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羅巴的留聲機 European Phonograph
「歐羅巴,歐洲的全名『歐羅巴州』」
「留聲機,賦有記錄及傳遞的寓意」
TSAB在2023年春季演出中,挑選的六首曲目除了第四首是由美 國作曲家譜曲之外 , 其餘五首皆是來自歐洲作曲家 , 加上上半 場的 「 Airs of the Court 宮廷風采 」 及 「 Variants on a Mediaeval Tune 中世紀變奏曲 」 的元素: 「 宮廷 」 與 「 中世紀 」 都是跟歐洲存在關聯 , 下半場的第五 、 第六首曲目更是以位於 歐洲的愛爾蘭元素作為曲目的核心要素之一 , 所以 TSAB 本次演 出主題的第一部分是採用歐洲的全名 「 歐羅巴 」 作為整體框架 的基礎。
其次 , 留聲機發想來自 「 宮廷風采 」 與 「 中世紀調變奏曲 」 , 如同引文所提 , 留聲機帶有紀錄及傳遞的寓意 , 這倆曲目的主 題便像是把歷史記憶用音符 、 節奏的編排記錄 , 將內容故事用 音樂傳遞而出。而「With Heart and Voice心樂聲和」的作曲目 的是為了慶祝美國蘋果谷高中(Apple Valley High School)的二 十五週年校慶 , 樂曲中描繪了該校在這四分之一世紀以來的歲 月 , 也結合各項元素傳遞對校園未來的期許 , 這些用音樂譜出 對過往 、 未來的祝福之聲 , 也如同留聲機一般 「 記錄與傳遞 」 當時的種種。
兩階段的主題 European 及 Phonograph , 若將其英文單字的頭 兩個字母 EU+PH 合起來 , 便成為上低音號 Euphonium 的英文縮
寫 ,更帶出本次TSAB在 2023春季音樂會中的重要元素: 「上低 音號協奏曲」。
撰文|104th 打擊 王哲璟






TNSSH ALUMNI BAND

台南二中管樂社一直是二中人的驕傲 , 即使 畢業後各奔前程 , 那股濃厚的情感依然使我 們緊密的結合 。 台南二中校友管樂團成立於
2004 年 7 月 , 以 「 歸屬感 」 為成立的動機 。
樂團的經營始終是團員們盡心盡力且不望回 饋的付出 ,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二中管樂社 的地緣情誼 , 成為團員們不同時空的濫觴 。
這大概要歸功於在二中管樂社三年的思想同 化及潛移默化的情感 , 才能夠形成如此屹立 不摧的使命。
2004 年暑期創團演出 「 校友管樂聯誼音樂 會」,邀請彭守中老師(台南二中68級校友) 擔綱首場演出指揮 。 之後更舉辦多場深植人 心的精彩演出 , 如 「 舞之夜 」 、 「 海鮮燉飯 」 等 , 在眾校友團員們的努力之下 , 讓台南二 中校友管樂團逐步踏上各大舞台。
2013年起 , 美國辛辛那提音樂學院博士巫佳 郎老師擔任常任指揮 , 樂團成員也不再侷限 是二中畢業的校友 , 有許多國外留學歸國的 音樂家和國內的樂團好手也都相繼加入校友 管樂團的演出 , 樂團水準漸趨成熟 , 規模也 逐漸完備。樂團在2014年完成兩場十遇年系 列音樂會 , 並特邀旅法雙簧管演奏家一鍾筱 萱女士和旅美小號演奏家一侯傳安 ( 台南二 中 96 級 ) 先生擔綱樂團協奏者 , 演出佳評如 潮 , 座無虛席 。 2015年起 , 固定邀請母校管
樂社指揮林晉名老師擔綱指揮 , 在林老師指
導下,多場演出獲得廣大回響,如「酸甘甜, 愛情」、「誰殺了哥白尼?」等。
本著歸屬感的初衷下 , 台南二中校友管樂團
未來將更致力於呈現專業的音樂會演出 , 期 許將來能帶給聽眾更多不同的聽覺體驗。



2004 第一屆「校友管樂聯誼音樂會」
@ 國立台南社會教育館演藝廳 / 總召 蕭翌辰 92級
2006 第二屆「爸,我回來了 !」
@ 國立台南社會教育館演藝廳 / 總召 紀昱銓 94級
2007 第三屆「無3不成禮」
@ 國立台南社會教育館演藝廳 / 總召 謝緯達 96級
2008 第四屆「不倒的蘆葦」
@ 國立台南社會教育館演藝廳 / 總召 謝政憲 95級
2009 第五屆「舞之夜」
@ 國立台南社會教育館演藝廳 / 總召 陳育生 94級
2010 第六屆「廟口人生」
@ 國立台南社會教育館演藝廳 / 總召 陳 揚 96級
2011 第七屆「這裡·那裡」
@ 國立台南社會教育館演藝廳 / 總召 蘇柏政 97級
2012 「二中音樂季開季音樂會」
@ 國立台南二中小禮堂 / 總召 李添源 98級
第八屆「海鮮燉飯」
@ 國立台南大學雅音樓 / 總召 紀昱銓 94級
2013 「交個二中男朋友吧 !?」
@ 長榮大學演藝廳 / 總召 王律為 101級
第九屆「自選輯 I」
@ 國立台南大學雅音樓 / 總召 張家維 92級
2014 「誰在花園裡跳舞?」
@ 國立台南大學雅音樓 / 總召 陳九燾 101級
第十屆 十週年音樂會「參仟陸佰陸拾參」
@ 台南市立台南文化中心演藝廳 / 總召 鄭健川 87級
2015 「酸甘甜,愛情」
@ 國立台南大學雅音樓 / 總召 宋進福 102級
「誰殺了哥白尼?」
@ 台南市立台南文化中心演藝廳 / 總召 鄭 碩 95級
2016 「水平面之下」
@ 國立台南生活美學館演藝廳 / 總召 傅頎閎 104級
2017 「光之島」
@ 岡山文化中心演藝廳 / 總召 許永慶 104級
2018 「借問牛排幾分熟?」
@ 奔放E倉庫 / 總召 陳 揚 96級
2019 「自選輯 II」
@ 樹谷音樂廳 / 總召 陳 揚 96級
2020 「if 自由印象」
@ 台南市美術館二館 / 總召 許哲銘 105級
「 WooHoo ! 」
@ 樹谷音樂廳 / 總召 王哲璟 104級
2022
2021 「 聊聊 無己 」
@ Cc音樂中心表演廳 / 總召 廖禹璋 108級




在鋼琴演奏上曾錄取Aspen Music Festival,參與過Hot Spring Music Festival、Heber Springs Chamber Music Festival等音樂
節,獲得Baton Rouge Music Club Auxiliary Awards、Monroe Symphony Orchestra Scholarship獎學金,亦活躍於各類當代作品 發表演出,包含Louisiana Composers Consortium、Mid-South NACUSA Concert、LSU College Music Society Conference、LSU 60th Festival of Contemporary Music、CMU The Center for the Arts in Society以及CMU Contemporary Ensemble “L'Histoire du Soldat”、Baton Rouge Dinner Play House “Inside Out”、Baton Rouge Shakespeare Company “Gospel” 等音樂劇展演。
回國後意外踏進陌生的管樂合奏領域,深知自己不足時常參與國內 外相關研習,如Art of Wind Band Teaching Symposium(UMN)、 Wind Conducting and Teaching Workshop(TU)、Rodney Winther Conducting Symposium Taipei、Douglas Bostock Conducting Masterclass(NTHU)等,進而投入管樂合奏教學與研究,除協助長 榮大學建立管樂社和國樂社外,曾指導台南二中管樂社連續多年獲 得全國音樂比賽特優佳績,並帶領樂團參與亞太管樂節、澳門管樂 藝術節、嘉義國際管樂節、台南管樂藝術季和南瀛國際音樂節等音 樂會演出,另受邀指揮教育部國教署南區高級中等學校管樂觀摩演 練和嘉義市青年管弦樂團音樂營《合奏的理念與實踐》講師,並時 常擔任全國音樂比賽評審。
曾於臺東大學音樂系教授管弦樂合奏及指揮主修碩士課程,並受邀 指揮成功大學管樂團、逢甲大學校友管樂團、臺南一中校友管樂 團、鳳山高中校友管樂團、薪傳介壽校友管樂團、高雄之音管樂 團、高雄夢想家青年管樂團、嘉頌重奏團、臺東回響樂團和台南藝 術大學音樂劇《荒之島國》等音樂會。國樂方面曾任中國醫藥大學 國樂社和成功大學國樂研究社指導老師,指揮成功大學86週年校慶 音樂會《中西交響詩》及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南區國樂聯盟《犇》、 《祭》和《澐》系列音樂會。
2015年起指揮臺南二中校友管樂團演出多場具學術價值之專題音樂 會,2020年以指揮專長升等通過並將研究成果出版專書【誰殺了哥 白尼 音樂會曲目分析與指揮詮釋】。目前為長榮大學通識教育中 心專任副教授,致力於音樂教育的推廣與深化。
畢業於臺南大學音樂學系 , 並以銅管組最高分取得學士學位 主修 法國號 , 副修理論作曲 。 目前就讀於臺灣師範大學流行音樂產學應 用碩士在職專班。
高中時曾為 《 琴定二中音樂會 》 第八 、 九 、 十屆音樂劇擔任鋼琴伴 奏 , 也為銅管五重奏編寫演出曲目 。 並在十一屆音樂會編寫《 無懼
的勇士 》 管弦樂部分並擔任指揮;在十二屆音樂會 《 哈利波特主題
選粹 》 中西樂跨領域樂團擔任指揮 。 每年在安順寒暑假管樂營擔任 指導老師 、 並曾在安順國中 、 關廟國中 、 民德國中 、 北門國中 、 金 城國中 、 大灣高中擔任分部老師 。 為台江管樂團常任團長, 每年舉 辦定期音樂會 , 同時做著音樂企劃 、 演出 、 教學等工作 。 期間也編 寫管樂團的樂曲 , 以及各種不同編制的室內樂作品 , 如木管五重奏
《 一雙高跟鞋的獨白 》 、 《 給法國號 、 豎笛與鋼琴的三重奏》 、 銅 管五重奏 《 旋律與舞動 》 、 給馬林巴與法國號 、 低音長號 、 低音號 的 《Tempo Tempo》 等 , 2020 年完成自己的第一首管樂交響詩作 品《戀上世界》。
同時也譜寫從樂團跨至電子合成音樂的跨領域作品、影像配樂等, 如:《臍;待》、《Ture Colors》、《正義的所在》、《烽火臺上 起狼煙》等跨足動畫短片、影像配樂的音樂製作。
目前為「故事痕跡音樂藝術」音樂製作品牌創辦人,承接樂譜製作 、音樂製作等客製化專案,並協助臺灣作曲家發行樂譜至國內外; 編寫合唱團、管樂團樂譜;製作結合各種畫面的影視配樂。未來期 許能結合影視、樂團、流行音樂甚至其他不同領域,開創音樂更多 的可能性。

First Suite in E-flat for Military Band 降E大調第一號軍樂組曲
Gustav Holst
Airs of the Court
Ottorino Respighi arr. Robert Longfield
Variants on a Mediaeval Tune
Norman Dello Joio
With Heart and Voice
David R. Gillingham
The Green Hill
上低音號獨奏 許永慶
Bert Appermont
The Lochnagar Suite 洛赫納加山組曲
Nigel Hess
First Suite in E flat for Military Band
全曲共三個樂章,而各樂章的所有主題,都是自第一樂章的 開頭動機所衍生而出,因而全曲採用一種循環曲式。此外, 曲中也採用對位法技術,全曲架構緊密。作曲者在樂譜開頭 也註明「各樂章以同一樂句構成,希望中間不要休息,一口 氣演奏完畢。」
第一樂章:夏康舞曲 Chaconne
夏康舞曲是一種起源於墨西哥等西班牙殖民地的舞曲音樂, 於16世紀時傳入西班牙,並在17世紀時開始在歐洲盛行。
夏康舞曲為緩慢的三拍子,主題以低音和弦構成,常組成一 組變奏曲的形式,是固定的低音變奏或「頑固低音」,與帕 薩卡利亞舞曲 ( Passacaglia ) 相似 , 最大的差別在於變奏
方式的不同。樂曲一開始,低音號就奏出這樂章的動機,而 這動機支配這樂章,同時也將出現在後續的兩個樂章。
第二樂章:間奏曲 Intermezzo
此樂章的曲風轉變成輕快的樂曲,在樂曲開頭中,連續多個 八分音符更顯使出其輕快、活潑。但其實作曲家在此樂章使 用的調性,是普遍表達負面情感的小調,可發現作曲家除了 靈活運用了第一樂章的主題音程外,更在此展現了完全不同 的性格。
第三樂章:進行曲 March 第三樂章開始於 C 小調 fortissimo ( 很強/ ff ) 音量 , 與第二 樂章結束在 C 大調 pianissimo ( 很弱/ pp ) 中 , 形成一種強
大的對比。因此,也可看出作曲家刻意不在樂章中間放入間 歇的構思用意。
撰文|110th 長號 葉承翰
Airs of the Court
作曲家對古代音樂的熱愛和他的配器天賦在「古風與舞曲」
(Ancient Airs and Dances)的三組組曲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這些組曲中,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以雷斯皮 基(Respighi)現代、絢麗、多彩的響亮音色重鑄。
宮廷風采(Airs of the Court)是「第三號組曲」(Suite No.3)的第二樂章,創作於1932年。在這個樂章中,雷斯 皮基(Respighi)使用了Jean Baptiste Besard的六首同名芭 蕾舞劇歌曲。這六首歌曲分別是:《愛上你是悲傷的》(如 歌的行板)、《永別了,牧羊女》(小快板)、《看得清清 楚楚的可愛眼睛》(活潑的)、《愛的小艇》(帶有豐富情 感的慢板)、《什麼神性觸動了我的靈魂》(頗快的)和 《如果你愛我是為了我的清白》(最急板)。雷斯皮吉的新 舊結合賦予了這首音樂獨特的魅力和感染力。
撰文|111th 打擊 王致鈞、蔡昀臻
Variants on a Mediaeval Tune
《在甜蜜的喜悅中》(In dulci jubilo)是一個傳統的中世紀 聖歌,有許多音樂家時常使用這個旋律做發想,其中包括約 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 S. Bach)等眾多偉大音樂家,將
此聖歌作為多種音樂作品的主題 。 諾曼 ・ 德洛 ・ 喬奧
(Norman Dello Joio)也受它的啟發,創作了一組變奏曲。
變奏曲作為一種作曲手法被廣為使用,用來展示作曲家的能 力及風格。
在簡短的開場後,迎來俏皮可愛的主題,之後便是重頭戲五 個「變奏」了。作曲家使用增值、減值、倒影、對位等手法 創作,使五個變奏各異,形成強烈對比。藉此將中世紀旋律 主題帶入不同曲速和性格,並充分利用了管樂團音色的多樣 性,使觀眾能在主旋律中找到熟悉感,並將欣賞它的許多轉 變之旅。
撰文|105th 打擊 王敦弘


With Heart and Voice
心樂聲和(With Heart and Voice)是大衛・吉爾林漢(David R. Gillingham)受蘋果谷高中(Apple Valley High School)樂 隊指揮史考特・瓊斯(Scott A. Jones)的委託,以紀念這所 高中成立 25 週年所作。
蘋果谷高中對藝術的堅持,是作曲家接受這項委託的主要因 素,在他親自訪問學校並與許多學生、教師和管理人員會面 後,受到了極大的啟發。
蘋果谷高中的校歌原為一首古老的西班牙讚美詩,詩中「來 吧 , 基督徒們 , 一起來歌唱吧 ! 」 ( Come, Christians, Join to Sing)更是進入了大多數教堂的讚美詩。而這首詩剛好是 作者特別喜歡的讚美詩,也恰好是校歌使用的曲調,他認為 也許這就是命運 , 因此以校歌作為整首樂曲的基調 。 1843 年克里斯蒂安 • 亨利 • 貝特曼 ( Christian Henry Bateman ) 為 這首讚美詩作詞,第一節包含這樣的詩句:「讓所有人都用 心和聲音在他的寶座前歡欣鼓舞。」,因此曲名便為:心樂 聲和,沒有什麼比用我們的「心」和「聲音」來慶祝這所偉 大高中成立 25 週年更好的方式了。在這種情況下,「聲音」
是音樂,「心」更是音樂在慶典中所表達的情感。
雖然這部作品在本質上主要是慶祝性的,但它以一種沉默及 不安的氛圍揭開序幕,就像蘋果谷高中的開端一樣,它曾經 只是建築師腦海中的一個想法,或者可能只是一個草圖。
在樂曲的開頭可以聽到校歌的小片段,而整首曲子便在這個 開場部分獲得了動力、質感和能量,最終以對主題前四個音 符的戲劇性陳述而告終,隨之而來的是平靜、抒情的長笛獨 奏。新聲部的加入,代表了新學校被賦予的獨特性使命,將 植根於學術卓越和對視覺及表演藝術的承諾。在上低音號與 長笛互相呼應的旋律後,很快的有更多樂器加入,這部分在 戲劇性的小號聲中達到了高潮。
接下來是過渡部分,有許多不和諧和節奏活動,等同於為這 所新學校帶來生機的挑戰 。 以 25 年前母校的光榮狀態 , 凸 顯出了蘋果谷高中的奉獻精神。
下一個章節講述了高中的挑戰,也就是維護一所高中的目標 和使命,該部分變得瘋狂且絕望,但很快平息下來,「校歌」 和「使命」的結合表明了和平。畢竟,高中要生存,就不能 忘記它的使命,曲子的最後是一個延伸的結局,以嬉戲、快 樂和戲劇性的繁榮來慶祝這兩個主題。
撰文|111th 打擊 王致鈞 蔡昀臻
The Green Hill
翠綠山丘(The Green Hill)是比利時作曲家伯特・阿貝蒙 受瑞士的上低音號家Eich Schmidli所託,為上低音號所寫的 協奏曲。他深入採集賽爾提克族的音樂元素,以獲得樂曲的 靈感與動機,創作出了一首「幻想曲」。在這首曲子中,上 低音號得以展現那平常在樂團不常被發現的豐富色彩變化與 溫暖的聲響。
獨奏者演奏溫暖寬闊的慢板抒情旋律時,樂團總會朝氣蓬勃 的回應 這讓這份激勵人心的作品得以創造出豐富的對比 感。而此曲不需要高難度的演奏技巧,旋律樸實而優美,意 味著幾乎任何樂團都可以與他們的上低音號樂手一同演出這 首樂曲,奏出每個療癒人心的音符。
撰文|111th 打擊 蔡昀臻


The Lochnagar Suite
此曲背景為 「 洛赫納加山的老人 ( The old man of Lochnagar ) 」 這本童書 , 為威爾斯親王所著 , 並且於 1980 年發行。這個故事是查理斯王子為了要娛樂他當時年幼的弟 弟們(安德魯王子和愛德華王子)所寫。
洛赫納加山是一座能夠俯瞰皇家在蘇格蘭的莊園 巴爾莫
勒爾莊園的山,皇室成員們也經常前往當地度過大部分的暑 假時光,而這個故事的核心內容就是以一位,住在洛赫納加 山的冰斗湖旁峭壁洞穴內的老人為中心。
2007 年大不列顛的國家青年芭蕾舞團 , 得到了威爾斯親王 的允許,以這個故事為背景創作出了一首新的芭蕾舞曲。這 首舞曲的編舞由德魯 ( Drew McOnie ) 完成 , 而配樂的部分 則委託奈傑爾・赫斯(Nigel Hess),並於2007年10月14日 在倫敦的薩德勒之井劇院首演。
而奈傑爾・赫斯後來也將此曲編曲成管樂團演奏的版本,此 組曲共有三個樂章 , 刻劃出了洛赫納加山芭蕾舞曲 (Lochnagar)的高潮部分。
第一樂章:蘇格蘭舞曲 Scottish Dances
描述這位老先生在愉快的蘇格蘭高原舞蹈慶典中重新找到自 己逝去的青春。
第二樂章:黑暗的洛赫納加山 Dark Lochnagar 是一首 19 世紀蘇格蘭民謠傷感的編曲 , 伴隨著老先生找到 他的真愛。
第三樂章:老鷹之舞 The Dance of the Eagle 描述一位雄偉且充滿活力的空中之王,指引老先生的冒險旅 途。
合,在歌詞與旋律相輔相成下,演奏者與聽眾能更進入樂曲 的氛圍。
Years have roll'd on, Loch na Garr, since I left you, 洛赫納加山,自從我離開你過後,已過去多少光陰
Years must elapse ere I tread you again: 當我再次踏上你,時光必定已消逝多年
Nature of verdure and flow'rs has bereft you, 造化雖不曾給你繁花和綠蔭
Yet still are you dearer than Albion's plain. 然而你仍然比阿爾比恩平原更加親切
England! thy beauties are tame and domestic 英格蘭啊!你的美過於馴良溫雅
To one who has roved on the mountains afar: 致徘徊在遠山上的遊子們
Oh for the crags that are wild and majestic! 我多麼眷念那粗獷雄偉的峭壁!
The steep frowning glories of dark Loch na Garr! 那含怒的奇景,那幽暗的洛赫納加山!
撰文|111th 打擊 蔡昀臻
此外 , 第二樂章更可與拜倫勳爵 ( Lord Byron ) 的一首詩結 以下為節錄詩句:
蕭翌辰* 邱詳硯 張芝銘 陳采君 曾沅鈜
李添源 陳余任 李秉祐* 林昱辰
周涵妮 陳乃慎 許萱兒 謝馨毅
林芊溦 曾俊凱
廖佑霖
洪啟睿
李佳樺 陳妍廷 簡歆語
張康磊* 葉承翰 陳力愿 蔡芮璟
許永慶 杜洺愷* 張呈瑋
許哲銘 陳俊瑋 劉家諾
王敦弘*
王哲璟 張凱誌 蔡昀臻 王致鈞
楊筑鈞
*為分部首席 底線為協演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