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節錄自第伍拾柒期景女青年《井色》)
P116 參考自版塊設計2020總統大選網頁
永世昌隆:六家永昌宮爐主制度的結束
/ 詹詠甯
竹北六家的永昌宮為當地聚落的信仰中心,為由竹北林家所創,後世子孫們所管 理的開庄伯公廟。永昌宮以爐主制度輪流供奉媽祖及主持平安戲,然而隨著時代變遷, 原先的祭祀活動逐漸消逝,到了今年,連爐主制度也不再繼續,當地請示媽祖與伯公, 將媽祖請為伯公的陪侍神,留在永昌宮供奉。
林家、嘗會,與永昌宮
過去,六家被稱為六張犁,其地名與當地林氏一族有關。林家是客家人,在清乾
隆17年以林欽堂、林孫彰為首,率領林居震、林先坤等人,自鹿港來開墾,在那個年 代,墾地面積單位是「犁」,林家拓墾的土地約有六犁,因此該地區就被稱為「六張犁」,
此後沿用了一百六十多年,直到1920年才改名為「六家」。
林家開墾面積龐大,家族規模足以形成一個能夠自給自足的單姓聚落,民生需求
一應俱全,更有完善的教育。林家除了積極擴展地域以外,也晉升為租戶、修繕水源, 加上後人仕途通達,其在地方上的影響力相當之大。開墾過程中,林家以合股的方式 聚積資本,後世亦藉由嘗會維繫宗族。
「嘗會」是客家族群特有的組織型態,與客家人為了祭祀祖先所保留的共同財產「蒸嘗」 有關,為客家社會中基於特定目的共享公共財產的團體,其分為神明會性質以及祖先 嘗會性質。林家嘗會在六家一帶尤其巨大,即使是分家之後,整個聚落仍然有著共同 抵禦外敵、相互合作以及維持祭祀的功能。林氏共有八份嘗會,其中,「褒忠嘗祀」以 及「本庄福德爺嘗祀」歸於神明會性質,一為祭祀新埔枋寮的義民廟,一為祭祀六張犁 土地公──即今六家永昌宮,當初由林姓聚落所創建,時間約在乾隆三十八年之前,
在創辦的一代過世之後便以嘗會的形式,藉由宗族的力量在管理,至今廟務仍然由林 姓子孫經營。
爐主與祭祀活動
1965年,永昌宮建立了爐主與首事輪值制度,並結合媽祖的祭祀儀式,爐主及首 事必須負責辦理平安戲以及供奉媽祖,處理經費、聯絡戲班等事務約從半年前就開始,
而平安戲當日,則需要到福昌宮、福佑宮以及義靈祠,邀請鄰近的伯公一同前往永昌 宮觀賞平安戲。爐主以及首事當日必須全程參與祭祀活動,直到平安戲結束,並在最 後將準備好的「紅粄」 交給下任的爐主與首事們,才算是完成交接儀式,方能夠離席。
而新任爐主與首事,必須於當天先將媽祖迎回家中供俸,並在隔年正月到農曆三月廿
三日媽祖誕辰前,讓媽祖回到娘家──北港朝天宮過爐,隔日再將媽祖迎回家中,待
翌年交接給下一任爐主。最初,閹雞比賽也會與平安戲同時舉行,直到1983年,因為 作弊事件落幕。
爐主的輪值方式,最初依照祭祀範圍順時針讓各個鄰輪流,該鄰的人出來擲筊當 爐主,首事則是由爐主指派同鄰的人擔任,然而近年即使祭祀範圍不減,卻已經很少 有人願意擔任爐主的職位了。
傳統的沒落
永昌宮作為當地的信仰中心,在居民心中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然而土地徵收之 後,六張犁聚落的住戶開始陸續離開原先的居住地,竹北快速的都市化,造就了大樓 林立、商圈熱絡的景象。新住戶與商家湧入,其對於信仰的認同以及輪值制度的態度 卻與原居民有所差異。
每年平安戲原為永昌宮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祭祀活動,近年卻已經不再舉辦。信 仰著永昌宮的原住戶們老了,沒有體力再去當爐主,而新住戶們往往因為個人規劃、
職業,以及新大樓的內部陳設而不願意擔任爐主,2013年時,永昌宮門口便已經出 現了「徵求爐主」的啟事。
伯公廟之於人群與地域,是讓地方成為在地的媒介,其建構出地方感,使得社 區的認同定著在特定範圍中。過去的農民基於職業以及傳承,向伯公祈求風調雨順,
以辦理平安戲或捐獻來酬謝,今日新住戶與商家則選擇以捐獻不輪值的方式,顯示 出兩方在信仰態度上的不同。因為願意擔任爐主的人越來越少,制度無法繼續運作 下去,今年(2022年)夏天,在經過一番討論後,廟方決定請示媽祖以及伯公──
是否願意將媽祖請為伯公的陪侍神,將媽祖安定在一處供奉,後來也得到了兩尊神 明的同意,於是將媽祖請入了永昌宮,這裡的爐主制度也結束了。
小結
時代轉變之下,許多傳統活動無法延續已經是相當普遍的問題,竹北都市計畫 執行後,使得當地的住民移動,地景構造改變,集體記憶也產生了斷層。新住民並
非沒有信仰,也願意以其他方式回饋伯公,卻因為眾多原因不再選擇擔任爐主;媽 祖縱然從此留在伯公廟,有所歸處,但這樣一鄰一鄰接續,傳承了幾十年的習俗就 這樣結束了。在更之前,曾經的地景也早就不在,其中所刻下的歷史、文化以及生 活的痕跡隨著時間流逝,如何重構現代都市中居民對於地方感的認同,如何去記得 曾經發生過的事,以及如何去面對未來,讓土地上人們彼此的羈絆走往明天,是踏 在今日土地之上的我們需要面對的課題。
參考資料
羅玉伶,2014,《當代新竹六張犁林姓聚落之地景變遷與 認同(1971-2013)》。國立交通 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碩士論文。
林桂玲,2013,《客家地域社會組織的變遷─以北臺灣「嘗會」為中心的討論》。國立清華大 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羅烈師,2015,<客家聚落的歷史與再現: 臺灣新竹六張犁的當代鉅變>。《全球客家研究》 4:31-62。
竹北社區大學,〈客庄文化休閒觀光導覽〉。《新竹縣文化資產學習網》。https://ggs7719. github.io/cultures/contact.html,取用日期:2022年10月30日。
本期刊物獲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主辦之109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築字關照- 學生校園刊物競賽」金質獎、第三屆紀州庵高中校刊展競賽展首獎&最佳人氣獎 封面繪者:吳家妤
企 劃
成為主宰自己未來的英雄(2020) 2020年的選舉非常受矚目,當時身邊有很多仍然沒有投票 權卻非常焦急的高中生(包含我在內),因此思考了一下我 們能夠做什麼,在投票日之前完成了這份懶人包。
景美女中作家講座宣傳企劃(2019)
因應當時即將到來的作家講座宣傳,結合該次邀請作家潘柏霖一貫使用的,擷 取詩句置於版面上的手法,從作家的詩中擷取文句,並進行擴寫。
一方面也是希望能用高中生更能夠吸收字句的方式將該次的講座訊息擴散出 去,一方面也希望結合社團內成員的文字能力,看相同的文句能夠衍生出怎麼 樣的新詮釋,並給予同學們創作的舞台。
奧斯卡獎季影評企劃(2020)
時逢奧斯卡獎季,且當年度寄生上流風靡台灣,當時秉持著希望能夠讓同樣是高
中生的同學們能夠藉由這次機會稍微認識更多電影的心情開始了這個企劃,並在 社內募集大家看過的電影,進行影評書寫的練習,最後總共產出四篇影評以及一 篇介紹所有入圍最佳影片的文章。後續收到了不少讀者的反饋,說確實因為這次
的企劃第一次看了奧斯卡獎,並對很多作品產生了興趣。
現在看來頗有不足的是著重的範圍還是不夠廣,當時的眼界還是太小,奧斯卡獎 有更多可以討論的層面,獎項也不應該只執著在最佳影片,每一個環節的創作者 都非常重要。
防疫特報(2020),收錄於第伍拾柒期景女青年《井色》
(繪者:吳家妤)
比起擔心過時更希望記錄時代
攝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