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kazine! 024 貓狗不如

Page 1


貓狗不如

貓狗不如 序:貓不如貓 人不如人 /4

Part A:貓狗與我何干 100 個錯綜複雜的定義 /8 100 種愛恨交纏的關係 /10 100 隻動物的心聲 /12

Part B:城市的貓狗命運 雞犬不寧動物史 /16 無譜的動物普查 /18 人工的天然動物 /20 以人為本的動物條例 /22

Part C:牠們不止是阿貓阿狗 導盲犬的陌生角度 /26 地盤狗的退休生活 /32 不人道的毀滅? /38 貓街坊互助福利會 /40 不道德的交易? /46 社區牛自由行 /50 後記 /55


貓狗不如 顛覆.Arte / 鄺志傑:擲獅者與畫獅者 /58 生活.Xphotos / Micros:捕貓捉影 /60 集體.Memories / 勇先:城市狗的命途 /62 大國.In person / 包記:動物的價值 /64 社會.XYZ / 張婉雯:包庇虐待比虐待更可怕 /66 信仰.Liberator / 陳家富:上帝與動物─聖經的觀點 /68 電影.Move It / 謝曉陽:文明的悲劇 /70 反轉.Imagine / Six:城市富貴動物表 /72

通識 Helper

Mind Map / 許承恩:我們很「喜歡」動物 /74 Q&A /76 有關社區動物的延伸閱讀 /78 Further Project/ Costa Chan:寵物死亡教育 /80 Keywords /81 結語:建造人與動物共存的宜居城市 /82


貓狗不如

text / 山地 photo / andy


貓狗不如 每一期,都是一個掙扎。

「你知道只要打一個電話去漁護署投訴,投訴牠們 隨處便溺、叫春、打架、遊蕩、吃垃圾,動物就會

社會發生那麼多大事,施政報告變成研究報告,夢

死嗎?」跟8位動物義工做訪談,他們都不約而同地

熊狼英花生騷,奶粉事件引發中港矛盾……我們竟

說,語帶哽咽。

去談貓論狗? 「你踏我一腳,我就要攞你的命。」「梅窩牛牛之 或許我們沒留意,去年年底,有9隻貓被踢至內臟出

友」的Simon說得沈重,但也道出了真相。當農地變

血,虐待貓狗事件從來沒停止過;今年1月動物權

成地盤後,一個社區就容不牛糞,更不容有動物踏

益組織爭取設立動物警察;2月漁護署就修訂139B

足他們的地盤。

條例進行諮詢,私人繁殖場將被發牌規管,但能否 有效執法再度成疑。每一件,都與動物生死攸關,

這一期,跟着貓義工夜裏在街頭餵貓,見他們冷得

但我們普遍認為,這對人類社會而言,是無關痛癢

打顫;在非牟利獸醫診所看見狗義工在山頭捉狗來

的,不值得專題報道。

絕育,一頭大汗;在梅窩與牛義工四出找牛,看着 他拍照做記錄,目測牠們的健康情況……心頭總是

這個,也曾是我們的質疑。

一扎,久久說不出話來,這是一份孤單而不被人認 同,甚至不被動物理解的服侍。

兩年前,有編委提出做這專題,我們也認識動物地 球的張婉雯,但心裏就是未有負擔。「香港一街都

這一期,我們不是要為動物高聲疾呼,爭取權益,鞭撻

是需要幫助的人,去幫貓狗?」結果,我們談《蝸

人類的自私自利;而是一個邀請,請先進入他者的角

居天下》,研究《窮得只派錢》,看過《政治360》

度,認識與我們共同生活的牠們,讓動物成為動物。

這些熱爆的話題,發現制度的不公;也進入《那些 老年》,探討《誰抽了海洋的水?》這些冷門議 題,聽到社會邊陲的弱勢聲音……兜了一圈,我們 的眼打開了,才漸漸明白,動物處於社會最邊陲, 面對着最不公的法制。

當動物不成動物之時,人類也不成人類。


貓狗不如

城市的貓狗命運 text / gi illustration / 門仔

歷史書說香港原是一個純樸的小漁村,沒有高樓大廈,只有小屋農田。而又有誰記得,從前香港有一幅人與動物 共處的圖畫——動物為人耕作、拉貨、守門與偵查害蟲鼠患。隨着香港城市發展,人與動物的關係逐步產生變 化。曾與人共住的動物,因着人類棄耕、搬家、疾病等原因,一步一步地被拋棄;寵兒變成流浪動物,過着餐風 露宿的生活,更被人虐殺與逐步消滅。一個令動物「雞犬不寧」的都市,是如此形成。

1

50 年代以前 曾經人狗共住

1950 年 代 以 前, 大 部 分 香 港 人 住 在 唐 樓、木屋、農村等;狗、貓甚至牛羊等 皆可在家或屋外飼養或放養。1954 年, 香港多幢公共屋邨入伙,由於公屋有不 准養狗的限制,許多人開始棄養家中狗 隻;若想養狗便要偷偷地養。

5 1997 年 & 2001 年 禽流感殺雞

1997 年香港發生全球首宗人類感染禽流 感(H5N1)個案,政府下令將全港 130 萬隻雞銷毀。2001 年禽流感再次襲港, 同樣殺雞近 120 萬隻。有佛教徒打齋超 渡枉死的雞隻亡魂。

1950 年 禁吃貓狗肉

2

瘋狗症(狂犬病)首次於香港爆發,政 府於 1 月 6 日立法禁吃狗肉,成為亞洲 首個立例禁止屠宰及食用貓狗的地區。 違法者最高刑罰為罰款 $5,000 及監禁 6 個月。從此貓狗不再擔心被當成食物。

1996 年 狗隻要「戴」身分證

3

1980 年 瘋狗症爆發

10 月 4 日,香港出現人類感染瘋狗症而 死亡的個案,共 2 人受感染去世。居港 英軍受命打暈懷疑染病狗隻,並槍殺有 威脅的狗隻。此年人道毀滅的狗隻總數 達 34,570 隻。狗與人皆活於瘟疫蔓延的 日子。

這年政府推出「狗隻植入晶片計劃」 ,規 定狗主必須為犬隻植入晶片,並注射預 防瘋狗症疫苗後方可領牌。晶片有如人 類的身分證,從此狗狗有名有分。

4


貓狗不如

2003 年「沙士」肆虐現棄養潮

「沙士」爆發期間,不少市民遺棄寵物。 據愛護動物協會數字顯示,4 月時被遺棄 的寵物數目比 02 年同期平均高出 39%。 因 為「 沙 士 」 ,9 月 公 屋 也 嚴 格 實 施 禁 養狗隻限制,違規租戶如被發現會被扣 分,同樣引發公屋住戶棄狗潮。

7

2003 年 小灣鱷「貝貝」驚現元朗

8

竟然有人棄養鱷魚 ! 1 條懷疑被棄養的 6 呎長小灣鱷,11 月 2 日被發現於元朗山 貝河出沒,至 2004 年中被漁護署活捉, 暫住嘉道理農場,並定名為「貝貝」 。最 終「貝貝」遷入香港濕地公園,再度成 為「寵物」 。

6 2000 年 狗也戴口罩

養狗的朋友由這年起,溜狗時要帶備狗 帶及口罩。這年規定普通狗隻須以狗帶 牽引,若牠有攻擊性,外出時應替其戴 上口罩。大型或危險狗隻更不在話下。

10 2012 年「貓殺手」一個也嫌多

雖說虐待動物刑罰已經加重,香港卻幾 乎每天都發生虐殺動物案,尤其是虐貓 事件。最令人痛心的,或許是 11 月順天 邨花貓阿 Mui,遭 5 人踢至重創吐血而須 人道毀滅。愛護動物團體、傳媒對虐殺 動物紛紛表示關注,但漁護署政策與市 民想法,又可有改變?

9

2006 年 虐待動物加重刑罰

1 月 8 日香港舉行首個關於動物的遊行, 共 5,000 多人及 1,000 多頭動物參與,要 求政府加強及更新保護動物法例。政府 終在 11 月 10 日宣布把虐待動物的刑罰, 由最高罰款 $5,000 及監禁 6 個月,提升 至最高罰款 $20 萬及監禁 3 年。


貓狗不如

牠們不止是阿貓阿狗 text / dydy photo / andy + 山地

街貓無處不在。垃圾站、貨車底、冷氣機頂、後巷 樓梯,都藏着貓影。行色匆匆的路人,染有潔癖的 城市人,都甚少主動接觸牠們;反過來說,貓也早 已學會躲着人,活在城市的後景。 惟有貓義工的一聲召喚,才能叫牠們從幽暗處探頭 出來。 「這是阿 Dor,牠原本一胎三隻叫 DoReMi, 但阿 Mi 被流浪狗咬死,阿 Re 失了蹤,只剩下牠; 這是樂樂,牠的妹妹之前生病,被我們救了……」 貓義工 Sophia 小聲介紹。 張開你的「貓眼」 ,會發現每一隻街貓都是獨特 的,有名字,有性格,有歷史。 所謂街貓,不是街邊的貓,而是像街坊般的貓。 35


貓狗不如

撿回來的貓公關

由得牠們自生自滅,不絕育,由牠生,生下一堆 BB 就丟到垃圾房;牠比較好彩,遇上我們。」Alex 說。

在一個寒冷的晚上,我們跟 Sophia 和丈夫 Alex 約 好一起餵貓。8 時抵達他們的村屋,一開門,歡迎我 們的是熱情的 Moses ──一隻黑白兩色,像是穿了 晚禮服的 4 歲貓仔。

保持距離的「長期食客」 2008 年,他們初搬到現時的村屋,發現街貓很多, 全都很瘦小。 「我們不忍心,就開始餵街貓;但愈餵

Moses 在我腳下轉了一圈。 「牠是我家的貓 PR (公關) !

愈多,長此下去也不是辦法,於是 2009 年申請成為

很喜歡跟人玩,又中意影相。」Sophia 快活地說。4

貓義工。」Sophia 說。

年前,Sophia 在一個垃圾站撿到 Moses,牠當時只有 1 個月大,長了梨型寄生蟲。他們夫婦二人花了半年

所謂「貓義工」 ,是指參加了愛護動物協會「貓隻領

時間,餵奶餵藥,把牠救回來。

域護理計劃」 (The Cat Colony Care Program,簡 稱 CCCP)的義工。他們除了負責為街貓提供食物

「一餵藥,Moses 就掙扎出爪,我成隻手臂花晒。」 Sophia 說,招招手叫 Moses 過來。 「牠好番之後,我

和清水,更要捕捉自己領域內的貓隻,並帶到愛護 動物協會中心作絕育手術。

們不捨得把牠送人,就留下來。或許因為牠也曾流落 街頭,每次當我們把受傷街貓或初生貓 BB 撿回家

外 國 文 獻 指 出, 在 一 個 區 域 內, 只 要 有 7 成 的 貓

暫託,牠都會幫忙照顧,好乖仔。」Moses 眼睛閃

隻已絕育,貓隻數量就能受控,令牠們的生活環境

閃的看着我們這羣訪客。

變好。但貓貓是很機靈的動物,要捕捉牠們並不容 易,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利誘──即是餵食。

Sophia 與 Alex 住在上水一條圍村,是一對既開朗 又熱情的夫婦。 「圍村人普遍對街貓街狗的態度是,

36


貓狗不如 Sophia 與 Alex 每天兩次在家附近餵貓,照顧約 10 多隻「長期食客」 。早上 6 時一次,晚上 9 時半一 次,Alex 搔搔頭笑說: 「有時打遊戲機晚了,就會晏 少少。」這晚我們跟着他們走到熟悉的垃圾站,黃 色街燈下,只見黑色的貓影等候已久。我們一行 4 個陌生人,站得老遠,怕嚇跑貓貓。 靈敏的貓兒卻早已嗅到事有蹺蹊,邊開餐邊警覺地 四處張望。 「牠們有警覺性是好事, 」Sophia 陪着我 們,小聲地說, 「我們也不希望牠們太信任人類,這 個世界實在有太多壞人。」這夜他們沒有安放捕貓 器或貓籠,捉貓去絕育。 「太冷了,怕貓貓做完絕育 手術,在街頭冷着養傷不好。」

多隻,已經入屋,有主人領養了。」例如欣欣,是 樂樂的妹妹,曾患上嚴重貓瘟,由貓媽媽「烏咀」

務實為貓的各種考慮

叼到門前求救。 「醫生也說不樂觀,但牠竟然捱得

有些愛動物的人,一聽到要把貓隻絕育, 立刻皺

Sophia 說。

過 去, 現 在 已 肥 肥 白 白, 在 屯 門 做 其 小 公 主。」

眉,認為這是以人為中心的手段,不理會貓兒的利 益和權利。Sophia 坦言,最初對於捉貓去絕育也有

至於樂樂,則仍在街頭。 「不是每一隻貓也可以入

點遲疑,畢竟牠們要捱一刀,也從此失去了交配生

屋, 因 為 貓 也 有 性 格, 有 的 喜 歡 自 由, 不 喜 歡 人

育的能力。

類,也就不要勉強牠們。」只要在餵食時間見到牠 們,夫婦二人就已經好開心。Alex: 「至少我們可以

「但見過大雨過後,水渠飄着貓 BB 屍體,或者見過

觀察牠們的健康,有病就可以帶牠們看醫生。」

貓媽媽叼着瘦弱的貓 BB 請你救牠們,你就明白為什 麼要絕育。」她說, 「有時,針無兩頭利。最理想當

尊重貓貓選擇成為「街坊」 ,而不是「寵物」 ,貓義

然是任貓貓天生天養,只是現實的環境太惡劣了。」

工反而要做更多的工夫。隨手打開他們家中的大 櫃,盡是貓糧和各種應急物品。 「這是專給無牙貓

做了 4 年貓義工,夫婦二人共帶了 30 多隻貓去絕

的糧,不用咀嚼;這是配方糧,給肚瀉的貓;還有

育。Sophia 拿出一本珍貴的相簿,裏面全是街貓

貓奶粉、貓糊仔、暖爐……」正當 Alex 介紹着,

相,相片上印有一行數字。 「愛協除了幫牠們絕育,

Sophia 從房裏出來,穿了一對燒焊手套。 「這是特地

還會植入晶片,這都是晶片編號,如果漁護署抓了

買來,在給街貓餵藥時保護自己的!哈哈……」她

貓兒,憑這晶片號碼和照片,我就可以要求領回牠

笑說。

們,救牠們一命。」 認真又專業,一點也不馬虎,不是一時興起,也不 除了編號,每一隻經他們手的街貓,都有名字:樂

是一時惻隱。 「沒有人是一出世就懂得照顧街貓的,

樂、DoReMi、Sarah、Sally、欣欣……「其中有 20

大家都是一邊做一邊學, 」Sophia 突然嚴肅地說, 「遇


貓狗不如

有不明白就上網向其他資深貓義工求救──這是性

Sophia 同意要照顧好貓街坊,先要安撫好人類街

命攸關的事,我們不敢馬虎。」

坊。 「我不贊成義工因為貓與鄰居反目,因為到頭來 受害的,只會是手無寸鐵的動物。」Sophia 說。他

比貓更難搞的人們

們住在圍村,無論做什麼,都要先與村長打招呼,

Sophia 的救貓師傅是人稱「師姐」的資深 CCCP 義

一瓶,到他家裏慢慢解釋什麼是 CCCP。」 Alex 說。

工,照顧街貓已有 8 年。Sophia 第一次捉貓,找來

再加上好鄰居幫忙落嘴頭,調解了村中惡霸,這才

師姐幫忙,結果一晚帶了 7 隻貓貓去絕育。

無後顧之憂。

見盡街貓生活的師姐認為,要獲得街貓的信任不

多 年 來, 付 出 時 間、 金 錢 照 顧 貓 朋 友, 師 姐 和

難,難的反而是要獲得人們的信任。 「要令街坊明

Sophia 未想過要停下來。會累嗎?「我反而是覺

白,餵貓捉貓,不是搞亂個社區,實際上是幫助改

得,未遇上街貓的日子,過得很百無聊賴,很空白

善社區環境,這需要很長時間。」

呢。」師姐笑說。她的電話仍是 24 小時長開,無

這也需要自己動腦筋。 「村長喜歡紅酒,我們就帶上

論哪區有朋友發現受傷的小貓,不知怎樣照顧, 師姐第一次留意街貓,是 2003 年 SARS 期間,當時

她也義不容辭。 「教他們怎樣照顧街貓,其實就是

好多人嫌棄貓狗,怕傳染,大量寵物被遺棄。 「但我

把 CCCP 傳開去,讓更多人學會怎樣與社區動物相

反而更想照顧牠們,因為動物絕對是無辜的。」師

處。我一個人,其實救不了多少隻貓。」

姐於是開始天天餵食,有病帶牠們去看醫生。 街坊看見不是掩住半邊嘴笑,就是竊竊私語: 「餵流 浪貓,愈餵愈多㗎!」 「牠們隨地便溺,弄污地方!」 「街坊不明白,就要慢慢解釋:絕育能夠控制貓貓的 數目,絕了育的貓不會有那麼強的地盤意識,就不 會隨地便溺……慢慢他們就會看到改變。」師姐耐 心地說。她領養的區域,經過一年半的努力,貓隻 數目開始平穩。街坊察覺貓隻沒有增加,來來去去 都是那幾隻肥貓,有人餵又不會翻垃圾桶,就慢慢 改變過來。

〔編按:前文所述 DoReMi、樂樂和欣欣的貓媽媽「烏 咀」 ,目前正在 Sophia 家暫託。 「牠因為牙肉發炎太

「他們不一定認同,更不會稱讚,但至少是接納、明

久,醫生必需幫牠拔牙,現在只剩下兩隻牙齒。牠不能

白。」師姐說。若偶然見到漁護署的車子或有流浪

再住在街上了,我們正為牠物色主人。」Alex 說。如可

狗徘徊,街坊現在也會通報給義工聽。 「有次我行

給烏咀一生幸福,可聯絡 Sophia (joydurian@yahoo.

過廟仔,聽到有街坊叫『大佬』 、 『二佬』 ,呼喚兩隻

com.hk 註明領養烏咀 )。〕

街貓,本來只是義工們叫開的名字,原來已經傳開 去。」貓,是真的變成了街坊。


貓狗不如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