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佑燦學生作品集 2022-2024 建築


Line: bobot1215
Phone: 0967-091-215
Email: bobot1512@gmail.com
1.
〈建築、教育與天體觀測〉
〈青山屋聚_屋頂下的生活〉
〈海港、軟交通、行人的轉運站〉 湖田實驗國小 萬華社會住宅設計




基隆威海營區再造計畫
中壢服務區園區設計 4.
〈公路共榮與商業再造的可能〉




Self introduction.
投入建築系課程學習,在建築設計這門課程更因為與興趣互相符合, 得以拿出滿意的成績,並獲得兩次由系友會頒發的學業成就獎學金。
也對於插畫設計與比例模型製作有高度興趣, 正在學習3D列印的設計與應用,並已實際投入在設計作品與簡報過程之中。

1.
湖田實驗國小 〈建築、教育與天體觀測〉
唾手可得的自然與夜空,在這個培養天文愛好的天地
仰望星海不再是孩子們的夢。

湖田實驗國小。
指導老師 劉國青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系大三下第二次設計
學生 周佑燦



MAINENTERANCE













2.萬華社會住宅設計 〈青山屋聚_屋頂下的生活〉
Conception.

汲取萬華在地的〈ROOFS-屋頂意象〉, 利用棚架的延伸所創造出的中介空間與綠地, 使住戶即便住在鬧區中也能享受休憩空間。
指導老師-張豪心學生-周佑燦



華西街夜市商圈 商圈動線

日照方向















3.基隆威海營區再造計畫 〈海港、軟交通、行人的轉運站〉

設計緣起.
基隆威海營區再造計畫 第一階段. 速度與迴圈
第一階段的小組作業,組員們在多次討論後得出了「速度與迴圈」的概念。
藉由分析遊客與居民進入基地的方式與速度,我們希望將基地作為基隆軟交通的起點。
導師:吳聿淇 老師 第一階段組員:周佑燦、黃逸丞、陳重雅、黃教策
區分不同的速度,讓使用者由快而慢的進入基地,進而產生於基地中的迴圈, 當人慢下來後,才能以清晰的眼光看見城市的風光。

基地設計與規劃 基地設計策略 基地樞紐 服務休憩 立體動線



飯店與商業預定空間

郵輪遊客分流.
大型斜坡步道. 透過斜坡降低使用者的步行速度, 也讓垂直動線不是單純的上與下。
概念分析圖




基地內動線與使用者分析圖
機關用地動線分析





設計緣起.
飯店是基地規劃中「迴圈」主題的動線節點, 作為基地內主要設施之一,承接轉運站的人流,進而提升基地的價值。
設計重點.
本設計的挑戰在於複合式的商業設施設計, 不同的商業需求的互補與互斥, 員工與顧客的分流,以及空間性質的定義。 第二階段. 飯店設計
導師:吳聿淇 老師 第二階段組員:周佑燦
透過飯店的功能讓遊客以更加緩慢的步調進入基地與基隆。
量體操作演化圖

以中正路為軸線挖切量體, 使住戶開窗面向基隆港灣, 並且將功能不同的空間以分層的方式區分, 設計出安定的動線以及格局。

立面設計簡述

機能分區圖
飯店露台
轉換空間
飯店櫃台
餐飲空間
水療服務空間
市集空間
倉儲&機房空間


轉換層 電梯 動線. 商業空間顧客電梯 商業空間員工電梯 商業空間貨梯 飯店空間顧客電梯 飯店空間顧客直通電梯 飯店空間員工電梯
1F主入口
基本圖面







B3平面圖

1F平面圖

4F平面圖

8F平面圖

B2平面圖

2F平面圖

5F平面圖


B1平面圖

市集.倉儲空間
飯店鮮食.倉儲空間
飯店洗衣.雜物倉儲.空間
3F平面圖

市集餐飲.空間
市集展售.空間
飯店地面層大廳
市集烹調&儲藏.空間
水療中心大廳
6F平面圖

水療服務空間

飯店-商務空間
餐廳-顧客空間

LOBBY

中壢服務區園區設計 〈公路共榮與商業再造的可能〉 4.

基地本身是以「共生」的方式與高速公路維持長期互補的關係, 隨著時代改變,傳統服務區的定位漸漸受到挑戰,這樣的共生關係會走向凋零。
這次小組作業,我嘗試引入全新的客群進而使服務區的活動增加, 由共生走向共榮。




在這次設計我嘗試了新的簡報表現方式,透過輕快明亮的插圖, 用圖解的方式與老師們溝通。
運用自己擅長的插圖幫簡報多些風味, 也是在第四年建築系繼續嘗試創新的方式。

分析
嘗試了比較創意的插圖方式後,在基礎的設計分析上也沒有落下, 我將基地分為商業、綠地、交通,並且列出設施中各項空間。




期中的規劃完成後,接下來就會將園區內部設施的建築圖面 逐一完成,後續的內容將以建築物如何與園區綠地互相作用為題, 並著重於各使用者不同的使用特性,進而將概念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