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間帶生物教學輔具 Biological teaching aids in intertidal zone

Page 1

潮間帶生物教學輔具 Intertidal teaching aids

潮間帶生物教學輔具 與基隆海洋科學博物館合作進行一個多月的海洋產品設計兩天 的田野調查了解館方需求 以及了解館內館外活動所有展示活動流程 最終選定針對在夏日最受歡迎的潮間帶活動進行流程教具設計


生態教學手套 半截式穿脫設計 生物、人類雙向保護

01


潮間帶生物教學輔具 Intertidal teaching aids

設計背景 針對海科館館方舉辦潮間帶生物探索

設計概念 應用探索時須配戴保護輔具去做姿勢的

活動及民眾自行到潮間帶接觸生物情況發

矯正,在面對生物時達到雙向的保護。

現,了解大自然的方式不外乎參加營隊會自

在教學時就建立良好觀念與習慣,到日常也

行去玩,但都會有接觸生物的情形,近距離

具備好的觀念。

接觸是最直接最快速了解生物的一種方式, 但大眾對於正確接觸的方式都不慎了解,營 隊中學員多難控制教學品質,導致時常民眾 在接觸時受傷,而生物在被接觸後受影響甚 至死亡,這類情形屢見不鮮。

在手套上設一些限制,使在接觸生物時 能保護學員不售生物的尖刺或毒素侵害;同 時也是保護生物不受人類錯誤的抓捏姿勢侵 擾甚至死亡,手套也考量學員在活動中想拍 攝或是細部操作的需求,設計成能快速穿脫 的方式。

研究調查

目標族群

館方討論 - 參加潮間帶探索營隊

田野調查

- 進入潮間帶接觸生物 情境模擬 旅程分析

02

潮間帶 探索活動遊客


現況流程 在潮間帶裡導覽探索 現階段沒有相應專門的配件,僅能用替代的但會影響體驗效果

行前解說

潮間帶導覽解說

步行潮間帶之間

穿梭潮間帶

觀 察 用 具

放大鏡觀察

調查結果分析 透過一系列與館方溝通,觀察流程現

棉質手套

筆記本與生物圖鑑

纖維孔隙大 厚度厚影響觸感 導致不好拿捏力道

容易潮濕 重複查看不容易

痛點 探索方式

暗藏危機

教學資源

場域濕滑

況後發現,在遊程中不會全部讓遊客自行去 探索,僅會在特定區域進行,而多數和生物 互動觸摸都是由導遊先找生物然後才在導遊 手中摸,就是因為一次出團人數多,無法確

生物特性

定每個人都有學會正確的觸摸姿勢,而有傷 害到生物的危險。 而遊客則是太多人在導遊旁,影響到教 學過程,也無法接觸到想了解的生物覺得有 些失望。 03


潮間帶生物教學輔具 Intertidal teaching aids

設計過程

+ 微限制動作的手套達到生物與人類的雙向保護

生物資訊結合在掌心的止滑部件上,透過探索

人類不會過度去抓捏到生物;而生物因為手套

分組,以小組行動,達到每個人互相分享手中

內層的軟質隔片有間次也不會傷害到人類

生物資訊去探索,不會弄濕書本也更加方便獲 得生物資訊。

功能模型

FUNCTION PROTOTYPE

1

2

第一次功能模型,確認隔板舒適度與快速穿脫結

第二次功能模型,竊任整體尺寸,應用接近精模

構問題點

材質做測試,改善快速穿脫設計

經歷兩次功能草模確認後進行丈量與打樣,製 作紙模後挑選彈性材質布料進行裁切。 依照模型設計將限制用隔板固定到手套中縫製 出精模。

04


精細模型 EXQUISITE PROTOTYPE

- 半截式穿脫設計使使用者能方便在與生物接觸和細部作業期況做切換 - 雖說有限制型設計但並不會影響耶觸動物流程 - 限制設計僅預防學員不要過於用力抓捏生物 - 手套與內層軟質隔板設計防止生物尖刺毒液直接接觸皮膚 - 內部防滑設備刻有是否可以觸摸的生物簡單資訊

潮間帶生物多數為無脊椎生物海兔、海參、海膽、螃蟹等,學員多數不清 楚生物特性應該抓取位置,因此「捧」這個姿勢為最佳接觸模式 而在導覽員教學中也以這動作做為主要教學方式

05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