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月刊姊妹刊物
全
方
SciTech Reports
創刊於1982年
位
視
野
.
科
技
人
關
懷
1
每月15號出刊
科技報導 421 S c i Te c h
Reports
2017.1月號
scitechreports.blogspot.tw
日本福島核災食品該不該進口臺灣?--4 PubPeer匿名者的正義與爭議--7 從臺大論文造假談「論文掛帥轉型正義」--8 從一隻貓與一位父親談起-誰可以當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9 生醫研究倫理訓練 -借鏡美國的經驗--12 臺灣論文造假事件之問題與建議--13 如何讓學生專注科學實作--18 跳脫迷思開創電池研究新里程--19 工研院楊昌中專訪--20 「寧靜」的論文撤稿事件--23
海洋探測新利器 開拓臺灣海洋新資訊 中山大學,〈海洋科儀整合 國家型能源計畫執行有成〉,2016年12月19日。
【本刊訊】海洋探測,國內的探勘儀 器與設備皆由國外進口或是透過國際合作
管岩心採樣器(V-Corer)」,建立屬於國 內自主的深海載台技術開發與維修能力。
引進,因而無法掌握關鍵技術,也導致後
之後,又再陸續開發第二代載具「深海
續的維修與性能提升受到重重限制。因
拖曳式光纖探測系統(FITS)」,可利用
此,國立中山大學海科院研究團隊以此想
光纖電纜絞機進行佈放、回收、通訊、供
法為出發,認為國內應進一步建構深海探
電,因著光纖寬頻通訊的特點,達到能即
測之核心技術,讓技術能在自主條件下提
時傳送高解析度影像與高資料量的聲納探
高探勘效率並發揮有限預算之最大效益。
測資料。除此之外,也提升各種感測裝置
有鑑於此,從2013年起「能源國家型科技
的整合彈性,讓科學團隊在研究船上能夠
計畫」即朝向自主開發水下探勘科學儀器
即時掌握與比對多樣探測資訊。
設計努力,此項計畫由中山大學與各大學 結合國內業者共同合作,克服研究工程瓶 頸,成功研發「深海拖曳式載台」。 「深海拖曳式載台」是一套透過研究 船電纜佈放到深海,隨船移動進行觀測、 量測與採樣的水下機電系統,配備有攝影 機、照相機、聲納、採樣器;研究人員在 船上操控載台系統時,可即時的觀察影像 與量測資料探索深海中的環境。載台可在 水深達2630公尺的海底中作業,並透過HD 高畫質攝影機與2000萬畫素的照相機,海 底中豐富的海底生態與地質地貌將一覽無 遺,為深海觀測及採樣的一項利器。 研究人員表示此研發集結跨校、跨領 域的學者與國內業者,透過各項機械精 密技術與半導體電子產業的設計製造能 力,開發出第一代「深海拖曳式攝影系統 (ATIS)」,並將其視訊系統與複管岩心 採樣器整合,進一步開發出「視訊導引複
科學月刊1月號【薄膜分離技術】上市! 當期介紹請見24版
目前這些設備都已經參與過實地探測, 深海拖曳式攝影系統與視訊導引複管岩心
《科技報導》稿約
採樣器執行超過200公里的深海調查,深海
本刊為科技新聞刊物,除了提供當月重要的
拖曳式光纖探測系統也超過140公里。2016
學界、政策、產 業訊息外,並有學者專家針
年6、7月,深海拖曳式攝影系統與視訊導
對科技(含醫療)政策、教育、產業相關的時
引複管岩心採樣器在臺灣東北海域的沖繩 海槽南端水深1200~1500公尺海底,攝得熱 液噴泉、潛鎧蝦、二枚貝、深海蝦等豐富 生態與地質地貌,提供研究團隊評估該海 域礦產資源潛能的重要資訊。而深海拖曳 式光纖探測系統也執行深海天然氣水合物 探勘調查,在臺灣西南海域指標海脊、手 掌海脊及永安海脊水深約1300公尺處,記 錄大量壯觀的碳酸鹽礁,碩果豐盛。 研究團隊未來將持續與國內傳統產業結 合,共同開拓臺灣海洋的藍海市場,簡稱
事發表評論或提供專業意見。竭誠歡迎關心 臺灣科技發展的您,就上述方向踴躍投稿。 寫作時請依照稿約: 一、 避免學術專業論文寫作格式。 二、 字數盡量在 2000至 5000 字內,可附相 關圖或表至多5張。
三、 請遵守著作權法,如有著作權爭議(包 括圖片),由作者自行負責。一經投稿, 即視同授權刊載。 四、 稿件刊出後 將致 贈當期刊物一本及 薄 (稿酬將於刊出當月月底寄發,由第一 作者代表簽收)。 稿件請寄至 scimonth@gmail.com,註明
「藍藍海」策略,提供臺灣更多海洋底下
真實姓名、聯絡方式、服務機關或就讀學校,
的新資訊。
並請於信件主旨中標示「科技報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