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貿易建築50選(下)

Page 1

倉儲建築

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

西元1897年

歷史&建築特色

年份 - 窗臺 、 門框架使用花崗岩打 造 。

新北市淡水區鼻頭街22號 地址

- 200 0 年 6 月臺北 縣政府公告為縣 定古蹟,現為新北市市定古蹟。

- 窗台於屋 內側 有 向內對開的 傳 統 木 製門與 木門栓 , 外側有厚

實的鐵窗。

-磚材為閩南扁平方磚,以二尺厚磚牆做為內部隔間承重牆,並以大跨距 木桁架承受屋頂架構。

-屋頂架構承載使用當時西式建築中偏好的大跨距木桁架、樑下加有石板 柱頭的方形磚柱承重。

臺糖臺北倉庫

-建築的特別 之處為磚砌的 拱門 及梯形柱。 歷史
西元1911年 臺北市萬華區糖廍里15鄰大理街132號之7、132號之9、132號之10 地址 年份 - 三棟日式木桁架屋 頂磚 造結 構。
&建築特色

-靠東側的兩棟倉庫具有特殊M字型的屋頂,利用木桁架撐起倉庫空間需 要的大跨距空間 。

- 中間棟目前還保有貨車卸貨的平台 , 推估是當初五分車卸貨的古月 台。

-最西側的一棟雖然沒有M字型的屋頂,但是其跨距仍是相當的大,建築 的特別之處為磚砌的拱門及梯形柱。

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倉庫

年份

西元1913年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265號 地址

歷史&建築特色

-呈現日治時期殖民經濟下產生

的建築。

-二層磚木混合構造,正面有三

個連續拱圈 , 面寬三坎 , 正面 即背面尚存 有三井物產 株式會 社商標。

年份

西元1914年

棧貳庫

高雄市鼓山區蓬萊路17號 地址

歷史

&建築特色

- 日治時期是 存放 砂糖 、 輸運 出口的倉庫。

- 1962 年重建後扮演鐵路轉 海

運的重要角色,是全台最大活 化老倉庫。

-高雄市政府於2003年公告為歷史建築。

-現況地景與老倉建築仍能看出其原扮演之鐵路轉海運的樞紐角色,見證 台灣經濟蓬勃起飛的榮景。

-庫內並未架設任何支座,為規模壯觀之大跨距空間。

新屋農會倉庫

西元1922~1942年

新屋區中華路242號、 新屋區福德路13-4號

歷史&建築特色

-新屋農會舊倉庫群是北臺灣少數留存的日治時期穀倉建築,結構、座向 及造型都相當特殊,內部留存一具少見的木造巨型碾米機。

地址
年份

-為日治時期儲存糧食興建的稻穀倉庫與稻穀加工,屋頂以日本瓦建造, 附有各種不同的吉祥物造型 , 如麒麟 、 獅子等 , 於日治時期至今保存良 好,具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 穀倉以磚牆建造 , 黃土泥漿混合穀殼或水泥砂漿做為粉刷 , 並標 上 尺 規以便檢測稻 穀存量 , 其中木架 結構 系統以榫接 懸吊構築 , 具建築史及 技術史價值。

-為北臺灣少數留存的穀倉建築,結構座向及造型特殊,高達三層樓的碾 米木造機房、太子樓、倉庫等,具客家農業產業建築特色

-舊倉庫群目前由新屋區農會管理,更成立「稻米故事館」,敘述新屋的 農業與水利之美,並展示客家祖先以其智慧製作出的各種米食

福興穀倉

西元1935年 彰化縣福興鄉復興路28號 地址

年份

歷史&建築特色

- 原為儲米之場所 , 匯集各區之米糧 , 是富饒 的 象 徵。

- 至今仍然保有完整傳統的粗糠 穀和稻草 、 黏土 所 塑造而成的牆壁。

- 屋 頂上 設置 有傳統的 「 老虎窗 」 , 可供通風和散 熱之用。

松山文創園區1-5號倉庫

年份

西元1937年

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地址

歷史&建築特色

-937年(民國26年)日據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廠」。

-光復後由公賣局接手更名的「臺灣菸酒公賣局松山菸廠」。

- 2001 年 由臺北市政府指定為第 99 處市定古蹟後所定名 的 「 松山 文創園 區」。2011年11月15日正式對外開放後,成為了臺灣原創發展基地。

-松山菸廠早期在規劃時,就用「工業村」的概念去規劃,不只考量生產 動線 , 也加入了員工福祉與需求

還保留了大片的 開放空間修築庭園

可以說是當時工業廠房建築的創舉。

-屬於「日本初現代主義」作品,強調水平視線,形式簡潔典雅、做工精 細,堪稱當時工業廠房之楷模。

-為了支撐二樓整個大面積的無柱通透空間,因此一樓工廠為多廊柱設計。

-以木頭為架構的磚塊建築,有連續的弧形拱廊,一號倉庫為獨立空間, 二到五號為連棟式設計。

中壢鐵道4號、5號倉庫

年份

西元1939年

桃園市中壢區中和路39號 地址

歷史&建築特色

-日治時期作為南桃園稻米倉儲運輸之用,為中壢及南桃園經濟發展,如 米、茶等產業儲運歷史的見證。

-4號、5號倉庫形制為戰後初期產業建築代表,一層樓加強磚造、大跨距 木屋架。

-二棟倉庫為鐵道與農糧政策結合的糧食設施,具備建築史、農業政策史 及特殊建築類型之文資保存價值,且曾為票證印製中心之保存意義。

年份

西元1944年

一號糧倉

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二段346巷3弄2號 地址

歷史&建築特色

-台北市第一座糧倉。

- 響應 老房子文化運動 , 耗時 三年將 封印七十 年的糧倉從廢 墟變成超市與餐廳。

- 日式糧倉建築雙重牆結構特色 , 外磚牆 、 內為木編牆 、

木板加上白灰牆及木

架,還有上下兩層通氣窗等,發揮空氣流通、乾燥防潮功能。

年份

西元1961年

八角倉庫

雲林縣土庫鎮越港里建國路37之1號 地址

歷史&建築特色

- 目前台灣僅存 八 角倉庫數座 , 雲林目前所知剩三座。

-入口兩側設置樓梯通往夾層, 以利搬運種子裝置於倉庫內。

-結構近似圓形結實耐久。

-八角倉庫的八個面向都設有百葉窗,倉庫大門面南,上層設有透氣高窗、 牆底設有通氣孔

內部種子儲存牆面先貼甘蔗 木板再貼鐵皮 , 都是為了

達到通風、乾燥、隔熱及防潮,以利妥善保存農業種子。

-八角建築特色是耐震性佳、通風採光良好、內部繞行的動線最短最快。

年份

員林鐵路穀倉

西元1974年

彰化縣員林市靜修路50號 地址

歷史&建築特色

- 設 有當時最先進的設備 , 為臺 灣進出口貿易起飛時期的代表 性建築。

- 戰後鐵 路穀倉建築 之代表之一

- 混凝土造十 座七層樓高 穀倉之 建築物。

管理貿易之 政府機關

打狗英國領事館及官邸

年份

西元1879年

高雄市鼓山區哨船頭 地址

歷史&建築特色

- 英國人早期興建的整體領事館 建築 , 屬殖民地外廊式建築風格 (Colonial Veranda Style)。

-領事館與官邸立面比例的幾何對位嚴謹。

-使用耐腐性極高、常用於船舶製作上的硬木(yakal),以因應港口地區 的水氣與白蟻。

-代表清領時期西洋設計師與漢人工匠合作的現象。

年份

淡水稅關舊港出張所

西元1896年

地址

新竹市北區舊港里30-1號

歷史&建築特色

- 過去為臨海建築 , 因泥沙淤

積而沒落。

- 結構 厚實 , 立面結構勻稱

拱形排列門 窗是新竹最早的西 式風格。

年份

西元1910年

北門驛

嘉義市東區共和路128號 地址

歷史&建築特色

- 車 站建築全部以阿 里 山特有紅檜 建材。

- 是阿里山森林鐵路蒸汽小 火車的 起 點 , 也是阿里山鐵路貨運集 散 地。

- 北門 驛一 帶 曾是全臺灣最大的木 材交易市場。

年份

臺灣菸酒公賣局

西元1922年 台北市中正區

南昌街1號及4號

歷史&建築特色

-此建築是台灣後文藝復興時期建物代表作,與總統府為同一團隊建造。

-入口處的門廊以圓柱支撐,上覆以古典式圓頂,且台基並未抬高,無形 中將原有的權威感削弱許多。

-正前方有圓形山牆,牆面上方設計有一巴洛克風格的勳章飾紋,其中央 有一橢圓突起,周遭並搭配漩渦花紋,十分醒目。

地址

-正中央聳立的哥德式塔樓高達六層,覆有尖斜突出的銅綠色屋頂。

-壁體是RC加強磚造,外壁有橫帶滾繞,形成紅白相間的帶狀裝飾,並 與磚拱及拱頂石結合為一體。

-支撐屋內懸樑的柱子,頂緣處飾以葡萄果葉,下寬上略窄的造型,兼具 美觀與實用功能。

-室內挑高樓層達三米,使得各層樓迴廊十分寬廣,通風良好。

-兩翼共計四處的塔樓上,皆開設有牛眼窗,一方面是用來增進採光,另 一方面則也裝飾了塔樓的山牆部分 。 窗框是木造雙扇外推的方形窗 , 三 樓方形窗另加半圓形固定小窗 , 窗和窗之間皆有一道拱門 , 室內空間在 視覺上得以無限延伸。

年份

原臺南運河安平海關

西元1926年

臺南市安平區安平路97-15號 地址

歷史&建築特色

-日式機關辦公廳舍之典型建物。

- 關稅 之主 體結構是採紅磚承重

牆 , 外牆開窗甚多 , 此方面對

於 磚結構較不利 , 其窗臺與窗

楣處以水泥粉飾之假石塊裝飾 ,

另外牆基臺度亦作粉刷面 , 行

成一紅白分割之韻律效果 , 也

是這一時期之典型樣式。

混合了和式屋架與洋式屋架

及後面部分餐廳等房間 , 辦公 室

而天花板均為常用之形式 , 計有 3 種;即 「 木企口板天花板 」 主要位於營業廳

廁所等房間則採用 「 木框架釘甘蔗天花板

室外部分簷口四周外圍則 為「封(風)簷天花板」。

-
」 ,

高遠新村港務局長官舍

西元1930年 基隆市中山區中山三路103巷16號 地址

年份

歷史&建築特色

-其結構為一層和式住宅。

- 建 築 配置設有玄關 、 座 敷 (床之間、 書院)等典型和 式住宅配置。

年份

西元1934年

潮州辦務署

屏東縣潮州鎮延平路30號 地址

歷史&建築特色

- 建築的樣式基調為傳統日式雨淋

板建築。

-空間用材構法具日治工法之代表性。

- 原潮州辦務署為日治時期辦公廳

舍所建造之宿舍群 , 1898 年 由抗日 英雄林少貓發動 「 潮州辨務署之役 」

贏得勝利 一戰 , 成為抗 日 重要場域 之見證。

海港大樓

西元1934年 基隆市仁愛區港西街6號

歷史&建築特色

-較多簡化西方柱式,地下室外圍開挖水道,裝設電動泵浦,當時亦裝設 與天井相通的排氣裝置及昇降機設備

-立面以貼布紋面磚為主,腰迴部分則運用花崗岩,玄關處採用大理石及 陶瓦面磚轉角處做成圓弧形 , 並且減少陽台的配置其外觀上使建築帶有 了船舶的意象。

地址 年份

原臺灣重要物資營團

1940年代

台北市中正區 忠孝東路二段1號

歷史&建築特色

-為臺北市歷史建築。

-其歷史建築登錄名稱源自於該建築在日治時期曾為「臺灣重要物資營團」 所持有。

-戰後經清算接收 , 在 1953 年撥 用 予審計部 作 為辦公 處所 直 至 1991 年新審 計大樓完工。

-2022年由審計部移撥予國立臺灣博物館,預計將作為行政辦公室使用。

-現貌立面外觀亦有變動,但內部結構及室內隔間等仍大致維持原貌。

地址 年份

台灣港務公司築港路副

首長日式宿舍

年份

西元1944年 臺中市梧棲區築港路 築港巷4號 地址

歷史&建築特色

-建築屋架、室內空間均保留日式宿舍原貌,整體形制完整。

-整區之空間場域傳達出臺中港建港時期之時代氛圍。

-屋頂形式包括「寄棟」與「切妻」2種。

-屋身主要為編竹夾泥牆外飾雨淋板,並採洋式鋪法(無押緣)。

-緣側處設有雨戶及戶袋,為日式建築之特色。

-室內除了和式的起居與浴廁空間,以及保存良好的欄間、襖門(引手有 菊花與蝴蝶等紋飾 ) 、 障子門等 , 玄關旁則有

用「木摺壁」構造。

洋風的應接室 , 其壁體採

年份

馬公港港埠大樓

西元1997年

澎湖縣馬公市臨海路36之1號 地址

歷史&建築特色

-為配合澎湖地區觀光事業發

展 及台澎間客運量成長需要 ,

於二號碼頭後線興 建 設備現

代化之馬公港港埠大樓。

彰化風場航道交通管理服

務中心暨中航辦公大樓

西元2024年 高雄市鼓山區哨船頭

歷史&建築特色

-建築設計揉合「風、檣」映現歷史梧棲漁港竹筏與帆船檣桅林立的光影、 投射於今日船舶交通服務與觀測的現代建築機能,呈現文化意涵及當地 特色。

年份
地址

心得

吳子安

從這次的報告中了解到地域、文化、建築的內在關 聯,用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台灣歷史如何影響著建築的形 式。也學會同步彙整歷史資料與建築語彙,梳理兩者之 間的關聯或差異。更讓我對各自地域性的特色,以及貫 穿其中的人文、歷史等元素有更多的興趣去了解。

許桂菁

透過對台灣建築的研究,我更深入地了解這個國家 和它的人民。建築不僅是物質的結構,更是人文和歷史 的見證。台灣的建築風格多樣,融合了中國、日本、歐 洲和原住民文化的元素,這種多元性反映了台灣自古以 來就是一個交流與融合的重要地區。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台灣建築的多樣性和融合性是其 最大的魅力所在。

施昀彤

這次與同學一同製作世界建築史的報告,發現建築 與歷史緊密而不可分的關係。也更了解文化於建築中的 體現方式,在同年代於不同的地區、因應不同的機能, 產生各式別具特色的建築。在找資料的過程中,也因為 帶有觀點的去解讀建築,使得我更能有條理的理解,並 對建築產生更多好奇。

李安琪

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台灣這片土地上有許多珍

貴的建築值得研究保存。這次從貿易行為為出發點,帶 出台灣經歷不同國家統治,並因應各種行業和文化所碰

撞出許多有趣的建築。除了廣為大家所知的觀光景點以 外,台灣的各個角落還存有許多精彩的建築可以去發掘,

我相信以後到各個區域我會更仔細去探索各時期的建築 設計者們為大家留下的各式驚喜。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