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 CHENG-WEI
本書收錄了在學期間內最後的三 件作品,兩個公共案、一個住 宅。精簡和精確的空間形式、比 例和各部分關係如何被緊密的相 互連結成了每個項目中不言而喻 的宗旨。
2024.12.12余承蔚

虎尾美術館-畢業設計
項目位於雲林縣虎尾鎮的鎮中心,距離該鎮糖廠不遠 處。計畫旨在以美術館展覽空間與公共活動活絡周遭並 串聯現有日治古蹟景點形成一新的文化綜合體。
建築量體緩緩地降落在一下沉30公分的街廓上,底部 並沒有貼於地表,而是懸浮於下沉廣場 40 公分的高度 之上,此舉讓建築自身成為一張街道尺度長的椅子;長 椅是雙面的,面向環繞花園朝兩街道開放。二樓懸吊的 黑色樓板從室內向外延伸,為坐在底層環繞花園的民眾 提供充足的陰影;周圍日治古蹟的土間與緣側空間以新 的方式被重現。
結構以巨柱懸吊系統展現建築的精簡與透明性。儘管建 築外輪廓鮮明,但從街邊觀看建築時卻可遠望至對街, 彷彿此新建築不存在;立面上密集的玻璃格柵,其模糊、 反射、重疊的光影也加強了此印象。
內部的展覽空間機能被精簡的依序排列,動線收納在巨 柱結構之間,設備與服務空間則隱藏在巨柱裡;底層抬 高成為空調進排氣的區域,每層樓高因不同展覽需求被 嚴格控制,建築整體高度與周圍環境天際線融合。
皮層連續的金屬殼外觀讓人聯想起載運甘蔗的五分車行 駛過虎尾城鎮間,雄偉壯麗的風景彷彿重現在眼前。面 對現今各種多變建築的年代,如何以一種精簡卻強而有 力的新方式去與現今台灣紋理對話是本項目的主旨。


















北車EVTOL交通站-大五上
以未來空中計程車普及化為藍圖,在交通繁忙的台北車 站上設空中計程車站點。台北車站的建築高達40米, 但實際利用的空間卻不到一半,僅分布在下半部,主要 用途僅是向下覆蓋住所有傳統交通路網包括台鐵、高 鐵、捷運,是個將大都市中壅塞物隱藏住的一座大空殼。
計畫旨在與目前台北車站的建築型態進行對話。將北車 這個空殼向上鏡射形成新的交通起降站點,原先塔型屋 頂變為倒置梯型,內部空間作為大廳商店使用,8米高 的內部空間反映原先北車屋頂的空虛,裏頭並置的倒金 字塔的結構杭架與板,並非表面裝飾,而是向上撐起空 中計程車的起降平台,遊走在空間內部的民眾感受到室 內與內部中庭的古老氛圍。二樓現代矩形空間作為等候 區與部分夾層機庫作使用,三樓則是寬廣無邊際的水上 餐廳,遊客跳躍在小型島嶼之間抵達用餐區。
原本北車的屋頂因頂上的新建物平台得以拆除原先的玻 璃屋頂,北車將變為一個自然通風的場所,在未來的數 十年內,雨水將澆灌頂層的綠化植栽,讓原先陰沉沉的 大廳空間轉變為一個像公園般開放透氣的場所,來訪者 將從下而上明顯感受到原先北車大空殼的建築向上與向 外解放了。
該項目是一積極與現有脈絡對話,卻又展現其形式自主 權的一棟建築,在未來城市中的交通建築不再是急於隱 藏住交通工具,而是另闢全新的向大眾揭示其透明性。













連棟透天-大四下
台灣的住房一直是個社會性議題,如何透過建築手法面 對現有市面上的連棟透天大多以比拚房間數量為宗,創 造出有品質的生活是本項目的課題。
項目位於台中十四期重劃區的一塊單面臨路基地。在此 區價位帶以雙車位決定將連棟透天劃分為八棟,每棟基 地面寬6米5長20公尺。樓電梯的配置成了項目出發 的關鍵。由一至五樓的樓梯被分成三部分,兩道分別以 倍數增長的長直梯區分了公私領域,最後以一道折梯銜 接帶有空中花園的頂層。具有戲劇張力的二至四樓長直 梯在垂直方向擴展開,柔和的天光引入室內,是進入臥 室空間前的轉換。
二樓一小間帶有後院樹景的和室作為玩耍或臨時訪客的 休憩區。一二樓公區的餐廳與客廳比三四五樓臥室的層
高高出36公分,層高的差異和牆體的排佈些微地區分 了公私領域空間上的水平性感受。
三樓是整層的主臥,房間後退在長8米的更衣間牆後, 居住者感到無比安穩,四樓臥室也是退在走廊後側。二 至四樓樓梯、四樓走廊,這些看似浪費的空間其實都是 四樓閱讀包廂的一部份,閱讀區也因後側完整背牆而安 定。五樓是一頂層豪華房間,僅將衛浴櫃體水區等配套 措施配置完畢,其他可供屋主自行規劃。生活重心由後 院轉向前院最後朝天空開闊,空間上精準的比例與光線 為住宅帶來生活品質。













202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