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集经讲记(二)未定稿

Page 1

六度集经卷第四 .......................................................................... 1 戒度无极章第二 ................................................................ 1 太子慕魄经 ............................................................. 42 弥兰经 ...................................................................... 49 顶生圣王经 ............................................................. 58 普明王经 .................................................................. 68 六度集经卷第五 ........................................................................ 89 忍辱度无极章第三 ......................................................... 89 雀王经 ................................................................... 149 之裸国经 ............................................................... 151 六年守饥毕宿罪经 ............................................. 155 释家毕罪经 .......................................................... 161


六度集经讲记(二) 1

六度集经 讲 记(二) (未定稿)

吴天竺三藏法师康僧会 益西彭措堪布

讲解

六度集经卷第四 戒度无极章第二 戒度无极者,厥则云何?狂愚凶虐,好残生命。贪饕 盗窃,婬佚秽浊,两舌恶骂,妄言绮语,嫉恚痴心。危亲 戮圣,谤佛乱贤,取宗庙物。怀凶逆,毁三尊。如斯尤恶, 宁就脯割葅醢市朝,终而不为。信佛三宝,四恩普济矣。 戒度到彼岸的修行又如何呢?就是宁死也不造恶。以 狂愚之心凶残暴虐,喜好残害生命,贪婪盗窃,过度或者 非法淫逸,使得内心污浊,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内怀嫉 妒、嗔恚、愚痴之心,危害亲人,杀戮圣人,谤佛乱贤, 盗取宗庙之物,怀着凶心违逆、毁坏三宝。像这些都是尤 其恶劣,宁可身体在市场上被割成肉浆,也终究不做这些 恶行。信佛三宝,以四恩普济,也就是不违皈依和菩提心。


2

六度集经讲记(二)

昔者菩萨为清信士,所处之国,其王行真。劝导臣民, 令知三尊。执戒奉斋者,捐赋除役。黎庶巨细,见王尚贤, 多伪善而潜行邪。 从前菩萨做清信士,所处的国土中,国王行持正道, 劝导大臣人民,使他们都知道三宝,如果有持戒奉斋者, 就捐除他们的徭役和赋税。结果天下大小百姓见到国王崇 尚贤善,就大多表面行善,而暗里却行邪道。 王以佛戒,察观民操,有外善内秽,违佛清化,即 权令而敕曰:敢有奉佛道者,罪至弃市。讹善之徒,靡 不释真,恣心从其本邪。 国王以佛戒去观察人民的操守,发现很多都是外善内 秽,违佛教化,就权巧地下令说:“如果有奉佛道法的, 罪过深重,应当拉出去砍头。”结果那些讹善之辈,就都 舍掉了正法,随心所欲地做他们原本的邪行。 菩萨年耆,怀正真弘景之明,闻令惊曰:释真从邪, 获为帝王,寿齐二仪,富贵无外,六乐由心,吾终不为也。 虽一餐之命,得睹三尊至真之化,吾欣奉之。怀俗记籍万 亿之卷,身处天宫极天之寿,而闇于三尊不闻佛经,吾不 愿也。禀佛之言,即有戮死之患,吾甘心焉。 菩萨当时年长,怀着真正的正法光明,听到这道命令 以后,心里惊动,说: “放掉正道依从邪道,即使做帝王, 寿齐天地,无比富贵,色声香味触法的六种欲乐随心所欲,


六度集经讲记(二) 3

我也终究不做。即使只有一餐的性命,能够睹见三宝至真 的教化,我也欣然奉之。怀着世俗各种记录的万亿卷轴, 身处天宫达到极长的寿命,却暗而无三宝的光明,不闻佛 经,也是我所不愿的。禀佛的圣言,即使有被戮死的灾患, 我也心甘情愿。” 经云:众生自投三涂,获人道难,处中国难,六情 完具难,生有道国难,与菩萨亲难,睹经信之难,贯奥 解微难,值高行沙门清心供养难,值佛受决难。吾宿功 著,今睹佛经,获奉三宝。若值无道,葅醯之酷,汤火 之厄,终不释正,从彼妖蛊也。 “经上说:众生自投三恶趣,得到人道很难;处在佛 法兴盛的中土很难;六根完具很难;生在有佛法的国土很 难;与菩萨亲近很难;见到佛的经法,相信很难;能够对 此综贯奥义解得深微处很难;值遇高行沙门,以清净心供 养很难;遇到佛,能得授记很难。我由于宿世的功行显著, 所以今天得以看到佛经,奉事三宝。即使值遇无道之行, 把我砍成肉浆的酷刑,或者扔在沸汤、烈火中的苦厄,我 也终究不舍弃正道、依从那妖祟蛊惑人心的邪道。” 王命有司廉察,违命者戮之市朝。廉人见菩萨志固不 转,奉事三尊,至意不亏,即执之以闻。王曰:戮之于市。 阴使人寻听察其云。 这道王令颁布后,国王又命令有关的官员私自查访,


4

六度集经讲记(二)

凡是有违背王命者,杀之市朝。廉人见到菩萨志愿坚固, 不被转动,仍然是一心一意地奉事三宝,内心没有丝毫亏 损,便把他抓了起来,并向国王汇报。国王说:“拉到市 场上砍掉。”然后暗地里又差人去观察菩萨的动静,偷听 他说了什么话。 菩萨就死,诫其子曰:乾坤始兴有人之来,众生处 世,以六情乱行,甚于狂醉,鲜睹三尊,导清明化也。尔 幸知法,慎无释之。夫舍佛法之行,而为鬼妖之伪者,国 丧必矣。吾宁舍身,不去真也。王今悖误,尔无从焉。 菩萨在赴死前教诫他的孩子说:“乾坤始兴就有了人 类,众生处在世间,以六情乱行,甚于狂醉。就是眼耳鼻 舌身意,都在六境当中狂乱而行,比狂醉还厉害。恣意妄 为,贪取违害等,都是为了一己之私,想执取虚假的欲尘 以满足自我,这都是非常愚痴的事,结果在这里做各种狂 乱的行为,特别可怜。而很少能看到三宝,引导自心走向 清净光明的教法。你现在幸遇到正法,千万不要舍弃。如 果舍了佛法的行为,而甘愿做妖怪邪鬼的伪诈恶行,那国 家一定会丧亡。我宁可舍身而不舍弃正道,国王现在的命 令是错误的,你绝对不能够依从。” 廉者以闻,王知行真,即欣而请之,执手升殿曰:卿 真可谓佛弟子者矣。拜为国相,委任治政。舍佛清化之俦 者,复其赋役,于是国境莫不尚善。


六度集经讲记(二) 5

暗探这样汇报后,国王知道菩萨的修行是真实的,就 非常欢喜地请他进宫,抓着他的手升到宝殿,说道:“你 真可谓是佛弟子啊!”然后拜他为国相,委任治理国政, 那些舍离诸佛清净教法的人,都让他们交赋税、行徭役, 于是国境里无不崇尚善行。 佛告诸沙门:时国王者,弥勒是也。清信士者,吾身 是也。 佛告诸沙门:“当时的国王,是弥勒菩萨;清信士, 就是我的前身。” 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菩萨执定志愿行持到彼岸的持戒之行就像上面所说。 昔者菩萨,身为象王,其心弘远,照知有佛、有法、 有比丘僧,常三自归。每以普慈,拯济众生,誓愿得佛, 当度一切。从五百象。 从前菩萨做象王,心地非常远大宽阔,照知有佛、有 法、有比丘僧,常常行三自皈——自皈依佛、自皈依法、 自皈依僧。每每以广大的慈悲心拯济群生,誓愿成佛后度 脱一切。有五百头象跟随象王。 时有两妻,象王于水中得一莲华,厥色甚妙,以惠嫡 妻。嫡妻得华,欣怿曰:冰寒尤甚,何缘有斯华乎?小妻 贪嫉,恚而誓曰:会以重毒鸩杀汝矣。结气而殒,魂灵感


6

六度集经讲记(二)

化,为四姓女。 当时象王有两个妻子,象王在水中得到一朵莲花,颜 色妙好,就惠赠给了大妻子。当时大妻子得了花后,欣喜 地说:“这么冰寒的天气,以什么因缘还能开出这样的妙 莲花呢?”小妻在旁边特别吃醋、嫉妒,嗔恚地发恶誓说: “我要以重毒鸩杀你。”结果她结着恨气而死,魂灵感化 做了四姓家的女儿。 颜华绝人,智意流通,博识古今,仰观天文,明时盛 衰。王闻若兹,娉为夫人。 当时她才貌双全,容颜超绝,举世无双,智慧通达, 博通古今,仰观天文,就知道时代的盛衰。国王听闻国内 有这样的女子,就娉为夫人。 至即陈治国之政,义合忠臣,王悦而敬之,每言辄从。 她被纳进深宫后,就向国王陈述治国的方略,合于忠 臣之道。国王非常欣喜,对她很是敬重,她说什么都依从, 而无违逆。 夫人曰:吾梦睹六牙之象,心欲其牙以为佩几,王不 致之,吾即死矣。王曰:无妖言也,人闻笑尔。夫人言: 相属。心生忧结。 有一天,夫人对国王说:“我梦到有一头六牙白象, 心里就想要象牙作佩几。国王不给的话,我就要死了。” 国王说:“这不是妖惑之言吧?旁人听了,要笑话你的。”


六度集经讲记(二) 7

夫人说:“我决定如此。”当时她心生忧结。 王请议臣四人,自云己梦,曰:古今有斯象乎?一臣 对曰:无有之也。一臣曰:王不梦也。一臣曰:尝闻有之, 所在弥远。一臣曰:若能致之,帝释今翔于兹矣。 国王便请来四个议臣,说明了这个梦境,然后问道: “古今之世,真有这样的六牙白象吗?”一个大臣说: “没 有的。”一个大臣说: “没有梦过。”一个大臣说: “我曾经 听说有,但是在很远的地方。”一个大臣说: “如果真能找 到这样的六牙白象,那帝释天王都能来此地了。” 四臣即召四方射师问之,南方师曰:吾亡父常云有之, 然远难致。臣上闻云:斯人知之。 四个大臣又召集四方的射师询问。南方的射师说: “我 先父常常说有这样的象,但是在很遥远的地方,很难捕 到。”大臣就上报国王说:“这个人知道。” 王即现之。夫人曰:汝直南行三千里得山,入山行二 日许,即至象所在也。道边作坑,除尔须发,著沙门服, 于坑中射之,截取其牙,将二牙来。 国王就叫他过来,当面详谈。夫人说:“你直着往南 走三千里,就见到一座山。进山走两天的路程,就到了白 象所在的地方。你在道边挖一个坑,然后剃掉须发,穿著 沙门的衣服。在坑里射击,就能够截取到象牙,带两牙回 来。”


8

六度集经讲记(二)

师如命行,之象游处,先射象,著法服,持钵,于坑 中止住。 再说,这个猎师按照夫人提供的路线行走,就走到了 白象游行之处,先射象,穿著法服,拿着钵,在坑中止住。 象王见沙门,即低头言:和南道士,将以何事,贼吾 躯命?曰:欲得汝牙。象曰:吾痛难忍,疾取牙去,无乱 吾心,令恶念生也。志念恶者,死入太山、饿鬼、畜生道 中,夫怀忍行慈,恶来善往,菩萨之上行也。正使葅骨脯 肉,终不违斯行也,修斯行者,死辄上天,疾得灭度矣。 当时象王见到沙门就低头说:“和南道士,你以什么 事要取我的性命?”说: “想得到你的象牙。”象王说: “我 恐怕疼痛难忍,你要快点取走。不要扰乱我的心,让我心 生恶念。因为我的心一旦起了恶念,死后就要入地狱、饿 鬼、畜生道中。而怀忍行慈,恶来善往,是菩萨的上行。 也就是无论别人怎样恶心对待,都要以善心回报,这叫怀 忍行慈,是我信奉的菩萨道。即使把我碾成肉浆、骨浆, 我也终究不违背菩萨的道行。我这样修菩萨行,死了就能 升天,能够很快得涅槃。” 从这里就能看出当时象王是如何不舍菩提心,不违菩 萨道行的,哪怕舍命,也要遵从这样的道。 人即截牙。象曰:道士当却行,无令群象寻足迹也。 于是猎人就截取了象牙。象王还是善心地提醒说: “你


六度集经讲记(二) 9

现在要倒着走,不要让群象循着足迹而追到你。” 象适人去远,其痛难忍,躃地大呼,奄忽而死,即生 天上。 象王等到那人走远后,因为疼痛难忍,就扑在地上大 声号叫,忽然间就死去了,魂神生在天上。 群象四来,咸曰:何人杀吾王者?行索不得,还守王 哀号。 当时群象听到声音,就从四面过来,都说:“是什么 人杀了我们的王?”到处去追索,也没有找到,就都回来 守着象王哀号。 师以牙还,王睹象牙,心即恸怖。夫人以牙著手中, 适欲视之,雷电霹雳捶椎之,吐血死,入地狱。 再说猎师带着象牙回来贡献给国王,国王一看到象 牙,心里就悲痛、恐怖。夫人把象牙放在手里,刚想要看 的时候,雷电霹雳大作,打在她身上,她当即吐血而死, 堕入地狱。 因为那是具有菩提心菩萨的象牙,哪里能随便用?所 以当时夫人遭受了很重的果报。 佛告诸沙门:尔时象王者,我身是也。大妇者,裘夷 是。猎者,调达是。小夫人者,好首是。 佛告诸沙门:“当时那位象王就是我的前世;大夫人 是耶输陀罗;猎人是调达;小夫人是好首。”


10

六度集经讲记(二)

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菩萨执着宁死不违大道的志愿,行持到彼岸的持戒高 行如此。 昔者菩萨,为鹦鹉王。常奉佛教,归命三尊,时当死 死,不犯十恶,慈心教化,六度为首。 从前菩萨做鹦鹉王,恒时依奉佛的言教,归命佛法僧 三宝,即使遇到命难也不犯十恶,慈心教化,六度为首。 这里要看到菩萨当时行道的节操,的确是信奉佛的言 教,把命都归向三宝,纵遇命难也绝不犯十恶。因为具有 深忍信,因此对于杀盗淫、妄语、绮语、两舌等是宁死也 不犯的,有这么强的誓愿力。在利他上,菩萨以慈心教化 众生,就是以慈悲心教导众生法道,并且以六度作为行为 的首要。 尔时国王好食鹦鹉,猎士竞索,睹鹦鹉群,以网收之, 尽获其众,贡于太官。 当时国王很喜欢吃鹦鹉,就派猎人竞相求索。有一天 他们见到了一个鹦鹉群,就很狡猾地设置了罗网,结果一 网打尽。全部捕获后,贡献给太官。 宰夫收焉,肥即烹之为肴。鹦鹉王深惟,众生扰扰, 赴狱丧身,回流三界,靡不由食。告从者曰:除贪捐食, 体瘦小苦,命可冀矣。


六度集经讲记(二) 11

当时御厨全部都收下,每次都挑那些体肥的鹦鹉去烹 饪做肴膳。鹦鹉王深自思维:众生这样扰扰不安,被业力 所冲,赴于三恶趣的牢狱,丧失生命,不断地回流在三界 里,都是饮食之过啊!然后告诉随从说: “我们除掉贪心, 减少食量,让身体变得瘦小,或许能够保命。” 愚者饕餮,心无远虑,犹若悭子,贪刀刃之鲜蜜,不 知有截舌之患。吾今裁食,尔等则焉。 “愚人怀着饕餮之心,没有远虑,就像悭吝家的孩子 贪著刀刃上的鲜蜜,不知道有割舌之患那样。我现在要减 少食量,你们可以效仿。”意思是,我们现在不要贪吃, 一旦养肥了,我们就完蛋了。就像贫家子弟因为家里实在 没吃的,就特别喜欢吃刀蜜,都不顾及后面有割舌之患, 这就是人被贪欲蒙蔽了眼睛。我们现在千万要保持冷静, 不能够贪食,这样或许可以保全性命。你们跟着我这样做, 就可以逃脱。 当时的鹦鹉王非常有智慧,我们只有一条路,那就是 减食。这样的话御厨根本不看中,因为我们很瘦小,他就 没办法做菜给国王吃,做了是要犯罪的,这样我们就能够 保全了。 鹦鹉王日瘦,由其笼目,势踊得出,立笼上曰:夫贪 恶之大,无欲善之景矣。 于是鹦鹉王一天比一天消瘦,到了最后,它就从笼子


12

六度集经讲记(二)

的孔眼一下子钻了出去。它站在笼子上说:“贪是恶中之 大,无欲是善中之大。”意思是,贪是万恶的元首,因为 贪就遭致很多的恶报,而无欲是善中的首要,因为无欲, 我们就与世无争,不会造那些贪嗔痴、杀盗淫等的罪业。 所以诸佛都说少欲知足为圣种性,能够脱离各种凡庸的思 想、行为、状态,不会再颠倒地做那些世间的打斗、残害、 贪婪等等的恶业。 重曰:诸佛以贪为狱、为网、为毒、为刃,尔等损食, 可如余焉? 它再次说道:“诸佛告诫我们贪是牢狱,贪是网罟, 是毒药,是刀刃。如果你们减食,就能够像我这样逃出来。 贪图那么一点点食物,最终却要死在厨师的刀下,那是很 可怜的。” 这一句话非常有警示意义。佛说贪就是牢狱,因为贪 了,就把自己锁住了;贪就是网罟,因为贪了,就被生死 魔擒获;因为贪了,所以就中毒了;因为贪了,就割截了 自身的法身慧命。就像这样,贪是很可怕的,所以你们千 万要记住以离贪来逃命。 菩萨自斯,若为凡人,麤食供命,弊衣盖形,以贪戒 心,无日不存。福为帝王,辄以佛智观国之累,福高弘多, 其为难算矣,非常无牢,惟苦无乐,夫有辄灭。身为伪幻, 难保犹卵,难养若狼。有眼睹焉,靡不寒慄。


六度集经讲记(二) 13

菩萨自此以后,如果做平凡人,就以粗劣的食物供给 生命,以破弊的衣服盖住形体。常常以戒贪为念,无日不 存,就是每一天都存着这样法道上的正念“我不能起贪”, 因此时时都能克己,奉行少欲之道。 从前面一句话就可以看出,“粗食供命,弊衣盖形”, 行持的正是古圣先贤之道。 如果他做帝王,具有大福德,也是以佛的智慧观察国 权的拖累,福德再怎么高广、难以测算,也是一个无常、 无坚牢的。所以做国王是很不自在的,因此顺治皇帝说“不 及僧家半日闲”,好多枷锁锁在心上,时时都不自由。总 而言之,这些都是虚假的,一旦到了势力穷尽的时候,都 会烟消云散,所以是保不住的。这一切世间的荣华富贵只 是苦因、苦性,没有真实之乐,凡是有的,就会磨灭。 身体也是虚假幻伪,难保如蛋。就像蛋一样,触碰一 下就破掉了,身体像泡沫,风一吹就会破灭的。所以这个 身也是假的,不要贪著身体。再者身体难养若狼,狼表贪 婪,吃再多的羊都不满足,吃了一个还要一个的。同样, 身体也十分地贪婪,再怎么样吃、养、睡、供养它,它还 是不满足。 这样见到普天之下的情形,就知道人们都是为着这样 的身、财、权造尽恶业,将来要堕在恶趣里受无尽的苦, 看了都让人心神战栗。


14

六度集经讲记(二)

菩萨世世以戒为行,遂成如来无所著正真道最正觉, 为天人师。 就像这样,菩萨世世都是以戒为行,由此就成就了如 来无上正觉,成为天人师。 什么叫行呢?就是持戒。怎么叫持戒呢?符合诸佛的 正道,不违犯,就是持戒。这就是真正地坚持法道的精神。 佛告诸比丘:时鹦鹉王者,吾身是也。人王者,调达 是也。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佛告诉诸比丘:“当时的鹦鹉王,就是我的前身;那 位人王,是提婆达多。” 菩萨执定志愿度于无极菩提高果行持持戒的情形如 是。 这里跟前面布施度用词有所不同。布施度用的是“慈 惠”,这里用的是“执志”。“慈惠”就是非常慈心地恩惠 众生,“执志”就是执定法道的志愿,宁死也不犯如来宝 戒,这个叫执志。这个志,就是士夫的心。立定志愿之后, 永不改转,这叫执志。他的精神是宁可舍命,也不触犯法 道,有了这一条就可以持戒了。能够持戒,就能够到达无 极之处,那就叫无限高远的菩提境地。我们必须要像这样 子来随学世尊,持道于心。 昔者菩萨,为王太子,名曰法慧。内清外净,常以履


六度集经讲记(二) 15

邪之祸自戒其心,尊圣孝亲,慈济众生。太子朝觐,转顷 相国进,退如礼,未尝失仪。 从前菩萨做王太子,叫做法慧。内清外净,常常以履 邪行招致的殃祸来警戒自心。尊圣仁孝双亲,慈心救济众 生。有一次太子进入内宫,拜见父王。一会儿相国进来, 太子告退如礼,没有失掉威仪。 王之幸妾,内怀邪淫,出援太子,太子力争,而获免 焉。拍相首曰:去矣!其冠陨地,相首无发,内妾笑之, 耻而怀忿。 国王有一位宠幸的小妾,怀着淫欲的心出来拉太子, 太子用力挣脱,拍着相国的头说: “走吧!”结果把他的头 冠拍落在地,相国头上没有头发,被内妾所笑,他感觉羞 耻,就对太子怀恨在心。 妾向王泣曰:妾虽微贱,犹是王妻。太子不逊,有欲 于妾。 妾向国王哭泣说:“妾虽是下贱身,但毕竟是国王的 妻子。太子不逊,竟想非礼于我。” 王曰:太子履操,非佛志不念,非佛教不言,非佛道 不行。八方叹德,诸国莫如,岂有非乎? 国王说:“太子履行德操,不是佛的志愿不会想,不 是佛的教法不会说,不是佛的道行不会做。八方上下都赞 叹太子的德行,为诸国所不如。哪里会行这样的非礼之


16

六度集经讲记(二)

事?” 谗言緻数,以惑王心。王曰:骨肉相残,谓之乱贼, 吾不为也,拜为边王,去国八千里。曰:尔镇境外,则天 行仁,无残民命,无苟贪,困黎庶。尊老若亲,爱民若子, 慎修佛戒,守道以死。世多奸伪,齿印之教,尔乃信矣。 然而宠妾屡屡在国王面前说馋言,迷惑王心。国王说: “骨肉相残,叫做乱贼,我不这样做。干脆拜太子为边王, 离国土八千里。”就对太子说: “你镇守边疆,要在外行仁, 不要残害民命,不要苟且贪婪,困扰黎民百姓,要像亲人 一样尊重老人,对待孩子一样爱护人民。谨慎修持佛戒, 守道以死。世上有很多的虚伪奸诈,日后只有我亲自封了 印的教令,你才能相信。”国王首先给他约好,如果有我 的御印盖上去的信,这就是我亲口说的,你就可以相信, 其它的有可能是做假的。 太子稽首泣涕曰:不敢替尊诲。即就禄土,五戒十德, 慈化国民。处位一年,远民慕润,归化云集,增户万余。 以状上闻,叹王德润,远照使然。 太子磕头泣涕说: “我不敢违背尊王的教诲。”然后就 到了所封的边土,以五戒十善之德,慈心教化国民。在边 国处位一年,远方的人民都很仰慕太子的慈心,归化的人 就像云涌般聚集,结果这个边疆之国,增加了一万多户人 家。然后就写疏状上报给大王,赞叹这是国王的恩泽远照


六度集经讲记(二) 17

到边疆而导致的。 王逮后妃,喜而叹之。妾殊怀怨,与相为奸,谋除太 子。伺王卧,出以蜡作印,诈为书:尔有慢上之罪,不忍 面诛。书到,疾脱眼瞳子,付使还国。 国王和后妃都很欢喜赞叹,而小妾却怀着很深的怨 恨,和相国狼狈为奸,阴谋想要除掉太子。于是等到国王 睡觉的时候,她就拿出蜡做印,写了一封假信,说:“你 有慢上的罪过,我不忍当面诛杀。书信到时,你要疾速地 脱掉眼瞳子,交付给使者带回国土。” 使往至,群臣佥曰:斯妖乱之使,非自大王也。太子 曰:大王前齿,今者信现。爱身违亲,谓之大逆矣。 使者到后,群臣都说:“这是妖乱的使者,不是大王 亲自派的。”太子说: “大王前次说过有齿印之教就可以确 信。现在书印俱在,这上面就是大王的印。如果我爱惜自 己的身体,而违背父亲的意思,那就是大逆不道。” 即与群臣相乐三日,遍行国界,赒穷济乏,以佛景模, 慈心训民。募能脱眼者,卖蒭儿即为出眼,以付使者。 于是就和群臣共相娱乐了三天,遍行国土,周济贫困。 以佛道的大规模或者大法道,慈心训诲人民,让他们都按 照正道来行持。这样尽了自身的职责后,他就召募脱眼者: 有能够脱掉我的眼珠的,就给与奖赏。这时有个卖刍儿来 应召,太子的眼睛就被抠掉,交给了使者。


18

六度集经讲记(二)

函之,驰还本土。相国以付嬖妾,嬖妾悬著床前,骂 曰:不从吾欲,鑿眼快乎? 使者用木盒装好了眼睛后,快马奔驰返回本土。相国 以此交给那个嬖妾,嬖妾就把它悬在床前,骂道:“你不 随从我的所欲,现在凿掉你的眼睛,痛快吧?” 大王梦蛇蜂螫太子目,寤即哽噎曰:吾子将有异乎? 嬖妾曰:王存之至,聊有斯梦,必无异也。 大王梦见有蛇和蜂来螫太子的眼睛。醒来就哽噎哭泣 地说: “我的孩子有什么变异吗?”嬖妾说: “大王是因为 想念孩子太深,所以才会做这样的梦,一定没什么意外 的。” 太子以琴乐索食济命,辗转诸国,至妃父王之国。王 有妙琴,呼而听之,其音咨嗟己先王之德,末为孤儿无亲 之哀音。其妃解音,哽噎曰:吾君子穷哉。王曰:何谓? 妃具陈之,辞亲曰:斯自妾命,女二其姓,非贞也,请翼 从至孝之君子。二亲举哀,妃将太子还其本国。 再说太子被取眼后便离开了国土,以弹琴之乐乞讨济 命。也就是他做了一个盲人音乐家,一路上不断地演奏琴 声,来换取一些救济,养活躯命。这样他一路风尘,辗转 了很多国土,最后到了妃子父王的国土。 国王有妙琴,就叫这盲人音乐家过来弹琴,他要听音 乐。他弹的音乐首先是赞叹从前先王的德行,最后变成了


六度集经讲记(二) 19

孤儿无亲的一种哀调。妃子能解得音乐,哽噎说:“我的 君子怎么沦落到这么穷困的地步啊?”国王说:“你在说 什么?”妃子就具体地陈述,她辞别父母说:“这就是妾 的命运,女人改姓是不忠贞的,我还是要跟从我这至孝的 君子。”她就是从前的太子妃,她知道这就是自己的丈夫。 太子妃的父母也很悲哀,于是妃子就带着太子返回国土。 王闻有妙琴者,呼而作之,形容憔悴顦顇,惟识其声, 王曰:汝是吾子法慧者乎?太子伏地哽噎。 国王听说有擅琴乐的,就叫过来奏乐。太子的面容很 憔悴瘦弱,国王没认出来,但听出了他的声音。国王就问: “你是我的儿子法慧吗?”太子便伏在地上哽噎。 王后宫人,举国巨细,莫不哀恸。妃本末陈之,王曰: 呜呼!女人不仁,犹粳饭之糅毒,佛教远之,不亦宜乎。 即收相国及嬖妾,以棘笞之,烊胶滴其疮中,熇即裂之, 为坑生埋矣。 国王后宫里的人,以及全国大大小小的人,都无不哀 恸。妃子就把始末经过向国王陈述,国王说:“唉呀!女 人的不仁慈,就像米饭里掺杂了毒药,佛教导要远离女人, 的确是这样啊!”然后就逮捕了相国和嬖妾,以棘鞭打, 又用沸腾的胶水滴在伤口上,皮肉爆裂开来,之后挖坑活 埋。 佛告诸比丘:太子宿命,尝卖白珠,彼妾时为富姓女,


20

六度集经讲记(二)

乘车行路。相国时为御者,呼卖珠童曰:视汝珠来。持珠 而不买,淫视言调,童子恚曰:不还吾珠,而为淫视,吾 鑿汝目。女及御者俱曰:棘笞、胶渧裂肉、生埋汝可乎? 佛告诉诸比丘:“要知道这有宿世一段因缘,都是由 业而感的。所以什么事并不是偶然,一定是有它的前因。 太子过去世曾经是一个卖白珠的童子,那位小妾当时是一 个富家女,乘着车行路,相国当时是她的车夫。她们在路 上遇到后,车夫就呼卖珠童子说:‘拿你的珠子过来看。’ 当时这个女人拿着珠子却不买,以淫欲心看着童子,还用 言语调戏他,童子嗔恚地说:‘你不还我的珠子,还这样 用色眼看我,我凿掉你的眼睛。’富家女和车夫都说: ‘用 棘刺鞭打你,用沸腾的胶水滴到你的裂肉里,活埋你可以 吗?’” 夫善恶已施,祸福自随,犹影之系形,恶熟罪成,如 响之应声,为恶欲其无殃,犹下种令不生矣。菩萨受佛净 戒,宁脱眼而死,不犯淫生也。 “所以善恶做过后,祸福就随身,就像影子跟定了形 体,等到恶业成熟、罪业成就时,就像回响应着声音一样。 做了恶,想不感受殃祸,就像下了种,想让不生果一样, 绝无此理。所以当时菩萨受佛净戒,宁可脱掉眼睛而死, 也不犯淫戒而生,他是这样舍命也要守戒的。” 尔时太子法慧者,我身是也。相国者,调达是。嬖妾


六度集经讲记(二) 21

者,调达妻是也。 “当时的太子法惠,就是我的前世;相国是提婆达多; 嬖妾是提婆达多的妻子。” 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菩萨坚定志愿行持持戒度无极的高行如是。 昔者菩萨兄弟三人,遭世枯旱,黎民相啖。俱行索食, 以济微命。经历山险,乏食有日。 从前菩萨兄弟三人,遭遇世上枯旱的年景,人民互相 吞吃,他们都出来求食,来济活微劣的性命。当时经历险 要的山路,已经有好多天没得饮食了。 两兄各云:以妇济命可乎?大兄先杀其妻,分为五分。 小弟仁恻,哀而不食。中兄复然,弟殊哽噎。两兄欲杀弟 妻,弟曰:杀彼全己,非佛仁道,吾不为也。将妻入山, 采果自供,处山历年。 当时两个兄长各自说:“干脆杀掉我们的媳妇来保全 性命吧?”大兄首先杀掉妻子,分成五份。小弟仁慈恻隐, 心里很哀伤,不肯吃。第二个兄长也杀掉了自己的妻子, 弟弟更加难过哽咽。两个兄长又想杀掉弟弟的妻子,弟弟 说: “杀他全己,不是诸佛的仁慈之道,我不会这样干的。” 于是弟弟就带着妻子入了山林,以采野果来维生,当时在 山里经历有年。


22

六度集经讲记(二)

山中有一跛人,妇与私通,谋杀其婿,诡曰:妾义当 劳养,而君为之。明日翼从,愿俱历苦。曰:山甚险阻, 尔无行也。三辞不从,遂便俱行。 山中有一个跛子,妇人跟他私通,就想谋杀丈夫,狡 诈地说道:“本来应当妾尽劳力来供养夫君,而这事却都 让夫君做了,明天我一定要跟着你,愿共同经历艰苦。” 丈夫说:“寻找食物不容易,山很高,又很危险,你还是 不要去吧!”三次劝说,她都不听,于是就一起上路觅野 果。 妇睹山高谷深,排婿落之。水边有神,神接令安。妇 喜得所,还跛共居。 他们一起爬上了山,妇人看到山很高,谷非常深,就 忽然间把丈夫推落下去。就快要没命的时候,水边有神, 接住了他的身体,让他安全地落到地上。媳妇把丈夫推下 山后暗自欢喜“这一回终于满愿了”,就回来跟跛子同居。 婿寻水行,睹商人焉,本末自陈。商人愍之,载至丰 国。其国王崩,又无太子,群臣相让,适无立者。令梵志 占行路之人,有应相者,立之为王。 再说丈夫寻着水路前行,见到一个商人,便向他讲述 了事情的前后经过。商人很怜愍他,就带着他到了一个富 裕的国家。国王刚好驾崩,没有太子,群臣相让,没有能 立的。就叫梵志去占行路之人,有具王相者,就立为国王。


六度集经讲记(二) 23

梵志睹菩萨,即曰:善哉!斯有道之君,可为兆民天 仁之覆矣。 梵志见到了菩萨,就说:“这是一位有道之君,可以 以仁慈覆盖天下的万民。” 群僚黎庶,挥泪欢喜,莫不称寿,奉载入宫,授以帝 位。 群僚黎民都挥泪欢喜,无不称寿,然后都来迎接他, 把他载入王宫,授以帝位。 即以四等养民,众邪之术,都废之矣。授以五戒,宣 布十善,率土持戒。于是天帝祐护其国,鬼妖奔迸,毒 气消歇,谷果丰熟。邻国化正,仇憾更亲,襁负云集。 再说,菩萨登了帝位后,以慈悲喜舍四平等心养育人 民,把各种邪术不正的法术都废弃了,传授五戒,宣布十 善的法道,使得全国人民都持戒、住在正行当中。于是天 帝释护佑其国,鬼怪无法存留,毒气消歇,境内五谷丰登, 瓜果成熟。将邻国也化邪转正,过去的仇敌变成了亲人, 人们背负着儿女拖家带口云集而来,归投其国。 妇婴其跛婿入国乞匃,陈昔将婿避世之难,今来归仁。 国人巨细,莫不雅奇,佥曰:贤妇可书矣。夫人曰:可重 赐也。王即亲妇问曰:识天子不?妇怖叩头。王为宫人本 末陈之。 再说妇人带着她跛脚的女婿进入菩萨的国境乞讨,陈


24

六度集经讲记(二)

述过去怎么带着女婿避难的事情,现在来归投仁王。国人 大大小小无不称奇,都说:“这是一个贤妇,她的善行应 该表彰、记载下来。”夫人说: “对这样的贤女人应当重赏。” 国王就亲自到妇人面前问:“你认识天子吗?”妇人抬头 一看,吓坏了,连忙叩头,这就是过去的丈夫。国王就向 宫里人陈述了事情的经过。 执正臣曰:斯可戮矣。王曰:诸佛以仁为三界上宝, 吾宁殒躯命,不去仁道也。夫人使人驱之出国,扫其足迹。 那些执正的大臣说: “应该杀掉这个坏女人。”国王说: “诸佛以仁慈作为三界上宝,我宁可损坏身命,也不去离 仁慈之道。”这就是菩萨持大乘戒的誓愿,宁可舍命也不 犯菩萨的戒律,也就是大仁慈之道,不舍一个众生,不损 害一个众生。于是夫人就叫人把这个坏女人驱逐出国,扫 掉她的足迹。 佛告鹙鹭子:王者,吾身是。跛人者,调达是。妇者, 好首是也。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佛告诉舍利子:“那位仁王是我的前世;跛脚人是调 达:那个媳妇是好首。” 菩萨执定坚志行持持戒度到达无极菩提之处的事迹 如此。 昔者菩萨,时为凡夫。博学佛经,深解罪福。众道医


六度集经讲记(二) 25

术,禽兽鸣啼,靡不具照。睹世愦浊,隐而不仕,尊尚佛 戒,惟正是从。 从前菩萨做凡夫时,博学佛经,深解罪福,各种世间 的道艺、医术、禽鸟的鸣叫声都无不精通、照了。所以菩 萨当时是一个博学聪慧的人,通达佛经,对于所谓的罪福 之道也有很深的信受和理解,世间的方术、技艺甚至禽鸟 的鸣叫声也都精通。 当时见到世间非常混乱、污浊,就隐居山林,不愿入 朝做官。并且崇尚佛戒,唯一以正道是从。也就是他平时 唯一地依从正道,而不做邪行,因为对于因果具深忍信的 缘故,知道这是人生唯一的道路。 处贫穷困,为商赁担。过水边饮,群乌众噪,商人心 惧,森然毛竖。菩萨笑之,饭已即去,还其本土。 他当时非常贫困,依靠给商人挑担子来过活。有一次 经过水边喝水的时候,乌鸦群突然噪鸣起来,商人心里很 害怕,连汗毛都竖起来了。菩萨就笑,吃完饭后就离开, 返回了本土。 顾其赁直曰:乌鸣尔笑,将有异乎? 回来后老板就问这个工人说:“乌鸦鸣叫的时候我见 到你在笑,是有什么特别的事吗?” 答曰:乌云,彼有白珠,其价甚重。汝杀取其珠,吾 欲食其肉,故笑之耳。


26

六度集经讲记(二)

当时的菩萨工人就说: “乌鸦在说: ‘他有白珠,价值 很贵重,你杀掉他,取走珠子,我来吃他的肉。’我听到 乌鸦这样说,就笑起来了。” 曰:尔不杀为乎?答曰:夫不睹佛经者,为滔天之恶, 而谓之无殃,斯为自欺矣。吾睹无上正真之典籍,观菩萨 之清仁,蜎飞蚑行蠕动之类,爱而不杀,草芥非己有,即 不取。夫好杀者不仁,好取者不清,吾前世为好取之秽, 今获其殃,处困陋之贫,为子赁客。今又犯之,种无量之 罪,非佛弟子矣。吾宁守道贫贱而死,不为无道富贵而生 也。 商人问道:“那你为什么没有杀我呢?” 当时菩萨工人就说:“你没看到佛经上说这是滔天的 罪行吗?如果认为没有殃过,那不是自欺吗?我看到无上 正真的教典,看到菩萨的情怀,是那么慈悲,对于蜎飞蠕 动的小动物们都慈爱不杀,小到像草芥子一样的东西,不 是自己所有就不取。好杀的不仁,好取的不清。我前世就 是因为有好取的污秽染著在心上,以这个业力现在就获了 殃祸,处在贫穷困陋当中,需要给你打工做仆人来养活自 己。现在如果我又犯,那要种无量的罪过,这不是佛弟子 所行。我宁可守道贫贱而死,也不肯无道富贵而活。” 货主曰:善哉!惟佛教真。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 是。


六度集经讲记(二) 27

货主说:“善哉!只有佛的教法最真实了,的确是真 理之教。” 菩萨执定志愿行持持戒到彼岸高行的事迹如上所说。 昔者菩萨,处世贫困,为商人赁,入海采利。船住不 行,商人巨细,靡不恐惧,请祷神祇,上下周旋。贫人惟 三自归,守戒不犯,悔过自责,日夜各三,慈心誓愿:十 方众生,莫有恐怖,如吾今日也。吾后得佛,当度斯类矣。 从前菩萨在世间非常贫困,给商人做工,入海采宝。 中途,船突然停住,无法前行。商队大大小小的人无不恐 惧,祈祷神祇,上上下下慌成一团。贫人的心却很安定, 他唯一三自归,守戒不犯,而且毁过自责:这都是我的恶 业才导致如此。他每天日夜各三次,慈心誓愿:“十方众 生不要有像我今天这样的恐怖。我将来成佛,一定度脱一 切众生类。” 乃至七日,船不移迈。海神讹与货主梦曰:汝弃贫人, 吾与汝去。货主得梦,怆然悼之,私密言议。 到了第七天,船还是无法移动。海神假装给货主托梦 说: “你舍掉这个穷人,我就让你走。”货主得了梦,醒来 很悲哀,就和商人们私底下秘密地商议。 贫人微察,具照所以,曰:无以吾一人之体,丧众命 也。货主作簰,给其糇粮,下著簰上,推簰远之。大鱼覆


28

六度集经讲记(二)

船,尽吞商人。 贫人在微细处已经察知了他们的做法,知道前后是在 干什么。就说:“不要因为我一人的身体而损失了大家的 性命。”货主就做了个小竹筏,给了他一些粮食。他从船 上下来,坐到竹筏上,一下子就被推到远处,这样他就漂 泊在大海里。随即就有大鱼颠覆了航船,吞没了所有的商 人。 贫人随风得岸,还其本土。九族欣怿:贫人以三自归, 五戒十善,奉斋忏悔,慈向众生,故得是福。 而贫人却随着海风的吹荡,一直飘到了岸边,返回了 故土。九族亲人都欣喜欢悦地说:“这个人是以三自归、 五戒十善、奉斋忏悔、以慈心为众生发愿,所以得到这样 的大福德。” 贫人者,我身是也。 贫人就是我的前世。 这里要看到菩萨当时在遭遇命难时的表现。 一是守归依戒,他不向其他的山神地祇作祈求,唯一 归命佛法僧三宝,他相信三宝才是无欺的救护处。 其次是守戒不犯,在这样的生命关头也坚定地执守菩 萨道心。 三是悔过自责,所有一切的过失都推到自己身上,都 是自己前世造恶所为,所以唯一要作忏悔。


六度集经讲记(二) 29

四是发大誓愿,纵然在生命危难之际,也不忘失菩提 心,在任何受苦处都愿代众生受苦,这就是菩萨的高洁操 守。当时在那样的生命危难之际,他想到的是十方的众生 不要有我这样的恐怖,并且以我的恐怖来代受十方一切众 生的恐怖,让他们远离生死的患难。再者,假使我成道, 一定要度脱一切众生。 就像这样,在生命危难之际,不忘三宝、不忘守戒、 不忘忏悔、不忘发大愿拯济众生,这就是菩萨的志愿、操 守,我们要学习的重点就在这里。 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菩萨执志行持持戒度无极的高行如此。 昔者菩萨,守戒隐居,不慕时荣。依荫四姓,为其守 墓。若有丧葬,辄展力助,丧主感焉,以宝惠之。所获多 少,辄还四姓。 从前菩萨守戒,过隐居生活,不羡慕荣耀。当时他靠 着一个富姓之家而过活,给他守墓。如果有人家办丧葬之 事,他就竭力地相助。丧主感动后,就以宝贝来惠施给他。 但无论获多少,他都交给四姓。 四姓曰:子展力致此宝,胡为相还? 主人觉得非常稀奇,就说道:“你竭力而为,感动了 丧主才有这些宝贝,你为什么每一次都要特意地给我


30

六度集经讲记(二)

呢?” 道士曰:吾守君野,彼葬君地。大义论之,宝即君有 也。 当时菩萨守忠义之道,他说:“我是给你守野地的, 他是选你的地面来安葬的,从大义来论,这都是因为你才 有的,所以宝贝应该归于你所有。”菩萨当时非常忠厚, 他不会认为这是我付出劳力才得到的,那个丧主都是给我 的,而是想到,因为主人你的恩惠,我才能以守墓地而得 到利益,他们才能够安葬亲人的遗体,都是因为你呀,所 以宝贝全部要给你的。 四姓叹曰:善哉,古之贤者,岂能踰子乎? 四姓非常感叹:“真是贤良啊!古代的贤者也没有能 超过你的呀!”因为他守着一颗忠心,结果得到的更多。 即择青衣中,有贤行兼华色者,给之为妻,分家财以 成其居。道士日进其行,高其德。 后来四姓就选择才女里面既有贤惠之行又有资色的 给他做妻子,之后又分了家产来给他成家立业。从此道士 日进其行,高其德,越来越增长他的道行和功德。 尔时贫道士者,吾身是也。妻者,裘夷是。 当时的贫道士就是我的前身,妻子是耶输陀罗。 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菩萨执定志愿行持持戒度的高行就像上面所说。


六度集经讲记(二) 31

这是讲到他守定“忠义”二字,也就是他是非常清的, 不贪慕财利,总是以道义为重,因此他得了更大的果报。 因此一心守戒、守正道、守忠义之道,是我们所效仿之处。 昔者菩萨,身为凡人,归命三尊,守戒不亏。与舅俱 行,衒卖自济,之彼异国。 从前菩萨做凡人时,归命三宝,守戒不亏。和舅舅一 起以贩卖来自活,就到外国去经商。 舅先渡水,止独母家。家有幼女,女启母曰:后有澡 盘,可从商人易白珠也。母顺女意,以示商人。以刀刮视, 照其真宝,佯投地曰:污吾手矣。即出进路,母子耻焉。 舅舅先渡水,在一个寡母家休歇。家里有个幼女对母 亲说: “我们后面有个澡盘,可以跟商人换白珠。”母亲听 了她的意思,就给商人看。舅舅很狡猾,用刀刮开来看, 看到这是真宝,却假装投地说: “这种假货玷污了我的手。” 然后他就出门进路了,当时母女俩都感觉很羞耻。 童子后至,女重请珠,母曰:前事之耻,可为今戒也。 女曰:观此童儒,有仁人之相,非前贪残矣。又以示之。 后来童子又到她家留宿,女儿再次向母亲启白。母亲 说:“前面就很羞耻了,可以做现在的警戒,还是不要了 吧!”女儿说: “观这童儒有仁人的德相,不是前面的贪残 之相。”结果母亲又把澡盘展示给童子看。


32

六度集经讲记(二)

童儒曰:斯紫磨金也,尽吾货易之可乎?母曰:诺。 童子曰:匃吾金钱二枚,以雇渡耶。 童子说: “这是紫磨真金啊,用我所有的货物来换它, 可以吗?”老母说:“可以。”童子说:“还请布施给我金 钱两枚,好雇人过渡。” 舅寻还曰:今以少珠惠汝,取属盘来。母曰:有良童 子,尽以名珠,雇吾金盘,犹谢其贱矣。尔不急去,且加 尔杖。 再说舅舅狡猾地假装走了以后,又回来说:“现在我 用少许的珠子惠施给你,把你的澡盘拿过来。”老母说: “有 一个贤良的童子,用他所有的名珠换了我的金盘,还感谢 说他给的少。你还不快点走,要吃棒吗?” 舅至水边,蹋地呼曰:还吾宝来。性急椎胸,吐血而 死。 舅父特别贪财,于是急急忙忙地赶到水边,看到童子 要过去的时候,他踏着地呼叫说: “你还我的宝贝来。”因 为他当时性急捶胸,结果吐血而死。 甥还其金,已睹殒矣。哽噎曰:贪乃至于丧身乎。 再说童子回来还金子,见到舅父已死,哽噎地说到: “以贪心竟然能导致丧身吗?” 菩萨守信以获宝,调达贪欺以丧身。童子者,吾身也。 舅者,调达是。


六度集经讲记(二) 33

菩萨守信而获得珍宝,调达贪欺丧失身命。那时的童 子就是我的前世;舅父是提婆达多。 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菩萨执定志愿行持持戒到彼岸高行的事迹如是。 这里要看到世尊过去世守持信义之道的高行。所谓的 信,是不欺人,守住诚实。而舅父当时因为贪财,行了欺 诈之道,从而导致丧身殒命。所以在任何时处都要守住 “信”字,这“信”就是无诳,诚实之道。 昔者菩萨,无数劫时,兄弟资货,求利养亲,之于异 国。令弟以珠,献其国王。王睹弟颜华,欣然可之,以女 许焉,求珠千万。 从前菩萨无数劫时,兄弟俩以出外经商来养活双亲, 他们来到了外国,哥哥让弟弟把珠子拿去献给国王看。国 王看到弟弟丰华正茂,就欣然答应买下,而且把女儿也许 配给他,以此索要千万数的宝珠。 弟还告兄,兄追之王所。王又睹兄容貌堂堂,言辄圣 典,雅相难齐。王重嘉焉,转女许之。 弟弟回来告诉兄长,兄长就又追到国王那里。国王又 看到兄长相貌堂堂,一出语就是圣典,言辞文雅,少有人 能比,国王就再次嘉奖,想把公主转而许配给他。 女情逸豫,兄心存曰:婿伯即父,叔妻即子。斯有父


34

六度集经讲记(二)

子之亲,岂有嫁娶之道乎?斯王处人君之尊,而为禽兽之 行。即引弟退。 当时这个公主的心更偏向于嫁给兄长。但是兄长心存 正念说: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丈夫的兄长等于是父亲;对 于男人来说,弟弟的妻子如同女儿,既然有父子之亲,哪 里可以再作婚嫁之道呢?这个国王虽然处于人君的尊位, 却做禽兽的行为,我们不能这么干。于是兄长就带着弟弟 回去了。 女登台望曰:吾为魅蠱,食兄肝可乎? 因为当时公主对兄长起了爱意,见他不肯娶自己,于 是由爱转恨。她登上高台,看着他们走远,就说道:“我 即使做个鬼魅之虫,也要吃你的肝脏。”就这样发了恶愿。 辗转生死,兄为猕猴,女与弟俱为鳖。鳖妻有疾,思 食猕猴肝,雄行求焉。 再说,往后他们就辗转于生死,兄弟投生做了猕猴, 而公主和弟弟转生为鳖,成了鳖夫妻,鳖妻有病,一心想 着要吃猕猴的肝,雄鳖就出去寻找。 睹猕猴下饮,鳖曰:尔尝睹乐乎?答曰:未也。曰: 吾舍有妙乐,尔欲观乎?曰:然。鳖曰:尔升吾背,将尔 观矣。升背随焉。 它看到猕猴下树来饮水,就说:“你听过妙乐吗?” 说:“没听过啊!”雄鳖说:“我的家舍里有美妙的音乐,


六度集经讲记(二) 35

你想去观听吗?”说: “可以啊!”往古时候动物对话,很 是可爱。鳖说:“你现在升在我背上,我带你去观听,到 我那音乐厅里去观赏世界级的音乐好吗?”它说: “好啊!” 于是就爬到鳖的背上,随它游走。 半溪,鳖曰:吾妻思食尔肝,水中何乐之有乎?猕猴 心恧然曰:夫戒,守善之常也,权济难之大矣。曰:尔不 早云?吾以肝悬彼树上。鳖信而还。 游到半路上的时候,鳖说:“其实是我妻子想吃你的 肝,水里哪里有什么音乐呢?”猕猴这个时候一惊,心想: 戒是守善之常,权是济难之大。它当时很有智慧,我们持 戒就是恒时要守善道,但是也不要守死了,权是要济难的 一个方法,就是还是要懂得权巧方便。所以它那个时候就 要打妄语的意思了,但是这个不是真实的妄语,是叫做权 巧智慧。然后就说:“你怎么不早说?我把肝悬在那棵树 上了。”鳖也很傻,竟然相信了。它以为骗到了猕猴,结 果猕猴反过来骗他。它就说: “那我们赶紧回去拿吧。”就 又游回来。 猕猴上岸曰:死鳖虫!岂有腹中肝而当悬树者乎? 猕猴上了岸,就说:“死鳖虫!哪里有腹中的肝悬挂 在外面树上的道理呢?你真是很愚蠢啊!” 佛告诸比丘:兄者,即吾身是也。常执贞净,终不犯 淫乱。毕宿余殃,堕猕猴中。弟及王女,俱受鳖身。雄者,


36

六度集经讲记(二)

调达是。雌者,调达妻是。 佛告诉诸比丘: “兄长是我的前世,常常持贞净之行, 终究不犯淫乱,那一世是为了了结宿世的殃业,才堕在猕 猴中。弟弟以及王女都受了鳖身,雄的是提婆达多,雌的 是提婆达多的妻子。” 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菩萨执定志愿行持持戒到彼岸的高行如上所说。 这就是当时守不淫乱戒,照一般的人看,这是求之不 得的事,但是菩萨守正,因为已经事先许配给弟弟了,不 能够再去娶弟弟的妻子。这就是说他守忠贞,在持邪淫的 净戒上纵然舍命也不犯,再多的好处也不违犯,这说明他 把道心看得比一切都重,这叫执志守贞。 昔者菩萨,乘船渡海,采宝济乏。海边有城,苑园备 有。华女临渚,要其辈曰:斯国丰沃,珍宝恣求,可屈入 城,观民有无。 过去菩萨乘船渡海,到海里的宝洲采宝,想救济贫乏。 海边有一座城市,各种美妙的园林应有尽有。当时那些如 花的妙女走到海岛边上,对商人辈说:“我们的国家非常 富裕,物产特别丰盛,珍宝可以任意希求,你们可以屈驾 入到城市中,看看人民的风情如何。” 商人信从,鬼魅厌惑,遂留与居,积年有五。


六度集经讲记(二) 37

商人信从了她们,入了城市,结果就被这些鬼魅所迷 惑,留下来跟她们同居,前后过了有五年。 菩萨感思二亲本土,出城登山,四顾远望。睹一铁城, 中有丈夫,首戴天冠,俨然恭坐。谓菩萨曰:尔等惑乎? 以魑魅为妻。捐尔二亲九族之厚,为鬼所吞,岂不惑哉? 尔等无寐,察其真谚矣。方有神马,翔兹济众,可附旋居, 全尔身命。若恋蠱妻,死入斯城,众毒普加,悔将无救。 有一天菩萨思念父母和故乡,就出城登山,四顾远望。 只见一座铁城,里面有位大丈夫,头上戴着天冠,正襟危 坐,对菩萨说:“你们何等迷惑?竟以魑魅邪鬼为妻。捐 弃父母双亲和九族之后,被鬼所吞,岂不迷谬?你们不要 睡着了,去查查真伪吧!到时候有神马前来,可以救济大 家,骑在马背上就能够回归本土,保全性命。如果还恋著 蠱魅之妻,那就会死在这个城市里,遭到各种毒害,到时 候后悔无及,没有能救援的。” 菩萨承命,讹寐察之。睹真如云,厥心惧焉。明日密 相告等人,佥然各伺,睹妻变为狐体,竞争食人,靡不怃 然,曰:吾等死矣。相惊备豫,懈即丧矣。 菩萨承命,就假装睡着了,私自查看,果然如此,心 里特别害怕。第二天秘密地转告给同辈人,让大家都回去 私自查看。结果都发现,妻子变成了狐鬼之体,竞相吃人, 没有一个不害怕胆怯,说: “我们死定了。”互相心惊胆颤,


38

六度集经讲记(二)

时时防备,生怕一旦松懈,就被狐鬼吃掉。 马王臻曰:孰有离居,心怀所亲,疾来赴兹,吾将济 尔。 这时马王前来说道:“有哪个心怀双亲,想离开此地 的?赶快骑在我背上,我可以救济你们。” 商人喜曰:斯必天也,群驰归命。 当时商人们欢喜地说: “这一定是天命。”大家就纷纷 奔到马王的背上,归投返乡。 妻即抱子寻迹,哀恸其辞曰:怨呼皇天,为妻累载, 今以为鬼。哀声伤情,辞诣王所,厥云如上:今者惶惶, 无由自持,惟愿大王,哀理妾情。 当时那些狐狸妻子抱着孩子,循着足迹,非常哀恸地 说道:“天呐!天呐!做了几年的妻子,现在竟然被误认 为是鬼。”她们当时哀声伤情,到国王那里去说辞,都像 前面这样说:“我们现在惶惶不安,没办法过生活,唯愿 大王以慈愍心来料理妾等的心情。” 王召菩萨问其所由,即以所睹,本末陈之。王睹色美, 疾遣婿去,内之后宫,为其淫荒,国政纷乱。鬼化为狐, 日行食人,为害兹甚,王不觉矣。 当时国王就召来菩萨等人,问他们前后的原由,菩萨 就把一向的所见都告诉给了国王。国王当时被狐狸的美色 所迷,很快就把这些丈夫们都打发出去了。然后把这些狐


六度集经讲记(二) 39

鬼全部收在深宫里,来满足他的淫欲。结果他被狐鬼所迷, 国政荒乱。这些鬼化为狐狸,每天都要出去吃人,造成很 大的危害,但是国王却没有觉察。 后各命终,生死轮转。菩萨积德,遂得为佛。狐鬼魂 灵,化生梵志家,有绝妙之色。 后来各自都死掉了,在生死里轮转。菩萨因为积德行 仁,终致成佛。那些狐鬼魂灵,化身在梵志家。这些妖怪 类往往生来有绝妙之色,这也是业感稀奇之处。 佛时于作法县求食,食毕出城坐树下。梵志睹佛相好, 容色紫金,项有日光,若星中月。睹佛若此,其喜无量。 归白儿母:吾女获婿,其为世雄,疾以名服,具世诸好。 梵志家室,携女贡之。 佛当时在作法县求到饮食,饭食完毕后,就出了城市, 坐在树下。梵志看到佛容颜相好,呈紫金色,颈项有日光, 就像星中之月。见到佛有如此相好,他欢喜无量,回来就 对孩子的母亲说:“我们的女儿得到夫婿了,这是世间之 雄。赶紧以华贵的美服作装饰,好好地打扮一下。”于是 梵志家室,带着女儿要来贡献给佛。 道睹足迹,妻曰:斯无欲之神雄,岂以淫邪乱其志乎? 父曰:吾女国之上华,胡高德而不回耶? 道路上见到佛所走的行迹,妻子就说:“这是无欲的 神雄,怎么能以淫乱坏其志愿呢?”老梵志说:“我们女


40

六度集经讲记(二)

儿是倾城之色,哪里有高德见到这样的美色而不回心的 呢?” 妻即颂其义曰:淫者曳足行,多恚敛指步,愚者足筑 地。斯迹天人尊,无自辱也。 这妻子还是有些智慧,她就以一个偈颂来表达她的看 法。她说:“贪嗔痴三类人各自的脚印是不同的,淫欲者 走的路总是摇荡而行,多嗔恚者的步伐叫敛指步,而愚痴 暗钝人的脚印会筑在地上,陷得很深,而现在的脚印是属 于天人世尊的,我们不要自招羞辱。” 父曰:尔薄智也,戾而行矣。以女献焉。 但是这个老婆罗门特别顽固,他说:“你是愚蠢,没 有智慧的,还是赶紧走吧!”就这样还是想把女儿献给世 尊。 世尊告曰:第六魔天,献吾三女,变为老鬼。今尔屎 囊,又来何为? 世尊说:“第六魔天献给我三个魔女,结果都变成了 老妖鬼,现在这个装屎的皮囊又献过来干什么?” 梵志恧然,妻重耻之。 当时梵志就很羞惭,妻子也感觉非常地耻辱,没有颜 面。 时有除馑,进稽首曰:愿以惠余。 当时有个比丘,上前顶礼说: “愿佛送给我。”他依旧


六度集经讲记(二) 41

还是个好色之徒。 世尊戒曰:尔昔为王,女时为鬼,以色诳尔,吞尽尔 民,尔不厌乎?除馑耻焉,退禅获定,得沟港道。 这一切都是因缘,都是由于过去的一段邪情所致。如 果没有佛给我们开示,我们就不知道前因后果,还认为是 偶然事件,其实丝毫也不是偶然。 当时世尊就开示往昔的因缘: “你啊过去就是那个王, 这个妖女过去就是狐鬼。她以美色诳骗了你,吞吃了你的 国民,你到现在还不厌离吗?”经佛这么一点拨,这位比 丘感觉很羞耻,他就退后修禅得定,证得了初果罗汉。 佛告鹙鹭子:菩萨自受城中人戒已,旋家归命三尊, 自誓辞云:时当死死,不复犯如来应仪正真觉清净重戒。 积戒弘多,佛道遂成。 佛告诉舍利子:“那位菩萨自从受了城中人的戒后很 快返家,之后就归命三宝,自己发誓说: ‘即使我要死掉, 也不再犯如来正等觉所制定的清净重戒。’以后他积累的 戒行越来越多,持得越来越清净,就从这里走到了佛道。” 尔时长者,吾身是也。王者,今比丘是。鬼者,梵志 女是。城中天人者,鹙鹭子是。 佛说:“当时的商主,就是我的前世;国王是今天这 位比丘;狐鬼是今天梵志的女儿;城中的天人是舍利子的 前世。”


42

六度集经讲记(二)

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菩萨执定志愿行持持戒度彼岸的高行如前所说。 也就是的确菩萨在那一世里觉悟过来,认为贪爱女色 就会落到这般下场,所以他回来以后就开始归依三宝,走 清净的道路,唯一地以法道为从,即使死了,也不犯如来 所制定的清净戒律。这样执定了志操以后,他修习戒行越 来越好、越来越深,结果从这里走到了无上菩提的果位。 我们也应当这样开始建立誓愿,一定要走持戒波罗蜜的大 道。 太子慕魄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闻物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诸 沙门:往昔有国,名波罗奈。王有太子,名曰慕魄。生有 无穷之明,过去现在未来众事,其智无碍,端正晖光,犹 星中月。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时佛告 诉诸沙门:往昔有个国家叫波罗奈,国王有太子叫做慕魄, 生来就有无穷的光明,对于过去、现在、未来的很多事情 都能无碍地照知,端正晖光,有如星中之月。 王惟有一子,国无不爱,而年十三,闭口不言,有若 喑人。王后忧焉,呼诸梵志,问其所由。对曰:斯为不祥 也,端正不言,何益大王?后宫无嗣,岂非彼害哉?王宜


六度集经讲记(二) 43

生埋之,必有贵嗣。 国王只有这一个孩子,国人无不爱戴,但是长到十三 岁,还是闭口不说话,就像哑巴一样。国王后来很担忧, 叫来梵志询问是什么原因。梵志说:“这是不祥之兆,相 貌端正却不会说话,对大王有何利益?后宫没有子嗣,岂 不是他所害?国王应当活埋他,一定会有后嗣。”意思就 是,这是一个妖孽之兆。 王即恧然,入与后议,后逮宫人,靡不哀恸,嗟曰: 奈何太子禄薄,生获斯殃。哀者塞路,犹有大丧。具著宝 服,以付丧夫,丧夫夺其名服,都共为冢。 国王当时感觉很羞惭,就入到深宫和王后计议,王后 和宫人无不哀伤,叹息地说:“太子怎么这么福薄?生来 获此殃祸。”当时人群悲哀,塞满了道路,就好像是要出 大丧一样。当时就让太子穿好宝服,交给了丧夫(也就是 要执行活埋的那些人)。丧夫夺掉了他的名服,共同做了 一个坟墓。 慕魄惟曰:王逮国人,信吾真喑。即默敛衣,入水净 浴,以香涂身,具著宝服,临圹呼曰:尔等胡为?答曰: 太子喑聋,为国之害,王命生埋,冀生贤嗣。曰:吾即慕 魄矣。 慕魄心想:国王和国人都相信我是真哑。他就默默地 收了衣服,入水洗浴,用香涂身,穿好宝服后,就走到丧


44

六度集经讲记(二)

夫挖的坟旁边,说道: “你们想干什么?”回答说: “太子 聋哑,是国家之害,国王命令我们把他活埋,希望能够生 出贤善的后代。”太子说:“我就是慕魄啊!” 丧夫视车,霍然空虚,观其形容,曜曜有光,草野遐 迩,犹日之明,圣灵巨势,神动灵祇。丧夫巨细,靡不慑 惊,两两相视,颜貌黄青,言成文章,靡不畏焉,仰天而 曰:太子灵德,乃之于斯乎!即叩头陈曰:愿旋宁王,令 众不嗟。太子曰:尔疾启王,云吾能言。 丧夫看到车子霍然空虚,没了人,知道他就是太子, 见到他的容颜奕奕有光,在荒野很广阔的地带就像日月那 般明朗,有好大的圣灵威势,这种神光震动了灵祇。那些 丧夫大大小小无不惊慑,两两相看,脸色变得青黄,看到 太子出言成章,无不害怕,仰天说道:“太子竟然有如此 的神德灵异!”就磕头陈谢说: “愿太子赶紧返回,以安国 王的心,也让大众不再哀叹。”太子说: “你们可以赶紧回 去,启白国王说我能说话了。” 人即驰闻,王后兆民,甚怪所以,心欢称善,靡不悦 豫。车驰人奔,殷填塞路。慕魄曰:吾获为沙门,虚静之 行,不亦善乎?意始如之。帝释即化为苑池树木,非世所 睹,即去众宝,衣化为袈裟。 当时丧夫赶紧驰奔回来,启奏国王。国王、王后以及 成千上万的人,都很惊奇:事情怎么是这样?心里都感叹:


六度集经讲记(二) 45

“好啊好啊!这回好了。”无不心情悦愉。当时人奔车驰, 填满了道路,都争相来看这个奇迹。当时慕魄说:“我去 做沙门,行持寂静之行,不是很好吗?这样才满我的愿。” 帝释当即变化园苑树木,不是世间的景象,去掉了太子身 上的各种珍宝,把衣服化成袈裟。 王到已,太子五体投地,稽首如礼,王即就坐。闻其 言声,光影威灵,二仪为动,王喜喻曰:吾有尔来,举国 敬爱,当嗣天位,为民父母。 当时国王到来,太子五体投地,按照礼仪稽首后,国 王就让他就座。听到他的声音,光影威灵,这个世上的男 女都会为之震动。国王非常欢喜,宽慰地说道:“我有了 你,使全国人都敬爱。你应当继承天位,成为万民的父母。” 对曰:惟愿大王,哀采微言。吾昔尝为斯国王,名曰 须念,处国临民二十五年,身奉十善,育民以慈。鞭杖众 兵,都息不行。囹圄无系囚,路无怨嗟声,惠施流布,润 无不周。但以出游,翼从甚众,导臣驰除,黎庶惶惧。终 入太山,烧煮割裂,积六万年,求死不得,呼嗟无救。 慕魄说:“唯愿大王慈悲采纳我的微言,我过去世曾 经做过国王,叫做须念王,那个时候在国内统治人民二十 五年。身体奉行十善,以慈心养育人民。当时国家中各种 鞭杖、兵器都止息不行,监狱里没有系囚,路上没有怨尤 声,以慈悲心恩惠全国境内的人民。但有一次因为出游,


46

六度集经讲记(二)

跟随的翼从很多,导臣便奔驰在前,驱逐两边的人民,使 得人民非常惊慌恐惧。以此恶业,令我最终堕入太山地狱, 被烧煮割裂达六万年之久,求死不得,呼叫无救。” 当尔之时,内有九亲,表有臣民,资财亿载,众乐无 极,宁知吾入太山地狱,烧煮众痛无极之苦乎?生存之荣, 妻子臣民,孰能分取诸苦去乎?惟彼诸毒,其为无量。每 壹忆之,心怛骨楚,身为虚汗,毛为寒竖。言往祸来殃, 追影寻身,虽欲发言,惧复获咎,太山之苦,难可再更。 是以缩舌,都欲无言,始十三年。 “在那个时候,虽然我内有九亲,外有臣民,资财巨 亿,享有无极的欲乐,但是哪里有人知道我入了太山地狱, 身体被烧煮,感受无限的苦痛啊?那些生存的荣耀、妻子、 王子、臣民百姓,谁能为我分取一点点痛苦呢?只能独自 承受各种业的苦毒,无限无量。每每一想起这些的时候我 都心胆颤裂,痛至骨髓,身体流出虚汗,汗毛都竖起来。 所以一想到所谓的往祸来殃,如影子跟定身形一样,虽然 想说话,但害怕再获殃咎、再次感受太山之苦,因此我就 缩紧舌头,不敢说话。其实我不是喑哑,只是一直止语, 达十三年。” 而妖导师,令王生埋,吾惧大王获太山之咎,势复一 言耳。今欲为沙门,守无欲之行,睹众祸之门,不复为王 矣,愿无怪焉。


六度集经讲记(二) 47

“但那些妖邪的导师出鬼主意,让国王来生埋我,我 害怕父王此举会招致太山地狱的殃咎,因此势必要再说一 句话。现在我想做沙门,守无欲的道行。因为我已经看到 了众祸之门,不想再做国王了。做国王只会造下无数的祸 殃,业力实在可怕,因此我只想一心出离修道,愿父王不 要怪罪于我。” 王曰:尔为令君,行高德尊,率民以道。过犹丝发, 非人所忆,以之获罪,酷裂乃如之耶?如吾今为人主,从 心所欲,不奉正法,终当何之乎?即听学道。 国王说:“你当时是一位仁君,行为高尚,有很尊贵 的道德,以十善之道来率领人民,过失只是人们都想不起 来的那么一丝发,却要以此感受这样残酷裂身的大罪罚。 那么像我今天做人主,做什么都是随心所欲,不奉持正法, 我的结局又当如何呢?太可怕了!”于是就听许太子出家 学道。 王还治国,以正不邪,遂致丰乐。慕魄即自陈情绝欲, 志进道真,遂至得佛。广说景模,拯济众生,以至灭度。 国王回返之后,就开始战战兢兢,以正法治国,不做 邪曲之事,最终使得国家丰盛快乐。再说,慕魄自己陈情 后绝离世上的欲求,也就是去离、断绝世间一切的荣华富 贵、权势等,一心修出离之行。他有宿命通,知道过去世 的情形,知道贪求这世上的任何法都是恶趣之因,实在太


48

六度集经讲记(二)

可怕。的确这世上的荣华五欲都是虚假的,一旦贪著,就 会堕落。由于他害怕轮回的缘故,所以一心向往出离,希 求解脱,这样不断地在道上增进,终于证入真如,得成正 觉。然后为众生广说成道的法要,这叫景模,是一代教法 的弘规,能够引导迷失的心逐渐入于正道,以至于得到解 脱和成佛,这就是一代时教。 佛告诸比丘:时慕魄者,吾身是也。父王者,今白净 王是也。母者,吾母今舍妙是也。 佛告诉诸比丘:“当时的慕魄,就是我的前世;父王 是今天的白净王;母亲是今天的摩耶夫人。” 夫荣色邪乐者,烧身之炉矣。清净澹泊,无患之家矣。 若欲免难离罪者,无失佛教也。为道虽苦,犹胜处于三涂。 为人即远贫窭,不处八难矣。学道之志,当如佛行也。欲 获缘一觉应真灭度者,取之可得。 荣耀、声色、五欲等的邪乐,是焚烧自身的火炉,一 旦陷入其中,由此而造很多罪,就会把自己烧毁。清净淡 泊,离开名利声色的诸欲,就处在恬淡、无有忧患的清净 之家了。如果想免除患难、远离罪染,那就不能忘失诸佛 的圣教,为道虽然一时勤苦,但比处在三涂中受苦强多了, 以后做人就能远离贫困,不处在八无暇的状态中,以为道 会积聚起很多正法的因缘,会越来越顺利。学道的志愿应 当像佛一样来行,也就是为着成就无上菩提的大道,就应


六度集经讲记(二) 49

当忍苦修行。 这样就是所谓淡泊明志,一切声色五欲都能舍得下, 能耐得住寂寞,就表明一心清高,寻求无上道的志愿。想 要得到声闻缘觉灭度一切苦厄的涅槃果位,也是取之就可 得的。因此,为道虽一时勤苦,却能得永远的大乐。 佛说经竟,诸沙门莫不欢喜,稽首作礼。 佛讲经完毕,沙门众无不欢喜,向佛顶礼。 弥兰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诸沙门闲 居深惟:世人习邪乐欲,自始至终,无厌五乐者也。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时诸沙 门闲居深自思维:世上的人都是习邪乐欲,从始至终都没 有厌离五欲的人。 何谓五乐?眼色、耳声、鼻香、口味、身细滑。夫斯 五欲,至其命终,岂有厌者乎? 是哪五种欲乐呢?就是眼贪色、耳贪声、鼻贪香、口 贪味、身贪细滑。这就是五欲,一直到死,哪里有厌离的? 就像今天的人们都是贪著感官享受,从生至死,没有 生厌离心的。人们都说: “这么美好,为什么要生厌离呢?” 岂不知这正是魔鬼的幻术,引诱人心流荡在五欲当中,造 尽恶业,由此流落到生死里,我们就是这样沉沦迷失的。


50

六度集经讲记(二)

日中之后,俱诣佛所,稽首佛足,退立白言:吾等世 尊,惟世愚者,惑于五欲,至厥命终,岂有厌者不? 中午吃完饭以后,这些比丘们都来到佛这里,顶礼佛 足,退立一面,然后向佛请问:“世尊,世上的愚人都是 被五欲迷惑,一直到死哪里有厌离呢?” 佛告之曰:睹世无足于彼五乐矣。昔有五百商人,入 海采利。中有智者,名曰弥兰,为众师御。海有神鱼,其 名摩竭,触败其船,众皆丧身。 佛说:看世上的人都是在五欲上贪得无厌,从来没有 满足。我想起过去五百商人入海采宝,中间有个智者叫弥 兰,他是众人的导师。海上有神鱼,叫摩竭陀。这个摩竭 陀大鱼,触翻了船只,结果众商人全部丧身。 弥兰骑板,仅而获免。风漂附岸,地名鼻摩。登岸周 旋,庶自酥息。 只有弥兰骑着船板,获免于难。当时风漂着船板,逐 渐地漂到了岸边,此地叫鼻摩。商主遂得以登岸,他到处 行走,想寻得一个安息之处。 睹一小径,寻之而进,遥见银城,树木茂盛,间有浴 池,周旋四表甘水绕之。有四美人,容齐天女,奉迎之曰: 经涉巨海,厥劳多矣,善贺吉臻。今斯银城,其中众宝, 黄金、白银、水精、琉璃、珊瑚、琥珀、砗磲为殿。妾等 四女,给仁使役,晚息夙兴,惟命所之,愿无他游。


六度集经讲记(二) 51

忽然间看到有一条小路,他就沿着路走过去,越走越 里的时候,远远见到前方有一座银城,树木参天,郁郁葱 葱,里面间杂着很多浴池,周围都有甘露水围绕。有四个 美人,容颜如同天女般亮丽,前来奉迎说:“您经历了大 海航行,肯定很辛劳,善贺吉祥。现在这银城当中有以众 宝做成的宫殿,如金银、水精、琉璃、珊瑚、琥珀、砗磲 等。妾等四女来服侍仁者,任您随意使唤,我们愿服侍您 晚间休息和早上起床,一切都听命您的吩咐,愿您住下来, 不要去往别的地方。” 弥兰入城,升七宝殿,欢娱从欲,愿无不有。处中千 余年,弥兰惟曰:斯诸玉女,不令吾迈,其有缘乎?伺四 女寝,窃疾亡去。 弥兰进了城市,升了七宝殿,就过着五欲的生活,非 常地享乐欢愉,随心所欲。在这里待了一千多年,弥兰心 想:这些玉女不让我出去,有什么原因呢?于是他就窥伺 四女寝卧后,很快地逃离而去。 遥睹金城,有八玉女,迎辞如上。玉女华容,又踰四 人。城中宝殿,名曰屑末,明月真珠诸宝踰前。寿数千万 岁,又疑:八女不令吾迈,其有由乎?伺其卧,窃疾亡去。 再说,导师弥兰又上路了,他一路走去,远远地见到 前方有座金城,出来了八个亮丽的玉女,迎接说辞如同上 面。这些玉女的花颜容貌超过了前面的四个美人。城中的


52

六度集经讲记(二)

宝殿,叫做屑末殿,有明月真珠,各种妙宝都超越从前。 弥兰在这里过着极度的五欲生活,一晃就是几千万年。当 时他心里又怀疑:这八个玉女不让我出去,有什么原因 呢?等待玉女睡卧后,他又私下里赶紧逃离。 又睹水精城,有十六玉女,出迎之矣,其辞如上。要 将入城,升七宝殿,城殿众宝玉女光华踰前。居中岁数, 又数千万,意不厌足,又伺诸女卧,出亡去。 再说,弥兰上路后又见前方有一座水精城,十六位玉 女出来迎接,也像前面一样说到:“您路上辛苦,愿留在 这里过美好的生活,不要去往别的地方。”就像这样,又 把弥兰带入城市,升入七宝宫殿。这座水精城的宫殿、众 多妙宝以及殿中的玉女光颜容华更胜前者。弥兰在这里过 了数千万年的生活,心意无有满足。所以人有再好的五欲 也不满足,享受了过后就那么回事。他等待诸女卧下后, 就又溜出去了。 这就要知道不要盼望升天或者过什么神仙日子,过完 了以后就是那么回事,就如同吃到最好的肉以后,也觉得 没味一样。 复睹琉璃宝城,光曜奕奕,有三十二女,出迎跪拜, 虔辞如上。要请入城,升七宝殿,殿名郁单,其中众宝伎 乐甘食女色踰前。处中久长,年数如上,又伺诸女卧,出 亡去。


六度集经讲记(二) 53

再说,弥兰上路后又见到前方有一座琉璃宝城,不断 地闪着奕奕的光辉,有三十二个亮丽的玉女出来迎接,非 常恭顺跪拜着迎请,说: “君一路辛劳跋涉,请留在此地, 我们愿早晚服侍您……,愿您不要前往他处。”这样弥兰 又应玉女之请,入了城池,升上了七宝殿。此殿叫做郁单 殿,其中的众宝、音乐、美食、女色都超过了从前。弥兰 在这里一呆又是数千万年,然而他的心还是不满足,还是 想走,等到那些玉女睡卧的时候,他又悄悄地溜走,踏上 了新的征程。 遥睹铁城,莫无迎者,弥兰惟曰:银城四女,金城有 八,水精十六,琉璃三十二,玉女光世,修虔相迎,今不 迎者,将以贵故乎? 再说弥兰离开了琉璃城后,又不断地前行,远远看到 一座铁城,这次没有人出来迎接。弥兰心想:银城有四个 玉女,金城有八个玉女,水精城有十六个玉女,琉璃城有 三十二个玉女,都是倾城之色,很虔诚地出来迎接,现在 不来迎接,是不是这座城市很贵重啊? 周城一匝,有鬼开门。弥兰入城,即见其鬼。鬼名俱 引,铁轮烔然,走其头上。守罪人鬼,取彼头轮,著弥兰 头上,脑流身燋。 弥兰就绕城一圈,想进去,这时有个鬼打开了城门。 弥兰进去后,就见到一个叫俱引的鬼,并且有一个烈火炽


54

六度集经讲记(二)

燃的铁轮飞速地在他头上旋转。这时看守罪人的鬼卒,就 把这个头轮放到了弥兰的头上,结果脑浆流出,身体焦烂。 弥兰流泪曰:自四之八,自八之十六,自十六之三十 二,处荣屑末殿、郁单殿,吾以无足之行,故获斯矣,何 当离斯患乎? 弥兰流着泪说: “我从四个玉女到八个,又到十六个, 到三十二个,我处在那样尊荣、充满荣华富贵欲乐的屑末 殿、郁单殿里,还不知满足。我是以贪得无厌的行径,才 招致这样的殃祸,我怎么才能脱离这个苦患呢?” 守鬼答曰:其年之数,如子来久,子免斯殃矣。火轮 处弥兰头上六亿岁,乃免之矣。 守鬼说:“呆在这里的年数,就像你来得那么久,要 经历那么长的时间,你才能够免除这个殃祸。”当时火轮 一直在弥兰的头上旋转,像这样感受了六亿年的苦楚,他 才得以脱免。 佛语诸沙门:弥兰者,吾身是也。所以然者,未奉三 尊时,愚惑信邪。母沐浴,著新衣卧,吾蹈母首,故太山 以火轮轹其首耳。 佛对诸沙门说:“弥兰就是我的前世,当时为什么会 感得这样的果报呢?那是因为我当初没有信奉三宝的时 候,非常愚痴、迷惑,信奉邪道。母亲沐浴后穿著新衣躺 卧的时候,我踩着母亲的头就过去了,以此极重业报,就


六度集经讲记(二) 55

堕在太山地狱,被燃火的旋轮碾裂我的脑袋。” 又常以四月八日,持八关斋,中心欢喜,故获宝城, 寿命巨亿,所愿从心,无求不获。睹世无足,惟得道乃止 耳。 “那一生我又常常在四月八日持八关斋戒,心中欢 喜,因此就感得了前面的那四种善报,也就是经历了银城、 金城、水精城、琉璃城数千万年与玉女共住的生活,这就 是持戒的福力。以这个福业力,心里无论想什么都能够得 到。” “所以要看到,这世上对于五欲的享乐没有厌足之 时,只有得了圣道后,才能止息贪欲。否则这贪欲之心没 完没了,它就像一种癞疮病,搔痒时觉得很舒服,但过后 又不满足,而且会有更大的欲望。所以我当时经历四城的 欲乐都没有满足,这是如同癞疮一样的病,只有证了道果、 证了无我,才能寂灭掉这一切贪欲之病。” “所以你们提问世上的人对于贪欲这样没有厌足,一 直到死都不肯舍,的确如此。过去世我做弥兰的时候,享 受了那么多的欲望,却始终不满足,还是要追求新的,最 终掉落到地狱里。这就是世人追求五欲的最后下场,所以 你们一定要警戒自心,莫贪五欲。” 佛告诸沙门:弥兰出太山狱,闭心三恶,绝口四刃, 检身三尤。孝顺父母,亲奉三尊。戴戒为冠,服戒为衣,


56

六度集经讲记(二)

怀戒为粮,味戒为肴。食息坐行,不忘佛戒。跬步之间, 以戒德成,自致为佛。 佛告诉诸沙门:“弥兰自从出了太山地狱后,就开始 精严地持戒,他闭掉心中的三恶业,断掉口中的四刃恶业, 检查身体的三种恶行。也就是,他时时都关闭心里的贪嗔 邪见,断绝口里如同刀刃般的四种恶业——妄语、两舌、 恶口、绮语,又时时检查身体的三种恶行,我是不是在伤 害生命、不与而取以及犯淫戒?从正面来说,他孝顺父母, 供奉三宝。总之,他变成了一个真正持戒的行者,以戒自 持,所谓戴戒为冠,服戒为衣,怀戒为粮,味戒为肴,食 息坐行,不忘佛戒。跬步之间,以戒德成,自致为佛。” 从前是不断地以五欲为生活、为食粮、为妙衣、为美 事、为荣耀等等,那是极其颠倒的,现在反过来以戒为冠 冕,以戒为柔和衣,以戒为食粮,品味戒的肴膳。总而言 之,行住坐卧都不忘佛戒,乃至跬步之间都要成就戒德, 是这样子实行戒波罗蜜多,最终成就无上佛道,这都是戒 的功德力所致。 凡人之行,不孝于亲,不尊奉师。吾睹其后,自招重 罪,弥兰其类乎。 “凡夫的行为是不孝双亲,不尊奉师长,我看他们的 后果就是自己招来重罪,弥兰就是个典型。” 他当时不孝敬母亲,竟然敢用脚去踩母亲的头,这是


六度集经讲记(二) 57

很大的罪过。就像这样,不知道业行因果的人,往往这样 颠倒而为,认为这样行持没有罪过。实际上父母是世间重 大的境,师长是出世间重大的境,要对他们修孝顺、尊奉 的行为,这一点至关重要。 夫为恶祸追,犹影寻身。绝邪崇真,众祸自灭矣。 最后佛做了这样的教诫:“如果造恶,殃祸就会跟随 着你,就像影子寻着身体一样,没办法摆脱。如果能断绝 邪行,崇尚正道,由此众祸自然消灭。” 因此,我们必须在去邪持正上面励力而为,在这上面 一定要有一种深深的信念,之后真实坚决地去做,纵然舍 命也不做邪行,而行持正行,如此就能远祸得福,真正得 到人天以上的利乐。 佛说经竟,诸沙门欢喜作礼。 佛宣说此经完毕,诸沙门都欢喜顶礼,信受奉行。 通过这个弥兰经,我们要看到生死的过患。当时他已 经经过了四座宝城,享有千万年一层比一层好的欲乐,但 是福尽祸来,那场梦过后,新的恶业就现行、成熟了,这 个时候就落到了地狱里。可以看清前面的过程整个是行 苦,它是迎来后苦的一个过程。要知道生死当中不保证, 因为根本的病患没有解决,里面潜藏着各种的苦种子、烦 恼种子,前乐一尽,后苦就现。 所以要知道生死的情形就是如此,这个里面很容易看


58

六度集经讲记(二)

到坏苦和行苦。坏苦就是以坏灭为苦的状况,当坏灭的时 候一下子就丧失掉了,而陷在忧苦当中。行苦就是在享乐 或者平静的时候,一直都是苦因埋藏、苦因紧随的状态。 这才知道生死的确是一种苦,里面没有真正的安宁,所以 不是乐的自性。 由此我们要想到,自身就像弥兰一样,只不过我们缩 小了一点,没有那么大的富贵相,然而我们在人生的这一 个进程当中,常常会感受到很多成功、喜悦、欢愉、享乐 等等,这些都好比弥兰驻足在那些欲乐之城里面一样,过 后就不满足,又想追求新的欲乐,如此反反复复,然而一 想到在最后埋藏的就是一个痛苦的深渊时,就应当止息贪 心。 其实这是世间一个普遍的状况,我们应当知道自己时 时就处在这样的状况里,不要以为有真实的乐可得,走来 走去最终决定会走到苦的泥坑里。应当赶紧求出离,时时 有一种危机感,知道有大患在身,并且潜伏着无数的苦因, 随时都在等待引爆。因此,目前的乐只是暂时的,凡是乐 过了以后肯定会显现出苦来,这是决定的。所以轮回再怎 么走,都是走到苦里面去。 顶生圣王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阿难闲


六度集经讲记(二) 59

居深惟:众生自始至终,厌五欲者鲜。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时阿难 尊者闲居之时深自思维:众生从始至终,厌弃五欲的人很 少。也就是在那么多的生死时劫中,众生总是在贪求五欲, 没有生厌心的时候。这真是个大问题。 过日中后,至向佛所,稽首毕,退白言:惟世尊,吾 闲坐深惟,众生知足者鲜,不厌五欲者众。 他就在中午过后,到了佛那里,稽首完毕,退坐一面 启白说:“世尊,我闲居时思维,众生能够少欲知足的很 少,不厌五欲的非常多。” 世尊叹曰:善哉善哉,如尔之云,所以然者。 世尊感叹地说:“是的!是的!就像你所说。这又是 怎样呢?我给你讲一个故事。” 往古有王,名曰顶生,东西南北,靡不臣属。王有七 宝,飞金轮、力白象、绀色马、明月珠、玉女妻、圣辅 臣、典兵臣,王斯七宝,睹世希有。 话说往古之世,有一位顶生王,东西南北的国主都对 他俯首称臣。国王有七宝,飞行的金轮宝、白象宝、绀马 宝、摩尼宝、玉女宝、大臣宝、将军宝。国王拥有这七宝, 举世稀有。 又有千子,端正妍雅,聪明博智,天下称圣,猛力伏 众,有如师子也。


60

六度集经讲记(二)

又生有千子,端正妍雅,聪明博智,天下称圣,其猛 力能够伏住大众,就像狮子王一样。 王既圣且仁,普天乐属,寿有亿数。 当时国王既圣且仁,就是他圣天威武,又以仁慈治世, 所以普天之下的人民全部都欢喜地归顺于他,相当有威 力。他的寿命达到亿数。 王意存曰:吾有拘耶尼一天下地,纵广三十二万里, 黎庶炽盛,五谷丰沃,比门巨富,世所希有,吾国兼焉。 虽其然者,愿彼皇乾,雨金银钱,七日七夜,惠吾若兹, 不亦善乎? 当时国王心里想:“我拥有拘耶尼一个天下的土地, 长宽三十二万里,人民富庶繁盛,五谷丰登,家家户户都 是巨富多财,世上稀有,而且我国这一切的繁荣昌盛都是 兼具的。虽然如此,我愿皇天降下金银雨七日七夜,来惠 泽于我,不也是很好吗?”他发了这样的大愿。因为他有 福德力,所以就敢这样祈愿。 天从其愿,下二宝钱,满其境界。天宝之明,奕奕曜 国。王喜无量,天下拜贺,日与群臣欢喜相乐。民皆称善, 获无极乐,数千万岁。 结果天满足其愿,降下金银宝雨,充满了国境。整个 国土的大地上都充满金银,闪闪发光,照耀全土。国王欢 喜无量,天下人都来拜贺、恭喜。国王每一天都和群臣欢


六度集经讲记(二) 61

喜娱乐,国民都说“生活太快乐了”,就这样获得无限的 享乐达数千万年之久。 王又念曰:吾有西土,三十二万里,七宝之荣,千子 光国,天雨宝钱,世未尝有。虽其然者,吾闻南方有阎浮 提地,广长二十八万里,黎庶众多,靡求不获。吾得彼土, 不亦快乎? 国王有一天又想:“虽然我拥有西牛货洲三十二万里 的广大土地,拥有七宝之荣,有千王子光耀国土,天降金 银雨,这些都是世上无有的盛世境况。虽然如此,我听说 南方有阎浮提地,广长二十八万里,充满了黎民百姓,无 求不得。我如果能得到彼方国土,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 他又有称雄南方的野心。 王意始存,金轮南向,七宝四兵,轻举飞行,俱到其 土。彼王臣民,靡不喜从,其土君民,终日欣欣。王止教 化,年数如上。 国王这么一想的时候,金轮迅速地转向南方。七宝以 及四种军队都登上了这个巨大的航天飞机,很快就飞到了 南方国土。当时彼土的王臣人民远远地看到转轮王到来, 那么大的排场,军众无数,大家都欢喜地顺从,迎接转轮 王的应世,每天都非常欣喜快乐。国王就居住在南洲,教 化臣民,年数也达到了数千万岁。 王又念曰:吾有西土,今获南土,天人众宝,何求不


62

六度集经讲记(二)

有。今闻东方弗于逮土,三十六万里,其土君民,宝谷诸 珍,无愿不有。吾获其土,不亦快乎? 过了那么多年后,国王又心想:“我拥有西方国土, 又获得了南方境域,天人众宝无求不有,的确是太平盛世。 听说东方还有东胜神洲,幅员宽广三十六万里,其土君民, 珍宝谷物,无愿不有,想求什么都会得到,那是一片富庶 的土地。我如果能够获得这方国土,不也是快事吗?”他 这是想称霸全世界。 口始云尔,金轮东向,七宝四兵,飞行俱至。君臣黎 庶,靡不乐属。又以正法仁化君民,年数如上,比门怀德。 他的口里才这里说,金轮宝就迅速地朝向东方。他所 拥有的七宝和士兵都同时登上金轮宝这个最大的航天飞 机,迅速地飞到了东方国土。那里的群臣黎民远远地见到 巨大的航空飞机飞过来,转轮圣王和他庞大的队伍已经驾 临此土,人民无不欢喜信从,迎接轮王到此地治世。顶生 转轮王到了此土后,又以正法仁慈教导当地的君民。转眼 间又在这里住了数千万年,当地的居民每家每户都感念圣 王的功德。 王又念曰:吾有西土、南土、东土,天人众宝,无珍 不有。今闻北方郁单越土,吾获王之,不亦善乎? 在这里待久了以后,国王心里又想:“我现在已经拥 有了西土、南土、东土,天人众宝无珍不有,什么样的珍


六度集经讲记(二) 63

宝都拥有。听说北方郁单越土十分地富饶、自在,我如果 称王彼土,不也是很好的事吗?” 开口言愿,金轮北向,七宝四兵,俱飞如前。始入其 界,遥睹地青如翠羽色,王曰:尔等睹青地乎?对曰:见 之。曰:斯郁单越地。 国王才开口祈愿,金轮马上自动地转向北方,七宝和 四兵一时都登上航天飞机,就像前面一样迅速地飞往北俱 卢洲。才进入国界,就远远地看到地面显现翠羽之色,国 王说:“你们看到青色的地面了吗?”回答说:“见到了! 见到了!这就是北俱卢洲啊!” 又睹白地,曰:睹之。曰:斯成擣稻米,尔等食之。 然后又在航天飞机上看到下面是白地,大家都说: “看 到了!是白地。”国王说: “这就是自然稻谷,你们吃吃看, 品尝一下异域的稻米香味如何啊!” 又睹诸宝树,众软妙衣,臂钏指环,璎珞众奇,皆悬 著树,曰:睹之乎?对曰:唯然。曰:尔等服之。 然后又见到远方有好多的妙树,上面有各种柔软的妙 衣,臂钏、指环、璎珞等各种奇珍应有尽有,都悬挂在树 枝上。国王说:“看到了吗?那就是如意树啊!”回答说: “看到了!看到了!远方有这样的奇观。”顶生王说: “你 们穿一下过过瘾吧!我们到了外国了,可以好好享受这异 域的风光。”


64

六度集经讲记(二)

王治以仁,化民以恕。居彼年久,其数如上。 再说,国王到了北俱卢洲,以仁王的道德来统治此方, 以忠恕之道教化人民,不知不觉在这里又呆了数千万年。 又生意曰:吾有三天下,今获北方四十万里,意欲升 忉利天,之帝释所。 国王在北洲称帝后,有一天又心生想法:“我不仅拥 有三天下,现在也已经得到了北方纵横四十万里的辽阔疆 域,我心里还想升到忉利天,到帝释那里去。”他想,在 地面上称王也不过如此,如果能在天庭中称帝又当如何 呢?所以他的欲望始终没得满足,做了人帝之后还想做天 帝。 王意始然,金轮上向,七宝四兵,飞行升天,入帝释 宫。 当时国王才起这个心念,金轮就朝上,七宝四兵同时 踏到轮宝上面,冉冉升空,就像最高级的火箭一下子升到 须弥山顶,进入帝释天宫,这一回终于实现了升天的计划。 释睹王来,欣迎之曰:数服高名,久欲相见,翔兹快 乎?执手共坐,以半座坐之。 天帝听到人间的转轮王顶生圣帝到来,就马上出来迎 接,欣喜地说道:“久仰高名,久欲相见,没想到您能来 到天庭,真是一件快事。”于是天帝、人帝携手步入天宫, 这真是史上罕见的盛况,终于实现了天王、人王的聚会。


六度集经讲记(二) 65

结果手拉手共同坐在天庭的宝殿当中,帝释天对他也相当 尊重,分了一半座给他。他的确很有福德,在天上都能跟 帝释天分座而治。 王左右顾视,睹天宫殿,黄金、白银、水精、瑠璃、 珊瑚、琥珀、砗磲、真珠以为宫殿。睹之心欣,即又念曰: 吾有四国,宝钱无数,斯荣难云。令天帝殒,吾处其位, 不亦上愿乎?恶念兴而神足灭。 转轮王虽然和帝释共同坐在天宫的宝座上面,但是他 的心还是不满足,为什么呢?因为天帝的珍宝宫殿太吸引 人了,他左瞧瞧,右瞧瞧,看到天上的宫殿都是黄金、白 银、水精、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真珠作为宫殿,奇 珍异彩,耀人心目,引人心醉,他看到非常喜欢,转眼就 又想:“我已经拥有人间四土,宝钱无数,但是却难比如 此的荣耀。还是让天帝早点死吧,我独居其位,不也是真 正满足平生的所愿吗?”他的贪心好大,分半座还不满足, 还希望帝释早点死,自己独霸天庭。没想到恶念才兴起, 神足就失去了。 释还之故宫,即获重病。 当他回到宫殿时,就得了重病。 辅臣问曰:天王疾笃,若在不讳,将有遗命乎? 当时辅臣在他旁边问道:“天王疾病深重,如果不忌 讳的话,想请问天王有没有什么遗嘱?”


66

六度集经讲记(二)

王曰:如有问王何以丧身?答如所睹,以贪获病,遂 致丧身。夫贪残命之刃,亡国之基也,去三尊,处三涂, 靡不由之。戒后来嗣,以贪痴火,烧身之本也,慎无贪矣。 夫荣尊者,其祸高矣。宝多者,其怨众矣。 当时转轮王良心发现,便说了这样诚恳的话:“如果 有人问,转轮王是怎么丢掉性命的?应当回答:就像我所 看到的,他是以贪欲而得病,遂至丧身殒命。贪是残杀性 命的刀刃,是亡失国土的根源,远离三宝,处在三途,无 不是由于贪欲。以此告诫后来的人,贪欲愚痴的火是烧身 的根本,千万不要放纵贪欲。要知道越是尊荣,祸就越大 越高;财富越多,怨尤也就越多。” 王终,后嗣诵其贪戒,传世为宝。四天下民,尊其仁 化,奉三尊,行十善,以为治法,遂致永福。 轮王命终后,他的子孙后代都诵着这个贪的教诫,传 世为宝。四天下的人民,都遵从仁王的教化,信奉三宝, 行十善业,作为治理国度的法则,遂致达到永世太平之境。 世尊曰:睹世鲜能去荣贵捐五欲者,惟获沟港、频来、 不还、应仪、缘一觉、无上正真道最正觉道法御天人师, 能绝之耳。 这时世尊告诉阿难说:“看看世上的人,少有能去掉 尊荣富贵、捐弃五欲的。只有得到初果、二果、三果、四 果、缘觉、无上佛果,才能断掉贪欲。”凡夫修行个个都


六度集经讲记(二) 67

成了贪欲的奴隶,身不自主,贪欲一起,就要去追求,因 此这实在是很困难的事。 飞行皇帝,所以存即获愿,不违心者,宿命布施、持 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所致,不空获也。顶生王 者,吾身是也。 “要知道,当时的转轮圣帝,他之所以一存念就能够 满愿,不违心意,是由于他宿世行持过布施、持戒、忍辱、 精进、禅定、智慧所导致的,这都不是凭空而获得的,都 是过去做的大福德力所感。那一世的顶生王就是我的前 生。” 佛说经竟,阿难欢喜,为佛作礼。 佛说此经完毕,阿难欢喜,作礼而去。 从这个公案的确就看清楚了,世人都是在追求五欲, 像这位顶生王过去行持了一些世间福德,所以就感召这样 自在如意的境界。然而要知道,贪欲是最可怕的祸之根、 害之本,因为他心里的贪欲没除掉,所以最终还是因为贪 欲而导致亡身殒命。 最可怕的就是贪,所谓求出世道就是要去掉这个贪或 者爱,因此我们修持出离行要以暇满、无常去掉现世贪, 以业果、苦谛去掉后世贪,这是极端重要的。否则贪欲不 除,即使获得一些世间的福报,也终究落得这样的下场。 所以佛说到,一定要修出世道得到初果以上,才能断绝贪


68

六度集经讲记(二)

欲,这也是相当现实的事。 从这里我们能辨明方向,像顶生王过去修一些世间 福,想求得来世的享乐,果然就求到了,然而他最终还是 因为贪心不得满足,生起了贪残之念而堕落下趣。所以贪 病不根治,就像癌细胞没有除灭一样,终究会发作,终究 会让人堕入下界。往昔善业所感的极其炽盛的轮王福报也 不过是一场春梦,过后什么也没有了,没有任何意义。如 果我们能看到这样一个重大的缘起事实,就不会再羡慕、 追求五欲了。 普明王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昔者菩萨,为大国王,名曰普明。慈惠光被,十方歌懿。 民赖其休,犹慈子之宁亲也。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诉诸 比丘:往昔菩萨做大国王,叫做普明王,以仁慈恩惠泽被 天下,十方都歌咏仁王的德行,人民都依赖他而得到吉庆, 犹如慈子依附父母一样。 邻国有王,治法以政,力如师子,走攫飞鸟。宰人劫 肉,晨奔市索,路睹新尸,取之为肴,味兼畜肉。后日为 馔,甘不如焉。王责太官,宰人归诚,叩头首之。王心恧 然曰:人肉甘乎!默敕宰人,以斯为常。


六度集经讲记(二) 69

邻国有个国王,以法为政,拥有像狮子一样的力量, 能够奔走抓住飞鸟。他的厨师每天早晨都到市场上去买 肉,有一天去晚了没买到肉,路上见到有新的尸体,便取 来做菜给国王吃,结果比畜生的肉还美味。后天再做菜的 时候,没有了前面的味道,国王就斥责太官,厨师就叩头 道出了实情。国王心里想:人肉竟然这么好吃!就悄悄地 命令厨师每一天都要奉上人肉。 世尊曰:夫厚于味者,即仁道薄。仁道薄者,豺狼心 兴。夫为狼苟贪肉味而贼物命,故天下雠焉。 世尊说:“厚于味者,仁道就薄弱,仁道浅薄,就会 兴起豺狼之心。就像做狼狗,贪求肉味而残杀物命,因此 天下的各种怨仇都是因为贪著滋味而引起的。” 宰人承命,默行杀人,以供王欲。臣民嗷嗷,表闻寻 贼,王曰:宜然。密告宰人曰:慎之哉。 当时的厨师领受了国王的教令,就默默地去杀人,来 供应国王的饮食之欲。当时群臣百姓都非常痛苦,国无宁 日,就写了表章,启奏国王要去抓捕这个杀人犯,国王说: “可以。”然后又秘密地告诉厨师说:“要谨慎!” 有司获之,贼曰:王命尔矣。 结果还是被官府抓拿了,贼说: “这是国王的命令啊! 我只是奉命行事。” 群臣谏曰:臣闻王者为德,仁法帝释,明则日月,齐


70

六度集经讲记(二)

等后土,润齐乾坤,含怀众生,则若虚空,尔乃可为天下 王耳? 群臣就进谏国王说:“臣等听说做国王的要效仿帝释 的仁慈为法则,像日月般光明,恩德普遍于全土,润济天 下苍生,犹如虚空,这样才能成为天下的仁王。” 若违仁从残,即豺狼之类矣;去明就闇,瞽者之俦矣; 替济自没,即坏舟之等矣;释润崇枯,即火旱之丧矣;背 空向窒,即石人之心也矣。 “如果违背仁慈,崇尚残暴,那就是豺狼之类了;去 掉光明之道而就黑暗之行,那就是瞎子之类了;本来是拯 济群生,自己却陷没,那就是坏掉舟船的类型了;放下普 济之道,而崇尚枯槁之行,那就是火旱之灾了;背离空旷 的胸襟而向着窒塞不通,那就是石人的心了。” 夫狼残、瞽闇、坏没、火烧、石人之操,不可为宰人 之监,岂可为天下王耶?若崇上德即昌,好残贼则亡,二 义臧否?惟王何之。 “假使成了豺狼般的残暴、瞎眼般的暗瞑封闭、坏掉 舟船的陷没和没有滋润的火旱之灾,以及像石人一样闭塞 的话,那尚且不可以做统理大众的主管,哪里可以做天下 的王呢?如果崇尚高尚的德行,国家就会昌盛;如果喜好 凶残之道,国家就会灭亡,这善恶两条道到底哪个好哪个 坏,愿王有所抉择。”


六度集经讲记(二) 71

王曰:孩童绝湩,其可乎?曰:不可。王曰:余如之 矣。 国王说: “婴儿断掉了母乳,可以吗?” “当然不可以。” 国王说:“我就是这个情况啊!我就是要吃得好,吃得有 味道。” 群臣佥曰:豺狼不可育,无道不可君。臣民齐心, 同声逐焉。 当时群臣都这样说:“豺狼不可养育,无道之人不可 为君。”于是臣民齐心协力,同声驱逐暴王。 王奔入山,睹见神树,稽首辞曰:令余反国,贡神百 王。誓毕即行。 当时国王就奔入了深山,见到神树,就拜首说道: “如 果让我回国,就供给树神一百个国王的脑袋。”发誓后就 按照这样去做了。 伺诸王出,突众取之,犹鹰鹞之撮燕雀,执九十九 王。 当时这位大力王等到诸王出现后,就突然攻破军众, 活捉了诸王,就像鹞鹰抓鸟雀那样,他特别厉害,共抓到 了九十九个王。 树神人现,颜华非凡,谓阿群曰:尔为无道,以丧王 荣,今复为元酷,将欲何望乎?阿群前趣之,忽然不现。 这时树神就显现为人,拥有非凡的容貌,对这个阿群


72

六度集经讲记(二)

的暴王说:“你是因为无道,才丧失了国王的尊荣,今天 又做这样残酷的行为,你有什么希求?”阿群就往前走过 去,树神忽然不现。 时普明王出,察民苦乐,道逢梵志,梵志曰:大王还 宫,吾欲有言。王曰:昨命当出,信言难违,道士进坐, 吾旋在今。遂出,为阿群所获,投之树下。 当时普明王出宫,察访人民的苦乐。道上遇到一位梵 志,梵志说:“请大王回宫,我有话要说。”国王说:“昨 天我已经下令要出巡,人要讲信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道士你先进宫坐坐,我很快就回来。”于是普明王就继续 出巡,没想到却被阿群抓获,扔在树下。 王曰:不惧丧身,恨毁吾信耳。阿群曰:何谓耶?王 具说道士见己之誓,愿一睹之,受其重戒,鲜宝贡焉,旋 死不恨。 国王说: “我不害怕丧失生命,只恨毁掉了我的信用。” 阿群说:“这是指什么呀?”国王就具体谈到了遇见道士 的经过,并且说:“我已经做了承诺,要跟道士相见,如 果能跟他见上一面,受他的重戒,用妙宝来供养他,到时 候再死我也不恨,我只求能完成诺言。” 阿群放之,还睹道士,躬敷高座。 于是阿群就放掉了普明王。他回到深宫,见到道士, 就亲自敷好高座,请道士升座,为他讲法。


六度集经讲记(二) 73

道士升座,即说偈言:劫数终讫,乾坤洞然,须弥巨 海,都为灰扬。天龙福尽,于中凋丧,二仪尚殒,国有何 常? 道士就升到高座,说道:“到了劫数终尽时,乾坤间 一片洞然,什么也不剩了,连须弥山和大海都烧为灰烬。 天龙等福德穷尽,在中间都要凋丧,天地阴阳都要陨落, 何况小小的一个国土哪里能永保呢?所以要知道天地间 最终都会出现大无常,小小国土不足为虑,你不必要执 著。” 生老病死,轮转无际,事与愿违,忧悲为害。欲深祸 高,疮疣无外,三界都苦,国有何赖? “我们生在世间,总是在生老病死的循环当中没有边 际地受苦,也就是无休无止一直都是这种轮转相,在这轮 回里总是事与愿违,我们所希求的是能够长保安乐,但却 总是以衰亡告终,总是以苦为结局。在这个世间得不到我 们所希求的常乐我净,因此最终都会陷在忧悲苦恼里。欲 越深,祸越高,这样一个大疮疣之苦,没有地方可免的, 到处都是。三界全是这样的苦性,因此一个小国家有什么 可依赖的?” 有本自无,因缘成诸,盛者必衰,实者必虚。众生蠢 蠢,都缘幻居,声响俱空,国土亦如。 “有本来是无,它只是以因缘力无而现的幻相,并不


74

六度集经讲记(二)

是真的有。所有世间出现的兴盛,终究必定衰亡,因缘一 散,马上就归于破灭。凡是我们认为是真实的,最终都会 暴露它虚假的本相,没有什么真实性可言,然而这里面的 众生却蠢蠢欲动,不断地动、不断地求,都是缘于虚幻的 所居所住。也就是众生的心前出现了这些虚假的幻相,就 有各种求取的欲望,实际上声响俱空,声是因,响是果, 若因若果都是没有东西的。国土也是一样,它也无非是业 力幻现的,不要以为有真实性。” 识神无形,驾乘四蛇,无明宝养,以为乐车。形无常 主,神无常家,三界皆幻,岂有国耶? “再说,身体的识神也是没有形体可得,它是驾御在 地水火风的四大蛇上面才能运行的,以无明来作宝养,结 果养得越来越大。我们以为是乐车,好像驾御这个身体可 以不断地出现乐,实际上它不是乐的车轮,而是苦的车轮。 就像这样,形体也没有一个不变的自主性。你不要以为‘我 今天有这样一个身,是国主’等等,实际上它也只是生死 幻化剧场上的一幕幻现,根本不可能保有的。而我们的心 神也没有恒常的家宅,今生在这个躯体里住,后世在那个 躯体里住,总是在更换一个一个的房子,所以也不要以为 这个身体是真正的所有物。三界都是虚幻的,哪里有什么 国土?所以你应当怀着旷放之情,看清这一切,要知道这 个生荣死衰、各种的苦乐际遇都是一场幻梦,没有什么真


六度集经讲记(二) 75

东西。” 受偈毕,即贡金钱万二千。梵志重诫之曰:尔存四非 常,其祸必灭矣。王曰:敬诺,不敢替明诫。 当时受偈完毕,就供养梵志一万两千金钱。这位梵志 老师再次告诫说:“你如果心存四无常的正法,祸患一定 能灭除。”也就是心念苦、空、无常、无我,不恋著此身, 能够视死如归,祸就会息灭,这非常重要。梵志教导他的 这些偈颂成为他越过生死难关的放心之法,他由此放下了 心,就能越过生死。国王说: “遵命,不敢违背明诫教诲。” 即至树所,含笑且行。阿群曰:命危在今,何欣且笑? 答曰:世尊之言,三界希闻,吾今怀之,何国命之可惜乎? 接着国王就来到树边,含笑走着。阿群说:“你现在 已经到了生命垂危之际,怎么还能又欣又喜?”回答: “世 尊的言教,三界难得听闻,而我今天怀着诸佛明诫,哪里 有什么身家国土可恋惜的呢?” 阿群媚曰:愿闻尊教。王即以四偈授之,惊喜叹曰: 巍巍世尊,陈四非常,夫不闻睹,所谓悖狂。即解百王, 各令还国。 当时阿群就套近乎地说: “我也愿闻世尊的教化。”国 王就以四首偈传授给他。他惊喜赞叹道:“巍巍世尊,能 陈说四无常的正法,若我今日没能听闻,那就会继续狂妄 悖逆。现在我觉悟了,这世上没有任何可争执之处。”他


76

六度集经讲记(二)

的心就此放下,于是就解开百王,让他们各自还国。 阿群悔过自新,依树为居,日存四偈。命终神迁,为 王太子。 从此阿群悔过自新,在树边居住,每天心里都念着这 四首偈。命终他的神识迁走,做了王太子。 纳妻不男,王重忧之,因募国女,化之令男,后遂泆 荡,不从真道。王恚之焉,磔著四衢,命行人曰:以指摧 首,苟辱之矣。适九十九人,而太子薨。魂灵变化,轮转 无已。 当时太子娶了妻后不行男女房事,国王特别担忧,害 怕没有后代,因此就以钱募得国中的淫女,化过来使他行 房事,后来他因此变得淫荡,不顺从正道。国王特别愤恚, 把他拉到街市分裂身肢,命令行人说道:“你们用手指摧 掉他的脑袋,这样随便地污辱他。”人们就依次地用手指 摧他的头,到了第九十九个人的时候,太子就死去了。他 的魂灵变化,在六道中不断地轮转。 值佛在世,生舍卫国,早丧其父,孤与母居。事梵志 道,性笃言信,勇力躃象。师爱友敬,遐迩称贤。 后来当佛之世,他出生在舍卫国,很小就死了父亲, 和母亲孤苦伶仃地过日子。当时他拜了一位梵志老师,学 他的道。他的性情非常笃信,也非常勇猛,他的力量能够 打翻大象。师父喜爱他,朋友也敬重他,远近的人都说他


六度集经讲记(二) 77

很贤善。 师每周旋,辄委以居。师妻怀嬖,援其手,婬辞诱之, 阿群辞曰:凡世耆友,男吾父之,女吾母焉,岂况师之所 敬乎?烧身可从,斯乱不敢顺矣。师妻恧然,退思为变。 师父每每出门办事,都委托他来守家。当时师母怀着 淫欲心拉他的手,用淫词来诱惑他。阿群辞谢说:“凡是 世上的朋友,男人我都以父亲来对待,女人我都以母亲来 对待,何况是师父的妻子?即使烧掉我的身体,我也不敢 顺从做这种淫乱之事。”当时师母感觉很羞惭,退下来就 想了一条计策来害他。 婿归,妇曰:子叹彼贤,足照子否矣。具为其过,女 妖似真,梵志信矣。 等到丈夫回来,妻子就说:“你平时所赞叹的这个贤 徒,其实并不是表面那么贤善,你完全判断错了。”并且 具体地说明他的过失,女人使用妖技把自己的头发弄乱、 衣服抓破,看起来好像确有其事,梵志就信以为真。 师告阿群:尔欲仙乎?对曰:唯然。曰:尔杀百人, 斩取其指,今获神仙。 当时师父没有直接惩罚他,而是想了一条计策把他干 掉,就对阿群说:“你想做神仙吗?”说:“很想。”师父 说:“那么你去杀掉一百个人,斩掉他们的手指,就能得 到神仙果位。”


78

六度集经讲记(二)

奉命携剑,逢人辄杀,获九十九人指,众奔国震。睹 母欣曰:母至数足,吾今仙矣。 于是阿群奉了师父的命令,带着剑出去,遇到人就杀, 当时得到了九十九个人的手指。大家见到这样的杀人狂以 后都到处奔逃,国家震动。他找不到第一百个人,这时看 到母亲过来,他就心生狂念说:“母亲到了,砍掉她就够 一百个,我现在可以当神仙了。” 佛念邪道惑众,普天斯俦也。化为沙门,在其前步。 当时佛想:用邪道惑乱群生,普天之下都是这类情况。 就化成沙门在他前面行走。 曰:人数足矣。追后不属,曰:沙门可止。答曰:吾 止久矣,惟尔不焉。 当时他说: “人数够了,这就是第一百个。”然后就舍 掉母亲,改追沙门,却总也赶不上,就在后面喊:“沙门 停住。”佛说: “我已经安住很久了,只是你不能够停住。” 曰:止义云何?答曰:吾恶都止,尔恶炽矣。阿群心 开,霍如云除,五体投地,顿首悔过。叉手寻从,将还精 舍,即为沙门。 他就问: “安住是什么意思?”佛说: “我的恶已经永 息,你的恶却正炽盛。我久远以来就已经停住了,只是你 还无法停止。”阿群当即就心开意解,豁然间就像云散日 出一样,心智也恢复正常了。前面是被邪师蛊咒,处在昏


六度集经讲记(二) 79

迷状态,现在恢复常态。这个时候他就五体投地,磕头悔 过,双手合十。佛将他带回了精舍,之后他就做了沙门。 佛为说宿行,现四非常,得沟港道。退于树下,闭目 叉手,练去余垢,进取无著。 佛给他讲说宿世的业行,开示四非常之道——苦、空、 无常、无我,他就得了预流果。之后退坐在树下,闭目合 十,修练去除其余的烦恼尘垢,进取无生阿罗汉果。 王召军师战士数万,寻捕妖贼,未知所之。道过佛所, 曰:王自何来?身蒙尘土。对曰:国有妖贼,杀无过民, 今寻捕之。 这时国王正召集军队数万人四处追捕妖邪,却不知道 贼人到哪里去了。途中经过佛的住所,就进来礼佛,佛问 道:“国王你从哪里来?身上蒙了尘土。”回答说:“国家 有妖贼,到处残杀无辜的百姓,现在正要去追捕他。” 世尊告曰:夫民先修德而退崇邪,治国之政,其法何 之?对曰:先贵后贱,正法治之。 世尊就说:“人民从前修德,后来崇尚邪道,按照治 国的政策应当如何处治?”回答:“这种先贵后贱的人, 国法要治罚他。” 若夫先载畜心,退怀圣德,正法何之?对曰:先贱后 贵,正法赏之。


80

六度集经讲记(二)

又问:“如果首先载的是畜生心,后来退掉了,反而 怀着贤圣之德,正法又当如何处理?”回答:“先贱后贵 者,正法应当赏赐他。” 曰:贼已释邪崇真,今为沙门矣。 佛说:“那就对了!过去的杀人犯如今已放下邪行, 崇尚真理,做了沙门。” 王叹曰:善哉!如来无所著正真道最正觉道法御天人 师,神妙上化,乃至于兹乎?始为豺狼,今为天仁。 国王赞叹说:“善哉!如来无上正觉有如此的教化之 功,使得杀人犯成了崇道修仁的沙门。从前是豺狼,今天 已经显发了自然的仁德,改邪从正,应当奖赏。” 稽首足下,又重叹曰:斯化奇矣,愿一睹之。世尊曰: 可。 然后稽首世尊足下,又重复赞叹说:“佛的教化实在 奇特!我想见一见这位尊者。”世尊说:“可以。” 王逮官属造之而曰:上德贤者,可一开眼相面乎?如 斯三矣。答曰:吾之眼睛,耀射难当。王稽首曰:明日设 微馔,愿一顾眄。答曰:于厕吾往,于殿则不至。 于是国王就带着官员下属造访说道:“上德贤者,能 不能睁开眼睛见见面?”这样求了三次。回答说:“我的 眼睛放射的光辉会让你难受的。”国王稽首说: “明天陈设 微薄的宴席,愿您光临。”回答: “在厕所里我就去,在大


六度集经讲记(二) 81

殿我就不去。” 王曰:惟命。还则裂厕,掘其地则新之。樟梓楠材, 为之柱梁。香汤沃地,栴檀苏合郁金诸香,和之为泥。氊 罽杂缯,以为座席。雕文刻镂,众宝为好。炜炜煌煌,有 踰殿堂。 国王说: “那很好。”他的财力很大,小意思,把厕所 变成一个五星级宾馆都可以的。回来后就裂开厕所,把地 面掘开,重新整治地就像新的一样。用樟、梓、楠木等的 上好木材作为柱梁,又用香水散在地上,把栴檀香、苏合 香、郁金香等香料混合在一起作泥,之后又放上很多的彩 色缯彩、毯子等做为坐席,在旁边又雕刻了很多花纹,再 以妙宝装饰。这样使得厕所也富丽堂皇,超过了殿堂。 明日王身捧香炉迎之,阿群就座,王褰衣膝行供养。 第二天国王亲自捧着香炉出来迎接,阿群就座,国王 褰起衣服,用膝盖跪在地上行走,这样来做供养,相当恭 敬。 讫毕,即说经曰:厕前日之污,岂可于饭乎?对曰: 不可。曰:今可乎?曰:可矣。 供养完毕之后,阿群就讲说经教。阿群已经成圣者了, 说话相当善巧,他这是属于情景式教学。他就问道:“这 里以前是厕所,非常污秽,可以在这儿吃饭吗?”说: “不 可以的。谁能在厕所里闻着臭气吃饭呢?”接着问:“那


82

六度集经讲记(二)

现在可以吗?”答:“现在已经超过五星级宾馆了,当然 可以。” 阿群曰:吾未睹佛时,事彼妖蠱,心存口言,身行诸 邪,邪道秽化,其为臭污,甚彼溷矣。屎污可洗,秽染难 除。赖蒙宿祚生值佛世,沐浴清化,去臭怀香,内外清净, 犹天真珠。夫不睹佛,不知四非常者,观其志趣,犹狂者 醉之以酒矣。不亲贤众,而依十恶者,其与豺狼共槛乎。 阿群说:“我没有见佛之前,从事妖蛊之术,无论是 存心、语言还是身体的行为,都是做各种的邪行,被邪道 染化了自心,所以整个身心臭秽,比厕所还厉害。厕所的 屎尿尚且可以洗除,但是心中的杂秽却很难除掉。幸蒙宿 世之福,能够生值佛世,以佛的清净法水沐浴自身,去掉 臭秽,怀着德香,到今天内外清净,就像天真宝珠。假使 没有见到佛,不知道四非常的法,看人的志趣就像狂乱者 喝醉了酒一样,那是相当颠倒、迷狂,一无是处。不能够 亲近贤圣而依止十恶,就跟豺狼同伍无有两样。所以我今 天的确是得到了新生。” 王曰:善哉奇乎,佛之至化,方令厕臭化为栴檀矣。 当时国王马上就开悟了,说道:“善哉!奇特啊!只 有佛的无上教化,才能够使得厕所般的臭味转化成栴檀妙 香啊!这就是教化之功。神矣!奇矣!竟能转秽为净、转 凡成圣!”


六度集经讲记(二) 83

说经竟,即迈历市,闻有妇人逆产者,命在呼吸,还 如事启。佛言:尔往为其产。阿群恧然。世尊曰:尔望产 云,吾自生来,慈向众生,润济乾坤者,尔母子俱全矣。 受教而往,至宣佛恩,母子俱生。 阿群讲经完毕经过市场的时候,听到有女人难产的声 音,命在呼吸之间,回来就向佛禀报了此事。佛说:“你 快去让她顺产。”阿群有点为难。世尊说: “你就望着产妇 说:‘如果我自出生以来就慈心对待众生,广大利济万物 的话,愿你们母子都能保全。’”阿群奉命就到那女人处宣 布佛的恩德,结果母子都得以平安。 退还寻塗,疑己有杀人之酷,而云普慈?稽首质焉。 佛告阿群:凡人心开受道之日,可谓始生者也。不睹三尊, 未受重戒,犹儿处胎。虽其有目,将亦何睹?有耳何闻? 故曰未生也。阿群心开,即得应真道。 阿群在回来的途中,自己开始疑惑起来:我明明做了 那么残酷的杀人暴行,为什么还说普慈众生呢?于是他就 稽首请问佛。佛说:“阿群,要知道人心在开明接受道法 的那一天,才可以说是诞生。没有见到三尊,没有受过佛 的重戒、遵循正道而行,那就像胎儿处在胎中,虽然有眼 睛,又能看到什么呢?虽然有耳朵,又能听到了什么呢? 所以说等于没有生。”阿群心开意解,当即证得阿罗汉果。 佛告诸比丘:昔时普明者,吾身是也。吾前世授之四


84

六度集经讲记(二)

偈,一活百王,今令得道,不受重罪矣。 佛告诉诸比丘:“那时的普明王就是我的前世。我前 世传给阿群四句偈,救活了一百国王,今天让他得道,不 再受重罪了。” 阿群宿命,尝为比丘负米一斛,送著寺中,上作刀一 枚,欢喜叹尊,稽首而去。负米获多力,上刀获多宝,欢 喜获端正,叹尊获为王,作礼故为国人所拜。 “再说,阿群前世曾经为一位比丘担一斛米送到寺院 里,然后做了一把刀奉献在上面,之后特别欢喜赞叹三宝, 顶礼之后才离开。他只做了这么一个小善行,但心意相当 真实。因为他负米的缘故,所以得到很大的力量;奉献刀 的缘故,得到很多财宝;由于他内心很欢喜,结果这一世 长相很端正;又因为赞叹尊贵的三宝,所以他那一世得尊 贵,做了国王;再者,他最后恭恭敬敬地礼拜而退,结果 感得受万民膜拜。” 九十九人摧其首,遂至丧身,故报前怨而斩其指。后 人欲摧,见其已丧。又睹沙门,更有慈心。后人即其母, 始有恶意,故阿群始意亦恶。睹沙门更慈,故见佛即孝。 “那一世这九十九个人用手指摧毁他的头,使得他死 去,所以今生他为了报前世的怨孽,就斩掉了这九十九个 人的手指。最后一个人想来摧毁他,见到他已经死了,就 停止了。最后这个人就转世成了他的母亲,最开始他对母


六度集经讲记(二) 85

亲发起恶心,这就是前世的等流果,它是一种报应,前世 你有杀我的心,现在我也要杀你。” 所以一切都不是偶然,因为前世她对阿群只发了恶 心,没有恶行的缘故,所以今生阿群也是只对母亲生了恶 心,没有恶行。又见到沙门转念起了慈心的原因,他也马 上就歇下了斩母亲手指的心,不会再相续的。这是什么原 因呢?因为现在的心识怎样变现,都是由前因来的,不会 无因而生。因此,到底起什么恶心,对谁起恶心,起多少 恶心,延续多长时间或者后期的结果如何,都是由前面的 业所决定的,不是随便的。 “所以他这一世刚起了恶心的时候,见到了佛的沙门 相,当即就换成了慈心,恶心马上息灭,发起了慈心,所 以就表现为一见到佛就起了孝顺之心。” 种淳得淳,种杂得杂。善恶已施,祸福寻之。影追响 应,皆有所由,非从自然也。 所以佛在这里开示因果真谛:“种淳业就得淳果,种 杂业就得杂果,善恶一经造下,祸福便如影随形,如响应 声,会一直跟着的,而且完全是同类相应,不会紊乱。所 以今生发生的一切事都有前世的缘由,不是无因自然生 的,没有什么偶然、侥幸、意外,全部都是由业决定的, 丝毫不错,这就叫做天理定律。” 像这一世阿群身上表现得很复杂,他有好的方面,也


86

六度集经讲记(二)

有坏的方面,这都是由前世的造作而来的。所以祸福相倚, 就是一般人的遭遇,福中有祸,祸中有福,好复杂,这一 段一段各种各样的经历,都是由前世的业所支配的。 我们不能简单地看阿群长相很好,又当了王,是不是 很好啊?其实不是,这只是他前世造了善业的结果,并不 代表永远如此。后面他又到了婆罗门家里学习,婆罗门的 妻子对他生了爱意,想跟他行淫,之后又遭到诬陷,他的 师父又要毒害他,让他发疯,变成魔一样的杀了九十九个 人,那这个是不是突然出了一个疯子般的杀人犯在全城里 杀这么多人呢?不是的,前世这九十九个人都害过他,所 以业力一成熟,竟然表演成这样的。 所以业是一个最不可思议的幻剧,为什么会这样表现 呢?我们从表层来看好像容易懂,从深层来看实在是不可 思议,它是法界规则。杀的这九十九个人都是前世的怨家, 这是来还杀债的,一点都不会错。其他人害怕吗?其他人 害怕也好,不害怕也好,没那个业识也不会杀到身上来的。 但是最后到了他母亲身上,那我们说:这么一个逆子, 竟然想杀母亲?其实这个母亲就是前世想杀他却未遂的 那个人。由于前世只是这么起了恶心,没动手,所以他这 一世对母亲也只起了一念杀心,并没有动手。前世那个人 回心转意了,这一世反弹的等流果,怎么一看到佛,他也 回心转意了?他这个恶心就歇下来了,这都叫领受等流,


六度集经讲记(二) 87

他在受的层面上一点都不会错。所谓天道好还,他的这种 回应率丝毫不会错,表演得这么不可思议。 这都是业的规律,所以外道是没办法了解到这一层道 理的,谁能说出这个道理来?只有佛彻知到万法的规律, 他知道世间的万事万物一切时一切处发生的事情,全部是 由业果律支配,丝毫不会紊乱,这就是天理、天律、定律。 科学家想寻找什么宇宙定律,其实他们偏离了心、偏离了 业去寻找,都只是一种不契合真理的分别识的臆想。实际 上只有佛法才揭示了万法的真理,告诉宇宙定律。这里的 宇宙还只是指时空的世间界,实际上佛法就是要揭示这个 缘起,其实就是要去揭示真谛、揭示规律。 从最外层来说,它一贯统一的东西就是业果律,它是 外在的业来支配的。如果读过《原人论》就可以追溯到人 的本源,也就是万法的本源,它是一层一层往里追,首先 通过业已经知道了这一切都是受着业的支配在变现,业再 往里的时候它会有赖耶缘起,再往里的时候有真如缘起, 再往里的时候有法界缘起,是这么一层一层深入的。这就 是佛法,它是真理藏。 我们现在首先要了解的是业感缘起,从这里才能入到 佛法的门中。所以世尊讲:你晓得吗?就是这个样子的, 不论造了什么业都会跟着你的。一旦成熟,就会现果报, 一点不会错的,种什么样的杂业,就现什么样的果报。阿


88

六度集经讲记(二)

群前世造了杂业,所以这一世他也是祸福相承,苦乐轮换 的。这表现为一时出这个事情,一时出那个事情,但是他 杀了人以后又变成好的了,还跟着佛出家做沙门,证了果。 所以不能说一个人完全是恶或者完全是善,业是很复杂 的。 再来看佛又说了下一层缘起。 比丘愿言:令汝逢佛得道,如愿获焉。供养三尊,有 若丝发,沙门以慈咒愿施者言,如其言得,万无一失。 当时他给比丘驮了一斛米,比丘要报答他,就咒愿说: “以此功德让你遇到佛,得到道法,如愿以偿。”结果他 这一生果然如愿以偿。他供养三宝只是丝发许的善根,沙 门用慈心、真诚心为他如是咒愿了,这样咒愿了以后绝对 如愿实现,万无一失。 这就是缘起的道理,由他力增上缘使得他的果转向这 个方面。所以这很稀奇,由于前世供养了比丘僧,在三宝 门中种了福田,然后比丘僧给他如理作愿,结果他这一世 在杀了人以后就遇到了三宝,归到三宝门中,成为三宝当 中的一员,不是外教徒,而是内教徒,这是什么原因呢? 就是有咒愿力。自己这么承诺或者他人这么承诺,你也听 进去了,以后就按照这个承诺入三宝门,一点点都不会错 的。 从这里要知道发愿的道理,你今天这么去发愿,尤其


六度集经讲记(二) 89

发普贤行愿,全部都会按照这样去实现的。所谓的咒愿, 就是要以这个话来印持它,是真心的缘故它就会往这边发 展的,一点不会错,佛语印定,万无一失。 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菩萨执定志愿行持持戒度彼岸的高行,如前所说。 六度集经卷第四终

六度集经卷第五 忍辱度无极章第三 忍辱度无极者,厥则云何?菩萨深惟:众生识神,以 痴自壅。贡高自大,常欲胜彼。官爵国土,六情之好,己 欲专焉。若睹彼有,愚即贪嫉。贪嫉处内,嗔毒外施,施 不觉止,其为狂醉,长处盲冥矣。展转五道,太山烧煮, 饿鬼畜生,积苦无量。 所谓忍度到彼岸是怎样的情形呢?菩萨深深思惟:众 生就是一个识神用事,被痴心封闭了灵知,这是一个最大 的错认。 “无始以来生死本,痴人换作本来人”,就是在拨 弄神识,特别愚痴地去堵住自己的良知,之后贡高自大, 认为“我是第一,我是最需要的,……”,被虚妄我执所 骗,为着我和别人竞争,常常想要胜伏对方,官位、国土、


90

六度集经讲记(二)

色声香味触法等各种的喜好也想自己占有,这就是凡夫我 执的自私性。 如果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以愚痴心就生起贪婪、 嫉妒,由于里面有贪嫉之心,一旦不满意,嗔毒就发作出 来。所以贪嗔是一对孪生兄弟,有贪必有嗔。满足私心所 好时,就贪婪不已;不能满足时,就发出嗔毒。就像这样 不断地发出嗔恚毒心,却不知道要停止,这完全就是一种 如醉酒般的癫狂,长期地处在愚痴的黑暗中,不见真理。 由于这样的无明狂妄地造作,所以就要遭受很多的报应, 辗转不断地在轮回里受苦,如在太山地狱当中感受焚烧热 煮的大苦,以及在饿鬼界、畜生界里受苦无量。 菩萨睹之,即觉怅然而叹:众生所以有亡国破家危身 灭族,生有斯患,死有三道之辜,皆由不能怀忍行慈,使 其然矣。 菩萨见到这种情状非常悲叹:众生之所以有亡国、破 家、危身、灭族等在世时的大患,死后又有地狱、饿鬼、 旁生那么深重的报应,都是由于不能怀着安忍心、行持慈 心所使然的。 这里的忍,就是要忍掉各种恶性的狂作,如果在这上 面不能截断,就会随它而转。由于了知了法道,就要具有 安忍精神,也就是我们任何时处都要忍住,心往法道上走, 不能随顺我执性的贪嗔。譬如见到妙色要忍,不能贪;见


六度集经讲记(二) 91

到仇敌要忍,不能嗔;见到各种的欲尘要忍,不能散乱。 总而言之,时时都要忍可于法、安住于法,这叫安忍。 另外,我们常常随着自我意志,想什么就做什么,这 也要安忍。因为这是一种颠倒的随意性,完全是随着错乱 的力量在转,因此一定要忍住,不能听它的话。《四十二 章经》说: “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任何时处都一心 住在法道上,这就叫做坚忍。 菩萨觉之,即自誓曰:吾宁就汤火之酷,葅醢之患, 终不恚毒加于众生也。 如此菩萨就自己立下誓愿:“我宁可陷在地狱的汤火 里忍受酷刑,或者感受被碾成肉浆的苦痛,也终究不以嗔 毒加于众生。”这就是菩萨宁可受地狱苦也不作嗔毒的誓 言。这就是对于法道有了深忍信的缘故,宁可舍身,也不 舍法;宁可受地狱苦,也不违法道。 夫忍不可忍者,万福之源矣。 像这样忍常人所不可忍,就是万福的根源。忍是最难 行,嗔是最毒害,如果能忍不可忍,那在瞬间就可以积累 无量的福、灭无数的罪。就像这样,安忍是菩萨证道之因。 自觉之后,世世行慈。众生加己骂詈捶杖,夺其财宝 妻子国土,危身害命,菩萨辄以诸佛忍力之福,除灭恚毒。 慈悲愍之,追而济护。若其免咎,为之欢喜。 这一句总说了世尊在因地行安忍度时的情形、心态以


92

六度集经讲记(二)

及如何用心合乎于法,这都是我们学习的最佳榜样,我们 应当以佛为标准,常常发起随学世尊修学安忍度的大心。 自从菩萨觉悟以后,世世都行大慈之道,不管众生对 自己如何骂詈、捶打,以及夺掉自己的财宝、妻子、儿女、 国土,甚至危身害命,菩萨都以诸佛安忍之力的福德除掉 内心的恚毒,对于损害自己的众生不但不生嗔心,反而尤 其悲愍。不仅如此,而且再加一倍的誓愿一定不舍弃他, 时时作救济护持。如果他能够免难,就为之欢喜。 这就是世尊当年行大慈道、安忍不害众生、坚持法道 的无上楷则。 昔者菩萨睹世秽浊,君臣无道,背真向邪,难以道化, 故隐明藏影,处于塚间,习其忍行。 从前世尊有一世做菩萨,看到世间混乱污浊,君臣没 有道义,背离正道,趣向邪道,很难以道法教化,因此就 韬光养晦,隐遁在坟间,修习安忍之行。 塚间有牛犊子,常取其屎尿,以为饮食,延其躯命。 暴露精思,颜貌丑黑,人皆恶焉。国人睹之,更相告曰: 斯土有鬼。见者靡不唾骂,土石掷之。 当时坟间有一只牛犊,菩萨常常取它的屎尿作为食 物,延续生命。菩萨隐士暴露躯体,两眼炯炯有神,容颜 黝黑丑陋,人们都很厌恶。国人见到后,彼此都说:“这


六度集经讲记(二) 93

个地方有鬼。”见到的人无不唾骂,用土石扔打。 菩萨无丝发之恚,慈心愍曰:痛夫斯人,不睹佛经, 而为斯恶。誓曰:吾获为如来无所著正真觉道者,必度兹 焉。 但是菩萨却没有生起丝发的嗔恚,并且以慈心愍怜 说:“悲哀啊!这些人因为没有看到佛经,所以才会这样 造恶。”因此发誓说: “将来我成就无上正觉时,一定度化 他们。” 菩萨法忍度无极行忍辱如是。 菩萨以忍为法则,修持度彼岸行持忍辱就是这样的情 形。 所谓忍辱,就是和世人颠倒嗔恚的行为完全相反,菩 萨的觉悟在于他看到世间一切都是虚假的幻尘,但众生在 这里建立了好恶,又有我执,因此对于不悦意的境就生起 嗔恚,发出排斥、捶打、怒骂等的行为。这实际是很愚痴 的表现,特别可怜,因为没有读诵佛经,不知道这是什么。 而菩萨以安忍为原则,无论众生怎么样进行打骂,他都觉 得这只是一种无明的反应,其实没有什么众生,也没有什 么打骂,因此安住在法忍当中,毫不动心,因为一切都只 是假象。 菩萨念到这种情况无非是两种面向:对自身来说,要 安住在无生法忍当中;对众生来说,要生起慈悲心。因此


94

六度集经讲记(二)

面对这样的情况就以德报怨,发愿自己将来做佛时,一定 要度脱他们。 昔者菩萨,厥名曰睒。常怀普慈,润逮众生,悲愍群 愚,不睹三尊。 从前世尊有一世做菩萨叫做睒,常常怀着慈愍一切的 心,以很多的利益来润泽群生。外以此养众生,内以法滋 润众生,就像雨水滋润禾苗那样。菩萨悲愍众生非常愚痴 蒙昧,不见三宝的威德,不知道投向正道,特别可怜。 将其二亲,处于山泽。父母年耆,两目失明。睒为悲 楚,言之泣涕。夜常三兴,消息寒温。至孝之行德,芳熏 乾坤,地祇海龙国人普知。 这一段是讲睒的至纯孝行,这就要知道世尊过去行菩 萨道时也是遵崇孝行的,我们以佛为导师,应当亦步亦趋 地按照这样来做。 当时睒带着父母住在山泽里。父母年老,两眼失明, 睒很悲痛哀楚,一说到这件事就止不住地哭泣,晚上常常 三次起来照顾父母的消息寒热。也就是冬天的时候看看父 母冷了吗?需要盖什么吗?热天的时候看看还热吗?需 要扇凉吗?等等。他至孝之行的功德芳香熏满了乾坤,地 祇、海龙以及国中人民都知道他的孝行。 奉佛十善,不杀众生,道不拾遗,守贞不娶,身祸都


六度集经讲记(二) 95

息;两舌恶骂,妄言绮语,谮谤邪伪,口过都绝;中心众 秽,嫉恚贪餮,心垢都寂。信善有福,为恶有殃。 这就是睒行持如来的十善业道,他特别恪守律仪,这 也是我们要向大悲世尊随学的地方。我们不要想别的,只 要想想无上的世尊过去是怎么做的,那就是我们最好的榜 样。他是不是什么都不顾及,什么因果都不讲究呢?不是 的,他唯一是遵循十善业道来行持。 不杀众生,也就是不以粗暴的心损害任何众生。道不 拾遗,就是不偷盗,凡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都不起非分 之想,更不会巧取豪夺或者无理地占有、侵夺,或者不是 自己的东西不会擅自做主。守贞不娶,就是守持贞洁之行, 不行淫欲。这些杀盗淫的身祸,在睒的身上都止息了。 再者,息掉了四种口过,他从来不说离间语,不以恶 口骂人,也不打妄语,不说无意义的绮语,不说谮言诽谤 邪伪之词,这些口上的过都断绝了。 再者,世尊那一世意业修得很好,心里各种的污秽, 如嫉妒、嗔恚、贪婪等的心垢都得以寂静,相当清净。为 什么会这样做呢?因为他有因果的深忍信,相信做善就有 福报,所以积极地去做;相信造恶会有殃祸,所以竭力地 断除。 以草茅为庐,蓬蒿为席,清净无欲,志若天金。 这是讲睒那一世特别地有一种离欲的高行,他不希求


96

六度集经讲记(二)

世间的荣华富贵,非常容易满足,过着清心离欲的生活。 当时就用茅草结了一个简陋的茅蓬,以蓬蒿做席子, 相当清净,没有欲望,他修道的志向就像金子一样纯洁。 山有流泉,中生莲华,众果甘美,周旋其边。夙兴采 果,未尝先甘。其仁远照,禽兽附恃。 这是讲当时的修道生活相当美好。山里有很多流泉, 中间生着莲花,各种甘美的果实围绕在旁边。早上起来去 采果,还没尝就是甜的。而且睒的慈悲心泽及到身边的各 种禽兽鸟类,它们都依附在睒身边,没有任何恐惧。所谓 人畜相安,都是由慈悲的德行所感召的。 二亲时渴,睒行汲水。迦夷国王入山畋猎,弯弓发矢, 射山麋鹿,误中睒胸,矢毒流行,其痛难言。 那一天睒看到父母口渴,就出去打水。正赶上迦夷国 王进山打猎,弯弓发箭要射一只麋鹿,结果错中了睒的胸 部,箭毒在身体里穿行,疼痛难忍。 左右顾眄,涕泣大言:谁以一矢杀三道士者乎?吾亲 年耆,又俱失明,一朝无我,普当殒命。抗声哀曰:象以 其牙,犀以其角,翠以其毛,吾无牙角光目之毛,将以何 死乎? 当时睒左右顾盼,哭着大声说:“是谁以一只箭射杀 了三个道士啊?我的父母年纪大了,又都失明,一朝没了 我,他们都活不了了。”他又抗声哀叫说:“象以牙丧命,


六度集经讲记(二) 97

犀以角丧命,翠以毛丧命,我也没有什么牙、角、光目之 毛,为什么要杀死我呢?” 王闻哀声,下马问曰:尔为深山乎?答曰:吾将二亲 处斯山中,除世众秽,学进道志。 王闻到哀叫声,下马问道:“你住在这深山里吗?” 回答:“我带着父母就待在这山里,远离世间的尘垢,想 在这里进学圣道。” 王闻睒言,哽噎流泪,甚痛悼之,曰:吾为不仁,残 夭物命,又杀至孝。举哀云:奈此何? 国王听到睒的话,哽噎流泪,非常悲痛,说:“我做 了不仁之事,残害物命,又杀了至孝之人。”然后非常悲 哀地说:“我该怎么办啊?” 群臣巨细,莫不哽噎。王重曰:吾以一国救子之命, 愿示亲所在,吾欲首过。 当时群臣大小无不悲伤流泪,泣不成声。国王又重新 说:“我以一国之力来救你的命,愿指示你父母所在处, 我要去悔过。” 曰:便向小径,去斯不远,有小蓬庐,吾亲在中。为 吾启亲,自斯长别,幸卒余年,慎无追恋也。 睒说: “你往这条小路进去,不远处就有一座小蓬庐, 我父母都在里面。你转告我父母说:从此永别了!您们要 好好地度过晚年,千万不要想念我。”


98

六度集经讲记(二)

势复举哀,奄忽而绝。 当时睒非常悲痛,一下子断气而亡。 王逮士众,重复哀恸,寻所示路,到厥亲所。 国王和军众再次陷入悲哀沉痛当中。之后沿着所指示 的道路,走到了睒的父母所住的地方。 王从众多,草木肃肃有声,二亲闻之,疑其异人,曰: 行者何人?王曰:吾是迦夷国王。亲曰:王翔兹甚善,斯 有草席可以息凉,甘果可食。吾子汲水,今者且还。王睹 其亲,以慈待子,重为哽噎。 国王带的随从很多,从深深的茅草丛里走过的时候肃 肃有声,两个老人听到这样的声音很奇怪,怀疑是其他人 来了,平常都没有这么大的声音。就说: “来者是谁啊?” 国王说: “我是迦夷国王。” “哦,国王来这里了,很好啊! 这里有草席,可以纳凉休息,有甜果可以吃。我孩子出去 打水,马上就要回来了。”国王看到这对老人对孩子特别 慈愍,就再次地哽噎流泪。 王谓亲曰:吾睹两道士,以慈待子,吾心切悼,甚痛 无量。道士子睒者,吾射杀之。 国王对老人说:“我看到你们两位道士以慈心对待孩 子,我的心非常悲切,无量痛伤。你们的孩子睒被我射杀 了。” 亲惊怛曰:吾子何罪,而杀之乎?子操仁恻,蹈地常


六度集经讲记(二) 99

恐地痛,其有何罪,而王杀之? 老人非常惊惧,说:“我的孩子犯了什么罪,你要杀 掉他?我孩子平时都是守持仁慈恻隐之心,连踩在地上都 常常怕地会痛。他到底有什么罪,而让国王杀了他?” 王曰:至孝之子,实为上贤。吾射糜鹿,误中之耳。 国王说:“至孝之子,实在是上贤,他没有罪,是我 射糜鹿时,不小心误杀了他。” 曰:子已死,将何恃哉?吾今死矣。惟愿大王,牵吾 二老著子尸处,必见穷没,庶同灰土。 两个老人说:“孩子已经死了,我们还有什么依靠? 我们现在就要死掉了。惟愿大王把我们两个老人牵到孩子 的尸体旁边,我们一定要死在孩子那里,这样也好共同做 灰土。” 王闻亲辞,又重哀恸,自牵其亲,将至尸所。 国王听到老人这样说,就更加地哀恸,于是亲自牵着 两个老人的手带到了尸体旁边。因为两个老人都是瞎子, 看不见路。 父以首著膝上,母抱其足,呜口吮足。各以一手扪其 箭疮,椎胸搏颊,仰首呼曰:天神地神树神水神,吾子睒 者,奉佛信法,尊贤孝亲,怀无外之弘仁,润逮草木。 当时老人到了孩子身边,非常悲痛难忍,父亲把孩子 的头放在自己的膝盖上,母亲抱着孩子的脚,一个亲他的


100

六度集经讲记(二)

口,一个吮他的足。并且各自以一只手摸着孩子的箭疮, 自捶胸口,打自己的脸颊,仰着头呼叫说:“天神地神树 神水神,我的孩子睒,信奉如来,信仰正法,尊贤孝亲, 从来不把众生当外人看,平等的慈心润及到草木。” 又曰:若子審奉佛至孝之诚,上闻天者,箭当拔出, 重毒消灭,子获生存,卒其至孝之行。子行不然,吾言不 诚,遂当终没,俱为灰土。 又说:“我的孩子若果真奉持诸佛至孝之诚,愿上闻 天宫,当即拔除箭矢,消灭重毒,让我的孩子重新复活, 来成全他至孝的善行。如果我的孩子没有行持这样的孝 行,我说的话不诚实的话,那就让我立刻死在这里,跟孩 子一同化为灰土。” 天帝释、四天大王、地祇、海龙,闻亲哀声,信如其 言,靡不扰动。 当时天帝释、四大天王、地祇、海龙听到这对老人的 哀叫声,也确信睒的确是至孝之人,内心无不震动,因此 就坐不住了。所谓至孝至诚感天动地。 帝释身下,谓其亲曰:斯至孝之子,吾能活之。以天 神药灌睒口中,忽然得稣。 当时天帝释亲自下来,对这一对老人说:“你这至孝 的孩子,我能救活他。”于是用天上的神药灌入睒的口中, 睒忽然间就苏醒过来。


六度集经讲记(二) 101

父母及睒,王逮臣从,悲喜交集,普复举哀。 当时睒的父母、睒、国王以及群臣都悲喜交集,大家 都很哀恸。 王曰:奉佛至孝之德,乃至于斯。遂命群臣,自今之 后,率土人民,皆令奉佛十德之善,修睒至孝之行,一国 则焉。然后国丰民康,遂致太平。 国王说:“奉持如来至孝的德行到这种地步,才有这 种天护神佑的感应。”于是下令群臣从今往后全土人民都 要奉持佛的十善业道,修持睒的至孝之行,全国人民都以 睒为榜样。之后国家就变得国土丰裕,人民安康,遂致太 平盛世。 佛告诸比丘:吾世世奉诸佛至孝之行,德高福盛,遂 成天中之天,三界独步。时睒者,吾身是也。国王者,阿 难是。睒父者,今吾父是。母者,吾母舍妙是。天帝释者, 弥勒是也。 佛告诸比丘:“我世世都遵奉诸佛至孝之行,功德高 尚,福德隆盛,这样修道逐渐圆满,就成了天中之天,独 步三界。当时的睒就是我的前世;国王是阿难;睒父,是 现在我的父亲;睒母,是我的母亲摩耶夫人;天帝释,是 弥勒菩萨。” 菩萨法忍度无极行忍辱如是。 世尊过去做菩萨以安忍为法则,行持度彼岸行忍一切


102

六度集经讲记(二)

辱的情形如此。 昔者菩萨,时为梵志,名羼提和。处在山泽,树下精 思,以果泉水而为饮食。内垢消尽,处在空寂,弘明六通, 得尽知之智,名香熏闻八方上下。十方诸佛,缘一觉道, 应仪圣众,靡不咨嗟。释梵四王,海龙地祇,朝夕肃虔, 叉手稽首,禀化承风,拥护其国。 那一世世尊做菩萨时,叫做忍辱仙人。待在山野旷 泽里,坐在树下精思,以野果、泉水为食。内在的尘垢都 已消尽,处在空寂的境界中,显发了广大的六神通,得到 了能彻知三世的智慧,功德的名香普薰到八方上下,十 方诸佛、缘觉、阿罗汉等圣众无不赞叹。帝释梵王、四 大天王、龙神地祇早晚都虔诚恭敬,合掌稽首,禀承仙 人的善风化导,拥护这个国土。 风雨顺时,五谷丰熟,毒消灾灭,君民炽盛。 因此当时国家风调雨顺,五谷丰熟,消除了各种灾疫 毒害,人民炽盛。这就是仙人的道德所感,因此国中有一 个成道的人,就能对所在的国土做特别大的加持和饶益。 其王名迦犂,入山畋猎,驰逐一鹿,寻其足迹,历菩 萨前。 再说,那时的暴君叫歌利王,有一天他进山打猎,追 赶一头麋鹿,寻着足迹到了菩萨面前。


六度集经讲记(二) 103

王问道士:兽迹历兹,其为如行乎? 王问道士:“鹿的脚印经过这里,它是往哪边走的, 你看到了吗?” 菩萨默惟:众生扰扰,惟为身命,畏死贪生,吾心何 异哉?吾傥语王,虐杀不仁,罪与王同;傥云不见,吾为 欺矣。中心恧然,低首不云。 当时菩萨默默地思惟:众生随着业力妄动,一点也 不觉悟真实,都唯一地为着这个虚假的生命而执著,特 别害怕死亡,贪求生存,跟我的心有什么两样呢?如果 我跟国王说见到了,让他虐杀麋鹿,那是非常不仁慈,就 跟国王一样犯了伤残暴裂罪;如果我说不见,又是说了欺 心的话。他的心里很为难,于是就低头不语。 王即怒曰:当死乞人,吾现帝王,一国之尊,问不时 对,而佯低头乎? 国王当即就暴怒地说:“你这要死的人,我是帝王, 一国之尊,现在站在你面前问你问题,你还不及时回答, 假装低头干什么?” 其国名揥手爪曰不?菩萨惆怅。揥手爪曰不乎?示王 以为不见。 “这个国家是不是叫做揥手爪?”菩萨当时很犹豫。 “是不是叫揥手爪?”然后就用手势跟国王表示我没见 到。


六度集经讲记(二)

104

曰:兽迹历兹,而曰不见?王势自在,为不能戮尔 乎? 暴君说:“这么明显的野兽痕迹,你还说没见到?国 王是一切自在的,难道不能杀你吗?” 菩萨曰:吾听王耳。王曰:尔为谁耶?曰:吾忍辱 人。王怒,拔剑截其右臂。菩萨念曰:吾志上道,与时 无诤,斯王尚加吾刃,岂况黎庶乎?愿吾得佛,必先度 之,无令众生效其为恶也。 菩萨说:“悉听尊便。”国王说:“你是谁啊?”回 答说:“我是忍辱仙人。”国王发怒,拔起剑来截掉仙人 的右臂。“看看你能不能忍辱?”菩萨心想:“我志求无 上道,与时无诤,这个暴君尚且加害于我,何况黎民百 姓呢?愿我得佛一定先度他,他最可怜,不要让众生效 仿他的恶行。” 王曰:若为谁?曰:吾忍辱人。又截其左手。一问一 截。截其脚,截其耳,截其鼻,血若流泉,其痛无量。天 地为之震动,日即无明。 当时暴王又问:“你是谁?” “我是忍辱仙人。” “你 是忍辱仙人?”又割掉他的左手。 “能忍吗?”再问:“你 是谁?” “忍辱仙人。”又截掉他的腿。又问: “你是谁?” “忍辱仙人。”又截掉他的耳和鼻。就像这样,你既然是 忍辱仙人,我就截截看,看你忍得了吗?当时仙人被割掉


六度集经讲记(二) 105

了手脚耳鼻,血流如泉,痛苦无量。天地为之震动,太 阳变得没有光明。 四天大王佥然俱臻,同声恚曰:斯王酷裂,其为难齐。 谓道士曰:无以污心,吾等诛王及其妻子,并灭一国,以 彰其恶。 四大天王一起过来,同声愤怒地说:“这样无比暴恶 的昏君,实在没有能比的。”当时都对道士说:“不要污 染道士的心,我们来诛灭国王和他的妻子儿女,并且灭 掉他的国家,以此来彰显他的罪恶。” 道士答曰:斯何言乎?此殃由吾前世不奉佛教,加毒 于彼,为恶祸追,犹影之系形矣。昔种之少,而今获多。 吾若顺命,祸如天地,累劫受咎,岂有毕哉。 仙人说:“你们在说什么呀?这个殃咎是我自己前世 没有奉持佛的教法,曾经毒害过他,那是我自己造恶, 所以才有这样的报应,就像影子跟定形体一样。过去虽然 只种了少许恶因,但如今却感得恶果繁多,我如果顺从你 们的做法,再去造下这残杀之过,那就是弥天的大祸, 将会在累劫里受惩罚,哪里有完毕的时候?因此千万不 要冤冤相报,不要再以报还报了。这是我自己的罪过,我 自己承担。” 黎民睹变,驰诣首过,齐声而曰:道士处兹,景祐润 国,禳灾灭疫。而斯极愚之君,不知臧否,不明去就,恶


106

六度集经讲记(二)

加于圣。惟愿圣人无以吾等报上帝也。 当时人民见到天地异变,马上就驰奔过来,齐声说 道:“道士待在这里,保佑全国消灾免疫,而这个极愚痴 的暴君不知道善恶,不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竟然 以这样的暴行加于圣人,惟愿圣人不要以我等报于上 帝。” 菩萨答曰:王以无辜之恶,痛加吾身。吾心愍之,犹 慈母之哀其赤子也,黎庶何过而怨之耶?假有疑望,尔捉 吾断臂以来。民即捉之,乳湩交流,曰:吾有慈母之哀, 今其信现于兹。民睹弘信,靡不禀化,欣怿而退。 菩萨回答说:“国王以无辜的恶行痛加在我身上,我 的心很怜愍他,就像慈母哀怜赤子一样,人民有什么罪 过而需要加怨呢?假使你们有怀疑,就把我的断臂拿过 来。”人民就捉断臂过来,结果乳汁交流。菩萨说:“我 有慈母的悲心,现在已经给你们证明了。”人民都很深 信,无不禀受仙人的教化,欣喜而退。因为他们当时害 怕,如果禀告给上帝,恐怕会诛灭掉一国的人民。比如 只要随便搞一个地震或者什么灾难,就全部都完了,所以 他们也很害怕。 菩萨有弟,亦睹道迹,处在异山。以天眼彻视,睹天 神鬼龙,会议王恶,靡不怀忿。惧兄有损德之心,以神足 之兄所。曰:有所中伤乎?答曰:不也。尔欲照吾信,取


六度集经讲记(二) 107

断手足耳鼻,著其故处,复者即吾信矣。弟续之即复。兄 曰:吾普慈之信,于今著矣。 当时菩萨有个弟弟,也已经见道了,待在另一个山 上。他以天眼无碍地见到天神鬼龙会集在一起谈论国王 的暴恶,无不怀着忿恨之心。害怕兄长有损德的心,就以 神足来到兄长这里,问道:“你心里有伤痛或者有嗔怒 吗?”回答:“根本没有。如果你想照见我的真实之心, 就取断掉的手脚耳鼻放到原来的地方。如果能恢复的话, 那就证明我的话是真实的。”弟弟就照做了,结果身体恢 复如故。兄长说:“我的这种大慈愍心的信实,今天是很 明显了。”就是我实际是有信义的,我的誓言是确定的, 的确对于任何众生都是慈悲对待,不会有加害之心,也 不会反抗报复等等。 天神地祇,靡不悲喜,稽首称善,更相劝导,进志高 行,受戒而退。 当时天神地祇无不悲喜交集,顶礼称善,彼此劝勉, 增进菩提的志愿和高行,受戒而退。 自斯之后,日月无光,五星失度。妖怪相属,枯旱谷 贵,民困怨其王也。 但是恶业归恶业,由于歌利王伤害了圣者菩萨,结 果使得国家无福,日月失去光明,五星失去运度,妖怪 接连而来,国中也遭遇枯旱,谷米涨价,人民生活困苦,


108

六度集经讲记(二)

都埋怨道:“这都是暴王的恶行造成的。” 佛告诸比丘:时羼提和者,即吾身是。弟者,弥勒是。 王者,罗汉拘邻是。 佛告诉诸比丘:“当时的忍辱仙人,就是我的前世; 弟弟是弥勒菩萨;国王是今天的阿罗汉憍陈如。” 菩萨法忍度无极行忍辱如是。 菩萨行持法忍度于彼岸忍辱的高行就是如此。 昔者菩萨,生于贫家,贫家不育,以氎裹之,夜无人 时,默置四衢,并钱一千,送著其首。 从前菩萨生在穷困之家,贫家无法养活他,就用白 氎裹着婴儿,在夜深无人之时悄悄地放在街道上,而且 以一千钱放在他的头边,送给领养的人。 国俗以斯日为吉祥之日,率土野会,君子小人,各以 其类,盛馔快乐。 再说这一天按照国家的风俗是吉祥之日,全国境内 的人民都出来在野外集会,君子小人各自按照自身的情 况置办很丰盛的饮食,做各种娱乐。 梵志观戏,赞会者曰:嗟乎!今日会者之别,有如粳 米,纯白无糅,厥香苾芬。若夫今日产生男女,贵而且贤。 梵志看戏,赞叹与会者说:“唉呀!今天这个集会很 特别,就像粳米,纯白没有一点杂质,芳香宜人。假使在


六度集经讲记(二) 109

今天生产,不论男女,那都是又贵又贤啊!”因为他是梵 志,是人们比较敬奉的宗教阶层,他这么一说,大家就都 相信了。 座中有一理家,独而无嗣,闻之默喜,令人四布索弃 子者。使问路人曰:睹有弃儿者乎?路人曰:有,独母取 焉。使人寻之,得其所在。 当时座中有一个大富翁,没有后代,听了之后很欢 喜:今天能找个孩子就很棒啊!他们都是贵族阶层,旁边 是宗教阶级的婆罗门,他们代表能够知天知地、占卜、知 道运数,而商主是富裕阶层,代表财富,他们坐在一起看 戏。商主听到婆罗门这么说,就命令下人到处去寻找有没 有丢孩子的。那些下人就问路人:“看到有谁家丢弃孩子 吗?”路人说:“有的,有一个遗弃的孩子被一个寡母抱 走了。” “那这寡母在哪里啊?”路人就给他指示了方向。 下人们就去寻找,果然找到了。 曰:吾四姓富而无嗣,尔以儿贡,可获众宝。母曰: 可。留钱送儿,从欲索货,母获如志。 下人就对寡母说:“我家老爷很富裕却没有子嗣,你 如果把孩子献出来的话,就可以得到很多宝贝。”寡母 说:“可以。”就把一千钱留下,把孩子送出。之后也是 随着她的愿望索要了很多财货,她也称心满愿了。 育儿数月,而妇妊娠,曰:吾以无嗣,故育异姓。天


110

六度集经讲记(二)

授余祚,今用何为?以氎裹之,夜著坑中。 再说,领养孩子几个月后,富翁的妻子就怀孕了, 他就说:“我是因为没有子嗣,所以才育养异姓。现在老 天既然赐给我后代,那我还要他干什么?干脆扔掉吧!” 之后就用氎布裹着婴儿,在夜间扔到坑里。 家羊日就而乳,牧人寻察睹儿,即叹曰:上帝何缘, 落其子于兹乎?取归育之,以羊湩乳。 再说,家羊每天都靠着婴儿给他喂奶,羊还是很有 慈心的。放羊人不久就发现了这件事,看到孩子就惊叹 地说:“上天以什么因缘把这孩子落到这里了?”就抱了 回来,每天都用羊乳来喂养。 四姓觉之,诘曰:缘窃湩乎?对曰:吾获天之遗子, 以湩育之。四姓怅悔,还育数月。 四姓觉察到了,就质问道:“你为什么要偷羊奶?” 回答说:“我得到一个天降的孩子,所以用羊奶来养育 他。”四姓很怅然后悔,又把孩子接回去,继续抚养了几 个月。 妇遂产男,恶念更生。又复如前,以氎裹之,著车辙 中。儿心存佛三宝,慈向其亲。 几月后,媳妇生了一个男儿,他又生起恶念,又像 前面一样用白氎裹着婴儿,放到车的辙印当中。但是这 孩子的确是菩萨种性,他没有怨尤,心里一直存着佛、


六度集经讲记(二) 111

存着三宝,对于父母仍是慈心对待,没有恶意。 晨有商人,数百乘车,径路由兹,牛踬不进。商人察 其所以,睹儿,惊曰:天帝之子,何缘在兹乎?抱著车中, 牛进若流。 早上有商人驾着几百辆牛车要从这里经过,但是牛 都停止不前,商人就去查看是什么原因,结果看到了这 个小孩,惊叹地说:“天帝的孩子以什么原因在这里 啊?”就抱着孩子坐到车里,牛才继续行进,车队奔驰就 像流水一样,因为车队很庞大,好几百辆。 前二十里,息牛停侧。有独母白商人,乞曰:以儿相 惠,济吾老穷。即惠之矣。 前行二十里后,牛停下来休息。这时有一个寡母过 来对商人说:“可以把这孩子送给我,来济养我的老穷 吗?”商人就把孩子送给了她。 母育未几,四姓又闻,怆然而曰:吾之不仁,残天德 乎?又以众宝请儿归家,哽噎自责,等育二儿。 这个寡母养育孩子没过多久,富翁又听到了这个消 息,心里还是很悲怆地说:“我不仁慈啊!是不是违背良 心,残了天德呢?”他有一点不安,就又拿出很多宝贝来 把孩子接回家,哽噎自责,后面就平等地养育这两个儿 子。 数年之间,睹儿之智,奇变纵横,恶念又生,曰:斯


112

六度集经讲记(二)

明溢度,吾儿否哉,必虏之矣。氎裹入山,弃著竹中,绝 食必殒。 养了几年后,他看到这孩子智慧超群,才华横溢, 又起了恶心,说:“他太过聪明了,我的儿子比不上,将 来一定会被他欺负。”于是就用氎裹着这孩子进了深山, 放在竹子上面,心想:没有食物,一定会死掉。 儿兴慈念,曰:吾后得佛,必济众苦矣。 孩 子 心 里起了慈念:我以后成佛,一定要救济众 苦。世上的人都特别苦,都是被惑业所转,不得自在。 山近溪水,儿自力摇,从竹堕地,展转至其水侧。去 水二十里,有担死人聚。聚人取樵,遥见小儿,就视,叹 曰:上帝落其子乎?抱归育焉。 当时这个山靠近溪水,孩子自己努力地摇动竹子, 就从竹子上掉下来,他辗转地来到水边。离水二十里处, 有担死人的队伍,那些担夫取樵木的时候远远地见到有 一个小孩,就过来察看,惊叹地说:“难道是上帝掉下的 孩子吗?”就抱回来养育。 四姓又闻,厥恨如前,以众名宝请归悲泣。并教书数, 仰观俯占,众道之术,过目即能。禀性仁孝,言辄导化。 国人称圣,儒士云集。 四姓又听到这个消息,像前面一样生起了悔恨,又 以各种名宝把孩子请回家,然后很悲伤地哭泣。后面又


六度集经讲记(二) 113

教孩子读书,学习天文、占卜等各种的道术,孩子很聪 明,过目就能掌握。而且他禀性慈孝,说什么话都能够化 导别人。国人都称他为圣人,当时有很多儒士都跟他在一 起。 父凶念生,厥恶重前。家有冶师,去城七里,欲图杀 儿,书敕冶师曰:昔育此子,子入吾家,疾疫相仍,财耗 畜死。太卜占云,儿致此灾,书到极懾,投之火中。 再 说 父 亲见到这孩子越来越有能力,他又生了恶 念。他家在城外七里雇了冶师,他就企图让冶师杀掉这 个孩子,于是就写信敕令冶师说:“过去好心养育了这个 孩子,但自从他到了我家以后,家里就疾病频繁,财产耗 失,畜生也陆续死亡。预言家占卜说,这孩子不祥,是一 个灾星,所以这封信到的时候,你们一定要快速地抓住 他,把他扔到火里烧死。” 讹命儿曰:吾年西夕,加有重疾,尔到冶师所,谛计 钱宝,是尔终年之财。儿受命行。 之后就假装命令孩子说:“我年纪已老,就像西山的 太阳,加上又有重病,你现在去冶师那里,计算一下钱 宝,这是够你终年的钱财。”孩子就受命前行。 于城门内,睹弟与辈弹胡掉戏。弟曰:兄来,吾之幸 矣,为吾复折。兄曰:父命当行。弟曰:吾请行矣。夺书 之冶师所。


114

六度集经讲记(二)

再说到了城门的时候,看见弟弟跟同伴在一起比赛 游戏。弟弟说:“哥哥来了,那就好了!你快帮我折伏他 们。”兄长说:“父亲交待我去办事。”弟弟说:“我去 给你办。”就夺走了信,到了冶师那里。 冶师承书,投弟于火。父心忪忪而怖,遣使索儿。使 睹兄曰:弟如之乎?兄如状对。兄归陈之,父驿马追儿, 已为灰矣。父投躬呼天,结气内塞,遂成废疾。 冶师接到信,看了之后,马上就把弟弟投到火炉里。 当时父亲心跳惊慌,莫名地害怕,就派使者去找孩子。 使者见到兄长就问:“弟弟到哪里去了?”兄长据实以告。 然后兄长回来跟父亲讲了具体的情况,父亲就立刻骑马去 追儿子,结果还是晚了一步,儿子已经烧成灰烬了。当时 父亲投身在地,呼着天,气闷内结,就变成了残废。 又生毒念曰:吾无嗣已,不用斯子为,必欲杀之。 他又生起恶念:既然我现在已经没有了后嗣,那也 不用这个野孩子,一定要杀掉他。 父有邸阁,去国千里,仍遣斯儿曰:彼散吾财,尔往 计校。今与邸阁书,囊藏蜡封,尔急以行。书阴敕曰:此 儿到,急以石缚腰,沉之深渊。儿受命稽首,轻骑进路。 父亲有个仓库,在离国土一千里之外的地方。仍然 派这个孩子去,说道:“他们散掉了我的钱财,你一定要 去好好地讨要计较。现在我给仓库管家写一封信,用布


六度集经讲记(二) 115

囊藏了,用蜡封好,你疾速前去。”之后在信里暗暗地敕 令:“这个孩子到的时候,要疾速地用石头绑住他的腰, 沉到深渊里。”孩子受命后向父亲磕头告别,然后骑着骏 马快速进路。 进路半道,有梵志与父遥相被服,常相问遗,书数往 来。梵志有女,女既贤明,深知吉凶天文占候。 再说,走到半路上,路边有个梵志是父亲远方的朋 友,彼此敬服,常常问候写信,互通往来。梵志有个女 儿,很是贤明,深知吉凶祸福,通达天文地理、占卜等 等。 儿行到梵志所居,曰:吾父所亲梵志,正在斯止。谓 从者曰:今欲过修礼之可乎?从者曰:善。即过觐礼。 当时儿子到了梵志的居所,说:“我父亲的好友梵志 就住在这里。”就对随从说:“我现在过去修礼拜望怎么 样?”随从说:“好啊!”他就过去觐见供礼。 梵志喜曰:吾兄子来。便命四邻,学士儒生,耆德云 集,娱宴欢乐,并咨众疑,靡不欣怿。终日极夜,各疲眠 寐。 梵 志 很 高兴地说:“我兄长的儿子来了,很难得 呀!”就召集四边邻居以及很多的学士、儒生、耆德一起 来开大宴会,欢快地娱乐。童子在酒席上解答了大家的各 种疑难,众人都非常地欢喜。他们从白天一直玩到深


116

六度集经讲记(二)

夜,各自疲劳,就都睡着了。 女窃睹男,见其腰带佩囊封之书,默解取还。省读其 辞,怅然而叹曰:斯何妖厉,贼害仁子,乃至斯乎? 这时梵志的女儿偷偷地看男孩,见到他腰带上佩着 用蜡封了口、用皮囊装了的一封信,就偷偷地解开取出来 读。读后特别怅然悲叹地说:“这是什么妖厉?竟然要这 样残害这位仁子?” 裂书更之,其辞曰:吾年西垂,重疾日困。彼梵志, 吾之亲友也,厥女既贤且明,可今任为儿匹。极具宝帛娉 礼豫好,小礼大娉。纳妻之日,案斯敕矣。为书毕,开关 复之。 于是她就撕掉信,重新写了一封假信,说到:“我年 纪已老,又有重病,日益困窘。那位梵志是我的亲友, 他的女儿既贤良又聪明,现在可以娶她为儿妇。要尽可 能地以珍宝布帛作为娉礼,以交两家之好,小礼大娉,纳 妻之日,就按照这个来办。”这样写书完毕后,又重新封 好。 明晨进路,梵志众儒,靡不寻叹。邸阁得书,承命 具礼,诣梵志家。 第二天早上童子上路,梵志和众儒都无不哀叹、惜 别。再说那位仓库管家得了书信后,就按照主人的命 令,准备了很丰厚的娉礼来到梵志家里提亲。


六度集经讲记(二) 117

梵志夫妻议曰:夫婚姻之仪,始之于择行,问名占 兆,彼善礼备,即吾许焉。今现男不媒,礼娉便臻,岂 彼将慢乎? 当时梵志夫妻私下里商议说:“婚姻的礼仪,最开始 是要选择品行,互问生辰、名字后占卜吉凶,如果都很 好,再备娉礼来迎娶,这样我们就可以答应。现在男方 没有媒约,就拿着礼物来娉娶,这是不是有一点太高慢 了?” 又退宴思曰:男女为偶,自古然矣,男贤女贞,诚亦 难值。遂纳礼会宗。 再退下来深思:“反正男女都要成亲,自古都是如 此。如今男方贤良,女方贞洁,也是很难遇的一对,还是 成全他们吧!”因此就收了娉礼,定下了这门亲事。 九族叹曰:斯荣传世,纳妻礼成。邸阁驰启,四姓闻 之,结疾殊笃。 家里的九族都很欢喜赞叹地说:“这样的荣耀能传世 代,纳妻大礼已成。”这样事办成了,邸阁就奔驰而来, 启奏主人,四姓听了之后,病得就更重了。 儿闻亲疾,哽咽而言:夫命难保,犹幻非真。梵志欲 择良日遣还,菩萨内痛不从。 孩子听说父亲病重,哽咽哭泣地说:“夫命难保,但 也是虚幻的,没有什么真实。”梵志想择一吉日把孩子送


六度集经讲记(二)

118

回,但菩萨内心悲痛,没有听从。 其室家驰归,升堂稽首。妻寻再拜,垂泣而进,三步 又拜,称名曰:妾是子男某妻,亲召妾为某。当奉宗嗣, 箕箒之使,尽礼修孝。惟愿大人疾瘳福臻,永保无终之寿, 令其展情,获孝妇之德。四姓结忿,内塞而殒。 然后由他的妻子奔驰回来,升堂磕头。妻子再拜, 垂着眼泪进来,三步又拜。自己介绍说:“妾是您孩子的 妻子,你可以叫我某某。我要供奉宗嗣,平常做箕箒之 使来服侍丈夫,尽礼修孝顺,唯愿父亲大人病愈,福报增 上,永保无终之寿,让我能够尽量地照顾您,获得孝妇 之德。”四姓一看,非常地气恼,忿气内结,就这样死掉 了。 菩萨殡送,慈恻追慕,一国称孝。丧毕修行,馨熏十 方。 菩萨殡送了这位老父亲,当时他没有怨尤,非常慈 悲哀恸,追慕父亲的恩德,一国都称他为孝子。丧葬完毕 之后,菩萨就进一步修行,他的功德之香普熏十方。 佛告诸比丘:童子者,吾身是也。妻者,俱夷是也。 四姓者,调达是也。 佛告诉诸比丘:“当时的童子,就是我的前世;童子 妻,是耶输陀罗;四姓是提婆达多。” 菩萨法忍度无极行忍辱如是。


六度集经讲记(二) 119

菩萨法忍行持忍辱到彼岸的大行如是。 昔者菩萨,为大国王。常以四等,育护众生,声动遐 迩,靡不叹懿。 那一世世尊做了大国王,常常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护育天下的苍生。他的名声传播到远近很广大的地区, 人们无不赞叹这位仁王的美德。 舅亦为王,处在异国,性贪无耻,以凶为健。开士林 叹,菩萨怀二仪之仁惠。虚诬谤讪,为造訧端,兴兵欲 夺菩萨国。 他的舅舅也在旁边的一个国家做国王,性情非常贪 婪,没有羞耻,以凶狠为强健。当时那些山林里的开士 们都很赞叹菩萨怀着普育天下男女的仁惠,但是也有诬 陷诽谤。这位暴戾的舅父就制造各种舆论,出师有名, 发动他的军队征讨外甥的国家。 菩萨群僚佥曰:吾宁为天仁贱,不为豺狼贵也。 当时大兵压境,情况十分紧急,国王召令群臣前来 商议,都说:“我们宁可持着天仁之德而身处下贱,也 不愿做豺狼之行而处于高贵。”意思就是,我们宁可守 道而死,也不可无道而活。 民曰:宁为有道之畜,不为无道民矣。料选武士,陈 军振旅。


六度集经讲记(二)

120

人民的呼声是:“我们宁可做有道君主下的旁生, 也不愿做无道昏君下的人民。”于是在人民的呼吁下, 国王选择国家里的勇武壮士,列成一排排的军队进行操 练。 国王登台观军,情猥流泪,涕泗交颈,曰:以吾一躬, 毁兆民之命。国亡难复,人身难获。吾之遁迈,国境咸康, 将谁有患乎?王与元妃,俱委国去。 国王站在高台上阅兵,心情非常复杂,不禁流泪, 泪水长长地流下来,一直流到颈部,他说:“怎么能因 为我一个人的身体而毁掉亿万人民的性命呢?国家败 亡,难以恢复;人身失去,难以获得。如果我隐遁的 话,国境就会平安,谁会有灾患呢?”他这样决定以 后,就带着王妃一起逃离而去。 舅入处国,以贪残为政。戮忠贞,进佞蠱。政苛民 困,怨泣相属,思詠旧君,犹孝子之存慈亲也。 再说舅父入了国境后,称霸为王,但是他的政策相 当地贪婪、残酷,不断地收刮民脂民膏,弄得人民非常 困穷。而且他很暴虐,凡是有人违背他的意志,他就伤 杀、处斩、严刑拷打等等。就像这样,他是一个无理的 昏君,专门诛戮忠臣,进选佞臣,政策相当苛刻,人民 过得非常困苦,怨声载道,都不禁地想念起过去的仁 君,就像孝子存念慈亲那样。


六度集经讲记(二) 121

王与元妃,处于山林。海有邪龙,好妃光颜,化为梵 志,讹叉手箕坐,垂首静思,有似道士惟禅定时。 再说国王和后妃来到一处寂静的山林,就在那里住 下来。有一只邪龙,看到王妃姿色很好,就生了贪心,他 化成一个婆罗门修士,假装两手合掌,跏趺而坐,低首 垂睑,思惟很高深的法义,看起来就像道士正在入定。 王睹心欣,日采果供养。龙伺王出行,盗挟妃去,将 还海居。路由两山夹道之径,山有巨鸟,张翼塞径,与龙 战焉。龙为震雷击鸟,堕其右翼,遂获还海。 国王看到道士种姓,特别欣喜,每天都采野果子来 供养这位婆罗门修士。这条毒龙一直在寻找机会。有一 天看到国王出去了,他就迅速地挟持后妃,带着她要回 海龙宫。 经过两山中间一条狭窄径路的时候,山上有一只大 鸟,张着大翅膀,拦在路径上,说:“你敢过去吗?” 想要跟邪龙交战。邪龙就“吼”地震动了一声,这是它 的火枪,打击大鸟,结果打中了它右边的翅膀,大鸟受 伤后,就堕在地上。于是邪龙就带着后妃回到了海龙 宫。 王采果还,不见其妃,怅然而曰:吾宿行遗殃,咎邻 臻乎?乃执弓持矢,经历诸山,寻求元妃。 再 说 , 国王采果回来,只见屋内空空,后妃不见


122

六度集经讲记(二)

了,他非常失意怅然地说:“我过去造了什么孽?现在 殃咎邻身啊?我的后妃到哪里去了?”于是他就带着弓 箭经历各大山峰,去寻找元妃。 睹有荥流,寻极其源。见巨猕猴而致哀恸,王怆然曰: 尔复何哀乎?猕猴曰:吾与舅氏并肩为王,舅以势强,夺 吾众矣,嗟呼无诉。子今何缘,翔兹山岨乎? 见到有一条河流,就不断地沿着这条河流去寻找。 只见一只好大的猕猴在那里很是哀恸,国王怆然地问 道:“你为什么这么哀伤啊?”猕猴说:“过去我和舅 父并肩为王,舅父因为势力强,夺掉了我的猴众。唉! 唉!”它就这样不断地唉叹。“你现在是以什么因缘来 到这险阻的高山呢?” 菩萨答曰:吾与尔其忧齐矣!吾又亡妃,未知所之。 猴曰:子助吾战,复吾士众,为子寻之,终必获矣。王然 之曰:可。 菩 萨 说 :“我和你是同病相怜啊!我也是这个样 子,我那舅父夺掉了我的王位,现在又失去了后妃,不 晓得到哪里去了。”猴王说:“你如果帮助我战斗,恢 复我的猴群,我就帮你寻找后妃,最终一定能得到。” 国王答应说:“好,一言为定!” 明日猴与舅战,王乃弯弓搏矢,股肱势张。舅遥悚惧, 旙佪迸驰。猴王众反,遂命众曰:人王元妃,迷在斯山,


六度集经讲记(二) 123

尔等布索。 第二天这只旧猴王和它的舅父交战,国王在后面张 弓搭箭,展开了射箭的姿势,好厉害啊!猴王的舅父远 远看到了,吓得浑身发抖,结果旗帜收回,猴群崩溃而 逃。于是众猴归还,旧猴王又恢复了猴王的地位。它就 命令猴群说:“人王的后妃,迷失在此山,你们四处去 搜索,看看妃子在哪里。” 猴众各行,见鸟病翼,鸟曰:尔等奚求乎?曰:人王 亡其正妃,吾等寻之。鸟曰:龙盗之矣,吾势无如,今在 海中大洲之上。言毕鸟绝。 结果在猴王的指令下,千万亿的猴群满山遍野地去 寻找,见到有一只大鸟伤了翼膀,躺在地上,病鸟问: “你们在找什么呀?”回答:“人王丢掉了正妃,我们 正为他寻找。”病鸟说:“是被毒龙盗走了,我的势力 比不上它。现在它们已经到了海中的大洲上面。”说完 大鸟就气绝身亡。 猴王率众,由径临海,忧无以渡。天帝释即化为猴, 身病疥癣,来进曰:今士众之多,其踰海沙,何忧不达于 彼洲乎?今各使众负石杜海,可以为高山,何但通洲而已。 猴王率领猴众由径路濒临海面,但是海水茫茫,一 望无际,怎么能渡过那么长远的海洋,到达海中的洲鸟 呢?这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天帝释就化成一只猴子,


124

六度集经讲记(二)

身上长着疥癞,过来献计说:“现在您的兵众如此之 多,超过了海底的尘沙,何必担忧到不了洲岛呢?如果 现在让猴儿们各自负着石头来填海,一定可以把巨海都 填成高山,何况只是通一条路到洲岛呢?” 猴王即封之为监,众从其谋,负石功成,众得济渡, 围洲累沓。 猴王一看,真是了不起的军师,就封它做监工,它就 成了渡海工程的总司令了。猴王采用这位总设计师的计 谋,一个个猴子背着石头排着好长的队漫山遍野地都下来 了,结果一个个石头扔下去的时候,就真的造了一条连接 海岸与洲岛的石路。猴军就浩浩荡荡地沿着这条石路到了 洲岛边上,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 龙化毒雾,猴众都病,无不仆地。二王怅愁,小猴重 曰:今令众瘳,无劳圣念。即以天药傅众鼻中,众即奋鼻 而兴,力势踰前。 龙王一看,猴群围攻上来了,于是就喷吐毒雾,结 果猴众都中了毒,躺在地上,满地都是伤兵。这个时候 两王都很发愁,那只小猴军师又重新说:“现在我可以 让众猴病好,不必担忧。”于是天帝释变的小猴就用天 药敷在众猴的鼻子上。这个药很呛人,结果百千亿猴众 一时之间都打起了喷嚏,“啪”的一下,毒气就都喷出 来了。它们恢复了身体的力量,各个都站起身来,非常


六度集经讲记(二) 125

有精神,要跟毒龙决一死战。 龙即兴风云以壅天日,电耀光,海勃怒,霹雳震乾动 地。小猴曰:人王妙射,夫电耀者,即龙矣。发矢除凶, 为民招福,众圣无怨矣。霆耀电光,王乃放箭,正破龙胸。 龙被射死,猴众称善。小猴拔龙门钥,开门出妃,天鬼咸 喜。 毒 龙 兴 起风云,蔽住了太阳,雷光电闪,海水勃 起,霹雳交劈,震天动地。小猴军师说:“人王号为神 箭手,现在电光闪耀处就是毒龙所在,发箭除凶,为民 招福,众圣没有怨尤,你这么做是正义的。”当时雷霆电 闪,非常吓人。国王听到之后,就正对着电光闪烁之处 放箭,正好就射中了邪龙的胸部。毒龙当即就被射死, 猴众都欢呼雀跃“胜利了!胜利了!”这时那只睿智的 小猿猴就迅速地潜入到龙宫门口,拨开门的钥匙,开门 迎出后妃,天众鬼神都欢呼喜悦。 二王俱还本山,更相辞谢,谦光崇让。会舅王死,无 有嗣子,臣民奔驰,寻本旧君。于彼山岨,君臣相见,哀 泣俱还,并获舅国。兆民欢喜,称寿万岁。大赦宽政,民 心欣欣,含笑且行。 猴 王 和 人王携手回到了本山,彼此辞谢,表示谦 让。当时刚好赶上舅王死去,没有子嗣,臣民就骑着骏 马奔驰而来,寻找过去的仁王。在山里君臣相遇,伤心


六度集经讲记(二)

126

流泪,于是一起返回故国,并且也得到了舅父的国土。 天下万民十分欢喜,都称道:“仁王万岁!仁王万 岁!”当时国王非常仁慈,大赦天下,释放了所有的囚 犯,而且政策很宽,人民特别幸福,连走路都面带微 笑。 王曰:妇离所夫,隻行一宿,众有疑望,岂况旬朔乎? 还于尔宗,事合古仪。 国王说:“妻子离开丈夫独自在外面睡一晚,大家 都有怀疑,何况是十天一月呢?你还是回到你的娘家去 吧,这样才符合古礼。” 妃曰:吾虽在秽虫之窟,犹莲居于淤泥。吾言有信, 地其坼矣。言毕地裂。曰:吾信现矣。王曰:善哉!夫贞 洁者,沙门之行。 妃子说:“我虽然处在秽虫的洞窟里,然而却像莲 花住在淤泥中一样。如果我言而有信,大地就会裂 开。”话音刚落,地随即就裂开了。她说:“这就是我 的证明。”国王说:“那很好,所谓贞洁是修行人的行 为。”也就接受了她。 自斯国内,商人让利,仕者辞位,豪能忍贱,强不凌 弱,王之化也。婬妇改操,危命守贞,欺者尚信,巧伪守 真,元妃之化也。 从此以后,国家里商人让利,仕者辞位,豪贵者能


六度集经讲记(二) 127

忍下贱,强势者不欺凌弱小,这是国王的教化。在妇女 方面,妓女也都改了操行,即使失坏生命也要守贞,欺 骗者崇尚信义,巧伪者守持真实,这是元妃的教化。 佛告诸比丘:时国王者,吾身是也。妃者,俱夷是。 舅者,调达是。天帝释者,弥勒是也。 佛告诸比丘:“当时的国王,是我的前世;元妃是 耶输陀罗;舅父是提婆达多;天帝释是弥勒菩萨。” 菩萨法忍度无极行忍辱如是。 世尊过去为菩萨行持法忍度彼岸的高行如此。 昔者菩萨,身为猕猴。力干尠辈,明哲踰人,常怀普 慈,拯济众生。 世尊过去行菩萨道,有一世做了猕猴,拥有超群的 能力、过人的智慧,常常怀着普遍的慈悲拯济群生。 处在深山,登树采果,睹山谷中,有穷陷人,不能自 出。数日哀号,呼天乞活。 它待在深山里面,有一次登到树上采果,看到深深的 山谷里有一个陷落的人,靠自力无法逃出,哀号呼叫了好 几天,一直在喊:“救命呐!救命呐!” 猕猴闻哀,怆为流泪,曰:吾誓求佛,惟为斯类耳。 今不出此人,其必穷死。吾当寻岸下谷,负出之也。 猕猴听到这个声音,心里非常悲哀,为他流泪说:


128

六度集经讲记(二)

“我誓求佛果,就是为了救苦众生,现在不救出这个人, 他一定会死的,我应当沿着岸边,下到山谷,把他救出 来。” 遂入幽谷,使人负己,攀草上山,置之平地,示其 径路,曰:在尔所之,别去之后,慎无为恶也。 于是猕猴就迅速地穿入了深谷,让那个人趴在自己 身上,然后它就攀着山崖上的草爬上了山。猕猴把那人 放到平地上,并且给他指示直路说:“你往这边走就可 以出去。离去之后,千万不要造恶。” 出人疲极,就闲卧息。人曰:处谷饥馑,今出亦然, 将何异哉?心念:当杀猕猴,噉之,以济吾命,不亦可乎? 以石碓首,血流丹地。 它因为背人上来疲累极了,就躺在地上休息,一下 子睡过去了。 那个人就自言自语地说:“在山谷里面是挨饿,现 在出来也是这样,这又有什么两样呢?”转念又想: “杀掉这只猕猴,吃它的肉来救济我的性命,不也可以 吗?”于是他就用石头猛地捶打猕猴的头部,结果血流 满地。 猕猴卧,惊起眩倒,缘树,心无恚意,慈哀愍伤,悲 其怀恶。自念曰:吾势所不能度者,愿其来世常逢诸佛, 信受道教,行之得度,世世莫有念恶如斯人也。


六度集经讲记(二) 129

猕猴惊叫着醒来,马上又昏倒下去,在昏暗中它就 爬到树上。它心里没有嗔恚的意识,而是对众生特别慈 哀愍怜,特别悲愍他怀着这样的恶心。而且自己想: “以我的能力度不了他,但愿他来世常常遇到佛,信受 佛的教法,之后依法修行,得到度脱。愿我世世不要有 像这个人那样的恶念。”它是这样子发心。 佛告诸比丘:猕猴者,吾身是也。谷中人者,调达是 也。 佛告诸比丘:“当时的猕猴,就是我的前世;谷中 人,是提婆达多。” 菩萨法忍度无极行忍辱如是。 世尊宿世行菩萨法忍到彼岸的高行,所谓忍辱度就 是这样子的情形。 当时猕猴是那么慈悲,那个人恩将仇报,用石头打 破它的脑袋,它也没有一点恶心,而且愿他来世信佛得 道,愿自己生生世世不起恶心,就是这样子修持忍辱 行,一直忍可于正法,坚信这就是唯一的正道,在任何 情况下都不会改变,这个就叫做修法忍。 昔者菩萨,与阿难俱毕罪为龙。其一龙曰:惟吾与卿, 共在海中,靡所不睹,宁可俱上陆地游戏乎?答曰:陆地 人恶,起逢非常,不可出也。一龙重曰:化为小蛇耳,若


六度集经讲记(二)

130

路无人,寻大道戏,逢人则隐,何所忧乎? 从前世尊做菩萨时,有一世和阿难在罪报消尽后,一 同转生为龙。有一天,其中的一条龙说:现在只有我和你 同住在海里,这里面的所有东西我们都已经见过了,要不 要一起到陆地上去游戏呢?另一条龙说:陆地上的人很 坏,容易遭逢不测,还是不要出去为好。那条龙又再次说 道:我们可以化成小蛇,如果路上没有人,我们就沿着大 道游戏,假使碰到人,我们就隐身,你还有什么好忧虑的 呢? 于是相可,俱升游观。出水未久,道逢含毒蚖。 于是两条龙就达成一致,一起从海中升到陆地上游行 玩观。结果出水之后没过不久,就在路上遇到了一条含毒 的蚖蛇。 蚖睹两蛇,厥凶念生,志往犯害则吐毒。 毒蚖看到来了两条蛇,当即就生起恶念,想要侵犯杀 掉它们,于是就吐出毒气。 喣沫两蛇,一蛇起意,将欲以威神,杀斯毒蚖;一蛇 慈心,忍而谏止,曰:夫为高士,当赦众愚,忍不可忍者, 是乃为佛正真之大戒也。 结果这两条蛇就同时处在困境当中,这时一条蛇就起 心,想要用威神杀掉这条毒蚖,而另一条蛇安住在慈心当 中,修习安忍,并且劝谏它止息恶念,说道:作为高尚之


六度集经讲记(二) 131

士,应当宽恕于人,忍受凡人所不能忍,这就是佛给我们 制定的正真的大戒。 即说偈曰:贪欲为狂夫,靡有仁义心,嫉妒欲害圣, 惟默忍为安。非法不轨者,内无恻隐心,悭恶害布施,惟 默忍为安。 当时这条慈心龙就这样说偈:众生都是可怜愍者,他 们为烦恼所驱,由贪欲所使,就像吃了迷魂药的狂人一般, 没有仁义之心,嫉妒具圆满者,加害圣贤,面对这种狂夫, 行者应当默然安忍,以作为安心之剂。那些非法不行正轨 的人,他们的内在没有丝毫恻隐之心,以悭吝之恶障蔽了 布施的仁心,不肯慷慨施舍,对于这样的悭恶之人,只有 默然安忍来作为安心之处。 放逸无戒人,酷虐怀贼心,不承顺道德,惟默忍为安。 背恩无反复,虚饰行谄伪,是为愚痴极,惟默忍为安。 放纵身心不守戒行的人,性情酷虐,怀着残害之心, 不能承顺真正的道德,不能遵行顺应天理的善行之道,对 此暴虐者,惟有以默然忍辱为安。那些背恩忘义不作报答 的人,外在虚伪巧饰,做各种谄伪的恶行,这是愚痴到了 极点,对于这样不知报恩、专做表面文章的人不能计较, 更不能动嗔,唯一以默然忍辱为安。 一蛇遂称颂忍德,说偈陈义。一蛇敬受,遂不害蚖。 一条蛇就这样称颂安忍的功德,讲说了以上的偈颂来


六度集经讲记(二)

132

陈述大义,而另一条蛇就恭敬地承受这样的法义,安住在 法中不起烦恼,由此而放弃了杀害蚖蛇的想法。 一蛇曰:吾等还海中可乎?相然俱去。则奋其威神, 震天动地,兴云降雨,变化龙耀,人鬼咸惊。蚖乃惶怖, 尸视无知,七日绝食。 这时,那条小蛇说:我们还是回到海里面去吧!它们 达成一致以后,就共同返回海里。当时就奋发威神,以龙 的威力令天地震动,大云兴起,大雨降注,因为龙在变化 时有光明闪耀,所以在这种情形下人鬼都心惊胆颤,蚖蛇 见到之后,害怕得如同僵尸般失去了知觉,连续七天都没 有进食。 佛告诸比丘:尔时欲害蚖龙者,阿难是也。说忍法龙 者,吾身是也。含毒蚖者,调达是也。 佛告诉诸比丘:“当时那条想杀害蚖蛇的龙,就是阿 难的前身;说安忍法的龙,是我的前世;而含毒的蚖蛇, 就是调达的前身。” 菩萨所在,世世行忍。虽处禽兽,不忘其行也。 世尊在做菩萨行大道的时候,世世生生都行持安忍的 大行,即使沦为禽兽,也不忘记修菩提之行。 菩萨法忍度无极行忍辱如是。 世尊为菩萨时修习安忍度到彼岸,就是这样行持忍辱 的。


六度集经讲记(二) 133

昔者有国,名摩天罗,王名难。学通神明,靡幽不睹。 觉世非常,曰:吾身当朽,为世粪壤,何国之可保?捐荣 弃乐,服大士之法服。一钵食为足,禀沙门戒。山林为居, 积三十年。 从前有个国家叫摩天罗,国王叫做难,学问达到通达 之地,没有甚深法义不觉知的。他觉悟到世间法无常,都 保不住,说:“连我的身体尚且都要朽坏,变成世间的 粪土,何况国家,哪里能保住呢?这世上没有任何实 义。”他在这样看破以后,就捐弃了世间的荣华快乐, 穿著三世诸佛的法服,以一钵食为足,禀持沙门净戒, 依止山林为居,一待就是三十年。 这就是当时国王发了出离心,誓要求取真正有实义 的大道。而求道以出离为先决条件,这也是三世诸佛的 法道,也因此他就穿著大士的法服,以此来表明自己的 心志,然后实践少欲知足持戒之道,一直依止山林,来 完成大道。 树边有坑,坑深三十丈。时有猎者,驰骋寻鹿,堕于 坑中。时有乌蛇各一,亦惊俱陨焉,体皆毁伤,俱亦困矣。 仰天悲号,有孤穷之音。 当时在树边有一个三十丈的深坑,也就是九十米, 相当于现在的三十层楼。有个猎人骑着马,驰骋着来寻


134

六度集经讲记(二)

找鹿,结果掉在深坑里,同时有一只乌鸦和一条蛇也惊慌 地掉到里面去了,他们的身体受到损伤,全部都被困在 里面,没法出来,用非常孤独绝望的音声仰天悲号。 道士怆然,火照见之,涕泗交颈,临坑告曰:汝等无 忧,吾将拔汝重难。即作长绳,悬以登之。 道士听了很悲哀,就用火来照坑底,看到一人两畜 全部困在里面。因为怜愍他们,所以就悲伤地流泪,泪 水一直流到颈部,接着就走到坑边告诉说:“你们不要 担忧,我来拔济你们。”于是就做了一条九十多米长的 绳子,一直悬到坑底,让他们登着上来。 三物或衔或持,遂获全命。俱叩头谢曰:吾等命在转 瞩,道士仁惠,弘普无量,令吾等得睹天日。愿终斯身, 给众所乏,以微报重,万不赛一。 这三个东西,乌鸦和蛇衔着绳子,人抓牢绳子,道 士也在坑外一直往上拉,结果就把他们给营救出来了。 他们生还以后,都磕头谢恩说:“我们命在旦夕间,是 道士以无量的慈悲让我们重睹天日,我们愿终身供养, 以微报重,万不及一。” 道士曰:吾为国王,国大民多。宫宝婇女,诸国为上, 愿即响应,何求不得?吾以国为怨窟,以色声香味华服邪 念,为六剑截吾身,六箭射吾体。由斯六邪,轮转受苦, 三塗酷烈,难忍难堪。


六度集经讲记(二) 135

道士说: “我做国王时,国大民多,所谓珍宝、宫殿、 婇女都是诸国中最上等的,我有什么心愿马上就会有响 应,想求什么得不到呢?但是我认为国家是怨窟,会出现 各种的生死怨孽,色声香味华服邪念,是截我身体的六把 利剑,也是射我身心的六支毒箭,由于这六邪,致使我累 劫轮转受苦,尤其是那酷烈难忍的三恶趣特别地可怕。” 吾甚厌之,故捐国为沙门,愿获如来无所著正真道最 正觉道法御天人师,开化群生,令逮本无,岂但汝等三人 而已乎?各还旧居,见汝所亲,令三自归,无违佛教矣。 “所以,我对于六尘之乐非常地厌恶,也因此我弃 捐国土来做沙门,愿能得到如来无上正觉的果位,之后 开化众生,让他们都能证入本来无法的空性法界,哪里 是只营救你们三个人呢?这是我的愿力和本分,是我应 该做的。你们各自回到自己的住处,见你们的亲人,让 他们都三自皈,不违于佛教,这样就好了。” 猎者曰:处世有年,虽睹儒士积德为善,岂有若佛弟 子,恕己济众,隐处而不扬名者乎?若道士有之,愿至吾 家,乞微供养。 猎人说:“我待在世间很多年,虽然也有见到儒士 积德为善的,但哪有像佛弟子这样恕己济众,隐处山林 而不追求虚名的呢?”恕己济众,就是以真正的同情心 能够将心比心地想别人。别人有难,就像自己有难一样


六度集经讲记(二)

136

地去救济;自己有乐,就像别人要得乐一样地做布施。 “道士有这样的德行,愿到我家来应供,让我献上一些 微薄的供养。” 乌曰:吾名钵,道士有难,愿呼吾名,吾当驰诣。 乌鸦说:“我叫钵,道士有难,愿呼我名,我会飞 驰而来。” 蛇曰:吾名苌,若道士有患,愿呼吾名,必来报恩。 辞毕各退。 蛇说:“我叫苌,如果道士患难,愿呼我名,我一 定前来报恩。”这样一人两畜说完后,各自辞退。 他日道士之猎者舍,猎者遥睹其来,告妻曰:彼不祥 之人来,吾敕汝为馔,徐设之。彼过日中,即不食矣。 有一天,道士去猎人家,猎人远远见到他来,就对 妻子说:“这是个不祥之人,我叫你做饭,你就慢慢地 去做,等过了日中,他就不能吃了。” 妻睹道士,勃然作色,讹留设食。虚谈过中,道士退 矣。 妻子见到道士来,马上就变了一种姿态,非常殷勤 地招呼,假装请道士留下来接受供养,说自己去做饭。 结果虚谈过了中午,因为道士守持过午不食的戒,已经 不能进食了,所以就回来了。 还山睹乌,呼名曰钵,乌问曰:自何来耶?曰:猎者


六度集经讲记(二) 137

所来。乌曰:已食乎?曰:彼设未办,而日过中,时不应 食,故吾退耳。 再说回到山里,见到了乌鸦,就喊它:“钵!”乌 鸦听到了,就问:“您从哪里来啊?恩人。”回答说: “从猎人家里来。”乌鸦说:“受用饮食了吗?”说: “他们是在准备,但还没办好,太阳已经过了中天,不 能再进食,所以我就回来了。” 乌曰:凶咎之魅,难以慈济。违仁背恩,凶逆之大也。 吾无饮食,无以供养,留心坐斯,吾须臾还。 乌鸦说:“这么凶狠的鬼魅,真的很难以慈心去拔 济他。违背仁道,背弃恩义,是非常大的凶逆。我没有 饮食,无以供养,您先暂时坐在这里,我须臾间就会回 来。” 飞之般遮国,入王后宫,睹王夫人卧。首饰之中有明 月珠,乌衔驰还,以奉道士。 于是,乌鸦很快地就飞到了般遮国国王的后宫,看 见王后正在睡卧,首饰当中有一颗明月珠,它就立即衔 着珠子飞回来,供养道士。 夫人寐寤,求之不获,即以上闻。王敕臣民:有得之 者,赏金银各千斤,牛马各千首。得不贡者,罪重灭宗。 夫人醒来后,找不到明月珠,就向国王禀报,国王 下令说:“群臣人民有得到明月珠的,赏金银各一千


六度集经讲记(二)

138

斤,牛马各一千头。如果获得而不上贡,格杀勿论,灭 门九族。” 道士惠猎者,猎者缚而白之。王曰:汝从何得斯宝乎? 道士深惟:以状言之,即一国乌皆死矣;云盗得之,斯非 佛弟子也。默然受拷,杖楚千数。 再者,道士把这颗珠子惠施给猎人,结果猎人反而 把他绑着来向国王揭发他。国王问:“你是从哪里得到 这个宝珠的?”道士自己思惟:如果我以实情相告,那 整个国家中的乌鸦全部都会被杀掉。如果我说是自己偷 来的,那就不是佛弟子。于是他就默然无语,接受拷 打,当时他被鞭打了一千多次。 不怨王,不雠彼,弘慈誓曰:令吾得佛,度众生诸苦 矣。 但他的心里既不埋怨国王,也不仇恨猎人,并且还 以大慈悲心这样发誓:“假使我得佛,一定要度脱众生 的诸多苦痛。” 王曰:取道士埋之,惟出其头,明日戮焉。 国王说:“把他活埋了,只留一个头在外面,明天 就削掉脑袋。” 道士乃呼蛇曰:苌。蛇曰:天下无知我名者,惟有道 士耳。扬声相呼,必有以也。 道 士 被 活埋后,口里就喊:“苌!苌!”蛇听到


六度集经讲记(二) 139

后,就说:“天下没有知道我名字的,一定是道士,他这 样大声地叫我,肯定是有难了。” 疾迈。见道士若兹,叩头问曰:何由致此? 于是它就很快速地游走过来,见到道士这么悲惨, 苌就磕头问:“您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道士具陈,厥所由然。蛇流泪曰:道士仁如天地,尚 与祸会,岂况无道,谁将祐之乎?天仁无怨。斯王惟有太 子一人,无他储副。我将入宫,齚杀太子。以吾神药,傅 之即瘳。 道 士 就 具体地陈述了前后的经过。蛇流着泪说: “道士仁慈,犹如天地,尚且遇上这样的祸难,何况无 道者,谁又能保佑呢?天仁者,您莫要抱怨。国王只有 一个太子,没有其他储君,稍后我潜入宫中,咬死太 子,然后您用我的神药敷在太子伤口上,太子就会好起 来,这样您就会没事了。” 蛇夜入宫,齚之即绝。停尸三日,令曰:有能活太子 者,分国而治。 于是蛇在夜里潜入王宫,咬死了太子。气绝后,停 尸三天。国王下令说:“如果有谁能救活太子,我就与 他分国而治。” 载之山间,当大葬之。行经历道士边,道士曰:太子 何疾,而致身丧乎?且无葬矣,吾能活之。


140

六度集经讲记(二)

三天过后,没有人救活太子,国王就下令把尸体抬 到山里,举行大葬。当送葬的队伍经过道士旁边的时 候,道士就问:“太子是得了什么病而导致丧命的?你 们先不要下葬,我能救活他。” 从者闻说,驰以上闻。王心悲喜,重更哀恸曰:吾赦 尔罪,分国为王。 随从听他这么说,马上就快马奔驰,上禀国王。国 王悲喜交集,又更加哀恸地说:“如果你能救活太子, 我就赦免你的罪,分国为王。” 道士以药傅身,太子忽然兴曰:吾何缘在斯乎?从者 具陈所以。太子还宫,巨细喜舞。分国惠之,一无所受。 道士就以神药敷在太子身上,太子忽然间就活了过 来,说:“我怎么会在这里啊?”随从就具体地说明了 所以然。太子回到国城,整个城市里大大小小的人无不 喜悦地跳起舞来:“太子已经复活了!太子已经复活 了!”之后国王按照承诺要分一半国土给道士,但是道 士一点也不接受。 王悟曰:分国不受,岂当盗哉?问:子何国人?以何 见为沙门乎?何从获珠?行高乃然,忽罹斯患,将以何 由?道士本末陈焉。王为怆然,泣泪流面。 于是国王就觉悟到:“分国他都不要,哪里会去偷 盗呢?”就问道:“你是哪国人?以什么原因做了沙


六度集经讲记(二) 141

门?你又是怎么得到这个宝珠的?你的行为如此高尚, 忽然间遭逢这样的患难,是什么原因?”道士就说明了 事情的始末经过。国王听了很伤心,泪流满面。 王告猎者曰:子有功勋于国,悉呼九亲来,吾欲重赐 之。亲无巨细,皆诣宫门。王曰:不仁背恩,恶之元首, 尽杀之矣。 然后国王就对猎人说:“你对国家有大功勋,把你 的九亲都叫过来,我要重重地赏赐。”结果猎人的亲 戚,不论大小,全部都来到宫门前,准备领赏。国王 说:“不仁背恩,罪大恶极,是罪恶的元首,理当诛灭 九亲。”结果猎人连同他的九亲全部都被杀掉了。 道士入山学道,精进不倦,命终生天上。 而道人返山学道,精进不倦,命终生到天上。 佛告诸比丘:时道士者,吾身是也。乌者,鹙鹭子是。 蛇者,阿难是。猎者,调达是。其妻者,怀柈女子是也。 佛告诸比丘:“当时的道士,是我的前身;乌鸦是 舍利子;蛇是阿难;猎人是提婆达多;猎人妻是怀柈女 子。” 菩萨弘仁度无极行忍辱如是。 世尊过去为菩萨以大仁慈心行忍辱到彼岸之行,就 像上面所说。


142

六度集经讲记(二)

昔者拘深国王,名抑迦达。其国广大,人民炽盛。治 国以正,不枉兆民。 从前拘深国王叫做抑迦达,他的国土幅员广大,人 民炽盛。以正法治国,不以非法对待人民。 王有子二人,一男一女。男名须达,女名安阇难,执 行清净。王甚重之,为作金池。 国王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儿子叫须达,女孩叫 安阇难,行为清净。国王很爱重孩子,给他们做了一个 金池。 二儿入池浴,池中有龟,龟名曰金,瞽一眼,亦于水 戏。触二儿身,儿惊大呼,王则问其所以。云:池中有物, 触怖我等。 有一天两个孩子进池里洗澡,池中有一只叫做金的乌 龟,瞎了一只眼睛,也在水里嬉戏。它触到两个孩子的 身体,孩子就惊呼大叫,国王问:“怎么了?”说: “池中有怪物触到我们,好害怕!” 王怒曰:池为儿设,何物处之,而恐吾儿?令施罛取 之。鬼龙奇怪,趣使得之,罛师得龟。 国王很生气地说:“池子是为我王儿做的,是什么 东西待在这里恐怖我的孩子?”于是就让人设置了大鱼 网来捕捉。当时鱼龙也很奇怪,引着金龟进到网里,结 果罛师就抓到了乌龟。


六度集经讲记(二) 143

王曰:当作何杀之?群臣或言斩首,或言生烧,或言 剉之作羹。一臣曰:斯杀不酷,惟以投大江中,斯所谓酷 者也。龟笑曰:惟斯酷矣,惟斯酷矣。 国王说:“应当以什么方式杀掉它呢?”群臣有的 说砍头,有的说活活烧死,又有的说把它切成一小块一 小块的,做龟汤。一臣说:“这样的杀法不是酷刑,只 有投到大江中才是所谓的酷刑。”乌龟暗笑道:“唯一 这是酷刑!唯一这是酷刑!” 王使投之江中。龟得免,喜驰诣龙王所,自陈曰:人 王抑迦达有女,端正光华,天女为双。人王乃心区区大王, 欲以女结为媛亲。 国王就让人把乌龟投到江里。乌龟得以免难,喜洋 洋地游到龙王那里,自己陈述说:“人王抑迦达有个女 儿,端正光华,可以跟天女媲美。人王他是一个心量很 大的国王,他想以王女跟龙王结亲。” 龙曰:汝诚乎?龟曰:唯然。为龟具设盛馔,皆以宝 器。龟曰:早遣贤臣相寻,吾王欲得其决。 龙王问:“你说的是真的吗?”乌龟说:“那还有 假?”于是龙王就设置了龙宫盛宴,用宝器盛着各种的 珍馐美味,和金龟一起进餐。金龟这只独眼龙可能还戴 着一个眼镜吧!对龙王说:“您应当早些派贤臣去寻找王 女,我王是想要快点有个决定。”


144

六度集经讲记(二)

龙遣贤臣十六,从龟至人王城下堑中。龟曰:汝等止 此,吾往上闻。龟遂遁迈,不复来还。 于是龙王就派遣十六位贤臣,跟着金龟来到人王城 下的护城河里。金龟说:“你们呆在这里,我先去向大 王禀奏。”然后乌龟就悄悄地溜走,不再回来。 十六臣悁悒,俱入城见王。王曰:尔等来为?龙对曰: 天王仁惠,接等吾王,欲以贵女为吾王妃,故遣臣等来迎。 十六臣等了许久,不见金龟回来,无奈之下就都怀 着诚惶诚恐的心情,进入王城,面见国王。国王问道: “你们到这里来,所为何事?”群龙说:“天王仁慈恩 惠,想下接我王,以贵女做我王王妃,所以特派遣臣等 前来迎亲。” 王怒曰:岂有人王之女,与蛇龙为偶乎?龙对曰:大 王故遣神龟宣命,臣等不虚来。 国王特别生气,说:“哪里有人王的公主跟蛇龙结 亲的呢?”群龙说:“大王特意派神龟来宣命,臣等不 能虚来一场。” 王不许之,诸龙变化,令宫中众物,皆为龙耀,绕王 前后。王惧叫呼,群臣惊愕,皆诣殿下,质问所以。王具 说其状。 国王不答应,诸龙就作变化,让宫里的各种东西都 被龙光闪耀,绕着国王的前后。国王害怕得大叫,群臣


六度集经讲记(二) 145

特别惊讶,都来到殿下询问所以然,国王就具体地说了 情况。 众臣佥曰:岂可以一女之故,而亡国乎?王及群臣, 临水送女,遂为龙妃。生男女二人,男名槃达。 群臣都说:“哪里能因为一个女儿的缘故,而亡失 国城呢?”国王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不能因为小事而伤 了大事。于是国王和群臣就到水边送公主下去结亲。结 果公主就成了龙妃,生了男女两个孩子,男孩叫做槃 达。 龙王死,男袭位为王,欲舍世荣之秽,学高行之志。 其妻有万数,皆寻从之。逃避幽隐,犹不免焉。登陆地于 私梨树下,隐形变为蛇身,蟠屈而卧。夜则有灯火之明, 在彼树下数十枚矣,日日雨若干种华,色耀香美,非世所 睹。 龙王死了以后,男孩就继承了王位。但是他很有善 根,他想舍掉世间荣华的污秽,去学习高尚道行的志 愿。但他有一万个妻子,都在到处寻找他,即使他逃到幽 隐之处,也还是不能避免。因此他就登上陆地,在一棵 私梨树下,隐形变成了蛇身,蟠屈地卧在那里。到了夜 晚就有灯火的明光,在树下有数十枚之多,每一天都降下 若干种花,色彩光耀,非常香美,不是世间所有。 国人有能厌龙者,名陂图。入山求龙,欲以行乞。睹


146

六度集经讲记(二)

牧牛儿,问其有无。 国中有一个能厌龙的人,叫做陂图,进山求龙,想 用它来行乞。见到一個牧牛儿,就问道:“这里有龙 吗?” 儿曰:吾见一蛇蟠屈而卧于斯树下,夜树上有数十灯 火,光明炜晔,华下若雪,色耀香美,其为难喻。吾以身 附之,亦无贼害之心。 小孩说:“我见到一条蛇蟠屈而卧在这棵树下,夜 间树上有几十个灯火,非常地光明晖耀,而且常常降下 妙花,就像雪一样,色彩光耀,闻起来很香美,真是难 以形容。而且我用身体去靠近蛇,它也没有伤害的 心。” 术士曰:善哉!获吾愿矣。则以毒药,涂龙齿牙,齿 牙皆落。以杖捶之,皮伤骨折。术士自首至尾,以手捋之, 其痛无量,亦无怨心,自咎宿行不工,乃致斯祸。 术士说:“善哉!我的愿望马上就能实现了。”于 是术士就去收拾这条龙,他用毒药涂在龙的牙齿上,结 果牙齿都掉落了。又用木杖捶打龙,使得它皮伤骨折, 又用手从头到尾捋龙的身体,结果痛苦无量,但它也没 有怨心,只是自责道:“我宿世做了什么不好的行为, 而导致这样的殃祸?” 誓愿曰:令吾得佛,拯济群生,都使安隐,莫如我


六度集经讲记(二) 147

今也。 而且发誓愿说:“假使我成佛,必定要拯济一切众 生,使他们都得到安稳,不要像我现在这样受苦。” 术士取龙著小箧中,荷负以行乞匃,每所至国,辄令 龙舞。诸国群臣兆民,靡不惧之,术士曰:乞金银各千斤, 奴婢各千人,象马牛车众畜事各千数。每至诸国,所获皆 然。 然后术士就把龙放在一个小盒子里,担着去行乞。 每到一国,就让龙出来舞蹈。诸国的群臣和人民无不害 怕,术士就说:“我在这里讨要金银各一千斤,奴婢各 一千人,象马牛车各种牲畜每一种都一千数。”他的胃 口特别大,竟然利用这条龙做这样一种大的恐怖事业, 他成了一个江洋大盗。但是他每次都很成功,到哪里都 能得到千数的金银、奴婢、象马牛车等各种牲畜,所以 的确是国际恐怖分子。 转入龙王祖父之国,其母及龙兄弟,皆于陆地求之, 化为飞鸟,依傍王宫。 后来他辗转地来到了龙王祖父的国土,龙王的母亲 和龙兄龙弟都到陆地上来找他,化成飞鸟,待在国王的 宫殿那里。 术士至,龙王化为五头,适欲出舞,而见其母兄妹, 羞鄙逆缩,不复出舞。术士呼之五六,龙遂顿伏。


148

六度集经讲记(二)

再说术士来到国城,龙王就化出五个头来,刚想出 来舞蹈,见到母亲、兄妹,就羞得缩了回去,不再出来 舞蹈。术士叫了五六次,龙才倒身伏地。 母复为人形,与王相见,陈其本末。王及臣民,莫不 举哀。 当时母亲恢复人的形相,跟龙王相见,讲述一路的 经过,国王和臣民无不哀伤。 王欲杀术士,龙语之曰:吾宿行所种,今当受报。无 宜杀之,以益后怨。从其所求,以施与之。弘慈如斯,佛 道可得也。王即以异国为例,具其所好,悉以赐之。 国王想杀掉术士,龙王就说:“这是由于我宿世的 业行所种下的苦种子,今天应当要受报的。现在不应当 杀他,来增加国王后世的怨结,而应当按照他的请求不 吝惜地赐与。如果能行持这样的大慈心,那就能成就佛 道。”于是国王就像其它国家所做的那样,按照他所讨 要的全部都赐与。 术士得斯重宝,喜以出国。于他国界逢贼,身见葅醢, 财物索尽。 术士得到这么多的宝贝,就欢欢喜喜地走出国境, 可能还幻想着自己将来会成为世界首富,没想到在他国 边界遇到了盗贼,他的身体被碾成肉浆,所携带的财物 也被洗劫一空。


六度集经讲记(二) 149

龙母子与王诀别:若大王念我,呼名吾则来,无憔悴 矣。王逮臣民,临渚送之,一国哀恸,靡不躃踊者也。 再说,龙母龙子和国王诀别,说道:“如果大王想 念我,只要叫我的名字,我就会来,不要为我忧伤憔 悴。”国王和臣民一直把他送到洲岛边上,一国人都很 哀伤,无不踊身在地,难舍难分。 佛告诸比丘:槃达龙王者,吾身是也。抑迦达国王者, 阿难是也。母者,今吾母是也。男弟者,鹙鹭子是也。女 妹者,青莲华除馑女是也。时酷龙人者,调达是也。 佛告诉诸比丘:“槃达龙王就是我的前世;抑迦达国 王是阿难;龙母是现在我的母亲;男弟是舍利子;女妹是 青莲花除馑女;当时的酷龙人是提婆达多。” 菩萨弘慈度无极行忍辱如是。 菩萨以大慈心行忍辱行度彼岸的高行如此。 雀王经 昔者菩萨,身为雀王。慈心济众,有尚慈母,悲彼艰 苦,情等亲离。睹众禀道,喜若己宁,爱育众生,犹护身 疮。 从前世尊行菩萨道,有一世做了雀王,以慈心救济 众生,有若慈母,悲愍众生的苦难,那种心就像亲人离 开一样地悲怆。见到众生能够禀持道法,就好像自身得


六度集经讲记(二)

150

了安宁一样,爱护群生,就像护着身疮一样,无微不至 地照顾。 有虎食兽,骨柱其齿,病困将终。雀睹其然,心为悲 楚,曰:诸佛以食为祸,其果然矣。 当时有一只老虎因为吃野兽,兽骨柱着它的牙齿拔 不开,结果导致它无法进食,饥饿困窘,就快要死了。 雀王见到这个情形,心里悲楚,说道:“诸佛说食物是 过患,真的是这样,它就是因为贪著食物而要丧身 了。” 入口啄骨,日日若兹。雀口生疮,身为瘦疵。骨出虎 稣。 雀王想救它的命,于是就飞入它的口中啄骨。因为 老虎很大,雀王很小,那就只能飞到它的口腔里,啄碎 那个骨头,才可以救老虎的命。雀王每天都一点一点地 啄,这样啄来啄去,它的口都啄破了,身体也变得很瘦 弱。坚持到最后,还是把骨头给啄出来了,老虎也因此 而恢复了活力。 雀飞登树,说佛经曰:杀为凶虐,其恶莫大。若彼杀 己,岂悦之乎?当恕己度彼,即有春天之仁。仁者普慈, 祐报响应,凶虐残众,祸寻影追。尔思吾言矣。 雀 王 就 飞到树上,跟它讲佛经:“杀生是很凶残 的,是莫大的罪业。如果别人杀自己,你难道会欢喜


六度集经讲记(二) 151

吗?因此,应当以恕己之道来利益群生,那样就会有春 天的仁德。仁是普慈之心,会得到很好的回报;凶虐残 害众生,就会像影子追定形体一样招来殃祸。你要好好 想想我的话。” 当时雀王的确是大慈心,不但救济它的肉身,还想 救济它的慧命。 虎闻雀诫,勃然恚曰:尔始离吾口,而敢多言乎?雀 睹其不可化,怆然愍之,即速飞去。 老虎听到雀王这样警诫它,发好大的嗔怒说:“你 才离开我的口,还敢多言什么?”雀王见到它不可教 化,很是悲怆怜愍,随即就快速地飞走了。 佛告诸比丘:时雀王者,吾身是也。虎者,调达是也。 开士世世慈心济众,以为惶务,犹自忧身。 佛告诉诸比丘:“当时的雀王,就是我的前世;老 虎是提婆达多。菩萨世世以慈心救济众生为急务,有深 切的慈悲,担忧众生的苦就像担忧自身一样。” 菩萨法忍度无极行忍辱如是。 菩萨过去以忍为法,度彼岸行忍辱的高行如是。 之裸国经 昔者菩萨伯叔二人,各资国货,俱之裸乡。 从前有菩萨兄弟两人,老大称伯,老三称叔,各自


152

六度集经讲记(二)

拿着国家的货产到裸体乡去做买卖。 叔曰:夫福厚者,衣食自然;薄祐者,展于筋力。今 彼裸乡,无佛无法,无沙门众,可谓无人之土矣。而吾等 往,俯仰取其意,岂不难哉?入国随俗,进退寻仪,软心 言逊,匿明佯愚,大士之虑也。 老三说:“福德厚的,就衣食自然;福德薄的,劳于 筋力。现在裸乡没有佛、没有法、没有沙门众,可以说 是无人的国土,也就是无持法之人,如果我们去的话, 要想让他们来迎合我们的意思,岂不是很难?入乡随 俗,退进都按照彼方的仪式,以柔软心说谦虚语,隐藏 聪明,假装愚笨,这是大士的考虑。” 伯曰:礼不可亏,德不可退,岂可裸形,毁吾旧仪乎? 老大有点死板,说道:“礼是不可亏的,德是不可 退的,哪里可以光着身体,毁掉我们过去的威仪呢?” 叔曰:先圣影则,殒身不殒行,式之常也。内金表铜, 释仪从时。初讥后叹,权道之大矣。遂俱之彼。 老三就很灵活,说:“先圣的法则,即使丧失生命 也不丧失法行,这是常规。然而内藏金子表面现铜,放 下表仪,随从时处,即使最初遭到讥毁,后来也会得到 赞叹,这是通权达变的大方法。”这样说话间兄弟俩都 到了裸体乡。 伯曰:尔今先入,观其得失,遣使告诚。叔曰:敬诺。


六度集经讲记(二) 153

老大还是放不下,说:“你先进去吧!看看你这样 做的得失,然后再派使者来传个真实的话。”老三说: “好的!好的!” 旬日之间使返,告伯曰:必从俗仪。伯勃然曰:释人 从畜,岂君子行乎?叔为,吾不也。 大约过了十来天,使者回来说:“一定要随从此国 之仪。”老大勃然变色说:“离开人的礼仪而做畜生的 相,哪里是君子之行?老三做,我不做。” 其国俗以月晦十五夜市为乐,以麻油膏膏首,白土画 身,杂骨璎颈,两石相叩,男女携手,逍遥歌舞。 那个国家就像今天的非洲原始部落,有一个特别的 风俗,那就是以每月三十、十五的夜市来欢乐。在这两 个日子里,裸体国的人们都用麻油膏涂在头上,又用白 土在身上画各种的图腾等,之后用杂骨装饰成璎珞系在 颈部,再用两手拿着两个石头相互叩击,然后男男女女 手拉着手,逍遥地歌舞。 菩萨随之,国人欣叹。王爱民敬,宾士相属。王悉取 货,十倍雇之。 菩萨很灵活,看到他们是这么做的,也就跟着干, 也是裸体,油膏涂首,白土画身,然后两个石头拿起来 “咔咔咔”。这样做的时候那些人特别喜欢,认为是自 己的同伙,说:“你一点也不见怪,跟我们自己人一


154

六度集经讲记(二)

样。”国王很喜欢他,人民也很恭敬他,以宾客之礼来 接待他。因为关系搞得很好,国王很高兴,就把他的货 全部买下来,并且付了十倍的价钱。他就这样成功了。 伯车乘入国,言以严法,辄违民心。王忿民慢,夺财 挝捶。叔请乃释,俱还本国。 再说老大乘着车入了裸体国,他的一言一行都非常 庄重、严肃,结果违逆了民心,国王很忿怒,说:“你 到我的国土还穿这些衣服干什么?是穿铁皮吗?”人民 也很忿恨,就夺掉他的财物,痛打了一顿。经过老三的 请求才释放出来,于是他们就一起返回本国。 送叔者被路,骂伯者聒耳,伯耻怒曰:彼与尔何亲, 与吾何雠?尔惠吾夺,岂非谗言乎? 结果送老三的人充满了道路,而对老大的骂声却不 绝于耳。老大感觉很羞耻,就愤怒地说:“他们跟你是 什么亲戚?跟我又有什么仇?为什么这么恩惠于你,却 夺掉我的财货?难道不是你在国王面前说了谗言吗?” 结叔带曰:自尔之后,世世相酷,终不赦尔。 然后结着老三的带子说:“从此以后,我跟你结仇 了,世世生生我都一定要惩罚你,终究不会放过你 的。” 菩萨怆然流泪,誓曰:令吾世世逢佛见法,亲奉沙门。 四恩普覆,润济众生。奉伯若己,不违斯誓也。


六度集经讲记(二) 155

现在来看看世尊当时是怎样一种心态,他感觉很悲 哀,不是悲愍自己,而是心想老大竟然发这样的恶誓, 非常可怜,所以流着泪发誓说:“让我生生世世遇佛见 法,亲自奉养沙门。我一定要做一个皈依的好弟子,之 后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普遍地润泽众生。我要对待大哥 就像自己一样,终究不违背这个誓愿。” 自此之后,伯辄剋叔,叔常济之。 从此以后,果然如此,等流果一点不差,因为发了 这样的誓愿,所以老大常常要剋老三,而老三却常常救 济他。 佛告诸比丘:时叔者,是吾身也。伯者,调达是也。 佛告诉诸比丘:“当时的老三,是我的前世;老大 是提婆达多。” 菩萨慈忍度无极行忍辱如是。 菩萨慈忍度彼岸行忍辱是这样的情形。 六年守饥毕宿罪经 昔者菩萨,为大国王。归命三尊,具奉十善。德被遐 迩,靡不承风。兵刃不施,牢狱无有。风雨时节,谷丰民 富。四表康休,路无怨嗟。华伪小书,举国绝口。六度真 化,靡人不诵。 从前菩萨做大国王,归命三宝,奉行十善,他的德


六度集经讲记(二)

156

行之光普遍照耀远近,人们都承奉他的教化。结果国土 中兵刃不施,牢狱无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富 足,四境康乐,路无怨尤之声。那些表面华词内容虚伪 的小书,全国人民都不会念诵,而六度真正道化的大 书,无人不诵,所以人们已经知道法与非法。 像今天都是在读华伪小书,包装得很好,其实一点 真实义也没有。六度是证成佛果的六种波罗蜜多大行, 它是真实的教化,人们识得真实的法道,所以无不诵 读。 时有梵志,执操清净,闲居山林。不预流俗,惟德是 务。 那 时 有 一位梵志,持守清净的操行,闲居于山林 中,不入流俗,唯一以修德为务。 夜渴行饮,误得国人所种莲华池水,饮毕意寤,曰: 彼买此池,以华奉佛庙,水果自供。吾饮其水,不告其主, 斯即盗矣。夫盗之为祸,先入太山,次为畜生,屠卖于市, 以偿宿债。若获为人,当为奴婢。吾不如早毕于今,无遗 后患矣。 梵志夜里口渴,就出来找水,误得了国人所种莲花 池里的水,喝完后才醒悟:“他买的这池子,以花奉佛 庙,以水果自供,我喝了他的水,却没有告诉主人,这 就是盗啊!盗的祸患是先入地狱,接着做畜生,被屠宰


六度集经讲记(二) 157

后拉到街市上卖肉来偿还宿债,即使做了人,也还要为 奴为婢。不如我今天早点了结,不要留下来世的大 患。” 诣阙自告,曰:某犯盗,惟愿大王以法相罪毕之于今, 乞后无尤。 于是他亲自来到王宫自首,说:“我犯了盗罪,唯 愿大王以法律惩治我,令我往后没有愆尤。” 王曰:斯自然之水,不宝之物,何罪之有乎? 国王说:“这自然的水嘛,又不是什么宝贝,你有 什么罪啊?” 对曰:夫买其宅,即有其井。占其田者,即惜其草。 汲井刈刍,非告不取。吾不告而饮,岂非盗耶?愿王处之。 但是道士很有义理之明,他对于因果非常诚信,而 且也很有智慧,他说:“买了房子,就拥有了它的井; 已经分配了那块田,就会爱惜田中的草。现在要汲井除 草,如果没有告诉主人,那是不能取的。我不告而饮, 这不是盗吗?愿王处罚我。” 王曰:国事多故,且坐苑中。太子令之深处苑内。王 事揔猥,忘之六日,忽然寤曰:梵志故在乎?疾呼之来。 国王说:“我国事很多,你先待在院子里。”太子 就让他处在一个幽闭没有光的深苑里。国王的事情太忙 太杂,结果把这件事情给搞忘了,过了六天才忽然想起


六度集经讲记(二)

158

来:“梵志还在吗?快点叫他过来。” 梵志守戒,饥渴六日,之王前立,厥体瘦疵,起而跄 地。 再说梵志守戒,在六天当中没吃没喝,这时他来到 国王面前,实在身体虚弱,站了一会儿就扑倒在地了。 王睹流泪曰:吾过重矣。王后笑之。王遣人澡浴梵志, 具设肴馔,自身供养,叩头悔过曰:吾为人君,民饥者吾 自饥,寒者即衣单,岂况怀道施德之士乎?一国善士之福, 不如高行贤者一人之德。国宁民安,四时顺,谷丰穰,非 戒之德,其谁致之乎? 国王看着流泪说:“我的过失很重啊!”王后却在 一旁窃笑。国王赶紧让人给道士洗浴,并且设立了百味 肴膳,亲自作供养,磕着头悔过说:“我是一国之君, 人民饿就是我饿,人民寒就是我衣单,何况怀道立德的 高士呢?一国善士的福德,也不如高行贤者一人的功 德。国宁民安,四季风调雨顺,谷物丰登,如果不是戒 德,谁能导致呢?”这是对道士说出了由衷赞叹的话。 谓道士曰:饮水不告,罪乃若此,岂况真盗,不有重 咎乎?以斯赦子,必无后患也。梵志曰:大善,受王洪润 矣。 又对道士说:“喝水没有告诉主人,都有这样的罪 过,何况真正偷盗,当然是有很大的殃咎。如今你能够


六度集经讲记(二) 159

坦白以告,那就赦免你,一定没有后患。”梵志谢恩 说:“大善!这是受了国王大慈的润济啊!” 自斯之后,生死轮转无际,至临得佛,不食六年,罪 毕道成。俱夷自解,罗云乃生。太子弃国,勤于山林,邪 见之徒,咸谓狂惑,谤声非一。太子闻焉,忍斯辱谤,追 以慈济,福隆道成。诸天云集,稽首承风。帝王臣民,靡 不归命。 再说,从此以后,在生死中没有边际地轮转了无数 世,到了最后一生成佛之前,六年不食,罪业完毕而道 果圆成。耶输陀罗后来也自己生产,有了罗云。太子舍 弃国城,一直在山林里精进修行,那些邪见辈总是说 “他是疯了,狂惑了”,有各种各样的诽谤之声,太子 听到后都忍受这些羞辱,而追加以慈心救济的发愿,结 果福德隆盛,成就大道,引来诸天云集,稽首承受佛的 教法,人间的帝王百姓,也无不归命于佛。 佛告诸比丘:时王者,是吾身也。夫人者,俱夷是。 太子者,罗云是。夫崇恶祸追,施德福归,可不慎哉? 佛告诸比丘:“当时的王,就是我的前世;夫人是 耶输陀罗;太子是罗睺罗。崇尚罪恶,就有殃祸随身; 施展恩德,就有福德归投,一言一行,能不谨慎吗?” 王忘道士,令饿六日,受罪六年,饥馑才息。六日之 后,王身供养,故今六年,殃毕道成。


160

六度集经讲记(二)

“ 国 王 忘了道士,让他饿了六天,所以要受罪六 年,饥馑之报才得以止息。六天以后国王亲自供养,所 以现在过了六年,殃祸完毕,大道证成,受人天的礼拜 供养。” 俱夷笑之,今怀罗云,六年重病。太子以梵志深著苑 内,故六年处于幽冥。 “当时耶输陀罗的前世在旁边窃笑,所以现在怀罗 云六年不生,一直处在重病当中。而太子把梵志著在不 见光的深宫内苑当中,所以他要感受六年处在母胎的幽 冥之报。” 愚夫重暗,不明去就,以恶心向佛沙门梵志。截手拔 舌者,斯一世之苦。妄以手捶,虚以口谤,死入太山。太 山之鬼,拔出其舌,著于热沙,以牛耕上。又以热钉,钉 其五体,求死不得。恶殃若此,慎行无邪。 “愚痴的人处在很重的业果愚蒙当中,不知道何取 何舍,不知邪的要去掉,正的要行持,反而以恶心对向 佛和沙门等这些修道人。世间的截掉手、拔掉舌头,只 是一世的苦,然而这些愚蒙辈,以手去捶打三宝,以口 来诽谤三宝,死后就会堕入地狱,地狱的鬼卒拔出他们 的舌头,放在炽热的铁沙上,使牛在舌头上耕种。又以 铁钉,钉在他们的头和两手两足的五体上,让他们求死 不得,要遭受这样惨烈的殃咎。因此一定要谨慎身口意


六度集经讲记(二) 161

的行为,不要往邪道上走。” 这里讲到世尊宿世忍辱的法行,因为他深知因果, 六年的饥饿之苦乃是前世罪业的果报,因此他非常平静 地接受,内心没有任何怨尤。再者,所遭受的众多诽谤 等等,也了知是前世恶业的等流果,因此安心顺受,这 就是菩萨忍辱之行。由于看清了因果,什么样的苦都是 自己前世造罪所感,因此没有怨尤,并且欢欢喜喜地顺 受,这就是忍辱之行。 菩萨法忍度无极行忍辱如是。 菩萨住在正法里不动摇而行持忍辱度无极的高行如 此。 释家毕罪经 昔者菩萨守戒行净,积功累德,遂获如来无所著正真 道最正觉。游处舍卫国,天龙鬼神,帝王臣民,靡不归宗。 虫道邪术,值佛影隆,犹日明盛,萤火隐退。贪嫉之兴, 不睹亡身之火。邪党构谋,劝女弟子,名曰好首,以毁天 尊。 从前菩萨守持戒律,行清净之行,积功累德,在资粮 圆满之时,就得到了如来无上正觉的果位。成佛以后,就 在舍卫国游行,天龙鬼神,帝王臣民,无不归心宗仰。那 些小道邪术遇到佛的名誉日盛,就像在太阳炽盛的光明照


162

六度集经讲记(二)

耀下,萤火虫的光明全数都隐退了。在这种情形下,他们 就对无上正觉生起了嫉妒之心,在贪嫉心生起之时,就见 不到亡身之火。这些愚痴之辈、邪党之徒,在暗地里设下 阴谋诡计,劝一个叫做好首的女弟子来谤毁如来。 国人未获真谛者,有沉吟之疑,心疑诸沙门,王亦怪 焉。蛊道贪浊,诤财相诉。浊现祸归,即时见废,贞真照 现,天人叹善。 舍卫国里那些没有得到真谛的人,心中迟疑不决,就 想:这些沙门到底是真是假?连国王也很惊怪,不能理解。 这时,那些行蛊惑之术的外道等,由于贪心的烦恼驱使, 在财产分割上起了争执,而互相发起诉讼。这样他们的污 秽之行就大白于天下,当时就被处以重罚,谣言由此不攻 自破,贞真的圣人和他的道德重现真实,天人也赞叹善妙。 王诣精舍,顿首悔过。由斯王有惭心,因媒启问,求 佛女妹,结婚姻之固,以绝释家之怨。 于是波斯匿王亲自去到佛的精舍,叩头悔过。由于国 王有羞惭之心,因而就派媒人去请问,想求佛的女妹为妻。 他是想用联姻来和两家之好,以断除释家种族的怨恨。 众祐曰:吾去家为沙门,不豫世业,嫁娶之事,一由 父王。 怙主如来回答说:“我已离家,做了沙门,世间之事 不再参与,婚嫁的事情应当由父王决定。”


六度集经讲记(二) 163

于是遣使者致敬,宣结亲之辞,诸释不许。 于是,波斯匿王就派遣使者致以敬礼,宣说让两家结 亲的言辞,但诸释迦族人都不同意。 王曰:佛处其国,尔由往来,明者无怨,愚夫有仇。 女吾贱妾之子,何足以致恨乎。王许曰:可。遂成婚姻。 这时,净饭王心想:佛住在他的国家,免不了要有很 多往来,通达事理的人当然不会怨恨,但是执著一己之见 的愚痴人,恐怕会心生仇恨。怎么来解决这件事呢?我的 贱妾有个女儿,相貌端正,就充当公主给他嫁过去吧,这 样就不会导致怨恨了。于是,净饭王就许可说: “可以的。” 这样假公主就嫁给了波斯匿王,两家也结成了亲家。 有男嗣,一请见诸舅,即之释国。 后来生了一个男孩,在他年纪稍大时,就向父王请求 拜见诸位舅舅,国王就派遣使者送他到释迦族所在的迦毗 罗卫国。 时佛当还,开化诸释,诸释欣欣,兴佛精舍。掘土三 尺,以栴檀香填之。捡国众宝,为佛精舍。焜焜奕奕,有 若天宫。声闻邻国,靡不跃逸。 当时正好赶上佛要返回故土,教化释迦族人,诸释种 们听说佛要回来,都非常欢喜,纷纷献财献力,兴建佛的 精舍。他们挖掉了地下的三尺泥土,然后全部用栴檀香填 满,又收集各国的众多妙宝来做佛的精舍。整个宫殿造成


164

六度集经讲记(二)

之后,非常地辉煌亮丽,犹如天宫一般,而且名声传播到 了邻国,人们无不欢欣踊跃。 佛未坐之,而彼庶子入观,曰:斯精舍之巧,众珍之 妙,唯天帝宫,可为匹矣。曰:佛未翔兹,吾一坐座,没 命不恨也。 那时,佛还没有坐上宝座,而那个奴婢的儿子,现在 是王子的那个,他进到宫殿里左瞧右看,说道:“这个精 舍的巧,众多珍宝的妙,只有帝释天的宫殿才可以匹敌。 在佛没来之前,我来坐一坐,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可遗 恨的呀!” 庶子嬖友,名曰头佉摩。对曰:夫亦何失?即升坐矣。 这庶子有一个较为亲近的朋友,名叫头佉摩,他就呼 应说: “这能有什么过失呢?坐!坐!”于是他就坐到了佛 的宝座上。 释氏雄士,壮声呵曰:众祐尊座,天帝不临,何婢之 子敢升座乎?裂坐更兴。 当时释迦族的大力士们,大声地呵责说:“这是众生 怙主佛的尊贵宝座,连天帝释都不能坐,你一个卑贱的婢 女之子,怎么敢升上这样的宝座?”之后就把他坐过的宝 座劈裂开来,又造了一个新座。 庶子出,谓其友曰:斯辱无外矣。吾若为王,尔无忘 兹。友曰:俱然。


六度集经讲记(二) 165

庶子出来后,就对他的恶友说:“再也没有比这更大 的耻辱了!假使将来我做了国王,你千万不要忘记提醒我 这件事。”他的坏朋友就说: “好的!” 旋守其母,欲为太子。母以妖蛊,请如子愿。王曰: 古来未闻,无设狂言,自招耻也。 很快琉璃王子就回到了本国,他整日守着母亲,求着 要做太子。他的母亲也是一个妖蛊之辈,她就一直在国王 面前祈求,一定要满她孩子的愿,立他为太子。波斯匿王 说:“从古至今都没听过这种话,你不要再设狂言,自招 耻辱了。” 妖蛊处内,佞臣巧辞,遂立二嫡,分民正治。 但是这个女人很有办法,此妖蛊之辈处在内宫,常常 给国王吹枕边风,再加上外有佞臣巧言而辞,于是波斯匿 王也架不住,最后就立了两个太子,分民而治。 大王崩,位立两国。民随所悦,仁凶分流。仁即奉兄, 凶驰诣叔。 等到波斯匿王驾崩,就按照他的遗嘱立了两个国王, 分治两国,而人民也随着各自的喜好,分成了两拨。那些 有仁心的人,自然向往祇陀太子这位仁者之君,而那些凶 险之辈也都臭气相投,纷纷驰往弟弟琉璃国王那里。 友为相国,修治干戈,军用众备,以旧事闻。王曰: 可。即宠雄将武士就路。


六度集经讲记(二)

166

从前的那个恶友做了宰相,在国家里专门做一些修治 军事战备的事,这时他就把从前的事上报给了国王,唤醒 他的恶种子。琉璃王说: “这下可以干他释迦族了!”于是 就带领着雄将武士们上路了,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去征 伐释迦族。 睹佛道边坐乎半枯之树,王进稽首曰:佛不坐纯青而 处半枯,将有由乎? 当军队走到半路的时候,见到佛在路边,坐在一棵半 枯的树下,琉璃王就近前稽首说:“佛不坐在纯青树下, 而处在半枯树下,有什么原由吗?” 众祐曰:斯树名释,吾爱其名,以仁道济其难,润其 枯,惠其生也。 众生怙主佛陀说:“这棵树叫做释,我爱这释氏的名 称,因此以仁道救济它的苦难,滋润它的干枯,惠泽它的 生命。” 王怅然内耻曰:佛仁弘普,惠逮草木,岂况人乎?于 是旋军。 当时国王怅然,内怀羞耻,说:“佛的大慈大悲普遍 惠及到无情的草木,何况有情的人类呢?”于是就收兵回 国。 相国仰察天文,睹释氏宿福索祸兴,复以闻之,军又 出。


六度集经讲记(二) 167

当时那个恶宰相,仰观天文,见到释迦族宿世的福德 将尽,祸患将兴,就又以此事劝说琉璃王,使得琉璃王的 恶种又一次现行,重新挑起了他的战争之心,于是再次发 兵。 未至释氏城有数里,城中弓弩矢声犹风雨,幢幡伞盖, 断竿截斗,裂铠斩控。士马震奔,靡不失魄。王又奔归。 到了离释氏城廓还有数里的地方,城中的弓箭就像风 雨一样密密麻麻地射过来了,军中的幢幡、伞盖等都被射 掉了杆子,截断了斗,铠甲被射裂,缰绳被斩断等。这样 一阵箭雨,就使得琉璃王的军队人马奔腾,纷纷奔走,无 不丧魂失魄,结果国王又奔逃而归。 释人启佛:当那贼何?曰:牢关门,废堑桥。 释迦族人启白佛: “这事应该怎么办呢?”佛说: “关 牢城门,废掉堑桥。” 王又出军。目连启言:吾欲以罗汉威神,化为天网, 覆城面四十里,王奈释人何?众祐曰:无奈罪何。 琉璃王再次出兵,目连尊者就启白佛说:“我想以阿 罗汉的神通变化一个巨大的天网,覆盖住城市方圆四十 里,看他琉璃王能把释迦族人怎么样?”佛说:“这是奈 何不了罪业的!” 又言:跳著他方刹土。曰:无奈罪何。 尊者又说: “那就把他们都送往他方刹土,全数移民。”


168

六度集经讲记(二)

佛又说:“那也奈何不了罪报。” 目连言:吾能攘有形,无奈无形罪何? 目连尊者又说:“我能够攘除有形,却不能去除无形 的罪报吗?” 众祐曰:种恶祸生,孰能攘之?取释氏一子置吾钵下, 以效其实。目连如命。 众生怙主说:“造恶就会生祸,谁能攘却?你取一个 释迦子放在我的钵下,以此来检验这个事实。”目连就依 命而行。 释诸耆旧,承教守门。魔化为旧德,呵诸释曰:王假 涂有所之,尔其绝彼,将益后尤,佛弟子行,可得尔乎? 释迦族的老旧长老们,都承佛教令,坚守着城门。这 时魔王就化成一位老者,呵斥释迦族人说:“琉璃王想借 这条路经过,你们却想断绝它,这样会引来将来的过患, 佛弟子可以这样做吗?” 魔奋势拔钥排门,兵入,犹塘决水翻。释摩南为大将 军,与王先王同师而学,有死友之誓,谓王曰:住尔凶士, 一飡之顷,令城中人,获出全命。王曰:可。 这时魔王就乘势奋力地拔开关钥,推开城门,大军涌 入,就像决堤水涌一般。释摩南是大将军,他和琉璃王的 先王波斯匿王曾经是同门的同学,有歃血为盟之誓,是生 死之交,他凭着这个交情就对琉璃王说:“让你的这些凶


六度集经讲记(二) 169

士,暂停一飡的工夫,让城中的人都往外跑,只要能跑出 去的,就保全他们的性命。”琉璃王说:“可以。” 大将军临水向佛,叩头流泪而曰:以吾微命,请彼少 人。愿令十方群生,皆奉佛教,恕己济众,润合二仪。无 为狼蚖之毒,残贼众生,若斯无道之王矣。入水以发缠树 根,有顷命终。 当时摩诃南就来到水边,对着佛的方向,叩头流泪说: “以我微贱的生命来请得少数人全身,以此善根,愿十方 众生都遵奉佛的圣教,以恕道推己及人,救济群生,以此 来润泽天地间的万物,而不要以狼蛇的凶毒残伤众生,就 像这个无道的昏君。”说毕,就跳入水中,把自己的头发 缠在树根上,过了一会儿,就命终而去。 王遣使者视之,还如事云。兵入掘地,半埋释人,横 材象牵,概杀之矣。或马迹,或兵刃。 琉璃王派使者下水去看,使者上来后如实禀报。于是 大兵涌入,杀了好多人,他们又挖了很多大坑,半埋释迦 族人,然后用狂象牵拉,一概杀掉,又或者用马踏杀,又 或者用兵刃屠杀。 佛时首疾,其痛难言。梵王帝释四大天王,皆叉手侍, 为之痛心。 当时佛感头痛,难以言述。大梵天王、帝释天王、四 大天王合掌在旁侍立,都为此事而感到痛心。


170

六度集经讲记(二)

释人有自归命三尊者,诵经者,起慈心者。 此时释迦族人有自己归命三宝的,有诵经的,也有起 慈心的。 释有三城,征事未毕,王忆释摩南杀身请众命,为之 怆然,旋师罢军。遣使者致敬曰:士众疲劳,还国息师, 异日束修,稽首足下。佛教:谢王自爱。 当时释迦族有三所城池,征战的事还没有完毕,琉璃 王忆及释迦族摩诃南杀身请救众命的事情,心情悲哀,就 撤回军队,准备返回故土,他派遣使者前来向佛致敬说: “今日军兵疲劳,战事停歇,当返回国土,待他日供养, 再稽首足下。”当时佛就教人谢辞说:“请国王自爱。” 使者退,佛视之矣。阿难整法服,稽首曰:佛不虚视, 其必有缘。众祐曰:释罪毕也,王罪兴矣。却后七日,太 山鬼以火烧王及其臣民,王罪难救,犹释祸难攘矣。 当使者退出时,佛就稍微注视了一会儿。这时阿难就 整理法服,稽首拜佛后说道:“佛从不虚视,今天注视一 定有缘由。”众生怙主佛陀说: “释迦族的罪报已经结束了, 而琉璃王的罪报却将要兴起。再过七天,太山鬼会以火焚 烧罪王和他的臣民,琉璃王的罪报难以救拔,就像释迦族 的灾祸来临时难以攘解一样。” 佛使阿难举钵,钵下人亦终。 这时佛让阿难把钵举下,结果藏在钵下的那个人也命


六度集经讲记(二) 171

终了。 佛将诸沙门至梵志讲堂,道经诸释死地,或有已死或 折臂髀胫者。睹佛来,或搏颊呻吟云:归命佛,归命法, 归命圣众。愿十方群生,皆获永康,莫如我等也。 再说,那天佛带领众沙门前往梵志讲堂,途经那些释 迦族人的死亡之处,他们有些已经死了,有些被折断了手 臂、腿脚等,见到佛走过来,就用手打脸颊呻吟道:“归 命佛,归命法,归命圣众,愿十方群生都得到永远的安康, 不要像我们这样。” 时自然床从地出,其地无间,诸沙门皆坐。 这时有自然床从地涌出,地面上铺满了各种的宝床, 众沙门就上床座而端坐。 佛言:斯王勃逆,兴罪弘广矣。 佛说:“琉璃王大逆法道,造下了很大的罪业。” 又问沙门:若见屠猎鱼网者,获为飞行皇帝乎?对曰: 不见。佛言:善哉!吾亦不见,以其无四等心惠彼群生故 也。 又问诸沙门:“你们有见到屠杀生灵、捕兽、网鱼的 人,能做转轮圣王的吗?”回答说:“不曾见到。”佛说: “是的,我也不见,因为他没有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惠泽群 生的缘故。”意思是说,琉璃王的心已经变得非常凶暴残 忍,哪里还能继续做王呢?他已经没有了做王的福德,并


172

六度集经讲记(二)

且即将要遭受大难。有大福才能为王,无大福就必然不能 为王。 王行湖边,众入水浴。神化为毒虫,螫其士众,毒行 身黑。或于水中死者,或百步一里死者。 当时琉璃王行走在湖边,军兵们都入到湖水里洗浴, 这时神就化成毒蛇,咬螫那些兵众,结果毒素在他们的身 体里蔓延,使得他们的全身都发黑,有些当时在水里就死 掉了,有些在上岸后走了百步或者一里的时候才死。 且半入国,凶鬼云集,宫中夜时,人声物鸣,聚居相 持,须旦为命。 剩下的一半人进入了国城,当时因为非常大的罪报即 将来临,因此有许多的凶鬼云集此处,皇宫当中夜晚之时, 人的声音和动物的鸣叫声夹杂在一起,非常地阴森恐怖, 大家都待在一起共同守护,人人都感觉难以自保。 日月薄蚀,星宿失度,怪异首尾,靡不怨王也。 天象也出现了变异,日月薄蚀,星宿失去了正常的运 度,各种怪异的现象不断地发生,这都是天怨神怒的征象。 王闻佛戒,火变之异,内如汤灼,遣使者参其事。佛 说如上,使返具闻。 琉璃王也听说了佛的警戒,国内将会出现大火变异的 灾象,他的内心就像汤火焚烧一样的焦急,于是就派遣使 者到佛那里拜问此事。佛仍然像上面一样作答复,使者返


六度集经讲记(二) 173

回后就如实上报。 国振瓦崩,王会臣议,或言于山,或言于水者。遂乘 船入海,强富得从,贫羸留国。 当时整个国家都非常地震动惊慌,国王就召集群臣商 议对策,有的说我们藏到深山里去吧,有的说我们去水里 逃生吧,最后商定乘船入海,大富的人家能够跟随而去, 而贫穷的弱者就只能留在国城当中。 王内宫人,登船上服,望火解衣,脱阳燧珠著服上。 国王内宫里的人都登上了船,望火解下衣裳,脱了阳 燧珠放在衣服上面。 其日云兴,壅壅曀曀,风雨凌凌,笮绝舟漂。臣民佥 曰:弊王行凶,乃致斯祸。 那一天,空中乌云兴起,天地间一片昏暗,狂风暴雨, 索断舟漂,臣民们都说:“这是要击毙行凶的暴王,才出 现这样灾祸的恶相啊!” 向中之时,日出炙阳燧,阳燧化为火,始自王舟。太 山鬼神,云集霹雳,率土生入太山地狱。留在岸者,微怖 而全。 到了中午的时候,太阳出来炙烤着阳燧,阳燧化成了 火,从国王的舟船那里开始燃起了大火,太山鬼神也云集 此处,降下霹雳,船上的所有人就这样活生生地堕入了太 山地狱。留在岸上的人虽然受到了一点惊吓,但是却得以


六度集经讲记(二)

174

保全性命。 佛于是日,兴慈心定,诸沙门问阿难:佛不出乎?答 曰:一国大丧,佛兴慈定,故为不出也。 这一天佛入慈心定,众沙门询问阿难说:“今天佛不 出来吗?”回答说:“举国悲哀,遭受了这样的罪报,佛 正入慈心定,所以不出来。” 佛明晨出,诸沙门稽首于地,释梵四王,诸龙鬼神, 帝王臣民,稽首就座。 第二天早晨佛出来,众沙门都跪倒在地,帝释、梵王、 四大天王、龙族神鬼、帝王臣民,都向佛顶礼而就座。 阿难整服,问:二国祸变之元?愿释众疑,令群生照 祸福所由。 这时阿难整理法服,向前祈问道:“两国发生这样祸 变的原由是什么?愿佛解开大众的疑惑,使得群生照见祸 福报应的来由。” 佛告阿难:昔有三国,比邻而王。时佛去世久远,经 典不修。菩萨所处之国,致有湖池,获鱼无数。 佛对阿难说:“从前有三个国家,比邻而居,一王而 治。那时的古佛已经圆寂了很长时间,大众也不学修经典。 菩萨所在的国土中有湖也有池,因此收获了无数的鱼。” 近国闻喜,资财来买,鱼尽惨还。远国不知,亦无买 心。


六度集经讲记(二) 175

“邻近的一个国家听到之后很是欢喜,就拿着钱财来 买鱼,结果鱼都已经卖光了,因此他们就很失望地回去了。 而比较远的那个国家不知道这个消息,因此也就没有买鱼 的心。” 渔猎国者,今释三亿人死者是也。其一国喜,欲买鱼 者,今一城人恐徒亡财者是也。远国不闻得鱼者,今一城 中人不知王来者是也。 “这三个国家在这件事情上的业行不同,因而今天的 感果也就完全不一样。当时捕鱼的那个国土,他们的后世 就是今天已死的三亿释迦族人;那一国欢喜想来买鱼的, 就是现在这一城害怕亡失财物的人;而遥远的那个国家没 有听到有鱼的,就是这一城中根本不知道琉璃王前来的那 些人。” 我时见破鱼首,失言可之,今已得佛,为三界尊,尚 不免首疾之殃,岂况凡庶乎? “当时我见到别人敲破鱼头,口中失言说可以,因而 如今虽然已经得到佛果,成为了三界至尊,但还是免不了 头痛的殃祸,何况那些平凡之人呢?” 诸弟子端尔心,兴慈愍,安群生,恕己济彼,慎无杀 生,盗人财物,淫彼非妻,两舌恶骂,妄言绮语,嫉妒恚 痴,诽谤三尊。 “弟子们,你们要端正自己的心,兴起慈愍,安养群


176

六度集经讲记(二)

生,应当心怀恕道,人苦如自苦,己乐需人乐,以这样一 种推己及人的慈悲心来救济众生,千万不要残杀生命。自 己既爱命,他人也爱命,为何要杀他的性命呢?自己想拥 有受用,他人也想拥有受用,为何剥夺他人的所有 呢?……就像这样,以恕道不做伤害众生的业行。因此不 要杀害众生,不要盗人钱财,不属于自己的妻子不要行淫, 口不说两舌,不挑拨是非,不说粗恶骂人之语,不说诳骗 欺人之语,不说无义的绮语,内心不要起嫉人之念、恚怒 之心,不要诽谤三宝。” 祸之大,莫尚十恶;福荣之尊,夫唯十善矣。 “殃祸之大,莫过于造十恶业;福荣之尊,唯是行十 善业道。” 杀物者为自杀,活物者为自活。劳心念恶,口言恶, 身行恶,莫若劳心念道,口言道,身行道。施善福追,为 恶祸寻,犹响之应声,影之追形也。 “杀人就是自杀,活物就是自活,这一切都是天理, 都是业报,要知道天理报应,丝毫不爽。劳动自己的心去 念恶,口说恶,身造恶,不如劳动心去念道,口言道,身 行道。假使能够施出善行,必定会有福禄来追,也就是只 要行持了善法,就一定会有福报紧随其后;如果造恶,就 一定会有殃祸寻到身上来,这就像回响一定是应声而出, 影像一定是追着身形而来那样。”这是讲果随因来的道理。


六度集经讲记(二) 177

睹斯变者,慎勿违春天之仁,而尚豺狼之凶也。 “看到这一次的大灾变,如释迦族人如何遭受恶业之 报,琉璃王等如何惨遭堕落之祸,就知道这一切都是恶业 所造,因此,千万不要违背春天般的仁慈之道,而崇尚凶 险的豺狼之道。”豺狼之凶,就是指凶杀、抢掠、欺骗等 等损他的恶道。 佛说经竟,四辈弟子,天龙鬼神,皆大欢喜,稽首而 去。 佛说完此经后,四众弟子,天龙鬼神等,都生起了很 大的欢喜心,头面礼佛,信受奉行而离开。 六度集经卷第五终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