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月刊姊妹刊物
全
方
SciTech Reports
創刊於1982年
位
視
野
.
科
技
人
關
懷
科技報導 432 S c i Te c h
Reports
1
每月15號出刊 scitechreports.blogspot.tw
2017.12月號
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與法規挑戰--4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7 與會分享:永續科學國際研討會--8 新儒林外史:產學媒合作篇--10 周緣性淡水魚類是淡水魚還是海水魚?--12 藝術與科學跨領域研究——臺大音樂認知心理學教授蔡振家專訪--14 生理時鐘的漫長研究終獲2017諾貝爾獎的青睞--17
陽明大學聯合國內、外研究團隊 藉由幹細胞技術再生視網膜 陽明大學,〈跨國研究團隊重大成果:視網膜再生新突破〉,2017年11月17日。
【本刊訊】現代人的生活離不開電腦、手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再將其個人專
機,在大量使用3C產品之下,使得罹患眼部
屬的iPS幹細胞分化成「視網膜色素上皮細
病變的患者越來越多,而這些眼部疾病往往
胞」與「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成功的讓
是不可逆的退化,最終會造成患者逐漸地失
視網膜細胞自體進行再生。
明。近期,由陽明大學、臺北榮總、交通大
另外,研究團隊也針對視網膜已嚴重受
學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損的患者,進行體外具有感光功能之「3D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CSD)的研究團隊
立體類視網膜組織(retinal organoids)」
利用幹細胞,成功培育出「視網膜色素上
的研發,這項技術能夠在實驗室中培養出
皮細胞」與「視網膜神經節細胞」。
與人體視網膜接近的組織細胞,且對光照
眼睛為靈魂之窗,然而,根據統計,臺灣 目前65歲以上的人口,患有老年性黃斑部病
有初步的感光功能。目前,這些組織也透
科學月刊12月號【諾貝爾獎特別報導】上市! 當期介紹請見24版
過疾病模式動物進行相關試驗與測試。
《科技報導》稿約
變約占10~15%,而這些患者當中有30%(大
與此同時,這項技術也結合交通大學3D
約5~10萬)的人會隨著病程的演進,使眼睛
列印組織工程技術,成功將iPS幹細胞分化
本刊為科技新聞刊物,除了提供當月重要
內的視網膜、感光細胞等結構病變且產生不
生成視網膜神經節細胞,並形成長達2公
的學界、政策、產業訊息外,並有學者專
可逆的退化。在各功能逐漸喪失之下,產生
分神經軸突,而達到進一步形成視神經神
家針對科技(含醫療)政策、教育、產業相
隧道視覺(tunnel vision),甚至最後連中央
經傳導功能的視神經結構,若將這些技術
關的時事發表評論或提供專業意見。竭誠
視力都逐漸消失,進而失明。
整合,將有助於開發視網膜的再生醫學。
而對於眼睛產生黃斑部病變的患者而
研究團隊也期望透過各單位學者的努力,
言,目前臨床的治療方式為在眼睛內注射
共同串聯起視網膜治療相關技術與平台,
抗心血管新生藥物,每1~3個月就要進行
未來能夠早日應用在患者身上。
藥物注射,且療程需持續終生,對於患者
研究團隊之一的邱士華表示,2012
而言,不論在經濟或心理上都有沉重的負
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山中伸彌教授在今
擔與壓力。若是視網膜已嚴重損壞或感光
(2017)年3月份也發表利用自體幹細胞
細胞已萎縮的病患,目前則未有藥物能進
治療老年黃斑部病變患者,且成功挽救患
行有效治療。
者的視力。目前,臺北榮總也已和日本相
歡迎關心臺灣科技發展的您,就上述方向 踴躍投稿。寫作時請依照稿約: 一、 避免學術專業論文寫作格式。 二、 字數盡量在 2000至 5000 字內,可附相 關圖或表至多5張。
三、 請遵守著作權法,如有著作權爭議(包 括圖片),由作者自行負責。一經投稿, 即視同授權刊載。 四、 稿件刊出後 將致 贈當期刊物一本及 薄 (稿酬將於刊出當月月底寄發,由第一 作者代表簽收)。
因此,研究團隊期望透過幹細胞,讓眼
關醫院合作,未來也會將這些新技術引進
睛內的細胞能進行再生。此實驗利用10毫
國內。研究團隊期望透過國內、外各單位
真實姓名、聯絡方式、服務機關或就讀學校,
升的病患的自體血液,將自體細胞進行重新
學者的努力,共同串聯起視網膜治療相關
並請於信件主旨中標示「科技報導投稿」。
編程後成為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nduced
技術與平台,早日能夠應用在患者身上。
稿件請寄至 scimonth@gmail.com,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