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推甄 自傳

Page 1

就 不 怕 以 後 。

不 忘 記 最 初 ,

1


2


目錄 01. 自傳

一、生長背景

4-5

三、課外活動參與

8-9

二、大學求學過程 四、報考動機

02. 實習與活動參與 03. 檢定證明與紀錄 04. 研究計劃書

6-7 10-11 12-15 16-19 20-21

3


01. 自 傳

一、生長背景

那些年,

港都子弟悶在濕熱皮鞋裡的夢想 鍾至怡,1995 年 5 月生

各式各樣的前衛建築隨之出

的人生也絕大部分在港都。

變為一座現代化的都市,而

於高雄後驛,所經歷 21 年

我出生後的短暫 21 年間,

港都歷經了戲劇性的改變。 在 90 年代,一個有文化沙

漠之稱的重鎮工業區,即便 這裡有著世界級的港口,港 都人對水的印象也僅止於又

髒又臭的愛河,沒有任何眷

現。我的故鄉港都儼然已蛻 這份對城市的熱愛也就此打

開一個國中生對設計的想

像,那時的我才知道設計能 夠這樣改變城市與人之間的

關係,而創意原來是能夠被 實踐且富有影響力的。

父親是來自美濃的客家

戀、認同。後來幾個年頭飛

人,於是我對於孩提時代的

級時,高雄捷運開通,美麗

是來自於每個週末在美濃古

躍似的過了,在我國中二年 島捷運站、中央公園美的讓

人瞠目結舌,世運主場館等

印象,除了港都市,另一半 巷中的一磚一瓦間穿梭著的

時光,一間一間的矮平房與 三合院也就這麼構成我對於

美濃鎮應有的印象,寧靜而

4


指考後的某天我與舅舅

聊到大學的校系,他問我:

「至怡你知道工業設計系 嗎?」, 當 時 的 我 眼 睛 ㄧ

亮,畢竟在升學班裡,除了 醫科牙醫外只有電機資工的 原則之下哪裡輪的到什麼工

業設計系,這才讓我有一線 契機思考自己的未來,理工 科目的理性與藝術美學的感 性交織所生的工業設計系在

當時幾乎是神一般的存在。 於是我帶著夢想及熱情到了 純樸。而在我念高中時,父

塗鴉課本及週末寫寫書法的

濃鄉野間鵝黃的生命色彩,

壓力的最佳管道,讓我在有

親決心要紀錄並保存屬於美 於是他決定到客家文化產業 研 究 所 進 修, 這 也 間 接 成

就了我對於土地與文化的熱 情。

中學時期我就讀的是在

高雄地區一間完全升學導

向,甚至以醫科班聞名的天 主教私立中學,嚴謹的校規 與勵精圖治的師長們曾指引 著我謹慎的往那些特定目標

直跑,卻也同時將我對於這 世界的想像壓縮在潮濕悶熱

的黑皮鞋裡。只是近乎停滯

大學-高師大工業設計系。

短暫美好時光成了我排解 限的空間難得的揮灑想像 力。高三那年,我第一次讀

了劉軒所寫的「放任心中的 一百次流浪」,書中提到要 人們將孩提時代玩樂時所用

的專注實踐在生活中,他說 「人的成熟,就是重新獲得 他兒童時在玩的嚴肅。用玩 心及創意改變我們所處的世

界。」,這句話深深激發了 我的靈感。第一次,我開始 想人生而不是升學。

的平凡生活終於還是萌發了

那顆極欲不平凡的心,於是 5


二、大學求學生涯 工業設計,

現代主義脈絡下的所謂創新與反思

就讀大學的第一年裡,

描、電腦繪圖與產品造型等

我被授與的觀念是工業設

久違的自由,一邊透過學校

技巧,從矩形圓形中探討機

要談工業製成的量產化以及

懵懵懂懂的我一邊享受著 課程初步了解所謂的工業設

計,知道了在西歐的工業設 計史中,隨著生產方式的革 新,藝術作為現實社會的反

課程也培養了我基本的設計 能主義及所為形隨機能。

到 了 大 二, 真 正 有 了

“產品設計”這門主要科

目,基本產品設計要我們學

思,於是「藝術」和「設計」 著從對個人 / 群體的生活觀 成為不斷相互辯證的兩個端

察中找尋問題或更好的可

的設計流派。除此之外,素

足這些需求。在這個階段,

點,這過程誕生了各個時代 6

能,並試圖藉由產品設計滿

計除了得談形體與功能,更 消費心理學與市場趨勢等。 此外,我總認為產品設計不 可能是單一的存在,視覺上 的編排、溝通也是相當重要 的,於是大二時我開始修習 幾門屬於視覺設計範疇的課 程。

然而,對於這兩年在學


規劃一個品牌,相當慶幸他

設計或品牌行銷,必須打開

品設計」的眼界,對於一個

自身的共感力去探討人的行

給我的是一個「不僅止於產

業 上 的 成 就, 給 自 己 的 總

結是失落大於快樂的,我總 希望能夠多著墨於對於社會 生活的觀察及反思並利用設

計去解決問題,或導向更美

在那時已開始對設計懷疑的 20 歲 學 生, 張 老 師 的 教 導

實在非常發人省思。我發現 解決問題這個願景其實有很

多種可能性,絕不單單只是

對人與環境的想像,並培養 為及需求,也必須更加宏觀 地看整個產業、整個地方, 這樣才能更精準的解決問題 並提昇我們的生活。

好的生活方式,但工業設計 的專業知識卻框架了方針讓 設計流程最終導向生產與市

場,最後發現世界其實沒有 更美好,或者有些問題其實 不能單靠設計師去解決?於 是我開始一連串的反思與自 我懷疑:「設計究竟是為了 要 解 決 問 題, 還 是 走 入 市 場?」

有那麼一個契機讓我在

大三下的產品設計課遇到 了張振銘老師,當時為期一 學期的計劃是要從無到有去

7


三、課外活動經歷

Leave home to learn about home. 試一下自己的力量,改變一點點世界。 2015 年 5 月,當我迎接

宿家庭、到學校的報名及規

的並不是正式成為成年人的

獨 立。50 天 除 了 是 我 人 生

自己的 20 歲生日,迎接我 喜悅,反倒多了不少因對未 來的迷惘而產生的不安,我 不知道我擁有什麼或我能給

什麼。於是我決定給自己一 次出走的機會,獨自去澳洲

上語言課程。不同於很多人 跟著遊學團的方式,我選擇 自己打理一切,從機票、寄

然而,對於自己所有的

劃旅行,這趟旅程使我真正

能力,我其實還是未能在那

中最美好的時光之ㄧ以外,

我在 2016 年的寒假再次踏

它更啟蒙了我的世界觀與人 生 觀。 認 識 了 形 形 色 色 的

人,我學會放下比較,真正 得脫下原生環境所帶給自己

的歧見,才能真正去擁抱世 界。

段旅程完全得到解答。於是 出舒適圈,參與了為期六週

的海外成長計劃,到馬來西 亞做教育志工,與來自 6 個

不同國家的大學生組成團

隊,替檳城當地的中學生規 劃教育工作坊,協助他們依

照興趣找到自己的志向。在 檳城的那段旅程,得到了寶 貴的跨國團隊合作經驗,學 習以更加開闊的心擁抱世 界。

8


而與來自 6 個不同國家

的大學生那段合作的經驗,

變一點點未來。

半年歷經兩次探索世界

除了達成計劃中的目標-教

的 旅 程, 總 不 乏 與 來 自 各

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

會,於是一股欲深度探索在

育工作坊之外,他們教給我 論來自哪裡,不論是白色、

黃色或黑色,不論信仰什麼 宗教,其實這一代的每個人 看 見 的 都 一 樣, 也 有 相 同

的報復,只是如果夠幸運的 話,至少像我們還能夠勇敢 的去試一下自己的力量,改

成產業聯盟,試圖找尋在地 旅遊體驗的新可能。

在 RTM 實習的日子裡,

國的朋友談論自己家鄉的機

除了能夠得到與佳佳旅住文

地文化並推廣的心願就這樣

社區營造活動的實戰機會,

萌生。在今年的 6 月,我加 入一個著重於人才培育的旅

遊新創組織- RTM 實習, 在擁有廣大文化資源的古都

台南,我們透過與旅創夥伴 企業實際提案,串聯在地形

創等企業實際企劃工作營或 也因工作夥伴幾乎來自商管

科系且對地方文化有熱忱, 這期間發生的種種確實給了 我不同於過去工業設計學院

的視角,並以另外一個方式 去看待在台灣的創新產業。

9


四、報考動機

我想告訴別人他們不知道的事, 給他們看他們看不見的東西。 接受工業設計教育的前

生命經驗中扮演著相當重大

只能努力的生活,讓它成為

著的包浩斯及現代主義,讓

道自己的未來長什麼樣的懵

化更豐富。

兩 年, 學 院 主 軸 不 斷 圍 繞

我有執行設計流程的能力, 卻少了對人與文化的想像及 觀察,也少了共感力,特別

是對台灣這塊屬於我們的地

的轉捩點,從一個從來不知 懂大學生,蛻變成現在的,

期 許 是:「 我 想 告 訴 別 人

「我總覺得孕育我們

他們看不見的東西」。我想

世界是什麼樣子的人。

的,是時代。」不僅止於現

不能思考腳下踩的這片土

個過去的片段所給的擁抱。

地?

然而,在大三的一年,

不論是在課業上的斬獲,亦 或是參與課外活動時得到的

視野,都促使著我反思及蛻 變。這一年,在我的 21 年

一直以來,對於自己的

至少是清楚知道自己嚮往的

方。我甚至曾經懷疑,為什

麼自己書讀得越高,反而越

能夠給予擁抱的片段,讓文

在正在經歷的時代,還有每 時代交替出了所有的殘缺以

及不可或缺,而此刻我在這 片土地上的生活,又是被多 少片段擁抱才造就的呢?文 化,是我們生活的足跡,是

誰都沒資格去定義的,我們

他們不知道的事,給他們看 持續思考創意產業真實的拾

起在地元素的可能,我希望 能在千百年歲月累積的文化

萃取出價值,讓設計、創意

能融入歷史,融入人文與生 活當中,形成最貼近我們的 服務模式或產業。所以,在 2016 年, 我 決 心 報 考「 成

大創意產業研究所-產業與

服務創新」,只因我想讓自 己未來的所作所為能給予更 大的擁抱、更厚的文化。

10


純真必得經過煎熬淬鍊, 才能顯得彌足珍貴。

11


03.

實活 習動 與參 與

Tainan vol.12

ㄧ、Pecha Kucha

從「pecha kucha

Tainan vol.12 : 台 南 大 菜 事」開始,我參與該團隊,

一 同 籌 辦 pkn night 的 活 動,也開始為較大型的活動 做主視覺設計。

二、RTM 台南

RTM 是 一 個 旅 遊 新 創

公司,著重在旅創資源整合 及人才培育與地方推廣。從 2016 年六月開始我在 RTM 實 習, 負 責 平 面 設 計 與 企

劃,讓我接觸地方文化,並 有了不少實戰的機會。 12


三、佳佳旅住文創

在佳佳旅住文創參與了

2016 的西市場布藝產業復 興 計 畫, 除 了 負 責 視 覺 設

計,也實際規劃青少年縫紉 職人工作坊,並真正產出做 十六慶典服飾。

四、星球共創空間 服務設計工作坊

首次參加服務設計工作

坊, 透 過 對 人 的 觀 察 及 訪

談,設計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體驗,服務設計的結果可以 是 一 套 體 驗 流 程、 一 個 產 品,甚至是一張海報。

五、 AIESEC 海外 成長計劃

42 天 在 馬 來 西 亞 檳 城

擔任教育志工的經驗,我們 從無到有產出了職涯規劃工

作坊給當地青少年,對我來 說是寶貴的跨國團隊合作經 驗。

13


六、 放眼東協論壇

身處在這個時代的我

們,必須對世界的脈動有一 定的敏感度,當然也包括對 東南亞國家的了解,如此才 有機會思考自己未來在世界 扮演的角色。

七、職人設計品牌 視覺規畫實作工作 坊

兩天的工作營教授品牌

識別設計的思維脈絡及與客

戶提案的技巧,在有限的時 間內激發腦內對於視覺設計 的靈魂。

14


八、 高師大工設第 七屆系展 -流動

除 了 已“plump talk"

體 重 機 redesign 產 品 參 展

外,亦擔任宣傳組幹部,負

責推廣、行銷展覽與企劃宣 傳活動。

九、 工設系系學會

許多人認為系學會的經

歷 對 於 未 來 是 無 用 的, 可

我感謝當時在系學會擔任活

動組長,那個盡心盡力的自 己,也慶幸自己在系學會的 體驗成為自己日後向前走的 能量。

15


04.

檢與 定紀 證錄 明 一、IELTS 英語檢定 Overall:6.5

Speaking : 6.5 ,Listening : 7.0 Reading :6.0 ,Writing : 6.0

16


二、Viva college, Certificate of English Studies

三、系展參展證明

Upper-Intermediate ,

The final grade attained was A

17


四、AIESEC 海外成長計劃 參加證明

五、AIESEC 海外成長計劃 分享會參與證明

18


19


05.研究計畫書 研究題目:

探討文化的價值定位 - 找尋城市新美學 摘要:

當代主流設計的發展,無非圍繞著現代主義的前衛打轉,而這也影響到了城市樣貌,

致使所謂的創新,大體看來幾乎是簡約且一致的。過往的城市樣貌讓現代化的新興建築

抹平原有色彩,現代主義在此重新搭起地方與人的關係。本文透過文獻分析法及訪談法, 結合設計與文化研究,探討在當代城市下,發展有別於現代主義一致性的美學新可能。

研究目的與動機:

吾人觀察到,現代城市的發展歷程,發展設計與創新產業的脈絡深受現代主義影響,

主流的設計總以創新或者拋棄的手段重新詮釋生活上的景致,舉例:若將八五大樓移至 東京,或者更遠的紐約,這都還是一棟城市建築;可若將美濃的三合院建在他方,恐怕

極其突兀,於是建築的價值在此盡現,經過歲月脈絡衍生的文化與人讓建築本身有了獨 特性,那一磚一瓦正是美濃農村的生命色彩。

又因家鄉高雄這些年來的現代形象推廣,種種皆讓吾人重新思考起:當代設計與歷

史文化的連結性。並想以研究試著尋找,創新產業能拾起過去的元素,在千百年歲月累 積的文化萃取出價值,讓設計融入歷史,融入人文與生活當中,發掘有別於現代主義美 學的在地獨有文化價值。

20


研究方法:

透過文本分析提供更清晰的文化樣貌,並找尋可被創意產業應用的元素,不但顯示

當時創作者心理狀態,文獻的紀錄更能當作是歷史真相的圖塊,藉由文本分析,期望可

以由創作者本身推及族群記憶,瞭解城鎮之歷史文化相貌及城市發展被賦予的期望。另 外,為了更真實深入的了解在地人士對目前城市發展的印象,「訪談法」也是文本分析

法之外重要的研究方法,期望透過深入訪談,比較在地人士對於城市發展前後的心理變 化,以探討創新在城市的新可能。

預期成果:

在「探討文化的價值定位:綜觀當代城市創新的過程」的討論中,期望能完整的表

現現代主義對於城市發展的侷限及歷史文化價值的重要性,並推及地方民眾對於文化記 憶的樣貌與脈絡。並提出在地關注的議題,提供設計者一個反思的機會,思考在都市長 期發展過程中,地方文化價值的定位。

21


22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