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校舍建築下

Page 1

⺠國初期-廣設學校

磨⽯⼦ rc 折版式屋頂
教育逐漸普及建築逐漸標準化,特殊的表現減少
少數保留⽇治時期⾵格
⾦⽔國⼩

⾦⽔國⼩為⼀層建築,構造為傳統材料組成,空間格局及造型上則採⽤許多西⽅ 建築⾵格元素。建築前⽅設外廊,正⽴⾯則以左、中、右三處出⿔廊道為過渡 空間。柱體為蠣殼洗⽯⼦飾⾯,以六⾓⿔殼型及幾何形泥塑⼿法處理,中央四柱 則以紅、⿈等顏料上⾊。鏡⾯共有三扇煙炙磚砌拱⾨,及兩扇⽊櫺窗。

左、右側⽴⾯及背⽴⾯,以傳統⽯磉牆基、磚造牆⾝及紅⽡屋頂為構造,搭配具 有西式造型之窗楣、窗框為外觀特⾊。

建築平⾯為「回」字型佈局,中央為講堂,四周為教室、辦公室及宿舍等空間, 並附有廊道。由⼤⾨進⼊為⼀前廳空間,左右兩側為辦公室,向前可經過⽔廊 進⼊中央講堂,講堂亦設有⼀前廊。講堂四周為教室建築,內部屋頂部分採⽤

⽠柱式構造,⽽廊道多採⽤圓形磚柱,為⾦⽔國⼩重要特⾊。

古崗學校

外觀特徵

古崗學校為五腳基洋樓,正⽴⾯為六柱五開間形式,⼀樓外廊以花崗⽯⽅型柱搭配花崗⽯橫樑, 皆採⽤泉州⽩⽯,中央兩柱上陰刻聯對為「古博今通振興教育岡靈⽔秀鍾毓賢才」,橫批「古岡 學校」。⼆樓外觀正⽴⾯則以紅磚柱及拱圈為特⾊,柱頭以磚疊澀收尾,再配上花崗⽯花瓶欄杆 及扶⼿。屋頂中央有⼀五彎拱波浪形⼭頭,並題「誠實」⼆字,兩側為磚砌⼥兒牆與花瓶欄杆, ⼥兒牆末端柱頭⽴有⽯獅裝飾。

內部格局

屋頂形式為傳統雙坡⽡作屋⾯。⼀樓四向⽴⾯牆堵以⽯磉組砌⽽成,具有地⽅⾵貌特⾊,⾨框、 窗框則為泉州⽩⽯造。⼆樓外廊鏡⾯為⽃砌磚牆,⾨框則為煙炙磚砌,左、右、背⽴⾯牆則皆為 磚砌抹灰,側⾯⼭牆塗以磚紅⾊漆料,⽽樓板交界線、⿃踏、檐板以菱形狀紅磚砌法處理。

原勝利國⺠學校禮堂

禮堂建築本體是由臺基、屋⾝、屋頂三部分組成,臺基抬⾼兩階,其地坪為混凝⼟ 澆置。屋⾝之牆體構造為加強磚造,屋架為副同柱式⽊屋架。屋⾯為雙坡⽔斜屋

頂,其材料原先為覆蓋⽔泥⽡,後因漏⽔嚴重於⺠國81年(西元1992年)將⽔泥⽡拆 除改覆蓋紅⾊鍍鋅鋼浪板。後⽅為較低矮的⼀層樓單坡⽔附屬建築(準備室),其構 造形式及裝修⾯材均與本體相差不⼤。禮堂⽴⾯以簡單的幾何線條及圖樣作為裝 飾,反映30年代以來流⾏的「現代⾵格」建築。

建國國中南棟折版教室(圖書館)

⺠國57年,「九年義務教育」正式施⾏之⾸年,因應政策施⾏,政府請成功⼤學建築 系王濟昌⽼師設計「教室設計標準圖」,全台灣按圖設計國中校舍,其建築特⾊是

「折版式屋頂」。

雲旭樓(原雲林國中校舍)

RC折版屋頂為60年代國中校舍之特殊作法,亦為九年國⺠義務教育校舍標準圖之建築形 式,是雲林縣⾸建第⼀批國中校舍。

屋頂為標準摺版形式,校舍周圍的⼤王椰⼦也由當時(⺠國57年)的師⽣⼀起種植,亦有 42年的歷史,雲旭樓前的蔣公銅像於⺠國74年設⽴,現今位於雲林科技⼤學的「雲旭樓 及蔣公椰林廣場」。

雲旭樓為雲林國中的第⼀棟校舍,1、2樓⻑期來作為主要⾏政空間,是依9年國⺠教育創 辦雲林國中及帶動週遭地區發展的指揮中⼼,為雲林國中最具代表性校舍。

羅東鎮國華國中九年國教校舍

國華國中九年國教校舍,是該校最早的建築物,摺板式的屋頂,其建築保存良好 且具備九年國教校舍之特徵,⽬前仍作為教室使⽤。為鋼筋混凝⼟加強磚造的3層

建築,每層樓有8間教室,屋頂為摺板式,屬於當時校舍建築的典型,⾛廊為單邊 且懸挑式,顯現出⽔平延伸的效果,建築外觀為磨⽯⼦,但校⽅於其上重貼暗紅

⾊⾯磚⽽成現狀,部分⾯磚剝落,因此露出原有磨⽯⼦表⾯。

⼟庫國中⾃強樓南棟

⼟庫國中的校舍興建⼯程依據成功⼤學王濟昌教授規劃設計的「國⺠中學 校舍建築設計標準圖」作為基礎建設組織形式,由當時於嘉義開業建築師 王振河所規劃具特⾊的H型校舍,即因應校地集中校舍,便於管理,原 有H型規模建築,其中北棟以及南棟拆除,為留南棟做為⾒證。

虎尾國中原⼯藝教室

⺠國57年,「九年義務教育」正式施⾏之⾸年,因應政策施⾏,政府 請成功⼤學建築系王濟昌⽼師設計「教室設計標準圖」,全台灣按圖 設計國中校舍,其建築特⾊是「折版式屋頂」,房屋為單層宿舍四周 ⼤⾯開窗。

東光國中集賢樓

東光國中集賢樓乃運⽤九年國⺠義務教育校舍標準圖⽽成,建築體為2層鋼筋混凝⼟構造建物, 摺版式屋頂,1樓為早期⽊窗。其三間教室單元搭配⼀側樓梯間、摺版屋頂、洗⽯⼦外牆是其普 遍性之特⾊;但其兩層樓之教室單元,⼀樓⾛廊有柱列,⼆樓實驗室無⾛廊且室內為無柱無隔間 之空間,則是校舍標準圖極少被實際運⽤且仍保存者具有建築史的價值。

原⾼雄⼯專北棟教學⼤樓

北棟教學⼤樓興建於1965年,為⾼雄⼯專第⼀代校舍,建物使⽤

反樑挑版,形塑輕巧的外廊⽴⾯,為當時少⾒的作法,頗具時代 ⾵格特⾊。

現代校舍

更多的與當地連結 ⽂化保留 環境保育
觀光 多元教育
霧峰國⺠⼩學天⽂科學館

本「天⽂科學館」為修澤蘭建築師以「形隨機能⽽⽣」的理念⽽設計,圓形建築內的屋頂 設計為星象圖,當時可使⽤機械操作觀察四季星象。⺠國88年(1999)九⼆⼀震災時,霧 峰國⼩校舍⼤多被震毀,僅本建築留存。本建築為拱(穹頂)系統之RC構造,半圓形如⾶ 碟,有8隻腳,花格窗。

西寶國⼩

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的西寶國⼩,校園內外的⽼樹、⼭坡、河溝提供學童豐富的遊戲及學 習資源,全校空間粗分為學習和⽣活兩類空間型態,因空間特性和所在地形⽽有不同的建築規 劃,學習空間包括位於校園核⼼區的班群教室、教學資源中⼼,我們發展出六⾓形單元空間。

這種建築型態具有易於組合、變化,包被、開展的雙重特質,也使得⼾外、半⼾外及室內空間 可以順利交融;⽣活空間包含學⽣和教師宿舍,分別座落在校園核⼼區兩邊的坡地上,為尊重 原有地形地貌,避免⼤量整地,採⽤⾼腳式建築,使住宿空間享有較佳視野,呈現輕巧的坡地 建築意象。

關埔國⼩

學習空間依「群落」的⽅式構築展佈,低年級群落以⽀持「體驗、探索」的學習活動為主,創造 ⼈與⼈良好互動的「遊戲」空間;中年級連結社區⽂化活動、⼈與⼟地互動等課程,⾼年級導向 「合作學習」⼜俱有「競技」精神(以利獨⽴⾃主),朝向懂得「敬畏天地」的「儀典」空間。 讓「教學」與「⾏政」空間能串聯成⼀體,教師們能「在空間中很容易⾃然相遇」⽽有利於互動

學習。

中年級群落以班群組成共⽤空間,孩⼦對⽣命好奇,充滿想像⼒和創造⼒,更多互動與連結,延

伸學習興趣,使學⽣漸漸⾛出教室,向外挑戰⾃⼰、認識⾃⼰。

⾼年級班群空間提供更多創造與參與的機會,培養⾼年級學童選擇做決定與承擔責任的能⼒,成 為⾃我⽣命與學習的主⼈,涵養探究抽象知識的興趣和能⼒,更⾃由班群排列,可以認識更多新

朋友的⾼年級,也更多⼾外閱讀、⼾外上課的空間。

那瑪夏⺠權國⼩

那瑪夏⺠權國⼩由九典建築師事務所郭英釗建築師規劃設計,校舍設計具有原⺠⽂化、環保、⽣ 態、教育、及防災、避難多重意涵,從原⺠傳統的住宅型態延伸,讓校舍成為⼀個有家的感覺的 ⼤房⼦。建築⼿法,除將採光與⾵向條件誘導進設計中,以達⾃然減少能源使⽤⽬的外,同時應 ⽤節能設備與再⽣能源。

校園中最引⼈注⽬的莫過於獨棟的⽊造圖書館,其設計概念則來⾃當地布農族的獵寮與卡那卡那 富族(Kanakanavu)的男⼦會所,取其象徵傳承的意涵,結合現代賦予知識傳承的功能,圖書館 將成為⼀個學校及社區培養閱讀⽂化的重要場所。整棟圖書館更進⼀步地在建材選⽤上徹底「綠 化」,除使⽤⽊材本⾝可達到的固碳效益,直接使⽤台灣本⼟造林疏伐的柳杉,兼顧製程和運輸 上的較低碳排放。

內湖國⼩

內湖國⼩位於南投縣⿅⾕鄉,為九⼆⼀⼤地震後,最後重建完成的學校。學校成為景點並 不多⾒,但內湖國⼩以美麗的校園建築和豐富的⽣態環境著名,它的建築⼤多以美國南⽅ 松為主體,外型則是融合中、美、⽇的⾵格,且⼤多就地取材,以原有的⽯塊築牆鋪路。 因為保留了校地原始樹林,所以到處可⾒⾼聳的杉⽊及樟樹,學校周圍則是成⽚的台⼤實 驗林圍繞,形成⼀所森林⽣態⼩學。

豐源國⼩

豐源國⼩位於臺東市郊豐原⾥境內,於⺠國53年創校。舊校舍歷經50年歲⽉的洗禮不堪使⽤,在 前任張⽉昭校⻑多⽅爭取下,於⺠國100年1⽉獲教育部補助經費進⾏校舍重建,請台東在地的建 築師「林坤層」先⽣所設計的。⽤地中海式的藍、⽩基調為建築意像,多層次的視覺交疊,傾斜 設計的屋頂象徵台東出航的船隻,⼀艘艘航⾏在海上,橘⾊造型的塔樓是象徵臺東的⽕炬,裡⾯ 隱藏的是⽔塔,拱⾨的⾨廊是學校的特⾊。

苗栗⼭腳國⼩

苑裡鎮⼭腳國⼩⽇治後期宿舍群」每棟均為雙拼式格局,地板挑⾼,基座設置氣窗以保 持通⾵。每⼾均有⽞關、客廳、臥室、廁所、廚房、前後院,地基為磚造,牆壁為編 ⽵夾泥牆,外覆檜⽊板,屋頂為⽂化⽡,東南棟屋脊⽡留有氣窗孔,相當特殊,西 南、東南兩棟格局相同,客廳均有向外突出之窗台,西北、東北兩棟建築⾯積較⼩。

東海⼤學

東海⼤學有許多不同⾵格的建築,⽂理⼤道前的草地矗⽴路思易教 堂,⽂理⼤道兩旁的早期院落皆為灰⽡紅磚的合院型式,建⽴在穩 固的城牆基座上,特別是⽂、理、⼯學院的迴廊⽃栱理營造出雅致 的氛圍,理學院前的寬闊草坪則構成似斷復連的開放空間。

原臺灣省⽴成功⼤學總圖書館

建築具有底層挑空、⾃由平⽴⾯、⽔平開窗、平屋頂等元素,為⼆戰後現代主義⾵格

中國際式樣之現代建築。

案例分布

⾼雄市:美濃邱添貴派下夥房/舊⿎⼭國⼩/岸裡公學校校舍/原⾼雄⼯專北棟教學⼤樓/那瑪夏⺠權國⼩ 台南市:台南孔廟/原南⾨尋常⼩學校舍/原臺南州⽴第⼆中學校校舍本館暨講堂/原台南⾼等⼯業學校校舍/原臺灣省⽴成功⼤學總圖書館/成功⼤學光復校區禮賢樓 台中市:磺溪書院/台中⽂昌廟/關西豫章堂羅屋書房/東海⼤學/潭⼦國⼩⽇式校舍/霧峰國⺠⼩學天⽂科學館/翁⼦公學校校舍及宿舍/臺中教育⼤學前棟⼤樓/原東勢公學 校宿舍

台北市:學海書院(今⾼⽒宗祠)/道東書院/臺灣⼤學原帝⼤校舍(舊圖書館、⾏政⼤樓、⽂學院)/永樂國⼩/東光國中/建國中學紅樓 新北市:新莊原興直公學校舊校舍/理學堂⼤書院/鶯歌國⼩舊校舍 南投縣:明新書院/內湖國⼩ 雲林縣:原北港農校校舍/雲旭樓/建國國中/虎尾國中/⼟庫國中 新⽵縣:關西豫章堂羅屋書房 新⽵市:關埔國⼩ 彰化縣:道東書院 臺東縣:豐源國⼩ 苗栗縣:⼭腳國⼩ 宜蘭縣:國華⾼中

⾦⾨縣:⾦⽔國⼩/古崗學校 花蓮縣:西寶國⼩ 宜蘭縣:蘭陽⼥中

屏東縣:溪北國⼩⽇式校舍 嘉義縣:朴⼦國⼩舊禮堂/原⽜挑灣公學校校⻑宿舍

⼼得

李哲綸:台灣的校舍建築案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某些校舍充滿了功能性設計或創造⼒。建 築史是⼀個極其豐富和多元的領域,透過學習建築史和對校舍的觀察,我對⽂明和⽂化發展有了

更深⼊的理解。從古⾄今,建築⾵格和技術的演變令⼈驚嘆。台灣的校舍建築案例值得借鑒和欣 賞,透過這些遺留下來的建築來去認識當時的時空背景和制度。

劉家叡:我覺得臺灣校舍的建築分析,對我來說很有趣,從歷史脈絡的分析可以看到不同時期的 流⾏建築⾵格,最為印象深刻的是⺠國時期推⾏的九年國教宿舍,由中央提出⼤致⾏政綱要後, 各地再因地制宜修改校舍樣式,但是⼤部分都保留斜版屋頂,之後就開始出現些創新的建築樣 式,不定那麼的制式,但我發現有些學校的編排⽅式還是條很⻑的半⼾外⾛廊加上兩邊通透 的⼤⾯玻璃開窗,可能在⼤學的教室編排上才有所變化。總體⽽⾔,我們可以從建築的特徵瞭解 不同時空背景,也讓我們思考在這個現代的時空屬於我們的建築⾵格為何?

蔡幃紘:在這次的建築史報告中雖然主要是進⾏建築案例的資料搜尋,但因為我們的切⼊點,所 以還了解了很多當下教育的在社會中的⾓⾊,像是基本教育,⾼等教育和他們相對應的政策,還 有教育的普及程度,能在建築中感覺到,教育從⼀開始只提供給社經地位較⾼的⼈們,到後來變 得很普遍,連建築的形式也變得較為標準化。此外還有關於建築隨著時代背景,出現的材料和構 造的改變,連帶著的教育設施的尺度,活動,普及率等等的改變,從⽊構,磚造變成RC柱樑, 建築物和其乘載的教育活動之間,互相推動進步的複雜聯繫。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