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 Journal (11-2014)

Page 1

528 Journal November, 2014

Pok Fu Lam Village


528 Journal November Pokfulam Village

薄扶林村資料概覽 最早紀錄 : 於 1819 年由清代 《新安縣誌》記載 總面積 : 4 公頃 地理特徵 : 三面環山 ( 太平山、奇力山、西高山 ) 人口 : 約 2,800 名村民 樓房 : 以排屋為主 , 約有 460 間 產權 : 私人土地、登記寮屋

P.2

薄 扶 林 村 位 於 奇 力 山 (Mount Kellet) 西谷,毗鄰置富花園,擁有 超過二百年歷史,為香港最古老的 兩 條 村 落 之 一。2013 年 10 月 9 日,薄扶林村被世界文物建築基金 會 (World Monument Watch, 簡 稱 WMF) 列入 2014 年監察名單,為本 港首個入選該名單的歷史遺址。 今期 528 Journal 有幸訪問了薄扶林 村文化環境保育小組顧問高永康先 生 (Nigel),述說薄扶林村的歷史背 景、土地規劃以及這平面社區正在 面對的保育限制。


528 Journal November Pokfulam Village

1863 港英政府建成全港首個 水塘──薄扶林水塘

1875 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建 造了伯大尼修院供傳教 士靜養,並購下道格拉 斯堡 ( 今大學堂宿舍 ), 成立教會印書館 , 印刷 亞洲首本中文聖經

1886 蘇格蘭裔醫生文遜爵士 (Sir Patrick Manson) 在 薄扶林村附近創立了佔 地三百三十畝的牛奶公 司牧場,飼養近一千頭 入口乳牛,每天為香港 生產新鮮牛奶

歷史背景 早在清代嘉慶二十四年 ( 1819 年 ),當時的地方誌 《新安縣誌》已有記載薄扶林村。 薄扶林村為客家多姓氏農村。這條華人村落不但留傳 不少獨特的文化,包括中秋舞火龍、李靈仙姐賀誕等, 亦曾為地區商貿中心,向鄰近的洋人社群與村落供應 糧油米鹽等生活必需品和勞動力,見證了薄扶林區和 香港的發展與變遷。

土地用途劃分 從下圖的紅框 (O 和 GB 部分除外 ) 所見,薄扶林村的 範圍內涉及不同土地用途 :

地帶名稱

簡稱

用途簡介

住宅 (丙類)

R(C)

主要作低密度及低層的 純住宅發展,商業用途 則需要作出規劃申請

政府 、機構 或 社 區

G/IC

供政府興建社區設施之 用,以配合鄰近居民的 需要

鄉村式發展

V

供給原居民興建新界小 型屋宇之用

P.3


528 Journal November Pokfulam Village

當前挑戰 首先,當地排屋的修葺 及重建受到限制。有別 於新界原居民,薄扶林 村村民並不享有丁權, 而部分房屋亦登記為寮 屋。在「寮屋管制政策」 下, 寮 屋 如 要 整 修, 只 能沿用於 1982 年寮屋登 記時,建造該屋舍的物 料,使排屋難以轉化成 永久性結構。這政策局 限了村民只能使用一些 容易銹蝕的物料,如鐵 皮作修葺。 Nigel 表示,破落的外表 使薄扶林村難以跟附近 的新型建築融和,區內 居民望而卻步,更諻論 了解當中的歷史和文化 底蘊。

此外,薄扶林村未來的 去留也存在未知數。政 府於《2014 年施政報告》 中宣布局部放寬「薄扶 林區發展限制」,增加 該區發展的地積比率, 而職訓局的國際廚藝學 院興建工程亦正於毗鄰 伯大尼修院的三幅相連 土地進行,有村民憂心 遭「拆村」的風險會增 加 ( 可參考黃大仙衙前 圍村的例子 )。若真有項 目在村內動土,受影響 的可能是圖中 G/IC、粉 紅 色 支 路 和 R(C), 即 舊 牛奶公司工人宿舍的部 分。屆時在高聳的建築 物包圍下,薄扶林村恐 怕將更難與四周環境融 和。

鳴謝 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 黎偉聰教授 薄扶林村文化環境保育小組 高永康先生 (Nigel)

參考資料 1. HKU Library. Historical Laws of Hong Kong Online. SQUATTER ORDINANCE, 1890 http://oelawhk.lib.hku.hk/items/show/656 2. Statutory Planning Portal 2, Town Plannig Board http://www2.ozp.tpb.gov.hk/gos/default.aspx# 3. Transverse Studio http://transversestudio.com/ 4. 市區重建局 (2013 年 5 月 2 日 ), 衙前圍村項目 http://www.ura.org.hk/tc/projects/redevelopment/wong-tai-sin/nga-tsin-wai-village-project.aspx 5.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2014 年 6 月 23 日 ), 可持續發展評估月報 http://www.susdev.gov.hk/html/b5/su/safindings.htm 6.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政府資訊中心 (2010 年 7 月 7 日 ). 立法會十五題:寮屋修葺及重建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007/07/P201007070166.htm 7. 香港中文大學 . 文化及宗教研系 . 天主教研究中心 . 太古樓與薄扶林區歷史發展 http://catholic.crs.cuhk.edu.hk/taikoolauPokfulam.html

P.4

Nigel 表示目前「自救」 的方法就是保住薄扶林 村持續運作的條件,這 不單透過優化村內的硬 件設施,如修葺排屋的 中式雙層瓦頂、村內的 排污系統等,更重要的 是要留住並推廣薄扶林 村 的 "Character Defining Elements", 包 括 當 中 豐 富的歷史、自然和人文 價值。

結語 坐落於太平山下逾二百 載,薄扶林村正面對都 市重建的威脅。或許大 家可以思考,在建設的 同時,能採用什麼發展 模式,以控制並管理對 該地區的影響與改變 ? 若想了解更多薄扶林村的 歷史和獨有文化,可前往 www.pokfulamvillage.org/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