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pendent music in HongKong

Page 1

020_C1_C4_OL.pdf 1 18/06/2012 4:31 PM


HHooddee

Jan Jan 以下邊個答案, 係你喜歡搖滾樂嘅原因?

No Norm rmen en

高唱。 義之歌,不會再

埋葬昨天 理想, 投身今天戰 場。

邊一個發明了 返工, 我要給佢米田共。

EErricic

NNicickk 再去愛。

樂與怒,仍會

子 子通 通

Hen Henzz 恩 恩

已荒

Even though

TTeerrrryy 我即使一朝 得志也 當作小 事。

你我霎眼

抗戰二十年!

立 立

100位獨立band友

, 枯乾變土丘 。 頭 碼 星 廢 的天

維港終於

Don't be surprised when a crack in the ice.

e. you feel all alon

偉 偉 仁傑 仁 傑

津 津

老去了,你卻瑟縮顫抖。

Mar Martin tin Woo....A ! 氣? 可否爭番一口

Adri Adrian an

充 充

地怨天。

Pats Patsyy

這世代, 我們用敬拜爭戰。

Tim Tim

想買樓住個家,需要錢但怕。

信 信

曾付出幾多 心跳, 來換取一堆 堆的發票。

偉豪 偉豪

這世代,我

hehehehehe.

一聲 He

們用敬拜

爭戰。

Rog Roger er

AAnnddy y

只要張開手, 廢紙箱, 世間一切可 ! 藍色憂鬱 擁抱。 人放聲高叫 路 着 看 靜

仔 馬仔 馬

但有一個夢, 不會死記着吧!

破牆, 搖滾終於會 唱。 天 合 有 界 世

沒人應該,怨

覺。

來的感

說不出對未

laddyyss GGla

Edit Edithh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的孩子。 馳,失意

燈光裏飛


少東 少東 世濱 世濱

Jay Jay

Davy 還記得當天旅館的門牌。

這世界笑

了,於是我都笑。

本住一個心態, 。 就係令班街坊 High

GGuuyy

活在當下, 決意為這地 方

吶喊。

……

想法接近的歌

沒有與自己

Andrew

Dog Dog

Karas

埋葬昨天理想, 投身今天戰 場。

, 同舟人誓相隨 。 懼 無畏更無

可否不要往後再倒退, 讓我不唏噓一句。

100句城市歌聲

……

Ja Jack ckeell

漠視我們,一點

也不聽。

Edan

M ich ae l

Sam

Aaren 既是同舟在獅子 山下 且共濟,拋棄區分求共對。

可否爭番一口氣!

w tM Matthe

人愈大愈

制。 一切越難控

Ivan 發現嗎? 就快看不見地球。

格 安格古

e you you'll mak Don't kill ! more strong

Sum

埋葬昨天理想, 投身今天戰場。

Kala

……

Let it be !

貨輪似同化般泊岸。

BBeellll

!哪裡哪 蒙着耳朵 的人! 到在呼號

天不再聽

Hei

ll What the he ? re he g I'm doin

To Tom miiii BBlu lueess Just ca n' t wait to get on the road again.

Joey

his Erase t become.

monster

I 'v e

Th Thad ad 好風光亦易老,漸變粗糙。

Mar cus She is be

autiful.


目錄 Contents 獨立時代曲 序曲 /4

Part A:時代主題曲 60s Blowing in the Wind /6 70s Love & Peace Hate & War /8 80s@HK 今夜星光燦爛 /10 90s@HK 抗戰 20 年後 /12 今天的 100 人吶喊 /14

Part B:獨立合奏曲 創造香港 Band Sound ─ 泰迪羅賓 /18 擴大祕密噪音 ─ Hidden Agenda X Rock Motel /24 延續本土夾 Band 故事 ─ ToNick /30 用實驗發現生活 ─ Modern Children /36 用音樂雕刻城市 ─ 黃衍仁 /42 用怒吼摑醒自己 ─ 秋紅 /48 小結:獨立精神的旋律 /54


顛覆.Arte / 鄺志傑:Indie 的如風往事 /58 瞓身.Traveler / 曾劍華:讓耳朵遊歷大地 /60 生活.Xphotos / 林振東:隧道起歌 /62 集體.Memories / 勇先:從達明一派到「撻成一塊」/64 大國.In person / 雷旋:內地獨立聲音的盛放 /66 社會.XYZ / 袁智聰:音樂生態的空間憧憬 /68 信仰.Liberator / 鄧智文:搖滾詩歌,顛覆信仰 /70 電影.Move It / 拉容:在浮城裏自由地唱歌 /72

通識 Helper

聯想.Mindmap / Costa Chan:流行樂壇之死與不死 /74 獨立音樂.Q&A /76 有關獨立音樂的延伸閱讀 /78 Further Project /80 獨立音樂.Keywords /81

結語:城市之魂,獨立之歌 /82


序曲

text / 梁柏堅 illustration / yip

4


序曲 在香港,做什麼都似乎特別費力─尤其是當你打算做回自己。 獨立音樂的故事,盛載着無窮無盡的奮鬥和熱血。他們在夾縫中掙扎求生,在壟斷所 有音樂品味的音樂市場中誓不低頭,在潔癖一般的城市管理中爭取一口自由的空氣。 你和我,豈不活在同樣的光景? 音樂圈,是社會的縮影。 當我們在網上鬧爆流行曲頒獎禮涉嫌以j o b換獎,不滿某些歌星歌藝平平卻屢獲大 獎,又或得獎歌總是重複着十年如一日的樂曲方程式;背後其實是我們厭倦被牽着 鼻子走得太久,厭倦各種形式的霸權、壟斷、黑手、操控和單調。 尋求自主獨立,不是說什麼政治謀反,而在於尋回身為一個人的尊嚴,亦是尋回那 不用看人面色,可以憑良心按感動講出心裏說話的自由。 近半個世紀的獨立呼聲,呼喚着我們為普世價值和人的尊嚴,抗戰到底。當獨立樂 隊沸騰地把這些說話寫進音樂,在熱血中吶喊歌唱,你我就在歌聲裏得到共鳴。 原來,我們獨立,卻不孤單。

020

5


時代主題曲

text / 山地 illustration / yip

Blowing in the Wind s

0 6

「我們是屬於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我們是在舒適中成 長,但不安地凝視着這個環繞我們的世界。」

Tom Hayden @〈修倫港宣言 (Port Huron Statement):一個世代的議程〉

Ho w

a

m an

y times must m an loo k up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before he can he ar people cr y How many de aths will it take 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The answer, my f 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6

blowing in the wind

Bob Dylan 'Blowing in the Wind' 1962


每一年代,都有代表它的主題曲。 1960 年代,似是古老,但對於音樂人來說,它永遠年 輕 ─ ─ 因為這是孕育獨立精神的時代。

那時,戰後出生的孩子漸成長,這一羣青年人沒經歷過 戰火,但眼下的社會,卻處於冷戰中,古巴充滿危機, 越戰已爆發,社會依然不公,種族歧現嚴重。新一代, 不欲重蹈父兄輩盲目戰爭的覆轍,要顛覆權威,渴求改 變,要求自主。 那時,許多年輕歌手湧現,他們拿起結他,不求歌曲悠 揚悅耳,只求唱出屬於自己的聲音。它們的歌,並不友 善,常常批判社會,把人迫到牆角。 剛 20 出頭的 Bob Dylan 就是這樣的音樂人,他詰問: 「要 有幾多人屍橫遍野,人才會知道,已經有太多人死亡?」 他說答案是顯而易見,不在書中,不在電視劇中,不在什 麼時事沙龍中,而是早已飛揚在風中,為什麼我們仍然看 不見?似是詩意的民歌,卻異常尖銳。 1963 年 The March on Washington, 250 萬 人 結 集, 為 黑 人 爭 取 民 權,當馬丁路德金演說 "I have a dream" 後,'Blowing in the Wind' 旋即響起,這歌成了 60 年代民權運動的國歌,Bob Dylan 也成了 60 年代的聲音。

020

7


時代主題曲

text / gi illustration / yip

W O N@HK

今天的百人吶喊

從過去走到現在,經過無數的樂團、樂手的努力, 灌溉了不同年代的音樂土壤,孕育出不同年代的樂迷。 究竟哪些歌曲,今天最影響 100 位 band 友? 哪些歌詞,是 100 位 band 友對城市的呼喊? This city is dying!

埋葬昨天理想 投身今天戰場 錯愛錢幣肖像 城市快將要死 如果這都算正常 你我結這壞賬 還我昨天理想 離隊抽身戰場 和諧原是這樣 城市永不會死 搖滾終於會破牆 世界有天合唱 〈天地會〉KOLOR

旗幟高舉 羣眾聲討 不惜犧牲一切去上訴 權貴的想法太俗套 〈年少無知〉 電視劇《天與地》片尾曲

燈光裏飛馳 失意的孩子 請看一眼這個光輝都市 再奔馳 心裏猜疑 恐怕這個璀璨都市光輝到此 〈

14

〈今夜星光燦爛〉達明一派


You may say I’ m a dreamer but I’ m not the only one I hope someday you will join us and the world will be as one

‘Imagine’John Lennon

唔理九龍定新界 紅館定廟街 都係本住一個心態 就係令班街坊 High 〈Mr. One〉尹光

城市面目猙獰 駕着光速奔跑 我們是沉默機器 對照着時間表 你勿說話 皆因今天的真理 講起始終都跟我

〈城市〉蘇打綠

有段距離 〈我是憤怒〉Beyond

020 15


獨立合奏曲

text / 阿彼 photo / ka leung

賓 羅 泰迪 18


時代在變 多少發現/ 冷落了他 在背面/ 光輝歲月 繽紛遠景/ 今天似到達了轉折點 〈轉折點〉 020 19


獨立合奏曲

創造香港 Band Sound

「去到多遠,我也銘記我起點,不會變!」 ~〈抗戰二十年〉Beyond

懷着尋根的心態拜訪「教父」 ,自然期待他一語道出 數十年來歷煉而成、我們經常掛在口邊的「Rock 'n' Roll」精神。哪知泰迪羅賓第一句就說: 「其實所謂

今日很多 indie band,是受前人所啓發而開始的。

Rock 的精神都是後人定出來的。我們當時玩 Rock,

Beyond 是大家公認的精神領袖,說黃家駒是香港

沒有什麼精神,就是發洩、貪過癮囉。」坦白說,這

band 壇的哲古華拉,也不為過。

答案真是太沒趣了。

Beyond 的成功,當然也多得前人幫助。也即是說,今

但再談下去,用今日的視點重塑當年的故事,卻發現

日的 band sound,其實已經沉積了幾代人的努力,才

「沒精神」 ,的確是一切的開始。

有今日的蓬勃。我們若要摸清今日本土 indie 的血脈, 溯本追源,就要從香港第一個真正的 rock star 開始。 他是「搖滾教父」泰迪羅賓(Teddy Robin) 。 20

「唱 cover」的搖滾巨星 泰迪羅賓本名關維鵬,是廣西桂林人,不是西人。小


時候因意外跌斷脊骨,輾轉來到香港醫病。少年時代

我 40 年前已經在寫類似的東西。」泰迪羅賓笑說。 「當

最大目標是當球星,還跟胡國雄做過隊友,只是身體

時雖然出名,但壓力好大,原本自由自在的生活,變

條件讓他無法成為職業球員。倒是走過球場外涼茶舖

成好多地方都不敢去,no way out。那時便寫了一首歌

的 jukebox,聽見每日播着的歐西搖滾樂,泰迪羅賓一

(歌名已忘了) ,歌詞中便有“This city bury me…”的

聽就中了毒,開始拉着兩個弟弟一起彈起結他、打起

說法;後來在新加坡又寫了一首叫〈Take my Life〉 ,

鼓來。

都是在壓力下的吶喊。」

泰迪羅賓常常用「適逢其會」來形容自己後來的成

1974 年 泰 迪 羅 賓 遠 赴 加 拿 大 流 浪, 過 着 嬉 皮 士

名。 「剛好整個世界潮流都是玩 band,Cliff Richard

(hippie)的夾 band 生活。即使在彼邦,創作的靈感

and The Shadows、The Beatles 等等紅得發紫,這陣

還是源源不絕。 「加拿大地大物博,但竟在最細小的城

風吹過來,整個 generation 都中了毒。」最初他三兄

鎮也看見中國餐館。我便想到借 dandelion(蒲公英)

弟和朋友組成了 The Striplings,1967 年組成的 Teddy

來描寫中國人在西方的故事,即使細粒(身材較短

Robin and The Playboys 大熱大勇,成為 60 年代的樂

小) ,到處也很容易生存成長。」他說。可是他自覺對

隊風潮中,最受歡迎的組合。

寫歌詞力有不遞,最後無奈放棄了這個故事。1978 年 回港,他是抱住了一大堆細膩的人生體會,把它們放

或許我們會覺得奇怪,當時夾 band、出 show,大部

進他的第二最愛─電影裏。1979 年他負責電影《點

分是玩外國歌曲,即是我們今天說的「唱 Cover」 ,換

指兵兵》的配樂,寫了一首同名主題曲,描寫社會兵

作今日,實在太平凡。樂隊們不創作,哪會紅得起?

賊難分、命運弄人的感慨。這首歌除了為電影帶來極 成功的票房,也成為經典時代曲。

原來創作是需要參考點。在 60 年代,作為西方產物的 搖滾樂在全球如日中天,在香港卻是起步階段,對於 青年人來說是全新的事物,模仿成為趕上潮流最直接

Band Sound 是音樂的未來

的途徑。學校、酒廊、大會堂等等的演出場地,則是

2010 年,泰迪羅賓在金像獎憑《打擂台》連奪 3 獎。

最佳平台,培養了泰迪羅賓等第一代的本土搖滾巨星。

這個劇本,放在泰迪羅賓的篋底好幾年,原來主題一 直是有關幾位老人家再夾 band 的故事。但泰迪羅賓和

被點燃的創作渴望

導演研究,音樂片在香港沒市場,才改為功夫電影。

只要 band 一直發展,早晚會出現本質上的改變;這

他 說: 「 今 日 香 港 玩 band 的 人 雖 然 比 以 前 多,

是泰迪羅賓的體會,仍是他今天的深信。

但 香 港 是 金 錢 掛 帥 的 城 市, 很 少 空 間 給 band sound 發展,成不了氣候。」主流唱片公司支

當 band 內的成員配搭純熟,慢慢就會擦出創作的火

持 band sound 意欲低,原因不難理解:當

花。 「最初我們沒想過要有 message;但一直走落去,

音樂變成產業,人較多、經營成本較高的

發現原來 The Beatles 都會有嘢想講。人紅了,說出來

樂隊自然吃虧;香港的樂迷市場只幾百

的是有人會聽。」他的 band 漸漸由翻唱進展到創作

萬,人氣不旺的 band,本大利小,自

instrumental 作品,後來更開始自己寫歌詞。除了情

然不受重視。

愛,還想表達生活心聲。 「 但 band sound 對 音 樂 發 展 「早前《天與地》出了一句“This city is dying!” ,其實

是非常重要」泰迪羅賓說。 020

020 21


獨立合奏曲

「它提供了創造性與人才。如果一個城市的音樂不吸納

「今日 underground 仍有無數好樂隊,好多人玩得好

band sound,是沒有未來的。」這擲地有聲的宣告,

好,他們只需要多點平台。」現在他每個星期一、兩

源自他對香港音樂一路走過來的理解。

次,會在自己的 band 房,跟幾隊後生仔 jam 歌,又 在幕後幫手搞 band show,增加獨立樂隊的曝光率。

80 年代是香港樂壇的盛世,有巨星閃耀、band sound

「希望可以製造一點 noise,讓人看見 band sound

也大放異彩。在泰迪羅賓看來,當時樂壇吸收了大量

這個 music scene 在香港仍然存在,仍然有人在努

60 年代夾 band 的人才,是箇中關鍵。 「當時由唱片公

力。」他說。

司老闆到下面的音樂人,很多都是我那個年代夾 band 出身。他們撐起了整個 music scene,令巨星在幕前 發光發亮。」再說,很多歌星原來也曾是 band 友, 「譚詠麟 70 年代玩溫拿,林子祥的 Jade 也很出名。 Leslie 和阿梅都玩過 band 呀,阿梅打鼓仲好順耳,有 板有眼!」

繼續尋找「香港聲」 80 年代的 band sound 熱,除了人才鼎盛,還發展出 屬於香港的獨特聲音。 「當一個城市好多人玩 band, 它的音樂會逐漸發展出自己的特色,懂音樂的人是能 夠聽出來的。」泰迪羅賓說。 「外國不同地方都有自己 的 band sound,像 Philadelphia band sound、New York Rock、British Rock 等等。香港也有『香港聲』 , 你見 80 年代 Beyond 的歌,幾乎征服整個華人社會, 就是最顛峯的時間。」 可惜我們沒有多少個 Beyond。90 年代起就是 K 歌 的年代,泰迪羅賓坦言,自此再看不見創新。 「K 歌 都 係 band sound 的 延 續。60、70 年 代 的 band sound,mellow 了,易上口、易跟,就 變成 K 歌。這都算一種香港聲,但往後十 多年,一直停滯不前。作為一個音樂人, 我也覺得十分不舒服。我們的音樂是不 是可以繼續再變化下去,成為更能夠 identify 香港的東西呢?」

22


Band Sound 的音樂傳承

泰迪羅賓說, 80 年代的樂壇,有賴香港的第一、二代band友(60至70年代) 長大後投身做幕後音樂人,才能達至高峯。翻查資料,原來當中包括不少 我們仍耳熟能詳的幕後音樂人,跟今日的歌手也淵源甚深。說 band 是音樂 人的木人巷,也不為過呀。

關維麟 鄭東漢

鄭東漢 泰迪羅賓的band友,殿堂級「鼓佬」。24 歲即成為寶麗金的總經理,繼後成為環球 唱片、EMI及金牌大風的掌舵人。他捧紅 的歌星有許冠傑、鄧麗君、譚詠麟、張國 榮、張學友、周慧敏、王菲、劉德華、黎 明等等。他的兒子是歌手鄭中基。

維鵬) 賓(關 羅 迪 泰 關偉

Teddy Robin & The Playboys 主音歌手。 81年發掘20歲的林敏聰填詞,寫《這是 愛》;84年起用潘源良包辦電影《衞斯 理傳奇》的概念大碟《天外人》的填詞工 作。兩者均成為活躍於80年代的填詞人。

、關偉 關維麟

陳任

泰迪羅賓的兩位弟弟,分別是Teddy Robin & The Playboys的低音結他手和結 他手。關維麟(歌手關楚耀的爸爸)後來 成為寶麗金唱片公司創作總監,為譚詠麟 和許冠傑的唱片監製。關偉80年代也曾在 寶麗金擔任總經理,後來成為多家電視台 的管理層。

Menace的主音和結他手。同期開始在商 台主持電台節目。70年代轉到香港電台開 咪,主力介紹外國音樂。之後曾在新加坡 寶麗金工作,1991年出任新城勁歌台首任 台長,惜在2008年病逝。

鍾定一 D'Topnotes的鍵琴手,後來成為著名的唱 片監製,替林子祥及葉倩文等製作專輯, 也參與編曲及電影配樂等,現職新力音樂 娛樂(香港)。

Samson) hristine C ( 婷 洛詩 60年代D'Topnotes的主音及低音結他手, 以動人的聲線走紅亞洲。後來成為著名 唱歌老師,是容祖兒、謝安琪、何韻詩、 Twins、鄧麗欣和GEM等歌手的師傅。

馮添枝 Mystics的結他手,後來成為作曲人, 以「歷風」為名為區瑞強、溫拿及譚詠 麟寫歌。曾任寶麗金監製和EMI唱片總 經理,現任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會) (IFPIHK)總幹事。

林振強 60年代,中學時期的林振強跟朋友組成 「雷鳥」樂隊,擔任主音及結他手。後來 成為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鬼才填詞人之 一,作品過千,跟林敏聰和黃霑鼎足,稱 為「二林一黃」。 020 23


獨立合奏曲 text / ben

photo / andy

Mo der nC hild ren 36


Come come come sun/ Clouds go away/ Come come my friend/ Let’s play under the sun. 〈Mongolia〉 020 37


獨立合奏曲

用實驗發現生活 Kenneth

Winnie Jimmy Tony

Chih

提起樂隊,很多人會聯想起低音結他、鍵琴等電子樂

的大學生或職場「蕃薯民」 。

器。但你可會想到七彩的 Rainbow Bells、玩具樂器, 甚至用來喝采的打氣棒,也可成為 band sound ?

率性真誠的孩子

樂隊 Modern Children,無邊無際,使用的正是這

但原來,他們最初也玩重金屬的。

些。 「在錄音室裏,任何可發聲的東西,我們都又拍又 打,看什麼聲音可放進歌曲裏。」成員 Winnie 說。

「我之前是在另一隊樂隊的,但我實在『頂唔順』他 們玩的重型音樂,又常穿得黑沉沉、着窄身褲……」

38

躍躍欲試,最緊要好玩;真情真性,享受生命——6 人

Jimmy 說,這是性格的不夾不合。 「哈哈,是你自己穿

是名副其實的 "children"。

不上,才這樣說吧!」Chih 笑說。

身為爸爸的隆威,在訪問那一晚沒到來;其餘 5 位,

鼓 手 Chih, 也 不 好 重 型 口 味 的, 他 想 玩 的 是 Indie

頭 不 是“Punk” 、 指 甲 沒 塗 黑, 臉 也 沒 留 鬚; 成 員

Pop。於是他在網上論壇 "Hong Kong Band Forum"

Jimmy 身穿綠白橫間 T-shirt;Tony 一身恤衫西褲辦公

上,問誰想一起玩 Indie Pop。結果,幾位男孩響應號

室衣着……看着這班「現代孩子」 ,你完全找不到一般

召,相約一天,在旺角「先達」見面——band,就這

indie band 的所謂形象和性格。只覺得,他們是一般

樣成了。


有趣的是,樂隊在組成的頭幾個月,竟玩一些很嘈、

了第一隻唱片。朋友說,那現在立刻下載來聽吧!「現

很重型的音樂一一來他們都在摸索樂隊的方向,另

在我聽音樂也不會買碟,而是下載了;碟已變成一種

一方面, 「放工那麼累,又身在一個 100 呎的細小房

收藏品。」於是,Kenneth 想到做一個 App,希望讓

間,拿起樂器,你就想發洩!」Kenneth 笑說。

別人能立即下載和聽到他們的音樂。他找了弟弟幫忙 寫程式;設計、測試、推出,前後用了 2 個月。

一次錄音結束後,他們沒有就此散去,相約一齊到海 灘上玩耍。途中,在街上見到一些便宜的玩具樂器,

「開始時,我們根本沒想到要把 App 設計成怎樣—

於是買了幾件,胡亂碰撞了幾下,感覺清新可愛。 「我

如果是這樣,我們一定會覺得麻煩不做了!」Jimmy

們談起,當初 Chih 不是想玩 Indie Pop 嗎?我們不是

說, 「我們是一路做,發覺某些地方好玩,才一步步

想玩輕的、清新的音樂嗎?」

發展下去。」Modern Children 的 App,慢慢發展成 有歌詞、有遊戲、有成員的卡通造型與「能量值」 。因

說着玩着,Modern Children 找到了樂隊的方向,於是

為 Kenneth 覺得,這種充滿趣味的設計,應是這代人

決定摒棄重型的風格。

無時無刻拿着手機的體驗。 「我們沒想過要賺錢,只 想把我們的音樂,傳到世界最遠的地方,與最多人分

對他們來說,音樂不再是為發洩, 「音樂應表達你是一

享。」Kenneth 說。

個怎樣性格的人。」Winnie 說。 他 們 的 音 樂 專 輯, 成 為 了 相 信 是 全 球 第 一 個 免 費

躍躍欲試的孩子

"iPhone App Album" ;而這種發布形式,也真的令他

Modern Children 不但用玩具樂器,手風琴、陶笛、二

6,000 多人下載,包括法國、比利時、以色列人。

們的音樂傳得很遠 —App 推出只有半年多,已有

胡,甚至為球隊打氣的吹氣棒也會使用;表演後,他們 也會問台下觀眾的看法,期望音樂有變化—對他們 6 人來說,創作過程比最後的歌曲製成品更重要。 「之前

真誠生活的孩子

人們已試過的東西,再做也沒什麼意思了。音樂最好玩

音 樂 的 傳 遞, 衝 破 了 地 域 的 界 限, 因 為 Modern

的地方,正是這樣不斷地試驗和創新!」Jimmy 說。

Children 躍躍欲試,他們同樣打破了自己生命中種種 限制。

Winnie 坦承: 「不斷試新東西,當然有壞處了……我們 第一隻碟,錄音就花了 2 年半的長時間。」但 Kenneth

6 人日間有正職,有人是文職,也有從事音樂的相關

說,寧願全部成員開心,每人都享受當中的過程。 「只

工作。但他們異口同聲地表示,樂隊在這刻的生命排

要見到有進展,不原地踏步就行了。」Jimmy 說。

位,絕對高過工作。 「工作只為我提供收入,支持我 玩所愛的音樂。」Tony 這番話,相信已說出了不少

6 位孩子又怎會原地踏步呢?因沒有既定期限和包袱,

band 仔的心聲。

他們反而走得比別人更遠 —樂隊的免費應用程式 (App) 專輯,就是一例。

工作上看不見前景, 惟 有 寄 情 公 餘 的 樂 趣, 不 少 人 覺 得 這 是 新 一 代 的 鬱 結。「 我 不會覺得是『鬱結』 。

Kenneth 一次與朋友閒談,提到 Modern Children 出

我反而覺得,很多人或上一代,花了太多時間和精 020 39


獨立合奏曲

力去賺錢過生活,卻忽略了生命中自己真正想要的樂 趣。」Jimmy 說時帶點認真。 當身邊的人常把人生規劃、"career path" 掛在口邊時, 他說: 「其實,我們有自己一套生活規則,是生活得很 開心的。」 這套規則是什麼?「離開身處的地方,就能見到世界 之大。」Kenneth 說,他們的生活態度、他們的音樂, 就是有種出走旅行的味道。 他憶述,從前在外國讀書,曾跟一班中國、日本、台 灣的留學生同枱食飯、談天說地, 「我才發覺,原來很 多民族紛爭,只是國家政府的事。說到尾,我們同樣 都是人,都可以一起愉快地分享的。」 Modern Children 在 'Home' 裏寫到: You I know, but you're not the same Same face just a different name... Maybe if I leave and come back again I'll know you then 人是要真誠坦白地面對自己,衝破外來的規限,去發 現世界,才會明白世間還有很多可能性。之後,回頭 一看,對事情和自己的認識,就會變得更清楚透徹。 Modern Children 似是天真瀾漫,不諳世事。其實,他 們沒有孩子的稚氣,卻有孩子的清心,一些事情,他 們早看得通透。 人生的搖滾樂,是可以用真誠的生命,柔柔地譜出的。

40

Modern Children 的 App 專輯裏各成員的簡介。


獨立音樂的羣眾網絡

宣傳途徑、資源、經費不足,一直是獨立音樂人面對的共同困難。幸好網 絡時代來臨,為獨立音樂人提供了一個廣大無邊的平台。網絡宣傳的成本 低且能直接與樂迷交流,更能透過樂迷的分享,將作品傳得更遠更廣。

Apps 不論智能電話還是平板電腦,都已是我 們隨身必備的東西。所以不少音樂人或 樂隊已開始為自己寫 Apps,與樂迷隨 時隨地互動。樂迷現在一按 Apps,就 能得到音樂人資訊、未來動態、歌詞、 歌譜、歌曲。這種一站式的資訊,相信 在未來更廣為人們使用。

Myspace

YouTube

創辦人 Tom Anderson 在創辦這網站 時,只是想讓身邊的音樂人在展現自 己作品的同時,能順便交友、分享生活 點滴。所以,在 Myspace 裏可以加朋 友,也能自我宣傳和寫博客,讓人們對 作品留下意見。沒想到,這個小小的 「音樂 + 社羣網站」概念,現已大受歡 迎,成為了不少音樂人在早期發布作品 的平台。

今天,要分享自己的音樂作品,不能 再 只 是 透 過 聲 音, 也 要 透 過 影 像。 YouTube 每天有超過 20 億次影片觀賞 流量。不少音樂人或歌手,也是因在 YouTube 上發布作品後而廣為人們認 識,如 Justin Bieber、Jaysslee 以及 香港的 Robynn & Kendy。

豆瓣 KKBOX 這是一個讓月費會員無限次地,從雲端 收聽歌曲的平台。線上目錄提供的音 樂,都有原始音樂創作人、製作商、發 行出版商正式授權,並加入了加密機制 技術。KKBox 最後會結算出使用版稅, 分發給相關人士或團體。

這可說是 Myspace 的「大陸版」 。但相 對於 Myspace,豆瓣以華語的使用者 為主,而且除音樂外,亦可收藏和發表 書、電影等。網站也有一個很好的演算 程息,可根據人們收藏的電影、書等, 進行同類推薦,甚至自動顯示出口味相 像的成員,讓人們可找到「臭味相投」 的同好。

020 41


Kobe

明 明

生於這亂世太糟, 無數敵人在亂舞。

在這新世代之時, 找出真正意思。

倫 倫

幾多的相對當造

絕對。

寶 寶

Ling Ling

RReennaa

Why should I follow your norms, senses so as to survive.

FFrraannkkie ie

生於這 亂世太糟, 無數敵人在 亂舞。

光!

東方紅啦!眼放

健 健

人人吶喊,

喚醒了

維多利亞。

小胡 留低了一個獨自在對話。

一起去 驅走黑暗, 一起將鬱心 解禁。

SSaam m

100位獨立band友

蓋這白雲,

權貴欲遮

。 人也愈醜陋

仔 耀仔 耀

就似這一區, 曾經稱得上美滿甲天下。

Jaso sonn Ja 還有每晚每天的 奮鬥, 汗血盛載這風光的背後 。

soonn JJaas

Darren Darren

ro NNeero

家, 我愛上了我的 下。 塌 續 繼 她 不想看

They don't, they don't speak for us.

這世界變了時代變了 場地變了。

Ch Chri riss Ben Benny ny 花 照買照賣樓 。 處處有單位

Euni Eunice ce ……

誰都曾經或正在為自己的 未知之路而迷惘。

KKaappoo 始終想不 通, 誰是成熟誰是 幼稚。

Ran Randy dy

< 貫中的動

物園 >

Hon Hongg up d up: stand Get up, stan ! s for your right

uraa amur wam Kaw ntoo Ka Kent Ke

Don't trust the

city voices……

鄧細 Mic Mic 鄧細

豫, 無聊望見了猶 。 易 太 不 想 達到理

Gloomy Gloomy 晴天也好,狂風也好, 都要盡力放任癲狂。

憶 憶

好,

,狂風也

晴天也好放任癲狂。 都要盡力


慶 之 慶之

-Y AANN-Y 遙

d

直覺。

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

肥 肥恩 恩

Slip inside th e eye of your m in .

闊 , 到底我喜歡 願你可共挽天空海 踩界麼, 。 里 千 送 海 和 風 還是永遠一世都 讓這詩如 依靠

Nata

, 城市面目猙獰 。 跑 速 奔 光 駕着

Mei Hung

子龍

y Fann Even if you fall sometimes, you'll have the strength to rise.

。 羣眾聲討 旗幟高舉,

陳 陳阿 阿細 細

ve the soul. Take my hand. Sa . Redeem your life

幾百萬個 故事在 這夜裏發生 。

100句城市歌聲

Su Sunnnnyy 下去。 只想跟你,快活

格式化,思

想被定格。 蘇

TJoe

n, I want to Stop this trai e again. go get off and hom

CK 著神說 來一起對

錯。 ,信你沒

四仔

遺留的痛,存留血中, 身體失去了功能。

ow you live in

N s. a state of chao

茫茫一生 ,祈求 活過, 儘管要獨 坐一角。

外面的世界 很精彩, 外面的世界 很無奈。

還相信嗎, 在這謊島可感覺真實。

台。

Kit

Wilson

每晚到深夜入睡,每個清早 目送地鐵駛去,太疲累。

Jon

我只想走 到舞台 , 我唱我存 在。

est

Because the great love of all.

噓。 多於唏

笑聲 總算是歡

就要落

Nicola

Hei

TThhro roddis isoonn

KKic ickk

你唔 X 得你

Su Sunn nnyy 紅日會再次升起, 照耀屬於你的大地。

RRicickkyy

ows e, Nobody kn . nna be e way it's go

Stand by m th


4


專欄

020

5


社會.XYZ text/ 袁智聰

音樂生態的空間憧憬

68


作為伴隨香港獨立音樂發展多年的媒體工作者,過去 我們見證過好幾次香港獨立音樂的小陽春。而我相信, 近年亦遇上了另一次的小陽春。

音樂節的憧憬 從數百人的 live house,再說到成千上萬樂迷參與的 music festival,對一個地方的音樂文化來說,皆具有指

由資深音樂人龔志成策劃、每月一次在灣仔香港藝術中

標性的意義。

心門外舉行的「開放音樂」 、Rock Motel 不遺餘力組織 獨立樂隊活動、Hidden Agenda 提供經濟實惠的工廈

有別於內地或台灣的音樂節舉辦得有聲有色,香港這塊

表演場地、Full Cup Music「呼吸音樂」在樓上 cafe 帶

彈丸之地,多年來就是辦不到一個富有代表性、能持續

來 acoustic 演出……姑勿論現時自資出版唱片的銷路已

地舉行的大型戶外音樂節,那是一大遺憾。畢竟舉辦

大不如前,但香港獨立音樂的確呈現蓬勃熱鬧的景象。

戶外音樂節,搞手有多大能力固然重要,但亦要配合政 府首肯租借大型公共空間,才能成事。其實,我們絕對

然而在樂迷心目中,總覺得香港仍及不上台灣以及內

擁有籌辦如此音樂節的空間 ── 西九。

地如北京等大城市,因為香港給獨立樂隊演出的 live house 仍是那麼不足,而多年來亦缺乏能夠持久地舉行

去年 12 月 10、11 日,Clockenflap 音樂及藝術節由以

的大型戶外音樂節。這些已不能單憑搞手們的力量所能

往的數碼港數碼廣場,改而空降西九文化區海濱長廊

改變,而是關乎整個社會的大環境因素以及政府政策。

舉行,因免費入場關係,兩天吸引超過 18,000 人到場

Indie 要大放異彩,欠的是政府的承認與配合。

參加,讓我們見證了香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露天音樂 盛 事。Clockenflap 的 成 功, 是 香 港 樂 迷 的 曙 光 與

培養樂迷文化

希 望, 主 辦 單 位 亦 宣 佈 計 劃 每 年 也 在 西 九 舉 辦 這 音樂節,規模將愈來愈大。

作為國際大都會,現時香港連給爵士樂手演出的場地 也乏善足陳,更遑論獨立樂隊的表演空間。在香港經營 live house 的最大問題,毋庸置疑是租金昂貴,這亦能

政府要讓文化成長

解釋為何城內能對音樂抱以開放態度的 live house 只有

其實每個地方舉辦獨立音樂活動都有其困難之處,我不

寥寥可數的幾間。

相信在北京或台北可以是輕而易舉的事。香港的癥結 是空間問題。香港寸金尺 土,但當政 府滿口「活化」

Live house「Hidden Agenda」的遭遇,是對近年香港

工廈,又要推動本土創意工業,又可有計劃過把工廠區

獨立音樂圈的一大衝擊。 「Hidden Agenda」經營 3 年,

的一幢工廈改建成「合法」的藝術空間,當中包括有

經常被政府部門巡查,亦 3 度搬遷;但同樣的事情在

live house 的場地呢?

台北上演,結局卻不相同。去年台北著名獨立音樂 live house「女巫店」因不符合都市計畫法令,而曾被勒令

與其建設另一座文化中心或地標式歌劇院,不如善用

要結束營業;但最終當地政府決定修改「台北市土地

原本擁有許多可塑性的西九文化區,以照顧獨立音樂

使用分區管制規則」 ,增列「音樂展演空間業」 ,使 live

的表演空間。政府實在需要另闢土壤,讓音樂生態及文

house 等表演場所取得合法登記,從而讓「女巫店」

化成長。

合法經營下去。由此可見,兩地政府在處理與包容獨立 音樂表演空間上的分野。香港這邊,只見對文化發展 的不了解、亦不嘗試合作的官僚作風。

袁智聰,沉迷音樂,又喜歡用文字解讀音樂的香港升斗市民,人稱樂評人, 1994年創辦音樂雜誌《音樂殖民地雙週刊》(MCB),文字散見於中、港、台 平面及網絡媒體,另亦擔任音樂文化講師與音樂表演節目策劃人。

020 69


Human Library text / gi + 山地 photo / benson

街頭真人圖書館 5月19日,陽光與 暴雨 紛陳 的星 期六下午,我 們 聯同

街道是合理的執法,也有人感到我們要對無家者更多同

「一代人公社」、「平等分享行動」,與80多位讀者、

情;但在評論之餘,我們覺得還是請先進到他們的處境,

20多本真人圖書,包括無家者、劏房住客及「平等分享

與他們平等對話。

行動」成員,在深水埗玉石市場天橋底,舉辦街頭真人 真人圖書館的目的,就 是 撕去標 籤,除去 過 分簡 化的

圖書館,一起閱讀。

記號;因為每個人生命的處境,遠比我們想像中複雜。 「平等分享行動」的B e n s o n Ts a n g說:「讀者這天親

這是我們走進現場的第一次嘗試。

身接觸的『書本』故事,會跟新聞中所聽所看的非常不

平等對話把標籤除去

同。」當讀者置身於熱力難擋的街頭,在跟「小強」、「米

推動我們把真人圖書館搬到街頭的,是這年政府對無家

難,較為具體地明白他們的痛苦。

奇」同眠的惡劣環境下,我們或許才稍稍理解無家者的困

者的多次驅趕。食環署職員把他們的財物家當充公,甚至 像垃圾般丟掉。這宗新聞引發不少討論,有人認為清理

然而,這只是第一步。

零售本總代理︱勤力德書報發行有限公司

020 獨立時代曲

2012年7月1日初版

96

作者︱Breakazine! 創作小組(pakkin/ 山地/ 阿彼/ dydy/ ben/ gi)/ 鄺志傑/ 曾劍華/ kaman/ 林振東/ 勇先/ 雷旋/ 袁智聰/ 鄧智文/ 拉容/ Costa Chan 實習生︱岑家亮 歐陽思翰

督印人︱梁永泰 總編輯︱梁柏堅 編輯︱創意統籌編輯/ 李玉霞 編輯/ 彭正雄 司徒咏姍 何兆斌 林蕙芝 資料整理︱張倩冰 出版顧問︱蕭競聰 陳競存 李靄紅 吳國偉 許承恩 設計製作︱助理設計經理/ 譚淑美 美術設計/ 梁奕恆 黃婉嫻 助理美術設計/ 嚴文諾 攝影/ 黃國榮 製作/ 高葆玲 市場推廣︱市場主任/ 林漫田 廣告、「自作業」廣告優惠、訂購查詢:2632 0365

承印︱宏亞印務有限公司 香港柴灣豐業街8號宏亞大廈13樓 出版及發行︱突破出版社 香港沙田亞公角山路33號突破青年村 電話:2632 0000 傳真:2632 0388 電郵:editors@breakthrough.org.hk 書誌網站:www.breakazine.com 機構網站:www.breakthrough.org.hk 版權所有 2012突破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2 by Breakthrough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ISBN: 978-988-8073-66-5


無家者@深水埗 現場比想像更真實 除非圖書自願 談 及,否則一些 太私 人的事情,例如 無

讀者C h a r l e s說,這次接觸圖書,現場情況比想像來得

家者的家庭 狀 況、為何露宿等問題,我們 也不建 議讀

真實:「他們原來是餓着跟我們對話,所以接過食物手

者去問。

信後,便急不及待進食。」這跟他的想像相當不同,但經 歷過後卻讓他明白更多。

但在對話中,許多圖書都自然而然地談到他們的故事, 其中一本圖書,便向讀者坦言曾當舞小姐及吸食毒品。

未來,真人圖書館還會與不同團體合作,帶讀者閱讀不

聽着這些故事,讀者免不了帶着獵奇心態聆聽,但當置

同種類的圖書。我們深知這只是第一步,深盼讀者能再

身現場感受他們的激動、哀嘆與無奈後,你又會稍稍明

多走一步,尋找一個特定社羣,願意長期了解並關心他

白事情的複雜性,已不敢再簡單下作出任何判語。

們的處境。

甘仔跟老師、同學分享他 為弱勢社羣發聲的故事。

「流動真人圖書館」現正接受各熱血青年羣體申請,一同創造互相尊重的 對話文化。只要你有興趣,請把你的構思(包括舉辦日期、預計書本數量及 類型、讀者對象)及聯絡方法電郵給我們(humanlibraryhk@gmail.com), 再商量商量。


020_C1_C4_OL.pdf 1 18/06/2012 4:31 PM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