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928087

Page 1

A9928087 翁官祺 資一甲 綠建築數媒期末作業


什麼是綠建築 行政院頒布的「綠建築推動方案」,其中建築部分訂定環境評估七大指 標系統:「綠化」、「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二 氧化碳減量」、「汙水垃圾改善」。 凡建築物需經過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指定機構,至少審核通過其中「日常節能」、「水資源」兩項指標,才 可取得候選綠建築標章。

之所以以公共建築為首波規範標的, 是有其示範跟實驗的性質, 這就跟當初都市設計審議推行時的做法是相同的﹔ 最初都是以公共建築為開端, 再慢慢推展到其他建築開發。 綠建築的意義在於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共存, 而不是一味的開發, 其結果造成地球溫室效應的氣候變化﹔ 台灣因為大量使用混擬土, 造成砂石段亂採與土石流的發生。 所以, 綠建築將是未來的趨勢


綠建築九大指標 一、生物多樣化指標 二、綠化指標 三、基地保水指標 四、日常節能指標

1) 相關技術

2) 風向與氣流之運用

(3) 空調與冷卻系統之運用

(4) 能源與光源之管理運用

五、二氧化碳減量指標

六、廢棄物減量指標

七、水資源指標

八、污水與垃圾改善指標

九、室內健康與環境指標


一、生物多樣化指標 何謂生物多樣性指標 本指標主要在於評估基地開發之「綠地生態品質」,並與「綠化量指 標」有密 不可分之關係。並就綠建築政策所能操作的範圍,希望能在建築基地開發行為中 留下最大「生物多樣性」之可能性,並間接以生態綠網、小生物棲地、植物 多 樣性、土壤生態等內容來反應綠地的生態品質,並藉此提供生物多樣性活動的生 態基盤。

評估生物多樣性指標之目的「生物多樣性指 標」之目的是以多 樣性的土壤、植被、水文、氣候、空間來提供多樣化的綠地 品質,以造就藏身、築巢、覓食、求偶、產卵、繁殖等功能的生物棲息環境,並 藉此恢復大自然界原本豐 富之生態基盤,並提升基地開發利用的綠地生態品 質,尤其重視生物基因交流路徑的綠地生態網路系統,並鼓勵以生態化之設計手 法來創造多樣化的小生物棲地環境 同時以原生植物、誘鳥誘蝶植物、植栽物種 多樣化、表土保護來創造豐富的生態基盤。 符合生物多樣性指標之設計手法 一、生態綠網之設計手法 避免基地內留設之綠地配置過於破裂、零 散,以免造成生物遷移、覓食、求偶、遺 傳基因交流的障礙。應盡量將基地內、外 許多綠地連成一個網狀交流的綠地系統, 以期能對生態環境有所助益。


二、小生物棲地之設計手法 小 生物棲地之設計是泛指一切由微生物至高級動 物構成的生活條件基盤,亦即「具備某種特定環境 條件,可讓某些生物族群足以賴以生存的有限區 域」,其中可分為: (一)水域生物棲地(二) 綠塊生物棲地(三)多孔隙生物棲地。在不干擾人 類生活之前提下,應盡可能在基地內一隅保留枯 木、樹根、亂石堆、土丘、岩洞等充滿 孔洞的「多 孔隙環境」以便容納水分空氣、滋養微生物……, 其意義更在於創造復育多樣性生物環境,以便能增 進多樣性的遺傳基因、多樣性的物種、多樣性的生 態 系環境。

三、植物多樣性之設計手法 綠 地環境的「植物多樣性設計」在於培育植物物 種、氣候、空間之多樣性,以創造多樣化生物棲地 條件,並納入「原生植物與誘鳥誘蝶植物綠化」與 「多層次雜生混種 綠化」之評估,以形成生物鍊 中共生共榮的有利關係,並建立穩定之植群社會, 塑造其自我調適的生態系,使綠地具有更高之涵養 水源、淨化空氣、調節氣候、隱 蔽、美觀及提供 生物棲地功能。

四、土壤生態之設計手法 「土 壤生態」之評估內容包括:「表土保護」與 「有機園藝」兩部分。「表土保護」必須在工程 施工前將所有表土先移至其他場所集中保護,以 待完工前再移入現場作為 地面的覆蓋表土。同時 為使得被保護之表土免於乾燥風化,而傷害土壤 中微生物的生存,必須將表土置於有灑水養護之 陰涼處,上面可種植豆科植物或以落葉草皮覆 蓋。待建築開發完成後,再將表土回填至基地內 綠地之上層 1.0m 左右作為滋養綠地之基礎。 「有機園藝」亦為保護「土壤生態」之重要部分,其主要為盡量利用有機


堆肥作園藝肥料來源,避免使用農藥、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藥劑, 以免破壞土壤中生物之存活空間。

二、綠化指標 *何謂綠化量指標 所謂綠化量指標乃是以「植物 CO2 固定效果」作為綠化量的總量管制,針對建 築環境中的空地、陽台、屋頂、壁面進行全面綠化設計的評估,藉以鼓勵綠化多 產生氧氣、吸收二氧化碳、淨化空氣,進而達到緩和都市氣候高溫化現象、改善 生態環境、美化環境的目的。

基地綠化的目的 健 康的都市生活不能缺少綠意,缺乏綠意的都市生活很難奢言「永續發展」的 居住品質。若我們在居住環境中廣植花木,不但可怡情養性,同時促進土壤微生 物活動, 對生態環境有莫大助益。綠化被公認為唯一可吸收大氣二氧化碳最好 的策略,有助於減緩地球氣候日益溫暖化的危機。因此本指標希望能以植物對二 氧化碳固定效果 做為評估單位,藉鼓勵綠化多產生氧氣、吸收二氧化碳、淨化 空氣,進而達到緩和都市氣候溫暖化現象、促進生物多樣化、美化環境的目的。

基地綠化指標與基準 過 去建築都市相關法規為鼓勵綠化,有綠覆率、喬木植栽、栽種密度之規定。 但它們通常以覆土深度、樹徑、喬林數量來規定綠化量,除對喬木有所認定之外, 對於灌 木、蔓藤、草地以及建築立體綠化等,多樣綠化的環境貢獻量並無具體 評價,各植栽之間的合理換算亦付之闕如。事實上,綠化對於地球環保最大的貢 獻,莫過於利 用植物的光合作用來固定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而可減緩地球氣 候高溫化。因此本評估體系關於綠化量的評估,以二氧化碳固定效果作為綠化評 估法的共同換算單 位。


根 據植物學研究顯示,植物光合作用量與植物葉面積成正比,因此本指標依照 樹葉面積,把植物分為七類層級來評估二氧化碳固定效果。此數據是根據溫暖氣 候下的樹 葉光合作用之實驗值,解析而得的二氧化碳固定效果。其數據代表某 植物在都市環境中從樹苗成長至成樹的 40 年間(即建築物生命週期標準值),每 平方米綠地的 二氧化碳固定效果。

如何達到及格標準 建築物在綠化設計上,若注意下列事項,應可達到上述基準要求: •

在確保容積率條件下,應盡量降低建築物建蔽率以擴大綠地空間。

空地上除必要鋪面之外,應全面留為綠地。

在大空間區域應盡量種植喬木,其次再種植棕櫚樹,然後應在零散綠地空 間種滿灌木。

在喬木及棕櫚樹下方的綠地應盡量密植灌林,以符合多層次綠化功能。

即使在人工鋪面上,也應以植穴或花盆方式,盡量種植喬木。覆土深度足 夠,其二氧化碳固定效果均視同於自然綠地的喬木。

盡量減少花圃及草地,尤其人工草坪對空氣淨化毫無助益。

利用多年生蔓藤植物攀爬建築立面爭取綠化量。

盡量在屋頂、陽台設計人工花台以加強綠化,但是應該注意其覆土量及防 水對策。


*「新生 3 館」已獲得鑽石級綠建築候選證書的最高榮譽


三、基地保水指標 *何謂基地保水指標 所謂基地之「保水性能」就是建築基地涵養水分及貯集滲透雨水的 能力,「基地保水設計」主要分為:一、「直接滲透設計」:完全利 用土壤孔隙的毛細滲透原理來達成土壤涵養水分的功能。二、「貯 集滲透設計」:設法讓雨水暫時留置於基地上,再以一定流速讓水 滲透循環於大地。當基地保水性能越佳時,基地涵養雨水的能力也 越好,有益於土壤內微生物的活動,進而改善土壤的有機品質並具 有滋養植物之功效。

基地保水之目的 以 往建築基地環境開發常採用不透水舖面設計,造成大地喪失良好的吸水、滲 透、保水能力,減弱滋養植物及蒸發水分潛熱的能力,無法發揮大地自然調節氣 候的功 能,甚至引發居住環境日漸高溫化的「都市熱島效應」。此外,過去的 都市防洪觀念,都希望把建築基地內的雨水盡速往鄰地排出或引流至都市公共下 水道系統,造 成都市公共排水設施極大的負擔,形成低窪地區每到大雨即淹水 的窘境。綠建築之「基地保水指標」即是藉由促進基地的透水設計並廣設貯留滲 透水池的手法,以促 進大地之水循環能力、改善生態環境、調節微氣候、緩和 都市氣候高溫化現象。


基地保水之規劃設計 基地保水性能與土壤的透水效率有關,基地保水指標僅針對透水性較好的粉土、 砂土土壤而評估;至於透水性不良的黏土土壤,則因其保水性能惡劣,實施相關 保水設計並無實質意義。 加強基地保水性能的手法,大致可分為四大類: •

增加土壤地面-可增加雨水的直接入滲效果,通常土壤地面用來作為種植 植栽的綠地,屬於最自然、最環保的保水設計。

增加透水舖面-一般良好透水鋪面的透水性能相當於裸露土地,可以增加 透水鋪面積。

貯留滲透設計-就是讓雨水暫時貯存於水池、低地,再慢慢以自然滲透方 式滲入大地土壤之內的方法,是一種兼具防洪功能的生態透水設計。

花園雨水截留設計-指設置於建築物屋頂、陽台及有地下室地面等人工地 盤上的花園植栽槽,採用截留雨水的設計,以達到部分保水的功能。


*八里焚化廠榮獲內政部綠建築認證標章,符合綠化量、基地保水、日常節能、 水資源、污水及垃圾改善等綠建築五大指標


四-日常節能指標 *何謂日常節能指標 建築物生命週期長達四、五十年之久,其 中又以長期使用的空調、 照明、升降設備等日常耗能量佔最大部分,因此本指標特別以「日 常節能指標」以示有別於建材生產能源等日常耗能以外的能源。另 一方面 由於空調與照明耗能甚鉅,佔建築物總耗能量中絕大部 分,因此本指標以建築物殼、空調及照明設計之能源效率為主要評 估對象。

評估日常節能指標之目的 建築的日常耗能以空調及照明用電佔最大比例,例如中央空調建築物在 夏季的空調用電比例約佔四至五成,而照明用電比例則高達三至四成, 因此從空調與照明上來談論建築節能是最具有效果。 根據相關研究調查 指出,市面上不良之建築外殼設計會導致其空調耗能大量增加,同時在 照明耗能部分亦至少尚有 20 至 30﹪的節能空間,可見建築節能設計之 功效十分廣大。 建築節能設計的目的並非只在於節約能源,它同時也是 一種科學化、綜合化的建築風格設計法。因此推行「日常節能指標」的 評估不但對國家能源影響十分重大,並可塑造出符合風土的台灣建築風 格,對市容景觀美化將有重大的影響。


符合日常節能指標之設計手法 由於日常節能的影響因素十分複雜,因此本指標主要針對建築外殼設計與 最大耗電部分的空調、照明用電的節能設計為重點。

一、 建築外殼節能設計 (一) 外殼節能設計最重要的因素在於開窗率,在確保適當的自然採光條件 下,建築立面設計應避免大面玻璃的大面積開窗形式。 (二) 對於建築物外殼開口部應進行適當形式的外遮陽設計,以減少開口部 的日射熱得。 (三) 建築物的外牆與屋頂應有良好的隔熱設計,在外牆部分可利用種植藤 蔓類之攀爬植物減少外殼日射熱得,而對於如:體育館、禮堂、學 校……等大面積屋則更應加強其屋頂隔熱處理,如:加強其隔熱材的 隔熱效果或利用灑水系統以降低屋頂溫度。 二、 空調節能效率設計(以中央空調系統為例) (一) 建築空間應依空調使用時間嚴格區分來規劃空調系統。建築的空間機 能應力求單純化,以避免空調規劃複雜化而浪費能源。 (二) 關於中央空調型建築物,應嚴格精密進行建築物熱負荷計算,以動態 負荷模式選用適當、適量之空調設計。 (三) 應依建築空間性質與尺度決定空調設備系統種類及容量,而最重要的 節能對策在於選用高效率冰水主機,並利用其他節能設計手法,如: 設置儲冰槽、熱源台數控制、VAV、VWV、全熱交換器、外氣控制、 外氣冷房等,進行空調節能設計。 (四) 於秋冬季節盡量停止使用空調,並採用自然通風的方式,以節約空調 用電的耗費。 三、 照明節能效率設計 (一) 照明節能設計首重採用高效率燈具,並盡量採用一些電子式安定器、 高反射塗裝之螢光燈或複金屬燈、鈉氣燈……等。 (二) 在體育館、大廳、禮堂、大講堂、室內中庭等挑高之大尺度空間,應 採用高投光效率的複金屬燈具更能兼顧照明品質與節能之功效。 (三) 應盡量採自然採光設計,同時利用分區開關控制及自動晝光節約照明 控制系統以節約用電。 (四) 對於需高照度要求之作業空間,盡量保持一般照度之天花背景設計, 而以局部照明設計來滿足作業面照度需求。


五、二氧化碳減量指標 何謂 CO2 減量指標 建築產業的 CO2 排放量主要起因於能源使用,包括:空調、照明、電機 等「日常使用能源」 ,也包括使用於建築物上的鋼筋、水泥、紅磚、磁磚、 玻璃等建材的「生產能源」。本指標所評估的範圍,乃是指所有建築物軀 體構造的建材,在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能源而換算出來的 CO2 排放量, 而建築 CO2 減量對策乃是藉由節約建材來間接縮減地球 CO2 排放量的政 策。

二氧化碳減量的目的 地 球氣候高溫化的問題是當前地球環保最迫切的課題。從 1992 年「地球高峰會 議」制訂的「全球氣候變化公約」到 1998 年「京都議定書」,各國無不 積極進行 二氧化碳排放減量的工 作。過去國內建築產業採行高耗能、 高污染的構造設計,對地球環境破壞 甚大,目前台灣新建建築物中,有 95﹪為鋼筋混凝土構造,除了每 年 80﹪盜採自河川砂石及高耗能水泥 生產能源之外。未來混凝土建築拆除 解體時,其廢棄的水泥物、土石、磚 塊又難以回收再利用,造成環境莫大 負荷,因此必須 從建築物之規劃設計及構造進行改善,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量。


為了達成 CO2 減量指標的基準要求,建築物的建材使用計畫應善加配合之規劃原 則包括: •

結構輕量化─ 建築物的輕量化直接降低了建材使用量,進而減少建材之生產耗能與 CO2 排放。最具體的做法,即為推行「鋼構造建築」以及「金屬帷幕外牆設計」。

合理的結構設計─ 為了降低建材的使用量,首重合理而經濟的結構系統設計,亦即盡量使建 築物的跨距設計合理化,保有均勻對稱的平面、立面、剖面等設計,減少 不必要的造型結構荷重。

採寒帶林木為材料的原木結構、集成材木構造、預鑄木構版、木地板等材 料,可儲存大量大氣中的 CO2,但是使用熱帶林木則不然。

*台達電南科廠是第一座九項指標(擁有生物多樣性、綠化量、基地保水、日常 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室內環境、水資源/省水及汙水垃圾


六、廢棄物減量指標 何謂廢棄物減量指標 所謂廢棄物係指建築施工及日後拆除過程所產生之工程不平衡土方、棄 土、廢棄建材、逸散揚塵等足以破壞周遭環境衛生及人體健康之營建相關 污染物。本指標主要在於評估施工中與日後拆除之環境污染量

廢棄物減量指標之目的 台灣鋼筋混凝土建築,每平方米樓地板在施工階段約產生 1.8 公斤粉塵,對人體 危害不淺。中層住宅大樓在施工階段約產生 0.14 立方公尺的固體廢棄物,在日後 拆除階段約產生 1.23 立方公 尺的固體廢棄物,造成大量的 廢棄物處理負擔。 有鑑於此,本「廢棄物減量指 標」以廢棄物、空氣污染減量 及資源再生利用量為指標,以 倡導更乾淨、更環保的營建施 工為目的,藉以減緩建築開發 對環境的衝擊,並降低民眾對 建築開發的阻力,進而增進生 活環境品質。


符合廢棄物減量指標之設計手法 對於既有建築物之廢棄物減量手法,主要則是盡量使用回收再生建材,以 減少建材生產能源、CO2 排放量與營建廢棄物的產生。

多使用回收再生建材─

使用回收再生建材相當於減少建材生產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減少營建廢棄 物,一舉數得。

採行各種污染防制措施─

欲減少建築施工過程的空氣污染,首要工作即加強工地污染管理,且列入施工管 理的重要工作。擬訂施工計畫時應將可行的各項空氣污染防制措施,如有效噴灑 水,洗車台,擋風屏(牆),防塵網,人工覆被等

*高雄市小港區海汕國小


七、水資源指標 *何謂水資源指標 本「水資源指標」就是建築物節約用水的 性能指標,也就是要求規劃建 築物內水資源利用設計之評估依據。本指標針對一般建築物採用之大、小 便器以及各式水栓,強制使用節水器具,希望在不影響生活機 能需求下, 有效改善用水資源之效率,另外對於雨水、中水再利用設計則採取積極鼓 勵導入利用為原則,以作為節水效率不足之彌補措施

水資源指標之目的 過 去由於建築物用水設計不當,水費偏低、國人用水習慣不良,使得國人用水 量偏高。1990 年台灣平均用水量為 350 公升/(天*人),尚有許多節約用水的空 間。今後在地球環保要求下,建築物的節水設計勢成為全民共同的課題。本指標 希望能積極利用雨水與生活雜用水之循環再利用的方法(開源),並在建築設計上 積 極採用省水器具(節流),來達到節約水資源的目的。

水資源指標 減少及回收建築物用水


水資源指標與基準 本指標以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 250 公升為一般住宿類建築用水量之標準。住宿類 建築之指標以實際節水率必須低於 0.8 為標準。另以省水器具採用節水率作為其 他類建築節水標準,且須高於採用節水率 0.8 為標準,才符合獎勵水準。

達到及格標準之設計原則 •

建築節水設計中以節水器具最直接有效。其中採用兩段式節水馬桶及無浴 缸之節水淋浴最有效。

當建築開發案中,全面使用省水馬桶、水栓、淋浴設備時,可輕易獲得本 評估基準的獎勵。

雨水及中水再利用系統有很好的節水功能,且雨水比中水系統更簡易,可 優先採用。

*震大投入綠建築之初期,以節能、節電為訴求,設計作品強調以 水資源指標及日常節能指標二大主軸,其中水資源指標以採用省水 馬桶、節水器材為主要設計手法


八、污水與垃圾改善指標 *何謂汙水及垃圾改善指標 所謂「汙水及垃圾改善指標」,係為充分輔佐現有汙水及垃圾處理系統之 功能與在建築物設計中應配合之空間環境設計及使用管理系統之水準。本 指標並不牽涉汙水與垃圾的環工生化技術改善,而著重於與建築空間設施 及使用管理相關的具體評估項目。

*污水垃圾改善指標與基準 污 水及垃圾處理本為環保及建築主管單位努力督導管轄的範圍,且污水處理設 施在建築技術規則及相關規範上已有嚴格的規定,對於垃圾處理各縣市政府環保 單位本來 就有清運系統,建築開發案依規定辦理即可達到法制上的基本要求, 但是本評估必須對污水及垃圾之處理環境有更額外周全的規範,才能符合「綠建 築」的本意。 污水指標合格條件: 關於污水處理及放流水質標準在環保及建築技術規則已有詳細規範,本指標不另 行評估。唯目前在建築相關的污水處理上最嚴重的缺失,在於建築污水管路設計 及施工對於生活排水配管大多未完全納入污水處理設施,因此本指標特別對此提 出檢查評估。 垃圾指標合格條件: 本指標只針對基地內公共垃圾處理的空間景觀及衛生環境設計條件來評估。由於 一般非社區型透天住宅的垃圾均依環保單位的垃圾車自行清運,並無公共垃圾集 中場的衛生問題,因此對於一般非社區型透天住宅應可取消本指標的評估。


*符合汙水及垃圾改善指標之設計手法 為了達成垃圾及汙水改善指標的基準要求,建築物的汙水垃圾設計可遵照 下列原則進行:

(一) 汙水及垃圾指標大多為與建築空間設備及營運管理有關的規定,設計 者只要從規劃階段開始稍加注意改善,即可很容易達到合格要求。這 些只要在設計施工階段稍加注意規劃,均是輕而易舉而可達成的方 法。 (二) 目前佔最大多數的住宅類建築,在浴 廁、廚房的雜排水配管雖然均 按照法令要求排入汙水處理系統上,但最大的癥結點,在於洗衣空間 隨處設於陽台,而洗衣雜排水配管大多就近排入陽台雨水系統,並 未 確實導入汙水系統。建築業者如能在設計施工階段,就預留好專用洗 衣空間及專用洗衣排水孔,並確實督導水電設計及施工者將洗衣排水 管接續至汙水系統及合乎 本汙水指標之合格要求。 (三) 在垃圾處理指標上,最有利的條件在於預先留設有充足垃圾處理運出 空間,並以景觀綠化美化的方法來設計專用垃圾集中場。其次是執行 資源垃圾分類回收管理系統或設置冷藏、冷凍或壓縮等垃圾前置處理 設施。

*台灣唯一一座完全符合 9 項指標的建築,就是座落在北投公園內的”台北 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


九、室內健康與環境指標 何謂室內環境指標 所謂「室內環境指標」主要在評估室內環境中,隔音、採光、通風換氣、室內裝 修、室內空氣品 質…等,影響居 住健康與舒適之 環境因素,希望 藉此喚起國人重 視室內環境品 質,並減少室內 污染傷害以增進 生活健康。

室內環境指標的目的 本「室內環境指標」以音環境、光環境、通風換氣與室內建材裝修等四部份為主 要評估對象。尤其在室內裝修方面,鼓勵儘量減少室內裝修量,並盡量採用具有 綠建材標章之健康建材,以減低有害空氣污染物之逸散,同時也要求低污染、低 逸散性、可循環利用之建材設計。


綠建築鑽石級-臺北市北投圖書館


綠建築標章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為鼓勵興建省能源、省資源、 低污染之綠建築建立舒適、健康、環保之居住環 境,發展以「舒適性」 、 「自然調和健康」 、 「環保」 等三大設計理 念,特委請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 於八十八年九月一日正式公告受理「綠建築標章」 申請,標章之核給須進行綠建築七大指標評估系 統之評估,包括綠化量指標;基地保水指標;水 資源指標;日常節能指標;二氧化碳減量指標; 廢棄物減量指標;污水垃圾改善指標;經綠建築 標章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始可發給標章,評定為 綠建築。然而,隨著「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 (2003)的檢討更新,決定於七大指標系統外,加


入生物多樣性指標與室內環境指標,成為九大指 標。藉此將使綠建築由過去「消耗最少地球資源, 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的消極定義,擴大為 「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建築物」的積極定 義。 綠建築標章之推動在我國分成候選綠建築證書與綠建築 標章,綠建築標章為取得使用執照或既有合法建築物,合 於綠建築評估指標標準頒授之獎章。候選綠建築證書 則 為鼓勵取得建造執照但尚未完工領取使用執照之新建建 築物,凡規劃設計合於綠建築評估指標標準之建築物,即 頒授候選綠建築證書,為一「準」綠建築之代表。


台灣推動綠建築相關網站 :

台灣綠建築發展協會 內政部營建署

推動綠建築,以建設綠色矽島,積極維護生態環境為目標,具有六大目的

促進建築與環境共生共利,永續經營居住環境。 落實建築節約能源,持續降低能源消耗及減少二氧化碳之排放。 發展室內環境品質技術,創造舒適健康室內居住環境。 促進建築廢棄物減量,減少環境污染與衝擊。 提昇資源有效利用技術,維護生態環境之平衡。 獎勵並建立綠建築市場機制,發展台灣本土亞熱帶建築新風貌。


綠建築欣賞

*冬山厝 綠建築


台南科學園區綠水樹谷活力館,成為全台第一座獲此標章的大型運動休閒中 心。

*從綠建築到綠教育 直擊德國的環保軌跡


*台灣綠建築方面, 公家機關像是高雄世運主場館

花博新生三館


綠建築設計功能


A9928087 翁官祺 資一甲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