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71414 鄭致和 駁二水岸餐廳設計

Page 1

-駁 二 水 岸 餐 廳 設 計-

CHIH HE CHENG ARCHITECTURE PORTFOLIO


滾滾長江東逝水

Resume


致和 CHIH HE CHENG

國立高雄大學 建築學系



基地分析 Base Analyses

設計概念 Design Concept

設計圖面 Floor Plan / Elevation / Section / Perspective

建築模型 Building Model



基地分析 Base Analyses



日照 風向 視野 面海側向南,西南向可看到夕照, 基地旁無其他緊鄰建物有西曬問題, 風向夏季西北風,冬季東北風。

周邊景點 在基地正對面的大勇倉庫群的崛 江街,有塗鴉牆讓遊客駐足拍照。更 大範圍看可包含蓬萊、大義及棧庫群。

交通動線 大部份人、車流由大勇路進入基 地周邊,少部分由蓬萊、大義倉庫及 輕軌站步行至此。

產業發展 清朝時即有瀨南鹽場,日治時期 高雄港開港後,鹽埕逐漸成為政經中 心,民國時期服務頁商業拆船業興盛。

地理區位 基地位於高雄市鹽埕區的駁二藝 術特區,主要作為藝文展演以及文創 發展的場域,基地的使用區劃為休閒 專用區。



設計概念 Design Concept


原本分別明確的海洋與陸地,因為海浪 的躁動不安,逐漸模糊了海陸之間的交界。


我將主體我設計概念分為三個部分,歷史脈絡、新舊融合以 及人群流動,三者存在層級的堆疊也同時相互整合。 歷史脈絡,鹽埕是一個充滿文化底蘊的地區,它是高雄非常 早期就開始發展的區域,從清朝的曬鹽場到日治時期逐漸成為政 經中心,再到民國時期工商業蓬勃發展,還有拆船業的興盛,更 有美軍的文化加入其中,而後逐漸衰退,近年憑藉文創產業進駐 再次獲得活化動能。鹽埕就是這麼一個在時代浪潮之下,不斷翻 湧蛻變而成為今日的模樣,所以我想做一個拍打在岸上將瞬間凝 固成永恆的浪潮,象徵著鹽埕發展的歷史縮影。 新舊融合,由於此次的基地上有舊建物,必須在保有舊結構 的基礎上,加入新的設計,我覺得這和鹽埕很像:在現今的時空 中,卻能夠找到舊時代的味道,並且和新事物和諧共存。我在舊 有的水平垂直的系統中,在平面以及量體上,以弧形元素做為新 的設計,在立面以及內部的結構和空間佈局上,還是能感受到舊 結構存在,並且與新置入的樓板融合出獨特的味道。 人群流動,以浪潮作為主要的概念意象,除了在造型上的呼 應,我也觀察了海浪的運動形式:海浪是變動而且曖昧不明的, 它界定了海陸的交接,也不斷將水往復的帶來帶離陸地。我希望 進入這個建築的人們,也能恣意的在高低起伏與海陸間遊走。而 也透過人流的行為約化成頂棚的形式,在虛實之間暗示了行進的 動線。

新舊結構與量體關係示意



設č¨ˆĺœ–é?˘

Floor Plan / Elevation / Section / Perspective


一樓平面配置圖


FLOOR PLAN

二樓平面圖

地下一樓 平面圖


ELEVATION 東立面圖

北立面圖


A-A’剖面圖

B-B’剖面圖

SECTION


PERSPECTIVE

由斜向空拍的視角,強調人群在海陸之間,在 樓板的高低起伏中,形成自在悠遊的流暢動線。


室外透視圖



建築模型 Building Models






我的餐廳主體是燒肉店,但考量到營業的型態,主要客源來的時 段會在傍晚開始或是週末的午晚餐時段,所以將一樓設定為咖啡廳及 文創小舖複合式空間,二樓才是燒肉店,因為燒肉店的來客通常為聚 餐形式,以訂位方式特別來到這裡居多,而且用餐時間較長,所以安 排在二樓,擁有較沈浸而且視野更好的空間體驗;咖啡廳則因為其隨 心而過可能就會進入的商業形式,所以安排在方便進出的一樓空間。


座位燒肉店主入口的大樓梯,正對的是崛江街人潮聚集的塗鴉 牆,遊人雖然無法直接跨越輕軌抵達,但還是能產生想要往餐廳聚 集的效果,而上了樓梯之後,可能會進入店內用餐或是由屋頂結構 形成向隧道一樣的通道通往面海的露天平台。 一樓部分的咖啡廳,則分為面向輕軌側的主要入口,還有面向 海景在露天平台下半戶外空間的次入口,而兩邊都設有服務的吧台 ,讓不論來自各個方向的人流或是在想要在室內休息或戶外賞景的 遊客,都能有很自在方便的空間體驗。 而整個工作區域由中間的弧形樓梯和向上的通風塔形成服務的 核心,將一、二樓的垂直動線串連,也將一樓的吧台、儲藏空間、 電梯,以及二樓的廚房、冷熱食調理區、儲藏室冷凍空間、洗碗區 、炭火區等不同的空間以這個塔狀空間為核心向外發散,形成方便 內外場人員進出的動線。



根據基地分析的結果,因為向東南側有較好的水景以及大港橋 等景觀,所以將量體設計由西向東是高、次高、低,二樓餐廳也有 西向海面延伸,以達到最好的觀景效果,而面海的觀景樓梯,則安 排的一部分的戶外座位區,因為我想要達到讓建築與水岸更加親近 而且模糊交界的感受,所以設置了一個無邊際的小水池,小孩可以 在其中玩水,也在視覺上柔化的海陸的邊際。 敷地計畫則以延續恣意遊走的空間體驗為主軸,創造流暢同時 也有趣味的行走動線。



THANK YOU

a1071414@mail.nuk.edu.tw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