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akening試刊號繁體中文版

Page 1

試 刊 號


試刊號 網 址 http://thesouledu.or

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Awakening.edu

目 錄

04 年輕人,你能為社會做什麼? 09

Les’t Talk About 行動學習!

13

生命故事

17

電影賞析

出版:Awakening 總編輯:楊逸帆 編輯:朱祥寧 楊家霈 洪凌煙 洪楚君 呂葉濤 美術設計:沈潔伃

2


試刊號

文/沈潔伃 圖/朱祥寧

清醒吧 面對著人生的茫然,思索著不知何去何從。 相信你我都有過這樣的時期,可能是過去,也 可能是現在。每天被忙碌的生活綑綁著,被社會中 的價值觀束縛著,彷彿喘不過氣般緊繃,卻又不知 該如何是好。這樣的生活,這樣的存在,是我們想 要的嗎?因為想要改變,所以我們彙集在一起,形 成 Awakening。 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有創造價值的能力,不管 是為他人,還是為自己創造價值。但未必每個人都 能喚醒那份被隱藏的力量,而我們想做的,就是讓 年輕人不斷探索,不斷激發,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想做什麼,並且遵從內心的聲音,為自己,為這個 社會創造價值。 這就是我們,這就是Awakening。因為想要 改變,因為不害怕改變,所以我們敢於在這個社會 上,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創造出你我共享的 價值。 3


試刊號

生命故事

文/楊逸帆 圖/沈潔伃

年輕人,你能為社會做什麼? 你如何在社會中生存? 又何以在其中找尋自我? 農曆新年剛過,春節喜氣很快在不少台灣高中三年級生之 間結凍。二月二十日,大學學測成績放榜。成績理想,就能著 手申請大學。若是成績不理想,或許早已捲起袖子,準備再戰 指考。 不過,學生知道自己想讀哪個科系嗎?知道自己要選哪一 間學校了嗎?就算兩個答案都已肚明,抉擇又因何考量? 「考上大學,才有出路」或「讀熱門科系,就能搶熱門工 作」是許多長輩共通的教養態度。為了保證出路,孩提時代浪 漫的未來想像,往往因此斷送。學生埋首於考試之中,咬牙度 過苦悶,期待大學後的解脫。 然而,近年來「畢業即失業」警訊不斷,類似「碩士生搶 當清潔工」的新聞也屢見不窮。擁有大學文憑是否能夠保障就 業?質疑者越來越多。 面對動搖的文憑價值,有些年輕人寧可選擇勇敢築夢,不 願在體制內屈就。 4


1 2

試刊號

禮物公民是 「一個在柬埔寨打 造美好生活的台灣 品牌」。 禮物公民的核心理 念是:「為消費者 打造最具影響力的 禮物經驗,讓每一 個人都可以透過消 費輕易創造正面的 改變。」

擁抱夢想

出口青年影響力

二零一二年五月,臺灣畢業季。在大學 應屆畢業生紛紛開始投遞履歷,或者申請研 究所時,就讀臺灣師範大學公共教育與領導 學系的高瑋呈正面臨人生重大抉擇。 曾跨校擔任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 (AIESEC)台大分會會長、台灣總會人才管理 副會長的他,在大四就已經收到不少工作邀 請,羨煞不少同學。然而,經過深思,他毅 然放棄優渥的待遇,走上創業之路。 面對親友的質疑,他分享一段印象深刻 的對話: 「你現在沒有錢、沒有人、沒有經驗...反 正 你 什 麼都 沒 有 。你 要怎 麼 創業?」 別 人 說。 「當你什麼都有的時候,你也什麼都沒 有了。」

我知道我不是乖乖 坐辦公室個性的 人。為了創業,我當時說得真的很篤 定。」高瑋呈說:「雖然這句話很有 power,但其實當時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 講什麼!」 嚮往創業的高瑋呈,其實真正的志向 是以教育解決社會的各種問題。為了解社 會需 要解決的問題,並尋 找自 己的切 入 點,去年暑假,他與其他幾位年紀二十出 頭的創業夥伴出走柬埔寨,藉著異文化的 沖擊,跨出思想的舒適圈。沒想到,他自 稱「創業旅行」的柬埔寨之旅,果然促成 了他 的一家社會企業「禮 物公 民」的 誕 生。雖然高瑋呈大學尚未畢業,但藉由整 合就業輔導、創業教育、公共衛生,「禮 物公民」的種子已經漸漸萌芽。這個品牌 不但 建構了多個非營利組 織聯 結而成 的 「社會創業生態系」,更成了培育與輸出 臺灣青年影響力的重要渠道。 5


試刊號

新一波教改話題 源自 17 歲的好奇心 台灣人高瑋呈以亞州做舞台,太平洋另一端,一位印 裔美籍少年則致力於國內教育的革命。 「或許你曾聽大人說:『只要用功讀書,在學校不鬧 事,合理的財富將會成為一切努力的回報。』...但是這種 舊的美國夢已經絕種。 「2009 年,一個座落矽谷 101 高速公路旁的告示牌 寫道:『國外有一百萬個人能做你現在的工作。是什麼讓 你獨特?』 「今日的職業分成三大類:第一類,個人化、面對 面、在地化。這些工作無法被外國人、機器人、或電腦取 代,但不需要接受多年高等教育。替你剪頭髮的理髮師、 餐廳服務生、在高速公路開你超速罰單的警察、還有把你 從警察局載回家的計程車司機都屬於這種類型。...但若不 是個人化、面對面的需求存在,連他們的工作也會絕種。 「第二類是流程化、制式化的工作。...由於任務規則 固定,容易用電腦來運算,這類工作最有被外包、自動 化、或電子化的危機。舉例而言,會計、書記、收銀員, 甚至高所得、高技能的放射科醫師跟律師都名列其中。 「在第三類,也是最後一類工作的人,能成功回答這 個問題。這些人做非循環性的工作,包含某些律師、醫 師、教授、創新家、藝術家、設計師、音樂家、科學家、 金融家、飛行員、專業運動員、以及作家。...不論企業如 何 努 力, 這 些 工 作 都沒 有 外 包 、自 動 化 、 電子 化 的 趨 勢。...他們為追求意義、創造價值而工作,而非為賺錢賣 命。他們不尋求終生奉,而是終生學習。他們沒有秘書或 老闆,他們有隊友。他們不在上午九點、下午五點打卡— 只要有意義,他們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在聯結、創造、 貢獻、合作。 ...教育需要的不是改革,而是徹頭徹尾的革命。唯有 改變學生被動接收知識的學習形態,孩子深層的好奇心與 創意才有可能綻放。」 6


試刊號

17 歲的筆,寫出許多成人都不及的視野。去年九月,尼 基 . 戈 雅(Nikhil Goyal) 在 亞 馬 遜 網站(Amazon.com) 發 表新 書 《One Size Does Not Fit All》,抨擊美國僵化的教育體系,並從 宏觀與微觀層面,提出美國教育的「革命」之道。本書上架當 日 , 立 即 引 起 全 美 熱 烈 討 論 , 讓 紐 約 時 報 (The New York Times)、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ton Post)等重要媒體爭相報導 至今。本書精闢的論點,甚至讓戈雅贏得「未來教育部長」的 美譽。 回首學習歷程,戈雅在書中寫道:自己熱愛學習,喜歡在 學校外探索,成績總是拿 A。他始終相信,成績跟智慧有關, 直到他選擇進入一所紐約明星高中。沈悶的課程與豐富的課外 生活形成強烈對比,他赫然發現自己一輩子最大收獲都不是源 自學校。困惑與好奇心驅使,他決定親自研究教育問題,鼓起 勇 氣 , 親 自 採 訪 賽 思 . 高 登 (Seth Godin) 、 霍 華 德 . 加 德 納 (Howard Gardner)、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等現代思 想領袖。最終著手寫作,希望藉此書啓動一場教育革命,還給 學生無限的生命可能。

或許 你認 為大 學學歷 是就 業的基本條件。但在台 灣, 失業 人口 求職無 門的 兩大 主因 分別 是「技 術不 合(44.4%)」跟「工作性質 不合(27.3%)」,「教育程度 不合 」僅 僅佔 總失業 人口 的 6 .6 % , 低 於 「 年 齡 限 制」的 19%。事實上,隨 著人 民受 教權 普及, 擁有 大學 以上 學歷 的台灣 人從

「我喜歡讀書,但我讀我喜歡的書。主動學習自己想探索 的領域,擁抱真實經驗,永遠比追求標準、聽令行事更熱血、 更有幹勁、更充實。」戈雅在接受 Awakening 專訪時,臉掛微 笑,充滿自信:「解構制式的課程架構,讓學生自由探索,熱情 自然會驅動動力、激發潛能。這樣,才叫學習。」

2007 年起,始終蟬聯「最 高失業族群」的寶座。

今日中國大陸也有類似處 境。根據 2012 年<中國家

出書至今短短半年的時間,戈雅已行遍美國各地,接受媒 體採訪,出席無數講座邀約。他曾在哈佛大學與世界頂尖學者 對談,今年三月將美國德州的 SXSedu 教育論壇演講。同樣受 邀演說的包括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edX 雲端課程 平台總監阿南特.阿家瓦爾(Anant Agarwal)等人。

不要想自己能搶到哪份工作 想想自己能為社會做什麼 「10,000 小時的專著,是美國學者發現的成功秘密。」創 投公司主管、接棒啓蒙計畫參與者沈家慶在臺灣創意行動力聯 盟發表見解:「如果一個學生能在十五歲找到自己的方向,每天 八小時,每週五天,鑽研十年。二十五歲時,這個人相當於具 備 20,000 小時的專業功夫。 「但放眼望去,太多人考大學只是為『一了責任』。沒有專 業與熱誠,談何『人才』可言?」 想獲得收入,必須創造價值。成功的關鍵恐怕不在學歷, 而在你能為社會做什麼。

庭金融調查-中國城鎮失業 報告>指出,21-25 歲勞動 者中,擁有「大學及以上學 歷」的人有 16.4%失業,遠 遠 高 於 其 他 族 群 。

「在經濟蕭條期間,年輕人 不可避免的面臨失業、低薪 的處境。但當經濟回穩,可 能會造成另一個後果:僱主 寧可選擇剛畢業的新鮮人, 不願聘用長期失業或閑置的 青年。」國際勞工組織 ILO 在 2010 年提出警告:「若 果真如此,這群青年恐怕將 成為永遠隔離就業市場的 『 失 落 的 世 代 (Lost Generation)』。」

7


試刊號

圖/楊家霈

想做什麼?

你內心中最渴望的是什麼?

你所擁有的一 切, 真的 是你 要的嗎?

你害怕改變嗎? 8


試刊號

Let’s Talk About 行動學習! 文/楊家霈 圖/沈潔伃

創辦人談行動學習: 行動學習,就是透過移 動增加經驗知識。經驗 知識是為了和套裝知識 作區別,而所謂的經驗 知識,就是透過感官來 學習。這樣的目的,是 為了爭取第一手經驗, 不是透過記者或作家轉 述,也不是課本整理過 的;而是你直接,充分 運用自己的五官來感受 而收到的。 在行動學習時,也要考慮到現實面:是否有行動、獨立的能力?是否有相當的安全感, 會不會太依賴家裡給的舒適? 每一次行動學習的經驗都要帶到下一次的行動學習做運用,所以並不是一次就能到 位,而是在一次次中累積成習慣的。 需要注意的是,外國的行動學習可分為兩種:專注於提升語言,或認識文化。無論是 哪一種,都需要一位有當地生活經驗的老師,因為行前準備很重要,需要一位有當地文化 背景的人帶領你先熟認識當地的生活環境及語言。 在行動學習中,同時需要磨練「五生」:生存磨練、生命、生技發展、生命修持。 行動學習就是一種尋找自我的過程。這是在課本上找不到也學不到的;但你可以在一 次次的探索中找到。做為一位老師,行動學習需要注意那些事? 首先,你必須擁有「性格調育」和「團體動力」的知識與能力,不然自己會從生活瑣 事中先瘋掉!Ex:是誰把這個飲料瓶丟在這裡?不是每次檢討會都說要清洗完壓扁後才丟回收 的嗎?這是要講幾次?!!! 再說,每個人不同的性格在團體中都會表現出來。有的同學較節儉、有的較沒耐性、 有的習慣插話、有的太早起會發脾氣等等…,老師都要做適當的引導和調整。 至於學生,你們就各憑本領吧! 這就是個機會,盡你所能去吸收、去問、去學習! 9


1 2

試刊號

一切就

學習前

配 責

通識瞭解

行動

冊 作手

個人主題

這個主題可以是一個事件 (ex:日本 311 海嘯)、一個 地區(ex:台灣)、或一個抽 象的事物來確定自己的個人主題

決定主題

大 家 分 組 去查 資 料, 通識瞭解 可 以 找 歷 史 、 經濟 、 政 治 、 文 化 等 背景 知 識,再分享給其他同學,這樣大家就對旅行 地有通識的了解庾基本認識。

每一次行動學習中,雖然大家的行程一 樣,但注重的點可以因人而異。 要找到自己的主題,首 個人主題 先 , 要 先 找 到 你 關 注 的領域,找到後把你 好奇的現象或問題通 通寫下來。接著,尋找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的 線索,最後設定採訪的目的與目的地! 當一個班級去行動學習,學生是主 導,老師是引導。 學生要擔負的責任有:一,學習方向 設定;二,行程規 畫;三,食宿交通安 分配責任 排;四,做記錄。

老師則是在學生迷失方向時給建議,鼓勵 與態度修剪。 人文行動高中是以「中央政府」分 配幹部職位,歡迎參考: *行政院長:主要領導人,是老師和同學間 溝通的橋梁,要不定時關心各幹部,並主 持每一次的檢討會議 *司法院長:管理團體秩序。執行團體規 範,集合同學並點名 *環保署長:管理團體寢室及公共區域整 潔,安排並監督值日生 *衛生署長:保管簡單醫療用品,並注意垃 圾分類、清潔 *內政部長:管理寢室內務整齊,保管公共 物品及採買團體所需物品。食宿安排。 *外交部長:發感謝卡和禮物,外交接洽等 *交通部長:查詢每天交通路線,帶路並統 一買車票 *新聞局:這是一個團隊,負責拍照、記錄 並出版校刊 *財政部長:管理團體公費與公費記帳。 有了個人主題及個人行程後,大家 一起把共同(或大多數人)想去的地點找出 來,設定共同行程。個人行程占 40%; 團體行程占 40%;休閒行程占 20%。 幹部則要開始 工作內容,像環保署 一切就緒 要開始排值日生、司 法院要列團體規範並 在幹部報告時和同學討論、 內政部要買公物、外交部要開始製作感 謝卡和禮物採買等。 在這個階段就要把行動學習的全部 行程確定下來囉!

手冊是行動學習必要的物品之一。這裡 包括行程細流、各幹部職位、每位同學聯絡 方式、值日生表、團 體規範、各住宿地點 製作手冊 資訊、當地交通資 訊、需帶物品等。 手冊完成大家可以圍成一圈,看著行程 細流把每一天都跑過,讓大家有個完整的概 念,這也是行前準備很重要的一環喔! 10


試刊號

分享會

行動

每天下午或晚上開分享會。圍成一圈,大 家簡短分享今天的收穫,並說明明天對自 己的計畫。雖然行程一樣,但不同的人所 接收到的東西不同,這樣的分享可以增加 大家的廣度。

學習中

團體檢討會議 每一至二週來個團體檢討會議。檢討內容 包括這段時間對其他同學的讚美和建議。 除了同學個人外也可以針對整個團體氛圍 做建議。

幹部檢討會議 行政院長一週要集合幹部做約半小時的幹 部檢討會議。當然每天關心幹部也是很重 要的。一個好的領導者一定要了解部屬的 情況!

記錄 行動學習中的記錄非常重要,你可以寫日 記、做筆記、拍照等等。最後一天再往回 翻時,你會看見自己的進步與不同!

整理 趁著記憶猶新,為自己做個結語。然後,把你的個人主題也整理起來。 可以做成一本書、專題報告或電子簡報。

行動 學習後

幹部檢討會議 把這次行動學習幹部改變的地方記下來,可以讓下次的行動學習更順利!

團體檢討會議 最終的檢討會議。鼓勵同學的成長,也給他你對他最真誠的建議!

分享 把你的故事分享給其他人吧!你可以和別人分享行動學習中的生活經驗或 個人主題的發現!分享中往往也會讓你的學習印象更深刻喔! 11


試刊號

郊遊?學習? 旅遊 自己組團或參加旅行團,地點以觀光景點 為主,通常是休假期間,以放鬆休息,拍 照,買當地名產,完成夢想為目的。

行動學習 學生安排行程、設定學習目標等等;藉由實際的 行動,認識新知識或經驗。 可自行前往、自組小團體或整個班級去。如果是 班級,老師扮演的角色為學生態度輔導、引導和 鼓勵。地點不限。若是一群人,建議每天有一段 時間讓大家分享、沉澱,交換不同角度的思維。

遊學 希望提升語言能力或 獨立而離開家鄉或到 外國求學。學習內容 為當地學校課程內 容。就是換一個文化 背景不同的教室上 課。可參加遊學團或 個別申請交換學生、 個別遊學等方案。

渡假 以放鬆休閒為目的,地點多為陽光充裕的 海灘或飯店。休閒內容為聽音樂、做 SPA、 看 表 演 、 泡溫 泉、 游 泳 、日 光 浴 等。可全家同行或和朋友去,多在夏天。

傳統校外 教學 教師主導的戶外 課程。和課程科 目相關,有時是 去參觀課本上提 到的地點,加深 學生學習印像。 12


1 2

試刊號 圖文/朱祥寧

生命故事 當一個生活藝術家, 找那空氣中的點線面 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小 作品。 我向來都覺得小品作 家很可愛,堅持用自 己的語言,找到頻率 相同的崇拜者。 某天,我想出去流 浪,開始一段心的旅 途。讓世界在手中重 生,讓想法在腦海發 芽,找尋義無反顧的 堅持。

朱祥寧 我喜歡旅行,旅 行對我來說是對生 活的一種疼惜,讓 生命偶而大口深呼 吸的機會。

我,是一位喜歡笑的女孩,因為笑容能拉近人與人之間 的距離,把快樂散播於生活中。 在我的成長故事中,許多人都 扮演著重要角色,幾個知心好友、 幾個對我付出的老師、幾個身邊的 阿姨叔叔伯伯、還有跟著我一起成 長的父母。他們給了我很多的愛, 因此,我學會去愛別人,也懂得付 出的重要。我的父母,是第一次當 別人的爸媽,我也是第一次當別人 的小孩,所以我們都在磨合中嘗試 找到最好的相處模式。起初他們或 許不懂教育,但知道應該給我沒有

設限的人生,讓我在小時候就開發 自己的無限可能,總是支持我追尋 夢 想、 探 索 方向 , 這就 是 我 的 家 庭,我成長的地方。 我 從小 就 在體 制 外的 學 校 成 長,或許我的學習不專精於書本的 學科知識上,但最重要的是我學到 了 一種 態 度 ,一 種 對生 命 、 對 學 習、對事物的態度—誠摯、認真、 努力。 13


1 3 2

試刊號

這是我人生中一直秉 持著的寶物,也是我讓生 命更美的力量。除此之外 占據我生活中最大部分的 喜好就是藝術,我喜歡畫 畫帶給世界的色彩、電影 充滿意義的理念、還有文 字所記錄下的生活,當你 感受,藝術就擁有無限大 的 力 量 。 現 在 , 我 18 歲,追求更有能力的自己 是我的下一個目標,無論 做什麼事情都全力以赴, 因為努力過才不會後悔, 才能對自己負責。

我在這裡,因為我想尋找學習的感動。 我是朱祥寧,一個笑著尋夢的女孩。 我不一 定 聰明絕 頂、樣 樣 精通,但我永遠都願意學習, 用我大智若愚的智慧,繼續沉 澱著我彩虹似的夢。 我在這 裡 ,因為 我想尋 找 學習的感動,我是朱祥寧,一 個笑著尋夢的女孩。

生命中的轉捩點 2012 的夏天,我在舊金山 遇見自己。

每當我閉上眼睛,彷彿還 依稀能看見那階門口的白階 梯。還有轉角的雜貨店、綠色 招牌的洗衣店、堆滿書的二手 書店中,探索著每一條陌生的 路,呼吸著每一股美國風味的 新空氣。 對 於旅行,我或許 還是新 鮮人,面對一個嶄新的世界還 是不由自主的會產生悸動,體 驗心跳加速的緊張。 然而這條伴隨我生活兩個 月的街道,也因為熟悉而令人 感到安心。喜歡每天早晨太陽 的 照 射 、等 待 N 號 電車 的 時 間,還有從 POWELL 地下鐵出 站時,迎面而來的早安音樂。 期待每一個嶄新的一天,能望 著總是湛藍的天空擁抱整天的 好心情,能面對一個因為充滿 熱情而勇敢追逐夢想的自己。 今年夏天,我在舊金山擁有一 整段回憶。

現在我的故事必須回到三 年前,我選擇從人文國民中小 學畢業那刻,準備告別十五年 的體制外人生。到羅東高中接 受體制內的洗禮,因為我認為 我有足夠的能力面對另一面的 社會,不願意永遠被困在那個 只有幾個人的小世界裡,自甘 墮落。 上高中 後,我 過 著每 天搭 火車的日子,也嘗試靠著努力 彌補原本就不足的學業基礎。 經歷許多磨合,成績逐漸上 升、不斷進步,可是我卻對自 己越來越迷網。不懂這種考前 狂讀書,考後忘得只剩這次考 的多好、班排多少、贏了多少 人的意義。思緒就好像掉到一 個翻動的旋渦裡,生存在無限 循環的痛苦中。

14


1 2

試刊號

A beautiful life come from giving. 一個美好的世界來自 付出,不知道付出笑 容和笑聲算不算有貢 獻(笑)

會壓垮你的不是負擔 而是你扛起它的方式 一次高二的期中考,我終於對 自己徹底的失望。原因不是因為成 績不理想,而是我竟然選擇放棄準 備歷史考科,我上課時沒吸收進腦 中、下課也沒持續接觸,甚至期中 考前也不願意翻開那有如千斤沉重 的書本。我一直以來所堅信,也自 豪的特質似乎已經被打敗,因為我 曾經相信不管我多麼無知,或是 笨,也永遠會靠著努力繼續奮鬥下 去,這是我在體制外學校學習到最 珍貴的寶藏。可是我變了,因為我 發現,我學會了逃避。

University)的暑期先修班,也向學 校爭取到出國許可。對我來說,這 是我跨出自己很重要的一大步,也 是必要的停損點,如同緊繃的繩子 得到放鬆。這趟旅行是對生活的一 種疼惜,讓生命偶而有大口深呼吸 的機會。因此我飛過了半個地球來 到舊金山,這個充滿斜坡的城市。

舊金山真的好美,慶幸我不是 住在繁忙的市區裡,而是必須每天 搭著電車上下課。因此擁有沿路成 排的翠綠草地、優美的美式大房屋 和格外舒適與清靜的氛圍。在某些 於是我經歷了一段黑暗時期。 日子裡,我喜歡靜靜的待在自己的 思維中,不管是走在路上、坐在明 幸好,我在台北設計展發現了舊金 亮的窗邊,還是沉靜在畫畫的奇妙 山 藝 術 大 學 (Academy of Art 感受,一切的時間都是屬於自己, 15


4 3 5

試刊號 自己都覺得可笑。是我不敢面對 自學的未來伸手摸不到前方道 路,就好像在自己在黑暗的叢林 裡披荊斬棘,多麼恐懼、害怕。 而我選擇的只是在一條康莊大道 上跟別人比賽賽跑,競爭輸贏。 我沒有勇氣做自己,所以我選擇 一條被鋪好的路。 這次的旅行整個改變了我, 除了接觸了很想嘗試的油畫、展 開表現自己心情的抽象畫、了解 版畫製作的多樣化、啟發我持續 畫畫動力的插畫之外,我認識了 真正的自己,一個雖然醜陋但很 真實的我。因為了解自己,因此 願意為這些缺點做改變,所以嘗 試一個更美的人生。這一切都讓 我終於可以拋開一切繁雜的索 事,重新學習思考、反省,沒 錯,就是思考改變了我。 我花了許多時間沉澱心靈, 把在美國看到的很多感動透過筆 書寫在日記裡,文字是一種很神 奇的力量,明明是寫在紙上卻如 同寫在心上一般深刻,讓那時候 的我深受感染,思考許多發人省 思的問題。文字更具有長久的保 存性,讓此時的我又再次重溫當 時的感動,這就是我喜歡寫日記 的原因。

我學會更珍惜自己的目標,因為 讓天賦自由,所以要留一條能夠 奔馳的道路,不要讓心智不堅的 勇氣把夢想打散。當你決定了方 向,勇氣可以帶你走的更遠。我 將會把心打開,接受風吹雨打, 經歷考驗。不論成功或失敗,我 都會因此成長。

+

我 面對 的不 再 是需

要畏懼的世界,或許依舊 堅苦,但我不會退縮,因

在這段時間裡我還想了很多關 於自己深藏於表面底下的細微問 題,這是個強大的震撼彈,炸開 我隱藏很久的秘密。

為我已經打敗過自己。當

我是一個總是表現得很樂活的 人,一直以為自己很勇敢,對世 界十分正向又樂觀,我也永遠記 得畢業時同學老師給我的評語清 一色都是:開朗樂觀,可是我卻 挖開自己懦弱的一面。現在想起 當初選擇上羅東高中的理由,連

年夏天,我在舊金山感受

你用心體驗,一個行動學 習,真的能改變一生。今

到了蛻變的力量。

16


1 2 3

十月的天空 October Sky

試刊號

演員 傑克・葛倫霍

圖文/朱祥寧

克里斯・庫柏

蘿拉・鄧恩

這是一個關於改變的故事,相信 自己,就能創造不同反響的人生。 即使是如同宿命般與命運糾纏的人生, 也能因此抓住邁向新世界的繩索。 是的,就是宿命。你可能 會想何必用到如此嚴重詞彙, 但你能想像當你出生時就已經 被注定從事什麼行業的慘況嗎? 不論你喜愛什麼、擅長什麼, 都不重要,只有認命跟隨社 會,才會被認可。候默(傑克。 葛倫霍飾)就是這麼一位青年生 活在以開採煤礦為生的城鎮中,這裡,只有少數幾位幸運 者能憑藉著運動獎學金脫離煤 礦,其餘的人能選擇的路只剩 一條 ─ 戴上安全帽進入黑暗的 地底。

候默 的爸爸(克里斯•庫 柏飾)是一位管理礦坑的組長, 對他來說,挖礦就是他生命的 一切,即使面臨礦場衰敗、意 外接踵而來、罷工事件越演嚴 重,依然沒有放棄這個支撐整 個小鎮的礦場。因此他不能理 解候默對挖煤的不感興趣,甚 至是唾棄。沒有目標,沒有希 望,如同一股幽暗的濃霧壟罩 著候默,哦不!是壟罩整個小鎮 才對。而 1957 年,一則話題 十足的新聞爆發,蘇聯,發射 了世界第一發衛星。

一個很深刻的畫面,在充 斥著滿天繁星的夜空中,一顆 閃著光快速移動的衛星,在眾 目睽睽下,劃破夜空的平靜。 這一幕開啟了候默對衛星的好 奇,就是這一個念頭,悄悄在 生命中發了芽。

17


1 2 3

試刊號

當面對未知 無助的未來時, 我們能做的,只有相信自 己的感覺,跟隨心裡最真 實的聲音。因為錯失的機 會,將會成為一個遺憾, 而一個個沒努力過的遺 憾,最後會掩沒原本保有 的自信光彩。

我相當佩服候默真實面對 自己的勇氣,組成了火箭小 組,即使受到譏諷和一次又一 次的失敗,他們仍然不斷在失 敗中學習成長,努力達到自己 設下的目標。一群眼裡發射光 彩的孩子,要怎麼不吸引人欣 賞呢!經過一位老師(蘿拉•鄧 恩飾)的鼓舞激勵後,他們決定 參加科學展,一個城市裡的科 展。試射的火箭一次比一次成 功,圍觀的群眾也愈來愈多, 當他們對自己更有自信希望 時,爆發了火箭造成森林大火 的事件,他們成為了罪人。 故事中,候默想要的生活 不再是依循別人的期望,他渴 望進入天空探索,彷彿天空就 是與世界接軌的捷徑。他無法 理解為何爸爸不能贊同他的科 學研究,卻從來沒有錯過哥哥 的足球比賽。但我相信爸爸不 是不支持候默,或許他只是不 願鬆口表示認同,默默的在背 後提供協助。一次礦坑的意

外,打亂了大家的計畫,候默 的爸爸受傷了,可能永遠也不 能回到礦坑工作。候默為了家 計,決定代替爸爸的位子,進 入他一直以來所抗拒的地下世 界。 這一個插曲,讓候默真正 體驗礦坑,也因此了解自己確 實不喜歡這個工作。一個人如 果一開始選擇不要,可能是他 不夠了解或著只是憑空想像, 但直到體驗過後,會認識自己 的內心的聲音,這時候做的決 定,才更有說服力。儘管候默 在礦坑裡的工作很上手,但他 不滿足,畢竟他真正想擁有的 還是那一片天空。於是他開始 尋找掉落的火箭,計算飛行距 離,為了證明自己不是造成火 災的兇手。我很喜歡他的學習 態度,因為他總說: 「很難!沒關係。我會好好 學習的。」

最後終究是美好的結局, 火箭小組贏得了科展第一名, 回到家鄉,他們決定發射最後 一次火箭。候默邀請爸爸來觀 看,但卻遭到拒絕。這時候默 說:「研究火箭科學的博士或 許很偉大沒錯,但是他並不是 我心目中的英雄,你才是。你 一直說我們是不同類型的人, 但我覺得我們是一樣的,擁有 固執與堅持的特質。」父親跟 兒子的關係,總是帶著期望與 要求,當兒子無法達到期望 時,適當的處裡與面對總是每 個父親要學習的;而在兒子成 功闖下一片天的時,不願溢於 言表的驕傲,也是許多父親的 寫照。 但無論如何,當電影的最 後,父親將一生勞動的手搭上 兒子的肩膀、兩人相視而笑、 跟著一路上支持陪伴的朋友一 起抬頭看著最後一枚火箭飛向 天際,我們都知道:

這樣就對了!

18


試刊號

Awakening 啓程美國的教育之旅

19


試刊號

2012 年的暑假,4 位高中生為了探討美國的教育,展 開了長達一個半月的美國之行。他們到訪波特蘭參加AE RO教育論壇,隨後又前往尤金,西雅圖,他們在波士頓 走訪MIT與哈佛,又到紐約採訪 1 位同為 17 歲的高中 生,而後到舊金山的史丹佛大學以及洛杉磯作教育採訪。 過程中,參雜了多變因數與不確定性,伴隨著他們的 是隨時有可能被受訪者拒絕的風險,以及不知今晚是否會 露宿街頭的危險。想知道更多有關教育的議題嗎?想知道 這 4 位高中生如何共處一個半月嗎?請見下回Awakening 創刊號,並請密切鎖定我們的最新消息。

20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