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2PlantingDesign

Page 1

植栽設計

CYLA X Planting Design

中原大學景觀學系教學成果冊


三角地植

20


植栽近況

21


4


01 課程介紹 課程簡介 課程進度 課程亮點 教師介紹 助教介紹

02 社區苔球工作坊

CONTENT 6 7 8 9 10

課程簡介 活動照片

14

學生心得

20

課程簡介 活動照片 學生心得

24

03 戶外教學梅峰

16

26 29

04 社區綠化 - 瓦磘 課程簡介 學生作品

32 34

05 生態池設計 課程簡介 學生作品

06 其他

40 42 48

5


課程介紹 植栽設計 課程指標

課程規劃 生態綠網設計

學 習

生態埤塘設計

植物健康檢測

社區綠化設計 上課方式 講授

6

討論

實作 主題演講 小組指導 上台報告


課程進度與期程 學期課程介紹與本土植栽複習 2020 9 2020 10 2020 11

2020 12 2021

植栽設計與基本原則,植栽材料應用 小尺度設計練習,快速設計練習, 社區苔球工作坊 快速設計發表 植栽設計之空間特性營造 植栽設計重要理論與實踐:以草原學派為例 植栽設計維管與施工,戶外教學:台大梅峰農場 快速設計練習與改圖 快速設計期末成果發表

1 2021

生態綠網設計原則

2 2021 3 2021 4 2021

埤塘快速設計發題 植栽設計放樣與實作 生態棲地營造 埤塘快速設計成果發表 基地分析與規劃 台大生態池校外教學 社區綠化快速設計發題與分組改圖

5 2021 6

線上社區綠化快速設計分組改圖與交流成果展 7


課程亮點

8


社區工作坊

梅峰戶外教學

樹木健康檢測

生態埤塘教學

9


教師介紹 副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 美國伊利諾州註冊景觀建築師 美國伊利諾大學景觀建築碩士 ​美國伊利諾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科學碩士 許宜珮

助理教授 中華大學景觀系助理教授 ​美國密蘇里大學環境設計碩士

蔡靜嫺 講師 老圃造園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總監 中國文化大學造園暨景觀學士

方貞文

10


助教介紹

徐季陽

蔡昀真

葉家瑄

學生組成 學生組成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 景觀學系 二年級

11


社區苔球工作坊

12


準備作業

前進社區

13


課程介紹 課程介紹

苔球

園藝治療

了解植物 特性與養護

課程目標

學生

社區

社區參與

操作方式

14

課堂工作坊

課後心得

社區工作坊

在上課過程中 邀請講師示範 製作苔球過程

養護苔球同時 紀錄苔球成長 過程撰寫心得

應用所學及體驗 而得的養護知識 進行社區工作坊


苔球小知識 Sphagnum ball 苔球是從日本江戶時代就有的一種植物種植形式, 是由日式盆景藝術演變而來的古老藝術,苔玉盆景的特色 是雕刻形狀不用硬性的材料,而是僅用植物的根部以土壤包覆, 在以青苔包覆其外,也可以稱之為一種軟雕塑藝術。 以輔助治療的觀點來看,製作苔球能活動手指,讓小肌肉運動。 是一種 使長輩做手部運動的一種輔助工具之一。

苔球材料

水苔

植栽

魚線

青苔

如果不知道上哪找材料,網路上都很好買到這些材料呦

15


課堂工作坊

16


17


社區工作坊

18


19


學生心得

許家羽 景觀二 這是我第一次參與這樣親身與高齡且陌生的長輩互動的活動,雖然 生長在鄉村中,成長過程中卻鮮少與爺爺奶奶相處,看著社區的長輩 們,我想他們是否也與我的爺爺奶奶一樣,許久不見自己的孩子或孫 子們。頓時覺得這場工作坊不僅是老師指派給我們的工作,而是一個 意義非凡的活動。因為我們的參與或多或少能帶給社區一些大學生的 活力。 也許是太久沒有講台語了,明明心裡面有準備好多的話想告訴參與 的長輩們,卻無法轉譯成台語說出來,幸好社區的阿公略懂國語,讓 我們可以繼續進行苔球的教學。我製作苔球的手藝略遜其他同學一籌, 包苔球的時候常常包成橢圓形,只好在與阿公互動的同時,去請教一 下其他手藝較好的同學。沒想到才暫時離開一下,就發現阿公不見人 影了。 我還以為是因為我的手藝不佳,讓阿公不想學了,還好最後發現阿 公其實只是去上個廁所而已。真是讓我緊張得要命。我是一個比較內 向的人,在陌生的環境下也比較沉默寡言,在這次的苔球工作坊,讓 我意識到我自己的問題,也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在社區裡我也看見 了人與人的互動是多麼有溫度,也深深感動。

袁玉宣 景觀二

這是我與巨嬰幼苗「粗肋草」的故事。 那天,我發現苔球有些異狀。我查閱相關資源,發現原因為氣溫上的適 球也能像我的個性,接受任何挑戰;且我相信,經由馴化,可以挑戰苔 「放手讓他去學習成長」,每顆植物遇上的主人不同,成長方式也會有所 靠經驗累積成長,將不好的結果或失敗的經驗,化成向上的養分。 我是一個對自己的要求很高的人,總是看不到些微的進步。可是當我養 步與成長。謝謝我的苔球,教會我面對自己的不完美,同時發現他跟我 20


陳映樺 景觀二 記得那天 , 中壢微涼的天氣和冷風讓我穿上刷毛上衣和棉外套 , 這一天 的行程是要前往埔鹽鄉和長輩們一起手做苔球。遊覽車一進入彰化 , 我 便感受到和中壢不同的溫度 , 是在太陽下走個五分鐘 , 臉頰就會感到些 微刺痛的熱度 , 我們一行人沿著廟後方的巷弄找到了廍子社區發展協會 的所在地。一踏入這場所時 , 我最先感受到的是清涼的降溫感 , 接著映 入眼簾的是長輩們滿面的笑容 , 還有滿心期待的眼神。我環顧四周 , 牆 上掛著許多的手工藝品 , 在這個空間能感受到這些長者時常在這裡活動 的痕跡。 親切的阿嬤主動用閩南語開啟了第一次交流。開心的問我植物可以自己 選嗎 ? 在製作苔球的過程中 , 阿嬤的手雖因為歲月顯得粗糙顫抖 , 但卻 是強勁有力 , 她能掌握著苔球的形狀 , 每個動作都不馬虎 , 慢慢地 , 一顆 屬於她的苔球出現了 ! 她滿心歡喜地和其他姊妹淘分享彼此的苔球。在交流過程中 , 阿嬤時不 時和我談論他們在這間教室所發生的日常 , 也許是前幾天他們上了甚麼 課 , 或者是介紹他們做了甚麼作品。 在步調稍慢的小村裡 , 發生的日常小事 , 他們能夠記得一清二楚 , 也許 這些事顯得平凡無奇 , 卻足以記得很久很久。 透過這次活動,我發覺社區據點的重要性,也會在未來把這些長輩們的 需求記在心中,成為未來設計時的必要元素。

適應不良,建議往室內回推,並記得修剪葉片就能改善。不過我希望苔 苔球的適應能力。 所不同,猶如每個人的出身。我希望我的苔球能夠適應各種多變的環境,

養了苔球後,發現成功是一點點的累積,一週一片新葉就是一次次的進 我一樣「倔強」。 21


戶外教學 梅峰篇

22


自 然

X 學 習

23


課程介紹 課程介紹 透過實地參訪與專業導覽學習台灣特有的林相及原生植栽種類, 並從中得到生境棲地等知識,印證課堂所學。 同時參觀並學習天然災害 ( 如大地震 ) 後重建景觀之成果與過程。 從戶外教學過程中觀察並學習紀錄篇消社區發展之趨勢, 已提出跨社區合作之可能。

操作方式 校外教學

實際參觀案例,邀請專家講解 並親身體驗學習。

課後心得 在參與生態營後, 根據學習內容撰寫心得報告

戶外教學行程

24


教學場域

921 地震教育園區 921 地震教育園區是設在台中市霧峰區光復國中現址規劃 改建的地震博物館 , 為提醒大眾重視防震及救災措施 , 九二一地震發生後, 政府及學者專家認為霧峰鄉光復國中的斷層錯動、校舍倒塌、河床隆起 等地貌,為保存震後地震遺址及蒐集相關文物、圖像、圖書等資料,作 為供大眾認識、暸解及體驗大自然力量的活教材 . 本園區共設有五個展館 供民眾參觀。

台大梅峰農場 台大梅峰農場位於南投縣仁愛鄉,海拔高度 900 至 2,700 公尺,總面 積 1,092 公頃,為國立臺灣大學農學院附設山地實驗農場,成立於西元 1937 年日本佔據時期,原名為「霧社山地農場」,民國 44 年經相關單 位認為有整頓之必要,於民國 50 年正式成立,且於 55 年委由國立臺灣 大學實驗林管理處代管,於 63 年改名為「農學院附設山地農場」,民國 76 年為因應教學研究需要再更名為「農學院附設山地農場」。 臺大山地農場場本部『梅峰』位在中橫公路霧社支線 ( 台 14 甲線 )14.5 公里處,海拔 2100 公尺,屬溫帶型氣候, 以落葉果樹、高山蔬菜及溫帶花卉果園藝作物之教學研究和 示範經營為工作重點。春天時期百花齊開,撲鼻花飄香;夏 天時期綠葉成蔭,最佳避暑去處;秋天時期,楓葉滿山紅, 是一處認識、欣賞溫帶及高山植物的理想場所。

25


活動照片

26


27


活動照片

28


學生心得

景觀二 林妤珊 在這兩天的梅峰參訪,有許多在平地上課所學不到的東西,對於景觀 系而言植栽是我們做設計的工具之一,而要熟知植栽的特性、型態其 實並不容易,且網路上查的資料時常沒有整體的型態,使我在利用植 栽時總會少考慮到一些東西,這次的體驗營讓我們親自走入森林,利 用聽、觸、嗅、味、視覺來深刻記憶。我們上山參訪的時間剛好是葉 子變色的時期,使整個山頭被覆蓋上一層秋意,解說員也仔細地為我 們介紹各個植栽的特徵,而我印象最深的是,水杉和落羽松的差異, 他們兩個的葉形與樹形幾乎一模一樣,需要從對生還是互生來分辨, 若兩棵都尚未轉紅那就能從是否全部一次轉紅來分辨,水杉會一次轉 紅。還有一個植栽叫做金鈕扣,外型就像是一顆圓圓的小鈕扣,而他 的小花放少許入嘴中會感到麻麻的,就像打麻醉一般,口腔內還會一 直分泌口水,平時絕對不會有這種特別的經驗。晚間的星空讓人流連 忘返,因為沒有光害整個天空都被星星佔滿,真實的感受到地球是圓 的,感覺就像童話故事裡的場景,這是都市中絕對不可能看到的,都 市的光害影響的不只是使我們看不見美麗的星空,更多的是影響許多 生物的棲息,我們應該好好省思並且改善。

景觀三 游智凱 活動第一天的第一個行程是去台中的 921 地震教育園區進行參觀,了 解當年地震斷層的痕跡及造成怎樣的破壞,在園區走著,看著如今已 殘破不堪的光復國小會感覺還好當時學校並無人,不然傷害可能會更 進一步的擴大,簡直不敢想像,後來我們還看到一些耐震結構,覺得 當時蓋房子的意識對於地震的預防並無重視,也因此 921 的教訓到現 在也依然深植於我們身邊作為警惕。

29


社區綠化 - 瓦磘

30


操作方法 分析

對基地的自然條件 與人文條件進行分析 掌握基地內外部各種因素對基地產生的影響。

測量

實際到訪基地,透過儀器實際取得 基地尺度更詳密的一手資料。

小班討論

與授課老師個別討論,對觀察到的現象 發想的概念產生更進一步的想法。

規劃設計

參考分析所觀察之現象與問題,擬定對策 及解決方案,提出空間規劃設計。

交流發表

上台以簡報 版面進行報告, 接受大家的提問及填寫互評表。

31


操作基地 _ 瓦磘社區綠化 基地位置

彰化縣

埔鹽鄉

關於瓦磘 : 瓦磘村位於員林大排南岸、 本鄉北邊及彰化平原中央位置。 本村稻米產量最豐富, 蔬菜次之,豌豆全省最有名, 村民大部分是務農,勤奮善良、民情純樸。

瓦磘公園

瓦磘公園

32

天清宮

天清宮 老人文康中心

老人


民國八十二年村長施錫金、村民施水傳等人 爭取興建埔鹽鄉老人會館於天清宮內。 自老人會成立迄今, 每年都舉辦老人聚餐、旅遊、運動競賽等等, 不僅可以聯絡老人感情,更落實老人會成立宗旨。 目前為社區長照據點,舉辦高齡共餐等活動 ......

人文康中心

基地現況

崇靈祀

基地現況

33


優秀作品 _ 瓦磘社區綠化

34


35


優秀作品 _ 瓦磘社區綠化

36


37


生態池設計

38


操作方法

校外教學

實際參觀案例,邀請設計師講解 並親身體驗學習。

分析

對基地的自然條件 與人文條件進行分析 掌握基地內外部各種因素對基地產生的影響。

小班討論

與授課老師個別討論,對觀察到的現象 發想的概念產生更進一步的想法。

規劃設計

參考分析所觀察之現象與問題,擬定對策 及解決方案,提出空間規劃設計。

交流發表

上台以簡報 版面進行報告, 接受大家的提問及填寫互評表。

39


操作基地 操作基地 _ 生態池篇 基地位置

桃園市

關於埤塘 : 桃園有「千塘之鄉」之美名, 埤塘雖美,但命運多舛,部分已被填平蓋樓, 現在又衍生養魚、種電爭議,蒙上陰影,文史 人士擔心埤塘文化消逝,曾為記憶。 文獻記載清代乾隆年間,桃園台地溪流因為出 現河川襲奪現象,多僅 2、30 公里長的「斷頭 溪」,缺乏穩定供應水源,難以灌溉農田, 先民於是開鑿埤塘,引水灌溉作物養家活口, 最盛時多達上萬口。

中壢區

「埤塘不只是埤塘」,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陳其澎長期研究埤塘文化,多年來踏勘埤塘, 特別鍾情埤塘的人文色彩,認為每口埤塘都有 屬於自己的故事。他說,埤塘除具灌溉、防洪 等水利功能,也間接帶動周邊聚落、產業發 展,還有獨特生態價值,是環境教育好場所。 資料內容截自 2017-07-06 聯合報 記者張裕珍/報導

基地位置

中原大學 40


基地資源

基地現況

41


優秀作品 _ 生態池設計 優秀作品 _ 生態池篇

42


43


優秀作品 _ 生態池設計

44


45


期中成果 期中課程活動照片 戶外教學 _ 台大生態池 校外教學 _ 臺大生態池

46


47


校外教學 _ 臺大樹木健康檢測 期末成果 樹木健康檢測

48


49


學期課程學習心得 學習心得回饋

許家羽 真的很喜歡這一整年植栽設計的課程,尤其是戶外課程, 像是到埔鹽、台大等等 ... 全部都很喜歡。希望老師可以一 直有動力去規畫這些很讚的行程,讓我們每次都是收穫滿 滿快樂的回家。 因為這一系列課程,我已經從一個只要聽到植栽就興趣缺 缺的學生變成對植栽非常感興趣的人了,因此我很期待下 一屆會不會也有誰能夠被這樣改變呢 ?

胡茵琦 老師利用課堂解說、實地操作的方式讓我們利用所學的知 識運用到實地的操作上。雖然累,但收穫很多 !

阮映潔 雖然受疫情影響,很多事情都不方便,但為了順應現實的 變化多端,我們還是依然不停學習,不因突如其來的阻礙 與困難而輕易妥協,雖然有時會覺得有些徬徨,但是經過 老師與同學的鼓勵與討論,問題總是能夠迎刃而解,作業 也有在持續進步,期待往後植栽設計所學能在設計等作業 當中充分發揮。

50


影音及線上展覽網站 影片 _ 台大生態池戶外教學及樹木健康檢測紀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fVBu1Zri-g&ab

網站 _ 植栽設計作品線上成果展 線上展網頁

51


NOTE

52


製作團隊 :

許宜珮

賴翰程

楊舒媛

陳昭旭

葉家瑄

感謝 : 中原大學 UFO 計畫 編輯 : 陳昭旭 53


Summer 202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