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莉丽

Page 1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大卫·爱登堡自然类纪录片创作中的生态 思想转变历程

学院名称

文学与艺术学院

专业名称

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生姓名

肖莉丽

学号 指导教师

2 0104787 尹 兴 副教授 二〇一四年六月

大卫•爱登堡自然类纪录片创作中的生态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思想转变历程 摘要:在全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亟待呼吁人类以行动保护自然环境的今天,自然 类纪录片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因其自身性质决定了它在宣传生态环保思想方面 的比其他媒介更具有优势。所以我们有必要充分利用自然类纪录片的这种特殊优势。 而大卫·爱登堡和 BBC 自然历史纪录片是宣传生态环保思想的道路上的领先者。所 以研究大卫·爱登堡体现在他的纪录片中的生态环保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 界,改变对自然的看法,并共同探讨我们生存的大地的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将通过着重分析大卫·爱登堡的纪录片的故事内容,并以《大卫•爱登堡 野外探索 60 年》为例,总结并评价大卫·爱登堡的生态思想转变历程。

关键词:大卫·爱登堡

BBC 自然历史纪录片

大自然 生态思想 环境破坏

Transformation of David Attenborough 's ecological thoughts in the creation of natural documentaries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Abstract : Today, deteriorating global natural environment, calls for action to protect the earth. As one of the mediums of mass communication, nature documentary has more advantages than other medias in propaganda about eco-friendly ideas. We must make full use of nature documentary's special advantages. Because David Attenborough and BBC Nature History Documentary are leader of propaganda about eco-friendly ideas, so research eco-friendly ideas of David Attenborough which reflected in the his nature documentary can help we understand the world better ,change the view of the world, and then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earth in the future. This thesis will emphatically analyzed the story content of the David Attenborough 's documentary. At the same time, as example of “Attenborough 60 Years In The Wild”, summarizing and evalu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David Attenborough 's ecological Thoughts.

Key words : David Attenborough, BBC Nature History Documentary, nature, ecofriendly ideas, environmental damage

前言.................................................................1 第一章、自然类纪录片的综述..........................................2 一、自然类纪录片的定义..........................................2 二、自然类纪录片的发展历史......................................2 三、BBC 自然类纪录片简介.........................................3 1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四、自然类纪录片创作的自然背景——全球生态环境的现状............3 第二章、大卫·爱登堡及其作品简介....................................4 一、大卫·爱登堡个人简介........................................4 二、大卫·爱登堡作品............................................4 三、大卫·爱登堡的作品风格......................................5 1、题材的选择和镜头画面......................................5 2、大卫·爱登堡的主持风格....................................6 第三章、大卫·爱登堡的生态思想的转变历程............................7 一、第一阶段:大卫·爱登堡与自然收集时代........................7 二、第二阶段:大卫·爱登堡生态思想的萌芽........................8 三、第三阶段:大卫·爱登堡生态思想的发展........................8 四、第四阶段:大卫·爱登堡生态思想的成熟........................9 第四章、大卫·爱登堡及其生态思想的影响.............................11 一、大卫·爱登堡与自然类纪录片的关系...........................11 1、大卫•爱登堡与 BBC 自然类纪录片的互相成就..................11 2、大卫•爱登堡对自然类纪录片分化发展的影响..................11 二、大卫·爱登堡对大众的影响...................................12 三、大卫•爱登堡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2 四、大卫·爱登堡的自然类纪录片的负面影响.......................12 1、人们对地球破坏速度的加快.................................12 2、遭致异见人士的批评和排斥.................................12 结论................................................................14 致谢................................................................15 参考文献...........................................................16

大卫•爱登堡自然类纪录片创作的生态思 想转变历程 前言 两个多世纪以来,由于人口的过度膨胀,导致一系列生态问题日益严重,全球 1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的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虽然人类已经意识到问题 所在,已经开始转变对自然的看法,并开始行动起来保护自然环境。但是自然环境 依旧不容乐观。而大卫•爱登堡和 BBC 自然类纪录片在影响大众对自然态度转变的过 程起到了关键作用。 BBC 自然类纪录片是世界范围内自然类纪录片的领先者和楷模,其制作的自然 生态纪录片以庞大的制作团队、先进的拍摄技术和工具、宏伟壮观的视觉画面和精 致严谨的细节和故事脉络而闻名于世。大卫•爱登堡从事 BBC 自然类纪录片工作已有 60 多年,他是 BBC 的灵魂人物,被称为“世界自然历史纪录片之父”。他将 BBC 的 自然类纪录片推上了世界舞台的同时也让现代人对世界的认知得以形成。作为一名 博物学家和环境保护者,大卫爱登堡将他的生态思想通过自然纪录片这种电视媒介 展现给大家。可以说,BBC 的自然纪录片的不断发展也体现了大卫•爱登堡的生态思 想的不断转变。 但是到至今为止,国内外对大卫•爱登堡的生态思想的研究甚少,大部分是对纪 录片本身的研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篇报道大卫爱登堡人物的文章,比如英国《卫 报》刊登的《大卫•爱登堡之后,谁来关爱野生生命?》。而国内对此的研究更是少 之甚少。这块研究空白亟待填充。 大卫•爱登堡作为在世界生态科学领域的先驱者,他的思想同时也代表了当下的 最为先进的生态思想。同时,通过跨度 60 多年的思想转变历程,我们可以得知不仅 是大卫本人的生态思想,也可以纵览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全球生态思想的发展历程。 这对于我们对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生态坏境进行思考和反思以及促进生态观念的不断 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自然类纪录片的综述 一、自然类纪录片的定义 自然类纪录片是指以自然科学或生态环境为拍摄对象和内容的纪录片。 1事实上, 业界并没有对自然类纪录片做出明确的定义。同时,作为国外的纪录片类型产物, 1 石屹.《纪录片解读》[J].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国内对其翻译也是不统一的。“自然纪录片”、“自然历史纪录片”、“生态纪录 片”这些词汇均有被使用。但是通过对这类纪录片的研究,有学者对其定义做出了 大致的界定,即通过摄像机以纪实的手法展现动植物本真的生命状态,通过故事化 的叙述手法来讲述动植物的生存现状和所面临的困境,从而使人类更多的了解被人 类破坏的自然环境对动植物造成的影响,引起人类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正视人类与 自然的关系,探索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之道。 1 在此笔者统一将这纪录片类型称为 “自然类纪录片”和“自然历史纪录片”。

二、自然类纪录片的发展历史 自然类纪录片的产生和纪录片的发展密不可分。可以说自然类纪录片是随着纪 录片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罗伯特•费拉哈迪(Robert Flaherty)于 1922 年拍 摄并上映的纪录片《北方的那努克》 (Nanook of the North )是纪录片诞生的第一个 重要里程牌。这部被史学家认为是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纪录片的经典作品其实也是 自然历史纪录片的雏形。从影片的拍摄手法、叙述方式和表达意义上分析,都可算 是自然类纪录片的原型。至此之后,作为纪录片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然类纪录 片得到迅速发展。但是真正得到成熟发展的自然类纪录片目前国内还没有,而国外 特别是英国、美国、法国等欧美发达国家的自然类纪录片发展不仅早已达到成熟阶 段,更是自然类纪录片在世界上的领先者和代表者。 在这当中,英国 BBC 的自然历史频道的《地球生命》、《植物的秘密——行 走》、《生命》三部曲和《蓝色星球》;法国导演雅克•贝汉的《迁徙的鸟》和吕 克•雅克特的《帝企鹅日记》;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大地脉动》、《动物零距离》 和探索频道的《树的乐章》、《昆虫王国》等等都是自然类纪录片的经典代表之作。 这是由于国外纪录片起步早、资金投入大、设备先进、人才众多、同时又掌握着世 界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使得自然类纪录片的拍摄制作和商业运行模式更趋成 熟,产生了大量质量上乘的纪录片作品。

三、BBC 自然类纪录片简介 BBC 自然历史频道是 BBC 第 2 频道,也是 BBC 的金牌频道。先后制作出了无数的 经典纪录片,《动物园探奇》、《生命》三部曲、《蓝色星球》、《行星地球》、 1 李凡.《简述 BBC 自然类纪录片的叙事方式》 [J]. 新闻爱好者.2012(09) 3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非洲》……等这些制作精良、画面宏伟、内容丰富的影片一再地刷新了电视收视 率和电影观看人次,从电视银屏到书本杂志再到课堂教材甚至已经成为历史资料, BBC 自然类纪录片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已经远远超乎一般纪录片能够产生的影响。而 在这些银幕作品的背后,则是 BBC 自然类纪录片庞大的制作队伍、世界领先的科学 设备和无数优秀的制作人才,以及和各专业领域的优秀科学家们的精密合作。 BBC 先后出现了像迈克尔·伍德、费·艾格兰、艾雷斯泰·法瑟吉尔、大卫·爱登堡… …这些身兼诸多职业和名衔的著名导演、主持人或制作人。正是这些让人尊敬的制 作者以及他们背后强大的 BBC 制作团队,让我们能够通过纪录片看到生动、真实、 壮观的自然世界。

四、自然类纪录片创作的自然背景——全球生态环境的现状 自然类纪录片的拍摄对象和内容——大自然,在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的生态环境日益被破坏而不 断恶化,已经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早在 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就公布 了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土壤流失和土壤退化,;2) 沙漠日趋扩大; 3)森林锐减;4)大气污染日益严重;5)能源消耗与日剧增 6)水污染加剧;7) 大气温室效应加剧;8)大气臭氧层被破坏;9)生物多样性锐减;10) 海洋污染严 重。 到了现在,全球环境问题已经到了一个顶峰阶段。科学数据显示,全球森林面 积每年锐减 1800-2000 公顷,现仅存森林面积的覆盖率为 22%。全世界每年有 2700 万公顷的土地沙化。因为森林的破坏造成动植物栖息地的减少,使得每小时至少有 3 个物种消失。有工业发展导致的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使得臭氧层空洞不断扩大, 全球气温不断升高,预计到 2025 年,全球气温要比现今平均温度高 1 度。而由于人 口的增加导致的水污染和资源紧缺造成每天因为缺水和食用被污染的水而死亡的人 数达到 2.5 万人。1

第二章、大卫·爱登堡及其作品简介 一、大卫·爱登堡个人简介 大卫·弗雷德里克·爱登堡( David Frederick Attenborough ) 是 BBC 电视节目主 1黄安年.《严重的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原因》[J].当代世界 50 年.2002(09) 4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持人、制作人兼导演,同时也是著名的生物学家、科学家和探险家。 1926 年出生于 英国伦敦,后就读于莱彻斯特维基斯顿文法学校,毕业于剑桥克莱尔学院。 1952 年 进入 BBC,从事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 1965 年成为 BBC 2 台的台长。1967 年第一个 在英国引入了彩色电视节目。1972 年,已成为 BBC 1 台和 2 台的节目总监。但是他 却在他人生事业的高峰期时,毅然辞掉了管理职务,回到了自然历史电视节目的制 作。开始专心制作自然历史纪录片。大卫·爱登堡在 BBC 工作长达 60 多年,他把他 的一生用奉献了自然历史纪录片。

二、大卫·爱登堡的作品 表格 1:大卫·爱登堡的主要作品: 年份

作品

1954-

《动物园探奇》(Zoo Quest)

1964 1969

《巴厘岛奇观》(The Miracle Of Bali)

1973

《与爱登堡一路东行》(Eastward With Attenborough)

1975

《探索者》(The Explorers)

1976

《部落之眼》(The Tribal Eye)

1977

《野生动物》(Wildlife on One)

1979

《生命的进化》( Life on Earth)

1984

《活力星球》( The Living Planet)

1987

《最初的伊甸园》(The First Eden)

1989

《迷失的世界,消失的生命》( Lost Worlds,Vanished Lives)

1990

《生命之源》( The Trials of Life)

1993

《冰雪童话》(Life in the Freezer)

1995

《植物的私生活》( The Private Life of Plants)

1996

《大卫·爱登堡漫游天堂》(Attenborough in Paradise)

1997

《野生动物特辑》( Wildlife Specials)

1998

《鸟的生活》(The Life of Birds)

2000

《大地的声音》( State of the Planet)

2001

《蓝色星球》(The Blue Planet) 5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2002

《哺乳类全传》(The Life of Mammals)

2005

《灌丛下的生命》(Life In The Undergrowth)

2006

《行星地球》(Planet Earth)

2008

《冷血生命》( Life In Cold Blood)

2009

《自然大事件》(Nature's Most Amazing Events)、《生命》(Life)

2011

《马达加斯加》( Madagascar)、《冰冻星球》(Frozen Planet)

2012

《植物王国》( Kingdom of Plants)

2013

《非洲》(Africa)

数据来源:百度百科

二、大卫·爱登堡的作品风格 1、题材选择和镜头画面 新奇、独特的题材选择

在大卫·爱登堡的纪录片当中,题材的选取总是新奇、

独特和领先他人一步。从《动物园探奇》寻找西非的白颈岩鹛到《生命之源》和山 地大猩猩的亲密互动,都显示了大卫·爱登堡和其制作团队独特见解及聪慧的头脑。 另外在纪录片的故事串联脉络上善于运用全球性视角,题材总是跨越整个地球空间, 不拘泥于地理障碍,同时又能够将众多的独立片段巧妙的组合、衔接起来,使得影 片内容非常地丰富和精彩。 巧用镜头调度和宏伟的视觉画面

BBC 的自然类纪录片对拍摄手法、镜头的

调度、景别和画面的构图设计非常熟练而且是自成风格。几乎每一个镜头画面都是 一个单独的摄影作品,兼具审美价值和深刻内涵。而整部影片画面就变得壮观、宏 大且有一种庄重严肃之感,在这种庄重严肃的氛围下,观众会不自觉感到自身的卑 微和渺小,从而变得谦卑。如《行星地球》中有一场狼捕杀猎物的高潮段落,航拍 镜头从高空跟拍,并用一个 38 秒的长镜头紧紧跟拍狂奔的狼与鹿,直到最后咬住了 小鹿。这种从高空俯拍、跟镜头的运用使得画面顿时有了紧张感,观众像是跟着进 行了一场角逐。 2、大卫·爱登堡的主持的风格 灵活多变的主持方法和自然幽默的主持风格

大卫·爱登堡总是能够根据纪

录片中故事内容的不同而自由转变不同的解说方法。有时是以第一人称主持,比如 6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比如与爱登堡一起东行》;有时是用旁白等画外音主持,如《行星地球》;有时 是客观陈述;有时候却带着强烈主观情绪。或开心或悲伤,他都毫不遮掩地展示给 观众,使得观众与其产生情感共鸣,和画面代入感。另一方面,他的解说总是那么 的亲切、温和、自然同时又不乏幽默。在纪录片《植物私生活》中有一个特写镜头: 大卫爱登堡的手指被蚂蚁咬痛得忍不住说到,“这些蚁……啊!会叮疼人!我知道… …噢!我知道要远远地避开它,森林其他生物一定也会敬而远之。” 1这样表情生动、 画面充满趣味和幽默感的处理使镜头充满了亲切与自然的温馨。 对严 肃枯燥的学术 理论 和深奥的科学 思想的灵活解 构

对于纪录片中出现

的必要的科学发现与学术理论背景的讲解,大卫·爱登堡总是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方式 比如比喻、类比、拟人等对故事内容进行解构、组合,化抽象为具体,使得理论深 入浅出,让观众容易理解和记忆。纪录片《蓝色地球》中的其中一集记录了寄生蟹 抢壳的行为“它们需要一个大小完全合适的壳,今天有新居待价而沽,而房屋市场 的竞争也激烈异常……这只寄生蟹不能再等了” 2,大卫·爱登堡的解说将其比拟成 人类在房屋市场的竞争,使观众感同身受般地立刻理解了生物之间的激烈的生存竞 争。

第三章、大卫·爱登堡的生态思想的转变历程 1 大卫·爱登堡. The Private Life of Plants 植物私生活. BBC. 1995 2 大卫·爱登堡. The Blue Planet 蓝色星球. BBC. 2001 7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自然类纪录片的拍摄依赖于自然生态环境。然而自然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 程,并且这个本来平和的变化因为人类的参与而变得巨大和激烈,朝向一种可以预 见结果的非常危险的方向改变。这个事实使得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也在不断改变, 因为它不仅就发生在每个人的周围,而且借助现代传播媒介,通过电视银屏展现给 观众,使大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作为传播媒介之一的自然历史纪录片便承担起 了这样一份责任。 大卫·爱登堡作为自然类纪录片的拍摄者和制作者,在他 60 年的职业生涯中,他 将他对大自然的态度以及生态思想的不断转变的历程毫不保留地、清晰地表现在他 的纪录片中,并通过电视银屏传达给观众,改变着观众对自然的看法和态度。 事实上,大卫·爱登堡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个环境保护主义者,他只是一个热爱 大自然,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和探险心的有才青年。得益于他的工作性质,他可以走 到大自然里面去,可以接触到最先进的科技设备和结识各个专业领域科学家,了解 世界领先的科学思想,再加上自身的才能、善心和不断地努力学习,使得他对自然 的看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自然的巨大变化而不断改变。从 20 世纪跨越到 21 世纪, 他的生态思想的转变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类对待自然的普遍态度,同时又显示着基 于先进科学技术的国际上最领先的生态环保思想。从某种程度可以说,大卫 ·爱登堡 是精英和大众衔接的桥梁。总得来说,大卫·爱登堡的生态思想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 段。

一、第一阶段:大卫·爱登堡与自然收集时代 直到上个世纪 50 年代,在电视因为工业的发展而得以发明并普及的时候,随着 改变的是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但是当时的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还停留在维多利亚 时代——即是对大自然的认识刚刚兴起,对大自然保持着强烈的猎奇心却缺乏同情 心,并狂热地在世界各地收集没有见过的动物到动物园,这个时代被称这为自然收 集时代。而大卫·爱登堡——一个刚刚进入 BBC 电台工作的年轻人,他的思想和其 他人无异。因为对未见过的动物的好奇以及对希望自己工作成功的追求, 1954 年, 他和他的团队以及当时著名的生物学家杰克·莱斯特开始了纪录片《动物园探奇》 的拍摄。纪录片的开始是他们要到西非去寻找一种名叫白颈岩鹛的稀有鸟类。在经 历很长时间的不断搜寻之后,他们“终于”在岩石上的鸟巢上看到了白颈岩鹛,并 抓住了他随后带回伦敦动物园。这个长相奇特的鸟吸引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在收视 8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率的不断提高之后,大卫·爱登堡继续拍摄一系列的《动物园探奇》。 此纪录片的拍摄模式是大卫·爱登堡和他的团队到一个荒野上历经磨难寻找一 种稀有动物并最终找到了它,然后想尽办法甚至不惜伤害到动物抓住它然后带回伦 敦动物园。当时的大卫·爱登堡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错误,因为他无法摆脱 当时的时代背景。但是如今回忆起当时的做法,他对自己对动物施虐的行为感到忏 悔。“五十年前,我曾经追赶过一只大食蚁兽,而且为了拍摄需要,我还把它的尾 巴给拉扯住了。我很抱歉做过这种事情。那是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在的时代。”1

二、第二阶段:大卫·爱登堡生态思想的萌芽 真正让大卫·爱登堡产生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要归功于当时著名的动物学家兼 播音员彼得·斯科特。在爱登堡还是学生的时候,就因为经常观看彼得·斯科特的 节目使他对大自然产生了喜爱之情。1950 年,彼得·斯科特成立了野禽基金会并建 立了野禽保护区。这是因为远在夏威夷岛上的一种名叫夏威夷鹅的鸟类因为被过度 猎杀已濒临灭绝,到 20 世纪 40 年代时仅剩 30 多只了。彼得·斯科特将仅剩的夏威 夷鹅带回了英国瘦桥保护区,使得夏威夷鹅得到了保护并恢复了物种生存数量。正 是夏威夷鹅,使大卫·爱登堡第一次认识到了,原来世界上有些物种正在灭绝。而 这种观点在当时还是一种非常激进的思想。但是不管怎样,大卫·爱登堡开始思考 人类的行为对大自然所造成的影响,开始萌发了保护濒临灭绝动物,和像彼得·斯 科特那样自然保护主义者一起为拯救濒危动物而行动。并且通过一系列的纪录片不 断透露出他自己对自然环境被破坏,越来越多的动物濒临灭绝的担忧。这些激进的 想法通过电视银屏以一种直观、生动又新奇的画面传达给观众,使得普通大众逐渐 地接受它的思想。这在当时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变化。

三、第三阶段:大卫·爱登堡生态思想的发展 一直以来,自然保护运动流行一种思想:自然保护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保护和 拯救引人注目的大型物种,但是大卫·爱登堡却意识到单单保护某一些濒危动物是 不够的,保护整个生态环境才是真正的保护自然,因为特定物种是自然的其中一部 分。其中一个方式便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或者国家公园。 1978 年,因为拍摄《生命之源》,大卫·爱登堡在卢旺达认识了著名的专门研 1 Robin McKie. David Attenborough: force of nature[N].卫报 .2012 9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究山地大猩猩的生物学家黛安·弗西。黛安·弗西从 1976 年起在维龙加火山国家公 园里研究山地大猩猩,并且用日复一日亲昵陪伴,获得了大猩猩的不可思议的信任。 正是通过弗西的帮助,大卫·爱登堡才得以实现近距离拍摄大猩猩的任务,并且留 下了那幅至今称仍被大家津津乐道和感动的镜头——大卫和大猩猩面对面的亲密互 动和眼神交流。这个具有象征性意义的镜头表明了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并不总是敌对 和紧张的,也可以是友好和亲密的,因为我们本来就是母亲地球上互相依存的子女。 因为这次拍摄,大卫·爱登堡意识到对动物真正有效的保护并只是政府的划定界限、 建立国家公园的问题,它需要有一个有动力的人投入热情和决心,也需要所有的人 的共同努力。即便是有黛安·弗西的努力保护,山地大猩猩仍然逃脱不掉被捕杀而 濒临灭绝的事实。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因此大卫·爱登堡为实现对弗西的承诺, 回到英国后和其他的自然保护主义者共同成立了山地大猩猩基金会。这意味着大卫 已经将他的生态环保思想从理论变成了实际行动。 这是大卫·爱登堡生态思想不断成熟的表现。这种生态思想在他的最为重要的 代表作品《生命》三部曲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生态环保哲学观已经从部分上升 到整体。从保护某一物种要保护整个大自然;从保护动物到保护动植物;从个人的 环保行为到国际合作的全球性环保思维。大卫·爱登堡用他渊博的知识和生动的讲 解在向我们展示一个多姿多彩,奇妙无比的地球和自然世界,同时又温和无声告诫 我们地球的生态环境已经严重被破坏。

四、第四阶段:大卫·爱登堡生态思想的成熟 大卫·爱登堡生态思想的真正成熟的标志在于他开始思考和反思造成生态环境 不断恶化的原因,并且有意识运用纪录片这种温和的媒介向观众传达自己的思想, 以此改变认人类对大自然的态度和伤害行为。在《生命之源》、《哺乳类全传》、 《行星地球》这几部代表性作品里,大卫·爱登堡有意识甚至是直接讲述人类是如 何破坏大自然的,并且用悲沉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以及对人类行为的谴责。大 卫·爱登堡直指问题的核心——地球人口的过度膨胀以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因为 粮食需求导致的土地资源、自然资源和矿物资源的过度开发,森林锐减、河水污染、 大气污染、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动植物灭绝……大卫·爱登堡的纪录片总 是会传达出这样一种信息:地球上的万事万物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因为人类 的不正确行为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锐减,又因为生态环境的恶化最 10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终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最终形成循环往复、互相牵制的结果。这个往复的过程, 人类是最重要的关键因素:自然环境的好坏,取决于人类的对待自然的态度以及行 为。 大卫·爱登堡一直坚信一个信念:只要我们开始采取行动,恢复生态环境就有 希望。因为他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给大自然带来的破坏, 并开始用实际行动拯救大自然。在纪录片《大卫·爱登堡野外探索 60 年》里,大卫 列举了一个例子,1973 年纪录片《与爱登堡一路东行》里有一段故事讲述的是婆罗 洲的哥曼洞里有一种非常珍贵但又极难采撷的食物——金丝燕窝,因为其巨大的经 济利益,使得当地的居民不惜生命的危险进到洞里去偷采燕窝。有趣的一幕是大卫 想弄清楚这种奇怪的燕窝的秘密,所以去一家餐馆尝试了燕窝,结果是他依旧对这 种尝起来没有任何味道的食物感到疑惑。然而因为人们的过度偷采,金丝燕面临着 灭绝的危险。这似乎是一个无法调和矛盾:当地居民的生活收入和金丝燕的数量精 密相连。但最终,人们还是找到了一条解决方法:限定地点和时间采摘燕窝,保留 一部分原生态,并向旅客开放参观。 除了金丝燕,婆罗洲另外一个动物——海龟也曾因为人们过度偷取海龟蛋而险 遭灭绝,但是当人们意识到这一现象时,便成立了保护组织,捡取海龟蛋进行人工 孵化,然后放归大海。大卫坦诚承认自己曾在《动物园探奇》拍摄时候也做过偷取 海龟蛋当做食物来源的事情,并为此感到后悔。但显然如今的他,不会再允许自己 发生这类事情。

第四章、大卫·爱登堡及其生态思想的影响 11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一、大卫·爱登堡与自然类纪录片的关系 1、大卫·爱登堡与 BBC 自然类纪录片的互相成就 很难说是 BBC 自然类纪录片成就了大卫,还是大卫造就了 BBC 自然类纪录片 的成功。因为他们彼此的关系太过紧密。正是因为进入了 BBC 工作,大卫才能将他 对大自然的热爱化作行动。也因为拍摄工作使得大卫有机会走遍全球,去到一些偏 远甚至人类足迹还未到达的地方。见识了地球千姿百态、壮丽多彩的面目,也能够 接触到最先进的科技设备和科学思想,结识杰出的的科学家、生物学家和环保主义 者。正是所有的这一切,使得大卫的生态环保思想得以形成、发展、成熟,并最后 成为了观众的生态思想导师。而他回报于 BBC 的则是用他的热情、才智和努力拍摄 制作了一部又一部受观众喜爱的经典纪录片,在促进纪录片的收视率不断刷新纪录 和 BBC 自然类纪录片成为世界自然类纪录片的领先者的因素之中,大卫无疑是最重 要的因素。

2、大卫·爱登堡对自然类纪录片分化发展的影响 在大卫·爱登堡众多经典纪录片之中,1979 的播放的 13 集的纪录片《生命的进 化》是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影片。它吸引了全世界近五亿观众的 目光,这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它不仅征服了观众了,也影响了后来自然类纪录片 向细分化的方向和众多纪录片导演、制作人的模仿对象。比如国家地理野生频道 (Nat Geo Wild channel)、斯蒂芬·弗雷解说的《大迁移》(Great Migrations)、《鲨 鱼冒险家》(Shark Men)、《春望》(Spring watch)系列……这些纪录片都是从 小处着眼,以独特的视角和别出心裁的设计取胜,最终分化为不同类型的自然类纪 录片。正因为这样,也被称之为“自然历史纪录片之父”。

二、大卫·爱登堡对大众的影响 大卫·爱登堡对于塑造现代人对世界的认知和对自然态度的转变起到了关键性的 推动作用。事实上,现代年轻人的生态环保思想大部分得益于大卫 ·爱登堡的自然类 纪录片。它是这样的一个形成机制,不同于教堂里科教式的说教,观众在他们好奇 心最旺盛的年龄段,痴迷于电视,被 BBC 自然历史纪录片里壮观的画面所吸引。在 12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满足于视觉享受中不知不觉的受到了大卫·爱登堡温和、自然的讲解播音,同时被他 的个人魅力所吸引,从而崇拜和敬仰大卫·爱登堡。而在这过程中,他们已经潜移默 化地接受了大卫·爱登堡的生态环保思想。

三、大卫·爱登堡对地球生态的影响 大卫·爱登堡对地球生态的影响表现在他自身对保护生态所做的努力,比如建 立山地大猩猩基金会,保护山地大猩猩免受灭绝,和通过纪录片改变人们对地球的 看法,促使人们行动起来保护自然,最终产生对地球生态的影响。

四、大卫·爱登堡的自然类纪录片的负面影响 1、人们对地球破坏速度的加快 自然类纪录片作为传播媒介的其中一种,也有着它自身的局限。这即是他的传 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也是大卫·爱登堡必须面对的他这六十年职业生涯所造成的 阴暗面。我们越是了解这个地球,对它的破坏速度就越快。其中一例就是大卫 ·爱登 堡通过摄像机将海底美丽奇妙的珊瑚展现给观众,而观众在满足于对珊瑚的美丽的 享受中,却以惊人的速度破坏珊瑚礁。如今珊瑚礁每年消失的面积相当于热带雨林 消失速度的两倍。这种纪录片的负面影响是基于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人们对自然 的认知以及对待自然的态度的改变还远远不够。所以自然类纪录片的存在和责任依 旧是非常必要的。

2、遭致异见人士的批评和排斥 大卫·爱登堡有时会将其环保思想带着较强情绪和观点在影片里直接讲述出来, 有时表现得太过直白和强烈,或者因为其中一些“客观指责”涉及到政府或其他组 织的利益,会遭到某些异见人士的批评、指责和排斥。特别是在气候变化问题上, 他的一些观点会被认为是“危言耸听”、“散播谣言”之举。 在纪录片《冰冻星球》里,爱登堡直白是全球暖化导致极地地区的冰川融化以 及生命系统的破坏。他在节目中列举科学调查数据表明,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 极地的夏季海冰覆盖面积已经锐减了 30%以上,野生生命系统因此遭到了严重的破 坏。这番言论引起了英国前财务大臣兼主要的气候变化否定者尼格尔·劳森(Nigel 13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Lawson)极力否认和反驳。认为“大卫·爱登堡爵士的危言耸听纯属推测,”劳森 列举数据表明尽管北极海冰的范围在过去三十年间一直在缩小,但同一时期的卫星 观测却表明,在另一端的南极,海冰面积一直在不断扩张。1 面对这些责难,大卫·爱登堡选择忽视。因为他认为这些责难是无法真正改变 事实的。“真相在于:自然世界正在发生变迁。人类完全依赖于这个世界。它为我 们提供食物、水源和空气。它是我们最宝贵的资产,我们必须全力捍卫它。”2

结论 1 Robin McKie. David Attenborough: force of nature[N].卫报 .2012 2 Robin McKie. David Attenborough: force of nature[N].卫报 .2012 14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通过分析大卫·爱登堡的主要代表纪录片可以得知大卫·爱登堡的生态环保思 想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转变历程:从对大自然的热爱到对奇珍异兽的好奇心和窃取 心,然后发现生物正在不断地消失灭绝而自己也是罪恶的推手之一,心生悔意并开 始萌发了保护生物的思想,并开始付诸实际行动。随后发现保护生物的关键在于维 护全球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其生态思想已具备全球思维,这也促使他开始思考产生 环境的问题的缘由是因为人口的过度膨胀。从生态思想的不断转变到以有意识将其 转化为电视画面传达给世界观众,并身体力行地进行环保活动。正是这样的大卫· 爱登堡充满了个人魅力和吸引力,启发和教导了无数的观众成为环保主义者和自觉 地维护自然生态环境。 在赞同大卫·爱登堡的生态环保思想和赞颂大卫·爱登堡所作出的伟大奉献的 同时,我们也有必要思考和探索未来生态思想的发展方向,因为这无疑关系到生态 环境的未来状况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可以确定的,生态思想的发展必须打破国界、 加强国际合作,以全球生态思维来考虑问题,这样才能看到生态环境的未来。

致谢 15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即将以一份毕业论文和一场毕业答辩落幕。 从论文的选题、开题答辩到论文资料的研究和动手下笔,再到论文的反复修改, 这个过程是漫长和艰难的。而笔者也经历了从一开始的充满激情和干劲,到中途的 努力专研然后因为心理原因对写论文的排斥性再到后来终于痛下决心开始着手开写 以及到最后论文定型时的负责心情历程。在这过程中笔者也回顾了自己大学生涯, 并对自己的四年的学习生涯做出了总结。 笔者自认为大学学习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专业技能的掌握或者人际关系和社交 能力的提升,而是学习能力的掌握。四年的时间里,笔者大部分都在践行一个信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很幸运的是这个实践让笔者掌握学习能力:快速适应任 何一个新的环境,然后向万事万物学习。看书和旅行让笔者变得谦卑和看到自己的 渺小,并找到了自己愿意付出一生去从事的事业:任何与自然相关的环保工作。这 也是笔者选择研究大卫·爱登堡的原因。大卫·爱登堡的纪录片以及它的生态思想影 响了笔者,笔者愿意追随并发展大卫·爱登堡的生态环保事业。 到此,笔者对自己的大学生涯总体是满意的和感激的。但是还是有些后悔和不 满的地方,比如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还不够,专业实践也缺乏;因为自制力的不 够沾染了一些不好的社会风气;以及还是有浪费时间而没有看足够的书……不管怎 样,大学生活即将结束,笔者也开始可以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在此,要特别感谢论文导师尹兴老师,耐心及认真指导和修改论文,让我的毕 业论文和答辩得以顺利通过。也要感谢所有教导过我的老师,感谢他们的教授的知 识。还要感谢西南科技大学这座学校,提供了最宝贵的财富——图书馆已经美丽的 校园景色。让我度过了四年的时间,留下了很多愉快的回忆。 真正自由、独立、真实的社会生活即将开启。

参考文献 16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 Andrew Anthony. 大卫·爱登堡之后,谁来关爱野生生命?[N] . 卫报. 2011 [2] Robin McKie. [3] 蒋坤芝.

David Attenborough: force of nature[N].卫报 .2012

大卫·爱登堡. 世界环境[J]. 2007(04)

[4] 杨铮,赵羡彩. 自然类纪录片的思维品格[J]. 新闻爱好者. 2010(24) [5] 彭杨. 在想象的空中飞翔——自然类纪录片创作探索点滴 [J]. 中国电视. 2009 [6] 喻溟. 自然历史纪录片的大片逻辑——BBC 纪录片《蓝色星球》全案研究[J]. 中国电 视. 2013 [7]

栾晓,杨剑.

展现绚烂世界 启迪人类心灵——评析大型自然纪录片《地球》 [J]. 电

影文学. 2008(24) [8] 王沧. 浅谈 BBC 类型纪录片的精神守望[J]. 金田. 2013 [9] 大卫·爱登堡. Zoo Quest 动物园探奇. BBC.

1954-1964

[10] 大卫·爱登堡. Life on Earth 生命的进化. BBC. 1979 [11] 大卫·爱登堡. The Private Life of Plants 植物私生活. BBC. 1995 [12] 大卫·爱登堡. The Blue Planet 蓝色星球. BBC. 2001 [13] 大卫·爱登堡. Planet Earth 行星地球/地球脉动 .BBC. 2006 [14] 大卫·爱登堡. life 生命. BBC. 2009 [15] 大卫·爱登堡. Attenborough 60 Years In The Wild 大卫·爱登堡野外探索 60 年. BBC. 2012 [16] 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编. 宣传信息 1992 选编本. 北京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3.12.

17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