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巴中廣州校友会会讯114(2018.1.版)

Page 1

.

会讯 2018 年 1 月出版

(114) 本期印 500 份(二十八版)

校友会网址: http://www.jkthbz.net

http://www.jkthbz.com

印尼雅加达华中巴中广州校友会 举行迎 2018 年茶话会 广州 华中 60 届 王添文 印尼雅加达华中巴中广州校友会迎 2018 年

沉痛哀悼!司徒巴生一路走好!接着向大家介绍茶

茶话会 2017 年 12 月 9 日 11 时在广州市天河区岗

话会的仪式安排,并乘他刚从印尼回来的机会向大

顶竹溪酒家举行,会场舞台屏幕上挂着“印尼雅加

家介绍印尼的近况以及往返印尼的一些有关注意

达华中巴中广州校友会迎 2018 年茶话会”的巨大

事项,并对梁俊祥校友的热心赞助书刊表示衷心的

字幕。会前两天较强冷空气来临,让人有些担心会

感谢!接着,会长陈俊麟在茶话会上致词,感谢各

否影响校友们到会,还担心有些校友会否忘记了来, 位校友克服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路远等各种困难 可出呼我的担心,当日校友们克服了路远或行动不

和不便,从四面八方依时来到会场,说明校友会仍

便等各种困难踊跃依时到会,87 岁高龄的巴中 50

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感谢校友们对校友会的积极支

届许环德校友还首先到达会场,令人感动!这充分

持,并祝各位校友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幸福,健康长

体现了校友们对校友会的热爱,对校友的眷念,校

寿!他代表校友会衷心感谢我会名誉会长、香港梁

友会仍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上午 11 时许,190

俊祥校友对我会的关心和支持,热心赞助 262 本各

多位两校校友就已齐聚一堂,校友们的再次相聚,

种书刊!

格外高兴,尽情抒怀,互致问候、互通信息,个个

副会长陈碧梅主持安排文艺节目,此次茶话

脸上充满了欢快的笑容,纷纷拍照留念,整个会场

会是由校友自由报节目或届时现场上台表演,中午

喜气洋洋,喜迎 19 大后 2018 年新年的到来,相信

12 时许,茶餐开始,校友们边品尝美味餐点边聊

在 19 大精神的指引下,校友们的夕阳岁月生活将

观赏校友的演出,七、八十岁老校友壮志不减当年,

更加美好!

早已报上节目的校友即登场献艺,诸多校友即兴上

会场入口处摆放着由我会名誉会长、香港梁

台演唱或表演,陈碧梅身体力行,亲自带领团队几

俊祥校友送来的 262 本书籍和期刊,供校友们索取, 次上台演唱,校友们的演出精彩纷呈,自娱自乐, 体现了梁俊祥学长对我会的关心和支持,对校友们

不亦乐乎,博得了全场的阵阵掌声。

的厚爱!校友们来到会场后纷纷索取书刊,爱不择

下午 2 时许,茶话会在一片欢乐声中结束,

手,不一会书刊就已被索取一空!由于有书刊的赠

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校友们的普遍赞誉,很高

送,给茶话会增添了欢乐气氛!

兴度过了美好欢乐的一天,好多校友都说我们都已

上午 11 时,茶话会主持人、校友会副会长梁

怎么老了,能见一次是一次,都很珍惜每一次见面

碧强宣布茶话会正式开始,首先,他提议大家向刚

的时刻,散会时校友们纷纷相互嘱咐保重身体,都

在 12 月 7 号因病辞世的尊敬的司徒巴生校友表示

期望今后有更多的机会再相聚。

1


迎 2018 年茶话会相片集錦:《王添文攝影》

2


3


4


----------------------------------------------------------------------------

华中旅港校友会名誉会长、48 届校友司徒巴生因病於 2017 年 12 月 7 日在香港去世 司徒巴生校友生前为促进中印(尼)两国人民的友谊做了大量工作,貢献良多。他的逝世,是中 印(尼)两国人民民间交流事业的一大損失,更是我们华中旅港校友会的一个重大損失。我们对此表 示沉痛哀悼,并藉此机会向司徒巴生校友的亲属表示深切慰问。愿你们节哀顺变,祝司徒巴生校友一 路好走! 印尼椰嘉達中华中学旅港校友会理事会暨全体校友 2017 年 12 月 7 日 5


印尼雅加达华中旅港校友会: 惊悉德高望重的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华中旅港校友会名誉会长、华中 48 届校友司徒巴生学长因病不 幸辞世,我们深感悲痛,对他的不幸辞世深表哀悼,并对其家属表示亲切慰问!望节哀顺变! 司徒巴生学长生前为校友会事业,为促进中印(尼)两国人民的友谊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重要贡 献!并长期以来对我会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司徒巴生学长的不幸辞世,是校友会事业以及中印(尼) 人民友好事业的一大损失!我会失去了一位亲密校友! 我们将永远怀念并铭记他的功绩! 司徒巴生学长安息吧! 印尼雅加达华中巴中广州校友会 敬輓 2017 年 12 月 8 日

此情绵绵无限延

风范永存譜华章

—参加两校第 33 次年会有感

—悼念司徒巴生学长

巴中 52 届 温广益

广州 巴中 52 届 温广益

又值春暖花开时,校友聚首东湖畔; 欢声笑语充厅室,寒暄畅叙又一年。 越秀创会犹似昨,风华正茂把手牵; 三十有三瞬夕逝,古稀耄耋弹指间。 两校携手堪称范,雅港校友伸手援; 轻歌曼舞意未尽,此情绵绵无限延。 2017.5.12

饮茶明湖未能忘,不顾年迈聚畔旁。 谈及往事家珍数,侨社人物瞭如掌。 往事如昨涌心上,早年抗日活动忙。 只因电台事件发,身陷囹圄近年长。 寓居香江系侨友,华中巴中最思量。 穂港两地常穿梭,热情会友心宽畅。 身染数疾等闲视,乐观刚毅现厅堂。 哲人如今驾鹤去,风范永存谱华章。 2017.12.9

送别司徒巴生學兄 —香港 梁俊祥 2017 年 12 月 7 日,我们敬爱的司 徒巴生学兄在香港东区医院与世长辞。 虽说 91 岁高龄往生是笑丧喜丧, 但他的离去我依然深感悲痛与不舍。 送别巴生之际,回忆巴生言传身教 使我受益良多的二三事,以寄哀思。 “爱国出于天性至死不 渝者也” 巴生 1926 年在巴达 维亚出生,1945 年日本投 降后,他和眉生一起就读 中华中学,他们兄弟二人与 我的大姐巧文和后来成为我大姐夫的 方文祥同班。听大姐说巴生因出生在巴达维亚取 名巴生;眉生因出生在苏甲巫眉而取名眉生,戎 6

生因出生在丹戎厄林而取名戎生,奋生 出生于发生“9•18 事件”的 1931 年, 取名“奋生”,意寓英勇奋斗,抗击日 寇。当时我还年幼,对复姓“司徒”和 “欧阳”等很感好奇。司徒赞、司徒巴 生、司徒眉生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 象。 巴生是司徒赞先生和 刘金端两夫妇的长子,司 徒赞夫妇是出色的华侨 教育家,从事华侨教育数 十年;他们更是热爱国家和 人民的爱国华侨。 张国基老师赞誉司徒先生是 “爱国出于天性至死不渝者也”。


1937 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战在祖国全面爆 发,海外华侨群情激愤、同仇敌忾。司徒赞夫妇 立即投身于华侨支援祖国的抗日洪流中,1937 年 8 月 2 日巴达维亚华侨成立“巴达维亚华侨捐助祖 国慈善事业委员会” 司徒赞任文书主任。夫人刘 金端任该会妇女组副主任。委员会发动华侨筹募 款项和物资支援祖国抗日。 1941 年 12 月 8 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印尼 危在旦夕。荷印政府要求巴达维亚中华总会组织 “抗敌后援会”,司徒赞负责起草《抗敌宣言》, 全力投入抗日斗争中。 经新加坡南洋女中的同学赖木英的丈夫李 翠园介绍,刘金端“为了血不肯冷,为了要尽匹 夫之责”,也参加了由国民党抗日将领郑介民领 导的复兴社,投身印尼抗日的情报工作。这个以 爪哇为基地的组织,成员达 200 余人。他们开展 募集活动经费、秘密宣传抗日、发展新成员等活 动,对华侨的影响、鼓舞很大,让人们心里还有 亮光,看到希望,知道有志士仁人在和日本人对 抗、斗争,坚信抗战胜利。所谓“大东亚共荣圈” 只是日本侵略者的黄粱美梦。 父母亲炽热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格,身传 言教,潜移默化给予巴生、眉生和弟妹们深刻的 教育和影响。年方十六岁的巴生和十四岁的眉生 兄弟俩抱着精忠报国的心志和母亲一道参加了复 兴社的抗日情报工作。由于在印尼的复兴社仓促 成军,未经严格训练再加上内部良莠不齐和汉奸 出卖,开展活动半年余就遭到破坏。在司徒赞以 敌性华侨的“罪名”被抓进集中营后,刘金端和 巴生、眉生也先后被捕。爪哇小组组长国民党林 川少校、吴立信、李应翔、胡名教、游彦丞及钟 升益六名成员英勇殉国;刘金端被判处 10 年徒刑, 巴生和眉生因年幼被释放并“监视居住”。司徒 一家四口同为抗日而身陷囹圄为印尼侨界所崇敬 和传颂。司徒赞在集中营的难友,国民党要员陈 奋澄,在日本投降后撰写的集中营生活纪实《南 冠百感录》中盛赞巴生、眉生为“小斗士”,“将 来定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必定为国争光做一番大 事业……” 2015 年香港侨界组织编辑委员会编辑《东南 亚华侨抗日丛书》,我忝为编委和任顾问的凤翔 胞兄负责编辑《铁蹄下的抗争——印尼爪哇华侨 抗日史料选辑》。作为亲历印尼华侨参加抗日斗 争的健在者,作为编委会的顾问,巴生满腔热情, 积极支持我们的编辑工作。他以还原历史,对历 史负责的精神,口述了《日本占领印尼时的复兴 社事件及其它》,由凤翔兄整理成文后,巴生认 真回忆,反复补充修改。在这篇文章中,巴生实 事求是地叙述他和眉生在复兴社的活动,不夸张, 7

不拔高。他在文章中说:“……李应翔和我一起, 用我带去的零件把收发报机修好了,但是发报机 却始终没能与中央接上头。”“这个‘秘密电台’ 实际上一个情报都没有发出去,再说也没有什么 军情可发,比如发现日本军队的调动啦,部署 啦……既然印尼国土上已经没有联军的影子,也 没有什么游击队的活动,哪有什么情报呢?”体 现巴生坦荡磊落的可贵品格。 巴生在这篇文章后面还讲述了他对范小石 被杀事件的看法。在当时的华侨社会中普遍认为 范小石依附日寇为非作歹是汉奸,日本投降后为 巴达维亚三青团总干事温伯平组织的锄奸团所杀 是罪有应得,死有余辜。但巴生认为,虽然范小 石曾担任日本统治时期华侨公会的会长,自然会 与日本人打交道,但他从未在日本手下担任过任 何职务,也非罪大恶极, 巴生强调说“范小石罪 不当死”。巴生认为范小石被杀,还有一个重要 原因是 1931-1934 年国民党中央政府因范小石发 表过反对国民党的言论,发过几次通缉令,国民 党借机杀人。这是巴生实事求是,敢于说真话实 话的又一体现。 2011 年,我们成立编委会,计划出版《印尼 〈生活报〉纪念丛书》。2012 年,编委梁凤翔(千 仞)、徐筑、汪琼南和我到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查 找《南洋商报》,从中收集曾任《南洋商报》编 辑的《生活报》主编王纪元和《生活报》创办人 之一汪大均的文章。我们惊喜地发现司徒赞于民 国十一年(1922 年)撰写的《荷领南洋东印度地 理》,这是专为南洋学生所写的地理课本。回港 之后,我们把复印件交给了巴生,手捧这本父亲 写于九十年前耳闻而从未一见的父亲遗著,巴生 如见故人,十分高兴。由此,巴生作为顾问和我 们一起再版了这本久暌近一个世纪的珍贵文物, 填补了南洋文化教育史的一段空白。 我们编辑出版《东南亚华侨抗日史料丛书》的过 程中,巴生几乎参加所有的编辑会议,还为我们 提供了《廖贵义子君回忆录》,我们节选了其中 两部分:《日寇南侵——三年半集中营》和乐天 (凌应征)所著的《集中营漫记》。 广州华中校友李永静是印尼复兴社的重要 成员李翠园的女儿,是李翠园发展刘金端和巴生、 眉生加入复兴社的,李翠园和刘金端一样,被日 寇判处十年徒刑。巴生和李永静联系密切,巴生 鼓励李永静补充修改了她早前写的《铭记历史 勿 忘国耻》的文章。 李龙芳的祖父李赞冉因领导梭罗地区华侨 的抗日活动,被日寇捕入集中营,巴生联系李龙 芳,收集到李龙芳写的《我的祖父——李赞冉》。


这四篇文章充实了《铁蹄下的抗争——印尼爪哇 华侨抗日史料选辑》的内容。 巴生晚年经济并不宽裕,居陋巷,自食贫, 但他慷慨解囊,和眉生的儿子司徒荻林捐款两万 元支持这套丛书的出版。巴生还为我们回答各种 疑难和问题,巴生以他至死不渝的爱国热诚为丛 书的出版发挥了实质顾问的重要的作用。 巴生说:所有巴中学生,都是司徒赞的学生: 司徒赞是所有巴中学生共有的校长…… 2010 年春,香港巴中各届校友纪念巴中创办 65 周年筹备工作组成立,司徒达生任主要负责人。 工作组决定 8 月 8 日在本港举行联欢大会。作为 司徒赞校长的儿女,筹划编辑出版《司徒赞诗文 选》,作为 8•8 联欢大会献礼。 司徒达生邀请了黄昆章、梁凤翔和我组成编 辑组,负责编辑出版工作。巴生、眉生和达生全 力以赴,提供了大量的文稿资料和相片;期间, 达生和我们专程前往司徒赞校长的故乡——广东 开平赤坎,访问“司徒氏图书馆”和由司徒赞儿 女捐赠的“司徒赞科学馆”,收集到一些资料。 巴生多次不辞路远,由北角到沙田凤翔兄家中和 我们讨论编辑工作,严格把关。经过 4 个月的共

同努力,7 月《司徒赞诗文选》编辑完成顺利出 版。 有些巴中校友认为《司徒赞诗文选》是为 8 月 8 日的联欢而出版的,提出只发给参加 8 月 8 日庆典的校友。而事实上另一部分巴中校友也组 织另一场庆祝巴中创办 65 周年的联欢大会,在 8 月 7 日举行。巴生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所有巴 中学生都是司徒赞的学生,司徒赞是所有巴中学 生共有的校长。”“每一位巴中校友都应该收到 这本诗文选”,并要司徒达生亲自把书送到 8 月 7 日联欢大会的会场。巴生一如既往,亲临两场联 欢大会。他以宽广的胸怀,高瞻远瞩和良苦用心, 为团结这两部分的巴中校友,消弭矛盾与分歧发 挥了重要的作用。他的这一个行动给了我深刻的 教育和启发,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烙印。 2015 年清明前,我陪巴生到广州银河墓园拜 祭司徒赞刘金端夫妇和司徒眉生、司徒奋生、司 徒戎生的情景历历在目。想不到两年以后的今天 巴生也离我们而去,回到了他父母弟弟中间。司 徒赞一家大小九人,七人先后离世,遗达生成植 物人卧病在床已五年,留孤女小慧安居香港。岁 月无情,令人伤感嘘唏。

大江东去,斯人远行,愿司徒巴生学兄一路走好。

左图:日本入侵巴达维亚时,司徒赞被捕入集中营,夫人刘金端和儿子巴生、眉生因加入国民党领导的抗日地下组 织复兴社被捕。 抗战胜利后,一家团圆留下的珍贵合影 。 前排左起:达生、司徒赞、刘金端、小慧 后排左起:奋生、眉生、刘士川、巴生、戎生、小珍 右图:1984 年 6 月,张国基老师(前排左一)应港澳学生邀请赴香港,与 81 岁的学生刘金端(前排右一)、 司徒巴生(后排右 1)、司徒眉生(后排中)合影。

2016 年 3 月,生活文化基金会成立二周年, 巴生(前排右 3)和参加茶话会的宾主合影

2015 年 3 月,探望许友年校友合影。 左起:梁俊祥、汪琼南、许友年、司徒巴生、徐筑

8


在印尼雅加达华中巴中广州校友会第 32 次年会上,巴生(前排左 8)和参加联欢会的宾主合影。

在广州举行的巴中华中校友联欢会上合影。 左起:司徒巴生、李永静、梁俊祥

2017 年 3 月,梁俊祥探望病中的司徒巴生

斯人已逝 风范长存

花开花落终有时。斯人已逝,风范长存。我永远怀念您!请您一路走好! 秋叶萧瑟,寒风习习。前尘往事,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9


---------------------------------------忆巴生兄二三事 千 仞 巴生兄长辞人世了。有生必有死,任谁都有撒手尘寰的一天,概莫能外,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但是巴生兄与顽疾抗争了二十余年,坚毅乐观,他终究是个强者。 由于他是我大姐及姐夫的同窗,是我的母校巴中司徒赞校长的长公子,又是传奇人物司徒眉生的 胞兄,而我与他的大妹子司徒珍又曾在北京华侨补习学校共事长达十年,因而久闻其名,但接触较多则 还是近几年的事。 2010 年,我们合作编选出版了《司徒赞诗文选》;2012 年初,我与俊祥、琼南、徐筑在新加坡图 书馆意外发现司徒赞的遗著《南洋荷领东印度地理》一书,决定予以再版,这就又自然要请巴生兄充任 顾问了。接着,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生活文化基金会决定出版东南亚华侨抗日史料丛书,丛 书之六为《铁蹄下的抗争——印尼爪哇华侨抗日史料丛书选辑》,分工由我与胞弟俊祥负责编辑,此前 我们知道巴生眉生曾随母亲参加复兴社组织的抗日地下活动,也就请他撰写有关回忆录,由他口述,我 们记录整理。 巴生兄对此类活动非常认真负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直接间接地提供了不少史料;为写好《日 军占领印尼时的复兴社事件及其他》一文,他反复进行补充修改,以老弱之躯,多次进出沙田,与我们 兄弟俩会晤,我们也曾多次造访他在北角的寓所;到第三稿出来,已接近丛书截稿期,才正式定稿。其 中,对于范小石是不是汉奸的问题,他就多方求证,周密分析,认为范并不是破坏抗日活动的告密者, 并不是汉奸,从而还历史以真实。 关于他本身的其他经历,他谈得很少,但应承想到什么,就即时录音下来,日后再交由我们整理 成文;为此,我们还特地送他一部小录音机;遗憾的是,他后来并没有进行。 巴生兄生活简朴,不求名利,观察他的日常生活,常令人联想起孔子的入门弟子颜回,孔子赞颜 回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段话 转用在巴生兄身上,也是很贴切的。 多次与他饮茶,他不吃肉类,只尝糕点,但对烧肉却情有独钟,也不是吃肉,只吃几片脆皮便放 下筷子,是其独特之处。 他很关心和积极支持侨界活动,但又不务虚名,不愿挂名当头。 自 1996 年起,他就得了肝炎,后来转为癌症,但他泰然处之,主要通过食疗与顽疾战斗,前后竟 达二十年之久,这是与他豁达开朗的心态分不开的,在这方面,他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作出了表率。 历经 22 年,巴生兄的生命乐章终于划上了休止符,我们尊敬的学长与我们永别了。 巴生兄,你走好! ----------------------------------------------------------------------------------------------------------------------------------------------------------------------------

悼 念 我会华中 57 届校友曾令仪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 2017 年 12 月 9 日在广州市逝世,享年 81 岁。 对他的不幸逝世谨致沉痛哀悼! 10


诗意感悟周南京 胡 南 学者或作家的成就要能经受长远考验并长留 人心,像周南京教授那样,需要兼具自然与社会、 社会与人事之间的知识情怀,因为自然与社会在 根本上是相通的,只不过,人常常对不同于自己 的另外的人沟通不畅造成相隔甚至天人相违。当 代学者何新说过,学问的最高境界是通达,即疏 通各门学问包括自然与社会的壁垒藩篱,以期获 得哲学上的感悟,洞悉学向之最高或较高境界。 当然,这种学向上的感悟得来不易,也不是单靠 “钻得很深”可以得到,得到了也不等于身处名 利最高层。 正如周南京教授已然著作等身,是国内外华侨 华人研究范畴的知名学者,其财利也不如他当年 海外“富家子弟”的产业巨资。至于著名学者又 或“ xx 学家”,其人其学也可能并不受所谓“主 流”待见。那也不要紧———“是金子,总会发 光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其研究过程繁复, 研究成果争议更大。所以我宁可从归侨角度来论 赞周南京。 周南京从不发达的东南亚回归同样属发展中 国家的中国,实际他已想通他要追求的是什么。 他在专业之余写诗,正是抒发表达他对这种跨国 的自然社会理想的追求和憧憬,从而在这位归侨 身上再现那种类似中国古代司马迁、辛弃疾的济 世旷达胸怀。 周南京世代定居在曾是荷兰殖民地的印尼爪 哇惹班小城,初时他在荷华学校接受教育,开启 其欧式童蒙。日本人南侵才转学至中华学校,从 此与“书法作文”结下一世情缘而“永别了荷兰 文出生证”。为此他戏谑调侃要“感谢日本人”, 使他日后能在北京大学主编世界第一部《华侨华 人百科全书》。 当然更重要的,他从多瑙河走近梭罗河,再跋 山渉海落户在真正的祖先河黄河,虽然谚语说“人 的双脚不能同时跨进两条河流”,但周南京却把三 条河流溶进了自己血液里,如他所称:“三种文化 源远长,影响深刻难估量” (《周南京诗集》p.78, 若不另注,下同》)。所以,他眷恋故乡“清泉潺 潺百鸟啭,云雾缭绕真凉爽,百花争艳蝴蝶飞, 蜂蜜文鸟芒果香”,感谢故乡“山壑泉水赐滋养”, “梭罗河水千山过,长留心田不消亡” (p.78-79)。 同样 1980 年他在乘船过长江时衷情写下《过大江 感怀》 :“游船过大江,两岸闻猿啼。千山闪瞬 间,红霞烧苍西。”(周南京《柳暗花明诗词集》 p.11)源于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化生成社会关切之 情,这是感悟周南京的一个重要关键。此后他无 论游历欧洲,遍访中原大地,还是莅临爪哇故乡,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或一人一事,都在他的诗词 11

集里留下印迹,都如他自己所说“华夏意识深潜 藏,神州变迁吸眼球” (p.199)而时时流露关切。 例如,重访厦门对著名爱国实业家陈嘉庚的倾资 办教高唱赞歌: “兴学谁慷慨,陈公鳌头占” (p.67); 又如,为与其同年归国的好友黄福顺逝世写诗深 情祭念,以至黄福顺的大学校友会具函称赞周南 京“爱国情怀和挚友情谊跃然眼前,令人动容” (p.21);再如,2013 年八十米寿归侨校友聚会上, 真情沐浴中的他由衷吟出“人生多坎坷,暮年无 翻悔。喜看山河壮,神州灵菊美。”(p.64) 周南京作为海外出生的侨史专家,除了对万物 广渉兴趣,其强烈的中华人文情怀也十分扣人心 弦。他在《友人素描》一诗里,记述了一位可敬、 正派的“官人”形象,他: “长任党支书,口碑美 矣哉”,“老母留乡寨,糠妻操米柴”,这人与周南 京在北大同窗五年,不管是奉命出差还是回乡探 亲,不管文革动乱或政治风云,他都牢记原则, 谨守良心,对上不理解也不对下栽诬加害于人。 他长相“朴实如土豆,纯真像白菜”,尤其可贵的 是“土气未拂揩”。之所以如此,是这人“不求名 利盖”, “心里有群众”, “两袖清风摆” (皆见 p.13) ———全诗未加注这位“友人”是谁(诗作于 2010 年 8 月)。诗末最重要的一锤是强调:“党员都如 此,六四不会再”! 从这里出发来观察周南京,他青年时“北棹万 里浪,寻梦回唐山”(p.19)便有了合理的解释。 爱国爱在哪里?周南京和一大批北棹的赤子之梦 究竟是什么? 周南京于 1959 年秋(即大学毕业的第二年) 与一帮北大同学去北京远郊门头沟山区的蔡家岭 下放劳动,他对赶骡子上山的体验“极为新奇, 难以忘怀”,当晚即赋诗《登蔡家岭》 : “暮中赶 骡蔡家岭,秋月如钩随后行;村里老幼欢颜笑, 一碗碴粥满山情。” (p.4)对富家子弟的周南京来 说,也对于许多类似的华侨子弟,在不同年代, 基于不同的品质情怀,感受效果是不同的。周曾 于 1948 年 5 月第一次回国就读于福建厦门集美中 学初中,他剖析他这时的思想是“因认不清时局 变化”而于一年多后“又悄然返回印度尼西亚”, 继续在爪哇泗水市中华中学念高中直至 1953 年毕 业,同年再次回国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见 p.200)。 周的海外家产有九个足球场面积大小的碾米 厂地皮,但他说这不是他的“梦”,为什么?——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美”,“不羡豪门宴, 惟求安魂归”(p.17)。面对一幅农民晒谷的摄影 作品,他写成《饭桌前凝思》,显然是以此力挺中 国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感叹当今“饥 民仍无数,自觉莫浪费” (《柳暗花明诗词集》p.7)。


当知悉现今中国社会仍存严重贪腐官商勾结现象, 而正能量仍能抗御并惩治时,他既愤怒而又兴奋 地吟咏出: “红尘满征途,物欲任横流。笑看今官 场,落荒万千鼠。”(p.12) 周南京情感世界之最真实处,是他 2010 年闻 知《印尼生活报纪念丛书》的出版计划时,坦陈 写下:“我在中学时代,终年订阅《生活报》、 《新 报》等报刊,深受其影响,1953 年遂决定再次回 国升学(1948——1949 年我曾在厦门集美中学念 初中)。若无《生活报》,我兴许会留在印尼当老 板。”(见 p.26)这一肺腑之言不能不说,这才是他 真正的赤子之梦,唐山之梦!1945 年在印尼椰嘉 达创刊的侨报《生活报》,有什么魅力让周某心动 呢? 《生活报》“宣传新社会,号召新青年。护侨 为己任,坚决反内战。欢呼新中国,五星首高悬” (p.25),而带领人民推倒国民党腐败政权建立新 中国的共产党,是前无古人的、代表民主进步的、 健康向上的力量,它的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正义 性无可置疑,它所推行的最多数人民(阶层)利 益的公平主张,是爱国者最可信赖的本质内容。 人的一生,若有一盏明灯照亮前行之路,人必将 为此倾情付出、自觉奉献。为此,周的一首《陇 西行》表白了他这一心迹: “热爱中华许自身,远 渉重洋逐北尘。百炼千锤清风骨,犹是赤胆炎黄 人。”(p.236) 2013 年在厦门大学召开《印尼生活报纪念丛书》 首发研讨会,周南京席上回忆往事感触良多,赋 诗纪曰:“泪珠滚落谁最激,八二老翁青衫湿” (p.240)。 周南京的北大老同学何龄修(按:中国明清史 专家)收到周寄赐他的《努山塔拉华裔纵横》一 书,高兴之余回函并着意诗酬凑兴,与周相互打 趣大学时代的初恋糗事。戏笑之余他评说周书: “……文如其人,风格特色显然。率真自然,幽 默平实;似颇随意,实寓匠心;感情深厚,文辞 允当。……可以见兄精神世界另一面。兄对回国 之路从不后悔,对生养自己的土地眷念不已,这 都是归侨最合情理的心态,这才是应有的爱国主 义感情。” (p.137)对照周南京声称“爱唐诗宋词 也爱班顿”(按:“班顿”又叫马来民歌,模仿中 国诗经,流行于马来亚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一种 爱情民谚歌谣形式),学术之余亦喜在诗歌天地里 调侃幽默,何龄修的说辞何其正确矣! 周南京在 2012 年写过《华裔谣》一诗(见 p.209),一再臧否“双重国籍论”和“再中国化 现象”流行的某些华人社会,说“选择国籍非儿 戏,立场信念应坚强”;郑重主张:“国家民族未 消失,世界大同犹空想。各自效忠所择国,天经 地义举纲常。国弱民贫莫自卑,富强时节勿骚狂”; 故而,他认为“当地生存最根本,依山靠海本土 12

养。大国主义吹不得,掌握分寸太平享”;他还认 为“混血自然新品种,随处扎根吐芬芳”。他特别 赞赏印尼土生华人政治活动家萧玉灿“忠实无华”, 鲜明表态“血缘身世可讲明,国家利益占优先。” 针对上述论调,他在与海外著名华人研究学者 王赓武教授的通信中,肯定了华人土生或混合文 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同时认为,中国传统文化 自身也在变化;全球化语境下的孔子文化传播, 不足撼动当地民族文化,而只是起一种和而不同 融合共进的作用。尤其重要的,他肯定中国国家 实力的背后并无军事扩张的意图(p.209-216)。 周南京不吝笔墨批评有些中国新移民出于私利要 求恢复双重国籍是不切实际。 由此可以看出,归侨相对于定居海外的华侨华 人来说,是一个稳定特殊的群体,尤其传统意义 上的归侨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成历史名词。而新移 民成为归侨的现象在非战争、灾祸条件下尚难预 见,个别除外。现代历史及现实中的传统归侨或 将不复存在。以此来判断国内现存的归侨,他们 是国家一笔难得的“财富”或曰“人才”,他们是 中国现当代历史的一面镜子。新中国正是在现代 中国的历史基础上起步而后壮大成形的。从辛亥 革命黄花岗烈士中的海外华侨,到抗日救国号召 下奔赴延安及云南的革命侨生和南侨机工,再到 投身新中国伟大社会主义建设热潮的各国有志侨 青,这一发展链条是有其逻辑推理的。 所以,周南京对于世界历史现象中的华侨华人 青睐有加,毕其心血聚众编辑华侨华人百科巨著, 恰如斯言“人文服务为侨胞,驾鹤笑遗千万言。” (《中秋感怀》,p.239)他不屑在灯红酒绿和“终 生惟识孔方圆”的豪门中度日;他“不藏珠银黄”, 因为“毕竟是书生”;他推崇“学者风骨”——— 不要捡了算盘丢了钢笔(均见 p.188)。他陶醉于 “知识众共享”,立愿“书刊捐学堂”,最终,他 要“空手驾鹤翔”。 他看透自然和人事,即人事相对于自然是动态, 自然相对于人事才是恒态。面对大自然,他只能 喊出“世界大同成在天”(p.160),同时,在《中 共十八大召开有感》中他表示,如果让我重新选 择,还是会实事求是地选择拥护中共(p.339)。 在《中国梦》中,他相信,中共一定会不断自我 完善,自我改造,自我戒律,提高执政能力和为 人民服务(p.375)。 而人,最终回归大自然成为恒态。 ———“故乡,在我心目中,她只是一团模糊, 一片混沌,一缕抽象……,在这青松林立的土地 上,素晖将陪伴我沉睡在永恒的故乡。……当我 在海外时,乡愁就是向往,……我回国后,乡愁 就是回忆或回味。”(p.361—363)………… 2017 年 4 月,江海之滨


开创校友会新时代的纽带作用 华中巴中广州校友会

黄元琛

2017-11-27 印尼华中巴中广州校友会是由我们尊敬的司 是群体的组织是会员的组织,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具 徒戎生和方惠堂等人创建的,至今已经有 20 多年 有不同的思维和不同的关系,我们要更加意识到他 的历史,在他俩的精心打造下,校友会的组织越来 们在侨务这个大平台的潜质。 越健全并且发挥了关注友情、联系海外发展家园的 我相信校友会组织已经广为人知,在社会上已 作用,尤其是在沟通中国与印尼的友好往来起着非 经被各级机关所重视,侨联更毋庸置疑在关注我们 常关键的作用。随着校友步入中老年的时代我们更 校友会的作用并且在各方面给与了肯定和无限的 需要的是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赤子情怀的作用, 支持。我们校友会的下一代已经有不少人在国内外 在新时代的伟大进程中积极开展更加适应十九大 担负起重要的角色和担当,优秀的科技精英已经崭 提出的伟大思路去开辟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新的 露头角。我相信认真的收集这些数据资源有利于我 作为,为一带一路做出必要的奉献。下面冒昧的提 们更好的发挥新一代的聪明才智,这是值得去研讨 出不成熟之我见,请给与指教。希望大家通过这个 的走向。 平台各抒己见。 过去我们经常可以聆听黄昆章、杨启光、温广 校友会中不乏有识之士,优秀的精英比比皆是, 益等优秀校友的讲座,让我们思想更加开发、心中 他们在过去为祖国的改革开放起了举重轻重的作 更加豁然,知道外面的世界,熟知印尼的现状,还 用,在数据社会的今天,校友可以组织更多的和信 有养生讲座、讲讲生活经历、谈谈校友情怀、参观 息、数据相关的活动,一般的联谊会已经成为常态, 等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小型、大型的活动都可 更多的聚焦要放在信息交流、数据交流这个层面上, 以去尝试,总之校友会需要活跃,需要情怀,把校 探讨印尼华裔在新时代所具备的人脉资源、信息资 友会办成全员的校友。 源、科技资源如何发挥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更有 校友是一群可爱的人,这一家人心心相印,我 利于中印两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组织这 们拥有一辈子的情怀,我们心有灵犀。 样的小型的座谈会、沟通会是非常必要的。校友会

雅加达中华中学校友会 雅加达华中旅港校友会 联 合 通 告 为迎接母校创办 80 周年纪念, 雅加达中华中学校友会和华中旅港校友会经协商决定, 由印尼《华中春秋》编辑部和香港《华中园地》编辑部联合出版《华中创办 80 周年纪念 刊》(暂定名),于 2019 年 6 月华中创办 80 周年纪念时分别在雅加达和香港同步发行。 《纪念刊》重点刊登记载华中成长过程﹑回忆华中校园生活﹑缅怀母校师生情谊的 文章和照片;预留一些版面作各地校友会专栏,报道各地校友会活动情况。所有文章不 限体裁,字数以一﹑二千字为宜;照片请附加说明。所有来稿(文字及照片)概不退还, 请自留底稿﹑底片。欢迎各届校友以公司﹑集体或个人名义刊登广告。所有文章﹑照片 ﹑广告等的截稿日期为 2018 年 12 月底,来稿请分别寄到印尼《华中春秋》编辑部或香港 《华中园地》编辑部收。特此通告。 华中春秋编辑部邮箱:huazhong.chunqiu@gmail.com 华中园地编辑部邮箱:hkhzh2008@yahoo.com.hk 雅加达中华中学校友会 雅加达华中旅港校友会 2017 年 9 月 1 日 -----------------------------------------------------------------------------------------------

鸣 谢 我会名誉会长、印尼雅加达华中校友王荣馨赞助我会人民币壹仟元,谨 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13


香港通訊------金鐘 2017 年 10 月 7 日「印尼巴中 52 屆香港同學會」 來了黨的第十九大勝利的召開。此時此刻我們感到 假座香港理工大學文康樓「南北小廚」設宴為「慶 無限幸福,無限溫暖和興奮! 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68 周年國慶」,為「慶祝 今天的聯歡聚會可說與我們 52 屆同學有着深 印尼巴中創校成立 72 周年校慶」暨為「慶祝印尼 巴中 52 屆香港同學會在港註冊成立 18 周年會慶」 , 舉行了盛大的聯歡宴會,大會除 52 屆同學出席㚈, 還邀請巴中各屆同學代表光臨指導,氣氛熱烈空前, 令人興奮!

同學、嘉賓同席共座,友愛可親。他們是:陳 晉天、陳少峰、陳麗麗、陳慎生、葉綺芬、沈玲儀、 李作明、陳梅玲、李桂浩、李桂挺、李紹基、鄧文 玉、梁森祿、黃蓮姑、黃美蘭、梁美文、鍾達民、 余輝、林民然、林惠藺、張健平、姚子毅、梁開明、 顔章明、林梅蘭、朱國懷、馬霁平、朱景平、李瑞 雲、李振福、佟嬌娟、丘慧娟、丘慧嫣、鄭玉環、 羅薇波、羅碧波、郭婉仙、唐滕昌、李新曾、廖大 亮、李琴芳、黃仲群和魏美華等共四十餘人,座滿 四大圍枱,熱鬧非常,令人興慰! 時針指向上午 11:30 分名譽會長林民然同學宣 布大會開始恭請會長鍾達民同學講話。鍾會長在同 學們熱烈掌聲中含笑起立畢恭畢敬地向大會及在 座的同學致敬,開始了他熱情洋溢的講話,講話中 充分表現了她對祖國的熱 愛對巴中母校真誠的感 情以及對我們巴中 52 屆 香港 同 學 會 的 關 心和愛 護 都發揮 地相 當精彩和 激動,令人感動,贏得了 同學們的熱烈掌聲歷久不 停!鍾會長講詞如下: 尊敬的嘉賓、親愛的 同學們、校友們﹕大家好 ! 十月秋風來送爽、金 黃色的東方地平線上,升起 了紅太陽。多麽莊麗,多麼莊 觀,一切都那麼美好。她像徴着我們偉大的祖國前 程萬里,輝煌騰達,人民幸福安康!更令人振奮的 是祖國歷年成就輝煌,一年勝一年!今年我們又迎 14

切的意義和密切的關係:一是慶祝我們親愛的祖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68 周年國慶。二是慶祝我 們敬愛的「印尼巴中母校創校成立 72 周年校慶」 三是慶祝我們「印尼巴中 52 屆香港同學會」在港 註冊成立 18 周年會慶。上面三大光輝慶典,稱得 上是「三喜臨門」 ,相信凡有巴中同學立足的地方, 哪怕是天涯海角深山雨林,定會薄海歡騰,共慶盛 典,歡樂滿場。高高興興去慶祝和祝賀我們敬愛的 母校印尼巴中,快樂永生! 值此秋高氣爽,月圓花好,良辰美景,又是在 此人月共圓的中秋月夜,我們「印尼巴中 52 屆香 港同學會」在此特別舉行盛大慶祝聯歡盛宴,多蒙 各位來賓、各位同學、各位校友熱情撥冗光臨指教, 請允許我在此代表「印尼巴中 52 屆香港同學會」 全體同仁及我個人的名義向大家表示熱烈的歡迎 和衷心的感謝! 同學們、校友們:回顧 68 年的歷史,在此漫 長的歲月裡,祖國和人民走過了人生畢生難忘和最 艱難困苦的歷史長路, 這些身歷其境苦難 的日子,我們巴中同 學尤其 52 屆同學深 有體會和永遠難忘! 也可說我們同學和 年輕的共和國從苦 難中一起磨練走過 來的!更感到我們的 共和國確實來之不 易呀!因為來之不易 所以現在我們要特 別更加愛她,保護她和保衛她! 讓我們在此親切說 聲,祖國我愛你!我愛你中國!更祝福我們祖國共圓 中國夢,萬壽無彊!


母校「印尼巴中」今天高高興興度過了她的 72 周年的快樂生辰,我們身為「巴中學生」深有 感觸和體會,我們永遠記得「母校印尼巴中」在新 中國成立前夕,她早已為祖國預先培養和造就了成 千上萬未來建設祖國的人才,雖然母校如今不在, 但她對國家和民族的貢獻和影響迄今仍在繼續發 揮其作用,像是宇宙間發出的無聲電波一樣,「無 聲勝有聲」地永不間斷發出她的﹕「聲教遠掦,蔚 為祖國榮光」的莊嚴誓言,直到永遠 ! 我們也感於 她的鼓勵和號召,我們 52 屆同學抱着一顆顆熱愛 祖國的心,毅然回國升學,學成以後服從祖國的分 配以無比的胸懷縱橫全國,走遍祖國的萬水千山, 那裡有需要就到那裡去毫不言悔!為實現中華民族 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我們印尼巴中 52 屆 同學自 60 年代養老歸田,退休移居與祖國同一藍 天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生活,我們感恩於「母校巴 中」偉大的教導:「樂觀、進取、合作、奉獻」和 「團結同學,聯誼同學和互助同學」的宗旨,在香 港成立了「印尼巴中 52 屆香港同學會」並向香港 當地政府依法註冊,迄今已 18 周年了,期間同學 會發揮了其具有的集體力量替同屆同學排解困難, 互助互愛,自強不息,薪火相傳,服務同學,深得 同學的讚揚和擁護!

同學們、校友們:問君「今夕是何年?把酒問 青天。明月當空照,人月慶團圓。但願人常久,千 里共蟬娟」。值此花好月圓良辰美景的中秋月夜, 我們同學相聚,來之不易,尤其能相聚在一堂更不 簡單機會更難求!如今難得有此好機緣,又逢「三 喜臨門」之喜,我們大家都有說不盡的幸福和高興, 讓我們在此共同舉杯,一祝福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 昌盛,國泰民安,萬壽無疆!二祝福我們親愛的巴 中母校像永不滅的電波一樣,繼續發出聲教遠揚, 蔚為祖國榮光的莊嚴呼聲!三祝福在座的各位嘉 賓、各位同學、各位校友:身體健康,永遠健康! 家庭幸福,永遠幸福!謝謝大家! 大會在團結、友愛和諧平和的氣氛下,進行至 下午二時許才在「歌唱祖國」的勝利歌聲中圓滿結 束。道聲後會有期,再見 Good Bye ! 臨別時,我們的貴賓廖大亮老弟深有感觸說: 「52 屆同學在「52 屆香港同學會」集體英明領導 下,貫徹始終,堅持「五愛」即「愛國、愛鄉、愛 港、愛校、愛會」。他們都已八九十歲的長者了, 仍保持一片旺盛的「青春氣息」熱情團結同學,服 務同學,令人感佩!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在此也 不忘祝福他們身體健康,永遠健康!

参加香港巴中 57 届毕业六十周年联欢有感 巴中 57 届 谢惠云 2017.9.21 9 月 21 日我们广州巴中 57 届的同学黄桂友、 从奥地利赶来赴会、还有乙班施画娘同学(已离世) 甄栋超和我三人,参加了香港巴中 57 届毕业 60 周 的女儿也赶来参加母亲生前好友们的聚会。这一幕 年在香港上环举行的联欢会,参加人数众多,席满 幕展现在我眼前,下一代对我们的尊重和深情真正 六围。 感动了我。 下午三点半钟,同学们陆陆续续地来到了会 印度尼西亚巴中高中毕业后,离开母校 60 周 场,我们的乒乓球老将、曾荣获世界冠军的林慧卿 年了,我们巴中学子各奔前程,人生的道路曲折复 同学也来了,还有我们男高音歌手张汝钧、邹允贞 杂。我们同学都顽强地克服了。我们已是古稀之年, 同学、钢琴手古秀琼同学,他们克服了行动不便困 但我们仍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互相关爱,这就是巴 难,在亲人及护理的陪同下坐着轮椅赶来参加联欢 中的情结,愿巴中情永存不息。 会,还有丁班的陈富祥同学为了参加联欢会,特地

香港 62 年屆 珍珠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我們離開母校就是半個 世紀多五周年了。印尼的巴中六二屆同學很熱心, 早在半年前就已經籌備這次的周年活動了。因有同 學要求去多峇湖玩,我們的旅遊地點也就選在多峇 湖。 九月二十九日,大部分外來同學選搭華航由香 港飛往雅加達。那一天飛機晚點,而且我們的飛機 着陸在新機場第三航站樓,這很是苦了接機和下機 的同學。但機場很新,很清潔,又大,給我們很舒 15

2017-10-9 適的感覺。由於我們這次來的同學不多,只有十來 個同學。故張鑑東同學派出他的一輛貨櫃車裝我們 的行李。人就分散坐在各個接機的同學的私家車, 直奔坐落在 Pasar Glodok 的 Max One 酒店。聽說 這酒店才開業半年多,連星級也未評出。酒店小巧 玲瓏,還算干淨。唯一不便的是;一出電梯門,還 未有指示牌。多少號房間要往哪裡走?要我們拖着 行李,一條巷一條巷地找。早餐的質量也馬馬虎虎, 種類不多,有些還是泠泠的。譬如稀飯和炒麵。


三十日晚,在 Batu Ceper 新大旺酒樓舉行六 二屆同學離校五十五周年暨中秋大聯歡。聽說到會 的有一百八十人,共十八張桌子。這也是空前鼎盛 的,說明我們的同學越老就越注重巴中情!每次我 們六二屆聯歡,總會邀請教過我們的老師參加,這 也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具體表現!每次有 這樣的場面,我總會找我們的數學老師,饒美珍老 師。我最不能忘記饒老師!饒老師姐妹是我父母結 婚時的花女。記得一九八六年,我們屆在蔡亞聲的 Safari 聯歡時,我媽媽特地和車夫送我到野生動物 園,一直到見到饒美珍老師,把我交給饒老師才放 心回家。這一天,我和饒老師談起,老師眼裏還泛 起淚光!是啊!八六年至今,一眨眼三十一年就過 去了!…… 不久,我们的联欢会开始了。序幕开始是男女 同学合唱和歌舞,看到他們那么整齐的歌舞,不免感 动。二十多个人要一起练习是多么不简单啊!刘月 园的 "万水千山总是情" 也唱得很好。还有,令人 悦耳的是陈秀珍同学的外甥女唱的年輕人的歌,使 我們觉得我們不落后於时代。陈秀珍妹妹唱的 Bengawan Solo 勾起我們六十年代的回忆。她唱得 很动听,可惜我們大叫 Encore 她都沒听到。由於 我們去多峇湖的同學苐二天一早就要去机场,大会 只好在“ 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中闭幕!为了这 一次联欢,我們的同學练习了一個月的时间,但他 們的功底可不止十年呢! 我們多峇湖之旅是参加许世良,黄玉明二公子 的旅行团举办的。共六十多人参加,分乘两部旅遊 巴。也許这个原因,全团的工作人员特別关照我們, 我們也尤如一个大家庭般亲密。动身时,我們的廖 美芳同學就坐骨神经痛,我們真为她担心,但她在 好多同學的关照下,终於一天天好起來,园满地完 成了这次旅行,这是值得快慰的事!还有,陈梅英 同學,身体一向不好,行动也不方便,幸好有一个 疼她的小妹妹一路关照她,总算没什麼事情发生。 我们的小学妹熊菊芳,身體也不很好,但每当六二 屆有什麼活動,她总会积极参加。每个月我們茶聚, 她总不怕劳苦地做出她的拿手好菜――Asinan 给 大家品尝。她这不望回报的精神,很值得我們每一 位学习。每次我們旅行,她总会报名参加。有同學 笑她;比六二屆还要六二届!事实也是如此,她姐 姐熊梅芳反而比她少在六二屆出现。这次旅行,车 子在之字形的路上行走,她就呕吐起來。幸好她一 早有准备,拿了几个航空公司的垃圾袋,装她的呕 秽物。到了中午吃饭时间,我們届的几个医生,大 显身手,给她按摩,让她舒服些。張鑑东也拿出自 备的药物, 成了我們六二届的保健员。 这小妹妹 不听话,又有洁癖,下午就洗起头来,结果又呕吐 大作。害得我們团队的领导层紛紛探望她,把她们 16

住的房間挤得水泄不通!晚上,我答應了给她刮痧, 不能失约,只好帶着疲憊的身體给她刮。她真的是 受涼了,一刮就起了痧。 想起我們第一天到达多峇湖,也很狼狈。那一 天,我们的飞机也是晚点,故很晚才到达酒店,加 上下雨,更是寸步难行!我們上了酒店的码头,由 於沒有酒店的房号分佈图,我們很难找到自己所住 的房間,都要依靠酒店服務员来提行李和送到房間。 有些同學都垂头丧气了!但睡了一個晚上,我們的 疲勞尽去时,我們又觉得出来旅行还是愉快的!酒 店有游泳池,我们早就带了游泳衣。在第二天旅遊 回来,我、黄雨福、黄玫瑰三位同学就在泳池畅泳 起来。 那一天晚上,是六点半才开始在酒店用餐,並 有文娛表演。我们一早就去到餐廳,佔了前排的好 位置观看文娱节目。峇达族人的舞蹈动作不大,手 脚柔軟,要学是比较容易的。当晚就有我们的团友 互动节目。 十月四日早,我们到小小的 One tree hill 看日 出。可惜这一天雾大,我們早早起床,还是白跑了 一趟。这天也是我們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这一天 晚餐,又有月饼吃。 十月五日晚餐是庆祝十月份出生的同學的生 日会;计有:潘玉泉同学、林碧华同学、古铮辉同 学、何泉沛同学、廖美芳同學的先生和玉明的儿子, 儿媳等。大家齐唱生日歌,吃生日蛋糕,又是一派 喜乐场面!晚餐后,我們又去吃榴槤,可惜榴槤不 当造,又贵又不好吃。小小一个榴槤就要八万盾了, 听说这是超支的,回去还要找大老板补贴才行。我 想这大老闆可能是许世良、黄玉明吧!我們的旅行 团一路都有充足的蒸馏水供應,另外還有百香菓汁、 燕窩水、仙人粄水供应,我想普通的旅行团是做不 到的吧! 在棉兰,令人难忘的是参观动物标本博物馆。 里面有上千种的动物标本给我們参观。我們很欣賞 整個大象的骨骼,还有一对长长的象牙也保存得很 好。 我們的六天五夜遊很快就结束了。这次返雅加 达飞机非常准时。领行李也很顺利!当我們要出闸 时,才发现我的皮箱的锁头不在了!行李有问题, 当然要第一时间向航空公司报告或索赔。我們告诉 了玉明的儿子,他就陪我們到鹰航办事处。未开皮 箱前,我們照了像为证。开箱期间,有一个地方的 拉链总是拉不开。这时,我更怀疑我的皮箱被人开 过。航空公司人员几次叫我們剪断那衣带,但我們 不剪,慢慢才拉开拉链。开了皮箱,第一时间就是 看我的平板電腦,第二才看我們放在皮箱內的饯在 不在?幸好这两样东西都安然无恙,总算放下心头 大石!我敢肯定:我的皮箱是给人开过了,才會夾


着我的衣带而打不开。但他没敢抄行李取我的东西, 是因為皮箱装得太满了,抄过了肯定装不回原样! 所以就没敢动手了。奉劝各位看官以后不能偷懒, 贵重物品再重都要随身而不能托运。…… 等我們 出来,大队人马已离开机场了!幸好黄玉明同學来 接機。这的確是很难得!我們並不是远航,只是在 本国旅遊,她也来接我們的机!我们只好坐她的车 回酒店。等我們到达酒店,两部旅遊巴也刚到。 十月八日,我們接到童本欽夫婦由澳洲来雅的

消息,又参加了班芝兰吉大酒樓的聚會。见到童本 钦,大家都认为他没参加我們九月三十日的大联欢 甚可惜!幸好这次他还能见到近十位同學。要不, 等到何時才能相见?! 我們六二屆同學是响当当、有名的一屆,团结 齐心是出了名的。但每次联欢,总有一点小缺点; 那就是吃飯的时候,总会分出印尼的、香港的、大 陆的三大派系。我真希望以后可以真正的打成一片, 大家都不分彼此。

——给中国写一封家书 63 届·黄东涛

母亲,无论美丑,你都是我的生身母亲:驱车 万里驰骋奔波,在婆罗洲寻觅你的出生地,你的故 居; 母校,无论是否名牌,你都是培育我知识成 长的母校,六年在你怀抱,你哺育了我的人格和文 格的成长:祖国,无论贫富弱强,你都是我的国家, 我为你骄傲,为你自豪!我们一身浑黄,就像黄河 水,我们黄色的皮肤最美,任何时候,在世界任何 角落游览、我都会拍着胸膛,说一声,我是中国人! 祖国,阔别你四十二年,我们在香港这小岛居, 时时挂念,不时北望。春夏秋冬,不忘在假期将你 怀抱的各处风景和历史古迹一一玩遍。自豪于世界 七大古迹,您就占了两个:万里长城和兵马俑!从 大文豪鲁迅的故乡绍兴走到中国六朝古都的西安, 从儒家的大本营曲阜走到悠悠水乡乌镇,从与台湾 只是一水之隔的美丽厦门走到咫尺之远的幽静金 门,从六十年代只能从鼓浪屿遥望故乡金门到踏上 金门岛的土地······啊,如果时间允许,我们还 要到那古意小镇、辽阔草原,冰川高山,世界屋 脊······我们体力还行,我们还要将母亲河—— 黄河和长江游历几遍,为你写上几首最激情的散文 诗。 在南方的一隅,我们已经住了四十几个年头, 香港也已经回到你的怀抱十七年了!每当城市的噪 音震耳欲聋,都是你在大力发声,阻止了黑色声音 像浊浪漫卷:每当不安宁的乌云弥漫港九大街小巷 的上空,都是你,伸出巨手拨开迷雾见太阳。是的, 时代的巨轮岂是那些小爬虫所能阻挡。在香港我们 始终不忘,自己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也始终不忘 教晓自己的儿女五个大字:我是中国人! 怎能忘记,雅加达丹绒不绿乌码头如今海水依 旧,涛声哗哗.,但六十年代那份燃烧的青春激情 依然温暖心头,牵连父母儿女的动人彩带时时重现, 那时候啊,排华的恶浪滚滚而来,南国的天空乌云 密布。祖国,你派来的一艘艘巨轮的烟囱出现在地 17

平在线,目睹这些我们无不热泪盈眶,摆脱列强欺 凌侮辱和多年战乱才十一年的你,母亲,你就勇敢 地向我们走来,敞开了你虽然贫穷年轻、但温暖宽 厚的胸膛迎接我们。从此,海外的弃儿有了娘,你 像初生的太阳,吸引着海外的无数儿女奔向你。 再回溯小时候,父亲对我们说,这儿没有中文 大学,你和哥哥姐姐一起回国吧!只是在这里上厕 所后是用水,在国内就用竹片刮,可能你们会不习 惯,慢慢来吧!现在的中国已经比我们几十年前好 很多了。就这样,尽管怀着不安和疑虑,我们乘上 了“美上美”接侨大轮,在太平洋航行了七天七夜, 投入了你的怀抱。 怎能忘记父亲大半生的漂泊和辛劳?年轻时 候,父亲就拎着一个破藤箱,离乡背井,从金门到 厦门,又从厦门出洋。为的是你太贫穷!父亲和无 数乡亲一样,无法生活下去,无非是想闯荡南洋, 闯出一条生路!贫穷,也始终没有丧失对祖国的爱 恋情怀!一旦内战结束,父母亲没有丝毫犹豫,就 把子女送到你怀抱读书。怎能忘记文化程度不高的 母亲,她人到中年,就那么舍得把五个孩子全部送 回祖国怀抱深造。那温柔中的坚毅,那母性中的远 见襟怀,迄今想来还是教人刮目相看。永远的母亲, 你是一幅美丽动人的永不褪色的图画。您的伟大爱 国情怀完全不亚于岳母在儿子岳飞脊背刺上“尽忠 报国”四个大字。亲友们竖起大拇指,无不对你肃 然起敬。 有一种天性,叫爱国;有一种情感,叫乡情; 有一种血脉,叫遗传。是的,这些在我们家庭,一 代传一代,当然,也传了给我们。 有一次经过厦门的中山公园,堂兄就对我们说, 要不要看看父亲出洋前拍过照的地方?我说好啊! 是不是坐在一个大地球仪前面石阶的那张?堂兄 说就是。依稀记起来了!父亲出洋前,就在厦门逗 留过,他就是从厦门落番的;更想不到的是,他说


曾经在集美中学读过书!几十年后的我,也在集美 中学读高中,我们父子俩,竟然是如假包换的校友! 当我们走到那好大的地球仪前,我们看到了那石阶, 彷佛看到了父亲穿着一套旧式西装坐在那里,我和 小表妹瑞芬也坐在那里让堂兄给我们拍摄了一张。 怀念父亲的情愫如水流过我们心间。 依然记得,六十年代的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没 有惊慌失措,伤心流泪;十年动乱,目睹了多少人 间的悲喜剧,多少人性的扭曲,多少委屈,我们也 从未丧失对祖国母亲你的谅解和热爱。哪怕在七十 年代初期,因为父母在海外年纪老了,无人照顾, 我和小表妹牵手走过罗湖桥,告别祖国,也对你没 有一丝怨恨!回国,也没有一丝后悔!那些人为的 过错,岂能将账算在你头上! 我们做人怎么可以忘本!如果不是在你的怀抱 学习,不是在华侨大学读书求知,我拥有的知识和 书写能力,又从何而来?从小学起我就热爱看文学 书,喜欢中国的方形文字;南来以后,尽管香港是 那样一座工商业城市,我对文学创作的浓厚兴趣依 然不变,与文学结下了大半生的情缘! 我们做人如何可以淡忘!如果不是你强大的吸 引力,怎么有那么多的海外儿女投奔您的怀抱,读 书学习!十年动乱中,小表妹瑞芬为了深造,还是 回到了祖国的土地。我在广州接到了她。第二年我 开始追求她,也与她开始了长达三年的“两地书”。 “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终竟成为不堪回首的梦 魇,而我们的恋情却那样刻骨铭心,“轰轰烈烈” 又平平淡淡延续了我们一生一世。 如果不是在祖国的土壤,那爱情的苗,也不可 能结下婚姻的果。我不可能写了那么些以“她”和 我为素材的《小站》、 《雪夜翻墙说爱你》等等获奖 的小说,我们携手走南闯北,又一起南下到了香港,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创出了出版业的一条新 路! 啊!我们已经在香港生活了四十二年。生身的 母亲也在前几年去世了!我们不会忘记,母亲生前, 始终关注着中国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只有小学 四年级的她啊,有空的时候就阅读有关中国新闻的

大标题,祖国任何微小的进步都会叫她万分高兴; 她说啊,从前,我们带了一大堆东西回乡,现在啊, 现在内地什么东西都有了······ 在香港,我们一家都喜欢用方形字这祖国的语 言来表达感情。没空聚餐、面对面交谈的时候,我 们两代的沟通,也都是经常依靠细腻复杂美丽的中 国文字。我们感觉到祖国的文字很神奇,维系了我 们两代亲密的感情。 随着祖国的强大,在印度尼西亚,歧视华人习 俗的法令除了,严封华文的冰川解冻了!华文在世 界范围成为热门的语言,学习汉语的热潮在全世界 各国掀起。梦萦魂绕着我的文字梦不断地给我惊喜, 我用祖国语言创作的作品不断获奖,尤其是那些篇 幅短小、内涵不浅的小小说,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同 和肯定,那是多么地令人高兴!早在七十年代末祖 国改革开放、我的一本书一印行就十几万册;几十 年后,我又和另一半瑞芬,被邀请到郑州,走上了 文学的红地毯,对文学的感情愈发炽热浓厚了!他 们继颁发“小小说创作终身成就奖”给我后,又颁 发了“小小说创作金麻雀奖”给我。母校华侨大学, 几度邀请我回校,在校友讲坛上与文科同学分享我 创作的体验。 四十二年的业余写作从未厌倦,不写最累!是 的,我要用祖国的文字,写百年的中国和华人、我 最长的三部曲!这就是我的中国梦!每一个炎黄子 孙,都有自己的中国梦,每个人的梦加起来就是我 们伟大祖国母亲的大写中国梦。我相信,我们的这 个中国梦一定会实现的! 就在我想书写的书中,我已经看到,祖国一定 会像母亲大地一样,在那春夏秋冬的四季更递中, 有风风雨雨、有哭有笑的故事;在百年的苦难沧桑 里,充满酸甜苦辣,交织着血泪爱恨,有美丽也有 丑陋····尽管祖国母亲仍然还有那么多缺点不足, 但一定会更灿烂更美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到处 都有人讲华语,那不同肤色的人,个个都把普通话 讲得如京片子那样悦耳动听!在那个伟大的美丽的 中国梦里,情景一定是这样的,我想。

63 届·黄东涛 从香港到金门领奖,舟车劳顿、路途遥远,只 为了一个许诺。还在“第 13 届浯岛文学奖”十二 月揭晓的四个月前,我对瑞芬说,金门这个奖很难 拿,得安慰奖我们也去金门领奖吧!我都不怕丑, 我们顺便去散心度假吧! 实际上这个“浯岛文学奖”没有什么“安慰奖”, 18

比赛只分散文组和长篇小说组两组。长篇小说组设 首奖一个,优等奖两个。在写作路上不断地写、写、 写,我出书出了 135 种,做过香港和海内外文学评 审百余次,大多数同辈的文友早就不参加什么比赛 了,怕有损身份,而且无法面对落选。我是被金门 一位资深作家、相亲鼓励,大胆尝试参加。第 13


届的“浯岛文学奖”的首奖奖金高达五十万台币(13 届以前只有三万台币)、优等奖也有二十万台币奖 金。奖金高,这还不是太主要的参赛原因。主要是, 我金门有间近百年的著名祖屋“甲政第”在 2006 年夷为平地,曾经轰动金门,可以以它为素材,在 长篇小说里“重建”起来。 这很有意义,工程也浩大。即使没有奖金,而 能结集成书,那也是好的。反正写好,我就算多了 一部文学作品。参赛长篇要求十万字或以上,这是 给我一次练笔的机会,也可以算是一种有意写“百 万字三部曲”的热身操练。 好久没有写长篇了,一旦着笔(敲键),才知 道不容易。小说定下以我们的祖屋为主角,但近乎 一百年的历史,留下来的资料实在很少,我不可能 写一部经过调查、事事有据的报告文学,只能是虚 构和想象占吃重成份的历史小说。以祖屋的建立到 消失为线索,带起华人的落番、海外的拼搏,那是 很有意义的。我把内容大意写出来,也作为目标: “长篇《风雨甲政第》以‘学者眼中的建筑经典作 品’、金门百年老宅“甲政第”的兴衰沧桑为中心, 书写了以杰出侨领黄诚祯为代表的华人飘泊的悲 欢,虽然只有十一万余字,然开支散叶,情牵三代, 描述了下番客在异邦他乡的乡亲、爱情、亲情、生 活和拼搏,更涉及了百年中国的苦难连绵与两岸半 世纪来对峙守望的悲情,场面博大、生活气息浓郁, 人物鲜活、文学笔触如行云流水,富有金门故园乡 土和南洋婆罗洲异乡色彩。极具象征性和代表性的 甲政第从兴建到历经风风雨雨而消逝于地平在线, 也反映了华人“落番”“出洋”的辛酸无奈的一页 历史,余韵袅袅,发人深省。小说采取了写实与虚 构、纪实与想象、意识流动与象征、叙述与描写、 金门与印度尼西亚两地情景交错、细节与大事编年 互补、电影画面嫁接等等多种技巧手法推展情节, 乃作者的一次创作新尝试。”我从 2016 年 2 月底 开始写,一直写到 6 月中到北欧俄国旅游为止。我 改了一次,十月二日我就将十一万字的长篇寄到金 门县文化局了。 从七十年代初开始爬格子,就不断参赛,大大 小小的文学奖拿过十七次,大部分看得开、放得下, 稿件寄出去后,也就不当一回事了。得不得都没关 系,就当很认真地写了一篇文章吧。唯一例外的等 待是 1991 那次和这一次,1991 年那次我写了篇四 千字的散文《山魂》去参加香港中文文学创作奖(代 表香港最高水平的比赛)的大赛,写中我就志在必 得,心中在吶喊“我一定要拿冠军”,当时我被机 构以莫须有罪名炒鱿鱼,心情跌入低谷,我要给自 己一点鼓励,证明自己还不至于是废物。我几乎天 天等啊等,真的等到了揭晓,而且真的如愿,夺得 19

了冠军。领奖当日,评判之一陈耀南教授告诉我, 你的散文《山魂》我们五个评审都没有争议给了冠 军。这一次的“浯岛文学奖”我也一直在等十二月 的揭晓消息。紧张的原因没人想到是出于我的自卑 心理,我只参加过香港、中国大陆的文学赛事,台 湾金门我是首次。金门才子才女多,台湾文学水平 不逊色于中国大陆。能获那怕第二奖,对我也是一 种认同和肯定,那就是中国大陆、港、台我都拿过 奖了,这确实比奖金还重要。 十二月一日,已经有朋友在微信将传闻隐约透 露,接着文化局黄副局长也打电话正式告知瑞芬, 由瑞芬转告我获奖,十二月二日,《金门日报》正 式公布了长篇小说头奖悬空(从缺),优等奖由我 和另一位参赛者获得。这个结果我感到很意外。我 只是获优等奖已经很满足了,毕竟台湾和金门岛的 文学水平很高。头奖从缺,阿 Q 地说,那是某种 意义的双冠军之一了。 颁奖仪式在十二月十七日举行,我很早写好了 获奖感言。我们十五日飞经厦门再搭小轮到金门, 住在法兰克民宿。十七日上午金门县文化局黄副局 长开车来接我们到文化局。颁奖仪式在大堂举行, 认识了也获得优等奖的周志强。评审吴均尧等评审 从台北赶来。从新闻报导我才知道,初审和终审总 共六个人,都是台湾著名教授和作家,长篇竞争激 烈,并不存在对海外参赛者“照顾”或“要求降低” 的情形,我心里更加舒服一些了。金门文友来道贺 的很多,仪式简单隆重。先是好大一张奖金支票二 十万,由副县长吴成典颁发给我,接着是奖座,最 后是奖状,功夫做得很足,体现了举办者对得奖者 的尊重。接着就让我念读得奖感言了。很喜欢那种 有得奖者头像的海报,结束后主办者还送我们做纪 念。 我留意评审的意见,有肯定也有批评:「这 是一篇家族史,一部历史小说,如作者所说,把学 者眼中的建筑作品、金门百年老宅「甲政第」的兴 衰沧桑具体呈现。结构完整,文笔老练,虽是以传 统表现手法平铺直述,且有小说的深入刻划与跌宕 描写,引人入胜。可惜为兼顾格局,对于子弟部分 延续太多,模糊了焦点,同时几位主角人物过于完 美,也减损可信度。」这意见很重要,可以供我写 下一步长篇时做参考。 由于那几天气温只有七八度,我麻痹大意, 穿得太少,拉肚子拉了多次,直至十九号到厦门度 假三天,才又生龙活虎起来。 金门是我祖籍的故乡,到金门领奖真是令人 难忘的、富有意义的一次经历。 2017 年 1 月 20 日


从 113 岁高龄的抗战老兵说起 卫吾华 113 岁的抗战老兵董济民,在抗日战争胜利 72 周年之后三天,就离开了人世。中国,又失去 一位崇敬有的抗日英雄!这是我近日从凤凰网上读 到的一篇有关抗日老兵的报道。文章的原标题是: 113 岁抗战老兵的最后岁月。 先回顾一下这位抗战老兵的简历:董济民, 河北乐亭人,他经历了从“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 到抗战胜利的全过程。像他这样的抗战老兵,,目 前来说,可谓少之又少,戎马半生,没有功劳也有 苦功;这一群光荣群体,是我们国家、我们社会极 其宝贵的财富,应该倍加珍惜! 穿越时光的隧道,倒数到 76 岁那年,董济民 找来了一辆三轮车,操起了“卖报”的生涯。他的 儿子董希武记得,他父亲每天凌晨三点多出门,赶 到邮局拿报纸,然后蹬着车跑到大街上摆摊卖报。 这个“卖报的老头儿”,直到近百岁,还骑着自行 车取报、卖报。 据媒体报道,董济民还担负着一家及老母亲 养老、治病的费用。他的心地特别善良,遇到买报 人没零钱,都会让人先拿走报纸,第二天再还钱。 但是,这么一个平淡无奇的老人,身上却背 负着一段沉重的家国史。每当有人问及为什么当兵 时,老人沉思了一会,然后起身高声吟唱《松花江 上》。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战败投降。然而不久, 内战的阴云又密布了天空。这个曾经身穿国民党军 军服的董济民良心未泯,不愿“同室操戈”,便脱 下了国民党军的军服,当“逃兵”去了。可是,就

这么一个有良心的“逃兵”,在”文革”期间却难 逃厄运,他被抓去批斗为”历史反革命”,遣返回 老伴的故乡河南,一家人在亲戚家借了一间旧屋, 挤在一张床上。 今年的 9 月 3 日,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地迎来 了抗日战争胜利的 72 周年。就在同一天,仅靠呼 吸器维持生命的董济民,也在病床上等来了这一抗 战胜利日。9 月 6 日,这位目前已知是大陆最年长 的抗战老兵,因器官衰竭而病逝了。 读了上述有关 113 岁高龄的抗战老兵董济民 因病去世的消息之后,我无法知道人们的感受如何? 但是,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 的是中华的声音,所以我的感受是很沉重的。试想: 一位近百岁的老兵,还要背负家庭的十字架,每天 披星戴月地去取报、卖报,为的是要维持“一家及 老母亲养老、治病的费用”!由此可见,这位抗战 老兵的生活何其窘困!我们须知,无论是对国家还 是对民族,,他都是有功之臣啊! 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在抗日沙场上曾经与 日寇舍命拼杀过而幸存了下来的抗战老兵,毋庸置 疑,必然是一年比一上少,一月比一月少,一天比 一天少。我热切地希望,各地的有关部门,应该像 抢救地下的文物一样,立即行动起来,努力去“抢 救”地面上如今已日见稀少的抗战老兵,要无比热 情地关爱他们,要尽力尽责地去改善并保障他们的 生活,要尽可能让他们在人生晚年能够短暂地过好 日子,不要让这些抗战老兵流血又流泪!即是国家, 民族之幸。 2017 年 9 月 19 日

饶如麟 生活是一部大书,一台好戏,一场大会,而 友和读者交换这些东---让心灵和世界各地的读者 不是生活本身,这是生活诸形态决定了的---偶像登 更近地融汇和互为美丽,这便是文字的力量。文字 台,诸神退位。 进而发展为文学。文学创作讲究的是个性,可贵的 在舞台上,一个人只能扮演一种角色,而在 也是个性。人就是形形色色,有大的小,有柔有刚, 生活中,却同时扮演许多角色---崇高与卑鄙,傲慢 有细腻有粗糙,有浮滑有质朴,有浅陋有深沉。有 与谦恭的,奢靡与节俭的,高贵与下贱的,形而上 一个 ,就有一张不同的面孔,就有一种不同的性 与形而下的……。概而言之,生活原本如此---生老 格。因此,文学创作与文学阅读的出发点与归宿, 病死,不可抗拒。在所有的困顿和谋生的挣扎中, 都是人,是人的心灵,人的感性,人的精神,而不 善良的心灵之花依然开放,这才是生活的本质。 是其他。 人既然生活着,而且活得像巴中精神:乐观、 文学作品中,有的人喜欢写小说,写小说应 进取、合作、奉献,那就一定伴着个性生命的体验 当是个故事,让故事自身去说明,比拟定了主题去 和思考,这是一笔精神财富。我以为出版巴中校友 编故事要好些。为什么呢?因为可随时从故事本身 文集的第一集、第二集……的目的和意义便是与校 发现新的启示,使那作品成为永生的。现代文学作 20


品不再那么强调主题,而是让故事自身给它所能给 的,并让读者取得他所能取得的。因此,可以这么 说,诗歌是青年时期,人人都可以像涂抹彩虹那样 涂抹几笔,让自己明白;小说是人生的老年时期, 由于多了许多艰辛的成分,不免又夹杂一些防范与 深算的痕迹;唯有散文,既可以青春,又可以深邃, 是人生的中年时期。可见,散文是真正兼有众体之 长而舍弃其短的,一个朋友说:写小说可以说写得 怎样,写散文就得说人怎么样。而写散文时,包括 儿童散文时,我认为,有一定的哲理,会增加诗的 味道和力度,是画龙点睛之笔,而不是画蛇添足, 这种哲学思考来自对生活的热忱和挚爱,来自深刻 的生活体验和人生经历。因而散文的哲理必须做到 新、奇、深三个字。所谓新,新是要有自己新的发 现,奇就是要有自己独到的感觉,深就是要力避平 庸粗浅。要深入浅出,“深入”之来,来自自学识 和阅历,来自读和悟的积累,一篇作品,思想具有 深刻与否,直接影响作品的好坏,对能否成功,读 者关系极大。这里,关键的是自己对生活有深刻的 体会和认识,创作来自生活嘛,没有生活,谈何创 作。有人曾经说:诗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这里的所谓做,就是作者的生活、思想和艺术的自 然袒露,是作者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的真诚表现, 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气质和情绪,为自己的主题挑选 合适的风格;或如哲人的沉思,或如恋人的絮语, 或慷慨激昂,或冷嘲热讽,或朴素,或华丽,或冷 如冰霜,或热情洋溢……至于报告文学,它不但具 有新闻的现实性,而且还应该是对生活的现实的更 深发掘和重新发现。例如,香港回归后现实的巨大 变化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心理、人们情感变化都是值 得抒情的内容。 我喜欢散文,首先是因为散文的世界是一个 自由的世界。信马由疆,一任驰骋。除了小说、诗 歌、戏曲以外,包括书信等应该说都是散文。散文 的特点是散,而散的意义即是多变与多样。散文, 一般写的是真人真事。可以记叙,可以抒情,可以 说理,还可以讲史。散文的领域是海阔天空,抒写 起来轻便灵活,讲究真抒胸臆和倾泻感情。散文最 宜表达有序但自由无拘的思想,散文可以让思想空 泛的人现出真相,可以让激情澎湃的人蓦然回首, 仿佛顽皮的孩子看见慈爱的母亲。因此,可以说散 文来自母亲和音乐。散文有如印尼茂物(Bogor) 植物园,有如北京中山公园,能够领略一个植物园 或公园深刻物魅力的通常是各有自己的家和工作 的外来者,他们去那里散步,调情,思考哲学;庸 庸碌碌的反而是植物或公园的真正居民——管理 人员。散文又像梭罗河或芝利翁河的土著人在河边 洗澡,男女在同一河中洗澡形成习俗,但大家又自 觉遵守不成规定的规定,我把它称为散文河,这是 一条有着多重味道的河流。在以卤味为主中,可能 21

也有甜味、酸味。辣味。这说明散文需要向其他领 域借用灵魂、才气、知性、想像力……甚至本质。 散文没有固定本质,一间空屋,什么房间?这得看 你搬什么家具进去。在文体中,诗歌是务虚的,散 文是务实的(法国诗人瓦莱里这样比喻:诗歌是跳 舞,散文是走路。走路有一个明确目的,而跳舞本 身就是目的)。在这个角度上,就民族精神的实质 而言,与其说我们的国家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不如 说是一个散文的国度。这个说法,即使从文学史来 看,也不会流于武断。中国散文,源远流长。从夏 商到五四运动后,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 戏曲和诗歌之上(鲁迅先生语)。 千古文章,无非讲的真善美三个字。真是善 和美的基础、主体、善和美是两翼。真情真感觉, 有真乃大,有情乃美。无虚节,就会更真、更感人。 古今中外的作家,都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打动了 千千万万的读者。 已故我国散文大师、新加坡(原属马来西亚) 归侨秦牧在《30 年的笔迹和足迹》一文中阐明了 他的这一思想:我以为文学作品应当宣传真善美, 反对假丑恶。所谓真,就是要开发生活的本质,要 本着现实主义的角度写作,反对弄虚作假,反对粉 墨升华,反对掩盖矛盾,反对欺骗。所谓善,就是 宣传高尚的道德品质,反对低级趣味的腐朽事物。 所谓美,就是作品要有强烈的艺术特点,通过艺术 特点,通过艺术手段表现生活,看了,一般能给人 以艺术的美感。秦牧又提出:思想是核,是灵魂(按: 这灵魂就是弦外之音了,即散文理论中的神也)。 有了思想的线,还必须有生活的珍珠,才成其为珠 串。没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就像没有灵魂一样。 秦牧之所以强调思想是因为有了崇高的思想 才能给人们启发,陶冶性情。散文离不开一个字, 那就是美;这个美是广义的美,包括思想的深度。 因而,散文是美文,美在它的多姿多彩,美在它的 真挚与性灵,决不是满篇华丽的词藻,或者令人费 神猜想的拮屈聱牙的文字堆砌。语言是散文的一个 重要因素,但其美在不浮华。我以为,内容有深厚 感情、选材新颖、文字有个性、语言优美、词语丰 富、思想有见地并且深刻,便是好散文。如果在形 式上与众不同,就更出色,内容和形式,犹如人的 机体和衣裳,两者相比,当然前者更为重要,如何 自然地将两者结合在一个最佳的境界,便是散文家 的功夫。好的散文如同上等美酒,必当经过情与理 的精心酿制、经过意与境的精心营造。好散文情深 耐读,无穷,并非全仗看文字精深之力,有时大白 话也成。优秀的散文都是感唔至深、体味至切然后 成就的。 在文学中,散文与世界(人类)的关系,是 一种最为直接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小说家和 诗人是幕后作家,散文家则是台前作家。直接袒露


或表现自我和具有使命感,富于理想精神的作家, 就会选择散文。科学家在百忙之中写作,也选择散 文,因而脚踩科学、文学两只船。科学家的文字重 理,文学家的文字重情,理使人明悟,情令人歌泣, 而理与情的结合,使人于歌泣之后精神有所提升, 灵魂不再虚浮,最终归于理。因此,文艺、哲学、 科学,可谓三位一体,离开了哲学和科学,文艺是 难于独立支撑的。 至于如何去写散文,笔者认为,写散文也与 做人一样讲究自然真诚。一篇好的散文,不论词语 如何华丽,结构如何完美,作者只有把自已的真情 实感自自然然、本本分分地表达出来,真实!真实! 再真实!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散文才是好散文。散文 创作的三大要素为思想、生活、技巧(主要是语言 艺术),所以散文的语言很重要,表达很重要,字 与字的联结很重要,语气很重要,标点也很重要。 我认为,可以多学两位前辈的东西。第一学鲁迅, 学他的骨气和思辩;第二学冰心,学女性特有的动 和静的风格。

有人说散文完全可以不考虑散文的定义是 什么,甚至当生活的体验按捺不住蓬勃欲望的时候, 最好不要想我是在写散文,而首先应把这种体验宣 泄在纸上,不管以前有没有人这样写过……。我觉 得此说很有道理。也许,千仞、丘安盛、阮衍章、 东瑞、戴方(培贤)五位编委散文中的好篇章就是 这样:一是有事而发,二是有思而发,三是有情而 发。而他(她)们的有事而发,其实就是不论大小 事,圣人生对社会富有惊世、启迪、激励,在落笔 时都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多思、深思、反思; 有情并运用激情的文字,岂有不感人的杰作吗? 我说的是散文,面对的是文学。文章题目名 之曰《散文漫谈》,既说漫谈,便有对于散文艺术 的会心微笑。文章题目,已经决定它不是关于散文 作法的布道,它不敢也不能指导谁,更不敢班门弄 斧,而是生发一点感语,一寸灵犀,一星慧光。文 章中只是体现我同校友同读者同朋友谈论艺术、人 生的最佳方式,当然诚恳欢迎批评。

巴中 58 屆吴士奇 卢沟桥事件爆发,战争密布在祖国上空的 7 月 21 日,我生于印尼勿里洞。过四五年后战争波 及印尼,日本侵占了勿里洞。有天晚上,我被枪声、 吵杂声、叫喊声、打骂声、吆喝声、砰砰声等响声 吵醒,心里很怕,虽经妈安抚,也难入睡。翌日问 母亲,才知道日本人选午夜月黑之时,把车停在远 处,悄无声息地摸进“龙邦”(单身矿工们集体宿 舍),把守住各出口处,就进去抓人。有的在睡梦 中被拉起,两眼朦胧中被带走;有的破窗、破木板 墙逃走;有一个叫阿锋伯的,逃走时被追上按倒, 拼命哭喊:“妈妈救我!”;有的躲在楼棚上,被 捅下来抓走。有一个叫邓光明的,同下来时跌断了 腿。我爸住处离“龙邦约有一二百米远,听到抓人, 躲逃到屋后灌木丛中去了,才避过一难。听说被抓 的人,都送到外地开荒、筑路、采矿、挖油……等。 由于倍受虐待、疾病、蛇咬、蚊蜇、劳动强度大、 生活条件差,多般是有去无回了。 我爸只好举家避难到岸东的深山里,住进密 林中的木屋。茂密的树叶房里,仅能透进稀疏的阳 光,周围显得很昏暗、寂静、阴凉。只能听见唧唧 的蝉声,有时也夹杂着野兽的叫声。初到这里我是 有些害怕的,不过这是暂时的,不久后我反而更喜 欢这样的地方了。 来这里不久后,我父亲带着我们去砍伐树林。 我喜欢砍树,更喜欢听高大的树木倒下来发出的声 响,辛勤工作一个时期,砍伐工作便告完成。这时 我们小孩就有了尽情休息和玩耍的机会了。有时我 们带着猎狗,和猎狗一起奔跑或叫喊着追捕野鸡和 22

小动物;有时拿着弹弓慑手慑脚地接近树上的鸟儿 并射击它们;有时提着鱼竿耐心地在湖、塘、溪流 边钓鱼;有时携带着网兜悄悄地靠近昆虫罩捉它们, 这些都是很好玩和刺激的。更有趣的是到清澈见底 的溪涧游泳,让清凉的溪水驱散炎热的感觉和疲劳, 奇怪的是溪涧小鱼常常游到身边,啄一啄人的皮肤, 使人感到怪痒的,但却很有趣和舒适。此时除了休 息和玩耍外,还要帮助父亲种树薯、地瓜、蔬菜等 农作物,喂养鸡鸭狗猫。 占地约二万平方米的被砍倒的树木被太阳晒 得焦黄后,这时我们就四面点火,霎时火势就猛烈 地烧起来,照得满天通红,周围倍加炎热。我望着 浓厚的火烟直上青天变成朵朵白云。啊,原来白云 是烟变成的。烧过就剩下木灰的广场,过一段时间 后,我们就开始播种了。大人在前面用木棍在地上 插个洞,小孩就在后面把谷种放进洞里。我整天弯 着腰放谷种,腰部酸痛得简直有点熬不住。经过几 个星期的辛苦后,耕种工作终于完毕。这时我们又 可以休息玩耍,重新过着那愉快的生活了。 不久雨季到了,地下的谷种及时得到雨水灌 溉后都长出茁壮的幼苗来,望着那一片青绿色的谷 苗,心里就感到很快慰。我们在谷园中搭一个高高 的瞭望台,看护着这些幼苗,以防野猪、猴子、鹿 和其他小动物的糟蹋,谷苗都很正常地成长,几个 月后都长出饱满的谷穗来。这时我们又作了十几个 稻草人插在谷园中,驱赶麻雀等鸟类。有时我们到 谷园中捉蚱蜢,蚱蜢炸煎后当食物吃,味道香脆可 口。是收割的时候了,我们都为那金黄色、沉甸甸


的谷穗而心花怒放。我们愉快地、兴奋地收割、打 谷、晒谷、舂米。长期吃树薯、地瓜、稀饭后,终 于能吃上有份参与种植出来的这种香喷喷、美味可 口的米饭,不用菜我连吃二大碗。使我体会到自己 亲自参加的劳动所得收获是多么美好。

我童年的这种有趣的、有意义的回归大自然 的生活,和这种香喷喷的米饭,在我往后的六十多 年中,再也过不上和体会不到了。这个美丽的回忆。 留在我的脑海里,永远磨灭不掉了。

忆童年(二) 我们在深山里过了三年多的岁月,期间有些 事,我会常忆起它。 有一次妈妈带着我外出办事,走在树林中小 道,不时我会看见一些小动物和飞禽,给我印象 深刻的是有一只母野猪,带着一群猪仔在林中寻 觅食物,相当有趣,一点都不惧怕人。路过一印 尼人的住家时,妈妈向女主人乞讨水喝,女主人 热情地邀请我们上她的高架木屋,坐下后她倒水 给我们喝,还拿出煮熟的木薯招待我们吃。我注 意她,看到她腮旁下长有肿瘤,样子极难看,我 有点怕怕的。不管怎样,当时的印尼族人对我们 华人是友善尊重的。 晚上有时会听到青蛙咯咯的叫声特别欢和 特别多时,爸爸会带着我和哥哥去抓他们,到池 塘边、浅溪边、洼地积水处去寻抓。有一次哥哥 看见田鸡跳走,追上去一抓,拿上来看,连蛇带 青蛙都一起抓上来,吓了一跳,赶快甩手,又好 笑又吓人。田鸡抓回后放在大缸里,用重盖盖住, 要吃时抓上来,煎、炒、煮都可以,味道特别鲜 美可口。有一次我在溪边行走时,突然发现一条 很大的鲶鱼(塘虱),约有四斤重在浅溪中游走。 我赶紧回家和兄弟妹们拿了簸箕就来捉它,我们 合力把她捉上岸带回家,实在好玩且刺激呢。爸 爸高兴,妈妈且不喜欢吃淡水鱼,她说太腥臭。 所以我钓回来的鲫鱼、斑鱼、鲶鱼、杂鱼……等, 大部分都拿来喂鸡鸭猫狗了。 有一天父亲有事出外不在家,恰巧玉妹有病, 妈妈抱着她走二、三十里路出外求医。上午出发, 直到天黑还没有回来。森林里的夜晚,像黑锅一 样罩着木屋,屋里没有大人,只有我们几个小孩。 强弟还不到一岁,不知是怕黑,抑或是母亲不在 的原因,哭个不停。云妹抱着他,带哄、带讲、 带唱、带亲、带摇、带走、带喂都无济于事。兄 弟妹们想尽办法哄他,也都无效,照哭不止。云 妹可能感到无法哄停强弟不哭而伤心地哭起来; 接着引发荣弟也哭了;感染到我也哭了;坤哥禁 不住也哭了。在昏暗的油灯下,我们五个小孩哭 成一团。此时孩子们是多么需要妈妈啊!又担心 妈妈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回不来。互相触动了此种 心灵感应,孩子们哭得更大声,更凄烈伤心。真 有点惊天动地、天昏地暗的境地。 这哭声引发了 屋外各种唧唧的虫声,呜呜的犬叫声,“哦呀、 哦呀”的婴兽啼哭声。这种奇怪的交响乐,响彻 山野森林,在这月黑风高的夜晚,更显得凄切悲 凉。在这四周无人烟的地方,有谁知道并帮助这 23

些可怜的孩子们呢。也不知哭了多久,妈妈可能 是心灵感应抑或是听到孩子们的哭声,三步并着 两步摸黑赶回来了。我们一看到妈妈带着疲惫的 身子、憔悴的脸容、内疚的神情、点点泪珠还留 在眼眶里,我们都停哭了。强弟一到妈妈的怀里, 听到妈妈的声音,闻到妈妈的气息,就安静下来 了。日本投降后,我们全家搬到名叫双凤的地方。 这里有一条小河流经此地,河宽约 12 米,深约 4 米,有时有鳄鱼出没其间。这里的人常在河边栅 栏内洗澡,也常在伸出河岸约二米长的宽木板上 洗衣服,我也常在河边游泳或钓鱼。河的两岸长 着青青的灌木,萋萋的青草,五颜六色的野花、 菜地、木薯地、番薯地穿插其间。岸这边住着几 户人家,我家就住在这里;岸那边有一个叫“隆 邦”的地方,住着唐山来的单身汉,我常会去玩, 听矿工们讲故事或见闻。不很远的地方,有一个 锡矿场,我也常去看矿工们采锡矿,只见工人用 手把持操纵着几米长的大水龙头,急速地射出强 力的水柱冲垮矿场的泥墙,激起水珠四射,水雾 弥漫,伴着声响,把夹矿的泥沙冲刷下来,流向 集沙处,经过沉淀、收集、振筛、过滤、取矿砂、 烘干、包装等工序,装成 50 公斤一袋的锡矿砂, 装车运走。冲刷后废弃矿场就变成深约十几米的 湖泊,勿里洞有很多这样的湖泊。 那时我妈的肚子又凸了起来,怀孕着雄弟。 有一天风和日丽,上午 8 点多妈妈要到河边洗衣 服。我、云妹、荣弟、玉妹、强弟也跟着去玩, 顺便看看妈妈洗衣,小花狗也东窜西跑地跟着来。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走到洗衣处。一看已有一个唐 山婆和一个妇女在洗衣服,于是三个妇女或蹲或 坐在木板上洗起衣服。弟妹们站在旁边看或玩, 我提着钓竿在不远处钓鱼。我聚精会神地看着浮 标,突然传来弟妹们惊恐的哭声,小花狗汪汪的 叫声,我吓了一跳,快速跑过去,看到弟妹们有 的急促地跺着脚,手乱指河中,喊着“妈咪”大 哭起来。我看到那妇女的脸露在水面上,在那里 挣扎,唯独不见了我的母亲。约 10 岁的我,意识 到妈妈掉进河里,有危险。没脱衣服,立即跳进 河里,潜入水中,到处乱摸乱抓,想把妈妈抓住 把她救上岸来。弟妹们看到妈妈和哥哥都没有浮 起来,四个小孩哭得更大声、更惊恐、更悲切, 脚也跺得更急促有力。小花狗也团团乱转,乱踏 后腿,汪汪叫得更急厉。终于惊动了上帝--唐山 婆,她一手抓牢木板柱樁,一手去摸抓我母亲。 真是命不该绝,幸运地抓住我母亲的衣服,把我


妈妈拉上岸来。此时我妈脸色铁青,昏了过去, 经救治后才清醒过来。事后听妈妈说:“那个妇 女以为我会游泳,要我下水,我说不会,她不信 就把我拉下水了。我在水下一面挣扎,一面还抓 着她的衣服不放。而唐山婆以为我和那妇女下水

游泳,不在意只顾洗衣。后来听到小孩们哭声厉 害,看到亚奇(吴士奇)不脱衣服就跳进水里, 才意识到事态严重,才下水救我。不然亚奇来救 我,被我抓牢,三条人命就完了,想起来都很害 怕。”

忆童年(三) 有一天父亲带坤哥、我、云妹和荣弟到香镇, 我以为去逛街游玩,很高兴,原来不是,是去上 学读书。当天四人一起进入幼稚园,高兴地拿到 了课本,看着图文并茂的牛、羊、草、花……不 愿释手。双凤到香镇约有十里路,天一亮我们就 出门,走山道、废弃的铁路、马路、沿经一个大 湖,约花一个小时才到学校。我特别注意看大湖, 想看一看有没有鳄鱼出没。我听大人们说:“以 前这个湖有条鳄鱼吃了人,人们怕他再吃人,就 请了一位印尼巫师来降伏它。巫师到后就念咒语, 他的魂灵就下潜到湖里,找寻那条吃过人的鳄鱼, 然后用“降头”(一种邪术,至今勿里洞还有这 邪术),把它引上来钓杀了,据说它的肚里还有 人的残骸。”我看过鳄鱼,在水上、陆上我都看 过。在水上它像朽木头一样,露出一小部分的背 脊和头部,两眼像望远镜似的望着前方,无声无 息地、轻轻浮游着,一点水波纹都没有,靠近你 身边也难发觉呢。我看过人们钓鳄鱼,他们用大 鳄钩,用树藤条、钢丝邦牢,尾端再穿挂上几个 干老椰果做浮标。再挂钩上鸡鸭鹅或其他肉类做 诱饵,放在湖中,等着鳄鱼上钩,把它拉捉上来。 我常会忆起一件我认为不可思议的事,使我 很难忘怀。有一天,双凤有一、二十人,乘坐一 部货车到玛屹市的神州影院看电影,我也跟着去, 年龄可能是我最小。晚上约十时,电影放映完后, 我走出影院找不到同来的人,离群掉队了,这些 人也许没发现我走失了,开车走了。我第一次来 玛屹市,人生地不熟,又在夜间,心惊慌、害怕, 我惘然地、伤心地、盲目地一路走一路哭。虽然 有二人同情问过我,但无法找到开走的汽车,而 放弃帮助我了。我只好盲目地一路走一路哭,不 知不觉中走到市区著名的大榕树下,看到那部 车和那些人。这部车凑巧在大榕树下出了故障, 在那里修理了一段时间,直到我回来后才修好。 谢天谢地我终于又可坐上这部车安全地回到家里, 若不是天助我,后果怎样我真的不敢去想了。 在香镇念书还没三个月,我家又搬到玛屹市

区居住,邻居是庄门的理发店,离大榕树约有二、 三百米,我常到大榕树下玩耍。但是玛屹市区居 住的都是华人,我没看有印尼族人在市区居住。 而且绝大部分是客家人,也有少个别的福建人和 潮汕人,通行讲客家话。我从小就讲客家话,接 触的也都是客家人,所以我不会讲印尼语,直到 回国。日本人占领前,市区有两所电影院,可见 当时的繁华,战后只剩下一间电影院,叫神州电 影院。我喜欢看电影,有钱就去看,无钱时如果 是好片,如美国的“牛仔”侠义片,我会趁守门 收票员不注意时,闪身进到剧院内看免费电影。 端午节时,我们会到市郊的海边游泳、玩耍,平 时有闲空时也会到海边游泳,拾、挖小螃蟹和贝 类,也顶好玩的。最使我难忘的是盂兰节盛会, 届时会场马路两边有小贩们摆摊卖东西,近会场 处两边也站有牛头马脸的恶鬼。走到会场中心会 看到高得惊人,面目狰狞、凶神恶煞似的“太师 爷”,在他的前面堆积摆放着如山高的祭品,猪、 羊、鸡、鹅、糕点、水果……等,边上还竖有高 高旗杆,挂有猪、羊祭品。远近的华人,甚至印 尼族人都赶来看热闹。熙熙攘攘,热闹非常,接 近午夜时,人都往会场中心挤。一到零时,有人 喊一声:“抢呀!”轰的一声,人潮汹涌地开始 抢祭品了,爬杆的爬杆,上台的上台,就地站着 抢拿的也有。我站在边沿看着这惊心动魄的抢祭 品一幕,瞬间祭品就被抢完,人们也会陆续回家, 地面留下掉落的祭品,一片狼藉。 搬到玛屹市区后,我们即转入中正学校念书。 我跳入一年级下学期,什么国语、算术、常识等 对我来说是太深了,赶不上课程,老师提问,我 只能呆呆地看着老师,无言以对,考试也不及格。 其中一位较年长的老师叫李伯奇,他对我可不客 气,一有差错、瞌睡或回答不出问题,他就会拿 着戒尺打我的手掌心;或用手捏拧我的耳朵,随 着他手势的提升速度以及酸痛的增加,我会或慢 或,过去六十年了,我对她的印象还那么新鲜,至 死我都不会忘记她。

忆童年(四) 玛屹市南华小学篮球场附近有一天主教堂, 住有荷兰来的兰神父和麦神父。兰神父下巴长满浓 浓的胡须,麦神父无胡须较年轻,两个神父都会讲 客家话。不知怎的他们到我家传教后,爸妈就允许 他们带我到教堂居住受教,而我的强弟且被送去邦 加的槟港受教。记得有四、五个小孩住在教堂的地 下大房间里,一人一床,神父住楼上。起床、睡觉、 24

吃早、中、晚三餐都要念诵圣经,感恩圣主。从中 正学校放学回来,有时神父会把我们叫在一起,给 我们讲圣经的故事和教义。在那里我看过图文并茂 的圣经故事,什么上帝造世界、造陆地、海洋、山 川、动物;还造了亚当、夏娃男女俩人以繁衍后代, 才有了人类。听天主话的会发达兴旺,不听的会消 亡,“诺亚方舟”故事是其中一例。后来发生了很


多故事,如约翰·玛利亚生了耶稣、耶稣被钉在十 字架上,埋了三天后又复活……等故事。休闲时我 会与邻居打羽毛球、乒乓球;有时神父会教我下国 际象棋。起初让我三子至二子,不久后就不敢让子 了,且杀得难解难分,不分伯仲了,所以兰、麦神 父只喜欢和我下象棋。逢星期六或方便的日子,兰 神父或麦神父会用摩托车载我到市郊或岸东市传 教。传教一般多在晚上,到了户主家里,户主会热 情招待我们,一家人围坐桌旁,听神父传教,神父 会叫我念诵圣经给他们听。一般传教一、二小时或 更长,有时到一户人家,有时到二户人家。每逢星 期日上午神父都要做弥撒,届时我看教堂内约有百 位信徒参加,他们都低头念圣经、唱圣歌。我看神 父手拿吊铃似的东西做弥撒,做完后轮流给入教的 人吃麦片(圣粮)。弥撒做完后,邻居张干事会提 着网兜似的小袋到每个信徒面前收捐钱。收钱完后, 有的信徒会到房间里去向神父忏悔自己的过错和 罪行,可得到天主的宽恕,减轻罪过,以祈心安。 起初我不懂,以为轮流到那个房间小便,刚好我尿 急,也到那个房间,看到神父在那里坐着,我吓了 一跳,神父问我做什么,我说要小便,他叫我从后 侧门出去,闹了一个大笑话。我刚好碰上过圣诞节, 晚上做大弥撒,来的人更多,小孩也更多,更为热 闹,弥撒一直做到午夜后才结束,圣诞老人会发礼 物和糖果给小孩,我们都很高兴。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国内国共两党争夺政权的 斗争,延伸到海外各地的华侨,我们勿里洞也不例 外。。以勿里洞工会主席卢秋生为代表的进步人士, 和以校董为代表的国民党死硬派(硬棍)展开激烈 争夺学校的斗争。卢秋生等与死硬派烈辩论,与当 地政府交涉,并组织工会会员游行来争夺学校都无 济于事,斗不过硬棍而败下阵来。进步人士只好另 建一个学校叫爱华学校。进步人士的子女绝大部分 转入爱华学校念书,我也转入爱华学校念书,那时 我可能在念四、五年级。我还记得朱保来老师和彭 金传老师教过我们,刚建立的学校,条件没有中正 学校那么好,相对来说,也算过得去。以后爱华学 校越办越好,甚至超过中正学校,听说中正学校过 了几年后被关闭,之后还被铲平了。我进爱华学校 念书时,我家已搬到四号关都居住,离学校较近,

上学很方便。 四号关都离玛屹市约有六公里远, 旁靠一大湖,湖中有一小岛,把大湖隔为一大一小, 有一条河流与大海连通,河上建一木桥。过桥就到 张姓人家,过一点就到我家了,我家邻居是魏新花 两姐妹。我家是第一间矿工家属住房,住房约有二、 三十间,建成似八字形两排,都是架空木板房。从 八字形头部小出口走出可到老埠头,八字底部大出 口建有一足球场,我家在八字底部右侧。八字形中 间建有公用厕所。有一次我大便后,没带水,只好 提着裤子快步冲进洗澡房,啊!看见一位约 20 岁 的印尼族姑娘(唯一的印尼族矿工家属),一丝不 挂地站在那里,面对着我微笑。我望着她的胴体和 大乳房,愣呆了一阵子,羞愧地转身走到另一间洗 澡房去。如果我是成人,后果怎样我就不敢去想它 了。我家屋前五十米就是小湖和一小池塘,湖与池 塘间有一排树,我们另建木栏栅隔开湖与池塘,以 防鳄鱼进来。我家养的鸭子会到池塘戏水,涨大潮 时,小鳄鱼会越过栏栅进入池塘咬吃鸭子。池塘前 左侧我们建了一间猪舍,养着四、五条猪。我和云 妹常到各处湖泊,甚至山脉的大湖,冒着危险去捞 取水浮莲。水浮莲切碎配米糠煮熬烂来养猪,有时 也用嫩香蕉树芯来代替水浮莲。我常给猪冲洗、冲 洗猪舍,养得猪又白净又胖。 此时我家已有八、九个人,是一个大家庭了。 那时没有电视,一到天黑做完作业就没事可干,准 备上床睡觉了。我家有三张大铁床,一个大铁床可 睡五、六个小孩。每次睡觉前,四、五个弟妹们都 会围着、缠着、苦求我讲故事给他们听。没办法我 只好从廖丽清老师讲过的童话、神话、传说、典故 以及“一千零一夜”等故事讲给他们听;也从钟剑 叔和大人们讲过的,以及我看过的三国演义、水浒 传、西游记、东游记、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 隋唐演义、罗通扫北、方世玉……等讲给他们听; 这些讲完了怎办,只好自己临时编造故事讲给他们 听,也讲得情节生动、紧凑,头头是道,弟妹也没 听出破绽来。总之我一讲故事,他们都听得津津有 味,神情贯注,有时鸦雀无声、有时欢乐大笑,听 得入迷处,神态百出。听完一个或二个故事后,他 们会心满意足地安然入睡,过完了一天,等着明天 的到来。

忆童年(五) 小时好玩,这是儿童的特性,但受环境条件 的影响,城市里和农村的孩子们玩法就不一样。 有游泳的地方,孩子们可以去游泳,没有的就不 能去游泳了;周围小朋友多和少,玩法又不一样; 家庭经济困难,孩子们要帮助父母做这做那,玩 的时间少,玩法也有些不同了。小时我父母常搬 家,每到一个地方,游戏和玩的方法又有些不同 了,所以我玩的方法是较多的了。记得我除了玩 捉迷藏、老鹰抓小鸡游戏外,还下象棋、国际象 25

棋、军棋、跳棋、跳绳等。也玩跳方格游戏,在 地面上画一带圆头形的长方格,内约分七、八个 小方格,两人以上玩。玩时把瓦片或扁石块丢进 起始格内,用单脚或双脚跳所有方格,除放有瓦 片的方格不跳,其旁边方格用单脚跳,因头格也 用单脚跳,其他用双脚跳,跳到瓦片处,把瓦片 用手拾起,跳完所有方格后,再按顺序一格一格 地丢瓦片,直到所有方格丢进瓦片,拾瓦片跳完 为止,先跳完为赢。把瓦片丢出界外,或脚踩界


线为输需换人跳。此游戏好玩,可锻炼身体。 我也喜欢玩击打“滚碌”(一种特别的约 2.5 厘米直径的圆石)游戏,一般两人玩,二人以 上亦可。当对方的“滚碌”在地面上放置好后就 可开始击玩了。用两手夹住“滚碌”,瞄准对方 的“滚碌”弹射击出去,能击中对方的“滚碌” 为赢,可得对方商定的彩头。也可以以橡胶圈代 替“滚碌”来玩,彩头以给多少橡胶圈为准。我 们还玩一种似核桃(叫 Kungbi)的游戏,二人以 上玩都可以。划有界线,各人出几个核桃,玩时 轮流上阵,轮到你时,手握住各人出的十几个核 桃,向界外抛散出去,核桃散成一片,用核桃瞄 准对方指定的某个核桃打击它,如打中此核桃, 且不撞击到其他核桃就算赢,可以把十几个核桃 收入囊中,又重新开始再玩,我常赢了很多,妈 拿来敲碎取下,做煮菜配料。 有时在沙地上、草地上和小朋友们玩摔跤游 戏;有时约十几个或更多的少年和儿童一起踢足 球,在滂沱大雨中踢足球或跑步,更有一番刺激 味道在身中流转。我家附近住着一位赤足医生黄* 德医生,他会织拦网到大湖里,撑着竹排放网捕 鱼,有一次连鳄鱼都捕上岸来了,我也看到了, 后来我们离开四号关都后,听说他被鳄鱼拉下水 吃掉了。我向他学会了织拦网,我织了十几米长 的拦网,退潮时和荣弟一起去捕鱼玩。取小湖出 大湖最窄处,冒险地游泳到小岛上,两头挂牢拦 网,又游回来,过几个小时或更长时间就有冒险 游到小岛,把拦网取回,多半是捕到一些小鱼罢 了。我也喜欢爬到树上,居高临下钓湖边的尖嘴 鱼等浮游小鱼,有两次钓到忘神踩空掉落湖中,

赶紧取回钓竿,再游回岸边。有时拿了弹弓到湖 边的树林中射鸟儿,曾射落斑鸠等鸟儿。有一次 看了一只似鬼头的鸟儿,吓了我一跳,赶紧回家, 事后才知道这是猫头鹰的一种鸟儿。 中秋节或月圆之夜,大人和小孩会拎着小椅、 小凳、矮凳等到屋外的宽阔草坪上 围坐在一起赏 月聊天讲故事,有时还会拿出茶水或咖啡和糕点 招待人们。有的小孩坐在大人的膝头上,津津有 味地听大人讲故事。大人们会叫我们看天上密密 麻麻、闪烁不定的繁星,指给我们看,哪一个是 北斗星、哪一个是七女仙座、哪一个是牛郎、织 女星,顺讲牛郎、织女的故事给我们听。众多小 孩中有的会跳绳、唱歌、追逐戏耍,我还记得我 们一面追逐,一面还唱着儿歌“月光光,绣彩娘, 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 青瓜,长的拿来煮酒吃,短的拿来娶新娘,娶的 新娘矮墩墩,煮饭臭烘突……”。我还得我们有 时也玩“菜篮神”游戏,玩时取一菜篮,两条竹 竿,把菜篮绑牢在两竹中间,菜篮用布盖住。两 人抓竹竿抬菜篮,取一些酒、菜、水果或糕点当 祭品,一面点香拜一面念祷词:“菜篮公,菜篮 婆,不要门前门后打溜苔,屋里有酒、有菜、有 水果、有糕点招待您,请您快快进来……”重复 念祷词,直到抬菜篮神的两人手感较重时,则菜 篮神进入菜篮里了。此时在场的人都可向菜篮神 求问,问对的,它会点头,不对的它会摇头。这 种游戏听人说有真有假,但假的多于真的,全靠 抬竹竿两人的弄神弄鬼,使人惊讶、发笑……等 而已。 忆童年刭到此结束,谢谢读者。

岁月虽过去了六十多年,也不知是童年时的舌头味蕾特别灵敏或不同,总感到童年时吃过的食物 特别好吃得多,难以忘怀。在深山过刀耕火种“打谷斜”的日子里,由父母买的或亲戚朋友送的野生 动物,我吃过的有猴子、穿山甲、山猪、黄獐、鹿、山兔、野鸡……等。我看过捕捉猴子的陷阱,它 是五面围起的木栏栅,顶部有一漏斗形入口,猴子从入口处进去栏栅内后就出不来了。把香蕉等水果 放进栏栅内,可引几只或十几只猴子进去栏栅内。此时捕猴人带了一根木棒开门进栏栅内,找寻那只 最大最凶的猴头,一棍打昏或打倒它,其他猴子看到吓得发软发抖,任捕猴人绑捉进笼里,带出去卖 了。我也看过人们捕猎山猪,二、三户人或更多合伙人带了有伸缩性铁丝笼,有十几个或更多,探寻 到有山猪的踪迹后,带着几条或更多的猎狗出发了。先用砍刀砍取一些树木树枝,把另一边围成一堵 墙,约有几百米长或更长,墙留有孔洞置放牢铁丝猪笼,一切就绪后,就从正面、两侧面放猎狗与人 一起叫喊追赶山猪到放有猪笼的又静悄的一边逃窜,结果就钻进了猪笼,而被活捉了,捉到一只或两 只山猪就高兴得很了。有时也会捕捉到鹿和黄獐等稍大型动物呢。不管白天或晚上,一般晚上最多机 会碰上穿山甲,发现它时,一追一喊一照,它就会缩成一团成球状,把它装进袋里带回家,悬吊在梁 上,杀时拿下。我看我妈宰杀穿山甲时,抓住它的尾巴向地上摔打,它就会昏死,甚至露出舌头来。 小动物用猎狗就可以捕捉到了。这么多的野生动物中,我觉得野鸡、穿山甲最好吃,山猪肉较差。有 一段时间,在我家做事和吃饭的钟剑叔,喜欢吃狗肉,所以狗肉我也吃得不少。我看过他宰杀小狗, 提起小狗颈背就割喉,杀五、六只我家小狗;又凶又大的狗,他就用木棒打昏打死;半乖半凶之狗, 用绳索套进头颈,悬吊梁上吊杀;乖顺不凶之狗,装进麻袋里,丢进池塘中用水淹死。 勿里洞的鸡都是放养在屋外,自然找吃生长的,肉质细嫩,拿来做白切鸡、焖鸡饭、煲鸡粥,味 道鲜美、鸡香扑鼻,真是百吃不厌,我认为是第一好吃的。其次是海虾、螃蟹、鱼类;勿里洞盛产海 鲜,市场可以买到,也有小贩上门兜售,我家搬出山区后,基本上天天有鱼吃。煲虾、蟹肉粥,粥味 26


清甜鲜美,几碗都可以吃下,用虾做成的虾饼,用油炸开来吃更是香脆爽口。用马鲛鱼切成一圈一圈 放盐后煎来吃,也很香很好吃;把大马鲛配椰浆香料做成鱼松,鱼松零吃配粥、配饭都很增食欲。红 三鱼(Kilisi)妈多煎来吃,有时也做甜酸鱼来吃。爸妈会把青*鱼,还有一种鱼我忘了,用盐腌制几 日后,鱼肉会发出很臭的香味,肉质变得绵软松散,入口特殊,特别好吃可口。还有一种是常吃的鱼, 名叫什么我不知道,只知叫厚嘴薄嘴红鱼,常用 Asam 煮酸甜鱼,也可用黄姜、沙姜、香料等配料煮来 吃,味道极佳,常吃也不腻。还有一种青黄色有点钝头的鱼,也许叫鸡鱼吧,拿来清蒸后剥去皮,其 肉雪白红嫩,条纹清晰,拿来蘸由 Asam、姜、葱、蒜、豉油、油配成的酱料来吃,非常香嫩可口。各 种鱼、黄莉或婆罗*,加上黄姜、沙姜、香茅、椰浆、班兰……等配料,煲煮成像咖喱鸡的汤料,也许 叫“烂巴”吧,是非常好吃的上等菜,不用鱼,用鸡肉、猪肉、虾也可以,好吃的鱼很多,不一一列 举了。 接近过年(春节)时,爸妈比平时忙碌得多了,尤其是妈妈更忙,她要赶做六、七个小孩的新衣, 还要买面粉、树薯粉、糖、鸡蛋、中老椰果……等。我看到妈妈用石磨磨米,取米粉做年糕(甜板); 看到她剖开几个椰果或更多,取椰肉刨成丝末,渗水一起榨出椰浆水,再捞取表面一层油浓且香郁的 椰浆备用;看到她打烂很多鸡蛋,把蛋黄、蛋白放进盆里或小桶里进行搅拌,直至搅拌成均匀的蛋液 备用。我看到妈把面粉或木薯粉,加入糖浆、椰浆、蛋液、香料汁、水……等混合后,再搓、揉、压 制成均匀薄板块状,再叫小孩们帮忙用铁模具压切出似曲奇饼形状的面饼块,放进托盘,托盘又放入 烤炉内,用置放有木炭火的烤盘盖盖住烤炉,使面粉块上、下受火烤,过一阵就烤熟了,拿出来就成 为玲*饼干(Kue Rintak),有各种款式,是主要年货,过年时,我们抓一把放进裤袋里,随时可吃, 吃起来比现在的曲奇饼好吃得多了。如把做玲达(Kue Rintak)的料,适当调配和鸡蛋多下些做成浓 浆似的,放进火筒卷的铁模夹具内,夹模的柄较长,把放有浓浆的模具架放进炉里烤一阵子,把模具 拿出来打开,取出纸状饼块,即卷成长筒状,就成火筒蛋卷了,六十多年过去了,我再没有吃过像妈 做的火筒蛋卷那么好吃的饼干了。妈没停手地花几天的时间才做完这几种年货应节。做完后妈会把 Kue Rintak、火筒蛋卷等放进罐里收藏起来,到春节时才会拿出来招待客人,或给孩子吃。过年时孩子们 有新衣服穿,还互相比靓,又有这些好吃的年货,都特别高兴,我也特别喜欢过年。平时妈还会做千 层糕(Kue Lapis),发糕(Kue Apem)、蛋糕(Kue Bolu),还有用树薯、番薯做的糕点,也有从市 场买回来的荷兰蛋糕(Balu Lapis)和学佬糕点(Kue Haklopam)。这些糕点,因用的材料质地好, 又用人工制作,不用机器做,所以吃起来非常好吃,至今不忘。 说到勿里洞水果,最好吃当数榴梿,其次是红毛丹、山竹、茹菇、香蕉、凤梨、番石榴、婆罗蜜、 柚子……等,有的我记不起名字来了。我妈会把香蕉切成片、煎香蕉糕,也特别好吃;另一种香蕉拿 来蒸煮后也特别有滋味。由于当时勿里洞的环境、气候、水土质地好,产出的东西质地也好,所以我 童年时吃到的肉类、鱼类、水果、糕点都比现在的好吃很多,甚至有天壤之别,所以我很怀念童年。

福建漳州巴中 53 年届饶汝麟 2017 年 12 月 21 日我和老伴偕同漳州闽南师 大的次女润梅、女婿蓝潮永(皆为教授) 及三女松 梅(漳州龙海市公安人员)及女婿陈标(工程师) 参 观家乡广东梅县松口移民广场,(由联合国建造, 作为中国非文化遗产。)松口移民广场附近有一座 码头,几百年前广东人由此码头移民到荷殖民地的 印尼勿里洞锡矿被卖猪仔做矿工,最后以当地土人 成婚。我们家乡梅县松口镇车田村就有好几户皮肤 黑色的乡亲,他们现已高龄 80 岁,似从事教书的 印尼(荷殖民地)时期的矿工子女 ,这是联合国建 造的梅县松口镇移民广场的历史见证。 松口车田村有一位 80 岁的老乡,10 岁离开 印尼椰城回家乡读小学、初中毕业后考上梅州高级 中学(叶剑英元帅母校)。 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 松口镇农业中学教书,阶级斗争时期,因与学生谈 27

恋爱被开除教职,只好在家里做裁缝维持生计及督 促兒女好好做人,认真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兒 女们终于成才,为党为国家做出贡献,梅州市侨办 每年给予 1350 元津贴金,笔者每年也得到漳州市 侨办津贴金 1200 元,笔者一位小学的同学,因为 家境贫困,无力唸中学,只好在《生活报,》印刷 厂做工,他是五代侨生。上輩人也是在松口镇码头 坐船移民(荷兰殖民地)印尼勿里洞锡矿,祖、父 辈都与当地土人结婚,所以这位刘金育同学也是黑 皮肤。1954 年的一个晚上来我家,谈及他到武汉 读工农速成中学(四年制初高中毕业)。我拿出一年 教书工资支持他回国读书。他向我咨询,他因色盲, 问及今后考大学时读何专业?我热忱地说,你应该 考虑自己的条件,生理健康及兴趣,最后我建议他 报考武汉大学英文系,结果他很幸运被武汉大学录


取,就读英文系,由于他的中文、印尼文基础好又 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优秀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几十 年成为英文系主任,,八十年代初我因公出差武汉, 顺路访问他家时,已经和一位英文系同事(教授) 结婚,孩子也已十多岁,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笔者堂妹饶曼妮(华中初中毕业),华校被封 闭后就回国,在山东日照县读高中,1969 年响应 党的上山下乡政策,落户日照县为知识青年,白天 参加生产队劳动,所得工分全数捐献五保户(曼妮 的生活费由笔者叔父从印尼椰城汇款解决)。曼妮 业余时间上山挑柴火及挑水给五保户,深得群众好 评。其事迹被济南日报刊登表扬,两年后生产队保 送她回城,安排到济南旅社做财务工作,但是曼妮 主动提出要到没人要的工种---为浴室老人修剪脚 趾甲。一时人们纷纷议论:一位飘洋过海的印尼归 侨,尊敬老人,愿意终身为老年人服务,她的事迹 被山东日报表扬。不久被保送到山东大学攻读哲学, 毕业后被安排到济南市侨联工作,次年任侨联主席。 不久又被任命为省侨联主席(正厅级)並出席全国 政协会议,曼妮出生于印尼椰城五脚桥,与新中国 是同龄人,其爱人由组织介绍,是团级干部,之后

转业到济南市任侨办主任,育有一女,在泉州华侨 大学毕业后,被安排到山东省电视台工作,其女婿 为电视台摄影记者,曼妮现已在山东省济南市退休, 退休后安享晚年生活, 椰城著名的班芝兰七星药房的老板游子平, 他的长子游尚华是巴中生,归国深造。1957 年被 打成右派,文革大暴乱时又被当牛鬼蛇神批斗,造 成精神崩溃,不吃不喝,活活餓死。无独有偶,又 有一位广东矿工后代,万隆侨中初中毕业后,考上 华中读高中,回国后攻读福建农学院农学系,毕业 后分配到云南省昆明农科所工作,文革时,不堪批 斗,以刀片割大动脉致大量流血而亡。事后其父母 双双回来看望儿子,被告知儿子搞国家机密工作, 不能会面,不能通信,事后这两位老华侨回到印尼 不久就归天了。哀哉!惨哉! 写到此,笔者已老泪纵横,不忍写下去。所 幸笔者在日新中学培养出了世界羽毛球冠军,在八 华中学培养出了中国著名光学专家赖爱光。堪以告 慰。 脱稿于广东挴县松口镇車田村上饒屋 2017 年 12 月 25 日

--------------------------------------------------------------

编者按: 下面这篇文章,是清华出版社马慧荣老师写的。觉得挺好,特转发诸位欣赏。 青丝已去,白发染头!

儿女迈入中年,孙辈吃穿不愁。 回首人生之路,一腔热血东流。 有的

还没退休,就被上帝接走; 有的退休不久,又躺医院床头; 我等非常幸运,仍在到处晃悠!

无论同

学,还是战友,你是大官,应讲究安全着陆; 你是小官,别总想名利双收; 你是教师,别再靠补课创 收; 你是作家,别再瞎熬那灯油; 你是工人,把勤俭二字记住; 你是农民,那就任风雨飘流。 无论 你官民穷富,都要感恩知足,快乐地向前走。 事事量力而行,别听他人忽悠。 什么老有老的资本,什么老有老的自由,什么名山大川,什么逍 遥旅游, 殊不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难言的愁。 经济宽裕的没几人,大多数都是穷朋友。 莫跟人比、不寻别扭;多点宽容、少点需求。 只要有个好身体,就要快乐向前走。 现今的我们:已失去了,青春的激情。 也淡化了,中年的劲头。 经历了,人间不平事。 喝尽了, 尘世红白酒。 展示了,你我的善与美。 藏起了,自己的苦与愁。 上奉养父母尽孝,下操劳子女纷扰。 我们扪心无愧,要快乐地向前走。 喜看半世纪,沧桑变化, 我们超越了,君王的享受。 不上早朝,能知天下大事。 不用笔墨,可 写文章锦绣。 不问龙王,能知四海波澜。 无须腾云,可在蓝天行走。 高铁飞机,已让地球缩小。 电 脑网络,已让天涯牵手。 我们赶上好时代, 就要快乐地向前走。 我的同学、我的战友、我的亲朋、我的伴偶,自然规律要看透,早走迟走都得走。 多想一些开心 事,莫为生计去发愁。 凭借一个好身体,多吃一口是一口。 没钱转转周边景,有钱来个环球游。 爱 画的尽情画,照猫画虎也很优。 爱唱的放声吼,人人夸你嗓门秀。 爱跳舞使劲扭,切记莫把地踩漏! 夕阳路上,,快乐向前。 不留遗憾,不留后手。 活一个寿比南山松不老! 28

乐一个天长地久,常聚首……!


29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