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貿易建築50選


臺灣的地理位置從古至今皆是重要的貿易樞紐,
因此出現許多與貿易行為相關的建築,而根據不同產 業也發展出各式不同型態。
此書將分成四大類別呈現,分別為國際貿易、產 業聚落、倉儲建築以及管理貿易之政府機關。
泉州在 10-14 世紀世界海洋貿易網絡中高度繁榮 的商貿中心之一 , 其中包含港口遺跡 、 市舶司 遺跡與商業性城區。
多年來作為阿拉伯東海岸的主要港口城市,城 內還包含古代市場和清真寺遺址。
威廉斯塔德內城及港口古蹟區的建築,像是粉 蠟筆一般色彩豐富,保留了17至18世紀荷蘭殖
民時期的風格。保有多元的港口建築還和當時 殖民的管理機構。
瓦倫西亞絲綢交易廳是位於西班牙的一座建築 物 , 原用於絲綢交易 , 同時也是商業貿易 的 交 易中心,是哥德式建築晚期的傑作之一。
康熙35年建造,日治時期整修
澎湖縣馬公市中央里中山路6巷9號
-清領時期為保佑航海平安供奉媽祖。
-日治時期重修轉為歐式建築風格,是澎湖第一間採二樓方式建築的廟宇。
-窗戶採用歐式上下拉窗,以澎湖的洗貝殼砂方式施工,作為仿石柱、壁 面材料。
西元1769年 彰化縣鹿港鎮埔頭街72號 地址
年份
-鹿港發展時著名的八郊之一。
-建築物以長軸為中心左右大致對稱,屋頂採用「入母屋」的形式建成。
-日式和臺式的混合建築風格。
西元1784年
65
-曾為鹿港泉郊最大的船頭行
-三進二院的磚木建築
年份
西元1784年
彰化縣鹿港鎮泉州二街65號 地址
-清廷簽訂天津條約後,安平港成為通商口岸,德國商人東興與彼得森來 到安平開設洋行 , 主要業務是經營糖與樟腦的出口 , 也代理輪船運輸 的 業務。
-東興洋行座東朝西,單棟建築物僅一層樓高,下有老古石所砌的基座, 並開有通風口以防受潮。
-建築利用本土建材來營造西方空間,拱廊的欄杆使用綠釉花瓶飾,是中 國陶藝與西方花瓶欄杆形式的結合 , 其地板為木質 , 而屋頂則用傳統的 閩南紅板瓦。
西元1858年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
-圍有拱券迴廊環繞的二層樓洋式建築。
- 為清領開港後五大洋行之一
現今 為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以蠟像展出台
灣早期生活樣貌。
年份
西元1907年
地址
臺中市梧棲區中二路一段9號
歷史&建築特色
-最早為1907年的高級連鎖大旅館「春田館」
-春田館二戰時被炸毀, 戰後原址新建目前這棟4 層樓建築, 曾是哈瑪星最高 的建築物,其後曾作為難民收容所
- 日治時期哈瑪星商貿發達 ,
昔日打狗驛前的 「 驛前大通 」 是哈瑪星最繁榮 的地方,曾匯集多家金融機構而有「金融第一街」稱號
--1963年變身成為貿易商大樓,由高雄市進出口同業公會買下
-自2017年起修復,歷經1年多修復工程,於2018年重新啟用
-保留了原始建築樣貌,如外牆洗石子、室內磨石子地坪、木造門窗、屋頂西 式木屋架構造等
都極具特色;夜間照明也經過設計
年份
西元1979建造,2013擴建
桃園市大園區航站南路15號 地址
- 原版航廈用縱橫交錯的懸索鋼梁搭建出屋頂的骨架 , 在鋼梁之間放入方形 藻井模板, 再澆灌混凝土到模板中 ,形成懸掛於空中的巨型天花板,卻也引 發抄襲美國華盛頓杜勒斯機場(1962 年)的批評。
-為增加容客量,由日本建築師團紀彥主導擴建,新設計保留原來航廈的屋頂 弧度 , 卻比以前更像向外伸展的翅膀 。構成鳥翅形狀的弧形鋼梁之間搭建橫 向短梁 ,
使得屋頂鋼梁猶如魚鱗一般由上往下層疊而成 , 新設計配色稍顯素
樸,但魚鱗短梁讓航廈內外都可隨自然光而出現豐富的線條變化。 1979 2013
西元1982年
-國內率先落成啟用之超高層建築,所以在安全設施方面特別重視。
-於2023年5月31日取得國際 WELL 健康建築黃金級認證。
-花東地區早年對外交通和貿 易的樞紐,清代時為漢人入墾 東海岸的重要據點。
- 當時後山地區所罕見的門柱 、 雕飾、及式樣
年份
西元1923年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132號 地址
-曾為臺北最大文具貿易商
-二樓保有日治女畫家周紅綢的臥室
-一坎二落二過水磚造之店屋(住商合一)
*註:
坎:開間、落/進:院落深度、過水:兩落之間的廂房或廊
道
西元1928年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1段79號
歷史
-典型的店屋使用型態,立面四柱三窗
-細部門窗呈現Art Deco設計風格
1900年代
-東市場是住在山裡面的農民們,把山上蔬果運下山後第一個市集,故又 別稱 「 草市 」 。 清領時期 , 諸羅城內縣衙府的官員 、 家眷 , 還有到城隍
廟拜拜的香客,聚集了大量人潮,慢慢形成一個臨時市集。
-建築採用大量檜木材料且挑高。
-歷經多次火災、地震與戰亂損毀,於1987年有局部水泥現代化增建。
1900年代
-奮起湖聚落位於阿里山上,聚落內房舍依山勢而建,有許多的高低落差, 也為了適應高山的氣候環境建造出能夠適應不同季節變化之建築 , 並且 在日治時期時融入日式建築語彙,發展出屬於自身特有的建築形式。
-日式建築語彙:具有日式窗戶、日式榻榻米空間,全屋構造不使用釘子。
-發展出的特有建築形式:原始屋架系統混合漢族穿鬪式與日式構造,某 些部分仍保留屯鹽用的石牆槽。
-從奮起湖車站到中和派出所,沿路的建築形態是明顯的傳統漢人式建築, 種類上是具有檐廊
房子錯落在高低不同的平面上
-在建材上,運用木以及剖半的竹子當建材,隔間上運用竹編敷上灰泥的 作法,這些都是相當經典的台灣漢式建築做法。
1920年代
-由於鹿港商家爭取沿河面的可及性為第一要因,所以傳統民居大多面窄 而身長;後又因五福大街的發展 ,
,
屋型態,「鹿港街是以縱向街道為重,橫向街道甚少的特殊街市」
-早中期發展的街巷因東北季風強勁,街道曲折,以削弱風勢;也因商賈 富裕易為歹徒覬覦,巷弄甚至錯綜複雜,迷惑盜賊。
-鹿港的移民多來自泉州、漳州一帶,其建築型態也多以漳、泉等閩南民 居建築為本 。 但受制於長條地形 , 建築只能往上往後發展 , 形成 「 前店 後居中天井 」的特有鹿港長條式街屋。街屋大多為共同壁,戶戶相連。 建築面寬大約都在四米五至五米左右 , 乃受制於當時取材杉木為樑可承 受之力道。
-鹿港街屋原本只有兩種類型,即閩南式合院(三開間的丁家大院,兩開 間的長條式街屋十宜樓)及長條式街屋,後因昭和8年(1933年)進行市 區改正 , 五福大街不見天拆除並拓寬 , 傳統建築立面加入新的樣式 。 當 時建築外型風格已受西方新建築的影響 , 相較其他台灣老街如三峽及大 溪老街等巴洛克式立面簡約得多 , 而且部分更突破對稱美學 , 這類風格 較難歸類,比較像介在藝術裝飾及現代主義之間。
年份
1920年代
嘉義市中正路 地址
歷史&建築特色
-在嘉義市舊城區的範圍裡,真正橫貫東西的街道,其實並不多,中正路 是其中 一 條 。 中正路 , 舊 稱 「 二通 」 , 是老嘉義人習慣的街道名稱 。 「 二通 」 顧名思義 , 是日治 時期 僅次於 「 大通 」 ( 今中山路 ) 的重要道 路 , 而當時在這條街道上 , 主要多為本島人所開設 的 店面與消費族群 , 故又稱「本島人街」。
-民生北路街角左側的三間街屋,是這一段路上唯一的連棟木造建築,立 面是走幾何簡潔風格的洗石子,二樓拱形門窗的設計在二通並不多見。
-日治時期為發展林木、礦業,內灣老街是往返尖石山區的主要道路,50 年代曾為內灣帶來許多觀光人潮。
-傳統街屋以紅磚砌柱及地基後,再加以木板作為屋身、門窗及屋頂,最 後以合板瓦或日式文化瓦覆蓋於屋頂。
-街屋的騎樓空間具有三大的特色:一為各式材質所做的椅凳以利連絡感 情;二為各式材 質所做的洗衣板 、 洗手台及水龍頭;三為處處可見的 各 式園藝盆栽 , 多以藥用植物 、 辛 香料理植物 居多 , 隨處可見樸 素 實用的 氣息。
-自清代便有發展,日治時期為整理市容進而重新整頓,融合閩式及巴洛 克風格。
保留完整日據時代以來的商業街屋,以磚砌拱廊,使亭仔腳如隧道一般。
-三峽老街上的商家都是以往的有錢人家,所以建築的形式和建材在當時 都是一時之選 , 許多建材都是從外地進口 , 有些建造師甚至遠從英國請 來 , 建築風格以巴洛克為主
柱式、台基、繁複誇張的巴洛克裝飾紋樣等。
年份
西元1931年
臺南市中西區忠義路2段63號 地址
歷史&建築特色
- 二次大戰前臺南市唯一具有現代化
電梯設備 的百貨大樓 , 與坐落臺北市 榮 町 ( 今衡陽路一帶 ) 的 「 菊元百 貨 」 , 並 稱為日治時期南北兩大百貨 店。
- 結構設計採 當時 先 進 的鋼骨 鋼筋混 凝土技術「折衷樣式」。
-建築立面貼溝面磚,最上層女兒牆以位於轉角的中央處最高,牆線以階 梯狀順序滑落連接兩翼 。 而在中央部分與兩翼相接處 ,
圓孔窗,六樓則開了方孔窗,兩翼則設大面窗及雨庇、陽台。
-騎樓的柱子帶有紋樣裝飾,而室內柱子則有裝飾藝術風格
西元1933年 高雄市鼓山區五福一路67號 地址
年份
-結構以磚石承重結構為主
- 位 於哈瑪星 地 區 , 是高雄市 第
一個現代化街區。
- 外牆以清水紅磚構成 , 屋頂 女
兒牆 為圓弧 造型 , 飾以日出紋 主題 , 代表日治時期哈瑪星地 區建築特色。
西元1937年 彰化縣鹿港鎮大有里後車巷7號 地址
-建築物為花園洋樓,屬閩洋折衷樣式, 第一進為西式半圓柱洋樓形式 , 第二 進為傳統閩式風格的合院住宅。
-神龕屏壁採全木作板壁及室內屋架大 樑上著有當時名畫家的繪畫
-昔日王煌經營金融信託業之場所,並 以「三泰行」商號與大陸貿易。
西元1985年 台北市中山區民族東路336號 地址
-原建築因使用結構「島式工法」,因地下水滲透,土壓力增加並導致土 質鬆軟 , 而 土壤之主動土壓力增加 , 使得相關擋土措施無法承受 增加之 土壓力,導致坍塌。
-三井餐飲集團投資了在濱江市場魚市旁的閒置空間,並針對空間進行大 規模改造 , 透過 「 上引水產 」 品牌 , 以 獨特 的 空間設 計以 及複合式餐飲
店的模式,成功地掀起話題。
-產地與攤商買賣雙方亦敵亦友的關係、日夜顛倒的人生皆在這棟建築之 中存在。
年份
西元2017年
台中市西區健行路1049號3樓 地址
歷史&建築特色
- 金 典綠園道商場地上三層的 400 坪 空間改裝轉型為 「 台中第六 市 場 」 , 規劃由 50 格攤商進駐 , 為 臺灣第一座設於百貨商場內的精 緻型傳統市場。
- 商 場曾為閒置多年 的建 台大丸 百貨台中店舊址。
西元2016年 台南市新化區
-起伏的山巒造型,延續周圍自然景觀
-新化市場建築不讓果菜市場的廢水流入周圍灌溉水源,花費許多時間進 行水工程 , 將原本流經基地的水源繞道 , 這項看不見的設計 , 卻對周圍 農田生態有重要意義,讓新化維持原本詩意的自然景致。
歷史&建築特色
地址
年份
西元2019年
台中市后里區福容路201號
-以北義渡假勝地科莫湖街道為設計概念
-室內有大片天窗還有採挑高統廊設計
-全台唯一星巴克鐘樓門市,以鐘樓外型打造
西元2021年 基隆市中正區中正路3號3樓
-位於東岸旅客中心的三樓(頂樓)。
- 東岸旅客中心外型如一艘灰白色
郵輪 , 基隆港務公司打造兼顧遊
憩休閒及美食商店的潮流景點。
-前方將設置郵輪廣場並且由海洋廣場延伸並打造親水平台及觀景階梯。
-空中花園綠意盎然,有海洋藝術、植栽花園及休憩棚架,在空中花園上 感覺置身郵輪上的甲板 , 可以感受到基隆山海城市環繞的特殊景色 , 也 藉此特點打造獨一無二的AR體驗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