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第一堂

Page 1

自由‧無縛 心淨/靜了, 看到世界上很多人受苦,會對別人的苦,感同身受; 心淨/靜了, 透過與自己、與他人、與世界的連結,了解自己, 在自由裡體現愛,活出無縛無囚的自然!


自由‧無縛 無縛(即自由、即解脫)是禪宗慣用語,也是臺灣人家庭慣用 語。意思是做自己的最真最自然最流動,不要作繭自縛(自設 框框,讓自己陷入困境)、作法自斃(自作自受)。

「生命教育」是什麼: 「認識自己,先懂得自己跟自己相處」; 認識自設了什麼框框,什麼事讓自己失真、失準、不自然。

沒有光害,才看得見滿天繁星 沒有音害,才聽得見地籟、人籟、天籟 什麼是光害? 就是成見。 對自己、對他人、對這個世界、 對過去、對現在、對未來的成見。 什麼是音害? 就是不斷重複播放、並且會強化這些成見的內心對 話。


內在的光害和音害,讓我們有視聽障礙,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這本手冊,將為您介紹《靜》坐,一套治理身心光害 與音害的實用方法。 讓我們能夠很清明地活在每一個當下, 還原最自然流動的生命力。 第一週 *每日練習~ (1)吃飯的時候,聽到自己咀嚼的聲音(至少練習 5 分鐘) (2)說話的時,聽到自己說話的聲音(至少練習 5 分鐘) (3)20 分鐘靜坐練習 (跟著語音檔或自行練習) (4)每天記錄你的發現(吃飯、說話,靜坐練習的觀察...)


目錄

《靜》坐是什麼?

• • •

工具箱:1+4+2 靜坐地圖 碼頭一、從身體出發

碼頭二、從感受出發

• • • • •

碼頭三、從心態出發 碼頭四、從理念出發 輔助練習一、呼吸慢走 輔助練習二、連天接地 照顧好當下


《靜》坐是什麼? 每天花點時間,靜靜地坐著。 看著「鏡」中的自己。 心「鏡」,看的不是外表, 而是,日常生活中沒有察覺的身心後座力。 聽到了一句話,回了一句話, 給了一個眼神,接受了一個表情, 看見一個畫面,聯想到一段過去... 一切都發生得太快,來不及沉澱、消化, 還搞不清楚發生了什麼,就已經撞上。 然而,真的過去了嗎? 靜靜坐著,才發現~ 焦慮,還卡在我那滑動螢幕的指尖, 怕痛,還揪著心口, 來不及,還抓著我的胃, 懷疑,讓我昏昏欲睡.... 有好多被侵犯、被羞辱的記憶,


有很多不被喜歡、不被肯定的記憶, 它形成了一個個迴圈。 以為過去了,其實沒有過去,沒有解決。 這些迴圈還一直在。

靜坐,就是來照見,日常生活中一舉一動、每個起心 動念,殘留在身心的後座力,斟酌還有多少「接受度」、 「照見度」 和「自由度」。

只是照見,不用急著解決,也不用判斷, 只是很單純地看到、聽到、感覺到。 最奇妙的是,當我們看到、聽到、感覺到了, 就會有機會讓後座力還原,歸零, 我們內在的接受度、照見度和自由度,也會越來越強。 以呼吸為抹布,輕輕拂去鏡面塵埃, 看見,心底深處的那個人。 當心靜了,會發現,其實,可以更靜、更清明。 在靜/鏡中, 重新連結自己,連結世界。


工具箱 1張靜坐地圖+4座碼頭+2種輔助練習 透過靜坐,可以照見日常生活中一舉一動、每個起心 動念,所殘留在身心的後座力。 靜靜坐著,並非漫無目標的發楞,而是有目標、有方 向的。這個目標不是為了達到,這個方向,也不是為 了侷限其他可能性。而是提供一個具體的、方便觀察 的參考點。 透過一張靜坐地圖,大家各自去尋寶,才可以照見: 旅途中,會著急嗎?會不耐煩嗎?如果沒有挖到寶, 會忌妒別人或失望嗎?會感覺自卑或驕傲嗎?會有得 失心嗎? 不管照見到什麼,都拿出「四座碼頭」來鍛鍊。靜坐 的時候,很像在實驗室裡,外在環境的影響被降到最 低,所以,能把問題單純化,一次只面對一種身心的 汙染,然後,試試看,哪一座碼頭處理這個問題最有 效。


實際生活情境,會遠比靜坐中所面臨的還要複雜得多。 不過,至少先在實驗室裡,有挑戰成功的經驗。當成 功的經驗多了,回到生活中,「碼頭裝卸」高效益的 機率當然也比較高。 除了靜坐,本手冊也提供另外兩種銜接日常生活和靜 坐的輔助練習。 在我們所處的時代中,資訊爆炸,生活型態繁忙而緊 繃,要一下子進入「靜靜坐著」的狀態,可能不太容 易,所以,這兩種練習,可以做為靜坐前的暖身動作。 然而,它們也可以是獨立的練習。 這兩種練習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如何把靜坐中培養的 照明力和寂靜度,用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


靜坐地圖 語音檔~

* 8 分鐘版 (調姿勢)

一、姿勢: 脊柱拉長,後腦打開,舌尖輕抵上顎。 頭接天,臀坐地,手肘放鬆,重量交給大地, 放鬆、再放鬆。 二、暖身動作:換鼻呼吸 最快把身心粗躁還原沉澱的呼吸法,就是換鼻呼吸。 右鼻呼→右鼻吸→左鼻呼→左鼻吸 右鼻牽動交感神經,代表陽; 左鼻左鼻牽動副交感神經,代表陰, 右鼻是開張、左鼻是放鬆, 一開一合,身心就會開始沉澱。 三、(細)長呼吸/大呼吸 當換鼻呼吸將身心安頓了,就可以進入細長的呼吸。


在每一口呼吸裡斟酌:找呼吸的最適量,讓身心最寂 靜、最放鬆、又最清明。 在自然的狀況下,呼吸的節奏、長度,會漸趨穩定, 如果忽快忽慢、忽大忽小,代表心緒仍然是混亂的, 尚未安穩下來。 這時候,可以沿著前半身中線,來感覺呼吸,例如: A. 在鼻頭感覺吸氣,在心窩感覺呼氣 B. 吸氣,從百會吸到會陰;呼氣,從會陰呼到百會 C. 吸氣,空氣經過皮膚拉入丹田;呼氣,從丹田經過 皮膚往外推出。 四、短呼吸/小呼吸 身心越安靜,所需的呼吸量會越小, 這是自然的發展。 當呼吸漸漸的短、漸漸的小, 就會從長呼吸(大呼吸)轉成短呼吸(小呼吸)。 過程中,呼吸不會喘、也不會斷續不流動。如果沒呼 完氣就停,或者,沒吸完氣就停,代表身心不夠清醒 放鬆,還有人為的控制。


呼與吸之間可以停,這個停是自然的停, 越安靜越容易感到呼與吸之間的停格! 當短小的呼吸穩定了,橫膈肌或腹部的起伏,可能就 不再那麼明顯了。這時候,可以把呼氣注意力放在心 窩、丹田或鼻頭。

每次靜坐,拿起這個地圖,試著從一走到四 如果迷路了,就退回上一步驟,或者從頭開始。 一次又一次,反覆練習,來回摸索, 只要有過完全靜下來的感覺,那感覺,會變成一個定 格的畫面,隨時隨地幫助您想起真正的自己。 內在的導航力,會越來越強。 下次,即使恐慌、低潮襲擊,都知道該怎麼帶自己走 出來。

未完待續… 歡迎來上課 報名連結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