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folio
Wei Ting Chang


CHANG WEI TING
張瑋庭
EDUCATION
台北科技大學 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 2022.SEP - 2025. /
東海大學 景觀學系
TungHai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 2022.SEP - 2025. /
ABOUT ME
2000 / 02 / 02 Borned in SC USA, based in Taipei Taiwan.
t111528002@ntut.org.tw +886 955656662
EXPERIENCE SOFTWARE SKILL
YSLA 聿善景觀 / 2022.SEP - 2025. / Intern
直感建築 | 黃鈺珊建築師事務所 / 2024.JAN - 2024.FEB / Winter Intern
Fa+p 合寬建築 預景設計 | 周書寬建築師事務所 / 2021.JUL - 2021.AUG / Summer Intern
SKETCH UP AUTOCAD
ARCHICAD
ADOBE ILLUSTRATOR
ADOBE PHOTOSHOP
MICROSOFT OFFICE



捷運中山商圈在台北城市歷史發展中,與台北車站的關係密切,承載著多重層次的都市變遷意義









TRANSPORTATION
方圓 500公尺內有火車、捷運、公車 基地位處都市交通核心 人透過不同的交通工具抵達 節奏和速率也不同
MOVEMENT PATTERN











位於台北市中心的中山商圈,長期作為城市發展的核 心地帶,其地理位置西接大稻埕、東鄰條通商圈,三者共同構 成一條由歷史文化、商業活動與社會空間交織而成的文化軸線 。大稻埕承載著清代與日治時期的貿易歷史與台灣早期資本主 義的發展痕跡,其街區以傳統市場、布行與老街文化為主;中 山商圈則轉化為戰後台北的消費型都會中心,集中大量百貨、
飯店與設計品牌;而條通商圈則發展出一套獨特的「夜間商業 文化系統」,以高端娛樂、俱樂部式經濟與日式服務為特色。
這三個區域在空間結構與商業型態上雖異質,卻透過 中山北路與相鄰的巷弄網絡形成了緊密的文化流動與經濟串聯 。近年來,隨著都更政策推動與當代藝術對城市空間的積極介 入,中山商圈逐漸轉型為一個融合文化創意與城市美學的實驗 場域。條通商圈的空間特性⸺敔如隱密性、私密性、歷史性 ⸺敔成為行為藝術與沉浸式劇場的理想載體,與大稻埕的歷史 敘事和中山商圈的時尚氛圍形成互補。
從都市文化的角度來看,條通的封閉式社交結構與歷史性場景 ,提供了藝術轉譯的可能性,使其不再只是商業性的夜生活空 間,而是一種都市異空間(heterotopia)的象徵。藝術中心在 街區內將閒置建築、旅館房間、巷弄節點等空間轉化,重新定 義城市記憶與社會關係,進一步促成中山商圈從「消費性都會 」邁向「文化性都市」的轉型。


我步行於基地周邊,並嘗試從不同方向觀察在長安東西路上的人流與車流狀態,發現東 西向的道路上日夜流量與速度變化之大。近承德路與中山北路一側無論白天黑夜都有大 量的人車流,靠近基地一帶在白天較少人流,多為散步或零星經過的居民,到了夜晚, 隨著商業活動的開始,人流變得絡繹不絕,流動速略也明顯增快



條通文化再構
商業與表演藝術的重合 流動於城市紋理中的當代藝術場域
在日治時期,中山區作為台北都市發展的 重要據點,見證了條通文化的興起,隨著 戰後都市化進程加速,這裡成為台北市商 業、文化與藝術活動的核心區之一
如今,中山商圈承載著歷史風貌,同時也 成為台北當代文化的潮流匯聚地
透過白日與夜晚的轉換,模糊傳統商業空 間與藝術展演空間的界線,讓都市空間成 為流動的文化載體,在白天和夜晚以不同 形式展現表演藝術的多元可能性


日間|藝文展覽 × 創意聚場 當晨光灑落,中山區的騎樓、巷弄與條通商業空 間特質轉化為開放式藝廊,舉辦當代藝術展覽、 裝置藝術與策展實驗計畫。透過串聯台北當代藝 術館,將藝術自然地融入城市紋理,使觀眾在探 索街區的過程中,與藝術建立日常對話
夜間|都市舞台 × 沉浸式互動
夜幕低垂,轉變為沉浸式的展演場域,結合影像 投影、電子音樂、舞蹈與聲響藝術,讓建築立面 化為動態畫布。曾經隱密的條通文化,透過藝術 的轉譯,成為一座流動的城市劇場,回應中山區 從繁華商圈到文化創意場所的演變歷程
QUIET