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揚・張國韋雙舞作《我(們)》-節目冊 Ko-Yang Chang & Kuo-Wei Chang: “M/We” - Brochure

Page 1

演出注意事項 場內禁止飲食、吸菸。 演出中禁止拍照、錄影、錄音,並請將手機關機或轉為靜音模式。 本場演出不開放獻花,如有需要,可寄放置前臺服務台,由工作人員代為轉交。


《我們清醒,於是反抗世界的無窮反覆》

《幸福的我 們》

編舞

編舞

張可揚

張國韋

舞者

舞者

王 珩、林博紳、凃立葦、馬嘉豪 童郁涵、楊宇政、劉育瑄、簡珮璿

邱仕惠、李 軍、宋偉杰、徐立恩 溫其偉、劉沛麟、謝知穎、蕭勝文 * 中場休息 15 分鐘

版權音樂來源

現場演奏 史威廉

Heal The World (演唱/作曲/作詞:Michael Joe Jackson)

版權音樂來源 Film Composer Shows How to Create Horror Music (Credit to INDIE FILM MAKER)

Rains of Castamere (演唱:Jackie Evancho / Sigur Ros、作詞:Martin George Raymond Richard、作曲:Djawadi Ramin)

演出長度| 45 分鐘

演出長度| 60 分鐘


《 我 們 清 醒 ,於 是 反 抗 世 界 的 無 窮 反 覆 》


一次次的墜落

張可揚

編舞者

《我們清醒,於是反抗世界的無窮反覆》

一次次的推動 望著不斷掉落的所有 下定決心「再來一次吧…」 身旁的微風與陽光 提醒著身體 現下的這一刻 往深淵走去 準備下一次的投入 這是我清醒的決定 讓這巨石能夠再次的往光明而去

「我們應當想像薛西弗斯是快樂的。」 —卡繆《薛西弗斯的神話》

自身如何處在這個世界上?面對外界不斷地摧毀自身 所信,下一步還要不要繼續?如能清醒,意識到這世 界的荒謬之處,起而反抗這一切,世界是否會往光明 而去?聚沙成塔,每一人清醒的信念,能組成一股巨

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現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研究所舞蹈創

大的力量。眾人推動著巨石,也不再是螳臂當車,雖

作組。在可揚與他的快樂夥伴擔任可揚本人;於波綠舞蹈劇場、舞蹈生態系創

不會突然變成砂礫般輕易,但已是一股足以撼動他人

意團隊擔任舞者。隨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不畏虎劇團…等團體赴澳門、葡萄

的行動,反抗著這世界的反覆無常。

牙演出及交流。

每人都不斷地重複著行動——也許感到疲憊,也許感

發表作品包含:

到無力。但每人都有著自己的決定,也許放棄離開,

2017 妖山混血盃跨域創意實驗室《手勾手,我們一起去郊遊》

也許更奮力一搏期望改變什麼,但離開或是失敗都是

2016 國藝會新人新視野補助《從前從前,那裡有座國立編譯館》

讓自己準備好下次投入的前奏,唯有不斷的行動才能

(於北中南三地巡演)

有改變這世界的契機。所謂的「行動」也許眾說紛紜,

2016 新媒體舞蹈劇場創作計畫《牡丹》

每人對於「美好的未來」都有不同的想像,只為了自

2015 臺北藝穗節《是的,關於現今媒體的現象,我在進行一個剪貼的動作》

身所創建出的藍圖而不顧他人,反而仍是製造出更多 的紛擾。「再一次」的機會裡該如何保持每人清醒的 意識,又能包容著他人的理念?唯有一次次地眾人群 起行動,讓彼此牽動著彼此,也提攜著彼此,讓世界 繼續往前滾動。

(獲永真明日之星獎、觀眾大心獎) 2014 臺北藝穗節《快樂鳥日子》


《我們清醒,於是反抗世界的無窮反覆》

王珩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畢業,現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碩士主修舞蹈創作。現為自由 舞者、編舞者。從三十沙龍《我與我無所遁形的自尊》便開始與複象公場合作進行「舞蹈文本 計畫」的創作,並參與多媒體領域表演藝術合作。 2017 | 組合語言舞團新銳創作展《嗚呼哀哉》編創暨表演者 數位藝術展《超聲頻》與數位藝術家張嘉方聯合創作「隔音人 III」 2016 |跨領域互動表演創作展《情緒載體》與數位藝術家蔡佩宜聯合創作《反思 III》入圍世 新美學獎與 Womencinemakers。《端起一天》共同編創、舞者

童郁涵 又名童筒仝。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肄業,曾經在職業芭蕾舞者的夢想道路上跋足狂奔,目 前為獨立舞者、圖文以及行為表演創作者。曾擔任羅德芭蕾舞團、鶴英舞蹈團、世紀舞匯舞者。 2017 |第七屆臺藝大駐村藝術家聯合展演《如果找到樹洞我就和你說話》現代獨舞開場表演 2016 |行為藝術作品獲選《第三屆臺北藝術自由日》銅獎。野青眾《百野繞境》舞者 2015 |舉辦個人畫展《小男孩與臉孔們》

楊宇政

林博紳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舞蹈系畢,目前就讀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研究所表演組。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組畢業。

2017 |國際藝術村 TAV 場 -TAV 陽臺,張雅為《恰恰恰》。臺北藝穗節,張雅為《開動》。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碩士班畢製,簡慈儀、鄭筠《in-relationship》 2016 |新人新視野,張可揚《從前從前,那裡有座國立編譯館》。三十沙龍,劉依昀《獨白》

2017 |大象體操樂團跨界巡迴《橋》。阮劇團 x 流山兒事務所《馬克白》巡迴羅馬尼亞錫比 烏國際戲劇節。寶藏巖駐村藝術家作品《大荒》演員。 2016 |國藝會新人新視野《從前從前,那裡有座國立編譯館》。余政達北美館裝置美術展覽《我 不想 Hold 住全場,但這是工作》

凃立葦

劉育瑄

舞者介紹

臺北市立中正高中舞蹈班畢業。

目前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貫六。

2017 |野青眾《人類動物園》牢籠計畫。法國里爾 Défipayette 第七屆 16 強 battle guest。 All Dance Fever 全風格舞蹈賽 法國 Défipayette 臺灣區暖生賽冠軍

2017 |臺北世大運開幕演出 2016 |關渡藝術節《舞踊絢爛》。臺北藝穗節《間際》

馬嘉豪

簡珮璿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畢業。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畢,主修表演。

2017 |易製作,吳易珊《易色》。北京舞蹈雙週,吳易珊《易象》 2015 |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主辦,焦點舞團《梭巡 X》。焦點舞團,羅曼菲《梭巡》、黎海 寧《PlazaX 與異變街道》

2017 |寶藏巖駐村藝術家作品《大荒》 演員 2016 |林季鋼詩集暨演出《餘人》 演員 2015 |臺北藝穗節《是的,關於現今媒體的現象,我在進行一個剪貼的動作》 演員 2014 |兩廳院新點子劇展《戀曲 2010》 演員


《我們清醒,於是反抗世界的無窮反覆》

燈光設計

吳承瑾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延畢還在唸,去年底說好不做燈光今年底卻還是接了的 colakoyang 御用燈光設計,其實是演員,希望大家以後找我演戲,謝謝大家。 2016 | 可揚與他的快樂夥伴《牡丹|聲音 · 影像 · 舞蹈劇場》燈光設計。臺北藝穗節,RPG 製造商《我問我__我有多深》燈光設計。新人新視野,可揚與他的快樂夥伴《從前從前,那 裡有座國立編譯館》燈光設計 2015 |臺北藝穗節,可揚與他的快樂夥伴《是的,關於現今媒體的現象,我在進行一個剪貼 的動作》燈光設計

舞台設計

音樂設計

楊邵安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研究所。

彭宇弘

2016 |新人新視野,可揚與他的快樂夥伴《從前從前,那裡有座國立編譯館》配樂。可揚與 他的快樂夥伴《牡丹》配樂 2015 |第 37 屆金穗獎《解體概要》,最佳音樂設計。新人新視野,許程崴《小小小國度》配 樂

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創作組碩士。

設計介紹

2017 |臺南藝術節 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鳥匯》裝置設計。草草藝術節 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 《膠時間》服裝設計 2016 | 香 港 跳 格 國 際 舞 蹈 影 像 節 委 約 舞 蹈 影 像 製 作《 膠 著 人 生 》 美 術 設 計。 舞 蹈 電 影 《Pulse in Dead Hearts》美術設計。新人新視野,張可揚作品《從前從前,那裡有座國立 編譯館》舞臺設計。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海洋劇場】《海洋潘朵拉》道具裝置設計。35th AsoloArtFilmFestival 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流色山水》《膠言膠語》服裝設計。草草藝術節 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絕代雙膠》服裝設計

音樂設計

吳以琳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研究所。

服裝設計

2017 |【洛基的視線】榮獲第三十九屆金穗獎一般組個人獎 最佳配樂。受邀臺新藝術基金會 至《臺新好藝午間音樂會》演出 2016 |編曲、樂手【焢肉,遇見你】榮獲第一屆華文原創音樂劇比賽 冠軍。配樂作品【紮鬼 神人】入圍廣西民族誌影展

周君樸

曾就讀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2007 年起慢速度累積表演藝術服裝相關工作經歷。比起做手工, 更喜歡做口碑。 2017 |國家兩廳院 X 明日和合製作所《劇院魅影之不願讓你一個人》。讀演劇人《白話》。 新點子樂展《遶境共聲》。女節《起承轉合的板式搖》。讀演劇人《游氏基金會:菸菸一熄》 2016 |身體氣象館《關於生之重力的間奏式》。新人新視野《亂迷》


《 幸 福 的 我

們 》


張國韋

感受自己,就是感受我們。

編舞者

《幸福的我 們》

認同自己,就是認同我們。 傷害不斷倍數成長,保護不過是個假象; 傾盆大雨前的寧靜是如此躁動, 人與人對抗後的破滅無法平息; 事件最後只剩一棟垮掉的古蹟, 修復著當初最輝煌的那一瞬間。 白色傾斜的牆壁是最後的幸福? 黑色扭曲的多重視線看見了我? 直視內心最支離破碎的靈魂,才能重新拼湊出新的樣貌 「我」的身體裡或許不只有一個我,有光明就會伴隨著 黑暗,那些憤怒、恐懼、自卑的一面也都是「我」的一 部分。在這殘缺破碎的故事上,一切事件或許都有連 結,而這些看似可怕的事件,讓我們一念無明,但一個 轉念,或許也能因此重生。 舞作中,各種不同個性的舞者,透過個人特質及自我故 事,去表現自己「扭曲」的那一面,而一切視乎不合理

畢業於國立臺灣戲曲學院綜藝舞蹈科、臺北體育學院動態藝術學系,現就讀國

的「爭吵」及「霸凌」,會回歸自己身上,創造出「封

立臺北藝術大學研究所主修舞蹈創作。現任臺北市立大學運動藝術學系兼任講

閉」的那一面牆,進而產生另一個小型社會,最終自我

師。曾任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兼任教師及編導、MIX 舞動劇坊副團長、FOCA 福

「保護」的機制,阻隔了外界,而這渾沌的內心是需要

爾摩沙馬戲團藝術總監。

協助的。 發表作品包含: 人往往有著自己的「行為樣貌」,而當生活有了傲慢與

2017 新馬戲小劇場《3X 口── At the Crossroad》

偏見時,一切失去「平衡」,在這不協調、非常規及醜

2016 北藝大年度展《鏡界》

陋的人事物中,從感知上出現「排斥感」,包含任何視

2015 獲得羅曼菲舞蹈獎助金補助創作《零建》

覺、聽覺及觸覺,而這不安定、不規則及不協調所累積

2014 國藝會新人新視野補助《肌哲》(於北中南巡迴演出)

出來的能量,轉換成一種共同的肢體語彙時,對我而言

2013 受邀至法國多個藝術節演出《初衣十舞》。

形成另一種「精神」的壓迫,而不僅是一種肢體行為,

其他作品還有《影》、《角逐》、《談不攏》、《上位者》、《漫化》…等。

相信這最不自然的韻律中,或許才是最真實的我(們)。 唯有面對那些零碎的自己,我(們)才會幸福吧!這支 作品連結著,曾經在我生命中相遇過的每一個人,以及 那些我不曾經歷過的故事。


《幸福的我 們》

李軍 高雄人,畢業於國立臺灣戲曲學院,目前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曾獲全國大 專院校運動會「一般男子組競技體操地板」第一名、「創意宋江陣頭大賽」第一名等項目佳績。 並曾參與紙風車劇團、新古典舞團等製作。感謝藝術讓我更懂得成為人。 2017 |故事工廠《千面惡女》愛情奇幻音樂劇。夏日生活週《新馬戲小劇場》《3 X 口─ At the Crossroad》。唐美雲歌仔戲團《佘太君掛帥》 2016 |衛武營藝術祭-馬戲平臺,受邀作品《蛻化》。《實景器樂劇場:西遊記 - 悟空》擔 任主要角色 - 紅孩兒

邱仕惠 Battle of the year Taiwan solo battle 冠軍、亞洲舞極限全亞州區冠軍、亞洲舞極限臺灣區冠 軍、亞洲舞極限臺灣區 2ON2 冠軍、Asia Battle Ground 冠軍、Flava session FreeStyle 2 on 2 Battle 冠軍、Hiphop International All Style 2 on 2 Battle 冠軍、淡江盃 BBOY BATTLE 冠軍、 代表臺灣赴韓國擔任世大運表演者、愛在四月天表演團體、明峰盃空翻大賽、花式空翻組冠軍、 Battle of the year Taiwan2015 冠軍、Battle of the year Germany 世界第三名。

宋偉杰

溫其偉 臺東阿美族人。畢業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10 歲開始學習專業特技技巧,主要的特技專長 為倒立、雜耍項目。現就讀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二年級,希望透過不同表演領域的學習,找尋不一樣 的思考方式,挖掘出更多身體以及思考的可能性。本身對於創作方面也有極濃厚的興趣,在校(國立 臺灣戲曲學院)期間曾多次參加學校重要的特技金獎創作大賽,成績優異,曾任 FOCA 福爾摩沙馬戲 團(馬戲演員),參與國內外大小類型的演出。 2017 |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開幕表演。赴丹麥歐寶市(Aalborg)丹麥體操文化節 2016 |高雄衛武營藝術祭馬戲平臺。臺北藝術節,FOCA 福爾摩沙馬戲團《一瞬之光》。高雄春天藝 術節 FOCA 福爾摩沙馬戲團《奧列幻旅程》。赴德國德勒斯登 SemperOpemball 藝術節

劉沛麟 澳門人。畢業於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現在就讀於臺灣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從十四歲開始接 觸舞蹈至今,學習不同種舞蹈類型。曾代表澳門到葡萄牙,澳洲,日本,中國等地作交流、學習。 2017 |日本 Odoru Akita 舞蹈節《莫名》。臺灣關渡藝術節《三國志》。北京舞蹈雙週-青年舞展《有 人喜歡藍》。澳門四維空間-跨•媒介藝術推廣計劃《Luxurious Study‧In three movements》。澳洲 布里斯班 Supercell Dance Festival – 起勢珠三角《女子・一支雙人舞》 2016 |澳門極舞館-專業舞蹈家交流展演計劃《女子.一支雙人舞》

舞者介紹

謝知穎

目前就讀於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 2017 |臺南人劇團《天書第一部 : 被遺忘的神》舞者。嘉義新舞風《喪歌》舞者 2016 |再拒劇團公寓聯展《酸臭之屋 - 神遊生活》表演者。可揚與他的快樂夥伴,新媒體舞 蹈劇場《牡丹》舞者

徐立恩 高雄人,畢業於左營高中舞蹈班,現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 2017 |日本 odour Akita 土方巽紀念賞舞蹈節 演出賴翃中《Birdy》,並榮獲「最佳觀眾票選 編舞獎」。關渡藝術節 Leigh Warren《Of Any If And》。文化部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優 選」作品 - 陳廣軒《Underground》。世界大學運動會開幕演出文化節目三:世界部落 - 林立 川 並擔任該段排練助理 2016 |高雄城市芭蕾舞團點子鞋系列 張雅婷《喃喃》

高雄人。畢業於高雄市苓雅國中舞蹈班,現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七年一貫制貫六 2017 | 舞 躍 大 地 優 選 作 品 - 陳 廣 軒《Underground》。 關 渡 藝 術 節《Leigh Warren-Of Any If And》。世大運開幕演出 , 文化節目三 : 世界部落。克朗淳舞團《靈薄域》- 飾演鬼怪。鄭筠、簡慈儀 聯合畢製《in-relationship》 2016 |關渡藝術節《Leigh Warren -Esprit de Crops》

蕭勝文 嘉義人。畢業於臺北市立大學運動藝術學系,現就讀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運動保健系研究所。從 十五歲開始跳街舞至今已有十年。 2017 |國慶日升旗典禮開場演出嘉賓。世大運開場演出嘉賓 2016 |國宴典禮演出嘉賓。亞洲舞極限亞洲賽總冠軍(馬來西亞) 2015 |世界霹靂舞大賽排舞世界第三(德國)。The Youth 社會組冠軍(日本)


《幸福的我 們》

燈光設計

蘇奕竹

2017 草東沒有派對 KKBOX 風雲榜表演橋段燈光設計、2016 草東沒有派對《醜奴兒》巡迴演 唱會燈光設計、首督芭蕾舞團《展覽會之畫》燈光技術指導、Comedy 站立幫《脫口秀是很危 險的 !》燈光設計、蘇打綠《InSummer 印 夏天》巡迴演唱會 Operator、春天藝術節 FOCA 福爾摩沙馬戲團《奧列的奇幻旅程》燈光設計、 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畢業製作《愛與資訊》燈光設計、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畢業製作《众》 programmer、O 劇團巧虎《奇妙身體大作戰》programmer、臺灣藝術大學第四十一屆實驗 劇展《高熱 103 度》燈光設計。

舞臺設計

音樂家 現場演奏

來自中南美薩爾瓦多及加拿大,來台五年。現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主修低音大提琴, 熱愛即興、創作、跨領域合作。

音樂設計 謝均安

設計介紹

2009 年北藝大戲劇廳畢業製作《無路可出》獲選至 PQ 世界劇場展學生參展。近年舞臺設計 作品如下:外表坊劇團《overland 實驗劇》、臺東大學歌劇《逐鹿傳說》、山東野劇團《減肥》、 聲體藝室《浮士德已經掛了》、無獨有偶《魯拉魯先生的草地》、《小潔的魔法時光蛋》、臺 北藝術節《純情天婦羅》、O 劇團《魔奇樹》及《勇闖惡魔島》、NSO《頑皮家族》新人新視 野《肌 . 哲》、體相舞蹈《Mr.R 2.0 烏托邦》、相聲瓦舍《賣橘子的》、HRC 舞團年度發表會 2012《CHANGE》和 2013《JUNGLE》、創作社《愛滋味》、EX 亞洲劇團《馬頭人頭馬》及 巧虎大型舞臺劇及魚蹦興業 2013 ─ 2016 的劇場。

史威廉

姜道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畢業,現任專職音樂工作者,曾於 2009 年以姜道為藝名發行個人創作專輯, 日後逐漸轉往幕後音樂製作,工作內容有配樂(廣告配樂、電影與微電影配樂、戲劇與舞蹈配 樂),與專輯歌曲製作(詞曲寫作、編曲、錄音配唱、後製混音),樂曲編寫(融合國樂、室內樂) 等工作,現居臺灣臺北市,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臺北人。

排練助理 服裝設計

范家瑄 陳明澤

現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研究所主修服裝設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 主修舞臺設計畢業、馬來西亞藝術學院平面插畫設計系畢業。近年作品包含: 2016 | Be 劇團與身聲演繹《潛水夫》演員,編導,造型,舞臺設計。臺北愛樂《天祭》服裝 設計。Be 劇團 《童話七宗罪》服裝設計 2015 |《丈夫的婚禮》舞臺設計 * 榮獲馬來西亞戲炬獎最佳舞臺設計。淡水踩街部分團隊造 型設計。TAI 劇團《水路》服裝設計。《小太陽》服裝設計。《L’Heure espagnole》服裝設 計

臺北體育學院舞蹈系畢業。 2013 年加入雲門,演出的作品《白水》《微塵》《稻禾》《如果沒有你》《水月》《流浪者之歌》 《烟》《松煙》《關於島嶼》


何曉玫

藝術總監

MeimageDance 藝術總監,第十九屆國家文藝獎得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 系專任教授,雲門舞集舞蹈教室教材研發總顧問。曾任臺北越界舞團團長、雲 門舞集 2 排練指導,並多次受邀擔任雲門舞集客席編舞家,為雲門編作舞碼: 《水 ‧ 鏡》、《紙天空》。2015 年應兩廳院自製節目邀請,於國家戲劇院發 表《假裝》,隨即受邀至【北京舞蹈雙週】演出,同年攜舞團至美國 UCLA 演 出短版《假裝》,並舉辦工作坊。2014 年為「看見臺灣音樂會」創作。2013

2009 年受國際劇場組織 (OISTAT World Congress World Stage Design) 之邀, 至首爾發表作品《中》。2006 作品《我的佛洛伊德》獲邀於香港舞蹈節演出。

蘇庭睿

年《紙境》及 2010 作品《Woo! 芭比》獲第十屆及第九屆臺新藝術獎提名。

製作統籌

年首度受邀兩廳院自製節目創作《親愛的》,榮獲第十二屆臺新藝術獎。2011

現為劇場製作人、影像製片、活動企劃、行銷公關及表演藝術工作者。與明日 和合製作所、瘋戲樂工作室、好玩的劇團、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林文中舞團、 可揚與他的快樂夥伴、張國韋、黑眼睛文化、臺北城市散步等藝術文化團隊合 作。

2001 作品《捉畫》受邀於美國 Jacobs Pillow Dance Festival 演出。1995 年應 邀回美國國際舞蹈節擔任特約編舞家。

了展現他們的成長與榮耀,更從舞蹈生態的角度,讓國外優秀臺灣舞者回臺創 格的編舞人才。2016 年起策畫「專業舞者工作坊」,免費提供專業身體訓練 課程,在環境上給予臺灣自由舞者支持與回饋,並關心舞蹈作為社會發聲、培 力的不同可能性,陸續規劃學障與偏鄉地區待用課程、拍攝 Video Dance 系列 等,擴大舞蹈的社會接觸與影響力。

(大花)

作演出,並交換國際經驗,透過這樣的交叉養成,培養兼具職業經驗與獨立性

陳正華

作人才的想法,邀請臺灣旅外優秀舞者「回家」,讓他們在家鄉的舞臺上,除

舞臺監督

自 2011 年起,每年推出「鈕扣 *New Choreographer」計畫,抱持陪伴舞蹈創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近年舞臺監督作品包含:玩勮工廠《百舌 - 俠 盜崛起》、沙丁龐客劇團《誠品親子音樂劇場 ─尋找幸福的青鳥》、莎士比亞 的妹妹們的劇團《請聽我說 20、30、40》、新舞臺藝術節-寇克舞團《舞夢. 巴西》、臺北藝術節《THE B-SIDE》《異鄉》《少數民族》《等待果陀》、 四喜坊劇集《撲克臉男孩》、新點子舞展《哭泣賈伊洛洛》、新點子劇展《戈 爾德思:夜晚就在森林前方》《親密》、自然而然劇團《艾玲》、愛樂 × 柬 埔寨生活藝術中心《南國悲歌:柬埔寨安魂曲》等。



張可揚張國韋雙舞作《我(們)》

藝術總監|何曉玫 製作人 |張可揚、張國韋 協辦單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 製作統籌|蘇庭睿 舞臺監督|陳正華(大花) 編舞 |張可揚、張國韋 舞者 |王 珩、林博紳、凃立葦、馬嘉豪、童郁涵、楊宇政 劉育瑄、簡珮璿、邱仕惠、李 軍、宋偉杰、徐立恩 溫其偉、劉沛麟、謝知穎、蕭勝文 現場演奏|史威廉 舞台設計|彭宇弘、謝均安 燈光設計|吳承瑾、蘇奕竹 服裝設計|周君樸、陳明澤 音樂設計|楊邵安、吳以琳、姜 道 排練助理|范家瑄 舞台技術指導|陳人碩 音響技術指導|顏行揚 技術人員|陳彥瑋、金從道、廖嘉皇、許邵翔、鄭 悠、林家樑 洪聖喬、曾冠偉、李晉捷、曾子懿、張甯翔、羅宇辰、吳昱穎 前台人員|張文馨、簡慈儀、劉依昀、陳俞臻、林 宓、李文欣 賴耘琪、范家瑄、蕭似綿、吳欣潔、吳杰修、黃 瑋 宣傳劇照|林鼎泰 宣傳影片|黃柏瑜、林佩瑩 演出劇照|林鼎泰 演出影像紀錄|陳逸書、黃柏瑜 平面設計|李治達 特別感謝| 北藝大舞蹈系、北藝大舞蹈所、北市大舞蹈系、中正高中舞蹈班、智光商工表藝科、 臺大戲劇系、新人新視野、惠群舞蹈教室、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陳逸書、彭筱茵、 董怡芬、黃佩蔚、楊乃璇、周書毅、張懿文、駱麗真、初培榕、貧窮男、黃鼎云、 張敦智、林家樑等。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