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工業如自然一樣的生生不息 — 搖籃到搖籃

Page 1

桃園永續資源館 循環經濟專題報導

讓工業如自然一樣的生生不息 —搖籃到搖籃

受訪者:德商搖籃到搖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EPEA Taiwan) 張宇靖 經理 與談人:蘇郁婷、黃凱莉、林耕樂、賴庭萱、莊惟任 撰文記者:莊惟任

|EPEA創辦人麥克‧布朗嘉教授/EPEA Taiwan 提供

002

自然世界的繁盛與多樣,根源於所有生物都能為 牠所在的環境提供養分。不同物種的生命軌跡相 互交錯,形塑出複雜的生態圈,讓能量得以順暢 擴散、流動。例如太陽熱能越過1億5千萬公里 的星空,進入地球,被植物吸納,轉換為能夠進 入生物體內的能量。植物又被食草動物啃食,食 草動物再被肉食動物捕捉,層層遞昇,形成了熱 鬧、精彩的食物鏈。即使是自然界最頂端的補食

者,也有衰弱、老死的一天,當牠們逝去,肉身 會被細菌、微生物分解,滋養大地,成為養分與 能量,且很快的再次進到其他生物體內。

在這循環不已的過程中,沒有誰能夠永遠佔據養 分,所有生物都只是暫時借用它們,並透過排泄 與死亡將之奉獻、反哺給周遭環境。生物的生存 活動,經常是盡情攫取、發散能量,其所到之 處,都會觸發另一串連鎖的反應,如同生命的接 力賽,浩瀚而瑰麗。

當人造產品停止了質量與能量的循環

在自然的循環中,沒有「真正的死亡」這回事,

因為所有逝去的生命,都會以另一種方式存活在 其他生物身上,只要質量與能量還能流動,生命 就近乎不朽。

與之相比,人類社會的發展模式,在工業革命後 似乎已走向另一個極端,人們從自然攫取了大量 資源,配合旺盛的生產力與創造力,不斷擴張自

己的領域,達到前所未有的繁盛。但同時,人們 所製造的各類產品,多數具有難以被分解、再利 用的特性,因而從循環中剝離出來,成為「廢棄 物」,無法再進入其他產物的生命週期中。

資源的剝離與廢棄,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從

搖籃到墳墓(Cradle to Grave, C2G)」。隨著

人類世界的興盛,各種物資就不斷邁向「真正的 死亡」,於是世界變得越發貧瘠、單薄。而環保 工作者的浪漫,就是試圖在這貧瘠的死地裡揚起 旗幟,呼喚生機。

EPEA(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couragement Agency)創辦人麥克‧布朗嘉 教授(Prof. Dr. Michael Braungart)即是其中 一人,他於2002年出版《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 濟的設計提案》一書,掀起了一場激進的綠色革 命。在革命中,他呼籲人們一開始就把「循環模 式」視為產品設計的一部份,確保每一項被生產 出來的物品,都能夠在使用完畢之後,繼續成為 其他事物的養分,讓人們創造的工業文明像自然 世界一樣生生不息。

使產品進入「生物循環」或「工業循環」

EPEA的理念核心,其要旨是期盼工業設計能生 產出對環境有益的產品,於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 去潤澤它接觸到的人事物,於經濟、社會、環境 等區塊發揮正面效益。且這些在循環思維中誕生 的產品,於生命週期結束後,也可以很容易地被 拆解、轉化為新養料,重新進入「生物循環」或 「工業循環」中。

生物循環,是指產品或材料單靠自然的力量就能 加以分解、釋放能量的過程。例如以純羊毛、棉 花編織的衣物,因為屬天然材質,即便沒有將紗 線回收再利用,經土壤掩埋或堆肥一段時間後, 它依舊會自然分解,回歸大地。工業循環,則是 依靠人類的技術,將產品、材料中無法被自然分 解的物料分離出來,重新使用於工業製程中,且 設法保持物料的最初性質,使它有機會作升級

|生物、工業循環圖/EPEA Taiwan 提供
「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C2C)」是
003 桃園永續資源館 Taoyuan Sustainable Resource Center

|EPEA Taiwan經理張宇靖(左)向來賓解說C2C理念/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提供

(而非降級)運用。例如一個鋁製書架,回收後 熔煉成鋁錠,再轉製成其他產品。

布朗嘉認為一個好的C2C產品,必須從設計一開 始就決定它所選用的材料是要進入「生物循環」 還是「工業循環」,因為那會影響整個產品製程 與回收的策略。若想走進生物循環,材料需具有 無毒、生物分解度高的特性,它們必須在合適的 環境下分解,滋潤大地,且不用擔心造成污染。

想像一個生物循環式的輕便手提袋,我們使用完 畢後,即可掩埋至植物根部,一段時間後,它就 會化為養分,進入花草、樹木,使它們盛開、拔 高,而非成為萬年不化的垃圾。

工業循環考慮的面向則更廣,首先,它必須完全

封閉在工業生產體系內,因為它本質上是無法被 生物分解的,一旦進入自然界,就會成為廢棄物 與污染源。再者,它必須好維修、方便拆除,前 者可以最大化產品壽命,後者則降低回收成本與 難度。最後,它需要考量整個回收、再利用的體 系是否健全,確保產品能依最初規劃進入循環。

在這兩種循環體系中,能量與物質都可循各自的 途徑不斷流動,成為他者養分,因而沒有任何材 料會真正成為「廢棄物」。它們妥善運作時,自 然世界與人類文明就能實現資源循環零廢棄,讓 環境在充沛物資環繞下欣欣向榮。

無論是生物循環還是工業循環,布朗嘉最怕的, 是工業設計界越來越習慣把不同原物料混在一 起,做出難以被拆解、科學怪人般的複合產品。

004

一方面,這些產品的材料種類、毒性難以被分

析,不適合被引進生物循環中,否則極易將有害 物質釋出,毒害整個生物鏈。一方面,這些產品 無法被分解為應用性最廣的原物料,只能不斷摻 和其他物質,降級使用,直到材料失去可再被運 用的特性,淪為廢棄物,使工業循環成為一灘死 水。

這樣的廢棄物,就算窮極自然界與人類技術都無 法妥當處置,無論是焚化還是掩埋,都會讓本該 在工業循環中被處理的物質進到生物循環中,對 環境造成深遠、不利的影響。

EPEA在全球各地推展C2C理念以及相關的認證 制度,即是為了維持珍貴資源的活力,讓「廢棄 物」不再產生,使地球保有生機。

透過認證檢視產品的循環程度

MBDC於2005年建立C2C產品認證(Cradle to Cradle Certified®),它同時也是全球唯一的循 環經濟產品認證。談到認證制度的初衷,EPEA Taiwan張宇靖經理表示,C2C本身是一個非常動

人的環保理念,但落實時,還是必須與具體的概 念、科學準則連結在一起,才能讓產品製造商、 設計師用科學的方式建立循環經濟目標,使相關 問題有跡可循。透過C2C的認證制度,企業不但 可經由多項具體指標,檢視自家產品是否符合循 環經濟規範,亦可瞭解如何進一步作改善。

C2C認證每三年會做一次調整,以確保各項指標 跟上循環經濟的最新發展。目前最新的版本會依 「材料健康性」、「產品循環性」、「空氣品質 及氣候對策」、「水土管理」、「社會公平性」

等五個面向進行審查,而依據不同的規範水平, 通過審查的產品會獲頒銅、銀、金、白金四個等 級的證書,且唯有五個面向都通過同級審核的產 品,才能獲得該等級的證書。

整個審查程序需時5到7個月,企業提出申請後, EPEA Taiwan會先請企業提供產品的材料清單、 製程…等資訊,再配合工廠實地訪查,將相關結 果整理成報告書,送交位於美國的「搖籃到搖籃 產品創新研究院(C2CPII)」進行審查,通過後 即會核發證書與C2C 標章使用權給該產品。

Taoyuan Sustainable Resource Center

|透過工廠實地訪查,瞭解產品的材料、製程、勞工安全衛生及其他人權/台灣光華雜誌 提供 005 桃園永續資源館

嚴謹、完整的認證內容

C2C認證的五個面向是相互支持、與時俱進的, 它不僅考量產品的材料、製程、循環機制,也評 估生產過程對氣候、水文、土壤、利害關係者的 影響,像是一面不斷擴展的循環之網,試圖把所 有與永續發展有關的事項都囊括進去,可說是全 球最嚴格的循環經濟標章。

之所以將準則訂定得如此細膩,是因為C2CPII、 EPEA都希望藉助認證制度將循環經濟的完整藍圖 引入企業體系,協助企業思考如何在收穫經濟利 益的同時,讓產品與它接觸的所有事物維持「互 為養分」的良善關係。

「材料健康性」的評估,最關鍵的是將產品使用 的材料與化學品進行百分之百的揭露,在第一關 先把有疑慮的材料汰換掉,避免有害物質進到日 後的循環中。EPEA會根據最新的材料資料庫與毒 物清單,透過21種不同的風險情境,評估它們對 人體與環境的潛在威脅。並針對威脅性較高的物 料,協助企業制訂替換、優化的策略。即便因為

產品的功能、技術限制,必須使用一些風險較高 的材料,也會嚴格檢驗企業是否能透過妥善的管 理,讓相關物質無法進入人體、環境中。

「特別是像兒童用品、化妝品、個人護理產品… 等容易與人體有密切接觸的產品,我們對材料健 康性的要求就會更為嚴格,避免無法分辨的物質 進入人體,留下難以評估的風險。以C2C金級認 證的消毒噴霧Hyginova為例,在選擇材料時,它 刻意用簡單的配方來達成消毒效果,避免多種化 學物質誘發預料外的反應。Hyginova也透過專門 的設備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氣體,使它沒有機會接 觸生產線的人員與使用者,最終在材料健康性的 部分取得高分。」張宇靖說。

「產品循環性」則是考量產品製程是否盡可能使 用可循環、再生的材料,以及在設計上就清楚界 定產品的循環途徑(生物循環或工業循環),並 強化產品的可拆解性。此外,製作出循環思維明 確的產品後,還需瞭解該產品的銷售區域是否有 相應的回收體系,確保產品能進到循環中。

|C2C認證五大面向/EPEA Taiwan 提供
006

談到相關案例,張宇靖以全球最大地毯製造商

Shaw地毯為例,指出「在產品循環性的面向,

Shaw很清楚表明自己走的是工業循環,且為了確

保地毯能進到回收體系,它甚至制訂了全球地毯

免費回收計畫,將使用完畢的地毯送至美國喬治

亞洲的回收工廠,同級回收為新地毯的材料,透 過減少新原物料的開採將資源效益最大化。之所

以會選擇送回美國處理,是因為地毯的拆解需要 專門設備與技術,目前只有美國工廠有條件做妥

善處理。針對此點,Shaw除了對回收機制產生的 碳排做計算、管理外,目前也積極研究如何讓處 理機制在地化,提升回收效率」。

「空氣品質及氣候對策」的核心是應對氣候變遷 帶來的重大影響,並響應2050淨零碳排的國際 共識。它關注能源的優化,除了引導企業對直 接、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進行量化,並透過設備 更新、技術提升減少排放外,是否有採購再生能 源、投資對氣候變遷有益的能源行動,都是其考 量的面向。

|將資源效益最大化的Shaw地毯/太格地材 提供

007
|Hyginova消毒噴霧/Hyginova提供
桃園永續資源館 Taoyuan Sustainable Resource Center

|以環保理念進行老屋室內翻新/賽亞室內設計 提供

「具體地說,C2C在四個層級的認證裡都會明 確要求需要達到的標準,要達到最基礎的銅級認 證,至少需使用或採購5%的再生能源。到白金級 時,這比例甚至會大於100%。會有這樣的數字, 是因為C2C在整體設計上,會鼓勵企業直接投 資再生能源的產業,甚至自發自用,一方面生產 自身需要的能源,一方面透過長期的電力採購合 約,將多的綠電提供出來,為全球性的淨零目標 作出貢獻。」張宇靖說。

「水土管理」的理念,是將乾淨的水與土壤視為 人類與地球上所有物種共享的寶貴資源,因此會 透過量化、監控污水、污泥的數據,評估產品最 終製程對當地的影響,特別是這些排放物的處理 程序是否符合當地法規的規範,避免有害物質排 入河川或進入道路工程。此外也會考察在水資 源、土壤資源稀缺的地區,企業是否制訂了相應 的行動、策略。

談到水土管理,張宇靖指出「水土管理會涉及企 業是否瞭解自身的產業特性與當地水土資源的關 係,比如工廠的用水量大,又剛好設在水資源稀 少的地區,就需要有相應的省水策略。又例如工 廠本身是污染密集的產業,如染整廠,就需強化 廢水、污泥的處置方式。在C2C的認證中,會 依據產業、地區的現況,把某些項目視為關鍵材 料,進行更嚴格的檢驗,要求企業提出至少一項 與水土保護有關的具體行動。另一方面,水土管 理也與社會公平性有關,C2C認證會檢視企業是 否提供乾淨的飲用水給員工使用,並確認工廠的 運作不會污染該地水質,也不會影響周圍居民用 水。」

「社會公平性」則期待所有參與企業營運、生產 流程的人,都能維護基本人權,並為公平公正的 社會作出貢獻。除了檢視企業是否理解、遵守國 際人權法規外,C2C也會評估企業的一、二級供

008

應商所在區域潛藏的人權風險,確保產品的製程

不會侵害相關工作者的權益。

「有一些方法可以將社會公平性較好的納入企業

體系,例如在企業內部創造多元、包容的工作環 境,甚至直接將一些指標項目納入招募、培訓、 績效評估、薪酬計算中, 並建立相關的問責制

度。而在企業外部,則可透過價值鏈的建立,評

估合作廠商的人權風險,進而調整合作關係,把 影響力擴散到整個產業鏈。」張宇靖強調。

透過這套多面向、準則清晰的認證體系,EPEA努 力協助企業掌握自家產品在不同脈絡下是如何影 響他人與環境,並在既存的環保制度、法規、技 術中找到線索,為將來的循環經濟之路佈局。

張宇靖表示,企業會前來申請C2C認證,除了對 環保價值有自己的堅持與想法外,政府法規的限 制、國際大品牌的需求亦是主因。臺灣的強項是 製造業,過往有許多優質產品能夠獲得品牌商的 青睞。作為一個認證輔導單位,EPEA Taiwan

最核心的工作是協助國內企業瞭解國際的環保趨 勢、法規變化,以及國際大品牌對企業、產品的 期待,讓企業產品在未來繼續保有競爭力。

例,指出C2CPII本身就有提出公開的C2C「限 用物質清單」,企業只需先完整收集自家產品材 料、化學品的資訊,再上網下載清單進行比對, 就可把一些對人體、環境有潛在威脅的物質過濾 掉。產品的本質健康了,才有基礎談後續的循環 經濟。

同樣的,材料健康性以外的四個指標,也都有一 些普遍的法規、準則可依循。想強化自家產品某 個面向的中小企業,亦可向EPEA Taiwan申請 C2C聲明書,讓EPEA Taiwan針對相關指標作評

估、給予建議。若該項目有機會通過C2C認證, EPEA Taiwan亦會核發聲明書,讓企業可對外展 示自家產品在循環經濟上做了哪些努力。

以賽亞室內設計公司為例,民宅業主委託賽亞進 行老屋室內翻新時,要求賽亞強化建築的環保設 計與材料健康,EPEA Taiwan便針對C2C認證中

與室內設計有關的面向,輔導賽亞規劃出融合循 環經濟巧思的空間,讓住戶能夠享受對人類與環 境皆友善的宜人生活。

臺灣以中小企業居多,因為產業規模的限制,要 進行一些涉及複雜數據計算、外部合作的事項有

其難度,但還是有不少地方是想實踐循環經濟的 中小企業可以進行的。張宇靖以材料健康性為

同時,EPEA Taiwan亦根據最終成果為賽亞開立 聲明書,標示該建築在C2C架構下達到了哪些成 就。就像布朗嘉說的,要改變原本的設計思維並 不容易,但我們得先對外宣示自己轉變的意圖, 才能影響他人、社會。C2C認證是一個非常嚴格 的指標,但它的用意是透過更多的討論與合作, 引導人們走向正確的路,而非將有意願,但目前

|舊家具回收整理再運用/賽亞室內設計 提供

中小企業可從材料健康性著手
尚達不到標準的人拒於門外。 |使用環保材質製作輕隔間/賽亞室內設計 提供
009 桃園永續資源館 Taoyuan Sustainable Resource Center

臺灣案例:從土木原料到建材

|訪查興磊「磊篩克多孔粒料」製作工廠/EPEA Taiwan 提供

世界各地申請C2C認證的件數累計約3萬5千件, 有超過500家國際企業申請,而目前證書還在有 效期限的產品約1千多件,足見通過、維持C2C 認證之不易,其中就有來自臺灣的產品。

興磊資源回收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磊篩克多孔 粒料」,是亞洲區第一個得到C2C認證的土木建 材,除了「產品循環性」獲得金級,「水資源管 理」亦達到最高的白金級。他們的業務內容主要 是將危老建築拆除後的土石方,例如紅磚、水泥

砂塊、混凝土塊等回收再製成磚砂。張宇靖進行 現場訪查時,對興磊的拆除工班印象深刻。一般 的拆除工程是將整座房舍直接打掉,讓所有物料 混在一起。興磊工班卻能俐落的將拆下的土木材 料作分類,便於之後的篩選、回收。「循環經濟 的運作,單靠少數人是行不通的,需要一整個長 期凝聚共識、實作演練的團隊,才能把事情做到 位,興磊就是很好的案例。」張宇靖說。

興磊製作的磚砂,可部分取代混凝土的骨材原

作者簡介: 莊惟任 曾任文案、編輯、企劃、採訪記者、活動執行,最終選擇專注於文字、策展工作。想要用心理解每件事,並藉助文字、展覽呈現 他們的獨特與美。目前於技佳負責永續資源館空間規劃與環保議題專訪。

010

料,在一般及低強度混凝土產品中表現良好,抗

壓強度可與機制砂比擬,且價格較機制砂更有競 爭力。有數家建設公司已與興磊合作,將磚砂用 在營建、環境工程上。未來,興磊打算進一步開

發透水性良好的拌合土,作為農業園藝的材料。

無獨有偶,由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研發的「無機聚 合高壓貝殼磚」,成為亞洲第二件取得C2C認證 的建材。從構想提出、建材開發到獲得認證,他 們整整走了三年。張宇靖表示,一開始北科大的 邵文政老師是應澎湖縣政府委託,為廢棄蚵殼找 到適當的去化方式。臺灣的蚵產業一年會產生十 幾萬噸的蚵殼,若任意棄置在海邊,不但會產生 強烈的臭味,還會污染環境。

構想提出後,北科大的建築系和材資系攜手合 作,先將蚵殼研磨成粉,再以無機聚合的技術將 蚵粉壓制成磚,經過無數次的試驗,終於宣告成

功。因為該製程不需要經過鍛燒,耗能與碳排都

比一般磚塊少上許多。目前貝殼磚的強度可用在

期盼有天不再需要認證

能夠在臺灣推廣C2C理念,並協助優異的環保產 品取得C2C認證,讓張宇靖尤為開心。但她真 正期盼的,是有一天我們的工業社會不再需要透 過認證來指引人們開發產品。那時,人們將普遍 理解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環境的影響,並把營造 一種更為良善、永續的關係,視為理所當然的責 任。那時,我們的後代將有機會恣意的活在一個 更為融洽、多樣、生生不息的世界裡,而非對人 類造成的破壞帶有原罪般的愧疚感。

來自世界各地的3萬多件認證產品,是這個期盼的 基石。這代表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團體站出來發 聲,表達它們對永續價值的追求與肯認。除了企 業內部,它們也會影響上下游產業,直到有天每 個企業、工廠都成為綠色體系的一份子。那時, 我們將不再需要認證。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無機聚合高壓貝殼磚」/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創新綠建材研發與推廣中心 提供

一般人行道上,且可加以回收、粉碎、再製,屬 於回收後不會降級的優秀產品。
011 桃園永續資源館 Taoyuan Sustainable Resource Center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