来的修改是否可以考虑

动内涵的1939年的《陕甘宁边区婚姻

30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结婚到底为什么?

COVER | 封面

法律只是道德的底线 文/裴斐

法律和道德是法学理论研究中一

法律与道德的边界并非静止不变

除了所有的浪漫和感性。婚姻法在婚

组重要的关系。首先,法律意识与道

的,当某些问题已经超出道德的调控

姻关系缔结前,用理性的,甚至是冰

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相互联系;其

范围,成为关乎大部分社会公众的问

冷的法规告诉人们,一旦出现最坏的

次,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

题,立法者就会考虑将之上升到法律

后果时,自己会得到什么样的保障,

有所重叠,相互包容。一般而言,法

层面。近些年来,我国离婚率不断攀

需要承担什么样的义务;在婚姻关系

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

高,财产分割纠纷、婚外情、生育权

行将解体时,婚姻法会通过这些具体

禁止和谴责的行为;法律所要求和鼓

等原来不很常见的问题逐渐凸显,靠

的规定,尽可能最大限度保障婚姻关系

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 和倡导的行为。但从规范作 用的范围来看,法律与道德 对人们行为有着不同层次的 要求。法律一般只规定最起 码的行为要求,而道德则解

法律意义上的婚姻是“以共同生活为目的的 男女两性的结合”,排除了所有的浪漫和感 性。如何维系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是道德 和伦理范围内的事情,法律无法承载过重的 道德功能和义务。

决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行为

双方的权利,在处理过程中有 法可依。 如何维系婚姻家庭关系 的稳定,是道德和伦理范围 内的事情,法律无法承载过 重的功能和义务。只有正确 看待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

中更高层次的问题。法律具有道德导

道德的约束已经无法有效保护婚姻双

的作用与定位,我们才能正确理解婚

向的功能,但法律只是道德的底线。

方的利益。婚姻法对于上述问题都有

姻与婚姻法的关系,不至于被冰冷的

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等相关法律

原则性的规定,为有效解决新情况新问

条文吓倒,不敢走入婚姻的殿堂,不

题的要求下,征求意见稿应需而生。

敢相信天长地久的爱情。如果这样,

规定的作用,主要是为婚姻双方在婚 姻关系缔结、存续及解除时尽可能公

婚姻自由作为婚姻法的基本原

那么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将完全被

平地保护双方利益,维护最后的权利

则,既包含结婚自由,也包括离婚自

误读,无法发挥其正常的功能与作

底线。法律无法保护爱情始终甜蜜,

由。法律的作用在于修复受损的社会

用。

也无法保护婚姻永不解体,这让公众深

关系。法律意义上的婚姻是“以共同

(作者系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助理研究员)

切感受到了法律的冰冷或者说无力。

生活为目的的男女两性的结合”,排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31


封面 | COVER

结婚到底为什么?

婚姻法新司法解释的正面效益 文/徐安琪

作为长期研究离婚问题的家庭社

增值较快,大家会觉得对女方不利,

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仅

会学者,笔者认为婚姻法新司法解释

但假如婚后的孳息和增值部分属于共

强调“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

的积极意义和正面效应是主要的。在

同财产的话,离婚时的财产分割也面

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而不再提及

当前家庭财产数量增加、结构多元、

临过于复杂和难以操作。比如红木家

女性生育权。因此,新司法解释明确

复杂,而婚姻法的有关规定较为原

具、金银首饰、古玩字画等婚前财产

规定“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

则,审判实践中“同案不同判”的情

在婚后增值如何鉴定和评估,又如婚

育权为由请求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

况日趋严重,最高法院出台新的司法

前一方购买的股票在离婚时亏了几

不予支持;夫妻双方因生育问题发生

解释加以具体规范十分必要,对离婚

十万,是否也要配偶共担风险?

纠纷,致使夫妻感情破裂,一方请求

审判工作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讨

由于社会习俗通常由男方及其

离婚经调解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准予

论中的一些非议和不解大多是对新司

家庭承担婚房或首付,这对于男方也

离婚”,给争论不休的“生育权究竟

法解释的误读。至于对女性保护不力

是个沉重的负担和压力,在离婚时男

属于夫妻双方还是女方”画上了休止

的质疑其实并非是司法解释的问题,

方的经济付出得到应有的确认也顺理

符。生育权在一般情况下自然是男女

而是婚姻法本身存在的缺陷。

成章。我倒觉得这样的规定或许可以

平等,但在双方有分歧的特殊情况

促进传统习俗的改变,也就是不要把

下,将生育决定权赋予女方的负面后

置房的压力理所当然地归于男方。随

果显然小于归于男方,这主要是因

着女性人力资本和职业层次的提升,

为,男子的性权利和生育意愿要通过

完全依赖男性的日渐减少,经济独立

女性才能实现,故必须尊重女性意

和人格独立意识增强,双方共同承担

愿、在女性的认同下达到目标。任何

首付,甚至女性承担更多,或者采取

违背女性意志的男性强权都是违反妇

有关财产分配的解释既具可操作 性也体现了公平性 争论中有关财产方面的争议最 大。 其实,一方的婚前财产、遗嘱或

先租房或住在父母家,婚后有能力时

女人权的违法行为。如果由男方做

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

再购房等多元方式解决婚房的日增。

主,就意味着丈夫享有对妻子身体和

产等属个人所有,早在2001年修改后

婚房投资中的男女均衡或许可为我们

意志的强制权,不仅剥夺了女方“不

的婚姻法中就有明确规定,新司法解

开辟一条家庭财产地位性别平等的通

生育的自由”,而且丈夫拘禁妻子不

释只是根据民事审判中的新问题加以

道。

让她去堕胎或者违背妻子意志强行过

细化和具体说明而已,并无什么颠覆 性的重大变化,况且,司法解释不可 能做出超越婚姻法的新规定。因此,

性生活也将合法化,这将以女性人身

在保护妇女权益方面有所进展和 突破

新司法解释有关财产的规定不仅具

自由的丧失和身心被摧残为代价。而 将生育决定权赋予女方,在某种程度 上可能委屈了男方,但其最坏的结果

体、可操作,而且从总体上讲也体现

新司法解释对女性生育权的确

是双方离婚,男方可以重新选择其他

了公平性。至于将个人财产在婚后的

认就是亮点之一。尽管《中华人民共

愿意生育子女的异性再婚。加上女性

孳息或增值收益认定为个人所有,并

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早在1992年就

在怀孕和生育时将承担更多的艰辛和

未违反婚姻法,尽管孳息或增值收益

明确规定“妇女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风险,将生育权赋于女性,既是对生

产生于婚后,但产权属于个人,如果

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子女的

育主体妇女的人文关怀和特殊保护,

配偶对孳息或增值收益没有贡献,自

自由”,但当时制定该条款主要出于

也是法律公正的体现。

然难以认定为共同财产。由于按社会

计划生育的需要。而随着社会上对男

又如,法院可以受理一方在夫妻

习俗更多地属于男方婚前财产的房产

性生育权的呼吁,2001年公布的《中

因感情不合分居期间及人民法院判决

32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结婚到底为什么?

COVER | 封面

不准离婚后,有隐藏、转移、变卖、

要的补偿也情有可原,比

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夫妻

如有配偶方隐瞒已婚的事

共同债务等行为,另一方提出分割夫

实,第三者因怀孕、人流

妻共同财产的请求。这主要也是对经

等身体受损,或曾悉心照

济资源处于弱势地位女性的保护。司

顾病重的有配偶方,有的

法实践中男性尤其是一些具有生产经

还育有非婚生子女等。我

营权或掌握共同财产的男性在有外遇

们不能只强调要维护合法

或打算离婚时,隐藏、转移、变卖夫

婚姻中女性的财产权(且

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现

不说离婚诉讼中女性有第

象屡见不鲜,而婚姻法只规定在离婚

三者的并不少见),而让

时或离婚后对一方有隐藏、转移、变

某些在外寻欢作乐的男人

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

不付出应有的代价。新司

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行为的处罚,新

法解释第二条既维护了合

司法解释在维护弱势方权益方面有所

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同时也不干

困难者进行帮助的形式,可以是房屋

拓展,即在分居期间或尚未离婚时就

预第三者与有配偶者关于财产性补偿

的居住权或者房屋的所有权”。根据

提前筑起了保护墙。

的自愿约定,更没有“纵容丈夫婚外

我们在农村的调查,一些离婚后没有

恋”的法条。

住所的女性,通常由男方提供一临时

纵容婚外恋并导致离婚率上升的 推断缺乏依据

一些人认为新司法解释保护个人

住所直至她再婚为止。但也有不少法

财产就是维护男性权益,这会使男性

官并未按照婚姻法离婚救济的原则来

的离婚更无所顾忌,其实这两者之间

切实维护弱势女性的权益,尤其是农

一些传媒关于“丈夫与他人同居

没有必然联系。且不说,新司法解释

村,不少法官通常更多维护当地男性

无须付出代价是鼓励婚外恋”的解读

并没有让男性更得益;更何况,离婚

的利益(女性为外乡嫁入的更多),

有失偏颇,新司法解释第二条除了对

诉讼中女性原告通常占大多数。

以致不少女性离婚后被扫地出门或生 活水平急剧下降,无以为继。此外,

第三者要求有配偶者支付财产性补偿 不予支持外,还包含如下几层意思: 1、有配偶者为解除与第三者的同居

向弱势群体倾斜的立法更需要通 过司法公正来践行

我国的婚姻法还规定,离婚时,如夫 妻共同财产协议不成可由人民法院根 据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关系约定了财产性补偿,如双方无异 议、妻子也不反对的话,法律不会加

那么,新司法解释是否忽略了

然而,司法实践中法官在财产分割方

以干预;2、有配偶者支付补偿后反

对那些离婚后没有住房或生活困难的

面少有向女方倾斜,即使是弱势女性

悔主张返还的,法院也不予支持。这

女性(尤其是农村弱势女性)的保护

也难以得到应有的照顾。因此,尽管

实际上也确认了对第三者补偿的合法

呢?实际上,婚姻法第四十二条已有

法律有向弱势群体倾斜的相关规定,

性;3、合法婚姻当事人以侵犯夫妻

“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

但总体上讲,性别意识并未进入司法

共同财产权为由起诉主张返还的,人

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

实践的主流,不少法官通常站在所谓

民法院应当受理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

助”的条款,司法解释(一)还进一

中立的角度,在处理财产分割和子女

处理。该条款是对合法婚姻当事人利

步说明“一方生活困难”指的是“依

抚养等纠纷时简单地以平分代替公

益的保护。其实,婚外情问题具有复

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

平,甚至以弱者、无过错者的退让来

杂性,是非过错不能都归咎于第三

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以及“一

迁就强词夺理者或过错者。实际上,

者,有些过错方在于第二者甚至第一

方离婚后没有住处”,并规定“离婚

司法公正通常比立法公正更为重要。

者,因此,对某些善意第三者作出必

时,一方以个人财产中的住房对生活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33


封面 | COVER

结婚到底为什么?

比高离婚率更值得关注的是整个婚姻生态的剧变。从 结婚目的的变化,到婚姻质量期待与两性角色定位的 变化,到处理婚姻矛盾方式的变化,再到社会对结 婚、离婚态度的变化,等等,一系列的改变,使得现 代婚姻较之传统婚姻,也充满了变数和弹性。

中国高离婚率背后的婚姻困境 文/王敏

你的婚姻安全吗?

妻离婚。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差距!

安琪研究员所分析的,导致中国离婚

往后倒推30年,也许你压根就不

我国离婚人数几乎连续30年持续增长

人数急速攀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

会想这样的问题,结婚本身就意味着

(除1998年略有下滑之外)。尤其

中最主要的是由于社会处于转型期,

安全,有个家,组成一个经济与情感

近5年来,离婚人数平均年增幅达到

社会变革给婚姻的稳定带来巨大冲

的共同体,相互扶持着过日子,生儿

7.65%。

击,随之现代婚姻家庭也呈现出某种

育女,人生从此步入一个趋于稳定、 成熟的轨道。 时至今日,这些虽然还是婚姻的

一个被普遍认同的预期是,离婚

无序和混乱;其次是随着物质生活水

率的持续上升仍将是今后我国婚姻状

平的提高,人们对婚姻质量的期待也

况发展的大趋势。

有所上升,以前觉得能凑合的,现在

重要内容,然而却很大程度上不能给

离婚率高意味着什么呢?是否

就不能容忍了;另外就是历次婚姻法

人带来满足感和安全感了。甚至婚姻

如某些人哀叹的显示出当前“婚姻质

规的修改,越来越趋向于简化结婚和

本身,已经成为我们不安全感的主要

量低下、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水准下

离婚程序,也使得一部分人冲动离婚

来源之一。

降”?抑或是另一些人欢欣鼓舞的,

变得容易。

随着社会生态的变化,我们的婚 姻生态也在发生着剧烈的改变。

离婚率高意味着什么? 2009年,我国共有246.8万对夫 妻登记离婚,也就是说平均每天就有

追求浪漫爱情和个人享乐主义的婚姻

此外,频繁的社会流动使得异地

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以单

婚姻的数量增加,尤其是快速的城市

纯满足生理和传宗接代需要为目的的

化进程,使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互助式婚姻,结束了长期以来高稳

出现更多的两地分居且婚姻观念、道

定、低质量的婚姻形态,是“社会进

德观念急速变化的农民工,这就势必

步的结果、社会文明的体现、人文主

把原是低离婚风险的农村人口转变为

义精神的胜利”?

高离婚风险的城镇居民,助推离婚率

6700余对夫妻成为陌路人。对比一下

或许,这两者都有些太过片面和

1978年的数字,当年仅有28.5万对夫

夸张了。诚如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徐

34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的持续上升。 或许,比高离婚率更值得关注的


结婚到底为什么?

COVER | 封面

是整个婚姻生态的剧变。从结婚目的

年中,累计为528对夫妇提供婚姻咨

升的重要原因就是婚外情泛滥,“出

的变化,到婚姻质量期待与两性角色

询,其中有300对暂时放弃离婚。

轨”因之成为夫妻离婚的第一原因。

定位的变化,到处理婚姻矛盾方式的

“冲动型离婚是现在年轻人离

根据广东省妇联提供的数据,

变化,再到社会对结婚、离婚态度的

婚的一大类型,夫妻俩往往因为一点

2010年妇联信访系统共接到25169宗

变化,等等,一系列的改变,使得现

小事、小争吵就跑来离婚,其实感情

关于婚姻家庭权益方面的纠纷诉求,

代婚姻较之传统婚姻,也充满了变数

并没有破裂,这时候如果有人加以劝

其中配偶有外遇的就有4660宗,成为

和弹性。

和,很有可能就不离了”,睿家负责

妇联信访诉求案件的大头。

“五年之痒”:70后、80后成离 婚主体 据统计,在办理离婚的夫妻中,

人、婚姻家庭指导师文雨说。在接受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有60%以上

睿家咨询服务的离婚夫妇中,有10%

的人遭遇过不同程度的身体或精神出

的结婚不到1年,其中有两对在“十

轨。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出轨后,自

全十美”(10月10日)的日子结婚,

己再也无法回归到原先的婚姻轨道

可是月底就来离婚。

上。

有三分之一是在结婚5年内离婚,这

有些冲动型离婚者原本就是冲

外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社会

个数字比传统认为的“七年之痒”提

动型结婚的,当初草率结合,因此在

压力增大,需要寻找宣泄;对婚姻失

前了两年,离婚人群呈现出年轻化、

婚姻中容忍度很低,往往一语不和就

去激情,产生厌倦;物欲社会的种种

婚龄越来越短的趋势。有调查显示,

起冲突。这种情况在80后人群中更常

诱惑;性观念由保守走向开放等等。

婚姻一过5年幸福感就普遍下降。

见。婚姻正日渐成为一种易碎品,甚

另一个数据也有助于解释现代人

至不少夫妇因无法磨合而不能走过结

频频出轨的原因。对全国城乡3824个

婚的第一年。

20—64岁的已婚、同居男女的一项调

根据上海市民政部门公布的数 据,2010年上海办理协议离婚登记 37334对,平均每天约103对夫妇离

此外,对年轻夫妇来说,父母

查显示,近一年来没有性行为的占调

婚。其中30至40岁之间的有23378

过分掺和往往会影响婚姻质量,使得

查人数的6.2%。“性福”指数已经成

人,是所有年龄层中离婚人数最多

小家庭生活变得复杂起来。像上海这

为衡量婚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无

的,成为名副其实的离婚“高峰年龄

样的移民城市,很多新移民在上海成

性或者性生活不和谐的婚姻,自然会

段”,其婚龄大多在5—10年之间。

家、生孩子后,外地的父母来帮忙带

促使夫妻一方或者双方到“围城”以

在离婚原因排行榜中,因感情

孩子,结果关系处理不好,引发尖锐

外寻找满足。在性观念开放的社会氛

不和、感情破裂和性格不合而离婚的

的家庭矛盾。“有个年轻人来离婚的

围下,诸如买春、一夜情、婚外情、

夫妇分别为14794对、11906对和8432

时候说‘我要不离婚的话,我妈就要

多性伴、包二奶等等会不断滋长,成

对,成为离婚原因的前三位。当然隐

跳楼啦’”,文雨有些啼笑皆非。在

为婚姻的“毒瘤”。实践中很多离婚

含在这三类原因背后可以分解出许多

离婚登记处,经常会看到一批批强大

者所谓“夫妻感情不和”的离婚理

复杂、微妙、相互交叠的因素。

的“后援团”,七大姑八大姨齐上

由,大多数情况下意指“性生活不和

上海睿家社区服务社是以从事

阵,全然不顾婚姻当事人的感受,把

谐”,而潜台词则可能是由于在婚内

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为主的公益组织,

自己的主观意见强加上去。而事实

未能寻求到“性福”生活而出轨,最

他们的办公地点在浦东市民中心,这

上,局外人的掺和往往火上浇油,适

终导致感情破裂。

里也是浦东民政局办理结婚、离婚登

得其反,加速了当事人婚姻的终结。

女性主动提出离婚比例较高

记的地方。睿家志愿者的工作,就是 为那些来办理离婚的夫妇进行义务心

外遇——离婚的第一原因? 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深思,那就

理咨询和婚姻家庭辅导,帮他们分析 婚姻的问题所在,是否有和解的可

近年来,因外遇而离婚的比例迅

是从全球范围来看,都是女性提出离

能。从2009年6月正式启动以来的半

速增高,甚至有人认为离婚率持续攀

婚的比例比较高,约占60%—70%。比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35


封面 | COVER

结婚到底为什么?

如韩国,女性首先提仪离婚、分居的

来维护自己的独立性,不再一味隐忍

比率在2003年达到了66.7%。而从我

和逆来顺受,一旦配偶一再漠视她们

国民政部门与法院了解到的信息则表

的尊严和底线,导致矛盾冲突难以调

明,在所有离婚案件与诉讼中,女性

和,她们就会勇敢地冲出“围城”,

提出离婚的比率高达70%至80%。这个

并且想方设法维护自身的权益。

数字颠覆了我们之前所以为的传统婚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越来越

姻中男性占主导地位、女性逆来顺受

多“强势女人”的出现,也容易导致

的观点。当婚姻不如意时,越来越多

丈夫的精神压抑,推高离婚率。尤其

的女性选择主动离开。

上海这样的城市,女性地位一直比较

这当然首先归因于二战后席卷

高,上海女人也素来以“作”闻名,

全球的妇女解放运动,使得女性大量

对婚姻的期望值很高,往往居高临

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化劳动,从而经

下,对丈夫颐指气使,并习惯用很多

济地位获得了迅速提升,于是原有的

成功人士来和丈夫比较,而比较的结

家庭分工模式和两性角色定位都发生

果则是一再的失望、恼怒,在丈夫一边

改变,对婚姻也会形成比较强烈的冲

则是自尊心受损,感受不到妻子的尊重

击。

和爱,长此以往很容易放弃婚姻。 生质的变化。

然而,单纯的女性经济地位的 提升,并不必然导致女性要求离婚者

老年婚姻问题日渐突出

对于婚姻咨询师来说,老人离 婚是最难劝和的。婚龄越长,对夫妻

增多。一个更深层的原因是,男性还 未能充分理解、尊重和接纳女性的改

近年来,中老年离婚人数有上

情感的绝望程度越深,工作越难做。

变,传统的性别观念与现实妇女地位

升趋势,甚至一些步入金婚行列的老

而“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信

的矛盾,使得妇女在家庭中的角色并

人,婚姻也出现了危机,出现令人惊

条,已不适用于今天的婚姻生态。因

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比如传统的两

讶的“30年之痒”、“50年之痒”。

此婚姻咨询并非是一味劝和,如果双

性任务体系如果不改变的话,女性势

究其原因,有的可以追溯到其年

方实在决心已定,破镜难圆,那么

必长期陷入既奔波职场、又操持家务

轻时代,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

“放手”也不失为一种理性、明智的

的辛苦境地,从而导致女性对于婚姻

即便感情不好,也隐忍不离。等到儿

姿态。

的不满和怀疑,最终以提出离婚来反

女长大成人,物质条件好转,加之社

抗。

会风气的转变,一些老人也渐渐不满

结婚意愿下降,“未婚人口老龄化”

另一方面,现代都市女性往往

足于凑合式的婚姻,开始新的尝试。

对于婚姻有着更高的期待和更多的

而现代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为老人提

在一个离婚已经司空见惯的社会

情感性需求。如果男性还是固守“过

供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与家庭成员

里,人们更不愿意把自己的感情、资

日子”的层面,认为结婚就万事大吉

以外的人群交往的机会增多,更有可

源、时间等充分投入到婚姻中,导致

了,忽视与妻子的情感交流,那么婚

能结交到情投意合的异性,客观上提

婚姻陷入恶性循环,不仅有更多不幸

姻很有可能走向终结。

供了建立友谊和情感的条件。同时,

福的婚姻会以离婚告终,而且更多未

广东省妇联权益部部长杨世强认

退休后老人社会地位的变化、角色的

婚者的结婚意愿也在下降。其表现就

为,现代女性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十

转换,都可能带来不适应,和老伴相

是离婚率的持续上升与结婚率的持续

分重视维系婚姻家庭的稳定,对配偶

处的时间增多,相互之间的摩擦磕碰

下降。美国1970年代初以来就走过了

的缺点有一定的容忍度,轻易不会主

也随之增多,而且各自长期形成的习

这样的历程。

动提出离婚,但她们也有足够的底气

惯也不愿改变,夫妻关系极有可能发

36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2010年上海有12.9万对结婚,比


结婚到底为什么?

COVER | 封面

非婚同居与非婚生子女数量的增加,

社会不可取代的结构,婚姻幸福与否

这又会衍生出新的社会问题。

应当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指标。即便 单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婚姻也是人

婚姻是需要经营的

们为了满足自然属性并降低交易费用 而实现效用最大化的一种组合形式,

婚姻与事业、职场一样,是需要

而离婚预期会减少婚姻特有资本的积

花费心力和技巧来经营的,这在现代

累。美国学者称,离婚对于家庭成员

社会应该成为一种共识。

来说无异于经济灾难,每年美国离婚

2010年,一本名为《亲爱的,我

者的净资产以3.5%的速度减少,而结

们别吵了》的书风靡一时,被很多人

婚的夫妻则以每年高于7%的速度增加

奉为婚姻经营的宝典。作者苏珊•约

其家庭净资产。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

翰逊博士是著名心理学家,情绪取向

中国家,离婚率上升意味着更多的低

疗法(EFT)的创始人。这本书提供

收入或者无收入的夫妻一方,也意味

了非常多颇具“实用性”与“可操作

着更高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为提

性”的经营婚姻技巧。说穿了,婚姻

高婚姻质量,增强婚姻安全,减少离

关系也是人际关系之一种,因此气场

婚预期,世界很多国家都采取了一系

2009年下降了14.33%。同时,上海男

是否和谐、人际互动与沟通方式是否

列干预措施,包括立法、扶持民间力

性平均结婚年龄在32.45岁,比2009

恰当、如何处理利益冲突等,都至关

量介入等等,当可借鉴。

年推迟了0.4岁;女性平均结婚年龄

重要。

29.77岁,比2009年推迟了0.38岁。

在我国,随着“企业办社会”

在西方发达国家,婚姻咨询比

的结束,婚姻也基本被视为个人隐

据广东省民政厅婚姻家庭建设协

较普遍,很多人都习惯求助于专业

私,企业不再干预。但事实上,企业

会副秘书长王嘉岐介绍,与众多婚姻

的婚姻心理咨询师,包括在婚前就制

对于员工的婚姻幸福不应该完全无所

问题共存的另一面是“结婚难”。目

定婚姻计划,这在我国目前几乎还是

作为,比如可以请专业人员为员工进

前广东已进入第四次单身潮,单身青

一片空白。所谓婚姻计划。其目的是

行婚姻、心理方面的咨询、指导,这

年人数超过2000万,“未婚人口老龄

在婚前理性地审视双方是否有大致相

亦是企业给予员工的一种“精神福

化”与“离婚人口年轻化”并存。全

近的价值观与生活目标,是否适合缔

利”。目前,这也基本上属于空白地

国妇联和婚恋网站百合网联合发布的

结婚姻。上海睿家社区服务社的下一

带,只有极少数外企开始实行。

《2010年全国婚恋调查报告》显示,

步目标就是从离婚登记处走向社区,

开放性、价值多元和物质主义是

我国现有1.8亿单身人士。现在年轻

走向企业,帮助人们制定婚姻计划。

现代社会的突出特征,开放性意味着

人对缔结和维持婚姻缺乏信心,对通

“我们现在做的工作等于是‘危机干

每个人的生活境遇会经常发生变化,

过婚姻提升幸福感的期待也很怀疑。

预’,更有效的办法是把工作前置,

价值多元意味着每个人要习惯接受异

婚姻前景的不可预知性使更多的人愿

防患于未然”,文雨说。他同时也呼

于自己的人和事,物质主义意味着会

意留在婚姻殿堂之外。于是,会出现

吁社会更多的参与和支持。像睿家这

出现以纯粹感情为纽带的人际关系将

民政局离婚窗口排起长龙,而结婚窗

样的草根组织,完全靠志愿者的一腔

难以维系。牢记“婚姻不仅是个人的

口只有寥寥几人的离奇场面。

热血支撑,在资金、人员、场地上都

爱情故事,也是最严格的社会和经济

遇到不少困难。

契约”,积极参与而不是拒绝社会和

同时,现代社会婚前性交流很普 遍,一夜情等泛滥,未婚者很容易获

其次,政府和企业应该从更高的

得生理上的满足,也就难以对婚姻有

层面上,参与对婚姻的经营。结婚、

神圣和向往的感觉,其结果必然导致

离婚从来都不只是个人的事,婚姻是

时代的变迁,努力付出而不是被动等 待收获,是经营婚姻的前提。S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37


封面 | COVER

结婚到底为什么?

离婚率的国际比较 中国:排名靠后,但30年持续增长 美国:世界最高,但30年持续下降 东欧:社会转型期,呈速增趋势 自1970年代末以来,中国离婚率已连续增长三十年。

4

3

从发展趋势看,我认为中国的离婚率在今后几年仍可能持 续、平稳地递增,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

中国 2

进程,社会流动、社会分化将加剧,一向处于低离婚率的

新加坡

农村地区离婚率也会随之上升;其次,社会提倡并促进价 值多元化,减少人们的一致性,社会聚合力就会降低,导

日本 1

韩国

致离婚率的上升;第三,家庭结构核心化、生育率和家庭

台湾

负担系数的下降,将减少亲属网络对夫妻冲突的缓冲作用 以及大家庭的凝聚力,继而增加小夫妻婚姻破裂的风险;

0 1980

最后,人口预期寿命延长,使关系失调的中老年夫妇不愿

香港 1983

1986

1989

1992

1995

1998

2001

2004

2007

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30年粗离婚率变化趋势(‰)

勉强凑合而分手。 从国际比较来看,根据联合国人口统计年鉴的数据,

7

1998年中国的粗离婚率在86个有相关统计的国家中排在第 58位,2006年在84个国家中列于第57位 ,总体排序仍较

6

靠后,位序也无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主要是因为许多国家 和地区的离婚率都呈递增态势。 一些欧美国家30年来的离婚率变动趋势各不相同,只 有美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 为美国大多数州自上世纪70年代起实行无过错离婚法后, 离婚率持续攀高,1979年粗离婚率高达5.36‰,单亲家庭 贫困化趋势严重,离异家庭孩子的福利下降受到社会广泛

5

4

瑞典 3

法国 英国

2

俄罗斯

关注,家庭政策受到社会和政府的重视,家庭婚姻研究、 婚姻心理咨询和治疗、家庭生活教育也发展较快,家庭价 值成为两党竞争“错不了的赢家选票”,“家庭保护和支 持法案”、“健康婚姻法案”等政策相继出台,同时在税

1 1980

美国 1983

1986

1989

1992

1995

1998

当然,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美国的非婚 同居增加,一些同居者分手未计入离 婚数中。 而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俄罗斯等东 欧国家近20年来大多数出现离婚率速 增趋势,如2008年俄罗斯的粗离婚率 高达4.96‰,乌克兰、白俄罗斯、立 陶宛、古巴、捷克等粗离婚率均在 3‰以上。S

38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2004

部分欧美国家和地区30年粗离婚率变化趋势(‰)

收上对已婚者也有经济激励,等等。

(文/徐安琪)

2001

1978—2009年中国离婚人口总量变化图

2007


结婚到底为什么?

COVER | 封面

《非诚勿扰2》中葛优为友人主持的“离婚典礼”让人印象深刻,而现实中,的确有越来越多人倾向于以乐 观、豁达、调侃的方式对待离婚。

人生苦短,我们离婚吧 “离婚典礼”流行日本

的夫妻估算成本,清查债务。使用者

经济危机挽救婚姻?

在日本,厚生劳动省最新公布

登录网站后,输入自己或者配偶的财

美国一项最新的“婚姻慷慨度”

的《人口动态统计》报告称,2010年

务状况——工资、奖金、保险和银行

调查显示,在经济衰退前曾考虑离婚

日本有25.1万对夫妻离婚,平均2分1

存款等收入信息,抵押贷款、信用卡

的夫妇中有38%放弃离婚的打算。美

秒就有1对离婚。迅速上升的离婚率

支付、子女零花钱等支出信息——这

国全国广播电台2月13日的报道称,

甚至让日本兴起“离婚公司”和“离

样,“离婚计算器”便能大致估算出

在经济衰退的两年间,美国的离婚率

婚仪式” 热。东京的传统名胜浅草

谁较能从离婚中获益,并提供共有财

已经下降7%。德国2005年有20.1万对

有个“离婚屋”,要离婚的夫妇往往

产分配、配偶和子女抚养等的解决方

夫妻离婚,2009年下降到14.5万对。

一前一后乘坐人力车到达现场,来宾

案。

难道,经济安全感的下降会带来婚姻

们像参加结婚庆典一样穿着正装,还 给离婚夫妇准备红包。在仪式上,离

安全感的上升吗?而事实上,离婚诉

“差别化对待”打击再婚者

讼案减少,主要是因为不景气的经济

婚夫妇必须共同握住一把 “青蛙锤

日本把离过一次婚的人称为被打

困境下,一部分有婚姻问题的夫妇为

子”(日文中的“蛙”和“变”谐

了一次“叉”的人,可见离婚在日本

避免支付高额的离婚费用,而暂时搁

音,取“开始新的人生”之意),砸

传统观念中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而

置了离婚计划,选择继续忍让生活。

扁结婚戒指。当锤子落下,戒指破

根据俄罗斯人的婚姻传统,第一次正

当然,亦不能忽视美国政府和民众经

碎,主持人宣布: “你们的婚姻已

式婚姻时新娘一般身穿白色婚纱,到

营婚姻的努力。2001—2007年,美国

经结束。”据称 “离婚仪式”颇有

最近的教堂举行仪式;若是二婚,新

政府出资2亿多美元,用于推行“健

人气,往往要提前一两个月预订。

娘一般身穿紫红色婚纱,不能在教堂

康婚姻”计划,共有约10万人参加,

举行结婚仪式。然而,遗憾的是,这

这也是促使离婚率下跌的因素之一。

“离婚游”挽救婚姻 按照印度教的传统,婚姻在印度

种“差别化对待”并没有降低俄罗斯 人的离婚率。

与情人节同时到来的离婚高峰

Facebook搞垮了多少家庭?

年,韩国各地法院每到2月接到的协

韩国最高法院的统计显示,近几

是一种“不可撤销的、纯粹的和宗教 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种永恒的契 约。因此,印度一直是世界上离婚率

据英国“离婚在线”网站统计,

议离婚数量最多,有的法院2月受理

最低的国家之一。但是近几年来,印

在他们处理的所有离婚协议案例中,

的离婚案件数甚至是平时的3倍。这

度离婚率也开始逐渐上扬。为了帮助

有五分之一的官司都和Facebook有

个与情人节几乎同时到来的现象让不

那些准备分手的夫妻挽救婚姻,孟买

关,也就是说,这个全球最大的社交

少韩国人尴尬。有人认为这是春节后

的一家旅游公司推出“离婚游”,闹

型网站不仅促进人们交友,还促进人

夫妻吵架的“节日综合征” 所致,

离婚的夫妻可以花上700多美元,在

们离婚。据非权威数据显示,2009年

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婆媳关系不

婚姻顾问的专业陪伴下外出旅游,重

英国英格兰与威尔士两个地区约有15

和,节日期间婆媳相处几率增加,引

新找回感觉。

万对夫妻离婚,也就是说,当地每10

爆离婚导火线。韩国《朝鲜日报》

桩婚姻中就有4桩是以离婚收场,以

称,由于离婚剧增,韩国由几个异姓

“离婚计算器”精确估算离婚成 本

此推算,Facebook只在这两个地区就

子女组成的“拼凑家庭”屡见不鲜。

搞垮了3万个家庭。这个业绩非常惊

相反,“夫妻加子女”的传统家庭形

“离婚计算器”是由英国消费

人,有人建议该网站的中文名字不要

式比率却上世纪90年代的51.9%下降

者金融教育机构推出的,初衷是帮助

叫“脸谱”了,直接叫“撕破脸”得

到如今的42%。S

那些婚姻生活面临破碎、有离婚计划

了。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39


封面 | COVER

结婚到底为什么?

有人说,80后不是离婚了,就是在离婚的路上。难 道真的,80后人人都是“离婚狂”?

“80后”婚姻的人格缺陷 文/柯云路

兔年情人节,全国迎来首个婚姻

一些男孩上了高中,课余还由母亲陪

性。丈夫虽然一脚踏进了婚姻,但并

登记高峰,仅北京就有超过4000对新

伴着跑步锻炼玩耍。一个人从小以自

不习惯婚姻中的新角色,仍以和父母

人领取了“浪漫结婚证”,创下近年

我为中心,通常很少知道关心他人。

关系的模式与妻子相处,在妻子面前

情人节结婚登记人数纪录,其中80后

或许这样的男孩智商足够,但人格欠

扮演小男人,习惯被照顾而不知照顾

成为“领证主力军”。

缺。许多人内在还是小男孩人格,缺

对方。

然而,从“花前月下”的爱情到

乏大男人和父亲人格。然而,若是只

“柴米油盐”的现实,许多婚姻将面

适应儿子的角色,婚后自然难以担当

临严峻考验。

丈夫甚至父亲的角色。

这首先是对他们人格成熟与否的 考验。

80后男人:“丈夫角色崩溃症”

这类男人的主要问题是“恋母”。

80后女人:依赖父亲般的呵护

一位80后女孩的困惑显然不是孤 立的个案。她和老公是“奉子成婚”

在同样的成长环境下,独生女孩

的,走进婚姻时两个人并未做好足够

们更不容易长大。“恋父”在当前是

的精神和物质准备。女孩的老公开始

一种更严重的倾向。

还能悉心呵护,但时间长了对家庭琐

在相当一部分80后女孩眼里,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有了“独生

事就很厌烦,下班后喜欢流连在外,

父亲般的男人才是有魅力的。她们认

子女”政策,其执行力度在大中城市

有时候甚至凌晨三四点钟才回家。我

为大男人比小男生宽厚,更能呵护她

尤为严厉,可以说,现在拥有城市户

问她,老公是不是在外面有了情人?

们,能在精神上带给她们幸福感。这

口的年轻人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中国

她说没有,只是喜欢像婚前那样无

样的女孩容易爱上比自己大一二十岁

传统文化传宗接代的观念浓厚,一对

拘无束,和一伙男女同事K歌或者玩

的成功男人,步入“跨代婚姻”的行

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使养育子女的风

耍。偶尔回家早一些,也是一头扎在

列。

险大为增加,“惜子”顺理成章地成

电脑前打游戏,于家事不闻不问。

即使和同龄男孩结婚,婚姻也常

为中国家庭的一大特色。独生子女们

另一位年轻妻子的感受也很典

自出生之日起,就享受着前辈无可企

型。她说儿子出生前,家里事无巨细

一对出自名校的年轻人,家庭条

及的关爱和保护。近年来“独生子女

都是她一手操心打点,连老公穿的衣

件也称得上门当户对,在浪漫地恋爱

现象”屡屡成为大众关心的话题。随

服都是头一天晚上熨好,但孩子出生

两年后走进婚姻。然而,婚后的日子

着80后渐次达到婚龄,步入婚姻,他

后,由于家务量增加,她还得上班,

并不顺利,两人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产

们在这一领域的种种表现也带有80后

对老公就不可能那么周到了,为此老

生矛盾,女孩时不时动点小心思考验

的特点。

公多次抗议,说她“有了儿子就把老

男孩的爱情浓度。开始男孩还耐着性

公给忘了”。

子小心哄慰,时间长了,男孩觉得太

首先是男孩的人格普遍不够成

常出现问题。

熟,他们心智的成长远跟不上身体的

我把这类现象归为“丈夫角色崩

累。特别使他不能接受的是,每次争

发育。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

溃症”,在80后婚姻中有相当的普遍

吵时女孩都会以父亲为参照物,她喜

40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结婚到底为什么?

COVER | 封面

花费,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 城市,若没有父母资助,子女很难独 立完成。经济的不独立自然就造成关 系上的不独立。父母出了钱,自然会 对儿女的家庭事务有某种发言权。再 加上很多年轻人从小习惯被父母包办 代替,根本不会做家务,婚后往往会 因为谁做饭谁收拾家这类琐事引发夫 妻大战,不少年轻人的解决方式是各 回各家。有了孩子后,孩子由哪方照 顾,所谓“谁家贡献大”又会成为夫 欢重复的一句话是“要是我爸爸就不

也走上成熟的道路。

妻争吵的导火索。

然而,当双方人格都有缺陷时,

在80后婚姻因人格不成熟而引

眼里的金童玉女,这段婚姻还是在一

婚姻就有更多困难。在这种家庭中,

发矛盾时,双方父母对各自子女的调

年后以分手结束。

许多原本不大的事情可能演变为不可

控作用就呈现出来。若父母以错误的

调和的矛盾。

认知参与这类纷争,一味袒护自己的

会这样对待我”。所以,尽管是众人

还有一个女孩的叙述更传神。 她周末回到家,本来计划好好在老公

媒体曾报道过一则看似荒唐的新

孩子,往往会加剧双方的矛盾,乃至

怀里撒撒娇,以安慰自己一周来的疲

闻,一对小夫妻上午刚领了结婚证,

最终使婚姻解体。按照弗洛伊德的说

劳。可是老公正在家里忙着修电脑,

接着就因为吃饭问题(回婆婆家吃饭

法,“恋母情结”使婆婆天然地与

没有热情地迎接她。后来又嫌老公租

还是回岳母家吃饭)争执不休,谁也

媳妇互为敌人。作为儿子和丈夫的男

的音乐碟不好听,终于大发雷霆,心

不想让着对方,吵到不可开交时,下

人,若人格不够成熟,很难正确处理

情糟到了极点,老公怎么哄都不行。

午就离了婚。

这类矛盾。

这类婚姻,解决问题的钥匙很

与80后年轻人不够独立相对应的

去,就嫌老公呵护不够,安慰不够,

可能要在双方父母中寻找,也即由父

是, 80后的婆婆们大多经济独立,

“没有把她抱在怀里拍拍”,于是,

母来引导。但这时又有了更复杂的情

不仅不需要子女供养,还会不时给予

她嚷着要离婚,而且决绝得没有回旋

况。这就不能不牵涉到80后婚姻和双

子女物质帮助。这种强势使得婆婆们

的余地。

方父母的关系。

腰杆很硬,常常不由自主地对儿子的

朋友约他们一起出去吃晚饭,她也不

这个女孩的故事充分显示了那种

在几十年前的多子女家庭中,

小家庭生活发表各种并不受欢迎的见

要在父爱中撒娇的儿童人格。这样的

除了那些涉及政治背景的婚姻,比如

解。又因为在母亲眼里儿子始终是个

人格,自然难以承受婚姻。

一方父母有政治问题,大多数父母对

需要疼爱的孩子,会或多或少看不惯

子女的婚姻不大干涉,年轻人对婚姻

没有多少生活经验的儿媳,许多婆婆

的选择要相对独立些。由于现在的家

在这时会直接插手干预,因此“婆媳

庭只有一个孩子,成年之后的子女和

大战”也是80后婚姻的一大杀手。

父母介入:80后婚姻的一大“杀 手”

父母间相互依赖程度较之过去要大得

总之,80后婚姻中的人格缺陷, 确实造成了不少问题婚姻。

无论是男方人格不成熟,还是

多,独生子女的婚姻在某种意义上是

女方人格不成熟,都可能成为问题婚

两家人的事。许多父母在子女婚后争

然而,这种时代的现象是自然存

姻。

夺对子女的控制权,父母的态度直接

在的,无须多忧。事实是许多80后婚

影响年轻人的婚姻质量。

姻在磕磕绊绊地经历一个共同成长的

解决这两种问题婚姻的钥匙,都 在强者一方,也就是性格相对成熟的

除了感情的原因,现实是许多

这一方。毕竟两方有一方成熟,问题

独生子女即使成年并且有了工作,在

总好办些,由这一方逐步引导另一方

经济上还要仰赖父母,比如买房这笔

过程后,变得越来越有质量。 共同成长,因此也就成为80后婚 姻的一个重要主题。S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41


封面 | COVER

结婚到底为什么?

中国婚姻法变奏曲 婚姻法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社

王顺英自由恋爱的故事。

上引起较大反响和深刻变化的是夫妻

会变化的缩影。我国现行婚姻法是在

婚姻自由意味着在实行结婚自

财产制、计划生育和感情破裂的离婚

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

由的同时也实行离婚自由,1950年的

条件。1950年颁布的婚姻法规定:夫

法》的基础上,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

婚姻法贯彻了世界上比较先进的“破

妻双方对家庭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与

的实践经验和新情况、新问题,分别

裂主义”的离婚原则,使不少当事人

处理权,确定了女性作为财产权主体

于1980年和2001年修订的。

解脱了不幸婚姻的枷锁,并造成了离

的地位。在经历了“文革”时期对法

婚率的急剧攀升。1953年人民法院受

制的破坏和对私有财产的抨击之后,

理的离婚案件高达117万件,在被封

1980年颁布的婚姻法对此又进行了进

建婚姻束缚数千年的古老中华大地上

一步的规定,在夫妻财产制上规定了

出现了第一次离婚井喷。在1953年至

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两种,以法

1950年婚姻法:张扬自由、独立 与平等 新中国成立前,童养媳、包办

1956年间,全国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

定为主,约定为辅,进一步明确了夫

婚姻、纳妾、一夫多妻等现象司空见

在当年的民事案件中占60%左右,居

妻共同财产的内容。

惯。1950年4月,毛泽东同志主持的

各类民事案件之首。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了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

在法律的规定与政府的大力宣 传下,计划生育在全国普遍实施,促

1980年婚姻法:重视婚姻质量

法》,于1950年5月1日颁布施行,此

使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少生 少育己逐渐被更多人接受。从1980年

法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出台的第一部具

1980年的1月1日起施行的《婚姻

婚姻法颁布到1990年的十年间,中国

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1950年婚姻法

法》,任务在于拨乱反正,解决“文

人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

的重要任务是破除封建统治,不仅从

革”中婚姻家庭法制被破坏的问题。

1990年人口普查结果,中国家庭户均

政治上还要从社会层次上建立一个新

从1957年到1976年的20年间,中国经

人口为3.96人。家庭结构中单身家庭

民主主义的国家,其核心内容就是实

历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1950年婚姻

占5%,只有一对夫妇的家庭占6%,两

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

法建立起来的婚姻家庭制度受到了

代人家庭占66%,三代人家庭占17%,

保护妇女和儿童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

极大冲击,成为“被遗忘的法律”。

其他形式的家庭占6%。三口之家逐渐

姻家庭制度,这预示着家庭传统的变

1957年到1976年间的婚姻家庭关系带

成为典型的家庭模式。

迁,更意味着社会生活的深层次变

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那个年代结婚、

六七十年代极左思潮盛行的时

化。当时的《人民日报》社论评价:

离婚都要考察“政治因素”,比如农

期,“爱情”被贬为“小资产阶级情

“从此,旧中国所遗留的封建主义的

村的地富子女很难找到对象,有海外

调”,高离婚率被视作“资本主义腐

婚姻制度将彻底被废除,而新民主主

关系的一般限制结婚等。离婚方面也

朽性和家庭崩溃”的延伸,人民法院

义的婚姻制度将普遍实行于全国。”

是,曾经有一对农村夫妻要求离婚,

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为维护家

婚书上“自愿结婚”四个字彻底尘封

法院判决不允许,并在判决书上写

庭和社会的稳定,在审理离婚案时立

了包办婚姻、盲婚哑嫁的旧习,当时

道:“你们都是贫下中农子弟,没有

足于调解和好或者干脆判决不离。此

在有些地方,人们甚至还鼓励年轻人

什么根本冲突,有什么理由要离婚

后的20多年间,离婚者常遭到舆论的

去学习怎样谈恋爱。1951年,中南出

呢?”

谴责和歧视,离婚自由的法律条款实

版社就特意发行了一本小册子,上面

1980年婚姻法是1950年婚姻法

际上已被限制离婚的现实所代替。

介绍了河南鲁山县一对农民任小群和

的继续和发展,1980年婚姻法在社会

1979年,全国离婚总数下降到31.9万

42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结婚到底为什么?

件,离婚率为0.66‰。

COVER | 封面

规定了离婚时的过错赔偿制度以及离

和“夫妻的忠实义务”。这些原则性

进入80年代,政治对人们个人

婚后的探视权。诸多方面的修改都是

的规定,可以看作是婚姻法倡导的婚

生活的影响开始减退,随着社会的开

法律对现实的回应,反映出社会的变

姻家庭行为规范,是在相关道德规范

放以及西方文化的进入,政治色彩从

化对法律的推动。其中,最大的变化

制约力减弱,而新的道德规范缺乏的

婚姻家庭中逐渐淡出,回归凡俗的人

在于缩小了夫妻财产共有的范围,增

情况下对婚姻行为做出的法律上的引

们开始追求情感的满足。大量在“文

加了个人财产制,关于“婚前财产公

导。对婚外性行为没有采用法律来制

革”政治环境中形成的婚姻开始解

证”的话题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婚

约,正如有人曾呼吁的“把道德的东

体,建国后的第二次离婚高潮自此开

前财产公证在国外是一项成熟的婚姻

西还给道德”。但是法律并没有完全

始。1981年离婚绝对数即大幅上扬,

法律制度,但我国由于传统思想观念

放弃对因为婚外与他人同居导致离婚

较1980年增长了4.8万件,1年间离婚

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办理夫妻财产公

的一方当事人的经济惩罚,即在离婚

增长率高达14.1%。以“感情确已破

证是还没结婚就想着离婚,把感情和

时的“过错赔偿”中,将“有配偶者

裂”取代了1950年婚姻法中的以“婚

金钱相提并论,让人难以接受。婚前

与他人同居”纳入有过错的范围,有

姻破裂”作为离婚的条件。这从法律

财产公证对即将结婚的人来说是相当

过错一方要对另一方承担经济上的赔

的层面反映出社会对婚姻本质的反

敏感的话题,虽然咨询的人不少,但

偿责任,这也是法律对无过错当事人

思,对感情的追求成为人们建立婚姻

是真正办理的人并不多。

的一种救济。

的目标,与“文革”政治化的婚姻形 成了巨大反差。

2001年婚姻法:法律与道德的冲 撞

2003年8月国务院颁布的《婚姻

2001年《婚姻法》之后,社会生

登记条例》大大简化了在民政部门办

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财产关

理登记离婚的手续,这一方面保障了

系,基层法官认为法律规定不明确,

离婚自由,另一方面也给那些冲动型

难以适用,要求有司法解释提供具体

离婚或草率型离婚打开了方面之门。

的审判标准。最高法院为解决判决不

2003年当年的离婚绝对数字就达到自

统一,法官审判过于随意和混乱的问

1980年后,在婚姻家庭领域里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顶点——133.1万

题,2001年底出台了《关于适用<中

出现了不少新情况,一方面是出现了

对, 2004年为166.5万对, 2005 年已

国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

一些新风貌,比如说人的婚恋观有了

经达到178万对,两年间增长了近45万

释(一)》,2003年又出台了《关于

新的变化,包办、买卖婚姻的比例下

对。

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

降,婚姻自由原则深入人心;但另一

在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的社会大

问题的解释(二)》,解决了一部分

方面出现漠视家庭中的责任与义务的

讨论中,对婚外情和包二奶行为是否

问题,如离婚时的财产分割、子女抚

现象,重婚纳妾、“包二奶”等现象

进行惩罚的讨论最为强烈,其实质仍

养等。最近几年,基层法院审判遇到

挑战我国的一夫一妻制度就是典型;

然是法律是否应介入道德的领地,是

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集中在房屋分

离婚率逐年上升,家庭暴力案件也呈

否赋予法律更宽泛的权力去调整一般

割等问题上。各地法院都反映房屋分

上升趋势,离婚时妇女的财产权利和

婚姻家庭法律关系之外的社会关系。

割没有具体标准,购房情况很复杂,

探视权利得不到保障。

很多女性要求对破坏他人婚姻家庭的

法官判决过于随意。最高法院为统一

针对这些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具

第三者进行惩罚,她们将解决自己婚

法制,拟出台《关于适用<中华人民

体情况的改变,我国于2001年第二次

姻问题的希望寄托在2001年新婚姻法

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修订了《婚姻法》:完善了夫妻财产

上,都想在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出台

(三)》,试图解决财产分割、第三

制度,增加了无效婚姻制度,家庭暴

以后惩罚第三者。修正后的2001年婚

者插足、亲子鉴定等问题。S

力不再是家务事,离婚条件具体化并

姻法在总则规定了“禁止婚外同居”

(资料整理/范风琴)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43


中东剧变

放眼当今世界,既有新加坡这样的人民行动党一党长期执政但人民生活富裕安宁的 国家,也有非洲一些多党竞争并出现选举乱象、民不聊生的国家。因此,问题的关键在 于,不管是威权国家,还是民主政体,都必须把人民的福祉放在首位。突尼斯和埃及政 局突变再次揭示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民可载舟,亦可覆舟”。

民生凋蔽是中东动荡的主因 文/贺文萍

2011年1月14日深夜,向来局势

斯、埃及的阿拉伯威权为何在顷刻之

洲主权债务危机和欧元汇率的大幅波

稳定的北非小国突尼斯政局突变,执

间,犹如地震般发生了政局突变?这

动暴露了突尼斯经济过度依赖欧洲市

政23年之久的总统本•阿里在群众街

些变化是不是阿拉伯世界的“颜色革

场的脆弱一面。对欧洲市场出口的萎

头抗议28天后不辞而别,流亡沙特阿

命”?阿拉伯世界以及非洲大陆是否

缩、旅居欧洲突侨民侨汇收入的下降

拉伯。仅仅10天之后的1月25日,中

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些变

以及旅游业的不景气,使得突经济增

东和阿拉伯世界有影响的大国埃及也

化又给我们带来何种启示?

长乏力、物价上涨,老百姓生活品质

爆发了大规模的群众抗议示威活动。 这一次,埃及民众仅用了18天就扳倒

下降。本•阿里执政期间重视教育,

多年民怨积累的喷发

了执政长达30年的中东强人埃及总统

教育普及率很高,如今许多受过高等 教育的青年找不到工作,有限的工作

穆巴拉克。而在新年伊始的1月9日,

突尼斯、埃及以及发生在其他

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另一个阿拉伯国家

阿拉伯国家的街头抗议活动,起因均

苏丹则迎来了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

为民众对低收入和高物价所带来的经

经济不景气、人民生活品质下降

的、针对南部是否独立的公民投票。

济冲击的不满。以突尼斯的政局动荡

和贫富分化差距的日益扩大,再加上

2月7日,苏丹南部公投委员会宣布了

为例,大规模示威的导火索源自一位

突尼斯、埃及等阿拉伯国家积累的强

公投的最后结果。不出此前绝大多数

失业、生活无着的大学毕业生用自焚

人长期执政、高压和专制统治、裙带

人的预料,南苏丹超过98%的选民选

的极端方式抗议城管和警察用粗暴手

关系以及政治体制僵化、统治阶层的

择了独立。南苏丹的独立不仅将使苏

段没收其街头零售摊。它反映的是经

腐败行为等(本•阿里和穆巴拉克下

丹这个非洲大陆面积最大的国家一分

济危机冲击下突尼斯所出现的高物价

台后均曝光了总统家族敛集的巨额国家

为二,非洲从此诞生第54个独立国

和高失业(大学毕业生的失业比率高

财富),终使长期积累的矛盾和民怨经

家,而且可能改变非洲和阿拉伯世界

达50%以上)现象以及执法失当所致

“自焚事件”的刺激而喷发。

的地理及政治版图。除此之外,在约

的警民冲突的社会矛盾。虽然在骚乱

而南苏丹独立的原因除了苏丹南

旦、也门、阿尔及利亚、叙利亚以及

爆发前,突尼斯一直被认为是非洲和

北双方早已存在的民族、宗教和文化

利比亚等其他阿拉伯国家,示威和游

阿拉伯国家中最稳定、经济最具活力

差异性之外,还与美国对苏丹丰富石

行活动也在上演或者酝酿。国际媒体

的国家之一,全球经济竞争力还数度

油资源的觊觎以及防止北苏丹伊斯兰

也开始纷纷预测所谓的“连锁反应”

被世界经济论坛排列在非洲以及马格

政权及其影响进一步向黑非洲渗透和

和“多米诺骨牌效应”。那么,突尼

里布地区之首,但经济危机特别是欧

扩张的双重长远战略考虑有关。美国

44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机会又往往被权势部门把持,加深了 他们对社会不公现象的不满。


中东剧变

大规模群众抗议示威活动在埃及等阿拉伯国家爆发,导致阿拉伯世界政局持续动荡。

不仅是2005年苏丹北南《全面和平协

不难发现所谓的突尼斯“茉莉花革

里时代突尼斯的政治安排中的权力博

议》的重要外部推手(该协议写入了

命”和“埃及人民起义”在目标性、组

弈使然。在埃及,街头抗议的目标指

“6年过渡期满后南苏丹有权对独立

织性以及颠覆性等“革命”三要素方

向也是长期执政的总统穆巴拉克的

进行全民公投”这一条款),而且更

面都与当年的“颜色革命”有距离。

“下台”,而并没有针对埃及执政党

是此次南苏丹公投如期举行的关键主

突尼斯政局动荡的起因是一位

民族民主党以及新任命的副总统苏莱

导力量。南苏丹的独立将使美国石油

失业大学毕业生的“自焚”,其目标

曼等其他执政党高层和穆巴拉克的旧

公司率先突破过去对苏丹“制裁”令

指向主要是高物价和高失业的经济问

部;其次,从抗议活动的组织性方面

的禁锢,推动该地区石油资源的重新

题以及警民冲突的社会矛盾。即使在

来看,突尼斯、埃及政治变局的初始

分配和洗牌。另外,一个世俗的、信

随后因突尼斯政府对事件的处理不力

发展过程完全是群众自发的街头抗议

仰基督教和非洲传统宗教、独立的南

以及事态升级后因过度使用暴力手段

活动,群众通过“脸谱”、“推特”

苏丹则无疑可以成为抵挡伊斯兰势力

而导致群众抗议活动迅速蔓延时,抗

等互联网沟通信息和聚集起来,背后

扩张的缓冲区和屏障。

议群众喊出的口号仍然是“要面包,

并没有反对党来策划、组织或者煽动

要工作,不要本•阿里”,目标指向

(因长期以来阿拉伯国家的反对党普

仍为经济问题以及应该对这些问题负

遍相对弱小和边缘化,也根本不具备

“颜色革命”的定位有失准确

责、并因长期执政而招致不满的本•

这样的组织和动员能力)。反对党的

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的政局突

阿里本人。抗议活动的目标起初并没

介入一般都出现在群众运动出现高潮

变以及其他阿拉伯国家出现的一些街

有针对执政党,更不是要推翻整个政

的后期,以一种政治代言人的身份来

头示威活动被不少西方媒体定性为当

权。突尼斯原执政党“宪政民主联

为缺乏明确政治纲领的街头示威者进

年乌克兰和格鲁吉亚“颜色革命”在

盟”的解散和包括各反对党在内的民

行代言。其基本模式是:群众自发起

阿拉伯世界的翻版。但如果我们仔细

族团结政府的组成均是在本•阿里已

来,发泄长期积累的愤怒,待持续

分析突尼斯、埃及政局突变的过程,

出局后,各政治派别势力在后本•阿

的街头抗议动摇了现政权及领导人的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45


中东剧变

基础后,反对党以及国际势力便适时

自主意识提升的催化剂(西方媒体喜

地区的现有安全和战略部署。如今,

出现,引领方向。最后,从颠覆性方

欢过度强调这一点),同时同样可以

对突尼斯、埃及两国在后本•阿里和

面看,突尼斯、埃及的政局突变更多

成为警醒这些国家政府和执政党反思

后穆巴拉克时代的政治和外交走向还

表现在两位原任总统个人的“出局”

和吸取教训并迅速做出相应政策调整的

全然把握不定的时候,美国和以色列事

甚至“流亡”,其旧部及其原有统治

助推力(这一点则往往被西方媒体有意

实上无心、也没有能力应对阿拉伯国家

根基并未出现大的颠覆性变化,仍能

或无意地忽略)。因此,会不会发生所

在更大范围内出现的政治不确定性。

在后强人时代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关键在于相

而反观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等地的“颜

关国家的政府和执政党要根据形势的发

色革命”,则无一例外是反对党有明

展,勇于引领和主导经济、社会乃至政

确的政治目标指向,在精心策划和组

治变革以一种有序的方式进行。

重视民生才是社会稳定之源 突尼斯和埃及这两个看似稳定

织街头抗议后并最终以彻底推翻原领

另外,在看到北非中东地区阿

但却潜伏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政治

导人及其旧部以及原执政党的“一锅

拉伯国家的同质性和相似性一面的

治理矛盾的国家政局发生突变再次揭

端”的颠覆性结果落幕。

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其异质性的一

示了一个简单却深刻的真理,那就是

面。如相对于没有多少油气资源的突

“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其实,不

尼斯和埃及,石油资源丰富并拥有充

管是威权国家,还是民主政体,都必

谈论“多米诺骨牌效应”为时尚早

裕外汇储备的海湾阿拉伯产油国(如

须把人民的福祉放在首位。放眼当今

突尼斯和埃及政局突变后,一些

沙特、科威特等)在面临经济危机冲

世界,既有新加坡这样的人民行动党

国家担心会出现连锁反应,某些国际

击时自然拥有更多的应对资源,政府

一党长期执政但人民生活富裕安宁的

声音更是断言如今是“改变阿拉伯国

也有财力采取更为积极的经济和惠民

国家,也有非洲一些多党竞争并出现

家政治格局的最好契机”,阿拉伯国

政策,有利于安抚民心和化解危机。

选举乱象、民不聊生的国家。

家乃至大中东地区的大范围和大规模

再如,不同阿拉伯国家内部所面临的

说到底,不管是“变革”也好,

“民主化时代”已经到来。诚然,由

伊斯兰极端势力挑战的历史与环境也

“革命”也罢,其终极目的都应当是

于中东北非等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在政

不尽相同。在北非阿尔及利亚,上世

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及经济与

治治理结构(如强人的长期统治)以

纪90年代初的那场大选差点导致了极

政治权利。曾记得,当年乌克兰等国

及面临的经济挑战(如高失业率和物

端伊斯兰势力的上台,后因军方出面

“颜色革命”的发生曾使得一些争

价上涨)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同质性

才扭转形势,但却随之带来了总计造

“自由”、争“民主”的人士“热血

和相似性,突、埃两国发生的事态自

成20万人死亡的延续十年之久的恐怖

沸腾”,但当尘埃落定,热闹的“革

然得到其他阿拉伯国家政府和民众的

岁月。正是基于这样的“选举”记

命”过后近十年里,这些国家的人民

高度关注,也自然会发生一些类似的

忆,虽然在阿尔及利亚也出现了抗

生活不进反退。因此,问题的核心不

仿效事件,比如阿尔及利亚、约旦等

议物价上涨和呼唤政治变革的街头游

在于是否欢呼和企盼“颜色革命”的

国同样爆发了街头抗争;毛里塔尼亚

行,但民众的要求十分理性,政府的

到来,而是希望北非中东等阿拉伯国

和阿尔及利亚还出现了类似突尼斯青

反应也十分及时,总统布特弗里卡已

家以及其他所有面临类似挑战的国家

年的“自焚”事件等。但究竟其他阿

允诺给生活困难的人群发放补贴,同

以突尼斯和埃及政局突变为鉴,把挑

拉伯国家是否会出现如突尼斯和埃及

时承诺将于近期取消自1992年开始实

战和危机化为契机,顺应形势推动本

一样强度的政局“地震”,笔者认为

施的紧急状态法。

国的变革进程,在全球化和民主化的

虽然有可能性,但并不具备必然性。

最后,从美国及其盟友以色列

的确,基于政治治理结构的同质性和

在中东地区的安全利益着眼,一个以

相反的角色。S

经济挑战的相似性,突、埃两国的政

“多米诺骨牌”效应形式发生的阿拉

局突变既可以成为唤醒相邻国家民众

伯国家的快速变革也会打乱其在中东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 室主任、研究员)

46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潮流中做时代的弄潮儿,而不是扮演


中东剧变

浪漫“革命”之后:埃及困境如何破解? 文/张维为

埃及声势浩大的反政府浪潮已使

漠,8000多万人口“蜗居”在5%的国

面下,老百姓怎能不怨声载道,揭竿

长期执政的穆巴拉克总统黯然下台,

土上。我曾坐飞机从开罗沿着尼罗河

而起呢?

这也引起了我的一些回忆和思考。我

一路往南飞到阿斯旺。放眼望去,尼

人口爆炸蚕食了埃及这30年经济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先后四次访

罗河两岸狭长绿洲之外都是一望无际

发展的成果。这突出体现在住房的严

问过埃及,最北走到亚历山大市,

的沙漠,这使我真实地感到了埃及生

重短缺上。埃及城市面貌普遍简陋,

最南走到阿斯旺水坝,最东横穿西奈

存环境的恶劣,感到了“尼罗河是埃

开罗成千上万的住房没有外墙装饰,

半岛走到与以色列交界的红海小镇塔

及生命线”的真正含义。人口爆炸意

只有千人一面的混凝土外墙。无数的

巴。如果要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

味着埃及人口过于年轻,今天埃及

屋顶上树着密密麻麻的钢筋,给人感

多次访问埃及的印象,这个词大概就

50%的人口不到25岁,青年失业率超

觉房子尚未完工,但下面已经住满了

是“爆炸”,特别是开罗,给人感觉

过30%。在埃及的大街小巷,到处都

人家。我的埃及朋友说这是开罗市民

是嘈杂(世界上分贝最高的城市)、

是无所事事的年轻人(我也去过突尼

的“智慧”,因为埃及的法律规定建

拥挤(到处车挨车人挤人)、脏乱

斯、约旦、阿尔及利亚等国家,情况

完的房屋就要交不动产税,而“半拉

(城市一半的地方似乎从来没人打扫

也类似)。这些绝望的年轻人成了这

子”工程可以“免税”,结果就出现

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埃

次推翻穆巴拉克运动的主力军。

了这种埃及奇观。另一个埃及奇观是

及虽然到处乱糟糟,但给人感觉社会

还有就是贫困问题。我仔细观察

“死人城”。受古埃及文化的影响,

仍有活力,大部分人忙于谋生无暇他

过负责中国大使馆警卫工作的埃及警

有钱的穆斯林会为死者建造带有小庭

顾。近十年来,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

察,他们大都上了一定的年纪,纪律

院的墓室,这些墓室连接起来就形成

锐并政治化,整个社会就像铺满了干

涣散,衣冠不整。这些人收入很低,

了大片大片的“死人城”,里面有街

柴,只等着一点火星便会燃烧爆炸。

不足以养家糊口,于是老向使馆工作

名和门牌号。但是“死人城”今天却

突尼斯的动乱成了这颗火星,引发了

人员要吃喝的东西,往往自己吃了后

住满了从农村涌入开罗谋生的穷人,

这场动荡与革命。但革命是浪漫的,

还要往家里拿。为了谋生,许多埃及

他们拖家带口,以墓地为家,与尸骨

革命后的问题将更复杂,因为埃及许

人现在都不得不打两份工。近来埃及

为伴,在这里安营扎寨。“死人城”

多深层次问题看来难以解决。

物价全面上涨,埃及民众餐桌上的主

里,垃圾成堆,尘土飞扬,疾病流

首先是人口爆炸问题。我第一

食,如面包、西红柿、牛羊肉,价格

行,犯罪猖獗。据估计开罗有上百万

次访问埃及是1986年,当时埃及的人

都在成倍地增长。我的埃及学生告诉

人生活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

口是4000多万,今天已经整整翻了一

我,一公斤西红柿半年前是2埃镑,

这一切的背后是极端畸形的埃

倍。当时埃及也有一个“计划生育国

现在是12埃镑(约2美元),一头羊

及经济结构。埃及整体上还很穷,但

民计划”,但由于宗教传统和教育落

过去是300埃镑,现在至少要1000埃

贫富差距巨大,国家经济也早就成了

后等因素,这个计划难以执行,埃及

镑,也就是说,对于工薪阶层来说,

大量依赖进口的消费型经济。埃及没

人口还是在直线上升,导致了各种资

吃西红柿和羊肉都成了奢侈。对于埃

有足够的出口创汇能力,所以只能拆

源严重短缺。埃及的国土面积为100

及人口中40%每日收入不到2美元的贫

了东墙补西墙,债台高筑。我1986年

万平方公里,但全国95%的领土是沙

困人口,只能是度日如年了。这种局

随当时的国家主席李先念访问埃及,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47


中东剧变

埃及爆发的大规模反政府抗议活动,导致总统穆巴拉克下台。

双方会谈的一个问题就是埃及由于经

但客人一般还要付额外的“小费”。

的低下。1987年我随当时的副总理李

济困难,要求推迟偿还中国政府提供

凡是要排队的事情,例如办驾照,参

鹏去考察阿斯旺水坝,埃及电力能源

的贷款。埃及当时一年进口的消费品

观繁忙的旅游景点,总会有人(包括

部一位副部长全程陪同,他曾留学英

达90亿美元,而外汇收入只有70亿美

警察)与你搭讪,愿意帮你做一些事

国,讲一口漂亮的英文。但当李鹏问

元,其中侨汇占了一半,其他靠的是

情来换取你的“小费”。一次一位埃

他,开罗居民一度电要多少钱的时

石油出口、苏伊士运河收入和旅游业

及朋友与我出去吃中饭,回来后见他

候,副部长竟茫然不知,忙着问他的

收入。今天埃及经济结构有所改善,

的车因停车不当,轮子被铁链锁住

下属,下属又忙着问另外一个人,最

旅游业收入占了大头,但整个国家仍

了。他对我说,不要急,附近一定有

后才给出了答复。李鹏见此状轻声地

然入不敷出,进出口失衡的状况更为

警察等着。果然从树丛里走出一位朝

对我感叹:“真官僚呀,但这个话你

严重。穆巴拉克执政了30年,进行了

我们招手的警察,这位朋友塞给他一

不要翻译过去。”其实这种“上下脱

一些经济结构的调整,但始终没有形

点钱,就解决了问题。这些都是在埃

节”的状况在发展中国家极为普遍:

成完整的现代制造业。除了一些纺织

及司空见惯的小腐败。坊间早就开始

上层精英大都出身豪门,受过西方教

和食品企业外,没有多少现代制造

流传各种版本的政府高官腐败,特别

育,但与本国社会严重脱节,官僚习

业,因此难于创造很多的就业机会。

是穆巴拉克及其家族的贪腐,一般人

气极重,对百姓疾苦不闻不问。从这

从粮食到许多日常生活用品都依赖进

相信他和家人在海外拥有上百亿美元

个角度看,中国体贴民间疾苦的民本

口。美国引发的金融海啸和国际粮价

的赃款,这使穆巴拉克在埃及日益失

文化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勤

飞涨等因素导致埃镑迅速贬值,百姓

去人心。

政传统确实是非常宝贵的政治资源,

的工资远远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

埃及曾经被法国和英国殖民,

在经济状况日益恶化的同时,腐

所以继承了不少殖民时代留下的传

败也越来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统,如政府上层官员大都在欧美受过

埃及爆发的“革命”也将了西方

在埃及办事情要付各种各样的“小

教育,但这些人与自己国家的民情往

一军。如果西方真认为它那个民主制

费”。餐馆里明明有16%的服务费,

往脱节得厉害,导致了国家治理水平

度是“普世价值”的话,那么为什么

48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也是中国走向更大成功的核心竞争力 所在。


中东剧变

西方从来不在埃及、突尼斯、阿尔及

及军方稳住局面,使埃及能够“平

问题,住房问题,经济结构问题等,

利亚、约旦、也门、沙特阿拉伯这些

稳过渡”到另一个亲西方政权上台。

西方模式一个也解决不了,非但解决

“专制”国家推行这种制度呢?为什

美国手中仍然有两张牌可以打:一是

不了,甚至还可能使这些问题复杂

么这些“专制”国家的“独裁”领导

美国长期对埃及军队的渗透而形成的

化。如果说中国的发展经验对埃及能

人竟然都是西方的铁杆盟友呢?其实

影响力;二是埃及经济对美国援助的

有什么启发的话,我想那就是对于埃

西方的逻辑非常清晰:只要西方认为

依赖。但事情的发展可能不会那么简

及来说,当务之急应该是尽快摆脱外

你是他的敌人或对手,他就要用所谓

单。西方式“大众民主”的潘多拉盒

来干预,尽早建立社会秩序,并全力

的“普世价值”和颜色革命把你搞乱

子一旦真的打开,政治参与的爆炸就

以赴地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如果做

搞垮;而对于西方眼中的盟友,专制

不可避免,其结果绝不是美国或任何

不到这一点的话,埃及很可能会进入

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是得到鼓励的。

一方可以轻易掌控的,这也是美国今

新一轮的动荡期。

西方这种双重标准的“普世价值”在中

天如坐针毡的原因所在。

东地区表现得一览无遗。这一点值得国 内那些唯西方马首是瞻者好好反思。

西方民主模式在发展中国家之所

一些西方人士从埃及动荡联想到

以频频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治

中国。埃及动荡愈演愈烈的那两天,

变革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永远是脱

当然,西方今天也开始意识到埃

我正好在荷兰参议院介绍中国发展模

节的。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一个

及动荡给自己带来的威胁,因为这场

式。有位荷兰议员问我:中国会不会

政府如果不能凝聚全社会对于发展经

动荡直接危及西方的三大核心利益:

成为下一个埃及?我建议他查阅一下

济、改善民生的共识,并在此基础之

一是反恐。西方担心伊斯兰极端势力

西方机构在中国所做的各种民调。不

上推动政治改革,而是把解决一切问

会伴随着伊斯兰民主运动而迅速壮

管中国今天存在多少问题,但几乎所

题的希望都寄托于政治变革,成功率

大,毕竟“穆斯林兄弟会”是埃及组

有民调都表明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前

可以说是零。这种单向度的政治变革

织系统最严密的反对派势力,也是蛰

途是世界上最乐观的。我说:您还可

只会使民众产生越来越高的期望,而

伏于阿拉伯世界各派伊斯兰势力的鼻

以比较一下开罗和上海,20年前的开

政府永远满足不了这些期望,结果期

祖,它与巴勒斯坦的“哈马斯”和阿

罗比上海大概落后5到10年,今天的

望就转变成失望,而且是具有巨大破

尔及利亚的“伊斯兰拯救阵线”等激

开罗比上海大概落后40到50年,你觉

坏力的失望。搞得不好,埃及也会陷

进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阿

得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中国可能是下

入发展中国家采用西方模式产生的那

拉伯世界西方铁杆盟友们在这场伊斯

一个埃及呢?还是下一个全球最大的

种典型的恶性循环:即普选产生民粹

兰民主浪潮中纷纷倒台的话,最感到

经济体呢?过去30年中,中国紧紧抓

主义领袖,但他们搞不好经济,然后

恐慌的应该是美国,最感到高兴的应

住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这根主轴,

军队就发动政变,但军队也改善不了

该是基地组织和伊朗。二是石油。苏

使人民生活大幅度改善,使多数人觉

民生,人民就再一次地要求民主化,民

伊士运河是维系西方石油供应的生命

得生活有奔头。相比之下,埃及浪费

选政府上台后,这个循环又重新开始。

线,如果这条运河关闭,供应欧洲的

了整整30年,民生每况愈下,人民感

此外,埃及还面临美国、以色

油船将被迫绕道1万多公里,欧洲石

到绝望,这就是中埃两个国家的最大

列、欧洲、伊朗以及各种伊斯兰激进

油消费大国将难以承受这种负担。三

差别,也是我四次走访埃及的见证。

势力的广泛介入和干预,所以国家前

是以色列。穆巴拉克是美国和以色列

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大致摸索出了

景趋向复杂化。埃及的发展道路最终

在中东最重要的“战略伙伴”,这也

自己的成功之道,而埃及恐怕还要摸

要靠埃及人民自己去探索,埃及人民

是穆本人在国内逐渐失去人心的一个

索很长的时间。

最终也能找到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发

原因。今后的埃及选举如能真正反映

埃及的问题说到底不是“民主

展道路,但这个探索过程可能是非常

埃及民意的话,埃以关系恐添变数。

与专制”的问题,而是“国家治理好

艰难曲折的。在这个大变革的时刻,

鉴于此,西方目前处理埃及问题

坏”的问题。如果是“民主与专制”

我们只能真心地为埃及人民祈福,愿

的战略可以用“既要面子又要里子”

的问题,那么埃及照搬西方民主模式

真主真能保佑埃及人民。S

来概括。他们一方面口头上表示支持

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了。但实际上埃

埃及民主运动,但另一方面则希望埃

及深层次的问题,如人口爆炸,贫穷

(作者系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春 秋综合研究院研究员)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49


中东剧变

广场政治能救赎埃及? 文/萧功秦 越是激进的变革和浩大的运动,往往最后越是证明历史的严厉和浪漫 主义的虚幻。

最近埃及的变局令世人瞩目,这

依然残留;反对党以非法、半非法的

层草根,中等阶层很不发达,是两头

估计是冷战结束以后影响最为深远的

形式坚持活动;军队效忠政府,但不

大中间小的哑铃结构。上层精英和下

政治变局。突尼斯、埃及的变局,不

完全受政府控制。在和平时期,政府

层草根之间缺乏政治联系,在阶层流

仅有某种因果关系,其政局演变的过

尚能保证自己的统治,但一旦遭遇政

动上是隔绝的。军队几乎是下等阶层

程也多有相似之处。

治参与爆发,就不免在大规模的政治

唯一的晋升渠道,一些幸运者或许能

首先,突尼斯、埃及长期处于

冲突中败下阵来。所有这些因素的结

上升到统治集团,但除了改变自己的

威权政治之下,经济的确获得了一定

合,又加上在网络化时代,抗议者和

地位和命运外,根本无力,甚至也无

发展,但社会不满情绪也在积累和蔓

反对派可以很方便地聚合起来,形成

意触及这个国家既有的政治和社会结

延。在这样的背景下,偶然的抗议行

声势浩大的广场效应,这就会迫使军

构。

为就足以激起社会的同情与参与;接

方做出关键的选择,倒向反政府方

下来是政府面临压力,被迫做出某些

面。

但由于国际政治的角逐,这些 年轻的国家也一度赶上过现代化的

妥协与让步,提出改革许诺;但是长

如果要考察这种弱势威权政治形

潮流。在冷战时期,由于核恐怖的平

期受压抑的抗议者根本不接受政府方

成的原因,那就要追溯这些国家的政

衡,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都竭

面为时己晚的让步,政治反对派掌握

治史。这一类国家与那些经历过彻底

力回避直接冲突的危险,拉拢这些新

了抗议者的话语优势,并主导了抗议

的政治、社会革命,尤其是社会主义

独立的国家就成为超级大国角逐的备

潮流;再接下来,国际上有影响的大

革命的国家不同,埃及以及阿拉伯世

手。超级大国不仅提供大量的经济和

国纷纷发声支持反对派,并成为舆论

界的许多国家都经历了这样的历史变

军事援助,甚至直接派遣大批官员以

主流,这反过来极大地鼓励了反对

化:二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格局调

顾问的名义进入受援国政府,包办了

派;到了最关键的时刻,由于社会抗

整,旧的宗主国英国被迫撤退,结果

后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在这

议发展为全民性的政治运动,处于两

在旧有的殖民地遗产之上,草草建立

种情形下,这些国家迅速具备了现代

难矛盾中的军方担心执行政府的压制

了新的独立国家。继承自殖民地时期

国家的雏形,也能执行现代国家的某

命令,后果会失控,成本也太高,在

的政治结构注定十分虚弱,这些国家

些职能。但是,超级大国也长期对这

道义与利益上都对自己不利;在最后

内生的政治力量往往不足,军队是唯

些受援国采取严密的政治、经济和军

时刻,军方不得不抛弃政府,政府就

一有一定现代治理能力,又掌握暴力

事控制,在冷战的环境下,政治和军

此倒台,于是政权发生更迭。突尼斯

工具的集团,十分容易夺得政权。

事安全是第一考虑,代理人若是因为

与埃及的政局演变,差不多都是走这 样的程式。

但是,军队建立或控制的政府,

腐败或者渎职威胁到宗主国的利益,

同样缺乏社会基础,无法建立真正的

就会被断然地替换下去。换言之,受

上述变革过程的相似性不是没

统治。归根结蒂,这些国家不论是建

援国会处处受到大国的支配与影响。

有原因的,可以说,这是弱势威权政

立文官政府,还是军政府,其社会二

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这些国家

治遭遇革命的模式。在这些国家中,

元结构都是一成不变的:一方面,

对超级大国的利用价值已经很少了。

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国;社会保

社会中既有接受西方教育或训练、十

这时全球化的时代已经来临,那些被

持一定程度的独立;代议制在形式上

分现代化的上层精英,也有传统的下

宗主国解放的威权领导人缺乏国内政

50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中东剧变

埃及抗议民众向穆巴拉克总统的画像发泄愤怒

治力量的监督,就会陷入威权政治的

巨大挑战,弱势的威权政府对此束手

来自对广场政治的肯定,但新政府上

怪圈:权力腐败,权力运作的任意化

无策,并不令人意外。

台以后会继续遭遇广场政治的挑战。

与朋党化,权力交接优先考虑家族成

现在突尼斯、埃及的政治新闻中

在广场政治的冲击下,政府会不断更

员,或者是亲信集团;在社会中,不

反复出现的两个经典场景,分别就是

迭,而广场政治的诱惑会持久不衰,

仅缺乏发达的公民社会,也缺乏稳定

军队和广场。两者都是这些国家中最

最后就陷入了民粹主义的困境。最

的阶层利益合作和博弈。在这种背景

强大,也是最令人担心的政治选择。

近,突尼斯新政权的临时总理任职仅

下,腐败蜕化自然是不可避免的,而

在先前的弱势威权时代,谁掌握军

四十七天,就被迫下台,这就是一个

长期的腐败造成经济衰败,威权统治

队就掌握政权;在当今的政治变革时

显而易见的例子。

的高压造成政治参与渠道受限,因此

代,谁掌握广场就掌握政权。但是这

广场往往是变革的起点,但必

积累起高涨的社会抗议情绪。

两个选择其实是殊途同归的,就是都

定不是终点。民众期望通过广场获得

全球化时代对威权政府既是机

不会导向宪政。宪政需要尊重规则,

救赎,但这样的救赎道路多以幻灭告

遇,也是严峻的挑战。由于全球化时

而广场政治要求打破规则,由此才能

终。变革的艰苦之处不在于旧制度的

代互联网的发达,民众忽然获得了巨

夺得胜利。

结束,问题在于如何在旧制度的崩溃

大的舆论和动员能力,这在先前是根

先前威权政府为了保证政治稳

之中,利用一切可用的遗产建立新的

本无法想象的。传统的革命活动依赖

定,运用武力压制社会力量;最后,

制度?一个弱势的威权政府,可能十

职业活动家和秘密组织,一般是从点

社会力量通过广场实现反抗,激发出

分腐败,盛行分赃政治,但毕竟有一

到点,最多是从点到面的政治扩散。

广场政治。广场政治是民众的盛大节

定的规则。关于埃及的变局,如果暂

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和政治的扩散

日,而这种节日狂欢可以使民众上

且搁置价值判断,可以说是旧制度的

很可能是从面到面的,而且是无法截

瘾。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民众的诉

崩溃,而从旧制度的崩溃到新制度的

断的。一旦形成规模,基于科层制的

求必然越来越高,只要对政府不满

成长,将是十分漫长的过程。在旧的

官僚体制根本无法控制这种由面到面

意,民众就会走上广场。新政府依靠

威权政治终结之后,埃及将走向何

的爆发性扩散。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

广场政治上台,其政治合法性也必然

方?对于这一历史的诘问,任何政治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51


中东剧变

浪漫主义都难以提供经得起历史检验

举和广场政治,用选票来更迭政府,

就需要依靠威权政治来保持稳定。

的结论。而根据历史的经验,埃及未

而当反对派组织政府后,依然无法改

但威权政治压制社会,遏制了中等阶

来的政治选择大体不出以下几种。

变弱势政府的地位,又会遭遇同样

层的成长,埋下了社会和政治分裂的

第 一 种 可 能 性是 复 制 伊 斯 兰 原

的困境,成为下一个牺牲品。由此政

隐患。在这样的条件下,间歇性的政

教旨激进主义的政治模式。在政治反

治、经济和社会陷入恶性循环,民众

治变革只会引发暴烈的社会和政治冲

对派中,伊斯兰分子组织严密,在下

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上世纪下半叶

突,结果必然导致新的威权政治出

层社会中较有影响,掌握着不小的话

以来结束威权政治的许多国家,都未

笼。在这样的历史隘路上,激进的政

语权。在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下,原

曾避免这样的命运。仅就目前看来,

治变革或许感人,却提供不了康庄大

教旨主义一旦掌握群众,就会获得巨

埃及以及其他中东国家的变革,陷入

道。

大的票源,当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就

这种怪圈的可能性比较大。

这可以说是弱势威权政治遭遇的

是如此。但时过境迁,伊朗革命已经

第三种可能性是埃及经历短期的

两难困境,穆巴拉克不过是其中一

有三十多年,在政治和社会上的消极

阵痛之后,逐渐走向稳定、有效的民

例。由于权力不受约束,统治者往往

影响已难以遮掩。伊斯兰主义对民众

主政治。这有赖于中等阶层的成熟,

自我感觉良好,因此在权力运用上十

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因此穆斯林兄弟

以及各政治派别尊重游戏规则,逐渐

分专断,同时要不惜代价保持这样的

会谨慎地与之保持距离,强调自己世

在博弈中达成利益合作和政治共识,

权力,最后发展到指定家族成员为政

俗化和温和化的倾向。如无意外的变

从而推进民主进程。但这个可能性并

治继承人。在缺乏政治参与的威权体

化,埃及在未来倒向伊斯兰原教旨激

不是很大,至少也是困难重重。在现

制下,政府有足够的经济资源来抑制

进主义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

在的埃及,导向有序民主的因素很

社会的不满和抗议,使之不至于表面

少,而不利因素却很多。

化;也有足够的政治资源来遏制社

第 二 种 可 能 性是 重 演 颜 色 革 命 的逻辑。所谓的颜色革命,其实是民

目前,埃及变革的弱点可以用

会,使之处于无组织的状态,避免反

粹主义选举模式下弱势政府的恶性轮

“多元共向”来表述。在埃及的变

对派对政权构成威胁。但是,一旦矛

回。结束旧的威权政治之后,像埃及

革中,形形色色的政治力量和派别参

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社会的不满就会

这一类的国家,有可能建立形式上的

与其中,它们的理念和追求是十分多

汇聚为政治参与的大爆发,从而引发

代议制和责任政府,通过选举产生政

元的,而仅仅在反对现有的威权统治

无政府状态、碎片化和绝望感,而有

治领导人,完成政治权力交接。但

上是高度一致的,因此才能结成政治

序、理性的政治将遥遥无期。后发国

是,这种选举中产生的政治领导人不

同盟,这就是多元共向性。一旦旧的

家现代化难以回避的种种艰难与曲

过是利用民众对旧制度的不满,加上

威权统治结束,理念和追求呈多元化

折,在这种威权政治的两难困境中表

一些政治鼓动和许诺上位。这样的政

的各派别,就很难达成理性的妥协和

露无疑。突尼斯、埃及正在发生的一

府除了形式上的选举结果外,其实无

合作。长期来看,埃及的经济并不发

切,将给后人留下极为丰富、复杂、

力掌握国家强力机构,也缺乏政治治

达,产业部门薄弱,政府财政能力不

多义的思考。激进的变革或许是对保

理能力,无法获得投资者和国际社会

足,无法支持一个经济上稳定、政治

守与专制的反动,但缺乏中等阶层支

的信任,自然也不可能兑现诺言,最

上稳健的中等阶层。此外,民主和宪

持的反对派,即使成功结束旧制度,

后不可避免地成为没有执行力的弱势

政必须的协商、妥协文化也十分缺

也必将长期陷入“旧者己亡,新者未

政府,成为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

乏。

立,伥伥无归”的困境。如何在专制

矮子。与此同时,由于缺少有效的政

越是激进的变革和浩大的运动,

与激进的二元悖论中找到理性、渐进

治和社会监督制度,政府很快就会陷

往往最后越是证明历史的严厉和浪漫

的发展之路,这也许正是埃及和中东

入腐败和分赃政治。由于经济衰退和

主义的虚幻。对埃及这样的发展中国

变革的冲击留给当下的冷思考。S

社会不满,政治反对派会再次利用选

家而言,由于缺乏稳健的中等阶层,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52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中东剧变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53


时政 | CURRENT AFFAIRS

华裔“虎妈”的“中国模式” 文/陈季冰 华裔“虎妈”蔡美儿在美国挑起的不仅仅是一场有关子女教育问题的 中美争论,从更为深层和隐秘的层面观察,“虎妈”现象折射出的是 一种弥漫在整个美国社会中的焦虑感。它们都指向一个问题:美国会 不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输给中国?

2011年新年伊始,耶鲁大学法学 院华裔教授蔡美儿(Amy Chua)凭借她 的《虎妈的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一书在美国掀起 了一场有关中西教育模式孰优孰劣的 白热化辩论,并一举使自己成为世界 上最富争议的母亲。 在这本书中,蔡美儿宣扬了一种 据说是“中国式”的教育方式——简 言之,即以课业成功为唯一导向的专 断高压的管束和灌输。例如,蔡美儿 的育儿经中包括:“绝不允许”孩子 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自己选择课外 活动、成绩拿不到A,以及不尊崇家 长的意志选修自己喜欢的任何乐器, 等等。所有这一切,显然与历来崇尚

蔡美儿一家

“尊重儿童个性”、“游戏优先”的 西式教育理念全然背道而驰。

一个“中国式教育”的成功典范。她

2003年在美国出版的同名著作《起火

总的来看,虽然也有人认为蔡美

8岁随父母移居到加利福尼亚州伯克

的世界:输出自由市场民主酿成种族

儿的做法不无道理,但更多美国家长

利市;1987年她从哈佛大学法学院毕

仇恨和全球动荡》。作者认为,新千

用“震惊”和“恐怖”这样的字眼儿

业,并获法学博士学位;1990年,蔡

年前后世界各地发生的许多冲突和动

来形容自己对“虎妈”教育的反应。

美儿入纽约州法院就职,之后先后在

荡都与种族问题有关,而导致这些种

有人甚至表示,她对待自己女儿的方

杜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

族矛盾大规模升级的根源,恰恰是美

式几近虐待,是危险的样板。

学、纽约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其间曾

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不遗余力地向

造访过中国北京大学;2001年起,蔡

第三世界推销的自由市场和民主政治

美儿受聘加盟著名的耶鲁大学法学

模式。

蔡美儿其人

院,据说是该学院当时最年轻的女性 蔡美儿1962年出生于美国,其

法学教授。

在蔡美儿看来,自由放任的资 本主义市场竞争常常会有利于一些发

父母为菲律宾华裔,祖先似乎是来自

我最初知道蔡美儿教授是在2004

展中国家中的少数族裔——如东南亚

中国福建的客家人。如果翻开她的简

年,她在《读书》杂志上发表随笔

的华裔、俄罗斯的犹太裔、南非和津

历,我们将会发现,蔡美儿本人就是

《起火的世界》,向中国读者介绍她

巴布韦的欧裔白人等,这些少数民族

54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CURRENT AFFAIRS | 时政

在所在国家人口中占极小的比例,却

世,都以一种政策性的宽容,吸引国

热忱与那一时期风起云涌的启蒙精神

积累了庞大的财富。例如,在蔡美儿

内国外不同文化背景的才智之士为己

结合在一起时,便造就了我们所熟知

父母的祖国菲律宾,华裔只占全国人

所用。也只有放手使用全球人才,才

的美国精神和美国梦。它崇尚个人主

口的1%,却控制了该国60%的私有经

能成为全球大国。正在崛起的中国当

义,鼓励冒险创新、反对政府管制。

济。与这些被作者称之为“统治市场

然是一个大国,但从这一观察出发,

而随着美国在过去的两个多世纪中取

的少数民族”相比,占绝大多数人口

蔡美儿认为中国不会成为美国那样的

得的巨大成就,对绝大多数头脑并不

的本土多数民族却普遍地生活在贫困

支配性全球大国。

复杂的美国民众来说,他们所认同的

甚至是赤贫之中。这种巨大的贫富落

从可以寻见的介绍性资料来看,

这种内在“善”的价值又同外在的

差致使本土多数民族产生被掠夺、被

尽管《起火的世界》、《帝国时代》

“成功”根深蒂固地联系起来。也就

奴役和被羞辱的强烈心理感受,而后

和《虎妈的战歌》三本书横跨的领域

是说,正是美国人追求的正确的价值

者很容易转化成对控制市场的少数民

及本身的体裁差别极大,但从前两部

观,造就了美国今日的世界第一。这

族的怨愤乃至仇恨。

著作(尤其是《起火的世界》)里

种将“成功”与“善”视作互为表里

使情况变得更糟的是普选民主在

依稀看得出来,身兼美国公民、华裔

的哲学,颇有点像中国古代儒家的

这些国家的推行,由于那些被市场所

血统和菲籍故乡三种身份的蔡美儿,

“内圣外王”学说。

抛弃的当地民族在人口上占绝对的多

是一个对民族特性怀有特殊敏感的学

新世纪头10年对骄傲的“山姆

数,一人一票的普选制使得他们在政

者,这或许是她今天能够自如地切入

大叔”来说,真可谓流年不利:先是

治角力中处于有利位置。为了当选,

中西教育文化比较领域的重要资本。

深不见底的反恐战争泥淖严重消耗并

任何候选人都必然要迎合当地多数民 族的利益,主张对其有利的政策。一

削弱了美国的国家实力;之后,肇始

“中国模式”触痛美国哪根神经?

些政客为了推卸责任、掩盖自己的无

于华尔街的全球金融危机又沉重打击 了美国经济。而同时期中国经济及政

能,甚至刻意煽动种族仇恨,于是便

针对席卷全美的“虎妈”现象,

治、军事各方面实力的迅速崛起,更

导致了政治权力与经济权利之间的激

我个人更有兴趣探究的问题在于:蔡美

令他们深切地体会到了此消彼长之间

烈冲突。一旦局势失控,往往引发严

儿究竟触动了美国人的哪根神经,以至

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在当下的美国国

重的社会骚乱,甚至种族屠戮。

于他们为之如此兴奋、躁动和不安?

内,特别是精英阶层,一股怀疑和失

由此可见,在经济发展水平、

表面上看,“虎妈”蔡美儿挑起

败的论调甚嚣尘上。由此,在我看

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与西方截然不同

的仅仅是一场有关教育问题的争论,

来,不论参与争论的美国人意识到与

的许多发展中国家,自由市场与民主

但若从更为深层和隐秘的层面观察,

否,“中国虎妈”之所以瞬间红遍美

政治联袂而行,非但不是打开繁荣之

“虎妈”现象折射出的是一种弥漫在

利坚,其精神层面的意义早已远远超

门的钥匙,反而是通往社会动荡的导

整个美国社会中的焦虑感。

越儿童教育领域。蔡美儿的教育方法

火索。就我个人的看法而论,《起火

自躲避宗教迫害的第一批英国

所象征的,其实就是近来论述汗牛充

的世界》一书作出了细致和正确的观

移民抵达北美海岸之初起,一种日后

栋的所谓“中国模式”,仔细瞧瞧它

察,提出了重要且紧迫的问题,但未

几乎成为“集体无意识”的社会心理

那些处处与美国精神背离的可恶内

能对其观察到的现象给出有说服力的

就在美国社会(确切地说,当时还没

容:家长主义、威权管制,还有藐视

解释和结论。

有“美国”这个国家)中牢固地奠定

个体的集体荣誉。

在2007年,蔡美儿又出版了《帝

下来。摆脱了“腐朽”、“罪恶”、

因此,今年2月份第一期《时

国时代:全球霸权的崛起及衰落》一

“肮脏”的旧大陆(当时指列强尔虞

代》周刊的封面文章一语中的:“中

书。她在书中提出一个观察:历史

我诈的欧洲大陆)的人们将在这片自

国虎妈”捅到了美国的“痛处”。文

上支配性的大国,从古罗马到当今美

由的新大陆上创造出更加符合道德的

章指出,“虎妈”引发的激烈反应有

国,还有中国从太宗到玄宗的大唐盛

美好新世界。当这种宗教(或道德)

其深层原因,美国人越来越担心输给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55


时政 | CURRENT AFFAIRS

中国和其他正在崛起的国家。“虎

生活方式,但20世纪的挫败和衰落

弃应试教育,鼓励对孩子独立性、自

妈”正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统治世界

经历明白无误地告诉他们,这些他们

信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让他

的“虎崽”,而“意志薄弱”、“纵

自视为“善”的东西并不一定能够与

们死读书。蔡美儿不仅遭到了那些反

容放任”的西方人的后代没有做好在

“成功”画上等号。因此,他们基本

感父母严苛管教的叛逆的中国青少年

严酷无情的全球市场展开竞争的准

上已经可以做到心安理得地目送昔日

的嘲讽,甚至也不被许多中国父母所

备。“通过犀利的笔触,蔡美儿已使

荣耀的逝去,只要自己认同的生活方

接受。

整个国家的父母开始自问:我们是她

式能够继续保全就行。相反,美国短

还有一些读者拒不认同“虎妈”

所说的输家吗?”

暂而辉煌的历史不足以使它的人民切

控制狂式的管教方法代表了中国文

身体认人类历史的这种无奈和复杂

化,他们认为,这是西方人对中国文

性。

化的误解。一位网友敏锐而正确地指

奥巴马总统大概也在不知不觉 中受到了“虎妈”的影响。他在1月 25日发表的任内第二次国情咨文,就 旗帜鲜明地以提升美国的全球竞争力

“虎妈”在娘家反遭冷遇

出:《虎妈的战歌》一开始就被有意 无意地误译了,蔡美儿应该是“华裔

为主题。演讲中他四次提及中国,并

母亲”,而非“中国母亲”,因为她

且耐人寻味地说,“(中国人)对子

《虎妈的战歌》一书中文版赶在

是菲律宾华裔美国移民的后代,本人

女的教育开始得更早、用的时间也更

春节前一周在北京上架销售,书名改

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她的思维和行

长,并且更强调于数学和科学……”

成了平淡但可能更吸引中国中年女性

为方式很难与“中国”扯上关系。

几天后公布的最新报告还显示,

读者的《我在美国做妈妈》。

诚如《时代》周刊封面文章所指

美国学生在一项全美理科测试中表现

乍看起来,蔡美儿的教育观应

出的:“虽然蔡美儿赞颂了‘中国方

很差,显示奥巴马提出的培养高水平

该在中国找到更多支持者,就像本书

式’的优点,但从根本上来说,她所讲

人才计划面临艰巨任务。报告称,仅

中文版组稿编辑所说的,它涉及“激

述的还是美国故事。这是有关一名移

有21%的高中生理科成绩为熟练或以

烈的跨文化碰撞和冲突”,而中国是

民奋斗者一心要在梦想仍有可能实现

上水平。美国现任教育部长邓肯为此

蔡美儿的文化根源。但奇怪的是,从

的地方为自己和自己的家庭创造更美

专门发表声明说:“公布的结果显

媒体及网络的关注的程度来看,“虎

好生活的故事。”

示,我国学生的学习水平无法维系我

妈”现象在她的娘家却遭遇了显而易

国作为全球科技领头羊的地位。”

见的冷落。

现在看来,作为一本畅销书,不 管蔡美儿教授本人怀有什么样的初衷

所有这一切,充分暴露了美国社

事实上,蔡美儿教育孩子的那套

和期待,《虎妈的战歌》从一开始就

会当下的浓重焦虑。它们都指向一个

做法,对大多数苦恼的中国母亲来说

注定要跃出单纯的教育视阈,成为一

问题:美国会不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输

一点也没什么新鲜的,这是她们每天

桩“比较文化”事件。假如中美两国

给中国?但是,究其实质,竞争并不

的功课,蔡美儿没什么可以教给自己

的精英和大众真的能够借着这本书掀

是焦虑的核心。因为竞争中暂落下风

娘家的遍地“虎妈”们,因为身处巨

起的是是非非,重新广泛和深入地审

对富于挑战精神的美国人来说算不了

大压力下的她们比她更加疯狂地担心

视一下自身的制度与文化的不足,并

什么,他们素来就崇尚竞争。真正值

儿女输在起跑线上。

从对方那里学到更多有益的教诲,那

不过,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在

倒也不失为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不

在这个问题上,虽然同属西方,

于,中国社会自身眼下正发生着观念

仅中美两国,整个世界都急需这样有

美国人与欧洲人的思维方式存在着显

上的显著改变——在中国,尤其是在

深度的交流和沟通,身为法学家的蔡

而易见的分歧。欧洲人也同美国人一

沿海大城市的中产阶级群体中,舆论

美儿女士真是拥有新闻记者一样敏感

样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

越来越形成这样的共识:应当坚决抛

的嗅觉。S

得焦虑的依然是价值观问题。

56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CURRENT AFFAIRS | 时政

上海学生“全球第一”的含金量 文/实习生 张小叶 黄世瑾 ●里根总统任内的教育部部长切斯特·费恩说,上海学生全球第一的测试结果 “像当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一样让我们觉得落后了”。 ●布什总统任内的教育部官员马克·施耐德认为:“它反驳了一个普遍持有的 看法,即中国学生只会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韩国《中央日报》表态:“今后韩国教育的学习重点将转移至中国上海。”

上海学生在PISA测试中获得全球 第一,一石激起千层浪。

教育水平高下,远重于该国的经济水

言,恰到好处地形容了PISA测试的目

平,因为后者反映当今,而前者则将

的:通过详实的数据全面反映一国或

西方世界对这个结果深感震撼,

影响久远。而PISA带来的思考也是全

一地区的教育质量水平,测试的内容

各国在关注中国教育的同时,掀起了

面而深入的: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

同时包括被测试者的成长经历、家庭

一股反思本国教育改革的热潮。里根

们该如何评估教育?我们的坐标和努

环境及学习习惯等等,通过对广泛的

总统任内的教育部部长切斯特•费恩

力方向应是什么?

测试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找出这一阶

说这样的结果“像当年苏联发射第

而在此之前,必须解答一个问

段各国学生学习能力变化的特点,以

一颗人造卫星一样让我们觉得落后

题:PISA是什么?它测试出了什么?

及这些变化的社会、经济及政策原

了”,而布什总统任内的教育部官员 马克•施耐德则认为:“它反驳了一

因,为该国进行更行之有效的教育政

何谓PISA测试

个普遍持有的看法,即中国学生只会

策提供依据。 当数据成为描述结果的唯一依

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

诞生于2000年的PISA测试,全

据时,严谨便成为贯穿始终的关键

显示他们能用已有的知识推断,并

名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词。在上海PISA研究中心的官员告诉

能在新情况下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

Student Assessment,即“国际学生

记者,这样一次大型测试的过程近乎

识。”而韩国《中央日报》更是表

评价项目”,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苛刻:定期的培训和工作会议、国际

态:“今后韩国教育的学习重点将转

(OECD)推出,目前已成为最具影响

标准的抽样分类、40本操作手册,为

移至中国上海。”

力的国际学生学习评价项目之一。

保证性别、文化、语言上的公平性,

与国外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业

PISA每三年实施一次评价。如今,其

试题的选择首先要排除各国各地区文

已推行十年的PISA测试,在中国却是

参与国和地区已达到67个,每个国家与

化、社会、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做成

一样完全陌生的事物。中国孩子问鼎

地区参与的学生人数在4500—10000人之

英语和法语两个标准版本,翻译为本

PISA的结果甫一诞生,立刻引起各界

间。2009年,中国上海参加了该项测试。

国文字后,还需提交国际语言质量控

瞩目。除了对中国学生的褒扬、中国

PISA测试的内容则包括阅读素

制机构进行审核,以保证不同国家的

教育的肯定外,不乏对PISA结果的质

养、科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PISA

版本是完全可比的……自2007年参与

疑,乃至测试过程是否“含水”的猜

的发起者认为,教育是终身之事,短

开发和修订测评工具,到2010年底

测。街头巷尾的冷嘲热议背后,其实

短十多年的义务教育不可能使孩子学

OECD发布首份国际报告,PISA在上海

质则是基础教育在国民心中的形象重

到一切应该学习的知识。因此,中学

走过了4年。

构:十多年来,因“填鸭式教育”而

教育应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饱受诟病的义务教育,是否能够因

而终身学习的能力则与阅读素养、科

PISA而昭雪?

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紧密相关。

上海学生参加测试表现优秀

无怪乎中外媒体对这一结果的关

“没有数据,你所拥有的只是

测试组将上海的中学按初中、高

注度之高——在某种程度上,一国的

观点。”这是PISA之父Andreas的名

中,民办、公办,职业学校、普通学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57


时政 | CURRENT AFFAIRS

校,重点、非重点,城市、乡村等各

公民,为了满足个人生活需要,使用

以上学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学生个

种类型分类后,按照15岁学生在各类

和从事数学活动的能力。上海学生在

人素质更有较大差距。但是上海最后

学校中的占比等概率抽取了152所学

数学素养中平均成绩为600分,高于

5%学生的平均阅读成绩为417分,是

校,随后在每所学校抽取35名学生进

第二名38分,高等级(5、6级)学生合

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中最高的。而将

行了测试。

计超过一半,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学生的阅读精熟度水平分为7个等级

在此之前,无从得知试题的模

而科学素养上的表现同样不凡,

后,上海低于2级(被认为掌握的技

式,更无从进行相关的练习,这5115

上海学生575分的平均成绩位居所有

能不足以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相应

名学生代表了全市各类中学10万名15

PISA2009参与国和地区的第一位,2

技能)的学生比例仅为4.1%,也是所

岁孩子走入了考场,之后,他们的测

级以上的学生比例为96.8%,远高于

有的国家和地区中最低的。可资比较

试结果轰动了世界。

OECD平均的82.0%。

的是,精熟度水平分为6级的数学素

测试显示,上海学生阅读素养的 平均成绩为556分,在参加的全部65

至此,首次参加测试的上海学 生,以三项第一高居PISA榜首。

养和科学素养测试中,低于2级的上 海学生占比仅有4.9%和3.2%,同样属 于最少的国家和地区之列。

个国家和地区排名第一,其次为韩国

但同时,在参加的全部国家和

(539分)、芬兰(536分)、中国香

地区中,上海学生每周校内上课时间

低水平学生的出色发挥,在上海

港(533分),OECD平均为493分。

排在第14位,校外上课时间排在第9

PISA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占盛丽博士看

据了解,PISA阅读素养测评框架

位。每周校内外共计34.8小时,比上

来,为上海学生此次“第一”贡献良

中包含了三个特征:文本、认知、情

课时间最少的国家美国和芬兰高出了

多,“这也反映了学生之间差异相对

境。OECD认为,阅读素养除了识字和

10个小时以上。算上作业的时间,学

较小”。上海全体学生成绩的校间差

理解字面意思外,还包括阅读、解释

生的负担是相当重的。

异比例(即非学生个体的解释因素) 占38%,OECD平均值为39%。而此次参

和反思,以及利用阅读来达到生活目

低水平学生的出色发挥

标的能力。

与的15岁学生中有一部分尚处于初中 教育阶段,初中学生成绩样本的校间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分数作出 解释,OECD按照学生的成绩将阅读

据上海PISA研究中心数据管理

差异为28%,要低于OECD平均值。这

素养分为7个精熟度水平,最高水平

负责人朱小虎介绍,根据PISA对目标

一数据的差异可以由初中就近入学,

为6级,达到6级水平的学生被认为

群体的界定(15岁满3个月至16岁满

而高中阶段由中考进行分流来解释。

“具备未来知识经济决策所需要的潜

2个月)和上海PISA2009的测试日期

可喜的是,上海基础教育的均衡,尤

质”,上海达到6级水平的学生占总

(2009年4月),上海PISA目标总体

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校间均衡发展已

人数的2.4%,优势并不明显。

是指所有出生日期在1993年1月1日和

取得成果。

而达到5级水平的学生被描述为

1993年12月31日之间在校学生。

香港大学程介明教授在“OECD特

“明日潜在的世界级知识工人”,共

他表示,本次参与的学生分布范

别研究:上海个案”中指出,上海主

17.0%的学生达标,远高于其他国家

围广泛,既包括在普通初级中学和高

要通过以下途径减小甚至消除地区教

和地区,同时,阅读精熟度低于2级

级中学就读的学生,也包括中等职业

育和学校间差异:(1)社区参与。

的、被认为没有掌握适应未来社会所

技术学校(含中专、职校、技校)学

1994年,上海是中国首个在义务教育

需要的最基本的阅读能力的学生,

生;包括在校就读且有学籍的学生,

阶段引入社区参与的城市,从而消除

仅 占4.1%,是所有国家和地区中最

也包括借读生;包括具有上海本地户

了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概念。

低的。

籍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还包括

(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上海

在PISA的定义中,数学素养的结

在本市中学就读的外国国籍学生;在

以理性和同情的姿态对待外来务工人

果含义丰富,不仅描述测试对象的个

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特殊教育学生也

员子女,尽可能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

体识别和理解数学的能力,同样包含

有参加。

女的教育。(3)通过学校改造、财

着其作为一个关心社会、善于思考的

58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尽管在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看来,

政转移支付、城乡间教师的流动、市


CURRENT AFFAIRS | 时政

区与郊区间的结对子、委托管理等措

生应试水平”时曾举例说:“PISA测

高?考试要不要这么难?教育共有的

施改造薄弱学校。而最后这一点是可

评结合了实际生活内容,与学校课程

基础是什么?我们不能无限制地提高

以通过政策扶持对校际均衡加以改进

很不一样……上海学生表现虽不及那

这个基础的难度。”而著名教育学家

的,这也是西方政府非常感兴趣的一

些熟悉的、与学校课程相关度高的方

熊丙奇亦强调理性看待“第一”:

点。

面,但也仍然是各个参与国和地区中

“对于基础教育领域的知识教育领

最好的。”教育的均衡弥合了因家庭

先,我们当然不必妄自菲薄,可总结

上海是典型的教育“高均衡—高 质量”地区

社会经济文化地位带来的对社会本身

其中好的做法,加以推广,但更重要

接触不够的局限。

的是,我们应在与别国的比较中,看

本次PISA测试还得出一个非常有

所长傅禄健认为,可以从更广阔的角

无论是肯定、质疑还是反思,

趣的结果,那就是教育均衡程度和教

度来统摄上海的“均衡”。首先是教

在这纷纷扰扰的背后,毋宁说这次测

育质量呈负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大约

育质量本身;其次是初中校际水平,

试带来了一次数据对观念的冲击,当

在-0.33。PISA以家庭经济社会文化

说明连续多年加强初中标准化建设

繁重的课程、超量的作业、巨大的升

低位指数(ESCS指数)综合指代学生

是有成效的;再次就是家庭背景对于

学压力成为无数学生的抱怨口实时,

的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状况。这一指标

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小于OECD平均水

中学教育不知何时开始担当起顶尖人

与学生成绩的关系越密切,这个国家

平,说明学校对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的

才难产的“替罪羊”。而“填鸭式教

或地区教育均衡程度越低。

关注是比较好的。

育”是否能培养出顶尖人才暂且不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普教所

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换言之,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

极高的均衡程度似乎在中国历

论,但有一个事实却无法反驳:我们

呈现出“低均衡—高质量”或者“高

史悠久,“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

的基础教育改革虽然早已提了又提,

均衡—低质量”的状况,前者以大部

主义的写照。这也为持久争论不下的

却是第一次经历如此科学、规范和严谨

分OECD国家作为代表,后者以阿塞拜

教育市场化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

的评估,在此之前,无人能够提供有说

疆、突尼斯等发展中国家为代表。

持。如此高的教育均衡程度反过来说

服力的数据来描述中国的基础教育。

但是上海的情况有所不同。PISA

就是离散程度低,同质化较高,这就

上海PISA测试研究中心主任张选

2009中,上海学生的家庭ESCS指数

为一定程度上的教育市场化创造了比

民说:“虽然每年要交3万欧元的会

平均值为-0.49,标准差为1.04,低

较好的初始条件。同时,平均较高的

费,年投入近100万人民币,但我们

于OECD的可比数据0。这一点再加上

教育水平也可以有空间让市场将部分

觉得很值。我们想通过参与这个项目

上述均衡的教育质量得到的上海教育

教育资源转移至培养父母经济条件好

来原原本本地学习国际组织是怎样测

高得惊人的均衡程度。PISA通过回归

的尖子生身上,得到较高的教育税可

试、评价的。”这也许是PISA测试带

分析计算ESCS指数对学生阅读成绩的

以用于转移支付于较落后地区学校,

给决策者最大的影响之一:在决策之

回归系数后发现,此次测试中该数据

或特殊学校教育上。

前,我们首先应当用怎样的态度和方

为27。即学生家庭ESCS指数增加一个 单位,学生阅读成绩提高27分,低于

式进行评估?而PISA测试的结果,也

数据对观念的冲击

OECD38分的平均值。换而言之,上海

将为基础教育的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 了一条明路,正如香港大学校长资深

是典型的教育“高均衡—高质量”地

对中国的教育界来说,PISA结

顾问程介明所说:“PISA作为国际

区,与上海同列的还有芬兰、中国香

果相当于一颗重磅炸弹,引起的反思

性、极为严谨的比较,是一种‘第三

港、韩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接踵而至。上海市闸北八中校长刘京

者认许’,可以‘出口转内销’,国

试题本身也从另一个侧面可以

海对学生的测试情况进行询问时,发

内一些关于教育改革的争议与质疑,

反映出上海的教育均衡。市教科院普

现大多数孩子都表示“试题偏简单,

也许可以迎刃而解,因而‘清除跑

教所副所长,PISA中国上海项目组秘

不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他就此撰

道’,让改革的远景更加明朗,也让

书长陆璟在反驳“测试反映了中国学

文道:“我们的课程标准要不要这么

改革的前路更加顺畅。”S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59


国际 | WORLD

美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受益国 文/周世俭 中国现代化进程必然会拉动和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31年来中国的改 革开放与现代化,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13亿中国人民,而海外最大的 受益者则是美国。

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中美关系 经历了一段波折。胡锦涛主席在今年 年初对美国进行访问的意义,在于推 动中美关系出现转折、向良性的方向 发展,使中国赢得新的战略机遇期。 之前的9·11事件为中国发展赢 得了10年战略机遇期。但奥巴马上台 后,特别是在2010年,中美之间摩擦 频繁,主要体现在美国在黄海、南海 等海域举行军演,介入中国和一些邻 国之间的主权争端,与此同时,中美 经贸关系却在摩擦中迅速发展,这反 映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近年来中美 经贸关系的众多事实表明,美国是中 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受益国,中美两国 都从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中获得了实

差,其中,对美国经济真正有害的是

台后提出了出口5年倍增计划,要实

惠。

竞争型逆差,目前,这种逆差主要来

现这一蓝图,美国对华出口必须达到

就中美贸易结构而言,物美价廉

自美国同欧洲国家和日本的贸易,而

15.6%的年增长率;而根据美国商务

的日用消费品占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

中美贸易逆差主要是资源型和补充型

部的统计,2010年美国对华出口年增

大部分的状况没有改变,这符合美国

逆差,反映了两国经济的互补性。

长率高达34.2%,对华出口增速超过

市场需求,有利于缓解美国通货膨胀

美国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另

了进口增速,而同期美国对其另外两

压力,是对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

一个表现,是随着中国市场的迅速

个主要贸易伙伴加拿大和韩国的出口

发展的必要补充。以摩根士丹利的统

壮大,美国对华出口增长非常迅速。

年增长率却分别只有2%和2.8%。可

计为例,从1996年到2003年,中国对

1980年在美国出口伙伴中,中国仅排

见,如果没有对中国出口的迅速增

美国贸易顺差2291.8亿美元,而这些

在第24位,2007年中国就超过日本成

长,奥巴马出口5年倍增计划恐怕难

物美价廉的商品让美国消费者节省了

为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美中贸易全

以兑现。

6000多亿美元,使美国制造商降低了

国委员会去年7月份的数据显示:从

美国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第

成本,也帮助美国控制了通货膨胀。

2000年至2009年,美国对华出口金额

三个表现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量

人们现在谈论中美巨额贸易逆差,

从162亿美元增加到696亿美元,增长

购买美国国债,有力支持了美国经济

但,贸易逆差实际上有不同种类,如

330%,而美国对除中国以外的所有贸

发展。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是

资源型逆差、补充型逆差、竞争型逆

易伙伴的出口仅增长29%。奥巴马上

美国自20世纪30年大萧条以来经历的

60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WORLD | 国际

浙江某家具生产车间,正在装配来自美国订单的仿古家具。

最严重的一场经济危机,2008年底至

和房地美的债券,目前达到5000亿美

电反应堆,金额80亿美元。美能源部

2009年初,美国连续两个季度衰退超

元,虽然美国方面也承诺保证这些债

长博德曼说:“这桩涉及金额高达数

过5个百分点,这在美国200年历史上

券的安全,但是随着美国对两房进行

十亿美元的大单将为美国创造5500个

都实属罕见。2008年9月,中国首次

改革,将其民营化、小型化和分散

就业机会。”事实表明,中美民用高

超过日本成为美国国债海外最大的持

化,中国手中的这些债券的安全就很

新技术合作不仅是互惠互利,而且有

有国。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

难再得到美国政府的保证。风险之二

利于世界能源节约,既是双赢,也是

政府迅速大量增持美国国债,帮助美

是美国实行美元贬值。历史上,美国

多赢。

国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到2010

两次通过对美元实行贬值赖掉债务,

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进

年10月增持到9068亿美元,不到3年

一次是1932年宣布美元贬值40%,一

口国,而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

中国净增持美国国债3881亿美元。在

次是1971年尼克松政府割断美元与黄

商品贸易总进口额将达8万亿美元左

历史上,一个国家对外国提供大规模

金的联系。现在,奥巴马政府实行量

右。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新兴大市

经济金融援助有过两次。第一次是二

化宽松政策,将中国以美元形式存

场。只要美国政府放宽对中国民用高

战期间美国实施“租借法案”,第二

储的资产置于风险当中。而中国应

新技术管制,美国大中型企业就有能

次是战后的“马歇尔计划”,这两次

对这一问题的手段比较有限,因为世

力在这个新兴大市场上多占一些份

金额总计为600多亿美元,是美国对

界上3/4的黄金储备都掌握在美欧发

额。中国也将成为美国出口数一数二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世界经济做出的

达国家手中,美国黄金占外汇储备的

的大市场。中美两国分别处于工业化

突出贡献。现在中国持有9068亿美元

70%,而中国只占1.5%。

和现代化不同阶段上,这就决定了两

的美国国债,大大超过奥巴马总额

中国正在进行空前规模的现代化

国在经贸合作上必然具有广阔前景,

787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为美国应对

建设,需要引进大量民用先进技术和

一定会给两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利

金融危机和经济复苏做出突出贡献。

设备。中国当前急需清洁能源、节约

益。中国现代化进程必然会拉动和促

此举不应当被人们所忽视或淡忘。

能源、替代能源和环保新技术,2006

进美国经济的发展。31年来中国的改

不过,持有这么多的美国国债,

年中美第四次、第五次战略经济对

革开放与现代化,最大的受益者当然

也给中国带来潜在的经济风险。风险

话达成的在能源和环保方面合作十年

是13亿中国人民,而海外最大的受益

之一自然是国债的安全保值问题。在

框架协议,可以为美国企业提供上千

者则是美国。S

2010年5月举行的中美第二次战略与

亿美元的商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经济对话当中,中国再次要求美国确

2006年12月16日,中美签署协议,中

(作者系前中国驻美使馆商务参赞、清华大学中 美关系研究中心教授。本文系作者在上海社会 科学院的演讲稿,整理/王成至)

保这些债券的安全,得到了美国方面

国引进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AP1000技

的保证。不过中国还持有大量房利美

术建设浙江三门和广东阳江等4台核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61


国际 | WORLD

“互联网自由”成希拉里外交利器 文/沈逸 从本质上来说,互联网自由战略是延续自冷战时期两大阵营之间的意识形态领域的颠覆、渗透游戏的网络 翻版。撇开漂浮在表层的信息技术的泡沫,美国推进互联网自由,“帮助”网络活动分子,提供官方翻墙 软件的目标,与当初设立自由欧洲广播电台、美国之音等从事颠覆性短波广播相比,并无本质区别。由此 产生的挑战之一是,如何让中国确信,存在并采取旨在颠覆政权行动的美国,对中国是友好的?如何让中 国接受游戏规则,即在信息空间保持这种状态,而在其它问题——比如维持美元稳定——中国有必要,甚 至有“义务”保持对美国的“友好”状态?

美网络战略演进:从防御到塑造

责,其基础源自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 对苏情报技术搜集系统,综合美国自

2011年2月15日,希拉里在美国乔治·华盛 顿大学发表第二次互联网自由演说。

自互联网诞生的20世纪70年代以

身的解密档案,以及英美部分个人以

来,美国的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经历了

及机构的调查报告,美国国家安全局

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其主导策略依

凭借20世纪40年代与英国、加拿大、

次由“防御”转化为“控制”进而演

新西兰、澳大利亚签署《五国情报交

变成“塑造”。

换协议》,在全球范围建立并完善了

20世纪80年代,以美国国防部颁

一套名为“梯队”(Echelon)的监

布“彩虹书”系列手册,制定计算机

控系统,具备全面监听电话、手机、

安全标准体系为标志,美国信息安全

传真、电子邮件、网页浏览、即时通

战略的重点是“防御”,即保障本国

讯等通讯手段的能力,每天能够处理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决策者认

接近或者超过10亿次的通讯。

定的主要威胁,来自掌握信息技术能

与对外监控相比,对内控制,

力的“黑客”对关键基础设施的攻

即在美国国境范围之内,尤其是针对

击。这种威胁的特点在于相对比较容

美国公民信息活动的监控,则始终是

易识别,整个防御的过程,是一种信

美国信息安全战略中的难点。冷战时

息技术和信息保密制度的完善。

期,从1947年到1973年,美国国家安

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以

全局的“三叶草行动”(Operation

9·11恐怖袭击事件为转折点,长期迫

Shamrock)曾经在半合法状态下,监

2011年2月15日希拉里发表了第

于美国国内政治压力潜伏在水下的

控了全美公民所有的国际电报,但最

二次互联网自由演说,配合此前美国

“控制”战略开始公开浮出水面。

终受到水门事件的牵连而曝光,由此

国防部提交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

“控制”意味着政府运用特定的信息

导致了美国国会制定《1978年对外情

以及《美国军事战略》,以“控制”

系统,监视特定范围内信息的流动以

报监控法》禁止在缺少证据的情况下

与“塑造”为主要特点的美国互联网

及用户的活动。以美国来说,其“控

对美国公民的通信活动进行监听。

战略正日趋清晰明了。这一战略的推

制”分为两个部分:对外监控和对内

出,必然将对全球网络空间行为准则

控制。

的进程,以及中美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

62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对外监控主要由国家安全局负

自那时开始,对内监控成为了 美国信息安全战略中的一个灰色敏感 区域,必须说明,即使在美国政府决


WORLD | 国际

策层内,受分权制衡原则、自由主义

围信息流动被更具攻击性的“塑造”

传统以及宪法第一修正案等因素的牵

所取代,并在摩尔多瓦、伊朗等地初

尽管如此,在上述过程中,对美

制,决策者在此问题上保持着谨慎的

步实践,在中国大陆,则经由“谷歌撤

国来说,国际合作仍然是必要的,因为

作风:档案显示,福特总统在1976年

离中国大陆”、支持内部持不同政见

只有借助合作,才能有效地分担成本,

就不顾时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以

者等事件得到体现。

减少控制全球信息空间在主权和道义

体结构已经初具雏形。

及中情局局长乔治•布什的反对,推

在指导理论和战略层面,新美国

上面临的阻力,并实现最大范围的控

动了上文提及的旨在限制政府监听公

安全中心提出“管理全球公共物品”

制;但是这种国际合作必然是美国主

民的《1978年对外情报监控法》完成

的理念,可以看作是“塑造”思想的

导/支配下的不对等合作,也就是说,

立法程序。

提炼与概括。这个理念与2010年美国

合作的方式、标准、目标、手段等,

在具体的行动实施过程中,以联

国防部提供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

主要由美国提出,而其他国家都处于

邦调查局为例,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

以及2011年出台的美国国家军事战略

接受领导,提供配合的辅助地位,在整

开始就逐渐发展完善了一套能够对电

中提及的确保美国接入互联网的自由

个合作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既不是平

话(龙系统,Dragon System)以及

相一致,体现了美国试图在信息空间

等的(依据主导力而言),也不是对称

后来的电子邮件与网络浏览进行监控

确立压倒性优势以及确立主导权的思

的(依据最终的收益而言)。

的系统(食肉动物系统,Carnivore

想,一如传统安全领域里的“制空

System),但其运用仍具有严格的限

权”、“制海权”等概念。

制:首先是必须取得特定法庭的监听 许可,即先要用非监听途径证明某个 美国公民具有被监听的必要,然后才

但必须要指出的是,尽管希拉 里的演说中多次提到“合作”,但美 国互联网战略的本质仍然是“单边主

“合作”外衣下的单边主义与 “美国例外”

能实施监控;其次是始终处于严格保

义”和“美国例外”:国防部的两份 报告中明确指出,美国必须凭借自身 实力,确保“接入互联网”的能力,

密状态,避免媒体的关注。9·11恐

整体来看,从20世纪70年代互联

参考美军网络司令部有关“预防性行

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前,“食肉动物”

网问世至今,主导美国国家信息安全

动”(潜入他国电脑消除对美国构成

系统的存在和运作被曝光,全美舆论

战略的基本理念主要是基于进攻性现

威胁的程序)的概念,其本质仍然是

一片哗然,国会准备进行听证,并试

实主义的安全观:尽一切可能,自主

布什政府时期广受批判的单边行动。

图对其进行控制。

掌握最大限度的技术优势,并在此基

同时,对互联网自由的理解,则明显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后,

础上凭借自身的力量来巩固和保障自

呈现出“美国例外”的色彩:希拉里

直到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美国国内

身的安全,拓展国家利益。因此其采

明确指出,对维基揭秘网站的压制行

政治氛围转变了对监控的态度,盖洛

取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资本”以及

动,并不违背互联网自由。也就是

普民意调查结果也显示民众至少在最

“权力”驯服原先以现代性和现代国

说,以普世价值身份出现的互联网自

初的4年间(2001-2005)愿意为了

家挑战者身份出现的信息技术,建立

由,是并且仅仅是美国外交的一种工

“安全”牺牲一定程度的“自由”,

比较完善的国内信息基础设施保障

具和手段,如何判定,何时判定,均

接受政府监控:以联邦调查局的“食

体系,然后将信息技术用作为国家安

依据美国对自身国家利益的认定为转

肉动物”监控系统合法化、制定通过

全、外交服务的工具,借助国家与公

移。所以并不奇怪的是,美国几乎从

《爱国者法案》、修改《1978年对外

司、国家与非政府组织等的合作,在

不会在互联网自由战略的批评名单中

情报法》等为标志,美国政府开始将

全球信息空间通过塑造信息内容与传

列入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德国等

“控制”全球范围信息流动作为其国

播方式,来争夺对全球信息空间的有

国家,尽管这些国家均被谷歌公司认

家信息战略的重点。

效控制。同时必须注意到的是,类似

为采取了“阻碍信息自由流动”的政 策。

奥巴马政府上台至今,以成立

冷战时期艾森豪威尔总统告别演说中

“网络司令部”、五角大楼与国土安

所提及的军工复合体,已经出现了信

也因为如此,“单边主义”与

全部合作以及美国国务院设立21世纪

息时代的翻版:信息产业垄断企业—

“美国例外”构成了美国互联网自

治国方略等为标志,“控制”全球范

美国国务院—非国家行为体的三位一

由战略中最大的结构性缺陷:工具性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63


国际 | WORLD

运用互联网自由这个概念的后果,就

决策者解读对方特定行为与政策背后

盟国,比如沙特阿拉伯,面临来自民

是损害其作为普世价值的基础。早在

的“真实目的”的心理基础。

众和媒体更大的压力:美国都说了要

2010年9月,突尼斯的网络活动分子

从本质上来说,互联网自由战

互联网自由的,你作为盟友怎么不跟

Sami Ben Gharbia就在其撰写的长篇

略是延续自冷战时期两大阵营之间的

上呢?可以想见,受到示范样本鼓

博文《互联网自由的悖论与阿拉伯世

意识形态领域的颠覆、渗透游戏的网

舞,并对互联网自由言说的活动分子

界的网络活动主义》(The Internet

络翻版。撇开漂浮在表层的信息技术

将因此获得更强的驱动力。但对美国

Freedom Fallacy and the Arab

的泡沫,美国推进互联网自由,“帮

来说,这显然意味着某种程度的失去

Digital activism)中点明必须与来

助”网络活动分子,提供官方翻墙软

控制。

自美国政府的“帮助”保持距离,以

件的目标,与当初设立自由欧洲广播

总体来看,美国的互联网自由言

免被贴上“外国政府代理人”的标

电台、美国之音等从事颠覆性短波广

说,是主权国家在信息时代,面对开

签。

播相比,并无本质区别。由此产生的

放环境下非国家行为体与新技术联合

就这点来说,美国强势推出互联网

挑战之一是,如何让中国确信,存在

冲击所做出的一种回应。但坦率地

自由战略,并将其作为美国外交政策工

并采取旨在颠覆政权行动的美国,对

说,其中暴露出的,是形成并定型于

具的客观后果,就是损害互联网自由这

中国是友好的?如何让中国接受游戏

现代性的国家行为体的思维定势,与

个概念本身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规则,即在信息空间保持这种状态,

具有后现代特征的网络空间行为逻辑

而在其他问题——比如维持美元稳

的激烈对撞:互联网基本是不可能被

定——中国有必要,甚至有“义务”

单一国家主导和控制的,谋求这种主

保持对美国的“友好”状态?

导和控制的后果,是带来更大的不确

互联网战略为中美关系带来非传 统的不确定因素

从全球互联网空间来看,美国

定性。从这个意义引申开去,今日世

就中美关系而言,互联网自由战

的互联网自由战略,与网络空间诸多

界经历的,可能是一场更加深刻的结

略为中美关系带来了非传统的不确定因

新行为之间,存在彼此追赶和相互影

构性变化的序幕,如果想要进行有效

素,有可能从心理与认知层面上,损害

响的关系。就某种意义而言,在特定

的应对,必须做出真正的变革与创

对长期稳定至关重要的战略信任。

地区和时间,比如今时今日的中东地

新,而不是用信息技术的新瓶子,去

中美关系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

区,美国的互联网自由演说将使得已

装冷战时期剩下的老酒。S

条件之一,是对彼此的战略定位:朋

经打开的盒子口子变得更大,使得亲

友,敌人还是伙伴,构成了中美战略

美国但在互联网管理上不那么自由的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讲 师)

64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WORLD | 国际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65


国际 | WORLD

中美大棋局:“零和”还是“中和” 文/赵念渝

新年伊始,应美国总统奥巴马

球经济治理、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增

3)就未来而言,众多专业人士

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

长方面,无论在扩大经贸领域合作方

认为,对美国出口商品来说,中国是

行了国事访问。在本次访美中,两国

面还是在加强新能源、清洁能源、基

一个极其重要的市场。中国是全球增

领导人合力打造“合作伙伴”关系,

础设施建设、航空航天等新领域合作

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只要坚持

坦率直面“既重要又复杂”,摩擦与

方面,无论在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大

改革开放,其经济必将持续增长。

合作共存、分歧与共识俱在的中美关

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方面还是在应对

中国要改造其基础设施,提升产业结

系。

自然灾害、粮食安全、重大传染性疾

构,提高农村生活水平,这就意味着

病等方面,双方开展互利合作的潜力

中国对进口商品和服务有巨大的需

巨大。

求,而经济的快速增长势必提高中国

中美关系中的合作与共识

同时还应该指出的是,美国方面

老百姓的购买力,大量的外汇储备再

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算起,中

对此也有清醒和积极的认识,2010年

加上13亿庞大的人口,这对美国来

美关系已历经了近40年的风风雨雨。

12月27日,美国国会研究部公布了最

说,无疑是移动电话、航空飞行器、

如果说毛泽东时代中美关系的战略共

新的《中美贸易问题》报告:

因特网市场、汽车四大产品的福音。

识是为了应对当时的苏联霸权主义的

1)30年来中美经济交往增长惊

美国国会报告还认为,中美经

话,那么,“文革”后中美关系的持

人,双边贸易总量从1979年的20亿美

济的迅速融合,总体而言,对双方都

续发展就应该归功于邓小平的远见卓

元上升到2010年的4590亿美元。今天

带来好处。一方面,中国庞大的人口

识——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

的中国是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

和持续发展的经济使中国成为美国出

路,社会主义有市场,资本主义有计

三大出口市场和最大的商品进口国。

口商品的一个庞大的市场,而且这一

划——这就奠定了中美合作的最大的

由于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商品大大超过

市场的容量还在持续地增长。与此同

政治基础。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认

美国出口中国的商品,因此美国对中

时,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大量的廉价商

为,大国政治不可避免以悲剧告终,

国的贸易赤字也从1990年的100亿美

品持续地刺激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

但中美两个大国能历经40年的风雨而

元攀升到2010年的2730亿美元。

给美国消费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尚未以悲剧告终,因此中美这两个大

2)2009年,美国向中国出口的

美国企业利用中国作为最终产品的组

国都是心智成熟的大国,彼此都认同

商品达696亿美元。在2010年的头10

装地,或者利用在中国生产的零件在

与对方关系的重要性,因此,合作与

个月,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商品增长

美国组装,大大降低了美国商品的成

共识就成了双方关系持续稳定发展的

比2009年同期上升34.1%,截至2010

本,提高了美国产品在全球的竞争

一个重要的基础。

年秋,达到930亿美元。自从2007年

力。

应该指出的是,奠定基础的第一

来,中国就已经取代日本成为美国商

今天的中美经济关系已经是“一

因素就是中国坚持改革,坚持开放,

品的第三大出口国。2009年,向中国

荣皆荣,一损皆损”。令人遗憾的

坚持参与经济全球化,坚持与时俱进

的出口占到了美国出口总量的6.6%,

是,有些美国精英对此不以为然,把

的理念,坚持推动中美关系长期健康

而在1989年,还仅占1.6%。从2001年

中国经济的发展称之为“搭便车”,

稳定发展。中国历届领导人充分认识

到2009年,美国向中国的出口增长了

且不说这些精英是“站着说话不腰

到中美两国在新形势下,共同利益越

263%,其增长幅度和速度远远超过了

疼”,就按上述美国国会报告所披露

来越多、合作领域越来越宽。无论在

美国向任何其他国家出口的增长速度

的事实来看,中国这个“便车”搭得

促进亚太地区合作方面还是在完善全

和幅度。

并不便宜:中国支付的是“高铁”

66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WORLD | 国际

的票价,坐的是“硬座”,还不许

公布了由国会研究部外交、

买“硬卧”,更休想去“软卧”看

防务和贸易科工业和贸易专

看!实话实说,这一代价的不合理

家Dick K. Nanto执笔的题为

性是显而易见的。但不管怎么说,

《东亚区域格局:新经济,

中美经济关系已经是中美之间最重

安全安排及美国的政策》的

要的关系之一,这是不争的事实,

报告,其中提到,东亚正在

因此,从务实角度来看,中美经济

发生结构性变化,推动这一

“合则双赢,斗则双输”。

变化的有五大力量:1)中国 的崛起,并正在同日本、韩

中美关系中的摩擦与分歧

国以及亚洲的其他国家争夺 影响和领导地位;2)全球

不用回避,中美关系也是中

化和跨国合作的扩展,包括

国对外关系中最复杂的一组关系。

能源和原材料的供应;3)

在21世纪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

开放的贸易和投资;4)全

调整之时,中美关系自然需要被赋

球反恐战争;5)欧洲安全

予更多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战略内

模式的兴起及其对均势现实

涵。具体而言,就是要有顾及彼此

主义的挑战。其次,支持东

不同利益诉求的新定位、稳步建立应

来的问题。因为,第一,胡锦涛在接

亚区域结构的有两条腿:一条是经

对共同挑战的新型国家关系、打造符

受美国《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

济,这条腿强壮有力,但也正在变得

合两国利益的新格局、开创战略互信

报》联合书面采访时再次重申,坚持

越来越紧张。但,东亚区域格局中的

的新未来。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

另一条腿——政治和安全——就相对

胡锦涛访美前夕,美国学者葛莱

人民向国际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是

弱了点。据此,美国学者提出三个观

仪发表了《摆在胡访美面前的:急剧

我们长期坚持的对外方针。第二,迄

点:第一、国家之间互相依赖的程度

上升的摩擦与合作》一文,对美中关

今为止,尽管中国经济有了长足的进

越高,导致冲突的政治要求就越低,

系中的问题层层予以犀利剖视。笔者

步,但中国充其量只是个“大国”,

一个国家越是民主化或市场化,这种

注意到葛文中一个很有意思的近期美

远不是“强国”,中国既缺乏足够的

可能性就越大;第二、对未来两国之

中之间事件的排列次序:朝鲜问题;

经济和军事实力来“拨正方向”,也

间的商业利益的期望有助于缓和政治

希拉里国务卿和戴秉国国务委员在海

缺乏足够的“巧实力”,相信美国方

紧张,消除敌意;第三、经济和安全

南岛的会晤;中国对美国亚洲战略的

面对此看得比中国人还清楚。第三,

的安排会增加沟通的机会,减少误解

反应;美国的澄清和再保证;刘晓波

中国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周

和误判的机会。基于上述“五大力

引发的人权问题;两军关系的逐渐恢

边或世界问题”,而是国内民生问

量”、“两条腿”和“三个观点”,

复;双方经贸问题。如果再多注意观

题。因此,第四,依笔者之见,如果

该报告政策建议就是美国在下一个十

察美国智库学者近年来发表的文章的

仿照葛文排列次序的话,中国政府眼

年必须积极参加东亚地区的“区域经

话,或许可以发现,中美关系的复杂

下问题的次序就是:稳定,发展,改

济和金融安排”和“区域政治和安全

性正在从传统的意识形态之争转向地

革。

安排”。这就是美国对亚洲的企图

缘和经济利益之争,综合观察,中美

与此相反的则是美国在亚洲的

心,笔者揣摩,把中国塑造成东亚的

之间的“复杂性”将体现在下列三方

企图心,美国在亚洲根本不存在什么

“主导性”国家,恐怕也是为了加大

面的“摩擦和分歧”中:

“重返不重返”的问题,因为美国从

美国落实上述建议的“力度”吧,否

复杂性之一:地缘政治之争。坦

来就没有退出亚洲地区,三年前的1

则的话,不就是“师出无名”了吗?

率地说,这是美国方面单方面制造出

月4日(2008年),美国国会研究部

据此,所谓的“地缘政治之争”,实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67


国际 | WORLD

在是有“无稽之谈”之嫌。

差产生的政治紧张局面可能大于真实

而言,还是很有意思的。它至少给我

复杂性之二:利益之争。在市场

情况。拉米在巴黎对法国参议院的讲

们三点启示:

经济的体制下,两大经济实体之间的

话中说,将所有商业价值归于产品生

第一,围棋又名“手谈”,这

利益之争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美

产最后一个国家的统计偏差,可能将

就意味着一种高境界的心智交流,

国是市场经济的“先进者”,中国是

误导就失衡根源进行的政治讨论,从

它需要“风物长宜放眼量”的高瞻远

市场经济的“后进者”,游戏规则全

而导致错误的、事与愿违的决定。

瞩,需要心平气和的“巧实力”的

是美国制定的,30年来,中国只有遵

复杂性之三:价值观之争。牛

运用,需要文化和精神的交流与理

守的份,说是“利益之争”,中国只

奶的营养价值是“普世的”,谁也

解,笔者十分欣赏英语单词“责任”

是为那些奔波在全国各地的廉价农民

不否认,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不同

(responsibility)的结构,它由

工多挣几个回家的路费,而美国则是

地方的人对牛奶的适应性反应是不同

response和ability构成,这就意味

利润之争,经济学家称之为“马太效

的,美国人可以大口喝牛奶,但东方

着一方承担责任的大小是同其能力成

应”。正好手头有一篇《人民日报》

人因为体内缺少某种蛋白酶而对牛奶

正比的,这是美国文化给笔者的启

1月17日的文章,题为“中国市场已

的适应性就比较差,在这种情况下,

示。

成为美国摇钱树”,不妨摘录些许供

无非就是两种方法,一种是把人废

第二,围棋内涵丰富,常言道

参考:截至2010年底,美对华投资项

掉,改造基因或重新打造一个新人;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

目累计5.9万多个,实际投入652.23

一种就是改造牛奶,使牛奶能适应东

“势”者,棋局也。中美棋局就是

亿美元,中国已逐渐成为众多美资企

方人的消化系统。就迄今为止的现代

“合作与共识”,“合作”需要双

业的利润中心。据中美商会去年发布

科学技术而言,改造人的基因风险太

赢,“共识”需要包容;但同样直面

的调查报告,2009年71%的美国在华

大(转基因到底是祸还是福,谁说得

“摩擦与分歧”,“摩擦”需要磨

企业实现盈利;46%的受访企业在中

准?),重新造人更不可能,那就只

合,“分歧”需要换位思考。当今时

国市场的利润率高于其全球利润率。

能改造牛奶,比如去脂加热等,使之

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是大势,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1—2008年,

适应东方人的消化系统。胡锦涛访美

中美双方需要以“和平”为契机,

美对华货物出口由192亿美元扩大到

时直面人权问题,他说,“中国承认

以“发展”为抓手,共商“和平议

715亿美元,增长272%,而同期美对

并尊重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但必须与

题”,共建“和平机制”,共同承担

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仅增72%;服务

各国国情相结合”,并大胆承认中国

“和平责任”。

贸易方面,美近年来一直对华保持顺

在这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据

第三,围棋又被称之为“博

差。2009年美方顺差达74.3亿美元,

境外媒体报道,胡锦涛的这番话“既

弈”,但围棋最高境界的博弈并非

是2001年的近4倍。结论:如果没有

大大出乎美国媒体意料,又赢得了他

“零和”,而是“中和”。1月14

对中国出口的迅速增长,美国总统奥

们的好评”。但美国的某些精英显然

日,希拉里国务卿在演讲中指出,19

巴马提出的出口5年倍增计划恐怕难

不懂这一道理,非要把美国牛奶强灌

世纪产生的“零和”理论已经过时,

以兑现。

入中国人之口,稍有不从,美国精英

用它套用中美交往毫无意义。这就是

就大张挞伐,这无异于人为地增加了

非常高明的“一手”,走出“零和”

中美关系的复杂性。

思维,走向“中和”大局,最大的发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 (Pascal Lamy)曾指出,我们所说 “中国制造”其实是在中国组装,在 全球价值链中,它的商业价值来自产

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打造“合

中美棋局:路漫漫兮“棋”修远

品在中国组装前的许多国家。制成品

作伙伴”关系,共同应对各种地区和 全球性挑战,这就是大局观。

原产国这一概念正在逐渐过时。拉米

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首

一言以蔽之,中美棋局,路漫漫

说,如果对贸易统计数据进行调整,

次访华时,送给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

兮“棋”修远,有待双方“上下而求

以反映不同国家为产品贡献的实际价

的礼物,是他的家乡夏威夷生产的一

索之”。S

值,那么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应

副中国围棋。笔者无从揣摩奥巴马这

(作者系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副秘书长)

该减半。他认为,这意味着就贸易逆

一礼物的真实含义,但仅就“围棋”

68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DISCOVER

WORLD | 国际

THE STARS OF GERMANY Frankfurt

Dresden

www.frankfurt-tourismus.de

www.marketing.dresden.de

Cologne

www.koelntourismus.de

Hannover

www.hannover.de

Berlin

Stuttgart

www.visitBerlin.de

www.stuttgart-tourist.de

Düsseldorf

Munich

www.muenchen.de

Leipzig

www.leipzig.de

www.magic-cities.com www.germany.travel

Hamburg

www.hamburg-tourism.de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69

© Tourismus+Congress GmbH Frankfurt am Main | DZT/Topel Kommunikation GmbH, Topel, Dirk | foto-dittrich-dresden, Sylvio Dittrich | Hannover Tourismus GmbH DZT/Kiedrowski, Rainer | Stuttgart-Marketing GmbH | DZT/Messerschmidt, Joachim Leipzig Tourismus und Marketing GmbH/LTM-Schmidt | Hamburg Tourismus GmbH

www.visitduesseldorf.de


经济 | ECONOMY

2011中国经济大势 文/王建铆 如果房价失控,其他一切就都会最终失控,中国就会在人均收入水平 明显低于当年的日本和四小龙的时候,丧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 势,被迫向外进行产业转移。大批在过去几十年中没有受到良好教育 的劳动力就会丧失就业机会。

王建铆教授于1998年2月加盟中欧国 际工商学院,目前任经济学教授和副 教务长,研究侧重于中国经济改革与 发展,国际技术传播,管理教育和价 格歧视,是中欧案例丛书的主编以及 吴敬琏教授的著作《当代中国经济改 革》的英文版译者。

“十一五”规划时期的超高速发展是

束性指标的实际完成量只有18.9%,

以延续粗放发展方式,牺牲民生和透

很多地方政府远远没有完成降耗的任

支未来为代价的。2010年甚至出现了

务。

经济再次过热的苗头,经济发展中存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

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

的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慢于第二产业,

题进一步突出。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9年

“十一五”规划为2010年设定

的43.4%下降到2010年的43.0%,而服

了“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

务业增加值比重的世界平均水平为

内生产总值比重(简称研发支出强

69%。“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服务

度)增加到2%”、“财政性教育经费

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3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和

个百分点”的目标没有实现。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

以研发支出强度为标志的自主创

亡率下降35%”等预期性指标。由于

新的滞后、“能耗八大金刚”产业的

“十一五”的五年中有三年经济过

过度扩张、服务业的滞后等一系列问

热,GDP增长“超额完成任务”,看

题,其根源都是“三大”体制。自主

来几乎所有以GDP为分母的质量型或

创新效率最高的是小企业,服务业的

者结构型的“十一五”指标都没有完

主体也是小企业,“能耗八大金刚”

成。

产业的主体则是大企业,而“三大” 在2010年,国民经济中的“能

体制是压制小企业发展、鼓励低效率

展望2011年中国经济,首先必

耗八大金刚”产业(石油加工、炼

须对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执行结果有

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

值得注意的历史教训是,在当年

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在“十一五”

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

的韩国,正是低效率大企业的过度扩

规划时期,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

张导致了粗放发展危机在亚洲金融危

(GDP)平均每年递增11.2%,大大超

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采矿业,电力、

机期间的爆发,而正是和中国非常类

出了“十一五”规划设定的“国内生

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

似的“三大”体制导致了低效率大企

产总值年均增长7.5%”的目标,超过

仓储和邮政业)的主要产品产量和增

业的过度扩张。

了潜在增长率,也超过了“十五”计

加值的增长速度大部分都明显超过了

划时期9.8%的结果。然而,由于没有

“十一五”前四年的平均水平。因

改革三位一体的大政府、大企业、

此,在“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

大银行体制(简称“三大”体制),

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的约

70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大企业过度扩张的体制。

牺牲民生不可取 实际上,五年前的《“十一五”


ECONOMY | 经济

规划纲要》就已经指出了“十五”时 期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如“投资和 消费关系不协调,部分行业盲目扩 张、产能过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 慢,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 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部分社会 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社会事 业发展仍然滞后,影响社会稳定的因 素还较多。” 然而,由于没有改革“三大”体 制,所有这些问题在过去的五年内都

下降了8.4个百分点。资本形成率

因为粗放发展方式是因,劳动报

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其中的有些问题

在“十五”时期平均为40.0%,在

酬份额下降是果,所以只能通过转变

甚至反而进一步恶化。

“十一五”时期平均为44.8%,上升

发展方式来提高劳动报酬份额,不能

了4.8个百分点。

通过提高劳动报酬份额来转变发展方

例如,《“十一五”规划纲要》 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

“十一五”的实践充分印证了发

式。粗放发展方式的根源是“三大”

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合理控制投

展核算理论的预言:以粗放发展方式

体制。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改革“三

资规模,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

追求超高速发展必然导致劳动报酬在

大”体制。

作用。”但是,“十一五”时期实际

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简称劳动报酬份

发生的却是投资和消费的关系进一步

额)不断下降。而劳动报酬份额不断

失调,投资规模进一步失控,消费对

下降则是居民消费和以居民消费为主

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减弱。

透支未来价更高

体的最终消费在总需求(即GDP)中

粗放发展方式牺牲民生的主要标志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

的比重不断下降的根本原因。劳动报

是居民消费率严重偏低,其透支未来的

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

酬份额不断下降也是收入差距不断扩

主要标志则是房价收入比严重偏高。

37.3%,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

大的根本原因。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全

均为2003年以后的最低水平。全社会

因此,转变发展方式必然会“提

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增长7.4%,是

固定资产投资率在“十一五”时期的

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过去13年里第五高的增长速度。其中

每一年都创出新的历史最高纪录,从

也就是提高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

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额增长10.1%,

2005年的48%一直提高到了2010年的

这就意味着劳动报酬的增长快于GDP

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增长5.8%;中部

70%左右。2010年的居民消费率和最

的增长。因为目前中国劳动生产率的

地区商品房销售额增长39.7%,商品

终消费率分别创出33%左右和47%左右

增长比GDP的增长慢约0.7个百分点,

房平均销售价格增长16.5%;西部地

的历史最低纪录,资本形成率则创出

“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

区商品房销售额增长32.2%,商品房

49%左右的历史最高纪录,而居民消

步”就意味着劳动报酬的增长慢于

平均销售价格增长16.5%。显然,房

费率、最终消费率和资本形成率的世

GDP的增长,这必然会降低劳动报酬

价涨幅继续大幅跑赢银行存款利率,

界平均水平分别为61%、78%和22%。

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因此,《中共

房地产泡沫正在从东部向中西部蔓

居民消费率在“十五”时期平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延。

均为42.2%,在“十一五”时期平均

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劳动

在“十五”期间,房地产市场在

为35.2%,下降了7个百分点。最终消

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

两年中处于过热状态,全国商品房平

费率在“十五”时期平均为57.0%,

提法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

均销售价格在五年内累计上涨50%。

在“十一五”时期平均为48.6%,

的比重”的提法是相互矛盾的。

在“十一五”期间,房地产市场在三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71


经济 | ECONOMY

年中处于过热状态,全国商品房平均

这从侧面反映了房市在2010年继续过

行抑制城市化的政策,城市化的起点

销售价格在五年内累计上涨59%。

热的事实。如果房市在2011年继续过

低,城市化的进程是爆发式地进行。

热,热钱就会继续大量流入,中国的

以上两点导致了市政建设投资的超高

国民财富就会继续大量流失。

增长和单位面积土地的超高强度市政

房价下不来,房租必然要上去。 因为在2009年和2010年,全国商品房 平均销售价格累计上涨幅度达到约 1/3。所以房价如果不降,未来几年

建设投资,进而导致了超快的土地价

釜底抽薪是正道

内的房租上涨压力必然居高不下,而

值增长。 中国长期实行的限制储蓄的投

且调控房租要比调控房价难度更大。

孙中山先生早在一个世纪前就预

资渠道、压低其投资回报的“大银行

房租上去了,工资也必然要上

见到了中国的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

体制”,推高了家庭储蓄率,迫使大

去。而且只有工资涨得比房价快,房

以及由此造成的土地增值和房地产投

量家庭储蓄进入房产市场,导致大大

价收入比才有可能回落到正常水平。

机的问题,并未雨绸缪地提出了“平

超出正常水平的对房产的投资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房价收入比的正确计

均地权”的解决方案。他指出:“因

而快速的土地增值和大大超出正常水

算公式是中位数房价除以中位数家庭

为地价涨高,是由于社会改良和工商

平的投资需求必然招致投机需求的趁

年收入,而不是算术平均数房价除以

业进步。……推到这种改良和进步的

火打劫。最近的三轮房价快速上涨无

算术平均数家庭年收入。在中国,因

功劳,还是由众人的力量经营而来

一例外地都伴随着海外热钱的大量涌

为家庭年收入的差异远远大于房价的

的;所以由这种改良和进步之后所涨

入。如果用新增外汇储备减去货物贸

差异,所以用中位数计算的房价收入

高的地价,应该归之大众,不应该归

易差额和非金融直接投资差额的最

比远远大于用算术平均数计算的“房

之私人所有。”

简单方法来粗略估算的话,热钱净

价收入比”。

他还明确提出了警告:“及今不

流入在2004年、2007年和2009年分

房租和工资上去了,物价也必

平均地权,则将来实业发达之后,大

别达到1195亿美元、1476亿美元和

然要上去。实际上,即使房租和工资

资本家必争先恐后,投资于土地投机

2103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商品房销售

不上去或者上去不多,2011年的物价

业,一二十年间,举国一致,经济界

额的95%、38%和32%,当年GDP的

也必然要上去。因为2010年的经济增

必生大恐慌。”这里的“恐慌”就是

6.2%、4.2%和4.2%。

长率明显超过了潜在增长率,而且高

“危机”的旧称。

显然,如果不对中国大规模工

于2009年,所以2011年的通胀率高于

房产的增值实质上是土地的增

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的巨大土地增

2010年已成定局。当然,目前通胀失

值,因为建筑物本身的价值在完工

值以制度化的方式进行公平分配,不

控的可能性并不大。

以后只会折旧递减。而土地的增值则

仅会造成整个社会财富分配的严重不

然而,如果房价失控,其他一切

是全体人民从事创造财富活动所导致

公,也会使得巨额的国有资产和国民

就都会最终失控,中国就会在人均收

的,其主要形式是政府从全体人民创

财富流失,而且还会重蹈当年日本、

入水平明显低于当年的日本和四小龙

造财富活动中取得税收,投资于基础

香港地区和美国等的覆辙,出现持续

的时候,丧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

设施等提高土地价值的市政建设项

的房地产市场过热和最终的硬着陆。

优势,被迫向外进行产业转移。大批

目。

如果房价高到把全部低收入阶层和大

在过去几十年中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

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在中国

部分中等收入阶层都排除在房产市场

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土地价值增长

之外,房产市场实际上就是在起“劫

在2004-2005年和2007年的两轮

速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首先,中

贫济富”的作用,政府就是在纵容先

房地产市场过热以后,都出现了热钱

国巨大的人口和有限的宜城土地,决

富起来的人(包括外国富人)掠夺后

净流入在第二年下降过半的情况。在

定了中国城市化的模式只能以节省土

富起来的和还没有富起来的人。

2009年的房市过热以后,却出现了热

地的集中型城市化为主。其次,由于

目前我国实行的土地批租制,

钱净流入在第二年不降反升的情况,

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长期实

本质上是通过预收50年-70年的地租

劳动力就会丧失就业机会。

72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ECONOMY | 经济

来回收部分的未来土地增价,用于市

致房地产市场过冷,最后陷入“一松

政建设。但是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50

就热、一热就紧、一紧就冷、一冷就

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中国,房市

年-70年的市政建设投资及其导致的

松”的死循环。特别是限制购房者身

困局和粗放发展困局是“三大”体制

土地增价。通过“招拍挂”批租土地

份的政策,不仅阻碍了人才的跨地区

的一对恶果,无论其中哪一个“瓜熟

也无法做到公平地回收土地增价,而

流动,而且阻碍了人才的跨国流动,

蒂落”,困局就会变成危机。目前的

且预收地租还必然通过抬高地价而抬

必然影响中国的自主创新。对外封闭

各种调控政策只是扬汤止沸的权益之

高房价。

的房地产市场还必然阻碍人民币的国

计,中国房市困局和粗放发展困局的

际化。

破解都必须靠釜底抽薪的“三大”体

因此,必须改革“大政府体制” 中的地方政府财政税收体制,把批租 制改为年租制以降低地价,设立城市

地区。

制改革。几乎席卷所有欧美主要国家

亡羊补牢犹未晚

建设债券,同时开征抵免个人所得税

的这次金融危机并没有证明“三大” 体制的“优越性”,反而证明了孙中

的房地产收益税以“精确打击”对房

中国经济的历史数据反复证明,

山先生“平均地权”思想的正确性,

地产的投机需求。同时,仅仅消除对

超过潜在增长率的超高速增长必然是

证明了改革“三大”体制的必要性和

房地产的投机需求还不够,还必须降

以失衡进一步加剧、结构进一步恶

紧迫性。

低对房地产的投资需求。这就需要大

化、风险进一步积累、矛盾进一步激

中国应该能够破解房市困局,

大降低储蓄率、拓宽投资渠道,也就

化为代价的。2010年的经济增长超过

因为我们不仅有孙中山先生“平均地

是需要改革“大银行体制”,解除金

潜在增长率1个百分点,但因为所谓

权”的思想作为指导,有日本、香港

融压制,把实际利率转负为正。

“中国需求”导致的进口商品价格上

地区和美国等的失败经验作为借鉴,

然而,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城

涨、房价上涨导致的国民财富流失、

而且还有德国的成功经验作为借鉴。

市化开始加速的时候,没有按照孙中

外汇储备亏损等损失合计很可能超过

在土地私有制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开

山先生“平均地权”的思想,针对必

了这多增长的1个百分点。更大的损

征税率为40%的房地产收益税,德国

然出现的土地增值和房地产投机的问

失是,中国离粗放发展危机和房市危

在保持房地产市场对外开放的情况

题,设计“平均地权”的制度化的解

机的爆发点又近了一步,调整和改革

下,维持了房价收入比的正常水平,

决方案,而是建立了类似香港地区的

的时间又少了一年。

实现了房地产价格的基本稳定,成功

纵容投机的土地批租等一套制度。在

显然,中国经济在2011年及以后

地避免了陷入几乎席卷所有欧美主要

上世纪最后十年日本和香港地区的房

的几年必须进行软着陆式的调整,经

国家的这次金融危机。当然,根据中

地产泡沫先后破裂之后,也没有认真

济增长率必须降到潜在增长率以下,

国的国情,房地产收益税的税率不应

吸取教训,及时改革体制。在2004年

也就是说比2010年降低至少1个百分

该低于60%。

房地产市场开始泡沫化以后,仍然坚

点。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必须把加快转

中国也应该能够破解粗放发展困

持以调控代替改革,以政策代替制

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第一要务,这就

局,因为我们不仅有韩国的失败经验

度,以政府代替市场的思路,终于导

必须真正改革阻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作为借鉴,而且还有美国的成功经验

致“房市困局”的形成。

的“三大”体制。目前的当务之急是

作为借鉴。正是美国1890年的《谢尔

各国实践反复证明,不在制度设

亡羊补牢,根据《“十一五”规划纲

曼反托拉斯法》、1914年的《联邦贸

计上对投机需求进行釜底抽薪式的精

要》提出的“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

易委员会法》和《克莱顿反托拉斯

确打击,单靠行政手段限制价格、限

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目

法》等一系列制度调整遏制了低效率

制利润、限制房型、限制贷款、限制

标,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对

大企业的过度扩张,保护了小企业,

购房者身份,结果不是压不住投机需

各级政府官员进行“十一五”的考核

使美国经济不但在总量上而且在人均

求,出现房地产市场过热和最终的硬

问责,尤其是在房价收入比严重偏高

上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S

着陆,就是连正常需求也压住了,导

和“能耗八大金刚”产业过度扩张的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73


经济 | ECONOMY

“她经济”力量的崛起 文/李秀娟 成功的女性领导必须在“是女人,但又不能表现得太女人”的钢丝上 艰难前进。

而今,全球成长最快、力度最猛的经济力 是什么?不是印度,不是中国,不是某个国家, 而是一个群体——女性姐妹团。据世界银行的估 计,到2014年,全球女性的收入将达到18万亿美 元,比现在将高出足足5万亿美元,而把中国和 印度的国内生产毛额预估值加在一起,也不及其 一半。女性全年掌控的消费支出高达20兆美元, 5年后有望增至28兆亿。 这是个“她经济”的时代。姐姐妹妹是推动 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席维斯坦说,产业若忽略这 个赚钱与花钱速度最惊人的族群,只能是自讨苦 吃。在“她经济”时代,女性市场的巨大潜力在 释放,女性创业时代在来临,女性高级管理人才 和CEO们在增长并成为影响商界的巨大影响力。 在现代社会,女性突破了传统的羁绊与禁 忌,挑战男性的传统地位和模式,这是社会发展 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这在近十多年的企 业管理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越来越多的女性 “巾帼不让须眉”,各种组织的各种职位上出现 更多的女性身影。 有统计数字证明,女性企业家在全球企业家 中的比例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不足10%,快速 上升到目前的约20%。甚至有早期的报告统计, 女性管理者比男性更有潜力,比起男企业家,女 企业家经营的企业中,盈利比例多7.8%,持平比 例多4.3%,而亏损少12.1%。 2010年12月16日,2010第二届中国商界女 性精英峰会发布《十年-中国商界女性的机会与 挑战》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女企业家诞生在20

74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ECONOMY | 经济

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随着改革

“红色的一代”。出生于1940年

历了社会转型和巨变,受西方影响较

开放深入进一步得到发展,特别是从

前的一代,她们生在旧中国,长在红

大,属于实力型消费者。她们接受能

1995年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到20世

旗下,有幸成为“妇女能顶半边天”

力强,敢于创新,敢用全新的思想和

纪末,中国女企业家占20%。21世纪

的最早拓荒者。她们经历的年代最坎

生活方式对传统父辈发出挑战,是活

则是女性创业和女企业家发展的世

坷最艰难,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跃于社会的一代。这一代的女性是目

纪,从2000至2010年这10年,中国商

到土改、反右、“文革”等重大政治

前市场中的新兴力量,许多也留过学

界女性成长并做出巨大贡献。中国商

事件,在中国近代革命战争和政治运

喝过洋墨水,不愿屈就于传统生活,

界女性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从2000

动中成长起来的老一辈,她们经历过

创业的趋势提高。

年的21%,上升至2006年的36.5%,经

太多历史的苦难甚至于最残酷的生离

“E时代人”。则是1980年代出

过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依然保

死别,在封闭的年代中受西方文化影

生的新新人类,属于体验型消费者,

持着这样的比例,销售收入在1个亿

响较小,是目前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深受电脑科技

以上的,保持在13%以上,而女性企

影响最根深蒂固的一代。她们恪守着

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享受着“失落的

业的盈利状况更佳,一直保持在98%

“奉献”、“理想”、“集体”等精

一代”和“幸运的一代”所创造的劳

左右。即使2009年中期,盈利面降

神,对流行趋势反应迟钝。

动成果,无忧无虑地长大,对流行事

至97%,亏损面保持在2%-3%这样的水

“失落的一代”。出生在1940

物敏感,喜欢彰显个性、崇尚自我,

平。女性创业与商界女性发展呈年轻

年至1960年,经历了大跃进、反右、

敢于批驳和颠覆传统观念和思想。她

化趋势。2009年调查显示,31-40岁

串联等政治运动,她们是与共和国同

们目前正在处于风华正茂的成长期,

的商界女性占30%,比2000年的28%提

龄的一代,经历了红色革命的激情年

也正在向而立之年迈进,还未成为

高了2%,41-50岁的商界女性占46%。

代,体验过上山下乡的艰辛,又历经

ShEO的中坚力量,还有待生活磨炼与 时间证明。

在2010年最新发布的胡润全球

和投入过“文化大革命”中的狂热与

百富榜中,中国女富豪成为全球最富

迷茫。她们经历过人生的跌宕起伏与

这五代女性在改革开放之后,开

有的。全球20位拥有10亿美元、白手

历史的巨大变迁,也是经历过最多价

始正式登上商界舞台,成为推动中国

起家的女富豪中,有11位来自中国。

值观错位又重塑的一代。她们中有因

商业发展中的坚力量,并改变着中国

2010年共有153位女富豪上榜,以张

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

企业管理模式与领导力,在商界中占

茵和吴亚军为首,占到了财富总数的

遇,成为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也有

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尤其是生于60年

11.2%。榜单操刀人胡润表示:“中

因此成为一大批下岗的人。杨绵绵、

代的“幸运的一代”,成为中国目前

国女企业家是绝对全球领先,在创造

刘明明、刘晓华等身上正具备着这一

商界的女性领导者的中坚力量,而生

财富方面没有第二个国家的女企业家

代人的鲜明的特征与性格特质。

于70年代和80年代的“转型的一代”

能赶超她们。”

沧桑巨变中的中国女性

“幸运的一代”。出生于1960年

和“E时代人”越来越崭露头角,正

至1970年,幸运地经历了高考恢复、

在慢慢走向中国女性领导者的前端。

改革开放,有机会成为1977年后接受 高等教育的首批青年,也成为计划经

领导力是否有男女之分?

回顾中国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

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试水者,成为市

沧桑巨变中,女性解放与社会角色转

场经济下的真正受益者,成长为中国

我们发现在媒体的报道中,有

变是中国社会最大的历史变革之一。

本土的中坚人士,成为新兴消费者。

28%的文章强调的是女性领导的外表

目前中国社会的女性主要经历了五

她们成为时代的最幸运的受益者。在

和女性气质,而男性领导这方面的报

代,从“红色的一代”到“失落的一

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为主要的弄潮

道仅有2%。显然,保持女性温柔妩媚

代”,再从“幸运的一代”到“转

儿,她们身上兼具了传统与现代的结

形象仍是社会对女性的期望。

型的一代”,直到90年代的“E时代

合,比起上一代的女性,她们少了些

人”。中国“ShEO”(泛指企业中的

沉重和失落。

在我们的研究中,女性领导和 男性领导都具备类似的特点,例如

女高管)代表了中国不同年代成长背

“转型的一代”。 出生于1970

“自信、活力、积极实现、努力工

景的女性,她们的成长道路充满坎坷

年至1980年期间,成长于繁荣富强的

作、雄心勃勃”等。但是,对于女

与挑战,却也更加因此丰富而多彩。

阶段,是社会经济转型的见证人,经

性,强调更多的是“积极进取”,而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75


经济 | ECONOMY

对于男性,“温和”更受注重。在媒

女性在领导活动中展现自己长处的重

化,更加发挥人的潜在一面,男性也

体眼中,成功的女性管理者都非常进

要品质。有观点指出作为女性领导,

有温柔的一面,女性有潜在的刚性

取,但社会还期望她们 “阳刚”和

他们的温顺并非软弱无主见,而是她

面,不论男女,皆刚柔并济。这表明

“阴柔”兼具。如果她们的表现不像

们特有的一种恢宏的处事态度,在处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多元化是领导

女人,就可能会被评论为“没有女人

理重大问题时能面面俱到,男人的刚

力发展的趋势之一,领导者必须拥有

味、攻击性、强硬、不和蔼、男人

劲有时反而会成为他们的弱点。女性

多元化的领导能力,以及丰富的领导

婆”;但倘若她们在服装、情绪和对

的亲和会是一股力量,在联络沟通方

风格。

员工的培养方面保持女性特点,又可

面,不论谈判和辩论多艰苦,女性进

但从企业职场环境而言,企业应

能会被判断为不适合担任领导。成功

行“交易和转换”的能力往往超越男

该制定相应的公司政策,支持女性更

的女性领导必须在“是女人,但又不

性。女性管理者的协调能力比较好,

好地发挥其影响力和领导力,从董事

能表现得太女人”的钢丝上艰难前

更能重视、观察员工的心理需求,并

会、管理层开始要倾听女性代表的声

进。除了拥有男性化的管理特点,女

且女性做事认真、细心、稳定性强,

音和观点,在战略层面成立委员会检

性管理者还必须让别人时刻注意到她

而且女性管理者的韧性更强,逆境中

验企业如何协助女性实现职业发展。

的女性气质。

更显坚定,善于沟通,比较容易说服

从企业领导层进行持续支持,关注女

别人。

性员工、经理人的需求与发展,进行

很多时候,社会和媒体更关注的 是女性领导的性别和社会角色而非其 管理能力和表现,女性的战略思路和

企业各层面的女性领导者培养。从企

刚柔并济的趋势

商业才能相对较少地被提及,即使提

业培训层面,可以对如何管理工作中 的性格差异提供系统培训,对女性是

到也总跟她的女性风格挂钩。与此相

感性、细腻、温柔,委婉、沟

如何进行压力管理、角色转变、时间

反,男性领导的管理风格和业绩却是

通、善解、慎重、包容,这些是我进

管理、心理建设、培养自信等。而对

社会和媒体所津津乐道的,他们的成

行的女性领导力调查中用于女性领导

男性的培训则是调整心态、自我认

功被媒体认为是自我实现,男性自身

者的关键词,以体现女性善于表达情

知、换位思考、EQ训练、同理心等。

的特质和素质是成功或失败的源头,

感,注重细节,沟通能力好的领导风

而针对女性的家庭责任和负担,

他们的困难和困扰主要是来自工作方面

格。调查中的大多数人表示男性和女

人力资源政策可以更友好一些,如灵

的障碍。男性的成功似乎更理所当然。

性领导风格有差异,特色各异。男性

活的工作时间,如因为要送孩子上

在我们的研究中,几乎所有的

的关键词则是理性、全面、强劲、果

学,可安排10点上班7点下班等灵活

男女高管都认为企业领导没有男女之

断、迅速、决策、魄力,以表示男性

工作制,可以推出家庭友善计划和其

分,大多数的企业都不认为自己会从

逻辑思维能力强,更注重战略思考,

他适合家庭的做法,以帮助女性管理

性别考虑高管人选。他们都认为一个

冷静从容。

人员平衡工作和家庭角色。在职业发

高管职位所需要的特质和能力,经验

其实在我们的研究中,“自信、

展上,可以设计“可进可出,可快可

和知识是没有性别之分的,任何企业

活力、积极实现、努力工作、雄心勃

慢”的职业生涯规划,避免女性陷入

只寻找最适合这个工作岗位的人。

勃”等特点是男女领导都具备的类

心理疲惫点而必须放弃工作。企业还

现代心理学已经证明,男女的智

似,但对于女性强调更多的是“积极

需要推出领导力发展计划,发现并发

力水平是相等的;在能力上,男性与

进取”,而对于男性反而是“温和”

展极具潜力的女性,进行跨职能培训

女性差别的本质应该是能力的特征,

更受重视。这暗示着具备“柔和”一

和直线业务的经验。目前,在财富

而不在于能力的程度。管理者性别的

面的男性管理者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

500强公司中,86%的公司制定了新的

差异会使其具有不同特长的能力结

度认可。而成功的女性管理者非常进

工作家庭计划,创造赢得家庭支持的

构,而不是能力的高低之差。

取,但社会还期望她们 “阳刚”和

工作环境。S

相比于男性,女性拥有的特殊

“阴柔”兼具。男性管理者更趋向于

的细腻、温柔的气质特点,应该是

人性化,而女性管理者更倾向于中性

(作者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米其林领导力和人 力资源管理教席教授)

76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ECONOMY | 经济

有无女性创业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发达与不发达的标志,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 志;中国女企业家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世界女性的创业与发展树立了典范。但 是,资金不足问题是女性创业的最大困难,技术、管理与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培育女企业家需要 政府、银行、大企业集团、NGO组织、高等院校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史清琪:期待更多中国商界“铿锵玫瑰”

体制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女企业

42.4%。2009年女企业家受教育程度

家的数量直线上升,据我们调查,这

在大专以上,包括研究生在内的比例

股势头至今不衰。到上世纪末,中国

达到了80%,比2000年45%提高了35个

女企业家占整个企业家的20%。2009

百分点,说明在新经济的时代,教育

年虽然经历了危机的冲击,但可喜

成为女性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

的是,我们的女企业家比例还是在

2009年的这个数据比男性企业家高

25%这样的水平。销售收入在1个亿以

出了6个百分点,说明女企业家们很

上的,保持在13%的比例。从分布来

努力。

看,在东部沿海城市女企业家的比例 相对比较高,有的已经可以达到40% 以上。而且女性领导的企业的规模也 史清琪 1981年起先后在国家计委,发改委 从事研究工作。曾任经济研究所副所 长、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 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自2000年 任职中国女企业家协会以来,致力于 研究中国女性创业与女企业家发展等 问题。

《社会观察》:中国商界的 “女人花”有着怎样的风采?

在不断扩大。企业盈利面一直保持在

史清琪:人们常常用“女强人”

98%左右。即使在2009年危机的低谷

来形容她们。其实,女企业家们兼有

期,盈利面降至97%,仅降低了一个

女性和企业家这两种特质,既在事业

百分点。

上表现得非常能干,又富有生活情 趣,她们是“铿锵玫瑰”。因为这些

《社会观察》:在中国商 界,女企业家群体的结构如何?

女企业家都是女士,都有一种伟大的

史清琪:女企业家整体素质在不

虑到一种爱意,比如怎么样能够让使

母爱精神,所以她们的产品里都会考

断提高,群体年龄结构合理,文化程

用者感到更舒适、更美丽。女企业家

《社会观察》:目前中国女 企业家在整个业界的比重如何, 与欧美等地比较,情况怎样?

度普遍提高,接受新知识能力增强,

非常关心细节,追求完美。她们是用

所管理的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盈利水

爱心生产产品和服务,奉献社会,奉

平在危机中受影响不大,行业分布

献人类,让世界更美丽。

史清琪:上世纪末前后,发达

越来越广。各行各业都有女性领导的

和前几年相比,中国商界女性开

国家中,女企业家占企业家总数的比

企业,金融、批发、餐饮、旅游等服

始重视生活质量和健康了。2000年中

例达到40%-50%,也就是女企业家和

务业领域大概占59%。这也和女性长

国商界女性的日平均工作时间100%在

男企业家差不多呈现一比一的格局。

处有关,比如,所从事的服务业发展

8小时以上,50%在10小时以上,最长

在中国,女企业家诞生在改革开放之

势头是很好的。女企业家年龄大部分

的日工作时间是17个小时。有80%的

后的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深入,特

在31岁到50岁之间。2005到2008年期

女企业家的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下,

别是1995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间女性领导的企业技术进步贡献率为

平时也没有时间锻炼。这说明大家在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77


经济 | ECONOMY

发展的初期非常勤奋,超负荷运转。

业家仍旧承担照顾老人和接送孩子上

多女企业家都有着曲折的经历,经受

2009年我们的调查表明,已有80%的

学的家务。

了WTO的考验,“交了学费”。2000

人日平均工作时间在8小时(或以

年进入WTO的前期,我们做过一些调 查,有一半的女企业家对国际市场的

降至20%。睡眠时间已能够达到平均

《社会观察》:女性创业的 内在优势和局限是什么?

7.1个小时。增加了娱乐锻炼时间,

史清琪:一般来说,女性比较认

74%的商界女性对国际劳动组织的劳

学会并有条件在休息娱乐中接待客户

真、细致,但是在把握全局上略微弱

工标准不熟悉,或者根本不知道,超

和广交朋友,这说明中国商界女性已

一些。应该说,从整体看,中国商界

过54%的女企业家对本行业的国际经

日趋成熟。

下)到10小时之内,10小时以上的已

规则和各种标准不够熟悉,大约有

女性始终充满自信。2000年有70%以

济和技术标准不太熟悉或不知道。而

实际上,绝大多数女企业家在事

上的商界女性对自己经营的企业感到

到了2006年约有50%的女性领导的企

业成功的同时,也同样有着美满的家

满意或十分满意。即使在金融危机的

业走上国际化道路。现在,中国商界

庭。大多数女企业家的丈夫是能够理

冲击下,97%的人对前景仍持乐观态

女性不仅和亚洲发展中国家而且和日

解女性创业并给予理解和支持的,当

度。金融危机之中,中国女企业家经

韩、欧美都有贸易往来。粗略来说,

然也不排除少量的婚姻破裂现象。女

历了许多风风雨雨,98%的女性领导

约有50%的女企业家走出了国门,企

性事业成功之后往往仍旧以原有的家

的企业活了下来,并踏上了可持续发

业生产的30%的产品直接或间接销往

庭为重,仍然注重节俭。虽然工作繁

展之路。

海外。

《社会观察》:女性创业的 外部环境怎样,是否有大的变 化?

忙,她们仍可拿出2小时左右的时间

创业的企业家转换为普通的贤妻良

史清琪:中国商界女性走进国际

《社会观察》:在中国商 界,“女人花”持续绽放很不容 易。女性创业、守业的最大困难 何在?

母。据我们统计,约有60%的女性企

市场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许

史清琪:资金不足问题仍是女性

照顾家里,在她们心里,家的地位永 远是最高的。只要有一点空余时间, 她们就会留在家里,从一个带领员工

78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ECONOMY | 经济

创业的最大困难。缺乏资金渠道,民

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还是

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要制订相关

营企业贷款难,投融资体制和政策尚

地区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的体现。因为

政策支持女企业家创业与发展,政府

需完善。

对一个区域来说,经济结构单一对发

应尽快出台采购女企业家企业产品的

女企业家认为竞争对手过于强

展不利,民企可以使经济活跃,女性

政策。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创业与发展

大,要打败或者超越对手,把自己的

创业比重增加可以弥补结构单一的问

的资金还要加强,同时,要有性别视

品牌树立起来比较难。中西部和东北

题,对调整经济结构有利。

角,要鼓励社会各界建立起扶植女性

地区的女企业家认为缺乏融资渠道,

在解决妇女就业方面,66%的女

创业与发展的基金,继续拓展小额贷

沿海地区的女企业家更多地希望改善

性领导的企业中女职工的比例占了

款的业务形式,疏通投融资渠道,完

体制和完善政策。中小企业缺少资

50%以上,比男性企业的女职工比例

善投融资体制与政策,做到公正公

金,打造品牌有很多困难。女性领导

大,说明女性领导的企业在吸纳女性

平,使弱势群体能以比较简单的程序

的企业99%都是中小企业,现在中小

就业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外女

得到创业与发展的资金。另外,要鼓

企业的寿命是越来越短,原来平均是

性领导的企业盈利水平比较高,绝大

励大中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为女性创

3.5年,现在平均是3年。为什么中小

多数女性领导的小型企业2008年的利

业与发展提供经费和经验上的帮助。

企业平均寿命越来越短呢?我发现一

润与其创始年相比显著提高,亏损比

对女企业家群体自身来说,要努

个问题,女企业家领导的企业缺少自

例也由创始年的9%下降为3%。女性企

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创新水平,与

己的发展战略,缺乏企业文化的支

业家和她们的产品连接着企业职工、

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全球

撑,这也是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大

政府、社会,形成一个“链”,会产

化使我们女企业家群体面对竞争加剧

问题。

生很多无法统计的影响,职工家庭的

的局面,但是全球化也给我们带来商

变化、社区的发展、政策的调整、城

机,使我们开拓了眼界,使我们学到

市的发展等等都会有所改变。

了知识,使我们找到了合作伙伴。现

《社会观察》:您曾经说 “女性管理者的崛起不仅是中国 的一个现象,而且是一种世界的 潮流,二十一世纪就是女性创业 的时代。”

在的女企业家群体面对的是既竞争又

《社会观察》:您对培育更 多高素质的女企业家有何建议?

合作的局面,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这 个商机,要学会合作,要创造和谐双

史清琪:女性创业与商界女性发

赢的局面。女企业家应该在管理、创

史清琪:确实,世界进入了新

展呈年轻化趋势。2009年调查显示,

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新农村建

经济时代,男女体力上的差别已经不

31-40岁的商界女性占30%,比2000年

设、承担社会责任和关注人类健康

再是创业的障碍了。无论国内还是国

的28%提高了2个百分点。现在有大批

方面大显身手,踏上绿色经济发展

外,女性的力量越来越重要,这是社

女大学生开始创业,特别在上海、

之路。

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江浙这一带,大学生创业成为新的热

中国商界女性管理者的崛起不仅

点,其中女大学生创业为数不少。但

会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产业结

《社会观察》:女性创业的 意义何在?

是从总体来看,中国女企业家仍是一

构的调整,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状

个相对弱势的群体,无论从经历和经

况,解决大批职工的下岗再就业问

史清琪:女企业家们凭借中国女

验上都尚显不足,政府与社会对这一

题,而且随着这部分企业的壮大,女

性素有的勤劳和智慧创业,不仅为了

群体的关注与支持,特别是进入决策

企业家们会更多地关爱社会、回馈社

利润,更为了实现自身价值。

主流,尚需一个过程。

会,她们将改变中国社会的面貌,为

有无女性创业是一个国家、地

培育女企业家需要政府、银行、

区、城市发达与不发达的标志;也是

大企业集团、NGO组织、高等院校及

和谐社会贡献力量。S (采访/程也)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79


文化 | CULTURE

《古炉》:一种新的“文革叙事” 文/张丽军 小说《古炉》对这场民族劫难和心灵创伤进行一种个体史、民间史、 村落史、心灵史的审美思考,为我们呈现了一份独特而又极为宝贵的 “文革”文学叙事。

在2007年发表《高兴》的四年 时间后,贾平凹再次走进自己的生命

事件及其全过程进行审美想象的作品

队与红大刀队的派别一次次厮杀、

并不多见。

“说病”的善人被活活烧死、造反派

记忆深处,挖掘内心挥之不去的“文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贾平凹的

革”记忆,2011年出版的小说《古

《古炉》小说对“古炉村”“文革”

炉》对这场民族劫难和心灵创伤进行一

的整体性审美想象和历史思考是具有

事实上,“气味”,不仅是整

种个体史、民间史、村落史、心灵史的

突破性和标志性的。这不仅意味着一

个小说文本的核心词汇,承担了串联

审美思考,为我们呈现了一份独特而又

个禁区的打破,也标志着一种新的

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而且这些间

极为宝贵的“文革”文学叙事。

“文革叙事”的开始,即一种客观冷

隔不一的“气味”出现还构成了全书

静、沉入历史内部、思考政治与人性

错落有致的叙述节奏。可以说,“气

的“文革”深度写作模式。借助“古

味”是贾平凹对“文革”审美想象的

弥漫于“文革”的死亡气息

头头被枪毙等等仇恨、血腥、暴力、 死亡都无不被狗尿苔所感知到。

炉村”民间小人物“狗尿苔”的眼

一个最重要的“意象”,正是借助于

新时期文学中的“伤痕文学”、

睛,贾平凹投射出了他对“文革”的

对“气味”的敏锐捕捉,贾平凹深深

“反思文学”、“知青文学”,以历

一种个体方式的审美观察、认知、想

攥住了“文革”这场民族劫难中最重

史反思和价值否定的方式来书写“文

象与思考。

要、最惊心动魄的东西——弥漫于

革”遗留下的精神创伤;但是,这些

“狗尿苔怎么也不明白,他只是

审美书写过多地充斥了“文革”当事

爬上柜盖要去墙上闻气味,木橛子上

者的情感,呈现为一种受害者审美思

的油瓶竟然就掉了。”贾平凹在《古

维。随着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社会转

炉》开篇第一句话就点出了小说的关

型,“改革文学”、“寻根文学”、

键词,同时以一种隐喻的方式告诉

从新时期到新世纪文学,中国

“先锋文学”等文学浪潮成就了新的

读者:油瓶——青花瓷摔碎了,“古

当代“文学”不惮于“恶”的呈现与

历史书写,1990年代以来“文革”渐

炉村”要出大事了。故事就这样发生

展示,如余华早期叙事的冷冰冰的

渐淡出作家的审美视野,否则就变得

了。“气味”既显现于狗尿苔与蚕婆

“恶”、阎连科乡土叙事中深入骨髓

不合时宜。这当然有着很多的原因,

的对话中,也表现在文本的叙述中。

的、难以打破的“无物之阵”,《古

但作家自身责任担当勇气的缺失和匮

小说在平静舒缓的叙述中,向读者敞

炉》则是一次对文革人性之恶的大规

乏是不言而喻的。新世纪以来,“文

亮了“狗尿苔”对人世间生死命运的

模、集中性的审美书写。

革”成为一个审美书写不容回避的问

特殊感知方式,而且建构了一个打通

面对古炉村在“文革”时期集中

题,对“文革”的审美书写渐渐呈现

内在和外在、个体自我与村落群体界

爆发的人性之恶,作者采取一种客观

多样化形态,有关“文革”的短篇小

限的嗅觉纽带。随着故事的发展,作

中立的审美态度,在原生态呈现当时

说、长篇小说日渐增多,叙述角度和

者渐渐向我们展示狗尿苔所闻到“气

的疯狂、暴虐、血腥的同时,也描绘

情感价值判断渐趋多元、客观。余华

味”的独特、怪诞和血腥——一股随

古炉村民众群体散在的、民间的、深

的《兄弟》、苏童的《河岸》、常芳

着人性之恶的集中爆发而导致的“死

厚的善良、自省与救赎,展示了一种

的《桃花流水》等新世纪长篇小说都

亡”气息,弥漫于古炉村这个山清水

同样强大的拒绝暴力、期待和平安宁

涉及“文革”,但是单独对“文革”

秀的历史时空中。投毒杀人案、榔头

的心灵本性。蚕婆因为是伪军属,被

80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文革”历史的“死亡”气息。

闪现在人心中的善的力量


CULTURE | 文化

古炉村定为“四类分子”阶级敌人,

50年代到70年代,文中虽然说夺权者

一有风吹草动就要当批判典型;她收

都要砸山神庙,支书土改砸过;“文

养的狗尿苔每每受到牵连和村人的侮

革”中霸槽也来砸,这是非常好的联

辱。但是蚕婆并没有记仇,而是默默

结,但是却没有能展开叙述,给予作

为村里的生老病死操劳,她以推拿、

品更大的审美空间和思想深度。小说

针刺、拔火罐、驱鬼等传统方式给村

仅局限于古炉村,事实上造反派头头

人“摆治病”,有一颗善良澄澈的心

霸槽曾到过城市,作者却一笔掠过;

灵。对于把她定为“四类分子”的村

霸槽也曾感慨过同学都发迹了,为自

支书,蚕婆在他下台遭受侮辱、谩

己窝在古炉村的命运而焦躁不已,这

骂、殴打的时候,关怀老支书;对于

本来可以呈现一个更复杂的社会背景

孤苦无助、未婚先孕、营养不良的杏

和人物多元的心理世界,作者也没有

开,贫穷的蚕婆把自家的白公鸡送给

展开;在“文革”高潮时期,霸槽想

她。对于村里的派别武斗,蚕婆禁止

象做公社革委会委员,但作者也没有

狗尿苔参与任何一方,这一方面是出

让他当成,把这些都可能扩大作品的

于自保,另一方面也是对血腥暴力的

审美叙述空间、更宽阔地展现“文

拒绝。对于红色榔头队和红大刀队员

革”历史的叙述元素轻轻放过,使人

可能遭到的生命危险,蚕婆和狗尿苔

物局限于狭小的审美空间之中。

出于善良的本心冒着危险掩护、隐藏

达到了贾平凹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平?

在人物形象的审美空间受到抑

和救治。

这是值得商榷的。在阅读完《古炉》

制、丰富性没有得到更好呈现的时

不仅蚕婆、善人、狗尿苔等有

之后,我在感受到贾平凹缜密绵实、客

候,贾平凹却在善人形象的身上放纵

一颗善心,在“文革”最乱的时候,

观冷静、魔幻怪诞的审美叙事魅力的

了自己的笔墨,导致了人物形象的

古炉村人自发组织起来到农田劳作,

同时,也有着一种极大的审美遗憾。

“肥大症候”。善人的形象是独特

有着自己的底线和良知。如杏开一面

《古炉》中关键性的、具有串

的,是立足于中国佛教、儒家等传统

爱着叶霸槽,在别人设计陷害的时候

联情节发展的人物狗尿苔与《秦腔》

文化哲学基础上的审美创造,也是非

为他通风报信;但是在要出人命的时

中的“疯子”引生可谓是异曲同工,

常有意义的书写尝试。善人的许多言

刻,也保护与霸槽对立的红大刀队的

狗尿苔也一度被村民视为“疯子”,

语都是非常中国化的,是中国传统文

人。

二者都具有穿越常人、透视未来的神

化的产物,书中概括为“伦常道”。

“人的天性本是善良的,因为

秘性、魔幻性功能。这在一方面增加

但是对于这样一个通彻传统文化哲学

受气禀所拘,物欲横流,才不明不

作品神秘魅力,同时也对作品的故事

的人物形象,作者一方面对其知识结

灵了。”《古炉》小说的深刻性不仅

结构和思想深度构成了一种伤害。正

构和人文修养缺少必要的铺垫。善人

仅在于大规模叙写“文革”劫难,而

是由于狗尿苔这种魔幻性、异于常人

的话语不仅让读者质疑言说者的身

且还在于作者以一种悲悯的方式、客

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故事叙述和审美观

份,也让读者质疑受众者的理解能

观的态度审视人性之恶,积极挖掘和

照,从而导致了作品主要人物形象的

力;显然,善人的很多话语霸槽、狗

合情合理地显示了在这个恶的泛滥的

“失语”,即主角朱大柜、叶霸槽、

尿苔、来回是听不懂的,这不能不说

时刻,在“古炉村”的民间还存在同

朱天布等人都是一个个被动的叙述

是一个审美负累。追寻根源,就在于

样,乃至是更为宽广、深厚、强大、

者,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丰富性和激

作者过度干涉故事情节,越过了叙述

绵延不绝的善的力量。

烈内心冲突的复杂性都难以展开和呈

人的身份,直接承当了说教者身份。

现。这是贾平凹审美叙事方式的局限

或许,这真正实现了贾平凹的言说欲

所在。

望和哲理展示,但却伤害了作品的审

值得商榷的审美局限 如何评价《古炉》?是不是真的

在叙述格局方面,《古炉》也没 有充分展开。《古炉》的叙述时间为

美结构的内在完整性。S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81


文化 | CULTURE

当代文学的“中国经验” 文/黄平 当代文学正处于历史性的张力之中,“中国经验”总体性的想象,与 各个阶级充满巨大差异性的体验,构成一种无法忽视的文化冲突。

几年前,华人作家哈金对“文学

编》的批评)、张爱玲的批评,大致

在这个意义上,真正有可能讲

与经验”做过一个著名的判断,他指

能够理解“伟大的中国小说”的指

述“中国经验”的,不是两千年前的

出“伟大的中国小说”应该是:“一

向,假如狄更斯、巴尔扎克、托尔斯

孔子,而是我们的当代文学。然而,

部关于中国人经验的长篇小说,其中

泰是中国作家的话,应该能够满足哈

至少到目前为止,就笔者而言,读起

对人物和生活的描述如此深刻、丰

金的期待。

来真正感到亲切的作品,宛如镜子一

富、真确并富有同情心,使得每一个

和19世纪的英国、法国、俄国类

般显出生活的作品,仍是二百多年前

有感情、有文化的中国人都能在故事

似,中国同样处在一个巨变的时代,

的《高老头》与《远大前程》。当我

中找到认同感。”

尤其“改革”三十年,深刻影响着每

们谈论女人的命运的时候,我们谈论

哈金这一定义,细读下来并无洞

一个人的生活。在主流的表述中,这

的是安娜·卡列尼娜;当我们谈论青

见,“深刻”、“丰富”、“同情”

种巨变被命名为“大国崛起”。但有

年的未来的时候,我们谈论的是大

这类词语,流于一种泛泛的普遍性。

意思的是,我们或许有“大国崛起”

卫·科波菲尔;当我们谈论壮阔的人

他的表述,更近似一个姿态,念兹在

的现实,但是没有“大国崛起”的叙

性的时候,我们谈论的是《九三年》

兹于打通大陆文学与海外华语文学

述,这依然是一个充满“美国梦”的

的郭万。我们必须用19世纪的欧洲文

“中心/边缘”的格局,“最后我想

世界,我们读不到“中国故事”。当

学来谈论此刻的人生经验,对于当代

指出伟大的中国小说的意识的形成,

我们想起“中国”的时候,第一个想

文学而言,这确实是一种尴尬。

将取消中心与边缘的分野,将为海内

到的恐怕是鞋子与衬衫,一个低级、

仅仅从“经验”的层面要求文

外的中国作家提供公平的尺度和相同

嘈杂、污染的世界工厂,带有强烈印

学的话,对于“中国经验”的传递,

的空间,因为大家都将在同一起跑线

染味道的巨大纺织品车间。

“十七年文学”反而吊诡般地做得好

上,都面对无法最终实现的理想。今

由此,所谓“软实力”的讨论

一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历史文

后不管你人在哪里,只要你写出接近

近年来成为国家层面的焦虑,比如

献(同样值得警惕的是,并不是说历

于伟大的中国小说的作品,你就是中

新华社准备创办中国的CNN等等,都

史文献式的文学就是好的文学,二者

华民族的主要作家”。

尝试回应这一问题,然而这仅仅是技

有时候相关,有时候相反),比如

然而,和近年来顾彬的质疑类

术上的,演播厅的灯光亮起,中国准

《三里湾》与《创业史》。至少到80

似,尽管哈金的表述大有疑问,但

备怎么介绍它的“经验”?勉强被视

年代为止,路遥的《人生》与《平凡

是涉及到的问题是真实的。哈金的

为一种可能性的,是所谓的“国学复

的世界》依然封存了宝贵的“中国经

批评,如果换一种说法可能更为形

兴”,在传统文化中来讲述此刻的中

验”,当我们谈论高加林与孙少平的

象,为什么当代文学没有他素来推崇

国经验,其标志是奥运会开幕式,但

时候,我们知道自己在谈论什么。

的“俄国小说”?在他的文章中,通

是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的断裂,依然

至少到目前为止,当代文学一

过对于昆德拉、卡维诺、杜拉斯、博

找不到弥合的方式,奥运会开幕式的

流的作家,也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尝

尔赫斯、鲁迅(更多的是对《故事新

上下半场,完全是两个故事。

试回应“中国经验”。王侃教授分析

82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CULTURE | 文化

余华在《兄弟》时有一个精彩说法,

大可面目不清。由此,随着“漫长的

说,我们的作家可以试一试,看看能

就是不再写树的倒影,而是“用的是

90年代”的展开,“中国”不断地碎

否讲出当下青年的真切体验,从郭敬

19世纪小说那种正面叙述”,“正面

裂,不断在“市场”的搅拌机中生产

明的“幻城”中接回自己的读者。

强攻”地写这棵树本身。比如《兄

出原子化的个人。此刻的中国,文化

问题的关键或许在这里,当代文

弟》、《秦腔》、《赤脚医生万泉

认同在哪里?故而,如果说“十七年

学与当代经验之间,没有找到一种恰

和》等等,都在一个“大历史”中展

文学”或是“80年代”更好地表达了

当的形式与内容的关联。面对此刻的

开叙述,真正的主人公,都是“变动

“中国经验”的话,不在于作家的写

中国,我们尚没有发明出对应的形

中的中国”。然而,围绕这些作品

作能力,而在于彼时有一个相对稳定

式,无论是现代主义式的,或是现实

的论争,反而显示出此刻巨大的差

的共同体,维系着一个普遍的共识,

主义式的,都无法真切回应复杂到目

异性,这或许提示我们,“文学与

当这个“共同体”遭遇危机的时刻,

炫的中国。对此,一个巧妙的方式是

经验”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文学

无论是“文革”还是“漫长的90年

将其荒诞化或象征化,然而,这是不

问题,而是和文学的历史语境密切相

代”,“文学”对于“经验”的处理

是再次躲到树的影子里去了呢?这就

关。

都感到吃力,而流于高度的形式化,

像无法在柏拉图的洞穴里仅仅通过影

比如样板戏,比如我们的“先锋文

子来讲述外面的世界。值得反复重申

学”。

的是,现实的中国经验,事关未来的

在这个意义上,哈金对于“伟 大的中国小说”的描述,真正重要 的一个词是“认同”。“经验”永远

无法回避的是,当代文学正处

中国想象,正是在这样的尺度上,

是首先表现为形形色色的亿万种“体

于历史性的张力之中,“中国经验”

“伟大的中国小说”不仅仅意味着赞

验”,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

总体性的想象,与各个阶级充满巨大

美,甚至不仅仅是“文学”的。正如

亿万种不再是一个夸张的修饰。终其

差异性的体验,构成一种无法忽视的

余华所说:“伟大的作家都以自己独

一生,无论是如何勤奋的旅行家,也

文化冲突。形象一点说,“海藻”与

特的姿态走上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道

只能遇见极小部分的同胞,如何确信

“宋思明”,无法分享一个共同的

路,然后汇集到了爱与恨、生与死、

“我的”体验是“中国性”的?归根

“中国”。诚然,通过“特殊性”而

战争与和平等等这些人类共同的主题

结底,“中国经验”和总体性理念相

抵达“普遍性”,通过文学而抵达宗

之上。所以文学的存在不是为了让人

关,当我们谈论经验的时候,我们谈

教,是大作家和大作品的必要尺度。

们彼此陌生,而是为了让人们相互熟

论的是对经验的共识、想象与信仰,

然而问题在于,当代文学所面对的现

悉……什么是文学天才?那就是让读

一个脑海中“真实”的中国图景,一

实处境,如很多作家能体验到的,

者在阅读自己的作品时,从独特出

个彼此认同的中国故事。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之中”,

发,抵达普遍。”S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

问题正在于,上世纪90年代以来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生活,不平衡的

中国历史的一个起点,是对“理念”

生活”。阶层和阶层之间,个体与个

的放逐,黑猫白猫并不重要,这只猫

体之间,很难分享共通的体验。比如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83


专栏 | COLUMN

股市正上演“调控”的后果 宏观经济波动具有福利成本的原因主要在于,宏观经济波动通过诸如 经济和政策的各种形式的不确定性,给未来投资和消费的增长带来负 面影响。

江南 本刊主笔

2011年的春节,中国A股投资者的心情多半不太好,

变的事件进程,当所有人“理性”时,往往会呈现出极大

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里,上证指数全年跌了超过15%,尽

的非理性现象,当所有人都在“猜测”别人的“非理性”

管其中也存在一部分结构性行情,如创业板和中小板市

和“理性”时,事件又会发生意料不到的变化。

场,但是由于市场波动剧烈,甚至全无征兆,突然暴涨的 股票也往往是投资者参与人数较少的小盘股,全年一结

以下内容,笔者就试图简单地漫谈后两种市场可能 性。

算,亏损的股民人数远远多于赚钱的。 其实,这还不算最郁闷的事,郁闷和幸福一样,往往

33?22?1?都不是!

是比出来的。春节期间,大洋对面的美国市场天天红盘, 道琼斯指数创出新高,就算是去年饱受困扰的希腊、爱尔

英国曾有数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来验证人的“理

兰等地的资本市场,也并不逊色中国A股市场多少,而H股

性”,假设有一个高额的悬赏要发给某个猜对谜底的人,

占了很大比例的香港地区市场,更是一片牛气冲天。笔者

题目是:1000个人每人报出一个0到100之间的整数,最

身边的很多投资者都在问:2009年中国是全球率先复苏的

后,谁的数字最接近所有数字的均值的2/3,就可以得到

经济体,甚至带动了全球的复苏步伐,但就在经济学家们

(或者平分)这笔极大的奖金。

狂呼警惕欧美“二次探底”之时,中国资本市场却率先崩

假如一个“理性人”,一般会做这样几种的推理:首

盘,如果说股市真的是经济“晴雨表”,难道说中国要率

先,最容易想到的是所有人可能报出数值的中位数50,它

先“二次探底”?抑或又要回到“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并

的2/3就是33;其次,更深入思考会发现大家都有猜33的

无直接关系”的论调上去?

可能性,那么,就猜22比较靠谱?不对,到了这一步,肯

笔者认为,所谓“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关系”,肯 定不会是一种线性的关系,亦非有些半桶水专家说的“股

定会继续思索,22的2/3=17,17的2/3=12——最终的结论 是几?无疑应该是1!

市提前半年到一年反映宏观经济”的关系。道理很简单:

然而,这样想无疑是错了,因为没人生活在完全理性

首先,资本市场是一个定价场所,宏观经济决定的只是市

人的“完美环境”中(如果有这样的环境,人类就可以用

场内交易资产的内在价值总和,却无法决定供求关系,如

很刚性的制度约束彻底实现“自由、民主、平等、环保、

果IPO飞快推进,或者资金紧张,肯定会影响定价,不会

幸福”等等普世价值了),现实世界是一个必须承认有人

是一种简单的关系。其次,资本市场并非一个真空地带,

“只能思考到50的2/3这一步”的环境(甚至很多人的理

没有一个万能的“定价模式”存在,不能以一个固定的资

性程度连这个程度都达不到,会猜出100的2/3=67),现

产收益率关系来解释一切资产价格,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

实世界更是一个因为大家理性程度不一将导致“最理性的

和“补偿要求”会决定性地主导这个市场。最后,资本市

人不能得奖”的环境。

场的参与者会以何种态度来应对“风险”,是一种瞬息万

84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好了,现在公布结果,最后的结果是猜中13的人得


COLUMN | 专栏

了奖——就像在资本市场里比较笨的人(普通散户)输小

上是得不偿失的。这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引起众多学者的兴

钱,最聪明的人(比如LTCM、尼克李森、贝尔斯登)输大

趣,纷纷用各种模型和方法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尽管研究

钱,只有聪明的恰到好处有点世故又偏偏很懂人性的人,

结果各异,但总体来说,多数经济学家倾向于接受这样的

始终在赚钱。

观点,即如果资产价格反映了投资者的偏好,那么较大的

这个实验的另一个有趣之处在于,假如看过实验结 果的人再聚集起来搞一次同样的活动,结果会是几?无论

股票风险溢价意味着股票市场的系统风险具有较大的福利 成本。

如何都不会是13了吧,因为猜13的人会多起来!这一点也

这个看上去比较拗口的话可以用这么一个例子来理

很像资本市场,在一个每天开盘博弈的场所,吃过亏或赚

解:A市场的股票市盈率均值为20倍,B市场的股票市盈率

过钱的人都会受到自己的影响,所以市场每个局部都可能

均值为30倍,两个市场的长期利率一样均为2%,也就是

是非常“理性”的结果,但是总体结果却很难预料。假如

说,A市场的投资者愿意承受的风险更小,要求获得的风

大家都预期宏观经济非常健康,结果就是非理性地起了泡

险溢价更高,也就意味着A市场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对

沫;假如大家都判断市场很迷茫混沌,不确定性很高,即

社会福利造成的伤害更大。这也就反映了金融海啸期间,

使是同一个宏观经济前景,也可能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

为什么原来越“便宜”的市场崩盘后造成的社会灾难更

早在半个多世纪前,莫迪利亚尼和米勒就已经证明:

大,类似中国这样6100点跌到1600点的市场,好像也没什

股权收益率是资产结构的函数,也就是说,即使是两家一

么太大的了不起。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B类市场的管理

模一样的上市公司,只要资产结构不同,其股票收益率就

者更有意愿使用调控手段,因为看上去成本更低。

必然不同,市盈率也必然不同。根据这个理论,即使在

但是,我们必须要从另一个角度观察问题。宏观经济

“真空环境下”,A股市场和美股等境外市场的市盈率水

波动具有福利成本的原因主要在于,宏观经济波动通过诸

平本来就应该是完全不同的。此外,在现实中,后金融危

如经济和政策的各种形式的不确定性,给未来投资和消费

机时代的资本市场变动因素中,除企业外,最大的变量其

的增长带来负面影响(比如突击投放货币或者收拢货币,

实都来自政府的干预(中国市场此前的20年最大的变量也

都会令投资和消费行为无序)。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普遍

都是政府干预),但这些境内外市场的干预力度以及影响

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要远远大于

都是差异极大的,自然也会造成截然不同的效果。最后,

发达国家,如世界银行2000年的研究表明拉丁美洲国家降

投资者面对政策的巨大不确定性,每个人都会选择“理

低消费波动的福利改进超过5%~10%,而发达国家在这方

性”的应对措施,同时会有相当部分人针对“别人可能的

面的福利改进很少会超过1%。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在

理性措施”进行反制,于是,市场呈现出了千奇百怪的景

于:一是发展中国家容易受到更大的外部冲击,如国际资

象。

本流入的突然停止或大量资本外逃及大宗商品项目的国际 贸易发生意外变故等;二是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国内冲击比

谁更爱调控?

发达国家大,根源在于发展过程中的政策变革往往会出现 自我冲突的情况(如2008年中国货币和财政政策在半年里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和普通民众都认为经济波动会

的180度转身)。长期的研究表明,降低宏观经济波动性

降低社会福利,而美国经济学家卢卡斯1987年发布的研究

的最好方法是金融体系的完善和政策的长期稳定化,这都

报告认为:降低经济增长的福利成本极其巨大,而经济波

有利于经济体中的全体成员自我调整,抵抗波动。

动的福利成本微不足道——也就是说,如果为了“熨平”

于是,我们发现这两个现象中存在了一个明确的悖

经济波动而采取人为调控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的手段,基本

论:新兴经济体市场的参与者普遍更有活力也更愿意承受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85


专栏 | COLUMN

风险,要求更少的风险溢价,于是政府调控经济的成本看

大影响之一。此外,风险溢价上升,股价下降的意义还表

上去更低;但是,对新兴经济体来说,经济波动的危害远

现在公司决策的短期行为上,现实中不确定性无时无处不

远大于发达国家,而宏观经济政策不稳定是增加波动性的

在,尤其是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问题的存在,使这种不

推手。那么,政府究竟该不该频频调整经济政策呢?笔者

确定性在中长期投资中更加突出,因此,公司往往凭借短

认为,类似中国从2008年到2011年初经济政策连续变幻的

期内的宏观经济条件和金融市场状况做出决策。这很可能

情况,很明显地是来自哈耶克所谓“致命的自负”——政

导致公司过分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在短期没有效益而在

策制定者看到了新兴市场调控的外部成本偏低这个现象,

长期会获得更大利益的投资活动。

也不会不知道新兴经济体更扛不住经济波动的问题,问题

上述讲的是风险溢价提升后对市场中一大主体——

在于他们并不认同政策长期稳定化是降低经济波动的有

企业——的影响,风险溢价加上政策预期晦暗不明还会导

效手段,而是执迷于“灵活调整”才是降低经济波动的手

致市场中另一大主体——投资者——的行为高度“投机

段!

化”。 正是在这个逻辑循环之下,中国的资本市场参与者

较高的风险溢价意味着资本成本较高。对理性个体

面临了一个全世界数一数二的政策不确定性的博弈环境,

投资者而言,自然会因为资本成本变化而重新评价各种投

真空环境里的“理性”与“非理性”的界限模糊甚至转

资机会,并制订最优投资决策。此时的投资者情绪会极端

换,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理性路径”。突出表现为,面临

“厌恶损失”,包括机构投资者也会趋向短期化投资模

政策高度不确定性的市场投资者,比如从2009年底面临货

式。

币政策不确定性、2010年全年遭遇房地产调控政策不确定

笔者有个朋友,既投资美股也投资A股,他感到很不

性的中国A股市场投资者们,会选择要求更多的“风险溢

解的是,为什么在A股市场,中小型企业会比大型企业的

价”,即市盈率更靠近无风险利率的倒数水平,加上此后

估值贵那么多,而在成熟市场,历史悠久的大公司是有溢

连续加息又提升了无风险利率,使得资本市场的价格水平

价的,因为它承受风险的能力更高,而小公司面临系统性

逐级而下,跌跌不休。

风险会毫无办法。其实,他的这个说法是过于“真空化” 思考问题的结果,撇除小公司的潜在发展性更高不提,单

投机客才是“理性人”

就抵抗风险的能力来说,最理性的办法不是买入大公司长 期持有来抵御风险,而是买入小公司恶炒一把转嫁给别的

投资的Q理论表明:公司的最优投资量是平均Q值,

投资者逃离市场!

即资本的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之比率的递增函数。由于资

另一个“理性解释”是,身处政策不确定性巨大的

本市场价值依赖于当前的股票价格,因此,这个理论意味

A股市场,投资者股最不理性的选择就是“购买指数基

着股票价格与同期投资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通俗地

金”,因为投资一旦分散化,就将承担完全的系统性风

说,即公司股价越高,该公司的投资扩张意愿越强烈,反

险,这是完全无法控制的事件。“理性”的选择恰恰是不

之亦然。实际操作中也很容易理解,股价越高的公司融资

承担系统性风险,投机于所谓“政策扶持行业”的资产。

成本越低,要求的投资回报率也就越低,如果是央企或者

在此种情形下,投机者其实是为了规避风险!

铁公基之类融资成本极低的公司,扩张意愿几乎是无限 的。

从资本市场的行为模式中,无疑可以看出宏观经济的 种种问题,它不是由“涨跌”来线性反映“盛衰”的,资

根据上述理论很容易理解,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公司,

产价格是结果,而不仅仅是结果,市场参与者的情绪、心

都可能因为递增的风险溢价而废除原先计划的投资项目,

态和行为,反映出的是宏观经济真正存在着的不合理现

减少新的可行项目,这就是资本市场股价低迷对经济的最

象,以及这种不合理究竟是在被强化还是得到纠正。S

86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COLUMN | 专栏

经济文章评审的制度变坏了 张五常 著名经济学家

学术文章是要评审挑选才发表的。应该评审,有此必

从1891到1970年左右,不管是谁审阅,决定发表或是否需

要。文章太多,其中废物无数,学报的篇幅有限,而图书

要修改,一般是由主编一个人独裁取舍。上世纪70年代,

馆可以容纳的面积就是那么大。这是昔日。今天,任何人

芝加哥大学经济系作过一项调查,发觉他们的也算历史悠

可在网上开个博客,把自己的大文放进去,容量无限,读

久的《政治经济学报》,发表过的重要文章全部是由一个

不读由人。可惜人类的眼睛时间就那么多,学者的超然之

主编话事。他们指出有两个时期该学报用几个编辑连手处

思斗不过体育明星说几句,今天所见,什么诺奖大师的博

理,结果是一篇重要文章也没有发表过。

客高见只两三百点击,曲高当然和寡了。

我 很 熟 识 的 芝 大 的 另 一 份 刊 物 ——《 法 律 经 济 学

这就带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在数码科技发达的今天,

报》——的创办与骄人的贡献是个好例子。1958年创立,

学术文章是否还需要通过评审呢?可以支持不需要。如果

1958年至1960年由戴维德一个人主编,虽然戴老往往邀请

1776年有今天的传播科技,斯密的《国富论》可在自己的

同事们协助阅读,提供意见,但发表及修改是由他一个人

博客刊登,不可能没有识货之人,他不仅在当时会名满天

决定的。当时每年只一期的《法律经济学报》,在戴老主

下,在人口的比率上他的拜服者会上升。同样,牛顿、达

编下往往不准时。他认为好文章不够多学报可以等,等十

尔文等天才的旷世杰作,也可以在当时因为互联网的传播

年八载无所谓。后来施蒂格勒(历史上最杰出经济思想史

而立竿见影:大部分的人不会读得懂,但他们的贡献会被

专家)认为整个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文章——科斯1960年

赏识。

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是戴老视为至宝的选择,那

另一方面,在传播发达的今天,我们也可以支持学术

期学报等了过期近一年才出版。要是今天,科斯的大文不

文章还需要继续评审。原则上,评审挑选可以节省专业人

可能在正规的经济学报发表:太长(五十多页),没有方

士及学生选择读物的时间,也可以协助聘用或升职的初步

程式,没有图表,没有任何统计分析。

淘汰。无疑会有漏网之鱼,但历史的经验说明,一个成功

骤眼看,上述的文章评审制度跟上世纪70年代初期开

的学术发展制度,文章评审之外还有好几重网,使少发表

始转坏到今天的没有什么不同,其实是大幅地改变了。这

甚至不发表文章的学术大师在顶级的学府站得住脚。上世

转变起自上世纪60年代后期越南战争恶化,征兵引起年轻

纪30年代伦敦经济学院的Lionel Robbins与五六十年代芝

人怨声载道。不难理解,他们反对“权威”。记得70年代

加哥经济学派的Aaron Director是例子。他俩分别是两个

后期,《新闻周刊》做了一项大学生的成绩统计,以二为

学派的中坚人物。

及格四为满分的考试制度,越战后美国学生的平均成绩比

我不是反对学术文章评审,而是反对起自美国上世 纪70年代初期而至今天变本加厉的那种。1982年回港任职

越战前大幅上升了几近一个整分。这显然是“权威”让步 的结果。

后,我见到这个早就变为胡闹的制度,在上世纪80年代后

大学里的助理教授问:“你们做正教授的老头子懂什

期引用到香港来。今天,内地的大学也采用着类似的变坏

么?为什么你们的薪酬比我们高?凭什么你们有终生雇用

了的评审制度。这是灾难性的发展。让我从自己熟知的经

合约而我们没有?”事实上,当时好些大学的老头子的确

济学文章评审的演变说起。

有点困难:他们不懂数学,就是图表曲线也不大懂。数学

1890年,英国的皇家经济学会成立,1891年该学会创

普及到经济学不是那么久的事。问题是:如果把那些被认

办《经济学报》(Economic Journal),由马歇尔主编。

为不中用的老头子全部革职,把后起之秀升上去,又怎么

此后八十年经济学的学报数量增加,但主要还是靠一个主

了?数学可不是经济学。

编选文章,有委员或顾问,而到了上世纪60年代,因为文

学问根本没有权威这回事,但在当时反“权威”的

章投稿愈来愈多,邀请外间的学者评审开始普及。然而,

喧闹中,大学的升职及聘请的准则逐步转为以数文章、论

SOCIAL OUTLOOK | 社会观察

87


专栏 | COLUMN

学报声望为依归。起初是平庸的大学这样,跟着向上一般

要求而修改,发表一篇文章的“手续”往往是几年的事。

化。这发展带来的效果,是文章的发表重视规格,因为形

这样一来,新秀们要采取撒网政策,让多篇文章发出去,

式如何对取录有决定性。方程式及统计技术变得风行,

周游列刊,希望偶尔碰中。这样做学问是不可能做出什么

缺少了的是思想。数文章多少算本领,文章当然愈来愈

学问来的。

多,学报的数量跟着暴升了。学报主编为了避免“权威”

几天前一位朋友传来美国某大学某教授的某科的读物

之嫌,把判断的责任推到评审员那边去。评审员呢?没有

表。文章二十九篇,我的旧作占五篇。真的老了,因为我

谁喜欢做,所以往往推给连一篇文章也没有发表过的研究

被选中的最新一篇发表于1983年。那是二十八年前。两年

生。今天不少后起之秀喜欢把自己做过评审的学报大名写

前另一朋友传来另一间大学的另一科读物表,内里的文章

在他们的履历表上,我这个老人家四十年前就公告天下,

全部是古文物!我占三篇,奇怪地变为最年轻的人,因为

文章评审不要寄到我这边来!好些大学认为出书不算是学

最新一篇发表于1998年。那是美国西部经济学会的会长演

术,因为没有通过学报那种评审。

讲辞,学报发表无须评审。

四十多年前科斯做主编时对我说,有些文章写得一团

不知是谁发明的,以中文发表不被认为是学术。老人

糟,但文内提出一个可能是重要的观点,作为编辑总要设

家自己盘算,以中文写下的经济学贡献要比英文的多一倍

法挽救。今天的编辑不会再有这种麻烦。文章规格不合,

以上。再与世无争,你不懂中文不读算了。有创意的真理

或方程式不够,或没有回归统计,或是长文,通常不会被

埋在地下三尺,总有一天会被挖掘出来,何况神州再起,

考虑。今天的新秀也真可怜。他们要为发表文章而折腰,

中文是个好语言。学问的争取是为兴趣,求真理,觅知

要数手指,名学报的文章以多为胜。但怎样过关被取录

音,也要对自己作个交代。其他不要管。今天的学报评审

呢?他们要重视形式及规格,而往往要依照几位评审员的

制度是再不鼓励甚至不容许这样的治学态度了。S

88

社会观察 | SOCIAL OUTLOOK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