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期龙新周刊最终修改确定版

Page 1

让新闻视野深一度

刊号:XK-2013-001

2013 年 11 月 28 日

第 29 期



《日出》 摄影 / 左淇


社 评

致有偿新闻报道者的一封信:我们来谈谈心 本刊评论员 / 李潇雄 笔者撰写此文,毫不期待能用 新闻理想来感化你们,你们年轻 时,也曾有过一颗为理想而激动 跳跃的心,只是如今已被现实冷 却;也不期待搬出法律条文就能 恐吓住各位,你们对法律的熟悉 定然超过我这个楞头青许多。斟 一杯茶或酒,我们坐下来谈谈心。 就聊“钱”的事儿。

对记者这个职业来说,精神满足 比物质满足更重要,需要骨气,得 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试想一 下,有朝一日诸位退休回家,每天 送孙辈上下学的路上,如何向他们 描述你的职业生涯?要将自己描述 成一位记录时代真相的斗士,还是 一位金钱的俘虏?

倒是那些恪守职业道德,受到公 众尊敬和信任的前辈,在阳光下 收割金钱。此谓,君子爱财取之 以道。对一家媒体而言,它的公 信力和受益成正比。对一名记者 而言,气节和能力才是通往财富 的正途。 自媒体时代赋予了记者和受 众同样的选择机会。记者的独立

爱钱,绝不可耻。对记者来说也一样。不过利用手中的公权力

性提高,获得了更多的话语平台。同时,由于其职业本身

来谋利,那就可耻,如贪官。更可耻的是,用公权力谋了私利还

所具有的媒介素养,使他们更容易成为自媒体时代的领跑

要伪装成新闻真相的斗士、社会秩序的监督者,这和那些立了牌

者。按理说,这是记者成名获利越来越容易的时代。

坊的婊子同等可耻,如那些卖版、勒索、受贿的业界前辈。不知

但是,自媒体时代也赋予了大众多元化的信息接收渠道,

在夜深人静、四下无人之时,你们会不会闻到自己身上的铜臭味?

对媒体报道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一家媒体的竞争对手不再

会不会感到恶心?

只是同行,还会受到来自各路网友的挑战,大家在互联网

宣泄情绪到此为止,接下来我们讲讲理。中山大学的张志安教

上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在抢夺话语权、公信力的混战中,

授曾做过一项调查,《中国调查记者行业生态报告》,通过他的

只有始终秉持新闻专业主义、取得公众信任的媒体以及自

调查结果发现,国内大多数的调查记者的月收入在五千元至一万

媒体才会存活。在自媒体时代玩弄新闻规律、“贩卖”新

元的范围内。相对于调查记者所付出的报道艰辛、面临的职业压

闻的行为,无异于自杀。

力而言,这个收入水平很难让调查记者满意。爱财有理,不过这

我们正处于混乱的社会转型时期, 这样的时代也许不会

显然不能成为有偿报道新闻的托辞。问各位一个问题:用媒体赖

诞生伟大的文学家,却有可能诞生伟大的记者,因为这个

以生存的公信力换取经济利益,这真的合算吗?

时代拥有大量的新闻矿藏。有偿新闻报道者也许能在今天

市场化运作的媒体往往是通过真实、客观、可信的新闻报道

这样混乱的时代下用新闻换取金钱,“妓”者般苟活于世。

来吸引公众关注,再将吸引到的“关注”售卖给广告商,以此获

但青史留名的一定是那些崇尚新闻专业主义的伟大的时代

利。照此看来,媒体盈利的前提是日积月累的公信力,是报道的

记录者,他们也许不富裕,但却更满足。

真实可信、态度中立。否则,媒体将遭到受众的抛弃,甚至是厌

对记者这个职业来说,精神满足比物质满足更重要,

恶。有偿新闻报道,必然会影响新闻的客观真实,损害媒体赖以

需要骨气,得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试想一下,有朝

生存的公信力。这到底是一条挣钱的路,还是败家的不归路?劝

一日诸位退休回家,每天送孙辈上下学的路上,如何向他

君莫贪眼前财。

们描述你的职业生涯?要将自己描述成一位记录时代真相

往这个行业的顶峰上望去,他们的成功也许能给我们启发。 在新闻界里过得滋润的,定然不是像诸位这种“贩卖”新闻之辈。

的斗士,还是一位金钱的俘虏?


目录 contents

传统媒体 人在囧途 ——新闻学专业的学生的就业之路

6

倾听:走进女记者的世界

8

记者,不能脱离的行规

11

褪色的传统媒体 ——记者跳槽记

13

新媒体 罗昌平:在“雾霾”中前行的智者

16

闾丘露薇——行走在媒体的道路上

19

赵何娟:我的媒体理想逐梦路

22

罗振宇:永远站在趋势中

24

推特的发展:程序员用 140 字改变传媒

26

封面故事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向民国报人邵飘萍致敬

30

范长江: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33

刘宾雁的无字碑

35

胡舒立:一生只能做一件事

39

南方报业黄金时代,十大标杆性记者

41


目录 contents

万象

《龙新周刊》

带着记者梦行走

44

无冕之王不称王

47

不能阻挡的记者梦

49

指导老师:龙伟

新闻学子为何被拒之门外

52

媒体顾问:吴伟

玛丽·科尔文:做有人性的战地新闻

55

做一朵“行走中的玫瑰”

57

编务总监:陈志林

一次不算采访的采访

59

主办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龙新通讯社 刘海明

编:李潇雄

者:彭丹 李维 左淇 黄静

刘姚 陈婷 李楠 王杰 叶畅 林玉 萍 王婷婷 陈虹宇 杜锦瑞 唐甜甜

专栏

穆远丽 陈思言 张钘伟 唐朝文 谭 若兰 宋晓璐 陈佳丽 仁青卓玛

错走新闻路的小孩

60

李霞 王哲 汤勤 王珊 李佳 杨霜

打捞中国愤青

61

斯容 王琴 邹容 黄星 杜信 赵一菲 李海霞 肖淑娟 吴秀华 李建明 尹

迎向理想消逝的年代 ——《危险年代》

62

杜娟 曹海荣 欧欢欢 文字编辑:李倩 陈曦 范巧 牛童 贺瑶 陈莎 付久焱 陈秋霖 王泽儒 美术编辑:杜信 牛童 黄旭 韩煜

社评

1

微互动

4

地 址:四川省绵阳市西南科技大学 新闻教研室 邮 编:621010 网 址:http://www.longxin.swust.

edu.cn/index.php


微互动 @ 孕峰: 当小公司难以挑战巨头,巨头之间相互挑战就 成了行业制衡的有效路径。比如,腾讯以社交的优 势挑战阿里的电商,阿里以电商的优势挑战腾讯的 通讯,360 以安全和客户端的优势挑战百度的搜索, 百度以搜索和流量入口的优势挑战 360 的安全和客 户端。百度影音在手机上的狂飙突进,本意也许不 在影视,而在客户端。

@ 卖料的: 想看什么东西百度影音上都有,你们这么封杀 百度,是替新闻联播做宣传吗?看来以后只能看 CCTV 了。

@ 财经国家周刊: 【网络视频恩怨:没有正义,只有利益】中国 互联网视频行业的多家公司宣布,成立反盗版联盟, 联手抵制百度视频,并开出了 3 亿的天价索赔要求。 平日里相互刺刀见红的各路视频诸侯,为何此刻能 够如此团结?这场围剿无关正义与道德,只是关乎 各家的利益。

@ 骆骆 Nikita: 最喜欢看到这种类似的纷争了,不赚钱的时候, 任你怎么样;赚钱的时候,动不动就告你。

@ 快鲤鱼: 【项庄舞剑,视频江湖里的又一阻击战!】明白 人都知道,其实这里的“反盗版”——只不过是一次 项庄舞剑而已。和楚汉之争不同的是,项庄剑指刘邦 是为了扼杀虽然较小但有可能崛起的刘汉势力,而今 天,各视频巨头联合围剿百度,却是感到危机后的拼 死阻击。

近日,国内四家网络视频巨头:优酷 土豆、搜狐视频、腾讯视频和乐视网联合 成立中国网络视频反盗版联盟,并决定集 体起诉百度盗版侵权,索赔 3 亿元。海淀 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批关于百度公司 盗版、侵权的诉讼,其中,涉及到优酷土 豆集团的首批 30 余部影片被侵权案件已 经开庭完毕,诉讼索赔额超过千万元。据 悉,反盗版联合行动中涉及的其它批次案 件也将陆续开庭。

@ 财经国家周刊: 【搜狐、腾讯结盟围剿百度视频旨在狙击爱奇艺】腾讯视频、 搜狐视频、优土因打击百度盗版战线联盟,旨在影响百度控股的爱 奇艺上市。这几家平时都看不顺眼的大佬何以走到了一起,说到底 还是为了争夺行业话语权。

4


@ 南郭先生: 百度像乌贼一样把触角伸向互联网每个角落,百度过后,寸 草不生。

@ 淮师音乐 1002 团支部: 百度影音 & 快播涉嫌版权侵权被告索赔 3 亿,这意味着如果 原告赢得最终的官司那么普通百姓今后或将再也不能在自己的电 脑上欣赏大片!

@ 我心中的小男孩: 怎么说呢,不管是不是百度或者其他的什么原因,中国的盗版是永远不会停止的,想想 我们手中的音乐,电影,以及手机里面的应用,没有人可以完全抵制盗版,现在就是说这四 家公司怎么能好意思去上告百度,问:没有盗版他们能这么火?

@ 雨魂 6355: 百度视频虽说是播放了其他网站的视频,但这是在各大视频网站允许百度收录,允许百度检索到的前 提下才推荐给用户的啊,这正是百度充分利用了自己搜索引擎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按此逻辑, 难道百度上搜出来的信息你都可以告百度侵权吗?

CCTV13《 朝 闻 天 下》 对 互联网乱象 进行报道

5


Traditional media 传统媒体

编前语: 记者,一个特殊的职业,虽都是一个个普通人,却担负着比普通人更为巨大的责任。11 月 8 日, 中国记者又迎来了记者节,在这本该记者聊以自慰的节日里,传统媒体向您讲述从新闻学子到记 者的种种艰辛,以及记者缘何另谋高就。面对各经济、法律、政治等方面的专业学子,新闻学子 该拿什么与之匹敌?在当代国情之下,中国记者又该名利两丰收?本是记者,是什么样的压力和 其他原因令记者选择跳槽?

人在囧途 ——新闻学专业的学生的就业之路 记者 / 李建明

“三年以上媒体工作经验,并且有 法制,经济新闻报道经验。法律,新闻, 财经等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优先”,这 是 《法制晚报》的一则招聘记者的信息。 但似乎这样的招聘信息对新闻专业的学 生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媒体的迅速 发展,新闻专业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 新闻专业的学生,本应为新闻媒介的发 展带来一股新鲜的空气。实际上,新闻 专业的毕业生却面临着一种尴尬的境 地:新闻传媒在选用人才时宁愿选择法

职位,毕竟自己是科班出生。没想到最

东西没有多大的用处,在实际当中没有

律、经济、中文、历史、哲学等专业的

终这个职位却被学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抢

多大的用,媒体招聘时注重的是综合素

毕业生,而不原录用新闻院校培养的专

走。

质。 “突然感觉好挫败,学了四年的新

《广西食品安全报》的马振国告诉

作为一个毕业一年的大学生, 王强对

闻专业到头来还拼不过一个非新闻专业

龙新周刊的记者,媒体招聘记者时并非

这件事深有体会。2012 年王强毕业于浙

的学生。难道新闻学的东西真的没有用

钟情于其他专业知识的学生,首选的还

江工商业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随后的

吗?”其实这并不是王强一个人的感受,

是新闻专业的学生。食品安全报的洪泉

一年里他在一家小的报刊里实习。在今

在《青年记者》的一次调查中表明,只

也表示在招聘记者时他们也会优先考虑

年《科技经融时报》招聘记者时,准备

有 25% 的新闻专业学生进入媒体这个行

新闻专业的学生。毕竟新闻专业的学生

充足的他以为自己可以获得这个不错的

业。很多的学生都觉得学习新闻专业的

受过三四年的新闻专业课的教育,具有

业人才。

6


Traditional media 传统媒体 的学生反而更好培养,因为他们没有所 谓专业上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一些东 西能听的进去,更容易接受。其次是现 在传统媒体更多是拼内容的深度,这样 的话,非新闻专业的学生,因为在其它 专业上的积淀,可能做的新闻更有深度。 《西安晚报》广告部的一则招聘当中明 确写到,要求记者不仅能写稿子,还要 出去拉广告,最好还要懂得人力资源管 理方面的知识。随着新媒体的兴盛和传 统媒体数字化转型,新闻媒体的核心竞 争力已经不只是在于采集信息与编写稿 件,它还需要通过各种内容产品的整合, 一定的新闻素养,这是新闻专业学生最

目前我国的新闻教育虽然取得了很

大的优势。“新闻素养一定要具备,要

大进步,但所培养的学生面向社会,真

不有些东西是理解不了的,这是新闻专

正成为一个记者,还存在许多问题。在

业学生的优势。但是新闻专业的学生要

实习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新闻专业的学

是对新闻学的知识理解不到位,反而会

生,学了三年专业课知识,到媒体甚至

坑了学生。”马振国说。

连一个消息也写不完整,媒体记者对新

记者,这个一听起来好像本该是新

闻专业学生这种专业素质和技能感到异

闻专业学生干的职业 , 却遭到其他专业

常吃惊。如何从一名新闻专业学生成长

学生的哄抢,新闻专业学生反而越来越

为一名职业记者?这是当务之急我们所

不容易从事这个职业了。很多新闻专业

要解决的问题。

的学生都在困惑着,自己学新闻将来不

“我个人看法,不是新闻专业不行

就是应该做记者的吗?吉林化肥农药集

了,而是新闻专业的学生自动缴械投降

团,是世界 500 强企业中化化肥的全资

了,再者,这也是择业市场越来越自由

子公司,2009 年要招 2 名新闻系本科生

的必然表现,专业不再是择业的唯一标

为企业内部刊物服务,公司人力资源部

准。好多媒体还是希望有新闻专业的学

的主管李学峰说:“80% 的应聘学生,

生进来,可惜新闻专业的学生‘太弱’,

写作能力距我们的要求还差一块。”面

媒体也只好给自己留下选择的余地。”

试时,他让学生就参观企业写个心得体

面对非新闻专业的学生不断挤压新

会,不但写的不理想,许多人的文笔不

闻专业学生的就业窗口这件事,马振国

是很流畅,甚至表达的与主题有偏差,

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首先是新闻专

字也写的不好看。或许这个故事可以给

业学生本身的新闻素养不行。在这样的

我们一点启示。

大环境下,对于媒体来说,选用非专业

使新闻与信息传播进一步延伸到知识与 服务领域。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新闻人才 将是社会上急需的。《阳光报》的一位 资深记者也说,记者首先是一个杂家, 其次是专家,最后才是名家。新闻记者 是杂家,天文地理、诸子百家、人文科学、 自然科学、管理科学等等都应该涉猎。 近几年来,数字杂志、数字报纸、 数字广播、移动电视、数字电影、网络 这些新兴媒介蓬勃发展,传统媒体以采 访和写作为中心的思维不断受到冲击。 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主动适应信息技术 对新闻采访、编辑、制作和传输的新要 求,把握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 等不同类型媒体的传播特点,熟悉掌握 多媒体传播和现代传媒装备技术,不断 增强自己的新闻业务本领,成为“一专 多能”的新时代新闻工作者。正如食品 安全报的洪泉所说“新闻学子不应该太 教条,切记一个字‘活’。”


Traditional media 传统媒体

倾听:走进女记者的世界 记者 / 吴秀华

象都很严重。基于这样的情况,社会上

性可能在生理上会有一定的劣势,但在

督,记录了他的声音、思想和语言就好

许多人认为:女性不适合从事记者行业。

思想上却没有劣势。黄老师根据多年的

了!啊,如果有人带着摄影机采访过拿

近日,网上更有传言:女记者工作会比

媒体从业经验得出了一个结论:女性承

破仑就好了!”世界第一女记者奥里亚

男记者更困难,事实真是如此么?

担的角色不一样,可能对事物的理解,

“要是有谁用录音机采访过耶稣基

娜·法拉奇正是带着这样的好奇与期望

11 月 12 日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

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有时候会比男人更深

描绘了她的“文化奇迹”。在新闻界,

栏目编导黄灿红到西南科技大学举办讲

刻。虽然男性也有他们的长处,就是比

还有许多像她一样的女性媒体人正在为

座,在回答学生提问时说:“在新闻工

较敢闯,但是女性比较坚韧,做事细致。

己的新闻理想而奋斗,世界,在她们眼

作中,女生出去会更花钱些,因为她不

“女记者和男记者相比会有许多特

中却是另一番模样。

能和摄像师住一个屋子,而男生出去则

点,在工作中并非女记者就比男记者艰

可以和摄像师住一个屋子,省一笔钱”。

难。”原《绵阳广播电视报》记者郭洪

当然这只是调侃,但是有些时候,女性

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她不是

由于身体的局限性,可能承担不了一些

科班出生,但是自己喜欢新闻,所以就

特殊的工作任务。比如男性十天不洗澡

选择这个行业,而在自己的从业经历中

工作的不稳定性和作息时间的无规律

会觉得无所谓,而女性则会觉得很难受,

也没有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行业。郭老

性,现实中记者行业男女比例失调等现

甚至可能会引发一些身体上的疾病。女

师认为:随着摄影机的更新换代,设备

工作:冷暖自知

记者这个行业需要经常外出采访,

8


Traditional media 传统媒体 越来越轻便,女记者也能胜任拍摄任务。 现在网络上流行“女汉子”,郭老师说: “称职的女记者都是女汉子,她们独具 亲和力,在写调查性报道时,女性拥有 细腻的情感,从而更能写出感人的文 字”。 天津《新金融观察报》的记者陈一 昀认为,如果采访对象是男性的话,可 能在私下里和男记者会更聊得开,得到 的一手消息会更多,当然这也和记者的 性格有关,有些女记者在这方面同样做 的很出色。但在实际的采访和调查中, 女记者和男记者是一样的。她说:“我 们报社有很多优秀的女记者,哪怕是调 查类的,并不比男记者差。二者其实没 有太大可比性,对我们而言,大家都是 同事同行。”

婚姻:难嫁与否

凤凰网刊登了一篇名为《女记者为 什么难嫁》的文章,其中写到:如果你 不是在学校时迅速抓住一个可靠的男朋 友的话,千万不要进入新闻圈,代价就 是你将失去 80% 的结婚机会。女记者难 嫁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上热议的话 题。 有机会采访成功人士,从他们身上 吸收知识,提高自己,从而对男性的要 求就更高,因而难找到符合要求的对象, 所以有人说女记者难嫁。可是有过记者 职业经历的郭洪雁老师认为:“女记者 难嫁,并不是因为她们嫁不掉,而是因 为她接触的人多了,眼界宽阔了,同等 条件下她就会找更优秀的对象,因而女

记者难嫁只是网络的调侃。”当被问及

安排,但是会有很多的不固定性,这些

“女记者难嫁”问题时,《新金融观察报》

都需要家人的理解。”她表示:女记者

的记者陈一昀表示,难嫁的问题不是媒

由于行业特点决定了她们拥有杂家气

体行业的女孩们特有的,每个行业都会

质,对每样事物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有这种情况,想谈恋爱的话总会有时间

比较有内涵,而这种内在美是一切化妆

的,关键是是否遇到了对的人。

品和时装都没办法打扮出来的,其实生

调查表明:会计、教师在婚姻市场

活中女记者还是很受欢迎的。在媒体中

上供不应求。中国男子传统的思想认为

从业人员中,女性对家庭照顾不周而产

女性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所以有一个

生家庭问题,放眼社会,每个行业都有

稳定的工作,朝九晚五,成为许多男性

这样的现象存在,在新闻行业中还是相

的择偶标准,记者行业显然不具备这样

对较低的。

的条件。《绵阳日报》记者黄小芹接受 采访时表示:“我们报社就是典型的男

家庭:能否兼顾

女比例失调,身边有快到 30 岁甚至快 到 40 岁了也没有结婚的女同事。虽然 记者的时间看上去比较自由,可以自主

9

现在社会有一个职业叫做家庭主 妇,在中国可能体现得不太明显,但是


Traditional media 传统媒体 仅仅花费 8 小时在上班上。”记者的作 息时间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手头的稿子的 多寡,有没有积攒的工作。“我刚上班 的时候生活就很不规律,常常赶稿到晚 上 12 点,3 点又起床继续写,早晨还得 上班。”吴杰谈到,女性结婚后会有小孩, 会顾家,所以不能常年在外面跑,业务 量会下降。女记者家庭生活都不幸福, 许多都离婚了,单位女记者占的比例非 常小。而在招聘上,领导更喜欢男记者, 因为女生要休产假,六个月不写稿子, 还要照常给工资,会给报社带来一定负 担。 贵州《黔中早报》记者郑钰辉在接 在朝鲜和韩国,许多妇女都是家庭主妇。

社就会全员出动,可是这样的事件毕竟

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当记者对于

有些职业在顾及工作的同时,可能真的

不多,而报社领导都会更加照顾女性,

婚姻没有什么直接的影响,我自己也结

没办法向家庭主妇们一样照顾好家庭,

如果突发事件需要去现场,很多时候都

婚了,我身边很多女记者她们的婚姻都

女记者就是这样。

会派男记者去。

很幸福,虽说记者工作有些繁忙,但现

当拨通采访电话时,电话那头传过

山东《德州晚报》的吴杰则表示: “每

在什么工作不需要加班呢?相反我觉得

来山东《德州晚报》的记者吴杰沙哑的

个记者的作息时间有规律的,也有不规

记者因为见多识广,更懂得如何去处理

声音,采访中时常伴着咳嗽声,听得出

律的,如果你是一个特别有新闻理想的

生活中的矛盾,也更宽容。我和我老公

她很疲倦。据她讲述,自己已经连续上

人,想把每个新闻都做好,即使晚上 12

都是记者,我们更能彼此体谅。”

班 25 天了,由于晚报每天都要出报纸,

点,你也会出那个新闻现场。但有的人

记者被分成了两个部门,隔一周休息一

只是为了工作赚钱,他晚上可以关机,

次,所以比较辛苦。虽然这只是个例, 每个报社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 从这一隅便可见记者的不易。 “在没有采访任务的时候会八九点 钟起床,如果提前有采访任务,就会早 一点,偶尔晚上八九点还会有编辑打电 话来核实稿子的信息。”来自《绵阳日报》 的记者黄小芹说她从事记者这个行业刚 刚一年多,主要负责民生这方面的任务, 作息时间还算是比较规律的。当然也会 有突发事件,比如雅安发生地震时,报

10


Traditional media 传统媒体

记者,不能脱离的行规 记者 / 付久焱

2013 年 11 月 8 日,我国迎来了第

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

13 个记者节。针对记者节,各大媒体和

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

网站都做了相应的专题,像南方网,就

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

做了“记者,见证社会的勇者”的专题,

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

包括《身心俱疲透支生命 健康记者不

诬告陷害”;47 条规定“中华

足两成》、《今天是记者节 笔下是非

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

曲直肩上使命难改》、《关注记者生存

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

现状:劳动权利保护是薄弱环节》等等。 但是,记者这个社会必不可缺的角色, 在中国这个背景环境下,必然有他们应 该遵守的行业规范。

法律上,规定不完整

众所周知,我国没有一部成文的新 闻法律,不过《宪法》中还是涉及了新 闻行业的相关规定,我国的记者仍然举 步维艰。包括宪法第 22 条规定“国家 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 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 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 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

喉舌”这句话,所以之后无论是广播还

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

是电视,都在党的领导之下运行,具体

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

要求是:在思想上要宣传党的理论基础

励和帮助”。

和思想体系,以党的指导思想为新闻工

虽然《宪法》中有所提及新闻方面

作的准绳;在政治上,要宣传党的纲领

的法律,但是不够全面,对记者的相关

路线、方针政策,使之成为亿万人民的

规定也几乎没有,而建立一部完整的新

实际行动;在组织上要接受党的领导,

闻法律也是相当的困难。像“谁可以创

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纪

办传媒”这样的问题就包含着矛盾,在

律。由此可见,以上的这种价值取向决

李程和申婧在《新闻法治化的困惑与出

定了我国的新闻工作者不可能像西方记

路》中说到:目前的《新闻法》草案被

者一样。

要求不涉及创办传媒,然而在《宪法》

曾经担任过青年报刊编辑的赵丰,

第 35 条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自由的

在《试论新闻法治》中说到:建国前、

权利;如果允许公民创办传媒,则又与

建国后,从过去到现在,党中央一直非

我国现在的新闻体制不符。

常重视新闻工作,新闻工作始终归各级 党委领导和管理,各级党委、宣传主管

35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 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制度上,约束依旧多

新闻工作的决定、条例、规定是我国新

41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 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 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

部门就新闻工作的指示、决议以及有关

在我国,党委管新闻是一个历史的 产物,源于“报纸是党报,报纸是党的

11

闻工作的惟一工作依据。 只要新闻报道触及到政府,新闻记


Traditional media 传统媒体 自我良心的谴责和社会舆论的压力,通 过新闻从业者的自律发挥作用。 除了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着我们的行 为,新闻业务也是一条必不可少的行为 准则。 在刘建明的归纳中,新闻业务的操 作标准包括:1、以正当的方式探访新 闻,不使用狗仔队之类的下流首段,对 社会情况的把握与调查要准确全面;2、 提供的新闻要真实、准确、客观、公正 和平衡,及时反映社会的真实变动;3、 坚持正义和真理,敢于揭露社会的不公 者就得多多审视自己的新闻稿件,不然

道德。在职业道德上,刘建明先生归纳

和各种丑陋现象,全面反映社会的正义

就会像王冰和蔡月宇在《拟态环境中还

到:新闻道德规范的内容包括记者的品

呼声;4、尊重公民的名誉权及一切权

原真实的两大可能路径》中提及的那样:

德戒律(体现在记者个人的修养)、责

利,力求避免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5、

一旦有人涉嫌诽谤领导、政府机构等公

任戒律(表现为维护公民的知情权和参

记者立场公允,庄重自守,新闻写作格

权力,往往是吃不了兜着走,轻的拘留,

与权,揭露社会的丑陋与邪恶,维护社

调与品味高雅,维护社会安定,不教唆

重的判刑。

会安全,为大众的不幸遭遇呼吁等)、

或挑动对社会有害的冲突。

职业戒律(表现为实施真实、客观、公

在李亚鹏与王菲的离婚事件中,

平和平衡报道等);此外,他还对新闻

2013 年 9 月 13 日 , 腾讯记者为采写独

道德的主要规范做了总结,包括:坚持

家新闻,深夜在王菲从机场返家途中两

南京交通台记者汤戎在文章《新闻

报道的“应该”行为;坚持善的观念;

度开车逼停,当然这样的记者行为受到

素养是优秀稿件的灵魂》中说到:优秀

坚持廉正原则;揭露“恶”的行为与事

了网友的抨击。《中国青年报》就此发

的新闻报道是取决于记者的眼光,还是

件;坚持诚信原则;坚持人道主义原则;

表评论《媒体截停王菲车辆:把独家耻

取决于题材的本身,对于这一点,人们

不谄媚部分低俗受众,不发表煽情或提

辱当独家新闻》,文章中说到:拍到独

的认识不尽相同,我的看法是倾向于前

供色情信息。

家照片的“记者”在叙述经历时那么充

伦理上,素养、道德都重要

者,没有良好的新闻素养,哪怕再好的

在 1991 年 1 月,中国记协第四届

满职业成就感,可人们读到的分明是深

题材放在面前,也会与他擦肩而过。可

理事会正式通过《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

入骨髓的冷漠、自私和无良。与此行为

见,新闻素养对于一个记者是何其重要。

道德准则》,为全国新闻工作者提供了

形成对比的是:当年王菲生孩子被狗仔

刘建明先生在《新闻学概论》中提到:

职业道德的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们围观时,“资深狗仔”王小鱼却宣布,

不说假话是媒体铁的原则,说假话、炮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遵守宪法,法律和

出于人道考虑,决定放弃拍摄王菲生子

制假新闻对任何媒体、任何阶级都是不

纪律;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

的照片。

道德的,都是违反伦理原则的。

协作精神。这些话显得有些空洞,但是

新闻伦理包括新闻素养和新闻职业

刘建明先生表示,新闻道德的执行出于

12


Traditional media 传统媒体

褪色的传统媒体——记者“跳槽”记 记者 / 王琴

记者,有人把它当做梦想,也有人 把它当做职业,当梦想与现实相碰撞, 或者是职业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生活 时,媒体人选择跳槽。这不是逃避,只 是一个新的开始。

离开媒体

朴素的着装、面带微笑的表情、每 天拿着教案穿梭在偌大而清静的大学校 园里,当她与你擦肩而过之时,你肯定 想不到她是曾经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 作 8 年的“老媒体人”,没错,她就是 今年六月刚来西南科技大学文艺学院新

罗昌平在他的《打铁记》里也感慨到,

存在于中国,外国媒体业也遇见了同样

闻系任课的老师谢竟。2013 年 11 月 8 日,

传媒这个行业的悲凉之处在于,即使为

的瓶颈。曾经为美国《时代》杂志写了

是中国的第 14 个记者节,但是显然这

时不长的十年新闻苦旅,已经迎来数拔

20 年的稿子杰伊·卡尼放弃了记者这个

一天与她已经没有多大的关系了,因为

应届生,并又目送数轮改行者,自己不

身份,开始从政,并在 2011 年被美国

她已经退出这个行业,回到自己的家乡

经意间已经成了“前辈”。

总统奥巴马任命为最新一任的白宫发言

当一名大学老师了。对她而言,或许现 在的生活才是她关注的目标。

谢竟老师离开生活已久的电台只是

人。

传统媒体人“跳槽”的冰山一角。曾任

8 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对于

腾讯网新闻中心主编王以超,现在成了

离开原因一:不变的生活与繁重的

一个一直从事传统媒体的人来说,也算

京东公关部的副总监;前调查记者孙春

工作压力

个平均值。据 2011 年香港城市大学资

龙开始做起了“老兵回家”公益活动;

助的项目《中国调查记者行业生态报告》

同时“中国身价最高的调查记者”王克

传媒是一个由人才支撑起来的产

(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调查记者

勤也在今年 2 月被迫第五次离开所供职

业,而近几年却有许多记者选择另图高

队伍平均从事新闻工作 8 年(包含调查

的媒体。

就,原因也是颇多。

记者经历)。曾经《财经》杂志副主编

传统媒体人“跳槽”的现象不仅只

13

“人生不是只有一个选择,8 年也算


Traditional media 传统媒体 到了一个疲惫期,也有一丝疲倦和瓶颈。 然后我就开始认真思考我的下一步要做 什么了。”当谢竟老师在回答为什么会 离开电台的时候说道。同时她也表示, 8 年同样的工作让她没有新鲜感、没有 好奇心。 新闻每一天都会发生,每天都不一 样,按理来说记者这个行业是最具有时 效性和变化性的,为什么却让人感到疲 倦而失去新鲜感,读者岂不疑惑?对此 谢 竟 老 师 解 释 道:“ 没 错, 这 些 不 停 发生的事情确实会刺激你一次又一次地

能得到满足。

内的问题之外,媒体人自己的选择也是

去探寻的渴望,但是,长时间下来你会

至关重要的。“我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

发现我们去挖掘这些事件之后,节目的

离开原因二:清贫的中产阶级和自

写过一篇作文,我写了我成长过程中不

做法都大同小异,当你要寻求变化时,

己的选择

同时期的理想。结果我的语文老师给的

不是你能控制的,所以你慢慢地就会疲

评语是要立志不要长立志,当时小,觉 朱华(化名)是西南科技大学 09

得老师说的都对。但是当我长大了回过

工作压力和北京严重的空气污染也是她

级的毕业生,以前在一家全国性的网站

头来想想,其实她说的并不全对。我们

离开的重要原因。

地方专题部工作,现在跳槽到了一家当

人生过程中会遇见各种各样的机遇,我

提起记者二字,人们最先想到的大

地网站工作(具体名称被采访者不愿透

们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理想,不同的心

概就是“无冕之王”这个称号。的确,

露)。她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以前那

境、不同的年龄肯定会有不同的想法。”

记者在不少人眼里是一个神圣的职业,

家网站的工资福利待遇一般,挑战也比

谢竟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回忆到。不同的

但其光鲜名号后却背负着种种压力:来

较少,而我自己喜欢忙碌充实的生活。”

时期,人生就会面临不同的选择,这也

自现实生存状态、媒体管理制度和工作

据《报告》显示,67% 左右的记者月收

成了传统媒体流失人才的一个重要方

负荷、受众和家庭等方面,同时来自自

入 在 5000 至 10000 元 的 范 围 之 间, 月

面。

身心理的压力也是难以抗拒的。说起媒

收入 10000 元以上的约为 17%,而月收

体管理体制王以超也表示,我们做传媒

入少于 5000 元的约为 15%。

倦。”此外她表示在北京长时间的生活、

离开原因三:现实诱惑与内心的挣扎

的时候,经常会批评公司的管理很差。

同时王以超在接受《南都周刊》采

做过门户网站和企业之后会发现,传统

访时提到,2000 年时他为《南方周末》

前段时间一波三折的“陈永洲案”

媒体的管理其实是最落后的,还停留在

驻北京的记者,月收入是一万多甚至两

和刚发生的杭州 3 家媒体 3 位财经记者

手工作坊的水平上。

万,这个收入在那个时候还可以买到北

受贿的事情让本来已经尴尬、无力的中

据最新的调查数据表明,记者的

京三环以内的房子。但到现在,北京的

国新闻界,再添一层“愁云惨雾”。使

平均寿命为 45.7 岁,平均日工作时为

房价暴涨数倍,而大部分媒体记者的薪

中国新闻界的公信力陷入低谷,不得不

10.56 小时,而平均睡眠只有 6.19 个小

酬,基本上还是维持在 10 年前的水平。

说这是中国记者行业的“污点”。朱明

时,连正常人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都不

媒体人每一次“跳槽”除了媒体体制之

桐也对此表示:“现在传媒记者很不好,

14


Traditional media 传统媒体 利益什么的,理想什么的。而且现在有 很多记者受贿的事情不断发生,不断地 打击着我们对这个行业的认识。有时去 采访时,公司赠送礼物什么的,屡见不 鲜,你如果拒绝的话反而会说你显得矫 情,影响以后的发展。” 在陈永洲被抓事件之后,在媒体坚 守了十几年的记者罗昌平也在微博上也 悲观说道:“经济上和职业上的荣誉两 方面的激励都没有。现在媒体经营不好 以后,这个行业会更糟糕,行业的口碑 会继续下降,敲诈勒索的情况还会增加, 能踏踏实实的做这个行业的人就更少 了。很难有原来那种被尊重的感觉,这 是很可悲的。” 此外王以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 为,做财经的媒体人,面临的诱惑可能 更大。在他进《财经》杂志之初,领导 胡舒立就跟他们说:“你要做一名真正 的记者,就要有个心理准备,要抵得住 诱惑。”在当时的情况下,《财经》的 薪酬虽然不能让记者发财,但还是能够 保证其过一个过得去的生活。

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最大的不同就是现在上课立刻就有 反馈,以前做节目听众的反应是什么我

了一遍,感觉很爽。”当问及现在的生

欢现在这个成长中的行业,变化快,有

活谢竟老师说道,同时她也补充道:“所

新鲜东西,还能找到学习的激情。同时,

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是同学

他还表示离开媒体行业进入公司之后,

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熟的重要

对于以前工作过的传统媒体业有了更清

时刻,我千万不能成为毁三观的人。”

晰的认识。

们没有办法立刻接受到。我把每堂课都

现在,转型之后的王以超每天身着

同时朱明桐也说道:“现在的生活

当做一期节目用心做,希望同学们能有

衬衫西裤,胸前戴着工作牌,出入在朝

我很满足,策划、写稿,有压力的感觉

一丝收获,哪怕是一句我也觉得满足了。

阳区的高级写字楼。在接受《南都周刊》

很好,我很喜欢。”传统媒体人的“跳槽”

同时,我依然在教授我所学的专业,在

采访时,他的说话语速很快,此外不时

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教课的过程中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温习

还夹带着一些英语单词。王以超说他喜

15


New Media 新媒体

罗昌平:在“雾霾”中前行的智者 记者 / 邹蓉

记者:“你在做记者的时候遇到过 一些什么紧急事情 ?”

样本》中纪录的一样, 罗和商人斗,和官员

“第一次是在江苏做一采访, 去之前

斗,和法律斗,像一

已经报道了这个局长的一些事情,去了

把手术刀,把这个社

以后五个人把我围着,把门扣上,那天

会的毒瘤曝露在阳光

我一共在他办公室呆了 7 个小时,开始

之下,“无所不斗”

就是五个人轮流骂我,我就看着他们笑,

但也斗得有理有据,

也没说什么”。罗昌平一如往昔般淡定,

义正言辞。在接到刘

在言及这危险的一幕时,个子不高、脸

铁男情妇徐某从加拿

型方正的他只是习惯性地笑笑。

大打的越洋电话时, 凭借职业素养,罗昌

反腐情结:眼里容不得沙子

平第一反应并不是窃 喜有个重大新闻可以

2011 年,谈起 24 岁时报道的湖南

挖掘,而是怀疑起徐

嘉禾拆迁一事,镜头前已经 31 岁的罗

某的动机,更好奇为

昌平依旧淡定,但那炯炯有神的双眼掩

何高官的情妇会主动

饰不了他内心的骄傲。“我报道之后,

向媒体去承认这件有

全国媒体争相报道此事,之后,湖南省

失体面的事。“这个

政府就撤销了嘉禾县委书记、县长、政

事情等于把她最隐秘的部分给掏出来

想我这种信心是到什么程度了呢?我觉

法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长助理五个

了”,罗在事后说起,“所以我用了大

得是一击即倒的”,罗昌平直言,“我”

人的职务”。“我只是笑笑”,这句话

概半年的时间去核实徐某的信息”。这

已经知道刘铁男是有问题的,所以不能

被主持人当场调侃,而罗昌平也忍不住

半年里,徐某与刘铁男的书信及其字迹,

让腐败分子逍遥法外,但自己也是在做

跟着笑了起来。

开房记录、电话通讯情况等,都一一核

了充足准备后才下手的,不然不敢贸然

实。

行动。

“他有一种反腐情结,眼里容不得 沙子”这是汪涵在节目中对罗昌平的评

所以到去年 12 月 6 号微博实名举

“容不得沙子”的这种情结,在接

述。正如书《递罪——政商博弈的郴州

报之时,罗昌平早已胸有成竹了,“我

受采访时,表现地更加具体、分明,镜

16


New Media 新媒体 头前的罗几乎每次都是不轻易 开口,话不多,讲起话来慢条

罗昌平丝毫不给其他媒体品尝 这个新闻的机会,接二连三地

记者

斯理,声线少有起伏,言语间

把这篇报道做足了。有人觉得

偶尔辅以慢动作般的手势,温

罗很讲义气,没有在大部队撤

顺平和,多数时间表现出一种

离时离开《财经》,其实罗在

超然的镇定,不喜欢他的人觉

这种“义举”中打着自己的小

得这是在故作清高,喜欢他的

算盘,他想把高度敏感的《再

人则觉得这是一种泰然自若的

问央视大火》发表出来,思来

态度。而这种态度,在他的前

想去,只有《财经》能担此重任,

领导、原《财经》杂志主编胡

所以“不离开”,乃无奈之举,

舒立眼里,则是“给人一种正

虽然骂名已背上,但还想不断

义感”。

地完成类似的调查报道,并将

胡舒立十分赞赏这个小伙子,与他

联盟大使馆被炸,有人冲进广播站,要

它们合法地印刷出来的罗,坦然道:“只

结识也是源于后者的反腐报道,在胡舒

求罗昌平播放国歌,第一次经历这种事

要稿子能发出来,我愿意背负所有的骂

立眼中,这个“80 后”的副主编身上燃

情的罗,只好硬着头皮按下播放键。伴

名。因为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名调

烧的正义感和责任感,“一直让我觉得

随着歌声,他看到群情激昂的学生们慢

查记者”。

很可贵”,“新闻是易碎品,而好的记

慢聚集起来,继而走出校园上街游行。

者一生的追求,正是让新闻不碎。我赞

“我第一次感觉到传媒的力量有多大” ,

赏昌平和所有的年轻同仁为此做出的努

这是传媒留在他心中的初印象。他说,

力”。

自己做记者的原动力是关切政治:“多

从几年前的嘉禾拆迁报道,到今年

数湖南人想当官,独木桥挤不上去,就

终于落下帷幕的微博实名举报刘铁男,

会做与政治紧密相关的官商和记者。”

“我参与了每一个细节,逐字起草并敲

抱着这样一种并不纯洁的想法,在媒体

定了最后的稿样。那种分享真相的愉悦,

留给他的初印象中,罗走上了这条“不

即使日后收到死亡威胁,也没有丝毫的

归路”。

惧怕与动摇。”有人认为罗昌平是一个

“我就是一名调查记者”

在刘铁男举报之事尘埃落定后,被 冠以“反腐英雄”、“标杆”、“扒粪者” 等标签的罗昌平直言:“我只是一名调

辗转后,罗终于在《新京报》落脚,

“第一只螃蟹不好吃”

真勇士,但他本人更喜欢以“智者”眼

查记者”,自诩为“人中豪杰,替补鬼雄”

时任《新京报》编辑的李列在十年后,

的罗也怕自己被“冠名”。

依然记得当时行内竞争者对罗昌平的评

勇士不适合罗昌平,因为“我也有

价:推土机,这个比喻是说罗的拿料能

慌的时候”。“举报(刘铁男)后的一

衷。13 年前,20 岁的罗昌平怀揣着仅

力很强,就像推土机一样履平新闻现场,

个月里,整个事情没有进展”,这个时

有的一千多块钱,不谙世事、年轻气盛

不会剩下任何可被他人拾捡的信息。而

候“我慌了”。之后刘铁男在《新闻联播》

的罗成了众多“北漂”中的一员。“我

这一点,罗也一直保持到了现在。在《三

里露面了,但它不是当天的新闻,是两

不甘心,我要做事,我一定要去最好的

问央视大火》系列报道中,从“元凶是谁”

天前的新闻。这个“隔夜”新闻所包含

地方”成了那个时候的多数“北漂”者

到“为灾难担责”,再到“消防:高楼

的信息量非常大,这个时候的罗昌平更

的临行宣言。进京的头一年,中国驻南

之踵”,三组报道,步步为营,逐次突破,

慌了,毕竟能出动《新闻联播》的人,

这样的“怕”源自于他干这行的初

17

光行事。


New Media 新媒体 是“我”惹不起的,罗明白他已经在很 大程度上冲突了官僚体系,“我很有可 能是被免职解聘”,这是当时罗想到的 最坏结果。重压之下,罗又想到,他大 不了是失业,可以从头再来,可那一拨 人输不起,所以这一场赌注未完待续。 在这次“慌”了之后,冷静行事的 罗将了一军,在微博上敲下这几个字: 中央有关部门已就我实名举报之事立案 调查,是立案调查而不是止于受理。罗 很聪明地用了一个模糊的表述“就我实 名举报之事立案调查”,这个信息量无 疑是非常大的,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冒险 的行为。打擦边球的罗知道新媒体如果 通过手机客户端推的话,它可以同时让 上亿人知道这个事情,到达率非常精准。 作为一个传统媒体的副主编,却深谙新 媒体的运行规则,这个年轻的调查记者 早已从新闻的报道者摇身一变成了新闻 的亲历者,用象棋招式致胜的他不乏“智 者”谋略。 “我们这个时代不一样了”,在第

螃蟹吃得很磕牙”,虽然罗吃完后体味

矛盾的地方,一个是中国式调查记者的

一只螃蟹吃完后,罗昌平这样“建议”

到了这个美味,但“也有风险,如果它

天堂,有无处不在的新闻的富矿,需要

官员们。而当越来越多市实名举报贪腐

有毒怎么办,越往后它有个边际效应的

记者去开采挖掘,但另一方面,中国的

的案例相继发生,如新华记者王文志实

一个递减,比如说以后再有人举报一个

调查记者受到很大程度的打压,但是我

名举报华润电力董事长宋林,太子奶创

官员,可能大家的兴趣点或者兴奋度就

在想,我们的空间是有的,我们可以少

始人举报湖南省交通厅副厅长肖文伟,

不如第一次,所以显然这个方式就不是

一点埋怨,多一点心思去研究这个体系

上海司法系统被实名举报法官集体嫖

一个常态的方式,不能成为一个常规的

的缝隙在哪儿。”他依旧走在寻找这些

娼……这一系列事件悄然发生在罗昌平

方式”。

缝隙的路上,且乐此不疲,你可以不屑

举报刘铁男之后,网络反腐的时代似乎

第一只螃蟹不好咽下,但这场庶民

一顾地认为这在“钻空子”,甚至嘲讽

已经到来,对于这种乐观,罗昌平冷静

的胜利依旧值得欢呼,毕竟这次和权力

这种行径,但这持之以恒的“钻空子”

地回应:“这只是个案推动,不存在制

的硬碰硬交锋,释放了一个信息,权力

精神,我们特别需要。

度贡献。”“舍得一生剐,就能把这个

没那么可怕,至少它怕阳光。正如罗昌

贪官拉下马”,但在罗看来“这第一只

平所说:“中国的调查记者,面临两个

18


New Media 新媒体

闾丘露薇——行走在媒体的道路上 记者 / 陈思言

2011 年 2 月 17 日,利比亚爆发大规 模的游行,拉开了八个月内战的序幕。凤 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时隔多年再次奔赴中 东战场第一线采访,战场归来后,闾丘露 薇参与了《杨澜访谈录》的录制。闾丘露 薇面带微笑,身着深色西装,一头干练的 短发显得她精神饱满。“我们是四月份到 达班加西的。每一次我们换人进去的时候 都以为可以结束了,可是没想到还在胶着。” 闾丘露薇笑着说起那时的感受。当谈及两 名普利策得奖记者遇难的时候闾丘露薇神 情镇定,“那是我们抵达利比亚的第二天, 两名遇难记者的尸体被运出来,同行们参 与了简单的悼念活动。” 这就是闾丘露薇,2003 年伊拉克战争 时第一个进入巴格达采访的华人女记者, 被誉为“战地玫瑰”。“我已经习惯了,

薇来说也是她在网络上面非常活跃的一

因为我知道这是我们这份职业可能会承担

年。她在多个知名博客上发表博文,并

的风险。”当被杨澜问及看到同行遇难心

且加入了微博。她的每一篇博文下面都

理状况变化时闾丘露薇这样回答。2011 年,

有大量的读者评论,而对于一些评论她

香港这个繁华的城市对闾丘露薇

在凤凰卫视的各大报道中都可以见到闾丘

本人也会做出回复。如今,闾丘露薇的

来说也许是她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

露薇的身影,从日本地震现场到利比亚战

微博被认为是“最有新闻性的微博”,

但最初的闾丘露薇来到香港仅仅是因

场,都可以看见闾丘露薇一头飒爽的短发

而她本人也被称为是“中国最具公共知

为她的婚姻。1993 年,闾丘露薇在

出现在镜头前面。而 2011 年对于闾丘露

识分子气质的女记者。”

随丈夫移居香港以后,开始了她在

19

结缘凤凰,远赴战地


New Media 新媒体 多数人都会选择顺势而上,而她却作出 了如此决定。闾丘露薇在接受《华商报》 记者采访时表示,她离开的原因是因为 觉得工作对她来说都没有挑战性了。亲 临一线深入战地,这样的经历在别人看 来是相当英勇的表现,而对于闾丘露薇 来说,这些已经开始制约她的发展。她 说:“我想能够提升自己的途径只有读 书,哈佛是我年轻时候的梦想,现在是 实现这个梦想的时候了。”对于她的这 个决定,凤凰卫视“老板”刘长乐表示 支持,而且希望一年以后她再次回到凤 凰卫视。 但没想到的是,闾丘露薇停止了她 香港的生活。一开始,闾丘露薇在 TVBS

个职业,所以,我要为它负责。”她曾

在哈佛的学习。她在丈夫的建议下开始

电视台就任编辑这一职位。这时候的闾

经坦言自己是一个工作狂,对于她而言

写博客,记录下她对热点事件的看法和

丘露薇已经怀孕了,有着幸福的家庭和

是“工作第一,女儿第二,其他第三”。

感受。那时候博客的普及程度还不算很

稳定的工作,但她却出乎意料的再次进

她说:“我知道这对女儿有点无情,但

高,但闾丘露薇坚持专注于博客的写

入大学深造。为了抓紧时间学习,她在

是我现在在工作之余会抽出更多的时间

作。“希望有一天,人们认识我不再是

怀孕期间尽量按时上课,不落下每一堂

去陪伴女儿。现在能够很好的平衡工作

因为我的勇敢,而是因为我的专业以及

课程。终于在 1999 年,闾丘露薇获得

与女儿。”在赴阿富汗采访期间,距离

我对事件的观察。”闾丘露薇抱着这样

了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硕士学位。而正

闾丘露薇前方一百米处有一个炸弹爆

的期望。随着新媒体崛起,博客逐渐普

是因为她的坚持,受到了电视台负责人

炸。她说:“当时我们一行人全部趴下,

及,闾丘露薇博客的订阅量也逐渐增多。

的赏识。1997 年她随负责人一同跳槽到

在炸弹爆炸之后我们又站起来继续采

随后闾丘露薇创立了一五一十部落,这

凤凰卫视,开始了她与凤凰卫视的合作

访。”

是一个立志于独立、自由、客观的个人

直到今天。 而真正让她出现在公众视野面前的 是她在伊拉克战场发回的现场报道。也

自伊拉克采访之后,闾丘露薇被人

新闻媒体博客社区。用博客的方式报道

们称为“战地玫瑰”。而这个光环也伴

身 边 发 生 的 事 情, 分 享 不 同 的 感 受。

随着闾丘露薇走过将近 3 年的记者生涯。

一五一十部落的创立使人们开始重新认 识闾丘露薇。而这次的确不是因为她的

就是那一次,闾丘露薇的记者生涯翻开 了新的篇章。当时的闾丘露薇已经身为

从“战地玫瑰”到博客名人

勇敢,而是她在新媒体方面的造诣。微 博诞生以后,闾丘露薇也加入了微博。

人母,身边的亲戚好友都极力劝阻她前 往伊拉克。最终在跟女儿进行简单的告

2006 年 7 月,闾丘露薇在结束了她

她在微博上每天更新着一些她对热点事

别以后她还是毅然前往第一线战场。 “生

最后一次的节目录制后和同事们进行了

件的看法和感受,在她的微博中大家也

命是非常宝贵的,但作为一名记者,我

简短的告别,她将前往哈佛大学进行为

能看到一些关于她生活小事的分享。通

首先想到的是我的职业。我热爱记者这

期一年的学习。在事业的巅峰时期,大

过新媒体这一渠道,闾丘露薇向大家展

20


New Media 新媒体

现了她更为真实的一面。现在的闾丘露

表演之嫌,同样的也引起了业内行外的

记者,她忠于自己的职责,她的座右铭

薇不再希望别人再称她为“战地玫瑰”,

热烈讨论。博文发出之后,有网民指出,

是“我与大事同在。”每一次热点事件

越成熟越内敛,闾丘露薇不断在完善着

闾丘露薇故意针对柴静是因为她曾经被

都会引起她的关注。她在博客里发表的

自己,努力让大众去了解一个更加全面

拿来与柴静做比较。对此,闾丘露薇又

看法和感受总会引起社会各界的诸多讨

的闾丘露薇。

再次发表长微博就此前有关柴静的言论

论。有讨论必然会有争议,面对众多的

作出七点解释。她在微博上回应:“我

争议,闾丘露薇一直很坦然的回应。也

对批评个人没有兴趣,看到一些如何做

许是印证了她对自己的评价“越成熟,

新闻的观念,而有这种观念的的媒体人,

越内敛”。即便如此,她也没有因为某

肯定不止一个。”今年六月,针对“中

些言论而改变她对事件的看法。“战地

件被披露,事件过程中记者对受害人的

国式过马路”闾丘露薇选取独特的视角,

玫瑰”始终坚持着自我,独特地绽放。

采访引起了闾丘露薇对新闻道德底线的

发表了一篇博文《纽约式过马路》。再

的追问。闾丘露薇在她的博客上这样写

次掀起了网民讨论的热潮。

言论争议,坚持自我

2011 年深圳市联防队队员杨喜利事

闾丘露薇的同事曾经这样评价她: “她总是把命运牢牢地捏在自己的手里,

“如果别人得到这个新闻而我没有得

哪怕捏得手心出汗。”目前,闾丘露薇

但是同时也有伦理底线,要尊重受害者

到这个新闻,我会想自杀;如果试一下

一直专注着她的事业。不管是写博文还

的隐私和感受,在穷追猛打的时候,至

可以得到这个新闻我没有试,我也会想

是写专栏,闾丘露薇在媒体这条道路上

少要分清公权和私权,也不要自己进行

自杀。”尖锐而一阵见血,闾丘露薇就

一直在前行,从未停下她的脚步。

道德审判。”今年年初,闾丘露薇发表

是这样的一个女记者,而这仅仅只是她

博文,批评知名主持人柴静“出镜”有

诸多身份中的其中一个。作为一个新闻

道:“说媒体有追问真相的义务和权利,

21


New Media 新媒体

赵何娟:我的媒体理想逐梦路 记者 / 曹海容

“如果说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是对

经济领域调查报道。曾报道过《郑筱萸

也因“赵何娟事件”,对妨碍记者正常

媒体人人性的束缚,未来,我们希望,

腐败路线图》、 《郑筱萸一家三口涉案》、

履职的一切不当干预保持警惕,并重视

在推动一个自由的土壤过程中,让独立

《民营药企康力元沉浮》等系列医药腐

维护记者的合法权益。

记者以更市场化的方式获得定价,‘自

败案,《私营企业介入上海脐带血库调

2011 年的时候,同行记者叶文添报

由记者’能使媒体人获得灵魂的解放。

查:当公益碰撞商业利益》首次揭开中

道《中国“首善”之谜》,将有着“中

让媒体机构与独立记者在市场博弈过程

国脐带血库乱象黑幕,《问题茶油秘密

国首善”光环的陈光标,推向了风口浪

中,共生共长。”前几日,赵何娟在微

召回》首次揭露金浩茶油致癌物超标事

尖。赵何娟同样受到牵连,接到两封恐

博上表达了她创立钛媒体的理念。

件……

吓邮件,“死亡威胁和尸体照片,及水

“相信脚印改变世界,让脚印更深

最早有知名度是因参与揭露邵氏

军刷页的骂娘”,“可见是有组织的特

一点,再深一点。”赵何娟在人生座右

“弃儿”问题,邮箱被入侵。此事经多

别针对行为,跟陈光标争议一事相关。

铭的鼓励下一步步朝自己的媒体理想走

家媒体报道,从此,人们知道了财经媒

被挖双眼全身起蛆腐烂的大头尸体邮件

去,这个钛媒体的首席“钛妹”在这条

体里有个记者叫赵何娟。赵何娟既是一

及内容已超出了底线。”这是赵何娟报

逐梦路上才开始不久……

位公民,也是一名调查记者。邮箱中不

警后在公安局的笔录。

创业以前,赵何娟是财新《新世纪》、

仅包含个人隐私,也有与新闻调查直接

作为一个记者,赵何娟谈到:“记

财新网的高级记者,也曾任职于《第一

有关的敏感信息。此事经过《新世纪》

者就是记录现实、书写历史,我们在这

财经日报》和《财经》杂志,长期从事

的批露受到民众的广泛关注,很多媒体

个‘无冕之王’的光环下生活,也要承

22


New Media 新媒体

受着光环背后的幸酸。” 2012 年 10 月,赵何娟离开《新世 纪》,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钛媒 体,该网站于同年 12 月正式上线。至 于为什么会离开,赵何娟在微博中表示: “卸下现在的包袱,现在觉得很累,去 做自己想做的事吧。”如今创立快一年 的钛媒体成为国内首家 TMT 公司人社群 媒体,它也承载着赵何娟的很多梦想, 不过却不包括“创业梦”,赵何娟曾在 创业影院 88 期演讲活动中说道:“不 是为了单纯的创业而创业,是为了实现 站媒体。以前在传统媒体会有很多的局

从目前钛媒体网站上的文章来看,

她在演讲中解释到,她是以创业的

限以及条条款款,至少现在,可以做自

其作者多是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学者,

热情来做一个单纯的媒体。“我出身于

己想做而不受约束的事,可以为单纯的

也不乏传统媒体的专业记者,在这里,

财经媒体,现在想做一个在财经媒体中

媒体理想努力。”

作品不再有传统媒体的很多限制,只是

媒体理想而创业。”

具有专业可信度的“一家之言”,钛媒

更细分的一个媒体。TMT 的概念最早来

今年 11 月 8 日,钛媒体在官方网

自美国,也是自己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

站的头条上发布:“记者节,让钛媒体

体上每一个作者,都是一个“自由记者”,

时知道的。钛,是一种金属元素,耐热

600 余‘自由记者’们闪耀吧!”文章

这就是钛媒体的“有钛度的一人一媒体”

抗腐蚀,象征了媒体永恒不变的独立。”

指出:“未来媒体的趋势,将是记者更

理念。

钛媒体立足于做针对个人及公司科技类

自由化、独立化,媒体机构对记者的价

钛媒体的官方网站称:“这一年,

聚合媒体,科技博客作为主营业务,从

值更趋向于编辑平台或者说编辑中心,

我们大多数文章,甚至报道,都是这些

资讯提供服务过渡到以企业资讯服务为

我们作为机构,也将努力推动一批又一

作者们完成的。还记得一次次,我们有

主,“秀公司、找同道、涨姿势,钛方

批独立记者的诞生。”这就是赵何娟的

新闻线索,或重大事件发生时,第一时

便 了。” 钛 媒 体 也 在 努 力 成 为 专 业 的

媒体理想,成为一个独立的记者、自由

间派出的都不是我们的记者,而是这些

TMT 企业服务提供商,对于未来的前景,

的记者,成立一个独立的媒体、自由的

作者们。我们的作者足迹也已遍布南极、

赵何娟预想:“所有与某个公司相关的

媒体。

北极、南美之外的各大洲,希望版图还

人,都会来到钛媒体上寻找与自己公司

近年来, 自媒体理念也逐渐为人所接

能继续扩大下去。”

相关的信息,其余如求职、招聘、传播、

受,并高速发展,通过市场化运作和机

作者来源多样、地域分布广是钛媒

咨询、企业形象等各种议题,也都会在

制,“人人都可成为记者”的理念并不

体的一大优势,这些“自由记者”成为

这里进行。”

遥远,微博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一个。

钛媒体发展的的中流砥柱。赵何娟也知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是记者,但在这个理

道:“钛媒体为‘自由记者’提供了这

这是在实现她的媒体理想。“我想让钛

念之下,每个人都有随时随地成为记者

样的平台,而我们应该做的便是做好那

媒体成为独立性、专业性、分享性的网

的可能。

个让作者之为‘自由记者’的守门人。”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赵何娟说过,

23


New Media 新媒体

罗振宇:永远站在趋势中 记者 / 尹杜娟

“你觉得这个趋势在推动你, 你不在 趋势中了,你就必须站到趋势当中去。” 读书是赶上了考大学的趋势;工作以后 读研、进入电视是电视的趋势来了;当 主持人是“丑人”有机会站到台前来说 话了;不做电视了是意识到了自媒体化 生存才是是媒体人未来的趋势。罗振宇 的人生轨迹都是跟着“趋势”走的。在 央视《奋斗》栏目中主持人马丁对罗振 宇的人生轨迹做出了这样的总结。

绝不以记者身份进入央视

1993 年正赶上传媒界发生潮流的变

写论文。在研究生期间,罗振宇大概发

一点的,他必须逼着自己躲过这三年的

表了十几篇论文,在当时的研究生中算

差距。“发挥自己的优势——写,连续

是比较多的。

三年的 3.15 晚会都是我总撰稿。”罗振

化“电视正在取代报纸,成为传媒的枢

研究生毕业之后,在北师大从事教

宇回忆说。不仅给大型晚会撰稿还为各

纽”。而胡智锋老师正好在这个时间点

育事业。而后来罗振宇放弃了从事三年

种剧组写东西,而当时电视界恰逢特别

将这样的消息传播给了罗振宇,于是罗

的教学事业。“不是人生理想,也不是

能写的人,就以写作的方式进入了电视

振宇立志准备考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

职业规划,很简单的是你必须挣到一份

界。

媒大学)。

回家看父母的钱。你必须用最快的速度

2000 年在北京车展直播,由于撰稿

“自己研究生三年全用来读书了, 发

去获得这个城市的认可,完成你自己整

的人缘,罗振宇结识了北京车展直播负

挥自己的优势”。罗振宇在《奋斗》栏

个人格、社会地位、价值观、人脉关系

责人,为负责人撰稿,后来负责人接到

目做专访时说道,“因为自己是外校考

的城市化过程”。这就是罗振宇放弃教

任务要组建一个栏目,负责人邀请罗振

进去的,会有自卑的感觉,觉得自己是

学事业的原因,与理想无关,与人生无

宇加入他的栏目,而罗振宇的要求则是

走在校园文化的边缘”。自卑就寻找自

关,只是与现实生活有莫大的关系。

要当栏目组的主编。在《奋斗》栏目里

“围棋上有一个词叫愚棋,就是走重

面罗振宇说到这一幕的时候还说自己是

辉煌。罗振宇说 :“自己在电视这么多年,

复的路,或者下效率不高的子”。他的

恬不知耻的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但是

连一些基础的设备都不会用,因为在广

很多研究生的同学一毕业就进入了央

自己也是当时央视的第一个临时主编。

院学习的时候没法和本科生比,就去寻

视,而自己在大学当了三年老师,再以

为了露脸离开央视

找自己的优势了——读书。”

主编的身份进入央视,就已经和他的同

“感觉我们那一代电视人应该从幕后

学有了三年的差距。罗振宇是不接受这

走到台前。所以当时我一直在寻找这样

己的强项,开始读书,创造属于自己的

在读研期间,每天做的事就是读书,

24


New Media 新媒体 呈现形式多样化。 罗振宇认为最典型的自媒体人物是 郎咸平,郎咸平不仅做电视、演讲、出书、 还有一个团队。以这种自媒体人的方式 生存在未来是主流。作为传媒人唯一的 出路就是形成自己,自己就是这个社会 的一个结点——自媒体化生存。 有了这样的观点的罗振宇也付诸了 一个机会,就是把自己这张并不好看的

屏幕的呈现方式,与其我通过戴手套、

实际行动,在《中国经营者》的后期,

脸给露出去。”在回答主持人马丁“为

牵线木偶的方式来完成这个呈现,为什

他和制片人商量要在每一期节目后面要

什么离开《对话》离开央视”的时候,

么不能用自己去呈现呢?”于是便在《中

加上三分钟的个人脱口秀,并且认为个

罗振宇给出了这样的答案。罗振宇认为

国经营者》露脸,从操纵木偶的人变为

人脱口秀是今后视频发展的主要方向。

他的人生必须完成这次切换,有句古话

木偶表演者。

据《南方人物周刊》报道,罗振宇 辞职后就想做自媒体,但是身边没有人

叫做“天与不取,反受其咎。”他认为 他已经做好了“露脸”的准备了,又怎

传媒人唯一的出路:自媒体化生存

听得懂罗振宇到底想做什么,于是罗振 宇在等待一个“知音”,罗振宇说等待

能不抓住这个“露脸”的机会呢? 罗振宇做《对话》栏目的制片人三

“任何生存在组织中的人,将来的处

有两个好处,一是自由可以更好的专注

年,三年之后他选择了离开,去了第一

境会变得越来越困难,组织会压抑了自

于内容,而是可以不为运营和商业上的

财经《中国经营者》做主持。说起这个“三

己的价值。”罗振宇说道,“从当自由

事情烦恼。

年”还真有意思,罗振宇说自打大学毕

人的角度,他的其他收入并没有断,这

业,在任何地方都是三年,研究生、《经

就是他当自由人的好处。”

而在此同时,罗振宇需要的“知 音”——申音(NTA 创新传播机构创始

济法律齐案》 《对话》 《中国经营者》……

罗振宇在央视的《奋斗》栏目时说:

人)也在等待一个能够合作的自媒体。

每一个阶段都是三年。对于这样有规律

“电视是一个加法逻辑,互联网是一个

于是他们一拍即合,共同创造了个人脱

的每一个三年,罗振宇有这样的解释:

减法逻辑。”即电视是一个给定播出的

口秀——《逻辑思维》走上了自媒体的

“你觉得趋势在推动你,你不在趋势当

渠道资源,让你去获得更多的关注,加

道路。

中了,你就必须站在趋势当中去。”也

入更多的元素就可以获得收视率。但是

罗振宇在谈及运作《罗辑思维》时

就是说,每一次的离开都是想站在趋势

互联网是受众发起的需求,需求指向的

说:“ 节 目 成 型 的 原 因 是 优 酷 并 购 土

潮流之中,以至于不会落后和老化。

是清晰的关键词,关键词越清晰的视频,

豆,我们的技术平台成熟了。微信开设

被搜索到,被运用到,在持续性上的可

了公共平台,受众能够聚集到一起。佳

能性会越高。

能 5DMARK3 退出了,我们可以用低廉的

当马丁问到罗振宇在《中国经营者》 栏目的适应期是多长时,罗振宇给了非 常肯定的答案:没有适应期,感觉所有

互联网需要特别清晰的关键词、特

价格作出高清的输出。”从另外一个层

的准备在这之前都做好了,只为了等待

别清晰的需求和特别大的量。罗振宇在

面上来说,《罗辑思维》的成型也是赶

一个露脸的机会。当露脸的机会出现以

《中国经营者》时就认为个人脱口秀是

上了自媒体趋向成熟的发展趋势。

后自己像是饿虎扑食一样扑了上去。

今后视频的个人最主要的发展方向,因

“制片人就只在背后操纵整个电视

为脱口秀具有非常清晰的关键词和媒体

25


New Media 新媒体

推特的发展:程序员用 140 字改变传媒 记者 / 黄星

三个程序员——杰克·多西、埃

球的时候,杰克·多西在老爸的老式的

文·威廉姆斯、比兹·斯通,职业与传

IBM 电脑上自学了编程。14 岁,他为城

媒本无交集的他们在 2006 年做了一件

市路由调度设计了一款开源软件,软件

影响新媒体发展的事情,他们联合创办

至今仍有出租车公司使用;15 岁,他进

了推特——世界上最大也是信息传播最

入 Mira 数字发行公司做实习生,出色

快的虚拟社区。

的编程能力让他不久就成为公司许多老

两个数字——5 亿和 245 亿,让人

员工(其中大多超过 30 岁)的上司。

直观地感受到推特发展的速度之快:5

在即将拿到学位的前一个学期,杰克·多

亿是推特截至 2012 年的用户数量,从

西却选择从纽约大学退学,然后在加州

2006 年 3 月 21 日第一条推特消息“just

开始了一段丰富而独特的职场经历:在

setting up my twttr(我刚刚建立起

市场迎来互联网后的历史第二大 IPO。

推特)”发布到用户超过 5 亿,推特只 用了 6 年;245 亿是推特在 2013 年这场

西编写过救护车和警车调度软件,学习

以退学者身份创业

震荡社交行业和互联网业的上市后的市 值,245 亿美元也使推特成为美国资本

进入 Oden 公司创办推特之前,杰克·多

绘制植物图谱,获得按摩师执照,还曾 涉足时尚设计行业。

当其他同龄孩子还在打篮球、玩棒

26

出生在内布拉斯加州的一个农场上


New Media 新媒体 当然,三位创始人不可能 让他们的公司就这么发展下去。 他们不断地思考着他们的公司下 一步该走向何方。 关于创造推特的想法就在这个时 候诞生了。 2006 年,旧金山的一座 公园。杰克 ? 多西和埃文 ? 威廉 姆斯正坐在公园的一角吃东西, 闲聊是否有什么新点子可以让 Odeo 公司停滞不前的现状得以改 善。聊着聊着,杰克突然想起了 自己几年前在金门公园发送的信 息曾被搁浅的 Stat.us 服务。虽

的埃文·威廉姆斯,中学毕业后就读于

不过三年多一点。这种在一家公司做不

然当时的体验并不成功,不过杰克认为,

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觉得大学生活是

长久的情况一直持续到 2006 年,这一

在纷繁复杂的城市生活中,简化人与人

在浪费时间,只读了一年半,埃文·威

年推特创立。

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分享方式,开创一个

廉姆斯就退学了。1994 年,他回到内布 拉斯加州创办了他的第一家公司,当时

更为简易而有效的途径,其创意本身是

以程序员身份创办推特

他对互联网一窍不通;1999 年,埃文·威

正确的。 当这个想法闯入杰克·多西的脑海

廉姆斯创建了 Blogger(博客),这是

事实证明,偏偏就是这三个和传媒

时,他不禁兴奋起来,并立刻抓住时机

他第一次通过自己创造的东西改变网络

并没有交集的程序员,给传媒行业带来

向还是他老板的埃文·威廉姆斯展示了

世界;2007 年,也就是 8 年后,他联合

了巨大的变化。

Stat.us。就像黑暗中猛然出现的一缕

创办了推特,第二次改变网络世界。

2005 年底,杰克·多西进入埃文·威

曙光,埃文·威廉姆斯对这个点子表现

比兹·斯通两次从大学退学,成为

廉姆斯创办的 Odeo 公司任程序员,此

出了浓厚的兴趣。

一名大学肄业生的创业者:第一次是从

时的比兹·斯通在 Odeo 公司担任创意

随后一周的头脑风暴,杰克·多西

美国东北大学退学,因为“不喜欢那样

总监。至此,推特的三位创始人终于聚

将最初的 Stat.us 概念做了调整,将其

的文化氛围”;第二次肄业则是在进入

在了一起。

与短信结合起来,并把极简主义融入其

位于波士顿的麻省州立大学一年之后,

但这个时候的 Oden 公司前途渺茫,

中。在讨论中提出了推特最初的服务概

他说:“虽然他们给了我四年的全奖,

“我们开发的工具自己不喜欢, 也不用,

念:用短信息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发送

但这并不能留住我。”退学之后,比兹·斯

也不想做得更好。”杰克·多西这样描

出去,并实时传到对它感兴趣的人那里。

通帮助多家网络公司创业,但最长一次

述当时公司的状况。

27

在推特概念得到首肯的那个早晨,


New Media 新媒体

杰克·多西联系了比兹·斯通。 “比兹!最近怎么样?我们今天开 始开发推特。”

政治上:当动乱席卷中东时,很多抗议 者都借助推特来协调行动;在 2008 年 总统大选期间,奥巴马推特档案的人气

“真的?不错!”

一路攀升——奥巴马将推特作为其草根

“是呀,我把佛罗莱恩拉来入伙了,

竞选计划的“中心”。

预计这周就能大致做好,下周再做简讯、 设计和 ajax 等部分。” “两周后我们就能见到推特了。

2011 年 3 月 13 日,推特成立五周

如期而至,两周后杰克·多西和 比兹·斯通把推特的系统原型做了出 来。2006 年 3 月 21 日,杰克·多西在 @jack 上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条推特信息: “just setting up my twttr(我刚刚 建立起推特)”。 接下来的故事被大众所熟知,推特

时用户发推数。 推特的迅速发展在这些数字上被直 观的体现了出来。

以媒体人身份改变传媒

年,杰克·多西在他的推特上公布了一 组数据:

2012 年 6 月,杰克 ? 多西获得了戛

三年两个月零一天——从第一条到

耶!”

6939——2011 年新年 0 分 4 秒

第十亿条推所用的时间; 一星期——用户现在在 Twitter 发十亿条推所用的时间; 五千万——一年前平均每天用户的 发推数;

纳广告节“年度媒体人物”大奖。 没有做过记者、编辑等传统意义上的媒 体人,一直以程序员身份示人的杰克·多 西与媒体人这个称呼实现了无缝连接。 戛纳年度媒体人物大奖是颁给那些 毕其一生为革新媒体做出重要贡献的

一亿四千万——上个月平均每天的 用户发推数;

人。年纪轻轻的杰克·多西能获此殊荣, 是对他为现代媒体所做贡献的充分肯

开始了它令人意外的崛起。它用 6 年时

一亿七千七百万——2011 年 3 月

间在全球拥有了超过 5 亿的用户,成为

11 日的用户发推数;456——2009 年

了世界上最具标志性的社交平台之一。

6 月 25 日,Michael Jackson 去世时

不仅如此,它还把它的影响力延伸到了

用户每秒发推数;

28

定。那么,杰克·多西与他的合伙人联 合创办的推特到底为传媒带来了什么? 有人说推特改变了媒体的版图,将 媒介民主化。


11 月 8 日,中国第 14 个记者节。 上世纪 40 年代,张季栾认为“记者节”不仅是记者的节日,更 应是记者的节操。“无冕之王”应为迷茫的时代注入或警醒或变 革的力量,“社会瞭望者”极目远眺寻找通往理想的航向。 2013 年,传媒业内风靡云涌,从南周献词到陈永洲事件,从上海 报业集团挂牌到微信、微博成为主要舆论场。2013 年对于中 国 传媒界,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继往开来,恰逢记者节,我们积 极探讨记者为这个时代记录了什么?“历史草稿”怎样真实地还 原过去?

29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向民国报人邵飘萍致敬 记者 / 赵一菲

邵飘萍在一个无政府、无组织、无

他深受梁启超思想的影响,并有志于投

秩序的自由创造的时代里,开始了他的

身报业。其实,邵飘萍办报生涯的开始

报人生涯。他以“铁肩担道义,辣手著

要追溯到 1908 年。那时正值省运动会

文章”为终身恪守的职业信条,“握一

期间,因为邵飘萍不爱运动,所以没有

枝毛锥,与拥有几十万枪支之军阀搏

参加比赛项目,但又闲来无事。于是他

斗”。他一生都坚持着“以新闻记者终

与同窗张任天、陈布雷合计,就办了个

其身”的信念,并最终以身殉报。他被

《一日报》。因为运动会只举办一天,

后人誉为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文化

所以就起了这样一个名字。《一日报》

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

共出了 20 期,由陈布雷作为编辑,邵

者。很多新闻从业者都把他看做新闻战

飘萍与张任天为访员(记者)。这份报

线的楷模,对他充满了崇高的敬仰和缅

纸每期印发 120 份,受到了老师、同窗

怀。

们的欢迎。《一日报》可以说是邵飘萍

狱了。他的妻子汤修慧设法将其营救出

有生以来创办的第一张报纸。

狱,为了避免再次遭受迫害,邵飘萍开

早期报业生涯

毕业之后,邵飘萍在家乡当了几年

始逃亡日本。在亡命期间,他坚定了“新

的乡村教师,后来他到杭州拜访了当时

闻救国”的想法,结交了很多革命党人,

担任汉民日报馆社长的杭辛斋,并联手

并于 1915 年创办了东京通信社。历经 3

又名镜清,后改为振青,字飘萍,浙江

共办了《汉民日报》。邵飘萍在《汉民

年,邵飘萍得以回国,开始为上海《申

东阳人。浙江作为沿海地区,教育发达,

日报》上发表的文章主要是抨击丑恶,

报》、《时报》、《时事新报》等报馆

风气开通,而邵飘萍出生的东阳又是最

宣扬爱国,对当时的袁世凯政府,极尽

写时事短评。1916 年 7 月,邵飘萍开始

早出现报人的地方。因此,邵飘萍选择

嬉笑怒骂。为此,当局曾想派人行刺邵

担任《申报》驻京特派记者,有人说他

办报为终身事业也是有原因的。

飘萍。1913 年,“二次革命”失败后,

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享受特派记者称

邵飘萍在 19 岁的时候考入了浙江

邵飘萍就被当局以“扰害治安”和涉及

号的记者。当时,在上海《时报》担任“北

高等学堂,其前身正是传播民主革命思

参与讨袁逮捕,《汉民日报》也随即被

京特约通信”记者的黄远生因事离去,

想的基地——杭州求是学院。在校期间,

查封。其实,这已经是邵飘萍第三次入

而邵飘萍又经包天笑介绍,开始撰写《时

邵飘萍(1886——1926),原名新成,

30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报》的通信,这使他成为民国报界影响 力最大的记者之一。

《京报》岁月

在京城几年的经历让邵飘萍开始萌 发了自己办报的念头,这一愿望最终 在 1918 年实现。从此,前门外三眼井 38 号就成为了《京报》的诞生地。《京 报》不依附于任何党派和权力集团,反 映的是人民群众的呼声。《京报》在经

闻。而邵飘萍在经过考虑后,决定在《京

叫沈小仍的女子。沈小仍是邵飘萍 24

过改革创新之后,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报》上披露此事。而各大报馆看到《京报》

岁时在金华任教期间由双方父母做主结

报纸的销售量从最初的 300 份上升到了

披露此事之后并没有受到威胁,也渐渐

合的。沈小仍是一个典型的旧社会女子,

4000 份,京报馆也因此成为京城的一家

开始发表。但这件事让《京报》在人们

她在嫁给邵飘萍后,一直安于孝敬公婆,

名报馆。

心中的地位有了提高。后来,《京报》

勤于家务,生养子女的角色,并不能与

但《京报》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

又最先利用“直奉之战”,发表大量有

邵飘萍一起探讨时事。

的,1919 年 8 月,《京报》被当时的“安

关战事真相的新闻,大大提高了往日的

福系”北洋政府查封,原因是《京报》

销售量。

直到汤修慧的出现,让邵飘萍找到 了一个能引起精神共鸣的伴侣。汤修慧

刊登的《国民一致对外之声援》一文违

而《京报》的坎坷生涯还没有结束。

出生于师爷家庭,曾就读于杭州的浙江

反了所谓的《出版法》。邵飘萍也因为

1926 年随着邵飘萍的遇难,《京报》

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汤修慧幼年丧母,

此事,再一次亡命日本。一年之后,“安

再一次被查封。直到 1928 年国民政府

一直与父亲汤民相依为命。据说汤民在

福系“政府倒台,《京报》得以复刊。

北伐军占领北平之后,邵飘萍的妻子汤

金华开了一家照相馆,而邵飘萍常常光

而此时从日本归来的邵飘萍也带着新的

修慧再一次重整《京报》。而七七事变

顾。汤修慧在课余时间会帮父亲料理账

办报理念开始对《京报》进行再一次的

又迫使《京报》停刊。那时,汤修慧以

务,也曾多次遇到过邵飘萍。此后,两

革新。随着报馆机构设置、报纸版面、

民族大义为重,抛弃全部报馆资财,只

人相恋,并成为夫妇。汤修慧天资聪颖,

排字印刷改造的完成,《京报》一跃成

身逃出北平,辗转于大后方。之后,尽

婚后,一直从旁协助邵飘萍从事办报活

为了日销售量达 4000-6000 份的大报,

管汤修慧有心恢复《京报》,但因负债

动,也经常为《妇女时报》等报刊撰文。

并在津、沪、杭等地设立了分馆。

累累,只好将报馆抵押出去,《京报》

在邵飘萍成立了《京报》之后,汤修慧

又一次宣布停刊,从此《京报》结束。

更是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她常常在《京

《京报》的成功因素之一在于邵飘

报》上用辛辣有力的言论抨击有关教育、

萍善于把握机会。在曹锟当道期间,新 近北京社会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及警察

报业伴侣

卫生等方面的问题。 邵飘萍为了获取秘密新闻,经常与

在八大胡同被公府卫队惨杀。尽管这一 事件在当时很有新闻价值,但许多报馆

邵飘萍与汤修慧是中国近现代新闻

政界人士来往,有时难免会进入烟花之

都考虑到卫兵能捣妓院,就能用同样的

史上,一对较为引人注目的“夫妇报人”。

地。而汤修慧为了了解妓女的生活,竟

方法来捣报馆,所以都不敢发表这件新

邵飘萍的发妻并不是汤修慧,而是一个

要求邵飘萍陪同她一起前去吃花酒。邵

31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飘萍笑着说:“哪有带着太太吃花酒的 道理?”但汤修慧一再坚持男女平等, 男人能做的女人也能做,邵飘萍拗不过 她,只能妥协。谁知道,到了妓院之后, 汤修慧学着男人的样子“叫条子”,应 召的妓女都很惊讶,但汤修慧却开始和 她们称姐妹地聊了起来,连旁边的邵飘 萍也为之愕然。 除了沈小仍、汤修慧之外,邵飘萍 还有一位夫人叫祝文秀。祝文秀早年是 演戏剧的,后被邵飘萍看好,成为他的 姬妾。邵飘萍常常教她读书写字,因此 略有一点文化。祝文秀有一件慈禧曾穿 过的旗袍,后来被改成了被面。那时, 邵飘萍从日本回国后,为了重修京报馆, 经常联系鲁迅和去苏联大使馆。这一时 期,邵飘萍要祝文秀秘密送信。为了不 被怀疑,邵飘萍总是让祝文秀打扮得华 贵些,为此祝文秀索性买了一件慈禧穿 过的旗袍。邵飘萍遇难时,祝文秀才还 不到 30 岁,据说她在料理完邵飘萍的 丧事后,立下誓言终生不再改嫁,并领 养了一个男孩,从此隐居农村。 侦缉队的阻拦。其实,京报馆附近早就

以身殉报

受到了监视。警察把邵飘萍带走之后, 就将报馆查封了。

报馆的。 邵飘萍被抓之后,汤修慧和家人以 及各界人士都开始采取措施营救他,但

1926 年 3 月 12 日,大沽事件发生

对于邵飘萍为什么会回到报馆,说

都未取得成功。4 月 26 日 1 时许,直奉

之后,国民党大势已去,并最终退出北

法不一。有人认为,邵飘萍在六国饭店

联军总执法处草草提审邵飘萍,审问只

京。邵飘萍为防万一,也避入了东交民

呆久了,心里不舒服,又见外面风声缓

进行了两个小时,就判处邵飘萍死刑。

巷内的六国饭店。为了使《京报》得以

和,就想到报馆看看。有人说邵飘萍因

5 时许,邵飘萍被绑赴天桥刑场枪毙。

继续出版,由其夫人汤修慧处理《京报》

为看到《京报》上出现了排版错误,想

邵飘萍遇难时年仅 40,他一生中一

的日常事务。但出人意料的是,邵飘萍

回来告诫他们一下。更有人说,因为两

直以新闻记者终其身,“所谓‘以身殉

竟然在 4 月 24 日下午 5 时许,借着夜

位太太吵架,邵飘萍才回去的。还有一

报’,此之谓也”。

色又乘车回到了报馆。一个小时之后,

种说法是,邵飘萍是因为误信好友张汉

他处理好事物准备离开时,突然遇到了

举的话,以为外面形势缓和了,才回到

32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范长江: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记者 / 陈虹宇

一 口 深 7 米, 直 径 为 1.4 米 的 水 井 里,范长江的遗体漂浮在水面上,他只穿 一身单薄的衣服,监管人员从隔墙的芦庄 大队加工厂叫来几个工人,把范长江的尸 体打捞出来,用塑料布裹住,抬到离干校 七八百米远的一个山间阴沟里,草草掩埋 了。至此,中国又一位优秀的新闻记者之 星陨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09 年 10 月 16 日,四川省内江市赵

开学校,并宣布脱离国民党。

报社的总经理胡政之邀请范长江为《大

家坝村的一户普通农家迎来了盼望已久的

随后进入北大哲学系读书,这里自

儿子,范长江从小就跟着祖父识字读书,

由的环境给他提供了广泛涉猎书籍的机

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自小就念着“先天

会,范长江在此储存了大量哲学、政治、 江以记者的政治敏感意识到:中日一旦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句子。

经济、英语等方面的知识。随着知识的

开战,抗日的大后方必在西南、西北一

在中法大学重庆分校学习时,他逐渐受到

增长,范长江也开始对抗日有了更多的

带。因此,1935 年 5 月,范长江以《大

了反帝反军阀思想的熏陶,并因参加示威

思考,但当他把这些想法分享给教授时, 公报》社旅行记者的名义开始对这些地

演讲被反动军阀通缉。无奈之下,范长江

却得到了教授“哲学不是解决实际问题

方进行考察和研究。他从上海出发沿长

只好离开重庆,之后在武汉,南昌,南京

的”的回答。这次的打击让范长江对教

江北上,途径四川江油、平武、松潘,

之间辗转奔波。

育失去了信心,并决定投身到社会中去。 甘肃西固、岷县等地,在兰州做了休整,

1928 年秋,范长江考入中央政治学 院——当时是为国民党政府培养行政干部

公报》撰稿,范长江答应了。 当时中日局势已经十分紧张,范长

之后便继续向西深入到敦煌、玉门、西

向西 向西 向西寻找新闻

的大学,并加入了国民党。但很快范长江

宁,北上至临河、五原、包头等地进行 采访。

便发现这并不是他想要的归宿,他认为:

1933 年下半年起,范长江在北平《晨

范长江这次的西部之行可以说收获

“合理的教育应当是启发青年的思想,使

报》、《世界日报》、天津《益世报》

颇多,不仅真实地记录了中国西部人民

他们能对宇宙和人生的法则有正确的把握, 等报纸上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他的文章

生活的困苦、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还

然后配合着各时代的环境,培养他们服务

文笔精炼、视角独特,引起了当时在全

第一次以写实的手法公开、客观地报道

于人类、国家的能力。”于是他再一次离

国很有影响力的报纸《大公报》的注意。 了红军长征。这些通讯稿引起了强烈的

33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反响,这直接引发了《大公报》的抢购

让大家对当天的报纸提意见,或者提出

热潮,而之后将这些通讯汇编成的《中

一些问题让大家当场回答。总是让回

国的西北角》更是再版七次。

答者张口结舌,弄得人人都很紧张。但

西安事变发生过后,范长江不计一

他从来没有批评过我们这些新同志,他

切代价飞赴兰州,冒着生命危险来到西

只要求我们能很好地完成任务。他对一

安找到周恩来总理,对共产党关于和平

些工作懒散的老同桌也很不满,批评他

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有了深刻的了解。

们凭老资格吃饭,工作不求上进,引起

根据对周恩来的采访,范长江写了《动

很多人对他的不满。但这恰恰是他的性

荡的中西北大局》,刊登在《大公报》

格。”

的显眼位置。这篇文章冲破了国民党的

范长江对新闻事业从来一丝不苟,

新闻封锁,让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

他要求报社工作人员都要兢兢业业,不

战线的政策和主张走进人们的视野,轰

能“差不多”就算了。在记者职业道德

动了朝野。

方面,他曾说过“在时局艰难的时候,

悼会,范长江才得以平反昭雪,恢复名

1937 年 11 月 8 日,范长江与中国

新闻记者要能坚持真理,本着富贵不能

誉。

文化运动的先驱胡愈之等团结全国广大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

范长江新闻奖,是中国记者协会主

进步记者,组成“中国青年记者学会”

实在非常重要。”而且,他一直认为:“一

办的全国中青年记者的优秀成果最高荣

这就是中国记者协会的前身。这一天,

个记者,如果能为一个伟大的理想工作,

誉奖,以范长江的名字命名,高度肯定

成为后来的记者节。

那是很值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了他为中国新闻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 献,希望以此鼓励所有的中国青年记者

性情中人

层层迫害骨愈坚,种种欺蒙瓦上霜

学习范长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保持 自己独立的人格。

在世几十年,范长江的朋友遍及天

正值范长江不懈追求其新闻理想的

横眉冷对众虎狼,

下,涉及各个领域,从政府的部长,军

时候,一场全国性的“血雨腥风”席卷

俯首甘为牧牛郎。

队的司令至土司、活佛、喇嘛、纤夫、

而来。

层层迫害骨愈坚,

水手等。他常说,做记者重要的是交朋

1967 年,时任国家科委副主任、中

种种欺蒙瓦上霜。

友,而且交往的人越多,新闻来源就越

国科协副主席的范长江被“四人帮”以

手无寸铁兵千万,

多,也越能写出有分量的报道。他为人

“反革命分子”的罪名关押起来,在河

力举千钧纸一张。

热情,乐于助人,在采访的同时尽可能

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瓦岗镇薄山林场芦

坚持真理勇战斗,

地帮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时常

庄林庄度过了两年的时光。1970 年 10

先生火炬照四方。

与采访者保持联络。正是这样广阔的人

月 23 日早晨,人们在菜园的水井中发

这首诗是范长江为纪念鲁迅而写

际圈,使他采访的内容真实丰富,文章

现了他的尸体。至于死因,说法众多而

的,他所有的坚持与信仰都寓于其中,

更具真实性与说服力。

不一,有人推测是投井自尽,或是失足

他人虽死,但他忠于事实真相的精神势

坠落,或是其他。

必会被世代新闻人永远的延续下去,成

《人民日报》记者金凤回忆说: “1950 年初,范长江来到《人民日报》

一直到 1978 年,共产党在北京八

任社长,他不定期地举办‘飞行集会’

宝山革命公墓隆重举行了范长江同志追

34

为坚持真理,清正廉洁,正直正派的新 闻工作者的警示牌。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刘宾雁的无字碑 记者 / 李霞

2005 年底,刘宾雁在美国新泽西孤

写揭露官僚黑暗与社会现状的报道。在

Binyan 这个名字,他出现在“亚洲英雄”

独地离去。中国的年轻一代记者中,很

中国国内他是“社会的良心”。1988 年

的名单里。但很少会真正留心,他太陌

少有人知道这个名字了,更少人曾读过

离开中国大陆,不过十七年时间,历史

生了,也太老了,那期杂志的封面是周

他的作品。

就把他忘得干干净净。写过《长征》一

星驰——他才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刘宾雁去世的第二天傍晚,《中国

书的哈里兹伯格这样说:“中国最好的 “天灾人祸”和“天下太平”

青年报》的著名调查记者卢跃刚在人民

调查记者,或许也是全世界最好的。”

大学新闻学院的一堂讲座上问在座的研

“他在中国的地位和东欧知识分子相

究生:“你们知道刘宾雁吗?”在座一

似, 比 如 哈 维 尔 式 对 于 捷 克, 他 没 有

刘宾雁生于北伐战争开始的 1925

片哑然之后,有人小声说知道,卢跃刚

权 力, 却 对 社 会 具 有 深 刻 的 影 响”,

年,像大多数东北人一样,属于山东逃

继续追问刘宾雁的代表作时,台下又是

Merle Goldman 在《纽约书评》上这样

荒者的后裔。

一片寂静。

评价。迷恋英文媒体的年轻一代或许偶

刘宾雁是《人民日报》的记者,撰

尔在 2003 年的一期《时代》上看到 Liu

35

六岁时,日本人入侵东北。十二岁, 卢沟桥战事爆发。十三岁,纳粹占领捷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克。刘宾雁贫困的家境,压扁了童年的 七彩气球;年少对中国命运的焦虑,反 而为他铸造了另一片天空。 十八岁在天津开始地下抗日斗争, 翌年入党,却并不喜欢党对人严格的干 预。1951 年起在《中国青年报》工作, 但他的才华却没得到展现。此刻的中国 仍沉浸在一个新政权崛起的欢乐之中, 一种未经思考、却被本能接受的观念仍 占据着大多数人的心。 但对于敏感的刘宾雁来说,另一种 现实也已经出现。1956 年打破《延安文

期许中。刚刚获得平反,就完成了他传

党委的报告以及《黑龙江日报》、《人

艺座谈会讲话》以来十四年的禁忌,发

诵一时的《人妖之间》,对中共的贪污

民日报》上的官方报导把此案作为党领

表《在桥梁工地上》,批评党内问题,

情形做出严重批评,他在书中写着“是

导一大胜利来宣传。

接下来因批评柯庆施的上海市委而被毛

非混淆,赏罚颠倒,真理屈服于谬误,

泽东批点,“想把中国搞乱”,刘宾雁

善良受制于邪恶”。

时代的“人”还是“妖”?

十年豪杰之后不到两年,就挖出了王守 信。揪出王守信的地方,就是王守信滋

立思想和品格,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已 被多大程度地摧毁。

之兴而兴,也随着林彪、‘四人帮’之 亡而亡的。”“我们在林彪、‘四人帮’

极右派的命运由此钦定了。这或许也是 刘宾雁第一次清晰感受到,中国人的独

“王守信是随着林彪、‘四人帮’

“那 22 年我当然更不会想到,有

生的地方。这也就是我们党和群众力量 的证明。”

于是,刘宾雁在这个无声的国度中

一天这个‘右派’问题会‘平反’,很

竟然过了二十二年寂静的生活,他被开

不彻底的平反叫做‘改正’,然后我又

这时候,《人妖之间》横空出世,

除党籍,禁止写作,剥夺政治权利。烧

有一次可能,回到新闻界。当然也更没

以王守信案为引,笔锋直扫省、地、县

开 水, 打 扫 庭 院, 在 劳 改 营 中 种 稻。

有想到 1979 年我还没有到《人民日报》

一九六八年以从事间谍工作为名,判处

工作的时候,我所发表的一篇《人妖之

叛国罪,至一九七二年,禁止与家人谈

间》文章,大概也就是 3 万多字,居然

话,虽然和太太在同一劳改营中,欲见

会在全国引起那么大的震动。比我 1956

面不相识。1979 年获得了平反,刘宾雁

年发表的《在桥梁工地上》引起的震动

已是五十四岁的老人了,但是二十二年

要大得多。”

的迫害并没有降低刘的信心,反而激发

刘宾雁于 1979 年七月到黑龙江宾

其更强烈的冲动,抢回这丢失的时光,

县采访王守信案,在当年《人民文学》

去探究这一切悲剧的源头。他说当时认

第九期上发表《人妖之间》。此文发表

为经济上赶不上台湾,但政治上可以追

以前,王守信已作为全国第一大贪污犯

过台湾。

上了省报和《人民日报》,王被定位大

所以他在狂热中一头栽进了改革的

贪污犯、四人帮余孽。省、地、县各级

36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1978 年 12 月 至 22 日 在 北京召开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 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会 议。“ 全 会 批 评 了” 批 评了两个凡是方针,充 分肯定必须完整地、准 确地掌握毛泽东的科学 体系。高度评价关于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切向前看知道方 针。

各级党政领导,揭露他们相互勾结、以

县任何一级党委批准,不可能作为新闻

权谋私的关系网。它的重点没有放在王

通讯发表,更不可能上《人民日报》,

守信个人的问题上,却强调党组织本身

只好采取报告文学的形式,在文学刊物

的腐烂。用当年刘宾雁本人的话说,“任

上发表。

第二种忠诚

在接下来的八年时间里,刘宾雁成

何一级党委或社会科学部门,都没有人

时隔三十四年,现在的人们已经很

为了“中国社会的良心”,一名英雄式

来到宾县研究社会,研究党的组织,从

难想象他的报告文学《人妖之间》在

的新闻记者。他成了人民对这个新时代

客观实际中找寻病灶。这就是我决定采

一九七九年引发的反响。《人民文学》

的期待——用开放来暴露黑暗,用真实

写《人妖之间》的原因。”

的发行量是一百零四万册,而刊载这篇

来揭穿虚伪,用个人的正直对抗社会的

他这篇特写,一开头就打破了当时

文章的九月号更是造就这样的现象——

异化。

的禁区,把权力带给人的扭曲根源,追

无论是图书馆和个人订阅,都被借走,

现在住在重庆市的一位民间思想者

溯到了文革以前:“六十年代初,人们

连续传阅,每次几个小时计,在一些工

王康先生 30 多年前他刚刚读到刘宾雁

匆匆走过大院的大门口,闻到县委小灶

厂和学校,众人下班与放学后聚集在一

报告文学作品的时候,还是一位大学生,

食堂传出的诱人的肉香、油香和馒头味,

起,由一人朗读。

后来到北京帮助刘宾雁处理过读者来

心里很不是滋味,脸上往往闪过苦笑。

借由对当时最大的贪污犯王守信的

人家当官的,日子过得不赖呀……”文

报道,刘宾雁探索了一个人人困惑的问

“每一封信充满各种各样的冤屈、

章的结尾,又指出,腐败,并没有随着

题——这个新政权建立了三十年,经过

悲剧,是中国四面八方的。大多数信写

文革而结束,“王守信贪污案是被破获

了无数次政治运动,高喊了无数响亮道

的都是啰里啰嗦的,留言那时候就希望

了。但是,使王守信得以存在和发展的

德口号,腐败的官员却似乎享有了更大

我给他收拾一下。然后按照不同方式发

那些社会条件,又有什么变化呢?”

的自由,而那些正直的人,却无一有好

到不同的单位、机构去,看能不能多多

下场。

少少给这些中国的很不幸的人,做点事

理所当然地,此文没有得到省、地、

37

信。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中国的媒体再 也没出现过他 的 名 字,《 中 国 青 年 报》 的 几 位 经 历 过 八 十 年 代、 风 骨残存的编辑 为了向他致敬, 试图刊登关于 他的简短讣告, 但在最后一刻 还是被审稿人 扯 下 了。 他 早 已 苍 老, 被 青 年一代遗忘。

情。”王康回忆说。 倘若《人妖之间》描述的不受监督

渠道来释放自己满腹的辛酸,刘宾雁则 成为了他们惟一的希望……

1988 年春,刘宾雁在美国讲学。 1989 年六四事件后,因公开反对无力镇

的权力如何不可避免地造就了腐败和人

“当时刘宾雁住在《人民日报》小

压,被开除出中国作家协会,被禁止返

的异化,那么他 1985 年出版的《第二

庄宿舍里,他家里经常来一些客人,就

回中国。2005 年 12 月 5 日,刘因直肠

种忠诚》则是他对那些拒绝异化的人致

是那些说话也说不清楚、没什么文化的

癌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去世,终年

敬。两位主人公一位是哈尔滨工人业余

各地来的上访人员。穿得破破烂烂、携

80 岁。患病后,知道自己来日无多,便

大学的教师陈世忠,另一个是上海海运

儿带女的。刘先生是不厌其烦地拿出他

为自己拟就墓志铭:“长眠于此的这个

学院的图书管理员倪育贤,他们似乎都

那个小本子,记怎么回事、有什么要求。

中国人,曾做了他应该做的事,说了他

是这样一种人——即使在最残酷的现实

走的时候,他经常和他的夫人朱洪老师

应该说的话。”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

面前,都拒绝独立的思想与判断,并恪

给他们一点‘粮票‘、给点钱、给点衣服。

曾多次写信给当局,要求回国,却始终

守自己的信念。

这种事请太多了。”

不获允许。逝世前一年,他叹息道:“为

在很多方面,刘宾雁都是这“第二 种忠诚”的象征。他的天才式的讲演、

“我当时就觉得,可能全中国只有 刘宾雁这种作家在做这种事。”

翩翩的风度、宽厚的性格,人们对于印 刷文字的本能性崇拜,都增加了他的感

什么要害怕他这位身患重病的 80 老人, 回国踏一踏自己的故土,然后与儿孙们 团聚,渡过自己人生的最后日子呢?”

做应做之事,说应说之话

召力。在一个旧道德崩溃的时代里,他

在刘老逝世后的五周年纪念日,他 的骨灰由其夫人朱洪和儿女带回中国。

成为了某种新道德的代表。他甚至成为

当刘宾雁 2005 年离去的时候,全

安葬当日,却不准在墓碑刻上刘宾雁生

了新权力的象征,每到一处采访,人们

世界都在大谈“中国的奇迹”、“中国

前为自己拟就的墓志铭,他的墓碑是一

总是围着他一直讲话。人们找不到正常

的崛起”,他则被遗忘了。十七年来,

块无字碑。

38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胡舒立:一生只能做一件事 记者 / 李海霞

霍丽文这样评价胡舒立:对于不

把座谈纪要准确扼要地整理出来发表

熟悉她的人来说,她的故事无论如何

在报刊上。这一系列举动在当时赢得

都像一部传奇。

不少反响,她的名字也因此走入关注

谢国忠曾说,胡舒立供职的《财

经济的人的眼中。

经》杂志与你在中国见到的任何东西 都不一样,它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

“没人不尊敬《财经》,除了它的敌人”

说,是一个奇迹。 霍文丽眼中“传奇”和谢国忠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处在一切以

中的“奇迹”,碰撞出了耀眼的火花,

经济活动为中心的时代。在传播领域,

照亮中国财经新闻的报道现状。

正是经济类媒体的崛起的黄时期。全 国性的财经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阴差阳错,走向记者行业

《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等 都在这一阶段出现。

“既然做新闻这一行,只好把它做好, 学者所表达的意思,才能体会出当时的感

20 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首批留学生王

反正我一生只能做一件事。”1953 年出

觉。”这是胡舒立在采访学者吴敬莲之后

生的胡舒立原本对学新闻不感兴趣,但是

得出的经验。她的不敷衍以及认真的态度, 媒体,他找到了当时被誉为中国最好的财

阴差阳错地被人大新闻系录取,开始很失

得到老学者的称赞。胡舒立说:“用这种

经记者胡舒立。胡舒立则要求:每年近两

望。在大外公胡愈之的鼓励下,胡舒立慢

方式对学者采访,不仅是我一个学习的过

百万的记者工资以确保记者诚实,全权负

慢喜欢上记者这一职业。

程,更是我建立信誉的过程。”

责所有的内容,采编独立不受广告经营影

胡舒立 19 岁时,敲开了一扇影响她

她说:这样的一个态度也为她后面选

明波,决定创建一个更面向大众化的财经

响。就这样,《财经》出现了,胡舒立担

一生的门。屋里的中国著名战地记者恽逸

择的路有一个铺垫作用。胡舒立在《工人

群热情的欢迎这位的年轻人。恽逸群不仅

日报》任职十年,最终选择到中国第一家

教授她自己多年的知识、经验,还把对中

民营报纸《中华工商时报》任国际部主任, 人,甚至有些敌人也尊重它。”《财经》

国政治、官僚系统的详细解释给她,为困

拉开她实践梦想的序幕。她离开党报,参

确立了“独立、独家、独到”的办刊方针,

惑的胡舒立指引方向。

与到能对经济事件发言的小舞台。

发表文章锋芒毕露,“基金黑幕”报道、

“世界上最好的办法可能就是最简单

一次,胡舒立在参加著名经济学家于

的办法。与比你水平高出很多的学者访谈, 光远组织的一个关于市场经济的座谈会上

任主编。 “没人不尊敬《财经》,除了它的敌

“银广厦事件”等报道,引发了中国证券 市场的大地震。

一定要用录音,我的办法就是反复听,逐

把录音机摆在每一个发言人的面前,别的

10 月,《财经》杂志发表的封面文

字逐句地听,只有这样听才能完整地解释

记者则坐在原地,一动不动的。随后,她

章《基金黑幕——关于基金行为的研究报

39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告解析》,声明始终以客观、公正的报道

了别人的财路。但我们在保护另一些人的

此《财经》对于利润分配没有发言权。长

作为事业追求准则;对于证券投资基金及

财路,更多人的财路。”胡舒立强调《财

久以来的“利益分配矛盾”没有得到解决,

其他市场发展热点问题的不同观点和建议

经》绝非追求耸人听闻的杂志,甚至并不

种种问题不断出现。有关人士说,事情演

都可以有充分的表达机会。

把揭黑幕作为最主要的任务,而“更关注

变到这个境地,可谓是覆水难收。

《财经》成为国内外众多精英人士,

改革全局与制度变迁,关注经济生活的复

胡舒立成就了《财经》,但这次《财

尤其是金融证券界精英人士的必读刊物。

杂 性”。 从 2000 年 1 月 5 日 到 2002 年

经》没有成全她。最后,她被踢出局,让

在当时就被业界认为是“刚生下来就成熟

12 月 7 日,它的 51 个封面故事至少有 18

这位女强人顿时从“非卖品”变成了资本

地长着胡子”。有消息表示,《中国证券

个聚焦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变革。

市场的一个“弃儿”。

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发

她手下的一名记者是这样形容她的:

表了《财经》杂志声明。通过跟踪 22 家

“身材小、健谈、好斗,她就像一位‘女

上网股票汇总记录,分析证券投资基金在

教父’。”也正是在这位“女教父”的率

市场上的操作行为。最终完成一份长篇报

领下,《财经》成了工作狂家族。“我只

胡舒立团队离开《财经》后,将阵地

告——基金黑幕,随后又陆续刊发了《庄

能与朋友一起工作,因为我不谙世故,也

转移到《新世纪周刊》。路透社发表题为

家吕梁》、《银广厦陷阱》、《谁在操纵

需要别人对我怀以善意。”她的个人风格

“胡舒立再次创业,《新世纪周刊》成为

亿安科技?》,对证券市场里的“内幕”

不仅仅运用于自己的实践中,也深深地烙

中国媒体的风向标”的报道。

进行无情打击。

印在杂志团队中每个成员的心中。

《财经》之后

在新环境下,即使是一支经验丰富的

其中《银广厦事件》是一位《财经》

一位曾在《21 世纪经济报道》和《财

团队,想要复制自己过去的成功,又谈何

记者在 2001 年 8 月发现的,他浏览海关

经》做过的记者,对《财经》的集体氛围

容易。在全球花时代下,中国的政经形

记录时发现了银广夏股份在网上发布的一

很有感触:“《21 世纪经济报道》是个

势,社会思潮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胡舒立

则伪造的 8700 万美元的利润单据。这则

人多劳多得,是单打独斗的模式;《财经》 团队在这个日益复杂的利益背景与思想环

报道的政治风险很高,因为当时这家公司

讲究群体协作,我一来,编辑就把我所跑

境中,选择了坚持以前的立场。承认并理

受到江泽民等领导人的赞赏,股价也是直

的线相关的上千个联络号码打包发给我。

解中国问题的复杂,并总是寻求超越。无

线上升,公司的 CEO 甚至想要收购《财经》, 每做一个选题,还会至少再帮你找十几个

论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社会,还

企图阻止报道这件事。

采访对象。这种资源上的分享对记者提升

是呼唤法治市场经济、关注民生方面都将

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原有的立场。

王波明在出刊之前打电话问王岐山 (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王

胡舒立说过,《财经》是一只啄木鸟,

华尔街日报评论:“胡舒立将《新世

岐山表示,这则报道是真的吗?如果是真

永远在敲打一棵树,不是为了把树击倒,

纪周刊》塑造成另一本《财经》很可能是

的,那就出吧。就这样,报道出这件事情

而是为了让它长得更直。树还在生长,啄

个挑战。”有坚持不意味着原封不动,有

几个小时后,银广夏的股票被停牌,公司

木鸟却飞走了。胡舒立经营《财经》11 年, 所改动正是适应现实的发展。王驰的《坚

高管们先后被送进了监狱。

它没有变成大众流行的刊物,它多半出现

2007 年 5 月,中国证券监管委员会

守与改变》中提到,2010 年第七期的《新

在各行各业决策人、分析家、学者的案头。 世纪周刊》,推出了深度调查报道《比亚

正式对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成

只因为相对艰深的内容、专业的选题、精

迪做什么》,此组报道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长先锋基金经理唐建个人涉嫌利用黑幕信

准而略显枯燥的表述。

显示在胡舒立团队生产的新闻产品链上,

息从事违规投资活动进行立案调查。 在《勇接基金黑幕 胡舒立:证券界 最危险的女人》一文中谈到,或许因为《基 金黑幕》的推出,胡舒立还被《商业周刊》 称作中国证券界“最危险的女人”。 这位“危险的女人”曾说过:“是断

胡舒立曾说,是因为没有一个好平台, 有了不事声张但却意味深长的改变。 所以她才出来办《财经》,所以当平台不 在时,她选择了离开。

2011 年,胡舒立获评美国《时代》 周刊 2011 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 100 强。

消息人士透露,《财经》管理高层也

并称,胡舒立 13 年前创办《财经》,一

与其主办方“联办”,因采访引发摩擦不

年多前再创财经新传媒,并将其发展成为

断。《财经》的主办单位是“联办”,因

“中国杰出新闻报道的典范”。

40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南方报业黄金时代,十大标杆性记者 记者 / 汤勤

记者节,中国一个不放假的节日,在 过去的时光中有多少记者牺牲掉他们的休 息日,甚至生命,来为人们打抱不平,维 护着人们的利益。时至今日,他们仍然为 着这一目标奋斗着。正如赵亿宁所说:“我 愿做一个记者一直写下去……”

吴晨光——给中国红十字会的一封信

1996 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分院的吴 晨光最后却走上了记者的道路。酷爱军事 格斗的他做过《中国劳动报》记者,中央 电视台记者、编导,南方周末记者、资深 编辑,2010 年担任了《博客天下》杂志 副主编。 自从红十字会爆出负面新闻以来, 2011 年 8 月吴晨光也在微博中说到红十 (吴晨光)

字会配车门事件,后来他就此事件写了一 封给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公开信,他说他

赵世龙——精神的流浪者

就微博事件感到遗憾,但是他不道歉,因

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社会记录” 栏目任编委,2004 年出任《知音》集团《新

为他觉得红十字会应该是一个有善心、爱

“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他认

心、良心的大本营,应该为人们做贡献,

为记者的精神是自由的,一个人只要坚持

他曾爬到三峡大坝亲手摸到大坝裂

而不是公饱私囊。

了这一点,就是在流浪,在寻找自己的精

缝,写成《三峡大坝开裂》的报道;他也

神方向,精神永远都是在动态当中。

为了揭露湖南嘉禾高考舞弊的真相,光着

他希望红十字会能让“三公”消费彻 底暴露在阳光下,能引入社会力量去监督

他就是赵世龙,1967 年生于湖南长

周报》主编。

膀子在某洗脚城楼顶拍了三天三夜;他也

中国最大的慈善机构。而针对红十字会的

沙,从 1993 年南下羊城任职《现代人报》

曾经揭出了“长州戒毒所强卖戒毒女为娼

回复,他说:“但结合最近爆出的红色黑

记者开始,他先后在《粤港信息日报》、 《南

案”的天大丑闻。

幕,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方周末》、《羊城晚报》做过记者,2003

41

他认为,所谓的“流浪记者”不只是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指编制或者状态上的流浪,流浪代表的是 某种自由的精神:一方面没有保障,你觉 得很惨,很漂泊,没有归属感;但另一方 面,又给了你精神自由,可以随心所欲, 靠你的能力写出好的稿子。

李玉霄——做雪中送炭式的报道

从农村出来的李玉霄 1996 年考入北 京广播学院读研,1999 年毕业进入南方 周末做社会新闻。他说:“我觉得做新闻 的都喜欢雪中送炭,而不愿意做锦上添花 的事。” 人们谈起李玉霄总是喜欢用“灾难性 报道记者”来称呼他。而他在回复记者的 问题时说到:“做灾难报道不是我的主观 选择,自己对突发性重大伤亡事件的报道 是巧合。”在对过去作过的报道进行评价 时,他说到:“还行。”

(南香红)

他在报道突发性重大伤亡事件时,一

世界,以生动优美的文字描摹和表达这个

《南方都市报》的首席记者方夷敏是

贯坚持南周理念,即对生命的珍视,然后

多彩的世界。她就是曾任《新疆日报》记

人们眼中的剩女,但是她认为单身、女性

是对于事故的原因进行探究,找出偶然中

者、《南方周末》高级记者、《南方都市

和新闻无关,就像她做人物访谈,她善于

的必然。在谈到他印象最深的焦作录像厅

报》首席记者的南香红。

剥离明星华丽的外表,还原他们普通人的

事件时,“事故发生后清理现场,一开门,

她最擅长的是写特稿,从 1998 年的

内核。正是因为她能够看到他们的“难”,

呼啦啦一大堆烧焦了的人骨头向门口扑倒

《野马的故事》,到 2002 年的《三峡,

而来。”李玉霄回忆说:“这些人是在找

无法告别》,再到 2005 年的《大鱼之死》, 采访。她不认同记者的“职业化”:“首

出路。这种失火,人是可以跑出来的,但

以及 2008 年的《极罪》,她巧妙的将情

先你还是人,心还是要柔软,否则你只会

是因为是在放黄色录像,所以老板只有锁

感贯穿其中,她说:“特稿打动读者的不

提一些很程式化的问题,拿不到很好的东

门,结果没有人活下来。”他在表达对于

仅是语言,记者的洞察力是胜负手,你需

西也跟别人产生不了共鸣。而且你慢慢就

这些人的同情之时,通过对农民工的了解

要从瞬间的背后发现永恒的东西。新闻是

会变成一个没有感情的模式化操作的机

以及录像厅内的旧椅子推及到政府的腐

易碎的,我在力图让它变得更为隽永。”

器。不要因为一次被骗就觉得所有人都是

败,写下了《焦作惨剧揭开腐败内幕》这 一报道。

从善意出发,让被采访者更能够接受她的

假的,要相信一点,你对这个世界是善意 方夷敏—明星们的知己,带着善意的采访

的,它回报你也是善意的。” 方夷敏怀着善意,把采访的明星当朋

南香红——我在努力,让新闻永恒

“艳照门”之后,她是第一个专访阿 娇的记者;梁朝伟、姜文这些鲜少敞开心

从事新闻记者 20 多年,她一直以沉

友来真诚对待,不会刻意奉承也不会质问 攻击:“我把他们当做普通人。”

扉的大腕也能在与她的交流中畅所欲言;

静的眼光观察这个迅速变动的世界,以独

郝蕾盛赞其为“知音”;很多大牌明星,

特的多维视角认识这个复杂纠葛的世界,

只和她接触过一次,便能建立长久的联系。

以人文的态度理解这个充满活力和欲望的

她说:“我把他们当成普通人。”

42

郭国松——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事

他说:“我不是揭黑记者,我只是一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个调查记者,或者说是在法律报道领域有 所专长、有所思考的记者。” 继 1998 年 5 月高勤荣率先揭露山西 省运城地区耗费两亿多元搞假工程欺上瞒 下的“运城假渗灌”事件的真相遭到当地 政府的报复,郭国松也曾连续 5 次去山西 运城采访,他说这是让他最感压力的一次 采访,甚至在采访时遭到跟踪、监视。而 当高勤荣案件之后,他也曾被当地某要害 机关威胁说要抓他,要其离开,“凭什么 抓我,我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他说,“在 这里,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没有不敢做的 事情!”

林楚方——记者在 SARS 前方讲真话

“我们尊敬那些讲真话的人,我们每 个人都因为他们讲真话而受益,我们所有 新闻人都应该向慎之先生和蒋谚永老人学

(方迎忠) 人失去理性,他是清醒者之一;给新手穿

习,说真话。”曾主持过《瞭望东方周刊》、

基层政府机构的臃肿、低能、无为的情况 进行了彻底的揭露。但是他也因此被当时

《南方周末》时政报道的记者林楚方如是

针引线、指点迷津,他是布道者之一;有

驻扎在贵州分社的电视社“斩立决”,扫

说到。

调查术亦有新闻道,不自我悲情亦不英雄

地出门了。他也经历过被狂热的传销人员

主义……”

围堵而警察不管的事件,但是他并不后悔

在 2003 年的 5 月,《南方周末》资 深记者林楚方深入 SARS 风暴的核心直面

1999 年,杨海鹏被招聘入“南周”

做这个职业,当他看到那封来自 80 高龄

生死,记录下了隔离区内不为常人所知的

记者队伍,以前做法官,在法院研究室工

的普通老人的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的信

恐惧、勇气、爱与坚持。他说,如果在

作的经验为他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打下了

时,他说到:“我这一生终于有了可以值

SARS 最初出现时,媒体不是无所作为,

基础。为了得到更多的信息,他经常被人

得自豪的珍贵的奖励。”

而是将真实情况告诉公众,那么七分人祸

们误会说“包二奶”、“玩女人”,但是

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消弭于无形。但是没

他并不在意。在经历了他的妻子被卷入上

有如果。他说:“普利策所说的‘新闻记

海一宗滥用司法的官司中时,在经历过一

者应该是船头上的瞭望者’,这不是一种

次次被被迫辞职后,他也仍然这样说到:

在风平浪静的日子进行的瞭望,而是应该

都是被新闻封锁的对象。 孙保罗——不被贵州欢迎的人

杨海鹏——坚持一种信念也是一种痛

志安这样评价他说:“调查记者圈,新手

在《南方周末》6 年,他几乎没有正

“愿终身为记者,无意于任何其他身份。” 大光明地拍过采访对象,他说,我们常常

在面对激流险滩的时候尽力发现危难。”

中山大学传播学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张

方迎忠——用照片记录刻骨铭心的一面

从洛阳大火案,到河南艾滋病村,再 到朔州假酒案,不管环境有多么艰苦,不

他曾因为报道了贵州省的负面新闻而

管危险有多大,也不管是什么时候,他总

被当时的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列为“不受

是努力抓住那让人刻骨铭心的瞬间,在震

贵州欢迎”的人。

动人心的同时,也让人们有种身临其境的

容易愤青,老手容易疲惫,他是坚守者之

他在贵州省做调查报告时,通过《贵

一;面对公权滥用和弱者反抗,很容易叫

州现象》、《让混混干部也下岗》对贵州

43

感觉。


Vientiane 万象

带着记者梦行走 记者 / 肖淑娟

当记者被抓的情况接连发生,当各种

工程名单内的大学 ) 读新闻专业,听起来

“寿命短的职业排行中”,媒体人不断“榜

似乎有点“前途暗淡”,但对本科就读于

“从小到大我都想当一名媒体工作者, 因为我觉得能够在镜头前报道新闻给别人

上有名”,当各种政策影响、束缚着新闻人, 西南科技大学 09 级新闻的周慧晓婉来说, 知道,能够传递消息到各个角落是非常刺 越来越多的人似乎在对记者这个职业敬而 远之。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有那么一

自己的记者梦并不是遥不可及。 大一的时候,周慧晓婉和同学一起拍

激的事情。”小时候看电视,周慧晓婉最 羡慕的就是那些拿着话筒采访别人的人,

群学生,他们并非出身新闻名校,也不是

了段短片,讲述关于梦想的故事。在片中, 而她的活泼性格和极强的交际能力无疑为

天生满腹才华,却怀着一个美好而坚定的

晓婉和同学扮演了现在和想象中未来的自

她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这样一来,读新闻

记者梦。尽管理想很美,现实很残酷,在

己。片中的她,是刚刚入校的新闻学子,

系似乎成了她人生中顺理成章的事情。

爱新闻的人心中,记者梦,依然值得追寻。 而在“未来”,周慧晓婉是一位名记者。

周慧晓婉大二下学期的时间是在台湾

《走出迷雾,未必是梦》,这个当时由老

度过的。因为希望体会不同的人文风光、

师所起的片名,在现在的晓婉看来,颇有

感受宝岛的教育理念,她通过争取,作为

种预言的感觉。“现在想起来大学就是这

交换生去静宜大学读书。就是在那里,她

周慧晓婉:记者梦并不虚无缥缈

等待高考录取通知书时,出于种种原

么一回事,认真对待了就真的会走出迷雾, 见到了马英九。一句“到四川来,我请你

因,考生们都更希望自己被“211”、 “985” 无限接近梦想。” 工程名单内的大学录取。在一所以理工科

吃火锅”让她的名字出现在各个媒体的报

的确,现在就读于香港浸会大学的她, 道中。回想起那一幕,她说当时的那句话

为重的“双非”大学 ( 非“211”、“985” 正在离自己的记者梦想越来越近。

完全是临场发挥。“其实在正式开始学习 新闻和这几年的练习中,我唯一对自己比

(周慧晓婉)

较肯定的就是交际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我属于一个胆子比较大的女生,也比较敢 于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当时也没有想 那么多,要如何去设计问题?相反,到了 那个时候你会渐渐知道受访者的说话方 式,就将你想表达的真诚地分享给他。” 胆子大,这一点在周慧晓婉追求梦想的路 上为她的披荆斩棘创造了条件。去香港读 书的想法,其实是她在台湾读书时,听一 位同伴提出的。到大三时决定报考香港的 学校念硕士,对她来说其实已经不算早。 但她决定了,所以不顾一切想要实现这个 愿望。考雅思对很多人来说绝对是煎熬,

44


Vientiane 万象 而她连续考了几次,回忆起那段时间,泪 水、焦虑和自我鼓励充满着她的生活。但 是最终她还是熬过来,被亚洲第一的香港 浸会大学国际新闻专业录取。而现在,尽 管她说这个硕士课程实在太辛苦,“全英 文教学,无穷无尽的作业”,但同时也相 信,“经过这一年,我一定会凤凰涅槃的, 哈哈。” “念新闻系,当大记者”,这是常年 挂在周慧晓婉空间的一句话。而这个目标 在现在更加具体——去正规的媒体当一名 娱乐记者。不同于大多数人对于“梦想” 一词的难以启齿,她经常把自己的记者梦 和别人分享。去香港之后,她见到了很多 明星,也很乐于把自己的梦想和他们分享,

(杨卿)

“不要害怕于说梦想,这不是虚无缥缈的 事情。因为你乐意同别人分享,就会有更

杨卿的专业是被调配的。直到现在,她回

同时转到新闻系的还有 19 个人,数

多的人支持你帮助你给你介绍机会。”

想起大一的生活,依然是“不忍直视那时

量之多令本是新闻专业的同学感到十分惊

的自己”。

讶。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因为喜欢这个专

除了自己的努力、坚持,身边的人给 她的温暖和扶持,也给予她很多力量。 “在

本来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考进湖南大

业才转来的,和杨卿同宿舍的一个女生,

这条梦想的道路上,我想我一直都是非常

学,她满心以为自己可以被录进新闻系学

因为上学期挂了 5 科,才转到新闻专业。

幸福的。记得有一次考雅思失败的时候收

习新闻专业,谁知天不遂人愿,偏偏被调

因为落下了大一的功课,大二的课程要比

到了一条爸爸的短信,‘不要有压力,我

配到了“枯燥乏味”的历史系,按她的话

其他人多两门。再加上大二的课程中,业

和妈妈会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你完成梦

来说,“每天和死人为伴”。

务性的课程本来就比较多,杨卿的大二

想’。我知道这些一切都要靠自己,但是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历史毫无

很忙。记者和她联系的时候,她正在用

他们真的都很鼓励我,尊重我的决定和选

兴趣的她,大一过得浑浑噩噩,相当颓废。 EDIUS(剪辑软件)剪一部电影预告片,

择。”

上课睡觉是杨卿大一生活的最常见状态。

作为“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的作业。那

这样的最直接结果体现在成绩单上,大一

个时候,她为了完成这个作业所用的时间

上学期,她的成绩排在全班倒数。

加起来已经超过了 10 个小时。

在台湾的交换生生涯结束后,周慧晓 婉曾在回校与学弟学妹的分享中说到: “青 春是在广场上奔跑,不是去追求所谓的低

从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起,她心里

除了上课,她还参加了学校的《红枫》

调,而是在大学四年里展现自己的个性,

就一直在盘算一件事——转专业。身边也

杂志社,学习做美编,每周都会有任务做。

成就自己的梦想。”熬两三个通宵写论文,

有人向她建议过转到经济系,将来毕业了

课程、作业、任务,这些东西占据了杨卿

和师生争取有限的名额去见马英九;一次

找工作也许会比较容易。她并不是一个理

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在转到新闻系之前,

又一次考雅思,争取香港的大学面试的机

想主义的人,找工作这种事关系到生存问

她也有想过自己可能会很累,“因为听说

会;在浸会大学深感学习的紧迫性,抓紧

题,当然会好好考虑。但最终,“还是觉

新闻的课本来就多,而且我又是转专业的,

机会和时间提高自己……这,就是那个不

得喜欢新闻”,决定转到新闻系。

课又比其他人还多了”,即便如此,她还

断奔跑的她。

杨卿:学新闻,不会颓废

大一上学期的成绩实在惨不忍睹,为

是想着,“自己感兴趣,所以也没什么”。

了转专业,她开始硬着头皮听课、看书,

其实,她最开始的新闻梦想并不是一个“记

就怕自己因为成绩太差被刷下来。终于,

者梦”,而是一个“主持人梦”,她希望

最后“扳回一局”,成绩达到年级 11 名, 能站在舞台上,面对观众,但后来渐渐发 2012 年高考录取的时候,四川姑娘

也如愿转到新闻专业。

45

觉自己并不适合这个职业,反而自己比较


Vientiane 万象

适合做记者,于是一个“记者梦”就这么 扎根了。谈起对未来的设想,她说,其实 自己对于未来,偶尔还是会迷茫,觉得自 己会不会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又 跟自己说,不要想那么远,既然想做,就 不要放弃”。作为四川人的她,还是更倾 向于到成都电视台、《华西都市报》这样 的川媒工作,“我想做社会新闻,觉得可 以伸张正义,报道社会黑暗面”,而这也 正是她想做记者的原因。 为了这个梦想,她努力接近一切和新 闻有关的事物。微博上关注的账号几乎全 和媒体有关,每天上网看新闻,有看杂志 的习惯,最喜欢《看天下》;学校电视台 招人、《大公报》湖南办事处招记者,她

(李潇)

都报名。而采访完成的那一天,她的剪辑 作业也完成了,她选择的电影是《北京遇

如今,她们都如愿以偿,在大学里学

和《南方周末》的深刻,希望能成为一名

上西雅图》,这部完全出自她之手的预告

着自己曾经渴望甚至为之而反抗父母的专

社会新闻记者。只是仿佛有理想的路上必

片,总共花费了十几个小时和无数心血。

业。

定会伴随迷茫,读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上

而她也相信,自己终会和自己的记者梦, 相遇。

大一的生活很忙。两个学校的新闻专 业都开了不少的课,李潇参加了学校的新

着自己曾经渴望上的课程,汪慧却困惑了。 新闻自由在新闻学的课程中自然是不可避

闻频道和学生会,汪慧加入了院报的队伍, 免的一环,而老师在讲课时谈到的社会现 李潇 & 汪慧:就是喜欢新闻专业

虽然不是同一所学校的学生,两个女

这样一来就更加忙碌了。不过,她们觉得

实却好似在和自由作对。听得多了,汪慧

这样的生活很充实。“我负责写稿子、录

发现自己以前把这个专业、这个行业都想

配音、调字幕、剪片子,总之什么都要会, 得太过简单了,现实不会那么顺应人意。

生却有很多相同点:都是新闻专业的大一

那样在人手不够的时候才能帮上忙。”几

她害怕今后的自己适应不了现实的社会环

新生,都对新闻怀有热忱,都希望今后能

乎同专业的同学都加入了新闻频道,李潇

境,没办法真的为公众报道真相。迷茫过

够从事媒体行业。

觉得在里面能学到很多东西,“最难的是

后,应该怎么办?她决定从更多的学习和

学 Pr(Adobe Premiere, 一款视频编辑软

实践中去探索、去了解这个社会,从而找

件),但最有用的也是这个。”

到自己的方法。

还有一点,父母对于她们的选择都是 不支持的态度。 执拗和坚持自我性格让汪慧坚定地报

对于新闻,两个人都怀有极大的热忱。

就像很多事情都没法具体解释,关于

读了成都大学新闻专业,完全将父母“这

汪慧从小就喜欢新闻,“喜欢找寻真相的

“为什么喜欢新闻”这个问题,两个女生

个专业就业不好”的话抛到脑后,在她看

过程”,而李潇则喜欢别人看到自己作品

都表示“没办法说清楚”,她们所感受到

来,“不好就业这个说法只对于不认真、

的成就感,喜欢演播室、拍摄画面所表现

的,是新闻对于自己发出的无穷的吸引力,

没能力的学生才适用”。而李潇更是直接

出来的宏大感觉。

就如地心引力一样牢靠。“就是喜欢这个

“一意孤行”报了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

由于很喜欢童年记忆中的米老鼠,李

学院的新闻专业,完全“无视”爸妈觉得

潇十分钟意迪士尼传媒集团,梦想是做娱

女生学新闻太累,让她去读师范的意见。

乐记者;而汪慧则欣赏《看见》的人情味

46

专业”,最简单的一句话,也许表达出最 无法解释,却也是最真挚的感觉。


Vientiane 万象

无冕之王不称王 记者 / 杨霜

“以前觉得记者的报道让我知道了 除我周围世界以外的事情,是我了解世 界的一个渠道。因为喜欢写东西,觉得 学新闻可能会把自己变成这样的一个传 递信息的渠道,所以大学选择了新闻专 业。”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大四学生兰 海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兰海艳今年暑假到北京的《民主与 法制时报》报社实习了两个月,在这里 她真正地接触了媒体行业的整个运作过 程,感受到记者不是像别人说的“靠笔 养活自己很轻松”,而是一份很辛苦的

很大。实习开始是对记者行业的印象完

诉上访了很多年,甚至在上访的过程中

职业。

全颠覆,到后来慢慢觉得自己学习新闻

还被某个机关打断了双腿。兰海艳所在

就是为了挣钱养活自己。她的父母并不

的实习报社就去河南实地采访,然后公

支持她选择新闻专业,对于毕业后要不

平公正地报道了这件事情。报社的报道

要做一名记者她也很矛盾。一方面认为

出来后,这名女子也得到了政府的一些

记者被很多人称为“无冕之王”,

记者这个行业太累了,我可以不做这个

补偿。她说,做完这次报道,觉得自己

在光鲜亮丽的称呼背后,是记者肩负职

记者,从事其他行业也一样可以养活自

做了一件好事,这次的报道对那名女子

业本身的责任。

己。但是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有一种责

有一定的帮助。

记者的光环与责任

兰海艳向记者描述道,以前她对记

任感,如果大家都不去从事这个行业怎

“加入到记者行业觉得自己在做一

者行业的看法笼罩在一种“光环”下,

么办。特别是在报社实习接触到一些新

件好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更多

觉得记者呆在家里写写稿子就能挣钱养

闻事件后,这种责任感更强烈。

的呈现事件本身的样子。”她说道。做

活自己,不用很辛苦。她最开始的新闻

她在报社实习时接待了很多上访

记者不仅是为了养活自己,也不只是所

梦是想做一个平凡的记者,让别人了解

者,上访者希望能通过报社报道自己的

谓得普及真相,记者这个职业可能会帮

个人世界以外的信息。但是实习之后,

冤屈,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她记得有一

助到一些人。她发现做记者在养活自己

她发现记者行业不仅薪水低,工作量还

个河南的女子因为邻里纠纷法院判她败

同时还可能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7


Vientiane 万象

如果从事其他的行业可能只是为了自

一条说说:好久都没有写稿子写到三点

生的选题好。新闻专业学生在学习《新

己。

了。报社的师兄师姐看到后就说:“三

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时就学了怎么找选

点啊,很早啊,我一般都写到四点。” “我

题,知道受众需要什么,记者应该从什

写稿子写到六点半,然后七点开会”等

么角度去报道一个新闻事件。

熬夜写稿,记者很累

等。

她们这次去《民主与法制时报》实 习的一共是四个人,有两个非新闻的专

实习后,兰海艳对记者很直观的看 法是:这个行业特别累。“我们记者必

书本知识很有用,潜移默化影响着

业的学生。一次报社记者就叫她们四个 写一篇评论,那两个非新闻专业的记者

须要去将就被采访者的时间,如果被访 者白天没有时间我们就只能晚上采访。

很多新闻学子在学校时,都觉得学

就问什么是评论。记者要稿子时,非新

晚上采访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很

习的新闻理论是没有用的,在实际工作

闻专业的两个实习生还没写,他们说不

多被采访者回答不了几个问题就想睡觉

中是用不到。兰海艳以前也是这样认为

知道从什么角度写。“这对我们新闻学

了,但是作为记者必须要抓住机会把自

的,但是实习之后她改变了这个看法。

子来说是绝对不会发生这种事的,我们

己想要的资料了解到,这时也只好去给

她觉得在校学习的新闻理论知识在潜

接受过专业的知识培训。”结果那次的

被采访者道歉,不好意思打扰了,然后

移默化地影响着她,学习理论知识后看

评论就只有兰海艳的作品发表了,其余

继续采访。”兰海艳认真地说道。

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对新闻媒介的专

的都没有发表。她说:“这都是因为在

她记得有一次她跟一个志愿团队去

业名词有一定的了解。比起在新闻媒体

大三时上过评论课,所以才写好了这篇

青海,写关于这次志愿活动的新闻。在

实习的其他专业的实习生也有一定的优

评论。同时也很感谢系主任刘海明老师,

活动的最后一天她对志愿团队中一个公

势,“至少我们比他们先入门,不至于

刘老师要求他的学生大三时要写足 80

安大学学生提出采访请求,那个志愿者

接到任务后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去

篇评论,并且要在正规媒体上发表四篇

也很乐意的接受了她的采访。因为志愿

问”。在她实习的报社就有很多记者都

评论。”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列子,学习

活动已经快结束了,所以大家都很忙,

在看《新闻采访与写作》之类的理论书,

新闻理论不是我们所谓的没有用。学习

她就一直等到晚上 12 点左右才开始采

报社采访部主任就在桌上放了一本《采

新闻理论最起码的会培养我们的新闻素

访他。采访从 12 点采到了凌晨三点,

访与写作技巧》他们觉得这里面的知识

养,离真正的记者更近一步。兰海艳引

然后回去整理录音整理到五点,七点起

有助于帮助自己提高采访和写作水平。

用一句别人的话说到:“学习新闻理论 不是没有用,只是你从来没学懂过。”

床收拾行李回北京,这个晚上她最多就

她在报社实习时老师叫她写一份策

睡了两个小时。第二天还有新的任务在

划书,她写完后给老师看,老师就夸了

等着她。不光是她觉得记者累,很多记

她说:“不愧是学新闻的,写的还不错”,

学校不可能学到的知识,锻炼了她的新

者都这样认为。她记得回学校后,有一

这也是她在报社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她

闻采写能力。报社的记者对她的评价也

次她接到一个任务,要在当天晚上完成

说这都是因为在学校学习过新闻策划怎

是很高的,回来后系主任对她实习的表

一个新闻,第二天早上交稿。她就抱着

样写,才能把策划写好。还有就是她们

现也赞不绝口。虽然不知道以后会不会

电脑去阿姨住的那个大厅里写稿子写到

在报选题时,她就明显感觉到学习新闻

从事记者行业,但是她的新闻梦还在,

凌晨三点左右,写完后在 QQ 空间发了

专业的学生报的选题就要比其他专业学

记者梦也不减。

48

通过这次实习兰海艳学到了很多在


Vientiane 万象

不能阻挡的记者梦 记者 / 斯容

记者,一个从事信息采集和新闻报

彭丹

陈岚:就想成为一名记者

员的贪污、政府部门的失职、人民的苦

道 工 作 的 职 业。11 月 8 日, 记 者 节, 像护士节、教师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

为这个世界有太多无能为力的事,如官

“像是做过的一个梦似的, 总是在不

难,像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我自己是

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陈永洲事件”

断地回忆,试图让自己能够回到梦中。”

改变不了的,就想要尽一点儿自己能尽

风波刚刚平息的,这个关于媒体失实报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大

的力量,转述或是陈述事实,让有能之

道的事件在传媒界掀起了很的浪潮。人

一学生的陈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形

士去改变。”

们开始重新审视记者这个职业,开始重

容着自己的记者梦。这是一个因为自己

在谈到自己对记者这份职业的热情

新思考新闻业的发展。

的错误估计而不得不选择放弃攻读新闻

时,陈岚这样说到:“记者是一种神圣

记者,作为一种职业,它既平凡也

专业的可爱女生,“但是这并不代表我

的职业,他们将手中之笔时而化着一阵

普通,但从业者仍被冠以“无冕之王”

不可能继续我的新闻梦了。”她用坚定

温馨宜人的和风细雨,尽情讴歌真善美;

的称号,有人含着满腔的热血去追寻着

的语气告诉记者她依然在追寻着她的这

时而幻化一把斩断邪恶的正义之剑,极

它,即使大学没能或无缘学习新闻传播

个梦想。

力鞭笞假丑恶。正因有了他们手中这只

类专业,但因为心中的记者梦,无关专 业是否,仍然坚定着自己的记者梦。

从高中开始,陈岚就想成为一名记 者,她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

力鼎千斤之笔,世界才更加和谐、安祥、 美好!追梦的热情偶尔会成就大的奇 迹,而目标偶尔会绕很大的圈才能达成, 就算没有实现梦想,也会在梦想的附近 徘徊,等待着梦想的实现。” 在她看来,只要付出了,结果就不 会差,一直努力的话就能实现自己的梦 想。她知道自己专业上的知识很是缺乏, 正在不断学习中。通过新闻专业同学的 帮助,间接地学习老师教的内容,但更 多的是一直在练习自己客观陈述事实、 独立思考判断、虚心接受经验教训的能 力。平时,她也会去旁听新闻系的课,

49


Vientiane 万象

会自己找一些书籍和视频学习,想尽办

走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上升到一个新

陌生人接触,所以我觉得记者这个职业

法来充实自己的新闻专业知识。还积极

的高度。”

适合我。一双磨损严重的运动鞋,一个 简易的挎包,一支签字笔,一个小小的

参与到学校的大学生记者团组织各种新 闻活动中,当起了校园的学生记者,她

皮露:喜欢新闻

采访本,一个录音笔或者一台摄像机, 眼睛里透着执着坚毅,步履匆匆……这

说这让她感觉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陈岚也承认自己以后不一定会走新闻这

与陈岚有着同样梦想的还有西南科

是我心目中职业传媒人的形象,我喜欢

条路,“谁的青春不迷茫,我也一样啊!

技大学思想政治专业的大一学生皮露,

用‘风尘仆仆’来形容记者的样子。我

每天都在不断的变幻,没人知道明天或

一听说记者想要了解一些关于她记者梦

很喜欢记者这个形象,而我也渴望加入

是下一秒会是怎样,能做的只有明确大

的内容,这个直爽的女生毫不犹豫地就

他们的行列。”她津津有味地讲述着自

体的方向,做好当前的每一件事,毕竟

答应了记者的采访请求。

己在追梦路上的付出和一路走来的内心

事在人为嘛。”这话还是体现出了她会

她的梦想来源很简单,“喜欢电视,

最真切的想法,仿佛自己就是为记者这

喜欢看新闻。”这是这个刚刚踏入校园

个职业而生的。在被问到如果未来能够

在采访的最后,陈岚也给出了自己

的小女生给出的喜欢记者这个行业的理

真的成为一名记者,什么会被她看成最

对于当下的新闻行业和记者的一些看

由。 同 样 的, 她 也 在 为 了 自 己 的 梦 想

重要的东西时,这个小女生透露出了别

法:“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平面媒体

而努力,周末她会去旁听新闻系的课,

样的的成熟: “记者要有节操,不断学习,

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但值得庆幸的是仍

也正在寻找一些跟新闻相关的书籍来拜

创造,坚持自己的原则。”

然有很多记者坚守在平媒这块儿。至于

读。她还加入了学校的大学生记者团。

谈话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也就是

整个新闻业,由于网络的普及,大家对

“你看,这是我在大学生记者团的记者

这份欢乐,让记者体会到了皮露对自己

新闻媒体信息的依赖大不如前,更多的

证!”皮露热情地拿出自己的工作证给

记者梦的热情。

是自己直接地从网络上获取,但并不是

记者展示。

奋斗下去的态度。

就代表记者或是新闻业走入了死胡同,

“我觉得成为一名记者可以更早更

这应该是对中国过去固有新闻传播模式

多地接受新鲜事物,我比较喜欢新的东

的一个巨大挑战,很期待我国新闻业能

西。再加上我性格比较外向,比较敢和

50

张云骢:对媒体感兴趣

张云骢,西南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


Vientiane 万象 进入大学之后,虽然在 专业方面没有接触到新 闻,但是在课余时间做 一些学生新闻,通过自 身的体会和一部分言传 大致了解媒体作业流程。 有了这些经历,对他个 人来讲,已经实现了一 个工科生浅薄的记者梦 想,让大学生活更充实, 也为以后可能进入这个 行业做了一定理论和实 践上的基础准备。对于 记者梦,虽然可能以后 不会实现,但是他说他 还是会继续努力的。 他确定自己能够在 这条追梦路上一直前行, 可以说是有着记者梦的 业一名大二的学生。在他看来,新闻工

夜的赶稿子,不顾饥饱的采访,总是忙

作和记者这个行业是很辛苦的。但这似

忙碌碌,他觉得记者就像被上了发条不

乎不能阻挡他对新闻事业的兴趣。

停旋转的陀螺。被问到这两年在大学生

皮露和张云骢一样怀揣着记者梦的人。

“就是兴趣啊,对各种媒体的运作

记者团的收获时,他的喜悦溢于言表:

他们也许只是因为对电视节目的兴趣,

很感兴趣。高考没考好,专业选择方面

“对于电视台节目制作流程上有了很大

也或许是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还有

就受阻了。”进入大学以后,张云骢也

的了解,然后自己的性格,人际交流方

可能是对写作的热爱,不管原因是什么,

选择了旁听新闻系的课,加入大学生记

面也有很大改进。并且我有想过毕业先

现在他们都站在了同一条梦想轨道上。

者 团, 现 在 在 校 电 视 台 担 任 职 务,“

找跟新闻有关的工作。”他说,“新闻

他们本是普通又平凡的,但当他们有了

在许多人的眼里,记者的生活充满着神

媒体吧,我的理解是将事件客观陈述给

自己的梦想,从为梦想努力奋斗的那一

秘感,除暴安良,揭露社会阴暗面事实

大众吧,能做到尽量客观公正就是成功

刻开始,他们不再普通,不再平凡,他

的真实面目,还有一个让人圈外人感到

的。”表明了他一个理科生对于媒体作

们都是自己人生路上的巨人。

羡慕的称号——无冕之王。”但是在他

用的看法和理解。

参加了大学生记者团之后,他深深的体

张云骢高中的时候就对传媒行业有

会到了作为一个媒体人的艰辛。没日没

很大的憧憬,一直很想加入新闻行业。

51

大学生的一个典型代表。 在当代大学生中,还有很多像陈岚、


Vientiane 万象

新闻学子为何被拒之门外 记者 / 王珊

“每年来我们媒体实习的、

专门人才,技术操作不及技

应聘的,新闻专业同学有很多,

术人员。一定程度上讲,这

但水平参差不齐。”四川新闻

种现象中国大学生大都存在

网的编辑徐言万发表感慨,他

的问题,只是新闻系学生存

认为“岗位少,供需不平衡”

在的问题更严重。曾有人赞

是现在新闻专业学生就业的最

扬新闻学子是“通才”,现

大问题。

在看来已是名不符其实。一 方面,这和学生自己有问题,

今年,全国 699 万大学生 毕业,加上岗位减少,大学生

另一方面,则与中国新闻系

就业成了新中国史上最艰难的

教育有关。

一年。除了政府对媒体的整改

“想通过实习留在媒体

使 之 锐 减 之 外, 新 闻 专 业 的

非常困难,最大的问题是自

学生也因为结构性过剩“就业

己的能力不足,即使把工作

难”。如此艰难的就业形势下,专家保

蔚,曾尖锐深刻地评价新闻传播学院的

交给我,我也不能保证完成。”湖南大

守估计,未来 3 到 5 年内,新媒体人才

学生:“让新传院的孩子做片子,他们

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5 级学生小熊清

和媒体融合人才的缺口在 60 万到 80 万

就嚷嚷说还让不让人读书;让他们读书,

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是发生在诸

人之多。然而,“无冕之王”就业对口

他们就嚷嚷要去实践。于是他们不做片

多新闻学子身上的是事儿。缺乏实践,

率为何如此之低?徐言万认为,新闻学

子也不看书,便成了脑残流。” 他称,

是中国新闻学教育的弊端。在校期间,

子就业困难的症结根源学生的能力。

其实大家不管怎么做,10 年一定有成,

学生只注意理论知识的学习,在临近毕

老觉得自己的方向没前途,那就会一事

业才到媒体实习,没有把所学理论知识

无成。

运用到实践中。

“无冕之王”系无识无技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雷

这是当下中国大学新闻系学生的生

由于大学的“高进低出”模式,滋

态。写作不及学文学的,专业知识不及

生放纵了新闻学子的懒惰。暂且不论发

52


Vientiane 万象 规蹈矩的学习理论知 识。 这和密苏里大学 这样的新闻名校教育 方式全然不同。有着 “美国记者的摇篮” 美誉的密苏里大学, 每年在校学生上千, 毕业生在美国乃至世 界主流媒体上异常活 跃,就业情况及薪金 水平位于美国高校前 列。在培养学生方面, 密苏里有它独特的教 表文稿数量,与专业相关的书籍看了多

行新闻教育培养出来的。

育方法。

少,教科书的知识把握尚且不够。学生

新闻是中国目前学科中饱受诟病的

作为世界上最早开始新闻教育的高

若要拿到一纸毕业证,正常上课,期末

一科,教育的不当是根本原因。2012 年

等学府,密苏里的专业设置齐全。从传

背诵考试重点即可,只要考试及格万事

8 月,复旦大学教授李良荣在教育部高

播媒介划分,为图片、杂志、报纸、网

大吉,而成绩,是目前衡量他们理论知

校新闻学学科第三届教学指导委员会中

络、广播、电视新闻学;从报道转体分,

识情况的重要参数。

指出,我国现有 800 多家高校开设新闻

有商业、环境、政治、都市新闻学之分;

观现今媒体中的诸多佼佼者,多为

专业,在校本科生超过 17 万。随着学

延伸来看,还包括媒介融合、公共关系、

非新闻专业出生。闾丘露薇学哲学,水

生的扩招,新闻学教育的问题也逐渐显

广告、出版、新媒体等。相比之下,国

均益是外语系的,撒贝宁学法律,曹可

现出来。

内的新闻教育就显得单一笼统。俗话说 得好,细嚼慢咽利于消化。

凡是医学硕士。“做行业新闻不仅要掌

新闻实务教育课程模式,没能交给

握新闻写作技巧,还要懂一些专业知识

学生专业技能知识。西南科大新闻系 09

“学习新闻的最好方法是动手实

和行业内容才能适应。”财经记者张禹

级学生余源说:“国内绝大多数学校,

践”,密苏里新闻学院创始人,沃尔特·威

说道。许多老记者也持同样的看法,他

在新闻教学上都是注重的新闻实务。他

廉姆斯院长提出了这个教育理念,他认

们认为,新闻技能容易培养,专业知识

们反复在强调一个熟练度和上手速度的

为理论知识需要与实践能力并进。密苏

则需更长的时间学习,这就是为什么非

问题,那不是真正的新闻。”高校的新

里久负盛名的核心教育模式——“密苏

新闻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进入媒体的

闻专业学习,给予学生一个既定模式,

里方法”,即学习新闻的最好方法是通

原因。

学会“造新闻”。实务教育问题集中表

过实践。现今,密苏里大学有自己的报

现在,依然侧重理论教育。《新闻系概

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站媒体。

论》、《采访与写作》、《新闻史》,

学生能够在这些媒体上,完成课程实践、

类似的专业教科书就占据了四年的学习

假期实践、毕业实践、实习实践。由于

时光。他们把学生关在大学校园里,循

这些媒体均对外开放,对于学生们而言

“新闻无学”系教育无学

更多不及格的 “无冕之王” , 是现

53


Vientiane 万象 更是极大挑战。

起职业道德和自己的良心。”

再看密苏里的教师

因为各种原因,西南科技大学

资源,在聘用教师是,

新闻系 09 级的肖帅,选择了

更多的是考虑他们的工

与专业极不对口的核电站工程

作经验,业务技能,专

部。由于特殊的新闻环境,许

业成果。教师大多为新

多曾有着新闻理想,或者有新

闻工作者,他们把自身

闻职业素养的学生放弃了“无

的实践经验授予学生,

冕之王”桂冠。

而不是一味空谈理论,

先不说理想和现实的差

这和国内的教育及其不

距,许多新闻学子更多考虑到

同。国内高校教师多为

了关于人身安全和新闻真实之

理论学术研究,在实践

间的较量。对此,《第一财经

经验方面无法给予学生

日报》记者张国栋言:“说真

相应的帮助。

话!你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 你可以是做媒体最持久的。”

新闻学子 何去何从

他建议,如果有志做记者,有 机会可以实习,看看自己到底

中国高校的新闻学

合适不合适。不少人毕业急功

教育,高校自己能为学

近利想成为好记者,他有着自

生提高实习的机会少之

己的看法:记者都是熬出来的。

又少。西南偏隅的西南

一个记者,没三五年的捶打,

科技大学,新闻专业不

很难算是一个好记者。

算有名,但有一个龙新

在就业方面,当下新闻专

通讯社供学生做实习媒

业的就业方向不仅仅局限于纸

体,着实稀罕。

媒、电视广播,还在于广阔的

新闻系主任刘海明

作。他也极其注重学生实践,一旦遇上能够锻炼学生的机会,

网媒市场,大众传媒方向。在

常说:“为了缩小差距,

便绝不错过。参加电视节,新闻技能大赛,各类讲座,学生

教育模式的僵硬化下,新闻学

我们要看看国际新闻学

在寒暑假实习……背诵古文、读书、写新闻日志这样的锻炼

子自身应积极寻求方法。充实

高校是怎么办的。”在

也毫不落下。不乏学生对其怨声载道,认为其“过于严苛,

自己,提高专业素养。

其要求之下,学生必须

学生缺乏独立空间”。

在龙新周刊、龙新时报、

而毕业的余源则不这么认为:“我是绝对赞成刘老师的

龙新电视、龙新广播媒

这套教法,跟国内的其他学校拉开距离。”虽然老师的方法

体实习,当做自身的锻

过于偏激,但工作经历告诉他,对学生的严格能够让媒体满意。

炼,了解基本的媒体运

“新闻不好做啊,说实话,得罪人,不说实话,又对不

54


Vientiane 万象

玛丽 • 科尔文:做有人性的战地新闻 记者 / 李佳

初次见她,是

锡炉取暖,但没几

在《读者》的一期

家人有柴油了。冻

战地记者总集中。

雨滴满坑洼处,雪

彼时的我,还是一

飘进玻璃尽失的窗

个正准备高考的学

户。 商 店 全 都 紧

生,在那些千篇一

闭,亲朋四邻相互

律的励志心灵鸡汤

接济,但家中所剩

中,她闯入了我的

无几。”

视线。寥寥 300 字

细节拥有一种

的简介和一张照

动人的魅力,正如

片,已勾勒出那堪

科尔文所说:“死

称传奇的人生,对

亡数字打动不了

于当时只有“考上

人,必须让读者感

好的大学”这一未

受到现场的细节,

来目标的我来说,

才能明白战争的伤

她代表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世界——梦

强调的新闻理念。她曾道:“我并不是典

害。”这是数字所不能表达的东西。如果

想。她就是玛丽·科尔文。

型的战地记者,因为我注重的是战争中的

人的生命用数字就能概括其珍贵,那不免

照片上,一袭黑色大衣的科尔文,眉

人性,我想告诉人们战争究竟是个什么样

显得过于廉价。战场上普通民众们那蝼蚁

头微蹙,双唇紧抿,似正陷入一场思想的

子……我的工作就是做一名战争证人。”

般易逝的生命,唯有通过战地记者笔锋下

挣扎。那令人瞩目的黑色眼罩加深了她身

她也将这一理念贯彻在新闻的采写

的细节来展示。不然,一串串的伤亡数字

上那“维京海盗”一般的肃穆气息,仿佛

中。每到一个地方,科尔文最先采访的不

只能让处于万里之外、和平世界的人们像

诉说着本人不易接近。当时的我也确实这

是那些如雷贯耳的大人物,而是通过与当

在欣赏一出“悲剧电影”。

样认为,但在进入大学,更深入地查阅资

地居民的共同生活、对话来获取细节,由

无可辩驳的是,科尔文的这种报道手

料后,我发现,“不易接近”只是她的一

细节来了解真相。最能体现科尔文这种特

法带有极强的立场和主观性,迥异于英美

部分,作为记者,她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

性的,是她在自己的最后一篇文章——《我

新闻界一贯“作壁上观”的专业主义。这

对战争人性的关怀才是真正的她。

们被大屠杀的恐惧所包围》中写到的:“在

也是令我十分疑惑的地方,甚至在最初的

他们的记忆中,最寒冷的冬天可以用柴油

《新闻学概论》的学习中,我一度对“客

战地报道中的人性,这是科尔文一再

55


Vientiane 万象 观”、“公正”这两个词汇感到迷茫和厌

自己更有分量。

倦。但随着对科尔文了解的加深,我渐渐

正如她对好友——

明了:人,才是新闻报道中的着重点;人

《纽约客》记者约翰·

性,才是记者看待事物的出发点。这并不

卡西迪所说:“我们都

与“客观”“公正”相对立。

对战地报道‘上了瘾’。”

科尔文的文章中,官方公布的数据极

他们无法满足于现实的

少。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她常常在未经

琐 碎、 平 庸, 拒 绝 让

官方批准的情况下越境采访。但她关注的

战争的真相埋藏于枪炮

不是那些声名赫赫的战争大佬,而是埋藏

掀起的漫天黄沙中,这

在这些英雄或“恶徒”下的累累枯骨。俗

是新闻人的理想。或许

话道:“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常常只

我永远无法达到,但是

看到那些被历史献上鲜花或钉上耻辱柱的

我为存在这种理想的人

人,却忘了,不论“荣誉”还是“恶名”

喜 悦。 因 为 我 开 始 明

都是建立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之上。

白,若只将“记者”当

林达曾在《我也有一个梦想》中,对

做一个赚钱的工具,那

美国南北战争评价道:“一想起这场战争, 我们大可不必进入这一 首先想起的就是这些年轻的生命,以及与

行业;若我们仅将“新

这些生命所相连的,被这些战争毁灭的一

闻”当做奖项的阶梯,

个个幸福和感情。它时时在提醒你,这些

那我们一生都不会写出

士兵也是父母心爱的孩子,孩子们依恋的

合乎人性的报道。科尔

父亲,女孩们梦中的恋人……在这样的悲

文让我了解到,即使是

剧面前,还有什么战功和胜利是值得夸耀

十枚普利策奖章,也不

的呢?”

如一个不知名的叙利亚小婴儿的生命来得

报道中最重要的人,而不是记者”的科尔

珍贵。

文成为了头条,相信如果她仍有意识,感

不仅战争如此,战地记者也是如此。

玛丽·科尔文的母亲正看着女儿 的遗照

一场战争的报道,既不是对胜利方的勇往

2012 年 2 月 22 日,玛丽·科尔文在

无前、失败方的溃不成军的宣传,也不是

叙利亚被火箭炮击中身亡,同行的还有一

增添记者荣誉的砝码。不管是战地记者还

名法国摄影记者。她的逝世一度占据西方

但如果仅限于“奖项荣誉”,那不免沦为

是社会、时政新闻记者,他们的报道都应

传媒界的头条,声望达到了顶峰。一时间,

奖章的奴隶。记者,尤其是战地记者,报

当“忠于受众”。这里的“忠于受众”并

几乎所有关于叙利亚的新闻都是“玛丽·

道事实为的不是普利策、范长江、韬奋新

非普通意义上的报道事实,而是将那些被

科尔文身亡”,科尔文的老板——新闻集

闻奖……而是“忠于受众”地传达出去,

掩盖的、被肢解的事实如实呈现出来。

团总裁默多克也赞其为“这一代记者中最

至少让人们了解到某个角度的真相。若一

杰出者之一”。

个记者只为“秘辛”而去报道,满足受众

但无奈的是,囿于现实社会的压力,

到的不将是“惊喜”而是“惊吓”。 荣誉,的确是一个人值得骄傲的资本,

虽然怀着新闻理想进入传媒界的人不知凡

但这难道就是一名记者的最高荣誉了

几,但真正能坚持理想的却是少数,多数

吗?科尔文曾对好友道:“得奖让我焦躁

但最终将葬送自己的新闻未来。得奖,只

的人渐渐被生活的流水磨平了棱角。他们

不安,我始终有一种负罪感,感觉自己是

是一种肯定,但若让奖项,“他人的歆羡”

抢着报道“大事件”、“大人物”,即使

从战争中受益的人。我们把那些人身上发

蒙蔽了一个人的眼睛,那就不必期待他会

这些事乏善可乘,这些人的话千篇一律,

生过的可怕故事榨取出来,然后就从他们

写出“有人性的新闻报道”。

但似乎只要这样做就能够分享其光辉,让

的生活中消失。”现在,强调“受害者是

56

的“偷窥欲”,或许他会得到不少收视率,


Vientiane 万象

做一朵“行走中的玫瑰” 记者 / 王杰

注记者这样一个行业。总觉得记者是一个 光鲜亮丽的行业,像战地记者,也算是驰 骋于沙场之间了。因此,几年后的高考, 我报了新闻这个专业。现在在这个专业呆 了几个月后才知道,新闻其实不是一碗好 吃的饭,记者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光鲜,新 闻报道会受到很多限制,记者也会承受很 大的压力,来自社会的、政府的、企业的、 家庭的、自己的。 面对这样一个环境与现状,我想我更 应思考:自己应该要做怎样的记者?怎样 做好记者? 此前,闾丘露薇在复旦大学的一次演 讲中说到:“虽然我们(记者)工作,是 做一朵“行走中的玫瑰”,做一个像

生活、心理等方面的状况。书中不乏对战

为了保住这份饭碗,是为了钱,但是除了

闾丘露薇一样的记者是我的新闻梦想。希

争细节的描述,对贫困、伤害、死亡的讲

钱,对事件澄清,对真相的还原,这才是

望有一天,我能直面战争、地震、疾病、

述。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闾丘露薇。透过

媒体真正的责任,这也才是媒体人的应有

死亡,能站在新闻的第一现场;希望有一

文章,我不断地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女

品格。”

天我能在人性、是非、立场、争论中表达

性?她是以怎样的勇气去的伊拉克?又是

自己的观点而不怕非议。

以怎样的态度在做这样的工作的?

我想媒体人就应该是新闻事件的“放 大镜”,因而尊重事实、报道事实也当是

就这样,“闾丘露薇”这个名字在我

媒体人的职责所在。首先,作为一名新闻

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在电视上看到

从业人员,必须要防止商业主义对自己的

了这样一个画面:一个瘦黑的女性,站在

腐蚀,要至始至终拒绝诱惑,而不是像陈

一个战火纷飞的街头,头顶上是暗红色的

永洲等人一样,为了钱而丢掉了媒体人的

这样说: “我希望对得起这个职业(记者)。” 天空,她的短发已经被风沙吹乱,嘴唇干

形象,这是我理解的尊重事实。其次,记

记得还在四年前的中学时代,我看了闾丘

干,但眼神中却有着临危不乱的大气与勇

者也应当有足够的勇气去报道社会的黑暗

露薇的第一本书《我已出发》。书是以美

敢。原来这就是闾丘露薇。

面,而不是像山西繁峙矿难事件中那些记

我希望对得起这个职业

在《南方周末》的专访中,闾丘露薇

伊战争为背景,着重讲述了伊拉克人民的

从此我开始关注这个记者,也开始关

57

者一样“受贿无闻”,或者是碍于强权而


Vientiane 万象 不敢去报道。《华盛顿邮报》当年就是真

顾白冰冰的苦苦哀求,将白晓燕被绑架之

会公器,这个公器不是用来实现自己的私

实报道了“水门事件”,因此奠定了在报

事报道出来,其后又在白冰冰交赎金途中

利的,更不能用来毁人一生。一个可能会

业举足轻重的位置。虽然,我们用嘴巴说, 紧跟着白冰冰,导致白冰冰只得失望回家。 对当事人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的事情(当 好像改变不了什么,但我想在那里唠唠叨

最后白晓燕被撕票了,白冰冰在白晓燕葬

事人并无过失),不是你用来获取利益的

叨地提醒大家:社会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

礼上,对着电视讲话道:“我孤儿寡母,

渠道 , 首先你是人 , 更多的付出的是同情

题,但只要理性、广泛地讨论,总会有所

你们(媒体)不能那样欺负我。”

心。千万别做“无耻者无畏”的记者。

帮助。

新闻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能将一

要对得起记者这个行业,就应该要保

件事情“放大”,一直“大”到置于全世

持新闻的真实性和纯洁性,不让新闻媒体

界的面前。正是新闻具有的这种“放大效

的真实性和纯洁性受强权或金钱的绑架与

应”和影响力,它的操作就必须要慎重,

玷污。

要有规矩,要有秩序,要受到一定的约束, 疾病、死亡,能站在新闻的第一现场;希

记者要有伦理底线

希望有一天,我能直面战争、地震、

而不能随心所欲,以编辑、记者个人的意

望有一天我能在人性、是非、立场、争论

志或媒体的小团体利益出发行事,从而确

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怕非议。

保该放大的放大,不该放大的不放大,放 闾丘露薇曾说:“媒体有追问真相的

做一名自由的新闻工作者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手握社会

大之后不失真,起到“放大”的预期效用。 公器,理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真正做到

义务和权力,但是同时也有伦理底线,要

像白晓燕一案,人质还在危险之中,警方

对得起社会、对得起这个职业,也对得起

尊重受害者的隐私和感受,在穷追猛打的

办案也属于高度保密的状态,而许多媒体

自己。但是,拥有新闻自由也是如此重要,

时候,至少要分清公权和私权,也不要自

为了自身利益,不顾被绑架者的安全,最

我们需要在责任与自由之间找到平衡,所

己进行道德审判。”

终致使事情无法挽回。

谓自由不是毫不受限的自由,是在社会责

在 1997 年震惊台湾的白冰冰之女白

记者首先是一个人,人就应该心存善

晓燕被绑架、撕票的案件中,媒体先是不

念,何况是新闻记者。一个记者,手握社

任下的自由。有了自由,我们才能做出更 多有意义的报道。 新闻自由是人类的不懈 追求,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 本价值之一,也是社会向前 发展的重要支撑。我想做一 个自由的新闻工作者,提供 政治、经济和与公民切身相 关的基本信息;我想做一名 自由的新闻工作者,充分发 挥新闻舆论监督和反腐败的 作用;我想做一名自由的新 闻工作者;推动司法公正与 社会公平;我想做一名自由 的新闻工作者,推动社会的 进步。

(闾丘露薇在阿富汗)

58


Vientiane 万象

一次不算采访的采访 记者 / 李倩

功倍,不当则会刺伤自己。“你开

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这里

学期始,至此,我在《龙新周刊》也已将

头说的是请教几个问题 ,但是实际是采

面每一个过程都有着深奥繁杂的学问,你

近一年,从做后期美术编辑到“前线”写

访,而且最后你也承认也是采访,这实际

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准备呢?在我采访的经

稿也就数月。

上是不同的,在采访技巧上可以用这种手

历中,我将它看作是一次不算采访的采访,

3 月初,正值两会期间,新闻立法成

段,但是正式的采访的话,还是必须把自

没有事前充分的准备,没有好的采访策划,

为热议话题。我和搭档负责专题部分一篇

己的目的和形式告知采访对象。”相信有

林林总总归结起来,这只能算是一次不愉

关于此类话题的新闻稿。新闻系系主任推

同学也和我做过同样的事,说过同样的话, 快的交谈或者是提问。

荐我采访新闻总署汪洋,对于采访经验稀

这是汪洋前辈的原话,我以此受益,也希

缺的我来说,这是一次重大的采访。

望以儆效尤。

2013 年 3 月,是我在大学的第四个

事半

这无疑是一次失败的采访,但我庆幸 自己坚持了勇敢与诚实。“我算是你们师

人说,采访就是一次人与人的交流。

此外,相信很多人对采访前策划的重

对于在采访经验方面乏善可陈的我来说,

要性都有了解。而策划的重要部分,也就

下,我诚实地道出了自己在此次采访前以

此次采访我给自己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勇敢

是问题的设置则是重中之重。假设你的几

及采访中种种的不足。没有做好策划,没

和诚实。我认为勇敢帮我走出第一步,诚

个问题,之间没有内在逻辑关系,没有导

有对采访对象做足够的事先了解,以及不

实助我接下来的交谈能够至少欢愉。当然, 向性,指向性不足,就会让人感觉是想起

知道新闻总署为何物 ...... 但这宝贵的

我是这样认为的。但这里,我要跟大家分

一出是一出。“最近两会上新闻立法比较

精神确使我“暴露”在全系以及系外学生

享的是我的失败,因此,这就意味着这是

火,您对此有什么感受呢?”“这么多年

的舆论之下,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这么

一次不成功,不快乐的采访。

来,也有很多人为之不懈努力着,您是怎

说也许有些夸张,但 2013 年 3 月 7 日这

“采访”说来两个字,其中学问你唯

么看待这些人的执着的呢?”“您认为新

天晚上,新闻群里曾经掀起的舆论大波,

有试一试水方知其深浅。此次的采访对象

闻立法与新闻自由有些什么联系呢?”这

周围的同学可能早已经忘记,但却成为我

对我来说共有两种身份:同为西南科大的

是当时简单采访汪洋我的三个问题,将它

心中难以忘记的黑色记忆。如果在次面临

师兄,新闻总署的汪洋。在采访中,事先

们放在这里,供后人评说。

汪洋的质疑,我选择谎言相对,我可以尽

兄,说实话没事的。”在汪洋师兄的“鼓励”

对被采访者进行足够的调查了解不仅是对

人说,“不打无准备的仗”,“成功

可能多地掩藏自己的过错,甚至不会被摆

被采访者的尊重,同时对接下来的交谈也

在于细节”,道理烂记于心不加以运用,

在新闻群里供大家质疑,诚实的代价就在

是十分有帮助的。然而我在第一步就失守

也是徒劳。你可以把“采访”笼统的看作

于此,那我还要坚持它吗?我曾经动摇过,

了。“你为什么选择采访我?”“你知道

是一次交流,以从中获得信息。但“麻雀

但我选择坚定自己,我也希望大家能给一

我是谁吗?”“你知道新闻总署吗?”第

虽小,五脏俱全”,如果我们从从概念入

个诚实的犯错者应有的宽容。

一步的准备不足,导致我在面对这三个问

手去认识“采访”,采访即“记者为取得

题时捉襟见肘,十分难堪。

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

采访技巧是一把双刃剑,使用的当则

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观察、调查、

59


Special column 专栏

错走新闻路的小孩 庄滨滨

再一个就是打牢基础,不

毕业至今,时日不久, 却经历颇多。困顿中的曙

局限于教材上的死知识,

光,让自己误打误撞进入

多看多写多做,多接触新

报社,从开始的意气风发,

闻实战中的技巧,而不是

恨不得立即睥睨一切,到

仅仅在微博论坛上自我陶

如今对待每一天的新闻都

醉。

战战兢兢,无力感、慌乱

对于选择其他道路的

感、挫败感纷杂期间,勉

同学,我想说,现阶段从

力前行。

我的同学中来看,不走新

走上工作岗位之后,

闻路同学的整体收入要高

时逢巴蜀大地正做着伟大

于我们……不过,既然选

的中国梦,我发了第一笔

择了这个专业,就应该义

“国家财”,凭借着中等

无反顾地有所建树,要知

水平、上等外貌,在全市

道常委里有宣传干部,社

演讲比赛中斩落了一个奖

会的任何机构都离不开传

项。随即,我被报社送去科博会“打杂”, 分享一个新闻小兵的故事,愿意博众人一

播,所以,你有优势,就应该充分利用起

却收获了众多朋友和许多人一辈子都收获

叹,或嗤之以鼻,或深以为然。首先,作

来,而不是暴殄天物,让机会白白溜走。

不到的经验。现在,独立操刀的我有满腔

为一个我母校的学生,你应该认清现实,

最后一个,也是让我感触最深的,就

豪情,却因为基础不牢,实习经验不足,

你可以奋力拼杀,改变命运,但应该注意, 是坚持你的兴趣,放弃那些让你劳神的东

屡次彻底地摔倒在现实中,不过,我一次

大部分人只能接受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

西,不管什么。因为人生短短几十年,你

次爬起,像一个学走路的孩子,揩去尘土, 我们不被最核心的权力所认同。既然如此, 能量再大,你精力再丰富,如果不坚持自 再次出发。 我虽然不是一个有经验的长者,却有 着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经验,所以我愿意

如果你想走上新闻路,那我们只能走捷径, 己,坚守那些能让你老了之后回忆良久的 那就是听刘老师的话,尽最大可能战胜叛 逆,好好写评论,为自己的梦想增添砝码。

60

东西,几十年也就是薄薄一张纸。


Special column 专栏

打捞中国愤青 宋祖礼

当一个概念的原始定义已被推翻并同

民。本人认为“打捞”本来就是没有必要的, 规则”和种种现实蒙蔽我们甚至会有不知

时做了全新的阐释,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

之所以“潜水”是因为无法正大光明地栖

道该相信谁的疑惑。不明真相却又不知道

就必须小心,因为你无法保证读者的意识

息于岸边啊。无法存活于世的言论怎么会

该从何了解真相,这是谁的责任?我们的

中是否会接受你的全新定义。如果接受了

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廖老师也说“潜水” 误区在于很多时候费尽全力地在解决表面

也就罢了,如果从未接受过,那么在先入

是因为对事实的无知无视,那么当他 / 她

问题,结果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解决问题

为主的观念下他 / 她将确定无法接受你在

看到事实时他们当然会感觉到“风景这边

的关键呢,也许无力触及,反正我们更多

自己的定义下对该词汇代表的某个或某群

独好”然后摈弃以前的荒唐想法,既然它

时候在顾左右而言他。

人的评价。

能够“自生自灭”又何必要费力打捞而且

也许不论是了解真相的人还是闷在鼓

“反愤斗士”廖老师可能就犯了这个

又一次给他们“作秀”机会?也许作为知

里的人都该有点历史责任感,都该有份对

错误,声明此处“老师”没有言外的任何

识分子社会的良心,想些办法让真相显现

历史最起码的畏惧之心。当我们已在物欲

情绪意义。廖老师首先就将国外“愤青”

在大众面前比强行灌输“愤青害国”的言

横流的的生活面前对精神信仰麻木淡然,

的定义推翻,从而给愤青以“中国特色”, 论要更有效吧。当我看到“愤青向我开炮” 强求道德追求多么高尚多么人性也许还有 问题是“愤青”一词本来就是“泊来货”

真有些壮士断腕的味道,为什么同样是为

点天真,可是对历史这个永恒存在的评审

廖老师在教材首章就对其来源做了详细说

了社会公益的一群人会互相开炮彼此伤害

官保持最起码的畏惧之心恐怕是必要的。

明,这也就是说在这套“反愤”教材出版

得不亦乐乎还能以此作为炫耀或自我安慰

“遗忘历史就是背叛生活”,记住历史是

前,每个人心里应该都有一个对“愤青”

的的资本?为什么看着社会的一大堆问题

为了给生活以警醒,无视自己的言行,无

的自我定义。当廖老师将愤青批的一无是

自怨自艾互相批驳就是不愿承担对那些问

视自己在岁月的恒河中留下的永恒印记恐

处的时候,在太多人的心里“愤青”是一

题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只在口诛笔伐上用

怕是对生活更可耻的背叛。当我们对历史

个褒义词更多的人还以愤青自居且自觉不

劲?看书看到纠结之处不禁哑然 -- 这恐

都已麻木不仁,我们还会对自己的言辞行

无不妥。

怕也是“中国特色”!

为有什么约束?对生活毫无顾忌的结果恐

其实本书中所谓“中国愤青”不过是

对历史的无法释怀,并由此产生过度

对那群喜欢无理由在网络等媒体上喷粪,

自卑或过度自恋等一系列心理疾病;对现

代又一代所谓“白痴、弱智、愚民、暴民、

丝毫不讲逻辑给人戴帽子贴标签,只求一

实认识不清,由此而过度自信以致眼高于

无知、无耻、无畏、小屁孩、意淫癖、爱

时之气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的一群人的

顶视角狭隘。对于历史的功过及其在现代

国贼、社会下层、网络流氓、投机作秀分子”

特指,我们且称其为“乌合之众”吧。乌

人心中留下的毒瘤或祸根,我们多说无益, 的诞生。当掌握话语权的人敢于担当历史

合之众会祸国殃民?仅凭一时意气的几句

但是对现实的模糊短视我们应该还可以负

责任,说出该说的真话;当被现状蒙蔽的

话就能激起人民的怒火进而使他们陷入不

起自己的责任。我们看到有那么多的人为

人明白自己言行在历史上的不可抹去,对

理智的狂欢?这未免有点高看了乌合之众

他们看到的“现实”所迷惑甚至控制,但

那些不负责任的“愤”话“愤”事保持距

的能力,也看低了中国民众的判断力。事

我们又何以敢说自己了解的就是现实?了

离,我们的生活里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不可

实上这些人这些言论能影响的也只是那些

解的越多对现实越模糊,走入社会越深越

理喻,难以置信或“出离愤怒”。到那时,

喜欢把网络当成排泄地的人们,而这些人

是发现自己以前的受骗之深,恐怕是更多

也许我们会很荣幸地把所谓“打捞愤青”

也远没有那么大的能量去杀人放火祸国殃

人的现实感受,面对言论控制、媒体“潜

一事当做一件多么荒诞的事情来看待。

61

怕就是放纵,放纵的结果呢?恐怕就是一


Special column 专栏

迎向理想消逝的年代 ——《危险年代》 郭序

战地记者,在任何一位新闻从业者看

生与所经历的外交战争则让

来这都是最有挑战性也最能体现自身价值

人想到了去年的电影《逃离

的职业。在卡帕等战地记录先行者的引导

德黑兰》。可以说威尔的作

下,战地记者成为了 20 世纪历史拼图中

品总能极大程度上调和各种

不可缺少的一块,可是以这些人为主题的

类型片模式,在好莱坞商业

电影却屈指可数,我只能想到罗兰·约菲

元素中包容个人风格,将欧

的《战火屠城》,奥利弗·斯通的《萨尔

洲作者的风格和美国电影作

瓦多》等寥寥几部,这其中最优秀的当属

者对类型的修正融合起来。

彼得·威尔 1982 年的作品《危险年代》。

《危险年代》的影片开

它在保留原著小说紧张情节、生动人物刻

头就明确交待出影片主题,

画的同时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理想主义消

也看出威尔对民俗神秘主义

逝年代的宏伟历史画卷。

的迷恋。木偶皮影戏(哇扬

作为威尔澳大利亚时期的最后代表

戏)这种从印度尼西亚神话

作,《危险年代》延续了他对类型片模式

中提炼出来的一种寓言性戏

的探索。威尔并没有将影片拍成一部脱离

剧形式在影片第一个镜头中

历史的戏剧,而是超越了类型的限制,在

出现,它给了观众极强的视觉暗示。哇扬

联系人,同时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其混

其独特的神秘主义和视觉诗意中呈现出一

戏是由躲在幕后的操纵者运用皮影玩偶结

血背景和矮小身材让他看起来像完全脱离

部极具自我反观性,充满情感张力的电影。 合光影效果,出现动态影子的戏剧。伴随

社会的另类。比利在与盖伊的交往中也体

作为一部以战地记者为主角的作品,澳洲

着安魂曲般的配乐,一种恐怖的氛围袭

现了威尔电影的一贯特点:不同的价值观

记者盖伊·哈密尔顿(由年轻的梅尔·吉

来。果然接下来的故事为我们展现的主人

与命运在左右着人物,他们的个性与经历

布森扮演)与琳达·亨特扮演的比利·关

公们,他们都成为了印尼正在发生的这场

始终无法调解。比利将盖伊视为最好的搭

之间的东西合作让人能马上联想到《战火

政治大戏的皮影。

档(“死对头”)东西方之间的政治分歧

屠城》。而盖伊与吉尔(西格尼·韦弗饰)

影片是以比利的叙述开始的,比利是

也让他们的心中存在着不信任,他们走过

之间的战地浪漫曲则让人想到了好莱坞经

《危险年代》中最具深度与复杂性的角

的人生之路也因此完全不同。在印马冲突

典之作《卡萨布兰卡》,盖伊最后机场逃

色,他是西方“记者”与东方穷人之间的

之后千疮百孔的印尼社会,盖伊想要的不

62


Special column 专栏 过是刺激事件的独家报道,而比利则想要

尔之后的《楚门的世界》可以看做是这一

以新闻记者的客观视角介入事件。当比利

用更加人性化的东西来记录社会。文字与

主题的延续)。

让他在新闻中加入更多情感时,他写出了

摄影之间似乎也暗示着两人之间的差异。

影片中的主要操纵者并不是比利,而

龙目岛饥荒的报道(吉尔在谈到这篇报道

比利说“我不关心照片的内容,我关心的

是苏加诺,这位不道德的统治者。苏加诺

时说她朋友感动地流泪了,盖伊反问怎么

是它背后的故事”。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比

妄想自己是能操纵左派共产党和右派军方

才能让她流泪,可见吉尔的理性主义),

利,他想要“操纵”盖伊,让他改变。在

之间的政治强人,但他为了维护自己的权

而在新闻与爱情(友情)的选择中,他仍

盖伊刚到雅加达的那场夜景戏中,比利、

力却牺牲了民众。与此同时,盖伊从吉尔

然选择了前者。在政变之后,他不顾生命

盖伊走在雅加达街头,当地贫困的乞丐围

那里得到了一个关于印共从上海秘密运送

安危来到总统府进行报道,结果被打瞎了

绕在他们周围,黑夜中的两人都像是微弱

武器的情报,盖伊不顾比利的警告坚持将

一只眼睛。在知道自己的助手库玛是共产

灯光投下后留下的渺小黑影,他们其实都

新闻报道出去,比利发现自己对政治英雄

党人,自己的生命随时面临着危险时,他

是被操纵的人。比利帮助初来乍到,毫无

和个人朋友都产生了错误认识,他最后铤

还是选择了报道运输武器的新闻。盖伊是

人际关系的盖伊采访到了印共首领,轰动

而走险,在苏加诺要经过的酒店窗口挂出

一个优秀的新闻人,他勇敢、无谓,但他

了新闻界,同时他还帮助盖伊认识了吉尔, “苏加诺,请喂饱你的人民”的横幅,可

又代表着西方世界的刻板形象。他多次使

让他们发展出一段恋爱关系,有趣的是,

是在苏加诺还没有经过的时候他就已近先

用金钱、香烟等经济工具来拉拢人心,面

比利告诉盖伊他曾经向吉尔求婚失败,可

被秘密警察推下了窗口。在比利家中,他

对库玛的政治性责问哑口无言,最后为了

是现在他仍然操纵着吉尔的生活,他选择

建立的秘密档案中保留着和他有关系的人

爱情的离开更是让他离英雄形象渐行渐

了盖伊,让他代替自己来完成这一段无法

的资料和照片。可是照片都是经过剪辑的, 远。东西方二元论仍然深植于那些西方记

实现的爱情。吉尔的西方形象:美丽、高

只保留了人物,去掉了背景,像极了一个

者的脑海中(影片中一位西方记者爱好玩

大,而比利则矮小、丑陋。东西方之间的

个皮偶。比利的悲剧正是威尔想要表现的

弄印尼妓女,一位记者与酒吧酒保之间有

政治博弈被威尔用一种浪漫化的现实呈现

理想主义的失败。比利、苏加诺、盖伊,

同性暧昧关系),虽然《卡萨布兰卡》式

出来。在比利向盖伊展示哇扬戏皮影时,

他们都活在以为能控制自己生活的幻梦

的好莱坞结局对一部以表现政治真实性为

他选择了三个极具象征性的角色:英勇的

里,可是这个危险年代却给了他们教训。

诉求的电影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但威尔

王子阿朱那、公主斯丽坎蒂以及侏儒侍从

影片中唯一的重要女性角色(另一个

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一次多样化叙事的成功

塞玛。比利用哇扬戏来为自己的操纵关系

女性角色是盖伊遇到的那个共产党人)是

说明,威尔怕暗示还不够明显,在接下来

吉尔,她有着特殊的身份:英国大使的助

正如库玛最后对盖伊说的话“当你以

的镜头中,盖伊拿着皮偶走到了吉尔的照

理,实际上就是间谍。吉尔在影片中除了

后在欧洲的咖啡馆里喝咖啡时不要忘记你

片前,并拿起了照片,此时的象征更加具

分担浪漫爱情的戏份外,政治性的情节极

在这里路边餐馆度过的时光”,作为西方

象,拿着皮影和照片的盖伊,他既是被比

少(按理说她是最具有政治色彩的角色)。 记者,盖伊最后只能离开,《危险年代》

利操纵的人,也是操纵吉尔的人,光线投

在政变来临的日子里,她只想着多久能离

就成为了一个简单的类型故事;另一方面

下他的影子又暗示着这个以报道新闻来影

开或者是否投入到一场新的恋情中去,威

比利的话“我们是格格不入的人···我

响他人的新闻记者却无法真正掌控自己的

尔用吉尔来承担浪漫主义叙事,在比利死

们在这个世界上无法感到舒适”让《危险

生活。比利更具理想主义色彩的一点是他

后她就在叙事中消失了,但她又是最清醒

年代》又变为了一个关于理想主义失败的

还养活着一位妓女和一个孤儿。比利矮小

的那个人。她告诉盖伊共产党密谋政变的

寓言。在哇扬戏的寓言与象征中,威尔超

的身材和大胆的行为让他以一个智者超脱

消息是想让他和自己一块离开,她知道消

越了东西方二元对立,我们看到了比利、

尘世的观点来看待生命,但威尔最后还是

息一旦曝光,盖伊会有生命危险,因此不

盖伊、吉尔、库玛和苏加诺,在这个理想

给了他最悲惨的结局。孤儿的死亡让比利

得不离开,她也比盖伊更了解比利,但这

消逝的年代里,他们满怀激情,最后却遍

知道了自己也不过是被操纵的角色,当他

一切都改变不了她无法占据叙事中心的事

体鳞伤,他们书写了历史,最后却被历史

试图要挣脱这种束缚时,悲剧就发生了(威

实。再看盖伊,他是影片的主人公,始终

遗忘。

63

尝试。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