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心引導》17-全知麥彭仁波切著 益西彭措堪布譯講

Page 1

净心引导讲记

1

4.第四组:无惭、无愧 【十一、无惭——不顾自法,轻拒贤善为性。】 这里要和知惭对比认识无惭的状况。知惭就是有自重的 心,见善思齐,在有过失时会奋发勉励,往善上走。也就是 每当知道是过恶,他有一种心理作用,就是向上尊崇善而奋 起的心态。对照就明白,无惭即是不顾自法,没有自重之心, 造恶时轻拒贤善。总之,无惭的境是过恶,相状是轻拒贤善, 在有过恶时不是见善思齐,向好的方面奋起,而是拒绝贤善, 这就是无惭。 举例来说,比如对于妄语的过恶,知惭就是知道自己不 对,这个不诚实是很坏的,非常尊崇诚实、尊崇真,有一个 见善思齐、奋起勉励的心,感觉惭耻,“我一定要学好,要 学到真诚”。而无惭,就是对于这样的妄语不诚实的过恶无 所顾忌,轻视拒绝诚实的善行。又如落在骄慢的状况里,没 有感觉这是不对,拒绝谦下的善行,这是无惭。落在肆意贪 著五欲上,无所顾忌,拒绝无贪的善行,这也是无惭。 (1)依对境门观察 境指过恶,包括失去清净、趣向染污的种种行为。在心 落于染污的恶劣状况中时,内心拒绝回归贤善,就是无惭。 所谓“不顾自法”就是不自重。以十善业为例来作观察, 在造杀生过恶时,拒绝慈心的善;作盗窃恶行时,拒绝正义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
《淨心引導》17-全知麥彭仁波切著 益西彭措堪布譯講 by 益西彭措 堪布 Khenpo Yeshe Phuntsok - 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