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kazine! 033《移家》

Page 1


text / ben + peter illustration / joel

引子至目錄_Bkz033.indd 2

2014/8/14 11:05:28 PM


家是香港 《同舟之情》為 2013 年特區政府「家是香港」運動的主題曲。 「交織了笑和淚 這小島走下去…… 一家親 親到有時矛盾不必以敵人自居 同舟之情 攜手走過崎嶇」

《同舟之情》歌詞

據填詞人陳詠謙指,被委託時收到的指引為「真實反映社會現 況」。但初稿被認為「太悲傷消極」而需要修改。 「少不免會流淚 該怎麼走下去…… 一家親 親到醞釀矛盾開始以敵人自居 同舟之情 由珍惜到粉碎」

《同舟之情》歌詞初稿

033

引子至目錄_Bkz033.indd 1

1

2014/8/14 11:05:57 PM


text / ben + peter illustration / joel

2

引子至目錄_Bkz033.indd 2

2014/8/14 11:06:34 PM


留港建港 1992 年,六四後移民潮,民建聯成立,主席曾鈺成提出「留港建 港」口號。 「歷史賦予香港市民的使命,就是保證平穩過渡,維護和保持香港 的經濟繁榮和社會安定,建立民主政制和促進香港進步發展⋯⋯ 我們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和界別,我們共同的理想和抱負是迎接 回歸,在 1997 年後繼續留港建港,實現一國兩制,港人治港。」 22 年後,佔領中環前,學聯祕書長周永康於七一遊行後因留守中 環被捕。 「香港人才是香港的主人,只有命運自決,我們才能守護此地此 人。……歷史的重擔,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肩上。香港民主路 30 年,是遠是近,是窄是寬,從來都看我們有多少決心站出來,有 多少決心撐到底,有多少決心想真正改變這個社會。」

033

引子至目錄_Bkz033.indd 3

3

2014/8/14 11:07:04 PM


text / ben + peter illustration / joel

4

引子至目錄_Bkz033.indd 4

2014/8/14 11:07:33 PM


「移」居城市 2014 年,示威者於七一夜晚留守中環遮打道,至 7 月 2 日凌晨被 警察強行移走。香港天主教大專聯會譴責警方強行清場及無理對 待示威者。 「我們身處的社會的警察漸漸連一個和平示威也容不下。警察本 為服務市民、除暴安良,現在卻對手無寸鐵的學生及市民強行拘 捕,為政權服務。」 22 年前,時任助理警務處長李明逵,曾在訪問中表達一班警員對 回歸後的憂慮。 「我是本地訓練出來的警官,我當然要站起來說不。被逼幹不道德 或錯誤的事,我會抗命。我會留下來直至最後一分鐘。因為這是 我的家,我生於斯長於斯,是香港把我教育成材的。我要留下來 服務港人。」

033

引子至目錄_Bkz033.indd 5

5

2014/8/14 11:08:02 PM


序 text / 山地

誰留在這裏? 這 段 日 子, 被 人 問 得 最 多 的 3 條 問 題 是:「 你 的 書 誌 有 被 打 壓 嗎?」「你會『佔中』嗎?」「你會移民嗎?」 這 些 問 題, 比 起 97 之 前, 外 國 人 常 問 的 "Do you afraid of 1997 ? " 來得埋身,也沉重。因為問的,再不是好奇的外國人, 而是香港人。外國人因為跟中國有生意來往,再不恐共,只怕得 罪中共。且看,國務院《白皮書》一出,李柱銘和陳方安生會晤 英國官員反映港人憂慮,怕高度自治不保,結果遭受冷待。 香港人倒羨慕 "Do you afraid of 1997" 的日子,因為今日恐共已 成事實,許多對未來的擔憂似乎今天都提早兌現。有眼看見的, 都看見了,在此不贅;親身經歷的,是言論自由的收窄。這種收 窄的運作,不一定是主編被辭,或是政治打壓;而是有人會動輒 質問我們的立場,也有教師因怕我們選題激進,就不敢代表學校 提出訂閱,怕家長投訴學校煽動學生,免得惹上麻煩。 書 誌 是 激 進, 但 我 們 的 激 進 不 是 煽 動, 而 是 尋 根 究 柢(being radical),從表象直挖真相,從真相追問根本,從根本再去思考價 值。難道這不是做學問作判別時,必須下的基本功嗎?但當一切 以立場先行來定忠奸,以安全自保為最終考量,不問作為媒體的

6

引子至目錄_Bkz033.indd 6

2014/8/18 2:16:28 PM


責任、做教育的目的時,我們確是面對打壓。但要問的倒是:打 壓是從何而來? 這種因恐懼而生的打壓,在許多行業均有出現。現在,我們以為 港人只有兩條路可行,要麼「佔中」,作終極一戰,以保障港人的 核心價值;要麼戰敗,惟有移民,遠走他方,再找烏托之邦。近 日續辦 BNO 護照的人數不是急升了嗎? 香港人最大的敵人,是單一的政治理解、單一的價值、單一的話 語權,還有就是,我們這種對未來單一的想像。「佔中」之後,除 了移民之外,可以有其他想像的可能嗎? 這一期,我們討論移民,不是要為港人找後路;而是邀請港人停 下,看清移民是什麼一回事。移民不是一個手續,而是把家整個 挪移,連根拔起,這是為什麼我們說「移家」。當你問要移民何 處,其實你是在問家在何方;要移去一個更美好的地方,其實你 同時要問,誰曾留在這地,付出血和汗來使這地方成為美好? 也許在那 3 個問題之外,我們還欠一個問題:「誰會留在這裏?」

033

引子至目錄_Bkz033.indd 7

7

2014/8/14 11:08:47 PM


目錄 Contents 033 移 家 2014 年 09 月 1 日初版 通識教育 / 移民與全球化

作者︱

Breakazine! 創作小組(pakkin / 山地 / 彼 / ben / Gi / 追)/ 鄺志傑 / 陳劍青 / 包記 / 余杰 / 栢齊 / 馮婉嫺 / 聾伍

督印人︱

梁永泰

編輯顧問︱

梁柏堅

總編輯︱

李玉霞

編輯︱

彭正雄 何兆斌 林蕙芝

助理編輯︱

岑家亮

編輯助理︱

張倩冰

設計製作︱

設計經理 / 譚淑美 美術設計 / 楊仲文 嚴文諾 蘇影明 助理美術設計 / 陸悅怡

攝影︱

黃國榮 趙景欣

實習生︱

胡文傑 朱鳳翎

製作︱

高葆玲

市場推廣︱

助理市場主任 / 黃進成 廣告、「自作業」廣告優惠、訂購 查詢:2632 0125

零售本總代理︱同德書報發行有限公司 承印︱

引子 家是香港 / 1 留港建港 / 2 「移」居城市 / 4

序 誰留在這裏? / 6

宏亞印務有限公司 香港柴灣豐業街 8 號宏亞大廈13 樓

出版及發行︱

推與拉

突破出版社

全球遷移大事件 / 10

香港沙田亞公角山路 33 號突破青年村 電話:2632 0000 傳真:2632 0388

香港移動史 / 12 遷移的推與拉 / 14

電郵:editors@breakthrough.org.hk 書誌網站:www.breakazine.com

新舊移民 / 18

機構網站:www.breakthrough.org.hk

婚姻移民 / 20

版權所有

2014 突破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4 by Breakthrough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ISBN

工作移民 / 22 政治難民 / 24

978-988-8246-20-5

8

Bkz033_P8-9.indd 8

2014/8/15 4:32:20 AM


去與留 靠什麼移出去? / 28 憑什麼留下來? / 30 移什麼,留什麼? / 32 Sabine:巴黎,不是浪漫 / 34 移民歐洲有多難? / 38 Matthew:香港,仍是精彩 / 40 瑞士香港哪處好? / 44

Colunms 藝術.Vitalizer / 鄺志傑:何去復何從 / 66 本土.Research / 陳劍青:急需的城市遷移學 / 68

為何去了又回流? / 48 錢志建:移民,再不是辦法 / 50 下一站台灣? / 54 張鐵志:愈刺激愈要留下 / 56

大國.Witness / 包記:中國境內的移民 / 70 民運.Movement / 余杰:從書到作者的流亡 / 72 國際.Global / 栢齊:全球化的人口販賣 / 74 傳媒.Insider / 馮婉嫺:政治化的新移報道 / 76

10 個留港的少年 / 60

信仰.Liberator / 何兆斌:上帝看移家 / 78 插畫.Studio Six / 聾伍:動物大遷徙 / 80

結 留下走我們的路 / 64

移家 6 問 / 84 有關移家的延伸閱讀 / 86 Further Project / 88

033

Bkz033_P8-9.indd 9

9

2014/8/15 4:32:38 AM


推與拉 text / 追 illustration / 門仔

香港移動史 常說,香港是一個移民城市,隨着全球政治局勢與地緣政治,人潮進進出出。國共內戰、 文革,或東南亞政局,把逃難的人潮和資金都帶來了香港,叫香港文化變得多元;六七暴 動、九七回歸,或是國內的六四事件,又把人潮推離香港,走到英美加追尋安定和自由, 叫人才流失。一浪接一浪的移民潮,編寫了香港的本土歷史。

4 新移民

移入

時期:2001 年 - 現今 移入人數:約 47 萬人

1 自 1842 年開埠以來,帕西人、 猶太人、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都先 後來到香港工作和營商,開始了少 數族裔人士的居港歷史。往後香港 的經濟不斷發展,不少來自南亞、 東南亞或非洲的人士,都因着原居 地的經濟或政治不穩而來港。 2 1945 年二戰結束後,不少離港 的港人回流,同時大批內地人為逃 避國共內戰來港,包括不少知識分 子和地主。中共執政後,接連發生 的大躍進、大饑荒,到往後的文化 大革命,都逼使大批內地人偷渡來 港。這段時期被稱為「逃港潮」。 3 1975 年越戰結束,為逃避越共 的種族屠殺,越南人紛紛乘船逃亡 到 港。1979 年 香 港 被 列 為「 第 一 收容港」,承諾無條件收容越南船 民後,來港的船民共約 22 萬人。 現時留港越南難民約有 1,400 人。 4 1999 年 的 居 港 權 事 件, 政 府 估 計 會 有 168 萬 人 湧 入 香 港,加 上 2001 年莊豐源案,港人一直擔 心「新移民」迫爆香港。但統計顯 示,2001 至 2010 年 的 10 年 間, 共有 46 萬 6 千個大陸居民透過香 港子女、配偶團聚、照顧父母等原 因獲批單程證來港,人數與 10 前 相約。

2 中英談判期間 時期:1982-1988 年 移走人數 : 每年 2 萬到每年 4 萬

4 政改問題 時期:2007 年 - 現今 移走人數 : 平均每年約 8 千多人

1 少數族裔人士 時期:開埠 - 現今 常住香港人數:44 萬 5 千多人(2011 年)

3 越南船民難民潮 時期:1975-2000 年 移入人數:約 22 萬人

12

Part1_BKZ033.indd 12

2014/8/15 3:54:41 AM


2 逃港潮 時期:1945 年 -1980 年 移入人數:超過 200 萬人

移出 1 1967 年爆發六七暴動,社會動 盪不安,部分較富裕的港人因擔心 中共可能接收香港,移居美加和東 南 亞。1970-1979 年 的 10 年 間, 共有 11 萬 7 千人在美國定居,比 前 10 年上升了近一倍(6.7 萬人)。

1 六七暴動後 時期:1970-1979 年 移走人數 : 超過 20 萬人

3 六四事件後 時期:1989-1997 年 移走人數 : 平均每年約 5 萬人

2 80 年代初,中英就香港前途問 題展開談判,及至中國決定收回香 港,部分香港人憂慮前途,擔心香 港金融地位不保,自由沒保障,開 始爭取居英權,移民到歐美地區。 3 六 四 事 件 後, 港 人 對 前 景 的 憂 慮 變 成 了 恐 懼, 觸 發 了 大 規 模 的 移 民 潮。 當 年, 不 少 港 人 移 民 到 加 拿 大 的 溫 哥 華 與 多 倫 多、 新 西 蘭、澳洲、美國等地。1986-1995 年 的 10 年 間, 估 計 有 47 萬 港 人 移民外國。 4 近 年, 政 改 問 題 和「 中 國 因 素 」, 叫 港 人 對 前 景 再 次 失 去 信 心,也讓 97 後回落的移民海外數 字再次回升。2013 年首半年約有 3,900 名港人移居海外,比上年同 期 增 加 8%。2012 年 逾 600 港 人 移居台灣,是自 2001 年後的高峯。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人口普查 資料,各國入境署、統計局及國防部等

033

Part1_BKZ033.indd 13

13

2014/8/15 3:54:54 AM


推與拉 text / gi photo / coyan + andy

1986年從越南偷渡來港 巴必,43 歲,15 歲之前家住北越海防市

越南難民曾令香港政府大為頭痛。1975 至 2000 年間,香港共接收 20 多萬名越南人,巴必是其中一個。他是家 中長子,生活無憂,但天真歲月在 15 歲戛然而止:「有天放學回家,父母說不想我大個當兵,已把兩條金條交 給蛇頭,第二天要偷渡離開。」他來不及跟朋友道別,便獨個兒跟同鄉擠船來港,住過 4 個難民營,在營中認識 太太,誕下女兒。原本一家可移居英國,「我在難民營打架,留了案底,後來發生了一件不想說的事,只有目送 她們離去。」年前他被工廠解僱,積蓄也耗盡,惟有跟鄉里露宿橋底;但越南人天性整潔,餐風露宿仍堅持牀鋪 整齊。他現於地盤打工,努力供女兒讀書。「我當香港係屋企,常睇中文報紙。可惜政府任由我們自生自滅,身 分證仍未有 3 粒星。」

24

Part2_BKZ033.indd 24

2014/8/14 11:11:03 PM


2007年從伊朗來到香港 Raymond,30 歲,5 歲離開阿富汗老家

香港讓 165 個國家的公民免簽證入境,像磁石般吸引不少人到來「避難」,包括阿富汗出生的 Raymond。「國 家內戰,軍隊殺到我住的村莊,大哥和表哥一家也死了。」全家逃到伊朗,仍活在被襲的陰霾下。「我不能說 太多,會惹來危險。」Raymond 說時托托眼鏡,鏡框掩不了鼻樑上的刀疤。2007 年他輾轉逃到香港,滯留 3 年半後,終被聯合國難民署確認難民身分,現等候第 3 國家收容。「現時香港約有 14,000 名尋求政治庇護人 士,每年只有 8 至 10 人獲得身分核實。因緩慢的審批程序,我在香港浪費了人生最美好的 7 年。我本身是工程 師,但港府不准難民工作,每月只給 $1,500 租金津貼及一些食物過活;還有無了期的等待,全是精神虐待。」 Raymond 正於 IFC 天橋跟難民們紮營抗議,要求香港實施人道難民政策。

033

Part2_BKZ033.indd 25

25

2014/8/14 11:11:10 PM


去與留

text / 文 + 山地 illustraton / 門仔

下一站台灣? 根據台灣內政部資料,2013 年向港人批出 4,624 份居留證,相較 10 年前多 3 倍,而港人短期居留入境人次也 打破 1,000 萬大關,為歷史之冠。「下一站台灣」之說,蔚然成風,究其原因,在於台灣為華人地區,文字語言 互通,生活花費較低,最重要是政治氣氛開明,文化生活多元,對新一代香港青年人有無比的吸引。但真要成為 「台灣人」,就不是靠一股哈台風,而是生活徹底的改變,你真的預備好嗎?

你有錢投資移民嗎? 投資移居台灣,資金要達 NT$600,000 或 以上,置業不計在內。若以「自僱」方式 申請「工作居留」,要成立資本最少 NT$50 萬的公司,每年營業額達 NT$300 萬或以 上,繳交 5% 銷售稅。如此營運 7 年,每 年居台超過 183 日,即可申請居台證。

社會分化 地價高昂 難以安居 地產霸權 創業無望 自由被限 節奏急速 民主倒退

你在台灣讀大學嗎? 「留學移民」也是方法之一,申請者要 在大學畢業後居留 5 年,每年居台超 過 183 日,且每月平均收入高於台灣 基 本 工 資 的 2 倍 (NT$38,094)。 有 此 信心與意志的,才能成為台灣人。

你是台灣需要的專才嗎? 台灣對大專講師、宗教或藝術工作者 等專業人材都很渴求,各類專業人士 可申請就業 PASS 卡在台灣工作,符 合「定居申請」即可申請在台定居,惟 申請人必須在台從事該專業工作。

你在台灣找到真命天子嗎? 註: * 除了「留學移民」和自僱的「工作移民」外,其他方法 均需符合「定居申請」資格:在台連續居留滿1年,1 年內得出境30日,惟次數不限;或連續居留滿2年, 每年在台居住270日以上,即可申請「定居證」。 * NT=新台幣 ($1港元=NT$3.7)

只要你的現任配偶、直系父母、養 父母擁有台灣戶籍,就可以用「依 親移民」來取得移台資格。這個方 法遠比其他方法簡單快捷,但真是 可遇不可求。

54

P54-P55_BKZ033.indd 54

2014/8/15 5:10:21 PM


台灣真的適合你嗎? 事情總是一體兩面。定居台灣好處的背後,也伴隨着相應的代價。

公民權 台灣公民有總統、立法委員、地方 公職人員的選舉投票權,也可以公 投方式參與公共事務如修憲等。

服兵役 台灣公民須承擔國防責任,根據法 例 已 入 籍 的 18 至 36 歲 的 男 性, 需接受 4 個月的軍事訓練。

生活悠閒 台北人的步速比香港人慢一半,台 南人則再慢一半。台灣人講求生活 質素,生活悠閒,可以在咖啡店消 磨一整天,便可見一斑了。

效率緩慢 台灣的銀行大多 3 時半就關門,填 一份表常要蓋上 5 至 6 個不同公 司、個人印章,效率遠比香港慢。

Yes 低租金 台 灣 物 價 比 香 港 低 廉, 部 分 地 區 月租約 $9,000 港元,已能租上約 1,600 呎三房兩層複式的房子。

低薪金 台灣薪金大概只有香港同級工作的 6 至 7 成。事實上,近年亦有愈多 台灣人因低薪而選擇到香港工作。

參與抗爭 多元文化 台灣政府着重文化創意產業,台灣 人也着重文化生活,在港苦無空間 發展的文藝工作者,也不愁機會。

台 灣 如 香 港 一 樣, 也 面 對 城 鄉 衝 突,與發展主義的財團抗爭,如大 埔、士林王家等地的爭議。台灣文 化價值的多元,其實是過去社會運 動的成果,你是否願意參與其中?

033

P54-P55_BKZ033.indd 55

55

2014/8/15 5:11:03 PM


民運. Movement

余杰

言論自由、 政治改革的公開信。 代表作有《 火與冰》、 《 鐵屋中的吶喊》、 《 劉曉波傳》 等。

中 國 異 見 作 家, 因 發 表 人 文 及 政 治 敏 感 題 材 的 著 作 而 被 迫 流 亡 美 國。 積 極 參 與 中 國 人 權 活 動, 與 天 安 門 母 親 及 劉 曉 波 等 民 運 人 士 發 表 要 求 平 反 六 四 及 推 動

14年8月15日 下午3:38

P72-73_BKZ033_movement.indd 72


從書到作者的流亡 我的處女作和成名作《火與冰》,出版於 1998 年的

歐的異見知識分子哈維爾等人,作品不准發表,他們

春天。當時,我正在上北大中文系念研究院一年級。

就只能以打零工的方式維持生計。我比他們幸運,趕

《火與冰》的出版和暢銷,被王丹形容為「六四」之後

上了互聯網逐漸普及的時代,我的文章可以通過電郵

10 年,新一代青年再度發出批判吶喊的標誌。

發到海外去,在境外的中文網站發表;而且,在華文 世 界 裏, 還 有 香 港 和 台 灣 這 兩 塊 沒 有 被 中 共 全 盤

名滿天下,謗滿天下。兩者如影隨形。一本書得到了

操控、仍擁有言論自由和媒體自由的地方,我的書從

民眾的認可,自然也會遭致當權者的嫉恨。這本書讓

此便在香港和台灣出版,其中有少許被中國遊客購買

我在研究院剛畢業,就迎來了失業─已經與我簽署

後偷偷帶回中國,然後被盜版,擺在地攤上販賣。

勞動合同的中國現代文學館,在我報到的前一天就 單方面撕毀了合約。

8 年以後,中共當局不能忍受我保持一種「在地的流 亡者」的狀態,對我的騷擾和壓逼日漸升級。2012

此後一年多時間,我沒有戶籍、沒有身分證,甚至不

年 1 月 11 日,我在遭受長期的非法軟禁、黑頭套綁

能領取結婚證─連結婚這一最基本的人權都被剝奪

架和酷刑折磨之後,被逼攜同妻兒離開中國。書早已

了。這就是在中國說幾句真話所要付出的沉重代價。

流亡,如今是寫書的人,也走上了流亡之路。

難怪在這個擁有 13 億人口的國家裏,沒有幾個人願 意充當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衣》裏那個說出真相的 孩子,人人都在謊言中摸爬滾打,如同柏楊所說的, 醬缸中的蛆蟲。

自由之地就是祖國 到了美國之後,我很享受美國的生活,並沒有許多 流亡者心中的悲情與沮喪。一個擁有百分之百言論和

緊接着,我成了被祕密警察常常「關懷」的對象。

思想自由的國度,對於作家來說就是「半個天堂」。

共產黨的祕密警察有兩類:一類是所謂的「國安」,

當年,流亡美國的蘇俄詩人布羅茨基說過,所謂的

一類是所謂的「國保」。我告訴他們說,你們可以去報

祖國,就是「我們那兒因為寫詩可能坐牢」,亞洲對他

告上級,只需要派宣傳部的官員來跟我「喝茶」就可

而言就像是「一羣奴隸」生活的地方,而他的夢想是

以了,我一個文弱書生,不值得你們親自出馬。你們

─「所有人在棺材裏都將一模一樣。那就讓我們在生

來跟我打交道,本身就說明現行體制的扭曲和荒謬。

前彼此不同吧!」在美國,這樣的理想終於可以實現。

隱形的在地流亡者

在離開中國兩年多的時間裏,我在維珍尼亞州的鄉間

2004 年 12 月, 我 因 與 劉 曉 波 等 友 人 一 起 起 草 一 份

在國內時的 3 倍。我在香港和台灣陸續出版了 7 本書:

年度中國人權狀況報告,被北京祕密警察從家中抓走。

《劉曉波傳》 、 《河蟹大帝胡錦濤》 、 《流亡者的書架》

重新安置書桌,思如泉湧、筆耕不輟,創作量幾乎是

(港版名為《解讀國民教育》) 、 《大地上的麥子》 、 《我聽見 經過這一事件,中共主管宣傳和意識形態的中央宣傳

斧頭開花》 、《螢火蟲的反抗》 、 《中國教父習近平》等。

部,同月就把我列入黑名單中,禁止媒體報道我的 消息和轉載我的文章。從此,我的著述和文章便不

德國流亡作家托馬斯 ‧ 曼說過:自由在哪裏,祖國就

能在中國出版和發表。我雖身在中國,卻成了一個

在哪裏。對我來說,亦是如此。

「隱形的人」,成了一個「內心的流亡者」。當年,東

033 73

P72-73_BKZ033_movement.indd 73

14年8月15日 下午3:38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