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木柵山城願景茶會企劃書

Page 1

「地區綠色環境資源整合規劃」 工作坊企劃書

木柵山城願景茶會

主辦單位: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執行單位: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日期:2018.1.3(四)

1


一、活動背景說明 本團隊過去受都市更新處委託,推動「Open Green」系列計畫,依此計 畫發展成果,依據各地區土地型態、產業發展、居住特性,歸結本市都市空間 型態,如商業類型(commercial)、住(商)混合類型(Residential/ SubUrban)、棕地類型(Brown Field)、鄉村類型(Rural)。 過去執行類型以住(商)混合類型(Residential/ Sub-Urban)為主,如大安 區、大同區、萬華區,執行期間以五種樣態綠(生活綠、生態綠、產業綠、社會 綠、倡議綠)中的生活綠、產業綠及社會綠觀點操作,自 104 年度執行城郊類型 (Rural)類型生活圈,選定文山區仙跡岩生活圈,因應在地依山環境的防災、生 態課題,今年度嘗試以生態綠、生活綠觀點切入,甚至增加韌性城市、防災概 念,回應生活圈內淹水、土石流等議題。自 104 年度至 105 年度間,盤點生活 圈內發現許多水系資源,如萬盛溪、瑠公圳、瑠公圳興福支線、霧裡薛圳,水 圳雖已不敷使用,但其遺留之畸零地空間具有回應氣候變遷課題之潛力,因 此,本計畫收斂仙跡岩周邊生活圈的山林、水系課題與因應對策,依據山、水 及地區綠色基盤來發展依山地區的 Open Green 綠空間營造計畫,將持續聚焦 於兩大主軸操作: 主軸一:都市水圳遺線與歷史軸帶復育(歷史文化面) 主軸二:氣候變遷與都市綠基盤營造

今年度,希冀擴大範圍,從仙跡岩生活圈(萬隆、景美一帶),拓展至木柵生活 圈, 辦理「地區綠色環境資源整合規劃」委託專業服務案,為凝聚在地綠生活 願景,思考依山近郊環境課題及發展方向,並持續盤點木柵地區具有潛力的綠 空間資源。

2


二、整體操作範圍 早期文山區的先民,從淡水港出發,沿著新店溪、景美溪逆流而上開墾, 康熙末年逐漸踏入景美地區,發展出許多聚落,包括十五份庄、溪仔口、萬盛 庄、景美老街、溝子口、埤腹、中崙尾、馬明潭、木柵、炮子林等,由於後期 因景美、木柵曾有渡船口在此處,成為貨物的集散地,進而景美、木柵發展成 街肆,帶動地方商業發展。 1968 年木柵、景美則合併,成為台北市的轄區。1978 年時期,興隆路、 保儀路進行拓寬,而 1979 年時期,文山區進行都市計畫,陸續新增道路,也 開始帶動地方發展。早期產業以煤礦、商業市集居多,山區則以茶產業為主, 文山區內設有考試院,又鄰近公館台大區域,行政區內有政大、世新大學、中 國科大,大專院校多,許多教授、仕紳居住於此,是屬台北市文教區域。 本次工作坊擴大範圍,自仙跡岩生活圈,拓展至木柵生活圈,西自木柵路 一段起,東至木新路,北自和平東路三段,南至景美溪,盤點木柵相關課題, 及發展未來願景。

圖、文山地區聚落分布圖

3


生活圈 仙跡岩

地區 十五份庄

歷史人文環境 又稱興福庄,清代時期即有先民開墾,較多許家人,

北側生

形成許厝聚落,有稱上厝許、下厝許,村內有一溪流

活圈

(萬盛溪又稱大溝)經過,貫穿其間。在地信仰以會元洞 清水祖師廟為信仰中心,於同座廟宇內設有許家宗 祠。因過去仙跡岩曾設有煤礦,其中興隆路段曾有載 運煤礦的台車鐵軌行經。 溪仔口

今新店溪與景美溪交匯處東岸,形成沖積浮覆地形, 先民移墾至此,是最早的渡口,比景美老街還早。此 處有萬慶岩清水祖師廟,為此社區當地的主要信仰中 心。後來因地形逐漸沖積,並將此處開闢成帶狀公園 萬慶公園。

景尾

瑠公圳由新店引水過景美溪時,在河上架設竹管橋讓 水通過,此渡水之灌溉設施稱「梘」,啟端在新店稱 「梘頭」,末端在景美稱「梘尾」。後因有渡船口,成 為石碇、深坑至景美的轉運樞紐,帶動當地商業發 展,進而形成市集,有景美老街,民國時期,因拓寬 道路需求,市集聚集處漸從頂街移往下街發展。

仙跡岩

溝子口

漢人最初出入木柵,泰雅族人常出沒仙跡岩和鯉魚山

南側生

之間阻撓,漢人遂在兩山夾峙處設有隘口。日軍侵

活圈

台,義民即據守隘口抵抗日軍前進木柵。溝子口位於 仙跡岩南側,考試院附近,今木柵路一段至二段光明 路以西之地,因將附近山水洩注景美溪之出口而得 名。 埤腹

景美開闢之同時,移民也沿著景美溪向木柵移墾,或 乘船來到埤腹、溝子口地區,或由景美攀越景美山, 經隘口尾來到埤腹鯉魚山一帶。埤腹為現和興路一 帶,因景美溪自東往西流,至此成 U 型曲流,有如人 腹,又流域內有大埤,乃稱埤腹,即今木柵路 1 段以 南地區。昔時一片農地,27 號處有一土地公廟,且旁 有一老榕樹,為在地精神指標。

馬明潭

文山分局秀明路至木柵路 2 段處,因位於仙跡岩南側 鯉魚山附近,因地勢低窪,早期遇颱風豪雨,則變成 4


生活圈

地區

歷史人文環境 水鄉澤國,因此而得名。目前多為山莊型社區居多。

下崙尾

現木柵公園及萃湖附近,因位於馬明潭南側的山輪 下,地勢較高、灌溉不易,地勢較高處,雜草叢生成 為牧牛之地,稱為牛埔(崙仔尾),後來形成公墓地。下 崙尾位於牛埔下方因此得名,後來先民於下崙尾處進 行開墾,原中崙尾及下崙尾地段合併為下崙尾。沿著 下崙尾有一下崙路,原曾為一小溪流,後來填蓋成道 路,因此成為蜿蜒型態的路徑。

中崙尾

中崙尾即現今忠順里、明興里周邊社區,位於牛埔(崙 仔尾)南側中段處而得名。與下崙尾乃是同一條山崙 線,向南行向之尾端而取為地名。頂、中、下崙尾, 總名「崙仔尾」。自明道國小運動場處,向南至忠順廟 處為頂崙尾。自明道國小運動場處向西至興隆路處為 「中崙尾」。再向西至光明路為「下崙尾」。

木柵

木柵地區每 9 年一次之迎神賽會,是在此處舉行,在 渡賢橋處(炮仔林)形成市集,有茶館、酒肆、雜貨、布 疋、中藥等店肆,遠在小格頭等地山區之農產品,都 擔負至此出售,換購日用品回去,北宜公路築成後, 交易場所轉移至新店,此外擺渡渡口北移至道南橋萬 興抽水站附近,加以開元街店肆迅速發展,炮仔林山 麓市集,就自然的沒落廢棄而成農耕地。附近有文山 區公所、文山公民會館,為文山區主要行政區域。 其中社區開始逐步有青年創意團體進駐,如岸汐職人 聚落,一群青年 maker 參與,並希望帶動木柵地區畸 零空地的發展。

5


圖、工作坊討論範圍-仙跡岩及木柵地區 三、工作坊議程 【木柵山城願景茶會】 

時間:1/17(三)PM14:00-17:00

地點:文山公民會館-舊館

議程內容:

(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三段 189 號)

時間

內容

參與人員

備註

14:00-14:10

集合/報到

全體

10min

14:10-14:30

木柵生活圈地區發展

經典工程顧問

20min

草案說明

有限公司

14:30-16:00

木柵生活圈課題盤點討論

全體成員

70min

16:00-17:00

改善策略與方法及綜合討論

全體成員

20min

6


四、討論議題 1. 木柵生活圈發展課題盤點,包括公有地閒置、產業發展議題、交通議 題、社區淹水課題等。 2. 盤點木柵生活圈具有潛力的公共開放空間,原為閒置空地,未來具有潛 能進行改善,藉此成為社區交流空間,帶動社區活動等。(如廢棄麵線 工廠、轉角閒置綠地等)。 3. 盤點木柵生活圈內具有潛力的社群團體,未來有機會共同協力,營造共 好生活的團隊夥伴,如文山社區大學等。 4.

為凝聚在地綠生活願景,針對現有木柵生活圈相關課題及潛力,提出 未來發展願景與想像。

五、工作進度說明 時間

內容

照片

2017.08.24(四)

協助岸汐討論景美街區活化

2017.08.28(一)

文山社區大學課程討論

2017.09.11(一)

都市更新處-都市更新單元策 略點改造討論會

2017.09.29(五)

協助人文渡口及岸汐 140 開 幕

7


時間

內容

照片

2017.10.15(日)

明道國小-興隆桃花源工作坊

2017.10.23(一)

都更單元水圳開蓋設計討論 (友座建設公司景觀設計師討 論方案)

2017.11.07(二)

參與式預算協助萬盛里提案

2017.11.06(一)

雙北水圳論壇發起籌備會議

2017. 11.09(四)

世新大學討論 USR 計畫

2017.11.15(三)

與文山社區大學、岸汐職人 討論未來行動計畫

8


時間

內容

照片

2017.11.21(二)

迎向水環境的設計工作坊

2017.11.24(五)

與大安區大學里文山區萬盛 里討論擋土牆的參與式預算 提案

2017.11.29(三)

與水利處討論水圳潛在點空 間的空間討論

2017.12.01(五)

萬和公園開蓋計畫會議

2017.12.07(四)

《尋找萬盛溪的水路記憶》 共創工作坊

9


時間 2017.12.09(六)

內容

照片

《尋找萬盛溪的水路記憶》 共創編織親子工作坊

2017.12.23(六)

文山社區大學共創編織工作 坊

2017.12.28(四)

萬盛溪踏查(自辛亥站到寶藏 巖)暨討論寶藏巖及文山藝術 行動發展計畫

2017.1.2(二)

木柵地區踏查與討論 

第一站:再興中小學(1950 年以 前景美鎮與木柵鄉的交界)

第二站:馬明潭地名及範圍、馬 明潭福德宮

第三站:啄鼻番仔嶺(木柵戰俘 營)

第四站:文山區的文化資產-革 命實踐研究院院舍

第五站:牛山、牛埔

第六站:木柵公園、萃湖

第七站:安康社區的前世今生(安 康平宅轉型)

10

--預計辦理--


圖、2017.1.2(二)踏查木柵馬明潭地區路線 六、預期效益 1. 盤點木柵生活圈周邊環境課題 2. 研擬文山區木柵周邊生態、因應氣候變遷、公宅發展的操作策略,並歸納研 擬系統性的木柵地區發展計畫。 3. 盤點並綜整木柵地區執行的策略地區。 4. 發展依山地區的潛在空間及維護管理機制,促成在地協作平台等。 5. 預計於木柵生活圈擇點至少一處潛在空間。

11


七、宣傳方式 1. 社區里辦公處 2. 網路宣傳:村落之聲網站、依山小綠洲FB 3. 文山社大宣傳

12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