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发生了什么——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影像档案馆开馆展”论坛 策划及主办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时间 :2009 年 4 月 7 日下午 2 点 30 分至 4 点 30 分 地点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影像档案馆 (010)59789041 查询 : 电邮 :cnysytz@yahoo.com.cn
作为民间记忆的独立影像 Indepengdent Film as Folk Memory 主持 :董冰峰(《艺术与投资》执行主编,展览策展人之一) 特邀嘉宾 :卢志新、易思成、沈晓平、吴文光、张献民、彭姗 列席 :张亚璇(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影像档案馆主任,展览策展人之一)
左靖(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展览策展人之一)
自 1990 年代后期以来,以观影 - 研讨 - 展映 - 创作为基本生态链的民间影像组织在中国的一 些大城市纷纷成立。广州、深圳的“缘影会”、北京的“实践社”、南京的“后窗看电影”、上 海的“101 电影工作室”、沈阳的“自由电影”、昆明的“昆明电影学习小组”是其中最具代 表性的团体。这些组织以网络、自办刊物、大众媒体专栏为交流平台,以大学、咖啡馆、酒吧、 博物馆、艺术中心为活动空间,以国外林林总总的艺术展、电影节为展示舞台。适逢其时的 DV 普及运动更是推波助澜,掀起了一股影响甚巨的民间影像浪潮。我们也许可以将这种文 化现象视为自 1980 年代以来的民间思潮的一种断续性的精神存在。然而,在新世纪的最初 几年,这些组织的活动和影响逐渐式微。对中国独立影像的传播和推动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也就是本次文献展准备呈现的内容。 “这里发生了什么?——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影像档案馆开馆展”的文献展部分,展示的是 2000 年以来对中国独立影像的展映、研究、出版、制作、发行以及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的 最为活跃的六个平台,它们是现象工作室(2001)、云之南纪录影像展(2003)、中国独立影 像年度展(2003)、草场地工作站(2005)、影弟工作室(2005)和栗宪庭电影基金(2006)。 虽然,这些平台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工作的侧重点上呈现出非常丰富的面貌,但有一 条主线始终贯穿于这些工作之中的,即它们都把对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 的纪录和批判作为自己的使命,并将目光拓展到更为广阔的领域。相对于第一阶段而言,这 一阶段的中国独立影像出现了大量重要的作品,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展映活动更具有专业性 和连续性,收藏和研究趋向系统化,发行和推广慢慢进入良性循环…… 由此,我们组织题为“作为民间记忆的独立影像”主题论坛,特别邀请这六个平台的负责人 及核心工作团队成员,旨在加深经验交流与拓展研究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