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928041

Page 1

Green house Relax Comfortable


本期專題 綠建築?

建築目的 建築指標

建築實例 實例介紹

綠建築 未來發展


綠建築?

「綠建築」理念的產生,導因於二十世紀中葉生 態意識的覺醒、能源危機的激發、與永續發展的 興起,促使國際間建築學家以生態防 災的思維 所發展的新方向,促使建築跨越傳統觀念,而以 「節約能源」 、 「降低環境負荷」 、 「與自然親和力」 的新思維,而現今已成為全球性 議題,綠建築 發展亦成為世界潮流。


綠建築?

現今綠 建築的思維已與「永續發展」相接合, 並在世界各國推展,並成立不 同的國際組織, 亦成為二十一世紀建築發展的主流。


綠建築目的

綠建築之推動係為紓解生態 環境惡化、溫室效應及地球 暖化之現象,在世界各國已 蔚為風潮,我國也不能例 外。行政院於九十年核定「綠 建築推動方案」 ,正逐步推動 此項具有時代性意義之工 作。以消耗最少資源,製造 最少廢棄物,來達到環境共 生、共榮及地球永續發展的 目標。


綠建築目的

促進建築與環境共生共利,永續經營居住環境。 落實建築節約能源,持續降低能源消耗及減少二氧 化碳之排放。 發展室內環境品質技術,創造舒適健康室內居住環 境。 促進建築廢棄物減量,減少環境污染與衝擊。 提昇資源有效利用技術,維護生態環境之平衡。 獎勵並建立綠建築市場機制,發展台灣本土亞熱帶 建築新風貌。


建築指標 生物多樣性指標 「生物多樣性指標」之目的是以多樣性的土壤、 植被、水文、氣候、空間來提供多樣化的綠地品 質,以造就藏身、築巢、覓食、求偶、產卵、繁 殖等功能的生物棲息環境,並藉此恢復大自然界 原本豐富之生態基盤,並提升基地開發利用的綠 地生態品質,尤其重視生物基因交流路徑的綠地 生態網路系統,並鼓勵以生態化之設計手法來創 造多樣化的小生物棲地環境同時以原生植物、誘 鳥誘蝶植物、植栽物種多樣化、表土保護來創造 豐富的生態基盤。


建築指標 綠化指標 所謂綠化量指標乃是以「植物 CO2 固定效 果」作為綠化量的總量管制,針對建築環境 中的空地、陽台、屋頂、壁面進行全面綠化 設計的評估,藉以鼓勵綠化多產生氧氣、吸 收二氧化碳、淨化空氣,進而達到緩和都市 氣候高溫化現象、改善生態環境、美化環境 的目的。


建築指標 基地保水指標 所謂基地之「保水性能」就是建築基地涵養水分 及貯集滲透雨水的能力, 「基地保水設計」主要 分為:一、 「直接滲透設計」 :完全利用土壤孔隙 的毛細滲透原理來達成土壤涵養水分的功能。 二、 「貯集滲透設計」 :設法讓雨水暫時留置於基 地上,再以一定流速讓水滲透循環於大地。當基 地保水性能越佳時,基地涵養雨水的能力也越 好,有益於土壤內微生物的活動,進而改善土壤 的有機品質並具有滋養植物之功效。


建築指標 日常節能指標 建築的日常耗能以空調及照明用電佔最大比 例,例如中央空調建築物在夏季的空調用電比例 約佔四至五成,而照明用電比例則高達三至四 成,因此從空調與照明上來談論建築節能是最具 有效果。 根據相關研究調查指出,市面上不良之建築 外殼設計會導致其空調耗能大量增加,同時 在照明耗能部分亦至少尚有 20 至 30﹪的節 能空間,可見建築節能設計之功效十分廣 大。


建築指標 日常節能指標 建築節能設計的目的並非只在於節約能源,它同 時也是一種科學化、綜合化的建築風格設計法。 因此推行「日常節能指標」的評估不但對國家能 源影響十分重大,並可塑造出符合風土的台灣建 築風格,對市容景觀美化將有重大的影響。


建築指標

二氧化碳減量指標 本指標的目的在於評估建築軀殼體構造對於地 球環境的衝擊,規範建築物減少建材的使用、獎 勵輕量化鋼構造,間接限制鋼筋混凝土構造的發 展,並減緩國土的破壞。


建築指標 室內環境指標 所謂室內環境指標係指影響室內居住健康與舒 適之各項環境因子指標,包括:音、光、溫熱、 空氣與室內建材裝修等評估範疇,但由於「溫熱 環境」部分已包含在「日常節能指標」中,因此 本指標主要以音環境、光環境、通風換氣與室內 建材裝修等四部分為主要評估對象。


建築指標 室內環境指標---音環境 音環境評估之目的在於緩和戶外傳來的噪音與 鄰房傳遞過來的震動音之干擾,藉由室內音環境 評估可明確顯示牆面構造、開口部構造與樓版構 造之音響特性,並進而改善室內音環境品質。


建築指標 室內環境指標---光環境 光環境評估的目的在於確保良好之光環境,以求 健康舒適之視覺工作環境,尤其良好的光環境對 於工作生產效率與視力健康都有直接的影響。光 環境之評估包含了自然採光及人工照明兩大部 分


建築指標 室內環境指標---通風換氣環境 通風換氣的目的主要在於(一)供給充分氧氣 (二)稀釋污染物質 (三)除去污染源 (四)調整空間壓力控制氣流進出 (五)削減部分熱負荷 (六)排除臭氣……等功能,以確保室內空氣品 質。以台灣之氣候條件而言,如果有針對當地微 氣候、地形進行通風設計的建築物,一年之中通 常有數個月的期間可利用自然通風的方式而可 不依賴空調設備。


建築設備 開窗率 在炎熱的台灣,過大的開窗面積是造 成空調耗能的主因。開窗因素在台灣 佔了所有耗能因素的六成, 因此 適當的開窗設計是建築節能的首要 計畫。玻璃的節能特性主要根源於兩 個特性,一是玻璃的隔熱能力,亦是 熱傳透率 U 值;另一則是玻璃的遮陽 能力,亦即日射透過率ηi 值。然而, 台灣地區室內外溫度差並非很大,而 日射熱卻是很驚人。因此,阻絕溫差 的熱傳透率 U 值比不上阻絕輻射傳透 的ηi 值重要;亦即,在台灣的玻璃節 能對策首重玻璃的遮蔽性能。


氣密性:氣密性不佳開口部的漏氣量 (間隙風)增大,在空調空間中造成 了能量的損失,在非空調空間中則由 於難控制冬季風漏入而產生不快,氣 密性差的窗戶,對於阻絕外界噪音的 功效亦不佳。氣密性高的開口通常亦 有良好的隔音性,有隔絕噪音之好 處。 隔熱性:金屬製門窗框如果沒有良好 的斷熱處理,則會引起熱橋現象 (Heart Bridge),所謂熱橋現象為 構造上厚度較薄之部位,或該部位所 用材料不同,其熱傳導抵抗較小,熱 損失大多經過此部位,此部位之溫度 也較其他部位為低,因此易結露,此 部位稱為熱橋。因而增加室內之熱負 荷。


建築方位 季風通風配置 1. 利用鄰近之直街巷道及建築物間之空間引導 風吹入基地。 2. 將建築群之缺口或開放空間迎向夏季盛行風 向,使風易於達到建築群內之各空間。 3. 建築群之配置宜將開放空間較大者置於上風 處而將較小者置於下風處。 4. 規則並列之建築群朝向,使其與盛行風向成 一角度,可讓風吹及每一 建築物。 5.組合形態之建築物如工字形之腹部及口字 形、日字形之中庭等,易造成風流的死角而產生 通風不良的現象,解決對策是加大排與排之間距 離及中庭尺度,或採用透空性的建築物形態代替 密閉式之型態 。


善用中庭風 1.建築物中庭因有植栽或水池,升降溫度較快, 白天吹出庭風,夜間吹入庭風。 2.位於都市的建築物,由於路面比街廓內升降 快,白天吹出街風,夜間吹入街風。因此位於街 角之建築有利於通風。 3.室內中庭可利用浮力通風原理, 四周自然通 風,可在中庭上方設通風控制口,夏天開啟以利 通風、 冬天關閉以防風寒。


空調節能

日常耗能以空調與照明用電佔最大比例,尤其以 空調耗能影響為最,因為在台灣,夏日平均建築 空調耗電佔總尖峰用電的 3 分之 1,因此加強空 調用電的節能設計是首要工作。綠建築評估系統 只以中央空調為對象,因此建築大樓的空調規劃 越單純越省能。再來,經過嚴格計算建築物的熱 負荷量,進而規劃精確的空調系統,避免超量設 計,將有助於空調節能。


其次,選用高效率冷凍機有助於空調節能,吸收 式冷凍機優於其他選擇,但造價較高,勿貪圖眼 前的便宜,選用廉價及不明的冷凍機,不但浪費 能源,居高不下的電費也是一種浪費。再來,儲 冰槽空調系統既有夜間優惠電價,還可減少冷凍 機容量。



綠建築未來發展 面對全球暖化、都市化等關鍵趨勢,建築物的「智 慧化」和「綠化」將是未來城市永續發展的兩大 必要條件。未來建築物的能源使用方式如何從 「需求導向」轉變為「供給導向」。透過整合型 建築管理系統(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BMS),緊密結合智慧電網(smart grid)和可再生 能源科技,能自主且高效率地調節、儲存和使用 能源,使大樓成為高效能的智慧綠建築,實現「綠 色城市」的理想目標。智慧建築透過建築管理系 統(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BMS),能將 大樓內個別的消防、門禁、冷凍空調、能源…等 子系統整合為智慧型連線網絡。


建築物將不再是一棟冰冷的鋼筋水泥綜合體,而 是改造為網絡連線、智慧型、靈敏,且可依照環 境變化作調整的有機生命體。各個系統在同一個 步調中相互協調、共同運作,不但使大樓內部的 環境舒適性、安全防護及門禁管制等面向更為強 化,更在節能效益上發揮了最大的功效。


現在全球共同環境退化、生態失衡、能源枯竭三 大課題,台灣溫室氣體排放以二氧化碳最大,二 氧化碳排放源又以能源耗用為主要來源,整體生 態與環境朝著「永續」的趨勢發展。早期建築設 計大都缺乏與環境共生想法,室內環境的舒適性 多仰賴電機設備達成,造成建物耗費能源眾多, 之後在建築設計或整修過程中,應提升建築物的 智慧化功能,才能減低對環境的衝擊。


下個世代生活的願景,將是從智慧建築邁向舒適 好生活;智慧化居住空間的最終目的,應該是讓 居住的人們,享有安全、健康及舒適的生活品 質,因此建築能導入科技生活化、永續環保與智 慧化等相關產業技術,建構主動感知及滿足使用 者需求的建築空間,就能創造出安全、健康、舒 適、節能與永續的工作及生活環境。


一種新的建築美學觀念正在形成,未來的建築物 不再只是靜態的障礙物,而是動態的環境過濾 器,不但能提升人們在室內的適性,同時也能帶 給都市環境更高的外觀



THE END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