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媒体的 全球进程调查(2) 李 振 华 、 北 京 艺 术实 验 室
李振华 :1975 年出生,现在担任 2010-2012 上海电子艺术节(20102012Shanghai eARTS Festival) 总 规划,2010 德国转译媒体艺术节 评 委(transmediale 10) ,Leonardo Journal 顾 问(2007 至 今 ) ,SCVA 世界艺术刊物顾问(2009) 。
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暨论坛 (2004-2006)
大的文化、新媒体、设计等等线索下。2006 年的项目 因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实际参与较少,后来出现的 逐渐脱离偏教育方向的展览,展览正在转型成为一个
此项目由张尕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发起,一直在中华
集全球各大媒体艺术机构的综合展出项目,并为之后
世纪坛举办,之后因为种种原因,2006 年的展览由歌华集
在中国美术馆的《合成时代 :媒体中国 2008》铺平了
团支持,之后这个项目就再也没有继续下去,直到 2008
道路。展览的名称也从第一届的《2004 北京首届国际
年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合成时代 :媒体中国 2008》展览开
新媒体展暨论坛 :引领前沿》到 2005 年《第二届北京
始,这一基于北京的国际性媒体艺术盛会才终于转型成为
国际新媒体艺术展暨论坛 :世纪对话——飞越之线》 ,
一个重要的国际性与艺术性,呈现于中国最高层文化殿堂
2006 年《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暨研讨会 :世纪对
的驻留项目。
话——代码 :蓝色》 。
为了此项目,张尕曾经于 2003 年- 2004 年多次来中
作为 2002 年之后在中国举办的最大型的新媒体展
国调查、研究,因为其所在机构为 Parsons 大学,这间著
览,可以说在当时是唯一的持续了 3 年的项目,构成
名的设计与媒体艺术的学府,以及后来合作的清华大学美
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
术学院的背景。此项目一直在关注两个并行的线索,一个
介绍这个项目的主旨也在于将之前发生的与新媒
是来自教育和新媒体现状的发展线索,一个是来自本土和
体艺术、教育、展览、研讨会相关的内容做一次整理,
国际的线索。两个线索互为交织的构成了这个在当时最大
尤其是这些项目中所涉及的来自策划人、组织者的概
的媒体艺术展览,论坛的讨论议题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潜在
念与发起此项目的初衷,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基于中国
的关于教育的话题 :如 2004 年的“协作——新媒体作为
的新媒体发展的由这些关键帧构成的线索。
跨学科发展和新社会空间的孵化器” “意味深长的技术” “方
同时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更加年轻的艺术创作者
法论和多样性——新媒体教育模式” “传播——教育的形
中间,那些逐渐发生的与世界同步的知识、方法、现象,
式” ,2005 年的论坛总名也改为“飞越之线——新媒体
那么这就必将要涉及 2004-2006 年这一大面积发生的
艺术实践及教育论坛” ,尤其论文部分收录了来自 Peter
新媒体展览项目。
Wiebel 和 Zielinski 的两篇经典短文,同时邀请了不同的策
| 72 | 新媒体 NEW MEDIA
划人,张尕作为总策划和组织者,再次挑战了策划人的工
( 感谢张尕先生以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鲁晓波老师
作方式,尤其建立了一个共建的文化交融关系。2000 年后
对此专题的贡献,此专题涉及的所有文本与图片版权
在中国普遍展开的新媒体教育,终于可以被并置在一个更
来自作者,李振华与北京艺术实验室协助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