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突破運動40年特刊

Page 1


Move, Move!

CHAPTER 00

CH00.indd 2

Move, Move!躍動

13�10�8� ��12:40


躍動

低調的吶喊 蜷曲於三合土森林的囚錮 窒息於不同頻率噪音的重圍 懨倦於扭擺嘶喊後的啜泣 我們伸出雙手 要抓住一些不知什麼的什麼 (看完七點鐘的劇場, 又有七點半的新聞: 當銀幕呈現一具具骷髏的餓殍, 他們正趕緊倒去殘餘的佳餚; 當衞星轉播遠方的炮轟, 他們亦準備開始另一種戰爭。 噯,在有電視麻將之夜, 他們把無聊渲染得多麼有聲有色!

這歡樂今宵!)

CH00.indd 3

Chapter 00

喲,莫辜負了這良宵,

13�10�8� ��12:41


Move, Move!

CH00.indd 4

13�10�8� ��12:42


躍動

於「兒童不宜觀看」影片的哺育中長大, 於「會考習題補課」的催促下成熟 我們早衰得太快 被剝奪了做夢的權利

這城市的土壤既淺且貧脊 我們遂成了無根的一代 除了金色彩釉的價值 我們未曾懂得更高的理想

只是,啊!只是 別太快放棄我們—— 試試探觸我們的脈搏 是否仍有一種節奏在躍動 其實,啊!其實——

亦不甘就此消磨腐蝕—— 因為我們還年輕

CH00.indd 5

Chapter 00

我們的血液尚未完全凝固

13�10�8� ��12:42


Let's Pray

Prelude 序

spPages.indd 6

13�10�8� ��1:13


突破運動,一晃 40 年。 因為我們都是中途插班,對這場運動的認識只是片面,所以我們翻箱倒篋的追尋歷 史文檔、相片,四出拜訪早期的突破人,澄清了許多誤解,印證了不少觀察,接觸 到這場運動的眼淚和歡呼。 當初蘇恩佩回來香港是為了養病,卻因為一番感觸,喚召了一班青年人,打算出一 份雜誌,選上另一條窄路。她以當時一宗新聞為引子,說到一個小女孩在山邊遊玩 卻被性侵犯,她問:「這個世界難道不是應該可以讓一個小女孩,在山邊摘一朵野 花,戴在頭上 ? 或者去追逐蝴蝶……難道不應是這樣嗎 ?」 現實的世界是這樣,但理想的世界應該是怎樣的 ? 回看這 40 年,無論是出版雜誌

書刊、製作不同影音作品,抑或引進輔導服務、籌辦營會活動,或以調查研究和先 導計劃提出新模式新建議,「突破」一直都是在描繪這個「應然社會」的可能,抵抗 殘酷現實對年輕生命的磨蝕。 愈是跟不同年代的前輩們會面,我們愈發現,突破運動的記憶,是深深鏤刻在每一 個突破人的心中,也存在於我們彼此之間。當一拿出我們找到的舊照片,眾人就重 新和這場運動的歷史相連。所以,我們大膽地做了一個決定:相片不一定加上備註, 請你拿着特刊,找回與你在路上同行的夥伴,一起想當年。如果不介意公開分享的 話,請到「突破」的 Facebook 專頁,上載特刊內的照片,寫一段由你下筆的備註。 (請在 Facebook 搜尋 Breakthrough,或掃描本頁的 QR Code。) 就像〈約翰福音〉無法把耶穌基督的一生都寫進去,請恕我們的掛一漏萬,這本小小 的特刊無法盡說突破運動 40 年來的每一點、每一滴。我們只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

你閱讀這本特刊時,看得見上主在這段路上同行的痕跡,這個羣體如何突破種種艱 難,心裏熱血起來,燃點起心裏起初的感動,重新認定在這場運動中的身分和使命。

spPages.indd 7

13�10�8� ��1:13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spPages.indd 8

13�10�8� ��1:13


Move, Move! 躍動 Prelude 序 Part A Breakthrough Movement 突破運動

Let's Pray 禱告 Break it Through 突破 Locomotion 地緣 Dream Village 青年村 The People 突破人

Part B Youth Movement 青年運動

Knock Knock, Who's There? 聆聽 Young Face 青春 Comic Comic 漫畫 High Touch 動感

Part C City Movement 城市運動

On Air 空中突破 The Root 根 Framing the Memories 影像 Time to Read 書叢 A World Should Be 遠象 Finale 跋

spPages.indd 9

13�10�8� ��1:13


Let's Pray

Breakthrough Movement 突破 運動 【

PART A

spPages.indd 10

13�10�8� ��1:13


【突破】 break.through / 集中兵力向一點進攻,打破缺口;打破困難、限制等。

an act or instance of removing or surpassing an obstruction or restriction.

spPages.indd 11

13�10�8� ��1:13


Let's Pray

Let's Pray

CHAPTER 1

禱告

CH01.indd 12

13�10�8� ��12:42


禱告

《突破》雜誌正式創刊前,刊物的籌備工作差不多 做了一年,招募來自不同教會的基督徒,以義工身分 參與編輯、美術設計等工作,組織了多個籌備會議和 小組。其中,最初的相聚,是一次祈禱會。

1973 年 2 月農曆年初三,一班對出版一份福音刊物有 負擔的弟兄姊妹,集合在朱杞祥家中,一起祈禱一 起討論。在緊接的 3 月 14 日,「福音期刊籌備會」 於陳喜謙牧師家中成立,擬定為「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 團契」的工作之一;同年 6 月,雜誌定名為《突破》;

7 月發行單張「低調的吶喊」,呼籲教會支持;8 月 出版委員會正式成立,成員包括:蔡元雲、蘇恩佩、 陳喜謙、錢北斗、詹維明、梁永泰、周子森、朱杞祥、 林煒楓、王誌信,而馬鴻昌、簡悅明隨後亦於年尾加入。

Chapter 1

CH01.indd 13

13�10�8� ��12:42


Let's Pray

CH01.indd 14

13�10�8� ��12:43


禱告

雖然《突破》雜誌是一份定期刊物,但從一開始, 「突破」的目標就「不止於辦一份夠水準的基督教 刊 物」,也 是 以「 個 人 接 觸 來 相 輔 」, 希 望 青 年 人 能清楚地決志信主,並做一個長進的基督徒,當中 包括四個層面:明心信箱、「野谷」、民謠小組、 電話及個人輔導。(《突破快訊》,1974 年 2 月。) 曾 任《 突 破 》 雜 誌 編 輯、 現 為 香 港 建 道 神 學 院 院 長的梁家麟憶述:「我是於《突破》第一屆讀者營 (1976 年 7 月)決志信耶穌的,然後第二屆讀者營則 回來分享信主見證。」往後,因應不同興趣的接觸, 突破話劇團契、突破民歌使團、突破野外活動團、 女子籃球訓練班於 70、80 年代相繼成立,在人際交往 中分享生命、分享信仰。

這些人與人的生命接觸,不單影響參加活動的青年 人,也影響了活動的搞手,成為日後諸如香港基督徒 音樂事工協會、基甸中心、籃球體育事工等福音機構 誕生的苗圃。

Chapter 1

CH01.indd 15

13�10�8� ��12:43


Let's Pray

如 果《 突 破 》 雜 誌 是 文 化、 藝 術、 社 關、 創 作 的 平面印刷媒介,「突破之夜」則可說是把這些主題 搬上舞台的多元媒介創作。1975 年 10 月 26 日晚上, 第一屆「突破之夜‘75——時代脈搏的躍動」於界限街 旺角大球場舉行,由突破民歌組表演現代民歌、火種 劇社舞蹈組表演現代舞劇《枯骨的復活》。

活動舉辦後大受好評,反應熱烈,於是在荃灣、大埔、 澳洲悉尼、澳門也相繼舉辦「突破之夜」。及後的 「現代福音民歌晚會」、「齊唱新歌」等,皆成為 會聚不同氣質的青年,發揮熱情和熱血的創意舞台。

舞台,既是向世界宣告信息的窗口,也是邀請世界 來欣賞青年人的才情,以及對世界的關懷。無論是

2002 年 12 月 31 日在尖沙咀的「不停鼓舞倒數夜」, 以鼓樂、街舞、音樂為城市打氣;抑或 2012 年開始 舉辦的「山寨音樂會」,定期廣邀不同風格的獨立 音 樂 樂 隊, 在 突 破 青 年 村 演 出, 都 閃 耀 着 青 年 人 那蓋掩不住的光芒。

CH01.indd 16

13�10�8� ��12:43


禱告

Chapter 1

CH01.indd 17

13�10�8� ��12:43


Break it Through

CHAPTER 2

Break it Through 突破

CH02.indd 18

13�10�8� ��12:43


突破

編輯方針:

1974 年 1 月 15 日,一本劃時代的雜誌誕生,盛載着 一場立足於香港本土的福音運動。這是「突破」雜誌 的創刊。

1. 內容: 對現實醜惡的批判 (如對「物質主義」的批判) 與對「美」和「理想」的建交―兩者平衡發展。

2. 文體: 大眾化、普及化、淺易近人,但絕不流於低級。 活潑清新,能吸引青年人。可以用《讀者文摘》的文 體為

設計師把「低調的吶喊」單張內頁破殼小雞的意念, 延續到《突破》雜誌的創刊封面,象徵着上主創造 的年輕生命,如何突破各種罪性的枷鎖、現實環境的 醜惡、沒有理想的黑暗、物質主義的壓力,和抗衡 權勢對生命的扭曲。

楷模。避免用基督教術語。

3. 全刊分三大部分: 全刊分三大部分: 一、特輯(即主題);二、專欄;三、文藝。

4. 全年主題: 香港青年塑像: 每期從一個不同角度去看香港青年,

跟當時基督教刊物不同,《突破》雜誌定意要放在坊 間報攤擺賣,無論是封面製作、內頁紙質、相片排 版、文章水平、稿酬制度等,皆貼近大眾傳播媒介的 標準。高水平的製作,情理兼備的觀點,對社會文化 和貧苦大眾的關懷,吸引不少知識分子的注意,加入 義務的編輯組、設計組、研究組、發行組、活動組等, 為這本刊物所發動的一場運動盡一分力。

如從他們的人生觀、娛樂、流行音樂、讀書風氣、犯罪 行為等。

5. 創刊號主題: 「我們的明天」 (反映青年人的人生 觀)。

6. 篇幅: 除了小說或特約稿外,其他文章都要短,字 數不應超過三千。

7. 翻譯及文摘: 創作不夠,可從其他報刊中選出有 價值的作品翻譯、摘錄或改寫。

8. 語言: 稿件以中文為主,亦歡迎少數英文作品。 9. 經採用之稿件將獲得稿酬。

Chapter 2

CH02.indd 19

13�10�8� ��12:43


Break it Through

CH02.indd 20

13�10�8� ��12:43


突破

初時,《突破》雜誌是「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 文字部的一項事工。「突破」這名字,是由當時的總 幹事陳喜謙牧師在會議中提出的。除了蘇恩佩在會議 上提到「火種」這名字,她也在議程的背頁,隨手寫 了好幾個名字,包括奔馳、方向、路標、火炬、勁草等。

創刊號主題是「我們的明天」,無論是研究組從數字 描繪的青年人現況,或相片、畫作、排版的美術設定, 或文化藝術創作的專欄,或與青年人同行的「明心 信箱」,或對社會時事的關注,無一不構成這本雜誌 的鮮明性格。

初稿時,書名題字原來出自滕近輝牧師手筆,一派 謙謙君子的儒雅;後來為配合突破黑暗枷鎖的蒼勁, 定稿時就採用了許朝英所寫的版本。創刊的頭一年, 獲行內著名的印刷公司贊助部分費用,幫助雜誌踏 上軌道。至 1975 年 9 月,雜誌由雙月刊改為月刊, 走 過 25 年 共 298 期 的 日 子, 於 1999 年 8 月 休 刊, 尋覓下一里路的方向。

Chapter 2

CH02.indd 21

13�10�8� ��12:43


Break it Through

CH02.indd 22

13�10�8� ��12:43


突破

「突破」早期,受薪同工不多,主要是靠一班義工撐 起出版、設計、發行、活動、研究等工作。翻開通訊 錄,在人名、地址、電話的背後,是各人所屬單位和 崗位――某某中學、大專院校、神學院、福音機構、 漁農署、勞工署、社區服務中心,不一而足。其中, 「小信差」的角色是很有趣的。 為減省郵費開支,當印好的雜誌送到辦公室,很多年 輕人就來充當小信差,捧着幾本到幾十本新雜誌, 回到自己居住的社區,按地址分發到郵箱,學生們 不單可獲贈新雜誌,更可獲發酬勞,幫補生計。

不同學歷、不同年紀、不同社會階層,各人前仆後繼, 聚首一堂,只為回應心裏真誠的感動,為社會、為 青年人、為未來,奉獻一己所有,就像胡慕貞(胡姨) 和 她 的 植 字 機:「 當《 突 破 少 年 》 創 刊, 我 受 到 『為少年人出版一本正氣雜誌』的異象吸引,便連同 植字機嫁入了這個『服侍香港年輕人』的大家庭, 負 責 兩 本 雜 誌 的 植 字 工 作, 認 識 了 恩 佩 姐、 一 班 同路人,成為現時的好朋友、好知己。」 「突破」所期待的遠景,比一本刊物所能盛載的大得 多。在往後的日子,看着上主從四方八面,如何呼喚 有心人,陸續加入這場撼動青年人生命的運動,我們 除了感恩,只有感恩。

Chapter 2

CH02.indd 23

13�10�8� ��12:43


Locomotion

CHAPTER 3

Locomotion 地緣 情緣 「突破」早期不斷搬遷,追蹤每一次的遷址、 擴建,追訪一個又一個知情人士,不難發現,原來 所謂地緣,總繫於情緣。

CH03.indd 24

13�10�8� ��12:44


地緣

突破青年村

深水埗輔導中心

界限街 牛頭角中心 愛民邨 青年輔導中心 佐敦立信大廈 平安福音堂

佐敦 突破中心 佐敦德成街 2 號

聖安德烈中心

Chapter 3

CH03.indd 25

13�10�8� ��12:44


Locomotion

1973.9

租用九龍佐敦德成街 2 號 F 座二樓,曾立華宅一房間, 以兩張寫字枱作辦公室,附屬「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 團契」的一項新事工

1974.7-11

租用九龍佐敦立信大廈「平安福音堂」一房間作雜誌 發行部辦公室

1974.11

改借王明理辦公室作發行工作

1975.5

在愛民邨孝民街嘉民樓 609 室成立「青年輔導中心」, 提供日間輔導

1975.12

學生福音團契(包括「突破」事工),遷址界限街 (百爵街)148 號二樓

1978-1980.8

CH03.indd 26

與「深水埗浸信會」合辦「深水埗輔導中心」

13�10�8� ��12:44


地緣

1973 由籌備到早期的「突破」,無論開會的地方, 辦公室用地,均「以人為本」,說的是幾乎所有地方, 也是由有心人提供。所以過往的會議紀錄內記述的地 址也會有「朱杞祥弟兄府上」、「陳喜謙弟兄府上」、 「租用德成街……曾立華宅一房間」、「借王明理先 生辦公室」……

1979 朱惠芬早年於「突破」擔任祕書,當她分享完 有關當時工作的一些小故事後,她說那時作祕書,是 以腳力來匯合「突破」三大事工。原來當年主力出版 的蘇恩佩常駐聖安德烈中心的創作小天地;影音的梁 永泰在德成街;輔導的蔡元雲醫生則在聖安德烈中心, 三人步伐不同,要「照應」這三大事工主腦的行政事

CH03.indd 27

Chapter 3

務,就要靠她的腳程了。

13�10�8� ��12:44


Locomotion

1979.1

「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包括「突破」事工), 遷入九龍尖沙咀聖安德烈中心辦公大樓

1981.11.12

「突破」獨立,購入九龍灣利基大廈 A、B 座地下、 及租用 H 座二樓及地下單位,作為「牛頭角新中心」 辦公室,同年 11 月 24 日「突破」正式註冊為非牟利 機構,名「突破有限公司」

1985.5-10

「突破」5 月購入吳松街 191 號富林商業大廈(接近 全幢),為全新辦公室,10 月「突破中心」啓用

1992.3.14 1996.7.6

「突破」向政府提交撥地申請書,申請在沙田亞公 角山建青年村;1996 年 7 月「突破青年村」開幕, 與佐敦「突破中心」成為「突破」事工基地

CH03.indd 28

13�10�8� ��12:44


地緣

1981 「 突 破 」 原 是 附 屬「 香 港 基 督 徒 學 生 福 音 團契」的一項事工,及後在事工拓展的步伐和對象 羣體的選取上,漸見差異,遂於 1981 年正式獨立。 其時,「突破」需尋覓新的基地,「香港基督徒學生福 音團契」大力支援及帶動各項籌款活動,成為「突破」 遷入牛頭角新中心的最強後盾。今天,「香港基督徒 學生福音團契」與「突破」以姊妹機構相稱相待, 中間經年種種的人情故事,確實血濃於水,永化不開。

1985 曾經,就只有那一次,「突破」成了報紙的地產 要聞—在人人都因中英談判爭拗,就香港問題趕緊 賣樓撤離香港的時候,「突破」竟購入吳松街 191 號 富林商業大廈(接近全幢),成為眾人眼中不可置信 的「愚動」。這非常的舉動和決心,正是「突破」對 香港青年人奮不顧身的承擔,扎根香港的承諾。

Chapter 3

CH03.indd 29

13�10�8� ��12:44


Dream Village

CHAPTER 4

Dream Village 青年村

CH04.indd 30

13�10�8� ��12:44


青年村

1992 年,隨着政府《青年約章》提出諮詢,「突破」 嘗 試 積 極 回 應, 正 式 提 交「 突 破 青 年 村 」 計 劃。 從 1992 年 3 月向當時的布政司霍德爵士(Sir David

Ford)呈交建議書,到 5 月申請亞公角山路的地段, 翌年批出用地、動土動工,四出分享興建青年村的 異象、籌款,最終於 1996 年 3 月獲批入伙,「突破」 進入一段充滿未知的新旅程。 青年村建築及設施上的開支耗資 1 億 8 千萬港元, 相比起購入突破中心所需的 1 千 8 百萬港元,難度 是幾何級數倍升。雖然得到多方捐款支持,但急升的 經濟壓力不容小覷。同工人數倍增、新事工的開展、 日常水電雜費的增加,雖經能源專家指導、同工也以 好管家的精神節約使費,甚至以減薪共渡時艱,經常 費的開支仍然十分巨大,幾年下來的百上加斤,累積 不敷達到 3 千萬之數。 一班與「突破」同行多年的有心人,為減輕財務對 事 工 發 展 的 壓 力, 特 別 組 成 對 外 籌 款 小 組, 推 出 「植樹計劃」,以一棵樹 10 萬元為單位,由「突破」 同工的認獻開始,向各界關心「突破」的同行者募捐, 財務困境才稍得解脫。

Chapter 4

CH04.indd 31

13�10�8� ��12:45


Dream Village

突 破 青 年 村 並 不 是 純 粹 為 了 出 租 而 建 造 的。 面 對 「97 問題」的焦慮,香港被一片仿如末日的灰色景 象籠罩,「突破」選擇與青年人一起面向 21 世紀, 並以「塑造 21 世紀領袖」為青年村的定位,以基督的 四個身分為藍本,設定四個新的事工部門—基督是 牧人(更新園)、基督是先知(創路坊)、基督是君王 (文化樓)、基督是祭司(資訊館)。 意念是有了,但怎麼做呢 ? 卻是漫漫長路。既然是 面向全新的 21 世紀,很多東西自然缺乏前人的參考 經驗,什麼都要從最基本開始累積。從歷奇活動安全 守則,到架設網站伺服器資料庫,新事工要不斷摸着 石頭過河。事工的發展,一時間陷入眼到手未到的 困境;而原有的事工也急需重新定位。

從理念到落實,需要大量合作的平台和機會,在過程 中彼此學習,讓同工磨練互相補位的默契。於是, 「國際華人青年領袖訓練營」、「逆旅先鋒」漸漸成為會 聚不同部門專才的大型項目;而歷年各個獲「優質教育 基金」贊助的先導項目,如「全人領袖教育」、「創意 通識學習」等,就成為不同部門同工一起研發概念 框架、事工模式的合作平台,當中累積的視野和經驗, 繼而孕育出諸如《突破書誌 Breakazine!》等新事工。

CH04.indd 32

13�10�8� ��12:45


青年村

Chapter 4

CH04.indd 33

13�10�8� ��12:45


Dream Village

從一幢大廈擴充成一組建築羣,同工人數也由百餘人 一下子倍增成 200 餘人,來自五湖四海的行業、文化 彼此衝擊,羣體的建立面對前所未有的難關。無論是 事工範疇的探索、資源運用的界線、與政府和商界的 對外連繫,抑或機構內部新舊隊工的磨合,都在組織 架構和同工羣體之間帶來巨大張力。

在一輪急促的發展後,困難的出現,正好成為放慢 步伐來仔細反思的誘因。同工更多細想事工的果效與 同工生命的關係,也更確信羣體若不強調以上帝為 中心,事工若不以天國異象為優先,一切終必歸於無 有。自此,「突破」更着眼於同工屬靈生命的培育, 恆常的查經研經、默想操練、每周敬拜、小組相交, 使同工更自覺地與其他同工合組成屬靈夥伴,在生活、 事工、情誼、信仰上彼此結連,為天國福音而奮鬥。 蒙上帝恩待,今天一張 200 人一起笑着拍照的畫面, 實在得來不易!

CH04.indd 34

13�10�8� ��12:45


青年村

Chapter 4

CH04.indd 35

13�10�8� ��12:45


The People

CHAPTER 5

The People 突破人

CH05.indd 36

13�10�8� ��12:48


突破人

文藝文化 即使本科未必來自人文學科,不少突破 人都隱隱滲透出一份文藝氣息。有諸內形於外,走過 同工們的工作間,每個座位的布置都充滿個性;趁午飯 時間,挽著載滿水果、三文治、飲料、沙拉及花枱布的 藤籃子,走到聖安得烈堂外面的草地,或突破青年村的 後山,與陽光、清風和樹影共度短暫美好的時光,雜誌 內說的另類城市生活想像,在突破人身上不是空想 。 文化藝術的背後,是對人性現實的沉澱反思,是對 理 想 美 善 的 熱 情 追 求。 也 許 是 受 到 蘇 恩 佩 的 氣 質 感召,也許是《突破》雜誌從一開始已看重文藝創作, 對美感有要求,是一份無形的傳統。

Chapter 5

CH05.indd 37

13�10�8� ��12:49


The People

好玩好奇 讀書人不都是書呆子。雖然不少突破人皆 喜歡閱讀,也有各類學位,但只要一提到玩,各人就 會雙眼放光;一說幽默笑話,仍是開懷捧腹。無論是 郭兆明的漫畫和打油詩、吳思源的「啜核」聯想、蕭 銳志的「抵死」金句,抑或林植森把鳥籠打開,用整 個辦公室來放雀、謝文策每個星期的上山下海,甚或 在突破中心的機房平台打羽毛球、在突破青年村的 屋頂搞天台種植,無不把那股玩勁發揮得淋漓盡致。

幽默是突破常規的一種姿態;好玩是對世界的好奇。 如果問到,為什麼突破人總是古靈精怪、創意澎湃 ? 大概,一個包容欣賞另類奇想的羣體、一顆為了好玩 而花盡心思的童心,正是孕育創意的文化土壤吧!

CH05.indd 38

13�10�8� ��12:49


突破人

Chapter 5

CH05.indd 39

13�10�8� ��12:49


The People

CH05.indd 40

13�10�8� ��12:49


突破人

公義憐憫 《突破》雜誌的義工編輯組,很多時 都會環繞文藝、歷史、民族命運、人生方向等,從社會 文化、信仰反思的角度仔細討論。《聖經》中提到的 公義和憐憫,自然多有提及;每期專欄「日光之下」, 更是與讀者一起放眼本地、中國以至全世界,勞工 權益、教育改革、艇戶上樓、兩巴加價、越南船民、 城鄉共存、環境污染、能源危機,無不刺激青年人 深思自己的身分和使命。 就像金禧學校斂財事件,1978 年 5 月情況急轉直下, 校方與當局以先停辦後改名重開的手法,不與曾靜坐 的老師續約,蘇恩佩感受到不公義的決定對師生的 傷害,於是帶領編輯組討論至夜深,會後由李金漢 執筆草擬聲明,她自己另寫一篇向讀者、教會和社會 作進一步交代,重申以學生為教育的中心,建議讓 學生有機會在新基礎上恢復正常學校生活,並刊載了 幾位讀者的來信;甚至往後幾期的《突破》雜誌, 「明心」也連續幾期說明社會良心和社會行動的重要。 福音信仰不離有血有肉的社會脈絡,敢於向不義說 公道話,積極尋求解決之道,這是突破人踐行信仰的 一貫特色。

Chapter 5

CH05.indd 41

13�10�8� ��12:50


Youth Movement 青年 運動 【

PART B

spPages.indd 42

13�10�8� ��1:13


祈禱

【青年】 youth / 指人十五六歲到三十歲左右的階段:青年人、青年時代;指上述年齡的人。 the period of life from puberty to the attainment of full growth; adolescence.

Chapter 1

spPages.indd 43

13�10�8� ��1:13


Knock Knock, Who's There?

CHAPTER 6

Knock Knock,

Who's There?

CH06.indd 44

聆聽

13�10�8� ��12:54


聆聽

明心這個筆名,來自被稱為「明心一號」的輔導員詹 維明的「明」字;而明心信箱背後,則是一班默默 聆聽青年人內心困惑的輔導員,他們廣邀讀者來信 分享心事,自《突破》雜誌創刊號已開始進駐。詹維 明憶述起當年開創輔導服務的日子時說:「1972 年 我回到香港的時候,還未有『輔導』這個名詞。」 為了推廣和了解受眾的期望,第 4 期《突破》雜誌刊 印了問卷,於第 6 期公布結果,提出「每個人都需要

一個傾談的對象」。

1975 年初,由於反應熱烈,很多人來信問及人生、 信仰、情緒、學業等問題,於是籌組突破輔導中心, 提供直接的輔導服務。為即將開始的輔導中心尋找 借鏡,蔡元雲與詹維明遠赴台灣的輔導機構「張老師」 考察,參觀當地的諮商、協談工作。最早期「突破」 的服務只有電話輔導,叫「明心電話服務」,只有 兩條電話線,每星期兩晚,由 6:30 至 9:30;之後 逐步增加至四晚及五晚。同年,突破輔導中心正式 成立,在一所酒家舉行中心開幕典禮;及後,明心 信箱更拓展至電台廣播領域。

Chapter 6

CH06.indd 45

13�10�8� ��12:54


Knock Knock, Who's There?

今天說起輔導,好像理所當然,但起初,社會和教會 對輔導皆甚為陌生。從無到有,人手奇缺,需求又大, 輔導中心在人力和用址上都面對着重重困難。

一開始,輔導中心的全時間同工只有兩位:中心主任 鄭建城、文員方麗,後來兼職輔導員梁小甜加入, 一起分擔輔導工作、來信回覆、義工培訓。其後,

30 多位基督徒義工接受培訓後,每星期撥出一晚參與 服務,同心協力在香港為輔導服務開荒。中間更有 不 少 義 工 放 下 原 來 的 工 作, 轉 行 進 修, 成 為 專 業 輔導員、社會工作者或心理學家。

至於場地用址,尤幸逐漸得到各界認同,借出交通便捷 的地方,從德成街某辦公室的空檔時間,到界限街、 愛民邨的宣道會愛民堂、佐敦聖安德烈堂、深水埗 浸信會、牛頭角利基大廈,以至今天佐敦的突破中心, 每一處地方,皆反映着上主藉着眾人的獻呈,深愛 這個城市和年輕一代。

CH06.indd 46

13�10�8� ��12:54


聆聽

Chapter 6

CH06.indd 47

13�10�8� ��12:54


Knock Knock, Who's There?

突 破 輔 導 中 心 成 立 之 初, 強 調「 透 過 輔 導、 宣 揚 基督」,從基督教信仰角度,關注人身、心、社、 靈的需要,鼓勵青年人面對及處理心靈困擾,也是 福音工作的鬆土過程。

看見來求助的生命,輔導中心第一位全職輔導員鄭建城 感受良多:「在輔導室內,我有很多非常複雜的感受和 經歷。我會為年輕基督徒能誠懇地在主面前,尋求婚前 應有的準備高興;也會為面臨婚變危機仍各不相讓的夫 婦難過。亦曾為人數度自殺,對己對人和對主都失望的 青年心焦。更曾看見不少組員在成長小組內找到自己, 解除了多年重重困擾自我的心理阻礙。」這番體會, 相信也是很多輔導中心同工的心聲。

為了進一步深思基督教信仰與輔導的整合,輔導中心 與中國神學研究院於 1981-1996 年合辦神學輔導課程。 為令輔導的理念普及,除了面談輔導,發展出許多成 長小組、講座、工作坊、非專業輔導員課程;1985 年

開始推動婚前輔導和教育;1996 年探索網上輔導, 發展成後來的「師傅過招」信箱。多年來,輔導員把 他們的經驗寫下、錄音、拍成短片,出版了不少獲得 廣泛閱讀和應用的輔導叢書,蔡元雲、李兆康、林孟 平、詹維明、譚秀薇、葉萬壽、區祥江、沈淑文等作 者的名字,成為讀者重要的路標。

CH06.indd 48

13�10�8� ��12:54


聆聽

Chapter 6

CH06.indd 49

13�10�8� ��12:54


Young Face

Young Face

青 春

CHAPTER 7

CH07.indd 50

13�10�8� ��11:47


青春

在《突破少年》創刊前一年,蘇恩佩在「香港基督徒 學生福音團契」的通訊刊物《晨鳥》中預告新刊物的 誕生,以回應少年人在高小至初中這尷尬年齡的身心 需要,讓成年人了解他們的心理,並在充斥色情暴力 的社會中作社會的良心。

1979 年 1 月 1 日《突破少年》正式創刊,然後每一期 皆 選 擇 以 鄰 家 少 年 的 臉 孔, 登 上 雜 誌 封 面。 這 個 選擇是不尋常的,當一般雜誌都以明星偶像作招徠, 《突破少年》把大眾的焦點引導向每一個青年人特獨、 真實的生命。

Chapter 7

CH07.indd 51

13�10�8� ��11:48


Young Face

CH07.indd 52

13�10�8� ��11:48


青春

1971 年,政府開始提供 6 年小學免費教育;1978 年

開始實施 9 年免費教育。過去社會只有兒童和成年人

之 分, 一 直 忽 略 青 少 年 培 育 的 重 要, 而「 突 破 」 則從心理學角度,看見身處尷尬年齡的少年人的需要, 於是撰寫了〈0 與 550,000 之間〉,呼籲支持《突破 少年》的出版,以回應身邊這 55 萬 10 至 14 歲青少年

的需要。 「這段『成長』時期,也是個『發現』的時期,突然 發現了自己生理上的顯著變化,發現了自己的存在, 也發現了自己的世界。」(引自〈0 與 550,000 之間〉)

翻開《突破少年》,不難發現創意和好奇心的蹤影, 無處不是開拓視野的窗口。

雜誌同工深深明白,培育少年人,不能單靠一份刊物, 於是透過活動部(青少年發展中心的前身)的合作, 籌辦了各種各樣的活動,漫畫組、籃球隊、手工藝班、 野外活動、社關探訪、寫作訓練、讀者會,以至後來 的 Forever Young Club, 成 為 青 年 人 踏 足 大 世 界 的 一道階梯。

Chapter 7

CH07.indd 53

13�10�8� ��11:48


Young Face

CH07.indd 54

13�10�8� ��11:48


青春

2000 年 11 月,出版逾 21 年的《突破少年》休刊, 由免費派發的半月刊《U+》接棒。雜誌封面的人物

訪問,由青年義工記者執筆,編輯全程跟進,吸引不少 有志投身傳播媒介的青年人申請參加。雜誌的網上版 更與網上社羣 Uzone21.com 互動,與出生於網絡時代 的一代一起探索世界。 強調創造、創作和創意的《U+》,一方面秉承《突破 少年》的傳統,從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和流行文化出 發,又引入文化新知、藝術創作來激發想像;另一 方面也嘗試填補《突破》雜誌休刊後,在社會關懷上 的缺口。從創刊時的口號「苦中作樂,我有搞作」, 到後期的「Be Creative. Be There.」等,可見《U+》 如何強調創意背後所嘗試回應的文化困頓、生活逆境。 《U+》 於 2008 年 7 月 休 刊。 因 應 2009 年 新 高 中 通識教育科的推行,學校教育的轉變,《突破書誌

Breakazine!》繼續開創新路,於 2009 年 3 月試刊、

5 月創刊,書誌以「Break•See•Change」及「Radical

Re-imagination for Rejuventation」為口號,從基督信 仰精神出發,藉著呈現不同資訊、人物訪問、100 人 短訪及短片,以通識教育為切入點,與青年人一同反 思發問,打破社會現象的偏見與迷思,還原人對生活, 對人的價值及尊嚴,並以行動為社會帶來改變。

Chapter 7

CH07.indd 55

13�10�8� ��11:48


Comic Comic

CH08.indd 56

13�10�8� ��12:39


漫畫

CHAPTER 8

Comic 漫 Comic畫

探索文化藝術、時事社關、宇宙人生,是很多人對 《突破》雜誌的印象。但與此同時,《突破》雜誌差不 多每期也譯介史諾比的豆豆漫畫,拓闊讀者對漫畫的 理解和想像。後來更開設讀者投稿專欄「漫畫練習室」 , 來稿十分踴躍;70 年代尾、80 年代初,嚴以敬(阿虫) 和香山阿黃的時事漫畫,更恆常刊於雜誌。 繼 90 年代的豬牛羊系列後,2001 年「突破」推出了 一套兩系列、名為 Wedot 家族(We.nation)的卡通 人物,當時名為「蔗渣」的火柴人,脫穎而出,發展 成後來的火柴人 & friends;一句取材自蘇恩佩手筆 的格言「與其咒詛黑暗,不如燃燒自己」,由此成為

CH08.indd 57

Chapter 8

新一代青年人認識「突破」的重要標記。

13�10�8� ��12:39


Comic Comic

《突破少年》是從青年人的生活出發的刊物,漫畫的 篇幅是更多了。由 1979 年創刊就開始參與刊物美術設 計、漫畫插圖的郭兆明說:「《突破少年》從一開始就 想要用到漫畫。」當時連載的〈大細路〉由郭兆明作 畫,蕭銳志 、林植森(間中還有翁偉微)構思故事; 後來又有當時仍在讀神學的莊偉強畫的〈五味青春〉。 除刊載漫畫,《突破少年》更籌辦了幾屆漫畫比賽和 漫畫組,培育青年人畫漫畫,在技巧以外更討論怎樣 令作品更有內涵意義,成為謝寶裕、何家超、鄺志傑 等本土漫畫家的連載平台,一班漫畫愛好者漸漸相識 連結,也組成了如漫畫同盟的羣體。 及 後 到 了《U+》 年 代,〈火 柴 人 日 記〉、〈阿 鳳〉、 〈飯氣操場〉都極受年輕讀者歡迎。

CH08.indd 58

13�10�8� ��12:39


漫畫

Chapter 8

CH08.indd 59

13�10�8� ��12:39


Comic Comic

今天年輕人認識「突破」,不少皆從火柴人開始。 除了「與其咒詛黑暗,不如燃燒自己」,來自《聖經 • 約 書 亞 記 》 的「 你 當 剛 強 壯 膽 」(Be Strong!) 更隨着火柴人的傳播,成為不少人的鼓勵。

創作火柴人的黄毅之,中學時曾參加「突破」與廉政 公署合辦的漫畫比賽,加入漫畫組;期間一度對漫畫 感到失望,後來在加拿大升學時,對漫畫或繪畫創作 有了新的想法,想在畫中「表達希望、思想或感情」。 透過火柴人的創作,這個心願可算是達成了。

火柴人怕火又怕水,卻夢想成為消防員;屢遇挫敗,卻 一再面對難關。一位修讀電腦動畫的青年人,以火柴人 為主角創作畢業作品,後來該短片「夢.改變世界」獲 選入政府公益廣告時段播放,令火柴人的形象更深入民 心。最近,火柴人更發展成網上遊戲,在少年人中間傳 遞永不放棄的精神。

CH08.indd 60

13�10�8� ��12:39


漫畫

Chapter 8

CH08.indd 61

13�10�8� ��12:40


High Touch

CHAPTER 9

High 動 感Touch

CH09.indd 62

13�10�8� ��12:55


動感

《突破》雜誌一開始,已不是只想閉門造車地搞一本 雜誌,而是希望和讀者有雙向的交流,這是讀者活動 出現的原因。不單如此,從活動組、活動部到青少年發 展中心,以至後來青年村的文化樓、資訊館、創路坊、 更新園,青少年活動更是全人福音的實踐場景。

1976 年第一屆讀者營舉行完畢後的檢討會議,與會者 為到讀者營的「經濟效益」討論了很多。有些人認為 行山之類的活動太多,應撥多些時間去分享宗教信息; 也有人認為用一個營會投入的資源,只作福音撒種是 太浪費。蘇恩佩為此提出抗辯:「我們辦福音營,是 傳全人福音。所定的節目,不但關心他們的靈性,也 關心他們的羣性,及身心的需要。」這觀點更漸漸發 展成「突破」各類型活動的共識和基礎。

生 命 影 響 生 命, 是 真 的; 但 影 響 只 是 一 個 過 程, 怎 樣 的 生 命 才 是 重 點。 我 們 真 正 期 望 的, 是 耶 穌 基督如何呼召我們活出捨己,以致我們能為青年人 擺上自己,一代傳一代,感召青年人突破捆鎖,在上 帝的公義和憐憫中重尋身分,活出召命,彰顯天國。

Chapter 9

CH09.indd 63

13�10�8� ��12:55


High Touch

CH09.indd 64

13�10�8� ��12:55


動感

Chapter 9

CH09.indd 65

13�10�8� ��12:56


High Touch

CH09.indd 66

13�10�8� ��12:56


動感

Chapter 9

CH09.indd 67

13�10�8� ��12:56


City Movement 城市 運動 【

PART C

spPages.indd 68

13�10�8� ��1:13


【城市】 cit.y / 人口集中、工商業發達、居民以非農業人口為主的地區,通常是周圍地區的 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a center of population, commerce, and culture; a town of significant size and importance.

spPages.indd 69

13�10�8� ��1:13


On Air

CH10.indd 70

13�10�8� ��1:01


空中突破

On Air 空中突破

CHAPTER 10

緊接《突破》雜誌出版後一年,與香港商業電台合作 推出一新型青年節目。 「 空 中 突 破 」 由 1975 年 便 在 商 業 電 台 開 始 開 咪, 逢周日晚上播放一小時,內容為專題、專欄及明心 信箱;由於大受歡迎,只短短一個月,商台即加增節目 時間,除周日晚的一小時,內容集中為專題、專欄外, 在周一晚另加半小時給明心信箱。 兩年後的 1977 年,「空中突破」易名為「突破時刻」,

節目時間更加增至每周 5 晚。

1985 年,「突破時刻」10 周年,節目時間再加增至每

周 6 晚。

1989 年,「突破時刻」由每晚定時 10 至 11 的一小時

節目,轉為以 5 分鐘環節式,每晚由 8:30 開始,有

4 個 5 分鐘的節目。

1997 年 1 月 12 日,「突破時刻」以「突破時刻― 商台的最後一夜」完成歷史任務。其後先以網台節目 「網想收音機」轉戰互聯網,再於新城電台推出讓 青年發聲為主的節目「新新青年互助委員會」。

Chapter 10

CH10.indd 71

13�10�8� ��1:01


On Air

開放的青年空間 • 突破時刻 「突破時刻」是突破運動的奇葩,奇在她的非常組織: 在 70、80 年代的「突破時刻」,由內容策劃到開咪到 活動,主要由義工一手包辦,這些年日進出的義工逾

200 多位。在一個公眾平台,接近每天都開咪發聲, 幾乎全由義工擔任策劃及執行,在風格各異的多元中, 連結在「突破」這一個名字之下, 試想像這是何等非 比尋常。然而,事情就是如此發生。

從一開始,「突破」就是義工比同工多,雜誌如是, 電 台 節 目 如 是; 領 薪 也 好, 無 薪 也 好, 他 們 也 以 「突破人」相稱,亦對外分享「突破」的異象和事工, 這正好說明了「突破」其實從不限於一間機構 ― 這是一個植根城市的青年福音運動。而「突破時刻」 的空間,正好把一個運動的邏輯,以信任承擔、欣賞 包容、追求美善,在組織上有效地發揮出來。

非常意念,造就非常事工,亦孕育了不少在其中走過 的非常青年。

CH10.indd 72

13�10�8� ��1:01


空中突破

因為信任、接納,所以突破。 「突破時刻」對於你是什麼 ? 給你什麼影響 ? 「32 年後,到今日仍被使用,在廣播界工作。仍然 逆流而上,為青少年作工。當說造就的話,發放正 能量是我每天的工作。」 — 鄧潔明。1981 年加入 「突破時刻」,主持

《多一個小息》。

「少年有夢,總愛飛翔。『突破時刻』在借來的空間, 堅持飛翔了 22 年,衝心靈極限,刷熱情空間,接觸 每一個追夢的年輕人。而作為末代主持的我,接下 前輩們的飛行衣,與聽眾穿梭於夢想與創意之間, 遨 遊 大 氣 中, 緊 密 同 行,5 年 歲 月, 燃 夢 圓 夢。」 — 楊 文 輝。1992 年 加 入「 突 破 時 刻 」, 主 持

《想創少年時》。

Chapter 10

CH10.indd 73

13�10�8� ��1:01


The Root

CH11.indd 74

13�10�8� ��1:14


CHAPTER 11

The

Root

80 年代的香港,挨近 1997 百年殖民終結的日子,主 權移交在即。只是,在這百年間,南海一隅的小島飛 躍成世界奇蹟,自恃富裕自由,前途無限――「回歸」 一語,霎時間變得複雜;中英談判,牽動着每根神經, 香港人的自我身分尋問變得激烈,國、家、民族、社 會、民生,我是誰 ? 我的根在哪裏 ? 《根》為突破影音中的「多元影像媒介」製作,於

1984 年 11 月 25 日於香港大會堂首映,由微型電腦控

制 15 部幻燈機,配合音樂與旁白投射於大銀幕。全片

透過 7 個人物故事――孔子、孫中山、魯迅、王尚義、 蘇恩佩、魏京生、潘曉,反思華人身分與使命在大時

代中的糾纏交織。

Chapter 11

CH11.indd 75

13�10�8� ��1:14


The Root

CH11.indd 76

13�10�8� ��1:17


Chapter 11

CH11.indd 77

13�10�8� ��1:19


身分 我是不是中國人 中國是什麼

人的價值是什麼

使命

中國人往哪裏去

我能為中國做點什麼

我要怎樣肯定人的價值

? ?

?

13�10�8� ��1:19

CH11.indd 78

? ?

?


你是誰 ? 你委身、扎根的地方 在哪裏 ?

CH11.indd 79

13�10�8� ��1:20


Framing the Memories

CH12.idml 80

13�10�8� ��1:04


影像

CHAPTER 12

Framing the 影 像 Memories 「大眾傳播媒介 可以啓發思想,

增加知識,

改變行為。

這是一個

整體的過程,

要配合事先的

人際接觸,

事後的集體活動

和個人輔導,

才能發揮 它的功能。」*

CH12.idml 81

Chapter 12

* 節錄《突破影音製作目錄 1989》

13�10�8� ��1:04


Framing the Memories

以影像記錄城市的當下,以傳播宣講信息;

期盼在影像中找到共相、共鳴;

在信息中發現希望、熱誠;

為城市帶來更新;

為人帶來生命力。

CH12.idml 82

13�10�8� ��1:04


影像 年代 80 香港回歸 •

根 1984

年代 80

香港雲起時 1989 烈火年代 1989

世界政治思潮的交替 •

大趨勢 1987

亞太新人類 1989

香港記憶 1990 再見東歐 1991

年代 90

創路人 1991

時代 •

尋找大都會 1991

比賽人 1999

不死傳說 2003

CH12.idml 83

Chapter 12

趁還有墟 2013

城市 •

風的日夜 2001

年後 2000

甜美生活 2000

13�10�8� ��1:04


Time to Read

CH13.idml 62

13�10�8� ��1:06


書叢

CHAPTER 13

Time 書 to Read 叢 同為文字工作,無論是編輯的技巧、個性、意念, 抑或是資金的流轉、發行的運作,雜誌和書籍出版是 兩碼子的事。就在《突破》雜誌跑過 6 年的旅程後, 出版工作開始進入書籍製作的範疇。

獲 Tyndale House 基金資助,1980 年「突破」出版了

《談鬼》、 第一批共 4 本「突破叢書」─《醫生札記》、

。當時出版社的方針, 《她與他》和《巴士.渡輪.747》 主 要 是 結 集《 突 破 》 雜 誌 內 熱 門 的 專 欄 和 特 輯,

按生活、輔導、信仰和文藝來訂定出版系列。後來 《突破少年》創刊,就新增了專為青少年讀者而設的 「青草地叢書」。1993 年出版社更發展至中學宗教 教科書的製作。

為 配 合 時 代 的 需 要,30 多 年 來 出 版 社 的 系 列 幾 經

重整,出版方針大體上仍環繞着生活、輔導、信仰和

文藝這幾方面前進,孕育出許多本土作家,與香港這 個城市一起經歷時代的喜怒哀樂。

Chapter 13

CH13.idml 63

13�10�8� ��1:06


Time to Read

《雖然那夜無星——心繫天安門》 白樺等 1990 年 八九學運,撼動全球華人的心。這本集子的 70 首詩,

是天安門廣場上那陣巨響的回聲,記錄了一場青春血祭。

《同行四分一世紀—我與陳修治醫生的生死友誼》 丘世文 1998 年 丘世文 文化人丘世文為因胰臟癌去世的好友陳修治醫生而寫 的書,記錄了生命意義的反思、城市在時代中的浮光 掠影;後來丘世文患上腦癌,病榻中蔡元雲與他同行, 上主的永恆盼望成了眾人的安慰。

《好爸爸,忘不了》 朱家妤、朱家彣 2003 年 香港人不會忘記 2003 年的沙士,以及一位好爸爸: 他在實現中國教育夢的路上不幸染病逝世,經歷苦難 的家庭透過文字和圖畫,為城市帶來溫暖。

CH13.idml 64

13�10�8� ��1:06


書叢

《我們是正生好孩子》 正生書院同學 2009 年 當城市只用驗尿來關注青年吸毒問題、正生書院遷 校事件給傳媒炒得沸沸揚揚的 2009 年夏天,《我們

是正生好孩子》帶來另一視點。正生孩子的手寫稿, 歪歪斜斜的字體與沒有修飾的文句,竟有令人落淚的

力量。這本小書描畫了一幅社會關懷、生命彼此祝福 的風景。

《漂流到北京》 曾雪儀 2009 年 曾雪儀在「國際華人青年領袖訓練營」中得到提醒, 於是展開另類尋根之旅—跑到北京服務從農村湧進 城市的外來打工子弟,寫成此書。那一年,中國向世 界展示了 2008 年的盛世光輝,這名香港女生則用她 的文字記錄了這片土地上另一種光華。

Chapter 13

CH13.idml 65

13�10�8� ��1:06


Time to Read

《Q 版特工》系列 梁科慶 自 1998 年 「Q 版特工不再是一本小說,『阿 Wing』也不是一組 文字,10 多年來,他總是守候在我身邊,是不可多

得的好朋友。透過《Q 版特工》的故事,幫助我在 成長中展開知識的探究、宗教的追尋,於我迷茫時, 給 我 打 開 了 一 片 小 天 地, 並 靜 候 我 重 新 出 發。」 讀者陳 CC 說。

CH13.idml 66

13�10�8� ��1:07


書叢

《突破書誌 Breakazine!》 自 2009 年 為 回 應 通 識 教 育 科 的 推 行, 出 版《 突 破 書 誌 Breakazine!》 書 誌 系 列, 以 每 冊 一 專 題 的 形 式, 打破流行價值塑造出來的社會迷思,引領讀者進入 城市的深處,看見社會問題背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 的生命,從而反思身分與使命,由自己開始踏出帶 來改變的一步。

Chapter 13

CH13.idml 67

13�10�8� ��1:07


A World Should Be

CHAPTER 14

A World 遠 象 Should Be

「我有一個夢」,不單是 50 年前美國民權運動領袖 馬丁 • 路德 • 金的演說,也是 40 年前突破運動對這

個城市的企盼。蘇恩佩扣問:「我能為這城市做什麼 ?」 不單是她一個人的自問,也在這場植根本土城市的青 年福音運動中,在每一個時代的變遷裏,扣問着我們 每一個人。

1970 至 1980 年代 經歷過 60 年代的暴動和混亂, 百廢待舉,香港進入重建的軌道,經濟高速發展,各 區大興土木,各類民間組織相繼成立。但與此同時, 物質生活的起飛也沖昏了城市人的頭腦,紙醉金迷價 值迷失,突破運動成為當中一股抗衡文化的清泉。

70 年代黄色小報和電影氾濫,青年人受不良風氣毒害。 1978 年舉辦「性教育在香港」,1979 年舉辦「反色情總動員」。

CH14.indd 62

13�10�8� ��1:09


遠象

80 年代,社會大眾把「青少年」與「問題」差不多畫上

等 號,「突 破 」 卻 看 見 青 年 人 的 精 彩, 他 們 既 不 是 「包袱」,也不是「問題」,他們是這個時代的答案。

1989 年 12 月,參與第一屆「香港青年節」,以「為我 香港」為主題、「彩虹一族、活出青春色彩」為口號, 號召青年人參與牆畫和現代民歌創作。同月,「突破」 於亞洲電視首播電視製作《亞太新人類》,展現亞太地 區年輕一代的生命力。

Chapter 14

CH14.indd 63

13�10�8� ��1:09


A World Should Be

1990 至 2000 年 代 97 問 題 成 了 時 代 的 主 調。 中英爭拗,前途忐忑,或是移民他方,或是坐困愁城, 不安情緒瀰漫全城。即使主權移交,看似塵埃落定, 中港矛盾差異、國際金融風暴、管治信任危機,卻 愈演愈烈,無形的張力、壓力和無力感,重壓着城市 每一顆心靈。

1993 年,香港出現一連串的少年自殺事件。同年, 日本出版《完全自殺手冊》內有自殺的細緻描述, 香港列為禁書。

1994 年,港英政府委託「突破」和香港中文大學, 針對全港中學生進行「地毯式」調查,研究對策,提升 抗逆力,發展成「成長的天空」先導計劃。如今這計劃 已覆蓋全港中學,推展到小學四年級,並已引進上海。

CH14.indd 64

13�10�8� ��1:09


遠象

1995 年,美國《財富》周刊以「香港之死」作封面 標題。青年人面對 1997 主權移交、回歸中國,心中 一片焦慮。

1997 年,開展「全人領袖教育」先導計劃,提出 12

種 適 切 21 世 紀 的 新 領 袖 素 質, 看 每 一 個 青 年 人 都 可以成為領袖,強調青年人的可塑性,抗衡「一代不如 一代」的偏見。

2000 年後,Rave Party 成為青年人的時尚,軟性毒品 氾濫。

2002 年除夕夜,於尖沙咀百周年紀念公園舉行「不停 鼓舞倒數夜」,強調即使無煙無酒無毒品,藉着音樂 和舞蹈,青年人的熱血也足以為全城帶來無盡的鼓舞 和朝氣。

Chapter 14

CH14.indd 65

13�10�8� ��1:09


A World Should Be

2002 年,社會上有 40 多萬年介乎 15 至 19 歲的青少

年,當中有 10 多萬人既失學又失業,政府又沒有相應 援助,「雙失青年」一語不脛而走。

2003 年,開辦「師徒創路學堂」,以「先學做人,

再學做工」為理念,與商界和學校合作,在 5 年間 培養了 130 位被社會棄絕的青少年,也影響商業機

構文化,在職場上更全面培育青年人。

CH14.indd 66

13�10�8� ��1:09


遠象

2000 年,互聯網的發展迅速升溫,資訊氾濫到了人類 歷史從沒想像過的程度。

2002 年,推出「媒介及資訊意識教育」計劃,提出媒 介資訊素養的培育,不單強調資訊辨識能力,更重視 青年人在互聯網製作及發放信息背後的創意和判斷。

2005 年,政府落實 2009 年開展中學新學制及新 增通識教育科,為香港教育打開新局。

2005 年,推出「創意通識學習計劃」,強調通識並非 價值中立,而是一場在當代全球化的社會環境中,以 擇善固執為精神的價值之戰,培育青年人成為具識見、 有理性、負責任的世界公民。

Chapter 14

CH14.indd 67

13�10�8� ��1:10


在完稿的一刻,不禁長長的呼了一口氣。 這 40 年,真的不簡單。然而,要整理這段歷史,是另一種不簡單。其中最困難的是 文檔的保存和追蹤,就像我們幾個參與特刊製作的同工,一看彼此的職員編號—

00161、00405、00484、00563、00651,就想,到底誰是 00001 呢 ? 原來,也有不

同說法,背後原因是,現在我們這個編號,是 1996 年人事管理系統電腦化時,按

當時仍在任職的同工年資來重新順序編排的,故難以追溯早年同工加入的時序。之 後,新加入的同工則繼續累積,如今的編號已超逾 700。 這故事說明了一件事—「突破」不是一個一早就很有系統地架設好、計劃好、如 同機器般運作的組織,而是一個有機的、隨着不同人加入或離去而互動變化的羣體。 任何使這場運動固定成不變的論述的嘗試,都會因為這些演變而需要時刻更新、 與時並進—這豈不正是生命力的所在嗎 ? 梁 永 泰 有 一 個 很 妙 的 說 法: 回 憶(remember), 就 是 重 新 成 為 羣 體 的 一 員 (re-member)。40 年倏忽而過,在永恆裏雖是極短暫的一段時空,它靠的是幾代人

如小男孩擺上的餅和魚、窮寡婦奉獻的兩個銅板,成為青年人的祝福。願你同樣

在這本特刊所回顧的歷史片段中,找到進入時光隧道的入口,回想起與突破運動 結連的起點,一紙低調的吶喊,打開了文化之門,會聚了更多熱血人士在不可知的 路上委身參與。沉澱與定格的眼淚與歡呼,除了深深感念,誠邀這一代的你和我, 一起並肩為城市、為青年人,燃點起盼望的燭光,傳揚那道成肉身的福音。 誠心所願。

spPages.indd 96

13�10�8� ��1:13


Finale 跋

spPages.indd 3

13�10�8� ��1:13


Light 突破運動 40 年特刊 主編

梁柏堅

編輯組

李靄紅 伍詠光 王心靈

設計

嚴文諾 張超樂

出版發行 突破外事部 電話 傳真 電郵

香港新界沙田亞公角山路 33 號突破青年村

2632 0000 2632 0388

breakthrough@breakthrough.org.hk

網站

www.breakthrough.org.hk

承印

新世紀印刷實業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十月出版 版權所有 ©2013 突破有限公司 非賣品

本書字詞解釋均選自下列詞典: • 現代漢語詞典 ( 修訂本 ),©1978, 1990 商務印書館 ( 香港 ) 有限公司。 • Random House Kernerman Webster's College Dictionary, © 2010 K Dictionaries Ltd. Copyright 2005, 1997, 1991 by Random House, Inc. •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Fourth Edition. Copyright © 2000 by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Updated in 2009. Published by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spPages.indd 2

13�10�8� ��1:12


鳴謝 本書編輯組特別向所有曾提供資料、相片、物品,或接受訪問的朋友致謝,各位熱情、 溫暖的面孔是本書的印記,雖未及一一提名道謝,感謝之心哪怕盡在書中字裏行間。

spPages.indd 1

13�10�8� ��1:12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