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kazine! 025 出賣我地

Page 1


60呎/人

138呎/人

350呎/人

75呎/人

117呎/人

133呎/人

295呎/人

80呎/人

139呎/人

133呎/人

214呎/人

133呎/人

100 對 香港腳

143呎/人

108呎/人

137呎/人

200呎/人

250呎/人

190呎/人

110呎/人

100呎/人

167呎/人

198呎/人

177呎/人

250呎/人

173呎/人


125呎/人

108呎/人

275呎/人

175呎/人

240呎/人

200呎/人

150呎/人

120呎/人

185呎/人

100呎/人

113呎/人

267呎/人

125呎/人

200呎/人

167呎/人

75呎/人

108呎/人

住幾大塊 香港地? *相中數字為人均住宅面積

94呎/人

100呎/人

175呎/人

150呎/人

190呎/人

225呎/人

124呎/人

125呎/人


序 text / 山地

要寸土必「增」? 還是土地分配不均?

150

300

平方呎 香港

平方呎 新加坡

354

平方呎 內地城市

人均住房面積

2

44%

21%

33%

鄉郊居所 (佔全港 3.1%) 容納 7.2% 人口

公營及資助房屋 (佔全港 1.4%) 容納 47% 人口

私人樓宇 (佔全港土地 2.3%) 容納 45.3% 人口

住宅土地分配 (全港住宅土地佔香港總土地面積 6.8%)


序 這是必諍之地 今年年初,新上任的特首,發表他的新施政報告。當中房屋問題,是 重中之重,是一切問題的着力點。 的確,香港輪候上公屋的有 20 萬人,其中 10 萬是青年人;工商專業 聯會亦估計,「困居戶」9 萬戶,人數達 20 萬人; 即或有錢的,想置 業也難,皆因樓價已達家庭年收入的 12 倍。樓價租金之高,遠超乎 地球人類的負擔,絕對是重中之重。 是故梁特首一臉認真,拍着心口,誓要「全民搵地,寸土必爭,分秒必 爭……市民要肯作出讓步,房屋問題才可解決。」陳茂波在網上撰文, 回應反對填海及發展新界東北時,也義正詞嚴地說:為港人寸土必「增」 。 似乎,在政府或在許多香港人心中,房屋問題就是要「協助基層上 樓、協助中產置業」,不能上樓或置業,就因為樓價貴;樓貴又歸因 於房屋供應不足,供應不足又在於土地不足;所以,解決房屋問題之 道在於增加土也。為此,壓縮城市規劃秩序、增加地積比率、填海 1,500 公頃、剷起現有的農戶,也只是為未來下一代着想…… 如此邏輯,看似合情合理;細看,卻是不合邏輯,叫我們墮入無間的 發展起樓循環。 重新檢視我們有多少土地,再問土地誰屬、土地為何被出賣、城市應 如何被規劃─回歸根本,提出一個非「寸土必增」的論述,這才是 我們必諍之地。

025

3


房屋問題的無間循環 昔日,我們阿爺那一代,無樓可住或者要成家立室,就上山搵地起樓。 但今天,房屋問題都被「專門化」了。 你無樓住,政府幫你搵地;搵了地,政府卻出賣土地。地產買了地,就炒盡發水再豪 裝,蓋下各種名廈海岸與 plaza,價錢高得超越人類想像。結果,地愈賣,我們竟愈 窘迫;樓愈起,我們愈住不起。 我們像墮入了房屋問題的無間循環,被虛假的土地論述出賣了。

我哋無樓住,點算?

全民搵地,我們要寸土必爭,分秒必爭。 梁振英

我包你個剪,剪你個揼,揼你個包, 塊地係我嘅! 地產商


何時人的住屋需要變成供與求的商品?現在政府供應什 麼,我們真正需求又是什麼? 我們真正的住屋需求,很卑微的,是有一安居之所,閒 時可以外出逛逛,享受生活;而不是為了一層樓而終生 勞苦,也不為建樓大業,而犧牲生活環境。房屋問題要 解決的,不是上樓上車;而是更根本的,改善生活素質, 這也是我們必諍之地。

我哋會起好多豪宅,大家上車係時候! 地產商

我哋邊有錢買樓?只係繼續無樓住!


目錄

Contents

出賣我地 025

序:這是必諍之地 /

出賣我地 2013 年 5 月 1 日初版 作者︱

房屋問題的無間循環 /

Breakazine! 創作小組(pakkin/ 山 地 / 阿彼 / dydy/ ben/ gi)/ 鄺志傑 Six/ 林朗彥 / 鄺鍵銘 / 柏言 / 駱穎佳

督印人︱

梁永泰

總編輯︱

梁柏堅

副總編輯︱

李玉霞

編輯︱

彭正雄 司徒咏姍 何兆斌 林蕙芝

編輯助理︱

張倩冰

出版顧問︱

蕭競聰 陳競存 李靄紅 吳國偉

設計製作︱

設計經理 / 譚淑美

許承恩 美術設計 / 黃婉嫻 助理美術設計 / 嚴文諾 鄺穎殷 攝影︱

黃國榮

製作︱

高葆玲

市場推廣︱

市場主任 / 林漫田

廣告、 「自作業」廣告優惠、訂購 查詢:2632 0365

出版及發行︱ 突破出版社 香港沙田亞公角山路 33 號突破青年村 電話:2632 0000 傳真:2632 0388 電郵:editors@breakthrough.org.hk 書誌網站:www.breakazine.com 機構網站:www.breakthrough.org.hk 版權所有

2013 突破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3 by Breakthrough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rt 1:民間空地統計 市區僅存最大的空地 / 市區至蚊型的地皮 / 空置 N 年的政府設施 / 奇怪的另類空置 / 2,291 公頃短租土地 / 2,750 公頃軍營用地 / 803 公頃棕土 / 究竟我們有多少空地 ? / 民間數字重寫土地發展命運 /


Part 2:百年分地解構

Part 4:此地本應屬誰

霸回來的土地特權 / 心中有數的官地買賣 / 香港最富貴的收買佬 / 一次沒有底價的約定 / 如果,你只是一介平民…… / 從地產霸權到土地自主 /

不屬於社區的社區用地 / 不屬於市民的香港濕地 / 不屬於市民的發展藍圖 / 香港規劃的荒謬 / 讓我們共同規劃 ! / 佔領空地─民間玩樂實驗 / 自製光房─個人明的房屋政策 / 發展天地─農夫的美麗藍圖 / 民間規劃的可能與不可能 / 小結:我們可以做什麼 /

Part 3:被出賣的土地 生地如何變熟地? / 熟地如何變成名貴商品? / 土地商品化的不歸路 /

顛覆.Arte / 鄺志傑:當住屋欠缺想像 / 社會.XYZ / 林朗彥:被教育的香港土地觀 / 世界.In Person /: 鄺鍵銘:別因發展徒添遺憾─新加坡的啟示 / 電影.Move it / 柏言:發展,又何止扼殺土地 / 反轉.Imagine / Six:大家齊齊種樓花 / 信仰.Q&A / 駱頴佳:基督信仰的土地倫理 / 有關土地的延伸閱讀 / Keywords / Further Project / 民間搵地團─尋找失蹤市區土地 /


民間空地統計 text / 山地 photo / andy

市區僅存最大的空地

請問「空置土地」怎定義?

2. 它必須已通過城規會的規劃,劃定為住宅用途的。所

這是立法會議員去年 10 月的提問。似乎政府對「住宅

連「未決定用途」及「綜合發展區」的空地,都不計。

以,商業、工業、政府社區設施等用途的空地,不計;就

空地」的定義嚴謹,超越一般人的理解,就連議員也摸 不着頭腦。

3. 它即使被規劃為住宅用地,如已經批租或撥用,都不 算是空地。

所謂「空地」不是指沒有人使用、丟空的土地,而是必 須符合 3 大條件:

因此, 啓 德 空地 雖有 328 公頃, 因為 90% 都 撥作 休 憩用地、商業、體育設施、郵輪碼頭,就只有 38.2 公頃

1. 它必須是官地,毋須向私人徵收的土地。所以,私人 空地不計在內;

(約 10%)作住宅用途。 2 奇怪是,按政府提供的圖積, 計算在政府「住宅空地」內的,卻只得約 10 公頃,大概


啓德機場舊址 328 公頃 =19 個維園

其中 27 公頃,建私人房屋,

包括 7 公頃低密度豪宅區 只有 9 公頃,建公營房屋 * 計算入政府 400 公頃「住宅空地」的,約 10 公頃

1

是許多土地都已短期出租,不計在內。

也許,我們不應問「空地」怎定義,更應問:什麼才是 政府願意拿來建公屋的空地?

有人因此咎病,住宅用地比例如此少,何不減少體育設 施?但更值得深究的是:為何 10% 住宅用地上,只有約 2 成土地用來建公屋?假如那 10% 土地全數用作建公屋及 資助房屋的話,已可居住 14 萬人。要解決 20 萬人輪候 公屋的問題,不是想像中的困難;困難是誰願意把肥地 都用來建公屋?地產商願意嗎?區議會擔心影響樓價而反 對嗎?政府肯嗎?市民有權決定或知道公私營房屋的建屋 比例嗎?

1 發展局於 2012 年 10 月 17 日公布「未批租或撥用的政府土地的面積分析」 , 按其地圖 (http://www.devb.gov.hk/filemanager/en/content_809/Map1. pdf) 計算啓德空地的住宅空地面積,粗略估計不足 10 公頃。 2 撥作休憩用地有 110.6 公頃、商業 23 公頃、體育設施 23.2 公頃、郵輪碼頭 7.7 公頃。


此地本應屬誰

text / dydy illustration dydy / balled

不屬於社區的社區用地 ─李惠利用地爭議

「有地?起樓啦!」這是香港人的本能反應,也是政府現時的城市規劃方向。 在特首「全民搵地」指令下,連 36 幅原本規劃作社區設施的「GIC 土地」 (“Government, Institution and Community”),亦不能倖免。 當中,包括極具爭議的李惠利用地。 好端端一幅教育用地,三面被浸大圍繞,為什麼會突然被改規成為豪宅用地?

我在此呼籲有關 的地區人士支持 改變土地用途的 工作,使我們可 以為廣大市民增 加房屋供應。

該 地 毗 連 浸 大, 在 地 理 環 境 上 是 浸 大不 可或缺的部分, 對 大學的未 來 發展極為重要。 浸大聲明

香 港 土 地 珍 貴, 大 學 要 擴 建要看是否有 實際需要。 教育局局長 吳克儉

當局如只批出一半 地 皮, 浸 大 即 使 可以用作興建宿舍, 亦未能建中醫教 學 醫院,加上 地 皮 三面均被浸大建 築物包圍,建 設豪 宅 並不 理 想, 亦不 合乎社會利益。 浸大副校長陸大章

① 梁振英預告市區 36 幅未被發展的「社區用地」 (GIC)將被改變用途,並稱 「不會影響在有關區內提供所需的社會設施」 。 ② 規劃署建議城規會,修訂《九龍塘分區計畫大綱核准圖》 ,位於九龍塘聯福 道前李惠利工業學院,地皮面積 1.52 公頃中的 0.88 公頃,將由原來 GIC 用地,改為「住宅(乙類) 」地皮。浸大立刻發表聲明,表示對事件感到震 驚,強調不會放棄爭取李惠利整幅土地作為大學永久用途的決心。 ③ 城規會決定按既定程序,就李惠利地皮諮詢公眾兩個月(九龍塘分區計劃 大綱草圖編號 S/K18/17,A 項) ,由 2 月 15 日至 4 月 15 日為止,然後提交 大會討論。200 名浸大學生及教職員到城規會舉行會議的北角政府合署請 願抗議。

政 府 做 法 沒 有 誠信,乃對市民、 區議會和城規會 等團體的不尊重。 浸會大學校長 陳新滋

政 府 表示 尊重 市民 表 達意見的自由,但不希 望學生的正常學習受到 影響。政府重申香港土 地 資 源 珍 貴, 市 區 適 合作 住宅用途的土 地 供應更為有限,希望各 界能以公平、理性態度 考慮該用地南面部分的 未來用途,並顧及香港 的整體發展和需要。 政府聲明

④ 政府公布 2013-14 年度住宅賣地表,正進行諮詢的李惠利校舍南部亦包括 在內,並指該土地最早可供應日期為 2014 年 2 月。翌日陳新滋與 60-70 名 師生及校友於校內抗議,指政府是要造成既定事實,誤導公眾。 ⑤ 政府發表 2,000 多字的「嚴正聲明」 ,反駁浸大的說法,指大學並沒有提供 詳細的申請資料;又認為李惠利北面地皮,已可以全面滿足浸大興建教學 樓及學生宿舍的需求;而且浸大的中醫院屬私營醫療設施,不應在官地上 興建。翌日浸大發起一人一信,向城規會提出反對這項改變土地的建議。


所謂 GIC 土地,就是平常用來建學校、公園、醫院、體

這些數字、經濟效益相當可觀。

育館、教堂、街市,甚至垃圾站、公廁等的用地。官方 文件寫明,這些「社區土地」的運用需要配合「當地居

但,在大學校園建豪宅,合適嗎?該區是否需要更多豪

民及/或該地區、區域、以至全港對政府、機構或社區

宅用地?豪宅用地又真能為廣大市民解決房屋問題?

設施的需要」 。如果要更改 GIC 的土地用途,必須先向 政府不僅沒有與浸大商討這個建議改動,事先亦從未諮

城規會申請。

詢區議會或該區市民。今年 2 月,城規會還未完成改變 用途的公眾諮詢,政府卻已把李惠利地皮劃入 2013-14

「李惠利」地皮就是其中一幅 GIC。

年度的賣地表,並指土地將於 2014 年 2 月供應。 它前身是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李惠利) ,校舍 2010 年 搬至調景嶺,土地就被空置。由於它三面被浸會大學包

「如果政府批准在李惠利建豪宅會對香港教育開壞先例,

圍,浸大 2005 年起多次提交建議書給政府,希望能撥

而且根本除地產商外無人得益,連豪宅居民也可能與舍堂

出這幅 1.5 公頃的 GIC 用地給浸大作長遠發展,並於

文化出現衝突。」浸大校長陳新滋說。有區議員亦認為,

2009 年向教育局提交在前李惠利校舍興建學生宿舍和

該區需要室內運動場、社區會堂等設施,多於豪宅。

中醫教學醫院的計劃書。 區議會和立法會教育委員會都表明反對更改李惠利土地 在商討和等候 3 年之後,突然出現變數。

用途,浸大師生發起一人一信,向城規會表示反對。似 乎各方已就社區土地的用途發聲。但 4 月 15 日諮詢期

2012 年年尾,政府建議把這幅土地一分為二,只留下

完結後,城規會和政府是否決定採納意見,師生、市民

0.64 公頃給浸大,另外的 0.88 公頃將改為住宅用地。

全都控制不了。

測量師普遍認為,這幅市區地王能為政府帶來約 70-80 億的賣地收入,可建樓面達 42.6 萬平方呎,足以興建

原來,社區土地的運用,是可以完全繞過既定程序和社

495 伙,平均面積約 861平方呎,主要以豪宅形式發展,

區的。

呎價達 2 萬多元。 我再次呼籲所有同事、同學和 校友務必在 4 月 15 日前以一人 一信方式向城規會提出反對這 項改變土地的建議。 陳新滋

區議會未收過諮詢, (政府)亦沒有問過居 民意見。 九龍城區議員何顯明

政府的做法愈來愈 是「 你 中 意 做 乜 就 做乜」 ,根本不會理會 持分者的意見。 立法會議員梁耀忠

⑥ 九龍城區議會房屋及基礎建設委員會討論事件,逾百名浸大師生在會前 議,並向區議會及政府代表呈交請願信,區議員一致表示反對政府將該用 地改為興建豪宅,希望將用地保留教育或用作社區設施用途。

⑧ 浸大工會及學生會等,發表聯合聲明,反對政府改變李惠利校舍的地皮用 途,指政府在土地使用上專斷獨行,抵觸公眾利益,明確反對將前李惠利 地皮改作豪宅用途。

⑦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討論使用土地作教育用途的現行政策,當中包括前 李惠利校舍的個案,200 名浸大師生及校友到立法會場外示威及遞交請願 信。議員以大比數通過無約束力議案,反對政府將有關用地納入下年度賣 地表,要求保留作 GIC。

⑨ 本期截稿於 4 月 10 日,後續發展可留意 Breakazine! Facebook 跟進,或 浸大網頁。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